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管理就业方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概述
1.1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及其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是门复合型学科,它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两门学科交织构成。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设立该专业。该专业的主修学科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筑设备工程、建筑制图、统计学、管理学等[1]。通过主修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工程制图、建筑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相关的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管的复合型和具有创新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过工程管理的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二、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建筑制图的基本技能。三、熟悉现代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土木工程的基本知识。四、对国内外的工程管理的新动向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毕业生具有以上能力,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才可能胜任与工程管理有关的工作。
1.2 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国家教委于1998年对高等院校开设的建筑经济和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专业进行调整,两个专业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了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意义上的工程管理中的“工程”,通常是指土木建筑工程,这里的工程管理是指对工程或者是工程建设的管理。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工程从工程设计到工程勘探、招标、工程施工与运行等群过程进行管理。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专家对工程管理仅指土木建设工程管理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狭义的定义缩小了工程管理的范围,违法了国际规定,也与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合。在很多专家看来,工程管理不单指土木建设工程,应包括更多的领域和范围。在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例如,我国的天津大学,他们把工程管理专业纳入到管理学院下,作为管理专业的一个分支方向。武汉大学他们将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培养方向。也就是说,工程管理在实际高校开设课程中,并不一定单单独开设作为一个专业,可能作为一种专业的分支。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比较多且涉及领域比较多,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比较广泛。通常情况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从事的职业可以是:建造师、房产评估师、监理工程师或者造价工程师等[2]。他们可以在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与工程管理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在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教师或者在一些重要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等。
3.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主要看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该类人才的培养供给量,下面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市场需求量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尽管很多,但该专业毕业生还是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或者是房地产开发。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各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而且,我国政府现在十分重视城市化建设,计划在本世纪中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际水平。可是,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54.7%,而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超过70%,且有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甚至超过90%,我国与其它发达国家在城市化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如果我国要想在21世纪中叶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则意味着每年需要有1700万人口转入城市。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尤其是住宅建筑与之相适应。可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生产道路等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懂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下面是2014年我国主要城市人才交流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职位需求的统计表。
从2014年主要大城市的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看,现在很多大城市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人才普遍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从全国来看,我国工程管理的人力缺口也是很大的,总体来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较在1:3。工程管理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且工资水平也普遍偏高。下面是2014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平均工资水平统计表:
由表格可见,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远高于毕业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总体来说,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且愿意给予的薪资高。
3.2高校工程管理人才输出量分析
伴随着国内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为此国内很多高校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月,我国已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为了保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教育部对各个院校的招生计划进行了严格限定,因此每年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规模也仅在6万人左右,这与社会每年7万人的市场需求连还存在一定差异。而且,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还以8%的速度在增长,也就是说人才缺口可能还会增大[3]。
关于就业的几点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尽管就业方向多,就业前景好,但一个毕业生能不能顺利就业,还需要自身专业技能过硬且掌握一定的技能。首先,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成功就业的保证。为此,学生在校期间,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有意识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合理规划职业方向。每个人的性格和优势是不一样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也不同。因此,毕业生在学生就业岗位时,应提前对自身能力进行合理分析地位,明确自身适合的工作类型。最后,工作岗位的选择应利于自身事业的长期发展。
小结: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工程管理的就业前景十分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将陆续进入社会,会给该专业的就业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看到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应具有忧患意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引言
近些年,各个项目领域的规范程度逐渐提升,对于建设企业提出更高需要,一定要充分发挥出建设企业的影响,从而对项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工程建设企业管理关键体现于现场管理工作,并且项目管理是公司向内外部展示的关键平台。开展有效合理的项目管理,不但可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且可以对进度与质量目标实现打下牢固基础,而且创造出更为显著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项目管理的严格落实,可以使得与工程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对公司发展创造出良好环境。项目管理现实上为质量安全全面的保证,经过全面合理现场管理工作,能够对于现实施工环境进行优化,确保施工工作顺利实施。而且,还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施工效率得到加快,对于现场全部人员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所以,项目管理工作,不管是对于工程建设实施,或者预期目标与效果实现均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1业主方做好质量管理的措施
