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7: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

篇(1)

一体化课程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学习领域为课程脉络,以项目课程、学科课程等多种课程形式为补充,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发展性评价为基本的教学评价方式,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职业学习心理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整合融通的课程和教学体系。笔者认为,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应该体现为“十化”。

一、体现职业成长规律的完整化(初学到专家)

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是按照技术路线来跃升的,在不断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系统化的工作可以使一个初学者、生手逐渐建立背景信息和工作任务的有机联系。知识变成工作中的知识,并上升为经验,内化为综合职业素质,外显为综合职业能力,蕴蓄于中而形诸于外。

所有职业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认识这些规律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本耐和德莱福斯(S.E.Dreyfus)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五个阶段,这应该是职业能力成长的一般逻辑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把学生从初级水平的职业“陌生者”,培养成职业岗位的初步胜任者(或高级胜任者及专家)。表现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先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再逐渐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

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遵从了职业能力成长的技术路线,把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锚点”提炼出来,形成以学习领域为课程主干的课程体系,涉及到的文化及基础知识一般也是和职业活动绑定,强调其在职业活动中的“溶解能力”。以便在反复的职业活动中,把知识内化为能够支撑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默会”知识或工作经验。

在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中,课程配置一般分为四个阶梯。这四个阶梯可以通俗地描述为我们日常概念中的“生手”“熟手”“能手”“高手”。

第一个阶梯的课程是了解职业轮廓,学习本专业基本工作内容,使学生能够在选择职业后顺利进入到工作世界,并认同职业规范和要求。课程内容一般是职业岗位中基础、日常和周期性的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入行”和“懂行规”。表现在学生能够说出职业的概貌,把自己基础的知识、技能、情感向职业方向调整。

第二阶梯的课程是了解生产服务流程和设备运作使用,体会工作者关系、技术与工作者关系,对工作系统、综合性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整体性的认识,获取初步工作经验,建立职业责任意识。课程内容是在职业情境中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专业任务,利用关联知识、专业规律完成工作任务。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和控制过程质量.同时培养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

第三阶梯的课程是让学生掌握与复杂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功能性知识,完成非规律性任务,如故障诊断、综合服务场合,成长为初步的职业能力者并形成较高的职业责任感。课程内容设置为:学习整合后的专业拓展知识,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流程和进度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

第四阶梯的课程培养学生完成结果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建立学科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联系,形成组织能力和研究学习的能力——成为“实践专家”。

二、体现课程整合的体系化(知识、技能、情感)

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提倡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即生态地考虑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走向职业人的系统过程。分析一个职业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应该是整合知识、情感、技能的过程,而且是有机的过程。所以,职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是系统化的,而非是割裂的。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强调和体现的就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这既体现为职业活动课程——学习领域在课程方案(教学计划)中的纵向贯穿性设置,也体现为文化课的纵向贯穿、服务性设置安排,还体现为职业素养教育在所有课程中持续和充分的贯彻。

三、体现课程开发的企业化(原点和终点)

既然职业教育的课程遵循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需要提炼职业活动中的“典型锚点”(典型工作任务),那么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中的课程开发起点就应该在企业——企业中岗位上的具体实践任务。所以,课程开发必须吸收企业的实践专家,需要确实走过从初学者到专家历程的技术人才。这些人会把他们在职业实践中的切身经历描绘下来,而他们技术经历的共同轨迹部分一般就是典型的“锚点”。将其描绘下来,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再进行教学化处理,成为可以为教学使用的“学习领域”课程。所以,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原点和终点都应该是企业。

四、体现课程实施的情境化(学习工作站)

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课程,在教学实施中一定要求其全真再现环境,所以在课程实施之前就要将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预设好。我们将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环境叫做“一体化学习工作站”,模拟的是岗位上的工作学习场景,有工作区域、资源区域、讨论区域、展示区域。多元化的资源统整,才能实现“课堂”这个学习“场域”中专业学习、社会学习、自我内省的综合学习和成长目标,使知识、技能和情感会内化为职业实践经验,沉淀下来的外显能力就是综合职业胜任力。

五、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行动多元)

既然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是在完成任务中的“做中学”,那么教学方法就应该是比单纯讲授法宽泛得多的一体化教学策略。德国职业教育专家特拉姆在《综合经济形势中的学习、思维和行为——在商务职业培训中运用新的工艺》中给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这样一种教学策略的核心内涵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

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并不排斥而是包容了讲授、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包括:教学的资源准备和提供;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情景中去,帮助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必要的讲解;在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阶段中为学生提供帮助;监督和指导学生工作过程,必要时进行干涉;组织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并反思。

六、体现教学过程工作化(工学一体)

