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8 22:20: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设计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设计策略

篇(1)

二、动漫角色设计策略分析

通常,动漫角色设计是根据故事梗概和剧本设定要求,结合适当的风格进行的。受众通过观看动漫形象,可以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性格特征等人性化要素,从而对角色表演和影片情节发展产生进一步理解。角色形象设计一般包括角色造型、色彩搭配,以及动作、表情、服装配饰、道具等方面的设计。除此之外,设计者还要依据剧本或概念设计完善角色的人物背景、性格特征、喜爱偏好等人格化属性。经过上述设计环节,才能让角色更容易被受众所接纳和信服。在具体的创作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角色的设计与观者的体验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过大时会导致动漫作品的传播受到阻碍和影响。因此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商业需求和艺术水准并重的动漫角色设计策略,能让广大动画角色设计工作者事半功倍,同时也更利于动漫作品的商业化推广。

三、动漫角色设计策略制订

从设计师、动漫角色与受众群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可以引入交互设计的分析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动漫角色设计策略。交互设计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的期望,通过对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归纳,找到产品和客户之间的平衡点。在动漫角色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师自身的局限性,通常被自己的设计经验、色彩偏好、造型风格所牵绊。如果明确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可以使他们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受众群体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更多市场对于动漫产品的诉求。如,设计一位中国古代传统人物形象时,可以通过提供角色概念化分类特征的调查问卷,收集目标群体对这类人物形象的预期诉求。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中,设定受众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如,在傅业焘的《基于感性意象的动漫角色形象评价》这篇文章中,通过对16~28岁的受众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经六位专家的分析和研究,再提出符合动漫设计的解决方案。根据上述分析和案例研究,笔者建立了一套动画角色设计策略流程。笔者将动漫角色设计所需考虑的要素归纳为6个主要方面:形象分类、能力特长、个性魅力、角色要素、情境设计、造型设计。通过这6个方面的设计可以探寻受众群体与设计师之间的情感链接。这些特征包含了设计元素和设计规则。以封神榜人物二郎神为例,角色是非凡的天神,拥有超强的法术能力、铠甲、三尖两刃刀和哮天犬,活动于人神交界的地域;其造型为阴柔型的美男子,有着丹凤眼、结实的臂膀;等等。根据以上6个方面,结合历史资料查询、用户情感体验,角色设计师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完成角色设计的初稿方案。然后在初稿方案的基础上听取专家、用户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最终完成终稿。显然,这种以受众为目标的设计策略更容易被目标群体所接纳,同时也避免了动漫企业由于闭门造车最终被市场所抛弃的被动局面。对设计师来说,这种设计策略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的反响逐步修正自己的设计缺陷和设计理念。当然,由于前期的调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所以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很难体现成效,但是从国内整体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唯有尊重受众的感受才能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篇(2)

1、引言

WPF的出现为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带来一次新的革命,因为新的架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使得界面的显示和代码得到更好的分离。界面的显示和代码的分离,使界面设计起来更加简单,更加绚丽和惊艳。

当你需要一个表现丰富的控件时,而已经存在的控件又不能满足需要,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发一个定制的控件了。WPF提供了创建控件的通用模式,为控件的定制提供了灵活性,因此我们在定制一个控件时,我们必须了解其本身的特性,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更绚丽的UI界面。

2、设计策略

2.1 WPF中的Content

WPF中关于Content[3]的概念就是指控件需要所显示的内容,显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不再是单纯的字符串。你可以将其设置为图片,文字和控件的组合形式,显示形式是多变的。

许多标准的WPF控件是支持丰富的内容显示,比如在一个Label的Content里面可以设置图片,文字,和其他一些控件像Button,CheckBox等等。

Content里面设置的效果可以说是很丰富的,控件的Content里面可以设置为一些动画效果和触发事件,达到绚丽界面的效果。总的来说,WPF控件本身可以包含各种可视界面和任何的数据形式,所以一般来说没有必要达到用户的一个复杂的界面,而去创建或者是修改控件。

2.2样式(Style)

在WPF中我们通过Style来设置控件的一些属性,实际上样式是对控件属性的展示。通过设置样式,我们可以对控件的显示效果和行为进行重用,并可以使该设置影响到指定范围内的所有该控件或者是指定的某一控件,这样就达到了套用样式避免重写控件的效果。比如说我们想把窗口中的每一个TextBox都显示为同一种风格,我们可以设置一个Style,而不必分别去设置每一个TextBox,其中Style被作为一种资源来调用。

用Setter是用来设置TextBox类的属性的,可以对字体颜色属性(Foreground),背景颜色属性(Background)以及显示内容属性(Text)等等进行设置,当然你可以进行更多的属性设置,只要它具备该属性。以后每定义一个TextBox,都是这种风格的,即使里在定义的时候又重新设置了上述属性是对TextBox的外观是没有改变的,还是在资源里面定义的那种样式,除非有明确的指明。当然可以设置Style中没有设置的属性,这种属性设置是有效的,是可以对TextBox的外观进行更改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愿意把所有的某一类控件都使用成同一种风格,可能某一区域使用一种风格,另外一个区域使用不同的一种风格。上述的TextBox的风格都要受到Style的影响,要想把定义的Style影响到指定的TextBox类,而其他的TextBox不受到影响,只需要在Style中加上了x:Key="TxbStyle",然后对需要引用的类中加上Style="{StaticResource TxbStyle}, 对于Style的设置,我们也可以在里面添加Trigger(触发器)[4]来对界面的交互做出改变,具体的应用会在后面的触发器里面提到。

2.3WPF中的控件模板(ControlTemplate)

其实WPF的每一个控件都有一个默认的模板,该模板描述了控件的外观以及外观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我们可以自定义一个模板来替换掉控件的默认模板以便打造个性化的控件。

前面已经讲过了关于控件的Style的设置,Style的设置只能在控件已有的属性上进行设置,但是要想改变控件的内部结构就必须通过改变控件模板来实现,控件模板可以改变控件的内部结构,极大程度地改变控件的外观。要替换控件模板,我们只需声明控件模板对象,然后对控件模板对象做相应的定义,然后把定义好的控件模板对象赋值给Template就行了。

控件模板包含两个重要的属性:

(1)VisualTree,该模板的视觉树,其实我们就是使用这个属性来描述控件的外观的。

(2)Triggers,触发器列表,里面包含一些触发器Trigger,我们可以定制这个触发器列表来使控件对外界的刺激发生反应。

2.4数据模板(DataTemplate)

WPF中的数据模板(DataTemplate)为数据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WPF控件具有支持自定义数据表示的内置功能。通过对数据模板得到设置,我们可以改变数据的显示风格,通过对数据模板的更改我们可以对同一个控件里面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显示风格,显示方式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来达到改变控件的目的。利用数据模板,您可以声明性地指定某个数据片断的可视化方式。您可以将问题换个方向,让数据来确定将要创建的显示内容,而无需创建可绑定到数据的自定义用户界面。WPF中数据模板同样对数据的绑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WPF的出现为控件的设计提供了很绚丽的平台,掌握控件的设计策略使我们在自定义控件时,变得更加灵活。我们必须很好地掌握控件的属性,这点是很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控件的属性才能有合理的决策,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篇(3)

2.再利用的空间匹配设计策略

2.1完形“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重要流派,它认为人类对事物的具有整体认知的倾向性,在视觉法则上具有“封闭性”、“连续性”、“相似性”这几个原则。在建筑的再利用和改造中,建筑师常常利用“完形”的手法来达到对“整体性”的预期,创造出更单纯的三维空间。金城里两户住宅之间共用一个突出的楼梯间,空间边界都是不规则的,设计者将楼梯间的空间“完形”,使三组住宅整合为了三个连续完整的矩形空间用作展览;同时通过连续的立面限定中庭的形态,避免中庭里产生过多阴角空间。2.2连接金城银行建筑群的四栋建筑原没有交通联系。设计者将交通功能置入到建筑之间的间隙当中形成四个交通空间。但金城银行与金城里的层高不一致,金城银行底层高2.5m,二层高5m,三至五层高3m。金城里底层高4.5m,二三层原层高3m,经改造后层高均为4m,无法直接联系起来,设计者巧妙的将两者之间的缝隙设计为残疾人坡道,解决了不同层高之间的高差问题,同时满足无障碍要求。但通过对实际使用情况的观察,残疾人坡道的设计在细节上处理的不够到位,利用率较低。2.3整合金城里建筑群中原有一个梯形院落,设计者将其改造为中庭,把金城里建筑群整合为一个单体建筑。这个中庭成为美术馆主要的交流和休憩的空间,必要时也可以布置为小型的报告厅。设计者极力保持金城里住宅的立面,模糊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界限,在建筑内部营造出“街道”的场所感。2.4竖向重组多层建筑通常可以通过减层或局部减层形成门厅等大空间的方式来满足新功能的使用要求。金城银行作为一级保护建筑,对其保护的要求比较严格,以不动其主体结构为佳,没有进行竖向上的改造。金城里住宅为武汉市二级保护建筑,层高仅3m不符合展厅的使用要求。设计者将住宅内部的结构全面拆除,仅保留原来的外立面,再重新设置楼板,将每层层高提至4m;并将东边建筑二三层楼板局部减去,形成了一个高8.4m的大型展览空间,以适应某些大型展品的高度要求。(如图4)2.5注入为了能够使展览空间形成连续完整的动线,设计者在金城银行建筑群的北端扩建了一部分,在美术馆的轴线上形成了门厅(原金城银行)——中庭——北门厅(扩建)的空间序列,由历史建筑的恢弘大气过渡到现代建筑的简洁纯粹。扩建部分以三角形为母题进行空间构图,呼应基地,两个三角形的体量围合形成一个棱形的广场。在立面上,扩建部分作为原建筑立面的延续,采取的是低调谦逊姿态,灰色花岗岩石材与原建筑灰色水刷石墙面相协调。原来的立面是序列感和秩序感很强的柱廊空间,新建筑则是大面积实墙,部分用条窗作为立面元素,强调的是扩建部分的现代性和整体性。

篇(4)

1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从国家餐饮政策导向的角度分析,餐饮业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随着提出的关于餐饮浪费等良好政策的导向,高端会所、高消费餐饮等已不受欢迎。

大众餐饮成为一种满足普通百姓需求的新型商业形态。大众餐饮以方便快捷、消费适中、具有创新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地方小吃、大排档、社区餐饮、特色餐饮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今,大众消费者已经成为餐饮市场的主体,大众餐饮的需求也渐趋多样化,人们对饮食追求的“小而精”,逐渐取代“大而全”。

同时,我国餐饮行业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环境与菜品特色很难做到兼具,品牌运营不足,食品健康,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部分餐饮空间为了提高空间设计的最大奢华感,将最贵的材料进行堆砌,进行无意义的装饰,从而忽视了消费者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还有部分大排档空间布局紊乱,环境卫生脏乱差,食品不安全等问题。这种餐饮空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商家与政府共同面对问题,应认真考虑受众群体的要求和感受,了解不同消费者的消费类型,继而对餐饮空间做出准确的定位。

2 福州大学城周边的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及特色分析

2.1 大学城周边餐饮市场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大众对文化水平的重视度提高,高等院校生源不断增长,导致高校人数逐年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所占比重也是越来越大,从而对高校周边餐饮业产生了强大的消费刺激,使周边餐饮业迅速发展。同时,各高校加速后勤社会化进程,也为当今大学城餐饮业变革提供新的机遇新的商机。餐饮市场包含多种业态,竞争激烈,仓山万达广场是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SOHO区,面对的消费群体为普通大众,本文主要以福州大学城周边的仓山万达广场的餐饮市场为例进行分析。

2.2 普通大众对餐饮的消费需求

普通大众餐饮社交消费具备时间、地域等多种特色,大众对餐饮空间的设计风格也有所要求,将易受大众欢迎的流行文化元素融入餐饮空间的设计,在开学季、毕业季、圣诞节、元旦、国庆等主要活动段对于餐饮的需求比较集中,当然大部分普通大众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2.3 对福州大学城周边餐饮空间的考察

