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8: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关于中秋节的句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男: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女: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男:可爱的小伙伴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清风送爽、丹桂飘香,
女:花好月圆、华灯初上,
男:沐着如银的月色,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女:踏着时代的鼓点,我们家园联欢共聚一堂;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合:这台晚会由我们主持,希望带给大家一个幸福快乐的夜晚。
男:首先,有请园长致词
一、园长致词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衷心的感谢各位家长朋友们对我幼儿园的大力支持,以及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我们幼儿园20_中秋联欢晚会的家长朋友们,谢谢你们!
其次,感谢各位老师,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付出,幼儿园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你们,在这个幸福团圆的时刻,我真诚的说一声: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第三,感谢可爱的小宝贝们,是你们给了我们一个天真无邪的殿堂,你们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小宝贝们,园长妈妈祝福你们天天幸福!健康成长!
20_年中秋佳节之际,我们举办了海南省第一家家园联欢大团圆,品饼赏月庆中秋的大型中秋联谊活动。活动期间,我们除了安排了月饼、水果、小吃等,还安排了很多节目,旨在家园同欢乐。节目安排不周之处,敬请大家多多原谅。我们把最宝贵最快乐的时光留给你们吧!请大家吃好玩好。祝大家中秋快乐!谢谢!
女:感谢园长真诚的祝福,园长妈妈谢谢您的付出。我们感恩您感恩家长感恩同事感恩孩子。
男:请欣赏由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表演的《感恩的心》
女:谢谢家长、谢谢老师老师、谢谢孩子们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表演。今天真是个美好的日子啊!
男:今天,月夜良辰,我们在温馨笑语中放飞理想。
女:今宵,长乐未央,让中秋佳节的思念,伴着悠扬的旋律飞回故乡。
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游子的乡愁里,思绪如飞,归心似箭。
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恋人的思念里,冷月如霜,宛若冻结了曾经的热量。在这个让人感怀让人激动的日子里,在这个合家团聚的幸福时刻,为了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加喜庆祥和,为了感恩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幼儿园特别特别奉献了猜谜语活动。
二、猜谜语
男:在这幸福美好、谜一样的夜晚,打开您智慧的灵光,让我们一起走进谜语的殿堂。下面开始猜谜语活动,规则是这样的,每个家长接到谜语之后,在15分钟内答谜语最多的,为第一名;不允许百度搜索;禁止相互抄袭作废。听明白了吗?好,请各班老师将谜语发到家长手中。
计时——
开始——
兑换奖品
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
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人的酒杯里,醉满了浓烈的诗行。
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月下的团聚里,天伦之乐回荡在幼儿园。
男:中秋,这是一个天命的声音,自那浑圆的时刻起,爱便曼延,思便无限。我的心底也有一个浑圆,温馨着我存在的意义、饱满着我朝起的未来。
女:在皓月初上的美妙时刻,无论天南与海北,不论相聚与离别,在中秋佳节,为着今日的美妙时刻,我们共高歌,放声唱佳节!家园齐欢乐。
三、寻宝藏
男:我们幼儿园还为家长朋友们准备了85个宝藏,为什么是85呢?
女:85寓意八月十五。所以,我们幼儿园精心做了85张写有奖品的纸条
男:是的,每个纸条有一个礼物,85个纸条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奖五个奖项85个奖励。
男:这85个宝藏就藏在我们周围,就藏在幼儿园各个角落,家长朋友们你们可以领着孩子在院子里寻找。但是,您必须用心的去寻找才能找得到。
男:各位家长朋友们,当我们大声地说,寻找宝藏开始的时候,你们就开始寻找宝藏好不好?
合:寻找宝藏开始
合:祝您们好运!
兑换宝藏
主持人一一公布宝藏结果
音乐:花好月圆夜
四、品饼赏月庆中秋
背景音乐:但愿人长久
男:中秋,这是人间的一次盛景,饱满,给予残缺的笙歌;祝福,给予别离的温馨;用一颗滚热的红心,浑圆心底的爱,映照那天穹的月。用无数双相执相亲的手,用无数双喜悦欢欣的眼睛,对着天上的明月,共颂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女:中秋,请你,捧着自己火热的红心,去与心中难忘的恋人,去与慈发白首的亲人,去与人世间每一个期望获得爱意的孤客,甚于那月下的柳梢、含笑的灯光;把爱播洒开来,把笑弥漫于桌前、杯间,把平和祝福的话语渡给每一颗活着的、突突跳动的`红心。
男:关于中秋佳节的诗词、歌曲、谜语、成语、词语、名言警句自古以来就有无数,那我们就看看谁知道关于中秋佳节的诗词、歌曲、谜语、成语、词语、名言警句最多
女:都说相逢是首歌,是的,我们在_幼儿园有缘份欢聚一堂,是何等的缘分啊!下面的环节就是我们品饼赏月庆中秋的幸福时刻,请大家按班级写出关于中秋佳节的诗词、歌曲、谜语、成语、词语、名言警句等的句子,15分钟内写的最多的为获胜者。
背景音乐:相逢是首歌
结束词
男:时光的车轮展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女:皎洁的月亮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
男:收获是我们成功的希望,希望的种子播洒在和谐的店铺。
女:今天,汉方驿站,我们在嘹亮歌声中把希望起航。
男:今夜,月轮如染,看不见残缺的遗憾;今夜,月华如水,清澈着我们彼此的友谊,浸透着彼此的思念。明明暗暗,圆圆缺缺的月亮告诉我们,人生有遗憾,耐住寂寞,坚持执着,去迎接新一轮的较量。
女:今夜,皓月如歌,唱响我们心中的激昂。有你,我们高歌唱响希望,有你,我们将快乐分享,有你,所有的梦都在生长。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真心的期待明年的月亮更圆,我们真诚的期待明年的中秋相会,我们虔诚的祝福家长朋友身体健康、我们的宝贝茁壮成长、我们的幼儿园更加辉煌!我们的晚会到此结束,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明年再聚。
再见
庆祝中秋节主持稿2
尊敬的家长们,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送爽,月圆人更圆。欢迎大家来到幼儿园,和我们的宝宝共同度过中秋佳节。我首先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团团圆圆。也希望你和包包通过这次活动,更深的体会浓浓的亲情。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花好月圆”,这里再一次祝福大家生活美满,全家幸福团圆!此次活动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
1、亲情问答,答对的家庭有奖哦。
2、手工制作---中秋团圆灯。
3、品尝月饼,体验亲情。
4、摘灯,带着幸福和希望归去。
一、环节一
好,我们现在进入第一个环节。请家长积极准备回答问题,小朋友也可以回答哦!
