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6: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篇(1)

五年前,张文质老师在我校进行的一场质朴而生动的演讲,拉开了学校生命化教育的序幕。五年的时间我们对“生命化教育”从陌生到熟悉,从探索到构筑起“生命化高效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一名“生命化高效课堂”的探索者、实践者,我想从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备课,来谈谈我对“生命化高效课堂”的一点看法。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窦桂梅老师曾说过――“精彩的课堂设计,就是精彩的人生设计;课堂设计得精彩,就是人生设计得精彩。”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生命,从生命的高度来对待教学、对待课堂,这正是生命化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在“生命化高效课堂”的探索过程中,我从自己或同事的很多课例中总结发现:只有在备课的过程中贯彻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并用心地、认真地备课,课堂的实施才可能是高效的,才可能是充满生命的、灵动的。反之,很多课堂上的无效或低效其实是源于备课的无效。要真正实现生命化高效课堂,要课上得精彩,必须课前刻苦。

一、因材施教――备学生

特级教师邓彤说:“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而最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其特点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案:此之谓现代心理学背景下的‘因材施教’。”他又说:“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现状为起点,同时又以学生的发展为终点。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将是最有价值最为科学的方案。”简而言之,备课不能是自己想当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特点、接受能力。例如,在备《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我考虑到我班上的学生大多远离家乡,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很少,我这样设计自己的教学:让孩子先跟自己的父母或祖辈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并收集家乡春节时特色的食品带到学校来,和同学分享,并介绍相关习俗。在备《跨越年的美丽》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居理夫人的了解较少,为了丰富居里夫人在学生心目中的象,更好地理解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我在设计教学中想到要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阅读居里夫人的小故事,居里夫人的名言。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让学生学得充实、轻松,让课堂更加高效。

二、有的放矢――备目标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而现实中,很多时候老师只是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在教案上,并没有认真解读、推敲。我认为,在设置教学目标方面,主要应该思考两个问题:(1)针对每节课的内容来备教学目标。每节课都不是孤立的,必须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度来理解每节课,思考:本单元在教材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的知识体系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怎样,会存在哪些难点。(2)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希望学生能学到什么,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及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三、智者问得巧――备课堂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智者问得巧”正点出了课堂提问的要点。纵观现在的课堂,问声一片,但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更为普遍。有一节课提几十个问题的“满堂问”,有一口气提五六个问题的“轰炸式”提问,有一个接一个地让学生站着坐不下的“苦苦追问”,有学生只需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式”提问,这样的提问均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备课时我们应当认真思考:这堂课要设计哪几个问题来贯穿这节课的教学,如何提问最巧妙。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课堂则看似热闹,实则无效或低效。

四、分层设计――备作业

篇(2)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43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程标准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的。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还是师生生命涌动和成长的过程。那么,如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抓住“意外”的问题,引出生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的预设做出回答,一旦节外生枝,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设的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演员、观众或听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新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新时期的教师,更要关注生成、驾驭生成,并寻找适当的策略,让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无比精彩。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中有关平年、闰年的基本知识时,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后,学生突然出现了一连串的“为什么”。

生1:为什么闰年的天数比平年的天数多一天?

生2:通常四年一闰,为什么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

虽然这些问题和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关系不大,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不是本学科的知识而置之不理,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要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教师如果在课前能预想到各种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及时建立教学资源的多元连接,形成丰富的资源库,课堂上再借助“突发”的生成顺势引导,则可以跨越科目的藩篱,将学生的问题变成提高课堂效率的桥梁。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处理:首先,教师根据事先收集的知识告诉学生,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一年,精确测定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按一年365天(平年)计算,得到累积4年大约少算一天,再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是366天(闰年),但这样一来,每4年又多算了约45分钟,每400年就多算了约3天2小时,因此规定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最后,教师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学科联系中广泛吸取丰富的营养,把握数学的精髓和群,还有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学科文化的魅力。面对课堂上的随机事件,只要教师准备充分,从学生的“问题”拓展开去,原本是影响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意外堵塞”,便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活力的“天赐良机”。

二、创设别致的情境,诱发生成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节课首先要从导入开始,精彩的课堂导入像磁石,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别致的教学的情境,能迅速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学习状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小明过了12个生日,而小明的爸爸才过了9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大惑不解,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都跃跃欲试,迫切想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时教师板书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办公室王林教研员在《江苏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中指出:“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我们要坚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因此,适当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感受、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过程。当然,创设情境时,要贴近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有新意,要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难度要适中,要富有启发性,把问题作为“引子”,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三、借用思维的碰撞,点击生成

课堂上有很多无法预料的精彩,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赏识层面,而要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走进更精彩、更宽阔的知识世界,从而拓展知识的外延,营造课堂的亮点。

例如,在教学“连续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题目:100-57。当大部分学生已经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一位学生展示了不同的算法:100-57=(97+3)-57=97-57+3=40+3=43。这种把退位减法转换成不退位减法的独创算法,得到了全班学生的一致认可,同时又激发了其他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于是,有学生提出了新的算法:100-57=(99+1)-57=99-57+1=42+1=43;100-57=(99+1)-57=99-(57-1)=99-56=43。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闪光,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在意外的生成中得到了培养。

