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师工作经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6: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新教师工作经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新教师工作经验

篇(1)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营造一个浓郁的研究氛围,就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先导作用,通过教育科研工作,帮助教师尽快地接受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使每位教师都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都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和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营造出一个广大中小学教师人人都主动学习、个个都乐于研究的浓郁研究氛围,所有教师都处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研究的状态下理性工作的良好环境中。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教育科研为手段,实现两个有效提高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教育科研为手段,实现两个有效提高,就是通过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实现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双提高。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通过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吸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提升和专业化的发展,又间接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了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

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以科研机制做保障,促成三个良好习惯的形成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以科研机制做保障,促成三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就是学校要在制度与管理上明确规定,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遵从科研动机是学校需要、科研过程要创新提高、科研评价要注重实效这三大原则,使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逐渐形成主动自觉的研究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使学校逐渐变成自觉从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的良好管理习惯。三个习惯形成后,就彻底克服了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课题立项时的“功利”思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盲从”心理和课题成果评价时的“浮华”之风等问题,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了兴师、兴校、兴教的驱动力。

篇(2)

幼儿园新教师工作压力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调查表明,有76%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太大,其中以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所肩负的工作压力尤为严重。

幼儿园新教师突然面临陌生的工作环境,由于角色转换、自身素质的不足,往往导致一些人悲观、冷漠、沮丧、压抑。这不仅严重影响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 幼儿园新教师的压力源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不少人都探讨了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然而,对于新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份的不同,其自身还受到一些特殊的工作压力。

(一)幼儿园新教师转化角色定位的错位

新教师,一般学校将入职5年以内的老师称为新教师(每所园区的标准不一样),幼儿园新教师经验不足,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毕业迈入社会的大门的毕业生,怀抱着梦想和希望,将他们的理想和抱负都付出在孩子们的身上,但是理论和实际相差太远。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解决现实所面对的问题,过多繁琐的事物要去做,但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做。

(二)幼儿园新教师教师自身存在专业缺陷

新教师大多思维活跃,比较富有挑战性,迫切希望将其新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新教师容易忽略自身的个性、能力、机遇与条件的限制,渴望他人看到并且肯定自己的成绩,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实现个人的存在价值,博得领导与同事的肯定和尊重。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新教师尚处于关注知识传授的阶段,其主要精力大多用在熟悉、组织与呈现教学内容上,还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 因为教学经验的不足,也使得新教师教学策略储备少、新策略的生成能力低、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置和调控水平不高。

(三)幼儿园新教师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处理不妥

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女教师,难免工作的时候男女比例失衡,枯燥乏味,还要有极大的耐心细心去面对孩子们。幼儿园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由于所处环境的差异及工作经验的缺乏,与老教师相比,在工作中难以得心应手,不免会出现种种问题,容易引起同事的不信任、不理解等。由于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同情、支持与谅解,新教师必须处处小心、谨慎,致使他们感到压抑、不愉快、无安全感和归属感等。

(四)家长对幼儿园新教师存在的偏见

当前,升学压力仍然是大多数中小学面临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而幼儿园又是这基础中的基础,大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的身上,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要求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家长人等诸多角色。在多数家长看来,教师的教龄与经验、素质成正比。由于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家长更愿意甚至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女插在老教师的班上。这种对新教师的不信任,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巨大幼儿园新教师工作压力所带来的危害源

(一)不利于新教师身心健康

心理压力大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人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疾病会引起人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健康的心理,愉快的身心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3-6岁的幼儿正值性格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很强,爱好模仿,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正是一个班级两个老师,老师一直在起着示范的作用,幼儿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习教师这些不良的心理,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家园关系。

三、幼儿园新教师工作压力应对的策略

(一)找出压力源,缓解压力,对症下药

首先将自己的反常表现一一记录。列清单一样的列出来然后逐一击破,可以找同事或者朋友倾诉心中的不快,寻求他人的帮助。

其次,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适当的做一些放松的运动,比如深呼吸,听听轻音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出出汗,洗个澡,睡一觉。

再次,寻找自己生活的定位,提高工作效率,给自己留出享受生活和“经常阅读”的机会,陶冶自己,提升自己,关爱自己,更有效地缓解压力。

(二)幼儿园新教师要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工作,使之更有效率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不断地了解最新的思想动态及学生的心理。既要了解任教学科前沿性乃至前沿性的知识,深化自身的知识底蕴,又要广泛涉猎教育信息,密切关注教育发展动向,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强。

(三) 幼儿园新教师要有创设良好的工作团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老教师的帮扶也是必不可少的。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在教学策略、课堂控制等方面缺乏实际经验,常常会有不知所措的情况,这时老教师提供的帮助将是雪中送炭。实践证明,在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共事,共同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减轻新教师的工作压力。

(四) 提高幼儿园新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

在新教师上岗前,可以安排学校老教师向其介绍学校的概况、管理制度、组织环境、职工情况等,并开设培训班,帮助新教师适应学校的教学工作。新教师上岗后,应为他们提供应对策略方面的指导与训练,定期给他们“充电”,引导新教师积极主动地应对工作压力。同时,开设教师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为他们提供正常的宣泄途径,及时矫正教育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预防教师的工作倦怠。

结束语

学前教育改革各个环节带来的重大的变化,会给新教师带来不可避免地压力。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教师很好地适应新改革,有效地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进而为新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38―02