1.1选择好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应当具有丰富施工经验,而且需要施工单位具有从事或完成过相似项目经历;施工企业应当具有与工程建设工作所匹配的机具和装置;重点考量施工公司工作人员的水平,只有当负责人具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水平,才可以更好承担项目施工任务。
1.2强化图纸会审力度
图纸会审工作即项目建设中各个参与企业,在接收已经通过审查的相关设计文件以后,进行设计交底工作前应做到掌握与熟悉施工图,而且对施工图中可能存有问题与不合理问题进行审查。为切实强化图纸会审力度,应当将下述几方面工作做好:①需要施工企业组织各个工种的工作人员对于本工种相应图纸实施审查,继而对于图纸当中细节部分有所掌握。还有,应当由相应总承包公司和外包公司在对于各自图纸进行审查基础之上,一起对于图纸当中差错与协商中相应施工工作配合情况进行核对。②施工企业应当依照自审和会审时产生的记录,和对于施工设计的了解,对设计图纸提出相关的疑问与改进意见。③对于施工图纸产生一致认识基础以上,对于需要研究的问题逐条进行记录,并形成图纸会审相关会议纪要,还需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并由各个参与公司会签与盖章,使其和施工设计文件能够一起运用,并对建设项目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并当做业主方企业与施工公司工程价款进行结算依据。经过强化图纸会审,可以使得各个企业对于施工图纸有所熟悉,掌握项目当中的难点和重点,而且提前发现技术难题以及相应解决措施,进而有效免于施工当中有可能发生设计变更情况。
1.3做好施工材料的选取
若施工工作当中所选取材料是不恰当的,会对于项目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质量问题发生。所以,业主方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当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的关卡,与工程设计要求不相符以及质量不合格等情况出现时,不能够进施工现场。同时,业主方管理工作人员与项目现实需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施工工作需要、质量规范还有材质性能等多方面,进而选取合理的材料。
1.4强化施工质量把控
因为全部项目建设进程中,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以及制约的施工工艺组成。施工流程质量为全部工程质量基础,所以一定要强化对于项目的工序质量把控。开展施工工序前,应当强化对于工序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的各因素管理控制,其中涵盖材料、人员以及设备,还有施工环境是否良好,所采取施工工艺是否合适,产品的质量有没有保障等方面。需要各种因素应当与规定要求相符合或是保持着良的好状态。除了应强化施工准备工作控制外,还应对工序正常实施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把控,需要各个工序活动条件,一定是通过业主方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认可审查的基础之上而实施的。在施工进程当中发生对于工序质量造成影响的某类因素或者是条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以及控制。
2业主方的成本管理
2.1严格控制项目设计变更
业主方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对于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做到严格控制,以免由于设计变更问题而使得建设规模扩大或是使建设标准得到提升,进而造成工程造价是不可控的。对由于设计变更产生造价波动问题应当做到严格把控,继而预防施工企业高估冒算现象,造价变更的文件应当通过设计部门签证与业主方的审查经过之后,才能够对于变更价款进行调节。除了因为设计因素的情况,还有因为客观问题变动需要对局部设计进行变更的情况之外,其他都不可以办理相应设计变更。而且对一定变更,应当先实施工程量与造价的增减计算,通过建设单位同意之后,才能够实施设计变更。若工程量的表格当中虽存在同种工作单价或是价格,不过对于具体的变更工作是不适用的时候,应当于原有价格基础之上制定得到合理的价格。
2.2严格审核施工的进度款
当业主方在对于工程进度款进行结算的时候,应当实施严格审核工作:开展项目合同包干时,应当于合同规定包干范围之内对于工程的进度款进行结算。对包干范围之外设计变更、装置与进行进度款的结算时,应当严格依据合同的规定材料价格的调节,以及各方面问题导致造价的变化等情况,还有相应政策需要且依照施工单位与业主方所签定资料进行计算。施工进度款在结算的时候,建设单位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将各个分项工程核对以及检查工作做好,而且对于工程量的计算是布设精准进行严格核算,还有材料和设备调价是不是存有依据等方面,以使得进度款结算合理性以及精准性得到实现。
3业主方的安全管理
3.1将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严格落实
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涵盖了众多方面。除了施工工作一定要遵守相关章程以外,还包含了交通、环境、防盗、防火、施工材料的堆放,以及电器装置与应用防护,对于闲杂人员需禁止入场,这些都需做到全面的考虑,而且给以详细规定。业主方管理工作人员于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实施进程当中,应当建立起相应巡查机制,而且对于事故相关责任人做到严格惩处,并计入不良记录,进而对于每一个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严格对待。经过落实与建立安全生产机制,以使得全部施工工人员安全责任观念得到加强,进而实现施工安全生产。
3.2对安全技术方式进行加强
施工进程当中,应当选取可靠、先进以及安全性较强,并且与项目需求相符合防护用品,尽量使得施工当中出现安全问题概率下降。为了对于有效控制和消除施工当中可能出现的隐患或是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与消除,免于发生安全问题,还应当在现场管理当中采用针对性安全技术方案,而且强化装置安全管理工作。
3.3进行全方位安全培训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涉及专业多,及易受外部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天气等)的影响等特点,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影响大。特别是作为项目投资方的业主单位,不仅要对项目建设过程负责,还要考虑前期决策和后期运营的影响。对于业主方而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成功。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1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如时间、费用、范围或质量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一般可用损失量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R=∫(P,C)。
1.2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从认识、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监控以及所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风险管理的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上,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自留、规避、减轻、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项目目标。
1.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作为集成了多项因素的大型活动,具有涉及专业广、干系人多、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内容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等本质。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这些特点,可以归纳出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以下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项目风险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损失可能十分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1.4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风险管理是与工程管理其他管理职能有机整合。项目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现有工程管理的各项职能,在风险管理方法的指导下,对现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能的强化,与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HSE管理等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与现有的工程管理体系、制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提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整合其他职能,使风险管理活动落实到项目各项管理活动中。
(2)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须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特性、独特性特性明显。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要依据特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规模、技术专业、工艺程度、工程建设项目类型、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项目所处地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运行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且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不断地进行之中,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由于项目具有的一次性、阶段性特点,项目立项决策和设计阶段对项目能否成功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这两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是难点和重点。
