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25: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下册教学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学期,我认真重温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剖析:
一、措施及成效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有如坦途策马,云端探险。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因为人文、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让他们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我班学生一向读书兴趣不浓等弊病,我走访大部分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弊病并不是外部因素造成,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身缺乏读书兴趣引起的。为此,我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以人为本,探病下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另外,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例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文段,把握、解决他们学习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写文语句通顺了,课外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4、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2)、好词佳句的收集。
(3)、开展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活动。
(4)、课前背诵古诗词、歇后语 、格言、警句等活动。
5、重视毕业复习指导,认真做好毕业工作。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这个学期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五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个别学生因基础差,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复习能尽量缩小差距,使班级总体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所达到的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小组负责制,找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帮助老师监督检查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作业,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时间里,安排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负责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情况。小老师安排读的内容, 并边读边在下面转着看,以免有些学生开小差。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熟了,上课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2、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发作业本时强调: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鼓励作业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慢慢的开始对比了,开始竞争了,对老师作业上的批语重视了,书写习惯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3、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写读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设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根据学生实际,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加强预习的指导与检查,每课在指导预习上,从课文的朗读、字词、预习问题的训练入手,把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逐步让学生掌握自主预习。根据学生的质疑,调整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使学生通过不断地预习,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一的传统知识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由知识教学变为能力的培养。逐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进展。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本学期结合阅读课,要求学生配备了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对有特点的词句进行归类,及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先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故事,然后初步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得还不够细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时比较笼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到位,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侧重。不应过于注重学生读,而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注重知识的积累,还有学习语文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和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写课后记,并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
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它教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它教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们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常收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析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2-01
新课标指导我们小学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小学生抽象思维尚待发展,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想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和冲动,我们就必须放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说教,组织孩子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动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最终获得数学知识,提升运用技能。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分别从生活化、实践化和创新化等角度对落实和践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进行讨论与探索。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关键因素
