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26: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白杨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童瀛遇到的最新的网络犯罪方法是利用微信红包赌博,最新的应用是阿里的花呗,通过大量盗取支付宝用户账户,帮助该账户提升信用,再利用信用恶意套取现金。
网络犯罪呈现隐密性强、复杂性强、国际化趋势等特点。然而,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远比一般的犯罪危害程度更大、更广泛。以盗窃为例,一般盗窃案涉案的金额主要是现金,最多达到几十万、几百万元的水平。而童瀛近期遇到的2个江苏网络诈骗案的涉案金额则达到1200万和1300万元。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比较常见的网络犯罪攻击方式。据统计,大约有50%的在线游戏公司和700A的商业公司遭受过DDoS攻击;政府部门的情况更为严重,80%都曾遭受过DDoS攻击。
童瀛指出,DDoS攻击一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僵尸网络,第二阶段是反射攻击,第三阶段是智能、物联网设备。1998年,DDoS攻击主要来源于技术炫耀者;2003年,进入黑吃黑阶段;2008年,DDoS攻击组织开始统一市场,向上发展,公安部还曾组织专项打击行动;2010年以来,DDoS攻击呈现全面蔓延的态势。
童瀛总结DDoS攻击的目的主要是行业竞争、敲诈性勒索和恶意报复。2014年11月,南通市多家网吧遭受DDoS攻击,就是敲诈性勒索。今年3月,苏州蜗牛公司遭遇的DDoS攻击,则是恶意报复。
童瀛表示,作为黑客有高额金钱回报、网络犯罪成本低的特性,很容易导致网络犯罪。然而,网络犯罪所需要受到的法律制裁后果也很严重。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所界定的网络犯罪主要有3种,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例如网络传销等)。
一般情况下,只要利用网络违法所得的金额在5000元、瘫痪1万名网络用户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非法控制了20台以上的电脑,公安部门就可以立案。 而按照我国刑法286条第1款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此,童瀛建议,网安人员在网络安全的道路上不要走偏,不要陷入犯罪的漩涡;中小企业要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尽可能多留存日志,如果遭受攻击,最好的应对方法是报警;涉网单位要尽量提高自身的安全;普通网民尽量不要上非法网站,并从官方网站下载相应软件。如何保证P2P金融安全
自从余额宝推出之后,各个“宝宝”都开始涌现,金融行业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其中,P2P金融作为把投资者、借贷者拉在一起的平台和渠道,由于其15%左右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受众多投资者追捧。 然而,作为创新的互联网+模式,P2P金融也面临着双重的常见风险,既有来自互联网的风险,也有来自金融业的风险。“白帽子大会”上,万达电商安全主任工程师林鹏深度解析了如何保证P2P金融安全。
NSTRT团队收集了在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134份安全漏洞报告,其中来自业务设计缺陷的漏洞占主要比例,达到27%。而P2P的业务流程,一般包括注册、绑卡、充值、购买理财、回收资金等步骤。 在注册环节,羊毛党撸羊毛(活跃在各P2P平台上,专门参加注册送积分、返现等优惠活动,以此赚取小额奖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时候,羊毛党还会和银行、平台内外勾结,圈起大量注册用户绑卡后卷钱跑路。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目前已经形成了羊毛党团体,内部分工明确。其中,家庭妇女和学生居多,基本都是兼职。很多人不知道P2P是什么,只是为赚钱照着做。”林鹏说。 林鹏指出,应对羊毛党的方法是要遏制他们的收入途径。在投资方面,从业务角度防套利,不能让人空手套白狼;利用羊毛党防止被平台反撸的心态,减少羊毛党收益,提高收益门槛;还有人工识别(客服挂电话)、机器识别、大数据应用等。
在绑卡的环节,容易出现用户套现行为。虽然一般都有实名验证身份证号、姓名和银行预留姓名的环节,但小的P2P平台通常是借用公安部接口校验身份证信息,想要骗过这些小平台并不难,因此并没有起到真正实名验证的作用。 林鹏表示,虚对绑卡环节的用户套现,P2P平台要有4要素验证,包括身份证、银行预留手机、姓名和银行卡号,另外还要有小额打款验证。这些内容应该是所有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公司需要去做的。
根据调查,参与P2P业务的以男性为主,年龄在20~40岁之间,晚上18点是用户投资高峰时段,以微信和新浪微博传播方式为主,尤其是微信的比例达到99.4%,股票和基金是这些人最关注的投资品种。林鹏指出,对于P2P平台来说,符合这些条件的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合法用户,不符合的怀疑为非法用户。
是否是非法用户也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判断。一般正常的用户行为包括一整套业务流程,从注册登录到充值、投资、回款和提现。而异常的用户行为从注册登录后就一直停滞在编辑资料的环节。
中图分类号TV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26-02
1 分析背景
自1993年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第一座拦河橡胶坝建成蓄水以来,南阳市已陆续在南阳城区白河段建造了五级橡胶坝。南阳中心城区白河橡胶坝群的建设,是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科技成果,对于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南阳城市水环境,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阳市白河橡胶坝的建设改变了河床的天然状态,占用了部分行洪河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汛工作的开展。为了确保南阳市城区段的防洪安全,依据多年来南阳白河上游的水文气象条件、相关水文数据及鸭河口水库洪水调度,对流域内城区段洪水进行分析,制定南阳白河橡胶坝群度汛方案,并严格按方案调度运行非常必要。
2白河橡胶坝群建设的社会效益
1)美化城市环境,打造精品南阳的景观效益;
2)改善城区气候,丰富物种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效益;
3)补充地下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供水效益;
4)拉大城市框架,吸引投资,推动南阳城区可持续发展;
5)促进白河区域文化形成,丰富南阳文化的人文效益。
地
点 橡胶坝
梯级号 河底高程(米) 坝顶高程(米) 橡皮坝 坝长
(米) 坝高(米) 回水长度
(千米) 蓄水量
(万立方米)
南
阳
城
白
河 零级坝 122.00 127.50 530.5 5.5 8.0 2160
一级坝 119.50 123.00 560 3.5 6.8 760
二级坝 116.70 120.20 630 3.5 6 850
三级坝 115.20 117.20 500 2.0/2.5 3.7 407
四级坝 113.35 115.75 709.1 2.4 3.2 420
白河橡胶坝群基本情况表
3分析内容
1)橡胶坝调度的目标有3个:第一,不因橡胶坝的存在而抬高了标准内洪水的洪水位;第二,不因塌坝放水不及时,使运行状态的橡胶坝坝顶水深超过0.5m,从而威胁橡胶坝自身的安全;第三,尽可能的多蓄水,美化南阳市区段,提高南阳人的生活环境水平。
2)根据经验及计算鸭河口水库泄水到达南阳市橡胶坝群的洪水传播时间约须6个小时,即上游水库泄水,对于南阳橡胶坝群大约有6个小时的洪水预见期。
3)根据白河南阳水文站的洪水预报方案,当白河鸭河口水库到南阳区间流域(面积866km,),一次降雨的汇流时间大约也是6小时,但4小时内就有可能出现大于300m3/s的洪水,超过橡胶坝群的蓄水运行安全负荷。区间降雨对于南阳橡胶坝群大约有4个小时的洪水预见期。
南阳水文站两小时10mm单位线图(时间单位h 流量单位m3/s)
水库泄流与坝群蓄满时间关系图