(5)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方位风险管理。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个目标的风险管理(如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等);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部位的风险管理(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制造等);针对建设过程的每个工作环节、针对项目的每个决策的风险管理。
(6)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员风险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的所有部门、各部门的所有人员等均须具备风险意识,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基本的风险应对能力、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基本数据信息。
2.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本部分从项目环境风险、项目本身风险、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三个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2.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如政策体系是否完整、连贯、具有一致性、是否透明、政策是否会有变化,政府办事效率高低,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严重;是否存在腐败现象等。
(2)经济环境风险。如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变动、税种税率的变动、国家宏观规划调整、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物资设备材料供应水平等因素。
(3)法律环境风险。主要考虑相关法律是否健全,条块之间是否有冲突,政策法规是否有变化等等。
(4)社会环境风险。主要考虑项目所处地区是否存在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不良,是否存在罢工、群殴、破坏、偷盗等现象,是否了解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
(5)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等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
2.2项目本身风险
(1) 项目决策风险。主要考虑项目立项是否存在不可行因素,项目产品市场是否可能发生变化,项目现金流计算是否失误,实施项目需要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等。
(2) 项目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资料不正确,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缺陷,使用了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存在重大技术难题等造成的风险。
(3) 项目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责任与风险分担约定不明确、不公平,合同条款语义模糊,合同有效期规定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
(4) 项目实施和管理风险。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风险;原始勘察依据不全,设计方案缺陷、项目变更过多;设备、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人工、材料、设备、施工、安装等费用超出预算或失控;设计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不能按时进场,材料设备不能按时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等;发生保安、偷盗事故等;施工现场发生职业病、传染病等健康事件。
(5)项目试运行与验收风险。试运行方案未审批,试运行所需外部条件不具备,试运行程序与职责不清,验收标准不明确等。
2.3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
投资者或业主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技术或管理能力不够,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及建议
3.1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管理、应对风险规划和监控风险六个过程。
(1)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指决定如何开始、规划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规划过程应在项目规划过程的早期完成。
(2)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是指要确定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其特点,并将其特性记载成文。
(3)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指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进行评估。
(4)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概率和损失影响幅度进行评估和汇总的基础上。对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作为对项目存在潜在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5)风险应对规划
规划风险应对指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风险;还要通过适当的风险转移安排来减轻风险事件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6)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和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3.2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风险回避:在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时,认真分析风险,对于风险发生频率高、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项目不予批准,或采用其他的替代方案。
(2)风险降低:如通过修改原设计方案,或是增加合作者和入股人来降低和分散风险。
(3)风险转移:对于不易控制的风险,业主方一般可 采用两种转移方法:A、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或承包商。B、保险。即对可能遇见的风险去投保,这是防范风险的最主要的方式。
(4)风险自留:即使对风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但总是有一部分风险是不可预见的,因而业主方对这种自留风险只有采用在预算价中自留风险费的方法,以应付不测事件。
3.3业主方风险管理建议
(1)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业主方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相应管理责任,并设置必要的专门岗位,负责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组织和监督风险管理列表的建立、更新和落实,编制风险管理状况的报告。
(2)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因素不稳定、风险的变数大,而且因素之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等,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规范地建立、更新和运用风险列表进行风险管理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
工程项目组织过程结束后,及时总结项目风险管理成果,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
(3)借助风险管理机构力量
建设项目业主借助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
(4)投保建设工程保险
建设项目业主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中通过工程保险等途径消除或转嫁风险。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投资源更加多样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使用者,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应高度重视业主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控制,从建筑工程项目决策立项阶段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有业主方的参与,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业主方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一、业主方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和目标
1、管理任务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协调和组织、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
