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6: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教育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语文教育教学

篇(1)

2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教育现状我们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一个中小学层面,一个是高等教育层面。因受教群体的不一样,语文教育教学所体现的现状也不一样。

2.1从中小学层面来分析

因为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学好语文,就意味着传承了中国文化,延续了中国文化,才能具备最基本的适应中国社会的基础。所以,从小学起,一接触教育,首先学习的就是语文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不论从教学大纲还是从课程编排上来说,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单词默写、诗词背诵、作文写作等教学方法,体现了语文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也日益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2从高等教育层面来分析

高等教育已经将语文教育教学划到非重点学科这一列,于是在对语文教学时没有明确的教育方针作为指导,缺乏创新的教育方式。

2.2.1高等教育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高等院校一般都会分专业,他们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就造成高等院校的教师在对待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时存在一个误区:专业教学才是学校的重点,其他可有可无。语文教学也就被分到可有可无这一类,高等院校对待语文教学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其定位不清晰,造成教师对待语文的教学目标也不明确。殊不知,高等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2.2语文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型的高科技教学工具应用于教学中,最明显的就是多媒体教学。许多专业课程通过多媒体学习,效果大大增强,而语文作为比较文艺、抽象、泛而广的一门学科,往往还是通过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呈现,所以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学生丧失兴趣时,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反作用于学生,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最终语文教学变成鸡肋,语文教学模式得不到创新。

3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对策

针对语文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3.1中小学做到重点抓、全面学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就像大厦的基石,万丈高楼都是建立在稳固的基石之上的,所以从小学好语文对人生受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而中小学把语文作为重点学科来抓,也是为了给学生打下良好稳固的基础,从大方向来说是正确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只抓重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要求。中小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关注点,这就要求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方针既要抓重点,也要兼顾全面发展。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去学习书本上的语文知识,还可通过体验、观摩、案例等方式,拓展中小学生学习的面,不仅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阅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3.2高等院校语文教育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创新

首先,高等院校语文教育要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语文作为直接决定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中需要重视。语文学好了,可以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高等院校要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对语文教育教学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需要去重视和加强的一门学科。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在这方面的应用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语文教学也要摆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的应用上也要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语文教学模式也要有创新,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的简单教与学的模式,它也可以延生到课堂外,比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社会体验等,通过创新模式,增加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

篇(2)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52(2015)08-0014-01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个性张扬。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就必须要有更新教育理验,改变教法,让学生更多地进入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教师通过引导启发、设置情境、精心策划,重点阐述,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善于学习,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通过几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和高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一些改进:

1、教师可采用“学案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采取学案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自学为主,自主导练”。重视演讲与应用文的学习。采取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方法,把精讲和多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2.增加文学名篇。教师要改变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一些经典性、又具有专业性;既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又对学生的未来有引领作用的文章编入教材。同时,高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自主开发拓展教材内容,增加与学生未来职业有关的文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与质疑。

3.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创新式的运用语文知识。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学生以前的思维模式或是增强学生自己想法中的独特性,即是让学生在拥有属于自己性格的前提下,与语文学习融合在一起。很多高职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背、记和看,但却不会使用,根本原因是在语文领域中缺乏自己的思考能力,针对这点,老师可使用交换形式的辩论比赛教学,来改变学生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知识的方式方法。

二、注重教学实用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性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因此要求高职语文教师除了多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掌握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优化语文教学。

1.开展模拟工作场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的训练。如口语交际教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可以设计在客户商洽的氛围中进行设计作品的推介;旅游管理专业的可以把学生带到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训练等,这样的仿真练习学生会体验到高职语文训练的实用性。

2.开展语文实训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老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开设一两次语文实训周活动,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都具了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和学习能力。教师在确定训练的具体内容,拟定训练实施计划,制定实训的标准,整理汇编好有关实训材料。

3.大胆尝试利用网络媒介平台。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广开教学思路,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和完善,适应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在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多交流,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网络作业,可以把优秀范文和学生的作业发到论坛上面,集思广益,加强学习交流。

