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6: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手机营销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营销人才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最终目标。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内容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资源,科学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和要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方法。应用信息技术,以任务为导向安排学习活动,启发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经验完成任务,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入思考,真正提高其营销素养和营销技能。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文章以“市场营销与实训”课程为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定价策略运用”是“市场营销与实训”课程模块二:市场营销策略的运用能力中的学习项目,定价策略对于企业经营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要求,将定价策略加以灵活运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2“定价策略运用”教学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和拓展提高四个环节,并利用任务驱动法组织各环节教学活动。
2.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三个内容:任务查询;走进生活进行拍摄;完成答题复习游戏。
任务查询:学习初,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入项目六定价策略的运用实训单元,点击“任务点”,查询并下载任务书。
走进生活:教师利用QQ等网络通信系统,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身边的超市、食堂、商场等经营场所,寻找生活中的定价策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依据任务要求拍摄视频和图片,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自制学习素材区”。
答题游戏:利用自主开发的系列教学配套游戏,鼓励学生课前登录游戏教学平台,进行在线趣味测试,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
2.2教学实施
为解决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教学实施分为“来源于生活”的案例讨论和“运用于生活”的模拟经营两个环节。
案例讨论:讲一讲你所发现生活中的定价策略。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视频及图片内容(每组3~4分钟,共需30分钟)。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登录网络平台讨论区,完成关于定价策略适用条件的讨论任务,并讨论总结各类定价策略的适用条件。学生可以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提出讨论的题目,助理教师参与讨论,及时回复并做个性化引导。讨论结束后,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测试单元,完成课后单元练习。
模拟经营:教师和学生分别登录实训系统,按照经营流程进行经营。首先,教师点击“开始经营”,学生以季度为单位完成以下操作,生产产品、开发客户、产品定价、配货销售,并根据销售情况进行价格策略调整,然后进入下一季度,一年经营结束后,系统自动统计销售成绩和经营得分。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定价策略的运用效果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进入网络平台讨论区,以小组为单位就模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提出讨论的题目,助理教师参与讨论,及时回复并做个性化引导,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定价策略方案,鼓励学生于课后组织竞赛对调整完善的定价策略加以验证。另外,模拟经营实训系统随时向学生开放,但需要营造竞争的环境,学生可以以社团的形式组织比赛,在反复模拟中掌握定价策略的灵活运用,锻炼提升营销技能和素养。
2.3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应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设定多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部分。过程评价包括:视频浏览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评价包括:作业完成和考试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案例汇报成绩;二是模拟经营得分。教师将相应评价结果录入考核评价区,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权重进行综合测评。总之,多元考核体系侧重学习过程整体表现,对学习效果考核更加科学全面。
2.4拓展提高
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技术拓展课后学习的空间,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共享资料、电子教材、推荐视频、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拓展视野,进行深层探索;另一方面,模拟经营实训系统随时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以社团活动形式自行组织竞赛,或参与各类营销技能大赛,在竞赛游戏中掌握定价策略,提升营销技巧。
3教学总结与反思
3.1教学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来源于生活”的案例谈论与“应用于生活”的模拟经营两个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定价策略”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走进生活,利用手机、平板电脑自制的原创教学素材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营销实训系统模拟经营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定价策略运用的效果,在不断的模拟经营中,锻炼并掌握定价策略的运用技能。学生参与各环节的讨论,辅助教师全程指导,及时回复,营造师生、生生互助学习机制。讲座视频等课后拓展资源,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拓展学习。
理实一体的信息化教学平台
3.2教学反思
将信息化技术贯穿教学始终,形成以下几个特色:
(1)围绕“定价策略运用”内容,任务驱动做贯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50-0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学校与企业的职能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职能是做好产品与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指导下,高职校院进行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即企业与学校职能不分,学校希望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要求企业每年接纳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认为这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则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入职之后,还需要经过3~5个月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因此,部分企业开设了就业实训班,招收大学毕业生,向每位学员收取1~2万元不等的学费,3个月实训结束之后能留在企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企业表面上说是为企业储备人才,其实是为了创收。
学校与企业各自的
资源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各自挖掘自身资源和希望得到的资源,以找到合作平衡点,也就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学校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设备资源、科研资源等,希望得到企业一线项目和企业实际应用的技术或先进的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用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企业具备的资源是了解市场,有成熟的产品生产线(产业链)、完善的服务体系、先进的生产设备,希望得到学校的人才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希望合作学校培养的人才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方式,到企业后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推动企业发展。
学校与企业开展
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或总经理到学校开讲座、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组建校企“冠名班”、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充当一线工人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笔者认为,利用学校、企业各自的资源,可以开展以下四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一是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有人就有消费,因此,学校的店面、招待所、游泳馆、健身房等可以改建为管理类、营销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案例一: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建设校区时规划了学生自主经营一条街,有12个店面,商贸类专业的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承包了其中一个店面,根据校内市场消费需求自主经营一个月,学校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经理组建专家组团队,担当顾问的角色,负责为学生自主经营把脉。学生经营前一个月通过市场调研,撰写了经营方案,经专家组审批通过开始实施,专家组在经营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融入会计、市场营销、广告、管理、客户服务等专业知识。通过利润考核学生团队的经营管理业绩,一个月经营结束之后,需要撰写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分析原因,以便下次改进。每季度召开一次经营业绩研究会,各组进行交流,吸取创新点。
二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成立某某学校专业工作室,接纳合作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参与产品生产或项目开发,间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案例二: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合作,在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成立了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动漫专业工作室。企业免费为学校提供工作室,目的是吸引学校的教师参与企业工作,通过培养教师间接地培养学生。此合作方案有利于教师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因为教师不是企业员工,但又了解企业,更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性意见;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前沿专业(影视动画、物联网等)的师资极其缺乏,教师到企业之后参与生产,可以提高技能;有利于提炼教学案例,教师在不泄露企业机密的前提下,将企业典型项目或产品生产技术改编成教学案例,把企业生产技术带到课程中,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关注企业,企业有了学校的工作室,每学年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模式;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案例来自企业真实例案,教师和学生不间断地与企业接触,学生可以了解企业,企业也可以了解学生。
三是学校利用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成立某某企业(项目)工作室,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参加真实的企业项目,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满足企业弹性生产的需求。
