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游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5: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游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游戏论文

篇(1)

二、凸显能力,课时游戏要适宜

根据儿童心理学可以得知,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不长且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所以课时游戏要省时简单和利用学生主要的无意关注方式,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神,不关注游戏教学等各种弊端。由此可见,课时游戏的适宜性主要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贴合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这几个方面。

例如:在拼音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几组简单省事,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第一组小游戏是“找朋友”:轮流请同学们上台,每次两个,同学上台后教师交给学生各一个印有韵母或者声母的卡片,然后让他们拿卡片进行游戏互动,例如卡片一是un,卡片二是ch,生2拿着卡片二说:“我是ch,谁要做我好朋友?”生1就拿着卡片一说:“我是un,我要做你好朋友。”找到朋友后,全班一起念:“ch—unchun,”紧接着,再来一组“降落伞”小游戏让学生巩固词语的拼读能力:教师将降落伞形状的声母卡片(如ch,f)和韵母卡片(如un,eng)贴在黑板上,然后再在黑板上画上蓝天白云和草地,让学生充当跳伞员,带领降落伞式的卡片顺利降落草地,而要降落草地就必须要顺利拼出音节词(如chunfeng)。这样一来,几组小游戏就帮学生巩固了字和相关词语的拼读,而且这种小游戏耗时小,节奏性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因材施教,游戏形式要多元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也会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而且随着教学效果的影响加深,一些学生会表现出相应的纪律性和思维性,再者,不同教材文本的教授都应该配合相贴近的游戏教学,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们不易得出游戏教学应该要多元化的教学特点。

例如: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同样采用“开火车”的游戏,但是游戏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不同而变换,在《小鹰学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大大的翅膀,在翅膀上画下条条直线,形成像车厢的层层格子,然后把这节课的生字贴在“格子”里,跟同学们说:“小鹰能不能展翅飞翔就看你们是否帮它争取到这大翅膀了,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够最快最好地重组小鹰的翅膀,帮助小鹰高飞,请每组同学都互相检查好每个小格子,看看自己是否都学会了,要知道一个错了小鹰就不能飞了,而一个小组的同学要每个人都会噢,不然小鹰也不会飞的噢。”而在《青蛙看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画一片海,海边有一块块大的“鹅卵石”,“鹅卵石”上也贴着课文生字,学生依然要通过识记生字帮助青蛙回到大海。由此可见,同种游戏在不同的文本中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当然不能长期用一种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还可以采用“顺口溜记忆游戏”“猜谜语”“词语接龙”等多种游戏形式。只有结合文本实际和儿童实际特点去运用游戏教学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课堂讨论

引言:初中语文作为承接小学语文与高中语文教育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于文字识别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一方面又为高中语文教育覆盖面广,内容较深较难理解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文章的阅读与分析,尤其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语文阅读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拥有绝对的主动权与话语权,把握整个教学进程以及课堂氛围,但这一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提高语文阅读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过多的掌握课堂主动权与把握学生学习进度,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也让学生不敢于开口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阻碍了语文阅读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这一思想局面,创造了一个言论自由,气氛活跃但却不偏离主题的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教师进行必要引导的同时,让学生张口去说,去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所想所感,对于与教师想法有异议的部分予以提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敢想敢做的精神,一方面也提高了其语言组织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调节课堂进程,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一个良好的、自由度高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由阐述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了提高语文阅读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目的。

二、教学手段的变更提高了语文阅读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通过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不断相互交流碰撞,教学手段早已不再单一,不再仅仅局限于板书与教师的讲解。初中生尚处于人生青少年阶段,对于新颖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成功的吸引其注意力。初中语文课本人文性很强,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对课本内容予以引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阅读与讨论。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重压导致了语文教学的畸形,教师不得不强迫学生对于课本内容进行强行记忆,而不是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这就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主人”降为“奴隶”,这样一来不仅导致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也影响了学习效率。苏教版教材中则对此问题进行了处理,减少了教学中要求强行记忆的成分,对于学生的理解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则有所加强。例如对于课文《背影》,从前是要求全文背诵,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当时年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背诵起来十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变更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以便于记忆。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组织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与父亲之间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然后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分几个大块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对不同的板块分别展开讨论,例如各板块中最感人之处、描写最为生动之处、体现了怎样的情感等等,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学习文章的理解,以便于记忆,避免死记硬背的情况发生。

