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25: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跨专业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2
[中图分类号] F273;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35- 01
1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背景和目的
“工科要有实验,经管要有实训”,实验和实训对于经管类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对理论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综合检验学生的商科知识、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从2011级开始,将原先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10周校外实习转变为2周校内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加8周校外企业实习。我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已连续两年开展。
跨专业虚拟仿真实习通过专业的实训软件模拟仿真的商业运营环境,把来自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按专业背景配置组成仿真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物流企业、工商管理局、税务局、金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机构,结合专业知识来进行模拟运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
通过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基本的管理知识以及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在实践中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今后的工作之中。
2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实践过程
①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时间。此次跨专业实训每批次进行2周,10天,80学时。②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实验中心。③虚拟仿真综合实习详细流程。第一天:上午,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动员大会,竞选CEO,学生竞聘岗位需要准备竞选演讲。下午,各公司CEO张贴公司海报。海报张贴完毕后开始招聘员工,招聘完成后在媒体中心登记员工信息,并张贴录用员工名单。第二天:上午,公司注册流程讲解,讲解完毕后公司职员需领取注册用表单、收据。下午,进行公司注册,在公司注册期间,CEO安排好公司组建的工作,公司成员主动学习运营规则,确保运营正常开展。第三天至第四天:进行企业运营规则讲解,各单位CEO督促自己的员工严格遵守上课时间,并负责登记好自己公司员工的考勤。各职员需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软件使用。学生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一个季度的试运营。第五天至第九天:完成第一季度至第七季度的运营,并且举办海报评比大赛、点钞大赛、主题沙龙素质拓展等特色活动。第十天:上午,完成最后第八季度实训,检查并上交办公用品。下午,准备经营总结PPT总结大会。各公司CEO对全体员工做年度述职报告。
3 校内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特色
①组织主题沙龙、主题分享会。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经营实践结合,特加入多个与创业导师、企业家及成功校友交流环节,为大四学生就业进行面试前准备、面试应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未来择业的道路上目标更清晰。举办“遇见美好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新经济下如何合伙创业”“如何适应电商企业的企业文化”主题分享会,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方向指引。②完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公司进行考核,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企业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50%+中期汇报×20%+考勤×20%+员工工作参与度×10%。公司(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物流公司)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40%+服务满意度×40%+考勤×20%。
4 结 语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学生实训化教学继单项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之后的第四阶段的训练,是整个实训体系的提高阶段。经管类学生学会适应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策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认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也深化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开拓了一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工作由于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很少有企业会将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提供并展示给学校教学,这就导致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模拟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对学生进行财务实训[1]。因此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学缺乏整体性的实训设计,形式单一,脱离真实的工作环境,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甚至会造成会计专业人才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也比较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会计人员,他们对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特别高。但是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已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以往的会计实训中,学生仅仅只是学会并完成几笔简单的业务处理,并且时间一般为一两周,比较仓促。为了改进传统实训模式的不足之处,于是出现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专业实训平台”,本文主要对VBSE会计专业实训平台的实训教学实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可以解决会计专业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并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基于VBSE的会计综合实践平台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跨专业实训平台”是用友新道公司最新研发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充分结合了学校教学和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将企业引入校园,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度比较高的实习环境。这种实训平台的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都是按照实际的企业进行设计的,这样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实践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亲身体验并感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执行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岗位工作,并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全面型实务人才。《虚拟商业社会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角色体验
基于企业真实组织机构、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与操作环境的全景呈现;我们模拟一个典型的童车生产制造企业,内部包含一个完整企业所需要的七大部门。生产童车需要上游材料供应商提供原材料,产品需要通过下游的销售公司卖到市场。另外,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还需要银行、税务、工商等组织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虚拟商业社会(VBSE)。学生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进每一位同学都在该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真实的公司运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感,学生更多的以一种责任感参与到小组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并指导学生充分的了解本专业的实用性以及会计原理在实践中的作用,以促进他们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
(二)仿真度比较高
该实训课程包括仿真实验室和仿真企业两个部分,仿真企业模拟包含了服务业、制造业等各种企业主体,并且还模拟了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企业中各项关键部门和岗位都有细致的划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虚拟商业环境。课程将在会计专业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开设,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使得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有一个全面接触现代企业核心业务、工作流程和方法的机会,通过知识的建构与反馈,使得所学各专业知识得到融会贯通,从而获得对企业管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为走向社会做好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开展VBSE课程的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可以根据各岗位的业务要求准确的填写和流程相关的表格、单据等,并熟知各种表格制作方法。
准确地理解业务处理的逻辑以及业务对企业其它业务构成的影响。
熟记业务流程、业务策略和各种管理理论。
根据不同时期的管理目标涉及的应用管理知识,并提出业务管理的有效建议。
为了实现以上的实训教学目标,笔者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设计了虚拟商业社会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主要分为六个模块。
(一)回顾分析课程
每一门课程在开设之前都要首先对课程内容、结构、特点、性质等进行充分的分析。本模块中,笔者对课程中的环节和场景进行了重新呈现,通过视频、图片的形象化展示,从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进一步了解。该模块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探讨课前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的内容。
(二)组建团队
通过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组队,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实训效果。本模块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团队的设置问题。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团队的建立是要让学生彼此之间产生竞争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并积极参与到实训学习中,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三)模拟上岗
学生组建团队后开始接手自己的“公司”,首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成角色和心理的转变,要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岗位,并了解业务类型、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基本信息有基本的了解。本模块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探讨角色转变和岗位分工的问题。实施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并且引导他们只有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每一次任务完成之后,团队内的成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以让学生体验并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能和要求。
(四)固定业务实训业务评估
