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5: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药炮制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药炮制学论文

篇(1)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中医学;教学实践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炮制会对中药药性产生影响,不同炮制方法对该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则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规格、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门学科,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等考试的科目之一,和中医临床紧密相连[1]。自古以来,我国的名医大家都是药学与医学兼备,如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他们不仅在医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药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们大多从事制药和医疗两大实践,并涌现出不同医学流派,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争鸣。不同医家采用的炮制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医疗实践验证疗效并改进炮制方法,真正做到医药结合,在他们的著作中多处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并运用中医思维模式阐明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2-3]。

中药炮制正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据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归纳和总结药物炮制前后药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针对性的变化,从而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炮制和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医生只有熟悉系统的中药炮制理论,才能根据临床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中药炮制品。随着学科划分日趋精细,中医药人才培养从师徒相传到院校培养,加之课程安排的限制,目前年轻中医生普遍存在“医不知药情”的现象,很多中医生不能很好地在临床中使用中药炮制品,因此,在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是十分必要的[4]。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已认识到中药炮制的重要性,部分院校已在临床专业开设了《临床中药炮制学》这门课程,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在我校将该课程列为教学计划的情况下,笔者自2008年开始尝试在中医临床相关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选修课程,最初开课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中医临床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中药学专业不同,而中药炮制学教材和授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使中药炮制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中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在临床上如何应用中药炮制品,另外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有一定关系。后来,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积累也逐渐丰富,比如丰富教师自身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调研,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参考《中药采收加工学》和《中药调剂学》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如此,在课堂上既可以与临床专业的学生形成共鸣,进行互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3-7]。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中药炮制学开课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增加学科外延内容

选修课程刚开课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出勤率低。通过调研,学生认为授课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所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适当增加其学科外延内容。如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等内容。比如介绍人参、三七时,会介绍到人参、三七的采收期、产地加工、炮制等内容,如人参一般5~6年采收,特殊品种如石柱参需12~18年采收,一般8~9月采收,产地可加工成红参、糖参等。临床应用时,人参味甘,味苦,性平,可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等,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多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三七一般种植3~4年采收,7~8月采收者为“春七”,翌年1月采挖者为“冬七”,两者相比前者质量更佳。巴戟天除了介绍净制的重要性之外,采收期也非常重要,巴戟天以种植5~6年后采挖为宜,采收时间以秋、冬季为好。采收不当会影响到药物药效成分的积累,进而影响临床功效,还和当地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临床应用时巴戟天除了生用之外,还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生用具有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肾虚兼风湿之证,盐炙后引药归肾,温而不燥,补肾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甘草制后增加甘草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产地中药材加工方法内容时,介绍到硫熏工艺部分学生反响较大,针对学生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效果较好。介绍处方调剂内容时,会介绍毒性药物的保管、处方调剂的特殊要求等。如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毒性中药需特殊保管,包括专库、专柜,双人、双锁保管的基本要求,开具毒性中药的处方剂量,处方保管要求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扩展,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改善。

2另类方解

课程的考核方式尝试过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但都不尽人意。论文更多的机械的拼凑,毫无新意。后来的考核方式仍然以论文为主,但是论文的要求有所变化,要求学生任选一中医方剂,从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四个方面对方剂进行方解,另外可根据临床或当地特色炮制方法展开讨论。学生提交的论文以自选方剂进行方解为主,从处方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调剂要求几个方面解释处方。比如学生自选大承气汤进行分析,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为泻下剂,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传统方解多从中药功效方面进行解释,如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本科程所谓方解主要从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医方剂。如分析大承气汤方中药物了解到大黄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不同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不同,如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湿热黄疸等;酒炙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多用于目赤、咽喉肿痛等;熟大黄,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热有淤血者。醋大黄与生大黄相比泻下作用减弱,以消极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滞等;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缓泻而不伤正气,逐淤而不败正。从各药特点分析结合大黄承气汤主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该方应选用大黄饮片中的生大黄。再如厚朴药材的采收期较长,一般选择15~20年树龄的植株,树龄愈长皮愈厚,油性愈足,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期为5~6月,此时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组织发育旺盛,薄壁细胞富含水分,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疏松,易剥离,采收时可采用环剥的方式。采收后的厚朴如为川厚朴,还应进行“发汗”。厚朴味苦、辛,性温,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但是生厚朴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一半内服不生用,姜炙后可消除对咽喉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多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等,故调剂时处方写厚朴应调剂姜厚朴。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从另一角度加深对中医方剂的理解,更有利于将来的临床工作。学生论文中,部分学生在方解中配以饮片和原植物彩图,少数学生对方剂的配图采用手绘,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用心,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改观。曾有一位学生的论文为“跟师心得之特别的当归”,来源于临床跟师过程中,老师用到炒当归,老师解释原因为生当归活血养血,炒当归偏于养血。带着疑问,学生查阅《中国药典》、《中药炮制学》、《刘涓子鬼遗方》、《神农本草经疏》等书籍以及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归常用为生当归、酒当归,除此之外,还有土炒当归、当归炭,甚至有油炙当归等。经查阅文献了解到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当归酒炙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归土炒后既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痛;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对当归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并对炒当归的使用意图谈了自身的理解。如此论文,来源于临床最后应用于临床,颇有意义。