案例三: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合作共建了号码百事通实训基地,基地设有30个中、英文语种的电话服务席,受理业务包括行业首查、查询转接、商旅服务、通信助理等。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训任务,承担基地运营所需要的水费和电费等;企业负责实训室的装修、实训室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电话30部、语音系统一套、交换机、服务器等)、运营管理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训活动,按10~12元/小时计算实训补贴,工作时间为16:00~22:00。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显著,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客户服务实训)平台,成为学生积累实习经验的学习场所,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途径。
案例四: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福建中科亚创公司合作,在学院成立了手机动漫制作中心和手机应用系统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手机动漫制作,手机漫画创作及手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手机动漫方向)的行政班;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提供制作中心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网络、平台等);中科亚创公司提供手机动漫制作工具和运营平台、专业教学及运营管理;学生参与的实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机动漫制作,第二阶段手机动漫创作,第三阶段手机漫画运营与管理,第四阶段手机应用系统开发)。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计算实训补贴的方式也不同,第一阶段按件计算实训补贴,第二阶段按用户访问量提成,第三阶段按营业额提成,第四阶段按授权付费。经过两年的合作,效果显著,大部分学生已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手机动漫基地及相关合作企业工作,其中有两个团队成立了手机动漫创作工作室。
四是学校引进企业生产车间,对于机械类、电子类、服装类专业建议引进企业生产线,组建生产性车间,建设“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所谓“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是指“课堂与实训点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于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于一体。
案例五: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开设了制鞋工艺专业,根据“三合一”的标准,制鞋实训中心采取“学做合一,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通过流程化基地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做合一基地:由制帮工艺实训室和制帮生产车间组成,一个以实训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制帮工艺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实训与生产的互动。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与纠正,达到了良好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制帮生产车间既是合作企业生产精品鞋的制帮车间,也是学生校内顶岗实训基地;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生产人员,同时也担任制帮工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工艺技术,可实现教学与生产互动。
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经过“学做合一”阶段后,学生进入与企业合作成立的中国鞋都产学中心进行综合生产性顶岗实训阶段。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学院的实训中心兼职任教,并解决实训材料问题。产学中心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在流水线两侧交替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工位,可实现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的目的。
研发服务基地:实训中心下设制鞋研发中心,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研发中心采用企业运作模式,根据生产需要,确定设计主题,组织毕业班学生参与各季鞋款的设计,在中心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实训中心负责对设计稿进行样品鞋制作,学生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可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
今后,我们将围绕每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撰写具体的操作方式及合作成功与否的考核标准,提供各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参考案例,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都能受益,以实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石根.民办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新思路新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2]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一、教学背景
作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首批品牌课程,电话营销申报为2016省教育厅MOOC项目。选用高职高专呼叫专业规划教材,结合行业标准、技能考证及大赛的相关要求,教材经二次开发,以电话营销中六个典型工作项目创新课程内容,本课选自项目5中的任务二 “处理客户异议”,内容为全景展现精准营销的企业应用,解决盲目电销导致异议频发的现实问题,两课时共90分钟。
授课对象是大二呼叫专业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呼叫坐席基础知识,善于运用网络资源,但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缺乏沟通技巧、盲目推销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其中建立用户分类属性标签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匹配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1.信息化策略
为避免传统教学中“拖延”“搭便车”等现象,选择国内团队协作工具创导者Teambition团队协作平台,搭建“电话营销”在线共享教学资源库。教师通过Teambition下发、推动、帮助并监督学生团队定时完成课程任务,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页、桌面、移动端认领任务、既分工到人又协作共享,并辅以微课、微信、微动画、微游戏、微直播、微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其学习兴趣。
2.技术路线
为解决盲目推销导致成交率低的问题,课程团队挖掘中国移动后台用户消费数据,与学生共同建立分类属性标签细分用户群,实现精准产品匹配。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将课程岗位化,引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以下简称“我院”)VBSE虚拟商业社会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单位――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合肥天骋电子商务公司的真实电话营销工作,课堂角色扮演、实训虚拟经营、实际操作顶岗实习三管齐下,实现教、学、做一体课岗对接。
三、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课前翻转
掌握异议处理的步骤和技巧。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醒学生登录Teambition认领课程任务单,翻转学习项目五种异议处理的微课视频,并在微信发起投票,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经常遇到的客户异议是什么。
2.第二阶段:课中实训
(1)第一步为预习检查10分钟,教师打开Teambition平台,检查课前翻转学习情况如下:2015呼叫班有两位学生没有认领任务。19位学生在分享区反映顶岗实习中虽运用了异议处理话术,但仍常遭遇拒绝。预习检查后教师结合微信投票、实训作业、顶岗实习业绩,总结出共性问题――盲目外呼是导致成交率低的主要原因。
(2)带着问题进入第二步:攻克难题25分钟,树立精准营销理念。教师首先播放Flash微动画,还原顶岗实习中移动增值产品电话营销微情境,将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岗位无缝对接的开放发展理念。师生共同打开Teambition,为中国移动增值产品设计精准营销方案。通过识别产品标签以知己,再构建用户标签以知彼,进而实现精准营销匹配需求。接着通过案例视频中的微游戏巩固学习成果。
(3)第三步为技能操练25分钟,强化精准营销意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增值产品精准营销方案对“流量包”产品进行模拟实际操作训练,开展学生互评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给出示范视频。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小组局限进行信息化头脑风暴,在Teambition分享区共享精准营销心得。教师将学生的分享心得总结成顺口溜便于大家记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信息化沟通,提升学习效率。
(4)第四步为企业虚拟经营30分钟,以提升精视销能力。学生打开VBSE虚拟商业实训平台,查看宝乐童车采购部CRM软件招标公示,分角色模拟投标过程中的电销异议处理场景。学生分为微群组,做到举一反三,自选品牌作为CRM软件供应商,与宝乐童车方进行接洽,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自身产品特色进行精准营销微应用,用虚实结合法,实现精准营销理念可应用,可拓展,可复制。
教师通过映客直播,将学生模拟过程直播给行业专家。由专家在线点评,提出改进建议的同时,在直播呼叫中心工作现场,请优秀员工进行示范。至此,课上环节结束,学生细分客户精准得当,推荐产品精准有效,话术技巧贯穿其中,已具备呼叫坐席精准营销岗位技能。
3.第三阶段:课后实操
课后,学生登录Teambition认领课后实训任务。拍摄任务视频,上传至Teambition,分别由学生、教师、行业专家打分。课后一周内专家通过映客直播进行微访谈,从专业角度点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直播过程中,学生通过评论提问,请专家现场解答。接着学以致用,进入校企合作单位――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合肥天骋电子商务公司顶岗实习,由天骋公司销售主管进行现场指导。
顶岗实习中学生登录Teambition手机端秀出业绩,互相竞争。本周顶岗实习结束,移动增值产品销售业绩显示全班平均成交率上升15%,并由本周“销售之星”通过映客直播分享成功经验。此过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更授之以渔,使学生拥有应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迁移力,完成从呼叫中心坐席、主管到大客户经理的职业能力迁移。
课后,教学团队通过梳理顶岗实习录音、成交记录和后台数据,将移动增值产品精准营销方案整理拍摄成微视频,上传至Teambition和云课堂平台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中,践行共享发展理念,面向企业开放产教融合平台。
此外,课程考核成绩由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实战表现、课后实训作业和顶岗实习业绩共同组成,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在Teambition平台上实时呈现。
四、特色创新
1.多元见“微”,升华学习体验
践行五大理念,挖掘信息化资源,将微平台、微课、微信、微动画、微情境、微游戏、微应用、微直播、微视频等碎片化资源加以整合,形成多维度交互课堂,升华学习体验。
2.递升知“著”,迁移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驱动、三大平台贯穿践行我院理实一体、素能本位的育人理念,课岗对接提升职业迁移力,校企联动打造生态课程体系。
二、《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的实施背景