虚拟商业社会跨专业综合实训过程其实是学习的主要阶段,学生在固定数据阶段的经营中不但可以掌握企业的工作规则、熟悉业务流程,还可以为课程后面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本模块中,教学需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固定数据阶段的详细知识。固定业务实训课程需要一周26课时,因此学生在这个时期有充足的时间将业务流程和经营规则等理解,这相比原先的课堂教学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
(五)学生自主决策和经营
教师作为实训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不可能永远陪在学生身边,学生迟早要完成自主的决策、经营和竞争等,只有让学生真实的进入到决策、经营的环境中,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本模块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探讨自主经营和决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该模块的教学需要充分的体现开放式的教学特点,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六)学习评价
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信息加工,分别是体验(E)、认知(A)和理论(T)。虚拟商业社会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课程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实践体验,但是体验效果还没有达到认知的水平,这是当前所有的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本模块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将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上的一些问题。该模块是对实训课程的终结性总结。因为实训过程就要结束,学生会更加珍惜这段经历,并愿意将自己本学期的学习体验、成果、经验等分享给同学和老师,因此这个模块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虚拟商业社会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针对企业和岗位工作的训练。实训教学内容非常贴合企业实际,不同于校内的综合实训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值得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推广应用。
一、 工作中做得好的地方
1、 能从多渠道收集资料,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行的业务流程。根据每天所了解的生产商渠道商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变更更适合生产商和渠道商的拍卖流程。
2、 拍卖业务流程较为详细具体,生产商渠道商能根据拍卖委托流程、竞买流程,明确的知道自身的拍卖业务安排和不同业务的具体办公时间点。节省他们拍卖、竞买时间。
3、 能把拍卖标的物的资料整理汇总,制定出方便操作的表单。生产商渠道商分别有属于自己的能拍卖的标的物表单,记录拍卖标的物原值、折旧年限、残值、成交价、最高一口价等相关信息。
4、 能积极协助银行工作,按学校的每日课程安排展开工作。
5、 主动与生产商渠道商联系,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不仅仅局限于本行的工作,对整个模拟演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6、 在制定业务流程时,组员能积极发言。发表自己对流程的见解,及时发现拍卖行运作系统的不足之处,向老师反应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7、 能根据老师地要求详细策划‘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品牌网站及网店设计大赛’和‘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CI设计大赛活动’,无论是参赛规则还是评选的方式都是经过集体商讨决定的,可行性强。
8、 当生产商渠道商来咨询拍卖相关事项时,能给出中肯意见,让生产商渠道商自己选择商品的处理方式。
9、 对书上的相关拍卖规则已比较熟悉,能比较灵活的处理拍卖业务。
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 拍卖业务流程的制定掺杂一些主观意志,难免会有点偏离现实。
2、 因为要按实际流程走,我们不能先购买商品在自行组织拍卖而且拍卖成功与否也要收取规定的收学费,所以相对委托我们拍卖的生产商渠道商很少。
3、 考虑到我们的运营年限才六年,一般生产商渠道商拍卖东西都要到后面几年,拍卖标的物折旧年限都有十几年那么到最后几年折余价还是很高的。那么即使买入二手专营店、仓库,折旧费用比每一年的租金要便宜,但谁会在最后几年发100多万流动资金去购买仓库、专营店,只能使用一两年,并且把流动现金变为固定资产呢?虽然总资产没有减少。
4、 生产商渠道商初始运作资本太少,导致他们大多只能是租用仓库、专营店等,因为他们现一直还是处于支大于出的状态,购买仓库、专营店的能力很低。并且租用的租用仓库、专营店又不能拍卖,所以我们的拍卖业务又少了一些,这不利于我行拍卖业务的操作。
5、 拍卖标的物限制太多,如:我们本来运营才六年,教科书上规定“生产线只允许转让或租赁一次,被转让方和承担方必须实际持有并使用该设备1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以折余价80%出售或退回原厂。”这样也会减少我们的拍卖业务。
6、 通常都是要拍卖的生产商渠道商比较多,购买的生产商渠道商很少即供需不均衡,这就造成拍卖另一个困境。
7、拍卖所需周期长,相对于拍卖这种方式,直接卖给信息中心能快速提现,解决企业现存资金问题。所以生产商渠道商更倾向于直接卖给信息中心。
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
1、 拍卖流程是很难与现实一摸一样的,我们只能尽量与现实流程相似。
2、 由于任何人对拍卖都是不太熟悉的,我们只能根据自身的知识对相关拍卖规则进行修改,如:柔性生产线、半自动生产线Ⅱ生产商只能卖给拍卖行,然后由拍卖行自行进行拍卖等。
3、 上面问题的三四点由于是不可抗因素未能找出解决对策。
4、 拍卖周期是不能缩短的,他有属于自己的流程,所以对于问题七不能提供解决对策。
四、第二年工作计划
1、进行拍卖宣传,尽快开展拍卖会,对上一年制定的拍卖流程做一个详细的检测,检验其可行性。发现不足时能及时根据生产商渠道商的运营情况进行修改。
2、对‘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品牌网站及网店设计大赛’和‘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CI设计大赛’做好前期宣传工作,提高生产商渠道商参赛的热情,保证比赛流程的通畅。
关键词:
VBSE;实训教学体系;企业搬进校园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宽专多能”式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审时度势,高等教育也正逐步向着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目前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较多,但是对于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平台涉及不多。高等院校为培养学生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能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综合性实训平台,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课程应运而生。
一、VBSE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平台简介
“VBSE”(VirtualBusinessSocialEnvironment)称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指高校根据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现实岗位工作内容、业务流程等,结合与教学目标适配的业务规则,搭建包括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在内的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让学生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工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在协同工作中的综合执行能力、全局意识和职业素养,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VBSE通过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任务以及相互关系,遵循预先设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仿真模拟经营,体现了三个特征:第一,全方面仿真性。VBSE综合实训做到了环境、机构、业务、流程以及岗位的仿真。学生扮演虚拟商业社会中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不同角色人员进行团队组建、期初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月末结账等企业运营关键环节活动的全过程模拟。第二,多模块跨专业性。VBSE综合实训构建了一个综合多模块、多学科、跨专业的衔接紧密的开放性实训教学体系,打破现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融合经管类各专业知识体系,可以满足经管类各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需求。第三,多元化竞争性。VBSE综合实训通过设置多个同行业的竞争性企业,并开展柔性化的自主经营,营造一个充实市场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VBSE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笔者所在院校经管类2014级各专业在第7学期设置了3个学分的职业能力训练实践课《虚拟商业社会综合实训》,该课程的性质就是一门经管类跨专业的仿真式的综合实训课程,课程目的为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完成虚拟商业社会中的岗位任务,理解和掌握较为全面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决策协调能力、创新岗位能力等。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高仿真的虚拟实训环境,需要一套完善而可操作的实训教学体系,这是一项创新工作,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对此展开了研究设计,提出了VBSE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框架。
(一)实训平台的搭建
VBSE实训平台的搭建属于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主要任务是结合学校实际硬件条件,由经管实训中心联合企业开展教学平台的软硬件搭建工作,具体包括实训场地的设计、虚拟环境的搭建(全景布局、制造企业布局及部门工位图、机构布局、业务洽谈商品交易会布局等)、网络及硬件平台的准备、教学软件与教学用具的采购等。具体搭建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核心应围绕着现代企业的经营,开展经济管理类多专业、交互式、同时间的校内综合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体会仿真的企业环境。1.场地的布局设计。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布局设计实训场地,确定运行规模。VBSE场地需要容纳上百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分别按区域划分各制造企业的物理场地,将各企业内部按部门分组,并集中设置场地,为制造企业提供业务支持。2.虚拟环境的建设。(1)企业内部商务环境。在VBSE平台中,设置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同行业制造企业,每个企业设置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仓储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计划部和市场营销等7个部门,每个部门又设置了关键岗位,共包含18个岗位。(2)行业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环境和政务环境。VBSE平台根据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将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工商局、税务局、海关总署、社保局、进出口服务中心、商业银行、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窗口,在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外部环境窗口。3.软硬件资源的设计与采购。(1)软件资源的建设。主要指软件平台的搭建,包括软件产品、相关配套教材及实例等资料的采购和准备。软件平台是实训体系建设的主体,出于教学需要考虑,该平台既要包括供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功能,又包括供教师和管理员进行辅助教学的功能。在软件平台中,针对企业设置不同部门和岗位,在业务方面,可以提供企业经营时所需的基础资料和企业经营的主要任务,关于具体经营的数据,则可以由根据实践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情况、运营情况、竞争情况等做出综合分析后再决定。总之,软件平台通过各种类型的服务机构、企业中各种岗位角色的扮演和经营业务的模拟,可以实现学生“在环境中体验、在对抗中思考、在行动中认知、在组织中协同”的教学目标。在软件资源建设中,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重要。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训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做好实践数据记录,做好对实践设备、实践场所的管理记录,有利于实践平台更好的发挥作用。(2)硬件资源的建设。VBSE跨专业实践要多岗位协同运作,所以对场地的规模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选择一个可以同时容纳至少上百名学生的实践场地,而且能满足以后扩容的要求。实践设备方面,对于服务器、计算机以及桌、椅等各种办公硬件设备和办公用品都有详细而具体的标准,要做到符合学生的实训要求。此外,在满足基本教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考虑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软硬件升级的问题。实训室网络方面,在实训室建设的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平台本身的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的问题,做到有效地利用和管理。4.教学用具的准备。根据VBSE综合实训的要求,教学用具也应该满足真实企业的需要,达到高仿真,如报表、票据、营业执照、单位公章、实训用钞票等等。