3开放性试验

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要求开设实验课程,所以,根据实验条件和课程容量,安排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在开放性实验课上,一部分是实验室准备材料,另一部分使学生可以自带实验材料做一些自己想做的饮片和炮制方法。比如曾有学生对蛋黄油的制法特别感兴趣,就自带鸡蛋到实验室,完成教学内容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将鸡蛋煮熟,后用干馏法加工蛋黄油,最后将加工后成品带回,如此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在正式接触临床前可以自己加工饮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学生会自带西瓜,借用实验室芒硝来制备西瓜霜,虽然最终实验并未成功,但是学生真正体会制药的不易,将来在临床上对药物的理解自然会更深一层。开放性实验的主要部分是教师演示药物的炮制方法后,学生选做自己感兴趣的饮片和炮制方法。如炒莱菔子,老师演示完炒莱菔子的方法后,学生现场体会药材的气味变化、质地变化、颜色变化,再联系理论课所学内容,学生就明白为什么临床消食会用炒莱菔子。再比如炒王不留行,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味中药,首先它的现象是最直观的,教师演示完炮制方法后,学生可以直观的问道王不留行爆花的香味,所谓的“逢子必炒”无需过多解释,炒王不留行也是学生基本都会选做的一味中药。通过这样引导性而非强制性的实验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所做内容都是自发、主动的去做。实验小结中有的学生会写到“中药炮制很神奇,每一味药就像一个人,酒炙、醋炙……就像许多要经历的事情一样。经历了快乐的事,人会变得开朗;经历了悲伤的事,人会变得抑郁……药也是这样,经历了炮制方法不同,塑造出的药性也会不同。”除了感慨学生的文采之余,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此外,笔者不禁深思,中药炮制在中医药的大环境中是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如果脱离传统文化谈中医药,一味追求现代研究可能会顾此失彼。

4小结

中药炮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炮制不明,则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中药炮制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涉及专业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抽象、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等特点。同时作为一门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但这门学科又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合理设计授课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增强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其学习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为中医学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课程中尝试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受到学生欢迎,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和学生更多的交流,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总结经验,在学生具备中医学基础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中医临床用药必须炮制,从而重视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和作用,促进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研究。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5]。

参考文献

[1]杨军宣《.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85-86.

[2]李红伟,田连起,张振凌,等.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97-99.

[3]李红伟,孟祥乐.临床中药炮制学对临床相关专业学生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1:118-120.

[4]周改莲,曾春晖,覃葆.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146-147.

[5]李红伟,盂祥乐.我校不同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93-94.

篇(2)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自主创新;科研习惯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验证理论式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与创新意识,并对学生基本科研习惯进行进一步规范。[1]我院通过近8年来的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形成了中药炮制集中实训的针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基本科研习惯形成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现就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详述。

一、激发创新能力选题立项教学模式

(一)体现传承与创新,立足有基础创新的选题模式

中药炮制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因此,要求学生创新有基础。给学生提供大量数据源,包括古代及现代文献,通过数据源的大量参阅,初步形成立项目标。

(二)提供自主创新空间,导引式教学创新模式

在学生有了充分知识及文献储备,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任务下达采用给定范围,给规范,在学院提供的实验平台基础上,以中药炮制研究作为出发点,采用各种实验方法进行课题设计,完成最终实验过程,并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先进的科研手段。

(三)梳理创新思路,立项采用开题模式

创新思路形成后采用专业模式表达,规范开题报告的书写能够为创新思路提供专业的梳理思路,并将思路系统完整呈现的好方法,开题报告采用规范模式,开题报告能够点线面全面兼顾,学生创新思路就系统详细的得到表达。

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自主管理的过程模式

(一)自主选题模式的建立

从文献检索,到项目选题,到选题论证的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时间安排,实验平台条件和检索工具及途径进行具体工作安排,教师在此过程中配合学生的安排,应学生的要求对选题过程采用探讨式的引导和论证。

