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30 06:04: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化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代化技术论文

篇(1)

媒体能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地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在教《太阳》一课,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找准媒体与教材的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

“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选择最佳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知识要点,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时机。比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身影,再配上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也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不只是文学,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所以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可以凭借气氛音乐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

篇(2)

据调查表明,目前市场上有部分个人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大都是盗版产品,这样不仅侵犯了原版的知识产权,在一定的程度上海造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病态。信息产业市场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这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并且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西方等国,加之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市场对产品创新的要求。以上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我国信息产业市场多元化不强、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1.2缺乏创新意识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我国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属于我国自己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就寥寥无几,如果想要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我国取得飞跃性的发展,我国人民就必须将引进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研发出属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但是根据研究表明,至今我国仍然没有一个完善的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体系,严重缺乏独立、创新的精神。

2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的研究与探讨

随着网络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持续、稳定发展,面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局面,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很有必要,笔者认为想要有效地改善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局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良好的信息市场环境能够有效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应该大力支持,着力改善电子信息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应该对我国的电子信息市场进行严格的规范,有效地降低我国电子信息市场中盗版产品的流通,最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应该充分地遵从国家的政策,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进而带动整个信息市场风气的转变。

篇(3)

二、林木品种的改良

(一)林木的品种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新品种的整个研制和培育过程是极其不易的过程,从一开始对优良种子的选择到对种子存活率的测定到种子的整个繁育和培养的过程在到最后的种子培育成功和宣传每个环节都显得极其重要,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要用不少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完成。

(二)开发基因资源

在现在的基因资源也普遍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每一棵树木都拥有自己的基因资源,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根据基因发现种子的一些特征和品种,研究新品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一定的基因资源来进行诱发变种等其它一些研究,另外对于种子遗传工程这一项目的研究和探讨也是需要基因资源为基础才能完成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基因资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采集的基因资源要是越丰富和全面,那么研究人员将能更进一步的进行钻研,并且不是泛泛而此,针对性非常强,并且能够更好的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以此来提高树木的产量,解决林木资源的问题,并且基因资源不单单是现在为培育优良品种做贡献,而且在将来为研究人员研制出更能适应与社会的优良品种铺一条道路。

(三)选择育种

新品种培育过程的选择育种也是相当重要的,并且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可以培养出优良品种方面,而且绝大部分还体现在生产群体方面,这一发现对林木的品种的研究与改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马尾松种植物中,上面的红心率较高的马尾松就比一般的马尾松的价值高出很多,这都是因为选择育种的结果,因为它能够迅速的意识到人们希望的理想型的树木的基因型,并且能够在之后的过程中顺利的进入到栽种这一过程里面。另外就是在育种过程中,不要循规蹈矩的就让一些植物按照其自身的育种本性任其发展,还可以根据一些植物父本母本的不一样选择不同的能够培育出新品种的相互繁殖和育种,有些树木的杂交过程中,不仅自身的基因特性不会变,还带有其父本母本的一些特性,这就让某些品种稀少的植物或者濒临灭绝的珍惜植物有了挽回的地步。并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国家相关林业部门都相继研发出了细胞工程、不同植物的染色体工程、以及其他的一些关于植物优良育种的项目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稀有植物和新品种的开发和研制创造了条件,相信在这些新的项目工程和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中我国未来的林木业将越来越繁荣。

(四)树木的遗传的验证

前面已经提到了我国林业也研制出了很多进行优良育种的项目工程,但是在这基础上还是要考虑植物的遗传特性,虽然很多经过杂交、遗传变异等培育出了新品种,但是有些不符合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这就不能确定这些植物的品种是否是属于优良品种类,倘若不是优良品种就不能够被认为是良种,因为它毕竟不能够收到相关基因的遗传控制。只有育种的结果新品种经过检测适合父本母本的特性的这种植物才能为原本使用,并且以利于研究者对育种阶段进一步的探究。

