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0 22:32: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共关系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精选案例
在上课之前选出和本节理论有关的经典案例。当然在上课之前老师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因为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普遍性也要具有典型的特点,案例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指引学生举一反三,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关实际环境和具体任务时有矩可循;而案例的典型性又会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经典案例既要包括成功案例又要包括失败案例,学生可以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反思更好地理解教学的理论,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比如著名的“医闹”事件,打砸医院,伤害医生,而医院却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行动处理这样的危机。这样的经典案例能够从反面引导学生学习危机公关原理及技巧,同时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学生既有行业实践的标准范本做参照,又有反面典型引以为戒。其次,案例的专业相关性和时事性可以引起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刻认知,同时也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注时事的意识和分析热点的思维。结合热点话题“肚皮上的手”来讲解“议题设置”理论,讨论处理专业问题的方法。
2.结合相关学科理论联系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其他学科,比如医患关系、医院管理。由直观具体的事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再结合相关学科,融汇贯通,就事论事扩展到对类似问题的认知规律和解决原则的探讨,然后深入攀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由现象到本质、由个案到普遍的教学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或晦涩难懂。同时,以学生为主,自主搜集并讲解案例,也是一种PBL讨论。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的传统模式之外,还可以结合课程进度,提出问题主题,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搜集相关案例。要求搜集的渠道要广泛同时又有针对性,既要注意各种大众传媒的报道,又要注意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公关活动,然后针对搜集到的案例展开团队讨论,最后汇总讨论结果,推举代表在课堂上讲解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思辨能力、扎实的信息搜集能力,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公关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其语言总结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3.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
模拟类似的环境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学习效果,也通过模拟监测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在模拟的过程中扮演不同的人,这样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更好地揣摩心理,从细节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临场发挥,促进他们处理危机的能力。
陕南汉中端公戏是由上古人类跳傩衍进为巫师(现称端公)在“庆坛”中唱歌跳舞娱神娱人的一个地方剧种。端公戏的产生与陕南地区的风土民情密切相关。陕南重镇汉中位于中国腹心地区。它北通秦川,南接巴蜀,西连陇东,东达荆楚。古达的汉水、嘉陵江水系的水运交通和金牛道、褒斜道等发达的陆路交通,使得汉中成为古代军事、商贸、文化往来的交汇地带。此外,汉中历史悠久。是人类早期活动的古代文化分布区,也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南北交融的结合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地域性文化积淀形成了陕南端公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一、通过神灵文化展示人伦关怀
陕南汉中端公戏是中国傩文化的缩影,傩是中国古代驱逐疫疠、祈祷平安的宗教仪式,是人们在特定季节、特殊环境驱疫逐鬼的祭仪。端公戏体现出的傩文化同中国其它各地的傩文化一样,信奉的是系列傩神,这些傩神同人之间渗透着复杂的人伦关系,表现出鲜明的通过神灵文化展示人伦关怀的伦理特征。
首先,陕南汉中端公戏完全保留了远古人的时尚,是较为原始的傩文化的形式。傩文化起源于农耕社会小农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农耕时代笨拙的手工工具以及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使得人们认识、改造和征服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的低下脆弱,经常面临种种天灾人祸而无能为力、一筹莫展。长期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农耕者,不断地涌现出团团疑难与困惑。也不断地萌生出把给人带来幸福快乐和灾难痛苦的种种事、物、现象虚幻化和神秘化的观念。如奉五谷为神,奉风、雨、雷、电、瘟、痘为神,奉犬、虎、蛇、鸟为神等等。认为人世间的灾难祸福是这些神支配的。于是滋生出对这些神的种种敬畏和祈愿,企望风调雨顺、远离瘟疫、无病无灾、人畜安宁。秦巴山区,山高林密汉水源头,沟壑纵横。亿万年来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大自然育化了人类。人类在远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千方百计地寻求与大自然的沟通,在大巴山的深山老林。山民们跳傩成风,企盼神灵降福于他们,赶走可恶的鬼疫,寻求精神的慰籍。如陕南汉中的端公戏就有为人辟邪攘灾、遣瘟设送、遇旱则祈雨、遇丰则庆坛等内容。