例如学习文章《最后一课》,教师可以首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就其作者都德所处的年代背景和历史环境进行查找,然后在课堂上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并让学生进行分段朗诵,朗诵过程之中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诵以及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们可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以避免学生不了解年代背景,对文章的理解只是属于“空中楼阁”式的掌握等情况的发生。总而言之,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灵活变更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的了解与体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目的、有组织的讨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和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了语文阅读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三、结论

学无定法,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语文学科的教育,既不是在教学中强行灌注德育知识与文学知识,也不是淡出的情感宣泄,而是对于中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与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理解程度不断变更课堂讨论的方式与重点,并且在教育中融入一些新鲜元素,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语文学习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詹海群.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即时性激励评价应注意的问题[J].新余学院学报,2013(03)

[2]申红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之见[J].学周刊,2013(12)

[3]顾辉.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3(06)

篇(3)

在如同绷紧的弦一般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总要找个空闲,与友小聚,甚至赖个床,因为我们需要“轻松”。

一根牛皮筋、一片树叶、甚至一团泥巴,可以让八九岁的男生女生留恋半天,因为孩子喜欢“玩乐”。

情节永远不切实际,结局大多美满团圆的卡通片对孩子有致命的吸引力,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看动画,因为他们充满“幻想”,喜欢“美好”。

生活如果没有了“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生活将是苍白的。我们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同样我们也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我们的教育将是无力的。

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等调味品?我觉得,让课堂游戏化是关键。

游戏在英语课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之于鱼了,很难想象四十分钟一堂课,如果没有了游戏,该怎么继续。不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在游戏中学习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好动又好胜,游戏能让他们在动身体的同时动脑,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悦,当然也会有失败的经历。好的游戏能让一堂平凡的英语课亮起来!

游戏的安排应讲究一个“适”字,适时、适式、适度。

一.适时

组织游戏,要看准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安排合适的游戏形式。

1.让学生从思想上尽快进入英语课堂,游戏导入是个相当快揭、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安排Listenanddo,listenandpoint,lookandsay,flashandsay等操作简单,但具有检查性质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情感上也得到了体验,而从这些旧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自然过度到新知识的传授,温故知新,以旧带新,一举两得。

2.在复习巩固阶段,最忌讳的是机械的操练。游戏能使复习变得生动。比如我们学了一系列水果以后,安排老师拿一个水果,学生说出来这样的环节,反复几次,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这时,我们安排游戏Whoismissing?Whoisfast?Magiceyes等,学生的积极性就立刻恢复,一只只小手又会争先恐后地举起。

3.当学生的脸上闪过“无聊”“困惑”的痕迹时,游戏可解“燃眉之急”。高年级的学生面临着背单词,记单词的难题。如果不讲究方法地死记硬背,不但效果不好,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促使他们主动背单词,一定对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单词接龙、吊死鬼、寻找共同点等游戏,不仅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而且能提高他们课后记单词的兴趣。

二.适式

有些游戏的可用性很强,像copy不走样等游戏,无论什么内容,都能套用。但有些游戏,却不是什么内容都合适的。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最恰当的游戏。Flashandguess这样的游戏仅适合单词教学,而不适合巩固句型。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的口味也不同,我们要学会投其所好。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点的,像copy不走样,highvoiceandlowvoice能引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探索型的游戏,比如bingo,加减运算对抗赛就很受他们的欢迎。

三.适度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游戏以前,我们必须指定相应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过程就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当学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就该结束了。因为如果游戏结束太早,学生才刚进入游戏状态,熟悉游戏规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达到。如果游戏结束得太晚,学生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

游戏的组织,还要讲究一个“变”字----以不变应万变。

一、巧设陷阱

同一个游戏“发口令,做动作”,我们一般都是自己怎么发,学生怎么做,最多让一个学生发,其他学生做,偶尔做做反口令,分组进行比赛。做多了,学生的好奇心没有了,游戏就变成了机械的操练。如果设几个陷阱,真有“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的效果。趣味性的调节就是教师在做动作的时候,可以先慢慢的好象在做“坐下”的动作,眼神一定要是那种坏坏的笑,突然变成“起立”,让学生产生和教师斗下去的欲望。”师生成了“敌人”,而游戏就成了战争。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边做动作边说,动作和口令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在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变换速度