2、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目标包括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质量目标是指业主方通过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设备质量、材料质量、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符合先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环境质量要求;进度目标是指加强各个环节和阶段的施工进度管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完工;投资目标是指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项目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影响,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
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推行较晚,在很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业主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业主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不规范、项目招标流于形式、决策规划阶段论证不全面盲目进行施工建设,并且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由非专业人员或者非稳定法人参与管理,经常出现以命令方式而不是科学管理方式为准的现象[2],给建筑工程项目造成巨大损失,造成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
三、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措施
1、纵向项目管理措施
纵向项目管理是指业主方参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从建筑工程项目的筹划立项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回收投资的整个过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使用阶段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施工阶段的内容作为业主方项目管理目标,在施工建设阶段应做好生产准备、建设实施、施工准备和规划设计,仔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基于动态的目标控制管理,分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分解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目标控制计划方案;其次,密切关注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实际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资金消耗情况[3],和建筑工程项目目标作比较,分析差距,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管理计划,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2、横向项目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可结合职责分配图和组织结构图,分析人员需求,落实各个岗位的职责,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建设。
(2)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贯彻《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条例》,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配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
(3)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业主方项目投资管理主要是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等合同要求条件下,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消耗和投资管理通过协调、控制、组织、计划等方式实现预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尽量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费用。
(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业主方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业主方应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在规划设计阶段,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设计提出意见,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施工建设阶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和现场实际情况,仔细检查建筑材料质量是否满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要求,并且参考相关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各道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控制盒防范措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利用率。
(5)进度管理
业主方项目进度管理主要是指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衔接关系、持续时间、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仔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进度管理计划,并且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和进度管理之间的关系[4]。
(6)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是约定建设方、施工方、业主方等各参与方之间义务和权利的协议,业主方应做好合同管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业主方应从合同谈判到合同执行结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密切关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履行情况,减少合同风险,确保按量、按质、按期的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目标。
(7)协调管理
协调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调各个施工班组之间的配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以信息沟通交流为基础,通过反馈、处理、辨别和取得有效信息,协调建筑工程各个环节。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蓬勃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业主方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应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做好纵向和横向项目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创新,进行综合、全面的项目管理,使建筑工程项目符合市场经济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志伟. 工程项目业主方全面合同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34-02
近些年来,政府为扩大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策略,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规模,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得到蓬勃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主体诸多,有业主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等。业主方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知识等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水平对建设项目的成功开展起到关键决定作用。我国的大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尽管项目管理的研究已初见成果,但真正结合我国工程现状的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体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在项目管理中,拥有项目管理能力的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把项目管理的知识转化成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项目管理的知识才能在工程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本文将探讨在我国国情下的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知识要素、知识载体等项目知识体系,以解决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项目管理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案,指引市政工程实践。
1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模型构建
1.1 业主方项目管理模型构建思路