(1)汽车主题的“李家”餐厅的设计策略与经营模式。李家(仓山万达店)是大丰收旗下的一家餐饮空间,整个餐厅占地面积1075O,餐厅内共有96张桌椅,398个座位。这家餐饮空间以“汽车”作为主题,主要以车辙印、轮胎、时速表、链条等作为墙面界面、地板界面和天花界面的装饰,菜品以大众家常菜为主要菜系,价格亲民。李家作为“空间体验”类型的餐饮空间,注重空间的体验过程,大众化的家常菜系口味并不突出,其点餐模式为自主网络点餐,客人到达餐厅以后,只要轻轻按动计算机键盘,计算机上就可以展现出菜肴的品种、价格等具体信息。李家餐厅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餐厅的商业氛围的塑造都是围绕“汽车文化”这项主题来展开的,使李家餐厅成为仓山区风格独特的主题餐厅,刺激周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就是李家餐厅吸引美食爱好者的重要手段。这家主题餐厅的重点是建设这个主题餐厅的环境氛围,而忽略了整体的食品质量和服务,通过协调和跟进营销策略,使餐饮最初发展的动力持续下去。

(2)异域风情的“蕉叶”餐厅的设计策略与经营模式。这家“蕉叶”餐厅在主题的营造和设置上,主要采用东南亚独有的自然而淳朴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作为主题。东南亚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使气候与饮食习惯直接有着密切的影响关系,因为闷热潮湿的气候因素,致使东南亚地区的饮食习惯主要以酸、辣为主,形成了东南亚饮食的主要特色。“蕉叶”餐厅所代表的泰式料理则是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菜系,餐厅整体的室内环境为典型的东南亚风格,步入其中,浓郁的东南亚氛围油然而生,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上无不体现着东南亚的餐饮文化,同时还穿插着东南亚地区的建筑、宗教等文化因素。总之,从服务、产品、环境、经营策略、主题活动、经营活动等多个层面将“蕉叶”主题餐厅文化氛围营造得十分系统,通过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塑造一个全方位的文化氛围,突显主题特色。

2.4 消费者行为对餐饮空间设计的影响

餐饮空间设计首要注重的因素就是空间的使用功能,而要更加全面地设计出功能合理且人性化的餐饮空间,就需要对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有更多的掌握。当然,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情感需求也是同等重要的,从餐饮空间的视觉感受、触觉感受和听觉感受都要符合消费者的接受尺度和审美情感。

3 新型的餐饮业设计策略与经营模式

餐饮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消费理念的提高,大众餐饮形式已经让人们失去新鲜感。随着消费理念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得越来越个性,对餐饮业的就餐环境和体验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从以前的只求温饱慢慢发展到追求最美味的食物。因此,新型餐饮业的兴起是餐饮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卡岸手抓餐吧正是这种餐饮业发展大趋势下,所兴起的新型经营模式。

3.1 卡岸手抓餐吧的基本概况

卡岸手抓餐吧地处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45-3首山新都汇一层13店面,是卡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低成本经营项目。卡岸是以“大航海时代”为背景的主题餐厅,顺应了现代社会餐饮美食发展的时尚潮流,是一家多元文化体验的餐吧品牌。

3.2 特色所在及模式

卡岸手抓餐吧已不再是一个单纯地提供美食的餐饮场所,它的经营模式完美地将餐饮和酒吧融为一体,白天在这里可以享受美食,夜晚是酒吧业态,成了年轻人吃、喝、玩、乐解压放松的天堂。同时,它颠覆了传统的进餐方法,以“手抓”的形式进餐,舍弃中餐的碗筷、勺子,也舍弃西餐中的刀叉,其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打造一个轻松自在、疯狂自由的就餐环境,让消费者仿佛回到了“大航海时代”,用简单粗暴的就餐方式来表达对美食的追求。

秉承美食无国界经营理念的同时,更让你感受到异国风情。其消费群体以16~40岁青年为主,消费价位在50~80元,适宜情侣约会、家庭聚会、朋友聚餐、休闲小憩。

4 结语

当人们对食物的理解远远超过“吃”这么简单时,餐饮空间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内涵。人们在餐厅与异域风情的味道,家乡向往未来,过去的记忆,餐饮空间作为一个消费者的容器,是淋漓尽致地体现设计中包含的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

本文主要以大众化餐饮空间的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为例,以消费者行为为依据,分析、总结了餐饮空间设计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思想,但本文所涉及的领域中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表达尚不够完善,研究尚不够深入。如今,互联网的冲击,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概念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传统的零售店、书店濒临倒闭,餐饮空间是否也会为信息化时代做出妥协,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才能设计出引领消费市场的餐饮空间。

篇(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也变得日趋严酷,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已经不能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好的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设计对产品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企业来说,设计则需要与管理结合,把设计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企业的总体观念出发,才能构筑企业竞争的新方向。

一、设计策略概述

现代企业的设计策略是企业设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产品设计获取竞争优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设计的角色一直在变化,起初大部分的管理者总是认为设计是微不足道的,设计师的工作只不过是决定产品的色彩及外观,设计与事业的成功似乎是没有任何关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已经把设计看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忽视设计的战略价值与意义是一种肤浅的行为。设计的重点不是产品华丽的外表而是如何经营、为顾客服务和创造价值。设计策略是企业随市场、技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制定设计目标与方向,评估设计因素与资源的综合运用,它不仅反映未来市场营销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视为是针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设计理念与规划,其目的在于为企业设计师或设计产品时进行指导,并协助产品、传达、环境、设别设计的标准。

产品的开发不仅需要设计,更涉及成本、资源、消费者、市场、服务、组织、技术、制造等多个方面。优秀的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努力,更需要有前瞻性的设计策略,有效的分配与协调设计资源与行动以完成公司的目标。例如,韩国三星公司曾是一个以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二流消费电子制造商,早在1996年就在公司内部进行“设计革命”,对设计部门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公司的中心,并调动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把“设计”定为三星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在金融危机期间,仍坚持走设计为重的发展道路,为了加强产品实际与宣传形象的统一性,公司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为先”的管理策略。为了避免造成消费者视觉上的混乱,先后终止与全球五十四个广告公司的合作,仅保留纽约FCB一家国际广告公司,其目的就在于保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在内部设计管理上,先后在世界各地成立了产品设计中心,极力的表现三星“理智与情感平衡”的设计原则,最终使企业转变成以市场为主导、崇尚设计风格的企业。

