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7: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楼万丈平地起,平地下面有地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船员,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内的航海基础知识和理论,只有这样在将来的航海工作中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有所创新,因地(事、时)制宜,应对复杂的航海工作环境,更好胜任岗位工作。如果只是靠背题库侥幸考取船员证书,只知所然不知所以然,是没有办法胜任情况多变的航海工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船员。
海上运输点多面广,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接触人物国际国内,要做一名优秀的国际海员,仅仅掌握行航海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世界航海史和各沿海国家的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作为中国海员应熟悉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经典,管理级船员还应具有较高的法律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素养,这就要求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博览群书,在学好航海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丰富自己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2.练就过硬的动手实操能力
航海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技能和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船员必须从撇缆、绳结、操舵、设备拆装、航海仪器操作、应急演练等基础的航海技能做起,苦练基本功,并做到得心应手。即便你的志向是一名船长或轮机长,这些基本功也是不可或缺的。
3.遵章守纪、服从和团队意识好
船舶在海上航行,船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对封闭,船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加之海上情况瞬息万变,为保证船员和船舶的安全,航运界通行的做法是对船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服从是船员的本分,船员对船长的指挥必须做到令行禁止,任何船员不能以主观评价的对错对抗船舶领导的指挥和管理。船舶航行世界各地,船员代表祖国的形象,必须自觉遵守国际公约、港口国规定、国家法规和船公司以及船舶规章制度,任何情况下“不破口、不动手、不伸手”。船员之间要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同舟共济。
4.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重在预防
安全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使生产过程中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按照规定做得细、做得实、做得有成效,就会导致船员违章作业,就不能有效控制船舶设备的高质量高标准维修保养。管理上不严格,船员的思想就会松懈,船员的安全意识就不高,要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主要是针对船舶管理者(船长、轮机长)来说的。作为船舶安全生产的管理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管理素质,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理、监督广大船员,从而不断提高船舶的安全管理的水平。
牢固确立五种安全观念:
一是预防观。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工作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平时就要加大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的力度,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只有做到超前预防,才能少出事故,甚至是不出事故。
二是基础观。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开展的好,离不开基础工作,安全的基础工作包括船舶安全设备、基本制度、基本规程、安全设备的维护、教育培训等方面。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船舶安全基础工作薄弱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船舶发生的事故析,该维护保养的安全设备不到位,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该遵守的规程不遵守,最终酿成安全事故,给国家财产和船公司的效益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在做好安全的基础工作上下功夫。
三是船员观。船员是实现船舶安全生产的关键,船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每艘船舶切实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全体船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为防止安全制度落实和监管中存在的层层衰减现象,重要的是将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落实到船舶各部门,落实到每个船员。
四是责任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船舶领导及干部船员,要本着对船舶和船员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船舶领导要督促各部门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形成船舶领导对各部门和干部船员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在安全管理中一定要避免“老好人”思想,发扬“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要真正做到“瞪起眼来”抓三违,“静下心来”做工作。
五是落实观。为确保安全生产,各航运公司下发了许多的规定、措施,可安全事故还为什么层出不穷,这里面就有了执行、落实的问题。制定了政策、制度,不去执行、遵守,那这些政策、制度就等于是废纸一张。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必须在严格管理、狠抓落实方面下功夫。对安全工作要思想上落实、工作中落实,特别是安全隐患的整改要抓实、安全基础工作要夯实,力戒形式主义。
尽管随着船舶吨位的提高、性能的改善和天气预报的准确,船舶的安全环境有较大改进。但由于海上运输的特殊性和近年来运输船舶以及普通船员从外聘、基地来源的增多,船舶的安全环境仍很严峻,船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安全不仅仅是结果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行为人意识安全、方法安全、程序安全和过程安全。没有一个汽车驾驶员可以保证一辈子不出行车故事,但必须保证杜绝酒驾。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还有船舶和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的安全。安全工作重在预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遵守安全规章,强化安全应急演练,做好安全事故、险情的调查处理是保证安全的必由之路。好的安全习惯是在日程生活中养成的,如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首先要了解周边的安全环境和应急通道;做事不要存侥幸心理;不要开过度的可能影响安全的玩笑;上高、下大舱作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
5.对结果负责
我们讲安全要注重程序、过程和方法,并不是否定结果的重要性,恰恰是为了保证有好的结果。市场经济就是结果为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船员,最要紧的是胜任岗位工作,把份内和安排的工作干好。具体包括:安全环保好、设备保养好、客户服务好、营运效益好等。要有好的结果,一靠能力,二靠责任心。能力是基础,责任心是保证。关于能力上面已有表述,就目前市场上船员的素质来看,能力重要,责任心更重要。责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份内应做好的工作,即岗位职责,二是没有做好份内事的担当。从本质上讲,责任没有该不该,只有要不要。责任心,责任心,负责任必须用心。用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负责任就是按公司、船舶领导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船舶领导、船公司的满意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