其次,农耕社会形成的以家庭和宗族为细胞的宗法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人们感到个人力量、家庭力量的弱小,于是幻生出对在生时的好人、能人、杰出人物和坏人、奸人等的神化。于是就有三清、三元、玉皇大帝等等。祈求这些神能奉请必到,到则显灵。保佑自己。陕南汉中历代端公们的神榜上供奉儒释道三届教主、观音菩萨、三清、玉皇、武帝官圣等神灵。这实际上就是把人世间的伦理道德转化为神的伦理道德,借助神伦,维护人伦。借助正义之神及其神伦、神力,驱逐邪恶及妖魔鬼怪,迫使坏人恶报,好人好报,以便维护人伦。老端公作为人神的沟通者,借助神力、神伦而彰显神善,显示和弘扬人伦。在陕南汉中,大多数端公较山民有文化,稍知天文地理、物候节气、医药病理,并能歌善舞,在当地略有威望,邻里有难,慷慨相助,家庭纠纷也请为调和。跳端公与病者神药两解;与常人。精神安慰与村政大事,有族长之威。如陕南端公戏《庚关躲煞》,唱到十月怀胎、生育、养育、抚养的过程,母亲由青春少女到耄耋龙钟,教育人们尊敬老人《十望郎》、《十盼姐》则唱到了爱情的美好和企盼。
二、古朴、豪放的表现形式
陕南汉中的端公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完全保留了远古人的时尚,其表现形式呈现出粗旷性与豪放性的特点。首先,是坛戏布置较朴实粗旷。事主按老端公的要求与安排。就地取材,用竹子、木头、纸张扎就傩堂和傩坛。取材简陋,不要求做太多的加工制作,剪纸制作的各种图像线条粗犷明快,傩堂布置的粗犷中也显示朴实大方的豪放之气。
其次,法器、道具的朴实、粗犷和豪放。跳端公的法器是维系端公传承的重要凭证,其代代相传而产生的结果是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的傩文化。陕南端公在艺成出师时。要摆坛谢师,师傅要传法器、授师牌。所传法器有:神榜、师牌、令、法印、法铃、脚卦、号角、师刀、令旗、令箭、法衣、法裙、五佛冠、面具、坛神等等。老端公的法器道具众多,不用花太多的钱去置办,法衣是由一般红布裁剪制作而成,没有复杂的图案,法帽为五佛冠,冠面上的图像线条粗犷简洁。其它法器大都也比较简单。毋需精致。如果太精致昂贵,作为普通农民的老端公就购置不起了。此外,端公戏中使用的面具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古朴、豪放的典型特征。端公戏的面具有善有恶,有凶有猛,有美有丑,形态各异,用途各异。其制作大都选用杨、柳木制作,柔韧、易刻、轻巧。造型是根据传说故事进行绘制雕刻的,七窍镂空彩绘,线条粗犷豪放。
最后,唱腔朴实无华、粗犷豪放。老端公的唱腔种类虽然较多,但故意装腔作势之处极其少见,少有美声唱法,一般是通俗的大众性的唱法,张口即可诵唱,曲调也朴实无华。人人皆可,唱法和Ⅱ昌词都体现出山里人的粗犷与豪放的性格特质。
三、鲜明的地域、民俗特征
陕南汉中的端公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因而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显现出鲜明的地域、民俗特征。
1.多个数据库副本情况下,单个或多个出现故障,其他正常副本可以继续提供服务,实现异地实时备份。
2.多个副本一般可以并行处理请求,从而避免单点瓶颈,可以显著提高吞吐率,进而提升性能。
二、采供血机构数据管理现状
(一)可用性方面
全国300多家采供血机构基本上都应用了血站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方式为:dump数据库全库备份、bcp数据库表备份,可以手工备份也可以自动定时备份。如果数据库故障,将根据故障类型分为:可以修复的数据库故障、不可修复的数据库故障。1.可以修复的数据库故障:发生数据库故障后,系统管理员立即组织对数据库日志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恢复需要的大致时间,并通知相关科室暂停计算机系统操作,由科室启动手工操作应急方案并做好手工记录,数据库修复后,信息中心验证数据库是否可用,数据是否有丢失现象,无任何问题后通知各个科室恢复正常工作。这需要各个科室将手工操作记录补录至信息系统内,各个科室工作秩序与流程被打断,科室需要对手工操作相当熟悉。2.不可以修复的数据库故障。发生数据库故障后,如果确认数据库损坏,无法恢复,只能用先前的备份数据恢复,会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备份时间点与故障时间点不一致,会造成自备份时间点至故障时间点的数据丢失;各个科室要手工补录自备份时间点至故障时间点的数据,会造成部分补录的数据失真,补录数据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正常工作秩序、流程被打乱,工作人员精神高度紧张。发生故障后,用先前备份的数据恢复需要的时间很长,少则3-5小时,多则1-5天,有的必须要软件供应商工程师到达现场后才能实施。
(二)性能方面
由于无其他副本,所有请求都通过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响应,速度很慢,有时无法忍受。
三、sybase复制服务器在武汉血液中心的应用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指出,必须建立和实施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恢复程序,以保证血液供应。武汉血液中心自1999年8月份开始全面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采供血的主要过程,1999年-2004年由于硬件条件所限、投入不足,一直是单点运行,发生过几次数据库故障,工作了受到了很大影响。2005年初,武汉血液中心开始应用sybase数据库复制技术,主要完成目标为:异地数据热备份、负载均衡。武汉血液中心BIS(BloodInformationSystem)系统在建立主点双机集群的同时,又在复制点上建立了用于查询的BIS数据库,通过Sybase复制服务器实时单向数据复制,达到两个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我们将复制服务器(RS)安装在复制点服务器上(具体的安装、表复制定义、预定等步骤略)。
1.主节点1与主节点2建立双机热备集群,主节点部署在业务楼主机房,复制点部署在行政楼备用机房,当主节点1发生故障时,主节点2接管数据库服务。
2.当磁盘柜或数据库data出现故障时,复制点ASE接管数据库服务。