其实,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往往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及时地抓“彩”,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潜能,使突发生成的“星星之火”燃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叶澜教授说:“教育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教师细心留意,这样的“精彩”就会时常发生,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以赏识的态度,顺应学生的需要,合理利用生成,让课堂教学充满动态生成的美。

四、精心设计备课,预设生成

没有生成的课堂,一切按部就班,显得死气沉沉;没有预设的课堂,漫无目标,像航船在大海中没有灯塔。因此,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并非要舍弃预设,并非要教师放弃备课,盲目、被动地开展教学。恰好相反,精彩的生成基于有目的的预设。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全面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精心预设课堂点,才能保证课堂上的生成合情、合理。虽然教师无法完全预见课堂上的一切动态生成,但是生成的触点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投射,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真实学习水平,预想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进行有的放矢的预设,就能衍生出有效的生成点。

例如,教学“三位数退位减”时,学生完成习题“1000-537”后,教师添加了“学生自己编一道一千减三位数的题目”的环节。学生写出“1000-377=623”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个位、十位上都是用0减7,而结果个位得3,十位得2呢?”以此加深学生对退位减方法的理解。还有学生写出“1000-921=79”,这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讨论:“这道题和前一道题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会是两位数?”

篇(3)

这样大型的活动,每年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都要面向全县乃至兄弟市县如期开放。于是,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校长及青年骨干教师都会聚集到这里,观摩学习,借鉴模仿。

折得东风第一枝

走进余江一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现代气息迎面扑来。校园,杨柳依依,书香飘飘;教室,设施一流,熠熠生辉;教师,醉心课改,宁静致远;学生,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素有“教研示范学校”荣誉的余江一小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新的教研领域。

五年前的3月24日,这天成了余江一小教育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载的日子。余江县各所小学的校长都到齐了,学校管理业务的副校长来了,青年教师来了,甚至外县兄弟学校的校长们也领着教师来了,县教体局的领导也来了。

这天上午,一小先以一以贯之的示范课及课例评析,向与会教师呈献,用直观鲜活的形式诠释着余江一小人如何实践新理念,走进新课堂。下午,刘更生校长在多媒体报告厅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地做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报告。在《立足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报告中,刘校长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应如何去打造一支理念前卫、热心教研、行动高效的教师队伍。

“‘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以各中心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构建‘上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模式;以行动推进,强化校本教研管理;以同伴互助,促进全员参与;以专业引领,加强业务指导;以信息支撑,拓展教研空间;以课题带动,促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我校通过校本教研,探索出‘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引领教师实现了专业成长,提升了办学品位。”刘校长在会上如是说。

余江县教育局局长于贵福在教研现场会上这样夸赞一小:“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在机制。由于建立了一个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机制,一小获得了持继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小的优秀教师层出不穷,到一小跟班学习的教师也学有所成。”

这是一次传经送宝的经验介绍会,这更是一次出征前的誓师会。

于是,全县各小学立即行动起来,“兴师动众”向余江一小学习,在借鉴余江一小这种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各校根据自己的规模及人力、物力条件,继承发扬,改革创新。一时间,具有“一小特色”的草根化校本教研,在余江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东风夜放花千树,余江县各小学的校本教研以余江一小这“东风第一枝”为典范,绽放出了满园春色。

从此,3月24日这一天,成了余江县的师生们共同期待的一天。

根深叶茂花更红

余江一小教学楼上镶嵌着的“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弘扬个性,和谐发展”十六个金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彰显着余江一小的办学理念。对此,刘更生校长有着自己的理解:“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为着力点,在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优质的教师资源基础上,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优质教育为目的。”在校长室,当记者翻开《校本教研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时,赫然映入眼帘的是《校本培训制度》《评选优秀备课组、教研组实施细则》《星级教师考核认定实施细则》《学术委员会成员随堂听课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仅规范了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工作,更为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当然,制度容易制订,但制度执行力则取决于决策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显然,余江一小拥有这样的一支决策队伍――学校的行政班子成员均是从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市级优秀授课教师,其中5人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是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成员。所有校级领导都兼任一门学科教学,每周不少于4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量;中层干部都担任了一门主课。

为使制度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学校行政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单周的教研组活动、双周的中心组活动,校长亲自参与,所有蹲点行政人员均全员参与;再比如,每周的听课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必须每周听三节以上的推门课,便于加强课堂动态监控管理。

在余江一小的教室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幕情景:一位校行政干部带领着几位骨干教师,坐在教室里静静地听课,这既不是公开课,也不是研究课,而是一堂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课。课间十分钟,听课者和执教者就在教室门口的走廊,无拘无束地交流起来。这是余江一小学术委员会在抓常规管理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个镜头。这样的镜头在教学楼的每个方位你都能采撷到,因为《余江一小学术委员会成员随堂听课制度》明确规定,每周一至周五分语文、数学、体艺综合三条线,每天都要有学术委员会成员听课,因而这样的随堂听课,便成了学校行政动态监管课堂的重要方式,更成为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增进思想交流、促进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方式。

“根深叶茂花满枝。”作为一名余江一小的教师,是忙碌的、辛劳的,但更是充实的、幸福的。

在教师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同事之间有的在饶有兴趣地聊着上堂课的成功,有的在一起构想着下节课的设想,有的正“唇枪舌剑”地争论着教学中的某一焦点问题……在这里,教师的办公室也俨然成为了教研室,人人都是教研员,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一小精神。

