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专业技术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7: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道路专业技术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道路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篇(2)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求实、负责”的态度,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工程规模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尽量优化方案为国家和业主节省工程投资,不能一味保守,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核心所在。在学习上要有积极钻研精神,首先要培养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要有肯吃苦、肯积极钻研的精神,要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钻研技术,这样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尽快的提高。

篇(3)

1.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推进农机服务的热情到户,春季农忙,广大农民下田地干活,没有更多的时间购买新农机具,办理补贴资金,我镇农机推广站同志经研究后,首先要坚持正确完善农机服务工作目标为方向,加强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实际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急农民群众之所急,建立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积极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到广大农民家里,田地里,宣传新型机械的优势,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户对于购买使用新型农机的热情有了空前高涨,最近几年,我镇发展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升,机型种类日益增多,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领域近一步拓宽,农业机械化在我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合理利用时间宣传农机科学技术和合理推广使用农机。

近几年我镇农机推广站,逐年总结过去在农业机械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和生产中存在的失败经验教训。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广大农民特别春秋季很忙中,没有太多时间去各地区学习参观新技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镇农机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下乡到户到车,宣传农机新技术应用推广,需要更多的广大农机户,尽快提高文化技术水平,推进农机新技术应用,镇农机推广站采取了新办法,利用有效时间组织农机大户到较近市县里短期学习培训,内容是农机驾驶操作和技术培训实验等,农机具的保养方法和新型机具的了解和使用。

3.合理作好管理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最近几年我镇农机推广站对于当前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之后,积极组织人员到户到车,介绍补贴内容车与机具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到了解,购买农机与新机具的热情有了新提高。随着购买农民的增多,促进了农机的发展,我镇农机数量有一定规模。

热情服务完善安全监理工作,使农机户遵章守法是当前我镇农机推广站面对一些困难必须解决的问题,如向解决好安全生产,结合年检审工作的开展使拖拉机驾驶员愿花钱办证,年审等项工作的开展顺利。怎样才能作好这些工作,首先,提高服务农机推广人员素质,端正态度提高服务水平,热情实际认真下乡工作了解实际情况。开展研究解决困难和处理好问题的办法,把存在驾驶员换证、年检、补证等项内容作好,帮助拖拉机驾驶员提高学习农机安全生产作业的思想,认真遵守法律法规等常识,农业机械操作安全常识,监管好拖拉机驾驶员的麻痹和侥幸心理,不在给农机生产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建立良好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思想,使拖拉机驾驶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明显提高,有了新的变化,为道路交通安全有了安全保障。

篇(4)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公路行业的发展,行业改革也日益深化,再加上养护市场的开放,所以在当前我国的公路养护急需新的工程办法,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管理方式,最终实现公路养护工程的突破。由于我国公路以建设为主,在养护方面较为缺少,导致许多道路出现断裂、破损等现象,所以,创新公路养护的工程,培养优秀的创新性人才,提高公路养护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增强公路的养护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保障人民出行安全和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工程的现状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的公路的养护人员,大部分是从普通公路的养护人员调配上来的,他们的经验大多停留在普通公路的养护上,没有及时接收公路的养护经验和知识,而且整体的从业素质较低。不过近年来国家开始注重对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吸收,注重对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部门的队伍建设,并将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一线的工程中来,使公路的养护团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组织结构建设情况较好

由于我国的公路养护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多样化、较紧密的组织结构,既有专业技术型团队,也有综合管理型团队;既有以管理为主的机构,也有以专业技术为主的结构。不管各个部门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如何,值得肯定的是,每个部门及单位都设置了专门的养护机构来进行公路养护的工程,这种多样化又合理的结构是我国公路养护工程的基本保障。

以公路建设为主,以养护为辅

我国的公路大部分是以建设为主,但是忽略了对公路的养护。管理部门多将公路的建设设为一级任务,当道路出现问题的时候,多以修补和拆除重建为主要手段,而不注重对公路的日常维护,导致公路的提前老化和损坏。

