小班整改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8 19:15: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班整改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班整改措施

篇(1)

(一)个别小班(即株数保存率达不到退耕还林要求以及生态林树种不相符的)株数保存率低,达不到退耕还林要求。

(二)有些小班存在林种和树种不一致,上报的林种是生态林,而树种是经济林树种,不符合退耕还林要求。

(三)个别村的退耕还林小班存在面积不实,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退耕还林的面积受到损失。有些小班林木零散,有的地方一个小班跨几块地,而且相距太远不连贯。

(四)图上小班位置、面积大小不准确,图、表、卡与实地不一致。

二、整改措施

(一)各有关乡镇、街道一定要充分认识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对退耕还林进行阶段验收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搞好退耕还林整改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

(二)按照退耕还林标准要求,对退耕还林面积不实和不合格的小班,要立即进行整改,特别是实施的退耕还林已近八年,已无补植补造的时间,要求立即进行调整,调整时间截止到9月底完成。本乡镇内不能调整的及时报告区林业局,由区林业局统一调整,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和省林业厅核查验收。

篇(2)

一、整改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县人大工作评议工作的有关精神,把抓好整改意见的落实作为接受县人大监督、全面推进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通过整改,进一步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关于“加大安全生产和安监局职责职能的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支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问题。

整改措施:

1、继续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观的“文化体育搭台,安全唱戏”的形式,广泛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局职责,提高全民安全的意识。编排一系列以安全为主题的文艺节目,送戏下乡下矿,开展安全文化的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厂区、进矿区活动,举办一次“安全杯”体育大赛。

2、在安全生产月期间,举办一次千人规模的应急救援大型演习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各矿山企业、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4、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开办安全专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宣传。把“安全信息网”办成一流网站,搭建安监部门与各企业和广大关心支持安全工作的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

5、在所有矿山企业建立大型电子显示屏,面向矿山工人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丰富矿工业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建立矿山高科技安全宣传平台。

6、邀请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和部分县人大代表到我局和矿山企业视察,全面和实地了解我局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二)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控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

整改措施:

1、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载体,建立健全县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状、县乡领导安全包保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完善问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打好瓦斯治理攻坚战。进一步完善全县数字化瓦斯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建立行之有效的瓦斯隐患预警机制,坚决杜绝煤矿重特大事故,稳定全县安全生产大局。

3、每年开展四次以上的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民爆物品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努力实现全县事故总量的逐年下降。

4、加快科技兴安进程。努力提高全县矿山企业机械化、数字化、现代化生产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扭转高危行业事故多发的严竣局势。

5、完善全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好我县省级应急救援骨干基地,努力打造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提高抵御各类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万一发生事故,能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三)关于“加强与有关单位、乡镇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安全生产指导服务分片联系办法,提高指导服务的实效。”的问题。

整改措施:

1、继续完善县级领导包乡镇的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完善局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督查、指导和协调力度,强化监管责任,提高管理效率。

2、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全会,充分发挥县安委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

3、每年组织一次为期一周的县乡安全监察员封闭集训,加大安全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县乡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四)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加强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县委“六个禁止”、县政府“十个不准”和县安监局“八不准”,抓好安监队伍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安监部门形象。

2、倡导“六个不让”的工作作风。“不让事情在我手里延误,不让文件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工作在我手里中断,不让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办事人员受到冷落,不让安监部门的形象受到影响。

3、提高安全服务水平。大力推行首问服务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为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快捷的安全服务。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五)关于收费的问题:一是要加强与县直相关部门的协调,规范和完善矿山设备仪器的“校、核、验”服务;二是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方式,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三是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监控设备供货中介机构的价格服务监管,做到物美价廉。四是加大矿山安全服务项目,服务费用政策宣传做到公开透明。

整改措施:

1、本局对矿山仪器设备没有校核验收费服务项目,但要加大与县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力度,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关于安全生产培训及费用的问题:一是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将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请到开展专门培训,为企业节约食宿费和往来交通费;二是县安全生产协会积极申请相关培训资质之后,实行小班常年培训,既为企业节约费用,又不影响企业生产。

3、加大科技兴安的力度,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根本举措。安全生产瓦斯监控设备是具有安全准入标志的专用产品,为了县域联网,所有型号必须配套,一般产品不能代替。我局要向企业多做解释工作,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就价格问题和厂家协商,县安监局加大对其服务项目及价格进行全方位监管。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服务项目服务费用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公开透明。