是啊!“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余江一小那浓浓的教研氛围怎能不炼出一代代教学骨干?曾获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青年教师危群不无感慨地说:“我自从2003年由杨溪村小公开选调进余江一小,有幸在这个大炼炉中得以锤炼,如今成长为一名市优秀授课教师,这一路走来,是余江一小的校本教研滋润了我,余江一小是我成长的摇篮。”

余江一小在发扬传统,抓好教研组、中心组常规教研的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业务竞赛活动。如教案设计比赛、评课比赛、说课竞赛、优质课竞赛、教师奥数竞赛、教师下水文竞赛等。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培养了教师的成功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为了了解与把握课改前沿的最新动态,学校坚持派教师到上海、杭州、南昌等课改前沿区域听课学习,借“他山之石”攻“一小教研之玉”。比如,张红萍老师参加“西湖之春”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归来,按照学校规定,外派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务必完成“三个一”:即做一次学术专题讲座,上一堂汇报课,整理一份经典性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她借鉴窦桂梅教学设计,上了一堂阅读课《秋天的怀念》,张老师引领学生深情地细读文本,在细节中感受母爱的伟大,让所有的听课教师为之动容。在接下来的语文中心组教研活动中,她用心地解读着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的精髓,再次让听讲座的老师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一人引领,共同成长。”这已经成为余江一小校本教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几年来,余江一小先后成功申报并立项六个国家级课题,并已成功完成三项国家级课题的结题任务和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教师和获奖论文数逐年递增,教学研究、教改研究之风充盈着整个校园。

万紫千红满园春

春天,正是百花争艳,孕育希望的时节。每年的三月,余江一小的校级教研活动都会对外开放。细心的人们发现:每次校级教研活动,都有一个新主题、新亮点,都有一批教学新秀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走向成熟。一节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一个个尽显风采的教学能手,一幕幕师生互动的课堂情景,让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与校本教研同发展、共成长的余江一小和教师所发生的变化。

2008年3月24日,余江一小三个多媒体教室里,座无虚席。这天,学校的校级教研活动以精品课例为载体,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的方式向全市同仁“全程开放,真实展示”。在三个多媒体教室里,语文、数学、体艺综合三条线的教研课同步进行,情趣融融、师生互动的课堂风景线异彩纷呈。

二年级的语文课《北京亮起来了》,孩子们在奥运福娃的导游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而兴致勃勃地识字读文,顺利通过乘务员妮妮的检票登上“飞机”,时而乘上写有生字的“旅游车”来到长安街转转,流光溢彩的多媒体课件,让一个个“小游客们”充分感受长安街的华灯高照,天安门的金碧辉煌。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俨然忘却了这儿还有听课的教师,整堂课都沉浸在夜游北京的美妙意境中,以至于离开长安街时的那份不舍与童真迸发得那样精彩。

陈芳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呈现的是一种“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简约教学风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解读居里夫人人格的美丽;走进危群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表面积的变化”课堂,你会看到孩子们正兴趣盎然地摆正方体、拼长方体,在游戏般的实践操作中,探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维。再看体艺综合线李全民老师的体育课“迎面接力”,教师巧妙地将课堂创设成赛场,学生则宛如那一个个快乐的兔宝宝,在“申奥成功选拔奥运火炬接力手奥运赛场奥运拓展九州同庆”的游戏情境中,学会传接棒,享受体育的快乐。

每个教室后面座无虚席,就连教室门口、走廊上都挤着飞笔记录的听课教师,他们随着课堂探幽览胜,击节鼓掌,点头赞叹。这生动的一幕幕景象,再清晰不过地告诉我们:我们触摸到的是一节节灵动诗意般的课堂,感受到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使教研活动的优质课引领常态课的教学,让每个教师走近优质,对照优质,做到优质。余江一小制定了《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并下发了《教师听课有感评比通知》,将把这次活动中获奖的评课材料编印成余江一小《教改园地》,促使每个教师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专心听、用心想、认真记、积极评、大胆问。这天下午,评课也分三条线同步进行,先是执教者就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后得失反思进行说课,紧接着是互动对话式的评课。

“俗话说: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我想我们的评课也同此理,不管你水涉得深还是浅,只要勇于下水就一定能有收获。下面就请老师们积极地参与评课,无私地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吧!”语文中心组组长张红萍的一席话拉开了这天下午评课的序幕。

语文组组长郑玲芬抢先发言:“艾芳菲老师在《北京亮起来了》这堂课中,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注重一个‘趣’字;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时,凸现一个‘实’字;在拓展学生语言训练的空间时,讲究一个‘新’字。但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要多关注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资料,以使课堂上精彩生成的东西更多。”

这番点评一分为二,肯定中指出了不足,质朴中包含着期待,让执教教师艾芳菲心悦诚服。

这热烈的场面,这融洽的氛围,这互动的辩论,只是余江一小校级教研活动所回放的精彩一幕。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的教研会相继在余江县的其他学校举办。

3月25日,县城的韬奋小学也举办了类似一小的校级教研会。

3月26日,一小校级教研会的模式再次在锦江小学呈现。

3月27日,中童中心小学的校级教研会正如火如荼进行。

篇(4)

初中春季开学典礼致辞范文1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新的学期已经到来,我们又将投入到快乐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中。新学期,同学们定会有新的希望和对明天的憧憬,那么把今天当作一个起点吧!

