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经典名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5: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重阳节的经典名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重阳节的经典名句

篇(1)

2021八年级九九重阳节敬老作文1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与其它节日一样,也有一个传说:在东汉时,有一个住在汝河叫瘟魔的恶魔,只要它一出现,就会死掉很多人。在一场瘟疫中,青年恒景的父母双双丧命,就连他自己也差点死去。后来,他告别了乡亲与家人,出去访仙学艺,最后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名仙长并其为师,学习了降妖剑术。一年后的九月初八,仙长给了他一包茱萸叶,一盅酒,以及避邪的方法。在九月九日前坐仙鹤回家并杀服瘟魔,为民除害。九月九日清晨,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一座山上,给了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酒,作好了准备。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但它刚到山下同,便戛然而止,脸色大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当我看到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时,不由得呀然一惊,没想到这重阳节还有这样的>故事,真是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不过,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千古名句原来就是因为重阳节而得名的啊!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过去了,但今年的重阳节与往年大不相同,那就是因这在今年的这个重阳节里,我了解了许多从不知道的事,这些知识一定会让我受益非浅的。

 

2021八年级九九重阳节敬老作文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应该去看望老人。可不,一大清早,我就跟着爸爸妈妈到梅城去看望老太公。

我该给他什么样的惊喜呢?送点什么东西好呢?“要不我们去三都老家摘些蜜桔?”妈妈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我们的认可。

大约四十分钟后,我们的车缓缓地停在山坡脚。只见漫山遍野桔树枝头缀满了大大小小橙黄色的桔子,有的随着微风你挤我碰,好像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有的探出头,伸长脖子,笑着欢迎你去摘呢!我一头扎进桔林,用力一拽,可是桔子一点儿也不听话,像个调皮的娃娃,左逃右躲,怎么也摘不下来。这时,妈妈走过来给我做示范,只见她用左手握住桔子,右手用剪刀轻轻一剪,桔子就摘下来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20多斤。望着这些黄澄澄的桔子,我们开心极了!

“这么新鲜的桔子,我们赶紧给老外公送去吧!”在爸爸的提醒下,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跟随着我们来到梅城老太公家。当97岁高龄的老太公看到我们带来自已摘的三都蜜桔时,就像小孩一样,呵呵地笑了起来,兴奋地拉着我的手。看着他那满脸的皱纹,一双大眼深深地陷进眼窝,他身体还是比较硬朗的,这给了我们稍许的安慰。我赶紧剥开一个桔子,送到他嘴巴里。老太公咬了一口,说:“啊,真甜!”我和爸爸妈妈祝福他身体健康,活到100岁,他又是一阵地激动,连声地说:“谢谢!谢谢!”

看着老太公开心地吃着我们亲手摘的桔子,仿佛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

 

2021八年级九九重阳节敬老作文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熟悉的诗歌又回荡在我的心田。

你知道这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重阳节是什么来历吗?嘿嘿,告诉你吧,传说古代的时候,河里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青年桓景看不下去了,就去找仙人拜师。待他学成后,驾着仙鹤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酒。妖魔受不了了,败下阵来,被少年一剑刺死了。后来,这天就被叫做重阳节,不少人家都有登山,赏菊等习俗。我今天也随了一把“潮流”——登山。

葱郁的树林间挂着一轮金光闪闪的太阳,下面是肥沃的土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这就是我。我在林间窜来窜去,恨不得把整座山都照下来,买下来,把它永远留在我的印象中。鸟儿还在枝头欢迎我的到来呢,他的歌声随着丝丝阳光从树与树的缝隙间传下来,那么清脆,那么响亮。让我也想与他高歌一曲,表示我此刻的欢愉。花儿与我一起跳舞,无论风雨多么残酷,无论阳光多么刺眼,我们都用笑脸迎接他们。

跑累了,跳够了,也该做正事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山顶走去,山上的阳光越来越刺眼了,风越来越冷了,我只能咬紧双牙,默默忍受......

