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5: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级会计心得体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级会计心得体会

篇(1)

加强会计职业德性培植是对会计职员强化的束缚,灌注贯注和杜绝会计职员在事项中呈现不品操举动的有师法子。会计职员在事项中应做到耿介、朴重、老实,不得为

谋取私立而弄虚作假。会计职员理当熟习财经纪律、礼貌和国家统一的会计轨制。根据会计法令、礼貌、规章规定的措施要求举办会计事项,保证所供应的会计信息真实切确、实时、完备。这是财会职员职业德性类型的紧张基本。依法供职,是会计职员职业德性类型的重中之重,财务事项以法令、礼貌为引导,以听从《会计法》和相干的会计轨制为指针,这是财会职员的职业德性类型的魂灵。

一、加强会计职业德性培植的须要性

《会计法》第39条明晰规定“会计职员理当听从职业德性,进步营业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加强会计职员职业德性培植,对付更好地处事于市场经济系统体例培植,进步会计事项质量和会计职员的团体素质有着紧张的意义.

(一)加强会计职业德性培植是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体例的必要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体例的核心义务有三条:

一是成立法制严峻、平正竞争的市场系统;二是成立强有力的宏不美观调控系统;三是成立当代企业轨制。这三条都离不开会计事项、会计信息和会计打点.但从会计事项现原形形看,会计作假征象在某些规模、某些枢纽非凡很是普遍,会计信息主要失踪真.造成这种情形的缘故起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职员职业德性水推偏低是一个紧张的身分,要使会计更好地为培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事,就必需捉住会计职业德性培植,进步会计事项的“含金量”.

(二)加强会计职业德性培植是进步会计事项质量和会计队伍团体素质的必要

会计事项是经济打点事项的紧张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策划决意妄想、国家宏不美观调控的紧张依据.而会计信息的供应是由会计职员完成的,以是会计职员的营业素质及其职业德性水平的凹凸,尤其是后者起偏重年夜的浸染.在现实糊口中,法令、礼貌很难完全保证和餍足有些益处和要求,况且礼貌每每滞后于现实.以是,要进步会计事项质量,要进步会计队伍的团体素质,人的德性身分是至关紧张的,会计职员必需树立精采的职业德性平易近俗,做一个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打点者.

二、会计职业德性的根基内容

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本事项类型》第2章第2节,对会计职员职业德性作了六个方面的原则规定,以我个人私家理解?理睬,会计职业德性应包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毋忝厥职

会计职员应丰裕了解到会计这个职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培植中的紧张职位地方和浸染,承认自己所从事的事项的社会代价.会计事项不只为企业内部打点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打点部门供应紧张的会计信息,而且还担负着促进企业低落本钱、改进策划打点、提商经济效益的义务.是以,要求会计职员划定礼貌专业思惟,“明晰处事宗旨,树立干一行、埋头行、爱一行的精采职业声誉感和责任感,勤勤劳恳,兢兢业业,“服从岗位,以高度的奇迹心做好本职事项.

(二)熟习礼貌,依法供职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营业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令、礼貌的规定.国家的良多法令、礼貌,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令、礼貌的贯彻实行;都要经由过程会计事项来浮现.从事会计事项的职员,为了更好地推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首先要当真进修和熟习把握财经法令、礼貌和国家统一的会计轨制,做到在措置赏罚赏罚各项经济营业时知法依法,知章依章,依法把关守口,维护规章轨制的严明性、科学性和完备性,会计职员在推行职责中,要敢于并长于实行各类法令、规章,顽强按国家法令、规章严厉检察各项财务收支,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益处,决不能为个人私家或小集体的益处,弄虚作假、损人利己.

(三)脚结壮地,客不美观合理

脚结壮地、客不美观合理是每个会计职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格.会计是经济打点的紧张组成部分,会计资料不只是各单位举办策划打点和营业打点的依据,而且也是国家据以举办宏不美观经济剖析和调控的紧张依据.要是会计数据失踪真,那会计核算就毫无意偶然义,这不只影响到微不美观打点,而且还影响到宏不美观决意妄想。是以,会计职员在解决会计事宜中,必需以脚结壮地的精神和客不美观合理的立场,完备、切确、如实地回响反映各项经济勾当情形,不掩蔽污蔑,不弄虚作假,不搞假帐真算、真帐假算。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德性的最少要求。

(四)耿介牵公,不谋私利

耿介奉公,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德性的紧张特性,也是衡量会计职员职业德性的根基尺度.会计事项是各方面益处分配的关键,只有在会计事项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华措置赏罚赏罚好各方面的益处相关.