3.在dump与bcp备份等差异备份存在的同时,又实现了异地实时备份,数据安全系数几乎达到100%。
4.复制点也可以接管一部分数据查询事务,减轻主节点服务器的压力,避免了反应慢,死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吞吐率,做到了负载均衡。
四、数据复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1)安装复制点数据库csbt,结构与主节点数据库完全一致,将数据库所有表的触发器停止,删除大表索引。
2)安装复制服务器。安装复制服务器比较简单,只要将复制服务器的光盘放入服务器光驱,运行其上SETUP.EXE文件,再根据相应的提示完成安装步骤。
3)配置复制服务器(创建REP与RSM服务)。配置复制服务器比较复杂,先要配置复制服务器,再配置数据主点和配置数据复制点,Sybase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来进行复制服务器的配置,在windows系统,以Sybase用户登录到服务器上,运行install目录下的rs—init,再根据相应的提示完成配置步骤。
4)添加主点及复制点数据库csbt添加到复制系统。根据图形化界面操作,点击HIS_RSM弹出窗口,在username项输入sa,password项输入密码后就能进入主点、复制点配置窗口分另增加主点数据库、复制点数据库、复制服务器到RSM中。
5)主点与复制点表的添加与预定。a)主点表。点HIS_REP下面HP下的csbt,双击添加,弹出一个新的窗口,把要复制的表从左边选到右边,定义该复制的名称pub1,pub2……pubn。b)复制点表预定。点HIS_REP下面HIS下的csbt,双击添加预定,选择pub1,pub2……pubn,点完成即可。
6)数据同步。
7)用bcp命令将数据从主点数据库csbt导出,然后再导入复制点数据库csbt中,并重建索引。以正常模式重启复制服务器,打开复制服务器与业务机和查询机的数据接口,启动复制线程。用监控服务器RSM查看相关DSI和AGENT是否都已经UP,否则检查复制错误,一切正常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8)系统测试与日常巡检。
1.测试数据是否同步,利用应用程序在主点数据库csbt上操作一笔数据,查看复制点数据库csbt中是否同样进行了修改,若没有及时反应,要根据复制日志的提示进行排错。2.测试复制点是否可以接管主点数据库服务。关闭主点,修改客户端连接地址,查看客户端是否能进入信息系统,登记体检单并测试出库,如果正常,表明可以正常接管。
3.每天检查复制器的复制、线程、队列是否正常,每个月抽查复制点数据库表的内容、数量是否与主点一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内涵
所谓公共关系策划,就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的现有公共关系状态和目标要求,构思和设计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行为和活动方案的过程。公共关系策划与其他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对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全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行为,属于组织的战略规划范畴。公共关系策划过程,类似于工程建筑施工前的设计过程,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不进行公共关系策划工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就缺乏科学的基础。公共关系策划是克服公共关系活动简单化、表层化、庸俗化弊端,确保公共关系健康发展以至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二)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特征
作为对公共关系战略和活动进行超前谋划和设计的公共关系策划,它的主要特征有:
1.智谋性
公共关系策划的过程,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拟订行动方案的过程。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预测、制定行动目标和具体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等,是公关人员知识、智慧、谋略等在策划中的充分运用和体现。
2.超前性
由于策划是对未来要采取的行动做出的事前设计,相对行动来说,它具有超前性。好的策划,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它把握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高屋建瓴地驾驭着未来的行动,为将要开展的工作做好一系列准备。
3.目标性
公共关系策划是为了完成组织的某个目标展开的,策划必须为塑造组织形象服务。因此,公共关系策划总是针对具体的公共关系目标、围绕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的。
4.创造性
在公共关系策划中,人们运用人脑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很多创意。这些创意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将现实与未来连接起来,将解决问题的政策、战略、策略、途径、方法等提了出来。人们认识世界、运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在策划中得以充分释放和体现,人类智慧的花朵、创造性才华在策划中显得更加耀眼。
5.科学性
当代策划的科学性特征尤为明显。科学策划需要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都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公关策划方案的科学创意更是需要思维科学方法的运用。
6.灵活性
公共关系策划工作既有严格的计划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策划者应针对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安排。同时,在某项具体策划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策略、方式方法、途径渠道等做灵活的设计和选择。
二、公共关系策划在企业发展中的科学创意
公共关系策划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是对企业某一方面的活动所进行的谋划和筹算。成功的策划需要科学性,同时还需要经验、直觉、想象和创造性,亦即人们所说的创意。