(二)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VBSE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业务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根据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坚持创新和综合指导原则,结合VBSE中的各个具体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1.实训要求。实训中每个学生根据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实际业务流程,模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使学生熟悉平台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从而达到实训教学目的。2.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由企业的建立开始,通过学生团队的决策与协作,完成企业从起步期、发展期、壮大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体验经济环境要素关系,通过开展企业运营对抗与内外部协同,实现企业经营的发展壮大。3.实训方法。VBSE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针对不同的任务将专业知识进行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整个实训过程又采用学生自主式学习和研讨式教学方式,在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自由选择工作岗位,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小组协作等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团队性和探索学习能力。4.实训流程。VBSE实训过程分为实训准备、岗位体验和实训总结三个阶段。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评时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因此,课程考核需要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除了考核期末经营业绩外,还要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实训结束后的收获与感受。除了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总体的考核。期末经营业绩的考核,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指标。关于团队业绩的考核主要考察:团队意识、沟通交流、经营决策、公司业绩、团队纪律、公司制度、公司经营报告等。个人业绩的考核主要包括:考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团体任务的参与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践课程的考勤情况、协作能力、理论知识、对团队的贡献、总结报告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等。学生成绩=实践企业的经营业绩*60%+学生个人表现*40%企业的经营业绩评定包括:企业文化10%、团队意识10%、团队交流10%、团队纪律10%、经营决策20%、公司业绩20%、经营报告20%。学生个人表现评定包括:学风与兴趣10%、自主性与团队合作30%、素质能力30%、实验教学成绩考核30%。
三、VBSE综合实训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建议
(一)做好前期软硬件条件的充分准备
构建VBSE综合实训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获得院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取得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保障。VBSE综合实训突破单专业实训模式,实现全仿真商业环境下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因此,同时参加实训的学生数较多,这就对场地有了比一般专业实训课更高的要求。同样在软件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方面也相对要求较大,所以在软件平台采购确认前要多比较、多选择,因地制宜,选择最符合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需求,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监控
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监控反映实训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效益,是项目开展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跨专业资源整合,加强专业间的合理和谐匹配,需要打破时空局限,突破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独立、非系统性等特点,从整体上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与管理,在教学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考评等方面做到有序规范。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VBSE实训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训过程的交互性对教师在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实训教师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具有足够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懂理论、懂技术、会应用”教师联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协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仅仅依靠现有的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具体操作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利用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中直接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岗位能手担任校内综合实训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第二,学校鼓励、支持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企业实行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外聘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强,可能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综合实训师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向“双师型”转变。第三,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VBSE平台的培训,提升授课教师职业能力、授课技巧,以及对VBSE平台的熟悉掌握程度。
作者:赵丽央 李赛伟 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课题来源: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445),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JG01),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60259)]
一、引言
2013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专题(独立学院创新与发展)培训班》,鲁昕副部长就应用技术院校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大学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目标[1],以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为宗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而要发展好职业教育,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根据新的形势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搞好实践教学。本文首先通过独立学院的调研,对其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独立学院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顺应国家建设应用技术院校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理念,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缓解经管类实践环节经费紧张的问题,提出了跨专业企业行为模拟综合仿真实训即把企业搬进校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校内打破自然班教学的组织模式,以ERP协会作为主要载体,实现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和综合岗前培训为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特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概况
目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有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为了厘清实践教学目前的开展情况,我们对30个独立学院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经管类相关专业实践课程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各类实习教学(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OA办公软件的运用、员工招聘甄选录用实训、员工培训和开发课程实训、绩效管理实务、薪酬管理实务、5S管理实务、物流管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创业策划设计、企业沙盘模拟经营、企业模拟招聘等实验实训;
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学、渠道管理、CIS等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企业沙盘模拟经营、案例分析、营销沙盘等实验实训;
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概论等课程设计;网络营销型网站建设、市场调查、SEO和网站优化、数据化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网络整合营销等实验实训;
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等课程设计;审计、会计专业综合等实验实训;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统计学、财产保险、银行信贷等课程设计;证券模拟、人身保险模拟、银行模拟、金融综合、期货与期权等实验实训;银行柜台实习、贵金属模拟交易实习等实验实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模拟参展、电子商务、报关软件、报检软件、制单软件、进出口贸易、国际商务谈判等实验实训。
(2)经管类相关实验室
目前经管类专业在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教学实训平台建设。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践平台主要有工商管理专业的企业经营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金融专业的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会计专业的财务软件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电子交易平台、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实战工作室等[3]。
(3)实训内容、方式
实训主要以某门课程为依托,基本是理论课程的延续,缺乏与现实真实企业实务对接,并且以单专业实训为主,实训方式基本是老师开完动员大会后,然后学生根据设计指导书或实验大纲在寝室、教室或实验室完成,实训时间安排在1-3周,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作为最后的实训成果。学校能提供的实训软件也基本上是单专业的实训软件,有些甚至没有软件设施作为实践的支持,学生只能进行手工实训,按照老师的设计指导书或实验大纲按部就班进行。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是1-2名指导老师进行辅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各司其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没有达到专业知识的优势互补。
(4)实训考核评价
实训考核主要考查成员在实训中出勤情况、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实习日记的完成等。这些侧重的是个人完成情况考核,而往往一个实训需要是团队合作完成的,因此在团队业绩考核如团队意识、经营决策、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考核不容忽视。
三、现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4]
