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艺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8: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实践艺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实践艺术论文

篇(1)

硬件和实践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指的是教学中的场地、设备和材料等,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实践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实践教学相关要素的齐备与完善程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应该把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不能脱离设计项目实际而空谈理论。由于中国高校从1998年开始扩招以来,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换为大众教育,还有中国很多高校都是以研究型为主,但是很多师资又来自于这些研究型高校,一些教师自然缺乏相关的动手能力,导致不能做到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

(二)缺乏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业模式和技术更新将决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但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几年来基本是不调整或只是课程的结构调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模式也没有什么变化。

(三)不能与行业有效对接

目前,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不能与行业的有效对接。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方面缺乏,导致在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节。缺少与行业一线的教学合作,有的话也只是形式上的实践教学基地,不能落到实处。

(四)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操作,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导的教育体系,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削弱了实践教学应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二、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结合专业的特点和行业情况的分析,提出以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

硬件设施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电脑实训综合教室、材料与工艺工作室、木工实训室、陶艺与模型实训室、虚拟设计公司实训室等重要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正本清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做不了设计又不懂实际操作的困境中走出。行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推动力是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导师扮演着重要连接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到相关专业领域中锻炼,并与行业合作环境设计项目,参与操作项目施工实践,教师与专业一线设计师之间构建良好合作的关系,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观念上改变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依赖,结合环境设计行业的现状,探索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环境设计人才标准的各项能力所需,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若干实践课程模块,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应该包括:见习(了解项目设计程序、施工步骤见习和设计考察活动);专业实习(项目设计参与、设计成果转化和施工监理协助);创业训练(创新杯、设计竞赛);社会实践(专业市场调查、社会体验、行业分析);实践教学(计算机操作、专题设计训练、手绘技法表现、毕业设计)等五大模块。每一部分在不同学习阶段需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可以按具体的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分析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把每个阶段的教学看做是简单的课程叠加,第一,在行业动态的前提下有取有舍,重点围绕各阶段需要培养的能力进行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效能的最大化。第二,剔除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评价法,注重实践的过程性评价,结合企业和市场对实践教学评价。第三,完善实践教学大纲,面向工程实际,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三)强化产、学、研结合强化

环境艺术设计产、学、研结合,推动校内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不能只依靠校内的资源,这样很难达到情景式的模拟训练效果,需要利用校外企业资源,学生去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可能会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冲突,但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积极沟通。例如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师可以联系国内有名的材料商,实践教学课堂转移到材料生产施工的第一现场,企业技术人员与实践导师同台授课,营造直观的教学氛围,达到符合材料与构造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有很多的实践性课程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到行业或工程现场中去,只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

篇(2)

二、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互结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一)引入实践教育,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实践动手能力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设计教育的核心点,要解决设计问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非常的枯燥,但是不学习理论知识,设计问题根本就不能进行分析和解决,也根本无从下手。针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多是没有生动形象的事例,因此会导致很多的人失去学习的激情,因此要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理论知识能够更多的融合在一些工程实例中,这样就能够避免学习的枯燥,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的让同学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参观,或者是老师在实验基地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每个设计在工程中的原理,在这样的一个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将老师讲的内容,马上进行感知,加强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模拟实践,确定课题,展开设计仅仅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和感知是不够,还要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手来。环境艺术专业真正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一名真正的设计者对于项目的全过程肯定是了如指掌。从项目的招标、投资成本、预算、设计等多方面都有一个设计,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能够得到最终想要设计的东西需要的成本和所获得的价值。而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因此没有一个实际的项目作为事例,就没有真正的问题出现,因此也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可以做一个模拟的实践练习,首先要选择一个课题,然后和实际的项目结合起来,进行“真正的实践”,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帮助让学生针对去实地参加实践,或摘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针对此特点提出适合于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方法。根据改变和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有更多的激情,让他们更喜欢这个专业,为储备专业型人才做好工作。关键词:环境艺术;实践教学者通过实践模拟大赛来进行。在实践模拟中,老师可以确立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做市场调研工作,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实践中可能要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材料类型、成本、工艺流程等多方面问题;然后制作方案,并且画出草图,做出模型,分析可实施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策划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大家都能够看到别人实践中比比自己好的方面,使其能够找到自身的劣势,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交流和互动。

三、建立或通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篇(3)

作者:杨小丽 贺春香

城镇居民处于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过度的阶段,而农村居民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过度阶段;城乡居民医药卫生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3%和10.2%,是除食物以外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参合情况截止2008年底,九龙坡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人数为29.86万人,参保率为81.10%,选择Ⅰ档参保的人数为24.71万人,占参保人数的82.75%。城镇居民参保率为66.12%,参保者中54.94%的人选择了Ⅰ档;农村居民参保率为91.03%,参保者中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Ⅰ档(97.88%)。筹资来源及筹资水平从调查结果来看,九龙坡区人均筹资116.50元,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个人缴纳在筹资总额中分别占36.19%、40.89%和22.44%。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资金基本上能及时到位,而农村居民的财政补助却未能及时到位,从而导致Ⅰ档人均筹资没能达到90元的标准。基金使用及流向由于统筹层次低,为区级统筹,基金规模小,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较为保守,补偿比例、封顶线设置较低,起付线设置较高(表略),导致基金使用率较低(67.21%)。补偿基金主要流向基层医疗机构(表略)。

