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06:56: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六步教学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自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习目标引领下的自学或合作。自学的问题可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自学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后续环节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先给学生留出自学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既然写“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文章开头要略写“祖母去世”和“父亲差事交卸”两件事?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在后面的展示环节提出:“如果只记叙父亲为‘我’买橘子一件事,材料简单而俗套,毫无新意,不具备感人至深的魅力。然而,当这件事发生在‘祖母去世’‘父亲差事交卸’这样双重打击的背景下,父亲还执意要送‘我’到车站并为‘我’买橘子。我们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父亲的伟大之处,理解了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也明白了作者这样处理的原因――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凸显父爱的深沉、伟大。”
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前端学习中隐藏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为之后展示评价、总结归纳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习小组建设是实施“六步教学法”的保障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障。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要教师全面考虑,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男女生比例、性格差异等合理分组。师友组要同桌,前后两个师友组组成一个探究组。探究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角色应定期互换,加强生生互动。如何选择组长很重要,教师要综合考虑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选出的组长要能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和谐互助的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互动交流得以顺利开展。
3.学习评价是“六步教学法”实施的不竭动力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评价,可以让优秀生更优,让学困生不断进步。因此,任课教师的课堂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创设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促进学生进步,为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增添不竭的动力。
4.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施“六步教学法”的关键
几经思考后,我觉得思路清晰了许多,便在班级里验证它的实效性,掀开它美丽的面纱。然而,连续的几堂课告诉我:有限的时间无法完成流程,尚幼的学生无法全面解读教材!为什么美丽中总是带有一丝缺陷?为什么追求中总附有一些艰难?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是自身能力水平不足?在连续的几天,我坐在办公室里,心难以宁静,墙壁洁白,亮得出奇;室门殷红,艳得耀眼,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穿过门缝传进耳朵里,校园里独特的喧闹让我再一次想起我的理想。我不甘心,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我想。什么是高效课堂?六步教学法中哪些环节不属于我的教学风格?我进一步去想。再次细读资料后,只觉得高效课堂使学生思维积极,忙碌地运输知识,使学生思维碰撞,细致地分割、组装、合成知识。它是快速的、深刻的。而自主高效六步教学法就蕴含了自主学习、转教他人的高效理念,承载了严谨缜密、系统完整的高效流程,它摒弃先教后学,宣扬先学——后教——再学,鼓励学中发现疑难,然后听取讲解,最后归入头脑中。模式没有错,也许是与我的教学习惯相顶撞。当我这样一步步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时,我的心灵又萌生出一种渴求。
从那以后,我便时时思考它,或在课堂上,或在下课之时,让我一次次在课堂实践后反思,在反思总结后印证课堂,渐渐地,我走进难以忘记的初衷。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回到本文目录)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转贴于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
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
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
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回到本文目录)
“学导式”教学法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74-01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建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一些历史课堂只追求花架子、不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错误做法仍然流行,笔者认为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就迫在眉睫了。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六步教学法”,收效甚丰。下面,笔者就本教学法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
一、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它首先强调要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情境。例如,笔者在教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节时,上课伊始就播放从网络下载的有关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的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片段,再现历史画卷,介绍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通过具体场景的感受缩小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
第二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状态,学生或静或动,或思或写,都是在独立自主的研究文本,或根据教师提示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者,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很有道理,所以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和点拨。
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全班同学交流;也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小组互助要注重组织教学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教师不要做旁观者,也要到薄弱小组去,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协助解决。要发挥组长的作用,除组织学习外,还要对本组同学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结论。这一阶段,要真正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从而体现师生亲身体验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第四步:交流释疑。这一阶段,主要是全班互相交流展示,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先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然后,全班同学自由讨论。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学生活动成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领会方法,提高思维、思路、表达。