新学期,让我们志存高远。也许你以前不是很出色,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迎头赶上;也许,你以前是一个有些顽皮,让老师头疼,让家长伤心的同学,没关系,在新学期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为一个受老师欣赏、受同学夸赞、让家长宽心的人;也许你在学习方面有困难,没关系,在其他方面获得进步,在一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学习的进步;亲爱的同学们,知识无穷尽,我们志当存高远。

新学期,让我们学会感恩。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手捧崭新的课本,听着老师的教诲,同学们,我们是否想到了我们的老师、父母以及许多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都默默地关注着我们?是啊,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优秀品质。

亲爱的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信在新的学期里,这两句诗会伴随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让我们牢记:只有抓住今天,才能巩固昨天,收获明天!让我们在学习的乐园里畅游,在扬名的校园里不断地收获!开学后的滋味

谢谢大家!

初中春季开学典礼致辞范文2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这五谷溢金,七色溢彩的丰收季节里,新学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又踏上了求学的征途。在教师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老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初一的新同学,你们象我们当初一样,怀着梦想,带着期盼,拥着激情,踌躇满志的跨入了~~一中,披荆斩棘走在求学路上,不顾风吹雨打,踏遍万水千山,一路飞扬。高一的同学们,祝愿你们用成功和辉煌,感动所有关心自己的人!我们期盼你们成功!

初二的同学们,你们已走过一年的风风雨雨,相信你们的心已倍加坚强。高二如同百米赛跑的中途跑,是养精蓄锐厚积勃发的时刻。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因此,应对高中的转折点你们必须要夯实基础、提高潜力,精益求精,使成绩更上一层楼。

踏进初三门口的我们,更是感慨万千,豪情万丈。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挑战的时刻,也是一个奋斗的时刻。我们挑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同龄人,我们的同学,更是我们自己。“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试问人生能有几回搏?选取了读书,选取了中考,我们就选取了拼搏。看吧,“攀登路”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健步如飞;教室里,一张张青春飞扬的脸上,自信满满......那是跨进高三的我们。

因为我们那颗执着于理想的心,使我们勇往直前。记得汪国真先生说过:“既然选取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明白,天道酬勤;我们明白,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工作而造就了鲁迅的天才;我们明白,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等于成功;我们明白,勤奋、拼搏,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或许前面是重重叠叠的书山,但我们必须能跨越书山;或许前面是浩翰汹涌的题海,但我们必须能征服题海。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必将上下而求索,百折不回,永不言弃。我们肩负着长辈的`期望,我们更满载着自己的宏伟理想。“会当击水三千里,人生笑傲二百年。”我们相信: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就没有跨但是的山,就没有趟但是的河。

迈向了初三,在九个多月的日子里,我们将和敬爱的老师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尤其是有老师为我们导航,有老师做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不在迷茫,不在彷徨,我们将挺起胸膛,迈出铿锵的步伐,信心百倍的去迎接六月的辉煌。为了我们的理想,“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永远记住,这天我们以~~中学为光荣,明天~~中学以我们为骄傲!

谢谢大家!

初中春季开学典礼致辞范文3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度过了平安、愉快的假期,我们带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迎来了生机勃勃的马年的春天。今天,这个特殊时刻,我能站在这里,跟老师、同学们一道,举行20~~年春季学期的开学典礼,我倍感荣幸。

首先,我为我们实验中学在20~~年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感到骄傲。实验中学在20~~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德育之星等等。所以实验中学的20~~年是成功的一年。实验中学的发展,势头强劲,这是学校领导管理有方、全体教师辛勤劳动、全体同学勤奋努力的共同结晶。

新的学期,意味着新的憧憬、新的征程。在此,我代表全体教师向同学们承诺,在新学期,我们会一如既往,对同学们尽职,对家长负责,保持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努力改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我感慨万千,难言肺腑。仅数句谗言,以表真情:九年级的同学们,20~~年是你们的人生驿站。

学校、社会、家长对你们寄以厚望,希望你们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在20~~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为实验中学争光添彩!八年级的同学们,你们肩负重任,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沿着实验中学的发展道路,再创佳绩!七年级同学们,愿你们更自信、自强,新的起点有新的收获!只有你们进步了,我们才快乐;只有你们幸福了,我们才幸福;只有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同学们:我借此机会送各位三句话:

第一、要有理想和目标。

就像一棵树,正是有了对阳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云霄;就像一只鹰,正是有了对蓝天的向往,它才可能遨游天际。因为,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二、要自信和坚强。

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免不了会有风沙泥潭,暴风骤雨,但有了自信和坚强,跌倒了,我们会爬起来;失败了,我们会重新再来。拿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拿出“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毅力,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

第三、要勤奋和努力。

不要学“呼噜噜”睡大觉的懒惰的兔子。古人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们:勤奋和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途径!

作为实验中学的老师,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我们知道每位同学的梦想,父母的厚望,而这些都激励着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好。我们会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课堂,专心写好每一个教案,细心上好每一节课,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我们将与日月同行,与知识相伴,把热情与梦想奉献给实验中学,引导同学们健康、快乐、自信地生活。同学们,让我们用勤奋和汗水,用智慧和热情,抓住宝贵的今天,我们团结一心,鼓足勇气,把握航向,扬起风帆,放飞希望,为创造实验中学更辉煌的明天,努力奋斗吧!