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逐渐熟练,训练的速度逐渐加快,这不但适合学习的规律,还使原本枯燥的操练重新显出生气,学生逐渐减淡的新奇感又被吊起。

三、奖励机制的运用

在教育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表扬和激励对学生起的作用比批评更大。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的探索精神更易发挥,更容易学会原本以为很难学的东西。我常常习惯于口头表扬,认为给学生物质奖励会使他们变得功利,但在同事们的感染下,偶尔尝试奖励,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激励效果。去年,我用小五星激励学生,常常搞得自己整个黄昏剪五角星,有时,一节课奖多了,自己还有点心疼,最重要的是用多了学生还不稀罕了。我们可以尝试用加分,且分值有区别,加分要敏感,时时注意给学生以表扬,让学生得到成功的认可。这样一来,不但让自己得到解脱,更使奖励更具可变性。

四、以人为本

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在游戏中,教师的神态、语态、眼神、动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用主持人一般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召唤。我相信教师只有投入情感,学生才会给以相应的回报!

当我们感到教学有一丝疲倦的时候,一个小游戏会赶走疲倦,让我们放松那根崩紧的弦,重

新振作精神。

篇(4)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解充斥着整个课堂,甚至还存在拖堂问题,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普遍存在抵触和消极情绪,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为这种现象吹来了一股清风,打开了现代素质教学的新局面。

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主动思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学,以讨论调动氛围,每个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可以培养学生探寻真理的精神。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学,以小组团结集体,通过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可以提升学生团结集体的意识。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学,以交流开发思维,学生探讨交流,自由发言,可以开发学生积极能动的思维。

那么高中语文的谈论教学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讨论教学,需要打好准备战

任何的课堂教学,都需要做好课前准备,不能进行没有计划的教学,讨论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更是要谨慎、周密。教师要布置好每一堂课的课前预习任务,方向、问题、计划都要一一详细地向学生讲明,明确要求学生要认真准备、切实完成。讨论前一定要对于学生准备的功课加以检查,没有准备,或是准备不好的都要提出相应的警告和处罚,使得每一次的讨论都是有准备、有成效的。

二、讨论教学,注意掌握预谋战

篇(5)

才貌双全的“紫薇”要和淘气可爱的“小燕子”比人气,总是差一大截,因为“小燕子”给我们带来欢笑,我们需要“欢笑”。 

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如梦似幻,曾在2002年度,占尽了我们的眼球。魔术经久不衰,因为我们向往“神秘”。 

在如同绷紧的弦一般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总要找个空闲,与友小聚,甚至赖个床,因为我们需要“轻松”。 

一根牛皮筋、一片树叶、甚至一团泥巴,可以让八九岁的男生女生留恋半天,因为孩子喜欢“玩乐”。 

情节永远不切实际,结局大多美满团圆的卡通片对孩子有致命的吸引力,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看动画,因为他们充满“幻想”,喜欢“美好”。 

生活如果没有了“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生活将是苍白的。我们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同样我们也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我们的教育将是无力的。 

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等调味品?我觉得,让课堂游戏化是关键。 

游戏在英语课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之于鱼了,很难想象四十分钟一堂课,如果没有了游戏,该怎么继续。不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在游戏中学习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好动又好胜,游戏能让他们在动身体的同时动脑,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悦,当然也会有失败的经历。好的游戏能让一堂平凡的英语课亮起来! 

游戏的安排应讲究一个“适”字,适时、适式、适度。 

一.适时 

组织游戏,要看准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安排合适的游戏形式。 

1.让学生从思想上尽快进入英语课堂,游戏导入是个相当快揭、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安排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point, look and say, flash and say等操作简单,但具有检查性质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情感上也得到了体验,而从这些旧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自然过度到新知识的传授,温故知新,以旧带新,一举两得。 

2.在复习巩固阶段,最忌讳的是机械的操练。游戏能使复习变得生动。比如我们学了一系列水果以后,安排老师拿一个水果,学生说出来这样的环节,反复几次,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这时,我们安排游戏Who is missing? Who is fast? Magic eyes等,学生的积极性就立刻恢复,一只只小手又会争先恐后地举起。 

3.当学生的脸上闪过“无聊”“困惑”的痕迹时,游戏可解“燃眉之急”。高年级的学生面临着背单词,记单词的难题。如果不讲究方法地死记硬背,不但效果不好,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促使他们主动背单词,一定对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单词接龙、吊死鬼、寻找共同点等游戏,不仅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而且能提高他们课后记单词的兴趣。 