南宁学院位于广西南宁市,前身为建立于1985年的邕江大学(高职),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称为本科院校(二本),2013年南宁学院管理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市场营销学》作为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第一学期,让学生了解营销的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核心课进行知识导入。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我们导入了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是总是感觉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还是不能够亲自去操作营销的全过程,理论和实践还不能做到更紧密的结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13年5月开始,我们以市场营销教研室牵头,组织在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4个教学班,开展南宁学院管理学院第一届模拟市场营销大赛,并把这个大赛用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课的名义写进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有24课时,1个学分。学生每4-6人自由组合筹集资金组建公司,分工负责,销售地点在人流密集的学生饭堂门口。在3天的现场销售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营销技能,通过产品组合、灵活定价、产品促销等方式,尽可能多地销售产品。第一届模拟市场营销大赛取得了很大成功,3天比赛中学生团队销售额最高的超过1万元,利润超过3千元,让大量的学生感到知识是有用的,通过努力实践可以创造财富,掀起了学生创业的热潮。南宁学院紧跟着市场营销大赛推出了学生创业园项目,第一批创业项目的三分之二都是管理学院的学生申报并获批,有部分学生的项目如校园快递、服装定制、校园旅游项目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2014年、2015年,我们陆续开展了《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的市场营销大赛,不断总结经验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市场营销大赛已经成为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经济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内容。
三、《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的组织和管理
1.组织管理机构
(1)管委会
由市场营销教研室的老师为主,组成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主要负责赛程的制订、比赛标准的制订和每天比赛的管理工作。下设三个小组:
①宣传组:负责对大赛进行整体宣传推广。
②现场管理组:负责在经营现场进行巡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③统计组:负责收集和核实每个学生团队每天的经营成绩和总成绩,并在比赛结束时回收账本,提供给评委会进行评比。
(2)评委会
由学院领导、企业专家对学生比赛三天的销售额进行综合评定,排出比赛的名次
2.具体管理工作内容
(1)在赛前对学生团队进行培训
在比赛之前,很多学生对于销售什么产品、去哪里进货、应该怎么谈判、进回来之后如何进行销售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就需要有老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一般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之后,再用4小节课对比赛专门进行辅导,然后让学生进行校园市场调查、周末出去跑市场研究进货渠道。
(2)审核学生的《摊位经营申请表》
在学生确定了经营产品和营销方式之后,每个学生团队都要填写《摊位经营申请表》,把经营的想法和策略书面上报组委会,包括需不需要用电等等。《摊位经营申请表》得到组委会的审批之后,才能进行经营。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团队没有按照申请表的内容进行经营的,取消经营资格;如果需要变更经营内容的,需要书面向组委会申请,组委会实际上相当于市场管理者的角色。
(3)在比赛现场进行现场管理
每个学生团队都必须采用统一的收据本,每进行一笔交易都要有一式三联的收据,第一联给顾客,第二联给自己,第三联给组委会进行核实。为了防止金额过大的单笔交易,组委会还规定单笔超过100元的交易,学生必须到组委会值班老师处,由值班老师进行核实并在收据上签名,该笔交易才算有效。每天不少于两名值班老师在比赛现场。
《市场营销学》实训每天早上9点开始,18点结束,18点统计组的学生会到各摊位回收收据本,进行销售额统计和核实,第二天9点前把收据本送还各摊位。
对于学生的现场经营,值班老师可以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有学生消极比赛或者弄虚作假的,可取消比赛资格并通报批评。
(4)赛后评比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市场营销学》实训中,都对比赛销售额排名前十名的团队进行了奖励,有证书也有现金,让很多学生都非常积极。从第三届开始,只进行证书和创新学分的奖励。
四、《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和解决建议
1.取得的经验
(1)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连续三年的《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参加实训的学生累计达到1000人次,覆盖管理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学生们反映比赛这三天过得很辛苦,钱赚得很不容易,但是也很快乐,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收获。
通过比赛,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销售能力、策划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销售成功的团队,在比赛后,用各种方式坚持了下来,都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收益,个别团队还申请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2)教师在实训中得到锻炼
学生在实际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这就要求老师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各行业的研究能力。学生在实际经营中,多会进服装、电子产品、食品、礼品饰品等商品,老师必须熟悉这些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经营指导意见,使自己变成一专多能。
(3)课程建设越来越突出应用性
通过《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把纯理论课的《市场营销学》变成了应用性很强的实训课,把《市场营销学》中的知识点,变成了学生实训中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且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找答案,不断总结和改进,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越来越明显。
2.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过去三年,《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的考核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销售额,这让很多学生感觉不太公平,因为卖出一部手机的销售额就有几千块,而卖出一斤西瓜的销售额只有几块钱,相差非常巨大。组委会曾经考虑过用利润率来考核,但是由于学生进货商品的品类非常多,进货的方式也很多,进行成本的核算比较难,导致利润的计算很难算,所以至今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考核方式。
(2)现场统计的难度大
一方面学生不是专门学会计的,虽然学过会计学原理,但是对于记账的知识还是不熟悉,每天的帐目记得非常混乱,生意好的时候,漏记、错记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为了取得更好名次,学生采取熟人交易虚假交易的方式虚开收据,也很难核查,因为很难知道钱货交易是否真正发生,让一些学生钻了空子。
(3)学生经营商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学生经营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化妆品、零食、水果、生活日用品上,产品同质化很严重,有时同时出现4-5摊卖水果的,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直接导致了营业额的下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经营团队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经营团队是自发组织的,因此有部分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训中,也会有一些学生偷懒、消极应对,特别是当销售不顺利时,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从历年的实训看,学生在经营的第一天,士气最高,但是由于销售的原因和天气等客观因素,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日下降,甚至没有到第三天就有学生不开业了。
3.解决建议
(1)考核指标多元化
今后在综合实训中,不仅要考核销售指标,而且要考核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例如赛前提交商品的营销策划方案,赛中考查该方案的执行效果,赛后对方案进行认真总结,全程每个步骤都有分数。考核方案重点考虑各小组市场调查的设计及调查结果分析、经营方案的撰写及可行性、展销会中的经营额及展销会结束后各小组的PPT汇报情况,并且引入了小组互评及个人自评考核项目,使考核方案更加公平具体。
还可以在比赛中增加单个环节的考核,如商品海报设计大赛、商品陈列布置大赛等等。在销售指标的考核上,排除困难,重点考核利润率,以求达到比较公平的考核效果。
(2)加强统计管理
在赛前,要求每个学生团队要指定一名学生做会计,指导老师要对会计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记账技能;在比赛中,加强对账本的管理,不定期抽查账本;同时培养一支比较能干的学生统计员队伍,每个队伍负责3-5个经营团队的账本的核查,一但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处理。
(3)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挖掘校园市场
通过引导学生对同学们的消费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科学地确定营销产品和营销方案。例如在第一届综合实训大赛中,有个女生团队,经过校园市场调查,发现小盆景盆栽具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于是针对女生进行了小盆景盆栽的营销,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其次,目前进行的综合实训都是销售的实体产品,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销售服务类的产品,比如维修服务、快递服务、家政服务等等,不断拓宽业务范围。
(4)对学生团队要经常进行辅导,解决其实际问题
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定帮扶3-5个团队,在赛前赛中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不断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争取更好的成绩;要帮助团队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必要的时候和课程考核学分挂钩,以促进后进。在帮助学生团队的同时,也要克服学生对老师过分依赖的心理,掌握好帮助的尺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帮助学生成长,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代替成长。
五、《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的发展展望