最后,祝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合家幸福!祝全体同学在新的一年里快乐成长,学习进步!祝我们实验中学马年吉祥,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初中春季开学典礼致辞范文4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跨过了严寒的冬天,度过了愉快的寒假,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此我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耕耘,谆谆教导我们的老师致以新年的问候: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喜欢好友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翔。”四年的同窗友谊,让我们学会了彼此相信并依赖。四年的生活,我们都有过低谷,但我们相互扶持、鼓励,朋友温馨的笑容、班级温暖的气氛,让我们都走了过来,让我们学会去爱、去坚持、去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轻风锁不住流云,流云带走了岁月。转眼间,精彩的20~~年已经过去,迎接我们的是又一个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今天发言,我想对全校各年级的同学们送去良好的祝愿和建议。

七年级的同学们,也许,昨天你还是一个稚嫩的小学生,可是,今天你已步入中学的大门一学期了,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多的日子里,你们在四中挥洒的时光,一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说,你们是四中最为新鲜的血液。但是,能否让四中因你们而澎湃,因你们而沸腾,因你们而更加蓬勃向上,全在于每天、每月、每年的一步、一步……我想只有走好每一步,才更有信心和能力去迈出下一步。

毕业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是散场之后的余音绕耳,毕业是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别,毕业是执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经典时刻。

八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已跨进了八年级的大门。有人说,八年级是容易使人沉沦的一年,是免疫能力最容易衰退的一年,是中考前命运不定数最大的一年,同学们,你面临这个学年,将何去何从?我认为首先要战胜自己,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投身于学习之中,抢抓这个可以逆转人生厄运,走向辉煌的最佳时机,下定决心利用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生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有一次,相信吧,拼搏能改变命运,奋斗可以拯救未来!

时间过桥,桥下流走的是岁月,桥上捞起的是学识。九年级的同学们,还记得两年前,你们还是学校里最天真的小弟弟、小妹妹,现在你们已经成为四中最稳重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是啊!你们九年级了。

作为九年级的同学,初中旅途你们已走过了六分之五。回首走过的那些日子,不得不感叹岁月如梭,在四中的点点滴滴,也许都将会成为你们记忆中难以抹灭的感动。九年级,既意味着初中学习的终点,又代表了初中最后一搏的起点。一届届九年级的学长为我们四中书写了辉煌,奋斗的火炬早已交接在你们手上,来吧,牢牢的握紧它,高高的举起它,用燃烧的激情去点燃它。衷心祝愿所有九年级的同学最后一学期中,共同奋斗,一起拼搏,最后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能自豪地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更对得起含莘茹苦的父母。

同学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争做高素质的四中人;用我们的双手,去开创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中春季开学典礼致辞范文5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度过了平安、愉快的假期,我们满怀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牛年的春天。在今天这个特殊时刻,能站在这里,和老师、同学们真诚交流,我倍感荣幸。在这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又欢聚在美丽的校园共同憧憬新学期美好的生活。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致以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有许多感想。首先我为我们学校及全体师生在去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到骄傲。教学成绩再上台阶,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学校实力越来越强!我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的发展势头强劲,这是学校领导管理有方、全体教师勤奋努力、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共同结晶。辉煌成绩属于过去,给我们以信心;美好未来就在眼前,需要我们努力开创!

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新的希望、新的憧憬和新的征程。我想代表全体老师向同学们承诺,在新学期,我们会一如既往,对你们尽职,对家长尽责,保持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开拓进取,踏实工作。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几点希望:九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在人生的关键路口,社会、学校、家长对你们寄以厚望,希望你们不懈努力,为自己开创美好未来,为母校争光添彩!八年级的同学们,你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努力拼搏,再创佳绩!七年级的同学们,你们是我们学校的新鲜血液,愿你们更快适应新环境,自信、自励、自强,新的起点有新的收获!

篇(5)

让孩子心灵散发翰墨的馨香

古城里,蓝天下,几株古树的掩映中,一个三面包围,南面敞开的古色古香的院子出现在记者面前――这便是有着130余年历史的墨池小学。

楼不高,只有三层。风格也很简朴,砖的青灰构成了学校的主色调,一楼教室圆形拱门和屋顶瓦的红色,让古朴的校园平添了几分生动。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院子西边的一个大厅里,一群盛装的孩子正在诵读《弟子规》。声音稚嫩、清脆,韵味十足,让记者情不自禁地跟着念起来。

“这是学校正在开展的《弟子规》诵读展示活动。”同行的陈绚校长见状,忙向记者介绍。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选择《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校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学校的历史:

墨池小学是温州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学校,可追溯到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康乐坊设立的艺文学塾。1903年10月20日,在艺文学堂新校园落成后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创办人苏慧廉如是说:‘这所学堂的成立是本着三个可见的目标:启迪智慧、强健体魄和磨砺道德……道德品质是智慧和真理的根本,甚至比智力培养和体格锻炼更为重要,而这正是本校的主要目标。

“我们在梳理学校办学历史,明晰学校办学传统,立足学校区域文化的前提下,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做有民族根基的世界公民’。为此,我们通过构建国学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来践行‘临池博学,见贤思齐’的校训。”