(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民间多在此夜合家团聚,又称团圆节。八月中秋节起源已久,其中,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哪位家长能举出几个例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2)请一位家长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3)嫦娥飞天的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美好的生活不再与地位的高低,也不再与金钱的多少;我们的宝宝从小就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团圆才是最幸福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古往今来,有多少引用中秋团圆的诗句!其中,有一句,可以说是中秋节永远的主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请问,这句是出自哪位大诗人的哪首诗词?谁可以背诵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可带幼儿背诵】
(4)好,但愿我们和我们远方的亲人,共同拥有一个月亮。现在,我请一位老人说说您小时候的中秋是怎么过的,您现在又怎样过中秋?
(5)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什么地方的月亮最亮?为什么?【月是故乡明】
(6)月是故乡明。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思乡古诗,这首诗也一直是家长朋友启蒙幼儿时必教的一首古诗,请问,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请您背诵一下。【静夜思】
(7)刚才那位老人说了,我们要在中秋节祭拜月神,品尝月饼。现在市场上月饼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下面我请一位老人说出几种不同种类的月饼。
(8)吟唱团圆的现代歌曲数不胜数。近几年流行着陈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团圆歌,请问,歌名是什么,谁会唱?我这里有音乐。【常回家看看】。
二、环节二
有关中秋的知识太多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把活动转入第二个环节:亲自手工---中秋团圆灯。请梁老师示范讲解手工的程序和要求。 (中间做手工过程)
【手工完毕,将灯笼挂起来】五彩的灯笼挂起来了,他照亮了我们的心,温暖了我们的浓浓亲情。下面,我们的活动将进入倒下一个环节:品尝月饼。
三、环节三
这里有幼儿园发给小朋友的月饼,也有我们家长朋友自带来的水果,月饼。下面,请梁老师将幼儿园的月饼发到孩子们手中,而我们自带的月饼则放到一块,请大家分享(用托盘端水果月饼请家长,小朋友随便拿自己喜欢的,要求每人一份)
好,请大家开始品尝月饼。【大家边吃老师边解说】在这美好的团圆之日,我们相聚在一起。此时我们的心是相连的。浓浓的亲情在流淌,流淌。这甜美的月饼,这鲜美的水果,请小朋友们用双手捧着月饼,献给你亲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吃一口。我们的爷爷奶奶们,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仍旧肩负着接送孩子,缝衣做饭的重任。今天为了参加孙子的活动,他们迈着蹒跚的步子冒雨来到了幼儿园。我们的心应该多么感动!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天忙碌,奔波,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宝贝们,请让他们吃一口你的月饼,请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
此时,我们的心融化在着浓浓的亲情里,我们在这里,品味着团圆,我们拥有同一个月亮,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花好月圆。再一次祝愿大家幸福健康,团团圆圆。今天,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让孩子懂得了珍惜,理解了亲情,学会了分享,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孩子,快快乐乐,健康成长。孩子们,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月圆人更圆! 我们的活动马上进入第四个环节。请家长带着您的宝宝,到家前摘一个灯笼。有一个条件:每个家庭摘得灯笼都不能是自己做的那个,然后请您仔细看看您所摘得灯笼上贴的名字,那个名字就是您的天使,它会给您带来好运,带来幸福。请您,在心里默默的感谢他,祝福他。
四、环节四
再见,再见。让灯笼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让浓浓的亲情引导我们,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孩子们,今天晚上的月亮又圆又大,我们回去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好不好?再见,再见
庆祝中秋节主持稿2
各位老师,各位小朋友,大家上午好!
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时,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今天我们要迎来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
甲: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
乙:桂枝明月祝福贺,音好花开成佳缘。
甲: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乙: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甲:首先感谢各位家长的到场,
乙:来参加我们的中秋节联欢会,
甲:很高兴在团圆的日子里和大家欢聚一堂
乙:度过一个特别又有意义的中秋佳节。
甲:今天为大家准备了月饼。
乙:祝愿大家工作顺利,合家欢乐,
甲:祝小朋友,健康成长,一生平安。
乙:今天的联欢会准备了许多亲子游戏,
甲: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
乙:需要家长和孩子配合完成,希望家长积极参加。
甲:我宣布_儿园20_中秋联欢会正式开始。
乙:秋风送爽,中秋月圆,
甲: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乙:当酷热隐隐地离去,我们才发觉秋天温馨的时节已飘然而至,
甲:在今天这个人月两团圆的日子里,
乙:我们祝福所有的朋友们开心快乐,
合:月圆,人圆,梦圆!