管理措施相对到位

随着公路在我国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公路管理部门结合了多个地区的公路养护实例,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并制定了不少公路养护方面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为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在公路养护工程中,也发挥了其功能与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何在公路养护的工程中寻求创新

通过对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也创下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在公路养护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并在工程中不断的推陈出新,最终将更新、更好的管理和养护经验贯彻到公路的养护管理工程中。

团队方面的创新----培养和引进更多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公路养护工程需要更高新科学技术的推动,其中高新技术的人才是公路养护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养护企业要多吸收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这些人才投入到公路养护工程中去,将所学的更多优秀的技术、更新的方法应用到养护工程中,打造专业性、创新性的团队。同时,要加强对已有养护人员的培养,既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也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原有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整个工程团队向着更科学、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养护工程中推行机械化技术

随着公路养护工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紧跟时代的脚步,所以唯有创新工程的技术,才能最大效率的完成公路养护的工程。要在公路养护工程中广泛采用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才能加快公路养护工程的进度和养护工程的质量。传统的公路建设和养护大多采用人工铺设的方式,在现今的养护工程中可以加大对机械工程的投放,多采用机械设备加入到养护工程中,才能大幅度提升养护工程的质量。通过对不同的机械设备的功能发掘,找出机械设备的巨大潜在能力,使机械设备达到最高的效率。增进工程进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保证机械设备能在最科学最合理的状态下最大的发挥自身的工作效果。

管理手段方面的创新----改“建设为主”为“预防为主”

传统的公路养护观念和管理模式急需要改变,不能停留在以先建设再修补的思想中,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管理手段,在建设完公路后,根据公路的长度、成分等制定对应的定期养护方案,在未出现损坏和断裂的情况下,由专业人员定期对公路情况进行检测和日常维护;再公路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由现场的工作人员首先进行初步维修,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在维修人员到来之后,要根据公路情况及时进行修补,断裂的情况下要及时对道路进行封锁,防止车辆对公路进行再次的损伤,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理念方面的创新----吸收国内外的科研成果与养护经验

对公路养护来说,最重要的是对理念的更新。这种更新可以来源于企业和内部员工对于国内外最新公路养护成果的学习,也可以来自于对国内外公路养护经验的考察和学习。所以,公路养护部门和企业要多走出去,定期组织人员对于公路养护方面比较有成绩的企业或者城市、国家进行考察,多多吸收公路养护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成果,多多学习公路养护方面值得推荐的经验,同时也要多多总结本企业在公路养护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多进行交流和讨论,从理念入手,逐步转变原有错误的观念和方法,提升公路养护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三、结语

公路养护工程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公路养护部门也企业从理念到技术方面的革新。这不仅仅是企业的创新,更是整个公路养护行业的创新。总之,在创新公路养护的道路上,唯有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对我国公路养护工程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公路养护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既然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人们对这一产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设计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它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初步认识: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确定性

城市道路不同于公路,设计时需要设计单位进行选线设计,城市道路设计时一般均有规划:道路平面走向的规划,道路竖向的规划,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城市道路设计时平纵横已确定,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只需论证规划的合理性,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范围修证即可。

1.2系统性

城市道路需经规划、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多个环节。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3 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前期立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2.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阶段

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阶段一般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投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各阶段侧重点不同,项目建议书侧重于实施的原因及重要性,主要从在初步规划方案的基本上,分析道路在城市总道路规划中的地位,在路网中的作用及实施的紧迫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初步进行投资估算,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意见;可行性研究侧重于项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主要从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分析预测、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项目影响区排水管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市政管线布置综合要求的调查分析、主体工程方案设计、排水工程的设计、道路附属工程的设计、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方案设计侧重于大致的工程方案,包括规划路线走向论证、构筑物的位置、管线布置、与周边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与规划的关系等;初步设计是对方案的深化和完善,这个阶段侧重于工程的技术处理,保证技术方案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图设计侧重于工程实施方案,是对初步设计的深化和完善;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是后期的服务,在业主协调下,协助监理和施工单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3.1 协调沟通能力