(二)立项采用立项答辩学生自主模式

建立论题拟定后,小组根据开题报告书写要求,再次自主安排文献搜集,针对文献资料的综述,也是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拟定,每个开题板块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开题报告书,此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实践过程模式

项目实施过程,学生自主安排每天的实验内容,除了给定的实验记录要求和实验操作规范,其他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解决,可以借助文献,借助教材,可以找老师提供帮助。[2]学生在相应规范的要求下,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对实验实施过程的主体地位。

三、基本科研习惯养成的规范过程模式

(一)各操作区操作规范化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很多实验操作,对实验室进行分区规范的模式,针对各区制定具体操作规范操作并将规范进行张贴,学生能够随时参阅在各区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规范化。

(二)实验记录的规范化

客观且详细实验记录习惯的养成是良好科研习惯的培养的第一步,实验记录要求很大程度上能够规范学生的科研习惯,给定学生规范有效的实验记录模版,实验记录强调原始性,实验数据的翔实性。[3]该模版的给定使得学生通过每天的记录能够清楚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做了,做的结果如何,最后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每天都有清晰的科研思路。

(三)论文书写的规范化

科研能力培养的其中之一即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针对集中式专业实训的实现,首先要培养学生论文书写的规范化,给学生提供大量核心期刊文章,让学生阅读,并自己总结其中的规范,同时也为学生论文书写提供统一的规范格式,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论文的情况给与反馈,让学生真正理解规范,做到规范。

(四)实验室安全及卫生规范化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涉及实验多,同时实验室24小时开放,这样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就更为重要了。因此在实验过程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反复强调,并在各实验室张贴具体安全规范,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安全排查,不断深化安全意识。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区完成实验后都必须将实验台恢复使用前的洁净状态方可离开。该模式能够将关系密切的几门专业课程集中学习和实践,能很好的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利于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动手及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们还深刻体会到运用学过的专业课知识,创造性学习和自主设计方案实践成功后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黄文华,陈文,李秀英,等.基于中医药高职高专《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探析[J].高教学刊,2016,3:175-176.

篇(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19-01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对于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更加明确,人们更加重视对于中药“成分”尤其的“活性成分”的科学阐述。这就对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中药化学的本科教学应以中药“活性成分”为中心,以解决科研、生产中实际问题为内容,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笔者认为应结合教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应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1 以“活性成分”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成分是教学的基础部分,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各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来引入各章内容,如在黄酮类化合物一章中,往往是直接以“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虽然,直接提出结构的重要特征可加深对其印象,可这样容易使学生只机械地把结构进行记忆,即是平面化的、化学式的教学模式。试着变换一下引入的策略,如果先把大家所熟知的药物维脑路通作为引入点,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这一治疗急性脑血栓药物的关注,进而引入其结构为羟乙基芦丁,即为中药槐米中芦丁的结构改造物。学生在急于探究活性物质结构的同时,自然引出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虽然仅是教学引入方法的细节改进,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类成分的结构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对于成分的认识上也不再停留于结构的单纯认识上,而是更有利于形成“成分”和“活性”相联系的立体知识结构。

2 以解决科研、生产的实际问题为内容

教学内容应紧密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这是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尤其对于中药化学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上,可以首先提出本学科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采用设问式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总论中介绍“系统溶剂提取方法”时,可首先面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来你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上级主管提出对于一味临床作用明确但活性部位和成分均未知的传统中药,怎样开发成现代的中药新药的课题。你该如何进行?采用怎样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就业和未来工作发展都是学生其最为关心的,上述的设问也是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此时都会全部集中,就下来介绍的系统溶剂提取法与药物活性筛选相结合方面的知识,自然会水到渠成,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可以能很快应用的实际工作中,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3 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应用型人才要求有完整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即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路培养方面,应主要贯穿于提取分离工艺的教学内容中。在各章讲授相应部分时,教学目标和重点不应局限于对某种药材或某种成分的机械记忆上,关键是掌握此类成分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以及灵活运用上,今后面临此类成分时能合理设计提取分离工艺和形成完整的思路。例如:实验教学课中提取黄藤中巴马丁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为小檗碱型水溶性生物碱的较为通用的提取方法,原理是根据水溶性生物碱可溶于乙醇的性质来提取,并且根据小檗碱型生物碱盐酸盐水溶性较差沉淀析出来精制。关键是提示学生以后碰到此类生物碱时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再如,按类别分离生物碱利用了生物碱的碱性及某些两性生物碱的酸性官能团,应强调这是生物碱类成分的系统分离,并结合药效活性筛选出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然后有效部位和成分的理化性质,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有目的性的分离。把系统分离―活性分离―目标分离的科研思路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

