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复习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复习重在把握基础
初中地理结业考前复习要紧扣课标、关注热点、把握变化、立足教材、结合学情、把握基础、强调能力。
初中地理考前复习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把握基础、强调能力。对“标准”中学生学习地理必须达到的“了解”、“描述”、“演示”、“说出(明)”、“确定”、“辨(识)别”、“归纳”、“举例”、“概括”等基本要求及“活动建议”内容要分别要求,机动灵活加以拓展。尤其是初高中地理方面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要紧紧把握所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能力要求,理清知识结构网络,梳理总结,使之清晰明了,尤其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要注意教材和图册联系,对地理图表熟记于胸。地理复习还要深研说明,关注热点,把握变化。要结合时事热点,抓好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整合。例如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等。要认真研究考试变化,深刻领会变化的意图和背景,做到透深致用。要研究考试的增减变化内容,明白增减变化了多少,为什么要变化,其意图、背景和应对策略,从中寻找出考什么,怎么考。
初中地理考前复习要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现象去分析本质,准确把握基础的知识要求和基本的技能目标,重点在于能力发展上的突破,围绕“学生获得怎样的知识?”“学生怎样获得知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取向等问题,明了考试形式,找准复习方向,制定应对措施。复习要以教材为准,让学生熟悉教材,注重构建学生较为完整的初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的加深,通过合理的复习使学生基础知识巩固有提高,基本技能趋于熟练,基本方法逐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提高,应考能力及心理素质不断提升,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要讲究方法
初中地理复习要讲究方法。高效的复习在于理解记忆。只有学生能理解记忆了,才能熟练运用,就能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把握良好复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制定好复习计划才掌控复习时间。复习计划可以分为整体计划和分段实施计划。整体计划和分段实施计划对进度、材料、阶段、学生能力要有明确目标,要有切合全班学生实际目标的复习要求,也要有针对个别学生的要求。制定复习计划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但也要留有机动时间。每一堂复习课都要有明确的安排。要妥善处理章节间的关系。对重难点热点、学生薄弱章节安排用时要多一些,反之用时可少。复习安排要具经常性,复习的次数安排要先密后疏。
初中地理复习要指导学生对教材的熟读、知识结构障碍的发现。指导学生对知识点、知识结构、知识点及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知识重难点加强训练,提升应考能力,教师要从善于检测试卷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复习要把握好巩固基础、重难点突破和综合应用相互渗透的关系,要精选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复习要系统。把所考试内容知识整理归类,使之有条有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要变式训练学生,切忌死记硬背。可将教材内容整合成板块,建牢地理知识体系。要加强对学生获得知识发生迁移的训练,举一反三。要注意查漏补缺,注意对薄弱易错知识的再盘点,注重做好考前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应该掌握的知识清晰地印在大脑里。
复习要准确把握任教班级学情,围绕基础和能力要求,注意取舍。现代考题难度大,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强,变化多端,因此复习课上应当要求学生做到眼、耳、手、心、口五到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部分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可作适当降低,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可作适当提高,切忌偏怪难和一刀切。
复习全过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产生好的效益,学生上课才能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力,才能积极思考、总结归纳、提出质疑,达到疑难及时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三、要深入研究复习课
教师要深入研究复习课,提高对复习课的管控能力。教师要深入研究复习计划制定时对学情、目标的定位,对备课、课堂设计、授课、训练题把握,对考改、纠错、归纳、提高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根据学期将目标与任务分解到每一堂复习课中,预习思考的问题要有侧重,重难点可分散复习,也可以集中打歼灭战;备课要重基础、要研究初中与高中联系紧密的内容的复习;课堂设计和授课要有张有弛;训练要充分得当;习题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注意研究强化地理图表的作用、知识的联系与拓展、时空的迁移、热点的处理。要研究看书――回忆――看笔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研究如何关爱在中管理学生。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将平时闲散、短暂的时间充分利用。
二、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在高一伊始的前两周,利用零次考契机,测试初中学习内容,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于第2周周五确定研究主题———如何应对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中的体现,并且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明确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试中的呈现形式、内容与要求,提出在新授课、复习课以及作业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理念,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其实施。
2.第二阶段———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分阶段进行,旨在及时分析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原则上每月一次。组内每位教师将一个月来自己的策略与效果交流探讨,主讲人员由各位教师轮流担任,研讨内容也由主讲教师汇总。以下分别是组内一次复习课交流与作业补充材料实例。教学思考与设计:农业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存在两种困扰,困扰之一在于对所涉及的区域缺少背景知识,遇到题目无从入手;困扰之二在于对所给材料不能高效利用,提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本着“诊断式”原则,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3.第三阶段———文本整理
根据研讨达成的共识,整理出新授课与复习课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一般教学模式;总结出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常用习题模式。
高考地理考查的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科学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每位考生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高三地理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高三复习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
1.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2、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f佃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1.确定复习形式
为了立足于研究课标、教材、教参、教法、学法,探索有效的复习形式和方法,我们成立了地理学科“中心教研组”,组员共同探讨有效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根据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中心教研组的讨论结果,我们确定了复习的新形式:利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期末复习。
2.制定方案和计划
教师先把握全册书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建构知识框架,随后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要点,搜集画知识树的方法,确定画知识树的方案,计划和内容,然后根据整理出的知识要点和内容实施。