(五)能干营业,自强不休

会计事项是一项专业性、妙技性很强的事项,要求会计职员必需具备须要的专业常识和专业手艺。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非凡很是厚实,常识面也相称宽阔,而且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体例的成立,更始开放的一直深切,经济糊口中提出了良多已往未曾碰着的新题目,会计也面临着良多全新的课题,会计理论、会计常识都以史无前例的速率更新.是以,会计职员必需在实践中一直地进修,当真研讨营业手艺,能干当代科学妙技,谙练把握会计电算化打点妙技,以适应会计事项成长的必要。

篇(2)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快速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事业单位对外经济项目不断增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指的是201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的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全面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作为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是全国120多万个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规范准则,制度内容涵盖了事业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

该准则符合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符合事业单位新的管理和业务要求,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建立规范、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同时,该准则的实施也能够有效推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改革,有利于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发展,对于深化改革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体制有促进作用。对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行,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新会计制度的不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水平,努力做好工作使得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单位会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事业单位的范围界定,在国务院第252、411号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有明确说明: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各级党政机关、科教文卫、新闻出版、体育、环境监测等,还有一些机关的附属机构和法律服务等。

一、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优势

(一)新会计准则适应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公共服务组织,是改革的重点。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了,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改革从2000年开始逐步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等制度的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涵盖的会计信息更加完整

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核算中并不包括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基建项目另设帐套核算,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没有反映出这些基建项目相关的资产负债信息,单位的会计信息并不完整,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增加了财政风险漏洞。财政部颁发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68号令)中明确指出了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力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保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定期并入“在建工程”科目反映,同时事业单位应当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的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新会计制度对“基建工程”的规定增加了建设内容,扩大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范围,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新会计准则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建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资产使用和时间流逝有一些损耗,最后固定资产会以报废或其他方式处置。但是现在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没有纳入固定资产折旧,对于固定资产在报告期间的损耗信息无法准确地了解和提供,无法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点的实际价值,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一定影响。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借记“固定基金-资产折耗”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从从下月算起;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还要计提折旧,下月不再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提足折旧之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都不用在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用在补提折旧。事业单位在出售固定资产时,要按照资产折旧后的价值出售。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有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

(四)新会计制度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财务报告的定义如下: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原有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科目体系并不完整,核算的计量标准并不明确,而且没有对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内容给予规定。改革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这种核算方式涵盖的财务信息并不全面,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会产生影响,新会计制度是在以前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增加了权责发生制核算,新核算方式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增强和提升,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年度财务报告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还要报送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报表的格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加符合现代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更能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二、贯彻和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到新制度执行的意义,高度重视新制度的执行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执行符合当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发展的根本需要,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防止财务漏洞的出现;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有利于推动我国会计市场的国际化。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许多国内企业踏上了国外市场的征程,原有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国外市场的发展要求,新制度是旧制度的更新和完善,能够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相协调,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新制度的执行对国家、事业单位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单位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新规则执行的意义,高度重视新制度的执行,认真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确保新规则的顺利实施。

(二)单位组织新制度统一培训,提高本单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财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非常重要,事业单位在高度重视新规则执行的基础上,要组织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统一培训学习,认真研究新规则,学习新规则,为新规则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单位领导应带头学习新规则,并形成学习新规则的良好氛围,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单位人员全面掌握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全面提升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本单位财务工作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能够提高本单位会计审核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本单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深入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能够帮助本单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更好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全面提升单位财务工作效率。

(三)以新制度的执行为契机,加快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制定步伐

各级事业单位应该以新制度的执行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新规则,全面推荐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本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率和收益率。我国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较多,各个行业的情况又不相同,情况比较复杂。各级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向所在地财政部门要求建立本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和帮助事业单位建立自身的财务制度。制定本单位财务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单位会计工作出现漏洞。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人员学习的同时,可以引进高素质和高学历的会计人才,促进本单位财务制度的制定。建立本单位财务制度有助于增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规范本单位的会计核算;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目标的实现。

结论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新突破,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促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适应时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我国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各级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单位内部进行新会计准则的统一培训,提高本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契机,建立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和管理方法,提高本单位资产管理、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水平。(作者单位:青岛市公路管理局莱西分局)

参考文献

篇(3)

一、具有预付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对于具有预付性质的费用支出,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完全予以取消,只是不再单独出现“待摊费用”字样,不再使用该科目而已,只要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符合新准则中关于“资产”的定义,仍然可以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首次执行日“待摊费用”余额不必调整;但其中的“待摊费用”余额如果不属于上述情况可列入“预付款项”进行核算,只能计入首次执行日的当期损益。我们列举具体业务分析如下:

1.对“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1)本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但对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

(2)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设置在库、在用和摊销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对预付的财产保险费、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报刊订阅费的会计处理

在新准则体系约束下,预付财产保险费、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报刊订阅费的会计处理是,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其他应收款”核算的是除了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和预付报刊订阅费这三类费用支出均是企业按相应合同预付给服务提供方的款项,与购买商品、采购材料时预付账款的性质相同,因此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比较合理。这种会计处理同采购材料、购进商品所预付的款项有所区别,为此,要通过相应的明细账户组织核算予以区分。

在支付该类费用时,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而按期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等、贷记“预付账款”。

3.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

那些已经实际发生的、没有明确期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比较标准的“待摊费用”,原来会计处理是通过估计和判断在一年内分期承担予以摊销,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则应该于发生时一次性核销,即: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计入“销售费用”。如果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能满足资本化条件时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4.对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的处理