第五步:检测拓展。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强调学生对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检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当堂训练,试题按能力层次编制,重主观题,重书写表达。笔者常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交叉进行,主要形式有:选择、列举、填图、历史人名猜谜、材料分析等。如果把习题拓展,制成检测游戏软件,边玩边练,就会寓教于乐,既轻松又快乐,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六步:总结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提纲来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概括、整合、拓展,体验收获,反思提高;布置课后预习与作业任务布置(练案),延伸课堂。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继续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校园网站的留言厅、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采取多种形式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表现出来,如诗歌、散文、新闻报道、小论文、历史小报或者电子作品;教师将其中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或互联网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或鼓励并帮助学生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整理成论文邮寄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者是通过网络发送到报刊、杂志的电子邮箱上发表)。这样,不仅学生提升了能力,教师也可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教师引导为助动。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是灵动的,有些问题是预先想不到的,所以把预设与课堂生成结合起来是科学而符合实际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生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等等。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适时地运用课件、幻灯、音响、投影仪等媒体,传授历史基本知识,让学生在新情景中产生历史审美的享受和获取历史知识,取得动静相交、难易相替、把握节奏、巩固知识的教学效果。
当然,“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释疑——检测拓展——将总结提升”“六步教学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在教学中继续研究和实验,继续提炼和升华,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整合历史教学资源,使其更科学、更简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园。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王敏勤,《中国教师报》,2009年12月30日)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的职业技术知识并增强动手能力,我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概括为:激发兴趣—入门介绍—师生互动—分题实作—综合训练—归纳总结的六步教学法。
一、激发兴趣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人的兴趣和动机所引起,学生学习也是一样,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与其对待学习的态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车工操作技能这门课程,首先是激发起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习车削加工有没有前途,这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人要生存总离不开创造物质和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机器。然而,任何复杂的机器大都由各种轴类、盘类、套类、齿轮类等零件装配而成,这些不同种类的零件又是由不同的工种加工出来的。我们所学的“车工”就是这些工种中的一类,所以,车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运用得非常普遍。据介绍,车削加工占金属切削加工总量的60%—80%,车床占机床总数的30%—50%。因而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习车削加工,不仅有前途而且大有作为。
2.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求生存、图发展,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要具有竞争力。这个竟争就是产品质量的竟争,而产品质量的竟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工工艺水平的竟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竟争。如果自己没有熟练掌握车削加工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以及技能技巧,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不具备竞争力,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可能。
我还向学生介绍: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10—2011》的报告中瑞士蝉联榜首。这个缺少耕地和自然资源的国家,靠什么做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三?“靠人才”,瑞士人这样骄傲的回答。在瑞士,职业教育不是“后进生的归宿”,而是国家经济建设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所以,经济腾飞最终需要一大批技术素质极高的建设者。作为一名建设者,应该知道历史赋予的史命和重任,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也为了体现个人价值,就要刻苦学习,热爱本职工作,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经过耐心的启发、引导,同学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入门介绍
培养了学生学习车工的兴趣,紧接着就是引导学生“入门”即在实训场地利用车床,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车床的外部结构到车床的内部传动路线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了解车床的加工范围及安全规程等。
1.向学生讲解车床铭牌上各个字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铭牌了解该车床的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和结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车床铭牌的认识,会给我们在车床的选用、使用、管理、装配和维修工作上带来很大便利。
2.向学生讲解并演示车床的传动路线:挂轮箱动力传递过程—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链条的调整—交换齿轮箱变速机构和变向机构—进给箱离合器、纵向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安全离合器、开合螺母机构。
3.向学生讲解车削的加工范围:车端面、外圆、内孔、锥度、沟槽、螺纹、特型面、绕弹簧。
4.向学生讲解及演示在生产场地的安全规程,穿紧口工作服,禁止穿拖鞋,禁止穿背心,禁止打闹。女生要戴安全帽。在操作机床的过程中禁止戴手套,操作中站立位置,站立姿式等。
三、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入门”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了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在开始加工零件前,加工操作的步骤必须向学生示范及讲解。(1)先识图纸、看懂工艺;(2)根据工艺要求准备刀具、量具、夹具;(3)刃磨车刀;(4)安装车刀;(5)安装工件;(6)选择切削用量;(7)试切削;(8)加工零件;(9)零件检验。学生按照我的示范和讲解练习以后,对零件加工的程序有了系统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更具有规律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原则贯穿始终,如:加工零件为粗加工工序或精加工工序时,理论结合实践,运用有关粗加工或精加工的特点指导学生加工零件;粗加工的目的是去除零件多余金属,而精加工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质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知道切削用量的选取、刀具几何参数的选取。我选取了不同切削用量、刀具不同几何参数,进行了分别示范教学,其加工零件的效果显然不同。结合理论上的选择原则,切削用量选择顺序为ap-f-vc,(1)为了适应粗加工特点,刀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考虑选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及根据刀具材料合理选用切削速度。刀具应刃磨出较小的前角、后角。(2)为了适应精加工特点,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刀具应锋利,应考虑选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以及根据刀具材料合理选用切削速度。刀具应刃磨出较大的前角、后角,运用砂轮机给学生进行刀具刃磨的示范讲解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演示转变成了一种正确的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在示范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对容易产生废品的零件加工方法和关键技术的演示,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加深印象,避免今后发生过高的废品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全国大范围的课改潮流下,我校的新课改也应运而生,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所谓问题导入就是教师在新授课之前营造氛围;把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以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研究互相商量以自学的形式初步完成教学内容;探究展示就是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内将所学知识进行展示,突出特色,张扬个性的过程;评价归纳就是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拓展引深就是教师或学生对难点或疑难进行点拨,解答大家疑问过程。我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四点:
一、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温故知新,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越多,就说明他的学习能力越强。”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也是教师操作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先导,更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我们在课前指导学生依据自主探究中的问题预习课文,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设计成学习的蓝本,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化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带进课堂,现在小组内解决,为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展示
科学分组,合作探究,大胆展示,彰显个性,让高效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精彩舞台。课改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弘扬个性。教师则应打破自我权威的崇拜。让学生明白老师也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
我认为:“探究展示”这个环节要想做好,做为教师就必须首先关注一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前后呼应,建构让学生由旧的知识向新的知识过渡的桥梁。二是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教学吻合,也就是背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看到问题后不会无从下手。三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高深,要有过渡。四、是教师的位置要摆正,不能过于自我,这样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四个问题处理好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就会热烈、开放、大胆、求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六人小组交流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另外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的交流中,及时了解学生的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评价归纳
当堂评价,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尽快解决,让科学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重视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进取之心。小组集体性评价是目前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最为常见的一种评价手段。由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化评价方式,它渗透于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自主课、小结课等。目前,我校主要采取的评价手段是小组式评价。就新授课而言,学生在自主、合作、展示、质疑等环节中,根据不同课型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生生互评,组与组互评。
教师要想出色的完成“评议”这个环节,我认为要努力做好一下几点:
(1)我们的课文是文情并茂的,但囿于知识的广度不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有所领悟。尤其是那些内蕴较深或因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易形成思想距离的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披文以人情、动情而入境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有强烈意愿进入课文的学习与赏析。
(2)巧提问、妙设疑。课堂提问设疑若做的巧妙、深入和精当,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添课堂情趣,而且能让课堂进入到较深的层面,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赏析。
(3)善于运用流行元素。其实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本身是比较枯燥的,比如语法。学生既无兴趣听,也不易掌握。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流行文化的元素,如运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的歌名、歌词或热播影视的片名等作为实例规避教学内容的枯燥性特征。
四、引深拓展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它不同于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具有激情、启迪、发现、尝试、巩固、熟练……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探究求深效。练习要启迪学生探究,不满足于学会,不断地引向深入。延伸扩展求广效。练习不仅要精于纵向深入,还要善于横向扩展。打开思路,扩大视野,取得真正的广效。鼓励创造求远效。设计练习也要有远见。这个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练习在依据教材传知识、育能力的同时,还需激创造,善于抓住教材的创造因素,训练学生创造性的品质,把新的“人才观”融于课堂练习中。
改革的路从来都是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在课改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我们在课改中要继承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坚持创新精神,摒弃形式主义,探寻一条能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
总之,“六步教学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它在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有着无量的发展前途。我将乘着新一轮高效课堂构建的这股春风,一如既往,使得教学与教研比翼齐飞,教师与学生一起进步。
参考文献:
一、抄读
所谓“抄读”就是先把教材上的文字按照一定格式转抄到一个专用“文言文抄读笔记本”上。 取一本比较厚的横行抄写本,先把文章的标题和作者抄好,然后下面空行的第一行留空,待以后学习时补充注解用,接下来第二行就用来抄写原文,注意要把课文下面的注解抄在相应的字词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第三行留着待以后写译文用……如此依次往下进行。这样所有的行就被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三行。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抄写原文最好用蓝色笔,文下和后来补充的注解用红色笔,译文用黑色笔。这样,抄写的各部分色彩鲜明,易于识记。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最好在每页的右边留下一定的空白,用来写学习心得和笔记。
二、研读
这个环节初中阶段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在研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读懂课文大意。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边看自己的抄读笔记边结合各种参考书、工具书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可以指定四位同学成立备课小组,在认真预习、摘抄出疑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交流。其他同学把预习中碰到的自己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按一定顺序(如字词、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特色等)依次向备课小组提问、质疑,由备课小组逐一回答。备课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作好标记以待下一步解决。
三、解读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稍做准备后,由各备课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疑难问题让课代表逐一在黑板上板书以进行交流。在交流释疑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也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敢于“怀疑一切”,发表不同意见。
四、译读
翻译这一环节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不能由教师代替,要先给学生介绍“留、补、删、调、换”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和“猜译”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选学生上讲台对课文逐句进行直译,老师和其他学生边听边纠正,目的是检测和反馈。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改变观念和思路,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传授学习方法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情感观。要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突出那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五、评读
