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大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1 19:50: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

篇(1)

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 团队建设

一、基本情况概述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211工程”国家重点大学。该校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早、规模大、师资力量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为创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专业,1999年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首批获得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截至2010年,为国家培养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600名、硕士40余名,并对全国各地高校和景区的进修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围绕人才培养建议重组旅游师资团队,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院内或校内乃至校外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构建面向旅游景区的“六项全能”(满足食、宿、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档次。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上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 学—研”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旅游景区与院校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区的运营,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铺路架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练的标准;在办学方式上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内外横向联系,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国内高水平看齐、与国际接轨。依托所在的园林学院,面向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建设,培植专业特色。应特别关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与建设,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村生态景观、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郊野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

二、团队建设任务

1、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

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组合模式,重点在学科创新与发展方面下功夫,在整体上提升旅游管理学科的学术统一性,加速本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平衡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

现有教师的专业背景集中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林学、外国语等方面,这与旅游管理学科的跨学科特点还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与广度。旅游管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风景园林学和林学等多学科。在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学科的优势力量,打造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特色。

3、构建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目前学科没有教学科研载体,学科团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鲜有机会参加专业相关课题以及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造成社会影响力与学科知名度与国内同学科相较差距逐渐扩大,使得学科在专业前沿探求等方面机会少、后劲不足,从以往研究生毕业论文可以明显发现,目前学科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体验、旅游影响、统计方法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对于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但却较少涉及学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术与方法、旅游规划技术、生态旅游核心技术等的相关应用性的研究,这与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应用研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没有教学科研载体作为学科团队交流的平台,学科师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出现研究方向与课题的重叠,无法更好地发挥学科交叉互初具优势,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课题方向较为集中,也无法体现目前学科所具有的生态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规划和旅游文化四个研究方向。

三、团队建设途径

1、研究与建设

(1)团队特色

①旅游管理学科团队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此外,多为教师具有在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的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团队教育背景多元,由园林、林学、地理、管理等组成,学术结构交叉性好、互补性强,学科发展比较平衡。

篇(2)

一、基本情况概述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211工程”国家重点大学。该校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早、规模大、师资力量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为创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专业,1999年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首批获得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截至2010年,为国家培养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600名、硕士40余名,并对全国各地高校和景区的进修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围绕人才培养建议重组旅游师资团队,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院内或校内乃至校外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构建面向旅游景区的“六项全能”(满足食、宿、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档次。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上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 学—研”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旅游景区与院校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区的运营,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铺路架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练的标准;在办学方式上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内外横向联系,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国内高水平看齐、与国际接轨。依托所在的园林学院,面向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建设,培植专业特色。应特别关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与建设,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村生态景观、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郊野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

二、团队建设任务

1、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

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组合模式,重点在学科创新与发展方面下功夫,在整体上提升旅游管理学科的学术统一性,加速本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平衡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

现有教师的专业背景集中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林学、外国语等方面,这与旅游管理学科的跨学科特点还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与广度。旅游管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风景园林学和林学等多学科。在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学科的优势力量,打造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特色。

3、构建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目前学科没有教学科研载体,学科团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鲜有机会参加专业相关课题以及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造成社会影响力与学科知名度与国内同学科相较差距逐渐扩大,使得学科在专业前沿探求等方面机会少、后劲不足,从以往研究生毕业论文可以明显发现,目前学科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体验、旅游影响、统计方法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对于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但却较少涉及学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术与方法、旅游规划技术、生态旅游核心技术等的相关应用性的研究,这与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应用研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没有教学科研载体作为学科团队交流的平台,学科师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出现研究方向与课题的重叠,无法更好地发挥学科交叉互初具优势,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课题方向较为集中,也无法体现目前学科所具有的生态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规划和旅游文化四个研究方向。

三、团队建设途径

1、研究与建设

(1)团队特色

①旅游管理学科团队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此外,多为教师具有在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的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团队教育背景多元,由园林、林学、地理、管理等组成,学术结构交叉性好、互补性强,学科发展比较平衡。

③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思想活跃、乐于进取,有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前沿化的科研思路。

④注重与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团队教师在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⑤团队重视学科交流与对外拓展,与学界与业界均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机制,这些交流与合作为学科发展了拓展视野、加速了学科总体水平提升。

(2)专业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在园林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吸收了我校园林教育的经验、融合了旅游学科的特点,形成了以园林学为背景,融生态旅游、旅游规划设计、景区管理、旅行社、会展企业等方向于一体的特点鲜明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

(3)课程特色

①课程门数多,课程体系完备。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三种类型,专业基础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解说、旅游调查方法、节事及活动策划、旅游英语、旅游综合实习等,专业核心模块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选修模块包括生态旅游导论、旅游地学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目的地管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英语口语、世界遗产概论、旅游社会学等,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的培养目标。

②内容更新快,实践应用性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对旅游管理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多,与产业活动结合紧密,教学内容紧密与行业特点相适应。

2、配套建设

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教学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包括对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配套教学管理措施落实和制度建设等,简要论述所在单位为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1)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

①在对目前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教育对策研究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布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②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鼓励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索。

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形式,推行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①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干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有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加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给工作实习或指导教师的科研和设计实题进行,科研与实践选题比例大于80%,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设计均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学科与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多家旅行社、饭店、会展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为学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性课程奠定了基础。

(4)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建设主要是积极参加学校的网络教学建设体系,部分课程已进入教学平台,具有全套教学文件和教学课件,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照项目任务书中关于在项目执行期间的改革活动规划,深入总结自项目生效以来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各项研究与改革,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各类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等。重点论述项目研究的整体思想、调研结果、推进情况和初步实施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77-03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概况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领域分布

非建筑学专业指与建筑学专业密切相关或相近的本科专业。随着我国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科类别分化更为明细,这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此也带动了本科专业的进一步分化,使一些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更为明显地表现为模块式结构,除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外,每一模块的知识培养规格都要求较高,基本上都对应一个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作为一个具有知识结构多元性特点的本科专业,与其对应的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也较多。

根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所列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见表1)的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分布呈现多元化、跨度大的特点。

表1 与建筑学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

注:表中所列本科专业以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为例。

(二)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

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知识类型多元性、知识逻辑非线性的特点,且建筑学知识需要接收者在工程设计训练等实践过程中去掌握,要求建筑学知识接收者对建筑空间、建筑构成有一定的悟性,同时,还必须要有工程上的精确思维。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横跨了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呈现块状分布的肌理特点。因此,其知识逻辑并不体现为单纯前后紧密关联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向度关联,多层面融糅,网格状交织的空间关系。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建筑的内在构成要素,建筑的外部制约要素及建筑的核心问题――空间建构(见图1)。

图1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设置现状

目前,虽然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知识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需求,但在建筑类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组织上,存在照搬建筑学现有课程、专业针对性不强、层次结构的专业逻辑不明确、深度不均衡等问题。

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同一种模式来组织不同专业的建筑类课程教学,在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模块构成方面的教学研究需要开拓和深入,应探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建筑类课程教学组织及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非建筑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建筑学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知识模块构成分析在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中的引入

(一)知识模块的构成

建筑类课程可以概括为3个模块: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技术。每个模块又各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子模块下为具体的课程,共同构成有机、完整、三维向度关联的建筑类课程知识系统(见图2)。