二、教师画知识树,整体把握教材和知识点
1.自学探究
活动前每位教师查阅相关资料,画出各个年级的地理知识树。如:涉及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依据这些问题,画一个树型图,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自己把握本册书的重难点。
2.讨论解疑
确定“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与中心发言人,活动中每位教师首先谈出自己的思路与画法,大家依据所画的知识树进行讨论分析,对知识树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使树形知识结构图更加完满。通过讨论,明确本册书要求掌握的知识,总结出本册教材知识树的画法和具体详细的内容,理出本册教材的主要线索和关键,疑难问题讨论解决。通过这一“制图”过程,使教师对于本册教材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中能够轻松驾驭课堂,有效进行复习。
3.反思总结
写出画知识树的反思和总结,谈谈本次活动的收获,写出本次活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教师指导学生画知识树,进行有效复习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初中学段指导学生利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具有科学依据。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画知识树的目标
出示目标,使学生明确画知识树的目的和意义。在出示目标的同时为学生讲解知识树的科学依据,让学生对画知识树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认为这项工作很有趣,乐于去做新的尝试,操作起来事半功倍。
2.讲解知识树的画法
首先让学生准备一张大纸,在这张纸上画出一棵树,用树的形式来表示地理的知识结构。地理知识树包括树的主干、支干和叶子三个层次。
知识树主干内容是地理全册的章节,让学生了然于心;知识树支干内容是每课重点;叶子是其他的地理知识点。另外准备纸张画出枝干和叶子,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分层次进行教学。学优生可把叶子再一次细化,而学困生可以只掌握树的主干、支干、叶子即可。
3.分工合作画出知识树的主干
学生分组合作,四名学生为一组,选出组长,报教师存档。学生画出知识树的主干,贴到教室里墙上。在合作小组画知识树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辅导。
4.知识树的支干和叶子学生自己进行整理,教师指导
5.分层次教学,实现面对全体学生
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学困生,中间生,学优生,根据掌握知识范围的不同,三类学生可以画出不同的知识树,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知识树的主干、支干和叶子,而学优生和中间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适当画出更加详细的知识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知识树的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应明确各自知识树的范围,方便互出试题时运用。
6.互出试题,课堂反馈,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复习的过程比较枯燥,所以学生根据不同知识树的内容出题,学困生给学优生出题,学优生给中间生出题,中间生给学困生出题,需要注意在出题时按照答卷人所画的知识树出题,把握范围,不能超出知识树中的内容。出题后学生作答,出题人改试卷,评出最佳出题人10名和最快进步奖10个,以此激励学生的兴趣。
7.反馈总结,强化效果
1、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一、重书本、抓主干
我通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命题趋势的分析已经得出,新课改的地理高考注重对书本中主干知识的考查。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于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而老师出高考题也是源于书本,所以一定要抓住教科书这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点,基础东西一定要掌握得非常好,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尤其要注重对书别案例的学习和对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不仅仅是高中课本,初中那部分基础知识也很重要,初中地理是区域定位和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
二、重原理、抓过程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地理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就是注重过程学习,要掌握自然现象每一个过程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等等。比如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影响。
三、勤归纳、会比较
要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把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常总结,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同时还应养成比较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后的天气等作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作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作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作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四、多读图、勤思考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而且新课改的另一趋势就是地理高考的图像化,近三年的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卷中的地理试题都加大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考查。据统计,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共出现十幅图,出现图的比例远远大于高考数学,因此一定要学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我们要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平时学习中刻意锻炼自己读图的能力。我经常说学好地理要“图不离手”,“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同时要勤思考,注重不同内容的比较和联系。要看出题者都从图的哪些方面进行考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遇图不乱。
五、重规范、有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10
高考地理考查的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科学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每位考生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
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区域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二、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二、工作思路
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2、七年级、八年级地理教学与研讨工作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3、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指导教师领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探索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4、高三复习工作的研讨
对高三复习工作加强策略指导,为总结推广先进复习经验,提高高三复习整体质量,本学期将在固镇二中举行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通知另发)
四、教学进度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注:如组织质量监测,将按照此进度进行。
五、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教研活动安排一览表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一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二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三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四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五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
