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8: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管理会计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管理会计实训总结

篇(1)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1、创新教学方法,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模块,每个项目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管理会计操作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2)

我国民办本科高校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育比重过小等问题。在当下的经管类就业市场上,招聘企业既要考量应届学生学术背景、更强调其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加大实践性环节已迫在眉睫。《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必修课,需突出技能,本文认为该门学科的实践性改革主要包括完善课程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组织管理等。

一、完善以岗位职责标准为核心的课程建设

(一)编写以岗位职责标准为核心的教材内容

为实现课堂教育内容与岗位职责标准无缝对接,必须重新构建以职责标准为核心的教材体系,这就需要彻底颠覆现有《管理会计》教材体系结构,重建内容和思路。新编教材应该由《管理会计》课程组与特定行业企业的会计部门共同合作,实现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的全集合。在内容上借鉴现有教材部分通用模块,在结构上仍沿袭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等章节。但在每一新章节编写上应该适应教师和学生对新教学体系的认知,体现“以实践促教育”新思路,故应大量融合行业企业真实案例,按不同学习目标提出任务,以实践模块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分析具体岗位任务、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在仿真模拟情境中使学生领会知识并掌握技能。

(二)建设以岗位职责标准为核心的教学资料

《管理会计》教学资料建设要以实践性为导向,包括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等传统的教学资料都要进行彻底改革。首先,在教学资料编写上借鉴CMA(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内容和体系,与国际管理会计前沿理论研究接轨,依照我国对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目标,围绕相关职业技术领域研究,将管理会计主要内容分为管理会计理论与前沿、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等四个模块;其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融合实践操作模块,实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环节为线索,将一个工作任务设置为一个训练模块,将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贯穿其中,让学生在任务演练现场中展示训练过程和结果,由教师引导及推动整个实训过程,并进行考评和记录。

(三)建立以岗位职责标准为核心的考评体系传统

《管理会计》课程评价模式比较单一,只考评学生理论知识和课堂表现,难以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考评,容易出现考评结果不合理、不公平、不全面等问题。因此,在保留传统考评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实践成绩、市场调研、分组实习等环节。此外,还应当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会计技能大赛等一并纳入考评体系,作为评优秀、评奖学金的重要依据,以此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1]。

二、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及模式

(一)实现行业企业现场教学

依托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由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性定期带领学生进入行业企业一线、贴近岗位工作,实地深入解企业整个供应链、价值链,了解包括供、产、销、存在内的一系列经营活动,通过在不同岗位顶岗实习,积累相关经验,对实习过程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企业价值观熏陶和职场文化渲染中,强化学习效果,更深层次理解《管理会计》。

(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民办本科院校通常存在资金不充裕、实训条件不完备等问题,课程和专业之间需要相互共享教学资源和工具,可以利用沙盘模拟实验室、ERP实训室,大商科实训中心,让学生组建团队,分角色进行仿真演练,使用《管理会计》的真实案例,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对案例中的企业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规划和评价等,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如建立《管理会计》课程微课平台、利用网络培训课程,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程标准、考核方法、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习题库、案例库、参考资料、拓展资源等内容传到网上,方便学生在任何时间自主学习[2]。

三、加强建设师资队伍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首先要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如CMA、CIMA等含金量较高的证书,并定期参加专业进修和学历层次提高,同时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在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在财务管理类岗位轮岗体验,以此获得实操经验,丰富教师知识体系和社会阅历;其次,要聘请行业企业内顶尖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教学,组建由企业、校方共同参与的多元教师阵容,以此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师团队。

(二)加强管理会计课程的产学研统一

教师可以将实践中获得的实操经验转化为科技科研成果,通过立项研究获取更丰富的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也可将教学和科研中得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利润;还可以将在企业实践中获得的丰富体验转化为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在管理会计课程的产学研建设中,善于使用课程组、院系、校内各类资源,秉承“教学相长、实践为本”理念,将民办本科院校优势发挥到极致,加强和合作行业企业联系,实现共赢。总之,从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提供本课程发展新思路,为加强民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理论支撑。民办高校会计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理念,才能推动会计专业良性发展。