1.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介于小学生比较形象的认知取向,我们必须要对机械的教材说教进行整合,结合学生比较数学的生活情境来引导知识迁移,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是遵循了切近生活的原则,比如:四年级下册的“营养午餐”,就是让孩子们用初步的统计和排列组合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五年级上册的“铺一铺”;五年级下册的“粉刷围墙”让学生通过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亲手实践来培养空间观念,感受面积的意义;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让孩子们初步学习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新教材如此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数学学科的特点,借助切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
2.实践性
邓爷爷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实践也是认知知识,掌握技能的不二法门。实践性是高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灵魂,只有动手实践才能切实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才能将抽象的数学思想形象化,才能有效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1亿有多大?”让同学们通过对具体数量操作、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六年级下册的“设计运动场”让孩子在设计过程中复习图形周长和面积等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对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迁移知识生成技能。
3.创新性
创新是知识技能的最高要求。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玩“死读书”的游戏,而是要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时,有创造性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的“打电话”就是利用电话等生活情境,通过具体分析完成创造性的安排,培养学生优化统筹思想的应用意识和技巧;四年级上册的“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等进行创新性的统计。孩子们在生活中没有仔细研究过这类问题,因此兴趣十足,在实践过程中都主动思考、努力寻求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探索
1.利用情境,激发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情境是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灵动手段。小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发展,我们就要立足以其形象思维的思考方式来通过形象、活泼的情况激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如下情境设置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能动性:(1)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看一看哪里需要粉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粉刷方案。(2)让大家在小组内讨论,遴选出最优化的粉刷方案。这样具体到实际情景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体现实践课堂的灵动和魅力。
2.有效指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还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不等于我们放任不管、任马由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发挥其纪律组织和学习指导的功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练兵场。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巡回观察学生的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助指导解决,消除探索实践的拦路虎。这里还以五年级的“铺一铺”教学为例,同学们根据认知和能力搭配成三五个人的学习小组共同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图形进行密铺实验。这个过程中,笔者一直巡视每一组的进度,保障合作纪律不紊乱,同时也针对学生的棘手问题参与讨论,比如许多同学队员找不出密铺的巧妙方法,笔者就加以指导和示范,避免探索中出现的逡巡不前现象。当然,教师指导要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不能压制了学习自主探索和实践的积极性,要以鼓励和适当地启发为主。
3.归纳总结,反思升华
及时的归纳总结是对实践活动知识体会,迁移能力的有效手段,不能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可能只是一堂热闹的动手游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还以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为例,同学们通过实践操作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笔者抓住重点设计4个问题来牵引大家归纳总结,反思升华:①同学们是怎样分组的?②这样分组的优势是什么?③分组越多越好吗?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四个问题形成主线对课程进行了全程回顾和总结,牵引大家内化知识,生成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站在一线课堂的角度对落实和实践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讨论和分析。总之,数学实践课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和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分析和探究更优化的方案来践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重视对教学过程的适当调整和课前准备,确保课后的认识升华教学指导,全部保证教学的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担任研讨课执教的四位教师是能禹小学的教导处主任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小学的老师(执教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小学的老师(执教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集合》),小学的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下册《评议和旋转》)。所有的课都上得很出色,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之后是课例反思,这一环节中有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介绍,有听课老师的交流与议课,还有教研员的点评。几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和深入细致的说课,给听课教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杨培志老师的课教风稳重,教学功底扎实,充分突出了一个“实”字,课堂教学实在、扎实、注重实效;老师的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处处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重了数学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的课联系生活,巧妙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使学生形成了清新的空间观念,突出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老师的课从生活中引出数学,使整堂课围绕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特别着手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变静态数学为动态数学。四位教师的研讨课引发了大家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讨。