4)3级坝、4级坝各能蓄水400万m3,为五级橡胶坝群的蓄水量最小,最下游两级,升坝蓄水、塌坝放水时间短。塌坝泻水随时可以进行,没有下游坝的影响限制。6小时左右即可以全部泄空两坝蓄水。
5)根据橡胶坝蓄水的设计初衷和上述有利条件,选中距市中心较近的3级坝和4级坝,作为汛期无大洪水期间可以蓄水运行的两级坝。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亲水期望。0级坝全汛期不能蓄水,1级坝和2级坝主汛期不适合蓄水。这样汛期南阳橡胶坝群的调度运行,需要关注的主要只有3级坝和4级坝。
4白河橡胶坝群工程度汛方案
1)汛期的6月1日~9月1日,0级橡胶坝空库运行,不得蓄水。其他时间可以蓄水。
2)主汛期的6月20日~8月20日,1、2级橡胶坝空库运行,不得蓄水,其它汛期时间可以酌情蓄水,非汛期时间可以蓄水。
3)3级坝、4级坝汛期可以蓄水,但当出现如下雨水情:①鸭河口水库开始泄水250m3/s以上时;②鸭河口水库到南阳区间有降雨,预报有超过250m3/s的洪水时;③综合各种因素,未来6小时内,3级坝过水流量可能超过250m3/s时。具备这3个条件之一时,最下游的4级橡胶坝必须立即全力塌坝放水。相当于提前5小时做迎接洪水的准备工作
4)上述第3条方案规定执行两小时后(4级橡胶坝塌坝放水2个小时后),此时汛情会更加明了,如有准确预报3级坝过水流量超过250m3/s时,则3级橡胶坝必须立即全力塌坝放水。相当于提前3小时做迎接洪水的准备工作,洪水到来前,可将两坝塌坝放空。
5)上述第3条方案规定执行两小时后(4级橡胶坝塌坝放水2个小时后),如有准确预报3级坝过水流量将会明显小于250m3/s时,则4级橡胶坝可以酌情放水,3级橡胶坝可以暂不塌坝放水。再推迟2个小时再做决定。
6)一场洪水过后,当尾水流量消退至并将逐渐小于250 m3/s以下时,则3级橡胶坝、4级橡胶坝都可以酌情升坝蓄水,需根据当时的雨水情和天气情况确定。
7)塌坝和升坝必须严格执行管理处制定的升坝、塌坝工作流程。
8)即使是非汛期,当橡胶坝上的过水深度超过0.5米时,都要提前塌坝泄水,以确保橡胶坝的自身的安全。
9)汛后的10月1日到次年汛前的5月31日(汛前汛后), 5级坝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全部蓄水或局部蓄水,以全面完整地发挥橡胶坝群提升城市品味、改善水生态环境等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云南白药是我国著名的活血化瘀中成药,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云南白药主要用于治疗刀枪伤、创伤出血,吐血,衄血,咳血。对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开水送服;淤血肿痛及未出血者,温黄酒送服。
(2)治疗红肿毒疮初起,除内服散剂0.25克或胶囊1粒外,尚可另取药粉适量调匀外敷。
(3)妇科一切血症,如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经血过多、红崩、血带、产后淤血等,每次0.25—0.5克,温黄酒送服,每日4次。
(4)云南白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除了用于治疗刀枪伤、创伤出血及跌打损伤、血肿疼痛等伤科疾患外,还可用于治疗如下疾病:①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血;②复发性口腔溃疡;③秋季腹泻;④治疗带状疱疹和肋软骨炎;⑤治疗冻疮。
(5)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云南白药。一次用量不得超过0.5克,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4克。
(6)服药期间,忌食蚕豆、鱼类和酸、冷等食物。孕妇忌服。
心绞痛药物不可擅自加量
文/吴慧轩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治疗心绞痛药物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可能有人以为,多吃一些药物可以更好地治疗心绞痛,这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如果药物用量过大,会使全身动脉过分扩张,动脉压下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减少,通过冠状动脉的血流也会相应地减少。为了保持动脉压和灌流量,心脏就要加紧工作,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脏耗氧量也随之增大,反而会诱发或加剧心绞痛的发作。
再者,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大多是亚硝酸化合物,用量过大,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大大增加,引起亚硝酸中毒。高铁血红蛋白与正常血红蛋白不同,它不能携带氧气,高铁血红蛋白的增加可导致全身缺氧,出现头痛、头胀、心跳加快的症状,甚至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此外,长期或大量使用硝酸甘油,会使血管平滑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其不能有效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而冠状动脉持续狭窄或痉挛又可加重心绞痛。骤然减量或停药可引起“反跳”现象,诱发心肌缺血而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
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切不可随意加量。
养成按次数用药的习惯
文/张兴
高老师先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类,如西部风情、回味童年、语言的精妙、感恩亲情等,从感性上让授课者对本册教材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又将教材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四个大的块面并进行逐一讲解。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题或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授课的“备忘录”。
而课堂实录,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截取,可以是视频拍摄,也可以是文字记录,本文就文字记录而谈。其作用有二:其一,为他人提供样板,当作课堂教学的学习范式;其二,供自己或有关人士反思,以求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前者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作业布置以及板书设计等以预设的文字形式体现;而后者体现在具体的过程中,当然,最终也体现在文字记录上。前者只能估计到师生之间的问答,而后者以记录师生之间的实际问答为主。总之,前者重在预设,后者在预设的基础上结合生成;后者是前者的非必然结果。
然而,目前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教案,却用大量的篇幅预设师生之间的问答。这些问答究竟因何而来,实在令人费解。或者说,具体课堂教学时,师生间的问答能完全依照预设进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不可能,那么作如此细致的预设又起何作用呢?
“新课程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但显然完全没有预设的教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在课前要进行弹性预设,为课堂生成留足空白。”也就是说,教案要有“弹性”,就是宜粗不宜细,尤其在教学环节部分,大致交代预设的几个授课步骤即可。就如平常用餐,省去那些相互客套的繁文缛节,在简单而轻松愉快中享受美食。实际上,教案上如挤满了预设的内容,授课时很可能找不到要点,根本起不到备忘提示的作用。
当然,并不反对预设一些提示性的问句,如果一个课时教学鲁迅的《药》,就可预设“文中的华家有怎样的悲剧”“文中的夏家有怎样的悲剧”“两家的悲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时悲剧汇聚”“‘华’‘夏’两家的悲剧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以作为各个教学环节的领衔之语。(后文将作细述)也可预设一些能估计到的学生的活动,可简写,用括号标注。实际上,这就是对学法的兼顾,是“生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总之,不必求一律,视教龄的长短和文本的生熟而异,就成熟的教师而言,教案应尽量粗疏简洁。