当前很多中小学采用“师带徒”、“导师制”等形式,加强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但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中小学,能够胜任新教师导师的专家型教师寥寥无几。为能更好地完成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工作,也促进辅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担任新教师辅导工作的教师,需要积极提炼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理论素养,积极提高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素养,重视合作交流素养。

一、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素养

许多一线教师感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难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从而轻视理论,教学经验大多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性提炼,难于支持对新教师的辅导。“教育学的影响是情景性的,实践性的,规范性的,相关性的和自我反思性的”。情景性,实践性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学实践的经验,教学经验保证教学行动中抓住具体难以预见的教育情景,并能不假思索地作出教育学上的反应;而规范性,相关性和自我反思性则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性,即教育行动从教育的观点,原理,道德上有理有据,并能负责任地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正确,合理。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将教学经验总结与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即积极地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结合理论学习寻求解决办法,积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反思、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展开构建性学习,自主性教研。

教学反思是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行为,指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可以客观认识的对象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意味着教师站在教学实践之外的立场,对某些问题进行严肃的,持续不断地深思,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意在希望改变那种随意的盲目的依靠习俗或权威的思维习惯。反思作为一种行为,不能与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展开,而真实的教育情境充满着“复杂性,模糊性,不稳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因此教师如果仅仅将反思作为一种行为来理解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就容易失掉生机。反思意味着对自身意识的觉察,即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行为的觉察和觉醒,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能敏感地觉察到,捕捉到赋予教育意义的机会;也意味着在先地、有预期地、积极主动的意向性的构建力量。这种反思意识越强烈,教师就越容易抓住教育机会,越能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机智也就越容易被激发。反思意识支配、指引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贯穿于教学实践的细节之中,而反思意识的培养要依靠反思行动。积极地、长期不间断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真正意义上理解、应用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实现知行统一,提升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而高超的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是胜任新教师导师的重要素养。

所谓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指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现象,某些问题,既能从理论的高度给予深刻的剖析,又能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对其他教师有切实的启发意义。辅导教师依据教学诊断,在辅导新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避免生硬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移植”给新教师,能够从根本上侧重指导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课、课堂管理、反思性教学等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也能够理清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而给予适时的帮助,也有助于指导新教师根据自身特色扬长避短,磨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提高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素养,了解新教师的特点与困难

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侧重了解新教师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有助于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引领,同时辅导教师也对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个体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新教师、熟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呈现出个个亚阶段,教师在认知、人格、工作动机、职业动机、学校情景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作为新教师的辅导教师,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素养,了解教师合作、教育生态化等前沿研究成果,开拓眼界,对自己的发展和对新教师的辅导都更趋于理性,激发更高层次的创造性。

任何一个专业活动领域内的新手要成长为专家都至少需要十年的工作经验,即所渭的“十年规则”。由于教学问题的高度复杂性,新教师成长为熟手教师,再由熟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教龄在0~3年的教师,一般称为新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角色转换与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方面也普遍存在困难。

一般新教师正处于成人初期,面临着脱离父母的经济独立,脱离对父母的心理依赖,面临婚姻的家庭角色转换。而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由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换突然,心理调适困难。相比之前的学生时代,多数时间与同龄人相处,而工作岗位上需要与同事、领导、学生、家长等各方面人士打交道,角色转换突然,沟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融入学校文化与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容易造成新教师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有较强的被理解、安慰和鼓励的心理需求。

篇(4)

要做到培训有效,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个师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新教师的基本特点,明确新教师的培训目标。新教师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他(她)们都处于学生向教学新手跨进的起始阶段,在这期间,他(她)们应尽快积累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急需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教师定级资格证书。新教师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缺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由于对教师角色刚由想象进入参与体验,他(她)们往往凭借自己学生时代和教育实习期间教师给予他们的教育教学上的直观感觉,进行机械模仿。他们往往“育”不作为,“教”不得法,使得他们常怀有强烈的焦虑感。

2.不太了解学校常规工作。虽然他们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带和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逐步推进,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工作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工作中出错较多,这使得他们易于产生失败心理和一定的失落感。

3.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由于初来乍到和新教师自身原因,没有很好地和其他教师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由于刚从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步入个体生活,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两间三间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孤独和寂寞情绪。

结合新教师所存在的基本特点,新教师试用期的培训重点要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其培训目标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和专业理想的培育。通过培训,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教师的专业理想,树立教育事业心,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树立教育责任感。

2.基本常规的顺应和基本技能的具备。通过培训,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3.环境的基本适应和群体的基本认同。通过培训,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基本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初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同校教师群体的基本认同。

二、开放观念,统筹培养规划

一个新教师要胜任教师职业,光靠师范教育掌握的那点知识和技能是很不够的,还应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其他各种专长。为此,我们适时把握新教师发展的关键期,做到统筹规划,分层实施,保证了新教师培训的科学有序开展。

针对新教师的不同情况,如何做好培训工作呢?笔者认为,培训不能定调太高,要以“师情”为依据,培训内容宜“细”不宜“粗”,真正做到以“师”为本,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首先,教师进修学校遵循新教师的成长规律,制定了新教师培训规划;其次,新教师任职学校按照新教师的培训规划,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新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再次,各校指定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专业水平和个性特色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新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为手段,每学期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各有不同:第一学期是转变角色和学会上课。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集中培训和在岗实践,达到能够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第二学期是业务素养的全面提升。主要包括学科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等。从规范问题解决的过程开始,引导新教师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提炼规律的过程,在不断反思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