图2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构成

设计原理子模块下设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针对民用建筑的2种类型讲述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建构文化子模块下设课程:“中外建筑史”、“建筑美学”及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建筑素养,扩大学生的建筑视野为教学目的,进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大木结构及古建筑构造。

空间组织子模块融于“建筑设计”课程的渐进式教学过程中,从空间启蒙、空间认知至空间体验,最终满足结构建筑功能、建筑意境之需要去塑造建筑空间。

形态构成子模块以“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为基础,融入建筑要素,结合建筑模型制作及建筑设计实践,进行建筑形态构成方面的训练。

营造技术子模块包含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课程。对于园林、风景园林专业,还有更专门化的相关课程,如:“古建筑结构”、“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建筑构造”、“园林建筑材料”等。

建筑物理子模块包含建筑声、光、热等方面的课程,“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及有关绿色、低碳、节能、节地方面的课程亦属此模块。

(二)对非建筑学专业进行建筑学课程知识模块构成分析的目的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非建筑学专业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案例,以市场经济环境下非建筑学的建筑类课程设置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将知识模块的构成分析应用到教学改革中,解决不同专业对相同建筑课程在认识深度、角度和层次上单一的现状,使建筑类课程的层次结构清晰化,不同专业的建筑课程选修个性化,最终实现建筑学相关或相近专业毕业生择业的多样化,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

三、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选型

(一)知识模块的角度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可以是其专业培养方向之一,目前,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确立,城乡规划专业规范的出台[2],城乡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虽渐趋分化,但城乡规划的思维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建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多数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而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在城乡规划专业中设建筑学培养方向,依然是有必要的。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技术模块中营造技术子模块的相关课程,如材料、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课程已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学生而言,建筑理论及建筑设计方法模块是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

工程管理专业,为满足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又必须是多元、全面的,但这并不等于必须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全部,因为还有个认知层次及深度的差别。

环境设计专业,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筑空间组织;二是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建筑技术问题,这里含有“建筑构造”等课程。

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研究对象是筑山、理水、植物、建筑这4个园林构成要素。因此,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趋向园林建筑专门化。

(二)知识模块的层次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层次可分为3种: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三阶层次的组成依次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二阶层次是将三阶层次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合并为扩大专业基础课,再加上专业课;单阶层次则将三阶层次的3个层次融合为1个层次来组织课程教学。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层次定位各有不同(见表2)。

表2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层次选型

注:―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

(三)知识模块的深度

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知识模块深度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可分为4个级别:知、会、融、践。知,是对所学知识达到认识和了解的深度,在需要之时,知道有这么个知识,可以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会,是对所学知识达到领会的程度,在需要之时,知道用这种知识做简单的专业应用,而更深入的应用则由建筑学专业人士解决。融,是能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在需要之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辅助完成本专业的工作。践,是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到从事与这方面知识有关的建筑设计上,指导工程施工等专业实践技能的程度,且在这方面达到建筑学专业的水平。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其深度定位亦各有不同(表3)。

表3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深度选型

注:―知;―会;―融;■―践

(四)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的建筑类课程模块选型

福建农林大学土木交通学院下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要求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工程法规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各工作环节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工程管理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计划和规划、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在建筑类课程的模块选型上,对于空间组织、形态构成和建筑技术等课程的要求为专业基础课。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下的营造技术,是该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认知水平需达到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的高度。因此,教师要侧重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并能适当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解决专业工作中的问题。

四、结论

建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园林、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非建筑学专业有较大的相关度或相近度,因此这6个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专业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建筑类课程在这6个专业中都有开设。非建筑学专业所开设建筑类课程不能生搬硬套建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定制适合本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确定相关建筑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篇(4)

随着园林行业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近十多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园林专业、建立硕士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76所高校(其中包括理工类、农林类、综合类院校)设立了园林本科专业,135所院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了园林及相关的硕士点,18所高校具有相关的博士点。国内现存的30余所农业院校,几乎全部设置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级人才。由于园林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包含了生命科学、心理学、生态学、园艺学、地理学、建筑学和艺术等,需要多领域知识的融合与创新,又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国外成熟的培养体系相比,各院校对于园林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仍处于不断探索、改进阶段。目前国内院校已在积极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方法与经验,针对园林专业本身的特点,调整现阶段教学中不合理的部分,力争在短时期内突破传统模式,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二)现阶段我国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院校园林专业起步较晚,办学历程短,专业成立的初期基本培养模式大多以北京林业大学教学体制为蓝本,但办学、师资力量薄弱,不同类别院校教学体制有所偏重,课程设置鱼龙混杂:农林类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偏向植物造景、环境绿化、生态修复等方面;理工及综合类院校的园林相关专业大多受到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的影响,教学重点和课程设置多以空间规划、园林建筑设计为主;艺术类院校的教学体制方面则偏向环境美化与景观设计。各院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更是沿袭旧的模式,以至于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毕业学生优势不明显,综合实践能力也比较差,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

(三)国内外实践基地培养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基地培养模式,在国内外的许多高校园林专业中已经开展并有所成效。一些发达国家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如美国、英国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还将硕士研究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评价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严格筛选,毕业淘汰率高达50%,而日本、德国则更注重课程教学目的及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国、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具有园林专业硕士点的学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积极与艺术博物馆、展览馆、植物园、园林植物研究中心、种质资源研究所、生物分子技术试验站等这些学校所匮乏的综合性学习实践场所合作,为学生提供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教育。这种合作式拓展式教育路线现已经非常完善,既强调职业教育,也很注重基础研究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国外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是国内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走可续发展路线的方向与目标。据调查,在国内已设有园林专业硕士点的百所高校中,有十多所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中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均与科研院所或园林相关企业建立了长久性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基地合作模式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的能力,更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经过培养的这类研究生人才在知识储备与行动能力都处于优势状态,因此获得了社会较高的认可。

二、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一)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目标

研究生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性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而作为园林高层次人才主体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具有更加广扩的知识、更加全面的能力,应当了解我国及国际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思想与发展动态,掌握园林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综合运用国内外先进文化和艺术原理、设计理论和植物材料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熟悉园林工程的技术、管理、监理等,植物与设计两大方面内容必须整合为一个整体融会贯通,培养过程应多元化,具有开放性。实践基地合作模式下,研究生人才培养要从以往单一的知识创新,扩展到技术创新、开发应用、知识转化等领域,针对企业实际、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校内基础建设的改进

1.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院校对于园林专业的硕士生培养为“1+2”的模式,研一期间学量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教学计划适当缩短理论课课时,将其压缩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同时增加与理论课配套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实验实习场所在一定的组织下供学生开放使用。授课方式也要灵活多变,组织培养、植物造景等课程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多在实验、实习、实训场地亲自动手实践,要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如东北农业大学拥有的向阳乡实验实习基地,让实践技能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科研小组,合作完成部分科研项目或参与到专业课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试行“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指由本校导师和来自园林生产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合作导师共同组成的导师组负责制,同时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学校可制定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进展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优点是能够弥补单一导师所带来的知识结构欠缺,与企业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提前参与企业的研发与实践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这一制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业,很好的落实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教育培养方针。学校也在这些项目中,提高了学术水平,促进了学科建设。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以其广泛的知识面,活跃的思维,丰富的实践经验受到了高校、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同行院校、科研单位的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加大各院校各学科之间的学习交流当今各院校间教学的独立,资源和教学成果垄断,但是也会造成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掌握旁系学科相关信息而产生设计单一化的情况。要根据时展和社会需求及时加大学科间、院校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各科交叉资源促进和加强在校生的教育和培养,可将同校不同学院师生或者其它学校师生组织起来合作比赛,既可以是本专业师生合作,也可以是其它专业师生交叉混合合作,做到知识互补,亲自动手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教学优势培养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加强各院校、各专业的竞争力,推动各院校、各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三、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一)校企合作定向培养