终于到了山顶!山顶上的植物都高兴的为我喝彩,我也乐得合不拢嘴,心中仿佛住着一万只“蜜蜂”,正为我酿出最甜蜜的“蜂蜜”。我兴奋地大喊:“我做到了!”全然不顾其他。心田里又回荡起那首歌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1八年级九九重阳节敬老作文4  

每到丰收季节,开时,我们就迎来了一个欢乐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奶奶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这就是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五年。

在欢笑中,我们进入了甜美的梦项……

 

2021八年级九九重阳节敬老作文5  

农历九月九日,感恩之心像滔滔不绝的江水,朝人们热情澎湃地涌来;又似热情怒放的花朵,竞相开放;如和煦温暖的轻风,拂过脸颊。人们静如秋水的内心,像投进了一块石头,久久不能平静。感恩的心是火,能融化千里冰峰;感恩的心是水,能滋润万亩荒漠。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

篇(2)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远眺,面对苍穹吟出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发现手机里已经有多条短信了。“当秋风吹来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来滋润你;当盛开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飞向你;当重阳节到来时,我不惜巨款发条短信祝福你——重阳快乐,工作别太累了。”是M一贯的搞笑风格。“有人牵挂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关心的岁月不失落;别让幸福擦肩而过,别让美梦变成泡沫。愿你的快乐比所有人都多。”Z总是很贴心。……虽然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们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浓的。握着手机的手渐渐暖热起来,然后传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万里之外的关爱所包围,而这种关爱将充溢在体内的凄冷驱散了。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思念重阳节的优秀作文通用2021

我们推着母亲沿东面的盘山路上山,当轮椅跟母亲一起被推上山顶时,吸引了不少羡慕的目光,而此时的母亲更兴奋得像个孩子。在刻有汉白玉浮雕烈士纪念碑前,母亲与一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们聊起家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其乐融融的一幕。

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登高跟观赏是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重阳节记录下的母亲的一组图片,当时89岁的母亲身体尚好,重阳节那天恰逢“国庆”长假期间,我跟家人用轮椅推着母亲去登高跟赏菊。老年人登山秋游,可以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烈士山公园是城区中的一座纪念性公园,公园总面积37.5万平方米,有纪念区、老年活动区、水景区、儿童活动区4个分区。纪念区以烈士山峰为主景。山峰海拔高度为97.5米,北坡是250级台阶,象征着二万五千里。我们推着母亲沿东面的盘山路上山,当轮椅跟母亲一起被推上山顶时,吸引了不少羡慕的目光,而此时的母亲更兴奋得像个孩子。在刻有汉白玉浮雕烈士纪念碑前,母亲与一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们聊起家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其乐融融的一幕。

上山难下山更难,为防止轮椅失控下滑,采用上面拽下面顶的办法,顺原路下山后又推着母亲经胜利广场去公园赏菊,时逢国庆期间,灿烂的鲜花跟游人的笑脸把广场跟公园装扮得格外美丽。各式花坛营造出一片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亲人的陪伴下,徜徉在花海中,母亲一脸的幸福与快乐。

又是一年重阳节,景色依旧,物是人非。今年国庆10点钟,93岁的老母亲安详地走到另一个世界里,在那里她还会赏菊登高吗?早晨,我独自登上山顶,一路上寻觅着回忆着,在登山晨练的老人中间寻找母亲的身影,我祝愿天下的老人永远健康快乐。

思念重阳节的优秀作文通用2021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一大早就起床了,不光是因为今天是重阳节,还因为今天是星期五,在下午上完课后就可以回家过周末了,我能不高兴吗?

下午上完课后,张教师布置了周末语文作业,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在重阳节里孝敬长辈。于是,在回到家之后,我就给远在遂宁的奶奶打了电话,问候了奶奶的身体情况。打完电话后,我又想:既然说重阳节既要插上茱萸,又要登高,可这些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重阳这个大节又是怎样来的呢?为了解开这些我心中的谜团,我刻不容缓地打开了电脑,查起了重阳节的来历: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与其它节日一样,也有一个传说:在东汉时,有一个住在汝河叫瘟魔的恶魔,只要它一出现,就会死掉很多人。在一场瘟疫中,青年恒景的父母双双丧命,就连他自己也差点死去。后来,他告别了乡亲与家人,出去访仙学艺,最后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名仙长并其为师,学习了降妖剑术。一年后的九月初八,仙长给了他一包茱萸叶,一盅酒,以及避邪的方法。在九月九日前坐仙鹤回家并杀服瘟魔,为民除害。九月九日清晨,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一座山上,给了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酒,作好了准备。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但它刚到山下同,便戛然而止,脸色大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当我看到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时,不由得呀然一惊,没想到这重阳节还有这样的故事,真是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不过,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千古名句原来就是因为重阳节而得名的啊!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过去了,但今年的重阳节与往年大不相同,那就是因这在今年的这个重阳节里,我了解了许多从不知道的事,这些知识一定会让我受益非浅的。

