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行业调研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8: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

篇(1)

本质安全,狭义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即机器、设备等物的方面和物质条件能够自动防止操作失误或引发事故,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是一般水平的操作人员发生人为失误或操作不当等不安全行为,也能够保障人身、设备和财产的安

3以人为本,坚持“四观”,处理好“四种关系”

3.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

在新时期、新要求、新阶段、新变化下,要从思想和行为中彻底摒弃“重生产、轻安全”,“以生产效益为中心”等传统观念和做法,从思想认识上

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保证安全后盾牢不可破。这就要求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一要把安全放在生产与效益的首要位置来抓,用安全推动生产、促进效益。缺乏安全保证,生产与效益都将徒劳无益,企业终将难以为继。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把安全工作当作生产运营的底线和前提,实实在在用有力的安全制度和措施为生产提供坚实的安全后盾,通过安全条件的改善为员工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增强动力,通过安全环境的优化为生产创造条件,促进效益的稳步提高。二要把安全贯穿到生产与效益的实践当中,靠生产与效益保障安全,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坚持电力系统多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在管理手段上巩固提高,在管理方式上传承文明、全员互动,在管理行为中体现精细化、规范化,通过管理来保障安全生产;另一方面要通过生产与效益的增长保证安全投人,为安全提供稳定的经济后盾,夯实安全基础,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3.2坚持正确的人本观,处理好软硬件建设的关系

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员工队伍技术素质不一而导致难以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效能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要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率,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拥有一大批能够熟练驾驭现代化设备的技术能手。这就要求: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管好人、用好人、发挥好人的中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挖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员的全面发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形成“人人、时时、事事”有人负责的管理格局,依靠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实现安

全生产。安全硬件设施的必要投入和装备的技术含量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以人为本的软件环境则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这2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安全管理水平持续稳定提升,安全管理扎实可靠。

3.3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处理好群众参与管理的关系

安全管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群众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得以实现和保证。首先是依靠群众自觉行动消除、防范不安全因素。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安全工作中来,通过群众思想认识的提高、参与安全工作主动性的增强、工作行为的转变,来保证安全操作的规范性,消除人为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隐患。其次是依靠严格、严肃的制度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消除其侥幸心理。贯彻各类安全法规、制度,紧紧抓住落实奖惩这个关键因素,在规范行为上动脑筋、做文章,使制度约束与群众主

动参与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安全管理。再次是广泛宣传发动员工家属参与到安全文化和精神氛围建设中来,真正使群众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4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关系

抓好安全管理就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安全大局,保证安全投人,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各级管理人员要牢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情系员工,心系安全生产,在保证安全资金投人的同时,带头搞好安全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三者的利益关系,既要保证安全投入合理,又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既要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又要保证

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既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又要发挥先进技术装备的效能,力求通过对安全大局的准确把握和灵活驾驭,保证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同步实现。

4从人、机、环境、管理、文化等方面入手,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

4.1人的本质安全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注重员工培训的方式多样性和效果可塑性,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安全基本技能和安全意识,打造一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干部员工队伍。鉴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安全意识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与当前的安全生产需要相矛盾的现状,只有在实践中让犯错者“挨板子”、做错事后感到“痛”,才可能会让他们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迅速增强,甚至刻骨铭心。因此,可运用刚性管理与柔性塑造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员工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刚性管理就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依法依规从

严管理;柔性塑造一是注重人性化管理,二是强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三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如,对许多顽习和不规范行为设立“高压线”,一旦触犯,就让其付出巨额成本,让严重“三违”者丢票子、丢位子、丢面子;要求管理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在对“三违”和不规范行为进行严格考核处罚的同时,不断开展培训,灌输理念,传授技能,让员工学会如何遵章作业、如何规范操作,着力培养员工“出手就干标准活”的习惯。

4.2机的本质安全化和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通过提高安全投人,从源头上确保机的本质安全化和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提高安全生产硬件建设,从技术上增加对各类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为员工在空间、气候等方面创造舒适、安全的作业环境。对于新投产的电厂或购买新设备时,选用设备既要考虑其生产效率,又要考虑安全可靠性,还要实行“三同时”制度,即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制度是“预防为主”的集中体现和具体措施,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是确保“本质安全”