(五)树木自身的良种繁育

树木除了要有一个好的育种过程,还要有一个好的繁育过程,当经过多重研究实验选择出来的优良种子后,就要进入良种繁育这一阶段了,一直到这种品种出现变化,良种繁育是培育新品种过程中的从育种阶段想最后的生产并推广过程的过渡,最容易过程至关重要,倘若这一过程失败,那么培育过程中其它过程都相当于失败了,在这环节中,倘若繁育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把握不好还有一些措施和方法不当都将有可能对品种繁育造成影响,让本市了优良的品种变成一些不能适应生存的劣等品种,这样之前培育新品种的目标都将功亏一篑,让林木增产的目的也是夸夸其谈,林木的良种繁育主要是良种方式,其中一种是有性繁殖,另外一种则是无性繁殖,但是有性和无性繁殖二者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后者被包括在前者里面,在现在林业的种植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林木的产量不够高,自己长出来的林木与经过变异的种子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两者的父本母本不一样,体现不出品种好这一特性,对以后木材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对林木的利用方面将添加一定的困难。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二者相比,目前国家都比较偏向于无性繁殖方面,因为无性繁殖过后,下一代的分株将不会改变父本母本的遗传特性,这就可以保存原有林木的一些特性和生存方式,在遗传增益上面占据这较大的优势,但是有性繁殖相对将不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正因如此,全球很多国家都比较看中无性繁殖带来的成就。所以在整个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林木在种子方面已经在慢慢的改善的创新,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有种就种的局面,而是在向质量与产量并驾齐驱,共同进步的趋势发展。

三、生物技术与林木种子方面

(一)细胞工程

1、林木的组织培养方面

无性繁殖能够保存原有林木的遗传特性,让分株拥有与父本母本一样的特性,从另一方面同样的,用组织培养和繁殖一些林木的分株,也能够保存遗传特性,不仅如此,还具有自身的一些优良特性,首先就是可以利用组织培养出无菌苗、以及能够让培育出的新品种在进入推广阶段后的周期不会那么漫长,也可以作为保存林木自身的基因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当然它的特点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其它有利于林木事业发展的特点。

2、原生质体方面的养育

在1960年的时侯,国外一位研究者就发现了原生质体培育方面的相关信息,这在当时是为林牧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人们通过慢慢的研究和探讨发现了二十多种林木的的原生质体,并且通过培养之后,有很大一部分都成功的诱导成了植株。这让原生质体在当时有了一定的市场价值,现在被林业的相关人员普遍使用。

3、体细胞的融合方面

在对林木进行改良这一项目工程中,体细胞的融合这一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种方法与无形繁殖不一样,但是与有形繁殖之间的关系就跟组织培养与无性繁殖的关系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它比有形繁殖具备更多一些特点,就包括:首先,有形杂交的过程中大多会存在配置不亲和的现象,但是体细胞的融合可以让相互杂交的两者亲缘关系比较远,其次,不是只有两个亲本才可以相互融合,多个亲本也可以相互进行融合,最后,与无性繁殖的特性相反,可以制造出与父本母本不同的杂交品种,并且分株不会拥有与原来林木具有的遗传特性等。

4、染色体技术方面

在染色体上面主要研究的树木都是偏向于核、组、带型的研究,等于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染色体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杨树等其它一些树上面,对于地域等染色体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银杏、杉树等其它一些树科类,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关于染色体技术方面的研究。这些都为以后以后珍惜植物的保护和对一些珍惜物种的新品种培育以及研究存了相关的资料。

(二)基因工程

1、DNA的分离与转导方面

在基因工程这一项目,主要研究的就是将林木中的目的基因转导进入目标林木里面,并且让其能够无误的显示出现,在很久以前,人类第一次将抗生素的基因分离出来并且成功的导入到林木的细胞题里面,首次培养出了可以存活在抗生素上的林木,从那以后就产生了转基因林木,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转基因技术已经不足为奇了,在起上面获得辉煌成就的实例都比较多,其中就包含了抗除草剂方面的林木的转基因研制以及控制木素等事件就是成功的事迹的一部分,这些都为林业方面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2、构造遗传的图谱

什么是遗传图谱呢?遗传图谱是指利用人工技术这一举措来构造而完成的人工构图群体,并且采用已经被建造的相关遗传标记和基因之间的线性序列图。因为林木的育种间隔期与其它生物不一样,它的育种间隔期相当长,这就在一定范围内为细胞工程研究带来了麻烦,但是后来科技的慢慢发展,构建了同工酶标记相关的遗传图谱,一直延续到现在,遗传图谱都一直被人们所运用和注重,这一图谱的发现为以后对不知道的一些基因的了解和定位、克隆等其它研究起了铺垫作用。