二、教案宜“活”
见到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给教师的教案本,基本都有死硬的规定,尤其是教学步骤,硬性分为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等环节;而在“研习新课”这一环节中,又分为整体感知、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等等,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如此纷繁复杂的死硬规定,新教师望而生畏,根本无法适从;而对一个有探索精神的老教师而言,则完全限制了他个性的张扬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当然也就难以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了。
教无定法,授课不该有固定的程式;同理,文无定法,教案也不应有“标准”的格式。但几个内容必须具备:首先是学情分析,即“备学生”,能应对各种不同学生的教案未尝闻之;其次为文本分析,即“备教材”,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针对不同文本设计的教案不能强求统一;然后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以上即“备教法”。教案中最不应该固定限死的就是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认知。宏观的教学环节,应包括以上所说“备教法”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反思”诸层次;而微观的教学环节,即上文所说的“教学步骤”。就目前而言,微观教学环节,即“教学步骤”的优化迫在眉睫。实际上,语文教师所设计的教案的精华就应在此处,课堂教学的“出彩”也由此决定。过于死板的程式要求,一方面使新教师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严重地妨碍了成熟教师聪明才智的发展。
因此,最简单、最平民化的做法是,在每个课时中,将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整体感知、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纷繁复杂的预设规定简化为四五个环节,就如上文对《药》所设计的四个问题。这四五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直至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具体教学过程中,这四五个预设的环节就是“纲”。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织布”,这四五个环节就是预先确定的“经线”,在“经线”的指领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文本个性和课堂实际,灵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具体“生成”,这就是“纬线”,或复习旧课,或创设情景,甚至拓展延伸。如此经纬交错,最终成“匹”。当然,必要时也可以突破这四五条“经线”的限制,这就是宏观上的“课堂生成”了。
三、教案宜“紧”
设计教案必须时时处处紧扣教学目标,这是最为简单的道理。然而,一些教师设计教案时,却常有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出现,主要体现在“教学重点”“教学环节”“作业布置”以及“板书设计”上。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设置
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概念。教学目的由国家规定,是培养人的粗线条框架;课程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为学习该门课程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教学目标是授课者自己制订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见可测量的目标。相对来说,前者属于宏观层面,后者属于微观层面,这三者从抽象越来越趋于具体。前者对后者有制约作用,前者通过后者得以实施;后者通过量的积累有可能质变为前者——仅仅是“可能”而已,因为其中的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不能把“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我们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微观的、能达到的、可测量的,应从“文”(体现知识和能力)和“道”(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维度考虑设置,至于过程和方法,则不必也无法设置为显性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一个课时设置“文”“道”各一个目标,“一课一得”就足够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就如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和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为整个教案的灵魂。当然,“我们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对学科知识、学生、教师的分析。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知识的非线性和语文素养的复合性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元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等,还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知能储备等,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扬长补短”。
然而,当今常见的教案上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或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三维设置,或“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并列,或“文”“道”只顾一头;或抽象之至,如“学习本文的叙事特点”……
我们认为,教案的前前后后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尤其是“文”的目标。然而,由于受固定套路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教案往往脱离教学目标,“绕道而行”,尤其是“拓展延伸”部分。就如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偏偏到四川绕一个大圈子——当然,如时间充足,囊中充实,绕圈领略一下巴蜀风光也未尝不可。然而,我们的一节课毕竟只有45分钟甚至40分钟。更为可悲的是,有些行道者最后的终点竟然不是北京,而是到了或者新疆。
所谓“重点”,指文本中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部位,如段落、语句、词语等等,即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研读反复玩味的部分。如把《白杨礼赞》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品味语言深入掌握本文的象征手法”,就得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七自然段(四个排比句段)。然而,笔者所见的很大一部分教案中,所谓的“重点”,就是将教学目标照抄一遍,岂不悲哉!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
