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6 14:11: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月亮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月亮教案

篇(1)

交往的质量周国平

(1)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2)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3)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4)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

(5)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6)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7)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第(7)段说“最好有一位称心的旅伴”,请阅读全文,概括出”称心的旅伴”的特征。

2.除了道理论证,第(3)段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请你举出一个能证明“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不是刻意求得的”的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4.请你具体说明第(6)段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

1.相互欣赏和尊重;

乐于奉献(慷慨大方);心灵相通(充满爱,新生孤独);诚实守信。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略”

恰当的道理或事实论据均可。能结合“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不是刻意求得的”这一观点对自己所举论据进行恰当的分析。

篇(2)

其次,两岸书业有一个潜在的市场,这是一个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的市场。正因为有这个潜在市场,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实现这个市场的重要平台,自然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个平台上。两岸业界可以相互交流,增进共识,可以直接了解两岸的出版信息,可以开展版权贸易,可以采购对方的图书,可以洽谈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华文出版产业。

篇(3)

师:请大家齐读第1、2自然段。(以下教师从“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一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拟人手法的幽默风趣,进而欣赏了镰刀头羊的高大威武、光彩照人,并明确它的特殊身份)

师:下面我们玩的内容应该是――

生:学羊叫。

师:光学羊叫还不行,还得把“羊语”翻译成汉语。(学生大笑)过去你们只做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恐怕没有做过把“羊语”翻译成汉语。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

生:三次。

师:第一次怎样“咩”的?请你学一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吧?没关系,咱们是“玩”么!把上课当成玩,就不构束了。

生:咩――

师:不行,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点。

生(努力进入“哀咩”的状态):咩――

师:这回不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

生: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语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

生(非常动情地):唉!无能为力啊!(学生笑)

师:真好!第二次是什么时候“咩”的?

生(读):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

师:再学一学。

生:咩――咩――

随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抒感,然后虚拟情境,通过“学羊叫”让学生入情入境进行体验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这里教师通过“学羊叫”“翻译羊语”,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领悟了从镰刀头羊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兴趣浓厚,不仅表演出了镰刀头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鸣,而且体会到了他欲护群羊而不可得的至哀之情,并理解了文本要赞扬的“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赞扬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走向死亡的精神”。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好意思学羊叫到自然大胆地表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体验的目的。

课堂上学生活泼愉快的亲自参与、形象逼真的模拟、充满想象力的对话正是学生自身体验的表现。这种在欣喜中获得意义的体验将影响学生对周围事物和自身生活的态度。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教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在形象又直观的情境刺激中对情感的把握和体验会更准确、深刻。

案例二:《那树》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啊!(饱含赞美之情)

师: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生:那裸树立在那……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语气舒缓,重读“立”字,表现那树的坚毅)

生: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树下有更黑的黑暗。(语调轻柔,读出那树对人的荫庇)

生: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美美地读,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

生: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语气铿锵有力,表现那树的执著、坚定)

生: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重读“通灵”“先”,体现那树的善良)

师:下面用痛苦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哟!(饱含痛苦无奈之情)

师: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无奈的句子,并用类似的情感读出来。

生: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读得非常沉重、缓慢,表现那树的痛苦遭遇)

生: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读出激愤之情)

生:啊!所以那树,胃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把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读得无限痛楚和无奈)

生: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读成降调、轻声,表现那树举重若轻,坦然领死)

生: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读得庄严、肃穆,像给那树唱挽歌)

篇(4)

一是利用国旗下演讲活动,校委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爱惜粮食,杜绝浪费,文明就餐,安全就餐。共创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

二是开展“爱粮节粮,食品安全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教育学生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更是责任,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爱粮节粮的良好习惯;

篇(5)

2003年3月11日中午,王芳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马鞍路某发屋。进店后,王芳给丈夫递了个眼神,她看了看墙上的手提包,又看了看正在做头的老板。只一秒,丈夫李强立即明白了妻子的想法。