乘着实践教学改革之东风,各独立学院也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室,进行了相关专业课程实训。经过调研发现,他们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各自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以致于学生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中相关工作的认知及能力,也很难理解和社会供应链中其他组织、个人的协同关系。
(1)经管类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不够
经管类专业虽然都开设了许多实践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主要侧重于专业课程的设计,而这些课程设计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获得相应的学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从实践课程学分占总课程学分的比例来看,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普遍偏低,这说明了经管类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仍需加强,以便突出专业培养特色。
(2)教学资源不充分
独立学院的教学资金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学生的学杂费,没有国家财政资助,并且经管类专业在综合性大学里一般也不是重点特色专业,因此学校对于这方面专业实践教学投入上比较少。一般经管类实践教学的投入就是购买几个专业软件或安排学生们参观、观摩、竞赛等活动方面的开支。
(3)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很多的实验课主要以简单的专业实习实训为主,没有将专业涉及的上下游岗位与岗位群串联起来,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也缺乏对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对应的,很多学校实验室建设也缺乏管理类相关专业实训的整体性设计,没有全面、完整、有层次地考虑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各构成因素;实践资料处于彼此孤立、分割的状态,没有把整个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集约配置;实训形式单一,很多脱离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职业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而言之,这种实验实训的效果非常差,是脱离真实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目标的。
在实训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创新的机会比较少,这与独立学院学生活跃的性格相悖。因为实训的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与其说是实训,还不如说实训是执行任务。独立学院现有的实训目的主要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包括团队意识、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单一的实训内容与方式使得不能很好与行业及领域整合在一起,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是社会亟需的人才。
(4)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首先独立学院中师资队伍储备不足,没有形成专职的实训师资队伍。师资主要依托于母体学校,而他们本身也身兼数门课程,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这也势必会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另外花高额的费用聘请外校在编老师也成为学院一大负担。其次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性,老师上课的教程、方式和方法也都基本一样,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再者学院在师资管理上没有一个很好的手段和人才管理的程序,独立学院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上都与其他院校存在着差距,所以更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师资管理程序,形成系统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招人,用人,育人,养才,留才”的管理程序。
(5)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基本上以完成学分为目标,学生与老师交流少,课堂上的效果没有衡量标准。学校里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实训指导中心,不能有效对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因此,校内许多实践课也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让学生真正从这些实践课中学到知识。
(6)经管类实践平台不够综合,规范[3][5]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经管类实践平台主要有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两种。
校内经管类实验室的教学由于受现金的约束,使得实践资源比较匮乏。虽说资源缺乏,但是大部分的学院还没有将这些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最突出地表现在以各自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实训资源分散,这在内容上缺乏复合性、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未能发挥整体效益。实验教室主要考虑的是各个专业独立的需求,各个专业的资源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而未把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整合配置。
而校外实践平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经管专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不会热情地接纳学生进行实习,比如企业工作性质,商业秘密等于原因。即使接纳了,也不能让他们接触到核心内容,而且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接纳太多学生去实习。这样就没有真实起到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去实习锻炼,因此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形同虚设,不够规范,只是签订合作协议而已。
(7)经管类实践形式不够开放
经管类专业的各学科是相互交叉的,而目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与专业之间没有融会贯通及系统化,而是相互独立分散的。经管类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都是以自然班进行教学,而事实有些综合性的课程如创业策划设计、ERP沙盘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如果打破原有专业壁垒,让多个专业糅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效果会更佳,同学们对整体知识可以有宏观上的认识,不同专业在一起也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资源。
四、独立学院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取向
近年来,许多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提出了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教育部2012年6月颁布的《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教育部联合宣传部、财政部等部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要求,以及2014年6月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强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本文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理念需要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是必要和紧迫的,改革取向跨专业企业行为模拟综合仿真,即把企业搬进校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实践教学模式以综合实验教学、校内仿真实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为主要着力点,基于企业真实岗位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点的大学生开展分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教育。实现将企业特定工作岗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结合;将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学与ERP协会组织有效结合;将学生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科研及社会服务有效结合等,以此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一) 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训平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6]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下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企业,走向基层,走向社会经济工作的第一线,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在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顺应这一变化,各高校逐步向着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由过去的知识型向着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三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由此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平台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加剧,现代企业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因此,现代企业在选人上倾向于管理操作能力、分析策划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够不仅胜任本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从事与本专业相近、相关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7]。由此,各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训实验类课程开设及实验室建设就需要进行突破: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课程开设的深度,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课程训练内容的宽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的人才。
(二)经管类专业实训平台改革取向――跨专业企业行为模拟仿真[8][9]10]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理论与案例教学模式的颠覆,建立了“学生主体性,教师指导性”互动式的体验式教学意识。它主要把“市场引入校园,企业搬进课堂”, 把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场景完全平移到课堂上,建立起了逼真的、生动的、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平台,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的逼真模拟,包括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经营分析+咨询顾问”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探究式、竞争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形成学生、老师、学校、企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既是模拟市场环境的创设者,又是模拟企业的行为人,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1、坚持四个结合
(1)坚持了知识、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不仅贯穿于教学内容中,也贯穿于实验文化环境建设和课外活动中,还贯穿于教师的指导、点评中,学生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2)坚持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教师的任务在其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搭建一个使学生能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多渠道地开发锻炼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创造力与才华的平台。
(3)坚持了三大课堂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树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观念,强化了三大课堂的整合意识。在继续发挥传统技术对三大课堂整合积极性作用的同时,同时也高度关注和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三大课堂整合的支撑作用。