(一)创意的涵义
创意是策划人员想象力的迸发、创新的欲望、艺术的直觉,以及对目标的好奇心和不倦的探索精神。它是知识的提升,思想的跳跃、经验的变型,创新思维的放射。在公共关系策划中,想象力、灵感、顿悟、直觉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效的公共关系策划正是取决于人的直觉、灵感、顿悟、想象力这些思维要素的激活与释放。
绝妙的公共关系策划所展示的是美学功能和艺术价值,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想象力的最好体现,是人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结晶与升华,它使人类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与人类的艺术才能浑然一体。那么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公共关系创意呢?要想成为公共关系策划或创意的高手,除了需要灵感、直觉和艺术创造的才能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公共关系“基本功”,即通晓和掌握公共关系的科学理论和知识。否则,公共关系创意就不可能达到一种较高境界。
(二)科学创意的时机与技巧
1.时机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组织要达到有效的双向沟通,关键在于具体行动方案要富于创新性,即行动方案要灵活机动、富有新意。因此,在编制公共关系计划时,企业公关人员要考虑到财政预算、人力、物力、技术等各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了解时间、地点、环境、气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新变化、新条件、新要求来构思新的行动策略。
选择时机,对一个组织来说至关重要。组织形象竞争有一个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问题,时机稍纵即逝。公共关系策划不迅速看准和抓住策划时机,事后即使投入再大的力气,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企业形象竞争中,应注重外界环境的调查研究,遇有良机,要迅速作出反应。
2.公共关系策划可利用的时机
(1)固定时机
企业要利用各种固定机会来策划专项公共关系活动。它要求策划方案要天天有新意,年年有奇想,事事有创造。
(2)常规时机
即运用各种常规机会来策划专门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这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打造名牌,开拓发展的良好时机。
(3)偶然时机
即运用各种偶然机会来策划专门的公共关系活动项目。这是一种偶然性、随机性策划。它要求企业策划者要善于把握社会上每日每时所发生的事件,抓住最佳时机,随机策划。
3.技巧
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要使公众感兴趣,打动公众的心,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形式必须别出心裁、独创一格。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如何借助天时地利,如何吸引大量的公众,如何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如何防止意外事件,如何让公众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如何说服公众等等,都要在活动策略和方式上予以考虑。公共关系活动技巧的构思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要靠不断提高公共关系修养和总结公共关系实践经验才能锻炼出来,而且还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科学创意。
在公共关系活动的节奏安排上,要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动静结合、快慢结合,因时、因地、因公众而宜,合理地安排,有效地激发公众情绪,调动公众的注意力,合理地把握事件发展进程,科学地控制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取得预期效果。
(三)公共关系策划的情感与心理因素
1.公共关系策划的情感性
电工学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电工理论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而且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不足,对电工实践也会产生畏惧心理。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承式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更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其结果往往是,理论学不好,而实际动手能力又差。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也只能是改变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首先,对于学习者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讲解一些电现象和概念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在知识经验,使学生感觉书本知识只是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概括总结。其次,知识是个体主动构建的,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第三,尊重个人意见。知识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此,教师不应单以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不同的知识概念。第四,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气氛,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工教学改革