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一般界定为: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或项目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业主或受业主委托的代表业主利益的咨询方,为实现业主的预期目标,运用所有者的权利组织或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策划、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工作[1]。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的管理知识体系,现总结出业主方项目管理的基础模型应包含三个维度:(1)项目管理框架,用于介绍项目生命周期、组织对项目管理的影响、项目的利益相关方;(2)项目管理过程组,包含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与收尾过程组,共计42个子过程构成;(3)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涉及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这九大领域。通过上述三个维度,结合市政工程具体实践,现提出构建业主方项目管理模型的思路如图1所示。
1.2 业主方项目管理模型的内容
业主方项目管理的基础模型包含业主方项目生命周期、业主方职能、业主方管理要素这三个方面。在明确项目管理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业主方参与工作的各要素,对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体系进行集成。
(1)业主方项目管理生命周期。无论项目的规模、类别或负责程度,所有的项目都呈现出项目启动、组织和准备、工作执行、结束这样的生命周期结构[2]。选取工程建设行业的通用项目生命周期,同时从业主角度出发,可将项目管理的内容结构分为项目构想、项目定义、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项目确定五个实物板块和项目决策、项目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收尾四个时序阶段。结合工程实践,将业主方的项目管理生命周期分为项目的定义与策划、项目计划与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收尾四个阶段。
(2)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要素。基于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要素,结合工程的具体特征和我国建设工程的相关法规,从业主方角度重新识别工作内容,将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要素划分为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这三个核心目标,物资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这五大项目过程的资源投入,现场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合同管理这四大项目运行保证手段,综合管理。这十三个管理要素按照目标、资源投入、保证手段、综合协调分为四个层面,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3)业主方的管理职能。PMBOK将项目管理过程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个过程。鉴于此,从建设工程业主方角度出发,汇总分类各管理过程,形成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核心职能为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3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模型
基于“项目作业―阶段产出物―项目产品”这一项目产品价值链[3],借鉴国内外建设工程业主方的项目管理经验,梳理并优化项目管理各流程,提出了业主方项目管理的基础模型。模型主要以产品价值链为主线,同时以业主方项目生命周期、业主方项目管理要素及业主方管理职能三个维度构建成为一个立体三维空间图。
2 市政工程的业主方项目管理体系应用
2.1 市政工程项目的现状分析
结合相关文献与工程经验,现总结市政工程项目有如下特征:市政工程项目的主要产品是给排水设施、城市桥涵、地下交通等市政建设的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需满足施工场地的狭小、工期较短、施工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环保文明等要求,在施工工艺、方法、程度上均有特殊要求;一般由政府或其相关部门作为项目法人,进行市政工程的业主方项目管理;因拆迁征地等原因,市政工程须与附近单位。居民进行必要协调工作;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多、综合性强,管理难度较大。业主方应以系统的方式思考问题。集成各阶段的管理,促使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我国,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项目中业主方的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如业主的项目管理意识较为落后、缺乏合理的管理方法;项目投资建设与管理机制仍不完善;项目决策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业主方的管理素质整体不高;工程建设片面重视实施阶段,忽略前期策划与后期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
2.2 市政工程业主方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前面的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基础模型,结合市政工程的实践特征,分析对应三个维度,进而对基础模型进行适当修正得出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体系。
(1)市政工程业主方的项目生命周期。通过分析市政工程的业主方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管理范围,得出业主方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核心管理要素如表1所示。
(2)市政工程业主方的管理要素。本文总结出市政工程中,业主方的主要管理要素包含进度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综合管理和安全管理这十项管理工作。
(3)市政工程业主方项目管理职能。业主方职责为定义项目目标并传达给各参与方,确定总预算,选择咨询、设计单位,采购设备、物资,支付各类账单并进行各项决策。
上述三个维度以产品的价值链为主线,构成了一个闭合立体空间,界定了需开展的各项作业,并形成作业清单,对整个市政工程的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中的业主方项目管理问题的现状,从项目生命周期、管理要素、管理职能三个维度从业主方角度构建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市政工程中业主方的管理效果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前言
随着各地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地铁工程发展迅速。业主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如何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的建设进度及质量,如何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标杆管理作为一种已被证实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必要将它引入到地铁工程建设领域中来,通过与地铁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和加强地铁建设的进度及质量。
2 标杆管理理论
2.1 标杆管理理论的涵义
标杆管理(Benchmark)也被译为定标比超、基准管理、定点超越、标杆瞄准、竞争基准、标杆制度等。起源于7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先开标杆管理先河的是美国施乐公司。据美国1997年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 96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标杆管理,其中包括AT&T、Kodak、Ford、IBM、Xerox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标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优化、企业实践、调整经营战略的指导方法,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20世纪三大管理方法[1]
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标杆管理定义为[2]: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产业或国家)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标杆,将本企业(产业或国家)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标杆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标杆企业(产业或国家)的竞争力之所以最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2.2 标杆管理的作用
1)标杆管理是企业绩效评估的工具。通过辨识最佳绩效及其实践途径,企业可以明确本企业所处的地位、管理运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有效的发展战略。
2)标杆管理是企业提高绩效的工具。标杆管理通过设定可达目标来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目标有明确含义,有达到的途径,可行、可信,使企业可以坚信绩效完全有办法提高到最佳。
3)标杆管理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工具。竞争者可能维持某种现状,通过标杆管理,企业有可能发现和应用适合本企业的新战略,超越竞争者。
4)标杆管理是企业增进学习的工具。标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可以通过标杆管理方法,克服不足,增进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树立基准,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增强信心,相信本企业还有更好的竞争手段。
5)标杆管理是企业增长潜力的工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寻求增长的内在潜力,.形成固定的企业文化。通过对各类标杆企业的比较,不断追踪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
6)标杆管理是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工具。标杆管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且变化迅速,不同企业的标杆管理者已经和正在结为一体,形成知识网络,相互体验标杆管理的方法以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标杆管理通过对企业产品、服务及工作流程的系统而严格的检验,达到工作的高度满意,进而产生巨大成就感。
