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5: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

篇(1)

二、开展有效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策略

美术教育实习虽然面临许多困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必须不断探索摆脱困境的现实途径。笔者认为,应从如何更好地组织美术教育实习的问题入手,加强实习工作各参与主体的协调合作,做好过程控制,引导实习工作走上良性循环,以期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一)努力建设实习基地

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实习工作开展的首要策略做好美术教育实习工作需要多主体的协调合作,其中关键点还在于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关系的达成和维护。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搭建合作平台,建设实习基地。第一、用美术知识帮助中小学摆脱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是在对方学校建立高师实习基地,让学生重视美术课程的一个策略。我们以实习生能为中小学教学添彩为吸引点,通过辅导中小学生参加市县级绘画展览,能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从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虽然有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课情况并不很好,但大多数学校均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开展被视为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的重点,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向社会宣传,这一心理基础和需要就是高师院校打开局面的突破口。适应美术专业的特色,高师院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级展览,多向社会及中小学展示教学成果,“推销”优秀学生,积极向中小学宣传有创作热情的实习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活力,鼓励实习生多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如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大邑县教育局、文明办就在大邑县晋原中学举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其时,在大邑县乡村中学实习的阿坝师专美术实习生就积极参与,辅导学生为参展创作了多幅版画作品,并经评委公开、公平评比为实习学校取得了良好成绩,受到实习学校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中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示了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第二、与实习基地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加大经费投入是实习工作的有利保障。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维护依赖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平等,同时须签订合作协议,由法律将双方约定的责任义务规定下来。一般来说,高师院校要向实习基地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一是用来补贴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费用,二是补偿实习基地学校付出的管理成本。高师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管理费用的标准可根据学生实习时间长短、实习人数以及基地指导教师的人数等予以动态调整,鼓励基地学校多接纳实习生,多派指导教师。如阿坝师专近几年建立教育实习基地10余个,每年投入经费几十万,使得学校实习工作开展顺利,学生综合教育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每一期的实习结束后,高师院校都可对多个实习基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反馈,给予实习生反响好的基地学校适当奖励,以激励和巩固合作关系。

(二)美术实习工作参与的主体“各尽其责”

是角色的定位要开展工作,就要分工明责。一般来说,实习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高师院校、实习基地学校、实习生本人、带队指导教师、基地指导教师。各主体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高师院校的责任在于做好教育实习的组织工作,积极寻找基础美术教育开展较好的中小学,并与其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设好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学校则要为高师院校的实习工作提供支持,不仅要安排好实习生的生活问题,更要激励并敦促在校美术教师多给予实习生指导,多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安排其承担正常教学工作,而不是仅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对于实习生本人来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教学能力和技能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精心备课,谦虚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指导,虚心请教,认真锻炼自己;带队指导教师则应明确自己的责任,除了当好实习生的带队老师,做好管理工作以外,还要成为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间的联络员,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更要肩负起指导实习生教学的任务,在实践中传授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地指导教师与高师院校派出的教师责任有所区别,主要是为实习生分配工作任务,讲解基础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的问题,带领实习生观摩课堂,点评指导实习生试讲课堂,帮助实习生适应角色的转换。只有实习工作各个参与主体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三)重视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是美术实习工作的核心建设好实习基地之后,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就是另一重头戏。笼统地说,教育实习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实习前工作准备。在这一阶段,高师院校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除了要向学生阐明参加实习的重要意义,同实习基地学校沟通好实习事宜以外,更要派遣得力实干的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就实习生本人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提前做好课程准备,可先进行模拟教学,亲自设计一堂课,进行微格训练,并反复地试讲和调整,做到有备而来;实习基地则要向实习生介绍学校情况,为实习生指派在校美术教师为指导教师,组织实习生观摩美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美术活动课,为每位实习生分配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美术活动课的辅导工作。还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可以按照中小学教学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为教育实习做准备。

篇(2)

本文为2002年安徽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

目前,三年制高中起点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同时并存,它是在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面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和农业地区县级小学开展教学,培养师资。

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层次美术教育在全国一定范围普遍存在,且具有发展空间和意义。就此而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这里,就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的情况和成果与各位同行交流,愿有所益。

一、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特点(概要)