在随后的研讨交流中,参会教师一致认为,课前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改意识强,注重教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运用于实际,服务于数学,注重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注意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和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的统一,要注重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几堂课的共同特点,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同时,也认真分析了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并对如何改进教学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课例反思后进行了教材简析活动,在这一环节中两位老师不仅针对本册教材做了全面系统的解析,还向大家传授了进行教材简析的方法:
1、抓住每一章节、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
2、明确分析出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知识点;
3、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
4、分析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哪些是有困难的,我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引导和教学设计来避免错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老师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集听课说课评课和教材解析为一体,使大家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弄清了一些以前在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几位授课的老师也深深感到,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结这次活动,呈出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语音是基础,是语言的灵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的拼写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但英语拼写远非机械的英语单词书面形式的记忆和复制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涉及个体多种语台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过程。语音在学生学习英语拼写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拼写能力又直接关乎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英语全方位能力的提高。良好的语音意识有助于儿童觉察到拼音文字体系的一些根本特征,例如字素―音位的对应,拼写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能力更好地解码听到的语音流。语音意识、语素意识以及正字法意识等元语言能力与英语拼写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语音或者说拼读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制约着阅读、写作等其他英语语一台能力的发展进步。本文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这两套教材中的语音教学模块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编写建议。
一、两种教科书中语音教学模块的对比分析
这里所探讨的教科书中的语音教学模块指的是人教版中的三年级下册的Let’ssay,四年级上册的Readandwrite以及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下册、六年级上下册的Pronunciation;苏教版四年级至六年级上下册的Listenandrepeat部分。
(一)从学习量分析
苏教版教材中,从一年级下册分七个单元在,在Lookandread部分开始学习26个字母的名称、读音和大小写,按字母表的顺序每个单元2-3个字母,同时也呈现一个以该字母开头或包含该字母的生词,并有彩色配图。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四册都没有呈现单独的语音模块,出现了断裂。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readandrepeat部分重新开始强调字母的发音,每个单元呈现2个字母,一直到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止呈现完整个字母表。与之前一年级不同的是除了给出包含这个字母的单词外,还利用这些单词组成例句,以利于学生记忆。从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开始开始归纳具有相同音节的单词。譬如,同样包含/th/音的think、thin等单词会被放在一起对比朗读。
人教版教材中,三年级上册没有语音模块,缺失了对学生的与因素如。从三年级下册的Let’ssay开始学习26个字母的名称和读音。在四年级上册用三个单元进行了26个字母写法的教学,平均每个单元学9个,第四单元开始就断裂开来,没有紧接着学习语音,而是学习了一些单词,后面三个单元语音模块又缺失了,造成了学习量不均匀。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人教版在六年级上下册的Pronunciation部分专门呈现音标的学习,并且总结了五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苏教版中并没有直接学习音标的部分。
(二)从复习形式角度分析
人教版中,每个单元最后的chant不是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字母,而是将之前所有学习过的字母一起进行复习,这样的安排方式,就达到了复习之前字母知识的目的,缺陷在于没有突出和强调巩固新学的字母。苏教版的sayarhyme部分也是放在最后的,主题往往是本单元的主题,用简单的句式串联,形成郎朗上口的韵律,涉及的仅是本单元的词汇和主题,对之前的学习没有兼顾。
在同样的四年级上册,人教版readandwrite部分是本册的练习,内容是字母填空,即给出一个不完整的单词,要求在空格处填写所学字母,这是一种标准的单词拼写练习,没有突出语音的存在。而在苏教版中,出现的练习只是关于本单元的句型的运用,小组的互动对话,语音的练习更多的是融合在具体的交流中,而没有额外单独的练习。
(三)从教学辅助工具分析
苏教版在学习每个字母的时候,都在下方附有包含这个字母的单词的实物简笔图,譬如说一只猫,一只铅笔等等,这些图都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见而熟悉的。人教版的漫画配图是充满联想性的,这些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字母的印象,缺点在于有些图的内容是抽象而非具体的,对一些学生而言,理解稍显困难。
(四)从学习难度分析
人教版在四年级上册,每个字母用三个单词来辅助学生记忆,这些例词中有的是两个单词的短语,而有的单词的长度达到十个字母,而且每个字母配有例词三个,对于年龄层次不是很高的学生来说难度过高,这种多字母组成的单词会分散学生的学习重心,而去关注单词的拼写和背诵,这不利于儿童语音和语音意识的发展。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2个单词和一个句型来学习一个辅音字母音图,如b和c的学习,就先列出了big、boy、cap、cat四个单词,然后给出一个例句Thecatandthebigcaparefortheboy,并在下方对这个例句配有情景插图。
三、对教材中语音教学模块的建议
(一)为语音的学习设立单独而系统的模块
综合而观,小学英语教科书已经注意到语音学习的重要性,在多册课本中都有呈现语音教学的设计模块,但在年级与年级之间,这一单独的语音教学模块是存在断层现象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语音教学体系的支撑。譬如苏教版虽然在一年级下册有单独的语音教学,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本中却都不存在单独的语音教学模块,而到了四年级又出现了单独的语音教学模块,这种没有持续性的语音教学,很难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就建立起巩固的语音观念,而学生一旦养成不良的语音习惯,这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教科书中对语音教学只保留的这一点微小的篇幅,也很难让任课教师形成对语音教学的重视情绪。
(二)要设立单独的语音练习模块