对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在会计处理上比较简单。新会计准则要求,该业务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具体是每一受益期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同时借记“应交税费”、贷记“预付账款”。

二、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

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是指,预先分月计入当期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即原来归属“预提费用”核算的那些支出。在新会计准则下,原来归“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的内容、如果有确凿证据需要预提的,应根据其性质记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对那些过去经常发生的、证据不足的、随意性很强的“预提费用”,新会计准则规定是不能计提的;但首次执行日“预提费用”余额中符合负债定义的部分,应转入相应应付款项;不符合负债定义的部分,则只能核销,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现我们仍以具体的业务进行分析:

1.对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

原计入“预提费用”科目的预先提取的贷款利息支出,应属于企业已发生尚未支付的负债,它符合“负债”的定义,新会计准则下,可计入“应付利息”。因该费用的受益期一般不得超过一年,故计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等、贷记“银行存款”。

2.对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等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及相关“指南”规定中要求,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即能否形成固定资产价值,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以“资本化”的则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而对于当期应付未付的租金和保险费,由于其性质是“应付款项”,理应归入“应付款”一类的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但为了与购买商品、外购劳务所产生的应付款项区别开,则要求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处理,即每期根据本期应承担的义务,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支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

除前面的“预提费用”以外,企业日常业务还有些计提费用。如按照税法要求,除坏账准备金以外计提的其他准备金,比方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短期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费用,都不得在税前扣除,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据实扣除。因此要求多数中小企业对准备金一类的计提费用平时不予计提,只有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进行账务处理。

此外诸如,工会经费、坏账准备、银行贷款利息等费用,一般也不预提,若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提时,要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由上所述可见,在新会计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内容并不是全部取消,而只是把一些不合理的、难以预计受益期间的待摊费用和随意提取的预提费用取消了,或者说,真正存在还需待摊或预提的一些费用的会计处理在新会计准则下更加规范了。个人认为,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理解,既比较符合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也与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本原则的要求比较吻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4)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篇(5)

定目标 提升队伍素质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近年来,织金县国税局以“乐学哲思,宁静致远”为主题,以学习促发展、以发展促学习,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国税”活动,着力营造崇尚学习、敬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振奋精神、苦练内功,全局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该局以抓“创建学习型国税”为载体,在全局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学习活动,以学习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建设一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政治坚定、业务熟练,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干部队伍。

“创建学习型国税”活动开展以来,织金县国税局结合实际,以“乐学哲思,宁静致远”为学习主题,着力打造“乐学文化”,在全局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快乐学习活动。

织金县国税局局长张文华介绍说,“按现在的工作节奏,要让大家安排时间统一学习不太现实,如何让干部职工时时、处处可以学习,还得想点办法。”为此,织金县国税局不断创新载体,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上动了不少脑筋。

搭平台 以学习强“内功”

快乐学习,理性思索。进入办公楼,“楼道文化”就是一道学习的风景,从一楼到五楼,每一层都设有一个鲜明的学习主题,通过格言警句、展板、图片、文字等展现织金国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风貌及取得的成果。

此外,在织金县国税局干部职工的学习笔记本上,封面为建学习型单位的主题及文化标识,每页页眉有创建学习型单位主题及文化标识,每页页脚有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在每一张办公桌上,都有个人对学习感悟、认知的个性化体现……

“硬件具备,软件同时跟上。”张文华说,织金县国税局还为开展“创建学习型国税”活动制定了四大学习措施。

一是举办学习交流会,结合县局年青干部“322”培养规划,组建学习小组,5至8人为一组,以年轻人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交流学习会,让年轻干部在沟通交流、互学互帮中强素质、增本领,同时成立“年轻干部互动小组”,按季召开座谈会,组织年轻干部开展基层工作谈感受、关注热点谈看法、创先争优谈体会等交流活动。二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谈心得、谈体会。三是开展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结合县局税务法治基地示范建设,采取中心组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利用电教室观看法治讲座、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四是编印《锦书缘》阅读资料,在向干部职工推荐好书的同时,选编名家作品及富有哲理的小短文,供广大职工阅读,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启迪心智、怡情养性。

同时,织金县国税局还创办了《乐学》杂志,每年出版2期,刊载干部职工的学习心得体会,选登干部职工书法、绘画等作品,供全体职工交流学习。

此外,还开设了机关讲堂,举办机关“学习日”、上廉政党课等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班子成员专题讲座、一次专家学者专题讲座、一次廉政党课。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百家讲坛》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丰富干部职工的学习活动。

创佳绩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每天上午11点半至中午下班前,每天下午5点至下班前,织金县国税局大楼内轻音乐准时响起,干部职工统一学习时间开始,学习内容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制度、税收业务知识、公务员职业道德知识等。此外,向干部职工推荐好书,规定干部职工每季度精读一本好书;鼓励干部职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兴趣爱好,增长计算机、书法、绘画、写作等方面的技能……中午休息时间,吃完饭的职工三三两两来到图书室,阅读喜欢的书,查找需要的资料,已经成为织金县国税局干部职工的习惯。

篇(6)