城市道路建设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设计人员协调的作用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沟通出现短路,都会影响到大局。城市道路设计应以道路设计为龙头,项目负责人应由道路专业担任,许多设计院往往忽略这点,项目负责人由院领导或部门主管担任,这样实际上这个项目负责人就形同虚设,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给排水、照明、绿化等,不管那个专业,均需道路专业先行,道路专业在各个专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专业均需道路专业的配合。城市道路设计常协及到不同的部门,路基的填筑及开挖协及到地下管线、道路与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的交叉协及到铁路部门、公路部门,高速公路部门,道路跨越河涌的处理方案,需要与规划部门、水利部门沟通河涌的规划位置、水下净空要求、跨径要求、标高等,确定设计参数,在实施中才具有可操作性,这一系列的协调,均应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协调,并负责方案的落实。

3.2 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各个协调会议基本上都是以设计方案为中心,各个专业设计应同步连续。道路专业的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就应马上提供给其它专业,其它专业应同步复核道路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是否能满足本专业的设计需要,并及时反溃,确定设计的连续。设计人员应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知识,保证设计文本具备实施的条件,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应着重培养对规范的理解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对规范的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执行,而应是对规范的灵活掌握与应用,线路技术的采用应结合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道路竖向的控制要考虑与现状道路的吻合及周边地块的经济开发。现场的处理不能照图生搬硬套,对业主、施工提出的问题更不能照单全收,需应是通过分析论证后确定。

3.3 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

对设计阶段的认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清楚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文不对题。任何一个设计院,任何一个设计,不可能在同一时段只做一个设计,在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设计任务时,就要清楚认识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该是线路方案就是线路方案,需进行技术比较论证的,需切实做好论证工作,要做到游刃有余,忙而不乱。应培养配合良好的资料整理习惯,城市道路具有复杂性,也具有共性,共性材料平时要注意整理积累,用时各就其位,对于电子文档和文本资料在不同的阶段都井然有序。

3.4 工程总结能力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特点包括创新性和经验依赖性,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点,设计人员要有创新意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工作总结不应只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在各个阶段都应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工程总结能够使设计人员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如在红岭路网中,应注意总结与规划的协调,总结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找出各个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如换填一般要求小于3m,但根据际处理,在本地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换填7m左右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办法。在苍海项目路网中,由于道路的设计与规划基本同步进行,道路路基的填筑与场地的填筑同步进行,应注意总结路基填土与场土填土要求的不同,如何保证同步填土的情下保证路基的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如何做到道路的设计能与未来规划协调。

4.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平纵线形一般规划已有规定,但在设计前应对规划线形进行复核,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沿线地块使用功能,地下管线、排水等条件,进行线形的修正调整。

4.2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个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体,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 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型式有4种:

一幅路布置: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 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 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 。由于其造价较低, 组织方便, 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但由于机非不分离,在现代城市道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下,应尽量少采用。

两幅路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 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 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由于可以为远期预留道路建设空间,两幅路在其它城市被更多的采用,在梧州市却很少采用,梧州市为森林城市,在新建道路中应积极采用两幅布置,提高城市绿化率。

三幅路布置: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 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 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 如果结合道路绿化,三幅路对于骑车一族是人性化的横断设计,人们在炎热的夏季骑车可以充分享受树荫带来的惬意。三幅路在一些大城市已被积极采用,梧州市在未来新路规划中也应积极考虑。

四幅路布置:在三幅路基础上, 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 分向行驶. 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 但因占地较多,故以前采用比较少。现代城市道路设计不再以“车”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四幅路对向车流分离,机非分离,人非分离,最大程度以“人”为本。

4.3道路软基设计

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施工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软基处理方法常用的有垫层法、抛石挤淤法、堆载预压法、袋装沙井加载预压法、水泥搅拌桩法。梧州市常 的是垫层法、水泥搅拌桩法。