二、设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设计策略分析

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科学的策略分析是必要且现实的。首先,外部环境中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等都是直接的决定因素。其次,产业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企业的生产活动既要面向消费者,又要面对行业对手的竞争。面对竞争对手时,设计策略并非一成不变,当其改变设计策略的时候,要及时的分析这种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加以预测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科学的分析扬长避短。面对消费者,要分析产品的价格、性能、外观以及消费习惯等,任何一个细微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优秀的设计是在充分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基础上,兼顾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同时又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目前,国际上许多知名公司都采用一种“观察实验室”的方法,设计人员可以透过透明的玻璃观察消费者挑选产品的一切行为与反应,并记录相关的消费行为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这不仅是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源泉,更是企业制定正确设计策略的保证。与此同时,企业内环环境中的财务状况、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设备等因素同样是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对企业内部能力的分析,了解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具备的创造以及维持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制定出适合自身能力的设计策略。科学合理的策略分析是设计策略的先决条件。

(二)设计策略的制定

制定设计策略,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并不像设计策略一样具有较强的显现性,它是一种隐形力量,贯穿在所有工作组织与基础的每一个设计过程中,始终影响着设计策略的方向。优秀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形成有效的设计策略,更是设计策略的驱动力和重要支柱。现代社会注重人的本体地位,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目标均是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产品设计首先应当考虑到使用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从管理的角度看,管理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此,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还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关注人的价值与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荷兰飞利浦公司提出的“一个设计”的理念,是指一切服务与设计相连,通过把管理者置于商业环境中,使其对产品设计与服务有切身的体验,并做出深刻的认识与评价,进而与设计师共同探讨设计的可行性方案,能够成功的将项目引入设计渠道。理念先于设计,在清晰的设计理念基础上,设计策略才能走的更远。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效的价值设计机制,更需要有优秀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创造出卓越的设计力。其次是产品方针。过去那种以价格为手段的恶性竞争方式已经逐渐淘汰,而设计的“个性化”发展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与发展方向。市场上任何取胜的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名称上还是产品的“个性化”研发上都做的相当出色。现代社会,从产品到服务,无论是制造还是分销,都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发展“个性化”特质。“个性化”设计就是要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是市场的一个份额,要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在设计上独具匠心,适应单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目标消费人群为导向,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及时丰富产品线,随着市场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更新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也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设计策略的实施

设计策略的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管理是发挥设计力量与价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管理好,设计策略才能真正落实。首先,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及设计,还包括其他全部生产及销售活动。设计策略的管理始终是围绕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经营者及消费者进行。设计不仅涉及设计师,更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微小细胞,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设计策略的实施首先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企业的决策部门必须有专人负责设计管理工作,其工作的重心在于协调涉及设计活动的各个部门。承担这项工作的人不仅要懂得设计,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明白并重视设计的价值,才能让设计真正成为设计策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努力把设计策略转变为企业视觉形象。同时,营销人员需要进行相关设计知识普及,使其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这就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一个设计管理小组,管理日常的设计活动,保证设计以最大限度的交流,将设计策略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第二,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设计策略指导手册,也是企业促进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的手段之一。设计策略指导手册应当是一套标准的设计手册,用来控制一切与设计相关的活动,全面、准确的传达企业设计理念、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等。指导手册不仅包括企业的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等平面视觉要素,还包括企业的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指导原则,并保证其持续性,打造一个统一的企业形象。第三,在设计策略的实施与执行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与评价系统必不可少。产品投入市场以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跟踪调查来检验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是否满意,满意程度如何。信息反馈系统数据的充分性与正确程度直接影响企业设计策略的调整与制定方向。不能因产品的畅销与否而忽视信息反馈工作,没有严谨的流程和根本性的认识,设计即使能命中市场,也不能持续成功。

三、结语

设计策略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的差距之一就是对于设计理念与管理的忽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加强对设计的认识、重视设计、完善设计管理,在分析与管理的基础上提升设计水平,构筑科学的设计策略,开发以设计为导向的产品。要想缩短差距,就必须将设计策略提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设计策略提升产品的内涵,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将企业引向成功的发展道路上。

【参考文献】

篇(6)

建筑填充的类型及其设计难点

满足内部功能和协调外部环境是建筑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建筑填充与周边建筑间距较小甚至互相紧贴,因此内向与外向的问题体现得更为突出。如何合理巧妙地化解基地面积有限、基地轮廓特殊(异形或狭长)、周边被建筑紧贴等难题,满足建筑自身功能需求是建筑填充要解决的内向问题。此外,建筑填充还要兼顾协调城市空间。填充是缝补破碎城市空间的策略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不加思考地填补空缺,形态与外观的不当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建筑填充在城市街区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直接关系到设计策略的产生。在西方城市用地的管理和开发中,地块大致分为四类:街角地块、双界面地块、单界面地块和旗状地块(图1)。

(1)街角地块(Corner Lot):由于同时邻接两条道路,对位于这一类地块上的建筑来说,其形态和外观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双界面地块(Double Frontage Lot):拥有两个城市界面,与前后两条城市街道相邻。由于双界面地块有前后两个界面与城市空间相接,空间的连通性往往成为处理双界面地块建筑设计的重点。

(3)单界面地块(Interior Lot)和旗状地块(Flag Lot):二者特点近似,都是只有一个临街面的其余几边与周边地块、河流、铁路等邻接的地块类型。地块上的建筑只有通过唯一的临街面满足出入和采光的需要,即使其他三边不与周边房屋紧贴也会较为消极。本文将二者视为相同的地块类型,统称为单界面地块。

如果通过产权地块的概念来描述建筑所处的位置,那么所有的建筑填充可被划分为街角地块建筑、双界面地块建筑和单界面地块建筑。由于不同类型的地块具有不同的特征、属性,地块之上的建筑填充便会面对不同的设计问题,有的偏重外向,有的偏重内向,这是对设计策略展开讨论和选取的基础。

建筑填充的设计策略

外向问题与内向问题有各自对应的设计策略。外向策略用来协调建筑体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分为视觉性的设计策略与空间性的设计策略。前者侧重单体与周边建筑外观的协调,后者侧重建筑填充对城市空间施加的积极影响。内向策略用来化解外界不利条件(基地形状、周边建筑等)给内部功能带来的种种限制。通过对众多建筑填充案例的分析,笔者将外向策略归纳为“叠加”和“连通”两类,将内向策略主要归纳为“留空”。