通过《入学指南》,老师让我们明确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使我们懂得,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抛弃混文凭的思想,要增强我们的危机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学习。

1.制定合理科学的自学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控的手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如:学期计划、课程计划、单元计划、复习计划、网络平台使用计划。有了学习计划,保证自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认真听好在线学习辅导课

在上课前按自学计划预习有关课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着疑问和渴求知识的心情来听辅导课。 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认真思考,做好听课笔记。记好重要的内容, 如果听不懂,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进度时,不要惊慌,在课后尽快地寻求辅导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

3.详细做好自学笔记

除了做听课笔记外,还应在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时,也必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对于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在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胸中有数。

4、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因为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它是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通过讨论焦点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沟通学校信息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所以,这种活动效果很好,即拓宽了我的视野,又培养了我的各方面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我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课件进行学习,课件包括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还有自测练习。通过使用课件,帮助我检查、复习和巩固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为了学习方便,我经常在家或在单位上网学习,浏览北外学习平台,补充了自己自学方面的不足;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及时通过电子信箱或电话及时向老师请教。我希望在这种所学校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愿更多的人来北外,来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它才是你真正的"授业者",愿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受益。

会计个人学习计划二

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经营,现在就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为人生点亮一盏明灯,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的社会处在变革的世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哈自己的规划。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人数的增加,工作不再由国家分配,大学生毕业的黄金时期悄然而逝,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然而市场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我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底下的农村富余人口举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环境,多掌握一门学问就多一门出路,所以,我计划自学会计这门专业。

首先,我对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 现在在我国,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政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枯寂是热门专业,但如今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状况使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状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规划。真正走进社会工作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开始。

其次,我做了详细的规划。

一、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明确应具备的能力

1、熟悉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踏实,谨慎细致,思维敏捷,逻辑分析能力强,对数字敏感,记忆力好。

3、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信息快,懂变通,善学习,求上进。

三、了解主要课程:

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资产评估、财务报表分析等

四、具体学习计划: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另外,在校期间考出就业所需要的一些必要的资格证书,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利用较充分的课余时间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五、应对弱势、威胁

1利用寒暑假去公司实习获得经验。

2多与人沟通习得交流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3利用网络。报刊、人际关系等了解经融动向。

4增强竞争力。保持乐观心态。

篇(7)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承前启后,是之前《基础会计》的延续,又是后续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重要前提。课程目的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专业基础。《会计基础》课程应该培养的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专业知识,而《财务会计》课程则应该在专业素养方面为学生在职场打开晋升通道;另一方面,会计专业的学生都会走考级考证的道路,而中级甚至更高级的考试会在学生毕业后。《财务会计》课程应该为今后的考证考级至少是中级会计师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所需课时最多的一门课程。就课程本身来说,一方面,它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经济要素;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精密复杂的逻辑系统,各模块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前后融会贯通。就教学目的来说,这门课程既要教给学生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又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使学生具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传统教法与改革现状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基本遵循教师讲授理论基础―例题演示―学生练习的程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下,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往往觉得能看懂例题,但动手的时候就不知从何下手,如果课后没有加强练习,授课效果就浮于表面。会计专业学专学精的唯一途径除了多写多练别无他法,而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过程中不愿意动手练习,所以知识熟练内化的程度总是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大范围铺开,但是在会计专业运用却并不彻底,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学生分组不合理。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分组应该是4人/组,但是因为实际的班级设置一般都超过了40人,甚至是50人以上,又不能配备2人以上的指导老师,分组流于形式,或者不能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二是工作任务设置不合理。现行教材以工作任务来驱动教学时设置的工作任务就是传统的账务处理例题。而现实的工作中是没有文字性介绍的,会计人员要依靠原始凭证来识别经济业务,而且工作任务在设置上往往只起到了导入的作用,并没有涵盖岗位所需的大部分知识点;三是咨讯阶段缺失。教师布置好工作任务后只有小部分学生主动咨询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只等着老师讲解,给出答案,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有依赖性;四是评价机制不合理。项目教学法下的考核方法仍然沿用期末考试成绩+实训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方式,学生只要考好了期末考试,学习过程并不重要;五是信息反馈渠道单一。教师对于教法学情的反馈分析在课堂上跟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不一定能马上消化,需要用文字表述出来,让学生慢慢理解。

三、改革思路

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我们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解构重构及整体设计。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将课程进行了解构,分为应收预付结算会计岗、存货核算会计岗、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岗、无形资产核算会计岗、其他长期资产核算会计岗、金融资产核算会计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计岗、负债核算会计岗、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岗和收入费用及利润核算会计岗,再将知识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了重构,建立了对应的十一个业务核算模块。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为核心,课程内容的难度设计对接学生正在面对的会计证考试和初级会计师考试。

具体课程执行时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运用大学城空间的各项功能来设计模块内容。认为课程设计应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大学城空间的各项功能也应该以服务课程、方便好用为原则来使用。

