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自我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8: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特殊教育自我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特殊教育自我总结

篇(1)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近20多年来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评估临床能力的更为标准化的考核方法,以其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医学教育届的认可,被认为是目前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最好方式。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框架下,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结合特殊教育实际及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要求而建立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既可以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教学资源紧缺、病人不愿配合临床教学的难题,也能够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视障学生临床技能掌握情况,考核评价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质量,使视障学生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

一、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

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

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

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

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参与考评的全体教师在考评结束后集体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为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从而保证考核的客观、全面、公正及考核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桂美,李吉华,张红萌等.中医院校建立基于OSCE架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思考与规划――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22):49.

篇(2)

社会的关注与进步,加快了特殊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启东市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智障生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与这些智障生的接触、交往中,深深地感到智障生生存的困境,进而也让我明白了自身的责任――那就是叩开智障生自信的心扉,为他们将来回归社会打下基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引领智障生走向自信。

一、用爱浇灌自信之苗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智障的孩子,他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智障生存在着情绪反常、情感脆弱的现象。

我们班有一个智障生“小军”,母亲是一名乡镇干部,父亲是一家公司的主管,按理来说,“小军”应该会很幸福。然而,“小军”的父母是虚荣心十分强的人,他们总感到自己有一个智障的孩子,丢人现眼,低人一等,所以,平时很少带孩子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即使走亲访友,也将孩子关在家中。 “小军”几乎与世隔绝,时间一长,变得孤僻,遇到人就躲,一副害怕与惶恐的样子,根本不敢与人说话,更谈不上自信了。

为了有效地矫治“小军”、“海山”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我总是用更多的爱去关注他们。课堂上,我让他俩尽可能坐到前排,我经常用肢体语言与之交流。如他听不懂,想哭时,我马上用手轻轻摸摸他的头,摆摆手,示意他安静下来。课后总是尽可能与他多接触。如果他做得好,我会拍拍他的脸或肩膀,竖起大拇指表扬他。渐渐地摸摸脑袋(亲近、责怪)、树起大拇指(赞赏)、摆手、紧握拳(激励)等肢体语言有效地增进了与他们的感情。慢慢地,在这种兼融了父爱的浓浓师爱中,师与生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这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桥梁的沟通。在二位智障生的眼中,我变得可亲可敬,可信赖。由此可见,把爱作为一把钥匙,不离不弃,帮助类似“小军”和“海山”这样的智障生,他们就一定能够渐渐找回自我,渐渐地融入到我们的集体生活中。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怀,只有在真诚的关爱中,孩子才会感受到被爱的欢乐,只有在得到爱的时候,孩子才会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时,自信的幼苗定如久旱遇甘霖,舒枝展叶。

二、鼓励催生自信之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把自己全聋全哑的女儿培养成了一名赴美读研的大学生。这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说明,尊重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

我们的教育对象虽说是智障生,各方面与普通小学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我们蹲下来看他们,也总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有的学生数学学不好,学习唱歌却学得很快、很好;学语文不行,学画画、折纸、捏橡皮泥还是很棒的;有的任何文化课都学不会,却热爱劳动。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辨证地看待学生,从学生的言行中发现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一个甜甜的微笑,一次轻轻的,一句简单的话“你能行、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都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燃起自信的勇气。这些发自内心的赏识,不仅开启了潜力的大门,也树立了信心的航标。作为教者,千万不要吝啬鼓励之词、激励之语,要让智障生始终在一个倍受关注的、倍受鼓舞的状态下学习和生活。

还是说说前面提到的“小军”“海山”吧,在整整一个学期中,我用爱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也经常用各种激励、赏识方法,不断地给他们以鼓励,只要他们有一点点哪怕是十分微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和肯定。现在,这两名学生还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三、实践绽开自信之花

智障生由于智力低于正常儿童,人们总习惯以同情的目光去看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在许多人眼中,智障生是不会做事的,即使做,也是做不好的,所以他们失去了许多实践的机会。智障生由于缺乏实践,多数时候处于依赖别人的状态,所以,生活能力提高不快。因此,我们特殊教育教师就要尽可能地为智障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展示自我,树立自信。记得有一次,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来到长江边,带本班的学生煮鸡蛋。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有的洗蛋,有的拾柴,忙得不亦乐乎。只有智障生小玲呆呆地坐在树下,茫然地看着他们。其实小玲就是学习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可以的,只是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过分保护,很多事情都没有机会去实践。看到她呆呆地坐着,我把她喊到身边,鼓励她共同参与,并让另一个同学协助她。结果,她做得很好,也收获了自己劳动的成果。

对智障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这些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所以,在学校,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让其展示自我;在家庭中,作为父母也应尽可能引导孩子参与实践。我相信在长期的亲身实践中,这些智障生也一定能绽开自信的笑脸。

四、成功结出自信之果

篇(3)

2、原则:科学性—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公正的评价学校;导向性—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可行性—力求简明,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重点工作的落实,重在自评,便于检查;发展性—强调学校自主发展,办出学校特色。

二、考核内容

1、学校常规工作情况;

2、学校党建工作;

3、学校重点工作及创新工作情况;

4、学校对上年度存在主要问题的整改情况;

5、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三、考核对象

市直属普通高(完)中、职业学校,实验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

四、考核办法

考核采用学校自评、考核组评估与教育局领导及局机关处室负责人打分相结合的办法。

(一)学校自评。学校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重点对学校常规工作、年度重点工作、工作的改进和创新进行自评。目的在于自我总结和反思,主动改进工作,同时为上级考核打好基础。主要工作有:

(1)建立机构,学习动员;(2)明确分工,分层自评;(3)民主审议,总结讲评;(4)上交自评报告,建立自评档案。

(二)考核组评估。市教育局成立由局机关干部、下属单位(学校)负责人参加的考核评估工作小组,按考核方案进行考核。主要工作有:

(1)下达考核通知;(2)统一考核标准,明确分工;(3)搜集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4)进行反馈,搞好指导。

(三)综合打分。由教育局领导及局各处室负责人综合打分。

(四)在各组考核评估、综合打分的基础上,局务会议审核确定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等级。

五、考核结果运用

1、总结经验。认真总结学校在端正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教育改革,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篇(4)

以前的晨读和班会多半是我总结班级情况并提出要求,我虽然讲了许多,但效果并不好。后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又有主见,自我意识强,追求自由,反对约束。为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首先我在班级制度的治理上进行改革,把以前由班主任制定的班级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拟出五条管理班级的条例。如学习条例、纪律条例、卫生条例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制订条例时先以自己为出发点,看自己能做到哪些,应该做到哪些,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人人有了责任感。最后由班级干部根据学生拟定的管理条例研究确定班级方方面面的条例。这样,学生执行起来就容易多了,使班级的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理。

此外在主题班会上,我也放手让学生轮流主持,让学生感受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有礼貌、有修养。可令人费解的是,当前有些学生不尊重教师,经常与教师顶撞,大发脾气;还有的学生特意说气话气老师,不管老师怎样苦口婆心教育就是不改。对于此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

1.因老师偏心而顶撞老师

如在处理学生犯错误时,有时可能有偏差:对学习好的学生犯错误时,总是能和颜悦色地去教诲;而对学习不好的学生犯错误时就没有耐心,总是板着脸训斥,有时还用讽刺的语言挖苦他们。这样不同的态度,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认为老师不公平、偏心,心中不服,于是顶撞老师。

2.因不理解而顶撞老师

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首先应该相互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站在同一条线上与学生谈话。可以采用课外谈话的形式,给学生留足面子;或者冷处理,首先教师应冷静下来,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等大家心情平静了再解决。这样,语言就少了许多火药味,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也能避免学生顶撞教师。

3.因不懂得尊重而顶撞老师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有的学生在班级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只要一不顺心就发脾气,老师好言劝说也不听,甚至有的学生还踢桌子摔凳子。面对这样的学生,一开始我不想叫学生给欺负住,与他对着来,结果越搞越僵。后来我反思自己,感到自己的思想认知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观念和方法都需要改变。针对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接触的事物多、懂得多的特点,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方法。首先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用教师的真情实意来打动学生。这样才可以得到学生的尊重。

三、 对教师心态的反思

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每天走进班级都要有个好心情,要像阳光一样灿烂,像纯水一样的激情,像火一样的热情。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激情。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教学中来,更不能转换给学生。反之,学生心情不愉快,也绝不能让他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只有师生双方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总之,实践使我认识到,工作中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净化,心情更加宁静;可以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少走弯路,走向更大的成功;更能使自己信心百倍,永远年轻。

篇(5)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即我们通常说的“后进生”,其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的,特指那些智力正常但有学习障碍的初中生.与同龄的大多数初中生相比,学困生在课程学习上比较落后,需要用特定的教育措施来挽救.需要注意的是,“学困生”可以称为“后进生”但是不能称为“差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每一个初中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存在客观差异,但是并不能以此就来推论他们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这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初中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存在畏难情绪

笔者发现,当前初中物理学困生普遍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基本的求知欲望,学习意志也比较薄弱.兴趣缺失进一步表现就是恐惧心理,有些学困生面对较复杂的物理原理和较难理解的物理公式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在心理上首先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也就不能在行动上去努力学习.另外,有些学困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不能集中精力控制自己去学习物理,学习物理的意志力会逐渐消失,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2.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影响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智力水平,而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差,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困生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将大量的学习时间花在记忆公式和忙于计算上,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往往只是对公式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思考,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

3.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首先,教学对象“一刀切”现象严重.教师教学上要求“统一”或任意拔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知识、个性差异的初中生,经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统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不堪重负;其次,教学方式死板单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初中的教学评价多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标准.课堂教学普遍采取教师讲,初中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缺少创新,学生学习也缺少主动参与.

三、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志

首先,激发学困生的学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热情是做事的动力,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兴趣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激发初中生的探求物理知识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意志.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初中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有强化和提升作用.在这方面比较有效的做法是用典型事例来进行情感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榜样言行和生动范例来教育初中生,培养他们顽强的学习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

2.培养并提高学困生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在某些活动中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自信心和情感因素.将自我效能感纳入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范畴之中,把它视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就是因为自我效能感不仅会影响到初中生学习任务的设定、努力的付出程度,还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心态.学困生应不断总结自我学习的成果,利用学习的榜样力量,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首先,要定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设定相当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通过榜样获得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估.

3.注重对学困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困生的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只有拥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才能更加客观辩证地认识各种物理现象,顺利学习和理解各种物理规律.例如,在物理教师在教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运动和相对运动的理论知识时,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思维来理解成对的概念.