院校可以与一些达到资质要求的园林相关企业,如苗木公司、园林公司、科研院所,试行“1+2”的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与企业签订协议(任务书、合同书、委托书),研究生在第一年的基础课程修完并合格后,按照成绩择优选拔,在接下来的两年当中科研与实践均在企业内进行,科研内容可在签订协议前拟定,可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毕业论文环节可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指导下完成,学生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企业按月给学生发少量补贴或设立专项奖学金以兹鼓励。优秀学生毕业后可遵循双向选择方式到企业工作。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与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天津方正园林建设监理中心、广东棕榈景观规划设计院、深圳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34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校外实习和就业实践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实践、理论联系实践、提前了解行业现状的重要平台。从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只有提供功能全、数量足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校校合作、校研合作

学院与其他已设立园林专业硕士点高校、研究所进行合作教学,充分利用每一所科研机构、学校的资源条件与师资优势。定期进行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交流,互派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知识贯通,技术交叉后产生相乘的倍性效果。学校可以与其他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合申请课题,分层次有序的不断深入研究,进行多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科研院所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物质帮助与资源,而所合作的院校、科研院所也能加快研究进展,加快成果的获益速度,从合作中受益。

(三)与学校其他学院合作

研究生是导师的科研助手,导师对科研的方向有前瞻性、引导性和决策权,研究生则肩负着实践辅助的任务。园林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园林专业的研究生除了需要储备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了解生命学院的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景观生态学、农学院的作物栽培、病理,艺术学院的景观规划、空间布局等知识层面,因此,各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以各学院为单位,进行院院联合培养,这不仅可以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也是对大学整体科研进展的一个更大的促进,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培养与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合作机会。

(四)校内承包制和股份制的建立

院校不仅可以和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研究、生产,也可在校内与师生建立合作机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承包制或股份制的形式为老师、学生个人或小组提供一定面积的温室大棚、苗圃、林场等校内实践场所,组织师生亲自动手生产、培育,为学生提供扦插、组培、鲜切花盆景选育、树苗生产、诱变新品种等多种可供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机会,在生产过程中配以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管理,最后利用固定的合作渠道将产品应用于市场的销售与收益。在项目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吸引多方投资,各层共同参与,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让学校、师生有所收益,学校的收益同时又可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可谓“双赢”。

四、实施效果

1.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已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吉林省农科院、哈尔滨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输送了大批优秀研究生人才进行培训、实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部分学生研究生期间已能独立完成复杂科研项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通过基地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对“双导师”制度的试行,完善了课程体系,学生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又更好的了解了行业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毕业生获得了企业较高的认可度。

3.高校科学研究在具有较大的前瞻性、探索性的同时由于在产业链中并不直接与消费端对接,科研的成果距离市场需求也有一定的距离,而科研基地的参与,充分利用了其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针对于市场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产品工艺程序,能够较完整的使科研成果形成经济效益等有利因素,与科研基地或企业联合对研究生培养,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和教师同时进步,与之合作的科研院所也收获了优秀人才。

篇(5)

学院现设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教学系(部),38个本科专业,分布于工、管、文、艺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学制四年,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由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设有国家奖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学院现有省级重点立项建设二级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教研项目6项,省级教研项目6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3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创新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全国第二、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中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组织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均获多项大奖。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定“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办学目标,贯彻“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强化实践、特色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学院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艺术设计系简介

艺术设计系始建于2003年,是学院首批创建的教学系(部)。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艺术设计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艺术设计系现设有环境设计等五个专业教研室,视觉传达等五个设计工作室,并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同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担任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和风景园林五个本科专业。

艺术设计系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工作,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省级优秀课程三门,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五十余篇,公开出版《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四部。公开出版高等院校教材六部,其中四部为全国“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在教学中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系学生与教师在国家、省举办的艺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得艺术创作奖三十余项,省级艺术创作奖一百余项,优秀组织奖八项。其中2013届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中荣获组织奖和佳作奖;2013年第四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有25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和入选奖项,7名教师荣获中国高校名师奖,我院被授予团体一等奖。2014年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9位同学获一、二等奖。2015年“吉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9位同学荣获一等奖,28人荣获二、三等奖。艺术设计系已经成为培养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摇篮。

艺术类专业介绍

1、环境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建筑装饰理论、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空间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基础、景观设施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等工作。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传统平面媒体、现代数字媒体、网络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出版印刷、品牌与广告设计基础理论及设计项目管理等知识,受到视觉艺术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企事业传播机构、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平面设计史、视觉传达概论、包装设计、书籍整体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CI 设计、商业摄影、网页设计、交互信息设计、视觉识别与应用、品牌设计与媒介应用、广告策划与应用、展示设计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

3. 公共艺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公共空间设计及视觉展示设计的理论和知识,受到艺术设计创造思维和艺术表现技能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公共艺术概论、空间形态与视觉传达、装饰基础、材料与工艺、展示设计、陈设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动态展示、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影像图形处理、视觉形象识别、公共空间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市政、规划、建筑部门及各类会展中心与博物馆及展览馆等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创作、设计、策展、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

4.动画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动画设计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动画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动画概论、导演分镜头研究、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设计、Flash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3DMAX、三维动画软件MYAY、三维动画软件扩展、动画项目设计与项目创作、动画短片策划实践、动画短片创作实践以及动画周边推广实践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学校从事动画教学工作。

考试报名

(一)招生计划和学费标准 2016年艺术类招生专业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四个专业,学制四年,共拟在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500名,学费标准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专业18000元/学年,实行文、理兼招(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各专业学费以吉林省物价部门审批为准)。

(二)报考条件 符合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各招生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三)报名 报名时间和地点:我院承认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按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艺术类专业考试文件要求进行报名。

(四)考试

1.专业考试 凡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均按照本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专业考试。

2.文化考试 考生凭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参加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

(五)录取

1.专业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

2.文化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

3.录取办法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取得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的考生,按照考生所在省招生部门录取时投档的文化课成绩的60%与专业课成绩的100%合成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以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有等级要求则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等级相同或无等级要求,专业课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专业课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素描成绩再相同或无专业课单科成绩,则比较文化课单科成绩:文科依次语、外、综、数;理科依次:数、外、综、语。(有关省招生部门有明确录取规定,则按该省录取规则执行)。

(六)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甲6路 电话:0431 –81865504 81865508 81865509

传真:0431 –81865507

篇(6)

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65.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81余万册、中外文期刊5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

学校设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本科专业37个,涵盖了工、管、文、艺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2015年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认为吉林省高校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建设二级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设有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学校拥有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取得教研项目6项,省级教研项目8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3部。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