6.做事先做人,做好事才能做好人
世界上一切竞争的本质都是人与人的竞争,人与人竞争的本质是人性的竞争。仁者爱人,仁者无敌。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真诚、有责任心的好人,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和善亲朋,在外尊敬师长,团结同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合格公民。市场经济是合作经济,现代社会是合作社会,没有好的人缘和人脉,只靠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而要有好的人缘和人脉,必须做一个让人信任的好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市场经济又是竞争经济,最终靠的是实力而非道德,因此要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仅仅做好人是不够的,必须把业务和工作做好。试想一个步入社会的青年,不能找到工作,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不能为家人和社会创造财富,甚至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很好养活自己,凭什么讲做人,又有谁相信他能做好人,从这个层面讲做事也是做人的基础。综合来讲,做人和做事是互为因果的,在做人中成事,在成事中成人。
二、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培训业务、全面提高计生队伍依法行政能力
(一)加强宣传,为人口计生工作营造良好条件
全乡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要加大对《决定》、《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计生法律法规的形成力度。针对当前“取证难”、“行政执法”难、“可以生二胎”,“违法生育不再被处理”等等社会传言进行讲解和正确引导,同时强化生育政策、技术政策、处罚政策和奖励政策的宣传,尤其要宣传生育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消除因错误传言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全乡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现象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涉及党员干部子女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限期内依法接受处理。
(二)加强对乡、村、社区计生干部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全乡在3月份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一次培训,以《决定》和“一法三规一条例”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提高我乡计生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在今后工作中做到正确执法、文明执法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全面推广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落实公民妊娠期间权利义务告知的规定
乡民政办与计生办为主体,对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妊娠对象,民政办在办理结婚证书时填发告知书,告知率要达到90%,告知书存根、对象联由计生办提供。对不符法定条件的妊娠对象告知面达95%以上,由各村计生专干和乡计生办负责依法行政工作人员负责发放告知书。在全乡开展治理生育环境,整顿生育秩序告知,巩固“五清理五落实”告知成果,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生育质量。
(四)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监督效能
1、自觉接受乡人大、纪委的法律监督,接受社会舆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接受诉讼程序中司法部门监督,落实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特别扶助政策调查、落实、申报和兑现工作。
2、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实好人员,做到案件有登记,处理有结论,真正做到层层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3、建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制度,今年继续与人民法院做好协调工作,选准个案,强制执行推动行政征收,维护法律权威。
4、坚持处理决定书报送县计生局政策法规股备案制度和乡计生办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5、坚持半年、年终开展对村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全面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制度。
(五)严格量化考核,实行奖惩兑现
1、各村(社区)有对违法生育知情不报、减免社会抚养费、收费打白条、再生育和奖(特)抚工作弄虚作假和违反“七不准”“十禁止”行为,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2、对乡计生办人员实行三个百分百,即各自联系村违法生育人员调查取证、文书档案建立、处罚标准一致。
(六)积极开展便民维权活动,坚持权利与义务并重的原则
1、生育指标公示。各村(社区)经批准发放的一孩生育证、再生育审批及病残儿医学鉴定办理程序要公开公示。
2、节育技术服务,免费为已婚育龄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药具,做好其“三查”工作,同时对流入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好“三查‘服务。
3、提供政策法规服务,提供四大政策服务。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14-02
一个国家的民众如果想真正拥有权利,国家的法治环境至关重要,良好的法制体系可以促使这个国家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进而保障民众追求的权利。当代世界民众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国家,权力与权利的和谐关系是这指数较高的基础。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已有巨大的发展,依法治国已经写入了宪法。但目前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法律法规有诸多的缺陷,拥有权力的执法者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国民权利意识依旧相对淡薄,导致国家权力出现恶性膨胀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坚守法治的基本原则,创建和谐的权力和权利全系,使权利得到权力的保护。所以,我们谈论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时,应明白权利和权力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历史发展状况。
一、权利和权力的基本释义
权利这个词语的内涵相当丰富,从广义上说,人权只是权利的一个主要方面,并非全部。法律中的权利概念也有很多区分,不过一般之终极定义,还是降落到人权之上。当决定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以及与国家的关系等诸多基础性重大论题时,人权权利又被法律实定化,成为基本权利以及各项普通权利。
权力并不仅仅指政治权力或国家权力,就不同领域而言还存在着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就政治领域来说,国家行使权力必须有正当的理由、来源、目的。否则,权力是毫无基础的大厦,有朝一日必定溃塌。因此,现代社会的法律就是权力的根据,法律的内容包含对权力的约束与规定,它约束权力的行驶范围,权力也是法律的构成因素之一。
二、权力与权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物质资料稀缺性是权力与权利对立的根本原因
物质资料是公民权力和国家权力对立的根源,从我国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氏族社会解体后遵循的变化是家庭——私有——国家的演变。这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恩格斯在这个过程当中描述了私有制的出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的社会财富大大增加。这就涉及到财富的分配问题,分配领域因而有“绝对平均地给予他”向“给他其所应得”过渡,继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模糊的个人主义观念开始萌芽。当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时,公民们就形成了对权利的鉴定要求和主张,自主是这一时期所有人的根本思路,因分配的转变,造成有的人得到的物质资料多,自然社会矛盾凸显,尤其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并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物质资料的相对稀缺性愈显突出,因此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常处于对立状态。