三、积极探索,明确培训模式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校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新教师的“差异性”、适应工作需要的多元化,决定了培训内容和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实效性。为此,我们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一是点面结合。在新教师上岗培训中,引导全体新教师初步认识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指定一名比较优秀的同学科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与指导。二是长短结合。长时有集中系列培训、分阶段进行的主题式校本研修等。短时有学习与交流、示范课教学等。

同时,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新教师培训模式:集中辅导---分散消化----岗位实践----反思总结----成果展示----考核评价。

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专兼职培训队伍,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为新教师成长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分散消化:新教师在接受专题培训后,用多种形式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强化新教师自身需求的自学提高,促使所学理论的内化,将理论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

岗位实践:即新教师在培训后将所学知识、专业技能,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主要依托校本培训,采用以师带徒、同伴互助、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方式,让新教师在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反思总结:即对自身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在原有认识上升为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帮助,促进学习培训的提升。

成果展示:在注重培训档案管理的同时,以多种形式展示新教师在培训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既可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也可检验培训的成果实效。

考核评价:主要是实施综合评价,以激励为主,促进学员的自我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牢牢把握整体流程,使培训效果得到有效转化,新教师的素质得到总体提升。

四、多元参与,创新培训机制

新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个部门或个人很难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因此,建立多元体制参与教师培训的新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在近年来的培训探索中,我们不再把中小学作为验证新教师所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场所,而是让中小学成为了师资培训机构的主体之一,并参与到新教师培训的过程之中。同时我们还整合市内教师培训师资资源,组建起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师培训队伍,拓宽了新教师培训队伍,逐渐构建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中小学、指导教师、新教师多元参与的新教师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能动作用,对培训功能的放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搭建平台,注重培训实效

如何使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是培训机构和组班教师关注的重点。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转化培训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带来的是培训效果的低效这一问题。为此,我们适时转变培训思路,认真策划和用心做好每次集中培训,积极为新教师搭建经验、问题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等。让新教师从自身工作中寻找到发展点,做到自主成长持续提高;让新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在交流沟通中学习、感悟、提升;让新教师通过各层次、各类活动展示其才能,在体验成功中获得激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新教师培训培养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还特别关注新教师成长的全过程,为新教师职后的有效衔接搭建起桥梁,突出了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上岗后,教师进修学校及时将新教师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如何调控课堂纪律”、“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等分成数个案例组,聘请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具体指导。在培训中融入“关注小问题、开展小研究、寻求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等新元素,为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实用指南。

篇(5)

新教师指的是完成师范教育,参加教师岗位,但尚未完全适应教师角色、胜任教师工作的教师。美国学者卡瑞克·卡兰翰(Cruick Callanan)说过:“一个师范生的书桌与一位教师的书桌之间的距离,虽然在直线跨度上很短,但是它却是这些年轻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所要跨越的一段最长的心理上的历程。”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入职初期都会经历进入教学工作的过渡阶段,这是他们职业生涯面临的首个最大挑战。有一些教师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教学工作,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阶段是困难的,他们会感到挫败、沮丧,甚至受伤,想要离开教师岗位。

一、“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特征分析

据学界普遍共识,“80 后”是指出生于1980~1989 年的一代人,“90 后”是指出生于1990~ 1999 年的一代人。1998年,第一批“80 后”教师成年跨入职场。2008年,所有的“80 后”均已成年,而此时,第一批“90 后”也开始进入职场。

“80 后”小学新教师成长于中国社会经济由相对落后到迅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开放程度逐渐扩大;“90 后”小学新教师成长于中国社会经济由“又快又好”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物质条件丰富,社会开放程度相当高。开放的成长环境,使得“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群体本身就具有与“60 后”、“70 后”教师群体不同的特征。

1. 生于独生子女家庭。自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中国基本国策以来,大多数核心家庭都贯彻了这一国策,只生育有一个小孩。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中,“80 后”、“90 后”的父母长辈们对他们的关注更多,宠爱更多,他们习惯于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总是被尽可能地满足。为了他们的学业,“80 后”、“90 后”的情绪总是会被父母、长辈、老师很好地照顾到,他们也因此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忍耐性差,不会掩饰心情,情绪变化快。

2. 善于表达自我。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受国际主流文化欧美开放性文化的影响,与他们的父辈们相比,“80 后”、“90 后”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欲望,他们直接、真实、自我。

“80 后”、“90 后”不隐藏的直白表达是与其隐忍的父辈们截然不同的,在他们心目中“自我”是比之“集体”不相上下重要的关键词。父辈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个人意志服从集体意志,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父辈们看来,“自我”是避之如蛇蝎的词汇,是不道德的、不光彩的。而“80 后”、“90 后”大多凡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否对自我的发展有利,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怎样做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3. 强调个性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和开放的社会环境给予了“80 后”、“90 后”反抗权威的自由氛围,他们勤于反思、不惧挑战、敢于反抗、强调个性和自由、倾向于挑战现存秩序、违背传统观点。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事方式,不盲目追逐崇拜典型性、英雄性人物,“做自己”是“80 后”、“90 后”的人生格言。

二、“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的职业角色困境分析

怀揣着成为好教师的梦想,新教师却往往会犯很多错误,而他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源于好的初衷。这些初衷因为在实践中力道把握不当,往往使得新教师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或者过分宽容。