李强先是走上前与老板攀谈,当他把挡住老板视线的“角度”选好后,看了妻子一眼。王芳也心领神会,麻利地拿下墙上的包,夹在自己大衣内,她回头瞟了一下丈夫,又望了一下外面,李强完全明白了妻子的意思,“我们吃完饭再来算了,难得等。”李拉着王的手若无其事走出发屋。

1小时后,巡警在马鞍路另一理发店内抓获了准备再次作案的王芳和李强。

训练2月夫妇俩“心有灵犀”

篇(6)

1 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轨道交通等构成了城市综合轨道交通网络,其中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高技术含量的运输方式,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对轨道平顺度要求极高,对下穿既有轨道交通工程桥梁的城市道路的施工关乎轨道交通工程运营安全和行车舒适度。道路以路堑下穿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如果交叉处开挖深度较深,其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基础及墩身产生影响,并会反映到桥上设置的轨道结构上。

文章基于A道路下穿轨道交通工程桥梁项目,研究道路施工时桥梁的基础受力、墩顶位移等,分析其对轨道交通工程桥梁的影响是否安全可控,并对A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出意见及措施。

2 工程概况

轨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桥采用(35+55+35)m连续梁跨越A道路,A道路在中墩7号墩和8号墩之间穿过,轨道交通工程桥墩均采用矩形桥墩,墩底尺寸3.6×3.8m,桥墩高度17.5m,承台尺寸宽×长×厚=8.0×9.0×3.0m,承台接8-Φ1.2m钻孔桩,桩长分别为20.0m(7号墩)、18.5m(8号墩)。

交叉处A道路为路堑,开挖深度约6.5m。A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轴线之间夹角约为85°,A道路人行道边线与轨道交通桥墩最小距离0.17m。(如图1所示)

3 有限元模型

文章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施工区域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充分考虑岩土材料非线性、桩同作用等因素。取轨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桥7#、8#桥墩与其周边土体为主要分析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

模型Model-1、Model-2分别用于分析7#、8#桥墩受A道路开挖的影响。模型中建立了桥墩、承台及承台底面以下的土体。承台顶面以上土体以荷载形式施加,通过调整土面上的压力分布形式模拟整个路面开挖过程。土体模型尺度为(长、宽、高):60m×60m×40m。模型整体如图2(a)所示,桥墩及基础如图2(b)所示。

Model-1模型共有150074个节点,143660个单元;Model-2模型共有119098个节点,111446个单元。模型中包括了土体、桥墩基础两个部分,全部由六面体单元C3D8R组成。土体与基础之间采用面对面接触形式连接以模拟桩土作用。

4 计算结果

4.1 对轨道交通工程7号桥墩的影响

4.1.1 基础受力分析

根据Model-1的计算结果,提取了7#桥墩基础3#角桩的侧摩阻力、桩身轴力等参数,以评估桥梁桩基承载力是否受到影响。

由图3可知,桩基下部桩侧摩阻力在开挖后有较明显的减小,且靠近开挖土体一侧的桩基下部在挖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摩阻力。其原因是,上部土体开挖后,下部土体的地应力得到释放,土体向上隆起,并通过承台将基础向上抬起,故而桩基下端与桩周土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向滑移,引起桩端摩阻力降低。但桩侧摩阻力绝对值较小,不大于3Kpa,可以认为开挖前、后的桩侧摩阻力变化对桩基承载力影响不大。

从图4可知,开挖后桩身轴力小于开挖之前桩身轴力。其原因是,土体开挖后,土体局部隆起,向上挤压承台底部,引起桩身轴力减小。此时基础承台底与桩底承受的荷载重新分配,承台底部土体承载增大,桩端土体承受荷载减小。桩身轴力的减小对于桩基本身以及桩端下部的土体是有利的,但仍需要研究承台底部土体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提取了开挖前、后承台底土体上表面接触压力云图,如图5所示。

