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25: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盖梁施工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实施
项目总投资1257.42万元,其中:一般维修29.16万元,大修改造757.06万元,功能提升326.86万元,施工企业税费及项目单位相关费用144.34万元。该工程系政府补助项目,项目资金1257.42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879.9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51.41万元,企业自筹126.07万元。我们严格按照项目维修改造内容和实施进度安排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专人专责、专户专账,严禁挤占挪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按照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关于印发《省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分配管理方案》、《省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专项实施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为确保我县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组织相关人员现场测算,编制了《县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上报市粮食局、市财政局。依据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我局以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了项目设计、造价预算、监理单位。土建工程以库区为标段,全县维修库区共计18个,其中:14个库区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确定中标施工单位,4个库区通过县发改局比选招投标确定中标施工单位。功能提升主要是采购先进适用的仓储作业设备,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规范要求已完成招投标,设备陆续到库安装。
各承储企业作为“危仓老库”责任主体,严格遵守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精心组织施工,加强项目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施工结束后,做好项目资金拨付,资料收集归档整理,以便迎接各级检查验收。
四、维修仓容及维修主要内容
对全县9个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共计18个库区7.65万吨粮仓进行了维修改造,其中大修6.96万吨、一般维修0.69万吨,安装粮情测温系统、环流熏蒸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粮仓机械及重点库功能提升等项,实施地坪维护、墙体加固、内外墙搓沙、涂料,仓顶屋面、门窗、望板、电气、围墙、道路、晒坝、排水沟、安全防护设施等维修,达到库区安全、环境整洁,粮仓上不漏、下不潮、密闭、保温隔热、防鼠防雀的基本要求和粮食储藏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项目实施后增加有效仓容7.65万吨,仓储功能有效提升,仓储设施和库区环境得到改善,为安全储粮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更好地发挥了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满足了农民的售粮要求。
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粮食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经济工作,而是一项涉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市场管理、财政金融、人员安置、供应流通等多行业复杂的经济工作,也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所以各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切实搞好我县的粮改工作。一是保证种粮面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能力。二是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做好我县供求总量平衡,保证市场供应。三是管好县级粮食储备,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落实好储备粮食,要做到管理规范,品质优良,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四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我县粮食市场秩序,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和人员分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县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同作战,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不负责任,工作不力,影响粮改不能正常进行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把粮食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全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粮食流通体制处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省、市政府多次召开了较大规模的会议,相继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具有很强的法规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省市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流通市场化后,我县面临着产销平衡和品种串换的压力,粮食产需结构矛盾突出,面粉、大米主要靠外调。随着我县能源基地的大开发和人口的快速增加,粮食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之退耕还林补贴由粮食改为现金补贴,更增加了粮食的交易量。为此,建设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这不仅是实现我县粮食余缺调剂的重要载体,也是组织、引导我县名小优杂粮外销和吸纳产区粮食经营企业来我县直销粮食商品的通道;不仅是实现产销区广泛合作,粮食顺畅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各级储备粮油、政策性供应粮油以及陈化粮公开交易、有序竞争的平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粮食批发市场对于保障我县粮食顺畅流通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县政府制定的有关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市场配套设施及相关功能建设,可实行政府投资,实现独资经营,或通过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实行股份制运营。