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6: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08-01

新时期,新气象,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不容否认,兴趣是学生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也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作为优质教师的我们下一步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包括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方式等;同时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有助于优质课堂的构建。

2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只有短暂的40几分钟,然而要想在这简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优化教学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效果。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认真的备课,而认真备课就要从课堂导入开始。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人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后我们还需要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日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合理安排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正如古人所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要善用合作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篇(2)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幽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总之,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一、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如何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数学教研组备课的有效性,是我们数学备课组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怎样的备课活动才更有实效性·在历次备课组活动中,对于教材中与以往不同的内容,我们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各组员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单元教学活动或补充或质疑,畅所欲言,达成共识,对于有争议的教学意见,各持己见的,请教同事、专家、网络,最终形成共识,杜绝自以为是的观念。根据学校要求,大家一致认为:要提高备课的实效性,首先集体备课前要确立主题;主讲人和各位组员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抓住单元重点例题和重点练习进行教法和学法的交流;还要重视课后反思的交流等,在实际活动中,我们也一直坚持按照学校的集体备课要求去做,并且形成了自觉的习惯。

教师们精心准备导学案、课件,集体备课。各人每一节课的导学案至少备两次,先自己备,再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根据集体讨论的统一意见修改自备的导学案,上课则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先带头讲课,青年教师先听后上,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完成修改的导学案传到办公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平时集体备课,老教师们研究教材,新教师们提出问题,各位老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互相研究,讨论问题,无形之中形成了每时每刻都在集体备课的风气。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办公室里总会发现数学老师到位整齐,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寻求最佳的授课方案和途径。

二、思维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遵循课改思想理念,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完善自我。利用合作学习将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加以交流,在辨析中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在疑难问题上,要求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登台讲解,使他们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能力,淡化了纯粹的记忆。

我们还尝试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条件的联合思维使学生保证了阅读时思考,条件记忆和结论分析的有机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只有在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深入思考时,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发展”,读是训练这种结合的有效途径。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件繁重的工作,每天都要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批改业,有统批、面批、讲评等形式,通过对作业的批改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每位老师还都利用下课及课外活动课的时间针对学习成绩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不掉队,他们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

我们数学备课组,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老师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量大,学生层次差异大,学生思想波动大等,但可以保证,在职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在尽心尽力,努力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历次数学学业测试,我们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4)

1 提高阅读认识 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可以经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树立读书的榜样;也可以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 ,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 。

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提供阅读机会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乎每节课都有 ,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然也就得到了落实。"

3 进行学法指导 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 ,读书指导要有步骤地进行。比如:低年级学生可提供教师编写的提纲向学生进行阅读的示范。如阅读应用题,怎么抓重点词怎样停顿,读文字题时怎样读准数字和处理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都要一一准确示范,让学生从 中悟出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质量。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归纳整理阅读要点,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评价 ,交流与对话,可以写一些阅读心得。

4 重视课本阅读 把握阅读重点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在教育的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的阅读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课中阅读要把读、思、练结合起来。对于定义、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的阅读 ,要有耐心 ,要在学生 自主探究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让学生反复读 ,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内容 ,体会出数学的思想、观念、方法。读书还要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行为;课后阅读要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

篇(5)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各地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部也加大了对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投入,各地相应推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我国高职院校无论在教学条件还是在教学水平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学同样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因此,研究基于专业需求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如何服务于专业这一问题。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必须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数学教师缺乏专业课程的理解[1]。数学教师不了解相关专业对数学的具体需求,不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数学结果不能进行专业解释,导致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数学没有用处的观念。

第二,中学数学与高职数学部分重叠。高职数学与中学数学在函数极限、导数及其应用、定积分等内容上存在严重重叠,学生会以为高职数学内容只不过是中学数学中微积分而已,致使学生出现松懈的情绪,等他们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