由图5知,开挖前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为36.8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55.3Kpa;开挖后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增大为45.3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67.9Kpa,满足规范要求。

4.1.2 基础变形分析

图6则为开挖前、后基础与土体之间的变形关系图,土体在桥墩基础位置处发生不均匀隆起,引起承台上浮并使得承台朝开挖段相反方向发生偏转,基础的隆起和偏转会导致桥墩发生竖向及顺桥向位移。

表1列出了各工况下7号墩墩顶中心位置的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增量,可知工况1引起墩顶中心上浮量和顺桥向位移量最大,最大值分别为1.149mm和3.031mm;工况4引起的横桥向位移最大,最大值为1.050mm。

表1中竖向位移向上为正,顺桥向位移指向线路前进方向为正。

4.2 对轨道交通工程8号桥墩的影响

4.2.1 基础受力分析

根据Model-2的计算结果,提取了8#桥墩基础1#角桩的侧摩阻力、桩身轴力等参数,以评估桥梁桩基承载力是否受到影响。

由图7可知,桩基下部桩侧摩阻力在开挖后有较明显的减小。其原因是,上部土体开挖后,下部土体的地应力得到释放,土体向上隆起,并通过承台将基础向上抬起。故而桩基下端与桩周土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向滑移,引起桩端摩阻力降低。整体上看,桩侧摩阻力绝对值较小,不大于3.5Kpa。所以认为该桩基在道路开挖前后的桩侧摩阻力变化程度对基础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

从图8可知,桩基角桩的轴力在土体开挖后也减小了。其原因是,开挖后土体局部隆起,向上挤压承台底部,引起桩身轴力减小,桩端土体承受荷载减小。虽然桩身轴力的减小对于桩基本身以及桩端下部的土体是有利的,但此时基础承台底与桩底承受的荷载重新分配,承台底部土体承载增大,特提取了开挖前、后承台底土体上表面接触压力云图,如图9所示。

如图9(a)所示,开挖前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为35.6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55.3Kpa。如图9(b)所示,开挖后承压土面区域最大压应力增大为39.5Kpa,局部最大压应力可达59.2Kpa,满足规范要求。

4.2.2 基础变形分析

图10则为开挖前后基础与土体之间的变形关系图,可以发现,土体在桥墩基础位置处发生不均匀隆起,引起承台上浮并使得承台朝开挖段相反方向发生偏转,基础的隆起和偏转会导致桥墩发生竖向及顺桥向位移。

表2列出了各工况下8号墩墩顶中心位置的各方向位移增量,可知工况1引起的墩顶中心上浮量和顺桥向位移量最大,其值分别为0.562mm和1.843mm;工况4引起的横桥向位移量最大,其值为1.13mm。

表2中竖向位移向上为正,顺桥向位移指向线路前进方向为正。

5 控制方案

(1)轨道交通工程桥墩范围为人工填土,应采用坡度较小的边坡,以保证边坡稳定,并减小轨道交通工程桥墩承受的土压力。

(2)道路开挖时应分层开挖,每层同步下降,避免产生过大土压力。

(3)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人行道与道路之间高差大于40cm,轨道交通工程桥墩安装防撞装置,以避免车辆直接撞击轨道交通工程桥墩。

(4)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路面禁止采用重型机械碾压,应采取小型机械夯实,施工机械严禁碰撞桥墩。

(5)严禁在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堆放土方。

(6)施工过程中严禁抽取地下水。

(7)加强施工监测,对轨道交通工程桥墩附近一定范围土体以及墩身进行动态化监控量测,密切关注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桥墩变形。

(8)道路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该段轨道交通桥梁上轨道平顺性进行复测,根据测量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轨道标高调整。

6 结论

文章对A道路下穿轨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桥施工现场及桥梁基础进行了三维仿真建模分析,模拟了A道路路堑开挖施工对桥梁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桥梁基础受力、变形等相关参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道路及管线开挖后,基础及土体内力重新分布,桩体及桩端土体持荷降低,承台底部及其下的土体持荷上升。计算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基础受力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道路及管线开挖过程中引起7号桥墩短期竖向最大隆起