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和优惠政策,有关的建设费用,能减的减,能免的免。县粮食局要切实做好市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全力提升市场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发展粮食期货贸易,创造畅通有序的现代粮食物流通道。要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粮食市场管理交易服务机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市场交易的开放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县政府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现有布局和规模的实际出发,决定集中优良资产,组建1户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承担政策性供应的主要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全部进行改制,整体退出国有序列。新组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建立新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按需要定编、定员,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保证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以适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和银行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任何形式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和安插调入人员。所有国有粮食改制企业,从今天起,对人事进行冻结,严禁在此期间提拔、调入人员。
(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三老”问题。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较为突出的是“老人”和“老帐”问题。关于“老帐”问题,省市文件规定的比较明确,县粮食局在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现已完成了审计任务,要做进一步的认定工作。县粮食局、审计局、农发行一定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认定工作,要实事求是,能宽则宽,能挂则挂,努力为企业改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我的意见是由县粮食局集中管理,以便于新组建的企业不背包袱、轻装上阵。财政、粮食和农发行要认真研究,积极寻找消化解决的办法。
解决“老人”问题,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是这次改革的难点,也是事关社会稳定和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环节。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有380多名职工要实行身份置换,按上年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3.6倍计算,需支付的安置补偿金达1000多万元。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资产可变现的和折价量化外,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部分缺口,由县政府统筹考虑,在粮食局自有流动资金、省补资金中调剂解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
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要善于寻找落实政策的途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从事特殊工种的粮食企业职工,按有关政策实行提前退休。
国有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保障军需民食、保障全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大粮食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为政府和社会付出了改革代价,这完全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的。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身份置换,又是一次巨大的利益调整,涉及到几百户家庭的切身利益,补偿问题敏感,触动面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国有粮食企业置换身份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四)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去年6月份,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粮食管理走向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条例》是全国规范粮食流通体制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对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转变粮食局职能,改革粮食行政管理方式,规范政府管理粮食流通的行政行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管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粮食流通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贯彻《条例》规定,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县粮食局要依照《条例》赋予的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条例》赋予的权利和职责,落实粮食经营主体市场准入、仓储规范、经营者最高最低库存及统计台帐制度。指导督促粮食市场监管机构、粮油质量检验机构依照县政府《实施意见》确定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各类粮食企业的监管和服务,依法查处违反规定、破坏正常粮食流通秩序的各种不法行为。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推行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粮食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查制度,依法保护粮食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质检、物价、卫生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分工与粮食行政部门一道做好粮食市场的监管工作。