1.欣赏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甲:首先有请中班x老师为小朋友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亲子游戏,击鼓传花之快来交朋友
乙:活动规则:鼓声起开始传花,鼓声落,花传到那里由就小朋友起来介绍自己,家长表演小节目。
3.大班朗诵中秋节诗歌《水调歌头》
甲: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乙:百余年前,东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赏月怀古,创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调歌头》。
甲:《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曼妙与玄机。
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写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甲:此时为今年,让我们在千年翰墨下,沿着文人东坡的足迹,开始我们今天的《水调歌头》。
4.亲子游戏,你比我猜
乙:活动细则:请家长根据题板是哪个的物品比划或形容,让幼儿猜出该物品时什么,猜对有奖励。
5.教师才艺展示
6.家长才艺展示
7.亲子游戏:跨大步
甲:活动细则;有珠心算老师出题,儿童作答,家长根据得数向前跨步,一个来回,用时最短者获胜。
8.园长寄语
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甲:青春在那里,更好在明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51-02
一、引言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较大改革,出现了几个题型上的变动,如听力的听写部分变为了全部考察单词和短语;出现了段落匹配题,翻译变为短文翻译。试卷的总体难度与之前比较,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反映备考信心不足。而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与四六级考试息息相关,为了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备考中出现的词汇学习困难,教师要结合真题,给学生灌输词汇学习的方法,同时学生要积极探索,克服词汇难题,以在四六级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短文翻译题”的特点
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由长句翻译变为了150-200字段落翻译,以往只用翻译五个句子,而改革后的段落翻译则考察了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可见,改革后的“短文翻译题”能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切合新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短文翻译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词汇知识,还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在准备此部分时,学生普遍反映此部分难度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短文翻译题”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生活和科技等方面,话题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备考中涉猎较多的关于以上领域的知识。此题型考察了学生的词汇量以及单词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学生需要比以前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单词的记忆,且要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和记忆技巧。除了较大的单词量的储备,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比如动名词、副词以及连词的基本用法;被动语态的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的使用;句型的灵活多变以及简单句、并列句和从句的使用。可见,为了在“短文翻译题”中获得高分,学生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短文翻译题”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为了研究新题型“短文翻译题”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作者对近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整体和梳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访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总结了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的教
1.词语内涵意义的灌输
在四六级考试中,“短文翻译题”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翻译较多,如“丝绸之路”、“中秋节”、“茶文化”、“中国结”、“大熊猫”、“京剧”、“中餐”等。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给学生教授关于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学生就能找到词汇记忆突破的关键。如2014年6月六级真题涉及到“土豪”和“大妈”等热词,“土豪”和“大妈”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新词,可能会收入到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成为英语语言的一部分,可音译为“Tuhao”和“Dama”,其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针对热点词和新词语给学生做一定的灌输,学生就能够了解土豪指有钱但缺乏品味的人,而大妈则指不久前金价大跌时大量购买黄金的中国妇女。了解了这些词的文化内涵,学生在翻译中就能更好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讲清中英文词汇差异
翻译是通过信息的输入,在人脑中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其差异非常大。因此,了解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对于做好“段落翻译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2014年12月6级真题“中秋节”中就谈到“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在中秋节“拜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西方没有这种习惯。又如在中国,结婚时新娘和新郎需要拜天地,但西方并没有这样的习俗,也就不存在“Kowtow to the heaven”的说法。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如果涉及到此类中西方词语差异的知识点时,要做重点讲解,以引导学生做课外的自主学习。
(二)学生的学
1.词汇的积累和学习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发现,改革后的“短文翻译题”较之以前的长句翻译,在词汇的掌握上要求更加严格。学生只有具备较大的词汇,才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以2014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题“乡村理想生活”为例,文中涉及的词汇较偏且难词较多,如下棋饮茶(play chess and drink tea);耕耘收割(in the harvest);织布缝衣(weaving),砍柴采药(cutting wood and gathering herbs)和吟诗作画(chat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pictures)。因为题中涉及到的生词较多,部分学生在看到此题时,出现了紧张和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多积累相关的词汇知识,会发现此段翻译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又如2014年12月六级考试真题翻译部分“大熊猫”,题中涉及到很多平时很少接触到的难词,如“温顺的”应该译为docile,“独特的”翻译为unique,“濒危物种”是endangered species,“世界自然基金会”为World Wildlife Fund或者缩写为WWF。