4、关于矿山服务项目费用问题:我局编印安全生产服务指南,让服务对象充分了解安全生产服务项目及服务费用的政策和法规。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局成立人大工作评议整改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为副组长,把整改工作纳入局党组重要工作日程,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篇(3)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1、管理不力,随意操作。主要表现在:

(1)项目计划执行不够严谨。虽然计划总量不变,但存在乡镇间随意调增、调减退耕面积,侵害了部分退耕户利益。

(2)缓拨、滞留项目补助资金。部分乡镇政府、财政所疏于管理,监管不力,有部分退耕还林资金滞留在财政所,未下拨到农户。

(3)账目管理不够规范,资金及粮食领用手续不够健全,存在扩大资金开支范围的问题。少部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未能按照有关国家的政策使用,少数地方擅自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挪作它用。

(4)兑现政策操作不规范。少数村未按验收的合格面积将补助钱粮分解到户,兑现补助粮食时未严格坚持“三证一章”制度,而是村干部说了算,缺乏严肃性。

(5)措施不力,苗木管理不到位。表现为重植树造林,轻后期管理,造林成活率低,随意改换林种、树种,一些地方还表现为树种结构的不够合理,经济林比重普遍较大。

2、套种、复耕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

(1)补植补造没有完全到位。县级退耕还林机构虽然定期进行检查验收,由于对检查出的问题督办整改不力,导致退耕户对苗木死亡之后的造林地没有补造,初植密度不达标的没有补植。

(2)套种间作现象屡禁不止。由于对套种间作查处不力,部分农户存在侥幸心理,种一季算一季,有的退耕户将原有生态林毁掉,或将原有效益差的经济林毁掉。

3、认识模糊,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个别乡镇口头上讲得多,任务分解落实少,措施写在纸上多,落实在行动少,没有把退耕还林当作重要事情纳入议事日程,政府责任制没有明确,从局部利益出发,过多考虑政府经费开支不足等眼前利益,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认识退耕还林的重要性、紧迫性。

二、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退耕还林的根本出路在于如何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双赢”。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求各有关乡镇、各有关部门务必对退耕还林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干部任期责任制,建立考核和通报制度,逐级检查、考核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定期通报,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3、加强整改,强化监督。要结合检查验收,对历年来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村、组、小班以及退耕户,并由县退耕办下达整改责任通知书,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退耕户或单位,要严肃处理,并按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4)

(一)评价提问,促使教师设问技巧的提升

一次大班数学活动和目标为认识并初步运用“”。教师一次又一次提问:“是你的雪花片多还是他的雪花片多?”“是苹果多还是草莓多?”一个小男孩低声评价:老师提这样弱智的问题!当时坐在他身边的园长也深有同感。下课后,园长让授课教师反思: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随后又组织了多次教研活动,分析上述案例?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有什么作用?上述活动要设计哪些问题才能促进幼儿思考?设问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关系?设问是否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如何科学设问?经过多次学习、研讨,教师们懂得了设计提问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应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应有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目标达成高度相关。

(二)评价练习方式,促使教师课程组织能力提升

一个小女孩不愿上幼儿园,原因是她认为幼儿园成天只知道踏步。原来幼儿园要举行体操比赛,教师为了出成绩,天天练习,以至于小班幼儿就会边踏步边评价:幼儿园就知道这样做!针对上述案例,管理者应思考:这样的比赛是否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在课程中占比多少?同时教师也应思考:课程的组织要注意哪些问题?练习的方法如何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回答了这些问题,管理者进步了――懂得了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是适宜的;教师也进步了――课程实施中要遵循动静交替、内容互补的原则,减少机械练习,增加趣味性;幼儿园的课程也优化了――日常教学与大型活动比例恰当。

(三)评价活动的合理性,促使教师提高课程实施的逻辑性

防爆演习结束回班,一小班幼儿评说:把我吓死了,原来是假的!这样本真的评价,促使教师不得不思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前后活动应不应该有其逻辑联系?活动实施前要不要做相关说明或准备?答案是肯定的。教师通过对上述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评价的思考,就收获了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能力:建立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保持循序渐进。

二、在访谈幼儿对课程的评价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幼儿园不定期采用随机访谈的形式,听取幼儿对课程的意见,孩子们可以对教师形象、态度、方法以及活动内容和评价开展评说。园方在收集完意见后进行归类整理,再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相关教师,要求教师作出书面回应,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另外,幼儿园每月针对一个班级的三位老师组织面对面的访谈,此时是幼儿讲、教师听,评说的内容不限,教师能当场解释的就现场回应,其他无法解释的,记录下来,及时写出书面整改方案。通过整改,提高活动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能力。在一次对中五班幼儿的访谈中,一个幼儿说:“我喜欢游老师,她说话很温柔。”一个幼儿说:“我有点不喜欢任老师,她不漂亮,声音很响。”一个幼儿说:“我喜欢和游老师一起跳舞。”一个幼儿说:“任老师总让我们把草画成那个样子,我不高兴。”上述谈话传递的信息一是教师态度对儿童接受教育很重要;二是儿童舞蹈是幼儿喜欢的课程内容;三是教育评价应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特别是要有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访谈结束后,幼儿园管理者与两位教师一起对孩子的发言作了深入分析,检查自身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执行力方面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反思。