思念重阳节的优秀作文通用2021

从我呀呀学语那时起,爷爷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脚,记得小时候,爸妈上班比较忙,爷爷就开始照顾我了,作为孙女的我,给了爷爷洗了几回呢?我甚至清晰的记得爷爷的脚我一次都没看过,更没抚摸过。

今天是重阳节,是团圆的日子,因为受到“感恩”的触动,想给爷爷洗脚的念头,来回报我那无私的爷爷,勤劳的爷爷。

眼看中午吃饭的时间就要到了,我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而爷爷仍在厨房为我做中午饭。我催着爷爷先别做饭了,然后便偷偷地溜进房间把盆子拿了出来,温水也倒好了,就等着端出来。爷爷嘴上答应说一会儿就好,而实际上半小时已经过去了,爷爷的手一刻也没停过。我把爷爷拉到客厅,又把水重新打了一遍,我小心翼翼地把水端到爷爷面前,并为他卷起裤角,卷起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爷爷的脚居然有许多脚茧,我的眼泪顿时掉了下来,真不知道他为这个价付出了多少汗水,刹那间,我又看见了一个重大发现,爷爷的叫还残留了许多伤痕,大把大把的眼泪又流了下来,还包扎了伤口,伤口好大,回想起小时候,我是多么任性,调皮,据爸妈说: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有冰棒或冰激凌吃才肯上学,还有一次,买了冰棒还不够,一直要爷爷陪,那时爷爷送我上学,爷爷走哪,我也跟哪,不肯放过爷爷,回想起,我是多么幼稚可笑,白发苍苍的爷爷年纪也大了,可还在为这个家操劳,可真不容易啊!我慢慢地抚摸爷爷的脚,轻轻擦伤口。爷爷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纯朴,那么灿烂,我还是第一次见爷爷这么高兴过,帮爷爷洗脚后,感觉自己长大了许多……

爷爷对我恩重如山,这情,这债,我是永远还不清的,我为家所做的事情,和爷爷对我无私照顾比起来,明显我所做的事情,显得太单薄、太渺小了……

经过这件事后,让90后的我,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长辈们对我无私的关爱,我将学好知识,以好成绩,来回报他们。

思念重阳节的优秀作文通用2021

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我还是接道了老妈的“圣旨”——给爷爷奶奶做一些好吃的。我回想着往年的重阳食谱。蛋糕?不行,没有玉米淀粉和白糖了,做得活像个蛋糕界的“非洲黑人”而且味道还特奇葩;那重阳蛋糕?也是没有想要的原料还想做?那就白米饭吧!

篇(3)

燥,是秋令的主气。由于这种干燥的气候,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湿润,人体的津液也容易缺乏,因此可使人感到咽喉干痒、鼻腔干燥、皮肤干涩等不适。肺与皮毛相连,而且非常娇嫩,不耐干燥,若有外邪侵犯,肺脏的清润、宣发、肃降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出现咳嗽,甚至痰中带血。古人把肺比喻成悬挂着的金钟,若有秋燥犯肺,就会使肺的金钟鸣响而出现咳嗽。这个比喻也可以使我们牢记秋季养肺的重要性。为了防燥,就要补充水分,保护人体的津液。室内过于干燥时,可以适当洒水、拖地,保持一定的湿度,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加湿器来保证夜晚睡眠时室内达到一定的湿度。人体补充水分,可以通过多饮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再去饮水,要时时记得补充水分。还可以通过多吃如梨、苹果、荸荠、甘蔗之类含汁液丰富的水果,来补充水分。秋凉后,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恢复,脾胃功能逐渐好起来,可以适当选用莲子、山药、扁豆、人参、银耳、燕窝、琼玉膏、二冬膏等补品。此外,中医养生还相当重视内补,就是用口中的唾液来补充水分。唾液又称为“玉液”,是人体宝贵的津液,晨起或空闲静坐时用舌头在口腔中搅动,待口中充满唾液时,慢慢分三口吞下,同时用意念想唾液下输至丹田,并随气血敷布全身。这种方法中医叫做“赤龙搅海”。“赤龙”喻舌头,可谓形象生动。此法简单实用,长期坚持,相信您能收到满意效果。