在筹资模式上,政府对于城乡居民筹资水平的投入完全一致,2008年政府对城乡居民的财政补助人均都是80元,克服了以往城乡有别的医疗保障投入;在医疗费用报销待遇上,只有档次的差异,而没有城乡居民之间身份的差异。整合现有资源,统一城乡医疗保险经办操作重庆市自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积累了低水平起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基金风险、衔接医疗救助等成功经验。2007年,在全国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时,重庆市结合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实际,依托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与新农合制度衔接,建立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地整合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农合管理机构的行政资源和网络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制度的运行成本。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建立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通过对街、镇社保机构人员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基本建立起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及日常管理体系。试点区确定并完善了定点医疗机构,制定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建成了网络信息系统中心机房,中心机房与试点区各街镇、社区实现了网络连接,参保居民直接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通过网络进行参保,农村机构在乡镇社保机构参保。参保居民抵御大病经济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截止2008年底,九龙坡区农村居民参保率91.03%,与2007年参保率相比增加了7个百分点。2007年底九龙坡区从无到有建立起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尽管城镇居民参保率仅为66.12%,但其从根本上解决了城镇居民无医疗保障的问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的4/5用于住院费用补偿,这极大地有助于缓解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增强了城乡居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在制度设计时对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了低于高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高于高级别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从而有效地引导了参保居民积极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的下沉,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和物资设备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力、物质条件。

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财政投入未能及时到位,实际报销比例较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由各级政府的财政补助和城乡居民缴纳的参保费构成。这些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关系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筹资稳定性。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到位,是保障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实践中由于各级财政拨款滞后,医保经办机构担心基金超支,故对参保城乡居民的报销设置了较高的条件,导致参保居民实际报销比例仅25%左右。基金沉淀问题由于试点区统筹层次低,为区级统筹,基金规模小,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较为保守,补偿比例、封顶线设置较低,起付线设置较高,导致基金使用率较低(表略)。统筹层次较低,“穷帮富”的现象较为突出由于试点区参保Ⅱ档的居民人数较少,大约20%左右,基金总体规模较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试点区并未按规定实行Ⅰ档、Ⅱ档分别列账核算,而是不同筹资水平统一列账核算,从而导致参保Ⅱ档的相对富裕的人员更多地利用了医疗卫生服务和更多地使用了医疗保险基金(表略)。管理体制不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究竟应挂靠在哪个政府部门下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依据,实践中并未形成一致意见,出现了多种管理形式。有的试点区县将经办机构挂靠到区卫生局,有的区县将其纳入劳动保障部门的医保中心,还有的区县在卫生局和劳动保障部门以外,单独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但无论哪种形式在业务上都得接受来自市卫生局和劳动保障部门两个方面的管理,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较多的困难。尽管目前重庆市依靠新农合的平台,通过扩大模块和整合功能,已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和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但这种统一管理还是低水平的[5],对医疗保障制度的行政和经办管理尚未归口统一,经办机构需接受来自卫生局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双重指令,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还必须整合现有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篇(4)

2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徽商民居的典型特征与建筑色彩便是“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黑、白、灰三色是徽商民居建筑的色彩,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体,显得分外质朴与优美,徽派民居建筑单色调的色彩使人产生宁静和释然的情怀。内部空间的装饰色调,要比外部丰富很多,主要以古朴天然的木材材料本色为主,并配合精彩的木雕,布局疏密有度,雕饰形成的肌理和阴影效果表现自然的肌理,豪华宅邸为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在重要装饰部位还施以金粉,以显得富丽堂皇。

2.1木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木雕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明清时期,木雕的精品不胜枚举且出神入化。木雕在民居装饰艺术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因木材的质感相对柔和且带有生机,加之木材质地柔软、可塑性极强,不仅可以刻画出复杂的图案而且在层次上也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因此木雕的题材也最为广泛。在地理环境和工艺水平上所存在的差异,使得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造型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徽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徽商民居中所体现出的木雕艺术,在明代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在清朝时进入了鼎盛时期。徽商民居能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繁盛,木雕装饰大量运用在徽商民居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材料中。古拙朴美、造型饱满、神态生动夸张是徽商木雕在造型上的特征。木雕浅、深、透三种技法结合使用,不仅仅体现出工匠们精湛的雕刻工艺,而且充分表达出木雕层次丰富分明,并且处理出前后虚实各种效果,艺术性观赏性极强,可以在木材上构造出许多精美的造型。富有张力的形态,流畅细腻的线条,将硬质的木材雕刻出柔美的缠枝造型,且脉络清晰,立体感极强。在充分的写实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抽象加工,使得纹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并富有强烈的自然气息。如同儒学教育课堂的徽派木雕,每一个木雕都是在述说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在耳濡目染中学到理学的思想精髓。一件件木雕的精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传承的载体。总体来说,木雕的装饰艺术性在徽商民居中运用的最为广泛,不仅拥有繁多的品类,各异的题材,徽商民居木雕装饰从整体来说,繁复细腻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征,整体上的感觉“谋篇”不足,但对于细节的刻画往往游刃有余。只要目光所及的厅堂内皆是木雕,整体处理的过于繁密,失去了重点,但是局部观察却完美无痕。流传至今的徽商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仍然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2.2石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工艺上和技术上都有很高成就的石雕艺术,因石质材料具有坚硬耐磨、经久耐用、防潮防水等特质,多用在建筑中需要防潮和受力的构件中,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如柱础、台基、石鼓、石狮等,但石雕相对木雕和砖雕难雕,因此在民居建筑中不如木雕、砖雕装饰运用的广泛。远远不及木雕的装饰范围广的石雕因受限于石材本身的特质,徽商民居中石雕常出现于台基、柱础、石狮、漏窗和牌坊,石材对雕刻工艺的要求很高,相对难雕,其中透雕最为精美和绚丽,因此一些制作工艺复杂精彩的透雕只有在财力雄厚的商人民居建筑中才能欣赏到。无论是华丽还是朴素,精巧还是古拙的徽商民居石雕艺术,都显示出了雕饰工艺的精湛以及徽商雄厚的经济基础。其装饰图案也是以民间最为朴素的表达吉祥幸福寓意的题材最为广泛,表现出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2.3砖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以砖为原材料的雕饰艺术是砖雕,它模仿石雕,却远比石雕经济和易雕刻,而且具有石雕坚硬、耐磨、防腐等特性。选题包罗万象的民居砖雕内容,主要为吉祥寓意的图案,不仅有几何纹样、花草鸟兽还有神话传说等等。其中,最经典也最精美的代表性作品是以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的砖雕。徽州地区重要的民间工艺形式是徽商民居中运用的砖雕装饰手法。徽州的民间匠人,不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赋予其装饰美感,运用了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却创造出精美装饰的艺术表达形式。表达形式非常灵活的砖雕,达到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装饰效果。出现在徽商民居中最早的砖雕,简单不精细的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趣味;随着徽商的崛起,其财富也在飞速增加,对工匠酬金成本没有了约束,砖雕的艺术向着内容复杂多样、线条华美、层次感丰富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最具典型的徽州砖雕艺术形式。在清代徽商成为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家宅建造的资金充沛,砖雕技艺则向着更复杂和细腻的方向发展。工匠砖雕精巧的技艺可以塑造出更为丰富的情节和层次上的变化,远近景的表达更加的细腻,最多时有八九个层次。现代,因其地域性的审美传统和砖雕本身的观赏价值,徽州地区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仍是砖雕。很多的徽州民间艺术家至今仍掌握着这种精湛的技艺。便于取材、形态精美的砖雕,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彻底融入了徽州人的生活。总的来说,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砖雕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高超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篇(5)