1)垫层法

篇(6)

建设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高级城市规划师,下同)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有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技术创新成果;出版、发行、撰写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等;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下同)工作的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省从事建设工程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装饰装潢、岩土工程、给水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燃气、电气、建筑智能化、建筑材料等专业科研、勘察、设计、施工、检测、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建筑经济、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科技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 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以上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或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延迟2年以上申报;

(三) 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

(二)硕士研究毕业(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或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五条 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期间,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法规及政策;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规章;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对重大和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提高,并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技术发展规划。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过市(厅)级以上城市规划科研项目或课题,其研究成果经评审鉴定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2、参加或承担编制过综合性市域以上的区域规划设计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或20万人口以上的分区规划设计;

3、独立主持或编制完成过县域规划或县城总体规划或规模与之相当的开发区、科学园区总体规划设计,并能跟踪实施;

4、组织和主持过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交通规划或国家和省级风景区、旅游区、文物古迹区专项规划2项以上;

5、编制过居住区级用地规模以上的各类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2项以上或专项规划、交通规划、重要风景区的详细规划或其他重要地段的规划设计2项以上;

6、组织和主持编制过3万人口以上的城镇(镇规划建成区)总体规划4项以上;

7、参加起草、编制国家、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二)从事建筑(装饰装潢)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过市(厅)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课题;

2、承担(完成)过2项大中型工业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或2项一级工程、或1项一级工程及2项二级工程或4项二级工程的工程设计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

3、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过高层建筑或成片开发项目中5项有一定规模的民用建筑的设计;

4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

5、参加起草、编制国家、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三)从事工程(结构、岩土工程、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材料、电气、建筑智能化等)设计、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并完成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

2、承担(完成)过2项大中型工业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或2项一级工程、或1项一级工程及2项二级工程或4项二级工程的工程设计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

3、作为单位技术负责人承担过高层建筑设计项目;

4、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2项省级以上重点工程设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5、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

6、参加起草、编制国家、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四)从事工程(结构、装饰装潢、岩土工程、给水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燃气、电气、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并完成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

2、作为技术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过2项大中型工业建筑工程项目或2项一级工程或1项一级工程及2项二级工程项目施工;

3、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并经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4、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2项省级以上重点工程施工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5、加起草、编制国家、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五)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建筑经济、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并完成过市(厅)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或课题,并在其中承担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的编写;

2、作为工程负责人组织、主持1项大型或2项中型或相当一、二级工程2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并为主编制了主要有关文件;

3、独立主持过2项中型工程或相当一、二级工程项目2项以上的可行性研究;

4、主持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并在工程中应用推广;

5、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承担过相当一、二级工程3项以上,或相当于三级工程5项以上的科技管理;

6、参加起草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7、独立编制过3项中型工程或相当一、二级工程项目3项以上的招标书或投标书。

第八条 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优秀设计(含优秀勘察、优秀标准设计、优秀建筑软件,以下统称“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三)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四)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开发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经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五)成功地推广应用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3项以上,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经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可;

(六)解决设计、施工中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3项以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经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可;

(七)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有较大创新和突破,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经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八)作为主要完成人在处理重大工程事故或工程隐患中,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经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可;

(九)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取得效益。

第九条 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期间,撰写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等专业文章3篇以上。

第十条 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外语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以上:

(三)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计算机应用技能符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或参加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取得《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者;

(二)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学位)以上;

(三)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

第四章 附

篇(7)

校级课题: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号:14SJ07。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强调的是技能型人才,制订与工作岗位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与工作岗位对应的工学模块设计原则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表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施工企业、管理部门、监理企业等单位工作。通过对这些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的调查,得出了工程测量、材料试验、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造价、资料管理是主要的就业岗位。

课程模块设计主要从基础模块和工作岗位模块两个方面考虑,基础模块课程的设置旨在实现我校学生拓宽基础、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的,使学生全面理解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科学、计算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工作岗位模块课程的设置针对学生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程测量、材料试验、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造价、资料管理等就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设置所需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其支撑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专业素质。