叠加

上世纪中期,建筑理论家柯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Robert Slutzky)在有关“透明性”(Transparency)的理论和设计研究中辨析了“物理的”(Literal)和“现象的”(Phenomenal)透明。前者指向玻璃物理性的透明,后者指向空间关系中的叠加与渗透(图2)。伯纳德・霍伊斯里(Bernhard Hoesli)则把“透明性”作为设计手段扩展到立面和平面的形式组织中来,空间三维向度的“透明”被转化为二维向度多重秩序的交集(图3,4)。本文将这种设计操作称作“叠加”(Plus),即当现状条件存在多种秩序时,将其梳理并进行叠加,使结果同时呼应多种秩序。

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设计的车间后部的1#美术馆(Hinter dem giesshuas 1 gallery)坐落于柏林伯德大街(Bodestrasse)一侧,地块类型为街角地块(图5)。基地原有建筑毁于二次大战,给城市空间留下了一处空白。由于基地位于街角,两侧古典建筑的层高与总高各不相同,立面划分方式也大不一样。奇普菲尔德运用了“叠加”的设计策略使中间的新建建筑在两种差异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具体如下。

(1)找出两座建筑的立面划分控制线。踢脚线、墙线、檐口线以及窗口的轮廓线均可能成为整体立面的主要控制线。

(2)在基地西侧的3层建筑中,基座和主体墙面通过线A划分,主体墙面的两种肌理则由线B区分,墙面总高线为D。在基地北侧4层建筑中,二层与三、四层的墙面肌理不同,通过线C划分开来,墙面总高线和檐口线分别为线G和线F。北侧建筑和新建建筑在顶层相接处保留了一根古典壁柱,壁柱高约两层,柱顶线为线E,参见后文图8。

(3)将两个方向的控制线相互叠加,从而获得楼层划分和立面的最终形式(图6,7)。如果将两个立面展开,两侧的控制线可被看作相向延伸,处于中间位置的新建立面便成为两个方向叠加作用下的结果:自左向右――线A、B、D;自右向左――线C、E、F、G。其中,线G、D确定三、四层高;线B、C确定一、二层高;线E、F、A则在细部设计中得以体现(图8)。来自西侧建筑的自左向右的控制线决定了新建筑下部的形式逻辑;来自北侧建筑的自右向左的控制线决定了新建筑上部的形式逻辑;中部的逻辑则得益于两侧建筑控制线的合力。

连通

城市形态的完整性应该体现在两方面――建筑形态的完整与外部公共空间的完整。假如“叠加”侧重视觉性外向操作,那么“连通”则属于空间性外向操作的一种。“连通”(Connex)策略是指在填补城市形态的同时,还要保持城市公共空间的畅通,通常表现为通过建筑内部的公共路径连接两侧的城市空间。此时,作为实体的建筑没有阻断连续的城市公共空间,而后者也为建筑带来了公共活力。

英国建筑师格雷姆肖(Nicholas Grimshaw)设计的加利卡基金会大楼(Galicia Foundation)位于西班牙城市拉考鲁瓦(La Coruá)的旧区。地块外侧、面向大西洋的康顿大街上建筑体量较大,内侧的城市区域为传统街区,房屋和街巷尺度较小。由于地块内、外两侧分别与两条道路相邻,因此地块类型为双界面地块(图9)。设计的启动由城市形态的协调和空间系统的完整开始:首先,针对康顿大街界面及其后方传统城区之间存在的尺度差异,将与两侧建筑高度相当的原始体量在进深方向进行削切,形成抛物线状的新轮廓,使建筑物自身从高达7层的康顿大街立面自然过渡到后方仅有4层的办公空间;其次,由于建筑物背后是一条小巷,为延续这一基地周边重要的城市“线索”,在建筑物首层相应设计出一条通道,使建筑前方的现代化港口与后方的传统城区取得空间联系(图10)。新介入体在弥合城市破损形态的同时,并没有阻断既有外部空间的连接(图11,12)。

留空

“留空”(Hollow)是指将建筑中的“空腔”诸如庭院、中庭、天井或者平台等,作为采光与通风的媒介。旧城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建筑鳞次栉比、紧密排列,加之街道尺度偏小、地块过于狭长的原因,区域内的建筑大多通风、采光条件不佳。“留空”是对空间紧张状态的适当疏解,不仅引入了使用者必需的光线与空气,同时也为建筑营造出公共性的场所。

建筑师约瑟夫・里纳斯(Josep Llinás)设计的维拉塞卡(Vila-seca)单身住宅位于西班牙古城塔拉古纳(Tarragona),这里仍旧呈现出浓郁的中世纪城市形态特征:不甚方正的街区轮廓和狭窄、陈旧的街道,以及在狭长基地内沿街道成排而建的独栋房屋。该建筑为原址重建,基地为9m×18m窄长形,地块类型为单界面地块(图13)。周边房屋多数为3、4层高度,尺度相近且紧贴界墙建造。

狭窄的街巷和建筑间微小的距离使建筑内部无法享有充足的光照。为了应对特有的基地环境问题,里纳斯在建筑中设置了两个平台、一处中庭为主的“留空”空间(图14,15)。两平台之一位于建筑前部的三层,另一个位于建筑后部的二层。中庭则处于平面中部的一侧,贯通3层。第一个平台如同该建筑的窗口,使拥挤状态下难以采集的日光能够深入建筑内部。室内中庭是该建筑的核心空间,通过中庭为环绕周边的各种房间提供自然光线,同时又在私密的环境中营造出一处公共性场所;第二个平台与主体脱开使整个建筑与后面的建筑形成退让关系,从而改善上面楼层的餐厅和卧室的通风、采光条件。三层平台与中庭组成类似“L”形的留空空间,即使二者之间存在气候边界,空间的连续性依旧维持。除平台与中庭外,一层的开敞空间使“L”形的留空空间在水平向得到拓展,这里是进入正房之前的玄关,如同连接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缓冲地带(图16)。整个房子的生成过程如同在一个实体当中进行的一系列减法操作。

小结

本文所选的三则案例分别属于街角地块建筑、双界面地块建筑、单界面地块建筑。通过分析它们各自体现出的设计策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同一案例可以同时体现多种设计策略。例如在加利卡基金会大楼中,除了前文所说的“连通”,其他两种设计策略也都有所涉及:“叠加”使新建筑的主立面形式兼具两侧建筑的主要特征,达到了视觉相融的效果(图17,18);玻璃中庭与入口采光井则作为建筑实体中的部分“留空”,为室内空间带来了充足的自然光照。