通过三年的实践,南宁学院《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在发展中不断前进。在未来,我们对于实训有如下的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0-70-03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Aiming at the demand and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ability of the mobile Internet vocation groups by analyzing the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chain. It starts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of specialty groups, focuses on the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of building mobile Internet curriculum system of "basic courses+professional courses+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 groups; profession group; mobile Internet; building of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与产业职业岗位联系紧密,通常会以产业内部分工特征划分高职专业,以“产业”对应“专业群”,“岗位群”对应“专业”,“岗位工种”对应“专业方向”,如此定义专业群系统对应的外部关系,可以对专业群、专业和专业方向做出准确的界定、设置和建设,也为高职院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我校原有计算机专业群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计算机类专业。自2009年开始,学校瞄准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数字媒体和网络商务方向,但各个专业方向各自为政的状况日益明显,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学生跨界能力培养方面缺少协同,无法构建专业群集群优势。2013年为切合杭州市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新开设了移动互联网专业,并以此为核心专业,全力构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这也为原有的三个老专业注入了活力,让其重焕青春;2014年成功申报了杭州市重点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于2014年实施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搭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平台。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的需求,其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广泛存在为终端层、软件层与应用层三个层级;移动终端层主要由部件和整机两大部分构成;移动软件层主要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安全软件、移动中间件;而移动应用层是发展变化最快、最能影响用户体验感受的,也是企业商家关注最多、着力发展的层级,其按类别可以分为语音增值类、效率/工具类、应用分发类、生活/休闲类、位置服务类和商务财经类共六大类业务(见图1)。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主要有网络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信息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五类企业[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中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2004年的以网络服务商为主导,到2009年以平台运营商为主导,2011年以终端制造商为主导,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服务商和应用开发商为主导。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应用为王的时代,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应用开发者,因为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真正关心的不是网络、平台和终端,而是应用。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超过8成,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巨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移动互联网人才的社会需求井喷,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量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仅就2014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仅应用开发类人员的需求量就超过200万,但实际从业人员到岗率不到35%,用人缺口巨大。
2 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岗位调研,总结出适合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四类典型岗位群: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岗位群和商务运营管理岗位群,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业专家共同深入分析,总结各岗位群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结论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培养定位是:以当前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为主导,以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具备适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网站开发、移动数字内容服务、移动商务运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人才要求整体较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特征。
⑴ 勇于创新精神。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蓬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随时都会有新产品、新应用问世;随之而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营销、新需求等崭新事物都是对过往的颠覆性创新,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借鉴,创造性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⑵ 跨界复合能力。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此外还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应用,因此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行业跨界、技能复合的能力,其个人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最好能具备多向思维,例如移动互联网商务运行人才需要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行业跨界能力;而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最好既熟悉手机平台,又熟悉互联网编程,对C语言、Java等编程语言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所谓的技能复合能力。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⑶ 学习适应能力。互联网行业本身极富变化,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快节奏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特性推向了极致。新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得到快速普及,也很可能在高强度的快速竞争中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无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如此方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⑷ 个性化实现能力。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获得认可的产品都只能是强调个性化、具备鲜明特征的产物;从产品对象、用户需求,到功能架构、界面设计,乃至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是能更深入地接近终端用户的捷径所在。
4 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的分析,我们构建了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它是以“基础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岗位群实践课程”为模式的课程体系。图2是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
图3-图6分别是专业群所对应的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媒体制作岗位群以及移动商务运营岗位群等四个岗位群的课程组成[5]。
⑴ 终端软件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3所示,专业基础部分是Java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概论、移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是为终端应用编程打基础的重要课程;移动互联网概论和移动操作系统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了解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os这些常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为后序的编程课程作好铺垫;Android 程序设计基础以及后续的Android媒体编程和网络编程是本方向中最重要的课程,从面到点介绍了主流终端软件开发的方法和主要应用;最终以综合实训的方式来开发具体产品,关联并强化所学技能。
⑵ 移动网站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4所示,该方向将移动网站的开发划分为前端技术和后台技术。前端技术以网站前端技术为入门,介绍了移动网站前端开发的基本方式,并辅以在移动网站开发过程中使用广泛的HTML5与CSS3、JavaScript技术。而C#程序设计、Ajax程序设计和移动WEB应用开发以较容易掌握的技术为切入点,介绍了动态网站搭建的主流技术。最后通过移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⑶ 移动媒体制作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5所示,由于移动媒体以影视和动画为主,所以该方向的课程也围绕这种媒体的制作展开。美术基础和数字摄影技术作为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构图能力;素材处理培养学生的影视、动画素材处理技能;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技术介绍了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视听语言、动画特效技术和影视后期处理培养学生处理视频的基本能力。最后通过移动媒体制作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⑷ 移动商务运营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6所示,该方向选取了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中最流行的微商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以移动商务与网络营销实务、微店运营与推广作为核心课程,重点介绍了微店从建立到推广的整个过程;对微店装修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微店设计的基本手法;搜索引擎营销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创新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的移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探索了传统计算机类专业群转型移动互联网专业群建设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力求摸索出一条让计算机类专业重获生机的改革道路。基于岗位群的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起点,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的兴趣培养及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此,建议可以采用大类招生分阶段培养的模式[7],学生在完成基础素质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学习后,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基础进行专业方向分流,进入岗位群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以达到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39
[2] 李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简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6:9-12
[3] 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49-251
[4] 顾卫杰.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130-131
[5] 戴浩.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云+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软件,2013.34(5):150-153