篇(3)

(一)应结合社会调研的实际结果,围绕企业单位工作岗位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这就要求社会调研先行。只有在充分的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设计出既结合《管理会计》理论又适应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参照职业管理会计师的资格标准,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本课程设计为建立管理会计理念、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等四个模块,即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教学体系。为配合和适应这个教学体系,还要建设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体系。要下决心打破原有教材的轨迹,以适应教师和学生对新的教学体系的认知。教材的编写可以由讲授本门课程的教师与行业企业相关会计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二)建立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岗位工作群,构建出一整套以实践性教学为目标的内容体系

具体内容可按上述四大模块,即建立管理会计理念、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来设计和安排。教师以企业真实案例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析工作重点、难点,并在此过程中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贯穿于每一个任务中的不同的工作岗位,同时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情景中领会知识,掌握技能。在每一个模块结束后,以技能演练的形式让学生搜集资料,考察企业实际,分析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和某一行业的经济形势,自设项目,独立完成,达到学以致用、工学结合的教育目的。

(三)管理会计课程改革要有特色和创新

重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穿行。理论教学的扩张性与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前后呼应,实践教学遵循“理论假设—问题论证—校内实训探路—校外工作场景操作验证”的思路设计。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这样才能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在课程改革中,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例如真实工作场景,校企资源共享;创新会计实训模式———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校企联合开发实训教程,凸显职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才能为国家、为企业单位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展现多层次教学平台的综合功能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和途径。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单一、死板、单向灌输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多层次教学平台的综合功能。

(一)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是运用典型性项目交流法。根据管理会计工作岗位内容,要求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来,完成一个典型性项目,其中至少包括管理会计工作的3个典型性任务,如某产品生产的资金需要量预测、该产品定价、该产品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等任务内容的组合,最后得出可行性的项目结论,进行项目交流。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串连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水平。

二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以典型案例为先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对案例提供的相关资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对决策方案作出判断和选择,从而显著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对学生参与重视不够,多局限于对课本教材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局面,会计人员要帮助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行动,就必须既懂理论又重实际,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学会如何预测、分析、判断、决策。同时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要搞好管理会计的案例教学,就必须注重案例的选择。管理会计案例反映了企业价值管理的现实情景、所出现的问题、应用的数据,以及案例编写者所试图反映的管理会计理念。因此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广泛性和差别性,要具有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启发性,贴近现实,适合国情,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为搞好典型案例设计,学校可以与企业单位共同开发,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会训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总结国内成功企业的典型案例。就我省高职高专教学实际来看,《管理会计》运用较多的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销售预测案例、新产品开发案例、亏损产品如何处理的案例、零部件自制外购案例、产品加工组合案例、更新改造案例、竞争战略案例、低成本扩张案例、流程再造案例、激励与约束机制案例等几个方面。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层次教学平台的综合作用

管理会计同其他会计课程一样,充满了数据、表格、公式、定理等,比较枯燥和乏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管理会计课程按模块式制作成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影、像、音一体化,动态展示实践内容的电子课件,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更直观、更易于接受。

二是可使用沙盘模拟实验室和ERP实训室进行实践性教学。利用沙盘模拟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场上管理会计人员如何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如何规划企业未来,如何筹措运用资金等。让学生利用相关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为企业的预测、决策、控制、规划和业绩评价服务。通过沙盘模拟和ERP数据分析,开阔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加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三是可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程度。建立管理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对校内外学生开放,从而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程的标准、教学设计、考核方法、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习题库、案例库、参考资料、拓展资源等内容传到网上,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实现多层次平台的交互式运用。

篇(4)

[作者简介]张小刚(1980- ),男,河南西峡人,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河南 开封 47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33-02

一、引言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财会专业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如何适应当地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财务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形式来推进财会专业教学改革,才能为以上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新模式。通过高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互补格局,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终达到院校与企业、工作和学习的共赢。其优点在于整合了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高校师资与社会资源,既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得到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又为院校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胜任岗位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目标的改变,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管理会计课程,也要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