的必要条件。对于已投产的电厂或设备,发挥技术监督和安全性评价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对于已经发现的设备安全隐患,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治理,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

4.3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管理要在精细化、严密性、科学性上下功夫。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规程,明确各类人员和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构想,对相关制度进行重新增删、梳理、充实、完善,努力达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程序、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实现管理的精、细、严、实。

(l)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严格执行,都是一句空话,管理也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员工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各级管理人员要深人现场,督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根据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使制度符合实际需要,更加严密、科学。

(2)狠抓违章。统计表明,有85%的事故是由违章造成的,所以要建立制衡机制,依靠不同岗位人员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使少数有“三违”之心的人不能作为,使对违章行为视而不见的人有所作为;设立如违章下岗等“高压线”,采取严查狠治等手段,对“三违”形成震慑,从而杜绝违章。

(3)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优化系统,减少环节,从安全质量管理决策、施工设计、规程措施的编制到日常的安全生产组织等每个环节和工艺,都按制定标准的作业方法、程序和要求进行,力争安全可靠。如,设备推行标准化检修,以检修工艺卡、检修文件包等方式规范检修工艺和现场管理,在规范员工作业行为的同时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4.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人、机、环境、管理4要素的和谐统一

用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促进各要素和谐统一的“润合剂”。通过创建安全文化走廊,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会、安全漫画展览、安全质量“现身讲评”、“亲情互动”等活动,编写员工手册,印制安全警句,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使一些硬性规定变成柔性塑造、刚性管理化作自我约束;同时注重用先进、科学的安全文化让员工树理念、人状态、

篇(2)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去思考和创新,也找不到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如果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甚至出现异常现象,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要答案,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在本课程教学的前期,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动态前沿,因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篇(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新晨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4)

《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中作为核心主干专业课,在电力系统实际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门课涉及到的内容广泛,难度较高[1-5]。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的过程中,效果不佳;会遇到各类问题,比如:课本中所讲的理论很强,很抽象,没有具体的参照物;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另外,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效果不佳。因此,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内容调整研究

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中主要反映了现电厂、变电站和电力系统的现状特点以及设计规范;电能的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过程,涵盖了一些常用的基本计算以及基本原理方法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这些教学内容要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教授和分别教授这些内容。例如:就业意向偏重于发电厂的学生,应该着重对其进行发电厂相关的内容,发电厂类型和发电过程等内容进行教授和培养;就业意向偏重于变电站的学生,应该注重其对变电站相关的内容,主变压器的选择和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以及基本接线形式等内容的教授与培养。

2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

教学形式以课堂为主,尽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相关的新的模型,利用这些模型为学生讲授,学生会对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清新的认识,增强课堂的气氛,电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习类的教学内容,到发电厂以及变电站等企业进行相关的参观实习,使学生真实的看到发输变的过程。具体的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在理论教学和参观实习之后,积极开展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所见到的发输变运行机构等来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发输变模型,完成理论计算和图纸的绘制。这些教学活动完成后,进行信息反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完善教学方法,形成研究报告,以供今后的教学参考。

3 结束语

通过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方法的改革,使该门课的理论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最后通过学生自行设计的课程设计,融合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董秀洁,程|旭.关于发电厂实验室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12):134-135.

[2]周鹏,张小刚,王宪磊,何军.“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的调研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10):91-95.

篇(5)

此次是任仕达奖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同时也是任仕达奖的最后一站,可见其意义的重大!调查活动历时共2个月,在被调查者中男性为5423人,女性为5109人。教育水平大学学历达8910人,占84%,继续教育(非大学学历)达653人,占6%,中等教育879人,占8%。调研从雇主品牌重要组成因素“薪酬和福利“、”职业发展“、”工作长期稳定“、“公司氛围”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在调研人群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受访人数达3298人,占31%,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各占11%、8%和7%,华中和华南地区各占28%和15%。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入选公司及所在行业在国内的雇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居于何位。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based o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ZHU Zhiwei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Although based o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but only stayed in the idea stage, rarely for certa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study specific practices not specifically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based o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skills of professiona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mpeti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kill competitions; teachingreform