基于施工岗位的课程模块分析及课程体系思路的制订

篇(8)

近年来,很多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张过程中,企业原有的道路已经难以满足生产和通行的需要。所以在进行工厂道路改扩建之前,就必须切实明确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才能更好地强化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因而本文结合某企业的工程道路工程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工程实践

本工程属于某大型国有企业的厂区道路工程,其厂区道路当前路面已经破损,很多道路路面出现了诸多断裂和裂缝,局部路基明显的下沉,两侧的道牙严重破损,整个厂区内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建设,而且传统设置的道路没有考虑线形要求,加上常年缺乏维修和管理,当前厂区道路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需要重新规划建设。

2 工厂道路设计思路分析

首先,整体规划思路,结合该企业生产和办公的需要,考虑到生产流程、安全环境、场地等因素,科学合理的布局整体空间,并将道路作为依托,合理的布局各种管线,给管理和维护提供便利,并对厂区的建设风格和规模进行了明确。其次,进行专项设计时,主要是紧密结合生产流程对建筑物进行布局和规划,并利用厂区运输设施、建筑物和空地对办公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道路网进行规划。尤其是在管网规划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给排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等管线,才能更好地强化维护效果和降低维护成本,并在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实际需要确保其得到科学的设计[1]。

3 技术要点

3.1 道路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在道路工程设计中,主要包含了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路基和路面的设计。第一,在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充分考虑厂区现有生产设施布置及厂区发展规划,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平面线形布设,并对道路中出现的局部扭曲进行通直设计;第二,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始终按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将其与建筑物改造进行有效的衔接;第三,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主要采取两种横断面的形式,其中一条道路采取5米的断面形式,而剩下的道路断面均采用的断面宽度为7米;第四,在进行路基路面设计时,由于厂区的道路人员较少,而车辆较多,而且承载较重,因而对其承载性能要求较高,结合气候、施工条件等因素,采取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的原则对其进行设计[2]。

3.2 管网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在管网工程设计中,主要是需要对给排水工程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设计。考虑到工程实际建设的需要,例如绿化灌溉和后期的管理维护的便利性,在排水工程设计,其设计技术要点如下:(1)采取路面排水的方式将道路范围内的雨水排出,而在道路的两侧由于主要的树木和绿地为主,且道路的宽度在5~7米之间,所以路面范围内的雨水量较小,加上工程所在地的蒸发量较大,但是降水量较少,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采取路面排水的方式,根据不同路段采取路边排水沟或者雨水篦子收集雨水,汇集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后循环利用,且考虑到厂区基础设施、未来建设的需要,还在道路的两侧预留了一定的宽度,并设置绿地,同时也提高了其空间和景观上的效果;(2)将低洼地带的雨水排出与排污措施相结合,尤其是在局部地区由于雨水汇集而难以将其排除时,采取雨水和污水排放相结合的方式将积水排除;(3)在设计污水管道时,主要是结合现有建筑物对未来新建的建筑物的排污预留一定的空间。

3.3 照明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在厂区道路设计中,照明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所以在选择灯具时,不仅要考虑到风格和意境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和维修的便利性等方面,最后才能从成本上进行考虑。本道路工程采取高杆灯,灯的纵向间距是30米,能有效的满足照明对亮度、眩光度和均应度的需要。高杆灯主要在道路的单侧进行布置,并灵活利用道路边的厂房、管架等设施架设灯具,可有效减少灯杆数量。而在供电线路方面,对于照度要求较高的区域,则采取敷设电缆的方式为其提供电源,且每隔30米设置一个电缆检查井。

3.4 环境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在工程道路设计中,往往会忽视对环境工程的设计,但是环境工程又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不仅其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且与其它的土建工程之间相比而言,其具有的弹性较大,所以为了加强对其厂区环境的保护,致力于环境工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设计时,应在细节之处着力体现环境设计,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本理念,从多方面将人文关怀体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彰显环境设计的成效。例如在进行线路设计时,应设立必要的指示标志:道路标牌、厂区交通图、建筑标志牌等;在道路急转处为通行车辆设置凸面镜;引进少量雕塑等来强调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从而更好地突出反映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所在[3]。