这里,在概念内涵上我们首先要把这里所说的“先锋意识”同西方的先锋派艺术及其理论区别开来。自本世纪初以来先锋派崇尚者及实践者们尽管所持具体观点各异,哲学流派背景错落纷杂,包括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现象学甚至老庄哲学等都被其所采携,但在求奇索怪这一层面上却殊途同归。虽然不能否认在某些艺术领域内确有出色的专门家的存在,但一般来说,对一切传统模式的极端反叛构成了他们“独创性”的主要艺术趣味,从总体上看类似迪尚把小便池以《喷泉》命名后提交艺术博物馆要求展出的行为也就基本上反映了该艺术思潮的艺术追求。毫无疑问,这种具有强烈消解色彩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艺术实践和理论当然不会成为我们散发清新朝气的崭新艺术学的催化剂,不论从外表还是内里都无法看出两者有太多相接近的地方。我们所说的“先锋意识”,指的是主体在理论施事前在大脑中所孕育的一种运动的积极的充分的能动的观念,它包含丰富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内容,并深刻地在整个理论思维生长过程中发生着影响。显然,这更接近“先锋”一词的原始意义,而在电视剧艺术学理论建构前和建构中做为一种认知态度的存在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拥有这种“先锋意识”呢?在众多考察视角之中,我们可以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向度来审视:一是从电视剧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与文化环境变迁的运动关系来看;二是从电视剧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与当前大文化条件下其它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关系来看。

必须承认,虽然与整个宇宙时空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十分短促,但人类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确已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一过程不仅仍在蓬勃地继续着,而且在量的积累上也越来越是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来完成的。进入20世纪以来,原来需用千年百年才发生较大流变的诸多传统文化模式受到了革命性冲击,发韧于欧洲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生革命循环模式已经可以用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更新周期了。在人类文化模式遽变的状态下,包括传统艺术及文艺理论在内的所有人文现象都毫无例外地重新受到了现实的拷问以求证其文化生存权力。幸运的是,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物理基础的电视艺术(含电视剧艺术)在新的大众文化角逐中不仅没有落得下风,反而取得了不俗的话语权力。而在这种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电视剧艺术理论建构之所以要有一种先锋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并不由它自己所决定,在更深的层面上是生产力水平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对其表层文化形态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包括哲学、美学、文化学等等在内的全部人类精神产品以及复杂多变的人类文化现象无不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而存在的。恩格斯说:“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电视剧艺术实践及其理论是文化嬗变的产物,而文化嬗变又根本上是受生产力的推动才得以进行的。因此,在缤纷的艺术部落中由于先锋性生产力因素的介入而获得多种优势从而兼具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和科技文化属性的电视剧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具有一种内涵丰富的先锋意识就不仅是其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它所存在的环境对它的必然规定。

横向地看,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对“先锋意识”的要求在与其它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相较中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把握。我们知道,人类庞大的艺术殿堂中珍藏着无数瑰宝,有的历史极为悠远,从原始社会绵延至今,如歌咏、舞蹈;有的在早期艺术形态发育并不充分,后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从社会实践中分离出来,如书法、篆刻;有的本来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伴随着人类新的物质产品和技术手段的产生而产生的,如电影、电视。无疑,在这个艺术大家族里,电视艺术是诞生较晚但却发展最快的一个。它所具有的文化先锋色彩不仅在与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戏剧、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相比时可以直接地感觉得到,而且从技术支持层面上看同与其相差不大的电影艺术、电脑艺术以及其它融入更多新科技因素的艺术相比,从目前看它仍然拥有领先一步的受众认同感。这一地位的取得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电视本体对作为当代社会群体主体的“人”的更胜一筹的适应能力决定的。作为电视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剧艺术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其艺术实践同姊妹艺术电影或者其它艺术形态相比在先锋性内容上也要更特殊一些。以综合艺术面貌出现的电视剧从接受视角看比传统的电影方式有着获取更便利、选择方式更灵活和审美持续时间更长等一系列新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一种几乎集中了所有传统艺术样式于一身的现代艺术体裁。电视剧的创造过程得到了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艺术因素的积极介入,而每一艺术样式自身亦处于时刻运动状态之中。这样,不断变化着的其它艺术动态便会在电视剧的生产中体现出来,电视剧艺术本体亦酝酿了更多的先锋意识生长点,而这同时也就必然提高了电视剧艺术学构造理论神经的反应能力。