1.入口的生源质量较低

我们对03、04、05、06、07级548名新生进行接受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33%的小学和23%的中学没开过美术课;43.4%的小学和39.4%的中学开课不正常;96.2%的小学和58.1%的中学没有专业或专门美术教师。只有2﹪的入校新生进校前接受过初步的美术基础训练(考前训练)。

2.对自己前途不明朗

在对入学后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其中学历问题,就业问题是最为焦虑的事;80﹪以上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当一名教师。其中一个班30名学生,表示愿意做美术教师的8人,不愿意的9人,处在两可之中的13人。

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

1.改革美术教学,确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3.加强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探讨全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主要做法概要

1.调整课程结构,“四大模块’交会融通

专科层次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胜任课程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调整课程结构:1、五年制课程模式采用2+3,即前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后三年完成高师专科层次课程的学习任务。2、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占总课时数的15%,同时降低理论难度,加强教学技法的训练,设想学生“出口”时,既要美术专业学历合格,又要教师资格合格。3、增设选修课,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4、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周提高到14周,占总课时的15%,并且明确了课程标准,建立了全程、有序、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生活方式的熏陶、演练,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产生职业情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

2.学科专业课程,突出教育性

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要具有示范性,教会学生会学会教。

在素描、色彩等绘画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其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并促使其形成探究、互动的习惯。成绩好的同学有义务,帮助后进生;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主动钻研。每次写生或专业课结束前,要求学生谈个人体会,总结自己本阶段或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引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合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求学生写绘画学习日记,谈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目标。当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我们又开展评画活动,学生互评,教师参评,鼓励推出不同观点和个性的评论。在绘画、质疑、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专业课上,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技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参照,使其学能为了教。如色彩课,我们在技法训练上更趋向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更倾向适应儿童绘画的学习;强调儿童美术的特点,充分理解儿童审美心理。比如,不过分强调比例、结构、透视,而提倡个性的张扬,色彩的夸张。

其次,把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发现教育理论知识,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进而学会教。主要做法是:1、观摩、评价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2、模拟教学;3、请小学特级教师上示范课,了解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

3.活动课程,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分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类:前者包括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简笔画、教学挂图制作等活动;后者包括速写、素描、色彩等。各项基本功都要在第二课堂上由教师指导,自主训练,学期考核,计核学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功,还要鼓励他们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和寝室,为学校及其他系科设计、布置墙报、黑板报、橱窗、海报等,锻炼其美化校园和生活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运用美术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4.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我们认为,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进行的旨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现实活动。就活动范围说,有校外校内之分;就活动内容说,有教育、教学之分;就活动形式说,有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师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既有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全程化,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集中实习。教育实践的整体构思、布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经过“实践一体会一再实践一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将过一种怎样的职业生活。校内教育实践是职业生活的积累阶段。通过入学教育,教材演习、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料、模拟教学、举办学生的教学技能竞赛(书画比赛),组织各种学术报告、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观摩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际,在观摩中学生可进行参观、考察、访谈等个体活动并初步验证教育理论。

具体操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一日见习(教育观摩)”,分散到各学期中。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写出体会、反思。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重要过度和准备。见习时间大于4周,分阶段进行,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学生见习的主要任务:协助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课外艺术活动、批改作业、班级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听见习指导老师的课等。通过教育见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以及绘制教学挂图、幻灯片、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等,使实习生得到全面、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其具备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应有的业务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抓问题解决,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1、组织实习生听示范课(示范教师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同科教师担任)、观看优秀教学录象资料:2、模拟教学,试讲、试教,听课、评课;3、进行微格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进入实地上课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问题研究。如,针对实习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心理障碍,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站住讲台,引起注意、调动学生。这个问题三周后基本解决。又如,小学生班级人数多,课堂秩序混乱,而实习教师又年轻、没经验,往往上课无法进行。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具体做法是:1、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寻找内在原因,2、树立教师形象,外严内温,3、精练课堂导入方式,精彩课堂内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教法研究阶段。主要课程是:研究多种教法和学法;研究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具的使用;研究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研究板画和板书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集中听课、评课,开展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集中总结,个体反思。集体诊断教学疾病,个体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的体察、体会、体验,将经验升华为个体化的理论知识。

篇(3)

现代美术教师的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开放的审美情怀,多元美术知识结构,明澈的美术发展视野等。如此,给21世纪的美术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除了具备完成美术教学的综合能力外,还应具备合理、全面的美术学科素质结构。