二、改革“消费心理学”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增加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的实质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它依据教学内容选定主题,设定模拟情景,再安排学生扮演某些角色。例如,在讲授消费者气质与购买行为时,学生对气质类型这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牢固,对自身气质也有所认知,但对消费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还比较陌生。因而,在讲授时笔者做法是:5人一组,学生分小组自主设计售卖的商品和销售情景,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分别扮演不同气质类型的营销人员和购买者,探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设计沟通场景、具体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就在销售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不同消费气质角色的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并找出应对的技巧。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探索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案例分析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获得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特别是针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消费心理的差别阈限”时,设计某个企业成本上涨,急需降低成本的情景,通过集体讨论获得缩减产品大小的程度应控制在消费者可觉察的范围(即差别阈限)之内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案例选取取决以下条件:一是案例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如在讲解消费者的需要动机时,可选取“大学生对游戏的沉迷”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到分析消费者情感时,在教室开展一次活动,名为“讲出你的品牌故事”,加深学生对消费者情感这一心理活动要素的理解。二是突出本地性。这样学生能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提高讨论兴趣和热情。三是案例选择要有新颖性和时效性。尽量选取最近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比如将近来滴滴打车软件和快的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冲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在消费时的购买心理。四是案例选择要突出品牌性。诸如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日本本田和丰田的汽车召回事件等,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消费领域的具体案例充分联系,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营销和销售实践中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达到方法能力目标。
(二)改变教学场所实地观察
消费心理发生的地点是在经营活动场所,因此学习的最佳地点也应该是在经营活动场所中。观察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资料。因为动机是假设性的构建———它们无法被看到或触摸、听到,无法从消费者行为中很容易地被推断出来,识别和“测量”消费者动机的有效方法———观察与推断。所以在学习消费者购买动机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北京华联、亨特国际、星力购物观察、国贸、永辉超市等,任意选择两个购物区,有针对性地跟踪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并和营业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不同的购物动机和购买表现。考察结束后各小组成员通过结合PPT展示,畅谈考察体会。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在现场调查、考察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市场调查。其具有客观、高效的优点,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中某一主题下的大量信息。同时也可以将实地观察与市场调查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了解经营者和消费者行为表现下的真实动机。
(三)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1.增强科研训练。由于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天天时时与消费行为和消费者打交道。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大量消费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生动的例子,生活也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消费现象或问题,学生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就地取材。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游戏训练、实地观察与调查等,让学生就生产经营的产品自主选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修正。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就业与创业意识。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在教授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心理学、市场运营、经济、营销技巧等的了解,还可以为将来就业与创业做好良好基础知识储备。例如,笔者在第一节课上,就将学生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创立一个实体企业。然后结合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丰富实体企业的内容,讨论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如市场调查、消费者分析、营销策划、广告等的各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就业、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而且也降低了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时遇到困难的风险。同时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发展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培养一名高素质的从业者奠定基础。四、课程考核的改革———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过去一贯以结果性方式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单纯的考核制度已不能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衡量的要求。笔者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缩减结果性评价所占的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例如,过程性评价占70%,结果性评价占30%。在过程性评价中,强调课程参与情况,即课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观察、调研等的参与情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19-01
1.教材分析
(1)教材选取
①课程对教材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传统的营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必须给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赋予新的内容。同时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本课程选取了由罗绍明主编、我校周晓杰老师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市场营销实训》教材。本书为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规划教材。
②教材特点。本书在内容上突出“实训与技能培养”的主题,以同一家企业的营销操作流程为基础,针对该企业营销活动的每个运作环节设置案例;在结构上按照模块化和分栏式的方式进行编写。为便于教学,本书配套有《市场营销实训指导》,该指导设置了与《市场营销实训》对应章节的基础知识与案例分析练习题、营销策划技能训练的参考作品,并配有练习题的参考答案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营销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对培养学生营销意识极为有利。
(2)地位与作用
《市场营销实训》是我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材共有十章内容,本次课程是其中的第三章:目标市场策略实训。本章共分为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节内容。能否学好本次课,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及时利用市场信息,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将来学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大纲分析
(1)教学目标
本次课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目标:掌握市场细分的概念、方法、步骤;掌握目标市场选择标准、模式、策略;掌握市场定位的原则、依据、步骤和策略。②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本章知识剖析现实案例。③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营销行业的信心。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教学重点为:市场细分方法、目标市场选择方法、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教学难点为: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的理解。
3.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管理类专业三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以下特点: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比较感兴趣,有一探究竟的心理;理论知识水平低,虽然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营销的基础知识,并对市场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接触的知识有限,所以对观察到的现象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还不能灵活全面地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适合因材施教。
4.教/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导入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法;教学重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教学难点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赏识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课程结束后使用反思教学法。
(2)学习方法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和上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巩固法和反馈法进行学习。
5.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准备
课程准备包括教师备课、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和学生预习三个环节。
(2)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主要是针对上一次课营销环境管理实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3)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观看经典案例—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目标市场营销案例视频;设计问题,导入新课。问题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如何进行市场细分的?市场细分后给公司带来了哪些变化?