(2)有些设计策略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建筑填充类型,而有些设计策略则主要适用于某一特定建筑类型。“叠加”与“留空”在三种类型的建筑填充中应用最广泛,这是因为每一个案例都需要在视觉层面处理同两侧建筑的关系,同时又要满足通风、采光等功能需要。相比之下,“连通”策略则主要体现在双界面地块建筑中,这是由这类建筑具有两个外界接触面这一客观属性所决定的。

结语

由于城市发展状况、土地制度、建设法规等环节上的种种差异,城市填充在我国缺少广泛的存在环境。然而,对建筑填充的探讨并未因此而变得缺乏价值,原因在于:1)特定场合下的建筑填充依然存在;2)填充策略延展开来的设计思想同样可以为其他地段的设计带来一定指引。

篇(7)

住宅空间设计就是对建筑物内部的空间进行设计,自古以来,室内设计从属于建筑设计,再加上人们对住宅设计也看的简单,因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随着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住宅空间设计一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室内环境的舒适。现在传统的住宅空间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住户的需求,健康、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才是当今住户追求的生活潮流,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深化空间设计,赋予住宅空间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其实,正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住宅空间设计策略的变革,以前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时往往都是依靠图纸,设计师将脑海里的空间数据和模型转换在图纸上,之后再根据图纸进行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技术在住宅空间设计的应用中也越来广泛,以前在空间设计中遇到的瓶颈将会得到解决,住宅设计的质量也会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住宅空间设计策略,并就其现状展开深入探讨。

1住宅空间设计的一般策略

(1)以平面设计为基础,完善功能布局。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种,说起设计,任何一种设计最初都离不开平面图。住宅设计也一样,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前,需要准确了解住宅的相关数据,再将数据进行整合,绘制出一定比例的平面图。平面图绘制出以后,设计师要与住户进行沟通,明确各个空间的用途。之后,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各个空间的分割方式,在进行空间分割时,设计师除需要满足客户对住宅设计的要求外,还应考虑设计的安全性,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是一味的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忽略安全要素,那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设计师还要利用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考虑各种家具、电子设备及储藏器具的摆放,只有将这些住宅必需品进行合理的摆放,才能使整个住宅体现出一种和谐美。总之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除了考虑住宅的自身条件外,还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结合。(2)平、立、剖相互结合,实现三维立体设计。当今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住宅空间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内,电脑会自动生成最理想的住宅空间设计模型并且呈现出立体效果,设计师根据模型便可了解住宅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细节,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调整,一旦数据发生变化,电脑便会重新生成设计效果,这些所有的变化计算机技术都能够呈现出直观的立体反映,这样设计师就能够在可视的情况下与住户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设计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对住宅的空间设计进行效果展示与相关测试,从而提高整个设计的质量与精度,这样在设计过程中也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且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设计,提高了整个住宅空间设计的透明度。(3)住宅空间设计需体现时代气息。住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安居的地方,住宅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为人们的栖居创造物质环境,因此,住宅的空间设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是设计的灵魂,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在他所设计的住宅空间中体现对人的基本关爱和尊重,通过设计来改善、提高住户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从而让住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此外,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各行各业应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范行业准则,为建设环保型社会做贡献,住宅空间设计也不外。住宅空间设计看起来好像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实则不然,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必然要对住宅的陈设装饰和设备安装进行设计,为了体现绿色生态设计,设计师在进行时应综合运用设计合理的原则,尽量使用绿色的建筑材料,将各种材料进行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住宅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住宅空间的功能分区。设计师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时必须明确住宅应具备的六大功能,并且应正确处理好各个功能区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住宅体现出一种舒适性和合理性,才能满足住户对住宅的基本需求。一般来说,一个住宅有公、私两大区域,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些分区的使用功能,使之合理但又不相互打扰。以客厅的设计为例,客厅是公共区域,也是住宅的核心区域,它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的整体效果,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客厅的空间效率,通过流线设计合理分割空间,为住户提供人性化的房型设计。(2)考虑住户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住宅是指专供居住的房屋,住宅属于一个人的私人空间,住户往往喜欢在自己的住宅中休息、娱乐,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咨询业主,了解业主的基本情况,比如家庭人口构成、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生活方式的空间设计效果,满足业主的需求,业主才能在自己的私人空间中享受生活。比如业主喜欢简约的室内风格,设计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装饰材料的颜色、样式是否符合业主的需求,住宅的整体风格是否大方、简约,由此可见,设计师与业主的交流沟通十分重要,这也是人文关怀的充分体现。

3小结

住宅是人类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人类的生活和住宅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住宅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私密空间,而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也为住宅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换句话说,高素质的生活来自于高质量的住宅。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的空间设计也从“量变”达到了“质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加关心,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住宅空间设计才会兴起,并且发展态势极其迅速。总之,住宅空间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为住户创造一个真正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作者:韩挺楷 单位: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Through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y cit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mpared. This paper, som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disappeared in China the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 status on,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oint of view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s, explore a set of new building design strategie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fast food; social, humanistic ca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全世界唯有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在以最为迅速的状态不断的进步着,城市膨胀加剧,新建筑物迅速涌现,大数量的被创建,将一个个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古老建筑一一代之。

2照搬西方设计策略是正确的吗?

在外国西方的国土上,从现代主义取代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取代现代主义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人们逐渐慢慢的开始进行反思和批判。为此,解构主义、地域主义相继展现出来,形成一部较为完整的批判和创新史,在宽泛的西方国土上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展望中国建筑史,其实,现代主义历史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当中,为此,后现代主义就没有了任何批判的根据,对于以后的发展更无法说起。一段历史的进步是因果相连的,就像中国之前的“拿来主义”的状况对自身造成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市场形式主义与吹嘘拼贴情况非常严重。

3关于自己的设计策略

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环境。建筑师应该以怎样的心情,挑选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面对在这片广阔的华夏大地上由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的一个个需要深切思索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伟大的设计师们发挥一切可以运用的智慧,去不断的尝试,总结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设计策略。纵使目前我们还处于发展的状态之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一起努力、不断创新必然会创造出独具中国特别的设计策略。