——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六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七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八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二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三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六、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周四上午8:20—11:00
要求:请各位教师准时参加。认真准备,积极研讨,共同提高。
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1年2月15日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概述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新的知识点生动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外,还应该通过复习课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重复,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巩固的过程。通过复习课,使学生对于一些相对生疏的内容变得熟悉并熟练应用,并将一些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形式为学生所掌握。这种复习课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加深其记忆,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认识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的开展是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其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一种条理化、理论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于新的知识能够更快地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复习课的重要性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所认识到,但是,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课的开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一些教师简单地将复习课等同于题目练习课
在复习课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以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其讲课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过多强调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复杂题目的综合分析,忽略了基础知识在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综合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时间,使得其自主解决能力等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
2.教师所选用的题目缺乏一定的梯度
复习中,变式训练成为较多的选择,但是选择的题目、难度及梯度的设计等无法满足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复习课的气氛相对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
4.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不够完善
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优化措施
为实现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便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1.要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开展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在课程开展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水平,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复习课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内容设计上,要满足初中教学大纲及其中考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
2.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
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深化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实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注重师生互动
数学复习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总结,在对学生总结知识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教师将自己树立、建立起的知识体系提供给学生参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关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的“12345”
品析特点展望前景理清思路--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5A写评标准指引高中英语书面表达
高考英语浙江卷阅读理解分析及2011年备考建议
坚持科学备考提高复习效益——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必须深入分析和解读《考试说明》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用好教科书
正确处理地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
物理高考复习中有效化问题系统的构建
见微知著,积微速成--从新高考化学试卷谈起
品读高考试题探寻复习策略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提高新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校本培训初探
“南氏公式”重温与教学“技术结构化”反思
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探索
课堂动态生成与教师教育机智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有效使用刍议
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以读为本——试析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初探
感知比较体验总结提升运用——初中作文“修改”教学策略探究
论和谐语文课堂的构建
如何将语文预习落到实处
初中语文预习作业的创新设计
由“随笔摘要”把脉英语学困生
初中思品课动态资源适时利用例谈
生活化问题探究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优化教学设计,放飞学生思维——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以《空气的存在》的教学为例
创设科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
试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
浅谈体育教学中器材设施的开发与利用
合作学习在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社会热点,开发心育课程资源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种经典教育思想的实现——品读《三适连环教育》的智慧
广角
浅议教师课堂权力危机
新课程与教师的教材重构能力
提高新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幸福感
学科教研组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略谈
克服知情分离,打造幸福课堂
基于生命质量观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观浅见
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问题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
浅析动态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开放的课堂跳动的脉搏--谈时政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做真正的倾听者--巴赫金“对语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有序有趣有“我”有用--提高理科加强班学生语文成绩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