1.666mm、8号桥墩短期竖向最大隆起0.988mm,小于其上连续梁计算采用的基础非均匀沉降值10mm,满足连续梁结构安全需要。

(3)道路开挖后,6号墩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0.8mm,7号墩

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0.1mm,8号墩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0.7mm,9号墩基础后期总的沉降量为1.1mm,满足墩台均匀沉降量不大于3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mm的要求。

(4)开挖引起7号墩产生的顺桥向位移3.031mm,8号墩产生顺桥向位移1.843mm,由于7号墩为活动墩,8号墩为制动墩,梁体将跟随制动墩发生移动,但实际情况下活动支座仍可对梁体产生一定的摩阻力,7#墩将限制整个梁体的顺桥向位移,故梁体的移动距离必将小于1.843mm,该值在轨道交通轨道接头位移变化容许范围内。

(5)车辆轮载作用在承台上引起的偏压可能造成桥墩产生顺桥向位移0.163mm(指向道路侧),满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范力础.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苏洁,等.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1):3188-3195.

[3]颜志华.轨道交通桥梁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3):70-73.

[4]铁道第三勘测设计院.桥梁地基和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5]铁道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篇(7)

1.巧妙迂回,摆脱“意外”

小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框架,给我们一些“意外”,让人措手不及,招架不住。教师可以将这些“意外”还给学生,通过巧妙迂回,引导学生,摆脱“意外”。

教学《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时,教师请学生说说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有哪些?学生寻词引句,侃侃而谈。当课正随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1:老师,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阿炳一定要把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呢?

师:(数秒后)同学们,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值得我们思考,有没有同学能告诉他呢?

(学生在愣了一下后,有的读书,有的思索起来)

生2:因为阿炳生活困顿,又身患眼疾,他没有亲朋好友,只能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

生3:因为惠山的月夜是很美的,从课文的“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我想阿炳一定是觉得这月夜太美了,情不自禁就倾吐起来,就像我们看见美丽的东西要情不自禁赞美一样。(全班笑)

生4:月亮是光明的象征,夜虽然是黑的,但因为有了月亮,夜也亮起来了。阿炳向“黑暗中的光明”倾诉,表达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很合适。

生5:课文中有一句话:“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可见阿炳很喜欢月亮,把月亮当成了一个可诉心事的朋友,他就将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它听了。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来当一回皎洁的月亮,闪烁的群星,来倾听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吧。(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

该案例中,教师面对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汲取学生传送的信息,并在“棘手”时,适时施出“迂回”计――将问题反抛给学生,巧妙“救场”,不露痕迹的摆脱“意外”,使原本困窘的场面生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2.循境直入,化解“意外”

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常常是浅尝辄止或朦朦胧胧,造成对文本解读时匪夷所思的“疑惑”“误读”。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老师,对此不能鄙夷不屑,而应充分发挥其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作用,努力挖掘“疑误”的潜在资源,并巧妙地融进教学中,循径直入,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性阅读活动中与文本正确对话,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正确构建,在“疑误”中创造出“精彩”,生成充满活力的教学局面。

有时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是由于对文本内涵的模糊解读造成的,教师可以凭其敏锐的触角加以捕捉,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巧妙地将“意外”转化成挖掘文本内涵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误”“意外”无可厚非地存在于阅读之中,教师要善捕巧引,借题发挥,循境直入,化解“疑误”,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不再是抽象的说教,枯燥的灌输,而是充满魅力和激情的探求活动。

3.弃案投新,引领“突围”

课堂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活跃的思维挣脱教师的“牵控”,奔向“野外”。此时教师如果死抱教案将预设进行到底,那么课堂会出现僵局,步入冷场,犹踩“雷区”。面对“险急”意外,教师若随机应变,放弃预设,诱导学生生成,那就可能成功“突围”,迎来新天地。