(4)坚持了“产学研”相结合。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实践教学及时引进了企业前沿的生产、管理指导思想。让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快速融入企业快速变革车道,真正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2、建构以企业特定工作岗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构建基于企业特定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构建创业、就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三维实践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专业实践模块、素质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特点,该体系贯穿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整个企业管理活动,赋予其相应工作岗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涵盖了目前大部分经管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 将经管学科不同专业实验课程衔接起来,整个实验体系从知识结构上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为了有效地落实上述的三维实践教育体系,学校在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岗位的需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培训讲座,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以ERP协会为有效载体,开设协会培训课程,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以沙盘模拟经营,创业计划作品为主的学科竞赛和学科技能比赛。
3、采取“团队式”教师教学组织方式[11]
为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保障教学质量,需要一支完善的,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议采取“团队式”教师教学组织方式,形成了一支专职实训教师、校外特聘教师和学生助教组成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1)各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实习项目的研发、总体设计、策划及相关条件的建设;
(2)校外特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结合企业实际与现实经济运行开设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并作为兼职培训教师。
(3)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助教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教师对实习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
4、建立完善的管理与运行体系
(1)组织与领导:建立系、教研室、学科三级组织体系
根据面向整体、分类指导的原则,组建系、教研室、学科实训总指导部。编制实训运行总体方案,组建实训运行与管理队伍,调控实训运行过程,考核实训成效与成果。
(2)健全监督与考评激励机制
争取学院支持,加强对企业行为模拟实践教学工作的全程化管理,对基于企业行为模拟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育经费的落实、实践基地管理等多方面的监督管理,做到人员、经费、时间、成果、奖惩的多方面落实。对企业模拟经营指导成绩显著的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和经费资助。
5、构建以ERP为核心的跨专业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平台[12][13][14]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英文缩写,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目前,经过调研,以及整理了武书连2013年中国独立学院评价和中国校友会网2013年中国排行榜100强的院校,发现大部分独立学院建立了ERP实验室,购买了ERP软件及建立了ERP协会,并且大部分独立学院也每年参加了相关ERP学科竞赛。各学院也为学生开设了《企业资源规划》、《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等企业行为模拟经营教育课程,这些都为ERP为核心的跨专业企业模拟经营实训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并且也可看出,这些排在前面的学校实施效果非常好,学生受益面广而大。
6、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创业、就业实践基地[15]
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是开展实践基地的重要桥梁。利用企业行为模拟全景体验中心,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科研活动,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研究,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学习周期,缩短企业人才再培养的周期,缓解教育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适应当前就业导向教育观的要求,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特色。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不仅内容复杂,而且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同时需要教师、企业家等多方面的参与,因此,多学科切入、多成员参与是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基本特点;
基于企业行为模拟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需要学术研究、理论教学、创业实训和校外项目实践多种形式结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7、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开放管理[16][17]
打破自然班界限,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突破了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政的局面,学生按照专业背景进行角色分工,组成模拟公司或市场组织,实现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全面触摸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环节,熟悉相关专业的业务。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模拟教研室或项目工作室,建立一支由实验室、教研室为中心的专职教师、校外特聘教师和学生助教组成的教师队伍;将学分制纳入企业行为模拟教育中来。选修企业行为模拟相关课程,参与ERP协会,参与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获奖均可获得相应学分。通过企业行为模拟教育学分的设置,加强学生参与企业行为模拟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结
总而言之,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原有的实验实训是脱离真实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目标的,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实施效果非常差。为顺应职业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发挥实践能力“推动器”力量,必须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同时对人的培养是综合性的和全面的,教学过程、教学地点、师资配备等都是直接面向企业或行业的[18]。
本文提出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即把企业搬进校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和完善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培训、文化等方面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长效机制,使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相一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一致、教学组织与生产管理相一致,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余凡,从职业教育本真价值透视高职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4年第6期:147-148
[2]曾繁相,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历史与现实成因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167-168
[3]刘贻玲、吴燕琴,以ERP为核心的经管类跨专业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平台构建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第35卷第4期:77-81
[4]徐张咏,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年第l期:61-63
[5]南海,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调查研究―基于某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3.33:80-84
[6]邵进. 独立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索[J]. 江苏高教,2013
[7] 叶剑明.财经管理类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3):174―175
[8] 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3(9):86-88
[9]贺雪荣.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构建与运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5):100-101
[10] 李高伟等.财经类高职院校“多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创新―――基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5) :39-42
[11]李静敏. 对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 大众科技,2011
[12]刘良惠.企业行为模拟―――沙盘推演与ERP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13]刘贻玲.企业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14]陈嘉霞. 以 ERP为核心的经管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构建研究[J]. 高教论坛 2012
[15]申屠莉. 创 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6]蒋文杨,祝爱民,袁锋. 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训的探讨[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9
[17]翟悦,宁永红. 经济转型时期高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4
所谓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以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项目的一种教学活动。属于一种重视学生独立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就本质而言,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创造了广阔舞台,在活动中,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性能够帮助他们对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有效应用,对自己想法进行创造性表达,最终解决电工实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内涵
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实施一个较具完整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实际工作程序,对计划予以共同制定,协作完成学习任务①。通过小组成员分析与研究,共同创造性的完成项目任务与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任务与实施项目中,学生主动、自觉构建了相关知识,参与了相关学习,从而掌握了技术、学会了新知识以及锻炼了技能
二、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
(一)项目导学教学活动开始
电工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认真介绍电工实训的要求、内容以及总体安排,再以自愿原则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出一个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将任务平均分配给小组成员,以此制定具体的电工实训工作计划。
(二)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