进入秋季,白昼变短,夜晚提前,晚间凉爽,可以早些就寝,消除夏季暑热难寐遗留的疲倦。但仍要早起,即《黄帝内经》中说的“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起身后可进行一些动作不大、强度较小的活动,一方面顺应秋季“养收”的气候趋势,另一方面防汗出过度,防晨间凉风侵犯人体致病。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人体从夏天过渡过来,不宜马上添加厚衣服,要给机体一个适应的过程。晚间早睡,可以使意志安宁清静,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不使意志外驰,保持肺气宣降有度。夏季因高温而缩短的工作时间,入秋后也要恢复正常了。秋天,衣着厚薄适宜,人的头脑清醒,活动能力强,与春季一样,也是工作和学习的大好时光。莫让年华付流水,要把握好效率最高的春秋二季。

登高畅情 菊萸相伴

秋天虽然是丰收的季节。但许多人在秋天会对凄风愁雨、草木凋零触景生情,回忆往昔,多愁善感,悲观抑郁,这样容易使人心绪波动不定,寝寐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指导我们秋季养生要“使志安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其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好的方法。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古人以奇数为阳,九为阳之极数,两阳相重,故曰“重阳”,又名“重九”。相传古人在这一天全家人做香囊盛茱萸,闭门锁户,老老少少一齐登山,饮酒,以避灾难。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重阳节的生动写照。诗中的“登高”、“插茱萸”,还有赏菊、饮酒等都是重阳节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快气氛,而且对于秋季的养生保健也有积极的作用。

篇(4)

语文很有趣,但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却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教师详细的串讲和繁琐分析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不得不把记诵的任务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余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本人认为,巧用课外资源,能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用得巧,还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巧用鲜活的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古汉语,今人阅读必有较大的语言障碍,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往往感叹:万马齐喑究可哀!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充分的尊重、保护、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没能创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因此,可用些鲜活的课外资源作“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论语八则》一课时,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入《两小儿辩日》这一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是很善言辞的,在这里,受到两个小孩的责难。但孔子的很多经典的言论、思想却流传至今。今天,同学们就和这位先哲“亲密接触”一回吧!这样,鲜活的语言、鲜活的故事必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起来自然带劲了。

二、巧用熟知的课外名句,巩固课内名句名篇的记诵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实际上,这已指示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名句名篇的记诵来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意境,可借用《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既让学生体会到两句都有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情,又能品出前者略显伤感,而后者却给友人以勉励与自信,表达出一种豪迈的情怀。

三、巧用丰富的现代词语,舞动文言词语的教学

这里所说的现代词语,当然是指那些继承了或沿袭了古汉语特点的词语。

如 “名”字,现代汉语大多作名词或量词用,但现代汉语中的“莫名其妙”“无以名之”等词中,则作动词用,是文言词用法的延续。“走狗”“走马观花”中的“走”字,则不是现代常用意义“行走”意,而是“奔跑”的意思,这是古义沿用至今。

古汉语中的语序用法有的也沿用至今,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就是宾语前置现象。

现代汉语继承古汉语的现象不胜枚举,如果能很系统地加以整理,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文言词语也就不冷冰而轻盈舞动,课堂活了,那学生就不会觉得文言文枯燥难学,学而无用了。

四、巧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

制作精美的课件来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就是当前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时,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那股浓重的离愁大都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来折射的,用笔含蓄,对学生来说较难领会,若能用上这样一组课件:李清照南下前和丈夫赵明诚夫唱妇随、相亲相爱的情景图当时人在重阳节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的情景图重阳日,白天香烟缭绕却漫长冷清的图景晚上室内玉枕纱橱、人单只影的情境图室外词人独自把酒东篱的情景图词人憔悴身形与瘦特写镜头交替比照的图片。学生观看了这些画面,对词人的孤寂、离愁就不难理解了。