教学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必须为本节课的终极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即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阶段目标的实施。如上文所说的从上海到北京,最恰当的路线是从上海出发,沿沪宁线、津浦线北行,必须经过的南京、徐州、济南、天津等几个大站就是阶段目标,经过它们才能到达北京。然而,当今很大数量的教案或教学环节不清,或某些环节目标不明甚至脱离。
还以《药》为例谈教学环节。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文本分析深入掌握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以及“体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脱离群众”,作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分析文章的主线,即针对“文中的华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当然,期间可有情境创设,之前可以有导入语。——此如从上海到南京。
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是分析文章的副线,即针对“文中的夏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期间可对比分析主、副两条线索之间的不同。——此如从南京到徐州。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分析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针对“两家的悲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时悲剧汇聚”进行分析。期间必须细读文本,也可以拓展延伸,找来其他两条线索结构的文本拓展延伸;也可复习旧课,或对比,或类比。——此如从徐州到济南。
第四阶段的目标为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针对“‘华’‘夏’两家的悲剧的含义是什么”进行分析,也可拓展延伸到鲁迅的其他文章以作类比。——此如从济南到天津。
到天津后作一下归纳总结,北京也就不远了。总之,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必须清晰,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的是提示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目标作具体的不同的处理。
(三)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也必须紧扣目标,如《药》的作业,应该也必须与两条线索有关。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往往不被正视。
板书(这里指下课前一刹那的最终达成的板书)必须是整堂课的总结归纳,必须是教学目标的视觉显示。也就是说,听课的学生课后能围绕板书回顾课堂教学情景,即使有学生未曾听课,看了板书,也能知道这堂课的大致情况。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板书逐步达成呈现课堂教学总目标的过程。就如上文的《药》,恰当的板书设计应该如下:
由于受现代化媒体的影响,声、光、电狂轰滥炸,愿意在黑板上写字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少,更不要说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板书。
结语
一、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需要一份平静的心态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面对文本,教师是不是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呢?佛家云:“定能生慧。”意思是说,只有戒浮戒躁,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智慧、出灵感。与之同理,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如果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心性融入课文,而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看看,那么结果必然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
我与一位同事研究苏教版课文《石榴》时的情景。开始时,我们并没有设计教案,而是一遍遍读课文。当我读完课文的第一句“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时,他让我停了下来,并说:“我的家乡在枣庄,因为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作者在写这一句时一定是非常自豪的,所以在读‘我的家乡在枣庄’时一定要读出作者的自豪感,现在听我读一读。”他的示范至今让我感到难忘。
叶圣陶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想起这次经历,我又一次领略了“定能生慧”的内涵,尤其是在功利性极强的世风的影响下,我们多么需要一种内心的平静。我一直在想,当我们走进文本的时候,是不是要学会拒绝心急气躁的“时髦”呢?是不是要多一点平静、少一点走马观花呢?因为平静会使我们少一点急功近利,少一点浮躁,只有步入这样一种境界,我们的心灵才有可能不会被钝化,才有可能克服审美疲劳,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内心冲动,才有可能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情境,感受王尚文先生所说的“文字漏掉的神韵”,触摸文字背后潜藏的情感、韵律。可以相信:那时的课堂一定能出现教师、学生、文本的真情互动;出现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感、思想、智慧、精神的融合;文本的内涵才能化为学生心灵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
二、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萨特曾经说过,阅读是一项被引导的创造。引导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课前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因为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读者,自然状态下的阅读与阅读教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期待视野与文本本身的期待视野存在明显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构成学生阅读文本的起点,形成学生阅读的张力。因此,阅读教学要想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过程,共同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需要教师的搀扶、催化与引导的。获得这种搀扶、催化和引导的主动权,首先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这种挖掘需要教师多问一个“为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阅读文本时得其滋味,发现文本的美丽。