三、在幼儿图说课程中,提高教师解读幼儿的能力

在一次活动结束(不定时)或者学期结束时,幼儿园都要组织幼儿用图画的形式评价幼儿园生活,可以是自我感受,也可以是对老师的印象,还可以是对同伴的印象,等等。教师通过对幼儿图画的解读,获得对本次活动或者本学期自身教育教学状态的评价,然后改进、提升。在一个学期结束时,一位小朋友画了她和园子里的小蜗牛说话的场景评价这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老师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这位小朋友是不是很孤独?经过与这位小朋友谈话,得知她有朋友,但她最喜欢和小蜗牛玩。这就提醒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尽量引入自然元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让探究自然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四、在观摩幼儿执教中,提高教师职业觉醒能力

篇(5)

二是把好申请资料的审核关,对相对林地面积大、宗数多及工作量大的乡镇,我们及时通知他们把资料送上来进行审核,对每一宗林地林权登记申请表,细致认真审核,审核地、证、图、表、册填写内容是否一致,申请人、身份证号码、名字等五项主要因子不能有涂改;对小地名、林班,小班、面积、林种,树种、使用期限、四至界限描述,个人、村组和镇政府是否签名、盖章;核对每宗地的图纸、勘查人员签名登记卡,主要权利依据;核对每宗地公示表的内容是否准确一致,对核对当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标记,以村组为单位,通知当地镇林改办重新领回去进行核对更正,再送到我中心审核,只有核对无误后,录入电脑,而且在电脑里进行第二次核对,完全无误才能打证,剪贴每宗地图纸附图,林权证加盖林业局公章,同时打印林权证发放台账,将林权证的每宗林地原始资料由专人对林地林权申请表在林业主管部门意见栏(分别盖上:1、审验合格;2、负责人印鉴;3、林业局公章;4、日期。)和发证机关意见栏(盖上:1、同意换发证;2、负责人印鉴;3、仁化县人民政府林权证专用章;4、日期),每宗林地资料盖八次印章,最后将资料分类、归档、装订成册存入档案室。

三是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发证质量。针对存在问题特别是林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查漏补缺,巩固完善。我中心今年2月和8月分别下发了“对我县林改验收后对下步工作的整改措施”和“继续对林改工作中关于林地林木申请材料规范的规定”,要求各镇(街道)全面整改,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登记资料,力求把林权证办成“铁证”,不留隐患,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月25日仁林〔2013〕33号文“转发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和11月1日仁林[2013]83号文“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各镇(街道)对林地确权登记发证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重复登记发证、一地多证、错证等违法情况的进行统计汇报。

四是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用证管理。4月12日仁林〔2013〕30号《关于实行林权证验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凡是从事林业的各项活动,林木采伐审批以林权证为条件,征占用林地管理以林权证为前提,森林资源流转以林权证为基础,调解林权纠纷以林权证为依据,共进行林权证验证280本,有效地维护了林权证的地位。

篇(6)

省林业局:

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海防林建设回头看活动的通知》(琼府办函〔2010〕59号)文件要求,我市及时成立工作组开展海防林建设“回头看”自查工作。4月28日至5月13日,工作组人员按省造林验收的办法,深入造林地块,对2007-2009年在海头、排浦、白马井、新州、木棠、三都、峨蔓、光村等8镇营造的121个小班30292亩(含陆地造林、退塘还林、红树林造林)海防林进行GPS测量面积、造林成活(保存)率、苗木生长状况和抚育管护情况等逐块进行检查,并做好小班调查表登记,对检查数据进行图、表等处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成任务情况

2007年以来,在省林业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投入造林资金1791.65万元,经过三年的实施,全市共完成海防林造林30292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其中,荒山荒地造林4909亩(其中红树林2446亩),林分补植补种17580亩,迹地更新7317亩,退塘658.2亩,还林486亩。建设海岸线长度118.3公里,其中:断带造林17.2公里,窄带加宽29.7公里,补植43.5公里,迹地更新27.9公里。