篇(5)

G6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于萌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期, 也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如何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之中,成为我们幼儿教育从业者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如设计教学活动“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他们开始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重大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五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同时也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传递给幼儿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人民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路不拾遗”等等许许多多的典故和名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活动素材,对指导幼儿做人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许多有突出成就的外籍华人,华侨巨子们为什么放弃豪华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丰厚的待遇,一心要回到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喝上一口家乡水,吃上一口家乡饭,听上几段家乡戏,过过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尽心效力呢?究其根源,他们要寻的是一种民族,民俗的情结。而这情结,是他们的父母,师长在他们极小的时候就已打好,深深埋在他们记忆和情感的最底层,而且在不断发芽,生长,任何外来的力量无法遏制得了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为教育下一代服务,不失为教育者的明智之举。它对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知,培养幼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和跳跃性等特征。特别是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在遣词造句中力求精炼,因此朗朗上口,节奏优美。幼儿诵读古诗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能让幼儿在体味古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璀璨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绽放光芒,所以后世的人很尊敬它,称它为“经典”,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就是这样的经典。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幼儿是在环境中学习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诵读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含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的创设,是通过物品的摆设、墙饰和一些辅助教材来实现的。例如:在区角中增加国学经典作品的读物;墙饰上布置一些《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图片、名句;张贴古诗文的图画等等,让幼儿置身于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精神环境的创设上也不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不断累积。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读经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成长的需要,是一种习惯。只要按计划,每天早晚读一段,坚持下去就行了。可以利用早晨来园、中午进餐前、下午离园前等不同时段,带领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集体诵读。幼儿长期坚持诵读,有利于积累知识,诵读过程中书声琅琅、情绪昂扬、也营造出了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激发培养了幼儿对经典诗文学习的兴趣,使幼儿沉浸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中。

四、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长学校课程,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寻根去亲近传统文化

篇(6)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是一种熏陶,一种影响。通过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进行文化教育,可以营造浓厚的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第一,营造课堂整体气氛。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应是静谧和严肃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配乐视频画面来烘托气氛。在背景音乐和情境画面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穿越时空,将学生带入古代氛围中。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非常大气的宋词,教师可以用《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背景音乐,用波涛汹涌的长江巨浪作为视频画面,让学生朗读,既能凸显《赤壁怀古》的大气与洒脱,又能烘托浓厚的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第二,营造传统语言气氛。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采用古香古色的课堂语言进行讲解,交流内容应以古诗文为引,以诗文背后的传统文化为主,将学生带入到传统文化的交流氛围中,学习古诗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丰富课堂文化活动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灵活的课堂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努力丰富课堂文化活动。第一,课堂辩论。教师确定主题,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时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古诗文作为例证,或者用古人的思想作为证词。这样的辩论方式,能让学生在巩固对古诗文学习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第二,学生讲解。让学生自行选取一个传统文化主题,搜集与该主题相关的古诗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例如,学生可选取“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主题,搜集与之相关的古文如《师说》《吕氏春秋》《论语》等。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去领悟这些明文名著,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诗歌具有音韵之美,初读诗歌,我们就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脚,解决诗词中的生僻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好韵脚。

1.读准字音

朱熹先生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所以读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得文通字顺。达到字正腔圆的程度。

2.读出节奏

古诗词的朗读讲究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可按音节划分和按意义划分,而按音节划分较多。四言为“二二”节奏,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七言有“二二三”节奏,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等。学生读准了字音和节奏,就为进一步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二、读出思想美

读的第二个层次是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读出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内容作如下的探究:

(一)知身世,解读诗人的心境。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知人论世”,了解了诗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作。杜甫二十岁时开始漫游生活,饱览祖国壮丽的河山,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交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了解杜甫读书和壮游时期生活和创作,也就读懂了《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和抱负。了解战乱流离时期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底层的苦难,学生才会感受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和凄凉。了解杜甫漂泊西南时期耳聋、偏瘫、肺病的身体状况,才能读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

(二)抓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是我们分析诗人心境的一把钥匙。

1.沧海,长江、长风、高山、奔流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寒风、冷雨、梧桐、沙漠、古道、夕阳、杜鹃鸟等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意象多用于抒发闲情雅致。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读出意境美