(二)权力与权利的统一性
权利与权力同属于社会现有的物质资料,二者的同源性决定了它们有可能达到统一。物质资料的本源性表明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具有物质的同一性和量上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具有统一性的根据。简单地讲,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对物质资料不间断地进行着分配与再分配,此时二者进行互相流动和转化。但由于分配的不均等原因,从而使它们的流动和转化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是此消彼长的,即公民权利占有的部分和国家权力占有的部分在量的比例上不断调整,互相消长。综上所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物质同源性说明:物质资料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公民权利,国家权力通过分配形式也可以还原为物质资料,二者具有统一的合理根据。
三、权力与权利的“应然”关系
权力和权利作为法治国家的两大核心,如果两者状态处于和谐、平稳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便是安定、完美的,不然便是动荡、畸形的。所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权力加强监管,做到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是法治国家的基本价值之一。二者真正和谐的关系应该是:
(一)权利的收益性和权力的义务性
既然权利是权力的本源,则权力的主要职能就是为权利服务和做好权利收益的保障。国民之所以愿意让出自己的权利而形成权力,来保护自己的国家更好地行使权力,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个人的权利,从而使其得到更有效的保障,表现在国与国之间,拥有强大的卫国屏障,在国内则防止彼此间的弱肉强食。所以说权力的本源是为了服务于权利,它是保护权利最有效的工具。
(二)权利的自由性和权力的有限性
权力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由性,本身能解决的事情,不用国家权力的介入,这种自由是先天既定的,无需政府的许可和审批。国家职能体现的特征应当是有限性,不该管的不管、不该介入的不介入,市场和国民出现有害公共利益情况的时候,权力必须果断出手,制止危害出现或扩大。
(三)权利的隐秘性和权力的公开性
权力来源与公众,权力的行为必须受公民的监督,那么行使权力的过程必须是公开和透明的,唯一例外是公开会损坏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所以在法治视角下,政府的公共信息和政府所行使的权力根据、过程、结果必须向全民公开,唯独保密例外。国民个人信息属于隐私范围,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侵犯别人隐私都属于违法犯罪。所以公民行使权利的过程是保密的,具有隐秘性,唯独已经公开的信息例外。
四、我国权力与权利的“实然”关系及原因
我国现实中的权利和权力关系与上述权利和权力的应然关系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两者关系的倒置
在我国社会,过分注重义务,淡薄权利等观念,到现在依然没有根除。正是基于此,权力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的膨胀,导致权力侵害权利现象时有发生。
(二)权力的膨胀剥夺了权利的自由和收益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变得自觉,这种内在要求是一个自发而自觉的过程,他们面对自身权利的自由和收益受到损失时,往往追究于国家的部分权力过于膨胀。民众想更好地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法律人,更广泛地依法享有权利,所以需要国家在法律上和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的呼声渐高。
(三)权利与权力实然关系的原因
权力与权利的实然关系根源就在于其主体不同,权力的享有者是国家机关,而公民权利的享有者是公民。我们知道,权力是国家机关负责执行权力机关意志,维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增进社会福利,管理社会事务的支配力。我国由于法治不是十分完善,民众对法律的认识稍显淡薄,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借助权力在社会利益维护者的名义下,不法侵害公民权利,有的甚至堂而皇之地进行,此时,权力对权利没有起到有效保障,对整个社会发展极其不利。
五、实现权力与权利应然状态的措施
(一)倡导“权利本位”,提高国民维权意识
“权利本位”一度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但法律界对它界定过多,归纳起来就是指在全部法律体系中,权利处于核心地位,权力是为权利服务的。目前,国民虽然法律意识有所认识,但是在许多领域仍然没有充分领悟到法律对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加强普法教育,在国民低级教育阶段便大力进行法律教育,使他们明白自己是权利的主体,是权力的服务对象,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国民自立、自主、自强的世界观,在具体的行为中合法地行使权利。
(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第一,要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从建国初期就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党内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良好做法,使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可喜局面。广大党员遵纪守法能够真正起到模范表率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种的外来腐化思想对我们的党员世界观带来巨大的侵蚀,许多人为了寻求奢侈的物质生活铤而走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为国民带来巨大伤害,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我们此时的具体制度建设必须考虑加强和完善党的纪律体制建设,强化执法力度,制定腐败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制度和控告制度,强化对党员队伍,特别是高级部门的监督。国家权力体系中,必须避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第二,提高监督权的政治和法律地位。监督权与管治权之间的分离平衡的结构安排是监督权落实的体制基础,指望依附于管治权,在管治权管辖下的监督权发挥充分有效的约束监督作用是不现实的。因此,应该积极探索确立纪委,检查、监察等机构独立于各级平行权力机构,自主行使约束、监督职能的途径,建立管治权与监督权之间平衡的机制。
第三,进一步细化行政立法。《行政许可法》虽然颁布,但还有一些具体纰漏:一是事权分类过细,权力部门林立;二是各权力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官员们在处理政务时个人主观意志浓厚,例如许多地方发展项目不论实际与否,不计后果地疯狂投入建设,花费巨大国力民力造成许多形象工程、烂尾工程,结果当地官员却没有任何处罚,这些都需要在规范行政程序、确立程序正义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卓泽渊.法治国家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公丕祥.法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王莉君.权力与权利的思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6]兰勇.从权利和权力的关系角度——看我国法治国家实现的困境[J].宝山师专学报,2008(06).
[7](英)伯特兰·罗素(著),吴友三(译).权力论.新社会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8]周旺生.法理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一、公民意识与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泛指公民多方面的意识修养和素质养成,它是在现代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民众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是指对公民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总和。在当今社会,积极的公民意识有利于促进公民自身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消极的公民意识则会阻碍公民自身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