语音的掌握是理论知识加上反复练习的结果,在每单元的语音教学模块后,应设有单独的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除了用歌谣串联已经学习过的含有该字母发音的单词,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对应的规则,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还可以设计一些听写练相结合的环节,譬如在听力练习中给出两个发音相近的单词(只有一个音位不同的单词),然后选出听到的单词。在这个环节还可以考虑到区域语言发音的差异,譬如在广西桂北方言中f和h的发音是没有明显区分的,那么在学习了f和h之后,可以用feel和hill来作区分,让学生分辨f和d的发音,这样也可以同时提高了音位意识,首音和韵脚意识。
(三)教师对语音教学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在语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以正确的语音示范,不要急于将所有的字母的读音规则讲授给学生,语音的学习讲究的是细水长流,要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英语语音概念,让学生在字母和读音之间建立初步的对应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课本中的语音教学设计,以教科书为蓝本,发挥自己的创造,譬如字母操等,通过这种通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字母和发音以及书写有深刻的印象,无疑是有助于语音教学,有助于英语教学的。
参考文献
[1]董淑鸿.牛津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点滴谈[J].小学教学设计,2008,8:14-15
[2]金丽,张楠.小学低段英语语音教学探析[J].基础英语教育,2011,2:36-40
(2)组织协调:*
(3)统分:*
(4)照相:*
我镇小学数学教师都有参赛资格。
内容包括: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含新课标内容)及课堂教学展示四部分。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总分为100分。
解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年级下册教材,抽签选定内容。限时5分钟,分值:10分。课堂教学展示前进行解析(要体现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
书写内容包括数学学科常用汉字、数字、字母、数学符号等,现场抽签选定书写内容,选手用粉笔书写标准楷体字,限时3分钟,分值:10分。3月9号下午4:30分在中心校统一书写。
内容涵盖小学数学专业要求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能(含新课标内容),现场作答。限时5分钟,分值:10分。3月9号下午5:00在中心校统一答题。
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材的新授课,选手比赛前1天抽签选定授课内容备课,展示课限时40分钟,分值:70分。教师课前5分钟与学生交流。
比赛顺序:按照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课堂教学展示的顺序。
1、抽签:2015年3月9日下午4:00抽签决定上课内容、所用班级、[:请记住我站域名/]书写展示内容等。
2、教材解析:课堂教学展示前(即授课前)5分钟进行。
3、书写展示:2015年3月9日下午4:30分;
4、知识素养:2015年3月9日下午5:00分;
5、课堂教学展示:2015年3月11-12日第一节至第八节课;
全镇小学数学教师于2015年3月13日下午16:00在中心校多功能厅总结及颁奖。
表彰奖励: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单项奖若干名,获奖教师授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奖品,并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我镇参加县级比赛(支教教师除外)。
1、参赛教师于3月9日下午4点在中心校抽签决定讲课内容,次序及班级,不得在参赛班级进行试讲,否则取消参赛成绩。
2、参赛教师赛前将《教案》和《教材解析》一式六份发到评委手中。
3、全体无课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评课活动,要有详细、真实的评课记录。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要把评课记录及总结交教务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36-01
《解决问题策略:画线段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新增内容,主要知识点是“根据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分别求出这两个数”。它的上位知识是“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列表整理”等策略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一、游戏激趣,让策略无声渗透
数学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数学思维,实现情育和智育的多元发展。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线段图与文字的优劣,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课前小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这里有两张小纸条,老师在上面写着语文书、数学书、故事书和绘本书之间的数量关系。谁能根据纸上的数学信息最快地说出哪种书本最多,谁就获胜。)
师:游戏规则大家看清楚了吗?现在请男生和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来。
师:支持男生队的同学朝他挥挥手,支持女生队的同学朝她挥挥手。预备――开始!
生(女生队):我们已经知道了绘本书是最多的。
师:你们想知道纸上的内容吗?
(教师呈现两张纸上印着的内容,一张是文字的应用题,另一张是线段图的应用题。)
生:哦,根据线段图的长短就知道多少了,太不公平了。
师:看来女生队的运气比较好,获胜是必然的,男生队想得慢就不能怪他们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线段图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
这位教师借助游戏渲染气氛,当比赛结果揭晓的时候,教师把纸上的内容一一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女生队获胜的原因,恰当好处地说“看来女生队的运气比较好,获胜是必然的,男生队想得慢就不能怪他们了”,为男生队提供了合理的解释,顺利地揭示了要学习的内容。
二、欲言又止,让策略源自学生
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言语交流,也需要学生的思维表达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为了让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思考,在动静结合中感受知识的神奇魅力,出示了一道例题。
(出示例题: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师:请大家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就知道小春和小宁谁多谁少?
生:画线段图。
师:那你会先画谁呢?
生:我觉得我会先画小宁,因为是小春和小宁在比,这样画就会方便些。
师:是的,和谁比就先画谁,这里――小春和小宁在比(学生集体说),当然先画小宁了。
教师在讲解时多次欲言又止,把重要的思维过程与步骤让学生多次复述,让他们的手、眼、脑、口协同起来,加深他们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体会到线段图的优势,直观地展示了解题过程,还实现了学生解题策略能力的提升。
三、对比小结,让策略慢而深
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略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慢”,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每句话的意思;同时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又是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优化出较好的方法,供其他学生学习。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理解数量关系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并将他们的方法进行总结。
师:刚才我们通过线段图,知道了小春多小宁少,现在请你们在练习本上试着计算小春和小宁分别有多少枚邮票?