由于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强,因此仍沿用最直观的方式―工作任务来驱动课程。交给学生一个精心设计的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涵盖了相关模块的知识点,学生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以5分钟学习卡册的形式列示到课程资源中,学生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自然会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好关:一是课程设计思路要清楚,做到整门课程清楚明了,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设计思路往下走,不至于错乱;二是工作任务设计到位,工作任务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走入学习过程,另外一方面也是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直观体会,所以工作任务的设计既要贴合于实际工作岗位,也应涵盖岗位相关的知识点;三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可以运用团队竞争等教学方法,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课程改革才是有意义的;四是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是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我们以团队成绩来进行考核,能够把团队里每一个不愿意拖后腿的学生都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利用试题库进行单元小考,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四、具体课程设计方案

选用三本教材配合教学:一本单项实训,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利用单项实训中的原始凭证来设计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原始凭证识别经济业务,通过教材和大学城空间来获得完成任务所需知识,课后再通来练习来内化提高。

大学城空间建设方案:一是以工作任务引导教学过程,以原始凭证驱动教学任务。我们模拟了一家钢铁制造企业: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该企业的具体业务为内容来设计教学情境。比如说应收账款业务,给出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笔销售业务中会计人员会涉及的包括销售发票、运输发票、转账支票、托收凭证在内的原始凭证,业务涵盖了应收账款业务中所有知识点,包括定义,确认时点、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等等,要求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逐渐主动掌握相关知识。二是微课资源:我们用五分种学习微课资源的形式补给学生相关知识点。微课资源分为三种:一种是简单的知识内容,只作介绍即可;一种是涉及计算和账务处理的知识,在知识介绍后附有演示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完成并采用微博方式进行互动;一种是难度较深内容,我们设计了视频教学,进行了详细讲解。三是学生团队的建立。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到课程中来,设计了团队组建方式,学生按要求建立团队,并提交团队名称、图标等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以团队方式互动及提交作业。四是课堂互动方式采用腾讯微博,一方面课堂作业以学生团队的方式用腾讯微博提交,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用微博、私信、大学城留言等方式与教师交流,及时得到解答。五是学生考核方式:一方面,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采用团队考核的形式,我们建立了团队学习进程临控图,以考勤、任务完成的正确性及速度作为考核对象,分组计分;另一方面,我们拟利用大学城空间的在线考试自测系统,建立课程试题库,进行单元测验,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分。六是教案,采用表格式教案,体现工作任务驱动方式。以一个教学情境设计一个教案,以原始凭证的给出来布置教学任务,以五分钟教学资源的形式给出了相关知识点的知识介绍及例题演练甚至是视频教学。七是及时撰写教学日志,并按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心得,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五、执行现状及效果

因为《财务会计》课程课时较多,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时分成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目前,我们已在大学城空间建设了《财务会计》(上)的教学资源,空间网址为:http:///SpaceShow/index.aspx?uid=445834,已建立好应收预付结算岗、存货核算会计岗、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岗、无形资产核算会计岗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会计岗五个岗位的相关内容。本届会计专业学生3个班155人,共分成了27组参加学习。建设内容包括电子教案24份,教学日志15份,教学课件48份,教学心得10份,微课资源150个。

篇(8)

目前或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财政部在1994年5月4日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均把《电算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电算化会计教学,毕竟不同于社会上会计人员的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是,它又不能不考虑社会的需求。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首先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具备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应当说,这一基本技能是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最低要求。在学会对多种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的同时,这类学生还应当由表及里,学会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选择与评析。能够根据合规性、可操作性、通用性、可审性以及适用性等标准动态性地判断会计软件的优劣。而所谓动态性判断,也即根据企业发展前景和会计软件的发展趋势加以评价。

如何通过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就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以我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为例,我们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提高。

二、 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改变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2.实验法。

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逆向思维教学法。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可以采用模块式教学, 即每个班整天在带有多媒体的机房上课,持续教学数周时间,其他课程停止教学,只至该班电算会计课程教学完成后继续教学。整个数周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三)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

在这个教室中,教师和每个学生各拥有一台电脑,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如广播教学、学生演示、屏幕监视、分组教学、文件分发、作业提交、视频直播、远程命令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反馈机制

检验劳动成果的重要途径就是学生的反响如何。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和学生交流,不要过分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不顾学生的实际坚持如一,其实通过交流后,会发现有一些好的建议的确对整个课程的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重要途径。

交流的方式很多,上课中或课后,通过找个别聊或e-mail等途径都可以,实际教学中还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写学习心得体会和上机日志,这一措施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不足和经验方法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自己日后的学习。

同时像教学活动中教师听课后提出好的建议和吸收其他教师好的教学亮点同样是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好的反馈机制和接受这种反馈机制的心态,才会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才能改进和完善教学。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

将教学效果和知名企业的行业软件初级认证相结合,在学生课程成绩合格的同时又能取得相关资格认证。另外授课老师只参与教学不参与出题和阅卷,真正做到了教考分离,用行业标准来检验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正确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法应科学、合理,体现出课程特点和职业特色。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课程考核,特别是理论课程的考核大都采用传统的期中、期末闭卷笔试方法进行,这样的考试方法僵化死板,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前临时突击,放松平时学习,不可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出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对本课程考核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设置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不采用“一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而是建立了从学习过程、作业练习,平时测验到期末考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视角、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提高学生平时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并用行业企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即使用行业企业财务软件初级认证考试来进期末考试,授课老师不参与出题和阅卷。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大方面:

(一)平时考核(占50分)

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三个方面。

1.学习态度的考核,主要是考查每个学生上课出席情况、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共占20分。其中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占10分,作业完成情况占10分。

2.学习水平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及平时测验的考核,共占20分。其中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占10分,平时测验占10分。

3.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占10分,在实训室完成,主要根据实际操作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期末考试(占50分)

期末考试由认证考试公司考试出卷,单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量为55题。期末考试题型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1分,总分15分。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总分10分。检查学生对流通重点理论的掌握程度。

3.是非题,15题,每题1分,总分15分。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4.操作题,20题,每题2-5分不等,总分60分。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思考

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一)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幅合思维(即引导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

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尤其是在当今企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各式各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业时适应企业财务软件实际操作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形成一定就业优势。

我们虽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其弊端是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应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为主的常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同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即课程网络课件)这两个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实验习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考试等模块),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这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

(二)课程设置

篇(9)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零用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这个故事告诉中职教师:在日常中职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是义务教学阶段文化学习的一个相对失败者,因而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浓。而我们以教师为核心,以书本为中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纯粹的灌输式的教学则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我们知道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学好基础会计,对后面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对会计这一行业的认可以及对以后职业的选择都有重大的影响。多年的会计实践经验,多年的会计专业教学,让笔者对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重视第一堂基础会计专业始业课

万事开头难,基础会计的第一堂始业课则身负重任。新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堂专业课,而学生往往都还沉浸在长达三个月之久的暑假惬意之中,往往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自己先要重视这第一堂课,抓住与新生面对面沟通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对你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例如在第一次上课前,应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最好着一身职业正装,让自己显得干净利落,前一天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焕发。上讲台之后也不是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而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水平,“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教自己的教师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的,而这些又是最吸引学生的东西。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过去和专业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进取拼搏,感觉到教师的博学多才,从而在心里真正接受和喜欢上教师,初步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因此,精彩的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

2.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一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岁左右,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也不是很成熟,当初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有可能是非常草率的决定,也可能是迫于无奈的选择。本人曾经在第一堂课时对所教班级做过调查,只有15%的学生对会计专业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而75%的学生志愿是家长做出的决定,剩下的那些则是被另外专业调剂过来的。

笔者在第一堂课教学中,先介绍本校的会计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还列举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让学生了解会计在当社会代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前景和“钱途”,激发学生对本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对基础会计有所重视,并产生学好它的强烈欲望。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各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发展趋势导致了社会对会计人员数量需求的迅速上升。虽说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同时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而闲在家中啃老的也是为数不少,导致很多社会非会计专业人员经过社会考证培训后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后与我们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来争抢会计这一“饭碗”。

那么,我们中职学生将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作为初学会计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学好,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完成那些学习任务。这时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十多年的会计实战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训和心得体会,把自己的一些学习技巧和秘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然后告诉学生,会计行为已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社会组织都会有会计工作,都需要会计人员。作为合格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会计实操业务能力技巧,并同时强调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用自己的考证经历引导学生,指出会计从业人员要考取那些证,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上岗证)到会计初级职称(会计员、助理会计师),再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以及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乃至国际的ACCA。若考完国际的ACCA考试后,年薪将达百万甚至更高。在这里相当于给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培养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引用阿里巴巴马云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二、课堂教学,方法是关键

1.感观教学,寓教于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的基础会计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出发,按先后顺序从会计的概述、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财务会计报告等方面分九章进行了内容的介绍。

对于初学会计的中职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教材中一开始就是纯理论的内容阐述,而这部分内容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也许会冲垮中职学生刚树立的职业兴趣,会使得对基础会计学习失去热情和信心。在学习基础会计之前,本人给学生观看了大量照片,熟悉了企业内部文化,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在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观开始的。”

2.模拟教学,寓教于乐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的日常账务核算程序一般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就是将日常会计核算的资料集中起来,综合、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有用信息,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相应对策。但如果没有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是无法得到的。因此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起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在基础会计教材中,会计凭证到第四章才出现。可见填制会计凭证需要前面四章理论知识的内容铺垫。但教材前三章是抽象的专业理论阐述,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无法深入下去。

为了引导学生轻松步入会计学习的大门,让开头难变成开头易,本人结合生活实际,把教材的顺序适当做了部分变动。在学习原始凭证内容之前,我要求每位学生注意搜集日常生活中车船票、购物发票、餐饮发票及各付款发票或单据,适时带到课堂上,在介绍凭证的时候进行实物的展示。虽然原始凭证来源于四面八方,原始单据的内容、格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任何一张原始凭证都必须同时具备一些相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对应着实物凭证,我们对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认识、并掌握填制原始凭证规律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尝试填制现金支票。“出现错误不要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一个允许出错的氛围。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和现场录影进行示范讲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自己是企业的出纳,他们对支票会关注那些问题,签发之后银行或对方单位是否会接受。这样的一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会计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寓教于乐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生活中到处有会计的存在。本人为了让学生在基础会计学习过程中达到身临其境,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展现一定的会计工作场景,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妻现、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通过事先拍摄的视频展示销售产品的业务流程,让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模拟开票员进行实训,然后尝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学会正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案例教学,寓教于乐