4.指导学生多阅读。提高语文能力还应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交流阅读收获,提高读书兴趣,根据学教育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怎样选书、怎样读书、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三、提升学生人文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经常用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眼光来衡量一切事物,严重忽略了人文素养的知识积累。作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发展,让他们顺利步入社会,成为工作的佼佼者。所以,探讨人生的话题,也就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方式的变革方面多下功夫,要对文学的思想性和人生塑造性有最本质的认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当作人生来读,把人生当作语文来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目前我们高职语文使用的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有着不少文的经典佳作名篇,记述了人类文明成果,这些经典佳作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典范。在语文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人格完善。高职语文具有人生教育功能,潜移默化中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给同学们展示出生活中积极、阳光的一面,宣传正能量,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领悟到真、善、美。所以高职语文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任重道远。

篇(3)

学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总停留在考试讲课,学生听课的阶段。长此下去,学生慢慢养成了不思考只是埋头背诵和笔记整理的习惯,主观意识渐渐淡薄,思维也随之钝化。初中语文教学想摆脱这种你说我听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打破这种毫不创新的教育模式。积极培养起学生的自习能力和对语文乃至文学的独特个性。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培养向来不被大家所重视,有家长甚至会积极的去打压学生的这种个性,要求孩子去学别人这个,学别人那个,孩子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就极力的去制止纠正从小就为自己有一个"乖"孩子而骄傲。可是所谓的"乖" 孩子就好比是已经雕琢完成的璞玉,虽然处处可以挖掘,但是并没有闪光特点。让人有心雕琢加工,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而那些让人拍手叫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处处可以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特别是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看法,才是常常是现在人追捧的。在文学中强调的个性,而不是流水账的共性。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显著目标与中考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形式而言初中文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学校将考试成绩和中考的升学率看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机械性的统一模式训练学生。势必会将有着璞玉光辉的学生们打磨成光滑相似的鹅卵石。

2.倡导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合作伙伴,是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调节、自主合作的层面上。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再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传统教学是阅读基础上串讲,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可是我在教学此文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进行探讨性学习。学生在讨论时提出,鲁提辖为什么要将镇关西置于死地,适可而止不就得了,未免有失人性之嫌?顿时,学生积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此,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再重温历史背景,学生明白了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政局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凡x心侠胆之士都是疾恶如仇,别无他法,只有打得解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则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采取合法的程序来惩恶扬善,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我们应学习鲁提辖为正义、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积极入世,找准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有裨益。

3.多种媒体的融合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我们似乎也走进了误区。要么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要么是五彩纷呈的多媒体演示。这样的两极分化要么枯燥无味,要么喧宾夺主。故而,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案适当地选择媒体,把握好一个度,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教《变色龙》一文,先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蜥蜴的生活片断,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色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面的内容则换成了导学案,实实在在地进行课文分析,不再需要多媒体来抢学生的眼球了。再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又用几块小黑板呈现出来,既省时又直观,还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何乐而不为?这样多种媒体的融合,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各自扬长避短,将一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篇(4)

2.语文教学课堂中现存的问题

2.1缺少课程外在内容折拓展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可以表现在有教无育、有形式无内容,教学方法相对较为死板,而导致现行语文教学失去课堂的生动性。有教学无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内容。而导致学生喜爱阅读而不喜欢语文教学,对于大多数教学人员也注意到这种问题。而分析其主要问题是有教学而无内容。在现实教学中以现有教材为本本,对照文本进行直译或意译,进行文本中的教学,而缺少对文本内容以外的拓展性的解读。学生对文本学习外,除了掌握文本上内容外,缺少对课堂外内容涉取。同时,部分教学人员由于课前备课不足,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文本语言基本内容尚不能表达清楚,更缺少了对学生具体身心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能获得部分语言或语句的部分应用,而缺少心灵上的影响。

2.2缺少对学生情感上的引导

从现形语文教学上来看,部分教学人员更加强调于对文本的解析。而缺少学生情感上的影响。不顾及学生具体的情感反应,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简单地知识性教学,而在情感和道德上的考虑缺少同步上的影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需求除了语言、文字、文本阅读理解外,更加需要的是心灵和情感上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情感教学,只能给学生以知识的影响,而带来情感上的缺失。在现实教学中,缺少情感地教学则使语文教学失去了现实基础,也给语文教学带来现实上理解上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认识文本为第一个层面,理解层面为第二个层面,情感为语文教学的第三个层面,而当前大多数教学都存在在第一个层面,而失去了第二个层面和第三个层面的过程。