第三,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只区分文科类经济数学与理工类高等数学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因为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有较大差异,电子专业对三角函数、三角级数、数理逻辑等的需求较大;机械专业对几何计算、几何作图、正弦余弦定理等需求量较大;计算机专业对离散数学、数理逻辑、计算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多需求;物流专业对线性规划及其应用有较多需求;财经、管理专业对数学的经济应用有较多需求。

第四,注重高职数学的完整性、逻辑性,忽略数学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忽视传统板书的作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常常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而缩短数学教学时数,致使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已在减少,教学进度反复加快,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由此可见,实施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涉及面较广,在这里我们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介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服务专业需求

我们将数学教师相对固定在某个专业或两个相近专业,要求找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需的数学知识,并请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介绍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然后按照数学的逻辑顺序列出该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目录,同时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文化的内容,然后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服务专业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适当兼顾前瞻性”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的就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

鉴于高职院校各专业所需数学知识有所差异,考虑到中学数学与高职数学有部分重叠和脱节的现象,我们分经管和理工两个大类的前提下,细分为公共数学、专业数学及选修课三个模块。在公共数学模块只介绍相应的数学知识,但尽量减少与中学数学的重叠;在专业数学模块,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介绍数学知识在该专业的应用或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在选修课模块,主要介绍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软件的操作等。

经管类公共数学模块: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在数学基础知识部分要介绍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四种反三角函数,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特殊角三角函数值、三角公式也应作介绍;在极限与连续部分,要尽可能减少与中学数学的重叠,剔除间断点及其分类;在导数与微分部分,对中学学习过的导数公式以复习的形式给出,重点介绍求导方法及补充的几个函数的求导公式,剔除微分的近似计算;在不定积分部分,只介绍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直接积分法、第一换元法和分布积分法;在定积分部分,避免与中学数学重叠的同时,剔除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和广义积分。

经管类专业数学模块:(1)对物流管理专业,具体内容有:经济管理中的常见函数、经济工作中极限与连续的相关案例、三个边际、一个弹性、经济工作中的优化问题、经济学中的微分方程模型、线性规划在运输、物资配送、物资调运等方面的运用、matlab等数学软件的操作等。(2)对财经与管理专业,具体内容有:经济管理中的常见函数、经济工作中极限与连续的相关案例、三个边际、一个弹性、经济工作中的优化问题、经济学中的微分方程模型、matlab等数学软件的操作,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等。

理工类公共数学模块: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在函数部分要增加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四种反三角函数,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特殊角三角函数值、三角公式也应作简单介绍;在极限与连续部分,要尽可能减少与中学数学的重叠;在导数与微分部分,对中学学习过的导数公式以复习的形式给出,重点介绍求导方法及补充的几个函数的求导公式;在不定积分部分,要删除复杂的有理函数积分法;在定积分部分,避免与中学数学的重叠。

理工类专业数学模块:(1)对机械专业,要适当介绍几何作图方面的知识,对常见轨迹也应有所介绍;要引入机械制造、工程等方面的极限、连续、导数与微分、积分等案例;把微积分的其他相关应用案例集中到这一模块。(2)对计算机专业,首先介绍微积分的应用,然后增加矩阵与行列式初步,最后介绍逻辑初步与图论的相关知识,适当介绍数值计算的基本知识,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数学基础。(3)对电子专业,首先介绍微积分的应用,然后介绍逻辑初步知识,为电子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接下来简单介绍数值计算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最后介绍波动理论与函数变换方面最基本的知识。

数学选修课模块:(1)对数学模型,主要介绍出等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及其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2)对数学文化,主要介绍从孙子算经谈起、贾宪三角形及其运用、鸡兔同笼问题、纵横图趣谈、东家流水入西邻、图形的拼补与平面镶嵌、从黄金分割引出的数学问题、勾股定理赏析、七桥问题与一笔画、埃合尔的数学艺术、达芬奇与射影几何、文学与数学、数学的美、数学与音乐、莫比乌丝带与克莱因瓶等。(3)对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介绍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整体与局部、极限、类比、建模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与实验、概括与抽象、类比、归纳与演绎、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等数学方法。(4)对数学软件操作,主要介绍MATLAB概述、MATLAB程序设计、MATLAB绘图、数值计算等。