(4)主课程
①市场细分(25分钟)。主要讲解市场细分的概念、作用、方法和程序。在讲解市场细分的作用时,用小白兔儿童牙膏(辅助图片和广告)案例证明市场细分有利于分析和发掘新的市场机会;用湖南长沙个体皮鞋经营者王晓莉案例证明市场细分有利于中小企业开发市场;用我国外贸行业向欧美出口真丝花绸的案例证明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制定和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结合火锅、“他+她”功能饮料、福特公司的“个性”细分、牙膏市场细分讲解市场细分的方法。对照春兰空调开发过程讲解市场细分的程序。
②目标市场选择(15分钟)。主要讲授目标市场选择标准、模式和策略。利用方格图形对比讲解目标市场营销模式,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利用条形图讲解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
③市场定位(20分钟)。主要介绍市场定位的概念、原则、依据、步骤和策略。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浪漫之都—巴黎、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全球最大的中文收索引擎—百度、驾驶的乐趣—宝马、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以上均配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市场定位的概念,在此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对自己的职场定位是什么?2元店,摩托罗拉的“小、轻、薄”和诺基亚的“无辐射”,金利来的“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奇瑞QQ的“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别克凯越的“以实干求超越的中坚者之车”、现代伊兰特的“爱家人的选择”、宝马的“社会高层中的现代者”,统一的茶里王、麦当劳的“年轻、欢乐、干净、效率”(以上均配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出市场定位的依据。万宝路香烟、可乐、七喜、朵唯女性手机(均配有广告视频)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市场定位的策略,增强了感性认知。
④主动学习,回顾知识(20分钟)。问题: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如何进行目标市场营销的?未来是否应该进军长途旅客市场?方式:采用分组讨论法即以前后桌8人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每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最后请学生继续观看余下视频,听专家分析讲解。
(5)课堂总结
目标市场营销需要经历三个步骤: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有效地细分市场,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和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将市场机会变成有利可图的企业机会。
(6)任务布置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金猴皮鞋的目标市场营销案例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7)教学反思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专业,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建设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基地是网络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改变地方经济结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现结合多年的研究与对职业学校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来展开论述。
一、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成败。首先我们要明确电子商务教师要同时具备计算机专业和商务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目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并不具备专业型教师。目前教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网站设计语言等,但对于商务营销这块是空白;另一类是营销专业教师,熟知市场营销,但对于计算机操作并不深入。由这些教师来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只能是肤浅层次的,并不能真正将专业教学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学生所学到的基本上都是被实践所淘汰的旧知识、旧技能。
(二)专业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并不是计算机专业与营销专业的简单组合,也并不是配备基本的计算机设施就可以实现的。这个专业是横向与纵向交叉联系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专业。这个专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不像其他专业那样具有清晰准确的定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配备的硬件设施。许多中职院校对这个专业并没有准确而科学的定位,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到学校配套设施的建立都不完善而急于开设此专业;而学生对于选择这个专业也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只是觉得这个专业很热门。这些都会阻碍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三)适用教材较少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应与时代同步,贴近学生,贴近时代,便于学生的理解,利于学生掌握。但目前大多院校所用教材尽管版本不同,但专业体系不完善、内容设计不合理,有的教材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有的教材较为浅显,并没有触及到专业的本质,并不能达到专业技能要求。教材不适用,教学活动的开展自然也会举步维艰,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并不能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由于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本身都没有真正掌握这个专业,在教学时自然也就只能照本宣科,理论性强,并不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并不具备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大多实验只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完成,有的甚至是直接忽略,并不具备学生实践动手的硬件设施。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实践
(一)中职教育为什么要建电商创业孵化实践基地
1.从互联网网民数量上看,网民数量急剧增长。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网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加大,并成为中国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
2.从互联网交易额上看,网络交易额规模增长。自2011年以来,中国B2C和C2C网上销售市场规模日益壮大,2011年市场交易规模达8060亿元,团购市场成交规模达237亿,并逐年呈增长趋势,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6.2万亿,增长21.2%,网络购物增长37.2%,如此强劲的网络效果规模增长更能拉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
3.从竞争强度上看,C2C领域竞争尤为激烈,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强势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如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梦芭莎、好乐买、乐淘等等,许多传统企业也积极地向电子商务靠拢,如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等。B2B领域受全球经济低迷及其他因素(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出口贸易额下降明显,从而影响了国内B2B行业的发展。C2C领域份额基本被淘宝、拍拍控制着,发展受到瓶颈性约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驱动,以跨境电商为重点,以农村电商为突破,让以“政校企会”为特征的电商“浙江模式”鼎立“互联网+”的潮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中职教育建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的实践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阵地。为此,学校要加大资金、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利用网络平台来建立一系列虚拟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如电子商务仿真实验室、网络营销仿真实验室、综合物流仿真实验室、电子商务平台仿真实验室等。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学校还要加强与外界企业的联系,吸收外界资金充实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来。学校还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管理与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2.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不仅要引入资金,更要走出校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一起来建设校外的实训基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水平,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我校于2014年9月与诸暨市里浦电子商务园区、草塔电子商务园区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这是学校转型发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次成功探索。到现在基地具有培训、实训、孵化、科研四大职能,实践中探索完善了“政府主导、协会搭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运作理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中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专业化建设,要取得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高度支持,加强经费投入,为专业教学购买高标准的实验配置、建立一流的实验室,并配备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以确保为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这样才能确保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目前还处于探索与总结阶段,并不像其他成熟专业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处于空白,并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供参考。为此,院校要重视专业型师资队伍的建立,引进专业型人才,并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自我研修、校外进修、双师培养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有效展开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水平。
(三)科学准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中职院校各专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说专业的设置前要对这个行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否则盲目跟风,设施不到位,定位不准确,并不能培养出技能型与实践型的专业人才。为此,我们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技能人才。
(四)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
要建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实验课程体系,这是新形势下重要的教学思想,既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又重视实践技能培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机械的理论记忆者与运用者,而是更能深入实践,能自主灵活地加以运用的创新型人才。
(五)确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因此课程设置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适用性。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服务于地方经济,要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与地方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二是职业性。要着眼实践运用,以市场为导向,来确立专业知识与技能,制定合理的课程内容。三是综合性。不仅关注本专业的发展,还要善于打破学科界限,将电子商务专业与相关的专业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既专又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