根据所分配到的任务,由小组成员去研究问题、查找资料,同时认真记录每日的学习情况与具体研究结果,以便于可以根据计划具体实施,并及时和指导老师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具有辅作用,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以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对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必须详细制定实训计划,从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实训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跨职业能力与基本职业能力,如图一所示。具体项目导学教学内容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对其实训的最终目的就是:a.掌握电气设备安装接线规程和施工方法;b.掌握电气设备调整、试车的方法与步骤;c.正确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合理选取控制方案,准确选用电器元件。
(三)项目验收与学生成绩评估
由电工实训指导老师针对小组成员所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性评价,依照小组总体评价、实际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组员分工情况等来评价小组成员的实训成绩,此评价具有综合性,同时也是对项目导学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
(四)项目总结
在项目导学教学中,项目总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的方式具体实施,完成项目后,组织学生深入分析项目设计、进度、组织以及验收等各环节,对各项目标实现与否进行全面核对。
三、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中,以趣味性与实用性教学作为突破口,对学生电工实训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与激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同时不断引进目标激励和教育机制,在实训项目中,保证学生即存在合作关系,又具有就业理念与竞争意识,同时充分提高电工实训教学效率。有机融合职业资格考证和技能训练,为学生持证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工实训,从根本上将传统电工课程体系打破,实现了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一体化,进一步融“做、教、学”为一体,对培养学生能力予以不断强化②。运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对学生维护、安装设备操作能力与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交际能力、互助协作能力等进行培养,在具体电工实训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意识。
四、电工实训中应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电工实训教师要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与跨学科、跨专业教学能力
通常情况下,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会涉及到各种学科的教学内容,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专业技能与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与跨专业、跨学科技能。比如,车床中电动机的位置控制中,教师必须了解车床工作台的实际运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相关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进而不断适应电工实训教学的需要。
(二)教师团队合作能力
一般一个项目会有多方面内容涉及,而个人精力又非常有限,所以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团队合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电工实训教师一定要有与同事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适时关注电工实训发展情况。并于具体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协作与分工,为共同目标而努力,通常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功能③。所以,在电工实训中构建项目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深入的充实与探讨。
(三)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因为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知识是属于跨专业或者是跨学科,通常学习起来极为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指导学生对知识与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差异性的是,项目导学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在项目完成期间,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项目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以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项目。而项目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重视项目的趣味性与综合性,在电工实训中应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电工实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
【注释】
① 徐明川. 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大众科技,2008 (11):189-190.
1 汽车服务工程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
汽车服务工程是指新车从出厂后进入销售、使用、流通直至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服务工作所构成的服务体系。课程内容涉及汽车营销、汽车物流、汽车美容、汽车金融、汽车维修、事故定损、二手车评估、汽车改装、汽车回收等服务领域。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不同于以往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典型的多专业融合、交叉性、综合性的点多面广式课程。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学科交叉性复合型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也是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与压缩专业教育课时矛盾的产物。汽车服务工程实际是融合了过去我院开设的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等多门课程,从而达到了缩减专业课时的改革目标。但随着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革,对课程授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课程内容体系跨专业、跨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小,甚至彼此独立,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因此,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数年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营销教学实践,对汽车服务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找到了一种讲座式法教学模式,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对其它专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课程亦具有借鉴意义。
2 讲座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讲座式教学模式实际是要求全面介绍所讲的专题,需要对整个理论的变迁脉络和发展现状都能做到驾驭自如,并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述的思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固然讲座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就本门课程而言,由于专业跨度极大,涉及维修服务、金融服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对任课老师采取讲座式教学法,显然是要求极高。因此,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后,我们在论证这一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时发现,由一位老师来完成教学,便于管理,但是教学效果可能有问题;由几个教师分别教授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但是管理难度大。而结合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了解汽车市场服务链的具体内容,教研组提出了采取讲座式结合案例法的教学方法,即以案例分析为主导,讲座的方法为手段,两种方法相结合,采用团队备课一人授课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思路如下:
2.1 以“讲座式”案例 设计教学内容
理工科类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内容是需要严格按照书本的章节进行,因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使然,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度相对较高。而本课程的内容恰恰是专业跨度大、知识点前后关联度小。因此,根据汽车服务工程教学大纲的要点和难点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像汽车营销、汽车金融等内容以专题式讲座形式授课,在备课时采取由教研室专业团队老师共同备课,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识点的接受和理解,水到渠成。
2.2 以“讲座式”互动 推进实训教学
在采用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根据教学的专题内容,将讲解的专题内容分解,分别指定给若干学生小组,让每一组的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了解这一专题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授课老师根据专题内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准备案例,共同备好每一专题的课程案例。这样在实际授课时针对不同专题案例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每一知识板块做些系统性的了解,即使是通过摸索而作出一个知识总结也行,学生会产生成就感,能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部分专题像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维修服务等专题知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4S店或保险公司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一专题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3 以“讲座式”参与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采用试卷考核。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在高校普遍存在学生 “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考后就全忘掉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份试卷或一份实践(实训)报告,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考核尝试采取“讲座式”参与的考核方式。要求每一组的每一位学生须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专题案例都要了解,对各项专题知识内的项目服务流程要非常熟悉。在考核时,请每一组的学生从中抽选一道考题,考题实际是平时所讲的专题案例分析所接触的知识和内容。要求稍作准备后选出本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讲座,对涉及的专题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突出应用。部分专题的内容可设计成实训项目考核,即采取模拟实景的操作流程,要求整组学生共同参与,模拟一次专题内容的实景流程的操作。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对其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学生投身于思考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能在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的同时配合了讲座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 结束语
采用上述 “讲座式”的教学模式,把举办讲座的教育思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到具体授课的讲座式案例分析和讲座式实训考核方式,形成系列化完整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多元化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发对交叉性、边缘性、复合型学术问题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操动手能力,以达到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儒家孝文化的人伦扩展——以《大学》、《中庸》为中心的文化阐释[J].渤海大学学报,2010.1.