实验技能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是中药化学课程的关键技术,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加强日常教学实验中常规提取分离技术的反复训练之外,还专门开设了中药化学实验技术的系列专题讲座和训练;如现代分离精制技术的应用及进展等内容。尤其是在开放创设性实验课题的过程中,注重了高极性成分的分离技术,是对于中药复方水提液大量未知活性成分没有阐明这一现状,有针对性开展的本科教学科研实验课题。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加入,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对于先进仪器设备、分离材料(包括制备反相色谱、高速逆流液滴色谱等)的使用和操作得到具体的训练和掌握;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了应用性较强的前沿技术领域,培养了科学精神,激发了科研兴趣。

4 充分利用中药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各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药化学为中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为中药“有效成分”,是其它中药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和相关学科进行联系和贯通,知识体系的融合是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要求。例如在强心苷提取教学中,常规应介绍提取强心苷根据制备速效和长效强心药物的不同目的,利用或抑制强心苷的酶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进一步联系药理学药物代谢方面的知识,即抑制酶解可得到原生苷,极性较强且水溶性好,药理学中水溶性好的药物在体内血清中分布浓度高,而且容易代谢排除体外,这正是作为速效强心药物的机理。这样就把化学结构―化学性质――药物代谢―临床应用等方面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综合完整的知识体系。除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更有益于学生将来的新药创新和设计。再如中药黄芩的南北方存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科学的评价也归于黄芩苷在两种不同炮制工艺条件下从结构到活性的变化,从而选择合理的炮制工艺,这样就把中药化学和炮制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二门学科的的认识水平更为深入,即中药化学为理论基础,炮制为实践应用,二者相辅相承。

面向应用的中药学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教学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并采用灵活机智的教学形式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也更应注重细节方面,尤其是在思路、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完善上,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则是对整个教学效果最好的评价和检验。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位论文的质量。为了切实把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电气工程学院一方面抓好论文开题环节工作;另一方面,在研究生论文开题后的第二学期,由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对本院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抽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论文选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检查其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论文工作的抽查对研究生和导师起到了有效的督促和检查作用;同时能及时发现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对涉及的问题、内容及方法尽可能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办法是:由于目前硕士研究生规模较大,硕士生全部参加由督察组组织的中期检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督察组从每位硕士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中随机抽查一名学生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未抽查到的学生,由导师自己组织学生的中期检查。如在2001级硕士研究生中,督察组抽查了30名学生,按专业分成3个组,要求学生本人简要介绍论文选题意义、理论根据、实用价值、资料收集情况、论文工作总体安排和进度,开题以来研究的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论文采用的技术方法、进一步完成论文的计划等内容。

通过对抽查的结果分析,学院大多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难易程度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有些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还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科研实战能力。抽查中也发现少数研究生在论文工作中存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有的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有的没有明确的进度计划、有的难度太大需要调整等。

通过督察组对硕士论文的中期抽查,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作用表现在:

(1)对论文进度的督促作用:由于论文是随机抽查,这不仅给学生、同时也给导师一种督促,促使学生和导师重视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注意掌握论文进度;

(2)对论文题目、内容、进度的了解:论文的中期抽查,有利于导师和督察组及时掌握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和进度情况;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参加的督察组专家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师,通过检查,督察组专家及导师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定的指导建议,以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研究课题在一起检查,对学生、对老师都起到了学术交流的作用。

我院连续4年的论文中期抽查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2 严格博士论文的预审制度,确保博士论文质量

博士论文预审制度,对保证博士论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博士论文的预审,是博士论文答辩前最有效的质量检查。博士论文中期检查时,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系统,还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因此,难于对论文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但提交预审的论文,基本上已完成了全部论文工作,通过预审,可以检查论文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研究深度是否足够、是否有创新;

(2)博士论文的预审,也是论文质量检查和论文完善的最佳时刻。对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还有时间、有机会对论文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3)由于论文预审是对学生负责、对导师负责,因此预审专家没有什么压力,可以凭借专家们的丰富经验和学术造诣,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论文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但真正要达到博士论文预审的目的,预审专家是关键。如何确定预审专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来保证,但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一是要熟悉论文研究内容,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研究领域要比较宽;二是要工作认真负责;三是要公平、公开、公正,能客观地提出自己的评审意见和建议。为保证预审专家的客观性和学术水平,学院规定预审专家组中必须有一位除导师外的院督察组专家。

3.3 坚持督察组听课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

学院长期坚持安排院督察组听课的作法。跟一般性的听课不一样,学院的这种听课不仅是对上课纪律、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的简单检查,而是更加深入,也是一种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调研和检查。在安排专家听课时,学院特别注意安排熟悉该课程内容的专家听课,以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课程深度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的内容衔接。听课后,除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外,还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内容的整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4年来,电气学院已建立健全了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制度,每个学期院督察组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督察组会议,传达学校研究生教学的有关精神以及介绍其它院系好的管理经验,并严格督促、检查本学院研究生的开题、中期检查、论文预审、论文答辩以及研究生课程上课质量等,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效果显著。在实践中,也注意处理好学院督察组与学院学位分委会以及行政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互相支持、配合促进。

实践表明,充分发挥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作用,对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八方,周珊珊,曹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特征和控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20~24.