3.1关于具体设计之前的思考

据了解不少的人在拿到有关设计题目后就开始进入了埋头作业的工作当中去,却完全忽略了进行设计之前的思考是非常关键的,这些仅仅知道去做却没有想的,所创造出来的设计师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是没有灵魂的设计。为此,一定要先确定自己的建筑价值观念,确定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极为关键的,在确定目标之后通常会进入一个自问自答的情景之下,伴随着丰富多彩的经历和理论知识的影响,我们就会找到那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建筑的意义是既能够承载过去,又可以启导未来。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我非常认同拉菲尔·莫内欧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不根植过去,不根植历史和传统,想要建立一个有着坚实基础的未来,或是一个能真正保证人类文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相同的道理,作为建筑师,你的责任就是不仅仅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鉴定文化,并且对它们进行创新创造。展望改革开放以来,多少的建筑可以跟开国十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等相媲美,又有多少建筑能够在一百年之后的历史中承载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想必最终思索的结果每个人都心有余悸。

当下我们见到的一些传统建筑都是由仙人经过几几代代的不断改进发展留下来的,但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仅仅是在外在的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的行程是由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结构决定的,形制风格的成熟表明这种建筑适应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结构。这是对‘建筑是哲学的末班车,永恒的建筑形式一定会符合人类的哲学理念’的诠释,同样,向人们展现了那些隐藏在建筑背后中让人们所感受到的建筑发散的永恒性的魅力。

在确立设计目标之后,相关的事项就可以开展了,本人习惯于将设计过程划分为建筑生成的逻辑和场所对建筑造成的影响两个方面。

3.2建筑生成的逻辑的研究

场地是在创建一个建筑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每个地区都会有专属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对于建筑师来讲是极为关键的。作为一名建筑师,就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其发展史、其根源所在。此时,我们需要对该地区传统建筑中性能临近的空间对进行详细的探究和浅析。在此过程当中,很多的人仅仅是对传统空间中一些元素进行提取,最终拼接出所谓的“仿古式”现代建筑。固然,这种方法是对传统建筑的重复复制。这种复制仅仅会给人的感官造成麻痹,是最为愚蠢的做法。那我们该怎样处理传统建筑和文化背景问题呢?

传统建筑形制是经过人们长时间的抉择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应运而生的,建筑从这里承载了相关文化,这就是上述所说的 “集体无意识”层面,它会包含一种特殊的意象,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入的共鸣,然而这种精神在建筑上展现在具象的空间品质当中。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探究人们的心理和文化,抓取其中的精神性内涵,而后通过建筑形式展现出来。

“精神”找到之后,就该是如何去创造空间的问题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学校都会系统的了解到,譬如,怎样掌控光线,怎样把握好有关比例等等,这都是手法上的问题,本文不对此进行相关过多的论述。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虽然是一种含有‘传统’的设计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包含所有的传统元素,运用现代化的方法也能够创造出古典意味的空间,不要被一些传统的方式所束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建筑当中呈现给人们的那种传统精神。

3.3场所对建筑的影响的思考

强调与重视场所对建筑的影响意义。拉菲尔·莫内欧曾经说过:“场址是一种有期待的实体,它总是等待着它所期待的建筑建于其上,通过这个建筑物来表现它隐藏着的特征。”是的,在我的认识中,场所是包含有一定的情感和特点的,作为建筑师就一定要静静的去聆听场地所发出的声音。

在我的认识中,每一个场所都有着特定的意义,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当地的场地内部和场地周遭氛围共同创造出来的,假设对场地不重视的话,所创造出来的设计就会与环境部协调,或者如“国际主义”式一般,处处皆行,建筑就丧失了自身独特的意义。正是由于场地之间的相异性,才能够在相同类别的建筑中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

4实例说明

法国国家图书馆建在巴黎东部赛纳河左岸巨大的再开发地区,在长方形中庭的四周,有4栋L形高层,玻璃幕墙建筑,佩罗在设计图书馆内的读书空间时,参考并研究了法国传统阅读空间,并把这种传统的空间品质引入到现代图书馆之中。

首先他抓取了十八世纪修道院的空间感受当做阅览室的设计定位,将阅览室的各方面元素都用上现代化的样式,但是空间比例和光线及家具的陈放却会给人一种浓厚的修道院那种寂静的空间效果。

其次,他认为国家图书馆是一种公共性的建筑,不仅仅需要的是一个封闭化的空间,更应该具备交流性质,所以,他创造了十九世纪独具交流意义的传统空间图书馆。佩罗在图书馆的中心建造了一个巨型的下沉庭院,围绕着庭院是具有交流意义的传统廊道空间,这一块儿是较为巧妙的,下沉庭院种植高耸入云浓密的树木,使每一层空间廊道都可以分享同一个庭院,事实意义上,每一层剖面关系跟十九世纪交流空间是完全统一的。

针对建筑应对场地的策略,佩罗展现出其良好的理论修养,在他1989年赢得“法国图书馆设计竞赛”等奖的时候,基地所处在的那个空间基本山峰什么都没有,不存在大型空城,仅仅是一个 “虚”的场地—待建的场所。面对将来周遭环境的未知情况,佩罗在建筑中设计了一个内向的“虚空间”,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虚环境”中的一个“虚空间”,随着时间的流动,周围的“虚环境”开始转变出现新的东西,新的大型建筑,这样,到最后这个地区就只剩下图书馆中的“虚空间”。这个“虚空间”不是单纯对图书馆的读者而言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巨大的“虚空间”对于城市的意义。

5结束语

其实,在现实的建筑设计中,仅仅有策略是不足够的,更为关键的是需要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上的深切理解,我坚信建筑师的修养直接关乎着建筑的品质。处于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需要我们静静的沉下心来,对过去和未来进行深入的思索,抓取独具时代性的信息。

参考文献:

篇(9)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而生态建筑这一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已存在,但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建筑界普遍认同生态建筑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由上个世纪第一届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守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健康的建成环境并对其保持负责的维护。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问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上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它大幅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物质和能量逐级、合理、综合应用,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力求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基本目标包括:①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②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⑤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⑥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针对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合理确定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等内容。注重场地设计,尊重设计地段内的环境,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力求最小的土方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合理组织交通,减轻地面上各功能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特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本身的形体处理通风和光影关系,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2、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体型;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建筑方案应合理确定建筑体型。建筑的细高比越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l:4(高:宽)。因此夏季降低建筑的热吸收或冬季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不仅是简单地取决于朝向,建筑形式及体型系数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建筑技术设计