其次,要培养学困生的形象思维.学习物理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思维,而且在在物理学中,很多物理规律都是通过象思维来揭示的.例如,浮力规律就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的.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理解较抽象的物理问题,如,在讲解力学原理时,可以举一些杂技表演的例子,演员平躺在沉重的钢板下,两个大力士用铁锤轮番敲击置于钢板上的砖块,结果砖碎,人却丝毫未受损伤,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秘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让学困生在不断思考中渐渐喜欢上物理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篇(6)

聋哑学生由于听不见、说不出,很少同外界交流;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长与他们也缺少沟通、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要让孩子们个个乐学上进,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从“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中等生上进心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注重优等生的强化工作和服务意识”三方面齐头并进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班都有后进生。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自信心较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感情上与中间者和先进者有些疏远,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对其他人筑起一道防线,持有一种怀疑与不信任的态度,比其他学生更具有逆反心理,容易自暴自弃。作为老师必须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隔阂,做好转化工作。

一要倾注爱心,走进后进生的心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联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后进生在各方面更渴望老师的爱。为了叩开后进生的心灵之窗,我用心呵护他们:引导存在自卑心理的孩子融入集体;和脾气浮燥的孩子谈心;给敏感脆弱的孩子安全感;时时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在教学中处处给予照顾,课后有针对性地补习等等。促使他们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比如,向杰同学脾气暴躁,一次他和最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感到很委屈、很难受,为表明朋友间的友谊,他竟然跑到四楼窗口要跳楼。我赶紧找到向杰同学进行疏导:首先安慰他,对他的哭诉表示同情;接着和他谈起父母为医治他的病到处打工的艰辛;然后教育他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时间自会证明一切,绝不可以让一时的冲突化作一生的悔恨……经过我的一番劝说,向杰同学当即承认自己跳楼的做法是冲动的、不理智的,并答应以后遇事先冷静思考,还连声对我说了好几个“谢谢”。就这样,通过对孩子长期的关爱,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要多些耐心,促进后进生成长。聋哑孩子与正常孩子相比,容易自卑,脾气比较倔强、任性。有些孩子,你教他的,他不爱学;没教他的那些不好的东西,他早会了。有的孩子不但不受教,还会对着干。作为班主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不懈地教导、关心和爱护他们,努力找准每个后进生的症结所在,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时间长了,他们的错误少了,脾气也就温和许多。

三要搭建舞台,展现后进生的亮点。后进生在某些方面虽然较弱,但也各有自己的特长。我总是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找回自信。比如,龙呈辉同学成绩较差,但她在文艺方面表现很突出,我充分利用她的这一优势,安排她担当班级的文艺委员,放手让她编排“六一”、“元旦”等活动节目,通过多次锻炼,她终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找到自我。覃金明同学书法很好,我常叫他帮我写词卡、写大字课文、办班刊。就这样,通过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找回自信心。

二、加强中等生上进心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中等生是班级学生的一个大群体,人数较多,他们大多养成了一种随大流的思想,理想不高、追求不远,在班级中既不愿冒尖,又不想落后;但他们又存在着很大的潜能。因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势在必行。

一是通过树立榜样,激发上进心。要想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断进取。这些中等生也有自己的目标,只是不明确、不稳定,他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容易妥协。我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海伦凯勒、张海迪等名人身残志不残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奋斗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竞争意识。中等生数量较多,他们的好坏程度影响整个班级。为了提高其整体素质,我利用每星期的班会活动、大课间活动、文体活动等时间,设立目标、设计活动,要求中等生自行组织,开展不同的竞赛活动。如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的竞赛、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赛等,通过“比、学、赶、超”等形式,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发挥优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活动的组织、筹划,还常常在活动后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既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又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进步显著。

三、注重优等生的强化工作和服务意识

优等生是班里的领头雁。对优等生进行强化,培养他们抗挫折、抗失败的能力,发挥其特长,树立他们以班级服务为荣的意识,与同学互扶互助,有助于使师生生活在一种互相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要加强优等生的强化工作。首先,要提高优等生抗挫折能力。优等生虽然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失败也是难免的。我在每一次考试或活动后都会要求他们总结出“我失败的是什么,我成功的是什么,我今后要注意的是什么”等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意识到一次成功不足喜、一次失败不可怕,从而明白“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真谛;让他们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有与挫折抗争的勇气和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其次,还要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扩大学生视野,多读、多看其他学校或名人的优秀之处。要让学生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尽。

二要让优等生树立“服务”的意识。首先,要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班级建设出力。工作中,我奉行“班集体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我时常教育学生要珍惜集体荣誉,树立为班级服务意识。在班里开展“我为班级出份力”、“争做优秀小主人”等活动,取得良好的实效。例如委任他们为课代表,向同学传授学习心得,担当困难习题咨询解答的顾问者等等。其次,我要求以优带差,携手共进。由于后进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跟不上步伐,优等生对他们通常比较冷漠,认为他们“笨”。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举行一帮一、以优带差的活动,让老师和同学、同学与同学形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每周我都开座谈会,让他们谈成绩、谈失误,定目标、定计划,让每个同学都各尽所能,携手共进。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育人工程,班主任必须耐心、细致、深入、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汉芳主编《班级管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2]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 华夏出版社;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105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一场以“翻转课堂”为手段的教学变革正在到来。学会翻转课堂,将改变这种师生关系,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学课堂将变得更轻松,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最初由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2011年于TED大会上提出。它又称颠倒课堂,是指教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自交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老师制作的视频、阅读书籍或是在网络上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翻转课堂与中职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随着时展,社会对中职生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用人单位的目光也从“学”优生转向“能”优生,同时,中职教育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特殊教育,以实践为重,培养应用性的人才。他们没有学习压力,只渴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模式对于提高中职生英语应用能力具有更多的优势。