3、林木的物种、以及品种的坚定

不一样的植物在基因、品种上面都不一样,不同的无性系植株之间的不一样是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坚定区别的,但是因为分子标记自身的一些特性,是不可能区分不出来的,所以就分子标记自身的特性就可以作为坚定植物的种子优良无性系的工具,另一方面,他还可以鉴定出育种过程中的一些杂交性。

4、植物基因研究的应用

林木本身就存在大量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基因是研究者们研究林木的最好的证据,有很多研究者都是通过基因的研究最后走向成功的,例如,将林木中的目的基因转导进入目标林木里面,还有其他一些利用基因来研究林木的生存环境以及特性的事迹,现在对促使裸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等都做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促进植物生存的信使基因,林业的植物相信将会生长的越来越好。

5、植物染色体组深入探讨的应用

篇(4)

仅仅依靠推动物流管理工作中各个部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是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工作需求的,更无法让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运用。不断提升物流运作各个环节相关业务的高效性与专业度也是现代物流的需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能够将各类具备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和物流设备运用于组织物流活动的独立企业。然而现代物流受到各项经营制度的影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社会的所有物流活动中,企业物流仍旧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导致多数物流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操作的。尽管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逐渐被部分大型企业引入到物流管理工作中,但是却只有极为少数的企业能够在企业内部推行物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不仅如此,与物流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观念方面也极为欠缺。

1.2专业软件应用率低,信息技术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然而在物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将管理软件灵活运用到物流活动之中,从而让那些物流管理软件丧失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物流系统相关的集成软件的应用率也是十分低的,真正能够得到应用的软件数量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十的软件总数量。信息技术的不受重视使得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造成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

1.3行业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共享

我国当前物流工作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而得以产生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前期的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后期的数据使用方面,物流管理工作都始终未能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造成物流工作与物流管理工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更严重阻碍到了各个物流企业的及时交流与相互合作。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料的使用单位与供货单位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使得物资的消耗信息与采购信息无法进行第一之间的沟通,而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化的工作水准,从而造成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信息阻塞,严重影响到物流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2.1改变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

物流管理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物流企业开始主动接收市场信息,正式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让企业能够随时捕捉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市场供应;物流活动开始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加速物流市场供应链的形成;提高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让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提升物流作业过程的透明度。

2.2改变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

在以往的物流企业当中,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常常会依据自身特性而属于职能全然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复存在的。然而伴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得益于一款名为EDI的软件的普及,物流活动被赋予了独立性,它不再需要依附于相关的销售企业或者生产企业,而是由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另外,物流活动也获得了物流企业的全程负责,不再散乱的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中,这便促使了全新的物流产业组织结构的诞生。无论是在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还是创新,信息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改变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和组织结构,更让物流产业市场的竞争主体由以往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如此,市场的竞争焦点也从以前的提高单一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转向了以整个供应链为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稳步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已经逐步成为了物流竞争的大势所趋。

篇(5)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图书馆现状举措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和利用书刊资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为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在职业学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图书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1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职业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情报中心,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柱,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拓宽知识面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在职业学校专业水平评估中,学校馆图书的生均面积、生均图书册数、年生均进书量是评估内容之一,是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摇篮

图书馆是知识的源泉,是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图书馆收藏了许多教科书中未涉及的知识和信息,能帮助学生开发内在潜质,拓展专业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及心理素养;图书馆是学生自学的场所,学生从中能获取需要的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主观能动性。

1.2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校园文化是职业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浓郁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传播文化,向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通过图书馆积极开展时政热点论坛、读书评论、教育资讯等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学生对文化的需求,使图书馆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乐园,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3为师生获取各种信息提供平台

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的形式为学生的学生和老师开展科研提供最新、最全的资料。图书馆通过订购、交换、复制等途径向师生提供各种文献资料,有的放矢地开展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2职业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当前,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状,达不到在职业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1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办学资金缺乏的现状。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图书馆面积偏小,馆藏资料不能及时添置与更新,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匮乏和滞后,或虽然藏书量能达到评估要求,但过时、必须淘汰的资料占据相当比例,起不到图书馆应有的提供大量最新信息的作用。

2.2场馆设施落后

大部分职业学校图书馆现有硬件设施逐年老化,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部分学校尚未建立数据库,对馆藏文献不能采用数字化管理。