现代美术教育课程理念是多元的和具有通过性的,这里有两个核心的概念:一是“通道”,二是“经验”。所谓“通道”是指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贡献体现在它具有一种非达标性的目的设定,“过程及目的”。所谓“经验”是指它通过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人生体验的丰富。美国教育家艾斯纳所倡导的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学科基础教育)。他尊重美术教育的学科独立性,强调美术教育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些理念对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影响。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实践,在专业化的美术教师素养中都具有核心的价值。而具体到现代美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结构包括:⑴人文素养。⑵教育理论及实践能力。⑶美术文化拓展及研究能力。除此之外,现代美术教师还应不同程度的具备丰富的姊妹艺术知识、前瞻的文化发展观。

现代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与设计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

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等。

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

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 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

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

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

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

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

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

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篇(4)

[作者简介]马新月(1978-),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18-02

2005年和2007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文件。普通高校美术学改革进行了五年,有些学校还在固守原有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许多美术专业院校仍模仿前苏联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侧重专业技能,而忽视美术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结果,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也倾向于办成变相的学院模式,教育理念相对于专业课教学方式滞后,培养目标侧重培养艺术家而非美术教师,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严重不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北华大学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美术学专业教法课上,增加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加大对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让学生模仿他人的先进教学模式应用于未来教学实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理论涵养。

一、新型美术教学模式的内容

1.新课改与新型教学模式。在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之前首先应了解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改的内容,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0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颁布新的课程标准、评价制度。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2000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艺术(美术)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其总目标是改变课程的功能,由单一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向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的培养。其改革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即“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知识获取的程度),而且在于‘育’(认知发展状况),从‘目中无人’到‘目中有人’即从重视知识获取转向认知发展和培养”。

新型美术教学模式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类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总结的教学方法,形成的标准化的相对稳定的美术教学方式。中小学教学模式的产生要求在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教法学习中增加新的内容,并借此来改革高师教育课程内容。教法课教师研究和讲授重点如下:(1)中小学教学研究现状的内容;(2)对构成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研究;(3)对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研究;(4)对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步骤研究;(5)教师多种资源利用与教学整合研究;(6)美术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等。

2.新型美术教学模式的种类及应用。各国教育家构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从科学分类上来看,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1)认知模式,着眼于信息的获得、传播和发展;(2)行为模式,着重于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控制和培养;(3)个性情感化模式,注重个人的潜能和人格发展;(4)群体交往模式,注重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适应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模仿他人的先进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总结出更适合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美术课来看,由于课程的内容。教学目的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分为技法课、技能训练课、工艺设计课、欣赏课、创作课五种。教学模式总体上分为独立式和组合式两类。两类模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独立式教学模式包括:(1)美感模式。即采用的“贯穿美育,综合教学”,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2)个性模式。即教师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绘画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认识、表现物象的能力,指导训练基本技能技巧,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3)合作模式。即在手工课教学或技法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完成能力,共同协作完成作业。(4)自学模式。即在写生临摹手工制作课上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技巧,自学式练习,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5)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即把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结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收集和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主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包括课件制作、自制录像、设计网页、实物投影演示等。(6)研究性教学模式。即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为提示学生研究方向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并提供完成阶段学习后的总结支架,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又是基于情境的问题,即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

组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将独立式的教学模式综合起来,搭配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组合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包括:(1)“情知模式+美感模式”应用于欣赏课中。欣赏课主要包括美术欣赏和美术常识,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启发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基本构成为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2)“个性模式+团队协作模式”应用于综合技法知识传授课中。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适合于绘画教学和手工设计教学。手工教学中,在启发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学生可组合成3~4人的团队,明确分工,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模式。基本构成为直观感受-阐释分析-讲解示范――团队合作-指导训练。(3)“综合模式+情知模式”应用于工艺设计课。主要是教师精炼语言的讲解设计方法,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范例引导实际思维的开发并指导操作,使学生更快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基本构成为激活兴趣-讲解示范-启发智慧-引导创造。(4)“自学模式+个性模式”应用于练习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练习训练技巧。基本构成为直观感受-灵活运用-性发挥-引导创新。(5)“综合模式+个性模式”应用于创作课中。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技能表达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体验,培养联想、想象、创造能力。基本构成为激发创想-切入主题-启发智慧-引导