2.1 中职生对现代信息通讯网络的偏爱

笔者在翻转课题研究调查时了解到,本校学生中,99%的学生会使用手机上网,80%的学生每天有QQ,99%学生有使用微信功能,每个班级建有QQ群。这些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中职生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掌握学习

中职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外、宿舍或家里随时随地自主安排学习。这就避免了课堂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在轻松的环境范围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学视频的学习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

2.3 中职生个性化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在翻转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法进度来安排学习,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情境。而课堂上,师生有了更多的时间互动交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了更多时间进行探究活动,训练演示和解疑。

3 翻转课堂与中职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运作模式

为了切实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成效,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笔者和学校课题组同事们,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且学且思且行中,通过收集资料和到酒店实地观察了解后,我们以《饭店英语》中前厅接待“Check in”工作流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探究此种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有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分别实现知识传递、知识内化和技能强化。

3.1 课前,根据具体知识点的教学,录制视频和组织学生观看

英语的学习非常注重语言环境,所以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可以搜寻一些相关的

教学视频、图片、3D动画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展示案例:

笔者针对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在课前精心录制了8―10分钟微课视频。

流程: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小视频(视频难易度要适中)―学生观看―问题反馈。

例如笔者在设计《饭店英语》中前厅接待“Check in”微课视频时,第一步,根据其工作流程由浅入深,介绍了入住登记的几个环节。具体包括:Guest’s name,Room type,Room rate,Way of payment等主要部分。第二步,学生播放并学习微课视频,预习Check in的工作流程,教师通过PPT动画,详细解释了工作场景中所需用到的英语表达。用卡通画的方式,对前厅工作人员的服务礼仪做了补充。第三步,学生“先思考,后模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第四步,学生小组讨论,用英语说说自己对check in内容的编排,并结合实践,创设符合真实的工作场面,内容不乏趣味性和实践性,这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

3.2 课中,转变教学理念,激活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和学生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如《饭店英语》前厅中预定登记入住部分,重点掌握客人的入住时间、入住人数、房间类型、离店日期、付款方式等开展翻转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探究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意识到,只有发挥教师和学生同为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视频练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创建环境进行独立探究和合作互动。如在《饭店英语》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专业培训室,模拟酒店创设总台情境,通过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创建适合每个学生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逐步由教师指导教学转变成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在教学方法方面,随着翻转课堂的开展,笔者运用了讨论法、合作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小组竞赛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探究,交流互动,互学互教,教师在巡视答疑的过程中完成了“授业解惑”这一角色定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我,很好的检验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3.3 课后及时复习反馈

学生课后可以再次观看教学视频或通过交流平台与教师、同学交流巩固复习。教师整理并撰写点评后,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教师课前和课后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补救学习。这些内容能被长期保存,遇到问题可随时查阅。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补救,让课前、课中、课后达成连贯一体,培优补差、优生吃“好”,后进生吃“饱”。

4 翻转课堂与中职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反思

毋庸置疑,“翻转课堂”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对于课题研究的开展笔者有以下的思考:

(1)如何设计精品微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在自学质疑课中,如何保证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3)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如何让尖子生“吃饱”和拔高?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1 想说爱你不容易,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养

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紧扣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化,训练题编写要短小精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此外,教师课前还得积极指导学生合理支配时间观看视频,要求学生对视频中的疑难问题做出标记以备在课堂中提出供教师和学生交流、探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分层次设计与训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全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

4.2 鸡蛋从内部打破是成长: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融入到英语课堂,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效果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思考,教学从灌输走向了互动。

英语学习的最基本要求是听、说、读、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英语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说的时间较少。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内心变化、给予鼓励基础上,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这场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在这种教学环境中,由教师“独唱”变成师生“合唱”,这种知识获得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获得。因此,这种知识就能变成信念,学生也会更加的珍视它们。

这一翻转教学转变,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理解知识,也能培养其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用。

4.3 四两拨千斤――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新课程在评价上凸显出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等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制定适合本班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融入到期末考核学分制中。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重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以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展开生命历程。

师生自我总结、反思教学环节是翻转课堂中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我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并反思自己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与不足,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总结反思,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通过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重视翻转课堂学习,认真对待课前自学,课堂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在思考和探究中升华情感,通过团队合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5 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它的精髓在改变教学模式。它颠倒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贯彻了建构主义的相关思想,也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作为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手段,翻转课堂与微课都还处在探索阶段。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武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性利用新旧“武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中职课堂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70-06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学生真难教,有些问题做过讲过练过,转身又忘了”,“同样的例题换个场景或者换个角度就不知从何入手,不知怎么做了”。那么,问题在哪里?怎样才能让学生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我也在深思。之后,我意识到了“反思”。慢慢地,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反思的途径和方法,如让学生尝试写课后反思小结,试卷做后讲评后写分析报告,准备纠错本等,对教学效果的上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对多年的教学经验的重新思考整理,让我意识到自己实践的合理性。这让我对“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打算撰写成文,同时提升自身学习。