2.3缺少国民精神的教育教学

从现行教材选择的内容可以发现,部分教学人员更加注重文本本身识记,而缺少对国民精神的提炼,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讲解。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只出现了个体文本和简单识记,缺少个体的国民精神的教育。现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教育起始的逻辑起点,对于大多数教学人员来说,国学教学也好,语文教育也罢。从现有文本或者说国家规定的文本出发,进行文本的解读,并在文本中获得具体的国民精神的理解和提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身心上、精神上的影响,这一点是尤为关键的。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学生有自我的思维想法,但是,作为国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思维、个体行为方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需要语文教学在现实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和规范的。然而,现行教学往往忽视了的国民精神的教学,这一点应引起教学人员的重视。

3.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

3.1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提高情感

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文本认知和个体情感的关系。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处理现实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情感方面正确考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文本的初步解读,而对于各个内容一一进行解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文本知识的消费。同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外知识的阅读,通过互联网的查找,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进行学生进行课外内容或阅读文本列出,给学生指出一定相关内容的指定。根据不同学生学段的身心的具体要求,进行一系列不同地要求。

篇(5)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严格要求是教师育人的责任,也是教师施爱的升华,“爱之深,责之切”,越是爱,要求也越是严。“孟母断织”是爱而严,望子成龙无不是天下父母的期望与责任;“岳母刺字”是因严中有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与担当。试想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试问哪个老师又何尝不爱自己的学生呢?他们虽严各异,但无不彰显着一种对家、对国、对社会的责任。从严执教是教师治学的优良品德,宽严有爱是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和爱的体现,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严肃”、“严厉”、“严格”,而并非“严酷”、“严苛”。教师要宽中有严,严中有爱,在宽严相济中让学生既感到老师的威严又体会到老师的慈爱,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教学目的。

只有老师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喜欢学习,才会在爱的氛围中取得进步。因此对于学生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教师要宽容善待,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的可爱之处,鼓励他们有话敢说、有问敢疑,个性张扬,保护他们的珍贵童心。用爱去感化他们,用严去管教他们,使学生逐渐在老师的严厉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迁就姑息,不是娇宠溺爱,若爱是水,严为舟,则严爱统一,那道理的传递自然而然畅通无阻,知识的教授更是如鱼得水,教书育人便水到渠成。

二、宽严有度:教育的一种智慧

宽严之度在于因时、因地、因人的合理把握,过宽,会放纵其行为;过严,会逼迫其逆反。俗话说,“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凡事急于求成,过了火候,物极必反。教师若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做到宽严适度,宽严和谐,严宽统一,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良好效果。如果一味对学生从严要求,学生往往不但不听从,而且会有逆反心理,故意捣蛋,甚至和你作对,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严而有“度”,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老师坚决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眼里,老师一般就是知识与品德的化身,老师的“三观”,老师举手投足间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怎样做学问,更能学会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因此,只有老师宽严有度,才能对学生做到严而有度。

由于学生存在主体差异和认知水平不同,老师一定要注意到个体的差异,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主体差异的学生,教师要用不同的心态,“一人一方”,区别对待。该严绝不含糊,该松适度放手,松弛有度,宽严相济,把握好关节点,有的放矢。过分的严格,太没人情味,会让学生觉得冷酷无情,远之、避之;过度的宽容,就成了纵容,对学生损之、害之。总而言之,老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时,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放纵了之。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严而不偏,爱而不宠,宽严有度,严慈相济,教育才会游刃有余。

三、宽严有道:教学的一种魅力

篇(6)

“学在淮安”的品牌确立了教育在淮安的优先发展地位,也显示了淮安教育在苏北发展的优势地位,为地区与省内的教育与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实中,淮安的基础教育作为淮安学校教育的地基,是否真正地实现了有效?现从语文学科讨论下淮安地区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问题。在我看来,目前,淮安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学的有效不到位

1.目前淮安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很重,语文课时多,要完成大量课内外作业、读书,还有预习复习,有的学生还要参加课外补习,每月还有月考。2.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学校还分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特长班与普通班,考试排名现象严重,淮安地区重点小学与非重点观念严重,择校费贵、择校现象严重。这样一来,很难确保各个学校,各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那么学生语文学的有效岂不在起跑线上就被无情地压制了吗?3.淮安有的学生学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4.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的有效不到位