公民意识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备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且拥有与时代共同进步能力的现代公民。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将大学生作为公民教育的主体,通过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积极负责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并主动承担发展国家的责任,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
二、公民意识教育渗透进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体系中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改革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日趋复杂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随之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须积极探寻新方法和新途径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努力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然而,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现状来看,缺乏循序渐进的层次性,表现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加之学校思政教育方法过于形式化,从而导致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公民意识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等,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体系中,势必会促进大学生党员公民性和公共精神的发展,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开辟一条新路径。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成效
公民意识教育是围绕公民身份对大学生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以此为立足点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优秀公民,教育目标更具实际性,将其渗透到大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中,能够结合理论教育目标,构建具备结构性和层次性的思政教育目标体系。其二,公民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党员成长的全过程,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思政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其三,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信念,避免他们受社会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影响,动摇原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确保思政教育成果。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形成对公民身份的正确认识,并促使其通过社会实践成为合格公民。一方面,公民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正确认清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基本情况,引导党员大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公民意识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找准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处理自身与国家的关系,承担起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责任,同时还会运用法律知识和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公民意识教育渗透进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体系的方法
1.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进课堂教学
为弥补当前公民意识教育尚未形成专门课程的弊端,高校可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将公民意识教育贯穿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公民意识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
1.1.重视公共理论课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人生价值、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党员,使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强化法纪观念,提高大学生党员对我国基本国情、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认知。
1.2.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典型案例相结合,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说教方法,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具体做法如下:其一,通过客观评析时事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国家政策、时事政治,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其二,通过评析古今名人轶事,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人生榜样和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党员爱国意识、道德意识。其三,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法律教学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官讲座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义务意识。
1.3.融入专业课程。公民意识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课程教学中,使任课教师担负起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责任意识。
2.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进党建活动
党建活动是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必备环节,也是融入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广大大学生党员是良好公民素质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将公民素质教育与高校党建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日益壮大,党建活动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所以公民意识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党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党建规章制度的学习,培养大学生党员良好的公德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为其他大学生树立榜样。此外,党建活动还应当积极开展集体研讨,让大学生党员能够表达个人观点,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3.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进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积极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风校纪、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起到陶冶情操、约束行为、深化思想认识的作用。所以,高校应当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进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重视校园环境的硬件建设,如完善校园网、校报、校刊、体育场、广播站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和宣传提供必备物质条件。其次,丰富校园文体活动、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调动起大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如,开展文艺演唱会、体育项目比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锻炼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公民意识。再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全面覆盖教学管理、校园管理、宿舍管理、学生管理、奖惩管理等方面,体现制度的公平有效性,以此增强大学生党员的主体观念、民主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为大学生党员形成公民意识奠定基础。