[2] 肖敏.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6):34~37.

[3] 程永波,廖晓玲.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目标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 16~20.

篇(5)

中药调配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将中药饮片调配成适宜临床患者使用的过程,它具有临时调配方剂的特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也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调剂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技术性强,因此调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现就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几大因素进行浅析。

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的“量”与疗效有重要关系,医界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中药方剂依“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各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处方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但在调剂中屡见主观估量,“抓药”代称的现象,造成配方总量、单剂量不准确。中药调配剂量对处方疗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同一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亦异。以肉桂为例,小剂量有引火归原的作用;大剂量则有补肾阴,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药物剂量不一,还可导致作用相反,如红花少量养血,大量则破血;还有些药物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连、黄柏之类,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这些都说明了药物“量”与“效”的关系。②有些方剂中单味药剂量变化,会使整个方剂主辅换位,药效属性发生变化。如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因各药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证方剂名称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严格掌握。如马钱子等,用量不足则疗效不显,用量过大则极易中毒,故应慎选剂量,以防中毒发生。

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调配药物时,还要重视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药名脚注及附加术语的审定。

中药的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处所加的简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采取的特定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药脚注的特殊处理,直接影响着药物疗效的发挥。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脚注的要求,认真执行,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有的处方虽未加脚注,但如果是需特殊处理的,仍应按炮制规范的规定处理。如生矿石类、动物角甲类,其饮片质地坚硬,应另包先煎,这样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乌、制草乌等有毒饮片可先煎,可降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疗效,故应后下。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辛夷等包煎,可减少绒毛混入煎剂后刺激咽喉。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影响疗效。因此上述各类药物调剂时应执行脚注,单包注明用法。

药物的炮制处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便于调剂、贮藏和提高药物疗效。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异。中医认为“酒浸外提,姜制发散,土炒健脾,醋制人肝止痛,入盐走肾软坚。”如土炒白术,长于补脾止泻,焦白术,补脾而不滞气;生甘草味甘偏凉,可泻火解毒;炙甘草味甘性偏温,可温中祛寒等。如醋制元胡索,其有效成分生物碱可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熬时易溶出,能增强止痛作用。因此在配方时应根据处方意图付药,应付炮制品者,一定要依方调配,不可混用、代用。此外,中医用药还讲究“逢子必捣,逢子必炒”的原则,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做法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因此,如遇到预先不宜捣碎的完整类药材,如大枣、莲子、砂仁、豆蔻等,也必须在调配时临时捣碎。这些都是在中药调配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药物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篇(6)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去外皮干燥根,性微寒,归肝脾经。白芍临床上常用的入药规格有生白芍、炒白芍、醋白芍或酒白芍等[1]。白芍含有芍药苷成分,具有镇痛、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有报道,炮制后的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均显著降低。本文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及生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仪器使用 岛津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色谱工作站,频率25k Hz的KQ2200DA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2材料选择 芍药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736-200933) 。色谱纯甲醇(美国Tedia试剂公司);水为重蒸馏去离子水。生白芍 (天津饮片厂产品) ,白芍炮制品(按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自制产品) 。

2方法

2.1白芍炮制 酒白芍:按白芍100kg用黄酒10kg的比例,将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放锅内文火炒干。醋白芍:按白芍100 kg加米醋20 kg将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用文火炒干放凉。炒白芍:白芍片放锅内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2.2芍药苷检测

2.2.1色谱条件 色谱柱:Aichrom Bond-AQ C18(4.6mm×150mm),流动相:乙腈-0.1% 磷酸溶液(14:86)论文的格式。柱温:30℃,进样量20u L,流速1.0mL/ min。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约为4000。

2.2.2供试品溶液 将以上白芍炮制品中粉0.1 g放入50mL量瓶内,加入乙醇35mL,置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放冷,加稀乙醇至刻度药学论文,放置后取上清液微孔滤膜过滤后制成1.0g/L的溶液,为供试品溶液。