通过选择新鲜有趣易懂针对性强的案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理论浅显化,抽象程序形象化,真正实现了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以一个案例来分析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2014年3月2日财电公司出纳小李到开户银行提取60000元准备发放工资。对于这个案例,学生将整个基础会计中所学的内容都熟悉以后会很轻松地回答。

财电公司就提现这个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需要先正确填制现金支票(第四章会计凭证中的原始凭证),还涉及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会

计科目(第三章设置会计科目),然后运用借贷记账法(第三章复式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6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

再将这一会计分录填制到通用会计凭证上(第四章会计凭证的记账凭证),然后进行审核,再按照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的内容设置会计账簿(第五章会计账簿),分别反映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的增减变动情况。最后经过财产清查(第七章财产清查)以后,编制到会计报表中(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由此可见,这样简单的一笔经济业务,就能将基础会计中所涉及的知识串联起来。通过这种教学,把学生的理论思维与会计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为其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达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多重目的。

篇(10)

(一)“教”与“学”的重新定位 相对规范、严谨、程序化的传统教学,研究式教学是一种近似“松散”的教学模式。首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份的重新定位,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在实施研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知识掌握及能力提高的促进者、指导者及合作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合作者和研究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的相互作用应该是让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的交往与对话,这依赖于良好的对话和交往环境,研究式教学恰恰为师生提供了这一点。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优势地位,教学内容处于支配地位,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没有得到体现。而在研究式教学中,学生是研究问题的主体,教师只是研究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维持者,这就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平等对话的环境,使师生间合理交往成为可能。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合理交往,促进自己对研究体验的获得进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合理交往,充分实现自身的角色价值。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经验的相互促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距离相对较远,这种生硬的关系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难于角色的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研究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在长期合作中,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共同发展。随着组织研究式教学活动的增多,学生的研究体验会促进教师的反思,推动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师的角色经验必然得到不断积累。而学生在研究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反复指导和自身的积极思考,知识不断积累和更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确定研究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合作、交流表达等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角色经验不断积累。

二、研究式教学模式的体系构建

研究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这一教育过程应贯穿学校教学过程的始终。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可以将研究式教学模式体系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如图l所示):基础教学组织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案例分析阶段、科研攻关实验阶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并不拘于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在众多方法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通常对于低年级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更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相应的启发式教学结合,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较好地提高会计研究式教学的效果。

(一)基础教学组织阶段 本阶段属于基础教学的组织,主要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即本学科专业及其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基础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对处于基本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从事研究活动更要强调和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对研究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研究式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在运用中学习、在探索中创造。

(二)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课程多是实务操作,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经济生活当中,需要通过一些模拟仿真训练来强化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以做到各课程融会贯通。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性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通过实践体验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会计专业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应当按照实践性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的设计思路,构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首先,针对目前实践教育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会计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三位一体的会计实践教育模式,如图2所示。

其次,应当做到有针对性地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校教学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校内模拟实验为重点。校内实验室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手工模拟实验有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安排,形成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同时与相应的会计理论课程同步进行。在单项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验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最后,积极开辟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产学研的办学机制。这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同时鼓励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和要求,自行参加社会调查,根据未来就业方向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主要培养学生社交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应变能力和工作能力等。

(三)案例分析、研讨阶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财务会计々业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继续一味地采用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的方法容易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存货计价、投资的分类和会计处理、利润表的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很大变动,但这些变动通常难以在教材中立即体现,学生很难理解。而在财务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行业财务的真实、具体情况,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科研活动实验 研究式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诱导学生注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进行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等类似内容的渗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有了训练方法的强化,就应进一步加强思维训练。在各种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最重要,是提升思维层次的关键。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充分体现在运用中学习的思想。因此,只有不断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才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为各种学习活动注入研究性内容。如在阅读一些经典文献时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随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在读完有关内容后及时加以整理,形成系统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学科前沿或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前沿,关注理论热点问题,掌握最新的知识动向。把握前沿也是善于学习的表现,是研究的捷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激发其研究的兴趣。校内实验室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手工模拟实验有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学习有了知识,仅仅是奠定了研究的基础;把握了前沿,也只是有了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展开研究还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和桥梁,是研究能力得以形成的关键。在学生了解基本的前沿和掌握一定研究方法之后,可以进行学生科研活动的试验。

科研活动实验通过本科学生科研项目来进行,为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巩固其专业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由学校设定一定的科研资助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资助立项的范围应包括与会计专业有关的理论及政策研究或调研活动;或与会计专业交叉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及政策研究或社会调查;项目可以由申报学生自主拟定,并鼓励学生跨班级、跨专业和跨学院联合申报。