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吉林省学生工作创新奖,在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年被评为省、市级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连续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类奖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围绕“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办学目标,贯彻“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强化实践、特色育人”的教学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领域培养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各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科学的管理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和认同。

艺术设计系简介

艺术设计系始建于2003年,是学院首批创建的教学系(部)。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艺术设计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艺术设计系现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和风景园林五个本科专业,聘请了同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担任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艺术设计系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工作,近年来,专业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系现有省级优秀课程三门,完成省级科研课题四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六十余篇,公开出版《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四部,自编公开出版高等院校教材七部,其中五部为全国“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在教学中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与教师在国家、省举办的艺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得艺术创作奖三十余项,省级艺术创作奖一百余项,优秀组织奖八项。其中,2015年“吉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9位同学荣获一等奖,28人荣获二、三等奖。2016年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大赛中,7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荣获“中国环艺双年展”优秀组织单位,多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艺术设计系已经成为培养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摇篮。

专业介绍

1、环境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环境设计领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设计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核心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居住室内外环境设计、办公室内外环境设计、商业室内外环境设计、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装饰工程预决算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设计院(所)、景观工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从事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预算编制和工程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关的设计研究、策划、施工及管理、教育等单位或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视觉传达领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获得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方向专门设计人员应具有的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核心课程:

视觉传达概论、包装设计与应用、视觉识别与应用、品牌设计与媒体应用、广告策划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广告、策划、平面设计、传媒、影视等相关企业,从事广告设计与策划、平面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包装设计等工作;也可到相关的设计研究、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或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3. 公共艺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公共艺术领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公共艺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获得艺术设计展示方向专门设计人员应具有的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核心课程:

公共艺术概论、公益展示设计、商业展示设计、文化展示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设计、陈设设计、空间形态与视觉传达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策展布展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相关艺术设计机构及工程公司,从事展示设计、空间陈设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等工作;也可到相关的设计研究、策划、施工及管理、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4.动画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合动画领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受到艺术设计与数字动画技术等专业训练,具备动画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获得动画设计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核心课程:

动画原理、导演分镜头研究、视听语言基础、无纸动画软件技术、PhotoShop图像处理、三维动画软件扩展I、三维动画软件扩展II、建筑游历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项目设计、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网络传媒公司、电视台、广告公司、建筑设计机构、出版社及相关设计类公司等;从事数字动画设计与制作、建筑动画策划、制作与表现、媒体广告、电影电视特效、网络新媒体动画设计等工作;也可去相关的设计研究、管理、技术应用、文化推广、教育等单位或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考试报名

(一)招生计划和学费标准 2017年艺术类招生专业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四个专业,学制四年,共拟在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500名,学费标准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专业18000元/学年,动画专业19200元/学年,实行文、理兼招(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各专业学费以吉林省物价部门审批为准)。

(二)报考条件 符合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各招生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三)报名 报名时间和地点:我校承认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按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艺术类专业考试文件要求进行报名。

(四)考试 1.专业考试:凡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均按照本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专业考试。 2.文化考试:考生凭各省2017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参加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

(五)录取 1.专业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 2.文化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 3.录取办法: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取得各省2017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的考生,方可报考我校。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录取时按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综合成绩=(专业成绩总分×100%)+(文化课成绩总分×60%),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照每名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逐一进行检索录取,当第一专业志愿不能录取时,检索其第二专业志愿,以此类推。如综合成绩相同专业志愿相同,有关省有等级要求则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等级相同或无等级要求,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专业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素描成绩再相同或无专业课单科成绩,则比较文化课单科成绩:文史类考生依次按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单项科目顺序比较成绩,理工类考生依次按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单项科目顺序比较成绩。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依次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服从调剂但分数未达到调剂标准的考生,均做退档处理。(有关省招生部门有明确录取规定,则按该省录取规则执行)

(六)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学建大路1111号

电话:0431 –81865504 81865508 81865509

传真:0431 –81865507

艺术设计系网址:http://yssj.jlucc.edu.cn

篇(7)

世界首座生态城将落户于上海

根据英国《独立报》2月6日文章《无碳生活――中国的绿色飞跃》报道,上海附近崇明岛的东滩将成为容纳50万居民的循环生态城市。有报道说,伦敦市长对东滩计划很感兴趣,可能会把它作为伦敦发展的蓝图。英国工程师将参与这项建设。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项建筑工程,该工程已得到中央政府的初步批准。东滩项目占地630ha,主要吸引那些可以从积极的生态环境中获益的商业和休闲业公司的投资。所有建筑用能源将自给自足,电力主要来自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所有房屋都将设置在徒步7分钟就能搭乘公共交通的距离内。多数居民将在东滩内工作,所有建筑将使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科技。岛上农民将采用有机方法种植庄稼,使食品自给自足。

该工程的英方负责人海德说,由于附近有湿地和候鸟群,汽油或柴油车在这里行不通,只能使用电力车,人们将再次敞开窗户,也不再需要空调。工程师们对这个工程满怀热情,认为这就是下一代人的未来。但是东滩工程造价不菲,约15亿英镑,而且可能继续攀升。

2005年3月22日,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在清华大学落成。楼内集中展示了近百项国内外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是中国首个以真实建筑物搭建的建筑节能技术试验平台。

扣除用于科学实验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展示的投资,其建设成本仅为5000~6000元/m2,根据全寿命计算20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投资。

运行两年后,在清华大学2007年2月召开的“建设节约型校园”新闻会上,该建筑被誉为“节能大王”。据数据统计,该示范楼全年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仅为北京同类建筑的30%。

王小东、崔恺获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7年2月12日,建设部颁发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梁思成奖获奖者是经专家提名委员会提名,专家评选委员会评选,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决定的。每位“梁思成奖”获得者将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首届“梁思成奖”授予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9名建筑师 齐康、莫伯治、赵冬日、关肇邺、魏敦山、张锦秋、何镜堂、张开济、吴良镛。自2001年起,每2年评选一次。第二届获奖者是马国罄、彭一刚,第三届是程泰宁,刘力、刘克良获提名奖。

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的获得者是王小东、崔恺,柴裴义、黄星元获提名奖。本文将在后面对本届梁思成奖获得者王小东、崔恺作特别报道。

深圳“双年展”将于年底举行

深圳第二届建筑双年展将在今年12月拉开帷幕。“双年展”将采取免收门票、利用数码宣传方式、将城市基础设施为附属展场等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从参展内容来看,第二届“双年展”更具国际性。荷兰建筑大师、哈佛大学教授雷姆・库哈斯将亲自带建筑团队来深参展。在3月15日的会上他表示,将在“双年展”上做一个有关“城市新城”的研究报告。此外,“双年展”还将展出3位“普利茨克奖”得主的城市作品,将邀请国内外数十家建筑院校通过调研及项目设计的方式参与本届双年展。

本届双年展主题将围绕“城市再生”展开,并以深圳作为珠三角经济核心及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联动体,不断探索其试验性和创造性。作为“再生”项目之一,宝安光明新城项目将亮相“双年展”。

“双年展”组委会负责人透露,本届“双年展”有可能成为“双年双城展”。深圳和香港合作办“双年展”的进程正在良性推进当中。

今年4月23日是第12个“世界读书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此举行了“世界读书日――来自建筑学人的编读心得”征稿活动。许多业内专家和学者纷纷投稿支持,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曹汛教授、北京院马国馨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等等。