为了让身处现代社会的儿童认同古老的《弟子规》,学校进行了艰苦、耐心而富有成效的努力。

首先,是让孩子能诵读。一年级新生一入校,就收到了礼物――《弟子规》教材;每周一晨会,大队部会选取其中一段布置周行为规范达标重点,开展“我读弟子规”活动;每周二午间,广播室播放录音,全校师生听读《弟子规》;编创《弟子规》韵律操,利用大课间时间边诵读边做操,帮助孩子将《弟子规》内容熟记在心。

之后,是将《弟子规》的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引导老师以德育微课程为载体,设计以学生生活为核心的班本课程,以儿童的方式探究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如“中华礼仪最靠谱”“生日送诗”“论语故事馆”等班本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心灵的触动改变行为,实现了德育的无痕开展。

童蒙养正,如果只停留在诵读和课堂,是难以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的。只有打动了孩子,教育才能抵达他们的心灵世界。而活动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会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读经典《弟子规》,做现代文明人”系列活动,让“童蒙养正,磨砺道德”的教育如充满童趣的花朵,吸引着孩子,感染着孩子:

“火眼金睛找陋习”比赛――发放竞赛单,找出不良习惯,对照《弟子规》,写出相关文明礼仪语句。

“践行《弟子规》情景剧”展示――以年级为单位,组成侦察队,寻找身边的陋习,根据《弟子规》的相关要求,自编自演情景剧。听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好习惯壁画展――师生及家长共同完成践行《弟子规》壁画,既美化了环境又深化了教育。

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大队部在寒暑假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发动学生设计、记录《低碳生活实践表》,征集、评选“低碳生活”标语,通过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是一种学习领域的扩展,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校“艺文节”――以“小眼睛大搜索”为主题开展摄影比赛,拍摄春游活动中的好行为、好习惯、好人好事等。

……

学校坚持“长跑式”循环往复的教育,允许孩子犯错误,抓小事,养“大德”。从衣食住行这些身边的小事开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变急功近利的“有为”学习为看似“无为”的习惯养成。在这样的德育理念下,许多让人感动的德育故事发生了:

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

孩子活泼好动,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就是“瞎跑”,尤其是喜欢在教室和过道之间来回乱跑,教室的门总是被重重地关上之后,便迎来一阵急促的撞门声。我于是做了两张卡片,一张上写着“缓揭帘,勿有声”,贴在教室的门上;另一张上写着“宽转弯,勿触棱”,贴在教室的拐角处。然后,我带着孩子们,走到贴着“缓揭帘,勿有声”卡片的门前,让孩子大声地读,并记在心里,“孩子们,记住了吗?”“记住了!”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我。“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弟子规》里读到过的,它告诉我们开门、关门的时候都要轻轻的,记住了吗?”“记住了!”这次他们喊得更响了。接着我又带着他们走到贴着“宽转弯,勿触棱”卡片的拐角处,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向孩子们演示了怎样走路转弯才是安全的。那一天,我发现孩子们个个都瞪着眼睛认真地听着,记着,学着。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中生活、生长,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广大德育工作者孜孜求解的难题。用喜闻乐见的故事、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孩子,无疑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在中华文“墨”的浸润下,墨池小学孩子身上散发出文化的馨香,让人久久回味。

新时代的“三味”乡土德育

双屿小学位于古城温州西郊,校园面积不算大,楼层不高,房舍也不鲜艳。步入校园,脚下是写着温州俚语的小径,一侧的墙上是温州传统儿童戏的线条画,眼前的一切让人顿生亲切感。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乡土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特色,徐立臻校长的话语有些沉重:

“温州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中属于孩子的风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独具特色。但随着温州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本存在于生活中的乡土乐趣被封存于博物馆,化为了乡愁。我们的孩子不会讲温州方言,不知童戏为何物,了解的只是一些瓯越文化碎片,温州乡土文化的代际传承已经断裂。因此,让孩子从小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情感,成为富有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的人,已经成为学校德育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双屿地处鹿城区城郊结合部,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既是温州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衔接地,也是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汇地。在学校920名学生中,本地生占45%,外地生占55%。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温州本地的孩子希望传承父辈的文化传统,而新温州居民更希望子女享受到一样的本土文化教育,以便于自己的第二代能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

基于历史的使命与现实的考量,实施乡土文化校本德育便成为双屿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不管是外来孩子还是本土孩子,曾经的乡音、乡韵、乡情离他们都已经很远很远了。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认识、认同并爱上传统乡土文化呢?双屿实验小学开出了“三味”药方:童味、土味、情味。

所谓“童味”,是指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与组织形式富有童趣,是儿童乐于参与的。为此,他们筛选与孩子最接近的乡土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童趣元素,回归童年的本真,力图让每一个儿童的生命都得到关注,让每一个儿童的天性都得到尊重。

所谓“土味”,是指课程的内容源于乡土,突出质朴。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身边带有泥土气息的人、事、物,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让乡土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课程之中。

所谓“情味”,是指课程价值与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突出学习共同体的情感色彩。针对学校外来孩子占多数的学情,学校致力于传承乡土文化、传递人文情怀,消除因地域差异、生活经历及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最终实现各类学生的融合和健康成长。

“乡土德育‘三味’,是我们对课程目标、教育使命和核心价值进行的深入考量。”徐校长用一句话作了总结。

为了有效实施“三味”乡土德育,学校开发了三类课程:

专题式课程:按照童趣、恒久、实用的原则,构建了方言序列、民俗序列、童戏序列的序列式课程,分别安排在三、四、五年级实施。其中,《学讲温州话》编排了12个专题,《温州童戏》编排了19种童戏活动,《温州民俗节庆》编排了6个节庆专题。

大单元式课程:设计了整个大单元的教学形式,将“三味”乡土校本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即:将一个乡土专题的内容,渗透、延展、补充进语文、数学、科学、艺体等国家基础课程中,以突破三级课程的鸿沟,跨越学科界限,构建出相对稳定、综合的课程体系。

探究式课程:借助“三味”乡土课程与地方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的整合研究,开展乡土文化节、七彩大舞台、童戏大赛等一系列开放式大型乡土活动,成立屿露文学社等12个乡土文化社团,创设东瓯王庙等12个乡土实践基地,助推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设计了生动活泼且富有创意的形式与载体:

口袋书:创编三本原创教材――“口袋书”,其尺寸仅为10cm×15cm,精致小巧、富有童味,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灵活,让课程顺理成章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课程实践包:创编与原创教材配套的《校本课程实践包》,其中《温州话》侧重于语言表达、交流互动的活动设计,《温州童戏》侧重于玩乐体验、协作互助的活动设计,《温州民俗节庆》则侧重于采风考察、探究实践的活动设计。

七彩月系列活动:给予每一个节庆不同的色彩和定义,让节日既富有童趣,又彰显特色。

三课联排: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在一个半天的连续三节课中进行,突出活动课程的连续性、交叉性和整合性。

乡土空间“活化”: 以师生共同设计、学生自己创造等方式,共建有活力、可活动、能活用的“活化”空间,包括:乡土教学空间――俚语小径、童戏墙绘;生活文化空间――民俗文化墙、乡音角;课外活动空间――童趣林、乡土美术坊。

如此富有特色的乡土德育实践创新,让记者深为叹服。

乡土是一条纽带,连接了教室中的你和我,连接了过去的精彩和今天的鲜活。双屿小学的孩子在精心设计的乡土课程文化中认识自我,快乐发展,逐渐成长为真正的温州人。

历史如一条长河,流淌的是千百年来民族的文化记忆。只有经过文化的浸润,个体的人才会变得丰盈、强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但是,这种浸润,必须是基于孩子,为了孩子的,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生的。墨池小学实施的“童蒙养正”系列活动,讲述的感人德育故事,让孩子的道德根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润泽下,更加强健;双屿小学的“三味”校本乡土德育,让孩子在参与中感动、感悟,自觉地吮吸温州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茁壮成长。两所学校的探索,让中华传统文化与温州地域文化的花朵在鹿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相互辉映,争奇斗艳。

超越人:促生命走向自觉自由

超越是人的根本特性。在不断地追逐理想,化理想为现实,然后在新的现实基础上追逐更高的理想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超越着自己。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唤醒、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生物的自我与俗常的自我,走向生命的自觉自由。

以价值建构成就自觉生命

“有利于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是温州市十七中德育人的孜孜追求。在杨成风校长看来,“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只有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才能有机地整合统一”。

如何让孩子取得成功与发展,不断超越自己?十七中的德育工作者认为,价值建构是关键。陪同记者采访的刘燕副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人是主体性的存在。而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生动展现,既需要责任内驱、规则约束,也需要爱心行动。”

温州市十七中把责任教育、规则教育和爱心教育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他们借助责任培养,养育“内驱力”。学校要求学生对生命负责:安全第一,身心健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有所成;对家人负责:成熟稳重,能够担当家庭的责任,赡养父母;对社会负责:不危害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们借助规则教育,培育“约束力”。规则教育的内容包括:交通规则、生命安全;班规、校规;家规家训;社会公约、制度、法律等。

他们以爱心教育,培育“行动力”。“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这里的爱,内容从自我到社会、自然,具体为:关爱小自己: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学业有成,品行端正;关爱小社会: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热爱班级,维护学校荣誉;关心大社会:关心社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爱护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探索地球和宇宙奥妙。

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行动、再认知、再行动”的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此,十七中的德育工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实践中,他们把七年级作为规则教育的主要时间段,适当延伸至八、九年级,通过课堂学习、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家长学校、宣传橱窗、电子屏,开展初中三年“安全、行规、礼仪、学习、活动”等五大规则序列的认知教育,养育学生尊重规则、富有责任的意识。在校园“四节”、运动会、春游、劳技考试、消防安全演习、心育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寒暑假社区实践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责任与爱心的品质志向。借助现代化技术,建立网络化的《校园快讯》、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等平台,开展学生行为的实时评价,将学校的责任、规则和爱心教育落到实处。

2013年12月18日下午3点15分,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心连心 梦促梦”贸易活动准时开始。

只见宽敞的活动大厅里人潮涌动,人声鼎沸。有卖家热情的叫卖声,有买家略显青涩的砍价声,有好奇心驱使的询问声,有分享购买经验的讨论声。走近一看,才发现各个摊位正犹如选美的美女在争奇斗艳。各班的同学都把自己班的摊位打扮得异常引人注目,有走婉约路线的,有走豪放路线的,有走卡通路线的,可谓美不胜收。再看摊位上的商品,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二手的闲置物品,有手工制作的食品、挂件,还有艺术作品等。这些商品在主人精心的摆放下、在卖家用力的推销下、在涌动人潮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吸引人。在两节课的时间里,这些东西几乎被购买殆尽。