诗歌的最高的境界是达到意境美。何谓意境?指的是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的“景”便是意象,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在上述的诗词学习的第二阶段,我们引导学生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所体现的情调,就能真正走入诗的意境。

(一)想象法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应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填补诗中的空白。例如,当我们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就要穿越时空,想象以前重阳节诗人和丈夫把酒吟诗的欢乐场面,就能反衬出诗人如今的孤寂。

我们可借助自己的想象将诗词中描摹的画面在脑海中绘制成一幅幅图片,这样既便于理解诗词内容,也便于读出诗的意境。如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时,我就请同学们结合注解再次朗读诗词后,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词中“雄壮”的场景、画面,并以下列句式来表达:读“梦回吹角连营”,我仿佛看(听)到了……。学生跃跃欲试地朗读并描摹出“看宝剑、分麾下炙,沙场点兵”等这些极勇猛,雄健的画面。

(二)品味法

篇(8)

每当清晨,教室里传来稚嫩的童声:“人之初,性本善……”,我就不由想起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想起儒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这个以儒家传统文化著称的国度,对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正青黄不接。而作为这个氛围中的小学生,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过分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关心和理解,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责任感,没有公德心和集体意识等等。记得一次,我号召班上学生为一名罹患重病的穷困生捐款,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高声响应,我暗自庆幸自己教学有方,德育工作做得到位。然而,就在我满怀欣喜地准备举行捐款仪式的那一天,有同学向我报告,说是班上有些人趁机向父母多要钱,得到钱后,便都用于买零食和喜欢的玩具什么的,有的要了50元,但只准备捐一块钱。同学指责,他们却不屑一顾地说什么:“他和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把钱捐给他,我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如今的孩子怎么了?

难道只与社会整体的浮躁有关?

身为语文教师,是不是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不是连连的教学质量奖,就是我要追求的境界?

是不是孩子们的成绩,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带着种种思考,我开始了新的探索。几年下来,体会多多,故提笔留下拙见,以供专家指导,同行商榷。

一、提高认识,提升素养,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流进语文课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而语文,正是传承其之桥梁与载体。语文教师必须悉心学习古典文化,用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所谓言传身教,正是如此。因此,扎扎实实地阅读、钻研有关传统文化的专著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将《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中华经典名著》等作为我们案头、枕边的常备品。通过对这些传统经典的研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

二、立足教材,超越教材,让民族文化的内涵充盈语文课堂

教材中许多课文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如,古代诗词、古代寓言、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等。还有一些课文内容,也承载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这些内容,更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意境,从感悟到理解,再到内化。

如:写景的古诗,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根据诗的意境描绘画面,声像并茂,让孩子的心灵受到触动并陶醉,并加以拓展。如:写瀑布的诗还有哪些,风格有何不同,在哪种情况下你可以随景抒怀。看到柳树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吧?清明时节,你会不会大喊“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诸如此类,让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理想紧密结合,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

三、利用资源,抓住契机,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1.利用学校资源,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近年来,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校园文化墙的“孝”“忠”“善”“德”“诚信”告诉孩子们:做人要有孝心,要尽忠尽善,要德仁兼并,要讲诚信;教学楼的各层走廊内都悬挂着彩色图片,这些图片以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内容,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让学生随时随地沐浴在儒家文化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在此基础上,我又适时提醒学生审视自己并观察周围的同学,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不足。从而使学生在特定的规范与约束中,秉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2.联系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向他们讲述古代24孝子的故事。

根据元代郭居敬辑录了古代24个孝子的事例,发掘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如郯子《鹿乳奉亲》;江革《行佣供母》;帝王--舜《孝感动天》等,这些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并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3.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现在的孩子,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对此,我就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来教学。例如教学王安石的《元日》时,我抓住诗中“桃符”一词,向学生介绍了从“桃符”到“春联 ”的演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对传统习俗好奇不已。其次,我注重将不同节日与不同教育内容相对应: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与思亲教育、重阳节与尊老爱老教育……再则,我注重从孩子的喜好出发,如讲到过年的来历,利用他们熟知的卡酷动画频道的卡通人物“年兽”的模型,绘声绘色的把传说中年兽的模样,人们如何害怕它,如何来驱赶它娓娓道来。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听得专心致志。