2.改革教学方法[2],适应专业需求

高职院校各专业对数学都有一定的需求,鉴于高职学生具有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教学时间较少等特征,我们唯有改变其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专业需求。

(1)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对概念应该先阅读概念,记住相关的符号和名称,后熟记定义,把握本质,然后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最后围绕概念进行一定联系达到会应用概念的程度;对定理、性质等要准确区分条件和结论,熟悉其推理的思路与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些定理和性质,对于公式要先会书写,理解公式中字母、符号的含义,体会公式所反映的规律,要对公式进行适当变形,了解其不同的形式。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对导数公式就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联系到基本初等函数的顺序可以逐一记住导数公式,联想到导数公式就可以记住微分公式等等;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采用图表记忆法;对各象限三角函数的符号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对求极限的方法、导数的应用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法等。

(2)传统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由于数学具有逻辑严密性特征,所以需要适当板书,展示演绎推理过程,所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仍然可以派上用场,但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也有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数学直观性。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6)

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它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概念性的错误,即比是指两个量(或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果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为学生没有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 想法很好,想像很丰富,然后接着问, 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3.1415926~在 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 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篇(7)

关键词:珠三角;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22

1 前言

特殊教育学校是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的质量,影响着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素养落伍的重要途径[1]。我国特殊体育专业建设起步晚,时间短,纵观国内学者研究,特教学校均存在体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低、继续教育薄弱等问题[2],成为制约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珠三角地区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使继续教育更符合体育教师个人需求及社会发展要求,并为提升广东省特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特殊体育专业人才建设提供思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国家相关部门网站,检索近10年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政策文件,结合研究实际,对有关体育教师及特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文献和法规进行分析归纳,获得研究的理论支持。

2.2 调查法

2.2.1 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时,与近1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及一线体育教师进行咨询与访谈,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现实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将涉及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问题综合归纳后,设计《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2.2.2.1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内容的效度,本文采用专家评定的方式对问卷涵盖的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并参照修改建议和评价结果(见表1)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2.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保证调查内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运用重测信度法,选取特校体育教师41名,将同一问卷进行两次发放与回收,时间间隔为14天,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并计算相关系数,R=0.83,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014年9月至12月,向广东省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1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下发调查问卷74 份, 回收有效问卷74份, 回收率为100%。

2.3 数理统计法

按照研究内容、目的任务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类,采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特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特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很高,89.19%的教师都参加过岗前培训,71.62%的教师入职以来参加过的培训超过4次。而对于已参加过的继续教育,仅8.11%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12.16%的教师表示不满意,问及目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继续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培训形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参加继续教育动因

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动因是充实更新知识及适应工作需要,接着就是晋级或评职称、提高科研能力及完成行政命令。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培养起步晚、发展慢,专业教师生源少,许多教师在校时并未进行特殊教育相关的学习,从而缺失特殊教育通识知识[3];此外,随着医学康复技术的发展和全纳教育理念的倡导,目前就读于特殊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重度甚至多重残疾的孩子[4],特殊学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较高难度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特殊孩子的运动功能评估、动作康复治疗实施等工作,这就造成了其工作难度和数量的剧增,因此教师们迫切需要不断充实及更新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3.2 教师所期望的继续教育内容及形式

本文对特校体育教师所希望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类课程、拓宽更新知识类课程、加强巩固基础理论类课程;目前,特校体育教师除日常体育教学、校队体育训练工作外,同时还要通晓体育康复医学知识及体育康复技能手法,因此特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及拓展更新其专业知识;如3.1中提到的,由于许多教师大多来自于体育教育专业,在校时并未进行特殊教育及体育康复知识相关的学习,从而缺失此类知识,因此继续教育应成为弥补巩固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最重要的途径。