二、高职高专管理会计教学现状

1.课程目标定位不清。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认识不到位,没有围绕专业岗位重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没有研发校企合编教材,没有根据岗位需要研究课程教学,课程体系混乱;没有制定适合校企合作目标的课程标准,以至于无法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教学。院校方面,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上的定位不清,使得校方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方企业之间无法实现无缝对接。

2.教学内容脱离实践。管理会计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只有不断总结实践、更新符合岗位需要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反映这一特点。目前课程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操作性差和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等问题。尽管院校已经尝试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实践知识落后于企业发展需要的状况依然存在;实习实训计划内容空泛,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内容;对实习实训环节监督不力,并未纳入对学生考核评定等。

3.教学方法单调落后。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随之得到显著提升和开发,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目前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与沙盘模拟、ERP实训以及日常的财务会计手工操作等相结合,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优势。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内容与途径

1.构建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重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就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模式。以企业管理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深入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岗位分析,了解企业对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把实际工作需要作为设置课程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块式管理会计课程体系,见表1。

2.明确管理会计的课程目标。企业岗位性质决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同时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岗位的效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两者的关系,既要面向企业对管理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又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熟练掌握专业群相关领域工作岗位技能和专业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岗匹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职高专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如下图所示。

篇(5)

我校管理会计是省品牌专业,学生做账实操能力信息化不断加强的前提下,大数据理论和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使得学生实践时间比较少,实景氛围不足又导致实践教学发展缓慢。从近几年我校重视管理会计教学开始,配备大型专业共享实训室,实景在线通过科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对财务信息的探究,从而在学校便开始促进学生素质的实践与理论的全面发展。

一、以往教学成果的不断总结升级

(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总结

现代化教学模式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知识交流的形式与传承路径,在我校管理会计教学规划中,财务共享教学模式便是一个创新点。为提高学生理论与实操做账水平,教师长期以来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参与项目探讨,因此教师对学校管理会计现代化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优势,都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经历与丰富的思考内涵。

(二)教师与学生共同实践

近年以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从管理会计专业的教学基本形式、使用设备、师生交流、教学回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师生之间基于财务共享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尝试性地运用过程中,我校师生在参加了一系列模拟公司活动后,获得不少的经验与思考;同时学校配备与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配套的基础会计软件与场地设施,并且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在推行全校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学员与教师的赞同,而相当部分计算机系统已经得到了提升与优化,并且校内得到推广。

二、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的方向

(一)推行素质教育

在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模式不断发生改变。以我校管理会计专业为例,教师不单单要锻炼学生实操能力,还需对学生的意志进行强化教导,使得学生认识到会计准则并时刻遵守。教师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实现对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践与理论的整合,从而使得运管理会计专业学生更容易接纳教学活动的磨砺。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新时代教学创新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学校教育水平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这对于教师培养和造就我校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学校建立会计专业以管理会计为教育特色的数年以来,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面对新时代下的就业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学员的实践水平与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从管理会计教学本身出发,以财务信息为实践内容,以会计准则为规范,从而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行科教兴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定位思路

通过专业定位思路,建立从实际出发,满足社会需求为中心思想,依托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资本,对接现代社会管理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同时优化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结构,最终完成教学改革的完善与发展,并且通过以就业为主的核心目标,实现专业与职位互相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在学校知识的专业定位思路上,不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共建体制机制和合作办学模式,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校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从而鼓励学生探索企业补充设备、师资、技术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以实践能力为先的指导思想,围绕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培养的目标,根据学校组织的财务实践活动实施,加快相关实习基础设备的建设与软件的优化,建设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内容;通过实训室建设的完备,使得学校从管理会计专业方面成为紧缺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为更好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效果,学校需要联系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学生指导思想建设,使之更加容易接纳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将工学结合指导思想推行到学生中。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旨在从实际生活出现,以专业职业规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使得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结语

在共享经济和大数据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存在的滞后和脱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立足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当始终以探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己任,同时总结教学的质量与成果,力图从教学改革发展规划的角度,推动整个管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然在推行教学改革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各种成果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脱离实际,因此更加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基于财务共享基础进行改革发展,从而实现在规划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霞,吴岚.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7(9).