(五)逐步建立规模适度的县级粮食储备,进一步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粮食市场建设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实现供需平衡的充分条件,而建立地方储备则是保证粮食安全,保证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应该看到,我县的储备规模,确实微不足道,与国务院、省政府销区建立六个月销量的粮食储备要求,相差甚远。一旦发生全局性突发性事件,就难以保证市场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经过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因此,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储备费用补贴的落实工作。县粮食局要落实好储备粮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粮食的采购、储藏、轮换的管理工作,确保储备粮管理规范,品质优良,储藏安全,保证政府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三、抓组织落实,确保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量大面广,出台的改革措施多,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使粮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扛死责任,按期完成。要严格制止工作敷衍拖拉、推诿扯皮的无组织行为,要防止各种腐败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不受损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县政府将定期召开粮改调度会,各有关部门要按时报告粮改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粮改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粮改顺利进行。
二是成立县粮食流通稽查大队,明确工作职责,使其尽快开展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粮食流通稽查大队是粮食局实施对全社会粮食市场管理的实体,建立这个机构是保证市场监管到位的必要手段。
三是成立县粮油质量监督监测站,加强对市场粮油的质量检验,确保粮油质量监管有机构、有技术、有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构筑我县粮油“放心工程”,确保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质量安全。
四是成立县粮油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履行市场信息服务、现期货交割、商务结算、中介仲裁、合同履约、商业诚信等服务和管理职能。
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机构的组建工作,要尽快落实三个机构的编制和人员、设备经费,确保粮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抓任务落实,全面完成粮改各项工作任务
1.试验段试验目的、范围和内容
1.1 试验目的
1.1.1 确定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
1.1.2 确定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最优石灰掺量及相应的碾压遍数、含水率的控制范围等关键施工工艺参数,为大面积展开改良土填筑施工提供依据;
1.2 试验范围
某路基工程本体已完部位,基床底层填筑试验。
1.3 试验内容
室内土工试验分别进行石灰掺入量4%、5%、6%的石灰改良土,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460KPa、580KPa、690KPa,均满足设计要求。本试验段共分三段进行改良土填筑工艺试验。每段石灰掺量分别为4%、5%、6%。每段虚铺厚度均为38cm,自碾压第四遍后开始检测,直至碾压合格(地基系数为100MPa/m、压实系数K为0.93),再静压一遍。同时留置试件,按照《铁路改良土填筑施工技术规程》要求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最佳的施工工艺参数。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1 准备下承层
石灰改良土的下承层表面平整、密实,高程、宽度、横坡度符合设计规定,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
2.2 测量放样
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25m,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标出石灰改良土层的边缘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2.3 原土料摊铺
(1)计算出自卸汽车每车土摊铺的面积,在路基面层上打方格,确定每一方格的卸土车数控制倒土密度。
(2)上料时应顺前进方向依次卸料,随卸随平。在同一作业面,宜选用载重量相同的自卸汽车。
(3)摊铺时应每侧加宽0.5m,保证设计路基宽度同时刮平机将路拱整出。
(4)室内试验测定4%、5%、6%的石灰改良土最佳含水率分别为17.1%、17.5%、17.8%,最大干密度分别为1750kg/m3、1740kg/m3、1730kg/m3,当原土料摊铺完成后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时,应采取翻晒或洒水拌和等措施进行处理,直至含水率合适为止。
(5)摊铺完成后,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再用平地机整平1~2遍。检查原土料填层的厚度、含水率及干密度。
2.4 外掺料石灰撒布
(1)按配合比计算外掺料单位面积撒布数量,将石灰均匀撒布在已经初平初压的原土料表面上。按照石灰掺量为土重的4%、5%、6%计算每平米石灰用量分别为21.0kg、26.1kg、31.14kg。
(2)本试验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外掺料撒布,按以上原则计算每个方格所需外掺料的用量,进行均匀撒布。
2.5 改良土拌和
(1)采用专用路拌机对摊铺好的原土料和外掺料粉碎拌和一遍,测定初拌后混合料的含水率。
(2)拌合深度应到达改良土底部,并深入下承层的表面约1cm左右。
(3)粉碎拌和时路拌机从两边往路基中间方向进行,拌和重叠宽度控制在50cm以上。
(4)拌和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拌和深度,严禁出现夹层及漏拌现象。
(5)当改良土粒径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应立即检测外掺料掺入比。若外掺料掺入比小于试验确定值时,需及时补撒外掺料,然后重新拌和至设计要求
(6)拌和深度、颗料粒径及外掺料掺入比检测合格,且含水率达到试验要求后,采用小型推土机进行稳压,完成后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
(7)改良土采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用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形,并碾压一遍。
(8)整形过程中应及时消除坑洼现象。对于局部坑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面厚度不小于5cm范围内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整形。
(9)整形应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以保证接缝平顺。
(10)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当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
2.6 改良土碾压