主办者说,“建筑是一棵大树,各个学科是它的枝干,而‘非建筑’的人文文化则为这棵大树提供着生长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土壤。正如欣赏一幢优秀的建筑物,就会感知它犹如一个高度和谐的有机整体。此次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4月23日第12个世界读书日”,更在于介绍一代代建筑师及建筑学人成长和阅读的经历,增进人与人的交流,提高建筑师、尤其是青年建筑师们的阅读休养和文化素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建筑创作》杂志社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共同在天津举行了主题为“建筑师书缘”的建筑师茶座活动。

为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南京梅园新村整治正在进行

按照梅园新村历史街区改造建设3年完成的规划,今年南京玄武区将对雍园片区进行整治维护,使之与去年整治一新的梅园历史街区的民国风格保持一致。在雍园一条街,只有100多米的小路上有14幢民国建筑,其中有著名的白崇禧公馆。据负责该项目的玄武区建设局有关人士介绍,雍园整治出新包括对14幢民国建筑立面整治,修旧如旧,沿街围墙、门楼整治出新,雍园25号等5个院落内的拆违拆旧、下水道整治等。据介绍,即将进行的雍园街巷整治总体规划将达450万元以上。

据悉,雍园街区改造出新后,下一步将对桃园片区进行整治改造。根据梅园新村街区的长远规划,还将完善其周边路网,5年内梅园新村路将被辟为步行道。具体规划范围北起梅园中学,南至钟岚里,向东至内秦淮河,向西至汉府街与长江路交叉口,目的是保护街区的整体风貌,并充分营造良好的文化商业环境。

谈谈古建筑修缮的建筑门派――苏州“香山帮”

2007年3月,南京大板巷42号甘熙宅第古建筑群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正式开工。甘熙宅第在这次维修整治后将成为“金陵第一园”,而参与修缮的是通过竞标取得资格的苏州“香山帮”。

据称,蒯祥是苏州“香山帮”艺人的开山鼻祖。在明代,他曾经担任“营缮所丞”,直接指挥并参与设计了明代故宫。另外,他还参与主持了众多的皇室工程,如北京十三陵的修建。蒯祥出生于南京,其父亲、祖父都是有名的木匠,蒯祥的后代以及徒弟们形成了“香山帮”,一直从事古建筑修建维修至今。

就南京而言,“香山帮”工匠就曾经修复过夫子庙、朝天宫、鸡鸣寺等不少古建筑。夫子庙前“天下文枢”牌坊、秦淮河畔的古建筑群、鸡鸣寺塔等古建筑都是他们的杰作。在谈到本次甘熙宅第的修缮时,蒯祥古建有限公司的工程师邓钰生表示:“我们要为甘熙宅第增高60cm,抬高甘熙宅第主要目的是为了排水防涝。”

生态园里原汁原味的“徽州大院”

上海又一座生态休闲公园年内建成,12幢徽派建筑“定居”罗店。正在建造的宝山区罗店镇卫斯嘉生态休闲园里,12幢建筑分别从安徽休宁、歙县、屯溪等地整幢“搬”过来,形成原汁原味的“徽州大院”。

进入卫斯嘉生态休闲园首先映入目目帘的是一座古牌坊,门楣中刻着“贞寿之门”,下有“圣旨”两字,原来是真正的清道光六年皇帝赐封的牌坊。这座牌坊所有的部件都是原件拼装起来的。

在另一幢原汁原味的安徽民居里,镶嵌着安徽民间琴棋书画的四个木雕,栩栩如生,让人大开眼界。

还有一座原先在建中的宰相府,柱子立墙未砌,但已透出威严。它以前是一品以上大官的宅邸,原来门前还有石碑,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仅议事厅屋顶上的“冬瓜梁”就可见一斑,它们都是由樟木制造的粗90cm、长5m的大家伙。

此外,让人欣喜的还有不少。比如,在这个“徽州大院”的湖面上有一座货真价实的咸丰九年永济桥……

这座占地1200亩的休闲生态园,预计今年底可以建成,届时它会成为上海旅游的一处新景点。12幢徽派建筑作为园中景观的亮点,它们各各相异,材料也是各领。在安徽当地,它们有的濒临倒塌,有的需要翻建,有心人把它们收购过来,拯救危亡,异地重生,让上海人足不出沪,也能一睹徽州文化的精粹。

复旦学子发现两种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景观植物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3个本科生 胡欢、阮晓峰和陆时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经他们研究发现,如果将两种陆生植物――佛手蔓绿绒(俗称小天使)和叶喜林芋(俗称春羽),种植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氮和氧。有了它们,解决湖泊、河流的污染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途径。同时这两种植物价格便宜,一般一株10元左右,在花鸟市场上很常见。

怎样种养它们?3个大学生又专门设计发明了一种“水培浮床”:浮床上有架子,确保植物根在水中茎在水外;浮床还可透光,不影响所在水体的自然采光,植物根系又能充分舒展生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污染物质的吸收。阮晓峰介绍说,由于两种植物本身就是人们认可的景观植物,还可以把它们繁殖的分支投放市场,作为家居盆栽、水培植物或户外景观植物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阮晓峰将此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归功于复旦大学,“学校支持每个学生的创新,不管你是博士生、硕士生,还是本科生,依靠项目都能申请到科研经费,还提供实验室。”他还透露,目前,复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黄兴公园合作,正将这个发明成果在公园的景观水面上做测试。今年,阮晓峰和他的同学已经考取了复旦的硕士研究生,他表示,“我们将继续对此做深入研究,完善技术指标,将来可能以此开始自己的创业。”

厦门国际邮轮城后年建成

2007年5月10日,厦门国际邮轮城景观工程方案招标揭晓。据了解,此次景观工程招标吸引了海内外32家知名景观设计单位报名,经过认真审查和筛选,最终入围第二阶段方案设计的单位为瑞典、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的4个公司。最后,来自瑞典的2号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方案以浪漫的东南亚园林为蓝本,揉入中式园林的虚实变化,将东方审美情趣与异域风情相融合,营造高贵的国际时尚生活空间。

国际邮轮城位于厦门湖滨北路西端与东渡路交界处,东侧为狐尾山,西侧为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及万顷碧波,南接西海湾公园及湖。项目总占地约10.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其中酒店式公寓约9.5万平方米,高档住宅5万平方米,高档写字楼6.2万平方米,综合商场3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5万平方米。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的定位,该项目又是展现厦门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形象的窗口。因此,邮轮城的景观建设非常重要。

“邮轮被称作移动的皇宫,今后这里将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邮轮。”据悉,国际邮轮城将于2009年底初步建成,力争打造成为我国首个名副其实的大型国际邮轮城。有关负责人说,邮轮城定位为高端消费人群,在区域内规划建设口岸商务、休闲居住、精品购物、观光、餐饮、娱乐、酒店等一系列精品服务配套,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名副其实的大型国际邮轮城。

湖南湘潭建成全国最大“天然空调”