我在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原本以为课文的文字浅显,大量写人物的对话,没有什么可以开掘的地方。但就在这样的当口,我扪心自问:课文仅仅是在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吗?读着读着我渐渐发现:课文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从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轿车;保罗给予小男孩希望;到小男孩给予他的残疾弟弟以关爱的故事。实际上,课文折射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是对“给于是快乐”真正含义的诠释。我以爱的传递为主题安排了全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和领悟,让学生沐浴在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之中,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催化他们的情感和记忆,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精妙,享受文本带来的独特体验。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人物对话上,没有再问一个为什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背后隐含的深意?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案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借箭?”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是众说纷纭。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有的学生回答仍然比较模糊:因为诸葛亮能掐会算,所以才能成功借来10万支箭。这时候老师可继续追问:诸葛亮都算到什么了?学生会继续思考回答:他算到周瑜要陷害他,绝对不会让他顺利造箭的。他还算到曹操小心谨慎,不敢出兵。老师可继续追问:除了算人,难道就没有算算别的?学生回答:他算了有利的地形,还算了大雾的天气。通过这一连串的追问,问题获得圆满解决。这就是追问的效果,因为后面追问的和前面问题有很高的契合度,学生很自然就可以进行思维拓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让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二、针对追问,突出重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时的追问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追问大多是即兴的,没有太多思考分析的余地,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所以说,课堂教学中的追问,应该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追问学生的目的不是要难为学生,而是在追问的过程中,问题越来越明晰,为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提供良好契机。教师运用追问方法时,要注意加强针对性。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追问思路走,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进行《晏子使楚》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楚国为什么要让晏子走小门?学生答道:因为晏子个子比较矮,这是想侮辱晏子。教师追问:楚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楚国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大国威严。教师继续追问:晏子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晏子说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教师又问一句: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不知所措。从教师的这一系列追问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问题的针对性差很多,不仅对学生的正常思维带来困扰,也让教师的教学思路发生了摇摆。“楚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追问已经偏离彰显晏子智慧的主题,自然也没有什么问的必要。最后那句“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更显得风马牛不相及,教学中需要弄清的是晏子的超人智慧,这和学生感受有什么关系?问题缺乏针对性,学生思维被打乱,难以形成完整问题体系。
三、启发追问,激活思维
一、明确自己的志向
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境界和事业追求不断提升,就要从工作的第一天起立下志向。
“莫当平庸教书匠,要做育人好教师。”这种想法我在1988年工作时就萌生了。那时,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都还很低,小学男教师少得可怜,更是被人看不起。有句老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我记得刚刚工作不久,就有一位家长“同情”地对我说:“您哄这帮孩子真是不容易。”我当时只是望着他笑笑,没有说什么,但我从这份“同情”中深感到了小学教师的地位之低。于是,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工作,绝不能让人看不起小学教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要做好教育工作、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志向。
教育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做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不都是所谓的“孩子王”吗?但他们依然是大家公认的真正的教育家。我也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为什么不能向他们学习,把教育教学工作干好呢?我不想做一个一辈子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这个志向立下后,多年来从未改变过,反而随着我对教育工作的认识、理解,更加强烈了。正是有了这个志向,社会上几次下海经商热潮都没动摇教育工作的决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志向,我把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为研究的对象,不断地反思、认识、改进、创造;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志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不断地摈弃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方法,弘扬新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志向,我远离了急功近利,能够沉稳心境,研究育人的方法。
二、明白自己的价值
语文教师工作的价值何在?有的教师认为,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认识不能算错,但是,确实是片面的。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育人。语文教师必须明白,我们教授的是母语课程,不是仅仅教听说读写,而是通过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语文教师应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让母语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男孩子,是个学困生。有一天,学生向我反映,他骂唐朝诗人李白。我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要骂一个一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呢?他皱着眉说:“我这人记忆力差。四年级时背李白的诗《赠汪伦》就特费劲,好不容易背下来了。现在,上五年级他又写了首《望庐山瀑布》。他没事老写诗干什么?!我背不下来,着急,所以骂他了。”听了他的话,我想:语文教材中编写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祖国灿烂的文化,了解古代伟大的诗人,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现在,这个学生不但没有激发起民族的自豪感,反而痛恨祖国的文化。如果简单处理,采用批评的办法,不但不能提高他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会使他更加讨厌语文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于是,我一方面教育他骂人是不对的,另一方面帮助、指导他背诵古诗,允许他比别的同学晚几天背下来,并且在课上给他创造展示的机会,增强了他学习语文的信心,他对语文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了。