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及时保证路基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先静压一遍,振动碾压4遍,直至碾压合格,最后再静压一遍收光。碾压行驶速度宜为2~4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不小于2.0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2.7养生
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进行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d,养生期间不能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在采用覆盖措施的改良土层上。
3.试验数据分析总结
3.1 数据收集
每段自碾压第四遍后开始检测采集数据,直至碾压合格(压实系数K为0.93),再静压一遍,收集检测数据。
3.2 数据总结
3.2.1 压实检测指标记录(本文只提供检测表格式及部分数据,详细检测频率请参照规范要求)
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第四遍碾压后各点压实系数不都符合设计要求,但已非常接近设计要求,第五遍碾压后所检各点压实系数均符合设计要求,第六遍碾压后所检各点压实系数均符合设计要求。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10kPa,540kPa,640 kPa。由于石灰掺量按土重的4%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偏小,石灰掺量按土重的6%不够经济,改良土石灰掺量按土重的5%控制。
3.3 试验结论
根据上述设备及施工方法经现场试验检测,能够达到满足改良土压实系数要求,路拌机有效工作深度为0~40cm,为使上下两层结合部拌合均匀不出现夹层,土方松铺厚度按35cm控制,路拌机拌合深度设定为38cm,石灰按土中的5%进行控制。路拌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为:方格网法布土翻晒(含水率控制在18%~20%范围)平地机整平压路机静压平地机整平方格网法布石灰人工配合平地机将石灰散布均匀路拌机拌合小型推土机稳压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先静压一遍,再振动碾压4遍,在静压一遍收光)报检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填筑。
参考文献
此次考核共查出两个方面总计8处问题,分别是:
1、质量目标方面:记录填写不规范。
2、报告和记录方面:
(1)首页记录划改不规范;
(2)原始记录2.11项印刷错误。
(3)开工告知书修改未盖章。
(4)仪器设备未勾选钳形电流表和绝缘电阻表。
(5)原始记录中反馈日期填写错误。
(6)资料未装订。
(7)检验意见通知书的存放未标注所存的原始记录编号。
二、原因分析
通过总结分析,出现问题报告和原始记录的主要原因有二:
1、检验员在原始记录的填写过程中不认真。
2、质量体系运行与业务管理衔接不流畅,导致一线检验人员无法准确把控或者实现作业指导书中要求的检验内容。
3、报告印刷质量问题,向相关部门反映过,但此要素非业务部门控制要素。
4、资料装订问题,作业指导书未明确哪些资料需要装订,如何装订,我中心将此问题提交至机电类技术负责人。
三、总结
通过此次的考核,我中心将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并做深刻总结。对于检验员在原始记录的填写上不认真,不细心的问题,中心将开展教育活动,着力提升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避免问题报告给单位和检验员带来的风险。对于其他问题,我中心会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
四、整改措施
1、修改原始记录,完善存档资料。
2、召开中心质量分析会,深刻查找问题。
3、磨炼内功,提升能力水平。心态上绷紧检验质量这根弦,检验责任记心间,把好检验质量这道关,不在检验质量环节出现纰漏。
4、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质量技术管理与业务流程能否尽快取得统一,必要时修改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公路大多数桥梁的上部结构采用预制梁板结构, 同时也决定了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顶盖梁的设计型式。盖梁施工是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抱箍”无支架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地貌盖梁的施工,具有不受桥下软弱地基的限制, 操作方法简单, 施工效率高, 施工质量容易保证, 不留施工痕迹等特点。
二、工程概况介绍
西安市渭河治理灞河入渭口防汛交通特大桥工程,大桥全长1288m,桥面净宽32m,为左右幅整体式桥梁,上部构造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40m箱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采用桩基础、4个圆柱式墩+盖梁的结构形式。
施工场地地处灞河河道内,大部分桥墩位于河道湿地里,个别为水中墩,原地基土松软,全桥盖梁共计31片,最大的盖梁长31.65m、宽2.0m、高2.3m。
三、施工工艺流程
荷载分析设计抱箍型式制作抱箍抱箍承载力试验安装钢抱箍(承重梁、底模)绑扎盖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盖梁混凝土、养护至拆模强度拆除抱箍支撑体系。
四、荷载分析
五、设计钢抱箍型式
(1)钢抱箍的型式
钢抱箍由两个半圆弧组拼而成,两半圆弧间设有50mm的间隙, 以利于加劲。两个半圆连接处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必要的加劲板,来承担螺栓带来的预拉力。抱箍内径宜比圆柱直径大1 cm~2 cm。
(2)钢抱箍的材料选择
抱箍安装在墩柱上时必须与墩柱密贴。由于墩柱截面不可能绝对圆 ,各墩柱的不圆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墩柱的不同截面其不圆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适应各种不圆度的墩身,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 ,即用不设加劲板的钢板作箍身。因此,箍身和连接板采用市场上常见的Q235钢板制成,其钢板宽度、厚度根据承载力确定。
对于抱箍这样的结构,为减少螺栓个数,可采用材质为45号钢,直径30mm、10.9级的粗制大直径高强螺栓。
七、正式安装钢抱箍(承重梁、铺设底模)
(1)安装钢抱箍
利用吊车将钢抱箍吊住,然后将钢抱箍缓缓沿圆柱下放到设计位置,利用扭矩扳手将连接螺栓预紧,将钢抱箍固定在圆柱上,为保证钢抱箍安装在圆柱上与圆柱密贴,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 1层2~3mm厚的橡胶垫。
钢抱箍上的连接螺栓,其预拉力必须能够保证钢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以可靠的传递荷载,螺栓预紧需要逐步重复进行,先进行里排的螺栓预紧,由里而外,最后回头重新预紧里排螺栓。每个螺栓须采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测,确保螺栓预紧力。
(2)安装承重主梁、铺设底模
钢抱箍安装完毕后在其上方安装承重主梁。主梁一般采用工字钢或贝雷组拼而成,承重主梁直接架设在连接板形成的牛腿上。
(3)安装分配梁,然后铺设底模。
八、浇筑盖梁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抱箍受力后产生变形,螺栓的拉力值会产生变化。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反复对螺栓复拧。同时,必须有测量人员对钢抱箍的沉降及变形进行全过程观测,若发生异常需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并加固后方能施工。