当面对完全迥异的问题,“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们需要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恰当地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应急对策来解决这些课堂内外的问题。而在此之前,新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整个流程、对教师工作的认识都只是理论层面上的、相对陌生的。在处理各类问题时,新教师往往手忙脚乱,有时甚至力不从心。

1. 认知不足——当理想遭遇现实。刚刚踏上教师岗位,信心满满的“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迫切地希望将自己所学向学生倾囊相授,希望学生能够像自己一样热情,积极配合,课堂上迅速反应,跟随老师的节奏高效地学习,考试考出好成绩。然而在风风火火地忙碌了一段时间后,新教师们往往发现学生对自己所授知识的接受度并不像自己所设想的那样高,给予的也不一定都能接受。因为生活经历有限,一些在成人看来很日常的词汇小学生并不理解。这些词原本是新教师准备用来解释课堂所授新知的,结果课堂上新教师还需要额外再解释这些日常词汇。受大学老师自由平等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新教师往往会带入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老师“要哄着教”的教学策略不以为然。结果发现应该教一遍就会的知识点,哪怕新授后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会。

其实理论上讲,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更丰富,他们所教学生的成绩也应该更好。但相比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学生,新教师的学生成绩要差了一大截。体会不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没有愉悦感,没有成就感,又加上新的职业角色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发现教师工作与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这些都让新教师倍感疲惫和沮丧。

事实上,大学不会为师范生的实际教学做任何准备。任何操作技能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教师职业除了要求教师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之外,更要求教师有对教材正确把握的能力,熟练的讲课技能、良好的课堂掌控技巧、课后反思能力、与学生日常交往的技能、与同事家长交往的技能,等等。大学提高的只是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实际的操作技能新教师还需要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习得。

据相关调查,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会同时关注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相较于此新手教师更关注于课前的备课,他们的课堂灵活性不强,课后的反思不足。这三类教师的本体知识、基础性能力水平相差无几,而新教师的操作能力、拓展能力则要低得多。

2. 角色冲突——孩子的突然成长。对“80 后”、“90 后”新教师来说,自己前二十几年的生活都是在当学生、当孩子,直到成家立业,家中的父母长辈才会不再将他们当做孩子看待,哪怕他们已经读硕士、读博士,哪怕他们的生理年龄已经达到二十几岁。这期间,“80 后”、“90 后”们都一直过着被学业无限拉长的青春期,只被要求好好学习,在家不用做家务,花钱不用预算,遇事有人处理,参加社会实践草草了事,从小到大从未被教育过“要有责任心”,有些“80 后”、“90 后”甚至还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一旦他们参加工作,周围环境对“80 后”、“90 后”的要求就立刻转变,尤其对教师职业本就带有既定的角色期待,人们眼中教师应该是有责任心、热情、大方的,是道德的楷模,是甘于奉献的高尚人群。带着这些“有色眼镜”,人们希望“80 后”、“90 后”新教师和他们的前辈教师一样独立,做事沉稳,处事老练,有责任心,是道德的楷模、甘于奉献的榜样青年。外界的要求变化之大让“80 后”、“90 后”新教师本真的内在角色与被要求的外在角色相互冲突,适应困难:工作前吐舌头是可爱的习惯,工作后吐舌头会被前辈批评不专业;工作前交际活动随性而为,只和投缘的人交往,工作后一点点的不世故都会被人议论不合群、不懂事,遭人排斥;工作前花钱不用计划,工作后有了收入却反而不够用;工作前事事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工作后要从工作的角度、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哪怕要去做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工作前只要努力为自己负责,工作后却要为几十个儿童负责……

个性、自我、自信的“80 后”、“90 后”大孩子们被现实的社会要求突然成长,改变自己扮演了二十几年的角色,这个过程让他们倍感痛苦。适应不良的“80 后”、“90 后”新教师会对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产生怀疑,从而有转行的想法。

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行业要求,每一份工作都不简单,“80 后”、“90 后”新教师要做好改变的心理准备,正面应对变化,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才是由孩子向成人转变成功跨入职场的良方。

3. 责任束缚—挣扎中寻求“自由”。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明确定义:“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要求“小学教师以小学生利益为主体,为人师表,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入职前“80 后”、“90 后”新教师是自由的,他们是不束缚于他人的“自由”人:他们可以塞着耳机在校园中行走,可以听着音乐写作业,可以躺着看书,可以凌晨睡觉,中午起床……他们是不同于他人的“个性” 人:他们可以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染五颜六色的头发,带多个耳钉,高谈阔论时事政治,发表不同见解……入职后,他们的穿着、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表达方式都被要求着、束缚着:他们必须穿着大方,为人师表,谨言谨行,学生为先,早睡早起,不浮夸、不浮躁……

就好比是刚上了紧箍咒的孙悟空一般,虽有才能,却屡屡因不符合师傅要求,被施以惩戒,偶尔想不开,便要离了取经之路,回到花果山做自己的美猴王。“80 后”、“90 后”新教师失去自由,被要求、被责任束缚着,职业规范和个性的冲突,让他们的职业角色适应期变得异常地煎熬。对部分人来说,甚至比高考的过程还要难。