(一)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获得知识,对知识形成深层理解。电工学是研究电能的转换、输送、分配和控制的科学,是一门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的应用性的基础学科,而建构主义电工教学理念,不是强调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能否计算典型习题,而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工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电工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掌握电工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基础上,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能阅读和分析电路原理图、分析常用电器设备工作原理,会使常用电器设备。可见,使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满足市场要求是电工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认知结构上分析,对知识的理解是实践应用的基础,实践能力是验证学生对知识是否深刻理解的唯一依据,所以学以致用又是电工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教学要理论结合实践
电工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电工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电工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不但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验来感悟电工的重要作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或教材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验证理论结果即可,只是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建构主义强调把学习置于一个真实、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设想,而不是让学生直接接受结论。教师要重视实验,把实验作为探索知识的手段。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开展实验,直接对各种现象进行实验探索,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检验假设。新电工基础教学大纲规定将实验单独设课,提高实验课比例,为发挥实验功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兴起,虚拟仿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体会实验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的定位应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和启发者。其次,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口语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活动。要解决学生开口难的问题,就必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教师要通过设置情景,营造学习氛围,采取互动式操练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教学光盘及自制的课件,增加教学信息量,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扩大了语言的输人量。第三,坚持“听说结合,以听带说”。要提高口语能力,首先要增加语言输人的类型和数量,给口语练习积累素材。教师让学生跟着音像资料边听边模仿,或者由教师读完后,再要求学生重复。第四,开展多种口语练习活动。如故事复述、图片描述、课文朗读等。: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口语教学应坚持“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以延续。如利用课外时间举行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角、英语讲座、影视赏析、英语调频广播等与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全方位营造校内语言交流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6]江逐浪.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中的几个内在问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5):11-14.
[7]赵笛.大学图书馆能否向公众开放[N].青岛日报,2007
-08-31:2.
[8][9]石银, 关俊华. 刍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文化研究,2009,(27):224-225.
[10]闫真.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系统思考[J].晋图学刊,2007,(6):53-55.
[11]Peltz, Richard J.Pieces of Pico: Saving Intellectual Freedom in the Public School Library[J].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Law Journal,2005: 103.
[12][15]王彩云.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6-29.
[13]榻. 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0,(17):726.
[14]陈凤琴,潘梅. 信息视野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分析[J]. 现代情报,2007,(11):95-97.