7)标杆管理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标杆管理是任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企业要想知道其他企业为什么或者是怎么样做得比自己好,就必然要遵循标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3 在地铁工程的业主方项目管理中应用标杆管理的研究
将标杆管理应用于地铁建设业主方管理是可行的。标杆管理是一种技术线路十分请晰的管理方法。在组织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联系的极为密切,在实施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循环运作的过程。就管理的对象而言,标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学性,它的设置可能使组织的某一种程序更加合理,也可能成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4]。标杆管理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其应用范围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说明了标杆管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也说明了标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技术上容易掌握,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管理方法。地铁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地铁工程业主方管理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具有稳定有效的管理体系,而稳定的管理体系是标杆管理成功实施的基本前提[5]。
3.1地铁工程及其业主方管理的特点分析
针对地铁工程及其业主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地铁工程有别于其余工程的特点,对于将标杆管理应用于地铁建设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是必要及必须的。
1)地铁工程投资较大。地铁工程的造价一般较高,投资较大。对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有相当要求。所以,地铁工程基本都是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这就对地铁工程的进度及质量会提出更高要求,将先进的管理应用于建设管理中以取得明显的绩效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2)参建单位较多。一般一个地铁工程都会划分为多个标段,这就造成参建的施工及监理单位会很多的现象。且各参建单位水平差异明显,如有的参建单位进入该地地铁建设市场较久,对该地地质及当地管理模式较熟悉,有的单位则相反,表现在质量安全及进度方面,通常会有较大差异。这给我们的标杆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实施场所及众多的样本,这对发现标杆,学习标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也有利于树立高水平的标杆,但同时这也对管理实施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质量控制难度大。地铁工程的建设由于涉及面广,其过程极其复杂,同时工程产品不同于其他的流程产品,其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各不相同,具有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比一般工业产品更难以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隐蔽工程的数量较大,质量的波动及变异性较大。
4 总结
本文将地铁工程业主方建设管理同标杆管理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为地铁工程业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国很多业主单位己经有了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思想基础,标杆管理是将这种思想系统化、规范化、集成化,更有利于组织的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研究的结论适用于地铁工程建设业主管理,对其他工程管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RodCoombs.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benehmarking tools for R&Dproject management.R&D Management,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 99
[2] Pascal Courty.BenchmarkingPerformance.Public Finance AndManagement,2004(3):288―316
摘 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持续上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所需无缝对接,并为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就业导向;工程管理;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12-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人,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毕业生的增多并没有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的问题,毕业生的供应数量大于了企业的需求数量,但质量上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仍然求才若渴。因此,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改革的方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创新是高校改革的核心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把学生培养成造价工程师、建造师为目标的,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毕业生需要二次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与单位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设置。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其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思想的一次彻底的改革,是一种以传统的高校科研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市场引导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前大部分高校以科研主导,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是科研的引申,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市场较远,学生因为课堂学习的内容落后,以后工作用不到,学习效果不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完全与市场需求接轨,也就是高校从科研型向应用型的转化,市场需要什么在课程设置中就重点布置什么,理论与实践并重。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国内许多高校都以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基于CDIO工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基于大工程的教学模式等等。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般,学院、系、专业设置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是这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一般必修课为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且与研究生考试科目课程息息相关。
选修课程则分为专业拓展选修课,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节能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前沿理论等;专业方向选修课,如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向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等,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务、工程造价审计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通常情况下,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进行,而按照就业方向选择的选修课程适合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至大三学年结束的一段时间。因为此时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学习的热情比较高,其次对于大四学年应聘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也有了一定的储备。以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第三学年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对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第三学年每学期教学周为20周,其中教学周16周、实训周3周和考试周1周;共开必修课12门,累计学时数504;实践课程5门,累计6周;选修课5门,累计学时数160学时。培养实践技能的实训3周,就业方向的课程160学时,设置了足够多的课程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帮助,培养其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
(5).