2.3人员素质偏低

部分学校领导不重视图书馆工作,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只要有人管理就行,导致管理人员人数不足,学历偏低,有许多人由转岗而来,业务素质偏低,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使图书馆的正常工作受到制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的需要。

2.4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制订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僵化,如封闭式管理,业余时间、节假日不开放,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

2.5资源利用不高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占相当比例,他们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感兴趣,除了上课之外,空余时间宁愿上网也不愿进图书馆查找资料。学校学术氛围不浓,大部分教师忙于授课,忙于应付事务工作,只有少数人进入图书馆查找资料,浪费了图书资料。

3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举措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服务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图书室建设,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3.1健全组织领导

学校图书馆作为独立的职能科室,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每年要有专款用于图书馆建设,确保生均面积、生均图书册数、年生均进书量达到专业水平评估指标要求。

3.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如制定书刊采购制度、书刊外借阅览制度,书刊丢失、损坏赔偿制度,书库、阅览室管理制度和图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确保图书资源的流通率,确保图书资源的充分利用。

3.3实施现代化建设

购置先进的计算机硬件、配套的软件以及数据库,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有指导性、专业性强、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影像、多媒体资料数据进行收集,在校园网上为师生提供服务;根据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重视电子阅览室的硬件设施建设,重视电子阅览室的软件监控管理;逐步推行馆际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图书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开通中文期刊数据库,为师生员工撰写论文、开展科研进行查阅资料服务。

3.4提高人员素质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①严把进人关,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有大学本科及专科学历,且专业对口;②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了解图书馆管理的动态,提高专业知识;③开展专业技能如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④创造条件,鼓励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要学习职业学校开设专业的基本知识,非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必须学习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并涉猎现代科学、艺术等领域,增加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篇(7)

技术结构优化,主要是指技术结构中生产要素属性的优化。技术结构优化包括技术结构的合理化和技术结构的现代化两个紧密相关的内容。技术结构的现代化过程影响着技术结构的合理化,技术结构的合理化过程又促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技术的现代化过程。所以技术结构优化是在技术结构合理化的同时提高技术结构现代化水平。

2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通过一个统计量——相关系数来描述变量间密切程度的。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了一个用于测定两个变量之间线形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针:简单相关系数(R),简称相关系数。

R=

式中n指样本数,x,y分别指相关因素。

当︱R︱=1时,表示X与Y变量为完全性相关。

当R=0时,表示X与Y完全不线性相关。

当,0﹤︱R︱﹤1时,表示X与Y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

︱R︱的数值越大,表示两者相关程度越高。一般而言,︱R︱﹤0.3称为微弱相关,0.3≤︱R︱﹤0.5称为低度相关,0.5≤︱R︱﹤0.8称为显著相关,0.8≤︱R︱﹤1称为高度相关。

并且R﹤0为负相关,R﹥0为正相关。

结论:运用公式来分析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程度,可得R=0.879,由此可知两者是高度的正相关关系[2]。

3技术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1技术结构的优化激发了新的需求

人们对需求水平的不断追求,促使满足新需求的技术不断出现。技术结构的优化影响需求结构的过程一般为:技术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引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影响原有的需求结构产生新的需求压力产生新的需求结构。如果需求结构的变动以人均收入水平为前提,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又主要来源于技术结构,它将拉动产业结构合理变动。反之,如果需求结构的变动脱离人均收入水平的超前需求模式,这一需求往往缺乏技术结构的优化支撑导致产业结构的扭曲。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同样激发出人们的需求。例如:上世纪50年代继电子管的发明之后,又先后出现了以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一系列新产品,他们在性能和价格上都优于以电子管为基础的产品。人们在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微电子产品产生了大量需求,电子产业和电子产品得以飞速发展。

3.2技术结构优化加速了产业的交替

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同时也是技术结构的改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转换演进的历史。人类工业发展史上产业结构的第一次转换,是由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向机器纺织业演进;第一次技术革命,即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产业结构发生了以冶金、采掘、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为标志的第二次转换;以能源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照明、动力等产业发生突变性飞跃,精细化工、电器设备、通讯等产业迅速崛起,完成了第三次转换;石油化工不断突破,引起了汽车、飞机、有机化学等产业的兴起,完成了第四次转换;由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以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光学技术、新兴材料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基础,产生了一系列新产业,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更为深刻的第五次转换。