实践证明,引进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是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最好方式。学生管理员工作量小、成本低,免去了住宿、医疗、保险以及相应的管理费用等其他方面的开支。有资料表明:吸收一名学生管理员的成本要低于吸收一名固定馆员成本十几倍到二十几倍。
2、加强信息反馈,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由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有限,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管理人员难免会跟学生发生各种原因的误会。学生管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使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馆管理者,他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殊身份优势,把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和做法传达给其他同学,让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他们还可以代表学生利益,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把收集到的读者对图书馆提出的建议与要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从而有利于改善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3、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图书馆是一个服务部门,每天都要接待几百甚至上千位师生读者。学生在做管理员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学习与各类读者打交道,为其今后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图书馆学本身就是一门学术性学科,学生管理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更加熟练地应用图书馆的资源,提高了自己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图书馆中的学生管理员一般是学校学生处根据学生递交的扶贫申请来提供的,而不是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择优招聘选拔来的,所以其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难免有所偏差。有的对图书馆工作不感兴趣,纯粹是为了拿工资来的;有的则是被老师派遣来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经常躲在一边看书;有的适应性差、主动性差,没有真正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这些都会影响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学生管理员队伍不稳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学生管理员对馆藏布置、文献分类排架方法从了解到熟悉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保持人员适当稳定,才不会影响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作。而学生管理员由于其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是在学习之余到图书馆来协助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变换工作时间或工作部门的情况。新补充的学生需要时间适应才能真正接手工作,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3、没有很好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报酬一直以工作时间来计酬的而非量化计酬。工作好坏并不影响其待遇,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管理员出现怠工现象。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管理员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辅助作用的发挥。每个学生管理员只凭个人的道德意识来做事,对于学生乱插、乱放图书等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制止;不能积极学习图书情报检索的有关知识,也就谈不上很好的为读者服务,削弱了学生管理员的辅助力量。
三、改进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1、规范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应制定科学、规范的《图书馆对学生管理员的管理办法》,具体包括:(1)派专人负责对学生管理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的全程管理;(2)引导学生管理员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实行优胜劣汰制;(3)制定一整套按时计酬的管理制度,规定其在工作时间内应该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灵活管理。
2、做好招聘工作,签订劳动协议。图书馆有不少岗位是由学生管理员独当一面的,因此学生管理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自律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在选择学生管理员时,应优先考虑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根据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实践,学生管理员一般是由学生处派遣的家庭贫困学生。在招聘这些管理员时,图书馆与受聘学生之间要共同签订劳动用工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五项必备条款。劳动用工协议每学期签订一次,根据工作表现情况决定是否续聘。
3、引入“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为了保证学生管理员所做的工作符合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要求,应派专人负责学生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其工作质量有所检查、有所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考核和评价是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正确的考评,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在工作中表现好、效率高的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从精神物质上进行双重奖励,以增加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在工作中经常无故旷工,迟到早退,不负责任的应该严厉批评并扣其工资,必要时辞退等。
4、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合理定岗位。图书馆各个部门应根据学生管理员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分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求每班都能保证有学生管理员参与协助管理。刚开始由工作人员对其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直到教会为止。如文科专业分到流通部社会科学书库,按照人头分配给每个人,再由具体的某个人对其进行帮教,理工科分到自然科学书库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其特长,学以致用,又能很快熟悉业务。
5、发挥馆员表率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生管理员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在工作中,馆员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作为馆员应多关心学生管理员,加强沟通,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高校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管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他们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做好学生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发挥大学生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世大,萧晓明.扩招与高校图书馆发展对策[J].现代情报,2003.3.