4 结语

工厂道路设计与一般道路设计存在的差别较大,所以工厂道路设计往往比一般道路设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厂道路设计人员,必须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完善,切实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加强先进经验和施工教训的总结,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切实掌握工厂道路的设计思路,并掌握其设计技术要点,切实做好各方面的设计工作,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工厂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而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同时彰显设计的内涵,为整个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为工厂道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进兆.工业企业厂内道路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篇(9)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 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 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既然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 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 人们对这一产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城市道路设计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 它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 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 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 包括规划、 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 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需要规划、 业主、 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 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 需要业主、 设计、 施工、 监理、 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 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2) 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 各专业不是独立的, 是相互关联的, 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 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 交通、 桥隧、 测量钻探、 排水、 管线、 照明、信号、 绿化等, 各专业分工不同, 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 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 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 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 信号控制等内容。

(3) 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 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 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 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 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 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 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 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 使工程顺利展开。

2 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 协调沟通能力

城市道路建设是多部门、 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设计人员协调的作用不容忽视, 任何一个环节的沟通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到大局。 设计人员对图纸质量负责,在各个部门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各个阶段都需要设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 稳定边界条件, 使设计文件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工程跨越河的处理方案, 需要与规划部门、 水利部门沟通河道的规划位置、 水下净空要求、 跨径要求、 标高等, 确定设计参数, 在实施中才具有可操作性。

(2) 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 各协调会议基本上都是以设计方案为中心, 设计人员应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知识, 保证设计文本具备实施的条件,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 不断提高, 技术应用应着重培养对规范的理解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

(3) 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

对设计阶段的认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清楚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 在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设计任务时, 这种能力的要求尤为重要, 要做忙而不乱, 同时培养良好的资料整理习惯。

(4) 工程总结能力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特点包括创新性和经验依赖性, 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点, 设计人员要有创新意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 工作总结不应只在工程竣工验收后, 在各个阶段都应总结经验与不足, 工程总结能够使设计人员做到精益求精, 不断提高设计水平。

3 设计中的体会

3.1 总体设计

(1) 关于设计车速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中各种指标的选择是以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为依据, 道路等级、 设计车速与规划及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有关。 设计车速在一个工程中一般是一个确定的值, 但在包含道路、 桥梁、 隧道的项目中取值要灵活, 因为坡度、 半径和行车条件不同, 如主线计算行车速度根据道路等级取值为 60km/h 时, 桥梁隧道由于具有较大纵坡, 视距难以满足 60km/h 的标准,以及保证主线汇人段的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可以根据实际行车条件选择。

(2) 关于平面设计指标

条件许可时, 平面设计指标尽量采用大于规范要求的指标值, 利于行车安全和保证视距。 对于采用小半径的情况, 特别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半径时, 应注意圆曲线内侧的半径应大于规范要求, 即平面设计指标应按照最不利位置进行选取。

3.2 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对工程质量、 景观、 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 规范提出了平纵曲线的组合关系及各种设计指标, 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 坡长、 坡度、 竖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 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 地形要求、 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等因素。

(1) 交叉口纵坡

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 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 困难情况下应≤3%。 现状道路交叉口应按规范设置纵坡, 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预留实施条件。 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 内侧会大一些, 内侧曲线长度小, 外侧大, 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