可见,词汇是翻译的基础,只有积累较大的词汇量,才能在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除了要学习一般词汇,还要掌握一定的生词和难词。
2.掌握词汇的搭配和用法
副词是一个在词汇意义上虚实混合,在语法表现上差异较大的词类,由此,对副词的研究对揭示现代汉语的句法语义属性具有重要作用。副词“逐渐”语义特征较为抽象,《现代汉语副词探索》等典型副词研究著作把“逐渐”归为频率副词一类,反映了对“逐渐”语义特征的认识不清。
1.“逐渐”不是频率副词
1.1“逐渐”与高频副词“总是”的共现
有学者认为:“总是”一词是一个高频副词,系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持续不断地极度频繁地出现、发生,而“逐渐”是一个中频副词。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对照实际语言,我们发现存在如下看似矛盾的句子:
(1)不知怎的虽然因此记起,但他的面貌却总是逐渐模糊。(鲁迅《彷徨》)
(2)油干灯灭,但火焰总是逐渐微弱下去的。(张贤亮《绿化树》)
(3)这个学说指的是生物进化总是逐渐进行的,而不是跳跃式或周边式的。(百度)
一般来讲,在同等条件下,同一个事件如果有频率值,则只能有一个,而现在作为高频副词的“总是”和作为中频副词的“逐渐”前后相邻地共现于同一个句子的状语位置上,就使得它们所修饰事件的频率无从论定了。两个相对概念修饰同一个事件,如果“‘总是’高频副词”命题成立,则命题“‘逐渐’是中频副词”必然为假。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总是”意为“持续不变;一向;一直”。如:
(4)中秋的月亮,总是那么明亮。
(5)他说起话来总是这么慢条斯理。
两句中“总是”意义的得来源于观察。(4)句,说话人长期观察了中秋节月亮的亮度情况,发现几乎每次中秋节月亮都是明亮的。经过这样的观察,说话人就作出了如(4)句的判断。实际上,这个观察过程存在一个关于中秋节晚上月亮亮度的数据样本,若取样本容量是20,中秋节晚上月亮明亮的情况有15次,则总是所表征的频率值即为0.75,是个高频数据。(5)句也是如此。“总是”表明他说话慢条斯理的情况极其频繁地出现,频率很高。由此可见,“‘总是’是高频副词”的说法是成立的。那么,可推知“逐渐”不是频率副词。
1.2中频副词与终结动词的搭配
中频副词有一个属性,即很少跟终结动词配合。所谓终结动词,指诸如“变、成、变成、成为、化作、解开、堵死、打通”等终结动词。然而在实际语言中,“逐渐”修饰“终结动词”却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如下:
(6)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经市区的10多公里和逐渐变黑发臭。(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8日)
(7)伴着悠扬的琴声,王博的音乐天赋逐渐变成了一种突出的才华。(同上2002年4月8日)
据本文统计,在所有受“逐渐”修饰的动词中,变化类动词约占27%,比例不可谓不大。终结动词的确很少与中频副词配合。如在下列两组句子中,“逐渐”的位置都不能替换为“经常、频频、不断”等中频副词。
A.他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他经常便成了现在的样子/*他频频地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他不断地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B.随着数声剧烈的爆炸声响,整个营盘已逐渐化作一片火海。/*…,整个营盘已经常化作一片火海。/*…,整个营盘已频频化作一片火海。/*…,整个营盘已不断化作一片火海。
如果“逐渐”是中频副词,那么应该具有与其他中频副词相同的语义特征,从而同样地无法与终结动词配合,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可见“逐渐”与其他中频副词并不位于同一个聚合类中,换言之,“逐渐”并非中频副词。
此外,终结动词表示某个变化过程的末端。如动态助词“了”要求其前的终结动词“变成”有一个“实现过程”(石毓智2004)。B句中时体副词“已”表示动作的完成,也含有一个动态行为过程。“逐渐”与终结动词搭配,表示的是已终结动作行为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变化是持续性的,但只有一个终点。如A句,他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直到现在才变成“现在的样子”。B句,营盘一直在燃烧,但是成为“一片火海”的样子却只是“逐渐”所示变化过程尾端的情况。既然“逐渐”所修饰谓项的变化过程是连续的,就无法区分出变化的次数,而终结动词所代表的动作只是一个瞬间的行为,也就无法统计出它的发生频率了。
由此可知,“逐渐”表示的是连续性的变化过程,难以表示事件的发生频率,于是也就不能归为频率副词。
2.“逐渐”不是时间副词
2.1“逐渐”的含义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马真2004)认为时间副词“逐渐”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状况缓慢地而又不间断地进行或出现。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逐渐”表示缓慢而有秩序地进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1999)则认为:“逐渐”表示行为状态慢慢地、有次序地进行或发生。
2.2“逐渐”不表征谓项的变化速度
上述三种说法中提到的“逐渐”表“缓慢、慢慢”义当属误解。虽然“逐渐”表示的是一个变化过程,但不是所有的过程都是以慢速进行的。
(8)美国经济近期有可能逐渐缓慢回升。(《信息与研究》2001年9月15日)
(9)许多纺织企业从那时开始逐渐迅速发展。(《广州日报》2004年3月1日)
(10)资本主义经济由过去的缓慢发展到逐渐迅速地发展,是资产阶级利用……商品流通的范围也随之扩展而实现的。(《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上述语句表明,“逐渐“既能与“缓慢/慢慢”,又可与“迅速”搭配修饰谓项的行为状况,甚至还可同时与“缓慢/迅速”配合修饰谓语成分。如果“渐”表示的是行为状况“缓慢/慢慢”地进行,那么(8)句同时出现“逐渐”与“缓慢/慢慢”,就出现了成分赘余的语病,而(9)句“逐渐”与“迅速”共同修饰谓语,则自相矛盾了。
(10)句中“由过去的缓慢发展到逐渐迅速的发展”的这种“缓慢V到逐渐迅速V”的格式表明“逐渐”并不是直接修饰V的,而是修饰“缓慢V”到“迅速V”的变化过程。“缓慢V到逐渐迅速VP”可用式表示为:(P表谓项)
[(缓慢)V]1到(逐渐12)[(迅速)V2]P
所以“逐渐迅(快)速/缓(慢)慢V”可分析为:[逐渐(SV)]P(S代表表速度意义的副词)可见“逐渐”修饰“SV”,表示V的速度属性变化的情况,在例(10)中,V的属性表现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变化状态,“缓慢发展”是过去的经济状态,经过“逐渐”变化,变成了现在的“迅速发展”的状态。
由此可知,把“逐渐”分析为表示行为状态的“缓慢/慢慢(地)”进行是无法与语言现实相符的。总之,“逐渐”与变化速度不存在相关性,而变化的速度属性是与时间属性密切关联的,在一定变化区域内,速度快慢与费时多少成反比,所以“逐渐”与变化的时间属性不相关。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把“频率”划归到“时间副词”一类。
3.情态副词“逐渐”的语义特征
(10)句提到“逐渐”修饰“缓慢发展”到“迅速发展”的两阶段变化过程,其实“逐渐”所修饰的这种阶段性变化过程在语言中是很普遍的。如:
(11)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所需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百度)
(12)乐曲逐渐推向了。(曾卓《曾卓诗论》)
(13)不到五分钟,火焰逐渐加深,由淡红变为深红,然后变成带青色的浅红,这就是真正的煤火。(张贤亮《绿化树》)
这些句子中“逐渐”所修饰的变化过程几乎都分出一定阶段。它们都是连续性的变化,阶段数为(11):0、(12):1、(13):3。阶段性变化是“逐渐”所表变化过程的一个特点。“逐渐”所反映的正是阶梯性递变。对于这一论点,另外一个词法学的佐证是,在英语中,“逐渐”对应词语是gradually,“渐变”称为“gradeterm”,其词根grad-意为“阶、级”,从“阶、级”语素义到“逐渐”词汇义显然存在一个隐喻投射的认知过程。
由上分析可以归纳出“逐渐”的语义特征,即“逐渐”表示一个连续性递变过程,由于人们认识程度的不同,可以根据参照物从这一过程中分出一定数量的阶段,阶段之间不是平行的,而是具有类似于梯级的递变关系,变向可以通过谓项或其他成分体现出来。可用[+连续性]、[+递变性]、[±参照物]概括“逐渐”的语义特征。所谓“逐渐变化”,也就是事物量值呈连续性递变的变化情态。在现代汉语副词体系中,“逐渐”当归为情态副词。
参考文献:
[1]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J].中国语文,1988(6).