4.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意犹未尽时机,向孩子们推荐课外读物,并鼓励他们填写《读书报告单》(已印好,学生每学期10分)

四、展开活动,共同分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1.利用晨读,吟诵经典

充分利用学校每日安排的晨读时间,指派班长陶孟言领诵《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让朗朗的书声伴学生成长,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基因渗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2.课前讲一则成语故事

利用课前3分钟,讲一则成语故事。学生人人参与,轮流进行,共同分享,共同积淀。

3.将传统文化引入学生的游戏活动

如: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经典,编进拍手歌、跳皮筋等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4.每周利用一节课外活动时间,展开丰富多彩的展示交流活动,每周一个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讲传统经典故事比赛

如讲《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些摇曳生姿的故事,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语言素材。

(2)吟唱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吟诵经典诗文。如:吟、唱、诵、演等,并邀请学校领导和其他班级的师生来观看欣赏。

(3)组织乡音茶话会

学生各备家乡特产,说家乡方音,用不同形式展示家乡风情。

(4)读书交流会,根据填写的《读书报告单》进行汇报,大约每月一次。

(5)一事一议话古今。

当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就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陈门立雪》是否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象上仿效。通过一事一议活动,学生就能从交流碰撞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五、多种渠道,丰富积累,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1.摘抄诗词名句、家乡民谣等,丰富语言积累。

可按时间和内容等分类摘抄。一是按教学内容归类。如:教学《春晓》时,就专抄描写春天的诗词名句;二是按传统节日归类。如:到了中秋节,就专抄有关明月和思乡团圆的经典名句;三是按家乡特质归类……以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2.利用网络资源,电视等媒体拓展见识,丰富积累。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电视、报错等媒体资源获取信息。实现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成就感。

通过几年的努力,孩子们在生活中能自觉地运用传统经典规范来约束自己,监督他人。逐渐懂得了“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懂得了宽以待人的道理。还时不时在说话和作文中引经据点,或抒情,或理论……作文水平大大提高,老师欣喜,家长满意。

以史明志,志学明理。文化兴亡,语文有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形成一道富有民族特色风景线,让语文教学之舟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鲜活的时代气息,远航。

参考文献

篇(9)

一、聆圣人之音

必修一“名著导读”部分就介绍了《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当然《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使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今天,《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于高中生,教师完全可以从《论语》入手,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传统经典,感受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进现实生活。

笔者在所教的班级,开展了每天学习一则《论语》活动。起初,笔者每天讲一则论语,不是简单地翻译解释而是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新的解读,并戏称为“任老师《论语》心得”,如讲到《学而》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学生,这是古时的素质教育,这句话体现了古时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所谓人才要先成人,后成才,先具备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人的素质,然后才能学习。有了这样的素质学习就不再是难事了,也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更不会出现不孝不悌,不谨不信,不爱不亲的不合格人才了。学生听了都忍俊不禁又觉得很有道理。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后,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每天请一位同学来讲一则《论语》,并要说出自己的心得。有一位学生,平时上课经常犯“迷糊”,轮到他讲《论语》时,他讲了《阳货篇》第二十二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他说,这则《论语》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自己就是难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读了这则论语深受触动,觉得不能再终日无所事事,应该象许三多一样好好活,活得有意义,劝诫大家不要学他,博得了同学热烈的掌声,并说他颇具巴金的自我解剖的精神。每天一则《论语》,每天与圣人对话,在圣人光芒指引下,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每天一则《论语》,学生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是可读、可知、可感、可用的,可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有了传统的指引,可以让现代人不再迷茫困惑,站在先贤的肩膀上,看到未来的路。

二、探文化之源

必修二,梳理探究部分有个《形式源流与文化寻根》专题。笔者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负责“形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三个课题,并且给了他们足够整理长的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和整理资料,最后制作成课件,在班级讲解展示。