九、总结
综上所述,盖梁“抱箍”无支架设计思路清晰、试验方法先进可靠、安装拆卸方便,适用推广性强。本文提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可为同类桥梁盖梁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借鉴。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1.桥梁施工控制的结构参数
结构参数是施工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根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构参数是桥梁施工控制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结构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结构构件截面尺寸
任何施工都可能存有截面尺寸差别,验收规范中也允许出现不超过限值误差,而这样误差将直接导致截面特性差别,进而直接影响结构内力、变形等分析结果。因此,控制进程要对结构尺寸采取动态取值和误差分析。
1.2结构材料弹性模量
结构材料弹性模量和结构变形有直接关联,对通常遇到超静定结构来说,弹性模量对结构分析结果影响更大。但施工成品构件弹性模量(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总是和设计采取值不完全相同,在施工进程当中,需要依据施工进度进行经常性的现场抽样试验,并且随时在控制分析中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取值进行逐一的修正和改变。
1.3材料容重
材料容重是产生结构内力和变形关键因素,施工控制中一定要计入实际容重和设计取值间可能存在的差别,尤其是混凝土材质,不同集料和钢筋含量均会对容重产生影响,在施工进程中要依照施工进度作经常性的现场抽样测验,对其实行准确识别。
1.4施工荷载
在全部自架设系统中,都存有施工荷载,在控制分析中,这部分临时荷载对受力和变形的影响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定要依照实际情况来取值。
1.5预加应力
预加应力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力和变形控制考虑的主要结构参数,但预加应力值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涵盖张拉设备、管道摩阻、预应力钢筋断面尺寸、弹性模量等,施工控制中,需要对其取值误差做出合理估值。
2.桥梁施工控制的施工工艺
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施工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体现,除了需要施工工艺定要符合控制要求以外,在施工控制中,定要计算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构件制作、安装等方面的差别,让施工状况维持在掌控之中。另一方面,桥梁施工技术发展为桥梁设计意图实现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途径,为新结构、新材料推广运用指出了充分的技术保障。桥梁施工技术涵盖施工设计计算、方法、工艺、设备、控制等各种内容。
3.桥梁施工控制的施工监测
桥梁施工控制又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障。在施工进程中,出于每个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目的值是能够估计的,各施工阶段构成的实际内力和变形是能够监测到的,这样就能够较全面地跟踪掌握施工进程和发展状况。为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对施工进程实行监测控制是不可缺少的。桥梁监测涵盖结构温度、应力、变形监测等,是桥梁施工控制最根本的途径之一。由于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有差别。这种误差有可能产生结构实际参数、状态和设计或控制值吻合较好的假象,也可能产生将本来较好状态调整为更差状况。在控制进程中,除了要从测量设备、方法上尽量设法减小测量误差外,在进行控制分析时也定要将其计入。
4.桥梁施工控制的结构分析计算模型
不管采取什么分析方法和方式,总是要对实际桥梁结构采取简化,创建计算模型。这样的简化让计算机模型和实际状况之间存有误差,涵盖各种假定、边界条件处理、模型化的自身精度等。
5.桥梁施工控制的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很大,这种影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时刻对结构状态(应力,变形状态)采取量测,其结果是不一致的,假如施工控制中忽略了此项因素,就定要难以得到结构的真实状况数据(和控制理想状态相比),进而也很难确保控制的有效性。温度变化非常复杂,涵盖季节温差、日照温差、骤变温差、残余温度、不同温度场等,而在原定控制情况中,又不能预先知道温度实际变化状况,因此,在控制中是很难考虑到的(要考虑也非常复杂)。通常是将一天中温度变化较小的早晨作为控制所需实测数据的采集时间,但对季节性温差和桥体内温度残余影响要给予关注。
6.桥梁施工控制的材料收缩、徐变
混凝土桥梁结构,材料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变形有较大影响,这主要是出于施工中混凝土广泛存有加载龄期短、各阶段龄期相差大等原因产生的,控制中主要予以认真研究,能够采用合理、符合实际徐变参数和计算模型。
7.桥梁施工控制的施工质量管理
桥梁施工控制对象是桥梁施工自身,施工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桥梁施工品质、进度等。桥梁施工控制就是对桥梁施工进程中结构受力、变形和稳定实行监控,让施工中的构成状态处在最优情况,保证施工进程安全和成桥状态(涵盖内力和线形状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总之,桥梁施工控制与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证桥梁建设质量的手段。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重在微观控制,而桥梁施工控制重在宏观调控,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补充和前提。
参考文献
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工程高架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预制小箱梁简支转连续、钢箱梁及钢-混叠合梁体系等多种箱梁上跨结构。主线高架桥预制小箱梁的支承结构为双柱悬臂式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盖梁。预应力混凝土盖梁采用C50混凝土,盖梁长度均为24.04m,宽度2.2m,中心高度根据预制小箱梁跨度设计为2.5m、2.8m、3m。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并按程序组织专家评审。然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质检员对班组操作工人及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对盖梁支架基础进行换填硬化,宁波城区一般采用60cm厚塘碴(分两层)换填并碾压密实,其上浇筑20cm厚C20商品混凝土。基础硬化应做到“底实面平”,基础平面高差不宜过大,尽可能保证同一平面,不应设台阶或斜坡。选择典型部位,采用“浅层平板静载试验”的方法对支架地基承载力进行复核。