1 研究的背景

综观历史,反思的思想由来己久,如“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可见学是基础,是前提,而思是学的升华。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

1.1 符合“新课改”的核心教育理念

“新课改”所倡导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即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反思性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反思的对象。因而,反思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1.2 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己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己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和反思性学习的主动性。很少有学生能独立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直到老师指出其错误后,方才恍然大悟,表现出反思的意识。

1.3 信息技术课堂忽视反思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和“依葫芦画瓢”的方式,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这大大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丧失了反思性学习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不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不留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盲点,就无法在适当时候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出指导,不能引导学生有目地的选择、利用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也将无从谈起。

2 概念界定

2.1 反思

反思概念在德文中有两个词,其一是“后思”、“思考”、“深思”等。其二是心理学含义,指把对外在世界的注意转向心灵经验、意识活动和认识、思维的主体。反思是一种以自身的思维为对象的思维。反思是一种带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是以追求自我提升为目的的自我意识。

2.2 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材料、思维、结果进行反向思考的有效学习方式。

反思性学习不只是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一般性的回顾,更是对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策略等的一种深究。通过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发展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进而达到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 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中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这里主要对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3.1 学生因素

1)学生的认知方式

学生自身的认知方式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反思性和独立性。学生参与信息技术活动的主要过程,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方面,实质上是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过程。学生往往需要在教师进行引导和评价后,通过对自身认知过程的反思,才能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效果好坏、收获如何。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反思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反思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他们能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发现成功的可能性。因而他们在确定学习目标时,总会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现有水平并且具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这也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之,反思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些简单易做、困难较少的问题。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过程,不能有效的反馈自己的学习效率。而总是将失败的原因归为能力有限,怀疑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形成不自信的学习态度。这样的学习,势必丧失了加强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机会,减少了反思性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能性。

3.2 教师因素

1)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教学业务水平较低的教师总是喜欢给学生完整的答案,不愿意准确、清晰地展现完整的解题过程,其中复杂的思维过程更从不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教学,无疑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学生只知道了结果,不了解过程,在碰到难题时也就不会思考解答了。

而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从两方面进行示范与指导:第一是解题的思维再现和推理过程,第二是自我反思过程。他能够将自己选择和运用策略时不外显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思维过程明确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模糊认识,促使学生有意识尝试运用反思,逐渐掌握反思技能,提升自身的反思水平。

2)教师的教学模式

虽然新课程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了,但是多数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情有独钟。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传授知识准确性高,课堂容量大等特点,能很好地适应高考选拔性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开发都比较忽视。教学只求结果,不求过程,致使学生只能用不求甚解的态度进行解题。这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有些教师反映的声音“有些问题做过讲过练过,转身又忘了”,“同样的题换个场景或者换个角度就不知从何入手,不会做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解题能力、反思性学习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3)教师的反思能力

身教重于言教,反思意识较强的教师潜移默化也会促成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在学生与教师的接触过程中,如果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一个谦虚、积极上进、不断反思的人,势必也会影响学生的为人以及他们对反思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自身反思能力较强的教师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如引导学生关注解题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碰到解题困扰时及时地重审己知条件、解题后对解题的过程及时进行反思等。较多的实际体验,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解题的过程的得失及反思的必要性。

4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关注学习结果逐渐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摸索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这显得尤为需要。因而,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下面,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来论述教学策略:

4.1 创设条件,激发反思

1)展错议错,激发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希望看到的是教学过程的一帆风顺,他们不希望看到学生的错误,更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因而想尽各种方法堵之,结果是堵住了学生的错,同时也堵住了学生的思维。新课改要求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而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错误的生成。作为教师,应该懂得这个道理。错误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从学生中来,最终又将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2)巧设冲突,激发反思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由于不确定,怀疑、犹豫、困惑等随之产生,就有了怀疑和困惑,就可能使人反思探究。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反常”结果,诱发学生展开思考,使之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冲突,在学生的反思之后,主动“生成”新的认知。在“冲突――反思――生成”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也就落实到了实处。

所以教师只讲解其中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能表像理解,实质上印象不深刻,甚至有些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掌握。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常规想法,设置一个能引发“思维冲突”的问题,在促使学生反思后生成结果,教学效果将更明显。

3)难度梯升,诱发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学会运用刚学的条件,或依据教师给出的范例,自我反思归纳总结得出解题方法。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解题技巧,在碰到类似的、难度不一的题时,学生才可以从容应对。

在教学中,利用本质相同、难度梯升的变式练习是传统练习和创新的中介,教师通过改变问题的情境或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假设和实验探究,并最终反思归纳得出规律。这个过程中,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

【教学片断】

因为VB程序设计中求排序的问题是重点教学内容,高中学生可能一下子会接受不了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的思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难度由简到难梯升的方式进行教学。

4.2 及时总结,习惯反思

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在课堂外也有一个很有效的平台。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技能,使反思学习习惯化,布置“反思记录”和整理“错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利用“反思记录”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反思记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反思回顾、总结归纳,评价提升的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反思技巧,“反思记录”也可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为了使“反思记录”的内容更丰富,教师在进行反思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反思:

・在一节课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新的收获、新的教训?

・这类题的解题策略是什么? 还有哪类题也可以用这种策略?

・这样做对吗?还有别的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好呢?

・我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以后怎么避免错误呢?