那么,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

一、整体把握的自觉性。

这里所说的整体把握包括两部分:一是把电视剧艺术学与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做为一个紧密整体来把握;一是把电视剧艺术学内部众多组成因素做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电视剧艺术学所生长的文化环境是一个随时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复杂组织体,电视剧艺术学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任何其它成分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电视剧本体的衍变脉络发生影响。同时,电视剧本体也处于一种由许多艺术因素和非艺术因素所共同组成的极具综合性的交融状态,其组成因素的任何变动亦会为电视剧艺术学理论提供新的切入点。电视剧的外部因素构成了电视剧文化的大环境,其内部各要素则构成了电视剧文化的小环境,不论对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必须用整体的眼光对待之。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整体眼光必须是在充分自觉的基础上所施为的。可以说,能否自觉地运用不同方法对电视剧实践做整体的分析和梳理是电视剧艺术理论最终能否全面而扎实地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联系实践的敏锐性。

电视剧是一项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事业,简单停留在纯文本层面上是不能够对其有太多助益的。而理论的特点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易于走近它的书面性内容循环,正如电视文艺理论家曾庆瑞先生指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艺术科学,在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的时候,容易封闭自足,容易满足于自我欣赏,而脱离实践,不少的学科都有这样的教训。”在艺术实践中,电视剧与其它艺术相比起来的综合特征十分明显,它的实践内容也更为丰富,这就必然要求电视剧的艺术理论要更紧密地联系实践。我们不仅在考察电视剧的艺术本质、艺术哲学、艺术史等宏观内容时随时要以实践做为立论行文的根本,而且在探求诸如电视剧艺术创作、艺术接受、艺术管理等应用行为突出的电视剧本体形态时更要强化一种敏锐的实践观念。对电视剧理论工作者来说只有具备了有着灵敏的实践感应度的理论触角,才能真正为电视剧艺术学大厦的崛起做出大的贡献。

三、文化适应的主动性。

在科学技术和物质创造都取得巨大进步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被改变。如前文所述,在新的人类文化条件下所有人文现象都要受到现实的重新拷问以求证其话语权力,历史将迫使种种艺术形态为其存在的理由注入新的规定性,如果艺术不能合理地调整自身对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适应状态,那它就会随时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之中,这就是说,艺术本体应该有主动更新价值取向的能力,不应成为一成不变的教条。在艺术文化和信息文化的历史新背景下保持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稳定和提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用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思维去适应文化的流变过程。在文化适应上的消极被动心态是殊为有害的,不少所谓“不景气”的艺术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由于环境的变迁等外力因素使其容光不再,实际上从深层看相当大程度上是该艺术模式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性较差造成的。电视剧艺术从目前看无疑是在文艺实践中较为出色的弄潮者,但不可忘掉的是,电视剧理论时刻要怀有一种文化竞争者的危机感,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剧时代以一个建设者而不是一个迷惘者的角色出现。

四、贴近大众的积极性。

与文化适应相伴,电视剧艺术学还要特别注意明确其同广大受众之间正确的关系。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属性是我们在讨论电视剧艺术学种种属性时须臾不能被忘记的。可以说,如果不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生力军而昭显于当世,电视剧是不可能有着如现在一般旺盛的生命力的。在理论施事中切勿把这项鲜活的理论形态搞成一种只为“精英”们所瞻阅的书斋文本,在这方面理论界的教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许多人文科学理论的阐释方面,有相当多的理论被搞成了逻辑水平不高但又艰涩费解不知所云的半成品。电视剧与广大受众贴近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接受价值的高低,而电视剧理论对大众文化切入程度的深浅又直接影响到了电视剧艺术实践正确的方向感的树立。电视剧艺术理论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氛围之中去,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受众对电视剧艺术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水平,而且又可以捕捉社会心理对艺术生产的新的审美需求,从而得到丰富的文化给养。

篇(6)

2从“狮象窜”现状看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

尽管如此,目前沃家“狮象窜”生存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北仑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沃凡诚老师对“狮象窜”的传承比较担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观众减少。过去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老百姓非常爱看民间艺术表演。如今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人们的鉴赏眼光也越来越高了。“狮象窜”表演如果观众较少,或者反应不够热烈,势必会影响表演者的情绪,艺人们舞起来也就没有劲了。二是队伍老化。现在柴桥沃家会舞“狮象窜”的艺人越来越少,加上乐队,“狮象窜”表演队伍总共只有20个人左右,目前最年轻的艺人也已经50多岁了。表演“狮象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好几个艺人前几年在演出时脚受了伤,年纪大了,伤痊愈起来就慢,村里也不敢让他们再出来表演,以致直接影响了“狮象窜”的正常演出。三是后继乏人。计划经济时代,学习、表演“狮象窜”可以记工分,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现在沃家村总共650多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的上大学了,有的到外面去创业了,年轻人对于这种费时费力而赚不了钱的民间舞蹈普遍不大感兴趣,“狮象窜”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非常严重。凡此种种,造成“狮象窜”日渐式微,前景可危。“狮象窜”的困境带有普遍性,破解“狮象窜”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也有普遍意义。下面我们试图以“狮象窜”为例,谈谈有关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的一些粗浅想法。