一、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经管类专业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普遍现状是各院系以自身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院系的独立教学,但在内容上缺乏复合性,在技术上缺乏统一规划,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在培养学生模式上缺乏连续性。其次,学校专业理论开设过多,忽略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教学。学生几乎没机会到企事业单位内部多个部门和岗位参与业务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安排和具体操作上对教学和实习单位都有较大困难。因此,经管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验成为财经类院校进行实验教学的突破口,是培养应用型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途径
二、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的背景
2011年11月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合校成为山东财经大学。合校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为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场景仿真化、业务虚拟化、机构模拟化、区划功能化"思路建设了企业运营管理仿真(Enterprise operation)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投资450万,目前拥有微机158台,电子沙盘、实体沙盘各一套超窄边DID拼接液晶显示大屏幕1组,场地总面积810平方米。
基地拥有一个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和六个场景化实验室(内设十个功能区),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开展综合实验室实习,每年承担19个管理类本科专业的2000余名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和就业创业校内实习。
三、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跨专业、全面的、体验式的学习平台。现就我校经管类仿真教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
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建立与开发是与教学相适应的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服务平台,并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提高学生就业率。
1.建立仿真市场环境
为了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实验的市场环境建设应尽可能涵盖现实市场环境中的各种机构和角色,如下图一、图二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内容主体结构图一:
2.建立EOMS综合实验平台(项目内容)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整合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金融、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是面向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联合相关学院、软件服务商共同开发。它是以制造企业和商贸公司为主体,通过深度挖掘现代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与外部服务业的内在联系,营造仿真的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虚拟经济业务、管理流程和仿真教具为载体,吸纳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企业经营和业务运作的综合实验。2013年3月11日-17日,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英文简称:EOMS)实验课正式开课。EOMS首批学生来自2009级工商管理学院3个本科毕业班。教学团队利用进行实验教学。
(1)EOMS教学管理的功能
①立体规则:②建立环境:③设定规则:④数据平衡:⑤参数控制:⑥控制制度。
(2)EOMS六大实验项目
①企业创立EOMS实验:②企业经营 EOMS实验:③业务运营技能EOMS实验:目④业务专项技能EOMS实验:⑤协同EOMS实验:⑥学习提升能力实验。
(3)软件主要功能
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图2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3.设计业务关系结构(制造企业实验项目)
除了最大限度地仿真生产制造企业核心的制造流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流程细节,仿真综合实验还要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企业经营全过程中企业内部各个相关部门和外部参与方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组织设计
1、软件功能的特点(学生组织、教师组织)
仿真性能创造接近企业真实运营现状的社会经济环境,各类市场环境等。
博弈法:百余名学生组成数十个公司,仿真数十机构,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博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学习、探索的潜能。
实景模拟法:在工作环境仿真、工作业务仿真、业务单据仿真的竞争环境内配合案例,让学生在实景环境中去体验成功与失败。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大锻炼,自身的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协作法:一个团队由多名成员组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业务、账务处理有多人协作完成,学习过程中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的沟通配合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相互补充,激活思维。让学生就教材中的理论、说明的现象,畅谈自己的体验好感悟,使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来。
激励法:指导老师有意识设定一些陷阱,引诱出错让学生感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挫折体验,推动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激励学生专业化、实用性技能的学习。
验证法:根据各企业与机构的计划,对各个仿真运营团队的决策、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点评,专题点评,阶段点评,在点评中实施指导,在指导中进行点评,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专业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素质、验证经营理念。
轮换法:在一个实习周期内,让学生轮换模拟岗位,不仅从专业出发,而且从学习兴趣出发,深入到生产企业、制造企业及服务业中,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两个角度认知行业、认知企业、认知业务,从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处理的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便于从业时更能理解同事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2.考核评价如下
四、结语
EOMS综合实验平台顺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制造业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程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罗仿真综合运作实验内容体系。基地同时面向的学生综合类、管理类学科经晒以及教师科研活动开放,为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4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于2015年7月份引入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V2.0ps1,平台中的仿真组织有8家核心制造企业、4家供应商、4家客户,(其中1家客户为连锁经营企业,1家客户为进出口企业)、1家物流公司、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服务公司,另加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该实训平台可同时容纳170名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其中核心制造业设有企管部、采购部、仓储部、生产计划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部门,包含企业实际运营所需的所有管理部门。“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针对大三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共为64课时,其中8课时用于团队组建,24课时用于手工业务处理,16课时用于信息化业务处理,12课时用于自主经营业务处理,4课时用于实训总结。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一、目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角色转变较慢
该实训要实现从校园走入企业,要求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员工身份,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关服务环境中,体验所应聘岗位在社会供应链中的位置,完成所负责的工作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角色转变太慢,甚至出现需要花费总实训课程的一半时间才能找到 “职业角色”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工作中遇到问题不会自己去思考和解决,而是习惯性地问老师,有时甚至还没弄清楚出现了什么问题;其次是做事没有规划,不能积极主动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最后是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表现为不按时值日,工作时间玩游戏等。
2.所学课程知识运用能力较差
该实训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涉及的课程既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也包括“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综合素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多理论知识都还记得,但是却不会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例如,学生对取得什么样的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能够一一背出;但是当工作中真正取得相应的发票时却忘记了去抵扣。再比如,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时,都按照操作步骤操作过“记账”功能,但当实际工作中查询科目明细账没有发生额时,却不知道其中原因。种种现象无一不在说明当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会运用到实践中去,甚至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做到真正地知其所以然。
3.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差
该实训具有高度仿真的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不管担任实训中的哪一岗位,都需要与相关内部部门或外部机构进行业务沟通,这就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远远是不够的,例如,常常让老师帮忙去给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解释;有的甚至连需要老师沟通什么问题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二、课程的教学对策探讨