为了更好的发挥“反思记录”的作用,我要求学生每周末必须记录一次(对一周二次的信息技术课的反思)。从中选取部分优秀的记录,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并每月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把好的建议、方法、同学的困惑在班级里开展交流,共同提高。

这样的活动促成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的习惯。使之勤于思考、学会学习,在反思中升华认识。教师也能从中感受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追寻学生思维发展的轨道,为课堂教学的提升、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利用“启发记录本”分析整理“错题”和“不会题”

这个思想来源于其它学科教师让学生准备错题集。

具体分两步进行:

“错题”、“不会题”往往是学生认知结构的断链处,这将影响他后续知识的学习。同时,这也给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提供了最佳的契机。在第一步中,我们要求学生在“错题”“不会题”的旁边写出自己思路被断链的情况,及通过反思分析后得出的原因,及从分析中得到的经验和体会,这不仅是对解题思路的补充,也是在帮助学生进自我思维进行“思维”,实施思维升华的“机制”。第二步,要求学生能反思到错误的根源,这是反思的一个更高层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整理后的“启发记录本”也可以成为学生平时或考前复习的精华本,这样,学生就可以把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启发记录本”内容的完善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反思,它促使学生把复习落实到了平时,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的复习反思成为一种“常态”。

4.3 多元化评价,提高反思动力

一个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学生往往非常重视他人的评价,一个良好的评价不仅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也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明确了自己努力的目标。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的结合。主要从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和创作能力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其中教师评价还要加上学生的出勤和纪律。

5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

本实验试图通过反思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技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

2)实验构思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从指向问题的本身逐渐转变为指向自己在分析解题时的所思所想,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学会学习。

3)实验对象、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因子的控制

① 实验对象:高二年级的二个平行班,每班各有学生48名,男女生比例相当。

② 自变量: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③ 因变量: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反思性信息技术学习能力。高二开学初,二个班同时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测验和一份调查问卷,以测试成绩和问卷的回答情况作为因变量。并通过个别学生的访谈,作为个案分析。另外,每个学期的阶段考试成绩可以作为辅助材料。

④无关因子的控制

a) 二个班的学生在实验前的起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学生人数,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

b) 二个班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衡。二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均由我任教,教学资料、教学进度、作业布置量等均一致。其它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也基本持平。

4)实验过程

本实验历时8个月,主要的实验过程如下:

5)实验测查与结论

① 实验测查材料

a) 高二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全年级统一密封阅卷。

b) 使用调查问题再一次测试,被试者得分越高,表明其反思性学习能力越高。

② 实验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以及实验的结果显示,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提出的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科特色,创设条件,激发反思;通过“反思记录”和“启发记录本”,及时总结,养成反思习惯;并通过多元化评价,提高反思动力。

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该文只是在较小范围较短时间内对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的初步的探索与实践,这其中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待能引起更多的同仁关注和深入研究反思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2).

[2] 侯田中.反思性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职业技教育(教科版),2001(10).

[3] 卢新文.反思性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物理教师,2004(9): 12-14.

篇(9)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长”。我们也随处可见,因为家庭原因、家庭教育等原因造成的青少年犯罪和自杀。当今社会青少年自杀多之又多,高校尤其突出,现象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家庭生活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审视“特殊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原因,以便有的放矢的应对。“特殊问题大学生”是指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对自身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大学生。

一、“特殊问题大学生”的特征

1.易孤独孤僻。“特殊问题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性格孤僻。他们喜欢将自己和外界环境隔绝开来,不愿意与人相处,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遇事容易产生特别的想法,事与违背在孤独的内心世界中,孤僻的性格由此形成。

2.易暴躁不安。暴躁的性格也大部分是属于“特殊问题大学生”,由于这些孩子所接受到的家庭关爱都是片面的,他们在很多的场合下,是无法实现对自己性格的控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性格就变得暴躁了。

3.易性格无常。“特殊问题大学生”很容易性格无常,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喜忧不定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性格也就是变得无法捉摸了。

4.易自卑自负。容易两级震荡,懒散与退缩,缺乏一种正确认识,要么没有自己的主见,要么太过于自负,都会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活下去的信心,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5.易焦虑抑郁。遇到困难和失败承受力差,容易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和人交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在人际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生活动能丧失。

二、造成“特殊问题大学生”的原因

“特殊问题大学生”的形成与家庭因素具有内在关联性。每个家庭都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活环境,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我分别对63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约谈,其中约谈结果显示63名辅导员员中62%认、为单亲、离异是造成孩子成长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离异占80%,单亲占20%。35%认为贫困、留守是造成孩子不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这里有少部分人选择单亲是因为在概念的界定上他们认为单亲包涵了离异。剩下7%的辅导员认为其他,如隔代赡养、身体残疾等。因此心理问题的压抑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亲情教育的残缺导致的。