一个语文教师,绝不是简单教写几个字、读几篇文章,而是传承祖国灿烂的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因你的语文教学感到校园生活是那么的有意思,感到祖国的语言是那样的充满魅力。这是一种高远的教学价值追求。记得1998年的元旦,我收到过一个毕业学生的信,她告诉我没能考进自己理想中的重点大学,而是上了另外一所大学。她曾一度失落,但她用我送给她的“做有骨气的人”的话勉励自己,要走好今后的路。这使我回想起多年前,我发现她很爱读文学方面的书,于是送她一本《朱自清散文选》,并在书的扉页写了一句勉励她的话语。谁想,今天她还记得。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师育人的力量所在吧。
我常想,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应当力避学科本位的倾向。我们不能只重视教书不重视育人,仅仅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作为己任。不明白语文教师的价值所在,就容易急功近利,在语文教学中做出许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那些一门心思教知识,而心目中全然无人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也应该是不成功的语文教学。
三、明晰自己的专业追求
语文教学是门专业,是门学问。想在语文天地有所作为的教师,还必须明晰自己的专业追求,走好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我在多年的专业发展中有三点体会:勤于学习,专于课题,勇于创新。
一是勤于学习。要把语文教学搞好,首先,就得学习。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便横下心,一头扎进学校的图书馆,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性阅读。北京小学的图书馆当时的藏书就很丰富,有不少全国各地的教育刊物。我就围绕要教的课文查阅资料,把优秀教师的教材解析、教案设计等进行比较、分析,模仿、借鉴、改造、创新。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我渐渐明白了什么叫课文,什么叫语文教学,什么是语文训练……;我也认识到自己原来的教学做了许多无用功。豁然开朗的喜悦让我迷上了学校图书馆,迷上了研读教学经验文集。从斯霞、霍懋征、袁、张光璎、许通儒、王企贤、靳家彦、左友仁等名优教师的经验中,我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学习使我的教学设计开始发生变化。1991年,北京市宣武区组织评优课活动。在学校层面的评优中,我以老舍先生《猫》一课的教学赢得了领导、老师们的称赞。学校推荐我参加区评优课活动。于是,我执教了叶老的《赶集》,没想到竟获得了一等奖,还让我向全区上了公开汇报课,这对我的激励是巨大的!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为了上好课,我把晚上的时间交给了图书馆和办公室,甚至索性睡在办公室里,四把椅子一凑就是临时床。至于吃饭,更是凑合。晚上一忙,不是馒头就酱豆腐,就是泡方便面吃了事。天天如此!胃病就是那时落下的。不过,那时一点都不觉得苦,常常会为学习中发现和萌生的好的教学思路、好的教学方法而兴奋不已!
直至今日,我也须臾不敢放松自己的学习,哪怕已经做了校长,当上了特级教师,我也从没有给自己“放假”的想法,反而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实践告诉我,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对儿童的教育工作的研究永无止境!
二是专于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深化。我想,小学教师之所以社会地位低,与自身的工作模式有关。为什么许多人看不起你的工作,就因为你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证明了自己的工作层次低,缺乏专业研究的特征。重复过去、重复经验、重复自己是以往许多教师容易走的道路。
然而,现实的工作中,更多的教师却失去了教学研究的意识与积极性,只是在重复着“匠”的劳作:最糟糕的一种是把教参上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一种是在重复使用自己多年前的教案,乃至一词一句都不加变动;另有一种是四处搜寻精选教案,不动脑子、不加改造地“拿”来便用。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大量存在。
面对更新的教育理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经验往往在教育对象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教育需要不断更新的经验,教育需要研究型教师。因此,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益。
要进行专业研究,就要逼着自己“带着课题走进教室”,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我研究的课题。比如,有一年,我新接了一个四年级的班,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都很怵作文,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语文的堡垒,作文是折磨人的学习,甚至作文是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记得朱晓阳同学写作文时,眉头皱成了疙瘩,赌气地趴在桌子上一字不写。当我走到他面前时,他求我:“老师,您干脆让我抄几遍课文吧!我真不会写。”我说:“那你就写写你的暑假生活吧。”他说:“没生活。”我说:“怎么没生活呢?”朱晓阳说:“暑假天天待在家里,哪也没去,所以也没碰上谁掉到水里,也没救人。这让我怎么写?”当时我忍不住笑了,他竟然认为写暑假生活就是写做好事,写英勇救人。可见,学生把作文与生活割裂开了。所以,我把调动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从激发作文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入手,使学生逐步消除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研究中,我发现学生作文要写得好,一定要有一种表达的冲动、一种倾吐的欲望,否则,就会生编硬套。因此,我经常抓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记得春天到来时,许多学生在课间提出了想春游的愿望。于是,我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描绘初春的美景,用古诗颂春,以歌声赞春。学生情绪高涨时,我问:“有许多同学提出要春游,谁说说春游的好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正在学生说得兴致浓时,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么大好时光别荒废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是珍惜春光,多读几篇课文,多学点知识多好啊!因此,我决定,今年我们班不搞春游了,继续上课。”话音未落,班里已像炸开了锅,许多学生一下子站起来坚决表示反对,有的涨红了脸和我辩理,有的表示下课找校长反映情况,还有的干脆说要上教育局告我。我说:“咱们毕竟是师生关系,别动不动就告我。你能不能给我写封信,讲讲道理,让我改变这个决定。谁写得好,谁为全班立了大功了。”学生马上表示:好,就这么办。于是,教室安静下来,只听见刷刷的写字声。田晓晔同学下了课也不休息,用了40分钟,一气呵成,写了一封长达一千多字的信,语言委婉,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他同学也写出了情理相融的好作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因为坚持这样的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就先上《白杨礼赞》!