实际上每个课题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每个课题背后都充斥着庞杂的资料,在查找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既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又提高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探究姓氏源流,了解不同姓氏的发展历程实际就是在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有些学生又以姓氏为出发点开始探究姓、名、字、号的关系,既丰富了知识,又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姓氏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和认识。现代人再去探究节日,更应该看到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几乎每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探究节日的起源可以了解中国神话。中国是诗的国度,节日更是展示诗人才华的绝佳时机,诗人的诗还原了古人过节时的场景。如“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展现了端午赛龙舟的热闹;“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是七夕的缠绵哀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重阳节的惬意舒适。由节日到诗句,由诗句又回归节日,一圈转下来,既了解了节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又阅读了大量诗词,一举两得。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探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多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的意义。

篇(10)

2.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真谛,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开展“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的感恩校园教育活动;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常规,用自己的点滴进步报答老师对我们的付出;组织开展“绿叶对根的情谊”少先大队会;开展“感谢您,老师”、“爱就大声说出来”征文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在“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3.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同学朝夕相处,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通过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和“说说我的好伙伴”活动,使少先队员们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4.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开展“我是道路安全员”和“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雏鹰小队去社区清扫卫生、宣传科普知识,服务他人感恩社会;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并组织学生去北山烈士陵园进行清明祭扫,缅怀先烈,寄托哀思,使少先队员们在不断接受着祖国、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也学会回报社会的爱、祖国的爱。

5.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园”主题活动,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开展环保、植树绿化活动,让全校少先队员了解当今世界各国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并为环保献计献策;劝说家人、邻居告别污染,共同抵制“污染行为”,知道是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

二、感恩教育与各种重大节假日相结合

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开展“爸爸妈妈辛苦了”教育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为父母揉腰洗脚、做感恩饭、献上饱含真情的热茶、演绎人间亲情的温暖;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说一句话、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唱一首歌、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感谢师恩”真情活动;开展“情牵父母,遥报春晖”感恩亲情主题活动——“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成长”为主题的亲子班队会和亲子家长会;“幸福手拉手,成长心连心”亲子入队仪式;“感恩家乡”和“小眼睛大发现”的亲子摄影展;以及亲子运动会、亲子跳绳操、艺术节亲子同台演出等活动,使少先队员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感恩。

三、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组织全校少先队员诵读《三字经》、唐诗百首,利用班队会时间学习《弟子规》。组织开展“家校协手经典诵读”活动,利用每周一中午读书时间进行讲解,每日中午的预备铃后由小老师领读,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5分钟。每月一次班会课进行交流反馈,评比诵读情况。每学期开展“亲子诵读比赛活动”,学生达到背诵在口,铭记于心,实践在行。读经典,诵名句,培养了学生的孝敬之心,懂得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感恩文化和感恩思想。

四、开展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

1.“爱心敬老”是我校一项传统的感恩活动。多年来,我们都组织假日小队去敬老院进行敬老慰问活动,少先队员们把平时节约下的零花钱为老人们买来糖果、糕点、面食等;带上精心准备的节目为老人们表演;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带去快乐。孩子们在老人的表扬和鼓励下更加充满了自信与活力,展现了当代红领巾风采。

2.“情暖人间,爱心天使在行动”是我校具有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我们倡导队员们每天都要节约零花钱,把节约下的零花钱存入“爱心小银行”,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涌现出了许多的“爱心小状元”。他们把“爱心小银行”用在帮扶贫困上:开展“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闪光”爱心传递活动,几年来为贫困学生捐助近3万元,为他们解决了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开展“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及“手拉手共建红领巾书屋”,为兄弟学校贫困生、患病学生捐款、捐书……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组织开展“大难无情,人间有爱”和“爱心包裹”等活动让队员们知道了爱,懂得了爱,更学会了如何的去回报爱。

3.“爱心讲座进校园”是我校感恩教育活动的新尝试。2013年8月11日,我校四、五、六年级全体同学及家长在学校操场上一起聆听了邹越教授的大型校园演讲《让生命充满爱》。演讲紧紧围绕“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的主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人细节,丝丝入扣,情理交融,引人深思。台上说者慷慨激昂,台下听众心情澎湃。在那一声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谢谢您!”“老师,我爱您!”“妈妈,我爱您!”“爸爸,我爱您!”的呐喊声中,在场的所有人涕泪交融……这触动心灵的演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少先队员们在感恩中健康成长着。

上一篇: 体育思想 下一篇: 放射科实习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