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对包括钢筋、钢绞线、波纹管及锚夹具在内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对混凝土及水泥净浆配合比进行验证,对承重支架和钢构扣件进行检测,最后选择合适的张拉千斤顶并进行标定。本工程选用HR100A重型可调门架作为承重支架,根据《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1999),送检8榀重型可调门架,对基本尺寸、立杆抗压性能、横杆跨中挠度及锁销承载力进行了检测。
二、主要工序及施工流程
1、盖梁承重支架搭设
支架地基硬化完成后,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实地放线,确定支架搭设的平面位置和间距。本工程采用HR100A重型可调门架作为支模架,门架立杆承载力可达75kN。
门式支架的搭设,应自一端延伸向另一端,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减少误差积累。门式支架搭设的顺序:铺设垫木(板)+安放底座自一端起立门架并随即装交叉支撑安装水平加固杆照上述步骤逐层向上安装按规定位置安装剪刀撑采用钢管扣件与墩柱抱紧装配人行通道和护栏。
图1 盖梁支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2、模板安装
盖梁模板分底模、侧模和端头模板,根据不同的位置及不同外观要求,采用不同模板,以满足设计外观要求并降低施工成本。盖梁底模及端头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以确保盖梁的外观平整、光滑、美观;盖梁侧模则统一采用定型钢模。
3、混凝土及预应力施工
盖梁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为C50,施工配合比可采用: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石∶水∶减水剂=370∶40∶90∶623∶1101∶160∶5。
当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开始进行预应力张拉。盖梁预应力束分两批张拉,85%设计强度后进行第一批预应力张拉并压浆,第二批预应力施工在预制小箱梁安装完成后实施。张拉工作须秉持“先长束、后短束,先边后中,对称张拉”的原则。孔道压浆严格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孔道压浆强度要求为M40。
4、落架
盖梁张拉压浆完毕后,待浆液强度(同条件试块)达到15MPa时,一般为3~5天,即可脱离底模并拆除承重支架。模板、门架、三角托架及其他配件的拆除严禁抛掷。架体的拆除应按“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实施,人行通道与架体须同步拆除。
图2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验收
1、地基处理须严格控制其塘碴换填层的厚度和压实度。承台面、硬化层及老路面变化段建议采用[28a槽钢垫平,以分散荷载减少不均匀沉降。
2、重型门式可调支架搭设
① 支架底托外露不应超出20cm,顶托不宜大于30cm,否则应采用槽钢或方木进行垫起。门架顶托及底托应在支架验收前检查拧紧,以确保所有立杆都均匀受力。
② 门架立杆应确保垂直度,用于固定门架的交叉支撑必须与门架锁扣扣紧,防止脱出。交叉支撑应扣在同一排锁扣上,确保受力的均衡。调节钢管外露长度不宜超出90cm,锁销固定时必须穿透。
③ 水平加固杆应每步、每排门架设置,每1.2m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连接,调节杆伸出长度超过60cm时应设置上下两道纵横向水平加固杆。水平杆的接长必须连续搭接两道门架横杆。水平加固杆一端与墩柱抱紧,外侧应伸出架体30cm。
④ 门架水平向每4步设置一道剪刀撑,顶部必须设置剪刀撑,纵向每6~8m设置一道剪刀撑,横向外侧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应与调节杆、门架横杆及水平加固杆进行扣接。剪刀撑应上到顶、下到底,剪刀撑钢管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m,搭接应采用3个扣接。
⑤ 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0m,踏步应采用木板满铺,并设置防滑条。人行通道两侧均须设置扶手高度1.2m,下设踢脚杆和踢脚板。人行通道及工作平台的外侧及底部均应满挂安全网。
⑥ 支架搭设完成后,应由项目经理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模板支架搭设分项检查验收表》和《模板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表》,悬挂“支架验收合格牌”,并经市政安监站备案。
3、钢筋主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螺纹应正反丝设置,有利于拧紧,接头拧紧后两端应留有1~2丝。
4、预应力管道直线段每1.0m设置一道U型定位钢筋,曲线段每0.5m设置一道U型定位钢筋。波纹管的接头套管采用塑料胶带进行缠绕保护。两端钢绞线外露部分应采用套管或彩条布包扎保护,以免锈蚀。
5、底模铺设应考虑支架及地基的变形,设置10~20mm的预抛高。盖梁侧模(钢模)安装前应进行全面的除锈并抛光,并均匀涂抹脱模剂。
6、盖梁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检查坍落度、和易性,坍落度建议控制在150~180mm。
7、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拆除盖梁侧模,拆模后应及时对小气泡进行修补,盖梁养生应采用保养布进行包裹,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8、预应力张拉前千斤顶和压力表必须配套使用。张拉顺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张拉时两端应做好防护措施。钢绞线的伸长量应及时计算和核对,如超出计算伸长量±6%范围,则应分析原因。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封锚,外露钢绞线应采用砂轮锯进行切割,严禁采用电焊或乙炔火焰。压浆前,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积水吹出。采用真空泵抽真空,使管道内保持0.1MPa的负压,然后从另一端进行压浆,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
四、结束语
盖梁施工是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工程高架桥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盖梁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总结,希望形成规范性的作业流程,对以后类似工程的盖梁施工能够有所借鉴。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 言:笔者所在的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项目为集中桥梁施工项目,针对施工区段地质条件差、工程数量大、工期紧的主要特点,寻找可周转次数多、高效率、低成本的施工方法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技术难题。笔者所在的施工技术管理团队通过充分利用已施工的桥梁承台作为支承,采用自行设计和加工的可移动整体托架,整理成新的施工工法,经应用于软基区预应力花瓶墩大悬臂盖梁及悬浇段上构0号块的施工中,获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笔者据此整理和总结,经供业内同行借鉴与参考。
一、工程概况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处于软基地质区,标段范围民昌路高架桥、新安路高架桥主要采用装配式箱梁结构,桥梁下构盖梁设计为两端对称悬臂盖梁,两座桥梁共有89个盖梁,标准盖梁长度(横桥向)18.35m,宽度(顺桥向)1.8m,高2.3m,悬臂长4.86m。加宽段盖梁最大长度21.73m,盖梁以下墩身高度最高12m。盖梁最大横坡6%,最大悬臂长度6.3m。民昌路高架桥跨越暨有道路桥梁上构设计为悬浇箱梁结构,共有主墩4个,相应0号块段4个,块段长9m,桥宽19.85m,中横梁宽2.2m,箱形梁段长3.4m,腹板厚65cm,顶板厚28cm,底板厚28~56cm,支点位置梁高3.5m,截面处梁高3.1m,横坡2%,为单箱双室箱梁断面。