2.1重视民间艺术价值,开发多样化社会功能

民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祖先与后代精神血脉的纽带;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和感情;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对自己、文化观念、地域个性、审美习惯的一种寄托;它具有多样化的社会功能,如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有的还有竞技性或实用性,有的本身还拥有不菲的经济价值。就“狮象窜”而言,它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也有其他高雅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庙会等民俗活动极少举行,但在农村,春节、元宵、结婚、寿诞、乔迁等庆祝活动仍然有,而且将来也不会消失。在这些民俗活动中,“狮象窜”及舞龙等民间舞蹈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因为它最能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最能表达欢乐兴奋的心情,而其他高雅艺术却无用武之地。因此,民间艺术尽管生存空间很小,但仍有社会需求和市场潜力,仍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2.2加大扶持力度,调动民间艺人积极性

在追求物质、追求时尚、传统文化被严重挤压的今天,民间艺术无疑是“弱势群体”,而其中的民间舞蹈更是“弱中之弱”,很难独立生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大力扶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事实上,对于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政策要落实,措施要到位,并且要有持续性,避免出现政府需要的时候搞得热火朝天,不需要的时候无人问津的现象。近年来,北仑区及柴桥街道等对“狮象窜”非常重视,建起了建筑面积达240平方米的传承基地,在活动经费方面也给予一定资助。但还要加强扶持力度,特别是在“狮象窜”的低谷时期,要对政府或社团组织的节庆演出、公益演出给予必要的经济补贴,要对因“舞”受伤的艺人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在道具、乐器、服装等方面也要舍得花钱。都说现在是物欲横流的时代,其实大多数民间艺人还是很善良很淳朴的,只要社会肯定他们的劳动价值,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表演热情。

2.3走市场化道路,提高民间艺术造血功能

与实用性的工艺美术等民间艺术不同,民间舞蹈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但并不是一点也没有。解放前,“狮象窜”班子大多出现在寿宴、婚宴现场或其他地方性活动中,舞“狮象窜”是要收费的。解放后当然不再收费了。从现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收取演出费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收入,才能维持班子的正常运行,才能调动艺人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项民间艺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民间舞蹈在走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就拿北仑梅山乡来说,该乡地处偏僻海岛,在当地政府积极扶持下,村民不断挖掘、创新民间舞蹈表演形式,“至今,该乡已有舞狮、舞龙、狮象窜、车子灯、鼓阁、造趺等民间文艺队伍30余支,民间艺术表演成为当地财政主要来源之一”。可见,走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把民间舞蹈当作文化产业来做,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途径。

2.4积极引导,加强民间艺人队伍建设

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关键是培养艺术传承人。目前我国民间艺术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加紧培养民间艺术人才是当务之急。为此,既要积极鼓励老艺人传、帮、带,又要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甚至献身民间艺术。为了传承“狮象窜”,第三代传承担人沃凡诚老师自编了动作要领,村里安排了学习经费,但年轻人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究其原因,是认为学习这门技艺没有什么前途。如果能够认识到“狮象窜”的市场潜力,能够感受到政府的扶持力度,能够看到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远景,应该会有人来学习的。“狮象窜”表演动作不是很复杂,用心学习的话,十天半月就能掌握基本动作。“狮象窜”表演既有自娱功能,又可强身健体;既不影响自己的正业,还可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只要引导得当,我们相信,“狮象窜”完全能够走出后继乏人的困境。

篇(7)

安徽因地处中国东部的内陆,地形幅度变化小,大多数地形为平原、低山和丘陵。长江淮河跨省而过。处于温带与亚热带交界的安徽,受东部季风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湿润的气候,徽州地区又处于安徽的南部,因其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占主要面积的为山峰与丘陵,河流与盆地散布其间,人口聚集的盆地只占全域的一成,以“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著称。因其温和多雨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房屋营建中会因湿润性气候降水多而考虑雨水排泄功能的需求。徽商的起源是因山多地少的徽州,耕地空间很少,无法全部从事传统的农业,所以较多数的人从事山地种茶与商业。徽商衣锦还乡后大兴土木,并将经商所见的各个地域建筑与当地地域环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徽派建筑。

1.2社会因素

自古以来徽州地区人民重视教育,尊崇儒家思想与文化,有尚读之民风,曾经出现过“父子宰相”“四世一品”“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盛景。徽州商人被广泛称为儒商,他们重视道德礼仪,认为在生活和商业上传统的道德礼仪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商人民居空间和建筑的设计中充分的体现了对传统道德礼仪的尊重。明代中期到清代前期(乾隆时期)是徽商的兴盛期,且在清朝中期成为了中国商帮的翘楚,商路遍天下。有几方面原因促使了徽商产生与兴盛:在地理上,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具有占大部分面积的山地,大面积的山地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徽州盛产木料与茶叶。在历史背景上,徽州地形复杂,而且居住在山间盆地中,难攻易守,很多在战乱中的中原人口迁入徽州,使徽州更加无法在农耕上自给自足,进而促使徽州人民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徽商是在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下徽州人多从事手工业,并且走出故土谋生而产生的。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沉淀的徽州地区,受儒家的礼仪教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徽商乡土观念浓厚,在外经商取得成功后多“衣锦还乡”,回到徽州兴建宅舍,留下了在中国民居建筑与装饰艺术上都大放异彩的西递、宏村等建筑。设宗族祠堂为家族建筑群中的重中之重,宗祠是为后世族人提供祭祀祖先、传承家族文化、谨记等级礼法的场所。在建设期间不仅在建筑选址、构造以及布局层面上非常注重,而且装饰层面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不追求奢华和过度修饰,仅在匾额和碑刻上有基本的装饰,有劝勉后辈勤俭持家本分做人之意。在伦理礼教上的教化和约束,是对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在徽州的建筑、书画以及手工业等等多方面有所体现的刚柔并济并且兼容并包的审美特征,是因为避乱的中原百姓与土著居民的混居,形成的多元文化与徽州的自然环境完美的结合而形成的。