2.2.3对照品溶液 取芍药苷对照品2.1 mg用甲醇定容到5 mL量瓶内,即得对照品溶液。

2.2.4芍药苷测定 用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 5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色谱条件测定,样品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外标法计算芍药苷含量。

3 结果

芍药苷在白芍生药材中含量最高,白芍片和酒白芍含量相当,含量较少的是炒白芍和醋白芍。RS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类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测定(%)

样品种类

芍药苷含量

RSD

原药材

白芍片

酒白芍

醋白芍

炒白芍

3.14

2.54

2.52

2.27

2.30

1.5

1.73

篇(7)

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对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让学生做到既能熟练掌握传统实验操作方法,又能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将原来单一,验证性实验调整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学时比例分别为75%和25%,并将总学时(32学时)分解为验证性实验24学时、综合性实验8学时。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技能,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嘲。为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我们将一些实验进行合并,在煮法实验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水飞法的操作,如甘草汁煮远志的时间较长,同时没有复杂的实验操作,我们就安排学生做用时较短的水飞朱砂实验,这样既不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叉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炮制实验。

2增加实验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增加了一些新实验内容,如在加固体辅料炒法一节中,增加了砂烫、滑石粉烫两项内容,使固体辅料炒法更为完整;在炙法这部分内容中,新增了油脂炙、姜炙弹法、煨法、制霜法等方法,使传统炮制部分实验内容更为完整。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麦麸煨与麦麸炒实验,明确了两者区别。实验课的操作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了理论课程的学习日。

3改变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然而在考核过程中发现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觉得该实验课不如其他课程重要。如在考核水飞法的操作时,学生很难理解实验步骤及操作要求的具体内容,虽然水飞法的操作步骤也是理论课中重点讲授内容,但笔者还是发现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水飞法定义都不能准确说出。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改变中药炮制实验无实验报告的现象,针对新增加的中药炮制实验方法确定了实验考核的计分办法。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成绩为百分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记分,由每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50%)和最后的考核成绩(5O%)组成。实验平时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组成,带教教师在平时实验课时要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打分。实验完成后,不论实验成败与否,都要求学生将该实验过程完整记录并进行小结,若对本次实验能提出一些新见解,给予加分鼓励。在总结体会中,很多学生加深了对学科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的考核成绩在平时实验课全部结束后以抽签方式进行,每人一种药物,现场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带教教师当场打分,该成绩作为实验考试成绩。此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较好效果,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验,又从实验到理论,知识逐步得到深化。

4规范实验操作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形成良好的学风,规范实验室操作是不可缺少的的一个环节。在实验中让学生2人一组,每组分一套中药炮制用的炉子、铁锅、锅铲、瓷盘、瓷碗、筛子等实验用具。实验结束后进行清点,如有缺损按照半价进行赔偿,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课是严肃的。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同时降低了实验用具的损坏率。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完成每一步实验,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规范地写好实验报告。特别是在第一次中药炮制实验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加强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了解各小组的实验进度,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篇(8)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61―02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药材自身的性质,按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炮制是否得当,对保证临床药效、用药安全及便于制剂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内容包括净制、切制和炮制三部分。中药炮制作为我国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活跃的生命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药材经过特定的工艺处理可以达到减毒、增效、改变或缓和药性、适应临床用药等目的,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中药炮制是一门传统的技术学科,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诸多局限已暴露出来,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这也是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注重中医药事业的完整性。实现中医药领域各个门类学科的全面发展,才能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向前发展,而中药炮制有关问题的解决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摆脱中药炮制所面临的困境?笔者将逐步分析如下:

1 现存问题

1.1 炮制标准亟待完善,认证规范需要加强

中药炮制的规范标准是《中国药典》中收载的饮片炮制标准及炮制通则、《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地方炮制规范三级标准。由于《中国药典》仅收录了部分药材的炮制方法,并且《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颁布的年代久远,且几乎未进行修改,有些炮制方法尚欠缺科学依据,存在很多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中药材加工生产的要求。再者,由于我国地区众多、民族多样,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中药制药理论体系及民族用药习惯,加之地理环境的差异对药材的药理药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也比较大,使得不同省份在炮制方法上也存在着差异,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炮制规范(即省、市、自治区炮制规范)。这一做法虽有利于保护地方炮制特色,但是标准众多,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质量标准来遵守,使得药材在流通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地区的炮制方法相对落后,这样就造成同种药材的炮制品在流通中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对于中药材不同省市之间炮制规范的协调与统一还有待完善。另外,相关人士也提出要统一辅料标准。辅料对于炮制来说至关重要,不同辅料进行不同工艺炮制出的药材的药理、药性相差很大,如中药牛膝的酒制品能增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而其盐制品则可引药入肾,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的目的。由于各个地区并没有对辅料的添加进行严格的规定,导致炮制后的药材因辅料选用及辅料质量方面的差异,而对其疗效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有些药材需用酒制,有些地方习惯用白酒,有些地方习惯用烧酒,两者炮制出的药材品质和对人体的刺激性却也存在差异。如何做好炮制环节的辅料控制,既是我国中药企业的薄弱环节,也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完善炮制规范、建立统一的辅料标准体系,对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生产意义重大。