1 研究本教改方案的重要意义

本课题是与产业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其重要意义如下:(1)本课题的研究,将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2)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我校教学内涵建设,将大幅提升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迫使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紧随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不断提升。(4)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加强我校与全国同类院校的交流,也将促进校企合作与交流,为校校和校企的交流与合作开辟新的途径。(5)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将引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装备的发展。(6)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将会为打响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品牌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改革,其改革总体思路如下: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改革,针对的是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提高拓展部分的改革,针对的是生产一线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从总体思路上,以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对应的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不同层面,并不会产生冲突的地方,且是一次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部分和提高拓展部分的全面性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方案

3.1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改革方案

依据《职业资格标准调研报告》研究结果,我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学生可在毕业前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接触网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变电所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在毕业前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以上职业资格证之一,才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所需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因此,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改革方案:首先,以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和中级维修电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以接触网工国家职业标准、变电所值班员岗位标准和中级维修电工执业职格资格标准等主要职业资格标准为重要依据,构建完备灵活的课程体系,设置合适的课程;然后,针对接触网运行与维护、牵引变电所运行与检修、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和电气CAD等重要专业课程,依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设计高效的教学实施、管理和评价方案,即从课程内容上要把各职业资格标准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都包含进去,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能够灵活承载以上全部教学内容,并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以相关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总体评价专业课程的教学成效。这就形成了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完整的设计,为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3.2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提高拓展部分的改革方案 (下转第227页)(上接第182页)

依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展项目调研报告》研究结果,研究确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能够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有3大类6小项,如表1:

表1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拓展部分的方案:首先,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结合生产一线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做好教学准备;然后,教学制度化的在专业群范围内、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间,定期开展上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检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可聘请来自企业的技师担任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指导老师,让学生在聘请来的企业技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职业技能,以此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使我们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加符合本专业各职业资格标准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要求,全面提高拓展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生产所需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把在校内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的学生,派往校外参加行业企业与全国职业院校联合举办的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可实现全国各相关院校间交流,还能实现校企交流与合作,获得奖项还可为打响我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品牌起到重要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完备的教学体系设计,为课程教学的提高拓展部分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总之,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提高拓展部分的改革方案,可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向更深入更广扩的方向发展,可培养出更符合当前生产一线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可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加强与全国同类专业间的教学交流,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篇(7)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号召,及时了解并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扬州地区电气类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通过调研,找准了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总结了企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结合了多个学科和技术,专业口径较宽,适用范围广泛,就业方向灵活。为了明确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情况,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江苏扬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定了走向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是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当坚持以企业、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标杆。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准绳,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落实,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国家满意的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共5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产能为30万辆的上海大众汽车第三大生产基地落户扬州仪征,潍柴集团亚星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汽车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国企民企也纷纷抢滩扬州沿江区域。与此同时,扩大至整个江浙地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均为该两省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共十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领域均涉及到了各种电气类装备制造。由此可知,扬州地区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的支柱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在扬州乃至整个江浙地区,企业、市场和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制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操作监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升级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或从事工厂供配电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等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动化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

由此可见,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

我们对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纵横苏天网络发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企业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行业的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及时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大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与企业维持一种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统性的共赢合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发现,仔细分析,准确解决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将内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企业乃至社会。

3.2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业对具备以上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设备制造与加工、机械与电力传动及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多的介绍各类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以此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3.3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待加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和经济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实践措施

4.1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准绳,以实用为根本,以就业为目标。该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和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岗位需求与知识、能力等其他素质方面要求的相关调研,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和相关基本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以此为依据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

该专业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导学、导能和导业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进课堂、办讲座,既传授了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借此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师的传授和企业导师的指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的动态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4.2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以企业岗位素质要求为标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具体教学情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4.3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该专业教师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来自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和建议,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案例为载体,以具体实践项目为依托,针对主干课程编写了相应的项目化教材。截至目前为止,该专业教师已主编与参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先进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检测与应用》、《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化教程》等共18部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项目化教材。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紧密融合贯穿于每个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并锻炼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了其利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4.4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就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专业成立若干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任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基于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专业创新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创新发明专利。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借此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和开发新市场的敏锐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开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新领域。