地源热泵是近年来在我国刚刚开始普及的一项新型节能技术。将湘江水引入城市中心区的120亩人工湖――梦泽湖,将湖水作为冷热源,经过一番转换后即可为城市建筑供冷供热。近日,长沙和湘潭两地的60多位暖通专家汇聚莲城,就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深入交流和探讨,对这一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湘潭的成功运行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介绍,湘潭市城市中心区地表水水源热泵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采用地表水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与传统空调相比,节约成本50%以上。

40

4月28日~5月11日,40位小于40岁的华人建筑设计师作品展在上海番禺路58号中泰Z58开展。展览组委会邀请了来自中国各地40位小于40岁的建筑师参展,为观众呈现了年轻华人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热情。

展览采用了新颖的视觉感受方式,将作品离散地分布在展场,充斥了整个空间,同时也让建筑自身的特点得以展露。展览现场根据隈研吾所改造的建筑Z58,延续它“光的盒子”的理念,树起20根被“光柱”――建筑师的作品以平面的形式覆盖在构成柱子的材料上,光线则从作品中穿透而出,给人以朦胧梦幻的感觉。

40

BIAD“新作品展”亮相上海朱小

地院长记者会解读“BIAD设计”

2007年6月9日,“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强大阵容及精致的“BIAD设计”展出现在展会现场。镂空风格的白色展板,搭配BIAD标志性绿色,具有反差效果的色彩和给人想象空间的设计,使得位于四层的“BIAD设计”展台成为现场风格独树一帜的充满年轻活力的展示空间。

中国电影博物馆、深圳文化中心、博螯亚洲论坛会议中心、万科第五园等BIAD近年代表性工程的巨幅照片矗立在展厅四周,高约5m,气势宏大。这些被国内外设计界所关注的项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驻足欣赏,接待台上新出版的2007年第6期《建筑创作》杂志以及“BIAD设计”作品丛书《深圳万科第五园》也成为现场的“抢手货”,众多参观者纷纷表示对其浓厚的兴趣,并感叹万科第五园设计的精美及图书的精致。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展厅内召开新闻会,上海及全国近20家平面、电视媒体记者出席了会。朱小地院长作了“BIAD设计”的主题演讲,他向来宾介绍了BIAD在长期建筑设计中形成的“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以及向社会奉送高完成度设计产品的目标,并借助“BIAD设计”的概念提升BIAD的竞争实力以及设计管理的标准化。朱小地院长说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掀起了上海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热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世博会的项目上,将充分运用‘BIAD设计’的理念,执行统一的设计标准、统一的技术措施、统一的管理方式完成我们的建筑设计,更好地为上海世博会服务。”演讲结束后,朱小地院长接受了新民晚报、解放日报、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就“BIAD设计”的概念、北京院机制改革、上海世博会项目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6月9日当天18:30,东方卫视《东方新闻》、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播出了“BIAD设计”展及对朱小地院长的采访内容;6月10日早8:30,CCTV4《新闻60分》等媒体也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

为纪念6月9日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摄影家协会支持,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摄影》杂志社等单位承办的“风雅运河全国摄影作品比赛”活动自2007年3月征稿,到2007年5月下旬已收到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位作者的2011幅作品及近50余老照片。5月29日在运河北京段东四南新仓皇家粮仓举行了作品评选,组成了由摄影界、建筑界、文物界专家为评委的评委会。经过认真磷选、分析、对比、研讨,共评出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另有91位作者的100幅新作品获入围奖及25幅老照片入选。

6月7日,“流淌的文明――大运河文化遗产特展开幕式暨《风雅运河》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扬州双博馆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致辞中说,千古运河自扬州起,同时,扬州也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运河枢纽城市,将大运河文化遗产特展放在扬州进行是最为恰当的,这也是国家首次举办的一次大运河“申遗”全线展览。他用“胆子真大、作品真多、水平真高、今天真好”来形容此次摄影比赛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他说,为运河这样的巨大的活的文化遗产搞摄影比赛,非同寻常。《建筑创作》杂志社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及主策划者全程参加了摄影、展览活动。

在位于金融街的北京市第八中学内,一座现代化的空中体育场预计将于6月完成水泥浇注,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这座特别的体育场被建在了距离地面5,2m的高空中。据了解,八中校园内的这座空中体育场,投资约9500万元,建成后下边还将有4个标准的篮球场地。

为什么要投资建一座“空中体育场”?“主要就是因为学校现有的场地,不能建起一座标准的体育场,才建的这座空中体育场。”八中负责工程建设的副校长李剑波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其实就算这个体育场被架在空中,还不是一个完全标准的400m体育场。”李剑波说,由于红线限制,体育场只能建设6条跑道,而不是常规的8条跑道 建成后的体育场距离学校的南北界限只有1.2m,东西更是只剩下10cm左右。

奥运森林公园获国际园林大奖

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方案,获得了日前在意大利托萨罗伦佐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奖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一等奖。这也是我国风景园林界的园林作品首次获此殊荣。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最北端,占地约680ha,是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并成为本市中心地区与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森林公园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瞩目。

据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的长期目标的需要。奥运会期间,这里将建成为一个充满中国情调的山水休闲花园。奥运会后,这里将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的休闲乐土。因此在设计上,首先要创造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景观格局,使该公园成为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生态和自然景观。重点对景观建筑、景观桥梁、综合交通、服务设施、休闲园地、标志导视、照明系统、应急避险系统等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规划设计。

此外,为给五环南北两侧的生物提供物种传播路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还设计了中国第一座城市内上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

国家大剧院工程已近尾声

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建设已进入施工尾声,预计年内将进行试演。5月18日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南出入口的绿化已经完成,至此,大剧院的“后花园”亮相。此外,国家大剧院人工湖已经完成了闭水试验,建成后的人工湖蓄水将达到1.4万立方米。届时,长安街核心地段南侧将新添秀丽水景。

国家大剧院的南出入口以绿化带为主,而面向长安街的北出入口则由40个台阶组成,台阶上设有4个休息平台。南北出入口均建起一座拱形桥,用以连接国家大剧院环形车道与外部道路。大面积的绿化带使南出入口犹如国家大剧院的“后花园”。国家大剧院全部环境绿化工程将栽植银杏、油松等10余个品种的树木,共1600株,栽植花灌木近26万株,铺草7000m2。

据悉,建成后国家大剧院的人工

湖将达到3.5万平方米,湖面水深约40~50cm,人工湖环抱着国家大剧院,空中鸟瞰湖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建成后的人工湖水系为地下水,采取循环使用方法,保持四季水温相对一致。最终达到湖水夏季清凉,冬季温暖不结冰。

国家大剧院建成后,许多重要文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即将成为历史。预计今年年内,国家大剧院就要进行试演。

我国大城市住宅房产开发正步入“全装修时代”

北京全装修住宅占总量的25%、上海约占35%、广州占50%多。这是来自前两年的中国全装修楼盘高峰论坛上的一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迹象表明,国内大城市住宅房地产开发正渐次步入“全装修时代”。北京:全装修正向各个类型的住宅推广

目前,全装修尚未成为北京住宅市场的主流,但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北京全装修商品房仅限于少量小户型;到2006年,50%以上的高档楼盘在实行全装修,而城市中心的酒店式公寓、高级公寓及高档住宅区几乎全部是全装修。建外SOHO、苹果社区等项目,将整盘推出全装修作为重要卖点,但在近郊低密度大宅或别墅中,全装修遭到了定制家庭装修的狙击。