篇(6)

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引入了管理会计。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管理会计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管理会计是一门把会计和现代化管理融合为一体的课程,具备比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技术性。在如今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形势下,怎样培养学生入职以后,面对企业复杂的、多样化的管理活动可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形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题实施教学活动。具体流程是在课堂上教师先阐述会计理论或者方法,随后利用例题证明会计理论或者方法,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这些模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属于教师利用教材和板书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甚至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如今的管理会计课程太过于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利的影响。(二)教学理论和实践互相脱节。如今,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活动,通常集中于基础会计课程与毕业以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方面,而对于管理会计则很少接触到真实的案例。由于企业商业数据的私密性,即使接触也难以获得完整的企业业务,很难获取源自真实的案例供学生练习,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典型的真实案例。而缺乏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掌握知识不利,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落后。自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产生之后,管理会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体现为作业基础管理的形成、制造环境的发展、服务业的崛起、战略管理热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等[1]。由于如今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也就是传统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当前中国高职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然只是覆盖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且以工业企业为主要目标对象。所以,中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迫切需要加入现代化的内容。

新形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的设备或者媒体、工具,最初的教学手段使用的是人本身的活动,例如模仿、示范、口耳相传、练习,重点是应用语言,同时也包含了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书籍与文字的出现、印刷术与造纸术的问世,使教学手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教学手段可以不再受到个人经验主义的局限,可以学习以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各类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也逐渐地发展起来,相继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录音机、唱片、电影、幻灯机、语音教室、闭路电视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问世与应用,不但能够使教学活动的效率得到提升,而且使教学活动自身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使教学活动在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得到了拓展,产生了之前所没有的深度与广度,让教学活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有些情况下,管理会计需要应用到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加工处理数据,对计算的及时性要求高,计算难度大[2]。所以,为了使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的职能得以顺利的实现,减少信息成本,加强及时性,有必要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教学中,针对学生财务会计电算化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可通过单独的课程实施,例如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会计电算化等。然而,针对管理会计电算化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则很少有高职院校把其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这对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不利。如今的管理会计工作如果离开了计算机是不可想象的。(二)应用全方位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在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与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把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管理会计的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会计教学方式。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对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3]。所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管理会计是否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应用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怎样整理、总结、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例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层面来讲,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获得了很好的成功。另外还有一些因为比较好的应用了管理会计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因此,教师应当对中国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进行及时的总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并且从中获取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管理会计的学习当中。(三)加大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若想使管理会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高职教师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高职院校可应用顶岗实习、继续教育、暑期培训以及进修等方式,来加大管理会计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如今,中国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的时候通常要求其学历为本科或者研究生,所以,有可能对管理会计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完善。由此,管理会计教师可积极参加暑期培训与进修,以使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提升[4]。每一年的继续教育机会也让管理会计教师可以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保障其管理会计知识与时俱进。为了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进行更好的培养,管理会计教师也应当充分珍惜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使自身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四)加大与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力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虽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办与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得以增加,然而,在真正的实习实训过程中,因为企业财务具有商业机密性的特征,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意把实习的学生安排到企业财务的核心职位,许多学生只能够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实习,无法较好地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习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基于这种情形,高职院校可加大与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力度,这些机构通常是为多家企业做账,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多样化,这样容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接触了真实的账目以后,不但能够对整体会计核算流程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够掌握后续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5]。除此之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以避免泄露这些机构的企业财务信息,在建立起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后,可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对会计人才实施专项培养。(五)对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借鉴。如今,从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区别,无法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依据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来培养人才,而忽略了加强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6]。基于这种情形,可借鉴外国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国的工读交替制、瑞士的三元制、德国的双元制。由此,学生不但能够在高职院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行业出现的新方法与新思想,并且接受培训机构与企业的业务培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职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顺利地步入管理会计行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成为会计行业中的佼佼者。

综合上文所述,在新形势下的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自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实施具体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关的教师与企业管理层应当充分重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实际形势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惠敏.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2(003):78-80.