二、可移动托架工艺原理
采用型钢组件设计加工整体托架取代常规支架作为盖梁底模的主要支撑装置,利用桥梁承台作为托架基础,托架外端钢管斜置承担盖梁悬臂部分的砼及施工荷载,外侧支点的位置根据墩柱高度及悬臂长度的不同进行设计以适应墩柱的高度及盖梁悬臂长度的变化,横向按两单元成套加工和组拼,以解决常规支架安装工效低、横向锁死则拆除困难,装拆损耗大且不利于周转的问题,托架系统通过变高度底模桁架设基准坡、主梁斜置进行微调的方式处理盖梁横坡跨度大的问题,采用机械式千斤顶升降主梁实现底板脱模。盖梁的钢筋、模板、砼及预应力钢束的施工均采用常规成熟工艺,托架在完成钢束张拉压浆后成单元拆卸和运输,周转使用。
三、可移动托架施工技术特点
1、底座位于承台,承载力强,杆件结构受力明确,结构可靠性高
2、装拆方便,施工效率高
3、托架与主梁搭配方便,可满足不同横坡及变高度,适用性强
4、轻型材料制作,重量轻,标准化程度高,周转成本低
四、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2、操作要点
2.1托架设计要点
2.1.1支架系统构成
根据盖梁的结构特点,支架体系采用横桥向设置的贝雷梁作为主承重梁,主梁以上设分配梁、底模桁架;主梁以下设支点梁、脱模用可调节千斤顶、高度调节柱(高度大于1.5m时采用贝雷片支点梁)、主承重可移动整体托架(见图2)。悬浇段0号块段则利用可移动整体托架作为内侧主梁支撑与临时固结钢管砼立柱共同组成支架系统,其构成与盖梁支架基本相同(见图3)。
图2 盖梁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 悬浇段0号块支架结构示意图
2.1.2托架主要构件分块及选材
托架根据受力情况分为底座、主承重立柱、水平梁及连接杆件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底座承担将立柱荷载传至承台的任务,采用同排焊接的I36b工字钢;主承重立柱分为竖柱与斜柱两种,系托架的主承重构件,承担支点位置竖向力并传递至底座,采用Φ325×6mm螺旋钢管与底座及水平梁连接;水平梁分为上水平梁及下水平梁,承担由斜柱产生的水平分力,采用背靠背设置的[20a槽钢组合75cm间距的8mm厚缀板成格构式拉杆;连接杆件分为单元内连接杆及横向联系两部分,分别承担单元内各构件的构造连接及单元间的装配联系,采用[14b槽钢制作,连接各主受力构件及单元托架。
2.1.3托架支点间距的确定
托架的支点间距即横桥向主梁的跨径,根据墩柱高度及盖梁悬臂长度初步拟定后,依据盖梁荷载计算的支点反力结果验算各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后按拟定支点间距依次确定各受力构件的截面形式及材料规格。分别设计高度(底座至上水平梁顶)为5.72m,支点间距(主梁跨径)为(4.5+6+4.5)m及高度7.5m,支点间距为(6+6+6)m两种托架规格分别适应7~10m墩柱及10m以上墩柱情况下盖梁及0号块的施工。
2.1.4托架主要连接方式选择
托架的主要连接方式根据受力情况兼顾装拆方便,分别采用了焊接、抗拉法兰螺栓及抗剪螺栓连接;其中主承重立柱与底座及水平梁连接采用支垫16mm厚钢板焊接;水平梁对接及水平梁与底座之间采用抗拉法兰螺栓连接;竖柱与斜柱连接杆件采用节点钢板焊接,竖柱之间剪刀撑采用螺栓连接。(见图4)
图4 托架各构件连接方式示意图
2.2托架加工要点
2.2.1加工平台
托架的加工系将各构件按加工图纸下料后,在加工平台上进行逐段焊接和组装,加工平台采用I36b型钢顶面铺设4mm厚钢板搭设,平台表面经高程测量,高差不大于5mm,为保证加工平台有足够刚度,型钢间距不大于75cm,型钢支垫与钢板采用点焊固定。
2.2.2尺寸放样及定位
构件加工前,采用全站仪在加工平台上放出托架主件的各角点,钢尺测量长度并采用墨线弹至平台定位,各构件的角度、长度及垂直度、厚度等参数必须按设计加工图要求放样,拼装精度控制在5mm内。
2.2.3构件临时吊运与焊接
构件的临时吊运与移动采用加工平台区小型门吊施工,门吊配合人工支垫各构件水平放置后至放样部位拼接,托架的加工焊接量较大,为保证焊接质量,施工时均采用平焊,焊接前必须进行除锈及磨平处理。
2.3支架安装要点
2.3.1托架安装
托架由简易拖车分单元运至现场墩柱部位后,利用25t汽车吊进行起吊下放,吊点为两处竖立柱与水平梁连接部位,分别在托架顶部及底部设尾索以调整托架下放位置,托架底座处承台顶预先铺设5cm厚中粗砂以保证基础平整、荷载传递均匀;单元托架吊放至承台后紧靠已完成的桥梁墩柱并临时稳定,待两单元均就位后安装横向联系的连接螺栓,托架安装完成。
2.3.2高度调节柱或支点梁安装
高度调节柱采用与托架主立柱同规格螺旋钢管加工而成,底部为柱脚法兰与水平梁支点螺栓连接,由汽车吊配合起吊定位后拧紧法兰螺栓,调节柱之间安装横向稳定用连接杆及剪刀撑,顶部柱帽上安装下支点梁,支点梁采用型钢加工,与调节柱帽点焊固定。当调节高度大于1.5m时,高度柱改为支点梁,由一组双排单层贝雷架拼装为支点梁直接吊放于支点位置并与托架上水平梁采用骑马螺栓锁定,支点梁顶面铺设盒状千斤顶支垫。
2.3.3脱模装置安装
为方便盖梁及悬浇段0号块砼浇筑后的底模拆除,必须设置脱模装置提供主梁或底模下降空间,脱模采用机械式千斤顶通过调节砼浇筑前后的行程实现,为保证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及安全,采用型钢与钢板将千斤顶固定在盒状保险装置内,顶铁两侧设对向铁尖顶紧并点焊防脱落(见图5)。现场经标高复测顶紧铁尖将千斤顶调至装模高度并垫平处理后,安装上支点梁。
图5 脱模千斤顶保险装置示意图
2.3.4主梁安装
上支点梁安装并锁定后,可进行主梁安装,主梁为靠墩柱横桥向设置的两组双排单层贝雷梁,其长度根据待施工盖梁或0号块横桥向长度考虑两端各1.5m以上操作空间后设置。安装前在地面拼装成组,由汽车吊逐组吊放至支点梁并临时锁定,两组均就位后进行槽钢横向联系及水平花窗的安装。
2.3.5分配梁及底模、操作平台安装
主梁安装就位后即可进行槽钢分配梁的铺设,盖梁悬臂部分分配梁采用[14b背靠背设置,间距1m。悬浇梁0号块底板区采用I25b,间距75cm,翼板区采用[14b背靠背设置,间距0.9m。分配梁长度充分考虑底模板以外侧模及操作空间,各外伸1.5m作为操作平台,分配梁顶直接铺设底模,底模以外部分铺设4mm厚钢板作为操作平台,分配梁端部焊接Φ48×3.5mm钢管栏杆扶手。
五、应用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
广深沿江高速应用该技术,在技术创新、降低能耗、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由该技术总结而成的大悬臂盖梁及悬浇段0#块可移动整体托架施工工法于2011年底通过湖南省建设厅省级工法评审,其可广泛应用于软基区或水中盖梁及上构悬浇段0号块段的施工,尤其适用于成规模逐墩施工的大悬臂盖梁施工的特点,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在应对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桥梁施工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桥梁悬臂施工与设计》雷俊卿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现已建成8700km。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长大桥梁建设也相继修建,一般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中、小桥、立交桥,形式多样,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传统的全人工劳动力作业到现在的机械化配合施工,有了质的飞越和进步。
科技的进步,桥梁的结构型式也多种多样,公路桥梁中最常用的桥型,其跨越能力可从20m直到300m之间。先简支后连续的T梁桥是目前桥梁结构型式最多的一种,其下部构造的盖梁施工工艺也经历着技术上的发展,从最初的木结构支架,到钢管脚手架施工。从木模到现在的组合定型钢模,都有着本质上的改变。由于传统施工工艺的局限性、成本控制的经济性上,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到后期大部份地方施工都采用预埋牛腿搭设支架,但该工艺预埋件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数量较多,消耗时间周期较长也不是很经济。因此,技术工艺的提升是一个必然产物。