3.3技术结构优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技术结构优化促使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技术结构的优化速度不均等规律来实现的。该规律认为,由于各产业技术结构的优化的速度不同,造成了各产业发展速度的不同[3]。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某一部门的生产效率提高,该部门就可以获得高于一般产业的超额收益,其他部门的生产要素就会向该部门转移,从而使要素的供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该部门所需要素结构的变化,各种产品间要素的相对成本也就因此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结构的优化通过改变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和资本相对边际生产率。影响了它们收益率之间的平衡,会导致所使用生产要素间的相对成本发生变化,形成它们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百年变动。技术结构的优化速度快的产业,由于成本下降、利润增加、资金纷纷涌入,导致发展速度也较快;反之,则成本上升、收益减少,资金流出,产业的发展也较慢。

3.4技术结构优化改变了区域贸易的结构

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可以使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在技术不太发达的时代,一个地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该地区资源状况,而在技术发达的时代,资源在竞争中的优势逐渐减弱,技术则显现出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比较优势的重点日益转向技术、管理、组织方面,从而它越来越紧密的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能力。技术结构优化导致国际贸易的变化,将改变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一个地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区域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3.5技术结构优化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

首先,技术结构优化最先影响直接应用这一技术的部门,并使之形成为主导产业。新技术在该部门应用中,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和工艺水平,使劳动、原材料、燃料、机器设备等要素的投入量和投入比例发生变化。由于技术结构优化的产业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改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其次,由技术结构优化推动而形成的主导产业部门,通过前向、后向联系,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或变化,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变化,主要以原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各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第三,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主导产业部门的彻底更替,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不仅导致了新兴产业的诞生,而且大大改变了原有产业的面貌,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4优化技术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变动

4.1加强宏观管理

从宏观角度制定一个中长期规划,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配套措施,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结构优化能力,选择产业发展中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联合攻关,以迅速提高中国产业水平[4]。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当前重点是要提高装备工业的技术结构优化能力,以及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组织技术结构优化活动为主,转向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制定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为主。确立企业技术结构优化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风险主体和利益主体,实现中国国有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步伐,使企业面对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给企业以压力,激发企业自主创新。

4.2加大技术引进的力度

为了实现我国技术结构优化与升级的目标,我们除了靠自主技术开发外,就是要依靠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应实行差别化的多层次技术引进战略。

在我国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尚处于较低层次的技术引进为主。这一层次的技术引进应该以形成和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成熟技术为主要引进对象,以购置成套技术设备或二手设备、合资、合作、三来一补等为主要引进方式,其结果应是填补某些技术空白,扩大生产能力,替代部分商品的进口;对于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的地区和行业,应将技术引进提高到中级以上层次来。这一层次的技术引进应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市场前期技术为主要引进对象,以许可贸易为主要引进方式,其结果是能够较快实现技术创新和进步,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我国发达地区和主导产业部门应开展较高层次的技术引进。这一层次的技术引进应以增强和保持本地区、本行业在国际经济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为主要目的,以研究开发期技术为主要对象,以联合开发、技术咨询、人才引进等为主要引进方式,其结果是可保持技术领先,其产品保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5]。

4.3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结构优化人才的激励机制

对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公开招考,实行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使那些有能力、有才干、充满朝气的人才走上企业的领导岗位。要逐步改变目前国有企业经理人由上级任命的现状,变为由企业董事会公开向社会招聘。贯彻分配靠贡献的原则,要重奖那些对技术结构优化作出贡献的有功人员。把企业技术结构优化的风险与企业领导者、职工个人利益挂钩,工作的好坏决定其升迁和收入的增减,该奖的要重奖,该罚的要重罚,该下台的就要

下台,真正实现企业管理阶层以及职工与企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特别要注意培养中国的职业企业家队伍,应对那些对国有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给予高薪。

4.4加强先进技术的扩散

篇(8)

二、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应用都是简单地将传统吉祥文化元素照搬,很难与现代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刻板的印象。由于传统吉祥文化具有独特性和隐性语言,因此需要研究传统吉祥文化的组成元素,需要深入挖掘传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将其隐藏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思想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谐自然地相融合。