2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徽商民居的典型特征与建筑色彩便是“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黑、白、灰三色是徽商民居建筑的色彩,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体,显得分外质朴与优美,徽派民居建筑单色调的色彩使人产生宁静和释然的情怀。内部空间的装饰色调,要比外部丰富很多,主要以古朴天然的木材材料本色为主,并配合精彩的木雕,布局疏密有度,雕饰形成的肌理和阴影效果表现自然的肌理,豪华宅邸为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在重要装饰部位还施以金粉,以显得富丽堂皇。

2.1木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木雕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明清时期,木雕的精品不胜枚举且出神入化。木雕在民居装饰艺术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因木材的质感相对柔和且带有生机,加之木材质地柔软、可塑性极强,不仅可以刻画出复杂的图案而且在层次上也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因此木雕的题材也最为广泛。在地理环境和工艺水平上所存在的差异,使得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造型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徽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徽商民居中所体现出的木雕艺术,在明代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在清朝时进入了鼎盛时期。徽商民居能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繁盛,木雕装饰大量运用在徽商民居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材料中。古拙朴美、造型饱满、神态生动夸张是徽商木雕在造型上的特征。木雕浅、深、透三种技法结合使用,不仅仅体现出工匠们精湛的雕刻工艺,而且充分表达出木雕层次丰富分明,并且处理出前后虚实各种效果,艺术性观赏性极强,可以在木材上构造出许多精美的造型。富有张力的形态,流畅细腻的线条,将硬质的木材雕刻出柔美的缠枝造型,且脉络清晰,立体感极强。在充分的写实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抽象加工,使得纹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并富有强烈的自然气息。如同儒学教育课堂的徽派木雕,每一个木雕都是在述说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在耳濡目染中学到理学的思想精髓。一件件木雕的精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传承的载体。总体来说,木雕的装饰艺术性在徽商民居中运用的最为广泛,不仅拥有繁多的品类,各异的题材,徽商民居木雕装饰从整体来说,繁复细腻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征,整体上的感觉“谋篇”不足,但对于细节的刻画往往游刃有余。只要目光所及的厅堂内皆是木雕,整体处理的过于繁密,失去了重点,但是局部观察却完美无痕。流传至今的徽商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仍然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2.2石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工艺上和技术上都有很高成就的石雕艺术,因石质材料具有坚硬耐磨、经久耐用、防潮防水等特质,多用在建筑中需要防潮和受力的构件中,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如柱础、台基、石鼓、石狮等,但石雕相对木雕和砖雕难雕,因此在民居建筑中不如木雕、砖雕装饰运用的广泛。远远不及木雕的装饰范围广的石雕因受限于石材本身的特质,徽商民居中石雕常出现于台基、柱础、石狮、漏窗和牌坊,石材对雕刻工艺的要求很高,相对难雕,其中透雕最为精美和绚丽,因此一些制作工艺复杂精彩的透雕只有在财力雄厚的商人民居建筑中才能欣赏到。无论是华丽还是朴素,精巧还是古拙的徽商民居石雕艺术,都显示出了雕饰工艺的精湛以及徽商雄厚的经济基础。其装饰图案也是以民间最为朴素的表达吉祥幸福寓意的题材最为广泛,表现出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2.3砖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以砖为原材料的雕饰艺术是砖雕,它模仿石雕,却远比石雕经济和易雕刻,而且具有石雕坚硬、耐磨、防腐等特性。选题包罗万象的民居砖雕内容,主要为吉祥寓意的图案,不仅有几何纹样、花草鸟兽还有神话传说等等。其中,最经典也最精美的代表性作品是以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的砖雕。徽州地区重要的民间工艺形式是徽商民居中运用的砖雕装饰手法。徽州的民间匠人,不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赋予其装饰美感,运用了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却创造出精美装饰的艺术表达形式。表达形式非常灵活的砖雕,达到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装饰效果。出现在徽商民居中最早的砖雕,简单不精细的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趣味;随着徽商的崛起,其财富也在飞速增加,对工匠酬金成本没有了约束,砖雕的艺术向着内容复杂多样、线条华美、层次感丰富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最具典型的徽州砖雕艺术形式。在清代徽商成为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家宅建造的资金充沛,砖雕技艺则向着更复杂和细腻的方向发展。工匠砖雕精巧的技艺可以塑造出更为丰富的情节和层次上的变化,远近景的表达更加的细腻,最多时有八九个层次。现代,因其地域性的审美传统和砖雕本身的观赏价值,徽州地区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仍是砖雕。很多的徽州民间艺术家至今仍掌握着这种精湛的技艺。便于取材、形态精美的砖雕,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彻底融入了徽州人的生活。总的来说,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砖雕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高超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篇(8)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毒瘤与“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使得高职院校一方面将艺术教育视为浅显的知识教育,其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便是教授实用性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艺术技能成为艺术教育目标的主要内涵,片面的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对学生的综合考评以获奖等级和多少作为单一化标准,这可以说是新型的“应试教育”变形,与最初的艺术教育目标设定是相左的。以上对艺术教育内容理解的狭隘和艺术教育目标设定的模糊,使得艺术教育概念理解更为缺乏完整性与科学性,视艺术教育为整个人文学科的细枝末节部分,甚至肢解了艺术教育的体系结构,最终导致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非理性和盲目化。