三、“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职业角色适应困境对策分析

1. 直面成长,从责任中体验成就感。成长虽然痛苦,但一旦成功就有凤凰涅槃般的幸福感。教师工作细碎繁杂,如若仅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自己成就感的来源,必将导致平日工作疲惫不堪,一旦考试成绩不若所想,又将挫败伤心。其实,当今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着,而是学生知识的构建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是学生未来的引路者。在学生每一次学会新知识开心的时候、每一次投向教师自己喜爱眼神的时候、每一次学生热情地对老师问候的时候,体会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引路者的喜悦、体会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这样的幸福感愉悦感才来得更真实、美妙。

课堂上,备课充分,表达清晰,适当应用课外话题增强课堂趣味性。课堂外,积极了解学校的运作方式,分清可做和不可做的事情,穿着得体,对同事的言论保留自己的观点,多听少讲。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工作环境,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享受与单纯的孩子相处的过程,提高自己对工作的愉悦体验,在快乐中工作,将责任看做是人生新阶段的成就感来源。

2. 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会进步。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学习能力的差异只不过决定了学生之间学习速度的不同,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

新教师要端正学生观,了解学生情况,相信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公平公正,判断力强,对学生不偏心,关心学生,不期望过高,教导孩子正确归因,懂得在适当时候怀柔,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学科本身有兴趣,对学习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这样教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的成长都是很有裨益的。

3. 请教长者,向成熟的社会人学习。生活中,自信的“80 后”、“90 后”往往自负又骄傲,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决定,觉得自己观念新颖,能力非凡,对父母长辈的意见往往不会予以采纳。在工作中,“80 后”、“90 后”新教师同样自负骄傲,但现实是残酷的,没有经历过操练的技能都只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实力就显露出来了。

但是,“80 后”、“90 后”新教师也不要因为自己比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在数据上有差距而难过灰心,每个教师都会经历新教师这个过程。每个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都是从新教师这个角色做起,一步步依靠扎实地学习、努力地工作、深刻地总结反思工作经验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每一个前辈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一个前辈都有他们的工作心得和窍门。新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会问问题,不要碍于面子,哪怕是自己引以为傲的学科性知识,都可以向前辈请教。对于新教师来说,任何问题都不会显得愚蠢。

4. 联系理论,从书本中寻求支持。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大学时,看来枯燥乏味的理论,在工作中重新审视时就会发现,理论其实是有很高的指导意义的。笔者曾做过两年的小学英语教师,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常常为有些孩子的迟钝感到非常无力,上课便会不自觉地偏爱点优秀的孩子回答问题。考试的时候发现,迟钝的孩子成绩比原来更差了,而优秀的孩子成绩提高却也有限。此后,笔者在读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看到书中一段数据说明:英语考试成绩和孩子的智商并没有直接的相关。这就说明,无论是迟钝的孩子还是聪明的孩子,都有学好英语的可能性。这让笔者信心大增,在往后的课堂中,尽量给每一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再次测试,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并且因为老师的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四、结语

生长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的中国,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造就了“80 后”、“90 后”群体与“50 后”、“60 后”、“70 后”群体不同的性格特征、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在指导“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接受小学教师的职前培训时,要正确认识他们的特征,有的放矢,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安全有效地度过入职期这个职业的“危险期”。同时,作为“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工作对象,定位好自己的职业角色,承担教师职业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路鹏.“80后”与“90后”青年特征比较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4-17.

[2]孙式武.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困扰个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3]教师(2012)1号,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

篇(6)

(一)角色转换的不适

新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第一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从学生转换为专业教师,角色转换的突变让他们短期内难以适应。

教师角色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及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新教师入职前是学生,更多的是受学校和家庭的引导、照料,而现在成为教师,要承担管理者、组织者、激发者、交流者、咨询者、反思者等角色。新教师在所接受的师范教育中几乎没有涉及角色转换的学习,也缺少课堂控制能力的训练。因此,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不同的情景扮演的不同角色常常手足无措。[2]

(二)课堂掌控的不力

新教师通过专业学习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和学科知识等,但由于缺少教育教学经验,时常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失去控制。主要表现在知识点讲解条理紊乱、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堂秩序混乱等方面。新教师缺乏对所学理论的实际应用,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备课,不合理的教学流程和课堂提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导致课堂的实际状况偏离预期。

(三)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新教师在学生阶段交往的更多是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同学及比自己大的长辈、老师,很少与比自己年龄小的学生交往。新教师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面对极为活跃的学生时,极易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影响师生感情。

在一项个案研究中,被访的新教师坦言最大的困难就是管不住学生,她在开始上第一节课时面带微笑,未提及课堂纪律方面的要求并表示愿意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导致学生任意妄为,课堂混乱,教师失去威信。为改变这一现状,该新教师开始对学生严肃但学生并不听从管教,只能罚站学生,又受到了校长的指责。[3]这说明,新教师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往往会对学生表现出友善,同时却失去了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由此可见,新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需要权衡好“严”和“宽”,“责”和“爱”之间的分量,新教师缺少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和经验,很难把握与学生相处的距离。

(四)职业压力的难化解

新教师在入职前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有着良好的愿望,入职后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使新教师陷入困境。

在学校内部,新教师进行独立教学和管理班级的第一天就意味着竞争的开始,教师不仅要面对学生的竞争,即本班学生与其他班学生学习成绩、竞赛活动、纪律遵守等方面的竞争,还要面对同行教师之间的竞争等。可见,新教师刚参加工作,热情高涨,迫切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因而在学校的工作环境下压力非常大,且很少有化解的良方。