造林任务按年度分:

2007年造林任务为6837亩。完成造林8155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1366亩,林分补植补种2058亩,迹地更新4731亩。

2008年造林任务为12000亩,其中退塘还林279亩。完成造林12030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4134亩,林分补植补种4931亩,迹地更新2586亩。退塘379亩,还林379亩。

2009年造林任务为10000亩,其中退塘还林277亩。完成造林10107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4117亩(其中红树林2446亩),退耕造林45亩,林分补植补种5838亩。退塘279.2亩,还林107亩。

二、海防林生长情况

经检查,成活率在85%以上且长势良好的有24684亩,合格率81.5%;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5608亩,不合格占18.5%。

1、按年度分。2007年造林8155亩,成活率在85%以上的有8041亩,合格率98.6%;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114亩,不合格占1.4%。2008年造林12030亩,成活率在85%以上的有10848亩,合格率90.2%;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1182亩,不合格占9.8%。2009年造林10107亩,成活率在85%以上的有5795亩,合格率57.3%;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

4312亩,不合格占42.7%。

2、按造林类型分。

(1)林分补植补种12827亩,成活率85%以上的有10244亩,合格率79.9%;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2583亩,不合格占20.1%。

(2)迹地更新、残林改造7317亩,成活率85%以上的有7317亩,合格率100%。

(3)灌丛造林4134亩,成活率85%以上的有3006亩,合格率72.7%;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1128亩,不合格占27.3%。

(4)荒山荒地造林5483亩(其中红树林2446亩),成活率85%以上的有3645亩,合格率66.5%;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1838亩,不合格占33.5%。

(5)退耕还林45亩,成活率85%以上的有45亩,合格率100%。

(6)退塘658.2亩,还林486亩,成活率85%以上的有427亩,合格率88%;成活率在84%以下的有59亩,不合格占12%。

3、按林地使用权属分(不含退塘还林面积),国有2814亩,集体26992亩。

4、按树种配置分(不含退塘还林面积),纯林18305亩,混交林11501亩;纯林以木麻黄为主,混交林则多为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

从检查中可以看出,在沙地上采取迹地更新或残林改造的方式进行造林,其成活率较高;在北部的荒山荒地造林,其成活率较低,其次为岩石地上进行灌丛造林、林分补植补种等。

三、存在问题

我市在海防林建设工作上已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海防林造林成活率不高,林木生长量差。一是2009年营造的海防林部分成活率低。特别是北部岩石岸地区,自然灾害影响大,表现在土地条件差、石头多、干旱,上半年雨量极少,下半年多集中在台风季节,造林施工时间短,造林成效受到严重影响,苗木成活和生长困难。加上牛羊啃吃苗木,苗木成活率较低,个别地块需重新种植。红树林地因幼苗受到海浪冲击、海螺攀伏、叮咬等,导致苗木成活率不高;二是2007-2008年度的林分补植地少部分成效不高。主要是在原有的林地上进行补植,幼苗生长空间狭窄、水肥不足等难于正常生长,自然死亡较多。

2、退塘还林工作有待继续完善。一是有部分塘受台风影响,堤坝被冲毁、海水倒灌、水土流失等,导致林木死亡,造林成活率降低,如海头镇白沙地、光村镇沙井、木棠镇美龙等塘。二是有的塘因其位置较低,不能种植木麻黄(现计划种红树林),如排浦沙沟、马井南庄等塘。

3、海防林造林资金缺口大,导致海防林抚育和管护不到位。因海防林的造林成本高,且需要长期管

护,一些地块特别是北部岩岸地区,土地条件差、石头多、干旱,苗木成活和生长困难,且抚育难度大。因资金缺口大导致海防林抚育和管护不到位,一些靠近村庄的地块仍存在牛羊啃吃苗木的现象,牛羊处理困难。

4、个别地块因工程建设占用林地,使林地受到破坏。一是海头镇红坎村65.5亩(2007年种植)林地因2009年水务部门进行海堤防洪坝建设,用于集料及道路建设而占用;二是木棠镇棠坎村委会棠坎村约10亩(2007年种植)地因风力发电建设而占用于基站及交通道路建设;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占用三都镇德义村委林地约70亩,用于交通道路。

四、整改措施

1、开展补植补造工作,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标。一是对2009年营造的海防林,要求业主在7-9月份的雨季进行全面的补植补造工作,否则不给予验收、兑现余下造林经费。二是对2007-2008年营造的海防林,由市农委组织施工队在7-9月份的雨季进行全面的补植补造工作,费用由农委从2010年度植被恢复费中解决。