(六)教师要勇于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前沿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专业教学与时展、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在校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真正符合时展的需求。
(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主导,可以让学生展开更加自由而积极的认知活动,为学生模拟各种真实的运作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对知识实现再加工与再创造,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
(八)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这是由专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运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中所学不到的技能与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实习基地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因此,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
作者:何玉芳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3-127 -02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又为后续专业课程铺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探讨与研究,有利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现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因此,本文分析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块,并分析实施过程及难点,构建分段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一、《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总结当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授课模式
目前的课题讲授方式主要是“原理+案例”的模式。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学生所能真正掌握并运用的理论受到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限制,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当中。
(二)教学内容
在“原理+案例”的授课模式下,教师对理论的讲解常拘泥于理论本身,重理论轻应用。虽然有案例作为辅助,但通常也仅仅是把案例作为理论知识点的拓展讲解,且学生接受的仍然是书本上的内容,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营销活动中。教学内容中绝大部分是间接经验,无法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教学内容设计过于封闭,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教学内容中没有真正包含实际应用及直接经验,因而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大于学生,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参与度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
(三)考核方式
当前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分数是主要的评价手段,分数来源于期末考试的一份试卷,虽然有小部分平时成绩,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过程控制等方面是很难计量的,特别是营销实践能力并不是一张试卷可以衡量的。试卷中案例分析等应用型题目大都是纸上谈兵,与实践经验的获取和应用的差异很大。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型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实际营销领域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领域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师资队伍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讲授教师应具有复合型的相关专业背景。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讲授教师专业背景单一,无法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探究一种分阶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师资队伍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模块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的人才培养要求,设计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模块教学法成为解决当前该课程问题和弊端的有效方法。
模块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均为一个专项能力内容,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重实践轻理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提示、示范训练和组织协调作用,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全部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掌握应用和操作技能。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模块教学法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如下优势:首先,模块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与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有所不同。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较为灵活,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单元的组合,也可以是相关联知识点的组合,或者是某几项技能的组合。同时,一个知识点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若干个小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整合优化。最后,将整个体系划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由不同教师根据专业特长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阶段的教学讲授,有效解决了当前该课程教师专业背景单一的问题,让教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优势,让学生汲取更扎实的理论知识,获得实践能力。
综上,可以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模块教学法定义为:基于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知识体系转化为若干知识模块,并围绕模块进行教学的创新型实践教学方法。
模块与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独立存在但又与其他模块相关联。模块内部是一个完整而连贯的知识体系。各个模块根据具体要求及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形式。
学生在模块中学到的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模块的设计可大可小,只要满足教学需要,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即可,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情境模拟单元等等。可采取讨论法、谈话法或研究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模块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模块的设计
根据《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的特点,将整个知识体系优化组合为以下四个密切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
模块一:导论。该模块主要介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学科性质、在营销领域的运用,阐明了解并掌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相关理论知识的意义与价值。重点探讨什么是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为什么要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全面阐述本课程所涉及的篇章内容。
该模块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概念,例如:
1.访问几名大学生,要求他们描述最近三次在餐馆或饭店用餐的情境和他们的体验。从访问结果中总结情境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2.访问几位分别购买了大件商品和小件商品的消费者,研究他们在决策过程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模块二: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该模块集中讨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讨论群体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功能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影响,侧重于群体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不同文化、亚文化、家庭、群体下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不同。
实践活动包括:
1.分析一种外国文化,并对该文化下的产品进行营销方案的制定,如汽车、手机、主题公园等。
2.分别访问三位不同旅游产品的销售人员,分析各自的目标市场及顾客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对营销效果的影响。
3.分析参照群体在广告中的应用实例,指出广告中的参照群体及影响作用。
模块三: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重点讨论内部影响因素、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等。该模块重点研究影响消费者个体行为的内部过程,分别讨论感觉、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对消费者个体的影响作用及机制。
该模块中的实践活动包括:
1.设计一则不含产品关键特性的广告并将该广告展示于3位被访者。访问他们在广告中获得的产品特征。如果被访者获得了产品关键特性,分析并寻找他们获得该信息的途径,并总结出从中获得的信息。
2.从你所在的学习抽取样本,选择一种产品或服务进行品牌形象测试,并制定提升该品牌形象的营销策略。
模块四:消费者决策过程。该模块主要分析情境变量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作用及机制,包括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性质、特征、阶段、情境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
该模块中的实践活动包括:
1.选择三家手机卖场,描述它们店堂氛围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析怎样的店堂氛围是较适合手机产品的。
2.访问3位同学,总结他们在新年、暑假、圣诞节、周末等不同情境下的消费特征。
(二)难点及瓶颈问题突破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实施模块教学法,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难点及瓶颈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1.师资问题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的模块教学法要求讲授教师既要精通该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又要对所讲授模块有纵向深入的专业背景和授课经验。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参与到一线实践锻炼,获取深刻的实践体验,这样才能将实践中的知识传递到课堂的理论中去。
2.教材问题
模块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将课程分为不同模块,因此要有配套的模块化教材。当前此类教材极为缺乏,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模块划分及教学目标自行编写,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并不断完善教材。
3.实践设备设施问题
模块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每一模块都要完成相应的实践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实践设备设施作为保障。校内,要建立和扩大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包括软件操作平台、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校外,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其实践教学资源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福贤.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价值工程,2011,(32): 257-258.