各个企业在进行中药炮制生产时,要严格遵守GMP认证要求,保证中药材的品质、质量,这对整个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而我国还有很多药厂不符合CMP认证要求,尤其是一些小厂家、小作坊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进行作业,产出的药材质量不能达到有关规定的合格标准。近年来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弊端就是中药材中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作为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炮制必须严格遵守相应规范,同时这也是对我国中药企业的一大考验。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对药材质量的控制,单凭传统书籍上笼统的记述,如“炒至变黄”等词语来评价、判断炮制品和饮片质量,进行药材加工生产,是有失科学性和规范性的,相关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一套严格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生产流程规范,对于中药材品质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1.2 研发投入不足,领域盲点尚多

中药炮制是关系到中药新药研发与制剂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制药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医药领域也不例外,然而,中药炮制的发展进程却十分缓慢,并没有随着我国制剂技术及其他新药研发技术一同平行发展。许多炮制工艺过程中的成分发生变化,以及炮制后药效转变的机制尚不明确,领域内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那么究竟是什么限制了中药炮制现代化研究的前进脚步?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研发投入不足,许多企业、研究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对于中药炮制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及研究经费的限制,也很少有人进行中药炮制方面的研究,这就严重制约了中药炮制的发展,从长远来讲,这对于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向前迈进也是极为不利的。

1.3 学科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技术后继无人

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中药炮制的传承问题是让许多业界前辈忧心和头痛的事。由于当下从事炮制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很少,加之有志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更是匮乏,导致中药炮制事业的传承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由于中药炮制多为一代代老药工的经验相传,中药炮制技术很容易遗失、消亡,现在专门从事中药炮制研究的专家极为稀缺,因此有“熊猫队”之称。由于从业的老药工不愿公开技术,有些中药炮制的手段濒临失传,导致中药炮制技术的延续遇到很大的障碍。继承中药炮制技术,使之能不断延续下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目前,各大医药院校对于加强中药炮制学科建设的力度不够。大中专院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直接途径,作为一门传统学科,中药炮制对于理论和应用的要求都很高,而目前在一些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存在着学时不足和师资匮乏的问题。有些院校的理论学时仅为三十几个,甚至更少,而且实验课中所用的仪器也很陈旧,导致学生仅懂得中药炮制的皮毛,知识结构很不完整。这将严重影响中药炮制人才队伍的质量,对社会、医药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1.4 中药炮制技术外流严重,知识产权保护急需加强

近年来,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认识到中药的独特效用。同时也加强了对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于是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国内许多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技术外流严重。笔者曾读过一则新闻,一位上

海的老药工曾被专门邀请到日本。被录像机拍下了操作炮制的全过程,这在当时引起过了很大争论;其他通过论文以及讲学泄密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医药知识产权纠纷更是屡见不鲜,可见建立健全医药知识产权体系,用法律武器来捍卫国药任重而道远。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标准化生产

首先,要解决中药材及饮片市场流通混乱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使之有法可依。而且标准的制定要具有权威性,对于其中关于辅料添加用量、辅料的品质要求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并对炮制后的药材进行相关的优劣评价,通过一些高科技手段,对有效成分含量、毒性控制等方面进行检验,彻底地改变我国中药材生产秩序混乱的现象。

其次,要求各个企业严格推行GAP和GMP认证,从药材种植到制剂生产,整个过程都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强化企业内部生产标准的要求,力求生产出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的饮片和药品。对员工要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加强企业管理,保证员工能够规范化地进行生产操作,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2.2 增加研发投入,鼓励技术改进

21世纪伴随着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天然药物开发前景巨大,尤其对我国来讲,拥有很丰富的中药资源,以及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沉淀,为我国新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因此一定要把握机遇,促进、推动中药新药研发。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及相关企业要加强对中医药的研发投入,支持如中药炮制这样的传统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并且鼓励科研机构及有识之士进行理论创新研究,对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改良,实现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转变。