工程管理是 1988 年引进到中国建筑行业的一个全新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技术、财务管理、建设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大多高校均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但随着建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日趋成熟和全国各大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中国建筑人才的需求量远小于每年毕业生数量,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调研分析学生能力与就业单位需求,为更多的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优秀的人才,对我国建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源于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1988年在水电行业内率先开办了工程概预算专业(专科),1993年开办基本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并入工程管理专业。学校该专业在2007年被湖北省确定为立项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立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
在以就业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对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帮助工程管理学生更加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好的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和教学改革的一个参考依据。
一、毕业生就业相关调研
依据学校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统计表及毕业生需求情况,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供需比及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向该专业已就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要分析就业区域,薪酬水平,就业专业相关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
1、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通过资料收集,三峡大学近五年工程管理就业数据如图1所示。数据表明就业率正在逐年下降,到2016年更是跌至75%以下,可见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学校以及在读学子必须结合自身进行有效调整。
2、毕业生市场需求比
根据历年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及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网上的需求信息,毕业生供需比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供需比平均在1:4左右。一方面是因为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本专业发展方向比较广泛,涉及工程技术,财务管理,建设法规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3、主要就业区域与就业相关度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专业就业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等地,目前毕业生月薪可达到3000元~5000元。
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近五年的就业情况见图2,数据表明毕业生在建设施工单位就业的占58%,水利水电单位的占20%,设计单位和工程咨询单位的各均占4%,银行的占3%,其他占11%。
可见,现今形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子要重点发展和培养土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
(1)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如图3所示,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宏观需求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是道德品质、执业能力、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稳定性。可见毕业生不仅要发展专业能力也需提高个人精神道德素质。
(2)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重视程度
如图4所示,企业最为重视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和国家执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应聘者实际的能力证明,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硬件;软件的操作居于第三位;源于涉外工程的增加,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二、在读生的就业期望
此次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形式发出,从2016年5月5日起到5月20日止,共发放问卷300份,截至5月26日共回收问卷264份,回收率高达88%,其发放对象已基本涵盖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全体在读本科生。
1、在读生就业领域选择
如图5所示,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的择业方向在建设单位的占38%,在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的均占18%,其他方向的占26%,与现今国内市场工管主要就业方向基本一致。
2、在读生就业城市选择
如图6所示,绝大数学生更倾向于二线城市,与以前就业热门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有一定出入。其原因也许是近年来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太大,同时这一现象也反馈了近五年就业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3、本科阶能力需求
由图7可知,48%的同学希望拥有丰富的实习经历,25%的被调查者更重视自己的专业成绩,希望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18%的学生希望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只有剩余9%的学生希望拥有过人的外语能力。
三、对工程管理在读生的建议
结合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样本调研发现,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应着重培养的素质如图8所示。80%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62%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自学能力。
因此,不论学校亦或在读本科生,应支持寒暑假时间去建筑工地或者专业公司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确保招聘现场上具备更大的优势。此外,事业单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关注度较高,这些都直接反应了应聘者对专业的精力倾注度和实际执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在读生在校除了熟悉一些必要的软件操作,更要争取更多的竞赛证书、执业证书。
工程管理是一个潜力很大的专业,在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加强有关土木工程技术方面专业课的学习。其次,要学好工程管理专业特色课程、管理类和法律类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此外,还要更多关注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市场需求,重视学校组织的各种实验、实习,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四、结语
通过对比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及在读生的择业规划,可知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近五年的就业签约率大幅度下滑。学校需依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土木、建筑方面的专业技能。此外,在读生更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建造师证、造价师证。
目前,整个工程管理就业方向还是水利水电、建筑行业的大型国营企业,主要从事施工建筑、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但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应该结合工程管理专业涵盖多方面知识技能的特性,帮助学生拓宽诸如金融类、管理类方面的就业道路。同时在读生也应考虑考研深造,以提高学位水平来增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向玉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32-34.
[2]赵陆岳.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J].知识经济,2013(11):54-54.
[3]李秀芳,陈自力,金季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200-202.