(2) 纵坡限值的理解

设计纵坡一般采用小于规范规定的推荐值, 除非特殊地形的要求, 如避免大量拆迁、 挖方和满足道路横向连接等情况, 一般不要达到极限坡度。

3.3 横断面的设计

(1) 关于路幅的分析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应视具体情况而异, 旧路比较常见的是一幅路和三幅路, 而新建道路中又以两幅路多, 现在红线宽度大的道路逐渐倾向于向四幅路发展。新建城市道路更加注意景观, 城市道路建设中引人了彩色沥青和较宽的中央绿化带; 采用两幅路的形式,横断面布置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 自行车道可采用彩色沥青铺装, 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 也满足了非机动车的通行需要。 最外侧的一条机动车道因地制宜地设置公交车专用道, 满足公共交通通行要求。 工程注重景观, 根据规划宽度和交通需求, 设置中央绿化带, 机动车道两侧设置绿化带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行道树分隔, 人行道外侧至红线边设置绿化带。

(2) 人性化考虑

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横断面设计在满足机动车的交通需求之外, 应注重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 在保证人行道宽度的同时, 全线行人通道保持连续, 满足行人的需求, 人行道宽度最小为 3m, 同时还应考虑设置人行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在受拆迁限制的交叉口, 转弯半径尽量取规范低限值。 主线行车速度为 60km/h, 交叉口右转弯采用 30km/h, 按照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规定,当右转弯行车速度为 30km/h 时, 转弯半径为 33~38m,为了保证人行道的宽度, 转弯半径可取低限值 33m。

3.4 路面结构设计

(1) 沥青路面的优点

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 (白色路面), 沥青路面 (黑色路面) 应用更广泛, 沥青路面在交通安全、 开放交通和行车舒适性三个方面具有以下优点: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规定路面交通标线为白色和黄色, 与沥青路面表面颜色搭配比较醒目, 而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颜色比较接近, 交通标线是路面上的交通语言, 醒目、 准确地标示有利于指示方向、 减少交通事故, 使交通管理更加有效; 城市道路交通繁忙, 施工时往往要进行交通管制, 开放交通快是沥青路面结构的一大优点,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规定 “沥青路面可以在施工后待沥青混合料冷却即可开放交通”, 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规定 “一般养生天数宜为 l4~21 天, 高温天不宜少于 14 天, 低温天不宜少于 21 天”; 对现状交通影响小是沥青路面的优势,沥青路面表面平滑, 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横缝、 纵缝位置行车会受到影响。

(2) 永久路面与临时路面

对于竣工后路基存在预期沉降的情况, 路面结构分期实施比较经济, 即在沉降期间实施临时路面, 沉降期过后铺筑永久路面, 临时路面标高至设计标高减去上面层的厚度; 永久路面在临时路面上加铺上面层, 而对于沉降量大于上面层厚度的情况, 则采用中面层进行找平。 为节省投资, 路基仅进行浅层处理, 在路面结构下铺筑土工布, 实施中面层和下面层后即开放交通, 沉降完成后, 铺设上面层至设计标高, 用中面层进行补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的系统性、 复杂性和设计人员的主观性等特点, 提出了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协调沟通能力、 技术应用能力、 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和工程总结能力的综合素质, 最后总结了城市道路设计在总体设计、 纵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及路面结构设计中的体会。 得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交通分析、 基础处理、 路面结构计算、 排水、 管线、 照明、 信号、 绿化等, 不再一一赘述。 本文抛砖引玉, 使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 扬长避短, 做到精益求精, 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 CJJ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篇(10)

(二)申报专业:建筑材料、建筑学、城乡规划、结构、暖通、电气、给水排水、燃气、岩土、风景园林、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桩基检测、房屋安全鉴定、城市照明、道路与桥梁、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建设工程管理、测量、隧道工程等。

二、申报条件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要求,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3.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延迟3年以上。

4.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4年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我取得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参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2.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本专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在企业工作,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非本人原因至今未取得助工资格的,可由本人申请、单位或人事机构核实后直接申报。

4.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非本专业中专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参加市建筑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5.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区)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省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4)取得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市(区)级以上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相关规定,取得市人社部门2012-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门公需科目合格证;未参加公需科目学习人员,可登录“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网”或“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考试。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取得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规定科目[必须完成三个科目(模块)的考试,其中“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为必考科目(模块),其他科目(模块)可任选的合格证(职称计算机成绩长期有效)。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截止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上一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合格要求(提供人事考试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