上海:已进入“全装修时代”

据建设部门调查,2005年上海全装修住宅实际达2200万平方米,销售率100%,全装修试点项目入住率、业主满意率都在90%以上。专家认为,上海已经进入“全装修时代”。上海市场上已形成一批经验丰富的开发商,对全装修施工流程形成了相对成熟和规范的操作模式。

广州:全装修呈现专业化竞争之势

广州全装修住宅已有七、八年历史了,目前,在售全装修楼盘约占五成以上,购房者似乎已习惯了全装修住宅。广州的装修样板房展示相当丰富,是开发商重要的营销手段。业内人士认为,广州楼市全装修介入时间早,购房者认知度高,是国内全装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不少房地产商早就着手组建自己的全装修团队,如富力地产、万科地产。此外,纯粹市场化运作的装修企业更是多达数千家。

杭州:全装修住宅日趋平民化

杭州的全装修住宅拥有短暂而简单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全装修起步于2001年南都房产在城西推出的银座公寓,在销售困境中,改用全装修使其大幅提高了市场接受度,创下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从2006年浙江省房交会以来,大量全装修楼盘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绿城・翡翠城及天阳・金水岸等拥有“亲民价格”的全装修楼盘,正在杭州楼市掀起一股平民化浪潮。全装修住宅是一种新型的方便、高效、环保的住宅,它的推广和普及将十分有意义

第一,全装修住宅可以保障房屋结构安全,第二,它采用的集成化模式,比户主自己装修至少要节省材料和20%的费用;第三,全装修住宅创造了较好的生活环境,不必担心噪声污染和各类人员进出小区带来的安全隐患第四,传统的毛坯房中门窗安装、墙面粉刷等被除去再装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污染,而全装修住宅可以直接避免这些浪费和污染……

因此,全装修住宅可以说是普通住宅设计在高完成度上一大进步。

北京售房合同须标节能标准

5月9日,北京市建委和市发改委等联合《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规定5年内,京城所有房产开发商都必须在《售房合同》中向业主承诺节能标准。

目前,北京有9300多万平方米住宅冬冷夏热,采暖和空调能耗高,在1.5亿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中,有超过l亿平方米能耗较高。随着供热收费制度的改革,高耗能的房屋将直接导致业主支付更多的供暖费用。

北京市建委新闻发言人张农科表示,今后除农村自建低层住宅外,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国家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增设强制性条文规定。据规划要求,到2010年,北京住宅建筑采暖平均能耗降低23%,公共建筑降低14.5%。

根据规划,北京还将制定能耗定额,对低能耗和超低能耗节能建筑实施不同的“星级节能标志”,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房屋。

北京前门大街开始修缮整治

前门作为京城最重要的南大门具有标志性意义。而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5m的前门大街既是明清皇帝出巡祭天的御道,也是古都中轴线上最具京味和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区域。

2007年5月9日上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南的前门大街修缮整治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修缮整治后的前门大街将恢复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步行街。大街路面将换铺青白石路面,而留存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五牌楼、有轨电车(铛铛车)、广和查楼大戏台也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此前,与其配套建设的前门东路已于4月25日零时正式通车。据崇文区领导介绍,他们还将改造大街的水、电、雨、污、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前门大街两侧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完工。

此次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程邀请了谢辰生、王世仁等知名专家先后进行了32次方案评议、论证和修改,并通过居民座谈和方案展览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对规划方案作了进一步的细化。

建筑人物(2007年4~6月)

在2007年夏季版的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中,将为大家介绍两位第四届梁思成奖的获得者王小东和崔恺。他们能成为当今中国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在成功的光环背后,都各自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奋斗。

1、王小东的新疆建筑之缘

(1)个人小档案

1939年1月出生,汉族。1963年毕业于西安治金建筑学院,1963年至今一直在新疆建筑设计院工作,历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院长、荣誉院长等。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新疆建筑师分会会长。

(2)获奖情况

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获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新疆人民会堂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创作奖;新疆国际大巴扎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本人获国际建协2005年度罗伯特,马修奖。

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中国民族建筑新疆卷(合著)、新疆古建筑(独著)及伊斯兰建筑史图典等专著。

来到乌鲁木齐,许多人都会长时间流连并感动于一个美丽的建筑,那就是新疆国际大巴扎。这个美丽的建筑究竟出自哪个建筑师之手7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找寻答案,我们找到了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王小东,他因新疆几十年的建筑创作荣获国际建协(UIA)第22届世界建筑师大会“2005年国际建协罗伯特‘马修奖”。

多年以来默默奉献于建筑设计一线的王小东,长期感受着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这使得他对新疆地区特色建筑以及伊斯兰建筑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此方面发表过多篇论文。在他设计的多个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王小东建筑思想的影响。

王小东出身于教育世家,使他从小就立志要钻研学问,在学术上有所作为。他说,1963年毕业分配时,他第一志愿就是到新疆,因为在新疆的设计院可以搞民用建筑设计,这正是他的理想――学有所用。新疆院当时分配来的有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清华的、天大的、西冶的……共有20多个,他们都是热爱建筑设计专业的热血青年,学术气氛很浓。他在自述中写到“我乐观地、新奇地走到了设计院的绘图桌旁,一千就是44年。”出生在内地的王小东总是被人认为是个新疆人。他“曾被内地的同行说很悲壮啊!”王小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历练出来的。

对于王小东来说,有一件对他影响很大的事发生在1981年。当时已是40不惑之年的他参加了阿卡汉国际建筑会议,这次会议从北京到西安再到乌鲁木齐,阿卡汉本人以及几十个国家的著名学者和建筑师纷纷参加,印度的柯里亚、建筑前辈杨廷宝、王华彬、刘开济等等都出席了会议,下榻于他所设计的窑洞招待所。受到大师和前辈们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他研究本地建筑的信念,会后他对第一届阿卡汉奖作了全文翻译。阿卡汉奖帮助把许多在第三世界国家发扬本地建筑特色的建筑师介绍给了世界,像埃及的哈桑。法希,印度的柯里亚等等,后来都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王小东也是受到它的启发而超越自我的一位。

王小东认为,中国建筑的出路不是一味模仿西方国家,路就在自己脚下。从他的新书《西部建筑行脚》中,可以读到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忧患意识。王小东说,我1963年进新疆,到现在乌鲁木齐留下的老建筑几乎没有了,再过200年,今天的建筑又能保存多少?有时我坐在屋顶望着满天星星想,在这个没有情感的水泥森林里,我们丢掉了建筑的本原,也丢掉了人类美好的家园。因为建筑行为本身,就是建造人的家园。在城市里,在城市的建筑里,让人们保有童心、诗意、梦想,这就是我的理想。回归建筑本原,就是我的创作理念。

对于获奖后的感受和将来怎样设计建筑,王小东说:我尽可能地在自己的作品里体现尊重人、尊重社会、尊重环境、尊重历史。在全球化和地域建筑撞击的过程中,它们将共生和互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全球化的刺激下,地域建筑将更有生命力,今后还要在建筑创作中继续探索。

(3)作品简介

①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区,设计时间1996~1997年,竣工时间:2000年,规模:15000m2?