2.3 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学科建设

针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的问题,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鼓励有经验的老药工到制药企业和各大研究机构,传授经验和心得。同时,要积极鼓励年轻一身中医药事业,富有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继承和发展中药炮制技术,认识到传承的必要性,防止前人的智慧结晶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要求各大中专院校,重视中药炮制的学科建设,提高学生们对中药炮制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的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中药炮制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使中药炮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加强其与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工程学之间的联系,鼓励同学们投身中药炮制事业。并且可在一些具备先进科研条件的高校,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为中药炮制行业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尖端人才。

篇(9)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篇(10)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3-0515-02

Dermination of Atractylone in Crude And Processed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by TLCS

CAI Yinyan 1,SHI Tingting 1,CAO Gang 2,ZHANG Xiaoyan 2

(1.Hangzhou No.3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09,Zhejiang,China;

2.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atractylone in crude and processed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Methods :The 3 batches of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were determinated from different places by TLCS.Results:The peak area of atractylone was all decreased after processing. Conclusion:The contents of atractylone were all decreased after processing,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pre-and-post-processed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by TLCS.

Key words:TLCS;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atractylone;content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其根茎可以入药,性温,具有利尿、消炎、抗衰老等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白术挥发油还具有抗炎、抗肿瘤等生理活性。主产于浙江、安徽,以浙江鄞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於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於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1]。随着对白术研究的深入,证实它还有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对代谢活化酶的抑制等药理活性,分子生物学方面,最近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白术及复方对脑组织和肺组织有较大影响。白术中主要含挥发油、内酯类化合物及多糖,内酯类成分有白术内酯I、II、III,双白术内酯等[2]。白术的炮制方法有麸炒、土炒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术的有效成分也有影响[3],本文首次通过TLCS法比较了白术生品、白术麸炒品种苍术酮含量的变化;为白术炮制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方法。

1实验材料

1.1仪器与试剂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AL-204),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XS-105),超声波提取仪(KQ-100),薄层半自动点样仪(LINOMAT5),薄层扫描仪(TLC SCANNER3),薄层照相系统(REPROSTAR3),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2药材3批药材分别为浙江、安徽、河北的药材(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提供)。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批号120925-200708)见表1。

表1药材来源和批号

样品来源批号生品S1安徽Y080428生品S2河北祁州Y080506生品S3浙江磐安Y080516麸炒品S4安徽080720麸炒品S5河北祁州080718麸炒品S6浙江磐安0807192方法与结果

2.1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6批白术药材粉末0.5g,加正己烷5mL,超声30min,滤过,滤液定容到10mL的容量瓶,备用。

2.2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白术对照药材粉末0.5g,精密加正已烷5mL,超声30min,滤过,滤液定容到10mL的容量瓶,备用。

2.3薄层条件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10×10cm薄层板,105℃活化半小时,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7∶3)[4],上行展开,展距8cm,取出,晾干,以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主斑点显紫红色(苍术酮),结果见插页Ⅰ图1~2。

通过6批样品和白术对照药材的薄层鉴别,结果6批样品和白术对照药材在同一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红色),说明该点为苍术酮。

2.4扫描条件照薄层色谱法(2005版中国药典附录Ⅵ 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60nm,λR=700nm,狭缝5.0mm×0.3mm,比较白术炮制前后苍术酮峰面积的变化,反映苍术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见插页Ⅰ图3和表2。

表2炮制前后苍术酮的峰面积

样品来源峰面积生白术安徽5817.6麸炒白术安徽4640.7生白术河北祁州2694.9麸炒白术河北祁州1795.3生白术浙江磐安5391.0麸炒白术浙江磐安4987.23讨论

显色剂的选择:分别用5%香草酸硫酸溶液、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结果表明喷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显色斑点清晰而且不需要加热,而喷5%香草酸硫酸溶液加热使斑点清晰显色,挥发性成分加热之后斑点扩散且会挥发,难以用薄层扫描而且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故选择显色剂为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

通过比较薄层扫描后苍术酮的峰面积,结果表明3批不同产地的白术麸炒品中苍术酮的含量均低于生品,且河北药材的含量显著低于安徽和浙江产,说明不同产地白术化学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

采用薄层扫描法比较了白术炮制前后苍术酮的峰面积,结果表明麸炒后苍术酮的峰面积均比生品小,说明炮制方法对所含成分种类影响不大,主要影响成分的含量,这可能是由于白术中挥发性成分苍术酮不稳定,遇热、见光易分解产生内酯类成分[4-6],为白术炮制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

[2]言丽娜. 苍术、白术中有效成分研究及中药材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3]Tsutomu O.Identification Tests of Aristolochic Acid in Crude Drugs by Reversed-Phase TLC/Scanning Densitometry [J].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06, 52(1): 78-81.

上一篇: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下一篇: 端午节的古诗五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