[2]杨凌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2):0197-0197.

[3]李锦舒.财务共享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5):126-127.

[4]刘春苗,陈计专.基于小微企业需求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改革[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00(012):149-150.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84-01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因为与其他课程交融穿插,加之它的灵活性和服务管理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时困难重重。而学习管理会计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管理会计学要适时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就业为目的,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思想、手段和内容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一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地接受,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在老师提出问题时也不能够积极回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怎样自主学习,片面地要求老师多讲些,在临考前希望老师多讲考试内容,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互动不足

民办高校教师在上课时一般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够采用多种手段,不能选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讲授方式较生硬,且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从而达不到管理会计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缺少实践环节,以致于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就业。

3.教学内容不完善,体系不够完整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学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如管理会计的假设、对象、目标、原则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而且目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有好多内容重复,如果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协调不好,承担这三门课的教师如果不多交流,就会降低教学效率,也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 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

1.提高课堂生动性,增强学生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对于这门课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对将来就业有多大帮助等问题,引入管理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让同学初步认识到学习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然后还可讲一些生动的小案例,让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分析

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局限于多媒体教学和课堂上的讲、练,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首先,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企业中获取案例,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案例,也可以自己编写案例。总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学生进行讨论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是配角,而学生是表演者,是主角。在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地把握方向,及时引导。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的总结非常重要,要对学生的表现做肯定的评价。

3.调整管理会计课程设置,增加模拟实践环节

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内容的交叉重复,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与讲授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学的教师多沟通,避免讲授内容的重复,提高讲课效率,同时也要把模拟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根据高等教育目标,结合会计专业实际情况以及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等而设置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管理会计实习也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模拟实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还要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学校与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紧密结合。

三 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满足企业对专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重视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强化案例分析,增加管理会计模拟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一、我国管理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更加剧烈

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激烈,不同经济体分化明显,金融市场波动增大。发达经济体总体经济回升,而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即使在发达经济体内部也出现美国经济增长快而欧元区和日本增速缓慢,通胀压力大的问题。经济走势的分化和周期的不同步造成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和美元汇率走强,引发国际债市、汇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调整和波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剧烈变化对预测企业利润和现金、控制成本和进行投资的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提出巨大挑战: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大、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受损。

(二)公允价值引入造成的利润波动

管理会计的长期经营决策、预测分析和全面预算都需要对企业利润进行分析,然而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引入也会给管理会计的分析和预测带来挑战。Bath(2004)指出计量差错、经济内在波动和混合计量是公允价值扩大报表波动的三大途径。Wallison(2008)也指出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衰退时造成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下跌,在经济繁荣时制造资产泡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通过模拟比较的研究方法发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比例增大,当与金融市场的额外流动性缺乏结合时,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框架放大了资本的周期性波动。

(三)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分权控制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时,组建大的企业集团和跨国经营将成为很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选择。然而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激烈变化,集团经营中的分权治理问题暴露。如何使集团内的企业形成一个战略总体,而不是仅仅追求自身企业的利润,这及涉及到管理会计中的利润中心的划分和业绩考核问题,也同时涉及到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战略成本管理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而这些也正是现在管理会计能力的薄弱环节。(四)多样的管理会计工具与企业的契合管理会计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管理会计工具,并在国外企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成熟和流行的管理会计工具包括平衡计分卡(BSC)、经济增加值(EVA)、作业成本法(ABC)、作业基础管理(ABM)、战略成本管理(SCM)等等。如何将这些管理会计工具与不同企业的特征相结合,建立适用于自身企业管理实际的特色管理会计工具箱也是对会计人员的巨大挑战。