新疆景区位于北京中华民族园东南角,是对新疆民居与传统建筑精华的浓缩。在设计手段上,设计师很注重细节和材料,用建筑细部体现民族文化。他用普通粘土砖组成的整体质感,塑造出了伊斯兰建筑敦厚的外墙、高耸的额敏塔、空灵的拱券窗以及深邃的拱门,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气息。

②新疆国际大巴扎

设计时间2002年,竣工时间2003年,规模90000m2。

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乌鲁木齐市民族风情较为浓厚的二道桥一带,是目前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之一。走进这座位于曾经的丝绸之路上的建筑群,你会感到强烈的吸引和震撼『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空条件造就了它十分鲜明的个性。它力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表现新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它既有大型商业Shoppingmall的内部空间,又有开阔热闹的室外步行广场;它既带有伊斯兰建筑神秘的宗教色彩,又吸收了普通民居中工艺砌砖的精华:最有特色的就是大巴扎的天际轮廓线,建筑群顶部丰富的层次和大量塔以及圆顶的应用,使整个建筑产生升腾向上的感觉。

③新疆博物馆

设计时间:1996~2001年,竣工时间:2005年,规模18000m2。

新疆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阿尔泰路,是一座用灰白色的花岗石建造的建筑。作者所使用的建筑语言,非宗教、非某一民族、非某个时期,但它确像西域文化的建筑语言。这个圆顶、圆拱组合成的建筑,就像新疆克孜尔石窟中菱格形壁画的山丘,亦或是戈壁中被风吹动的沙海……正如王小东所说。新馆(新疆博物馆)的建筑空间与形象所表达的是一种混沌的、模糊的泛文化,即西域文化。

2,崔恺和他的平台

(1)个人小档案

1957年出生,汉族。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84年~1985年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建筑师,1985年~1987年任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7年~1989年任香港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9年~1996年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1997年~2000年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2000年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2)获奖情况

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2003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今年50岁的崔恺在中国建筑设计界几乎是知名度最广的人之一,在大家眼中他是个幸运儿: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及总建筑师,此外他还获得了许多奖项……在对崔恺的采访中我发现,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支撑他的平台紧密联系着。

(3)成长的平台

崔恺说,他不出身于建筑世家,他父亲从事暖通专业,原来在一家工业设计院工作,所以他得到的建筑教育得从天津大学建筑系算起。在很多场合,谦虚平和的崔恺一再表示自己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但很认真,从上学时当个好学生到后来当个好建筑师,他一直不懈努力,力争每个作品都有所提高。随着建筑作品越来越多,崔恺自觉修正了过去许多浅显的认识,对建筑的领悟逐渐加深,设计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使他迅速地成长起来。在他的成长中,有三件作品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北京的外研社、德胜尚城以及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每个作品都加强了他对于建筑实质的挖掘,从而成为他成长的平台。

(4)发展的平台

在谈及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时,崔恺把它一分为二,内因和外因各占一半。他说,“你看,我现在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学会都有任职,这本身就是一个对个人发展非常

有利的平台。”

平和的心态是崔恺发展的又一有利平台。1984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一家大设计院,一干就是20多年,乐此不疲。这期间虽然外界的诱惑和机会很多(比如一些人出国深造,或者下海挣钱都得到了实惠),崔恺出于对建筑的情感和责任而一个个地放弃了它们。反过来说,崔恺的心可以更多地放在设计上,他的工作是连贯的,机会也就更多一些。

(5)设计的平台

崔恺有一个24人的个人工作室。参加学术交流和考察、担任各种社会职务……成立一个个人的设计工作室就成为这位设计大师的必须,否则他实在太疲惫!“我既选择有创作激情的建筑师,也希望选用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建筑师来合作,有那么几个人做我的助手,这样就能在我工作繁忙的时候,帮我把项目落实下去。我希望承担工程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比如包括施工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崔恺说,他希望把更多的项目做到竣工。

崔恺有一个很好的与业主沟通的心态,对业主的要求他总是不厌其烦。他说,“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的控制和要求是必须的,但业主的要求我不会简单地拒绝,而是顺着业主的想法看看能否再发现新的思路。因为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不是某个人的,它是建筑师的,但更是业主的和将来的使用者的。”崔恺坦言自己参加竞赛的中标率不高,这其中的原因种种,所以他一般较少参加竞赛。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希望在创作过程中能与业主不断地讨论,而招投标时要投其所好,使创作心态偏颇,还要想别人怎么看,方案设计本身就不纯净;另一方面,招投标公司在中间,业主与建筑师不能直接见面,使对环境以及建筑自身的各种要求一知半解,设计成果自然就变得很肤浅。崔恺说:“我喜欢和业主边沟通边设计,这是从内到外的设计方法,是各种创作要求对建筑空间环境的整合。”

最后,崔恺谈到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水平已进入了另一个平台,使未来中国建筑界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可能性:大的老牌设计院、建筑院校、明星建筑师事务所同时存在,竞争更激烈。近几年张永和、马清运受任于国际名校,说明了国际建筑界对我们的期盼,对中国建筑的认可和关注。从观念上,张永和、马清运们已经很前卫了,但真正从成就上,一系列有影响的建造成就,还需要时间的积累。目前中国建筑师的活动还仅限于国内,要做高难度的东西、带动建筑技术发展的东西,中国今天的建设环境还不具备。与国外事务所合作时发现他们有很多支撑,比如结构、气象、生态、工艺……都可以在国际上选择最高水平的专家合作,而中国建筑师还没有这样的条件。另外,我们(中国建筑师)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语言、原创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建筑师的根!

(6)作品简介

①北京外研社办公楼,设计时间:1993~1994年,竣工时间:1997年,规模:16000m2

外研社办公楼地处北京西三环边,它最大的特色是较早地(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设计中采用了隐喻的手法,立面上高低错落的竖向墙板和巨型方格框架隐喻着书和书架的意象,暗红色的陶土砖赋予建筑本身科教文化的内涵。正是建筑师大胆使用了这种红色砖墙外饰,使它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建筑群中显得格外耀眼!据说,直至今日这种砖的生产厂家仍然把它命名为“外研红”。

崔恺认为,在以前的项目中他比较重视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而1993年竣工的北京外研社是有空间感的,在方案中采用的减法设计,使建筑空间中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得到了当时业内外的一致肯定。之后的设计,他便很注意从空间着手设计,这是他设计观念和方法上的巨大突破。许多人说,崔恺的出名是从外研社开始的。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

②北京德胜尚城,设计时间2002年,竣工时间2005年,规模:71662m2

北京德胜尚城基地就位于德胜门城楼外的西北约200m处。基地位置的特殊性使每个建筑师在设计中都必然要有所考虑。在崔恺的设计中,古树、合院的保留,都只是这个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小手法。大的控制在于建筑师对老北京城中建筑的封闭、内向、色彩灰暗不张扬等等“古城气息”的深刻体验,青灰色石材和素混凝土等饰面材料的使用不但为整个建筑带来了现代感,更加重对这种“古城气息”的渲染。

德胜尚城有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但它同样是崔恺成长的又一平台。它反映了建筑师对建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思考,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建筑语言不是孤立的,必需找到与四周空间、环境的共同话题,才是有生命力的。崔恺说“每一个建筑都是我和业主、城市的共同作品。”

上一篇: 中外继续教育 下一篇: 党员思想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