5结论

在《中国制造2025》的社会背景下,根据企业与社会的要求,相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总结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应当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只有始终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积极采取应对的实践措施,才能培养出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实践动手技能高超,同时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突出的职业能力素质,广受企业的好评并深受社会的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涛,花良浩,高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周奎,成建生,高文忠.“双主体”视角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篇(8)

为满足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局提出“突出重点、分级分类、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工作”的要求,烟草行业各单位认真编制了轮训规划,全面开展全员轮训工作,通过培训全面提升行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现有的培训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的培训需求。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培养出一批“大国工匠”,需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培训体系,而作为培训体系建设中重要性最高、比重最大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近几年自身的工作实践,以河南中烟烟机设备修理工为例,阐述企业烟机设备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

一、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定期组织培训,但并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他们只是将课程名称简单整合在一起,各个课程之间、课程与培训对象之间、课程与培训计划之间并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不仅培训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要想形成一个真正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需要经过从培训需求调研到培训需求呈现,从培训需求呈现到培训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体系组建直至培训课程体系完善等多个环节。河南中烟基于此思路,通过调研,设置培训课程,形成了适用于河南中烟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培训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育培训为行业服务。

二、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培训课程的建立需要以企业目标为导向,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动态性和针对性;以工作岗位为基础,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使用性;以员工职业发展为路径,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为促进企业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1.培训需求调研。针对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素质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掌握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真实的培训需求,明确培训方向和培训目标。在调研之前,撰写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表,并且在调查问卷表中列出相关课程,以供调研对象参考。

2.培训层次划分。不同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由于个体差异、能力要求的不同,在培训需求上也会存在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将不同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划分为不同的培训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制订培训内容,以适应自身发展和行业需求。比如,烟机设备修理人员根据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要求划分为技能人员和高技能人员,技能人员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修理工,高技能人员包括修理技师和高级修理技师。

3.培训需求呈现。根据调研报告和调查问卷表的统计结果,不同层级的培训需求就可以呈现出来。比如,操作工在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修理工在工作中缺乏动作的规范性。这样,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课程。但应该注意的是,培在员工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万能的,即使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这些培训内容需要具有连贯性和阶段性,才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4.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前提,所以,培训课程的设置要以培训需求为基础,以培训目标为导向。根据培训目标优先选择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性的内容,把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有效结合,组成模块和综合课程。按照这个原则,烟机设备修理工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三大模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三大模块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具体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气压传动基础知识、钳工装配知识、卷烟工艺、卷烟工艺与标准、烟机设备专业知识、烟机设备电气基本知识、钳工操作技能和烟机设备维修技能等。

5.课程结构体系组建。根据受训者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综合能力的发展规律,把培训课程进行科学排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安排基础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的课程体系,保证学习单元间横向联系紧密、纵向衔接有序。比如,模块的搭建以修理工的工作过程编排,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三大模块不一定按顺序学习,可以提前进行维修技能专业实践,使培训课程及内容真正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员的知识技能需求。

6.培训课程体系完善。知识不断更新,行业不断发展,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在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和实施后,要根据培训对象、送培单位及培训师的反馈意见和培训效果评估,分析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完善。比如,在培训中发现河南中烟修理工缺乏论文写作和工作总结能力,在以后的培训课程体系中可以增添这项内容,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层次清晰、互相联系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逐步实现针对性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为以后烟草行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篇(9)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来支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2013年12月,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衢州位于浙江省的西部,拥有以开山集团、红五环集团、浙江志高公司等200余家相关企业组成的衢州市风动机械产业群,是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转型升级和“机器换人”,出台了《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衢政发〔2014〕14号)和实施了“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有力推进了衢州市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风动机械产业智能升级。衢州中专直面衢州当地经济办学,联合三校七企,共同组建风动机械产学研联合体,为当地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成立校企合作协会,建立六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设企业冠名班,形成“订单式”培养。为了对接衢州市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更好地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衢州中专联合相关单位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二、调研基本概况

(一)调研时间

2016年7月—8月。

(二)调研对象

衢州当地先进制造业及相关企业;浙江省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中职学校。

(三)调研内容

衢州当地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员工现状与需求情况;企业中对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浙江省内各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现状。