在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教师具有较高的期望值,特别是部分家长对于新教师的过分苛求,课程改革带来的压力,再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资格社会化等在一定程度上给新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过重的精神负担。[4]

除了上述困境外,新教师还面临许多其他困境,如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生活的不规律、经济不充裕等。这些困境均凸显出新教师的需要。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这种缺乏状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种静止的、潜在的动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需要才能被激活,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这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5]

二、新教师被激发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导致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6]学习动机激发并维持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划分,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7]

(一)新教师的内部学习动机

新教师的内部学习动机是由新教师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愿望与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及其自尊心、责任感、成就感等内在因素转化而来,具有很大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活动有较大、较为持久的影响。

1.自我提高动机。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均属于学习动机的类型。[8]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失控行为及角色转换不适的困境,主要是由于新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等。由此可见,新教师具有强烈的学习需要,急需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能可以让教师形成加强学习的动力倾向。

2.获得尊重动机。新教师面临与学生关系紧张的困境,体现了新教师要求被尊重的需要。新教师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学生以及社会的尊重,才能以更加饱满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教师职业认同感、社会对教师群体社会地位的尊重认可等可以作为诱因,与新教师的尊重需要相互作用,形成新教师的学习动机。

3.成就动机。当新教师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时,不免会感到心力交瘁,根本无法得心应手地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新教师期望能获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需要与一些诱因,如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充实感和职业认同感等相互作用,形成新教师的成就动机。

(二)新教师的外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因素,如社会要求、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荣誉获得等,让新教师追求令人向往和称羡的社会地位等激发起来的,表现为心理上的压力和吸引力。新教师存在一些诸如晋升职称之类的外在动机。

1.领导认可。家长、教师的表扬是学生的一种外部学习动机 。相应地,对于新教师的学习需要,领导的认同和器重可以看作是新教师的一种外部学习动机,不断鼓舞和激励新教师进行学习活动。

2.职称晋升。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还没有获得一定的地位。驱使新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而去不断学习的驱动力,正是新教师的一种学习动机。

3.声誉获得。教师不断地加强专业素质的学习训练,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截然不同的一点在于,专家型教师已获得一定的声誉,学习动机主要在于自我实现,而新教师刚刚上岗,声誉的获取对于新教师而言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因而能够发展为新教师的学习动机。

三、新教师学习动机的激励方式

(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信心是激发教师职后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9]相当一部分新教师由于是第一年参加工作,频繁地遭遇各种困境,这使得他们感觉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差距较大,参加学习的信心不足,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要不断强化新教师参加职后学习的信心,尽可能地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强化新教师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新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加强同伴指导

同伴指导作为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同伴指导是以实践中的教师为主体,以合作研究为基础,其最大意义在于改善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暇针对本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形成“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困境。[10]新教师即使有反思往往也不够深刻,而同伴的教学观察与记录,以及课后的讨论与沟通,能够为新教师提供反馈,使新教师不断学习,反思教学上的优缺点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

(三)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新教师教学成败的归因而影响新教师工作的动机。自我效能感高的新教师往往认为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自己在教学中的努力程度,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低自我效能感的新教师往往把教学的成败归因于学生的聪明才智等外部因素,面对失败时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1]因此,提高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新教师的工作动机和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谢志法.新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什么——关于新教师培训内容和模式的思考[J].教师发展论坛.2008(9).

[2][4]彭亚青,仇惠龙.新教师成长困难因素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3]陈赟.新教师成长:困境与突围——来自于个案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篇(7)

作为二小老师,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发展一年更比一年好,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是一年更比一年高。这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办学理念,有优秀的领导班子,更有一批最出色的教师队伍。几年来,我校的一批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屡屡获奖,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这是对我校严格的教学管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研的充分肯定。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因此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也更高一些。说到这儿,我不得不对在座的每一位年轻教师说一句:“真羡慕你们!在你们教学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有人在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搀扶着你们,你们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学校这次推选了一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帮带”教师,并签订了“帮带”协议书,我有幸也在其中。刚才,当我在协议书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时,顿时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是的,这“协议书”就是“责任书”。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带”教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教学上,在师德上,在业务技能上都要做出表率作用。现在,我代表全体“帮带”教师表个态:我们会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新教师,在年轻教师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他们走出困境。认真履行“帮带”协议书的各项职责,从高从严要求新教师,使他们成为更优秀的教师,为我校的新教师培养工作竭尽全力。

同时,我也想真诚的对年轻教师们说几句知心话:

一、请热爱我们的学校吧,因为这是你们成长的土壤。这里有代代相传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里有与时惧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这里有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铸就的苦干精神和实干精神。而这些精神定会化为你们前进的动力,化为你们生命的底色。

篇(8)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27-03

诊断是医学上常用的术语,其含义是指医生以观察、把脉等方法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并开出治疗处方。教学诊断,也称教学现场分析,是指“诊断者”有目的地观察教师教学,通过“诊断”,寻找教学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教学诊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诊断关注的重点不是课堂教学评价中课的优劣,而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它既是对现实存在问题的“诊断”,又是一种发展性的前瞻,它不是使所有被诊断者达到划一的目标,而是使被诊断者在原有基础上的更进一步。

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只是单一学科的教学,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运动、游戏、生活以及家长工作都是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工作3年~5年的新教师要应对多方面的研究和工作,由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与资历的不足,难免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通过教学诊断借助资深教师的经验为我所用,使得新教师在与有经验教师彼此切磋中,对教学技能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更新进行探究,能帮助新教师纠正一些教学问题,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借助“巨人”肩膀,加快专业成长进程。