二.适式 

有些游戏的可用性很强,像copy不走样等游戏,无论什么内容,都能套用。但有些游戏,却不是什么内容都合适的。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最恰当的游戏。Flash and guess这样的游戏仅适合单词教学,而不适合巩固句型。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的口味也不同,我们要学会投其所好。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点的,像copy不走样,high voice and low voice能引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探索型的游戏,比如bingo,加减运算对抗赛就很受他们的欢迎。 

三.适度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游戏以前,我们必须指定相应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过程就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当学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就该结束了。因为如果游戏结束太早,学生才刚进入游戏状态,熟悉游戏规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达到。如果游戏结束得太晚,学生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 

游戏的组织,还要讲究一个“变”字----以不变应万变。 

一、巧设陷阱 

同一个游戏“发口令,做动作”,我们一般都是自己怎么发,学生怎么做,最多让一个学生发,其他学生做,偶尔做做反口令,分组进行比赛。做多了,学生的好奇心没有了,游戏就变成了机械的操练。如果设几个陷阱,真有“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的效果。趣味性的调节就是教师在做动作的时候,可以先慢慢的好象在做“坐下”的动作,眼神一定要是那种坏坏的笑,突然变成“起立”,让学生产生和教师斗下去的欲望。”师生成了“敌人”,而游戏就成了战争。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边做动作边说,动作和口令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在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变换速度 

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逐渐熟练,训练的速度逐渐加快,这不但适合学习的规律,还使原本枯燥的操练重新显出生气,学生逐渐减淡的新奇感又被吊起。 

三、奖励机制的运用 

在教育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表扬和激励对学生起的作用比批评更大。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的探索精神更易发挥,更容易学会原本以为很难学的东西。我常常习惯于口头表扬,认为给学生物质奖励会使他们变得功利,但在同事们的感染下,偶尔尝试奖励,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激励效果。去年,我用小五星激励学生,常常搞得自己整个黄昏剪五角星,有时,一节课奖多了,自己还有点心疼,最重要的是用多了学生还不稀罕了。我们可以尝试用加分,且分值有区别,加分要敏感,时时注意给学生以表扬,让学生得到成功的认可。这样一来,不但让自己得到解脱,更使奖励更具可变性。 

篇(6)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篇(7)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当前,许多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不够重视,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大部分的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提问方法单调。在很多英语课堂上,看似有问有答,有大量的“双边活动”,但实际上却缺乏实用价值。有些教师提问时总希望引出确定的认知结果,实现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结果,提问成了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不是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这样的提问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他们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开发智力了。此外,教师还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按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来判定学生的答案;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学生感到迷惑不解;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学生的回答反应不积极等等。所以,在中学英语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从各种角度考虑可能出现的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不利因素,及时警惕那些不当的提问,使提问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传播知识的纽带。另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他们主动配合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与日俱减。尤其是现在施行了“五严格”,许多老师忙于赶进度,更无暇顾及课堂提问的艺术,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教学双边活动严重倾斜,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如此一来,我们时时刻刻呼吁的有效教学又从何而来呢?因此,教师必须把控好课堂提问的尺度,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提问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心理学实验也告诉我们,精巧的问题,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提高兴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要有时代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具有时代性特征的问题,学生对这类问题非常感兴趣,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技能,丰富其英语知识,增强学生的时代感。

3.课堂提问要有情感性。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形成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

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就会兴趣昂然,踊跃发言,气氛相当活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课堂提问要体现多样性。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鼓励,相互补充,开阔思路,各种新颖、独特甚至创新的见解就会在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产生出来。

5.提问的对象要有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尖子生”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在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面对知识难点的提问,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行有效教学。

篇(8)

当学生纪律有些松散时,我将突然用上扬的声调喊“一二三”,学生这时被这声音震惊,立即跟着这上扬的音调对应“坐好啦”;教师接着说“四五六”,学生也立即对上“不讲话”;教师紧追不舍,坚定有力“七八九”,学生富有节奏性地对上“老师检查!”这方法在使用时声音不得温柔,要铿镪有力,可以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一二三年级非常有效。