大概是新老师,他们也摸不着谱,不敢太造次,表面上还是配合的。
其乐融融!课有条不紊的上着!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把白杨树称为‘伟丈夫’,那么,那些有着‘婆娑的姿态,屈曲盘旋的虬枝’的树应该称它们为什么呢?”
根据课文中“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一句,学生可以回答“好女子”。
教室中开始窃窃私语了。时间差不多了,正准备让学生回答,突然一个足以让全班都听得到的声音传来:“阳痿!”
晴天霹雳!教室霎时一片哗然。学生们神态各异:有的幸灾乐祸的看着我,有的趁机与边上的同学讲话,也有的故意制造混乱,班里失去了原有的平静。
(1)班果然不同寻常!该如何处理?!
看着下面唯恐天下不乱的学生,我突然冷静下来了:这可是一群见过世面的学生,这是一帮老油条啊!对于批评、指责,他们早已安之若素、处之泰然了!就爱看你老师吹胡子瞪眼、猴急的样子!
我稳定了一下情绪,不紧不慢地开口了:“上我的语文课,我就是提倡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讲出自己的富有个性的见解。这位同学做得很好,讲出了他的独特见解,我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
他们见没有暴风骤雨,想看好戏的同学也安静下来了。
班级稳定下来了,该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们在初一上学期的口语交际里曾经学到过,与人交流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说话要注意场合,在正式场合,必须庄重、严肃,言谈举止应与当时的气氛协调;说话文明得体,要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篇《立论》,鲁迅在此文中讲了一个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家齐来祝贺,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获几句恭维;又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痛打。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低头沉思,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前几年风靡大街小巷的《还珠格格》,想必大家都看过。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皇上举行宴会,期间有一个游戏,每人说三个字,正反说都能说得通。轮到小燕子,她支吾了半天:狗放屁,放屁狗,放狗屁。语惊四座啊!”
“从小燕子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她是个怎样的人?……对,不学无术,没有多少文学水平,言语粗俗的人。”
“联想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有人提出要把北京所有的WC改为toilet。WC可谓世人皆知,为什么要改呢?原来W・C是water-closet的缩写,解释是:一间用来储藏的小室,‘排出物’是用水冲走的。相当于中国话所说的茅坑、茅房,是比较粗糙的大俗话,因此有人认为不雅。而toilet一词的含义是放衣服和梳妆打扮的小块地方,所以toilet一词作为名词就有了‘梳妆打扮,服饰,浴室,盥洗室,厕所,抽水马桶,(医术前后的)洗涤’等意思。Toilet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就连法语“香水”(leaudutoilet)一词也和toilet有关,可见还是颇有高雅的感觉。W.C词义本身与Toilet区别不大,但从修辞上说,给人的印象是简陋、不太卫生,而toilet不但有洁净、舒适的感觉,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梳妆打扮,对功能的表述更为贴切。”
“如果现在有同学要去上厕所,他说:老师,我要去拉屎撒尿蹲茅坑。(生大笑)你会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同学?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枉读这么多年书了!”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老师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提高修养,做一个知书达礼、文明得体的人!”
我看到有一位男同学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
反思课堂上出现的这个小事故,收获颇多。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俗话说得好:“一人难称十人心,十人难如百人意。”何况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总免不了有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学生做小动作、说废话、迟到、睡觉,甚至故意与老师顶撞、让老师难堪等。这类出乎教师意料的,令教师措手不及的事件,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课堂突发事件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会影响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艺术地处理好课堂各类突发事件,尽快平息事态,化解矛盾,确保正常的教学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尊人者人恒尊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强烈的自尊心。学生最需要的是自信,而自信的来源当然是自尊。当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帮助他成功后的一次赞许,都会在学生的心底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行为都不能以损坏学生尊严为前提。尊重学生才能拉近师生距离,课堂气氛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即使课堂出现意外情况,也会因为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而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外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在课堂上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等原因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当时我气冲斗牛,停下课,把整班学生痛骂一顿,通过发火让学生心生敬畏,让学生加深印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即使找出那个惹事的学生,能一时半刻的平息这件事吗?处理不好还可能进一步激化两人的矛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师生关系。
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维环境里,在禁锢的不良课堂教学气氛里,很难产生“我要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激发状态,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敢于想象、善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如果课堂突发事件中教师在充满气愤心情的状态下训斥学生之后,当事教师还能以平和的心情继续讲解预先编排的教案吗?同样,被教师在气愤心情之下训斥的学生还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继续听课学习吗?在全班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和威望能不打折扣吗?更有甚者,这些学生很可能就此对当事教师乃至该门课程产生反感或者偏见,使得师生关系的和谐荡然无存,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人生发展。当然,这种不和谐的结局和教学效果是任何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所不愿看到的。
身为教师应当时刻牢记,只有在宽容平和的心态下,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正常的思维,才能针对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最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予以妥善解决。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应对的方法和形式自然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一切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与管理中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己任,就能自如地驾驭全局,及时妥善地解决矛盾,化险为夷。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课堂中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断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正是在这样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想按照教学预设一成不变的进行教学已经不可能,课堂中将会频繁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件,这是实施新课程后出现的必然结果,亦是新课程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意外事件采取悦纳的态度,机智的把课堂教学的危机转化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良机。