对其所期望的继续教育形式进行调查,如下①各种层次的特殊体育专业研讨会;②地区性现场观摩;③分层次的特殊体育专题培训;④专家巡回指导与校本培训结合是特校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较适宜的几种形式。

3.3 影响或制约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

对影响或制约特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进行调查后显示: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繁重为最重要的原因,其次为信息封闭,缺少机会以及学校经费有限。本文在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调查同时,对其日常工作量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近1/3的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3-16学时,近1/5的教师课时数在16学时以上,每周体育课次数超过10次的教师占到40.54%,说明老师的教学任务并不轻,教学任务的繁重致使教师进行自我知识休整、自我提升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此外,除广州市外,珠三角其他地区特校体育教师获得继续教育资讯的渠道仍然较少,信息不够通畅,许多学校进行继续教育都是学校自己来办,但缺少跟同地区其他特校进行信息互通或资源共享。另外,经费不足也是制约特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希望学校及有关部门多渠道筹措经费,以增加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于已经参加过的继续教育,仅8.11%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12.16%的教师表示不满意;

4.1.2 目前继续教育仍存在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培训形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

4.2.3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最主要的动因是充实更新知识及适应工作需要;

4.2.4 对其想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调查显示,最重要的是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类课程和拓宽更新知识类课程;教师们最期望的继续教育形式为各种层次的特殊体育专业研讨会及地区性现场观摩课。

4.1.5 影响或制约其参加继续教育最主要的原因为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繁重,其次为信息封闭,缺少机会以及学校经费有限。

4.2 建议

4.2.1 继续教育有关部门及授课教师在确定继续教育内容时,应根据教师的需求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合理的继续教育内容体系;根据体育教师的需求,针对性地设置继续教育相应的形式及方法。

4.2.2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部门,通过网络、讲学、交流等多种方式给教师传达继续教育的一些相关信息,包括政策法规的学习;此外通过网络建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开设不同时间段及时间长度,使体育教师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继续教育。

4.2.3 学校应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并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加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同时继续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教师不同的需求安排考核评价内容,使继续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敏学,都晓娟,林华, 等.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3(1): 118-121.

[2] 吴燕丹,胡力超,吴丽芳,等.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9(1): 107-112.

篇(8)

一、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知识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现在学校教育中,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历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智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增长学生的见识,形成学生的 各种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有重要意义。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密切,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从不会做到会做、到熟能生巧的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整体英语水平和同年龄段初高中学生差距较大。英语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单词、意思、语法,对学生来讲比较乏味,听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根据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特点进行教学。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即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知识的结构中,是原有认知结构发展变化,从而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知识同化的一般条件首先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结构。因此在英语课中,教师要善于把将学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去解释、理解新的知识,将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去。例如教学生单词“vigorous”,中文释义为有力的,精力充沛的,词性为形容词。首先从词性出发,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中,形容词(adj.)是修饰名词表示名词属性的词,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前,可用作定语、标语和宾语补足语。根据词义让学生找到其同义词如:“active”。据此,学生可以通过层级掌握的单词联系到新的知识。接下来,通过造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He was a vigorous, handsome young man.(他是个精力充沛、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保持的联系,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就比较容易掌握和记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对就只是进行了提取和巩固。总的来说陈述性知识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同时很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还应充分运用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多重编码,关键字法和超额学习法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运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且运用课堂提问、分组讨论、课堂练习、作业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增强保持效果,并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陈述性知识也可以变得有趣。

三、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英语教学中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不一样,程序性知识不要求学生记住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会操作会运用。示范教学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职业类学校学生英语基础由于较差,很多情况下不知如何运用,做不到举一反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讲关键,讲主干,讲方法,做到精讲多练。从身边的事例或是学生干兴趣的话题入手,找到练习的突破口。从学生兴趣出发,模拟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相关单词、语法的运用。比如虚拟语气,不光要让学生记住虚拟语气的句型用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到该句型。因此教师可以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欧美歌星碧昂斯的一首歌曲《If I Were A Boy(如果我是个男孩)》为例子,光是歌曲名就是典型的虚拟语气用法。然后从歌词分析,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又分析巩固到了虚拟语气的用法。总之,程序性知识需要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表达。