1.单亲、离异易自卑。“特殊问题大学生”的形成过程中,单亲、离异家庭爱的缺失或失衡往往是问题形成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由于一方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孩子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性别教育上也容易出现偏差,如果是单亲妈妈抚养儿子,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豪爽之气,多和男孩子接触,避免女性化。有些单亲、离异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缺乏自信,不愿意把问题公开。如子女早恋、逆反心理、厌恶学习、自闭不善于与人交往等,这些都是造成孩子长大成年后或是学习过程中受到阻碍的原因,尤其是大学独立生活后,一些潜意识里存在的问题就问突显并造成严重后果。离异后的夫妻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还会影响到双方今后的生活,尤其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根据对辅导员的调查,78%的数据显示夫妻离异后,双发的关系大致为低度交往,也就是说双方很少联系和接触,甚至不再接触。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因父母中的一个不常来探望而产生伤感和怨恨情绪,多年以后仍会对那一方耿耿于怀而不能原谅对方,也会因为父母的离异给自己身心带来隐藏的伤害。案件6,该同学成绩良好,在学校表现也良好,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该生初中时父母离婚,当时的情况是上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还在一起游玩,下午就突然看到父母吵架,父亲提出了离婚,并且办理了离婚手续,在她眼里,她和母亲就是被抛弃的。该生读研究生后交往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突然提出和她分手,她完全接受不了,她最接受不了的就是“被抛弃”,她认为她是被男朋友抛弃了。由于该生亲眼目睹了父母离婚的过程,在该生内心已经造成了抹不去的记忆,所以正常的恋爱和分手给该生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同时该生内心的压抑也慢慢表现了出来,该生被诊断为中度抑郁,抑郁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该生的正常生活。精神上该生也极度惶恐、多疑。生活上该生失去了热情,不上课、不交流、不吃饭、每天自己发呆,明显的社会动能受损。虽然在经过药物治疗后,该生已经没有自杀意向,但是此案例告诉我们父母的离异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在我看来,父母离异前的吵闹打已经给孩子幼小的身心留下了阴影,离异后这阴影就成了孩子心里的结核,无法消除并将影响其一生。国外有些学者对此观点表示不妥,但事实却年年延续,这种阴霾影响着那些离异人群的现实生活和孩子的成长。大学生身处知识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心灵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尤为突出,此时来自家庭的引导和慰藉就显得十分重要,他们渴望获得家庭成员的关爱与认可。单离异家庭往往只能提供单向的父爱或母爱,而父爱和母爱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家庭情感结构上的失衡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人格的不健全,致使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交流,易产生消极、多疑、对周遭的人都存有戒心、自卑等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2.贫困、留守易自闭。在“特殊问题大学生”形成的家庭因素中,还有一种因素,就是贫困家庭爱的压抑和无知。留守家庭的大学生长期远离父母,他们或是跟祖父母一起生活,或是自己独居,对父母的思念必然会引发他们的空虚感和孤独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对子女疏于关照,父母与子女之间严重缺乏交流,造成很多情感上的误解,也易造成心理上的自卑感。而且,外出打工父母的心思都放在了务工上,关注孩子的思想成长、学业成绩等方面远远不够。疏于对孩子在家庭中人格培养的引导,对于孩子的曰常行为也缺乏有效的矫正和监管。当意识到孩子因为缺乏教育监管而误入歧途的时候,他们也很难重拾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因为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已经在孩子内心中根深蒂固,这种爱的流失造成了孩子情感与学业的双重损失。不过,多数大学生对待留守家庭的态度还是积极的。案件5,该生自小生活在贫困、留守家庭,家中弟妹三人。在父母那里了解到,该生家里及其贫困,但该生仍然不申请贫困生,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该生认为她的生活家里可以保障,不需要申请,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怀,造成了她性格孤僻、心理脆弱、自闭、甚至害怕与人交流。案例表明,由于他们的过度自尊心理,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自觉地拿身边生富裕同学的家境来比照,总是生活在一个敏感的社会中,处处和别比,却处处碰壁,然后造成情感压抑,封闭自己,给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其实这种盲目失衡的自尊心理对自己的伤害程度远远大于其他人的眼光。这也正是案件5的同学最终走上休学退学的一个内在原因分析。

3.家庭优越感强易自负。在家庭背景包涵的诸多因素中,经济背景是基础。从经济收入上看,父母收入越高,经济实力越雄厚,在子女教育上可投入的资金就越多,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大,生活的各个阶段均不必担心任何经济问题,自信骄傲。反之,家庭经济越情况越差,接受教育的起点越不平等,这也预示着他们未来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在高等教育阶段,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要迫于经济压力而打工,也要为生活琐事所烦恼,学习上会分心,还会因囊中羞涩不敢去社交,也会失去一些机会。适当的优越感能够让学生显现出自信的气质、特别的风采,更加有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付出努力去奋斗。但是过分的优越感无异于毒药,会深深的毒害孩子的心理,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如果一个孩子自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父母不管其要求合理与否都予以满足的话,很容易导致孩子对事物的辨别等方面出现偏异。优越感过强会让人反感,也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相处,更易导致挫败感加强,承认打击能力差,容易自暴自弃,因一件小事酿成大祸。案件7陈同学,入学第一年一切表现良好,父亲是商人,母亲是老师,条件优越,从小衣食无忧。因自我感觉良好,长期因谈恋爱夜不归宿,成绩一路下滑,导致学业警告。学业警告后他毫无一点承认挫折的能力,总认为身边的人都在嘲笑自己,不敢面对,长期留宿教学楼,挫败感极强,日积月累,该生留级。此案例看出,优越感越强,承认能力越差,挫败感越强。

4.教育管教方式的不科学。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决定子女社会化的成败,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孩子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更是存在潜伏的伤害。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我总结了四种典型的案例:

4.1放任式管理。家长经常忙于自己的事业或工作,希望子女自由型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子女在学习、活上不大关心,对子女取得成绩不表扬,不在乎,让其随意行动、自由发展。殊不知孩子在学习阶段,很多方面需要家长的过问与支持。若缺少父母的关注,疏于与父母的交流,易导致孩子没有家庭存在感,自暴自弃。这样情况下的孩子,缺少正确的社会理念和完善的行为意识,没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意识,一旦受到来自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容易误入歧途,造成严重的后果。案件3中的杨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该同学自小成绩优秀、独立,父母从未在教育上和思想上给予该生沟通帮助,对于该生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完全的放任式管理。进入大学,该生一改往日乖孩子的形象,逃课、旷课、旷考,甚至自杀,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却完全不知所措,甚至不敢给孩子打电话,只能任凭孩子胡闹,孩子完全对父母产生、失望情绪。因此,这种放任自由型的家庭氛围自然会诱发“特殊问题大学生”。

4.2保姆式管理。“保姆式”的家庭氛围是360度无死角的过度呵护照顾,这种家庭一般经济状况比较好,真正把孩子养成了“王子”“公主”,一切以达到万事倶备为目的。相比于父母的角色,他们扮演更多的是保姆的角色,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一切,只要孩子安好即可。他们只希望孩子能够安心学习,其余的琐事无需孩子分心。但是,在这种包办式环境中的孩子似乎缺少一种能动性,他们没有实践的能力,在学习中体现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被动地接受着一切,自认为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一旦遇到困难他们不是自己考虑解决方法,而是等待别人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孩子的不良心理趋向。案件1的张同学,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优越,对于该生家长百般溺爱,该生说一不二,可以说该生就没有过挫败感。该生喜欢一个女孩子,在追求过程中遭到了女孩子的拒绝,该生接受不了这样的挫折,高坠。当今社会人才济济,这种缺乏自主意识的孩子必然会被社会大潮所淹没,逐渐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的大学生往往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不适感,生活自理能力差,同时也缺乏自信和理想,往往会成为“特殊问题大学生”形成的诱因。

4.3统治式管理。从中国传统思想来看,一般强调父母的主导思想,家庭中凡事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要以父母的想法为转移,直至今日,仍有很多这样的群体。这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创伤的一种手段,长期如此,等到孩子进入大学独立后,问题就会爆发出来。案件2表明,该生自记事起就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包括选择专业、选择朋友等。这种统治式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心理产生压抑情绪,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造成极大的心理扭曲,致使孩子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4.4炮武式管理。个体如果生活在时不时发生矛盾冲突的家庭氛围中,也容易诱发大学生形成人格问题和行为缺陷。父母性格暴躁,时常因为小事而争吵不断,或者仅仅因为孩子某件事没有做好就动手打,家庭氛围紧张压抑,极易引起孩子情绪的波动,以及心灵的伤害。父母的争吵、漫骂、打斗会令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丧失信心,养成逃避、冷漠、自闭的性格。案件4的胡同学,该生入学比较稳定,期末考试出现挂科,她的父亲在得知该生挂科后,毫无交流,暑假回家对一个已经成年的女孩子进行嘶吼打骂,导致该生后续的期末考试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走近考场。喜怒无常,甚至存在自杀倾向。调查中,统治式和炮武式是造成家庭文化影响的重要因素,是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受到影响打击的重要导火索,其次是保姆式和放任式。俗话说有样学样,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家庭当中,一旦孩子失去监管,到了大学,非常容易因一些小的摩擦造成大的后果,甚至导致家庭的破裂。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在与外界接触中,易主动挑起纷争,倾向于用强硬的手段解决问题,最终引发校园暴力。

三、“特殊问题大学生”的矫正及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辅导等工作正确引导“特殊问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增强政治观念、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并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特殊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学会与学生沟通,懂得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避免空洞的说教。另要因材施教,有意识地针对不同问题的大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开展相应说教工作,注重调动“特殊问题大学生”生活态度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思想上的认同。

2.积极关爱、创造良好条件。深入了解“特殊问题大学生”家庭、心理、学习、生活等状况,建立台账制度,深度辅导跟踪“特殊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学习状况,适时进行生活关爱、心理疏导。生活上,对于贫困的学生给予支持和帮助,协调校助学中心,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改善。定期与家长、同学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园、社会和家庭上的情况,避免悲剧的发生。家庭的教育方面,父母首先要积极乐观,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牢骚,在家庭中极力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氛围,给孩子树立榜样。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必不可少。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保证学习稳定的情况下,多加鼓励“特殊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活动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校园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适当的参与校园活动,即可以培养兴趣,也可以缓解学习压力。

4.相互尊重、加强沟通。师生沟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增强感情,增加信任的一个过程。尊重学生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在交流沟通学习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明确学生的职责,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让学生的职责范围、制度法律范围内自由发展,展翅高飞。四、结语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特殊问题大学生”的危机干预和预防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特殊问题大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发展,贯穿始终。“特殊问题大学生”的教育矫正及相关策略管理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建喜.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J].新西部(下半月),2007,(4).

[2]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黄禧帧.现代公共关系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诺曼•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迈克尔•里杰斯特.危机公关[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王金贵主编.校园安全保卫防范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警预案编制实用手册[M].银川:宁夏

[7]何绍彬.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的危机和危机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

[8]彭远威.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J].陕西教育(理论),2006,(21).

[9]毛静燕.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

[10]章成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面临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5,(2).

[11]唐显武,白玉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3,(8).

上一篇: 冲压模实训总结 下一篇: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