1、"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2、"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3、"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初探
"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1步的发展,其意志品质、自主精神、问题意识、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得到进1步的升华。针对这1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我校构建的"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反思、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
1、"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是1种在反思分析前提下进行探究尝试获取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当中,反思性分析和探究性常识是分不开的。有反思的介入才有"问题"的发生,才有师生对问题的进1步追究。也正因为"探究"时时随着"反思","探究"才能得以持续;而"反思"由于是"探究"的需要,迫使"反思"必须贯穿于始终。在教学中,有两种反思探究活动并存,既有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又有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师生通过反思性分析发现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尝试探究解题的策略,以便及时地对教和学做出合适的调整和修改。这种师生以研究者的心态不断地回顾、解惑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反思探究教学"。
据此,本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反思??问题??尝试。这1流程不象其它教学流程那样1次性地贯穿于始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循环往复、多次出现,重复渗透于每1个教学环节,迂回循环于每1个教学层次。由此而构成的教学基本环节是:问题导引??自主尝试??交流研讨??拓展深化。本教学模式既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揭示语文教学的1般结构和特点,又体现了"主动参与、创新学习"教学的鲜明个性,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同时,它又不拘泥于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模式中的各环节进行灵活性的删调、增补。但是不论教学环节如何变化,"反思??问题??尝试"这个基本流程都会反复循环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反思探究"是1种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为核心,以探索为主线,以创新为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1种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
所谓"反思",就是回过头来思考,即对自己做过的、学过的东西进行再思考。如刚才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如果对了,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做这种引导,学生根据这种引导进行反省,就是反思。学生扪心自问、独立思考也是在反思;教师运用变式、举1反3,是在促进学生反思。这种反思与回想联想、自我剖析是紧密地联系在1起的。同时,对别人思考过的东西和现有的结论进行思考,并发现自己的独特见解或对别人不同的见解进行反驳,也是1种反思。教师鼓励学生凡事都要问1个为什么,并且力图从别人观点和方法中找出漏洞和缺陷,就是1种反思性的教学。
反思具有的强烈的批判性。对自己做过的、学过的、想过的进行反思,为的是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找出经验是为了今后取得更好的经验,找出教训是为了避免今后重蹈覆辙,两者都是为了超越自身。或者借助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启发自己提出独特见解,这是为了超越对方。因此,反思是1种具有批判性,也有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不能凭空而来,是建立在对旧东西的超越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旧东西的批判以及不断超越的愿望和行动,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
而"探究"则是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反思"是导致问题的发生,"探究"是为了澄清问题的所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它包括创造性想象和前瞻性思维,也包含"反思"在其中,两者相互依存,循环互动。如果只"探究",不"反思",那么这种探究只是形式上的探究、假的探究,是教学改革中的误区,正是我们把"反思"与"探究"连用的意图所在。
由于"反思探究"是1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先导,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它特别强调"自主"和"创造"。"自主",就是教师专业自主,减少对教参和课本的依赖,自己思考设计教学过程,对教材分析有自己的见解,并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创造",就是要转变课堂教学观,从预定的教案剧转向滚动的真实的课堂。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料因素,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超越标准答案,标准不是唯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容忍错误和不同。
3、"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初探
1、问题导引。本环节是进入新课后师生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通过适时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特定的答案。
比如,教学《草船借箭》1课,我紧紧抓住"神机妙算"1词引发问题情境,提出质疑:诸葛亮敢于草船借箭是由于他的"神机妙算",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反思:它妙算到了什么?他的妙算正确吗?为什么他能够神机妙算?……在这里,学生开始会经历这样1个过程: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发现大量"问题"(无价值的)发现1些问题(有价值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予以保护。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质疑的方法,懂得发现问题的技能技巧。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可以说,师生通过反思导引问题的出现,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是创新学习的起点。
2、自主尝试。问题导引后,自主尝试是本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深入思考,认真推理,得出结论。1般要求是:带着问题1边读、1边想、1边画出不懂得字、词、句和可能又出现的新问题,并由自己尝试释题。如《白杨》1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思考:白杨有哪些生长特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白杨的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等特点,并通过推理认识:"爸爸"介绍白杨,是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当学生自主尝试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及提示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如准备性练习、补充性小知识或教材的重点章节等)。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4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让学生思考:大人能几次碰墙壁,可能发生吗?如若不是,这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同时,向学生交待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联系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去理解这1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样,学生的自主尝试才能获得成功。
3、交流研讨。这1环节包括两个层次,1是让学生汇报、谈论上1节自主尝试的结果,找出难点、疑点集体讨论。2是教师根据研讨情况,对学生的尝试作出评价、总结,并对学法进行归纳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