[2]侯学超.现代汉语时间系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我们知道英语的能力训练主要包括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这两个方面。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部分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毕竟,写作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说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是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言语活动。通过有效的写作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理解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复习和巩固,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得当,就能够有效的为学生指明学习的道路,而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口语与写作结合
写作能力是外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不可能只局限于“写作”本身,而是要在“写作”之外融入更多的内容。而口语与写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握这一点,把学生的口语学习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促进。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经常进行口语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事实上,写作能力的训练包括了书法、听写、默写等训练项目。写作,是语言的文字表达,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促进作用。当前许多初中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常常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的状况。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口语”的方式进行写作,则写作的思路将会顺畅起来。例如关于中秋节的英语作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学生在写作中,其实可以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如学生可以采用中外对话的方式进行,S2是外国学生,S1是中国学生。
S1: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very important Chinese festival. It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August.
S2:How do you celebrate it?
S1:On the evening there will be a big family dinner. Our family will enjoy mooncakes and watch the beautiful full moon together.
S2:People who work far away from their homes will try to come back for the union?
…
通过这样的情景对话的介入,学生的写作思路会得到开拓,同时通过这种对话的方式组织写作训练,也能够减少学生写作的压力,让写作成为一种日常对话,增加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运用图片,开展教学活动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开始多元化,已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文字形式。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总是结合图片、影视等方式来实现的。而这样的改变也对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初中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方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在训练方法上进行改进,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图片教学,在写作中也可以大量的运用图片,通过视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如在关于“Wild Animals”写作训练中,笔者就采用了阅读、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Badge(标志) of maturity(成熟), 12-tined(叉) antlers(鹿角) crown a lordly bull elk in Yellowstone; they serve also as formidable(强大的) weapons. Breaking through snow to find food, this bull elk has added a white mask to his face and frosting to his antlers.”通过这样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相关的句法和句型,在图片的刺激下,进行更好的思维运动。
三、重视表达差异,正确使用句子
写作是一种交际方式,但是我们知道英语的交际方式与汉语的交际方式是存在差异的。那初中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这种差异。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英语与汉语表达方式的差异的教学。当然,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初中英语只是基础教学,要想让学生对所有的表达差异都有所了解,那是很不现实的,但是从意识上进行强调,让学生形成一种差异认识,则是教学应该突出的内容。
四、结语
总之,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含了多个部分的英语知识,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来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那么从语感到语法,到表述习惯定会有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旅游业与石油业和汽车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三大产业,这标志着我国的旅游业已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同时,课程的开设对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如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的有机融合,是英语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题展开探讨,希望能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促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融合之道
与一般英语课程教学不同,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属于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旨在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训练,促使学生了解各地方的文化知识,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导游基本业务的同时,深入了解我国文化的精华,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英语教学变得更有趣味。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知识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以英语为载体,介绍导游相关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在导入传统文化知识时,要与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相吻合,从他们熟悉的话题入手。比如讨论“Women and Children”这一话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背景,联想我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她们的生活习惯如何?缠足这个陋习又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一定接触,所以用这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创设更合适的语言情境,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导游”角色,另两个学生扮演“游客”角色,就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词汇,比如三从(the three obedience);四德(the four virtues);妇德(morality);妇言(proper speech);男尊女卑(Men are superior)等。再以景点讲解――故宫为例,在介绍完景点讲解的方法之后,首先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结合PPT做一个8―10分钟的景点介绍。教师在学生做完讲解之后,可以针对其中讲到的内容作进一步文化知识的补充。比如为什么故宫又被称作紫禁城?“紫”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而紫禁城内却是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这两种色彩在中国被赋予怎样的内涵?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不仅能给学生教授一些常见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还能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景点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如此一来,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利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迁移作用实现有机融合
语言学家Rod Ellis指出:“所谓语言迁移,是指学生将他们掌握的关于母语的知识应用于另一种语言学习的一种过程。”在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强调语际间的消极影响,避免母语的迁移作用,即认为母语思维只会阻碍学生掌握第二种语言。其实,英汉两种语言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利用正迁移作用开展教学。比如“三思而后行”(think it twice before you act);“同舟共济”(in the same boat),两种语言表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从字面意思就可理解其内涵。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为学生适时添加一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知识,比如“八仙”(the Eight Immortals)、“齐天大圣”(the 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孔子”(Confucius),等等。在对孔子作具体介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几则论语,让他们尝试用英语将这些论语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补充一些翻译得较好的译本供学生参考。用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汉译英的能力,培养了语用能力,还让旅游英语教学更生动、丰富。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对比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将外国的“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节”进行对比;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悟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彩纷呈。
3.以文化旅游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高校旅游英语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与旅游有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还要促使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与他人进行流利的英语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了有效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为学生安排调研任务,让他们以一定的旅游主题为线索,就中国传统文化展开调研。比如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调研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要求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英语短语和句子,将这些节日的渊源、风俗等内容流利地表达出来。同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特定的城市进行介绍,规定他们在景点讲解过程中,不能仅仅将讲解停留在对景点的外在描述上,还应努力挖掘景点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的景点讲解才是鲜活的,吸引游客的。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提高了自我学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气氛得以调动,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夯实了基础。
三、结语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深厚,意蕴深。旅游英语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大有裨益,理应得到高校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组织教学,从而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出去,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旅游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宏彬.旅游文化渗透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探析[J].高职就业,2010(10):164-165.
[2]王爱支,陶修宁.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1(11):70-71.
【案例描述】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对文化的学习,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熟悉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新教材五六年级中的Culture time板块教学,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对话以及文字介绍,呈现中外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块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文化、体验语言,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学期面临的更换新教材,已有知识储备与新教材教学内容部分脱节的现象,孩子们初学困难较多,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现新教材的学习乐趣。因此在学习第三单元Holiday fun文化板块时,我尽量设计有趣味的活动,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学习中感知文化、体验语言并参与活动。
1.中西节日知多少
围绕本单元主题Holiday fun,我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各种中西方节日名,课堂上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节日多。
T: What holidays do you know?
S1: Halloween.
S2: National Day.
S3: Christmas.