其实,学生的思维“脱缰”带来的不只是难堪,还有机遇和挑战。“险急”之时,更需要教师机敏引领,彰显教学机智和调控艺术。上述案例中,教师理智地、主动地“弃案投新”,终于化险为夷,成功“突围”,那种峰回路转后的畅达,更让人刻骨铭心。

总之,课堂“意外”是智慧火花的闪烁,是课堂自然“曲线美”的展现。当教师遭遇课堂“意外”时,只要准确辨识,灵活应变,选择合适的策略,定能演绎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篇(8)

物理课堂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忠实地执行物理教案的过程。最理想、最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佳发挥下“节外生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中实际“生成”的情况,科学地对教案作出调整,要把教案当成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预案,并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完善。

例如:在讲授“光源”这一节时,就有学生认为“月亮是光源”。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我没有作出直接的解答,而是要求学生对“月亮的亮光是其自身发光的原因,还是反射了太阳光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究。并让学生根据平时掌握和新收集到的有关月光的资料展开交流讨论,将月亮与太阳进行比较,看看二者有哪些异同点。将学生广泛收集到的信息归纳后列举在屏幕上,要求学生根据屏幕提供的月光知识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大胆推理。第一部分学生认为因为月亮和太阳一样可以发光,所以月亮也是光源。第二部分学生认为月亮离地球的距离要比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近得多,但月亮的光却没有太阳强烈,所以月亮不是光源。第三部分学生认为月亮在空中没有被任何东西挡住,如果月亮自身能发光,就不可能有“月圆”和“月缺”的现象,因此月亮不是光源。在综合了学生讨论交流的意见后,作出了明确的结论:月亮不是光源,不会自身发光,月亮是将太阳光反射到了地球上的。第二部分学生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日常生活中灯光离我们很近,但灯光没有日光和月光强烈,然而其却是光源。第三部分学生的理由很全面充分。如果说月亮是光源的话,那么人们看到的永远是圆月。而事实上当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使得月球一部分有反射光,而一部分没有反射光,因此就产生了“月缺”的现象。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尊重“生成”,为学生思维构筑平台,创造时空,促进生成,让学生在生成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培养提升学生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使物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和提高。

二、 忠于文本超越文本,创造全新生成境界

作为课程开发者、实践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和学生这一观点,在新课程的理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是课程的显著特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生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文本,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习过程的推进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文本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新的课程观要求教师与学生以互动“生成”的先进教学理念来向文本挑战,并超越文本,努力为学生刨造一种驰骋想象、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的生成境界。

例如:在指导启发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经过仔细的观察、认真的体验和广泛的讨论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除了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因素之外的物质的密度大小以及支撑面的软硬程度因素有关系。对于学生们这样猜想,我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要求和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检验自己猜测是否正确。此外,因为这个活动有比较多的实验器材,所以学生自己可以动脑筋设计出多个实验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细心观察实验的每一个过程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最终形成出正确的结论。

三、 发挥生成资源作用,凸显课堂教学亮点

众所周知,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那些在自己设想和预料之中的学生的答案是非常赞赏的,而对于学生的那些精彩的生成性答案,只是感到惊讶,表现出明显的不重视,不会灵活机动地处理,不会因势利导,不善于将生成资源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充分尊重生成,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层面出发,科学地发挥动态生成资源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互动,生成与建构了高效课堂,学生在生成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亮点凸显,效率更高。

例如:在教学研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时,我要求学生畅所欲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然而有名学生却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我及时抓住这一点,生成一个新的教学过程:

教师: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之外,能够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还有哪些因素呢?

学生:塑料刻度尺形变可能还与塑料刻度尺其自身的弹性有关。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他的猜想对吗?

学生甲:在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塑料刻度尺自身弹性好的,那么其形变程度也就大。所以说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学生乙:如果说形变程度是相同的,那么塑料刻度尺自身弹性好的所用的力肯定要小一些。因此说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学生丙:虽然他们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然而我们用的是同一把塑料刻度尺,弹性程度是相同的。所以说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

教师:我们再认真地考虑一下,看看谁的分析更有道理?