(四)调研方法

采用访问、座谈和现场参观等调研方法。现场走访衢州地区先进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与企业师傅进行座谈,熟悉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实地参观浙江省内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并听取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情况。

三、调研情况分析

(一)衢州当地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浙江省“机器换人”工作于2012年被提出并越来越受重视。从2015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单独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奖励比例为设备购置款的10%,衢州市已有15家企业购置的158台工业机器人获得该项奖励资金。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6家,产值1561.5亿元。工业完成投资369.1亿元,增长3.3%,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5%,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5%。随着“腾笼换鸟”工作的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在衢州悄然崛起,已有近70家企业,产值近100亿元,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近50%。目前,以空气动力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等为主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在本次企业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衢州当地企业工业机器人发展呈现上升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业机器人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前,全市工业机器人拥有量不太理想,只有三四十台,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企业。随着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和企业转型升级,2014年开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均不同程度尝试“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数量急剧上升,瞬间增加近百台。2015年,全市开展“腾笼换鸟”项目,中小企业也逐渐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到目前为止,全市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达到200多台。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逐年扩大。2013年以前,全市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焊接,其所占市场比例达到70%。随着“机器换人”项目的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也逐渐向其他领域延伸。到目前为止,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在搬运、装配、点胶、码垛、加工、洁净等领域,其市场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

(二)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员工现状与需求情况分析

通过对企业走访和座谈,我们发现,目前衢州地区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工资水平较高,但是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人才层次较低,从业人员大多数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在2015年,衢州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是3800元,调研的企业中,典型岗位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范围均在4500—6000元,甚至还有高于8000元的,远远高于全市职工工资水平。一是高级人才,企业与本科院校联合定点培养,需要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知识;二是中级人才,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机械与电气控制的装配、调试和工业机器人的检测与维修;三是初级人才,由企业一线数控技术员工转型或者人力资源市场招收,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日常维护,编程定位示教编程。目前,人才层次还是集中在初级水平,大多数技术人才由企业一线数控技术员工转型过来,不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检修能力。另外,从业人员不具备职业资格。绝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只具备维修电工初、中、高级证书或者数控加工初、中、高级证书,还没有相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方面的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

(三)企业中对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分析

工业机器人运用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物流搬运、金属加工、铸造行业、去毛刺打磨、焊接成型、表面喷涂、装配总成、食品加工等行业。涉及的工作岗位有: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机械安装工、工业机器人本体电气控制安装调试工、工业机器人夹具生产安装调试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保养工、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工、工业机器人操作工、工装夹具检修工、机修工等。

(四)浙江省内各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浙江省自2013年3月由嘉兴技师学院成立工业机器人改革示验区开始,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全省已有二十几所中职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分布在全省各地市。调研组现场参观各校实训场地和听取汇报专业建设现状,通过对比,发现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培养方案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和组成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系统性的研究论证,尚停留在教学计划阶段,缺少对教学资源保障与相关运行机制的设计和考核办法。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体系不连贯,知识储备不具体,使学生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二是实训设备不齐全。实训室是培训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主要场所,一些学校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实训室硬件条件低下,实训设备数量、场地等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缺乏稳定的、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常常降低要求,时间和效果不能保证。三是师资队伍不完善。普遍存在缺乏专业带头人、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且由于新专业课程为新开课,教师人员不足,备课工作量大,教师忙于新课教学,实践培养规划不足,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实际需求脱节。

四、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宗旨、服务为导向的原则,本专业主要面向衢州地区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保养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本专业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坚持培养焊接、装配、喷涂、物料搬运、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社会需要和有一定发展空间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劳动安全及保护意识,培养认真、踏实、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质量意识。在专业技能方面,以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为基本能力,以系统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综合应用能力为拓展能力。

(二)注重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浙江省选择性课改要求,将专业课程分成基础、核心和选修三大模块。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专业选修课程以提高专业兴趣和拓展专业技能为目的。积极主动邀请企业参与,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工作岗位、贴近工作内容。

(三)强化师资培养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选调、兼职等方式,充实教师数量,优化教师结构。实施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公开课示范等途径,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加大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校本培训的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为此,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而是应该突出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制定政策,成立校内“双师型”教师领导考核小组,给予“双师型”教师优惠的待遇,调动专业教师由“学科型”向“双师型”转变的积极性。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