二、百分法

有时在歌唱教学时学生感到无趣,对部分乐句始终唱不准,我就采用百分法来调动兴趣,即告诉学生这次演唱集体可得90分,给学生找出百不到满分的原因,要求学生再试一次,找回失去的分数;当学生再次演唱时,教师根据演唱再次量分95分,再次帮学生找出差距的原因,要求学生再来试一次,再次找回失去的分数,直到100分为止;当学生演唱到一定程度时,教师突然告诉学生这次可以得100分,这时学生会非常兴奋。我在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学生兴趣大大增强,当告诉得分为90分时,学生是不很高兴的,一旦要求再试一次找回失去的分数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当告诉得分为99分时,部分学生会指着唱错的学生怨恨道“哎呀,就是你!”也有的学生会直接说:“老师,我知道是什么原因扣掉一分的!是……”有的学生直接央求老师“还给我一次机会吧!”当我给他们评100分时,他们会兴奋得跳起来。

三、音乐美术法

即在音乐板书上美术化,把音乐课题进行图象化、美术字化、动物化、人性化、植物化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看到后感到新鲜,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创编法

即将教材歌曲歌词进行修改,让歌词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更有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如在教学《如今家乡山连山》(四年级七册)时,我在四分休止符和间奏处增加了话白,学生在演唱时兴趣倍增,一会儿就把歌曲学会了。这歌词是这样的:妈妈对我说,家乡没有山,(白:是吗?)我呀摇摇头,拉着妈妈看,(白:真的!)家家谷垛堆得高,(白:好安逸!)如今家乡山连山,(白:太棒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妈妈笑弯腰呀,亲我小脸蛋哟喂。

又如在教学《什么是真正的美》(五年级九册)时,当学生学会演唱原歌词时,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什么是真正的美?学生总结出了许多,比如认真听讲就是美、尊重老师就是美、勤奋学习是美、热爱校园就是美等,这时我立即动员学生模仿原歌词自己创作一首自己的歌《什么是真正的美》,然后分小组学生自由演唱自己创作的歌《什么是真正的美》。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之高,创作的效果也是非常之好。

五、声像法

创造条件,把音乐课堂建设得有“声”有“色”,来调动学习兴趣。“声”指使用录音机、打击乐器、电子琴,使我们的演唱更富立体感,更动听;“色”是在音乐课堂中加入现代教学媒体,使音乐图像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还能看到优美的图画,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撒谎法(激将法)

篇(9)

课堂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唰地回头,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嘴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摘自《新课程优秀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2年9月)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它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使用现状的生动写照,虽然形式上很热闹,而实质上却没有效果,结果只是为了使用小组讨论学习而使用小组讨论学习。

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要求不明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没有明确给出答案需要达到的要求。许多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由于缺少明确的要求,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合格。通过小组讨论,也难以得出最佳答案。

二.时间不合理

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时,都会规定相应时间,但是往往不到时间就让学生举手回答。一方面学生的讨论时间不充分,讨论不够深入,达不到效果;另一面,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受限,影响部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然而,有时候却因为讨论时间过多,同学们难免聊到无关问题的事情,浪费课堂时间。讨论时间过少或过多都是不合理的,都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反馈不及时

课堂上小组讨论氛围看似很好,大家都七嘴八舌说的很开心。然而,可能有些小组成员并没有参与,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其它话题等。大家的讨论情况如何,甚至是否真正在讨论等,教师都不得而知。因此,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讨论容易流于形式,热闹的讨论背后是无效甚至是低效。

四.参与不积极

小组讨论后,大部分教师一般让小组长或部分优秀的组员发言,久而久之,组内的其它成员就会懒散,讨论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采取组内轮流发言的形式,虽然改变了部分学生“独角戏”的情况,但许多同学没轮到的时候仍然懈怠,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仍受影响,以至于讨论的结果往往是个人的答案。

五.评价不全面

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通常交流评价哪个是最佳答案,但没有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自我评价能深化相互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小组讨论后,教师一般只是总结答案,也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答案对或不对,并不知道自己思考误区在哪。

基于以上关于小组讨论学习的反思,笔者提出了以下优化意见。

1.明确要求,便于评价

提供明确的要求,相当于给学生一个评价的标准。学生可以自主对照要求,评价自己答案以及组员的答案达到了哪级要求,并适当做出完善。如让学生讨论作者在《相信未来》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时,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依据这三个要求先审视自己的答案,进行自评,再通过互评,最后得出最佳答案。总结最佳答案时,如果语言不简洁,就简化语言;如果不准确,就细究文本;如果不全面,就补充要点。