学生们就此展开了认真的分析和热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学生丙的分析有理,是对的。后面的教学实验我们将采用“控制变量”法,使用的就是同一把弹性不变的塑料刻度尺。

篇(9)

名言名句本身意思隽永,脍炙人口,若能稍作改动,其使课堂锦上添花、出人意料之效呼之欲出。

例(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在“学会选材”的作文课上,学生信心满满,总认为自己的作文文从字顺,特渴盼作文点评。然而本人素知某生的作文东拉西扯,选材不着边际。于是乎本人在讲台上煞有介事,扬扬作文本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乱衔泥?”学生先沉默了片刻,接着哄堂大笑。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听讲的专注之心空前高涨。自然,这节课的效率极高。

例(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

两学生趁老师转身板书之机动手动脚,本人却对着黑板假作严肃状说:“天苍苍,野茫茫,有人底下吊啷当。”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窃笑不已。之后教室出奇的安静,再看那两位学生在众生眼光的扫视下已是面红耳赤、一脸诚惶诚恐的神情,一节课下来认真有加。

例(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因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结论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特别是在开放题的回答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江郎才尽”的假象,本人仍在鼓励说:“看风流人物,还有几招。”言罢,学生紧张的身心得以放松,思考的欲望再度激起,后阅之,学生的切题答案异彩纷呈。

例(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某学生姓何,一次,老师点其回答问题,何生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同学对其出色的回答羡慕不已,本人趁热打铁,感慨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小何!”。小何同学受宠若惊,连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这时周围雷鸣般的掌声随即响起。

二、套改流行歌词

流行歌曲历来深受学生欢迎,但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不强,有许多有碍身心健康的歌词学生竟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若能用套改之法,化害为利,教育的效果将远胜于苍白的说教。

例(一)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任贤齐《心太软》)

在考试中,学生审题不清便胡乱答题,越是容易的题目,越是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为了取巧,不管有用没用,认为“答案出在文身上”,所以不经思考在原文中大抄特抄,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学生自以为是、粗心大意的不良心态,本人不动肝火,而是在试卷讲评课上不时地对“抓耳挠腮的后悔者”调侃:“答案总是简单,做对太难,不是答案就不要勉强。”再看学生的表情是让人恨又让人痛,十之八九的学生其痛改前非之心简直触手可摸。

例(二)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样的月色太美你太温柔。(张宇《月亮惹的祸》)

课堂上分小组的朗诵比赛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恰巧一选手朗诵时,扩音器突出故障,嗡嗡噪声震耳欲聋,这选手顿时慌了,成绩自然不理想,他听着本组同学的责备之声,想着自己的无心之过,神情沮丧万分。本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点评时刻意特别强调:该学生准备充分,但为何惨遭失败,这不是他的错,请同学们用张宇的一首老歌把此情此景唱出来。“我承认都是话筒惹的祸,原来的歌声太美你真不错……”歌声异常嘹亮,学生在哄堂大笑中予以理解,该学生也释怀笑了。

例(三)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好儿郎浑身是胆。(李丽芬《爱江山更爱美人》)

一学生的作业老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本人在讲评时,不无调侃地说“有人真怪,做作业时不但爱江山,而且更爱圆圈……”学生哄笑时,本人却分明发觉那学生已低下头,没想到该学生第二次交来的作业做得准确无误。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篇(10)

2 问题设计要能起到激励参与、强化思考的作用。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从而产生灵感的火花。比如我由古诗词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这些古诗词中发现月亮的踪迹了吗?”班上的学生立即活跃了起来,连班上的几名后进生都积极举手。在听了几个同学的发言后,我接着问:“那么贾平凹笔下的月迹,又出现在哪些地方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在文章中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认真地读起书来。

上一篇: 安全预防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低保专项清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