创造。

二、教法课上的模拟应用教学原则及前期准备

1.“请进来,走出去”,注重实践。“美术教法”课必须贴近中学。为加强这门功课的直观性、实践性,可以邀请中学名师来校上“示范课”,观看“全国特级教师上课实录”录像带,甚至有中学经验的“教法”教师可以自己亲自上“示范课”。为加强与中学联系,了解中学,熟悉中学,与中学“衔接”,可适当选拔长期在中学任教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教师,原来在师专任教多年“教法”的教师可以适当兼顾“中学课程”。直接从师范院校分配来的教师,可派他们到中学“锻炼”,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师范美术教法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分为理论讲授和教育实习两大实践环节。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新课改、研究新课改,扩大补充理论学习部分的新增内容。教师应改变固有授课观念,把理论的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确立课程资源观,从重视教材的狭隘天地里走出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他人的教学模式和各类课程资源,使教法课程内容丰富起来,做到新型模式应用到教法课中。推广内容,包括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内容、应用和操作效果、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运用的课程资源、教科书等,并在实践环节模拟应用达到培养高师学生的研究与考察能力。另外,还应多让“教法”教师走出去参加有关中学教学教研活动,了解国内外教学动态,如条件允许,应积极选派“教法”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最新理论,提高业务素质。

2.改革“见习”“实习”制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见习是“教法”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师范生将理论学习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验证教育理论,丰富感性认识,使学习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思想和业务两方面为毕业教育实习做好准备。这一重要步骤应该重视。目前我校安排见习实行“定期两周”见习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活动,但时间短、形式不灵活。还可进行“非定期见习”,甚至安排课余或随时见习。实习是师范院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既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又可检查学生知识水平、提高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内容自主性原则,即在教学大纲规定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把美术教学的前沿状况和知识收集整理优化后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2)模式推广的优化原则,即典型模式、典型代表、反响效果在实践中得到认可的教学模式,推广给学生,并结合示范或教学录像资料让学生学到教学方法的本质内容。(3)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原有新型教学模式基础上启发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并开发新的教学模式。

三、模拟应用的操作方式

1.教学观摩式,即在教育实习部分与相关教学单位建立联系。观摩内容为实习地的学校环境、美术课上课状况、教师上课模式、教学材料的内容,如讲义、教案、课件、教具及教师的课堂讲授中新教学模式是如何应用等。方案构成:实习单位两所以上;学生分四组观摩;考察三天。学生亲自感受教学各个环节,变教学为多元教学、开放体验教学。

2.课堂讲授式。即进入美术教法课的第二环节阶段,说课与讲课实战。模拟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在本校课堂美术教学实验室进行。要求学生选用独立式或组合式的教学模式模拟上一堂美术课,包括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教具制作、范画制作等全部程序。课堂讲授中考核学生的教学内容、课件制作、教案准备、教学模式应用、教师仪表等。二是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实习后期进行实战讲课一节。方案构成:实习学校-大学生分专业听课-课堂说课-实战讲课-听取指导教师意见-实习指导教师证明。模拟教学使学生亲自操作实践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把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学会一堂课的流程以及如何讲好一堂课的方法。

3.讨论式。即第三阶段通过对观摩阶段和模拟讲课阶段的学习,组织学生总结讨论学习过程收获。通过讨论总结不足,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教学模式以行动研究为主,即通过考察、模拟、行动、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课题实践与教师专业培训、现代教学理念技术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内容系统化、教育专业化,有利于实际操作和资源整合。

学生通过教法课了解模仿他人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未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理论涵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创意、创想与未来教学工作相结合,提高驾驭质量和教学效果。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增大了教学信息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对适应未来教育工作需要,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领域输送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篇(5)

摘 要:发展是事物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任何事物都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取得新发展,才能不断的更新自我,这就需要实现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以及素质教育的迅猛推进,使得美术学专业旧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只有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美术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02-02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新事物,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和更新,更是事物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任何事物都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取得新发展,才能不断的更新自我,这就需要实现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以及素质教育的迅猛推进,使得美术学专业旧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只有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美术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社会和各高校对美术学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大,美术学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在自身成果的积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美术学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从美术学发展的长远目标及培养人才的预期价值来看,美术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正是这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美术学的发展,我们必须正是这些问题,对其加以深入分析,以创新性的战略眼光,加大美术学的改革力度,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实现美术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美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和多年来的观察,美术学在发展的定位、教育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原有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当然,由于各地具体条件的差异及一些具体因素的约束,这些问题可能在各地的表现不一样,但其共性是存在的。