【基金项目】项目课题:本文为2016年度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移动教学”视阈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ky43)的阶段研究成果。
本教学设计获得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商贸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三等奖;2017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
【中图分类号】G434;F713.5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88-02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交换,教师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提供教学视频资源,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形式来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则答疑,师生共同探究和互动交流等。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也被广泛的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强,与现实密切相关,也是学生们继续学习有关专业课程的基础。该门课程传统的讲课方法主要是校内课堂上实训展示,较少利用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由于现在学生属于“数字原住民”,他们是在数字时代成长的新生代,他们能熟练地应用数字工具和现代通讯方法。因此,本文采用《市场营销学》中的“促销策略-广告”为例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沟通、提高竞争能力的手段,在现实社会中运用广泛。企业的宣传与各种类型的广告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各种录制视频以及剪辑视频的工具日益普及,使得学生自助制作广告成为可能。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广告制作,以达到认识各种广告媒体的优劣势和如何选择不同媒体进行宣传的学习目的。
作為营销专业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擅长于运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学生更愿意接受除讲授以外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学生们对手机爱不释手,因此,本次课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课前拍摄广告进行预习与学习,符合学生的特点。
二、促销策略-广告翻转课堂设计思想与实施路径
1.设计思想
本课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布置学习任务,下发微课、自学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操作,并制作出作品;课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课后学生要按小组完善广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中通过运用微信公众号、多媒体课件、网络等信息化资源来随时辅助教学,从而实现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信息化。
2.实施路径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项目教学法”,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下发辅助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课前布置学习项目,让学生围绕项目开展资料搜集、整理,并自主学习、利用手机、各种剪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完成项目;课中学生制作讲解PPT,展示项目成果,各小组讨论评价每件作品,通过现场投票的方式选出优胜组,探究广告制作的基本原则;课后将作品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探究新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促销策略-广告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前置项目,指导学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创建丰富多彩的资源供学生课前学习,实施小组分工、项目导学、自主学习,完成项目等环节。
(1)课程重难点学习。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制作微课:《广告媒体的种类及选择》,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并制作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供大家在线学习与交流。
(2)项目整体梳理。在学生学习了重难点后,基本了解广告媒体的种类及选择标准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产品种类选择广告媒体的种类,制定设计制作广告的脚本,进行组内分工,落实每位同学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项目线上线下讨论交流。同学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线上线下咨询老师,也可在线上线下与同学讨论,随时随地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课堂知识内化强化阶段
(1)广告导入,创境激趣
本阶段采用经典广告导入,并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检测了学生预习效果,达成认知目标。
(2)成果展示,探究分享
①视频短片介绍分组情况及广告成果。观看了经典广告,学生们都急切的想要展示自己的广告作品,也对其他组的广告作品极为好奇。课堂自然过渡到成果展示,探究分享环节,该环节首先通过视频介绍各组分组情况及广告信息,同学们惊奇的现自己的照片,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主人翁精神,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展示欲望愈加强烈。
②项目展示交流阶段。学生们带着自己制作的成果,制作解说PPT加以辅助,按照产品特色解说选择广告媒体种类的原因,并阐述广告设计的思想,最后展示解说广告。此环节既考查了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每组同学进行汇报的同时,其他组同学针对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效果等方面对小组成果进行评判,为接下来的投票环节做好准备。
③重难点分析及讲解。学生进行项目展示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其合作过程进行分析,强调广告媒体的种类及特点,突出选择广告媒体应注意的因素,针对每组项目的可行性、针对性、效益型等进行分析,把相关的知识点渗透到项目中,突出教学重点,破解教学的难点。
(3)总结交流,评价反馈
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所有展示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各抒己见,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以及日后的职业特点进行点评,让学生体会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在日后的工作中,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素质,使得教学目标得到进一步升华。之后,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利用此工具进行投票,投票过程轻松高效,投票结果一目了然。
3.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在经过了以上环节后,同学们都在不断思考反省自己制作的成果,觉得還有些需要改进之处。经过翻转课堂后,发现自己的想法和之前有了新的提高。因此,在此环节,教师提出了各组有待改进之处,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课堂所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补充和有效完善。将完善后的作品上传至微信公众号,邀请社会人士对作品进行投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本课的教学过程图如图所示。
四、翻转课堂总结与反馈
多种移动通信工具为学生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学习交流体用了便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网络资源、高效的评价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们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获得了营销实战能力。总体上来说,翻转课堂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也更加有趣味性。但经过实践,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时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教师难以掌控;中职学生正处于16-17岁的年纪,他们能熟练运用手机进行手机拍摄视频,但同时他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常常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比如课堂中使用时会顺便浏览网页,查阅微信等,而且教师在此时难以控制,分散了课堂注意力,削弱了教学效果。
2.学生编辑视频时受自身知识限制达不到广告应有的效果;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经常使用的软件有爱剪辑、斧子软件,甚至是CS软件,但是由于对软件不是特别熟悉,因此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因此,在设计项目时需要降低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翻转课堂教学,教师教学任务更重,对教师知识储备、实际项目设计、现场解决问题等能力需继续加强。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时间中,需要再认真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不断改善。
本文使用的教材为《市场营销知识》.冯金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