二、职业能力的构建

管理会计人员既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又面临着独特的国内公司治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职业能力体系。

(一)技术胜任能力

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其核心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功能,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由此可见管理会计有机的融合了财务和业务活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基础支撑和战略支撑的作用。由此,管理会计的技术能力跨越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涉及影响管理会计功能发挥的对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了解和事项识别,包括所处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状态、市场的机会与风险、相应的经济、金融和法律管制等。第二个层次涉及企业经营的相应能力,包括对企业的战略把控的能力,对企业经营计划和过程管理的能力,建立并管理经营的内外关系的能力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熟悉。第三个层次则涉及具体的会计、财务和管理技能,包括管理会计工具箱、财务会计处理、兼并与收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融资与投资、会计信息系统和税收征纳与筹划等。

(二)职业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环境的变化,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深刻的改变了企业的商业环境,对规划企业的盈利方式、预测企业的利润都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且各种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企业的资产计价和持有利润的产生都带来深刻的影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产生的防范外汇风险问题,降低汇率变动对企业盈利影响的问题都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创造性地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对冲;跨国经营和跨国并购中的税率差异和各国税收法律的差异又为企业创造性地采用转移定价来增加利润提供了机会。因此要适应现有的商业环境,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创新能力,在高度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交流的能力。所谓有效交流就是一种有效的互动,其目的是按照某种方式实现有价值的目标,这种方式在这个交际的场合下是得体的(Spitzberg,1998)。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与跨国经营,而开展跨国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跨文化管理问题,这种问题在跨国兼并与重组中更为常见,协同效益的产生中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必不可少。所以管理会计人员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四)职业道德胜任能力

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管理会计在进行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利润规划过程中,会面临为了组织利润而损害其他相关方利益或采用违背公众良俗的方式获取利益的选择,此时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有职业道德胜任能力,以维护整个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信任,获得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空间。

(五)持续学习能力

不断变化商业环境、金融环境和组织变革使得管理会计人员决策的背景和决策的目标及筹划空间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具备持续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对外部环境的认知,适应开辟新的价值创造领域、发现新的管理工具和服务新的组织目标。

三、管理会计教学重构

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主要有学历教育、资格考试和在职培训三种方式。其中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应该根据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重构。

(一)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培养的会计人员要适应管理会计技术能力的三个层次,就应该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应该将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不同方向来设置课程体系,对管理会计方向的学生更加重视商业环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将战略、管理、市场、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方面融入课程体系。比如在展开对《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对《战略管理》、《审计与鉴证》、《经济法》、《税法》等相关课程进行强化,同时辅以《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商业战略》、《管理信息系统》、《营销技巧》、《公关演讲》等拓展职业能力、商业逻辑和思维视野的课程嵌入。

(二)整合教学内容

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安排了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责任会计、标准成本法和业绩评价等内容。但是西方管理会计实务中已经广泛采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包括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战略管理会计、作业基础管理等内容则较少涉及。应当将这些成熟的管理会计工具引入教学内容。更要对不同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整合、对同种工具内部进行整合和通过整合引导创新(冯巧根,2009)。

(三)引入新的教学方式

网络的出现、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方式,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越来越成为人类学习面临的巨大障碍(王竹立,2011)。基于此,管理会计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教学。MOOC起源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Wiley教授2007年基于wiki发起的一门开放课程。之后,MOOC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关注与欢迎。利用MOOC进行管理会计的教学遵循学生行为习惯,可以突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热情。比如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打破以课时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而是以知识点为核心安排教学,在每个知识点采用“微视频”,主题突出,好像网络游戏中关卡的设置,提高学习的热情。

(四)建立校内外双重实验实训基地

实际工作中对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管理会计的学生培养中应当建立校内外双重实验实训基地,以建立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在校内可以建立管理会计实验室,结合管理会计的工具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比如可以按照公司内部预算申报程序,借助软件让学生模拟预算的申报和批准,使学生充分了解“预算松弛”问题、预算“棘轮效应”等内容。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企业为依托,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也可以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并且以定向就业为目标,以专业决策为培养内容。