盖梁悬空支架施工工艺的应用也算成熟的施工技术。不需要像传统的钢管脚手架一样需要大量钢管扣件,人工劳动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等。悬空支架施工工艺需要材料少,施工条件要求不高。主要优点是支架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施工周期短,经济性指示高。本人经过在扎佐至南白改扩建工程第十二合同段〈乌江特大桥〉和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干河大桥〉的施工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最快的施工周期达到七天完成一根盖梁的施工。
干河大桥桥位区地处赫章县野马川镇北西方向约2Km,起点桩号K88+711.000,终点桩号K89+286.011,全长575011m。左右幅分幅布置,上部结构为(3×40+6×40+5×40)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3~9墩为薄壁空心墩,1、2、10~13为圆形双柱式墩。
以毕威四标为例,施工技术工艺要点及验算指标如下:
悬空支架施工过程中在墩柱顶面60~80cm范围以下顺桥向预埋孔道,孔道内径略大于所用钢棒直径5~10mm,浇筑混凝土前预先预埋成孔。盖梁施工过程中先穿好钢棒,以钢棒两端头作为支点,安装工字钢和横向方钢作用为支撑平台,最后安装人员操作平台和盖梁底模。安装拆除均可采用汽车吊、塔吊或者卷扬机配合作业。如下图所示:
一、支架承受的荷载重量
支架承受的荷载重量主要为以下六种:
1、盖梁设计钢筋:按设计量计;
2、盖梁设计混凝土:设计数量,重量按2450kg/m3计算;
3、40a型工字钢:主要承重构件,单根长度按12m计。设置2根。
4、作业层平台:平台由φ50×3.5mm钢管架、75×75mm方钢和铺设4205木方组成;
5、盖梁模板:定型组合钢模,按75kg/m2计算;
6、施工人群及机具:施工人群及施工机具荷载按50kg/m2计算;
二、支架的受力分析及验算点
盖梁支架的组成由φ80mm钢棒支承40a型工字钢,再横向搭设75×75mm方钢后支承盖梁模板。支架主要承重构件为40a型工字钢和预埋φ80mm钢棒。故,整个支架只需验算:
1、40a型工字钢抗弯钢度和抗剪强度;
2、最大弯矩处的最大挠度;
3、φ80mm钢棒抗剪强度;
三、40a型工字钢验算
40a型工字钢按简支梁受均布荷载形式进行验算,如下图:
1、支承反力计算
2、弯矩计算
3、剪力计算
4、挠度计算
5、容许荷载计算
(1)校核最大正应力强度:
(2)校核最大剪应力强度:
(3)校核刚度
四、φ80mm钢棒验算
五、结束语
本文叙述了悬空支架技术工艺要点,用计算分析受力安全可靠性,在实践施工过程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实际运用中即达到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又达到缩短施工工期的目的。供大家参考,相互学习,有不足之处请指教。
【参考文献】:
周水兴《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出200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大型建筑、高低错层建筑以及异型建筑大量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各类变形缝。这些变形缝的施工质量控制已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郑州市纬一路一号院瑞园l号楼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对其伸缩变形缝结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总结出了较简便易行的变形缝结构施工技术。
1. 变形缝施工难点
(1)模板易变形和胀、跑模。
(2)缝内模板易挤压死,无法拆除模板。
(3)变形缝内涨出的混凝土不易剔凿。
2. 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2.1梁模板施工。
先铺设梁底模板,位置基本固定后再铺设变形缝侧模板。该模板无需加设方木加强,两侧模板立设后放入撑条校正与模板垂直,在撑条上侧面斜钉入一枚小圆钉与模板连接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配置梁底模时方木楞应宽出模板10mm,以便梁侧模落在该方木楞上;在撑条上端斜钉应交错固定,避免发生移位、扭斜,并且小钉钉入后应外露约5mm,便于拆模时起掉;若梁截面较高,梁侧模不稳或易变形时,可在梁内加设钢筋支撑,水平间距约为l—1.5m,并且可设置PVC套管钢筋拉结螺栓加固梁侧模板;最后梁侧模项用封盖模板将变形缝顶封闭,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将变形缝堵塞。
2.2柱模板施工。
沿柱边线先立设除变形缝处的其他三侧面模板,后立设变形缝处模板。变形缝处模板无需加设方木加强,只需进行柱箍加固施工。待柱模板校正到位后安装变形缝撑条校正与模板面垂直,并在撑条端部斜钉入一枚小圆钉与模板连接固定,小钉钉入后应外露约5mm,便于拆模时起掉。柱模板变形缝处模板支设至梁底模底平高度,其上部由梁侧模支设并按照梁变形缝校正固定方式进行施工。柱变形缝处撑条间距可以设定为100—150mm,撑条的位置应让开拉结螺栓。变形
缝处模板的螺栓孔可由加长钻头由柱另一侧穿过柱身进行开孔。在模板加固施工时,在变形缝处设置短横杆(因空间较小其同一位置处可上下交错)来增加柱箍的连接固定点,使柱箍能较好的工作。
在梁、柱模板支设加固后进行校正,经检查撑条固定牢固无扭斜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时先起钉,将加固支撑拆除后将撑条撬斜去掉,其余摸板拆除后再拆除变形缝处摸板。
2.3撑条施工方法。
变形缝处两侧结构不同时,撑条施工方法略有不同。(1)梁侧模支模时,模板支设好后,放置梁撑条。在撑条与梁侧模处用小钉斜钉来固定撑条,在撑条与混凝土梁相接触处使用(10—20)mm×50mm的楔形小木楔子顺撑条方向楔在撑条上下两端,楔紧固定梁模板。在撑条中部位置加设一至二根上述楔形小木楔,以加强撑条中部的支撑力。拆模时.可先将小钉起掉,再及时将木楔子拆掉,最后拿掉撑条。(2)柱、墙侧模支模时.采用同样方法施工,此时木楔子应楔在撑条前后两端及中部。
梁、柱、墙的模板均不用另行加工。撑条仍可利用两侧结构同时施工时配制的撑条,只是利用(10—20)mm×50mm的楔形小木楔来填塞一面摸板的厚度,因而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来施工变形缝结构,其工艺原理与操作要点基本类同。
2.4钢筋施工。
常规绑扎固定钢筋、加设垫块。
2.5混凝土施工。
柱、墙混凝土施工时,同一处的两柱、墙混凝土应相互交替浇筑,每一侧每次浇筑高度均不超过50cm;梁混凝土施工时,亦采取交替浇筑.先浇筑变形缝一侧的梁,浇筑高度不超过20cm,然后换至另一侧浇筑,其浇筑高度亦不应超过20cm。通过交替浇筑混凝土使模板两侧受力均匀,避免变形缝处的模板发生变形、移位等。若柱较高或截面较大时,可采取混凝土浇筑至一定高度后停歇约1—2h,然后再继续施工。
3. 施工质量控制
(1)应认真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交底、施工。
(2)撑条宽度应严格按照相关尺寸进行计算、控制。在裁制撑条时应使尺寸略大于要求尺寸,然后在电刨机上刨平侧面并校准宽度尺寸,减少尺寸误差。
(3)变形缝处侧模应被梁底模或柱侧模板楞面抵紧。
(4)模板接缝处应设置撑条,挡盖住缝隙,防止混凝土浆外流。
(5)撑条放置应横平竖直,间距不能超过要求。
(6)盖板应严密,防止混凝土流淌、碰坏撑条。
(7)梁模板支撑体系根据需要可起拱,但盖板要钉紧,防止翘起。
(8)梁柱接头处梁撑条应伸至柱摸板上端处约10—20mm,以防止接头处模扳整体性差而发生变形等。
(9)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文替进行,使模板受力均匀。但应防止间隔时间过长发生混凝土初凝,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