2、加强林地管理,确保造林成效。一是落实抚育管理工作。对补植补造的造林地进行逐块全面检查,对成活率低的及时用木麻黄、大叶相思、红树林等进行补植补造,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全面抚育,落实除草、扩穴、施肥等措施。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加强对红树林地块的管理。选用无瓣海桑、拉观木、水杨桃等先锋树种进行补植造林,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及增强生态效益。三是确实落实护林措施。每片造林地块都要落实护林员进行巡逻护林,在牛羊多的地块采取搭建围栏、挖防护沟等措施,防止牲畜破坏。四是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组织巡逻检查,从严打击破坏海防林的行为,努力做到种一片成一片。

3、继续做好退塘还林工作。因台风影响而受损的要及时开展退塘还林损毁坝的修复工作,并及时造上木麻黄;因塘面的水位过低不能种植木麻黄的要因地制宜的种上红树林。

二一年七月六日

儋州市海防林建设自查整改方案

根据我市2007-2009年度海防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为确保造林面积的落实和造林成效,结合实际,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海防林建设整改工作由市农委主任陈海洁负责,副主任陈木兴具体抓落实,从市农委营林科技科、市林科所抽调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负责,跟踪到点,指导和监督造林施工,确保造林质量。

二、强化质量,确保成效

因我市沿海基干林带地类复杂,土壤多样,有沙地、泥地、石头地等,根据我市地理地势情况,为保证造林质量,一是做好苗木的培育和准备工作。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的高低,由农委营林科技术人员在定点供苗骨干苗圃,加强监督和指导,严格把好苗木培育关,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切实做好炼苗、挑苗,清理病苗、弱苗、劣苗,不断提高苗木的质量,为造林准备好健壮优良苗木。整改活动需各类苗木24万株(其中木麻黄8万株、相思苗14万株、红树林苗2万株)。二是因地制宜,以灵活创新的方式抓好整地工作。海头、排浦、马井及光村(一部分)一带属沙地的,采取人工挖大穴的办法种植木麻黄;木棠、三都、峨蔓及光村(一部分)的北部地区采取在原机械挖穴的位置进行人工挖大穴的方式造林。三是根据不同地类,要选用木麻黄、大叶相思等进行混交造林,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根据自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补植补造工作。

2009年营造的海防林保存率不达标需要进行补植的面积为4312亩,由原施工业主严格按造林合同要求在7—9月份的雨季进行全面的补植补造,否则不给予验收、不兑现造林经费。

2007—2008年营造的海防林需要重造100.5亩、补植1296亩,由农委组织施工队在7—9月份的雨季进行全面的补植补造。

三、继续抓好退塘还林工作。

退塘还林是实现海防林断带合拢的关键,我市2008年已退塘658.2亩,但还林面积仅为486亩,因此要抓好退塘后的造林工作。海头白沙地、木棠美龙等55亩塘,因受台风影响,堤坝被冲毁、海水倒灌等,导致部分林木死亡,今年雨季要及时种上木麻黄;排浦沙沟、马井南庄等76.6亩塘,因其位置较低,不能种植木麻黄,要改种红树林;排浦黑石村的35.4亩塘因受台风的影响,坝面受损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导致造林成活率降低,计划在6月修复好坝面,待雨季来临时及时种上木麻黄,以保证退塘后还林出成效。

四、抓好抚育管理,加大保护力度,确保造林成效。

按照“造一片、活一片、保一片”的方针,加大抚育管理及保护力度。一是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对2007年以来的新造林地,除成活率低的抓紧补植补种外,要加强抚育管理,主要是淋水、除草、松土扩穴、追肥、培土、防病虫害等工作;二是加强对红树林地块的管理。要

选用无瓣海桑、拉观木、水杨桃等先锋树种进行补植造林,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及增强生态效益。三是落实护林工作,每片造林地块都要落实护林员进行巡逻护林,在牛羊多的地块采取搭建围栏、挖防护沟等措施,防止猪、牛、羊等牲畜的破坏;四是加大海防林保护执法力度,从严打击毁林挖塘、毁林挖沙、盗砍滥伐和各种侵占海防林用地的违法行为,发现一宗,查处一宗,确保造林成效。

五、落实造林资金。

篇(7)

1.构建质量监控网络

校长室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总指挥,要制定监控方案,及时处理监控结果。教务处是质量监控的执行中心,通过督查、座谈、检测等调研方式,实时监控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现状,定期提交质量监控报告,进行质量分析,提出创新建议或整改措施。教研组、备课组是质量监控的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协助教务处完成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落实各项质量监控措施,正常负责日常教学研讨、教学督导、学科教学活动、学科质量评析等工作。