一、诊断视角

1.自我诊断

教师自我诊断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作正反两方面的总结,以寻找、分析、判断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问题可以是针对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某一教学事件或教学现象的某一方面。诊断之后的教学必须纠正错误的东西或补足缺乏的东西。

自我诊断对工作3年~5年的新教师难度更大,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通常情况下,对自身产生的或存在问题的“归因”探索力度不够,单靠自身的力量对教育教学行为做出诊断,显然还不够火候。它适用于教学业务精湛,注重自身的经验积累,已有自觉反思习惯的教师。但新教师要养成自觉自我诊断的习惯。

2.他人诊断

是指诊断教师对新教师的诊断。它需凭借诊断者的教学理念、观察经验和教学体验,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新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下判断,进而就新教师教学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这样的诊断建立在观摩的基础上,使得诊断教师对教学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新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更清楚的把握,能更好地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有的放矢的分析和建议,得出更具可比性的诊断结果。因而,他人诊断的结论更为客观和科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诊断的导向作用。

他人诊断需要诊断教师事先了解新教师活动前的预设目标,要根据活动明确自己的“诊断”重点,并就此作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要遵循坦诚相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行为准则,怀着交流、互助、提高的心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真诚、客观地分析、判断,提出改进的建议。他人诊断还可以通过相互协作、平等对话、坦诚交流来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在自由讨论和质疑问难中给对方以教学上的帮助,从中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

但他人诊断容易出现“就事不说理”的现象,即有些观摩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课堂上一些有价值的行为细节,但无法据理阐述现象背后的成因,就事论事,敷衍了事。他人诊断也会出现“说理不就事”的现象。不同的人对同一节课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还有些看似面面俱到的点评,实则蜻蜓点水或竹篮打水。

二、诊断内容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具体内容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因此,这五大领域可作为诊断的内容。新教师可根据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某一领域作为诊断内容。

三、诊断方法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为病人诊断病情,以便对症下药。同样,医生看病和教师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医生看病的四大法宝也可借用于教学方面,以帮助教师诊断“病情”,提升新教师教学和工作成效。

1.望

“望”中医上就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来推断病人的病症。教学诊断中的“望”一定是进入现场或来自现场的,而且这种进入不只是“身人”,而是要切实做到“心人”。

幼儿园教学诊断中的“望”可以是双向性的,即诊断教师看新教师活动,及时发现新教师的教学问题,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集中火力打歼灭战,以达到中医优势中的预防保健之效;新教师也可以观察诊断教师的教学活动,观察诊断教师活动的某一细节,可以是某一教学环节的处理、某一教学语言的运用、某一次的师生互动,到教师某一教学方法或手段的使用,从教师的某一表情或情绪的变化,到由此在幼儿中所引起的细微的变化等。新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诊断教师教学智慧的运用。

如:在一次教学诊断中,新教师带领孩子在某个建构活动区,孩子们在玩积木几何拼板游戏。同样是5岁的孩子,一个男孩仅用2分钟就完成了积木几何拼板的操作,而另一个女孩操作了15分钟还没有成功,新教师也观察到女孩子多次尝试未果的现象,第一次新教师对女孩子说:“不着急,慢慢拼。”第二次新教师对女孩说“没关系,再试试说不定你会成功的!”第三次新教师对女孩子说“坚持到现在,你是好样的!”而这时,老教师走到女孩子的身边,轻轻地对女孩说:“你把这个三角形倒过来试试看呢。”在女孩获得成功以后老教师又再追加一句:“啊,你把图形转动一下就拼出来了,以后再拼其他图形的时候你也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哦。”

在这样的诊断过程中,诊断教师看到的是新教师在语言支持策略之外的有效策略缺失;而新教师则看到的是诊断教师“四两拨千斤”的教学功力。从中新教师学到了在单一的鼓励支持策略无效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策略的思考,明白教师应解读孩子行为背后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而这些恰恰是新教师需要磨练的。

2.闻

就是听。医学上的听,是医生听病人的自述。教学诊断中的听也可以是双向的。既可以是新教师介绍教学设计的目标、教学活动感受、活动组织、策略运用存在的困惑和自我改进的设想,让诊断教师了解其思想感受的来龙去脉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便诊断教师能找到下一步的诊断计划与行动;教学诊断中的听也可以是听诊断教师介绍其工作经验,尤其是她们在新手阶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受到失败挫折后历练出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的分享可以使新教师在遇到相同问题后,避免犯同样的失误,少走弯路。

小Y老师说:我也搞不懂,为什么我的搭班老师带班时,班级孩子就显得特别乖,而我带班时,孩子们总显得乱哄哄,我说的话孩子们好似听不懂。

诊断老师听了就与小Y老师交流了起来,告诉她:“这是每个新教师都会经历的过程。当初自己是新老师时还被孩子们气哭过呢。老教师带班之所以显得井井有条,并不是老教师的威严。关键是老教师在组织孩子活动时,必定是先把活动要求交代清楚。这样孩子就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孩子们就会活而不乱。”

听诊断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新教师能够获得进步的最快途径,因此,新教师应经常听取优秀经验介绍。但是他人经验转化为自身习惯,还需要新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坚持运用,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行为。