生1:72-12=60(枚),小宁:60÷2=30(枚),小春:30+12=42(枚)。
生2:72+12=84(枚),小宁:84÷2=42(枚),小春:42-12=30(枚)。
生3:72-12=60(枚),小春:60÷2=30(枚),小宁:30+12=42(枚)。
师:对这两种列式,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从线段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春多小宁少,第二种方法就不对了。
师:看来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检验题目是否做对了,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目。
教学片段中,教师分层次讲解这道题目,第一层次是呈现学生的算式,让学生的思维算式化;第二层次是分析学生的算式,让学生之间的思维进行碰撞;第三层次是小结学生的算式,让学生的解题方法在小结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数学问题,即称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能解释特定现象的显示状态,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有效决策或控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数学建模的启蒙教育,能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强烈意识,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和不怕困难的良好学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较强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持久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数学素养。
二、数学建模的基本原则
1.简约性原则。生活中的原型都是具有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对原型进行一定的简约性即抓住主要矛盾。数学模型应比原型简约,数学模型自身也应是“最简单”的。
2.可推导原则。由数学模型的研究可以推导出一些确定的结果,如果建立的数学模型在数学上是不可推导的,得不到确定的可以应用于原型的结果,这个数学模型就是无意义的。
3.反映性原则。数学模型实际上是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因此数学模型和现实生活的原型就应有一定的“相似性”,抓住与原型相似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学理论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
三、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数学课程标准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形式展开,这也正是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问题情境。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根据问题的特征和目的,对问题进行化简,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
2.建立模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数学知识,来刻划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或内部关系,建立其相应的数学结构。
3.解释应用。对模型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科学性。
4.拓展反思。将求得的数学模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化。
四、数学建模的常见类型
1.数学概念型,如时、分、秒等数学概念。
2.数学公式型,如推导和应用有关周长、面积、体积、速度、单价的计算公式等。
3.数学定律型,如归纳和应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等。
4.数学法则型,如总结和应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等。
5.数学性质型,如探讨和应用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等。
6.数学方法型,如小结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审题分析——列式计算——检验写答”等。
7.数学规律型,如探寻和应用一列数或者一组图形的排列规律等。
五、数学建模的常用方法
1.经验建模法。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数学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中的“时、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多次、反复接触过钟表等记时工具,看到或听说过记时工具上的时刻,因此,他们对“时、分”的概念并不陌生,教学是即可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广泛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将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概念,从而建立关于“时、分”的数学模型。
2.操作建模法。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活动经验也极其有限,教学中即可利用操作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感悟出数学模型。例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三角形特性”时,教师让学生将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多次推拉,学生发现——不管用力推拉哪个三角形,其形状都不会改变,并由此建立数学模型:“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画图建模法。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和数学建模过程中。例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集合问题”时,让学生画出韦恩图,从图中找出重复计算部分,即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建立了解决“集合问题”的数学模型——画韦恩图。
4.观察建模法。观察是学生获得信息的基础,也是学生展开思维的活动方式。如何建立“加法交换律”这一数学模型?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写出这样一组算式:6+7=7+6、20+35=35+20、300+600=600+300、……,然后让学生认真、有序、多次地观察这组算式,并组合学生广泛交流,学生从中即可感悟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数学模型。
5.列表建模法。把通过观察、画图、操作、实验等获得的数据列成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展开分析,也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方式。例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植树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把不同情况下植树的棵数与段数填入表格中,学生借助表格展开观察和分析,即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一段距离中,两端都植树时,棵数=段数+1;两端都不植树时,棵数=段数-1;一端不植树时,棵数=段数;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时,棵数=段数。”。
6.计算建模法。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方法。例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2~133页的“数学思考”中的例4时,教师就让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运用数据展开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即可建立数学模型——过n个点连线段条数:1+2+3+4+……+(n-1)=1/2 (n2-n)。其主要过程如下:
过2个点连线段条数:1
过3个点连线段条数:1+2
过4个点连线段条数:1+2+3
过5个点连线段条数: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