四、 小结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学生由于英语水平和基础相对较差,在教学中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同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模拟职场情景,多开展role play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不知不觉中就有助于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机的结合并牢固掌握,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最终保证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稳步上升。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数 数感 基数 序数 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34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在入学之前就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对数的认识,不少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针对这一现象,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认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所以不必多花工夫,学生自然就会。其实不然,对于“认数”,我们需要教的还有很多,正所谓“小知识里藏大文章”。

一、重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并将它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明确提出。灌篮高手能准确地把篮球投进篮筐,缘于他在长期与球的接触中形成了很好的手感,能准确地判断用多大的力气才能投球进筐。数学学习也像打篮球,使学生通过学习能产生敏锐的数学思考能力,对数字产生强烈的直觉,最后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感觉解决问题,这便是数感的效应。形成数感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公民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数感,从他们第一次系统学习“认数”就开始培养。经过幼儿园的学习以及家长的教育,很多学生都能通过学前的知识储备,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但他们并没有形成强烈的数感,还没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习惯,这时的数数行为只是为了数而数。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感知数的多少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在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一些实物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载体,让学生体会数的多少,感受数的大小。例如,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的主题图——数一数,引导学生感知数无所不在,让学生脑海中最初的、低级的数感得到唤醒,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先数一数5根小棒,再数一数10根小棒,然后让学生比较5根小棒与10根小棒在数量上的差距,使学生能尝试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在学生充分体验和形成一定的数感后,让他们估计一下手里的小棒根数,然后数一数,看看自己的估计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同时,教师适当让学生进行一些估算的练习,使学生的数感在应用中得到增强,进而在估算过程中不断完善估算的方法,发展自身的数感。

2.体会数的排序

我们所学习的数存在于一个数集中,让学生熟练数的排序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如在引导学生对数排序时,教师尤其要注意0的位置,因为学生能理解0作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但是较难理解0表示起点的含义。教师可以将排好后的数列放到直尺上,使数变成直尺上的刻度,除了能让学生直观感知数逐渐增多的表象外,还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0作为起点的含义。当学生熟练数的排序后,教师也可设计一些找数的游戏,让学生看着直尺上不完整的刻度,完成剩下的刻度的练习。

当然,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为学生代劳。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应用,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自我建构,才能生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感知,形成自身特有的数感。

二、攻难点,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基数和序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容易将“第几”理解为“几个”,将基数和序数混为一谈。且不谈数学专著中对基数和序数是如何复杂定义的,简单地说,一年级学生需要知道同一个数作为基数与序数的两种含义,即一排苹果中的前5个与第5个苹果的差别。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基数和序数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有其自身的原因。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数几乎都只有一种含义,那就是数作为基数的含义。大人们也常常让孩子数一数这是几个或那是几个,对于数作为序数的另一个含义,孩子很少接触,导致对序数概念的生活经验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教学中应对症下药,强调数作为序数的含义,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数数的时候指一指“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通过反复强化的练习,使学生明白数字前加了“第”字就是特指“这一个”,而不是将前几个一起算。同时,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活动和“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即让一些学生排成一排,然后教师指令第×个学生或前几个学生做规定的动作。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让学生按照座位的顺序分成八个小组,记住自己属于第几小组,也可以让第三组的学生站起来,最后让前三组的学生站起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同样是“3”的不同含义。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自己的角色,强化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讲应用,熟练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的组成与分解,是在学生学习数以后进行的后续学习。严格意义上来说,数的组成与分解已算是加减法的雏形,因为学生在思考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已经在无形中用到加法和减法的思维。数的组成即加法,分解则与减法异曲同工。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教材安排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内容,既是为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又是学生学习认识数之后的第一次应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感知数的分解与组成。个别数感较好的学生喜欢用加减法解决数的分解与合成的问题,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当给予肯定。当然,教师不能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应容许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在辅助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进而摆脱学具的支撑,形成自身的能力。如练习环节可设计“总共有5根小棒,左手有3根,右手有几根呢”等“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另外,在教学数的分解时,教师有必要渗透有序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尝试按照一定的顺序分解,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如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学会有顺序的排列分解,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对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深远的意义。