不同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些概括类问题可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而一些开放式问题则可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之类的。学生依据这些要求,就不会茫无目的的讨论。

2.给予时间,充分思考

讨论,是主体间的讨论,在讨论前,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时大家才有会有话可说,讨论才会深入。因此,在讨论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相应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合理的小组讨论时间。小组才讨论到一半,教师就让大家停止讨论,开始呈现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说的还是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抑或一个只需要简单交流就可达成共识的问题,老师需要及时喊停,避免学生谈论其它话题而浪费课堂时间。

如果能够合理安排讨论时间,一方面能够引起讨论的紧迫感,讨论积极,另一方面讨论也会更深入。教师应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情况等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如难度大的问题要多给些时间,相对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适当减少时间。

3.记录关键,及时反馈

许多小组讨论都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有的学生负责发言等。虽然分工明确,有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但语文课堂讨论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是建立在个人思考基础上的讨论,人人都需要动手记录,人人都要做好开口发言的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学习纸。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动手记下关键字词,讨论过程中记下最佳答案的关键字词。有了记录这一环节,将学生参与讨论的思考外显化,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

4.随机抽点,积极参与

传统的小组讨论结果都是由小组长呈现,很有可能讨论的答案就只是小组长的答案而已。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反正有小组长在,自己思不思考都没有关系。这种“搭便车”的现象非常明显。或者经常让已经准备好的小组发言,这样容易导致成为部分小组的课堂,许多小组只等着优秀小组呈现答案。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如果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点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先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在说小组交流的最佳答案。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被点到回答问题的可能,因此大家都会认真思考讨论,时刻保持警惕性。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和小组偷懒的状况,也避免了学生讨论无关话题的现象。

5.多方评价,利于提升

小组讨论交流时,每位同学先自我评价,然后相互评价。教师随机抽点同学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养成先呈现答案再评价的习惯。同时,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发现组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最佳答案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评。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优于学生起来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给出简单评价,接着出示“正确答案”。

优化后的小组讨论学习应用示例:

问题:阅读课文第二段,作者对北平的爱表达了吗?他又是怎么表达出来呢?请你选择一处有感触地方进行评点。

要求:简洁、准确、全面。

时间:3分钟左右。

篇(10)

新课改在全国实施和推广,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模式,它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轻松快乐地收获知识,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能力。而生物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对生物学习激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所以,寻求一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新课程标准摸索出的一些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方法,现呈献给各位同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要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实现从有兴趣到学习的动力,从学习的动力到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用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沟通学生情感,用的动作,赞美的短语给学生力量,从而搭建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平台。

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课堂上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要有原则。易错的、易遗漏的、易混淆的要讲,学生已会的、自己能学会的、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要讲。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时间。

二、精心备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备课精细程度关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怎样科学、高效的备课?

1.备教材。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研读教材,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弄清教学重、难点,千万不要将二者混淆,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要明确教材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部分,备教材还要注意与其他的教学资源实行有效的整合。

2.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班级的构成、基础状况、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共性问题,也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等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学习情绪、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动态上了解学生,必要时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手段,我们生物教师一方面要熟悉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另一方面重点学习新课改中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课本章节知识,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或者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要尽可能地使用幻灯片、挂图、动画、课件,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4.备教学资源。俗话说“学高为师”,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应立足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也就是要求我们生物教师不仅精通本学科知识,还要广为涉猎天文、地理、文史、哲学等方面知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的都要看,宁多勿少。但要注意消化吸收,贵在运用。

三、课堂导入奠定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不仅仅是宣告一节课的内容,更是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比较传统的导入,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师生问答式);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这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如影片片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通过学生实验观察导入的。但,不管采用何种导入方法,只要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就好。

四、课堂小结与练习是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完善和补充

课堂小结就像是一部电影的简介,尽管是重复,但它却是整堂课的总结归纳,是重点的再现,是学生课下复习的导航。不同的教师课堂小结的方式是不同的,我欣赏多用线框、图表,因为过度连接是线,简洁流畅。

课堂练习题要精编细选,要有代表性,以求达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上一篇: 伤残鉴定申请书 下一篇: 新课改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