(五)组织各种竞赛活动

各种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的重要方式。比如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大赛、管理会计知识辩论赛、管理会计案例竞赛等。这些竞赛活动的举行,既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真实环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将职业道德的教育无声的贯穿在竞赛中,对于学生走向社会前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的管理会计专业应加强与国外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国外商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不同商业环境的认识。目前一些财经院校和国外会计职业组织合作培养学生,通过运用国外的教材、国外教师的讲授和参加国外会计团体的考试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商业环境中管理会计的运用。同时国外著名大学商学院往往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标准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积累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和国外商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同时还可以宣传我国管理会计的创新,提升我国在世界管理会计领域的话语权。财

作者:李伟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19-02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使得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在校学习期间,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选择有利于学生掌握,并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案例教学是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后, 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分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认识,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 教学中采用的。国内外采用这种方法后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在管理会计学科中运用不多,尤其是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而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管理会计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被动学习的角色,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对于管理会计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而引入案例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一方面,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应用,比较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学的理论的运用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在案例分析所得出信息后,学生感觉在以后自己创业过程中,将懂得如何决策,非常有价值。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教学模式多样化,改变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开展案例教学,将企业各种管理场景呈现在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当事人的身份对企业各种管理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努力探寻提高企业价值之路。通过案例中企业的成败经验与教训,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加强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历练自己的判断能力,从而提供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学生记住理论知识,而是根据案情,使学生主动独立思考,锻炼学生面对不同经济现象下,如信息不完全、条件不确定的时候,如何节约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向前发展。因为每个案例的最后都会有几道问题,例如:如何解释这种想象?该怎么办?等等。要完成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必须要经过周密的思考才可能回答出来,仅仅凭书本得到的答案是不全面和不真实的。案例教学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思考的角度和方法,而不是在乎答案的正确性与否。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角度都会存在差异,会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培养和提高。同时, 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不求唯一答案, 不求聚合效应, 从而创造力及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分析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事先对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不局限于教材所授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和总结。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而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没有固有的模式,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具体安排。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分为以下以几个方面。

(一)课前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导入相关案例,尤其是案例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学生对此不甚理解,此时,学生必然极为渴望知道问题的缘由,因此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程的学习,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管理会计学的第二章中,学习完成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前,学生们都不知道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如何进行计量的,以及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这时可以先导入这样的一个案例:某企业原来是按各部门的销售额对经理进行考核,现调整为按利润进行考核,某经理在这一年中努力工作,在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加大促销力度,增加销售渠道,通过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年销售增加了20%。库存量从年初的10000件下降到2000件,可期末当这位经理查看会计人员编制的利润表时,当年利润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是大幅度的下滑,这究竟是为什么?以这种方法进行考核是否合适?对于这种现象,所有的学生也都非常疑惑,但如果要了解这是为什么,学习完接下来的理论就非常清楚了。因此学生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兴趣将大大提升。

(二)课堂案例式讲解,提高课堂讲授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记忆效果

单纯的理论学习,学生会觉得较为枯燥。在课堂上,新的课程开始之前,先提出相关案例,让知识点融合于案例之中。作为管理者,进行相关决策时,需要哪些信息,根据所需的信息,对案例逐步进行分析,分析的要点,就是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会随案例的分析而进入理论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反而会觉得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更为深刻。

(三)课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的理论,让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进行案例分析。这里的案例分析在教师做好准备后,主角是学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案例。教师一般根据每次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案例作好准备。

其次,讨论前,教师设计案例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设计的案例要突出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点,二是要便于课堂讨论;三是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对案情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好安排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做适当的提示,最后通过各组的代表陈述各组的观点。这个过程相对较长。

第四,对案例讨论后进行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根据各组所发表的观点,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点评,形成案例的总结。总结不是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等,以及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的方面。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点评,来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热情与兴趣,并根据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平时成绩。

最后,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在讨论后,应布置学生对本此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撰写案例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和总结,并点评案例分析的思路、分析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行,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学会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学生在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应对其打分并作出评价,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