所谓评读就是在领悟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读出神韵。方法上应该灵活多样,不宜死板,一成不变。主要有以下这几种模式可以采用:1.“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学科模型;2.讨论式:出示讨论题——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辩论式:学习新教材——出现辩论题(或找出学生间的不同想法)——分组准备——两组辩论——辩后小结。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运用技巧,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别人有益的观点。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掺入一个“悟”字,他们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六、引读
引读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达到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应引导学生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独到的评价,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不断深入实践和总结,整理出一套较为理想的英语教学方法,归纳为“六步教学法”,即介绍、练习、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六步教学法。核心思想是强调“知识和趣味的结合、记忆和思维的结合”。具体做法采用图画、教具等实物介绍,借助动作、猜迷等活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游戏、扮演教材不同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应当充当学生的顾问,随时提供协助,学生可用母语自由交谈,教师提供翻译上的协助,同时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达到既富教于乐,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欢快、活跃的氛围中接受教学知识。
在“六步教学法”中,特别要注重教师在教学法中的作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生搬硬套,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原则。英语教学是一门知识性、广义性十分丰富的学科,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结合, 充分运用趣味性、感受性较强的方法和实例来表达教学内容,因为实际操练环节能够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的欲望。
二是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原则。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实践和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难题的能力。
三是开放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原则。英语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氛围的设计上,教师应主动营造出一种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富于创造性、活泼性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求知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学科各种互动活动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每节的重点即从本节的角度看,更重要的的是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致从学科总体目标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
二、自学。目标明确,学生可以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
三、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研究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去解决。
四、答疑。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自我检测,测验方式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的题,也可以请一名学生出题,大家答,也可以每组出一道题,其他组抢答,检查学习效果。
六、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简言之,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中,我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英语教学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且磨灭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本着“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寻求探索,技能由学生自己提高”的课堂教学理念,沿着“教师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兴趣自动培养,成效过程提高”的学习型课堂思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总结出了小学英语“自主快乐六步教学法”,其主要教学流程是“才艺展示――知识积累――口语训练――释疑解惑――模仿演练――拓展应用”六步。
二、解决策略
1.才艺展示。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展示的内容完全由自己确定,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当天的新闻,还可以是歌曲。学生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多人合作展示;展示过程中还可以用提问或肢体语言的方式号召其他同学参与互动。
2.知识积累。课堂上的知识积累主要指单词、语法及句式等。为了培养学生会读单词和善于应用话题句式的能力,课堂上我刻意培养学生发现和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及英语知识,并应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
单词学习:
(1)学生自学。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哪个单词会读及自信读正确的理由,哪个单词不会读及不会读的障碍是什么,把它们记下来,然后在小组内或班内讨论解决。(2)教师示范读或放单词录音,让学生与老师的读音或录音对比。要求:对比自己和老师或录音的读音,找出读音上的差别。(3)学生提出读音上的异议,在小组互助的基础上老师重点教授疑难单词。
语法学习:
这里的语法主要指英语句式。英语中的某一句式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功能和表述意义,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句型的意义所在。它也要求我们在教学句型时,必须让学生确切地明白某一句式的功能并会应用。教学语法时,我引导学生“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该句型的功能;第二步,示范应用;第三步,为学生提供一些情境及相应的单词供学生进行话题训练。
3.口语训练。一节新授课,对一定的重点句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真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一句式说流利是学习英语最基本的要求。训练口语时,我引导学生对所训练的句子做到了以下六点:明确句子中每一个单词的发音、意义、句子表达的意义、句子中单词的重弱读、句子的语音和语调;慢速读句子,体会单词间连读和省略的必然性;张开嘴巴大声读,挑战自我,增强信心;查查一口气能说多少遍;把这个句子说得最漂亮;用这个句式说多个句子。现在,学生将这六点归纳为“口语训练六最法”。“口语训练六最法”重在强调知识的细化,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深度置疑的习惯和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因此也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4.释疑解惑。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本环节共有两个层次:一是学生自主释疑解惑,包括学生个人探究、小组互助、班内互助;二是教师讲解。学生自主释疑解惑重在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释疑解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讲解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三讲”即讲重点、难点、疑点;“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三讲”环节中要着重突出科学讲解、有讲必练、狠抓落实,要“讲在当讲之处”。
5.模仿演练。一是利用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录音或影像中人物的语音、语调及表达方式,训练学生说地道的英语;二是通过反复训练重点单词和句式、回答课文中的问题等,模仿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三是通过课文复述或分角色演练课本内容模仿应用语言,能够将课本中人物的语言以及其他交流方式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们乐此不疲。
6.拓展应用。“成功是成功之母”更被现代教育者所推崇。英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英语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只有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实践化,学生的语言学习才能实现任务化,“英雄”才能真正“有用武之地”。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将一个阶段的英语知识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模拟直观性、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更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