四、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青年公民群体的优秀代表,也是国家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对象,通过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水平和社会公民素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有必要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进思政教育体系中的课堂教学、党建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努力培养大学生党员成为具备较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谭秋浩.匡思蕾.论公民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2]李尚旗.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3]姜东敏.公民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彭旭丹.刘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模式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3(8).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1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法规﹑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相信学校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法制知识后,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校园里,是多的幸福和畅快啊!
衷心希望我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可以进行下去,让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3我们是最基层普法工作者,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宣传;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在就六五普法学习内容,体会如下:
一、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此次普法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和树立诚信守法、依法办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了《教师法》、《食品安全法》《道路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后,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全心全意做好自己分内工作;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本领,加强和同事间的协调沟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熟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规矩做人,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
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
三、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
对学生的普法知识我们应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学生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应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学生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四、应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教师是学校宣传法律知识的主要力量,教师学法非常关键,承前启后,影响深远。学校通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以及让教师自学的形式完成普法学习,使教师们及时了解国家的立法动态,增强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并运用到依法执教的实践中,收到明显成效。
总之,这次普法学习不仅使我学到了法律的相关知识,还让我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因此,只有学好法律,才能更加明确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保证我们享有的权利。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4“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党的十八提出以后,俨然已成为我国新形势下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真言。每个国家都崇尚法治,都期待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制国家。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关于规范性的法律条文都是以当时的具体形势而提出并成文。立法为执法,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或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利益作保障,出不得差错,更少不得关注度。
立法的科学化是防止不切合发展实际从而造成法制产生的执行标准,怎么样的立法程序是科学的,形成的法律法规是契合发展需要的?反腐力度的逐渐加强,对法律执行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对于反腐倡廉及党内法规中制度的建设更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必须要确保对反腐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力度。
执法的严格性更是对法律实施过程的保障。任何法令的形成都必须要扎实可行的予以实施,并且确保执法的过程无偏差,不给群众造成生活和生产上的难题,这是其一;执法过程必须要公正严格,秉持公正,不凸显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是其二。
司法的公正性是每一个涉及司法案件的人民迫切需求的,这需要司法机关必须要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最基本的行动准则,将犯罪治理法律化,公正化,容不得一丝错漏。要禁止司法行为中出现权钱交易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给我国法制的执行平添败笔,更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其首要的行为准则当是知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约束行为,以法律认知行为,以法律辨别是非。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少不了全民的参与,需要全民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和谐健康水平。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具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还要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性,以及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的职责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就是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由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的。