S4:…
孩子们不仅要能用英语说出节日名,还鼓励他们用英语说出节日的时间以及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通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比赛运用交流,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更多的节日,同时运用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分享与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体验语言和外国文化而且建构知识和技能。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跨文化意识培养也应注意采用体验式活动,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就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学生除了对圣诞节有所了解外,对其他的西方节日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西方比较有趣的同时比较盛大的节日如Halloween――万圣节: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它已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点然Jack-o-lantern(南瓜灯),孩子们戴着各种面具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或动物,叫喊着:"Trick or treat!"挨家挨户索要糖果。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各种各样的面具及南瓜灯,分别扮演所要糖果和恶作剧的小孩,愿意给孩子糖果和不给糖果的邻居。通过表演,让学生从中感受西方文化的氛围,真实地了解西方的万圣节。
2.中西节日来PK
接着,我让学生自愿选择加入中国传统节日组还是西方传统节日组。让孩子们选择一下自己喜欢的节日,并向大家来一一介绍该节日以及你喜欢的原因。顿时课堂上气氛热烈,讨论声此起彼伏,课堂上时不时传来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习不再变得那么枯燥,每一个孩子都兴奋的诉说着各自喜爱的节日,认真聆听他人的介绍,遇到不会表达的地方,请教同桌或老师,大家一起快乐轻松的学习。
我们常说,中国的学生学出来的都是一口中式英语。我们的孩子学英语最缺乏的就是一个英语的环境,和良好的兴趣。我们也常说,要要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我们就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这一特点,利用西方节日文化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文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孩子们逐渐产生了跨文化意识,本文将以跨文化意识中的节日文化为例,说明跨文化交际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实施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由此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以及运用英语。在英语交流中,学生应该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中西方节日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加强学生对中西方节日对了解, 可以扩宽英语交际范围,使英语交谈更得体。
3.节日Party欢乐多
第二节课,对于孩子们前一节课激烈的讨论结果,孩子们经过投票选择人气最高的西方节日Christmas圣诞节,开展了一次欢乐多多的圣诞Party。孩子们一起布置圣诞树,互赠礼物,在参与交际活动中感知异国文化,体验语言特点,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轻松愉悦欢乐多多。
西方和中国都有许多的节日,他们种类不同,有些是比较富有宗教色彩的,有的是趋于生活化的而这些节日在我们中国也越来越流行,而中国也有很多节日,但是他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庆祝方式也不同,如果把这些带入课堂,会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用中西方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同时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两个节日:春节和圣诞节进行对比。 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在圣诞节节日期间,一般家庭都会摆放圣诞树,家人朋友直接交换圣诞卡,小朋友会在晚上睡觉前在床头放圣诞袜,等待圣诞老人给他们送礼物,还有就是都会有一顿丰富的圣诞大餐,最不可少的就是火鸡了。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圣诞节在我国也很流行,学生们都喜欢在当天交换圣诞卡片,在上面写上:Merry Christmas!而中国的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就大大不同了: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传统的春节了,也就是农历的新年。这个节日是从我们古代就传承至今的,除夕夜有守岁的传统习俗,除夕夜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正月拜访亲戚等风俗习惯。而饺子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全家聚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孩子们都会穿新衣服,也会收到压岁钱。我们还可以将万圣节与中秋节进行对比。每年的 10 月 31 日是西方传统的万圣节前夜,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南瓜灯,而黑色和橙色则是万圣节前夜的传统颜色。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它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节日当天都会吃月饼、赏 月、玩花灯等风俗。由此可见西方的节日注重宗教文化,而中国的节日则比较注重人文色彩,可见中西节日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案例反思】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比较有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选取的文化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小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及日常生活交流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导入形式也应符合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1.感知异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新教材中有大量关于中外文化的对比的题材,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从而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中西文化的比较易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加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自己感受和意识到文化在交际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不了解,可能会闹笑话,甚至产生误会或更严重的后果等等。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甚至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多元文化。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我在实践中是这样来营造英语氛围的:在课堂上,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学校的宣传栏和班级的黑板报开辟英语角;在英语广播中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小窍门和课堂外的英语小知识。学校的公共宣传栏面向全校师生,版面较大,可以介绍一些需要时间进行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到宣传栏阅读,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2.体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情感
通过体验语言的方式,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英语文化意识。如在教学句型"Where are you from?"时,教师可以通过板书"I'm from Nanjing Jiangsu China"使学生了解地名的英语表达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则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体验语言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交际中正确灵活地运用。
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许多词语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相关背景知识,以便真正了解其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在上动物一课时,教授"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犬""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等常用词语。而在教授颜色一课时,我列举了许多外国例子"green hand"(生手)"black tea"(红茶)"blue water"(大海)。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运用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例如"love、dear"等词在西方一些非正式场合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样的词语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因此我们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
3.参与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课堂,让学生了解异国的历史文化、物产民俗、自然风光等。例如学唱英语歌曲,让学生接受西方音乐的熏陶,同时与所学的单词、句子相结合就更加容易上口和记忆。孩子们在学唱英语歌曲的过程中,同时深深地受着文化的熏陶,并且由此获得的认识、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产生不可低估的价值。再比如,还可以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
小学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和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如有学生过生日,我设计场景,让学生模拟购买生日礼物。抽签决定谁担任售货员,谁担任顾客。"Can I help you?""I want a Teddy Bear for my friends. Today is his birthday.""Do you like this one?""Oh. Great. How much is it?""Ten yuan,please."买好礼物后,到小寿星"家"过生日,现场播放"Happy Birthday"歌曲。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任务还有很多,如祝贺,就医,过节,旅游等都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表演,体验来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看短片,模仿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碟片或录象中的辅助语言,让他们咀嚼其中文化知识,树立文化意识。如看"The Chicken Run","The Lion King"等,然后让学生模仿,比比谁模仿的象,学生十分踊跃。学生还可以表演自编短剧或经典短剧,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可以从细节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如招呼,握手,用餐礼仪(刀叉用法,就坐位置,食品种类,上菜顺序等),语言习惯,手势体态等等。"运用"是课堂语言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而它的典型示范就是"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小学生可以初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