(一)图形的重构

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纹饰和符号。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创新性的形式运用吉祥图案元素,重新构图整合成新的图形,以融入时代特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吉祥图案的主要手法有分解转化、打散再构和变形。分解转化是指,根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将吉祥图案进行分解、提炼,创造出新的图案;打散再构是对吉祥图案的原型进行分解、移动、切割、变换位置,重新构成图案;变形是指,运用现代审美观对图案进行整体或局部改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将传统吉祥图案按照现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重构,以满足现代设计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如家居设计中最常见的玄关,通常采用回纹以起到装饰、分隔空间的。回纹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代表富贵不断。玄关中的回纹经过了放大变形,以减少材料使用,同时满足玄关的功能要求,并且富贵不断的寓意也表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融合吉祥思想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在运用吉祥图案的同时也需要传承传统吉祥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传承吉祥文化中的价值观、哲学思想和审美。吉祥思想融合现代艺术设计主要有两个方向:与整体环境的融合和吉祥色彩的应用。吉祥思想与整体环境融合时,应当避免大量运用吉祥图案元素,而是将吉祥思想融入到设计当中,如建筑环境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建筑风水理论,被人们视为吉祥。如北京香山饭店,巧妙地融入吉祥思想,堪称传统与现代紧密融合的典范。室内引入江南水乡设计理念,建有庭院、假山,种有绿植,透明屋顶,整个环境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吉祥理念,让人们在封闭的室内空间中,享受大自然的妙趣。颜色是能够带来强烈视觉感受的元素,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传统吉祥文化中,黑白代表朴素庄重、红色代表喜庆、紫色代表清丽脱俗等。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颜色仍表现出其独特的吉祥文化内涵。如黄色代表土地,经常被用于室内地板的颜色,让居者感觉回到了大地的怀抱,感受到安宁和放松。

篇(9)

农业生产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所以农机的普及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须条件,而农业机械是科学技术的具体体现,通过农业机械才能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业,发挥其高效优质的作用,达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的目的,农机化推广是科研及生产之间的桥梁纽带,能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农机化推广工作,要通过一些试验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技术在生产中进行实践,检验新技术装备的各方面特性,比如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经过实践总结,不断改进,才能形成标准和规范的机械生产模式及配置方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在农机化发展中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1.2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增产增收

农机化推广工作能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科学技术及新产品及时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另外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对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及农机合作组织的培育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及农业增效的手段。

1.3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农机、农艺、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融合问题,农机与农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长期磨合才能使其相互融合,达到应用的生产效果。在推广方面,有的机构性质不明确,在投入上经费不足,推广力度不够,还存在农机农艺难以融合的情况,所以对于农机推广工作,需要深入的细节还很多,任重而道远。

2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2.1增加投入,提高服务

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中,经费短缺是很多地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费不足导致推广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上不去,服务能力低下,推广工作开展不利。所以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明确公益性职能的定位,对于推广工作的条件加以改善,完善运行机制,对于工作活力及服务水平都非常重要。

2.2努力创新,提升成效

坚持创新完善机制,采用多元化、服务优质化的工作方式构建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机化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长效机制,对于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新成果的转化,促进新产品、新技术能及时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离不开推广人员的努力,推广人员的思想意识及工作能力对于推广工作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要积极开展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在思想意识方面加以强化,促进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使其在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以适应新时期推广工作的需要。在高校、职业院校吸纳毕业生加入到推广队伍中来,加强队伍建设,发展村级农机推广人员队伍,提高推广一线的技术力量,促进推广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2.4加大宣传,建立试点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加强宣传,提高各级群众及领导对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应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进行农机推广工作的广泛宣传,传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引起农民的注意和重视,加深其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识。要建立示范点和推广基地,通过实地的示范作用,让农民朋友在实际的操作中对新技术、新产品有直观的感受。充分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和新机具的优势,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

2.5大力实行农机补贴政策

新技术、新产品刚开始推广价格都要高一些,这对于农户来讲有一定负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各地的收入水平不一样,在生产成本上都会有自己的考量,所以在推广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在推广中的补贴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农机具的更新换代,科学配套,合理布局,综合当地的生产情况,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新型农机具的引进及推广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补贴扶持,促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篇(10)

二、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完美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完美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上一篇: 道路工程师职称论文 下一篇: 档案室季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