篇(10)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自选市场以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要销售模式,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装作为保护产品的重要手段以不能满足现今消费者对商品的诉求。消费者的心理、产品的企业文化、时下的流行趋势等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包装设计的定位与方向。包装设计的职能已演变成兼顾保护产品和销售的作用。甚至对于某些商品来说,包装就是它唯一的促销手段。因此包装设计的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它负担着与竞争对手比吸引力、比说服力、比形象力的使命。

众所周知,现代包装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保护商品,更重要的是负担着商品销售的重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成熟的理性消费群以及各类新包装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新时代的包装设计理念和市场营销策略,以下便是我对现代包装设计策略的一些思考:

一、包装的销售力

包装本身就具有销售力,美国杜邦公司的销售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发现:超过60%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包装的外观设计为依据进行购买决策的;到超级市场购物的家庭主妇,由于精美包装的吸引所购买的商品往往超过他们出门时打算购买数量的45%,这就是著名的“杜邦定律”。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包装对商品的销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装就是商品的“嫁衣”,包装设计的好坏直接撞击着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心理天平。

现代的消费方式更加凸显了产品包装的销售力。超级市场已成为各大零售商的主要行销方式,这就意味着商品会被无情的摆到货架上,供消费者自行挑选。而且同类商品会“冤家路窄”的集中在一起。在没有推销员的情况下,完全靠包装本身的形象与消费者沟通。越是优秀的包装设计,其销售力也就越强,因此我们也形象的把商品的包装比作“无声的推销员”。

商品包装就是一种以色彩、形态、文字与品牌标识一起构筑起来的企业形象。比如我们一提到“可口可乐”,头脑里第一反应就是它大红色的包装和极具个性的Logo,一提到“耐克”,立刻联想到包装和产品上那个大大的“对勾”。因此这种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价值也会体现在企业的效益上。像可口可乐、耐克这样世界著名的品牌,仅品牌形象的无形资产就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二、消费者的心理

我们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除了要准确的把握包装的色彩、图形、构图、结构造型外,一个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消费者的心理。无论什么样的包装设计它所针对的对象都是消费者,因此我们进行包装设计时还要依据消费者的审美、喜好、消费习惯进行定位设计。作为包装设计人员如果不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消费者心理,闭门造车,工作势必会陷于盲目,从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包装的促销是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心理激励而发挥作用的。许多企业和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之前都要首先对消费这心理进行研究,总的来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1.求性价比的心理特征

通俗点说就是讲求实惠。这也是大多数成熟消费者所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这部分消费者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商品鉴别能力,因此针对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消费者,我们的包装切忌夸张,夸大,甚至过度包装,否者难以赢得消费者。

2.求美的心理特征

当消费者面对一种新的商品,但对其缺乏了解时,他们往往会把商品包装的设计美感、色彩、包装的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因素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之一。知识阶层、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士,就比较青睐于具有典雅,精细美感特征包装的商品。这种特点在装饰品、文化用品、化妆品等类别的商品中反映的尤为突出。

3.求名牌的心理特征

知名品牌在价格构成中,成本并不占有很高的比重,而包括设计在内的品牌形象的无形资产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正是这一部分成为消费者借助其体现自我价值、品味、实力的手段。品牌商品的包装设计也是主要以突出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品牌形象为主。

4.求方便的心理特征

追求方便是普遍的消费心理特征,消费者希望所购买的商品能够便于开启、方便使用、方便携带,甚至方便回收。这就要求我们包装设计人员积极主动的利用新材、新技术并结合人体工学开发出适应消费者心理,具备各种方便功能的产品包装,为商品增添无穷魅力。

5.求时尚的心理特征

时尚文化对于年轻人的消费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其特点是反传统、更新快、寿命短。因此我们包装设计人员应对时尚文潮流和流行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样才能设计具有时尚感的包装作品。

6.求新的心理特征

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一方面人们对新的事物总是充满期望和好奇,另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消费者对产品形象新鲜感的淡化造成的。

三、包装设计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定位、包装设计、宣传,这些都是“可控因素”,普遍存在的消费者心理又是“不可控因素”。而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定位方向又往往是单一的,很难对应各种各样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心理。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系列化包装策略

企业对所生产的同类别的系列产品,在包装设计上采用相同或近似的视觉形象设计,这样做的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把产品与企业形象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设计和制作效率,节省了产品推广所需的开支。既有利于开拓产品销路,又能使企业形象得到很好的宣传。

2.等级化包装策略

由于消费者的经济收入、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年龄等存在差异,对包装的需求心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的阶层会比较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的精美度、品味和个性化;而低收入消费者比较注重经济实惠、简洁的包装设计。因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消费阶层对同种商品制定不同等级的包装策略,一次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

3.便利性包装策略

上面提到过,追求方便是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我们包装设计人员应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适当的为包装增加一些便利功能。例如便于携带、易开启、易回收等。通过突出包装的人性化来争提高费者的好感度,争取更多的消费者。

4.配套包装策略

配套包装是指不同种类的商品组织在一套包装中,这样做有利于消费者的方便使用和馈赠。这种包装策略有利于带动多种产品的销售,提高产品的档次。

5.随附赠品包装策略

通过在包装内、外随附赠品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赠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与商品相关的,也可以与产品不相关。这种包装策略在儿童食品的销售中作用最明显,许多儿童往往不是因为食品而是由于赠品的吸引而购买商品。对于一定的消费人群,包装策略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6.更新包装策略

所谓更新包装就是定期改变原产品的包装设计形象,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其目的一是通过对产品包装设计形象的更新,以具备新的形象和卖点;使滞销的商品重新适应市场,以便打开销路;二是通过对旺销商品改进,使商品能够顺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心理和市场需求,保持旺销的势头。

7.再利用包装策略

这种包装策略的目的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消费者,商品在使用以后,其包装还能再作其他用途,变废为宝。例如有些饮料的包装设计成水杯状,饮料喝完以后其包装还可以再利用。另一部分是针对生产企业,如产品运输周转箱、啤酒瓶、饮料瓶等。服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包装成本,且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8.企业协作包装策略

这是现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包装策略。某些新产品在开拓市场时,由于知名度、消费者缺乏了解、宣传广告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立刻适应市场。这时可以联合一些知名的企业共同推出产品,在包装设计上突出联手企业的形象,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

上一篇: 农村图书室工作计划 下一篇: 离别发言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