下午5点多,天差不多黑下来了,心理辅导站负责人不得不宣布活动结束。最后,每个摊位将自己辛苦赚到的钱(所卖东西总额的30%)上交心理辅导站,作为“心灵善款”。加上心灵捕手社团的爱心摊位所得,本次的“心灵善款”共计2543.5元,这些“心灵善款”将全部用于帮助那些有梦的人去实现梦想。

富有创意的爱心活动温暖了寻梦者,也让圆梦人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

在温州市第十七中,记者还听到了一件新鲜事。每年6月的7、8、9日,校园里都会挤满了学生。那些比教室里孩子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会钻进教室,听原来的老师上课;会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会坐在大树下,和学弟学妹们聊聊天……

这些人不是别人,全是近两年来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趁高三的同学高考的三天时间,回到原来就读的初中,重温美好时光。

好的教育,不是让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多少知识,而是所有的知识都去除后,剩下的东西。十七中的毕业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学校开展价值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不管是已经毕业的校友,还是在校的学生,只要有了价值的根基,对成功和发展的追求就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价值观教育,让十七中的孩子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超越。

超高人气的儿童哲学课

说起“哲学”二字,大家往往会将其与神秘、高深、晦涩等词语联系到一起,认为是专家教授才能做的事。但在温州市瓦市小学,哲学却来到了小学生的课堂,而且这一来就没有再离开,迄今已是15年。今天,瓦市小学的儿童哲学课,孩子们喜欢,专家们赞叹。“孩子们在提问、思考、讨论、辩论中,口头表达与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心灵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得到熏陶,思想与精神更加丰富。”说起儿童哲学课的实施效果,杨素琴校长脱口而出。

瓦市小学的儿童哲学课走到今天,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2000年9月,学校仿照昆明市铁路南站小学编写的《中国儿童哲学》,在几个实验班中尝试开展教学。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辩论讨论,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初步得出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步骤,让儿童在自由的思想碰撞中受到哲学的启蒙。

2003年,鹿城区全面进入新课改,学校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课程开发权――可以堂而皇之地开发校本课程了。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儿童哲学”是最佳选择。于是,学校决定在高年级开设儿童哲学课程。但是,任教老师觉得这套教材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编写零乱,入编故事哲学味不浓。于是,学校决定开发适合自己的儿童哲学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累积大量案例的基础上,编写出校本化的《儿童哲学》教材(上下两册)。

2005年暑假开始,学校对《儿童哲学》校本教材进行了修正,通过有关专家审核正式定稿,并于2007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不断规范和完善儿童哲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还组织广大教师撰写教案,编写教案集,以便资源共享。这一时期,积极探究儿童哲学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也逐渐深入,许多老师不再依赖学校提供的教材,而是发动学生共同寻找更为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时代意义的典型事件或故事开展学习活动。

儿童哲学成了瓦市小学孩子最喜欢的一门课。

“我感觉越来越聪明了。”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能说会道了。”

“我觉得哲学课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发言权,让我们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还能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斗一斗智力。”

“我觉得儿童哲学课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分辨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等能力,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儿童哲学,每次上课前遇见老师,我们都会说,快点,老师,我们等不及了!”

……

调查显示,97%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上儿童哲学课。这足以说明了儿童哲学课的超高人气,那么,数字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呢?

“儿童哲学课不是竞赛性的,排他性的,它在启示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追求一种民主的氛围,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互相尊重。同时,由于我们经常设计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既促进了孩子们社会化进程,也让学生来关注时事,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杨校长道出了问题的答案。

2013年,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博士观摩了学校“一场球赛”儿童哲学课后,动情地说:“瓦市小学儿童哲学课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15年,实属不易。人的品德不是灌输出来的,如果靠讲,是感动不了人,感染不了人的。儿童哲学课让孩子在辩论中构建现代观念。当今社会,很具挑战性,许多现象需要思辨,需要观点交锋,需要心灵对话。德育在细微处,在于点滴积累。感动一次容易,但只有让孩子感动百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变成善良的人。儿童哲学课是本真课堂,它让百年老校充满生机活力。真正的教育不应是只让孩子接受知识,而应是启迪思维,润泽心灵的教育。真正的办学特色在课程,希望儿童哲学课作为瓦小的办学特色能坚持下去!”

校长的感悟、孩子的心声、专家的感言,道出了儿童哲学独有的魅力。

课程有魅力,是因为孩子喜欢。孩子喜欢,那一定是因为他们很快乐。他们为什么在课程开设长达15年的时间里都这么快乐?我想那一定是因为他们很自由。在民主的氛围中,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而获得的道德观念,他们当然会乐于接受并付诸实践。如此,纪律、规范、道德要求,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孩子完成了自我的超越,品尝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心灵自由的快乐。

超越,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使命。也只有超越,人才能向自由王国靠近。温州十七中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助推孩子自觉发展;瓦市小学通过儿童哲学课程,让孩子品尝心灵自由的快乐。他们的探索给人的启示是深远的。

上一篇: 通信工程就业 下一篇: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