新教师的教的有效不到位。1.新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强,很多新老师被安排在非专业的岗位上,有不少都试图更换专业岗位,他们因为缺乏专业理论素养,不利于学科的专业性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的学科学习。所以,他们很难和科班老师比肩。2.新教师虽然不乏学霸、热情高,但是走上岗位因为缺乏经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表现在备学生不全面、备教材不深入,备教法学法不灵活。上课时环节整合呆板、教法单一、缺少应变,难以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缺乏对语文学科性的关注。3.淮安地区经济欠发达,新教师课时负担重、收入低、工作量大,还要面对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除了有过人的能力,将职业转化为事业较为困难。

三、小学语文评价不到位

我们看到,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有之,社会上重点学校、重点班的语文成绩优异者乱闯红灯、犯罪、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们知道语文的作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试反省,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发挥了,基础语文教学是否到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依然会以考试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我们是否应该摒弃基础教育阶段这些淘汰选拔的标准?切切实实地关心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

四、德育的有效不到位,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教学要加强德育的渗透,不唯考试标准,激励同学们全面发展自己。即使是语文、数学差的学生,也应该发挥他们的特长,如我们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差,但他懂礼貌,爱老动,就可以多夸奖夸奖他的懂礼貌,让他当个劳动委,尽量使他们得到发展,促进教育的有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了解以下几点。

一、改变、转变教育教学的评价观

基础教育阶段的评价是合格性的评价,而非选择性的评价。考试、分数、选拔、淘汰不应该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基础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南师大杨启亮教授说的好:基础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兜底的评价,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义务教育”,它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最薄弱的学生,关注每个人最薄弱的地方。

二、改变、转变课程教材观

1.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来教,而非教教材。在课堂教学时,要认真地研读课标、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地利用教材进行听说读写,特别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2.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启发性原则。教学时,老师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加直观教学,设置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与体验。3.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效果,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老师的课时负担,让学生与自己更好地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做强权老师,而要:答错了你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这需要老师还要充分掌握学生思维与学龄特点及知识储备,加强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5.有效的新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掌握好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有效的新教师要具有做最好的自己的能力:注重自身的修养;善于吸收多方的意见;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研究善于反思、研究;有效的新教师有稳定的教育信念、追求,有自己的创造,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的新教师能学习同行,借鉴老教师的经验。

篇(7)

1 激励教育 回归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热情。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让知识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更有趣,才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让所讲的语文知识富有情感和节奏感同时努力地为学生提供主动求知的材料,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复习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不能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舒适、愉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 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矫正学生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发展。既爱“白天鹅”,也爱“丑小鸭”。教师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进行:①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②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使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文章的思想感情;③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累。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对学生的赞赏不要局限于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地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不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3 创设情境激趣

认真抓好语文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环节,切实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就体现在语文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上,并且也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实现。在教学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提问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让学生在学习中存有疑问,在渴望答案中学习。在上课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教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特点和可接受程度,采取小学生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教学,最好是通过实践教学,设置一些德育场景,鼓励小学生参与,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成功创设课堂情境,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中,为教学创设最佳的时机。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契合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4 大语文教育观尊重学生个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解释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思维。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步感知某一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或者由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这一学习方法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抓得住,享受审美乐趣。

篇(8)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实施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到落实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重大挑战性的课题。作为从事过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老教师,和担任过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本人结合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教学过程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同样如此。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包含诸多问题---,必须分别从教师、学生角度去挖掘。

首先,从老师的角度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管理严格,大都属于灌输式教学,无形中给大多数老师提供了依赖机械而简单教学的可乘之机。其主要形式表现为:

(1)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大多数教师认为,凡是课本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都需要学生掌握,重点记忆,这是错误的。教师教学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虽然课本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不是死书,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2)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为:

(1)学生的自主学习趋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放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2)学生的养成教育被忽视。在小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关注的不是过程,而是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状态没有正确的引导。如写字教学中,往往忽视坐姿和写字姿势的要求,把精力注重在讲解分析字形结构上;只管写字对不对,不管写得好不好。