2.健全质量监控制度

(1)听课制 ――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教务处、教研组以及教师间跨学科听课的立体听课制度。每学期校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 教科室主任听课不少于40 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 节。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还实行推门随机听课和重点听课、追踪听课,必要时实行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听课后与执教老师互动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每周在周前会上对被听课者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

(2)学生评教制 ――每学期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学困生转变制 ――教师在充分掌握学困生(包括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现状、分析造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转变学困生的办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高度关注学困生,并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以促进学困生的进步,确保不出现新的学困生,教务处建立学困生追踪档案,做到“不放弃每一个,一个都不能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4)质量分析制 ――期中期末考试做到教师个体分析、学科组分析、学校分析,对学校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5)谈话制 ――对教学质量落差较大的教师实施谈话制,由学校领导与任教者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目标,拿出具体措施。

(6)目标绩效考核制――侧重考核学科在全县的位置,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起到激励鞭策作用。

二、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强化过程管理,扎实推进“两个有效”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以县教研室出台的《建湖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为基础,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聚焦存在问题,严格督查考核,实行一周一检查、一公布,一月一汇总、一考核,始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努力以严格的管理来约束人、鞭策人、激励人。

推进“两个有效”向纵深发展。围绕有效课堂,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四统一”集体备课和“反思式”个人备课,坚持“三为主”教学原则,变革教学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和“小班化”教学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高效课堂。

2.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 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 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 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 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篇(9)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已十分明确,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针对“如何有效培养这类人才”的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笔者提出 “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导入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及“以学生项目组和虚拟公司为主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1],这些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教改措施的推进,我们也发现一个制约改革的问题,即课程师资水平。高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同一门课的平行班,在不同教师实施下,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2]。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在借签国内外一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教师团队合作实施课程教学”的模式。两轮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团队内教师能力优势互补及配套团队教学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产生3个效果:使学生获得优质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获得业务成长平台;使课程建设获得有效的建设力量和途径。

1团队合作教学的具体措施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组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3-4],由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主讲教师进行大班授课,辅导教师听课并进行小班实训辅导;采用项目导入课程教学模式和案例驱动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学生项目组团队自主学习为主、辅导教师引导为辅的辅导模式;注重平时作业环节,强化实训辅导,突出阶段性测验,强调段段结清;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建设各环节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纲要性资料、自编教材、PPT、录像、实训讲义、习题集、试题库等。

1.1大班授课、小班辅导

主讲老师围绕课程目标,编写授课用PPT课件,对2至3个班的学生集中授课;围绕项目和案例布置课后作业;准备每一阶段的测试卷;控制课程整体教学进度和质量。

辅导老师每人辅导1个班,负责上机训练、课后辅导和作业试卷批改;及时将实训、作业情况反馈给主讲教师,以便及时更改授课方法、进度等;同时,在课程的第一轮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听主讲老师的授课,然后再上机辅导学生;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指导每组学生完成各阶段项目任务的PPT汇报内容。

课程的知识传授与项目流程、规范及技术讲解由主讲教师完成,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PPT课件集中进行课堂教学,这部分教学占总课时的40%左右;课程知识点应用和项目案例任务训练由辅导教师指导,在计算机房进行;其中,每个班学生再分组,一个班5至6个组,每组指定一个组长,完成任务过程中组织组员讨论,小组成果在班上进行PPT交流,这部分学习占总课时的60%左右。

1.2项目导入、案例驱动

以“项目导入的课程教学模式、案例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为主线,组织课堂授课和实训辅导。根据所设计的课程驱动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教学涵盖具体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对引入的实际项目作整体展示和说明,同时,将综合项目划分为多个子项目,然后将每个子项目划分为多个相应的案例,使学生对项目的功能和结构有较为完整的理解[5]。通过项目实例的展示,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在项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子项目实际需要被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课程项目任务。所有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都必须通过项目小组进行训练,以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3过程评估、段段结清

从平时作业、每周实训、各阶段测验3方面抓过程管理和评估。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术的风向标,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较差,作业的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如果能够较好地控制好作业这个环节,那么,课程教学效果就可达成一半。本课程的作业要关注布置、批改和反馈三个方面,作业的形式为笔头与电子形式相结合,同时关注作业的真实性,对抄袭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严肃处理。作业的布置要紧密结合课程项目任务,并具有探索性和发散性,有一定工作量。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每个学生每道题的错误、本次作业中各题的答题情况、本次作业总体分析都要包括在批改内容中,并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和学生,主讲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和调整,学生进行作业改错。