衢州市当地企业和华中数控公司,共同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将实训室的建设分为三大模块:工业机器人基础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维修实验室和工业机器人焊接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基础实验室由六轴关节机器人(HSR-JR608)、三轴桁架机械手(ARA-1000S)、五轴桁架机械手(ARA-1000D)以及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组成。能开展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维护维修和工业机器人上下料装配精度测试和调整四个实训项目。工业机器人维修实验室包括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拆装实训平台和电气系统拆装实训平台,能开展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拆装及装配试教和电气原理图拆装、电气控制及程序示教。工业机器人焊接实验室包括机器人和焊接设备两部分。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和控制柜(硬件及软件)组成。焊接装备,则由焊接电源(包括其控制系统)、送丝机(弧焊)、焊枪(钳)等组成。可用于焊接系统原理教学、机器人编程教学、焊接电气接线教学及焊接工艺研究等。在实验实训工场,应逐步建立标准企业车间工作流程。从工作打卡、任务分派、工艺卡片、质量检验、工序转移到各种操作手续填报等,和车间完全等同,使学生不但完成实训任务,而且熟悉了工厂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工作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0)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75

图书市场调研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图书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活动,旨在为出版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策划的图书更好地适应市场。

市场调研是编辑工作的起点,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申报什么样的选题,所申报的选题是否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编辑对图书市场的调研。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更是把市场调研作为编辑考核项目之一,每年要求编辑至少提交两份市场调研报告,同时在严谨性、逻辑性、完整性、深入程度、参考价值等方面对编辑提交的市场调研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市场调研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可以引起市场变化的因素,可以影响市场营销活动的因素,都属于市场调研的范围。这里仅介绍图书策划编辑在调研时常用的内容和方法。

1相关政策调研

在市场调研活动中,编辑首先应该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标准更新、最新动态、技术革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这可以通过时常浏览政府、机构、协会等官方网站,收看收听电视、广播,阅读行业报刊,参加行业论坛等途径获取。编辑不仅可以在政策调研中发现市场需求,主动出击,而且可以为图书出版降低风险。例如,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8个。针对这些新增和合并专业,编辑可以开发很多新选题或者更新改版已有系列教材。

2读者需求调研

读者是图书的阅读者和消费者,编辑只有真正地了解读者,才能生产出满足他们的书籍。编辑要想真正了解读者需求,就应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问问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是我需要的吗?作者的水平怎么样?定价可以接受吗?编辑最好让自己成为相关行业的半个专家,深入到行业一线,与读者面对面沟通,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后再策划选题,甚至引导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例如,笔者关注建筑类图书,笔者的同学在建筑企业工作,同学聚会就是最好的调研时机,聊天式的深入谈话比机械问答要好得多。做机电类图书,编辑最好有机械或电气专业背景,或者从事过相关工作。做教材教辅类图书,编辑就该多去院校跑一跑,多和一线教师聊一聊。做旅游类图书,编辑本身最好也是旅行爱好者。

3市场需求调研

市场需求调研主要是估计图书市场规模的大小及图书潜在需求量,可以在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两个大方面展开。

在实体平台方面,图书订货会、大型书展、书市、新华书店和专业书店等都是编辑进行市场调研的好去处。品种齐全的图书展示、畅销图书排行榜、新书会、专家和作者的讲座和论坛等活动让编辑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大量的图书信息,接触大量的业内外人士,对市场上的图书品种、内容、开本、封面、版式、定价、上架情况、订货数量、销售情况、读者行为等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和对比,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归纳分析,编辑可以看出图书发展趋势、开拓出版思路、找到市场潜在需求和空白点等。除了上述这些业内展和书店以外,业外展的作用不可小觑。科技前沿的行业展会、权威嘉宾出席的学术会议、干货较多的专题性论坛等,都是最直接有效的调研场所,编辑可以从中把握行业发展态势,找到市场需求、选题方向和优质作者。例如,《装饰石材应用指南》就是编辑在“全国石材行业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石材产业论坛”上,与专家讨论关于石材背胶、护理方面的内容时,聊天聊出来的。笔者在参加了“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议”之后,了解到现在已有将近500所本科院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30余万,教材需求量很大,萌生了策划一套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的想法。