(一)美术学理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美术学的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方面了人们互相交流和绘制图画的需要,一些传统的单靠手工绘制的许多东西在几年有计算机就能够很快完成,且速度和效率都比传统的手工要高的多。加之,信息爆炸,观念多元,民众见多识广,传统的美术学发展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在美术学培养人才方面,课程体系缺乏多样性

自2001年9月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美术学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学校美术课教学个培养人才也不能例外。美术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色彩、素描、设计、中国画、工艺美术、美术鉴赏、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而美术学专业原有教育教学体系着重绘画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美术学教育教学多样性的需求。

同时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之余往往还需承担学校的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为宣传绘制一些图画,这些也占用了美术学教师时间和精力。此外,一些美术学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也束缚了其工作能力的全面发挥。

(三)美术学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存在局限,难以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年来一直缺少变化,未体现出美术学专业师范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也过于局限。比如教育实习课程,学生四年只有一次集中的教育实习机会,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实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按照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到挂牌的教育实习基地对口的中学听课、上课等传统模式。

(四)美术学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单一,不够科学合理

课程评价机制缺乏多样性及科学性,忽视或淡化了对美术教育及教学能力的评价。比如毕业设计长期以来以论文写作为主,毕业创作为辅,而写作内容又与师范性特征脱节,造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缺乏整体的评价。

二、新形势下实现美术学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美术学专业的改革创新和长远发展,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体现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要立足本土人文资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突出个性特征,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实现美术学突破式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美术学理念上的改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美术学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美术学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1.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美术学理念,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其学习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特点,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组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自由交流与沟通。

而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要通过增加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比如组织学生观摩各种画展、专业考察等系列教学活动,利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手段来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旨在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让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2.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长效机制。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启发学生艺术心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是美术学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新形势下,可以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要各具有特色,以便于满足不同的需要。

3.支持成立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举办作品展,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例如“书法爱好者协会”、“雪花剪纸协会”等学生社团的成立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各展其能、各得其所,这对课堂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与提高有着可或缺的作用。

(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美术学发展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前提条件。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置应该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并重点考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未来社会适应性,在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合理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解决“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美术学的培养目标应当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美术教育教学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这一新的目标较之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创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原有培养“能够胜任中等学校美术教师”改为“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将小学美术师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二是将原有的“能够进行美术创作、研究工作”这一目标取消,因为美术创作与研究人才需由专业美术院校培养,而这一目标的取消更符合美术学的学科特征,满足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课程结构,增强培养美术学人才的针对性

1.将课程分类排列。专业课程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三类,把专业必修课程比例缩减,增设系内的专业选修课程及拓展课程。要依据《课程纲要》将原有课程对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进行了课时调整。并在教师教育基础及拓展课程中设有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地方美术课程案例开发、课外美术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等课程。在实践教育课程中,设置了入学教育、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毕业教育等环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系内、系外不同类型的教师资源,打破专业界限。一方面是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用性技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了毕业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2.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承继关系,使今后的专业课程能够得到深入和扩展。《美术表现》这一课程,选择开设了中国画、油画、水彩、民间美术4方面内容,主要是将美术学院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整合,调整课时分配,并按方向将教学内容细化(如国画分白描、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山水画、创作),充分考虑课程的先后顺序、难易程度,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授课,但总课时数有较大下降。

3.注重课程优化。传统经典的课程要传承,不适宜的课程要更新,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推出一些新专业课程,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比如新增的《设计基础》总学时为80学时,包括平面设计基础、色彩设计基础、立体设计基础及动态设计基础,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创新观念,提高欣赏能力及应用设计能力。

(四)创新美术学评价标准和方式,实现评价多样化

传统的美术学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课程特点、课程性质设定不同的评价内容与方式,使课程评价能够真实有效的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与否。比如,毕业创作课程在美术学专业的背景及平台上应定位于体现学生素质的综合课程范畴,课程考核除作品创作,还包含美术基础理论、美术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展示设计环节等内容,按比例分别考核的办法,区别于绘画、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创作课程。

三、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必须紧密结合时代需求。美术学也是如此,美术学发展的决策者和实施者以及学生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在美术学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思考、探索、总结,不断的完善和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分析新情况,找出新路子,解决新问题,才能实现美术学在创新之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亮生.从教育实习看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

(2)胡玮.高师美术学专业特色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0(10).