教师作业批改示例如图1所示。

每周理论课安排配套的实训课,实训辅导课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关键习题人人过关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在集体讨论的前提下,辅导教师轮流准备实训讲义,实训讲义对课堂的理论进行总结,布置实训案例。在实训课上,由辅导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出一些题目,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讨论回答,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回顾。然后,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读程,理解后对案例要求进行修改,学生开始上机。练习基本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代表面向全班,对自己的代码进行调试、讲解,教师在旁辅助讲解。然后,项目组内互相帮助完善和改进案例,并以项目组为单位提出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师解答。最后,由学生代表对作业的思路进行阐述,教师辅助讲解。完成规定关键案例任务并由教师检验过的项目组可以下课,所有项目组必须等组内全体过关后才能离开。这种辅导模式基本是以学生为主,即复习概念――读程――编程――讲解――完善改进提问――作业讲解,都是由学生完成,以项目组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教学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根据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要突出平时测试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课程内容和相应项目任务的掌握程度。根据项目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设计若干次平时测试,每次测验有明确的目标,测试卷由教师团队借鉴企业对课程的面试要求,统一出卷和批改,改完后及时反馈学生。课程组重点对每次测试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教学方法、辅导方法、学生情况等,最后总结本阶段的经验和缺陷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以便在后续的课程实施中切实贯彻。最后的课程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其中实践考核是让每个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通过项目来考察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1.4规范管理、资料完备

课程组坚持开展教研活动,不论放假上班,每周1次,对本周学生作业、接受情况,教师的授课、辅导情况以及下周的内容、讲授模式、分工进行规划。我们发现发现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这个活动充分交流、增进感情,提高业务水平,及时了解情况、对授课、辅导进行修正,真正做到段段结清。

课程组成员分工合作,采用集体协商的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各环节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网站(内含师生论坛)、课程纲要性文件、自编讲义、授课PPT、视频录像、实训讲义、习题集、试题库等。这些资料及时上网,极大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的课余自学和拓展。

师生论坛示例如图2所示。

2团队合作教学的效果展示

按照统一出卷,公开流水阅卷的流程,课程组织3次阶段性考核,每次时间间隔1个月左右,每次考核的中心分别是:OOP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多态及其应用、综合项目实训考核。我们选择第一轮教学过程中的2个平行班为例,其中一个班的辅导教师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另一个是新教师且第一次上本课程,3次考核的成绩统计总结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在团队授课模式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逐渐提高,2个平行班的总体成绩水平也逐渐趋同,这说明我们的团队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修正教师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差异。

3团队合作教学的进一步设想

根据以上的具体措施展示和效果分析,教师团队合作模式具备以下优点:1)与以往相比,学生获得了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包括优质互补的师资和规范全面的资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2)团队内教师获得了教学及各方面业务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3)通过团队分工协作,使课程建设获得了有效的建设途径,促进了课程建设成规范和上水平,也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深入。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此阶段的团队合作模式存在缺陷,如团队师资结构问题和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对此,我们将对下一阶段提出设想。

3.1构建专兼结合、内外互动的团队

团队合作模式可以完成传统的教学任务,但如何促进课程建设的深度,使学生技能真正达到企业和专业内后续课程的需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支能力互补、能为共同愿景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团队。团队内除了课程教师外,还需要有企业方面的专家、专业内后续课程专家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并对企业的需求和后续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做到专兼结合、课程内外互动。组建这支团队的关键是要有具备领军素质的团队负责人,能够在企业、专业、课程三者融合的共同愿景层次上,进行协调和组织;其次是要有和谐的团队文化,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紧密合作。

3.2挖掘学生潜能,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我们的团队教学模式中,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讨、实践,该教学模式特别重视项目组内学生的互帮互助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训练。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可。但是,无论是课堂内容、还是实践内容、训练案例、项目等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团队设计的,学生基本还是被动接受。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考虑到要扭转我国学生自小养成的不肯主动思考的习惯,我们认为,有必要把部分训练内容交给学生自己设计。目前,我们正在探索的做法是以学生项目组为单位,要求所有项目组完成某些课堂的实训讲义,然后由各组对自己的讲义进行公开讲解、答辩,由全体学生评出最适合自身技能训练需求的实训讲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主动思考、自我负责的习惯,为其后续和终生的学习习惯打下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想借助学生之力设计一种真正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训讲义,进一步提高技能训练水平和课程建设深度。

4结语

教学团队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通过大班授课、小班辅导;项目导入、案例驱动;过程评估、段段结清;规范管理、资料完备等系列措施,取得了实质性的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并且修正了教师差异而带来的教学效果差异。该教学模式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等多重关系共存的团队中,使教学模式多元化,促进横向互动、有效沟通、优势互补。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建设力度和深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模式。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如果我们能在构建专兼结合、内外互动的教师团队和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主动学习这两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那么,课程教学效果将得到更高的提升,教学团队合作模式的影响也更长远。

参考文献:

[1] 包芳,潘永惠. 面向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20):62-66.