在案例教学开始前,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根据分析的重点来进行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可选取一些较著名的企业、公司的内部管理情况的案例。如乳制品行业的伊利和蒙牛、美的和九阳两个势力相当的公司生产的豆浆机来分析其定价决策,选取丰田等日系汽车制造业的成本情况来进行于本量利分析等。学生对这些企业或公司都有所了解,甚至非常熟悉,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较为有吸引力。

(二)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虽然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因为理论与方法是案例分析的前提,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仍需要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适当讲授。在管理会计学中,首先要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应与传统讲授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虽然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但毕竟只是桌面上的场景和数据。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学习能力,还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到具体的公司、企业进行实习,进行实际的计量和分析、决策;进行管理会计的模式实训;针对具体章节的理论撰写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等相关的论文;定期进行测试等。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要扮演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理论学习前的案例引入时,教师是主角,引入案例,使得学习充满疑惑。在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案例来进行学习时,教师和学生是一起进行的,教师引导,提出知识点,学生学习,两者都很重要。在课程学习后的案例分析中,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做好案例分析前的准备工作,后面的主要工作都应该交由学生来完成,在必要时,可以给予相关的提示和引导。

管理会计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后尽快地融入工作,学以致用。在采用案例教学同时,也可到具体的企业进行实习、进行管理会计实训等其他的教学方法帮助实现学生对理论的加深和巩固。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管理会计》作为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社会市场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对于高校来说就需要在新形势下加大对其改革力度,从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对现阶段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高校教学管理者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专业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指的是办学性质为应用型,对于学生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应用”方面,核心是实践教学,以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对人才进行高质量培训教育,并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市场的动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1]。管理会计作为其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使学生掌握内部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在职场工作中发现并解决内部会计问题,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定位普遍偏低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管理会计相对于同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来说,教学地位明显偏低,和财务会计也具有很大的地位差距。通过对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可知,在课程安排上,管理会计的课时并不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都比其多,那么这种课程少课时紧张的状态,就会造成教师在教学时,只能尽可能的简单化,对于一些重要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讲解分析更是难以落实,这样会导致师生对于管理会计这一门课程的认知始终处于表面层,缺少深层次的研究,而且在思想意识上也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对待,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

(二)教学内容的繁琐复杂

管理会计属于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课程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而过去的管理会计教学都把成本性态分析和本量利分析以及预测分析等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实际上这些内容是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有一定重复的,这样就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内容的重复多余[2]。此外,教学内容和实践应用的相分离,当前很多高校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是以国外教材为基础来编写的,这样就忽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而教材内容的更新则跟不上步伐,也就直接导致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难以保持一致。

(三)考核方式的单一

当前管理会计学科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以闭卷标准化考试为主,试题的设计也是以客观题和计算分析题为主,考核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考核的标准是统一的标准答案,这种考核方法比较客观,可以方便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方面

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的是教学的应用型,一门课程存在的意义也是由其应用效果来决定的。对于它的教学改革,首先,要对本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进行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把管理会计的教学地位提升,增设课程安排,对其教学工作进行强化;其次,在认清它的教学地位重要性之后,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的考核形式进行创新完善,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进行调整,突出管理会计教学的难点和关键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体现出管理会计教学的特色所在,可以对现有的存在的交叉重复内容进行合理区分,并将其分别划入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以及管理会计体系中。

(三)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考核方式

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下,根据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的特点,它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应该与之匹配,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在考核中可以增大应用性内容的设置比例,把考核的成绩进一步多元化,不仅需要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平时的成绩外[3],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课堂小组讨论学习、实践调研的成果以及实训的成绩评定等等方面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四、总结

管理会计作为应用型本科教学中重要课程之一,它是高等院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它的教学管理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当前管理会计教学现状来看,对于其存在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立足于实际,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对管理会计的改革和完善,以促进管理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更多会计专业型人才。

作者:蒋薇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 下一篇: 医疗学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