篇(6)

通过三个月的美术教育实习,我发现了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些弊端。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学生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

美术之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重视,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美术在培养人方面的重要性。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形式,虽然在教育大纲中将美术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却体现不出美术在整个教育中的教育作用,从学校、学生个人的角度都没有体现。原因其实很简单,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都清楚,不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也普遍都知道,学校重成绩(学生考试的分数),其它的都是从属。美术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隐性的教育并不能立即体现教育的成果而被放在最其次,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无奈和悲哀,天长日久,就觉得美术教育者是闲人,是有许多空余时间的人,于是就干起了许多与美术教学无关的杂事,这也许就是我们目前的美术教育现状吧。

我记得在《钱江晚报》上有这样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篇(7)

目前美术课程已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让高中学生加强审美观点,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社会不断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就现在提的素质教育而言,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对于什么素质却一直在争论,很明显不可能从过去的实践中找到答案,素质应该是一种过去没有的新的实践存在的产物,是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的时候到了,美术学科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新事物。

高中美术教学内容要以欣赏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目标为主要目的,在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用心学习,用心观察,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一、注重培养想象能力

高中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在授课过程中要将美术认为一种对新事物的认知活动。在重视实践的过程中,要着重训练高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发展。在讲解形体结构、色彩和构图等理念知识时,我们不应该过度的去重视理念,而要采进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把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记忆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那些稚拙、纯朴、生动的儿童画,不要认为技法表现不好而否定,让孩子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儿童画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表达了自己纯真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就是好作品,鼓励学生勇于想象,善于想象,让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寻找更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内容更丰富,作品更充满活力。

二、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什么画什么,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三、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年龄是一个善变的阶段要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四、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五、重视辅导环节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高中美术教师要加强学习,包括理念和实践实习的学习,要在设计教学模式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自2005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在我国中小学全面铺开。美术新课程标准也随之推广开来。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我国广大中学美术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突破现行中学美术教科书的局限,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美术课程资源。

1增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并利用好美术教材

课程资源开发不只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作为中学美术教师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美术教师不能只以课堂的课本为主,还要面对课堂以外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

中学美术教材是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把美术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与补充。实际上,学科专家对中学美术教材的开发只是做出普遍性的假设,最终需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完成相应资源的开发,即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内化和建构,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形成经验、建构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关于美术教材存在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一切用于美术教科书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像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自1986年原国家教委提出在统一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即“一纲多本”的原则以来,我国中学美术教科书的建设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各地区相继出版的教科书多达十几套。这些教科书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不同美术思路。

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中学美术教材是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简明地反映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美术教育内容,并能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建议,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提高综合美术素养。

2开发并利用地方特色或学校的中学美术课程资源

2.1地方美术课程应该要有地方特色,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美术课程资源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中学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开发各地优势。教师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构造地方或学校的中学美术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美术课程应该要有地方特色,如历史古城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现代城市则可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广场、青少年宫、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旅游景区可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来开发课程。在同一地区,城市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展览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而农村及民族地区学校则可利用本地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如剪纸、年画、泥塑、湘西苗族银饰、刺绣、蜡染、挫花、傩面雕刻、土家织锦、凤凰纸扎等具有浓郁传统的乡土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各地的学校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自己的美术与教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的地域优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将校园、教室等场地作为美术课程资源之一,如利用学校建筑的门厅、走廊、图书馆、食堂、寝室、操场、美术教室等处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显著位置安置著名教育家的雕像等形式,发动教师与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艺术角”、“才艺展示”等栏目,创造可观赏且受审美熏陶的校园文化,一方面促进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成长。