通过进行科研研究,学生可以将选题、文献检索、阅读文献、文献综述研究及方案设计、研究实施、总结报告这6个环节全面系统的掌握,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思辨能力。

三、研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选择

研究式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

(一)引导——传授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传授式教学,这也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传授教学的讲授关键是如何体现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满堂灌。激发学生对这一专题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传授分析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索。

(二)指导——自学式教学 在高年级学生中,鼓励学生自学是研究式教学中的应有之意。学生在学习了理论课程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会计课程的相关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或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题目,集中研究一两个实际问题,在学习结束时形成研究成果,这种方法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效果十分显著。

(三)提问——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也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对教学班级的规模有所要求,通常学生规模较少为宜,否则会导致现场难以控制、多数人成为旁观者、讨论偏离主题、缺少发育机会等问题。因此,讨论式方法虽然能够翻拓展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渴望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但具体细节还需要教师在考虑周全之后才能操作。

(四)模拟——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能力是管理课程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该方法适用于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对典型个案深入分析,再上升到理论,举一反三。案例分析常与讨论式相结合。

(五)答疑——咨询式教学 该方法允许学生提出自己所关心的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解答。不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能考验教师的职业能力,督促教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求新,具有较强针对性。

(六)实践——现场式教学 当需要考核学生对现实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时,研究式教学更适合于个案的现场,这种方法能够直接深入现实调查研究,对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但了不影响现场的工作,现场式教学参与人数应当限制。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对目前各大高校来讲,这一要求还较难达到。

上述各种方法中,第1、2两种一般多用于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虽然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但并不排斥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和能力。第3、4种往往与案例教学结合,其教学对象多为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已经经过了会计课程的系统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专题学习阶段。第6种方法更多体现在社会实践中,这涉及到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第5种教学法一般不独立使用,通常与上述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四、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以“引导——传授式教学”和“指导——自学式教学法”为例说明研究式教学方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引导——传授式教学 该教学法适用基础教学组织阶段,是研究式教学的初级阶段,本阶段主要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一般都是本学科专业及其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系统化的知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欠缺,自学能力也较弱,对于本阶段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应该更多的采用引导——传授式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讲授某一会计交易事项时,应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掌握本事项的基本框架内容,在基本掌握主体框架之后,再具体到各知识点的核算内容,最后通过全面掌握各知识点的细节提升到主体框架,这样的引导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业务核算的内容有一个清醒的总体认识和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以《初级会计学》课程“供应业务的确认与计量”一章为例,说明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供应业务的确认与计量”通常的讲解程序为:账户设置——应用举例——课堂练习。通常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将该业务循环所应用的账户结构、内容全面进行介绍,其次再应用举例。这样的教学过程安排,基本将教学内容全部覆盖且符合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逻辑。但如果不分层次和本质关系,只是笼统地将账户设置全部介绍,大量内容的机械记忆会使学生对核算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产生认知上的障碍和心理上的排斥。

因此将上述教学思路重新设计为:框架(全局)——各知识点(局部)——框架(全局),体现总体一细节——总体(最终的提练)。如图1所示:

图3首先介绍了供应业务的基本原理和框架结构,引导启发学生明确核算要点,即“物资核算”和“款项结算核算”。在具体讲解账户结构及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清晰账户和核算要点之间的关系——即具体账户的归属(使用功能),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物资购入情况反映涉及“原材料”、“材料采购”两个账户;对款项结算核算涉及“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三个账户。这样划分使学生很容易将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分类总结归纳其类别的共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出现大量知识点纷涌而至,从而使学生不知所措,出现混乱和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指导——自学式教学 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面对教学对象的变化,可以适时调整教学 方法。可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直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的思路,由学生自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方案。以中级会计实务中“投资性房地产”一章为例说明该方法的运用。

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其要点涉及到不同计量属性的运用,并且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存在着不同计量属性之间的变更,同时,由于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又存在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业务处理,且这种转换的业务处理在不同计量属性的运用下又有所差异。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存在几条主线,各主线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学生会感觉投资性房地产的业务盘根错节,相互交织,这是因为对该业务的内容体系不甚明了,对各知识点混淆的结果。可将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内容框架总结如图4。

图4可以使学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运用一目了然,明确两种计量模式适用的不同阶段,同时在后续计量中可以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这种变更不能反向操作。

对由于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而导致投资性房地产和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业务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知在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处理时,由于涉及两种不同的计量的模式,将转换业务分解成四种类型。即分别为账面价值形式下的相互转换和公允价值形式下的相互转换。只要掌握不同类型转换的核算要点即可熟练进行实务处理。

对讲授内容,应力求做到少而精和管用,尽可能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和提问,让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才能调动其思维。尤其在学生不能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沿着逻辑推理的途径思考和探索,并告诉学生,分析问题应从何处人手,解决问题可采用哪些方法及其依据的理论和实践,如何导出结论,最后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等。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鹿亚芹、李名威:《会计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年第12期。

[2]朱守森:《浅析会计教学模式改革》,《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上一篇: 中学学习计划 下一篇: 老师给学生的毕业赠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