2.科学理论指导缺失,艺术教育实践随意化。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缺乏基于艺术原理理论的指导,科学化教育理论的缺失使得艺术教育基本观念指导缺乏,仅仅将学生的艺术教育限定为艺术活动开展这一表象层面上,学生的艺术教化和理解只能通过自身学术社团艺术活动的组织来进行,而没有从根本上对艺术教育目标进行设定,并将之纳入学生日常课堂体系中去,这仅仅是作为一种形式化的艺术教育而存在,并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

3.必要艺术教育设备缺乏,艺术活动开展受限。

从内容上来讲艺术教育包含音乐、戏剧、舞蹈、视觉与行为艺术等各方面各层次的教育,从教育途径来讲,艺术教育既包括传统的课堂授课,亦包括校外、课外的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氛围的构建等。所以,艺术教育比之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更需要充足的教育设备支持,如教学手段支持、网络媒体支持、环境设施支持等等。但是一般的高职院校用于这块的项目投入并不充分,从而对于学生艺术教育和活动开展有较大的受制作用。

二、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创新模式建构路径

(一)正确理解艺术教育本质,重视艺术教育主体地位

艺术教育较之于其他学科教育有其独立存在价值,艺术教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艺术教育对于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健全心理人格品质、更好的适应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要正确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即其并非处于教育学科系统的底端,是它类学科教育的附庸,它的教育本质是树立和引导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并发挥着系统而全面的功能。真正重视艺术教育主体地位,将其划分和单列出来进行教授,能够使得学生拥有更好的审美气息和人文修养,对于更好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其他课程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设定明确、合理的艺术教育目标

目标设定是行动的导向,合理实际的目标才能对活动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高校艺术教育目标应当设定为:传统片面追求艺术知识技能转向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传统的艺术教育过程是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仅仅将教育过程视为个体获取书本知识,而忽略了个体人格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这些特质的具备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所谓个体“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即指,学生个体在技能、知识、态度、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全面、持续、创造性、和谐的发展。应当说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包括书法、篆刻、摄影、音乐、美术、戏曲等各类形式,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认知生活、学会生活、提升品位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学生个体经由艺术教育能够获取关于艺术认知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获得关于美的感知与欣赏,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我体悟、与师生沟通交流,不断进行反思评价,最终提升生活信念和情趣追求,使得个体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个体人格得到健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三)奠定综合化的艺术教育理论基石,遵循灵活化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

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其理论基础必须从单一化过渡到综合化。特定的教育模式建构一定是特定教育理论的产物,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亦有其片面性,因为观点的执着往往使得在现实中的问题处理变得模糊不清,导致“摇摆不定”“难以论断”局面的出现,这样对于最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大为不利。所以必须奠定综合化的艺术教育理论基石,在科学、综合、系统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才可以实现全体学生自由、充分、创造性的发展。艺术教育实践模式必须从固定化转向灵活化。鉴于各类教育实践模式均具有特定的稳固性,人们往往在实践中将其僵化遵循,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是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且现代教育模式与格局的多变性使得传统“稳固架构”、“标准模板”的状态被打破,更具人性化、交互性、针对性、层次化的特点应当被提倡。

(四)加大艺术教育资金、人力资源投入,确保艺术活动自由有序开展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艺术设备缺乏,艺术活动开展受到限制的现实境况,必须加大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活动设施能够为广大学生艺术活动开展提供支持,比如教室多媒体设施、各种音乐设施、活动场地建设等等。同时在物资满足的基础上,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学校应该从人事招聘方面引入更多优秀的艺术类教师,只有师资方面得到合理配置和保障,才能为学生艺术教育提供坚实的后盾,保障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力、物力的双轨匹配,才能为学生艺术教育活动有序、自由开展提供保障,使得学生个体真正得到艺术熏陶、提升人文素质,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篇(10)

民间剪纸艺术是古代中国人运用或抽象或夸张的艺术手法在纤薄柔弱的纸张上创作的“语言”,所体现的是中国古代追求吉祥、喜庆、安逸、舒适的心态,而现代社会的特点则是快捷与方便。所以,设计师必须从现代的视角出发,对民间剪纸艺术做出扬弃,在继承中发展,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生活文化。民间剪纸艺术要融入现代室内设计,满足现代的审美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现代中国人审美文化的形成有两点原因: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不断传承使得国人内心存有传统审美文化的火种;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丰富多元的西方文化冲击着传统的审美观念,国人的审美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不能超越历史,用现代西方设计理念的评价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含义、造型,也不能紧守着民间剪纸艺术传统,排斥现代的观点。而要用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使之兼具两者之长。将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中,应该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

2民间剪纸艺术的材料、工艺的创新

传统的剪纸内容需要搭配现代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剪纸艺术的创新,开阔室内设计的思路,拓展室内设计的风格。传统剪纸艺术的翻新运用,体现了人们的怀旧情思,传统剪纸艺术的韵味融合现代审美的方式,可以打造出完美的室内设计。

(1)材料的创新

材料的应用是设计中最基础的环节,撇开材料谈设计无异于空中楼阁。“民间剪纸艺术”,顾名思义“,纸”是最基本的材料。这就将剪纸艺术局限在了“掌中”的地位,很难满足现代室内设计中要求在狭小的空间内体现出端庄大气的要求。所以,必须大胆启用新型材料,才能一举突破纸张的局限性,使民间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一个比较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材料创新实例就是广州花园酒店的前台图案设计。广州花园酒店的总台石刻壁画《大观园》,就是剪纸形式,黑色大理石刻石贴金,以反映红楼梦十二金钗人物故事的大观园景象为内容,构图严谨,密而不乱,亭台楼榭,花鸟鱼石,人物穿行其中,俨然有序,剪纸造型优美细腻,装饰性强,黑金对比华贵强烈,剔透雅致,成为花园酒店的标志。