2.2积极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学乡土教育课程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自然、社会的大课堂拓展课程资源,如风景名胜、传统壁画、历史古迹、博物馆、美术馆等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从中观察、感受、获取相关的美术信息。其次,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拓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04页)公园、路段、社区等环境中的美和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美化环境的强烈愿望,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的设计草图或制作模型来解决问题,或为公共设施设计标志,给各种社会活动制作宣传画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域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美术课程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和自然资源,例如雕塑、壁画、岩画、宗教建筑、园林、名宅以及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尤其是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遗产,可开发新的美术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些课程在传播乡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乡土文化底蕴、培养文化认同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有的初中开设了“剪纸”课,把本土传统手工艺引入课堂,甚至聘请民间艺人传授技艺,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国古老的民俗与民间传统文化,使之成为美术教育现代化可以凭借的资源。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美术教师在中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开发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同时改变以往狭隘的美术学科观念。所以,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到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与联系,又要体现出中学美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中学美术教师一定要从理论上认识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步骤与利用方式,同时,还应进一步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中学美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本文为2014年吉首大学师范教育综合改革课程建设委托项目《中学美术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14JSUKC02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明华.阳光・雨露・清风――感悟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学美术课程资源建设 [J].宜春学院学报,2010(1).

[2] 范向军.对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

[3] 谢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也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为幼儿园培养出具有较高美术素质的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与幼儿园接轨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及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用书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简笔画水平,对于蜡笔画、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等多种绘画形式都有涉及。作画的内容也不仅仅是画一只小鸟、一间小房子这种固定的场景,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天真无邪的想法与感情,比以前的固定作画复杂得多,美术的用具也不仅仅局限于画笔和纸张,而是多种化的现代工具与材料,诸如鼠标与电脑都成为作画的工具与材料。

2、缺乏合适的专业教师

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中,从事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从艺术院校毕业,虽然他们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技能都有很好,但对幼儿园体系还很陌生,对幼儿园美术特点、对幼儿审美心理知识比较匮乏。这就逐渐成为了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的一个弊端,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幼儿审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接触幼儿园、不接触幼儿、不接触幼儿美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畸形发展。

3、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课中学什么、怎么学、达到程度评价等方面,在技能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么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教师的偏重喜爱课程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

4、专业课课时安排少教学设备缺

课程教学计划中重理论轻技能培养,不少学校每周只安排2个课时的美术技能课,没有专门的欣赏室、绘画室和手工室,加上有的学校实行二加一学制(在校学习两年,在校外顶岗实习一年),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不足不能适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在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从事教育的教师”的培养目标。

5、教学方法方式还较单一

目前许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老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课方式,仅仅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而忽略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不能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忽视了美术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单一

6、学生实践的机会与时间较少

开展实践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从我校安排的教学计划来看,一、二年级每个学年各安排一天的幼儿园见习活动显然偏少了,缺乏实践学习,就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作业和进行技法训练。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合理设置课程的必要性

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课程内容上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设置好专业基础课与实践应用课的课时分配。除对基本的素描、色彩基础技能的训练外,同时更应突出其专业特色,增大开设简笔画,儿童画,卡通漫画,以及教具、玩具制作、美术鉴赏等内容的比例。在手工课中也可增大折纸、陶艺、布艺、服饰设计等动手能力强的课程比例,开启学生智能,真正体现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对节庆日的环境布置,教学挂图绘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内容。课程内容应当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加强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枯燥的教学理论融入当代学生关注的社会实践内容,使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2、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五大模块:基础造型能力课,美术应用提高、手工制作课、专业选修课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课。这些模块是逐步深入的,有先后顺序,譬如在上手工课之前应该开设造型能力培养的结构素描绘画基础教学,因为手工课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基础主要包括鉴赏和绘画课。专业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具有适应儿童审美特点的各种欣赏、绘画和手工教学,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课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欣赏、绘画、手工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基本理论。具体些说就要包括有欣赏方面:日常生活中美的欣赏、周围环境中美的欣赏、绘画和手工活动中美的欣赏、美术作品欣赏;绘画方面包括: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手工方面包括泥工、粘贴、折纸、剪纸、制作、综合活动等。特别是纸艺、布艺、教具制作和环境创设方面要占一定的比例。此外还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电脑绘画与设计、油画技法、中国画、版画、民间乡土工艺美术等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使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有所特长,将来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幼儿园特长班级的美术活动工作。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将音乐、舞蹈、科学、健康等课程内容渗透到美术教学中,重视艺术教育内容设计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真正与幼儿园接轨的策略

1、帮助学生做好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顺利就业,胜任岗位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园的教学或管理工作,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培养的是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学前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美术本身,而是通过美术达到对人的塑造扣培养,让学前儿童通过美术课堂上的体验,通过视觉艺术上的感受和认识获得审美的熏陶,所以首先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灌输,要初步适应儿童美术教学常规,养成正确的作画姿势与工具使用习惯,学习整体作画方法,懂得儿童眼、脑、手全面训练的重要性,作为学前教师除具备艺术素质外,还应具备有儿童化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在课堂上可以穿插运用。以使学生毕业后能从容走上工作岗位。