[4]汪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J].安徽建筑,2011(02):182-182.
[5]郭树荣.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05):43-46.
(1)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专业课程的比重较低,也就是通识性课程(比如:外语、数学、体育等)的比重较高,体现出“厚基础、窄口径”的特点。
(2)与国外相比,平台课程中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低,注重工程技术课程与管理课程之间的平衡。
(3)核心课程不明确,相关专业课程比较分散,缺乏具体的特色。
(4)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的教学和培养。国内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时比重一般在20%以内,而国外超过了35%。上述四种现象,在工科实力比较薄弱的财经、师范类院校内的情况更加突出,有的院校专业课程比重不足20%。当前,由于工程管理是就业热门专业,很多院校盲目跟进,然而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具备,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很被动。根据2014年对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读研率、工资水平和工作胜任能力五个指标均低于土木工程专业。因此,优化现有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2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与知识的关联性分析
根据哈佛管理学者罗伯特•卡茨(RobertL.Katz)对有效管理者的能力判断,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才应当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且三种技能存在递进关系,与管理层级的高低正相关。同时,研究表明,作为职业工作人员,随着工龄的增长以及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其学习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性技能更加重要。工程管理的技术性技能则指在工程管理中如何“处事”。也就是对工程管理中的某项活动、任务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专业工具和条例、规章、政策的熟练应用;尤其是在具体的、特定的活动和任务下对工程管理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职业工作人员具有三种职业发展通道,即“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综合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导致个人在职场中纵向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个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弱,横向发展的通道发展缺乏比较优势。因此,走综合发展的通道,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职场发展中更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类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工程管理、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后续职业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3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设置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应回归大众教育的特性。学校和学生都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工作岗位素质、能力和知识需求,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高质量”的思路,以应用型、实战型教育为主,围绕工程管理对象本身,突出解决工程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学习工程技术、施工原理,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与管理范围、内容与目标,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一线岗位上的生存技能。其次,学习工程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注重培训学习的分析、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所学知识在工程技术工作中能融合运用和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形成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具备从管理岗位向领导岗位转变的能力。只有这样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建筑领域需要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4课程设置优化措施及建议
(1)在设置和调整课程时,应重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就业方向和岗位工作进行重新梳理,侧重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的工程技术应用部门的从业人员,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发现、解决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所学的有限知识的实用性。
(2)在学分、学时分配上应突出工程技术课程,兼顾管理、经济课程,适当加入工程法规课程,尤其是财经类、师范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适当控制工程力学、工程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突出工程地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运用性、实战性课程分量。工程管理面向的专业领域要从房屋建筑专业向市政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方向多元扩散。
(3)要针对国内建筑领域内,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投资)、造价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调整具体知识输出结构和内容,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实操锻炼,具备工程项目所需“五大员”的上岗能力,为个人职业转向专业注册类人才发展打好基础。
(4)要在工程技术课程的授课中,融入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在管理、经济和法律平台课程中结合工程技术的专业背景。平时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复合性、交叉性思维模式和能力。
(5)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应更多地思考在工程管理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精心选择优秀案例,将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教室内、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者角色的身份对案例进行分析,在情景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发挥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我校自2004年招收第一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至2009年已招收6届,共培养学生约600余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大量技术平台课程主要由土木工程系教师进行教学,而学院其他专业的管理类课程由工程管理系教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能为学院其他专业提供实验条件,同样,学院其他实验室也为工程管理专业服务,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我校迄今为止共有两届毕业生,共210人,其中2008届95人,2009届115人。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为建设单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设施工单位,共占总毕业生的49.52%,去咨询单位的毕业生也占一定的比重,12.38%,这说明,咨询单位等中介机构也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建设单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施工企业,因此,我校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应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课程体系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使我们的毕业生更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以上对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结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工程管理行业准入资格考试的要求,制订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及学生的需求。
1.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中,技术平台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及地基与基础、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原理、地下工程、建筑设备、道路与桥梁概论等。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特别重视土木工程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一直认为土木工程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根基,而且通过对许多知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调研,都认为土木工程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一)、工程估价等。经济平台课程包括经济学、工程经济学、金融与保险、统计学等。法律平台课程包括经济法、建设法规等。工程管理专业设两个方向,分别为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开设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项目管理(二)、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等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开设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学、房地产金融等方向课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从以上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可以看出,课程基本上涵盖了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所需考核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够适应以上工作,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能够通过考试取得资格并能胜任执业要求。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