3.问

问是医生常用的方法。医生询问病人发病时间、部位、症状等表现来推断病症。教学诊断中的新教师要敢于提问,要多问几个“是什么”或“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或“还可怎么样”。询问之后,诊断教师帮助新教师找出症结所在,帮助新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分析问题,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使新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如:一新教师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时,发现叫匡宝的孩子每天都重复玩同一游戏――“消防游戏”。新教师觉得长时间玩同一游戏不利于孩子均衡发展,于是忍不住上前对孩子说:“匡宝,今天你能不能换个工作?”如果是其他孩子见教师这样说,有的会违心玩其他游戏。而匡宝偏不领情,说:“我爸爸每天都是做同一工作的,从来没有换过工作。”

是让孩子继续玩下去还是阻止?于是新教师把这一问题带给了诊断教师。诊断教师和新教师一起分析了匡宝这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一共分析出了近十种,每一种孩子行为分析后面都配以行动策略。

这样的诊断方式,使新教师在同一问题的处理上获得了多种教育策略。新教师在内化这些教育策略后,能迁移到对其他问题处理上。因此,新教师要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平凡中看出教育契机,在看似没有问题中发现和找出问题。

4.切

中医上切脉就是借以脉搏缓急、强弱来判断病症,进而分析病因进行治疗。教学诊断中的“切”,也就是诊断教师根据新教师出现问题的症结,找到突破口,并找到相应的改进与补足措施,不仅让新教师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样就利于新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

下面我们以一节中班《月亮的味道》语言活动为例,来看看诊断教师为新教师教学提问开出的“处方”:

幼儿可以根据个人已有生活经验,充分想象,从多角度去考虑,帮助小动物想出好办法。让幼儿不仅仅倾听故事,而且投入地参与到故事情节中。给幼儿充分发言、大胆表述的机会,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助人为乐精神。

本文开头曾提到过教学诊断不同于传统的听课评课,诊断不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成败。诊断教师在看出新教师的教学问题时,一定要给出诊断意见或建议,使新教师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当然,教学诊断中的“切”关键是诊断者“对症下药”的水平如何。因为诊断者的理论素养有多高,其诊断的水准和品质就有多高;诊断者的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优点、特色及问题的发现、把握就有多深。因此,作为诊断者的教师,一定要重视理论学习,重视理论素养的提升,避免出现“盲人摸象”或“庸医疗患”的局面。

医生诊断病情时不是把“望闻问切”割裂开来,而是综合运用,辩证分析。这样才会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同样在教学诊断中,诊断教师也必须把这四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篇(9)

为了让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工作,期待已久的培训终于到来,开班仪式上教育局的各位领导对我们表示祝贺,同时又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几天的培训下来,感触颇深,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也让自己对以后的教师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远的计划。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投入自己饱满的热情,在教育事业上展现自己,同时做出自己的贡献。

培训中几位校长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新教师怎样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理论与实践、构建高效课堂、做有创意的教师、做一名有理想的名师、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介绍了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这几方面的学习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教师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它不仅担任教书的重任同时育人是教师终身的奋斗事业,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的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体会和启发。首先,九中的刘世凯校长给我们讲的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给我的印象最深,刘校长一见如故,当年上初中的时候是我隔壁班的班主任,那时候刘老师刚到实验,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得到了我们多少同学的仰慕,他经常带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另我们十分的羡慕,没想到时隔多年会在这里见到刘老师,可这次完全不一样,刘老师已经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年轻校长,刘老师跟我们介绍了他的经历,同时阐述了班主任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师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角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老师的这句话: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一群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批好班主任就是一方好教育。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争做班主任,做好一个班主任,做一名合格优秀的班主任。

其次老师跟我们讲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效课堂以及怎样做一名智慧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这篇讲座我了解了课堂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怀着谦逊的态度认真学习,向书本学,向老教师学,向经验学,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走入老教师的课堂,多学习,多反思,同时我还会邀请老教师走进我的课堂,对于老教师提出的不足,我会认真思考,及时改正,争取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尽快的适应工作的要求。

再次,南关小学野校长为我们阐述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野校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从宏观的角度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的身份,身为教师所需的知识、技能、理念,自身专业成长和规划。使我认识到教师责任重大,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素养等的重要性,但也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校长提出的六点“信念、自主、学习、反思、挑战”值得我们新教师细细的揣摩,并能够真正的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得以实现。

对教师来说,成长最重要的是以终身学习为途径的自我培训,我的自我培训之路还很长,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也还很长,我要像朝圣那样虔诚而持久地搞好自我修行,争取做个无愧于“老师”这个神圣称谓的好老师,做个不断进步,永不停步的阳光教师,用自己扎扎实实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践行好素质教育!

对我自身来说,我会初步做一些规划,首先我的目标是半年适应,一年胜任,两年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新教师上岗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十分欠缺,需要多听、多看、多请教,更要多讲,才能一点点的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适应教学。在自己度过“适应阶段”后,就需要尽快“胜任”,这就要不断的去充实自己,这个期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去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够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力争早日胜任教学工作。

一个教师成功的标志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我定的第二年的目标,便是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优秀的教学成绩,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个目标是十分艰巨的,但我会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并付诸实际的行动!

篇(10)

在这次培训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实小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基本常规和管理规范,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虽然在来到实小以前,我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务处的张、黄、王主任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上一篇: 娱乐消费论文 下一篇: 化学人社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