2、慎重选用和使用美术课程教师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大多使用本校美术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中有的人往往从美术的角度来教育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比如教学内容偏离学前教育专业、内容偏难等。所以对于技能课的教师最好是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在美术课上有专长的毕业生来担任,如果不是,最好也要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背景,这样教师在美术课的教学上会更容易从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出发,教学更有针对性,如果是美术类专业教师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知识的培训,要使他们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与美术专业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其更加明确教学方向。加深对学前美术教育特点的认识,能根据就业形势、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

3、选择综合与多样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师资的重要阵地,不仅要体现师范特点和教育特点,还要兼顾幼儿特点。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上要有一定比例的内容能够适应现在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贴近幼儿园的实际,以适应教材对象的需要,从学术角度保证教材建设的合理性——师、教、幼同步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内容有: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活动指导等,各领域之间存在着许多对应点,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整体,美术课程是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利用教材,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和幼儿园实现“对接”。

4、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

充足的时间是收到学习效果的保证条件之一,目前不少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美术科安排的教学课时都偏少,有的少到每周每班只有两个课时,这就很难让学生得到学习质量的保证,何况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涉及到的活动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美术素质与综合素质,以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课程,本课程一般采用讲授、练习、演示、创作、辅导和欣赏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基础教育,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为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时的实际安排应按比例划分,在学前教育专业课中学生所学习的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等,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是重中之重,在课时的安排上就有所侧重适当增加课时。另外还需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玩具、教具制作以及环境创等内容。对课时少的问题,除加大美术课课时外,也可以采取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的方式。

5、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的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注重学生绘画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于美的欣赏、美的创作以及美的传播等多方面的美感教育以及创新教育。更要突出专业的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能保持课堂教学的有秩序性。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有纪律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学生进行小组性的合作,学生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这样势必造成纪律混乱。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讲故事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但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调动及对要点的收放自如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幼儿园等作为学习学前教育美术的大课堂,在社会中学美术,感悟本专业的重要性。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参观泥塑馆,去欣赏民间泥塑、糖人艺术。用制作的剪纸、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开拓新的教育资源。

6、采用园、校间合作方法,加强实践活动。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幼儿园接轨,可以采取走“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思路。把有专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艺术教师请到学校讲课或辅导,或聘请幼儿园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给未来的幼师们上示范课,这种做法针对性强,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好方法。另外,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实践方面很是欠缺,实践类的教材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学校附近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见习、实习,让学生尝试以“教师”的身份进行美术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再回到课堂就能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及时补充内容,调整学法。通过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学前儿童对于美术教学的需要,初步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技巧。

四、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课程设置是为幼儿园培养具有较高美术素质的教师。因此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要以幼儿园为载体,以幼儿为导向,不断丰富内容、改变方法、更新观念,争取为幼儿园输送大量优秀的幼儿教师。

篇(10)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美术教育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

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教师教学反思周记二

又是新的一周开始了,面对着这帮学生,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感慨,每一天都体会着不同的滋味,

有时候会因为他们很认真地听讲而兴奋好久,有时候又会因为班里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而头疼不已总之这些经历都让人印象深刻,并从中体味成长。晚上批改作业,看着学生们的作业情况,我就有种感觉:是不是自己对他们的作业强调的不够,或是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厚?不管怎样,从我本身来说,我认为首先对于作业的布置要有一个规律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其次对于作业中出现问题比较普遍的重难点要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测,不能仅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还应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归纳总结出知识点,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叫做作业,否则就只是形式上的作业了。

(1)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首先,我以讲故事美国航空飞机爆炸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课一开始,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民主导学中 渗透“退”也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我在教学中体现了华罗庚“退”的数学思想——善于“退”足够“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也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把复杂的问题退回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学习欲望,

展示交流中体验“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接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就必须再用一个例子去实验,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次教学优质活动给我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找到自身的不足,方可对症下药!我深信,只要我们想方设法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到他们的现有知识起点,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使他们乐学、爱学、好学,定会为学生和自身成长辅垫出一条坚实之路!

教师教学反思周记三

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美术教育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上一篇: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 下一篇: 端午节的古诗小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