三、评审条件

(一)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或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参与承担完成市(区)级以上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项以上,或县级以上城市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等3项以上,或主持(组织)并完成乡镇、村庄的各类规划5项以上。

(3)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并已颁布实施(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2.从事工程(建筑、结构、岩土工程、装饰装潢、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建筑材料等)设计(设计审查)、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4项以上。

(4)独立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1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作为参与人,参与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2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5)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6)作为完成人,独立完成5个类别以上的专项检测项目(除见证取样类检测外的)和备案类检测项目检测工作,或2项大型、5项中型、10项小型以上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方案(含桩基检测、主体结构检测等)的制定并全过程实施。

3.从事工程(结构、岩土工程、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等)施工、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2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3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

(4)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5)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4.建设投资管理、施工、中介咨询(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安全鉴定、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等)及建设管理单位中,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要求的,必须具有该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承担其中1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参与其中2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科技管理。

(3)从事房屋安全鉴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完成1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参与完成2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

(4)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完成1项以上中型工程、2项以上小型工程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或独立完成1个中心地震避难场所或2个固定地震避难场所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

(5)解决了建设工程管理中疑难问题,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或建议。

(6)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7.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二)业绩、成果要求

符合规定学习、资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市(区)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3.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取得显著成绩,2次以上受到市(区)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者。

4.市(厅)级以上优秀设计和勘探方案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5.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1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2项以上的参与完成人。

6.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成功地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参与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复杂的疑难问题2项以上,或在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工程隐患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或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得到市(区)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或推广。

8.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1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参与完成人,取得2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本条(一)(二)(三)(四)(五)款涉及的获奖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管理人员,须有获奖单位和本单位的证明。

(三)论文、著作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发表、出版、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以上。

2.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3.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四、报送材料内容和要求

(一)材料内容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2份。

2.“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用A3纸打印)一式2份。

3.“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一人填写1份)。

4.《个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聘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退休人员的单位聘用合同。

6.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计算机专业大专学历(含以上)证书。

7.2014年、201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

8.《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参加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材料。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人员,需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9.反映主要工作经历、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和证明材料

10.专业技术论文或专(编、译)著原件及复印件。

(二)材料要求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封面上的“申报评审专业(学科)”栏填写的内容应与一览表、简介表的“专业类别”一致,报送材料内容要与申报评审的专业(学科)一致。表格用A3纸正反面打印,用骑马钉式从中间装订。

2.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均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3.技术工作总结要全面、客观地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情况、技术学术水平。要求分为五部分:个人简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及目前的学识水平;主要工作业绩及获奖情况;论文、论著、译著等情况。

4.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反映专业能力和业绩的项目建议书、设计图的图签(含项目名称、规模、日期以及申报者在该项目中的作用、地位等)、施工合同、技术交底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反映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相关材料、项目(课题)鉴定报告、竣工验收资料、预决算书及审计报告、监理实施细则、分项或隐蔽工程验收证明、招投标文件、房屋鉴定资料、奖励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报告等。

5.论文、论著。在季刊杂志发表的论文、论著须附封面、目录、前言、有关编审人员的说明、出版刊号,以及申报人参与编写章节的全文、申报人撰写的文章全文等复印件,复印件应由单位盖章。

6.报送的纸质材料除本文第三条1、2、3项外,均须按档案目录顺序装订成一册(胶装),装订成册的材料必须有反映材料内容及页码序号的目录。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对报送材料要认真把关,审核人必须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字并加盖审核人所在单位公章。

7.申报材料须经公示程序。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人事机构要将申报者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及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8.申报材料全部打印,申报手续要完备齐全,材料装订要规范。凡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五、报送程序、时间

各单位将申报人员的材料汇总后报市建管局综合科报送材料截止时间:2016年5月20日。

报送材料地址:市建筑工程管理局405室。

联系人:

上一篇: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 下一篇: 工会工作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