经过8期的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 结合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和方向,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以上情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1.加强实训室文化建设
实训室是各大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它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大体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建立仿真的职业环境;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是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例如,工作纪律、工作卫生以及企业的奖罚机制等,并将这些企业规章制度悬挂于企业内部相应位置;精神文化建设是一种隐性文化,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精神真正融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这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就需要实训老师将企业的文化融入到员工会议、团队游戏等日常工作中,让企业文化慢慢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心里。通过实训室文化的建设,最终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员工的角色,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来上班的,而不是来上课的。
2.完善学生的考核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反映,很后悔当时没好好学习,现在晚上都睡不着,一想到因为自己一个人没有干好、干完工作,导致整个公司都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就着急。这让笔者感触很深,禁不住要问:当初学基础课程打基础的时候,学生为什么没有这种压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以往教学中,不存在对团队的考核,甚至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考核也不能面面俱到,自己学不好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这就要求日常课程教学中,必须完善学生的考核机制,组建团队或者小组,形成团队间的对抗,实现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并且要做到实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3.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所有课程
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似乎只在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个个满腹经纶,走入职场,却缺少了对职业人必备的专业以外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什么才是专业能力以外的基本能力?我们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它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需要长时间地去培养才能养成。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课程的整体设计当中。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我们的课程融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一体,培养出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具有一定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进一步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的理论学习方式,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真正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参考文献:
1.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国贸专业的校外实习由三个模块构成,大一、大二、大三暑期的认识实习,大四开展的校外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也就是说,每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经过五次校外实习。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凭学校之力很难为学生安排如此多的实习机会,社会又缺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机制。校外实习难成为了每一个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困扰,国贸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外实习基地落实难。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反馈实际需求,融入教学的重要桥梁。但是校外实习基地自出现以来就有很多形式的阻碍,难以落到实处。校外实习基地难维系。早期的实习基地建设多由政府牵头,官方联系,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工作重点转移,加之领导层变动,大部分的实习基地已成为墙上的一道风景;另有一些实习基地通过教师私人关系建立,随着人事关系的变动,难以长期发展。
(2)学生主动性差。基于外贸行业的特点,大量相关岗位都涉及企业的直接利益,因而“零”工作经验的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往往被拒绝,导致学生丧失实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即使找到实习单位,也是放在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岗位上“打杂”,长此以往,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半途而废;即使是有了实践岗位一般也是报关员、报检员等基层岗位,而一般企业的基层岗位人数大多控制在十人左右。工作繁杂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愿意拿出时间去培养学生。往往很多学生有很高的学习期望,但是发现到了单位能学到的只有端茶倒水的工夫,慢慢也就失去了实习的主动性。
2.校内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
国贸专业的校内实践主要由课内实践、实践课以及校内专业实习构成,实践内容及实践模式与社会设计需求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内实践学时少,内容不规范。传统设置实践环节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实践学时一般为8个学时,很难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正是因为学时少,往往缺乏规范的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内容因人而定,缺乏规范性。
(2)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由于各种压力,高校教师往往重理论教学与科研,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书本,落后于社会需求。
(3)软件模拟效果差。校内专业实习多是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这些软件多是由一些专业的国际商务软件公司开发,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调整。同时,整个过程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交易过程由系统进行评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各得分点上,从而忽略了交易的完整性,对整个交易流程缺乏全景的了解,效果不够理想。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分析,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解决社会需求不满足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就业零距离。
1.国贸专业职业能力解析
通过走访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及对网络招聘中国际贸易类岗位的调研,提炼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即职业基础能力、外贸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见图1)。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面对现行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在对以上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应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大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广西科技大学逐渐形成了“阶梯递进,协会辅助”的实践教学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实训、课程群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并提出通过课程实训――课程群实训――专业综合――跨专业综合实训的进阶方式对职业能力进行专项以及综合训练。与此同时,把专业教师充实到校园协会中去,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以协会的形式推动“赛训结合”“证训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检验学生的实训效果。
(1)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国贸专业的职业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能力、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应用中。其中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国贸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外贸业务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量的外贸业务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因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也成为了国贸专业必备的职业能力。对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开发课程实训,对职业基础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在“国际贸易产品与展示”的课程群实训中对英语、计算机及电子商务能力进行综合训练。(见图2)。
(2)外贸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贸专业技能主要是独立完成进出口贸易全流程的能力,包括市场开发、报价核算、拟写函电、签订合同、托运保险、外贸单据制作、报关报检、风险防范与国际结算技能等。国际结算技能是学生从事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银行国际结算部和国际结算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国际运输与货代能力体现为使学生掌握货运单证知识,具备处理各种国际货运单证的能力,熟悉费率表、货运保险知识,并掌握计算运杂费,具备交纳国际货物各项费用的能力,熟悉国际货代全流程,具备完成国际货运操作程序能力,为学生毕业从事国际运输与货代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在以上相关技能的培养中,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对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均开发实训课程,对各项技能进行实训,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群实训,对各专项技能进行分组综合实训,最后以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笔完整的进出易,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