在网络平台方面,策划编辑首先可以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阅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资源,获取相关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读者的需求及分布情况、相关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情况等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的信息量虽然庞大,搜索便捷,省时省力,但有些网站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及时、全面和准确,编辑不宜采取对任何信息都“拉到篮里便是菜”的态度,应该耐心浏览、不断筛选,经过识别、整理、核实后,剔除出过时、重复、片面、不可靠和错误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免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可以通过当当、亚马逊、京东、天猫、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获取图书基本信息、图书排行榜、销售数量、商品评价等,了解图书趋势、市场需求、读者喜好等。例如,对比各大电商网站图书排行榜可以发现,《解忧杂货店》《岛上书店》《偷影子的人》《小王子》名列前茅,说明治愈系文学作品在2015年受到热捧;英语四、六级考试类书籍和经济管理类书籍分别稳居考试和教材图书榜首,说明英语和经管类图书市场需求依旧旺盛;畅销图书作家榜上多是外国作者,引进版图书品种多样,体现了读者阅读高品质化的趋势。再例如,编辑经常阅读商品评价,特别是负面评价,往往能够分析出这些评论背后的潜台词,排除一些发货和快递问题,可以找到很多图书自身存在的缺陷和读者需求。

最后,可以通过关注一些专业的网站和论坛,粉丝、阅读量和转发量多的微博、微信等,了解行业热点信息、专业知识、专业读者需求,寻找选题素材,判断选题的可行性,物色有潜力的作者。例如,2012年6月,肖杰以亲身实践整理出《100种常见多肉植物图鉴》,并发表在博客中,赢得广大网友好评,点击率近15万次,是网络上最受爱好者追捧的多肉植物实用图鉴。博客“二木的花园”也被爱好者们称为多肉新手的福音,被当作教科书一般。2013年5月,《和二木一起玩多肉》正式出版,年销量13万册。再例如,2013年7月,张嘉佳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故事”,该故事系列微博数度被转发超200万次,超4亿次阅读。11月,这些故事结集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目前该书销量已冲破60万册,在各大图书排行榜名列前十。

4同类书调研

同类书调研要从同类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结构形式、价格、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出版数量、市场销售情况和读者反映等方面进行客观的、细致的分析,并力求使这种分析对于策划中的选题具有比较、参照意义。同类书调研包括社内同类书调研和社外同类书调研。社内同类书调研主要是通过本社官方网站、图书销售系统获取数据。此外,社内销售部门长期从事图书营销工作,哪些品种好卖,哪些品种不好卖,他们都了然于心。编辑应多与他们沟通,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每种图书的实际销售情况和读者需求,快速捕捉到选题方向和选题信息。售后服务部门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他们通过网络和电话与读者沟通,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这些买家评价都是编辑市场调研的宝贵资源。

社外同类书调研主要是通过外社官方网站、电商平台、实体书店、编辑同行、相熟的专家和作者获取信息,看看其他出版社在做什么,如何做。如果自己已在同类书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就持续保持优势,提高图书质量、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如果自己在同类书中不占有重要地位、实力不足,就分析强者的不足之处,开发具有相对优势的图书,填补市场空白,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例如,笔者在开展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出版情况的市场调研时,通过走访书店发现,市面上同类书很多,其中更是不乏实力强劲的一类出版社,而且多是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也多为一本重点大学教授,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笔者同时也注意到,现有教材在体例结构上多以传统的篇、章、节形式为主,内容偏多偏深,主要针对学术型本科学生。因此笔者把该系列教材的读者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本科学生上,内容不求多而全,要求少而精,与课程学时数量配套。

市场调研是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把握图书市场趋势、有助于出版物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加工、有助于制订营销方案。市场调研要以选题策划为中心,而选题策划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选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调研质量决定的。如果缺少市场调研这一步骤,凭空想象、闭门造车,选题就必然是无本之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编辑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意识,能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市场调研是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每个编辑都要具备对市场进行有效调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初级[M].武汉:崇文书局,2007

上一篇: 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下一篇: 一岗双责责任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