(2)工艺的创新

传统民间剪纸的材料对成品的完整性提出了相当高的工艺要求,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在一剪之内就能创作出纷繁复杂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但当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室内设计之后,设计者则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主体的需求对剪纸艺术的纹样进行比较自由的删减,再结合材料的创新,民间剪纸就从传统的平面走入了立体的世界。设计师结合雕刻手法,采用镂空等工艺,既能保留传统剪纸艺术的特色,又弥补了纸张材料层次感不鲜明的缺陷。

二民间剪纸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包含了“平安”、“如意”、“吉祥”等寓意,传递了祝福和喜庆,给人以安乐祥和之感,似乎看到了民间剪纸,亲切之感就会油然而生。剪纸艺术蕴含了人们对国家兴旺昌盛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企盼在现代社会中融入到了室内设计之中,更具旺盛的生命力。

1民间剪纸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直接应用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艺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应用,多以详细的内容表达一定的寓意,如以神话故事、历史人物、仙花瑞兽等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遮光窗帘。遮光窗帘不同于一般的窗帘,它既要遮挡光线避免室内空间直接暴露在强光之下,更要允许一部分光线进入室内空间,提高室内明亮度。以简单的民间剪纸元素重复加于窗帘之上,即可以达到以上目的。并且随着太阳的移动,光线透过镂空的窗帘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画面。灯罩。红色半透明的可拆卸灯罩也可以镂空技艺雕刻成民间剪纸的形式,在新年等喜庆的日子里可以增添节日的风味,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屏风。融入民间剪纸艺术的中国风式屏风,摆放在室内既能隔断空间又能增加美感,体现出主人的品位。以上仅仅是简单列举民间剪纸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直观应用,并不能穷尽,在室内设计中民间剪纸艺术真正地融入不仅仅要用其“型”,更重要的是要用其“心”,即必须将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融入室内设计之中。

2民间剪纸艺术内涵的应用

如前文所述,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既要与世界接轨又不能完全抛弃中国特色,将传统文化中的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是一种绝佳的选择。要想将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则必须理解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以下从阴阳调和的传统文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和“美”的享受三个方面具体加以分析。

(1)阴阳调和的传统

文化民间剪纸之艺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实结合,在室内设计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此二者的互动,不能只注重剪纸艺术的直观视觉冲击,还必须兼顾“虚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阴阳调和,虚实互补的中庸观念,借助民间剪纸艺术将这种传统合理运用于室内设计中,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分明

错落有致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不是要求一览无遗,而是强调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民间剪纸艺术的透视镂空已很好地起到了分隔空间布局、阻挡视线的作用。以屏风为例,镂空雕刻融入剪纸元素,即可避免传统屏风的厚重所带来的完全阻断效果,保持了室内空间的通透性,又可以有效分割室内空间,使主次分明。

(3)“美”的享受室内设计

无论采用何种风格,设计师与使用者对美的追求与享受是必不可少的,对局部空间的精心设计即可完美彰显出人类对美的向往。玄关的设计师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皆因玄关反映了局势主人的文化内涵,亦有着遮挡视线与装饰的作用。小小的玄关如能充分利用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将深色的木栅以镂空技艺雕出剪纸的图案,配以磨砂玻璃贴面,会使室内空间的局部一角既美观有极具中国特色。

3室内设计中融入民间剪纸艺术的重点

(1)注意中外文化的地域性

差异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向世界展示。但是,精美的图案和吉祥的寓意由于中外地域性的文化差异,也可能使在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据笔者了解,仅仅是对红白二种颜色,中国和日本在观念上就存有分歧,所以,必须注重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时中外文化的不同。

(2)时尚感的问题

现代人对时尚的追求往往大于对传统的尊重,然而我们又不能放弃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时就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及时汲取当今时代的艺术营养,这样才能既有时尚的新鲜感又有古典传统的代入感。

三室内设计中融入民间剪纸艺术的现实意义

1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优秀积淀,包含着中国人民无限的智慧与文化。然而,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传统文化何去何从如何保持其新鲜的活力,是整个中华民族都在思考也在困惑的问题。如今,民间剪纸艺术借助新的材料、新的工艺,配合着积极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完美地融入了室内设计之中,终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告诉世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不会衰落更不会被抛弃的。

2对重压之下人群心灵的抚慰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既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给予他们巨大的生活压力;整体环境的不堪重负,如水资源稀缺、空气污染等,对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群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威胁。于是,人们开始怀念古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开始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开始寻找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时代不能退步,历史也无法改变,人们只好将这种情感寄托于古代的某物之上,以求得哪怕一时的心灵抚慰,中西方莫外如是。体现于室内设计之中就是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就是艺术复古思潮。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产生于勤劳,处处都体现着先民伟大的智慧,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

3财富的转换人类的价值之一

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创造财富。之所以考虑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其具有很好的财富转换性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正因为有此原因,剪纸艺术才体现其经济价值,配合其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民间剪纸艺术也在融入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室内设计的风格。民间剪纸艺术的价值在于可供欣赏,剪纸艺术以简洁生动、夸张变形和博采众长的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具体可以表现为结构万剪不断、造型自由鲜活、形象独特优美、剪技粗狂豪放等形式。剪纸中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渗透着民俗风情和思维方式,其价值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又不能放过摆在眼前的商机。因此,剪纸可以运用于室内设计之中,二者不仅可以有机调和,还能使剪纸艺术的价值有效地转化到室内设计之中,达到利益与审美价值双收的效果。

上一篇: 海洋安全论文 下一篇: 住建局七五普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