1.学校德育的理性思考。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注:孙喜亭:《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德育价值》(下),《教育研究》1989年第4期。)只有人的价值提高了,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注:檀传室:《德育美学观探讨》,《南京师大1996年博士论文集》第4页。)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功利化倾向不同于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说,它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要求公众利益服从个利益。”(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而本文所说的功利化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外在价值(社会公众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育人价值),总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
2.学校德育功利化的表现。首先,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往往被涂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其次,把现实生活中的品德问题政治化。学校德育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其政治立场相联系,把道德品质的好坏,当做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从工具主义立场出发,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成政治上进身的手段,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行动上的偏差来自理论上的误解,把德育只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了“小德”;同样把德育只理解为道德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就会忽略了“大德”,使人迷失政治方向。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更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在理论上,对德育的内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在德育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历史的惩罚。
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后果。首先,它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由于过分的政治化取向,使得在具体实施德育时,人们对政治问题过分敏感,而对道德问题却麻木不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对于道德问题的普遍失敏现象,对各种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由此,很难形成现代生活所必须的国民基础道德。
其次,它阻碍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政治是一种带有很强权威性的领域,人们无法对其掉以轻心。而当政治影响全面地向社会进行强制渗透时,处于对切身利益的关注与忧虑,人们就会十分敏感和谨慎地对待政治问题。长此以往,人们对政治问题普遍产生逆反心理,普遍缺乏政治热忱和参与意识,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另外,学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意志。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就会把学生当做单纯的客体看待,而丧失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学生对规则和条例的遵守不一定是处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因此也就缺乏道德行为的自律性,更谈不上行为主体的责任感,道德也就失去固有的意蕴。
二、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原因分析
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在我国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
1.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使道德的伦理学意味丧失殆尽。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政治事功和伦理事功两大核心内容并行不悖。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都是伦理思想与政治融为一体的具体体现。
“伦理政治化”不仅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获得了物质与精神、政治与伦理的有机结合,而且成为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稳定运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这种倾向往往用某种既定的政治要求或目标来固定道德,将政治功能与道德的功能混为一谈,使道德的工具价值与目的的理性价值等同起来,使道德的实践规范作用成了唯一的作用。因此,失去了超越现实经验、批判和引导现实不断趋于完善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力量。
传统伦理以群体为本位,造成了个人意识的淡薄。传统伦理强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主体的人伦关系,这种群体本位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压抑个性的缺陷,导致了个体意识的丧失。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重社会轻个人、追求道德社会功效的倾向,不能说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因素的影响。
2.革命战争年代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的成功经验,框定建国以后的道德建设的基本方向,使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重的政治化色彩。一直到改革开放,这种倾向才有所改变。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年,学校德育并未完全突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操作上依然主要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作为个体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性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3.规范性伦理实质上是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最根本的认识根源。规范性伦理学把道德理解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把规范和社会约束作为道德的最本质特征。其缺陷主要是“过于强调道德的社会性本质和整体性价值意义,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内在主体性,致使这种伦理学所提供的一些道德规范缺乏主体内化的理论力量,而置于客观形式化、外在约束性的地位,不易为个体所自觉认同与践履。”(注:万俊人:《伦理学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第242页。)不得不走上灌输和强制的道路,使道德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强制性、规范行为的服务工具,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化色彩。
三、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变革思路
在大发展、大挑战的背景下,2003年10月召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明确了方向。
水利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实践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呈现出一些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特征,迫切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引和发展水利工作。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到水利工作上来,我认为,水利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应重点发展四个水利,即现代水利、民生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资源水利。从本质上来说,四个水利是相同的,但又各有侧重。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结合到水利工作上来,就是发展现代水利。从当前的水利发展来看,依据发展阶段和人与水的关系,目前我们一般将“水利”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传统水利,二是现代水利。在传统水利阶段,人类主要是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人类自身服务;在现代水利阶段,人类则是自觉地遵循人水和谐相处规律,注重以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现代,代表着一种发展的阶段,具有既与历史和传统相区别,又与时俱进,明确了发展的要求。现代水利,强调的是运用现念和手段发展水利,体现科技和信息化,体现了进步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结合到水利工作上来,就是发展民生水利。一谈到发展,一定是针对人类社会而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大发展,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的原始阶段。水利工作也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水利发展为了人民、水利发展依靠人民、水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生水利强调的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安全,包括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产安全、水生态安全等,以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无限发展。