参考文献: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1]董亚芬先生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2] 语言与文化这种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教授,更是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当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使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得益彰。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更加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淡化甚至忽视了文化教学,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受课时限制,对于文化教学也仅限于蜻蜓点水式的介绍。因而,运用何种方式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富有成效的文化教学成为教师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的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3]杰克布斯则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理和方法”。[4]我国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2001)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5]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倡导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以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见,合作学习的思路已经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小组成员互助互勉,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有利于给大学英语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优势互补;有利于小组成员分担学习任务,各尽其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学生增进感情,增强责任感。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文化教学实践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丰富、深入的理解。同时,文化教学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实施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希尔伯曼说:“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听到并看到的,我能记住一些;我听到、看到、提出问题并和其他人一起讨论过的,我开始理解;我听到、看到、讨论过并且实践过的,我获取了知识和技能;我教过别人的,我掌握了。”[6]可见成功的课堂都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一定程度上占主导地位的课堂。以下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2.1 通过小组课堂展示(group presentation)介绍节日文化
关于西方节日,虽然教科书和考试当中直接出现的不多,可是对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或是促进跨文化交际却是不可或缺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青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可是对于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却是一知半解。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学生虽然了解其文化内涵,却开不了口,不了解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更不用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了。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重要的中西方节日文化。然而,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倘若由教师一人向学生灌输这些节日文化,那么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收不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课堂展示(group presentation)介绍中西方节日文化。教师可以根据时间轴来进行安排,将中秋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春节、元宵节、情人节等节日分别布置给各小组。由组长分工,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整理资料,并做成powerpoint,在课堂上由每一位组员分别向全班同学展示该节日的不同侧面,教师要对整个presentation的时长做个限定,比如15分钟。其他同学也需要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上可以向做课堂展示的小组进行提问互动。如此一来,大量工作放到了课外进行,可以有效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并且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通过小组活动挖掘文化背景
对于教材中课文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小组活动来进行挖掘和探讨。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越深刻,越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
例如《大学英语》Lessons from Jefferson一文,讲述的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思想观点。学生对这位名人的感觉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只知其名,不知其人。于是教师提前要求学生预习这篇文章,并上网搜索杰弗逊的相关资料。在正式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要求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上台参加淘汰赛,小组成员可以助力自己小组的代表,坚持到最后的小组获胜。而比赛的题目则是关于杰弗逊的一系列判断正误题,题目涉及各种有关他的信息资料,有书上提到的,也有课本以外的。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氛围中认识了这位伟人,了解了他的生平和性格特征,了解了独立战争和美国两党之争的起源,这对于后续的文章理解,尤其是他的思想观点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到了许多课文以外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参与度。又如The Sampler一文,是关于一位落魄老人品尝圣诞布丁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关系清楚,对话也很生动,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于是教师布置各个小组利用课后进行排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为了准备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认真记台词,准备道具,通力合作,一方面巩固了语言知识,一方面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特征和故事背景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中体现的圣诞文化和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现象进行讨论。学生们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讨论起来非常热烈。
2.3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中西文化对比,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在未来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减少误解,避免尴尬与冲突。
例如,《大学英语》The Present一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太太过八十大寿的故事。她期盼着女儿的到来,期盼着女儿的礼物,可是最终她收到的却是一张无情的支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家中长辈的寿辰是如何庆祝的。小组成员互相分享交换信息,然后再对比文中老太太的孤独失望的生日,进而对比中西方社会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在西方,老人似乎已成为无用的代名词,所以人们不爱言老,害怕言老;而在中国,老人是经验和辈位的象征,受人尊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的深层原因,即中西方文化差异,或者说是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老年人上了年纪也会尽量独立生活,如果没有办法独立生活,就会进入养老院;而在中国,崇尚的是集体主义,尊老爱老,很多老人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即使这种现象随时代有所改变,也很少有孩子愿意将老人送往养老院,中国人更多的还是崇尚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氛围。因为探讨的话题不仅与课文有关,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能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强,讨论的热情也很高。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总结了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首先是小组划分的问题。小组成员不是随便邻近几个同学的简单拼凑。小组划分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如果教学需要的话,还要根据不同的小组活动实施不同的分组。其次,小组合作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在任意教学环节随意设计的问题或活动,教师的小组活动设计要科学,有创新,任务分配要合理,不要太难或过于容易,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增进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不能只做笼统的评价,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的、全面的点评,包括对小组成员个人的点评,并做好记录。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4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文中提到的合作学习的具体组织形式还非常有限甚至不够成熟,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进一步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5.
[2]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上新台阶作贡献[J].外语界,1997,2.
[3]Johnson,D.W. and Johnson,R. T.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M].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1999.