四、辨数位,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篇(10)

我们知道,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拥有着一技之长,担负着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的重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教师的这一特点,图书馆应该做好相应的服务,以使教师能够完满地完成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企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需求的特点

近年来,我市高职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专业设置丰富,师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与之相应的是教师对图书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着推动作用。

(一)文献类型的多元化。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高职院校教师对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料的需求减少了,更多的是集中在了电子类信息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和i pad等上网已经成为时尚,教师对文献类型利用的多元化趋势已经在逐渐增长。同时,文科教师与理工科教师对文献类型的需求也产生了不同。文科教师常用的文献类型偏重于馆藏的中文电子资源,纸质书刊资料日见减少,理工科教师偏重于馆藏的外文电子资源和纸质书刊资料。这种变化给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数字化资源使用率高。我们知道,就高职院校来看,能够快捷而全面了解国外文献资料的最佳途径就是获得电子类信息资源,而从高职院校教师所需要信息资源的载体形态分析,也是电子类型文件。因它能够及时跟踪报导国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及研究成果,且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资源就可实现利用,使得电子类型资源的利用率远超过了纸质文献。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教师们最为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如对电子期刊资源的利用就是一例。

(三)潜在性信息需求日益重要。所谓现实需求,这里我们主要是指教师已经向图书管理部门提出的信息资料的需求,或向图书馆提出的资源采集需求,或课题查询需求,或文献传递需求,等。对于这种需求,图书馆一般比较好解决。而比较难解决的是潜在性信息需求。所谓潜在需求,是指教师没有直接提出,但根据教学需求教师可能会提出的,并具有实际需要的信息资源。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师并未明确提出,也就是没有转化成现实性的潜在需求并不是不重要的,它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变成现实性需求,因此,图书馆理人员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做到“未雨绸缪”,为教师们准备好还未提出的“现实性信息需求”。

(四)专业性信息需求增加。高职院校教学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挂钩,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要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这样,教师的教学就越来越专业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补新技术、新工艺、流程方面的内容知识,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不断更新知识,一方面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比较注重专业性。 因为,他们除了对专业性信息需求外,还希望全面获取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各种综合性的资料和信息,如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为适应当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求,能高效快捷为教师提供图书馆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应该强化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服务。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大相关数据库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努力充实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为教师提供各种电子信息服务。同时,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教师信息需求的重点,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建立相关的特色专题数据库,并加大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进行开发建设,使数据库在内容方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特色性,保证数据库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以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性的信息需求。

(二)应该强化馆藏信息的保护工作,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对有一定保密价值的信息,加大对人工搜索、自动搜索和半自动化搜索的监控;对院校的各种学术会议论坛和专家学者的个人主页进行防攻击加密;建设“网络机器人”的自动搜索软件,使其能在互联网上漫游,定期到指定的网站自动搜索站点上获取各种对高职院校教学有用的信息,保存于本校图书馆服务器上,为院校教师教学所用。

(三)积极开展变潜在性信息需求为现实性信息需求的信息导航服务,提高信息利用率。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开展信息导航服务,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效搜集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自己的潜在性信息需求变为现实性信息需求。这里我们建议,图书馆要主动与教师联系,收集教师的教学需求,为教师做好图书信息服务。同时,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定制服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上一篇: 党员宣誓程序 下一篇: 收费站每周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