(3)学生机械地背课文。要给学生读好背好课文,就要教给学生学会抓住一定线索来进行。这样让学生才能够读好背好。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已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应做好以下几点: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形势的语文教育状况,提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朗读为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指导学生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第一,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和词汇,有许多是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可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从身边的事物中来佐证书本中的事物,这不论是对学生理解课文,还是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大有裨益。第二,倡导“师生互动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学形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拘泥干教材,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和联想,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活跃的思维。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心里。掌握她们在想什么,喜欢学什么,然后有选择的进行教学的内容。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本次《意见》的印发距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过去了7年。从今年教育部的《意见》对公共基础课的要求可以看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公共基础课,更加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更强调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意见》要求:“职业院校也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具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职校学生作为一线劳动者储备队伍,他们文化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更是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加强学生文化基础教育,提高文化课实效,是新一轮中职文化课改革的首要任务,而中职语文课作为中职基础课程,是文化基础中的基础,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身兼重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中职学生的学情有个清晰的认识:职业教育面对的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相对较差,尤其是中职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在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不少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学习习惯差,具体到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也是令人担忧的,比如,学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尤其是对语文中最基础的字、音掌握情况也令人担忧,经常读白字、写白字。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职学生中也存在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他们中考失败是因为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成绩较差,这类学生他们对通常有较大的阅读量,文笔和口才也比较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只是由于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还存在欠缺。

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模块教学的方式。分层模块教学的实施,可以在夯实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按难易程度切分的模块,将语文分为基础层次模块、提高层次模块两类。语文基础好、升学有要求的学生可以在学习基础层次模块的基础上,再另行选修提高层次模块。这样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都能在原有语文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2开展实践性教学,服务学生专业学习

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方面《意见》规定:“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由《意见》可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直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方针。而“实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金钥匙,无论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不能离开“实践”。另此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其实并不冲突,公共基础课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升奠定良好而扎实的基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教学力求与专业需求挂钩。语文教学中加入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授课前要深入专业系部,了解专业特点和对所授课程的要求,甚至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学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特点、职业个性需求,调整实践课的内容分配。其次,语文课程的选编要与“市场”接轨,让学生通过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需要的标准,培养各项工作中所需的关键能力。在来自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的一线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的语文知识要求最高,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数据显示,83.19%的用人单位把对文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排在首位,只有很少的用人单位把文化知识的深度、广度看得很重要。

3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意见》特别指出:“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此外,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课是中职毕业生今后更新知识、技能和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职中语文课要满足学生升学、就业以及日后发展的重任。

中等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职业的发展。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定位于通用性能力的培养,即文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和掌握。比如,一个人要获得基本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程就应当定位于此,而不必要多讲有关于文学文体的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那是文学的学生应当学习的),适量增加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中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4总结

《意见》给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语文课程作为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它特殊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其要肩上担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作为一名一线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试从“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开展实践性教学,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三个方面来解读教育部印发的《意见》,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自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信息公开部,[2015]6号.

篇(10)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才能让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和高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语文教育教学应以“爱”为核心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育家们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真诚尊重、平等对待、无私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生是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自由的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师对学生多爱一分,就会对工作有多一分的努力;学生对教师的爱就会多几分,教学的效果就会有多几分的提高。

二、语文教育教学应有有效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清楚认识到,培养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经验与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灵活机动抓课堂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严密组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师应营造良好气氛,面向大多数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应有的提高,真正让学生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每堂课都有进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因为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内在因素。教师的情感表现在两方面:(1)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产生共鸣,不可抑制地形诸与外;(2)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心,自然地溢于言表。教师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巧妙组织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始终围绕在教师的周围。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何忧课堂有效性不能提高?

2.针对实用求精练策略

课堂精练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好的学习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必须有而不可忽视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在课堂上要根据认识规律、学情实际,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或师生共同活动剖析问题,达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之目的。要不失时机地抓好学生课堂训练,因为这是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调节课堂教学机制的重要手段。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尝试,而且要做到练中有讲,让学生醒悟,达到强化知识、熟练运用知识之目的。课堂练习,是根据当堂所授内容,及时练习巩固,也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小测验、口试,笔试等,教师要深入学生中细致观察,耐心指导,检查当堂练习有哪些成效,哪些方面还存在缺点错误。通过练习,克服错误,肯定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语文教育教学应关注学习的过程

上一篇: 小学五年级德育 下一篇: 缅怀烈士寄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