1.中小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当中依然存在着中西方文化融入严重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所选用的教材上最直接地表现出来。在我国中小学所选用的英文教材绝大部分是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材料,还有一些则直接选用原版纯正英美的教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教材则很少。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材料中由于过多考虑英语教材的原本面貌,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标准英语》等,在课文选择上体现出了纯正的英美味,在语言的表达中处处渗透出英美文化气息,这样带有浓郁目的语文化色彩的篇章安排,只能使得学生更加关注西方文化。在所选用的教材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涉及很少。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英语与之取得相互的联系和交流,不但要会利用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更重要的是怎么通过英语来准确传达我们中国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这也是很多外国人对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所需。诚然,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教材中与自己国家文化相关的内容处于缺失状态,那又谈何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语言文化承载能力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未来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必须与中国文化的学习相结合,使英语也可以承载中国文化。唯有如此,借助于英语这一外在形式,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才可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这应该引起我们中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本土文化意识和实力的欠缺
教师既是教学的主导者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英语教师亦是如此。因此,其自身应该具备深厚的本土文化实力和较高的本土文化意识和修养,进而能够通过英语来表达甚至更深入地论及中国文化渊源和嬗变,从而不断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本土文化意识和素养。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使用英语对中国文化加以表达的能力尚显不足,尚需继续提高。此外,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英美文化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书本所学到的间接(indirectknowledge)知识,从认知学的层面上看有一定的缺陷。教师的文化意识淡薄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文化感知能力的弱化,从而将英语教学演变成了单纯的“语言教学”[3]。这样一来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内容和文化的相互融合显得十分欠缺。另外,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在知识层面还是在能力层面)上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教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影响,英语教学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无不聚焦于语言形式教学上,在教学上过多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法、词汇、语音及句子成分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在这些英语元素背后最为重要的文化感知能力和文化敏感性的养成却被人为地忽视,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教学渐渐迷失于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之中。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也是我们长久以来对于英语教师培养体制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加以弥补。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国文化意识欠缺
目前,在中国有不少中小学生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或并不欣赏。如他们喜欢过圣诞节和万圣节,喜欢吃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对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却没有兴趣,也不喜欢吃饺子和月饼,这种社会现象随着外来文化不断融入日益明显。当然,我们要“让中国走向世界”,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是要大力提倡的,但一味盲目跟从和崇拜却是要不得的。我们在大量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我国中小学学生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相关事物的能力低下,不能顺利传达中国的文化信息。从实质上来说,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教学课程,它不单纯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质教育学科。作为英语教师来说,应该具有双重的角色即语言的讲解者和文化的引导者,他们应该在重视语言讲解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英语教育的价值趋向,在提倡文化平等交流的同时应该注重大力加强本土意识的素质培养和本土文化的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渐渐忽视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国的伟大复兴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意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英语教育,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4.中小学传统英语测试中中国文化导向的缺乏
目前,在国内的各种英语测试中的测试内容都是以语法、词汇、文章结构分析及听力和语音为主,至于对相关文化能力的测试项目,则是缺失的,而且当前的测试也是以最后的分数高低来断定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这样造成的结果无疑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会把通过测试获得高分作为自己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毫不掩饰地说,无论学生、老师、家长及社会都会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定他们的英语水平,甚至会直接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前途。可是在事实面前,学生面对的往往是这种无形的压力和指挥棒,抑制了自己对于英语的兴趣。当然现在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大量的英语教学中多以讲解词汇和语法为主,学生以被动的接受来学习,很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主动学习,也大大妨碍了学生对英语之外的文化学习。因此,这不仅会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还使学生对于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利用其交际变为不可能,势必也会造成对于本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成为泡影。
总之,目前造成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已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和输出,使得学生在现在及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陷入困境,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的方法和路径
1.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合理地融入中国文化
教材是学校课程的核心内容,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载体和导向作用。首先,应该在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人员上注重全面性,既要有语言和翻译学方面的大师也要有文学和文化学领域的大家;既要有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专家也要有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专家。从而通力协作、集思广益、共同商榷以尽量科学合理地方式编撰好教材。这方面,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编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对外汉语教学中大量使用双语教学,很多对外汉语教材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注释,这一点值得借鉴。其次,在编写的内容上有必要在教材中增设表达优秀中国文化的文章和译文,其内容要体现发展性和深刻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绍中国文化,比如中国的民风民俗、历史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制度、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等,使学生在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教学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从而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起到提高中小学学生语言能力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最后,更需要专家学者们倾注心血去建设高质量的适合中小学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中国文化系列英语教材。
2.提高中小学教师本土文化素养
优秀的教师是创造优质英语人才的根本条件,教师的知识储备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首先,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最后形成自己坚定的文化信仰和立场。同时中小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地理、中医中药、电影戏剧、琴棋书画、传统习俗等等。可以通过出外进修、听讲座或者请对中国文化熟知相关学科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当然,汉语语言学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如汉语构词规则,并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字理解和语用能力等。教师如果想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准确地传授给学生,那么自己必须要首先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本土文化。其次,在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上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国外文化及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所在,以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平等的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应进行异同对比,或者通过研讨会、专题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合理地分析出文化立场的相通之处,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向学生灌输中国文化优越的思想意识,超越本民族和英语文化的狭隘界限,合理解决文化冲突,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3.正确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首先我们应该把树立正确本土文化价值观作为中小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自身要加强文化认同感,丰富自身的中国文化修养,建立独立的文化人格及语言和文化平等的观念。客观地对待西方文化的融入,不要盲目地崇拜和追求。要树立自身的本土文化意识和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通过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来不断促进自己的自身完善和全面的发展,只有认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断积累和挖掘,才能与外国人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并汲取异域先进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其次,我国有着丰富而又悠久的传统文化,它们与西方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一面,应该说是我们独特的文化,那么在对中小学学生的英语教育中应该形成我们独特而先进的中国特征。这种独特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在进行有关问题探讨时,重视将本土知识和传统文化融入在英语教学中,还应注重民族特点,使学生从而养成自觉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
4.在中小学英语测试内容中融入中国文化
我国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在这一问题上英语考试难辞其咎[4]。然而要改善这一状况,首先就必须改革目前的中小学英语考试,在英语课程考试中应该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加大对本土文化知识的考查力度;其次,要在教材改革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再次,要不断地提高英语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以此来引导中小学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本土文化的认同、重视和最终会表达。比如在听力部分和口语考试中可以增加中国文化常识的考题,阅读理解部分或者作文试题也适当地加入中国文化的内容。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还使学生如何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考试的压力也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激励和动力。此外,在正常的考试或者平时练习中,也同样要有意识地融入有关中国文化的写作或练习。这样,有了上述的教材改革和教师、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识提高,加之考试和平时练习的引导,相信会逐渐形成一套合理而又完整的英语学习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中国文化和中小学生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使学生既能汲取国外先进和优秀的文化又不失自身文化的传承,在一定意义上真正成为兼容并蓄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从而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5.课堂内外开辟多种渠道以实现中国文化的融入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之外,我们还应该集思广益开辟多种渠道以期实现中国文化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融入,如我们可以采取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即指同一门课程有一名本土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两名教师共同担任合作教学的模式,这样,既利于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也利于学生的学习。依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借助外籍教师和本土教师的合力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更直观、全面地去体现灿烂的中国文化,增加中小学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为中小学学生开设中国文化选修课,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及书籍等办法来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些都是实现本土文化融入和延伸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在中小学英语教材和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使我们的中小学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本土文化,这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需求也是对外文化交际的需要,更利于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当然把我们的本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去,也符合全球化和本土化英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我国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跨文化交际英语人才的教学初衷。
参考文献
[1] 张维维.初中英语教科书设计的文化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