[2] 王琴.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09(16):16-18.

[3] 傅晓军.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9(8):23-25.

[4] 高俊强,陈红.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21-24.

[5] 李蜀湘. 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14-115.

Research on Teaching Team Cooperate Pattern in Polytechnic Computer Specialty

BAO Fang, PAN Yonghui

篇(10)

【正文】

2020年人社局就业扶贫工作总结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就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严格责任,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郎溪县实际的就业扶贫新路子,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优“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就业扶贫“1+6”政策体系,“1”指的是《郎溪县精准扶贫就业脱贫工程实施办法》,是指导全县就业扶贫工作开展的总案。“6”指的是围绕总方案展开的6个具体实施方案,分别是《关于印发郎溪县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郎溪县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郎溪县技能脱贫培训实施方案》、《郎溪县就业辅岗位开发和补助办法》、《郎溪县村级辅公益岗位开发办法》和《关于开展三送一交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二是强“技能”。围绕贫困劳动力技能需求和创业实际,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和便于就地就近就业,依托定点培训机构,以提升贫困劳动力素质为目标,与全县产业发展结合,与市场接轨,大力开展“一对一”技能培训、定向订单式培训和创业培训,灵活调控办班规模和形式,拓展培训专业,确保了贫困人员至少掌握一项创业就业技能。共组织贫困劳动者就业脱贫技能培训496余人,完成目标任务153.3%,实现就业近300人。三是送“岗位”。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做到因人而异。5年来,全县共开发村级辅公益岗位共吸纳贫困劳动者419人,先后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5场,举办“2+N”招聘会等活动300余场次,通过送岗位进村、公园桥头、退役军人专场、残疾人专场等多种形式,吸纳贫困劳动者进企业就业,目前累计帮扶贫困劳动者就业500余人。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补助502.7万元。四是建“平台”。创新扶贫载体,拓宽就业渠道。在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方面,根据就业扶贫基地的认定范围、条件,按照公告、企业报名、资格审查、公示认定的流程,全县共认定了29家企业为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可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1215个,已吸纳贫困劳动者180余人。根据基地内贫困劳动者的就业人数和时间,分别给予企业和贫困劳动者相应补贴。在扶贫驿站和扶贫车间建设方面,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特点,重点扶持本地特色产业企业建设驿站和扶贫车间,全县共建设成就业扶贫驿站6个,就业扶贫车间4个,提供就业岗位89个,吸纳扶贫劳动者15人,整体带贫率16.85%。五是兜“老底”。落实保险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二级)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县财政每年按200元标准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夫妻(女方满49周岁)、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县财政每年按500元标准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并按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档次给予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县享受代缴政策21206人,共代缴435.9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6734人、低保对象代缴9654人、特困人员代缴195人、计生特扶对象代缴336人、重度(二级以上)残疾人代缴4287人。

我局始终以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相关文件通知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工作目标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每年初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就业脱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部署和安排:为认真抓好就业脱贫工作部署落实,我局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结合人动和工作重点,优化调整县人社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统筹做好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局就业扶贫工作党组成员联系制度,要求每名党组成员每月至少要到联系乡镇走访1次。二是切实摸清底数。组织各乡镇对16周岁以上普通劳动力、弱劳力或半劳力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共计摸排人员9206人,其中已就业人员5333人(县内就业3224人,县外就业2109人),未就业人员3873人(主要为因病、年龄过大、照顾家庭、学生)。同时,针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积极提供企业招工信息,帮助其解决就业。三是务实扶贫举措。加大脱贫培训力度,积极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村级辅公益岗位,落实就业扶贫相关政策,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大力加强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驿站建设。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村级人社平台建设,可实现就业信息和社保信息查询、各类生活缴费等功能。针对帮扶就业的贫困劳动者,认真组织开展“三送一交心”活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对帮扶对象进行慰问和政策宣传。五是严格排查整改。及时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围绕辅助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重点工作,深入细致开展排查梳理,并建立整改台帐、明确整改措施、制定问题和责任清单。

上一篇: 校园开放日活动总结 下一篇: 乡村宣传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