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担负重要责任,对其他社会群体起着形象塑造和榜样引领作用。只有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具有坚守法治定力,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以上率下,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风尚,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这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8月10日,我校召开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再动员大会,在本次大会上刘志荣副校长宣读了《杏花岭区羊市街小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党支部书记李改变做了动员讲话,讲解了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作为一名教师应牢记了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我的体会是主要从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在师德修养方面争先创优,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对学生,要保证一颗平常心和赏识的心。作为一名教师应牢记了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应该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通过学校党支部组织全校老师学习,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使我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并提醒自己,务必真学实做、踏实苦干,立足岗位。:
二、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职能及如何进行教育的认识问题。往往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以至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起到一种先入的决定作用。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要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观。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课题实验研究,敢于研究。
三、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相互讨论问题,允许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民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师生关系,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潜能。本学期学校教导处在教师的常态课方面指出了许多方向,我想,教师最重要的还是上好每一天的每一节课,我在常态课中,要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堂课后要认真思考和总结,一定要坚持写好课后记,这是老师很重要的一笔教学财富,争取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党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不往来,少数党员干部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整个学习过程和观看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的学,并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带头和带动作用。
第二条忠实履行出资人职责。严禁、、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或有偿中介活动。
第三条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严禁权钱交易、弄虚作假、谎报业绩;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外出旅游等。
第四条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严禁任何违反民主管理、党内监督制度的行为;不得侵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不得为谋求职务的升迁、调整而“跑官”,或任人唯亲、“拉圈子”、搞小团体主义。
第六条严格规范职务消费行为。严禁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得用公款讲排场、比阔气、大吃大喝、游山玩水、铺张浪费。
学习实践活动中,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为解决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镇开展了“是非标准”专题讨论,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凝聚发展合力。
一、以宣讲提纲为主线,深入学习,提高正确的“是非”认识。本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解决问题”的原则,统一编印了《高疃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提纲》,为开展宣讲和讨论提供学习教材。《宣讲提纲》从科学发展、党员权利义务、惠农政策、福山发展、高疃发展、高疃镇2009年工作、财经制度和鼓励发展政策等八个方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自身生活的变化中感受科学发展带来的实惠,保证宣讲效果,提高正确的“是非”认识。
二、以反思检查为抓手,深入剖析,明确正确的“是非”标准。重点围绕 “三个是否”,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思检查,一是客观评判自己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家族、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深入反思自己是否有违背良心和道义,牟取私利的行为,三是全面检点自己是否存在对错误言行听之任之、姑息纵容甚至参与起哄、推波助澜的问题。通过反思检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让党员干部在批评剖析中,统一思想,明确正确的“是非”标准。
三、以身边事例为教材,深入讲评,增强正确的“是非”观念。突出针对性和说服力,以身边事例为典型,讲议评结合,增强党员干部正确的“是非”观念。一是组织老党员讲。以片为单位,选出几名德高望重且身体健康的老党员组成宣讲队,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对近些年发展变化的感受,逐村为农村党员进行宣讲。二是抓住焦点议。以“党员联户交朋友”为纽带,察村情,体民意,围绕“是非标准”,组织镇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党员一起对村内身边的焦点问题深入讨论。三是结合党员台帐评。将党员的日常表现记录在案,定期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台帐上的事件进行交流讨论,广泛评价是非对错。
正确使用权力,会让你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为社会做出奉献;不准确应用权利会使你走向人民的对峙面,成为千古功臣。权力是国民赋予的,只有铁面无私,勤政为民,才干无愧于党跟人民。领导干部不管职位高下,手中都握有必定的权力,这是为人民办事的“权”,脱离了这个尺度,“权”就没有意思了,就是说权力是一种义务,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切实做到对岗位负责,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为大众谋取好处,坚持廉明的心才是当好引导干部的基本保障。国家就象一座大厦,我们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就是叠起大厦的一块砖,假如砖块不能承受甚至不可能蒙受(不能切实实行职责)压力,那么大厦早晚会倒塌。所以,每一个公职职员首先在思维上要树立一个大家庭的观点,没有大家是不会有小家的,没有国泰是不民安的,要保护这个大家才可安居乐业。那么咱们在平凡的工作就要当真负责、勤政廉政、忘我贡献,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干部办好事、办实事,这才是对国度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本人负责。
二、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榜样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力,尽心努力把工作做好。所有以人民利益为起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战胜朴实无华,沉没虚荣的工作风格,做老实人,办诚实事,对工作勤勤奋恳,求真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