教学过程工作化的关键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也就是在每个教学的时段内,都应该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和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样完整和系统的工作任务,其作用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质和能力(经验)的获得是完整的,而不是割裂的。否则,学生就可能无法把学习中片段性知识或技能整合成工作经验和能力,去完成将来工作中的“真任务”。实际上,任务引领的完整工作过程,还有助于学生培养责任意识、效益意识,而这种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第一重要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的设计,应该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合的工作任务序化,学习过程的深度、梯度、密度、速度符合工作中的职业成长轨迹,符合学生的学习掌握规律。

七、体现教学管理与组织的一致化(专业系部)

教学管理和组织是顺向的垂直管理和组织形式,而非传统的科层管理模式。否则,纵向的课程和横向层面管理组织,需要一次次地沟通和协调教学过程的推进,不仅不顺畅,更不利的是可能改变一体化课程的本来面目。实践证明,专业系部是教学管理与组织非常有效的方式。

八、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化(过程发展)

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是综合的多维评价体系,这体现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结合,结论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结合。这样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因为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是探究、自主的合作式学习,是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的过程性学习,很多职业岗位的默会知识和经验性技能,特别是关键能力中的积极进取、协作、表达、交流等职业素质的考核和评价,必须通过综合的多维评价体系才能够完整描述

九、体现教师素质的多元化(双师扩展)

一体化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多元一体化的素质,包括对专业理论的解读和传授能力、实践操作的示范和指导能力、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等等。而且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是开放式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小组学习方式,所以特别要求教师作为导演、辅助、帮助、支持者角色的特殊智慧和灵活反应能力,应该是“懂理论、能实践、会教育”的多元一体化教师。

十、体现培养目标的能力化(综合职业能力)

能力为本是一体化课程最根本的目标特征,所以一体化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目标均要指向培养和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侧重点放在是否真的形成了“能力”。各种课程目标的能力集合进行体系化的统整,以形成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

篇(2)

1.2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发挥新媒体传播育人正能量如今计算机网络繁荣着教育市场,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个新平台,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网络环境;弘扬先进文化,抵御文化侵袭;组建网络德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网上网下联动。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1.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社会实践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安排学生走访调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生活;安排学生参与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1.4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发挥着尤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定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聘用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2构建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体系

2.1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训练课程纳入正式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岗位任职要求引进课堂教学,设立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增强沟通意识,加强双向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2.2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机制

自我教育通过外在引导逐渐改变大学生的态度、动机和思想等,有利于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良性发展。激励大学生自我教育,就要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榜样进行榜样引导;并且端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促使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积极统一;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促进他们自我选择的正确性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

2.3构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

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办学理念上,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而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要重视人文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环境;增强隐性文化力度,充实人文素养培养实施者的底蕴;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养评估标准。

2.4按照知行统一原则,在评价方式采用四

篇(3)

Relationship of Self-concept and Coping Style of the Middle SchoolStudents in Kaifeng City. Li Jin, Shan Xiaohei, Lu Xue.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self-concept and coping styl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thods By using the Marsh Self-concept Scale (SDQ II) and aquestionnaire of coping style, 579 students taken out from fourmiddle schools in Kaifeng. Results Regarding studentsself-concept score, it is an upward trend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first grade to its third, and downward trend from junior highschool's third grade to high school's second grade, and upward trendfrom high school's second grade to its third one. The parents whowere acquired more knowledge will be positive influence in juniorhigh students' the academic self-concept. ConclusionSelf-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coping styles.

【Key words】 Self-concept; Coping style;Middle schoolstudents

自我概念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个体经由经验而形成的对自己的知觉判 断或评价。一般而言,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塑造是随着生命周期的推展而持续进 行且渐趋稳定的。而中学阶段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在进入青少年阶段之 前,个体的认知发展有限,对于自我探索的能力和动机均未成熟,而进入初中 阶段之后,随着生理的特征和社会情景的转变,对于自我知觉的敏感度与自我 探索的动机都因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概念开始经历了从早期的非常不稳定到后 期趋于稳定的不断发展过程。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针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其结 果不完全一致。Marsh认为自我概念在7~9年级开始下降,在9~11年级回升,呈 U字形曲线,11~14岁是自我概念的最低点;Rosenberg(1996)认为大约11岁开 始下降,12、13岁时达到最低点。国内研究结论也不一致,有研究显示[ 1]初二年级自我概念达到最低点,也有研究显示[2]初一才是自我 概念的最低水平。另外,有些研究用的是笼统的自我概念量表和单维度自我概 念量表,测的是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一般性感觉,这种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很高 ,但与自我的许多特殊方面存在着低相关。本研究依据的理论是Shavelson等 提出自我概念理论,Shavelson等提出自我概念是多维的,是按照一定的层次 组织起来的层次结构系统,最高层次是一般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总体评价。 这类量表把不同维度的分量表组合形成高一层次的分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再组 合成为全量表,以此来评定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应付方式可简单的理解为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 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有时又可称为应付策略或应付机制[3]。有研 究表明,应对是影响应激结果的中间变量,应付方式是构成一个人在特定应激 情境的应付形式和带有个人特点的、可能具有某些跨情景一致性的应付风格的 基本成分。应付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