同时,水利发展也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结合到水利工作上来,就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和前进性。可持续发展水利,强调的是如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中的生态问题,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承受能力相协调,促进人水和谐,实现保障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相统一、不同区域水利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利是水利发展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到水利工作上来,就是发展资源水利。资源水利最初的提出,是和工程水利相对应的,工程措施只是作为辅助手段来应用。资源水利强调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管理,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和科学管理,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兼顾城乡用水,兼顾流域区域用水,兼顾各行业用水,促进城市农村、东中西部水利协调发展,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18-02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生人数的增多,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学校软件、硬件的增长与学生数的增多不成比例,导致学生平均教育资源不足,致使教学质量下滑,医学生以后在临床一线工作,没有扎实的学习难以保证以后临床的安全。另外由于现代法治日益健全,学生的维权意识增强,从而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
1.以人为本。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不再只是指令的机构,而是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者,公民享受公共服务,政府行为以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为中心,注重顾客的评价,并运用换位思考保证行政行为符合公众的喜好。
2.治道变革。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行为中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低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而掌舵的方法则可以通过重塑市场,通过必要的措施影响私人部门的划桨。
3.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竞争才能保证有质量、有效率,可以让私营机构也参与提供公共服务,迫使垄断部门对顾客的需求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必要的反应。
4.重视效率。新公共管理通过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重视结果,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追求效率,追求效率应该成为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用人制度。新公共管理推行临时雇佣制,合同用人制等制度,打破传统的无大错不得辞退的规定,这样才能提高政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尽职尽责,主动参与管理,避免一旦录取则高枕无忧、不去思变、固步自封的情况出现。
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理念和策略,它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管理体现在对顾客负责和满意的宗旨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程序和方法,强调以事实为依据,采用绩效考评,并通过公平科学的程序和步骤提高组织效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文化和哲学,它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尊重民众的诉求,从而使管理更具人性化。
二、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服务意识缺乏。传统学生管理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手段是模块式、教条化管理,缺乏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塑造,另外学校将国家和学校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地位强势,认为学生应该适应学校,而不是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配合学生。
2.教学管理投入不足。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以下几种情况出现。①大班上课,师资短缺,目前,医学院校理论课普遍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人数多时可达200多人,学生上课全凭个人自觉,教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于是迟到、旷课、玩手机等情况屡见不鲜。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课后也难以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②设备缺乏,平均资源不足,由于实验课堂学生数量大,且设备增长赶不上学生增长,导致学生得到的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往有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视频教学,而操作技能是医学生所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3.学生缺乏权益保护。由于学校涉及学生管理部门众多,一旦出现问题,常常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医学生课程繁重,课余时间少,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请假等方式办理各项业务。且学校缺乏专属学生权益保护部门,目前已有的学生权益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均隶属学校管理部门,其工作内容仅限于举办相关活动和协助学校日常管理,未能很好实现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4.管理系统缺乏共享。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以学生事务为主要工作内容,教学工作部门以教学管理为主要工作重心,但各部门之间常常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学校层面,也很难做出纵观全局的有效的良好决策。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途径
1.管理本质:以学生为中心。医学高等院校首先应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培养优质医学生为其办学的根本宗旨,而非高校产业化,医学生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探索建立一种合作共治的模式,增加学生自主管理这一环节实现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例如社团学生权益部、学生管理委员会、班级心理委员等职位的设立,均是实现学生自治。
2.管理基础:构建合理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定位,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尽可能地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学生宿舍和教室配备空调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并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效率、节省学生的办事时间,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构建反馈机制,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3.管理任务:提升服务质量。高等医学院校的服务队伍应当包括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目前,大部分机关部门和教职员工还未形成服务理念,觉得自己是学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有上下级的阶级思想,学校应当通过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逐步树立服务意识,把为学生服务当作自己的工作职责。此外,还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教学服务的典型形象。激发员工的热情,提高效率。还要完善高校人员服务培训制度,设立各种平台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完善自我,服务他人。
4.管理提升:注意预防干预。医学院校学生课业压力大,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防患于未然,对征兆应该引起重视,还要积极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处理好并减少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目标,把预防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就应该妥善处理,力求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医学院校培养了大规模的医学人才,研究和解决医学生的管理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医生的道德素质、技术水平正面临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质疑,而作为培养和输送医学生的重要而唯一的通道――高等医学院校,也面临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武晓晗.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J].重庆与世界,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