护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概念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一种的要的内在因 素,它调节、控制个体的行为,直接影响个体对来自躯体、心理和社会等应激 事件的评价及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本研究采用自我描述问卷II型(SDQ II)和 中学生应对方式(CSS)对开封市4所学校初一到高三的579名学生进行测查, 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以及二者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来自开封市4所中学,其中1所为重点初中,1所为普通初 中,1所为重点高中,1所为普通高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4所中学的 初一到高三年级随机抽取12个教学班579人男生270人,女生309人,平均年龄 为15.7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自我描述问卷:采用Marsh等人1984年发表的“自我描述 问卷II型”(SDQ II)测量自我概念[4]。该量表共11个分量表,其中3 个测量学业自我概念,即语文、数学和一般学校情况;7个测量非学业自我概 念,包括体能、外貌、与同性的关系、与异性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诚实一 可信赖和情绪稳定性;另一个是一般自我概念。评分采用6级评分。各年级的 全量表的α系数都在0.92以上,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56~0.75之间;②中 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采用了黄希庭等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共30道 题目,用以评定中学生面对挫折和烦恼时所采取的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 泄、幻想、忍耐等不同的应对方式的水平,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的α 系数为0.92,重测信度为0.89。

1.2.2 测试过程 采用团体测试,每次一个班级,完成一份问卷,分2次完成 ,每次约30分钟。测试由研究者和各班班主任组织进行。发放问卷615份,剔 除不合格问卷36份,有效问卷579份。有效率为94%。

1.2.3 数据处理 首先计算出各问卷的原始数据,然后运用SPSS 11.0 forWindows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等。

2 结 果

2.1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 为了能够直观地表示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分别以年级为横坐标,以 自我概念总分的平均数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出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总趋势和不 同性别的发展趋势,如图1和图2。从图1可以看出,中学生自我概念总分从初 一到初三是上升趋势,从初三到高二呈下降趋势,从高二到高三呈上升趋势。 从图2可以看出,男生自我概念与总体自我概念的发展总趋势是一致的,但女 生的自我概念从初一到初二是下降趋势,但到初三是上升趋势,初中阶段的自 我概念高于男生,从初三到高二下降,到了高三又开始上升。但高三自我概念 低于男生。

2.2 父母受教育程度 从表1可见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生在一般自我、学业自我、 非学业自我和总量表自我概念上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学 生(P

2.3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发展趋势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发展趋势见表3,初一学生比初二学生更容易采取逃避应对 方式,而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更容易采取忍耐,而在发泄上,高二学生高于高 三学生(P

2.4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对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自我概念的一般 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与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 关,而与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3 讨 论

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者们在论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不约而同地将自我概念 作为重要指标。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具有浓厚 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色彩。本次调查的结果与Marsh等人研究的“自我概念在7~9 年级开始下降,在9~11年级回升,成U字形曲线”相异[5],与国内张 涛等的研究一致[1]。本研究提示开封市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从初一到 初三呈上升趋势,而进入高中后呈下降趋势,高二年级最低,而到了高三又呈 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校门,对自己的定位尚不明 确,在整个初中阶段逐渐清醒的认识到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学习任务 ,随着生活的适应及各方面能力的迅速增强,自我概念不断提高。而到了高中 随着环境的变化,接触新的人际交往,学习任务难度增加等系列因素影响到学 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但到了高三阶段随着环境的适应及能力的增强又使自 我概念进一步回升。另外本研究提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自我概念有着显著的影 响,父母文化在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均高 于父母文化在高中或高中以下的学生。本研究提示中学生应对方式中初一学生比初二学生更容易采取逃避应对方式, 这可能与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不太适应初中生活,更容易采取消极的 应对方式。而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更容易采取忍耐,在采取发泄情绪这种应对 方式上高二学生显著高于高三学生,这可能与到了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考试压力大,使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较多出现有关。相关分析表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有密切相关性,自我概念的一般 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与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 关,而与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中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越积 极,其行为上越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罗杰斯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 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的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自我,自我概念不仅控 制并综合着个人对环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地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表行为反 应。自我概念影响人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健全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人行为 的塑造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否顺利实现社会化转变,往往取决人的自我概念发 展的水平。本研究表明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对个体成长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 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培养中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促 进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张涛,李祚山.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研究.重 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85-89

[2]周国韬,贺岭峰.11-15岁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心理发展与教 育,1996,3

[3]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 志,1999,74

篇(4)

2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

在传统思维和教育教学理念下,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课堂教学经常忽视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萌芽、发展和形成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培养。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并非有助于对大学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大学物理教学是知识的生长和灌输,是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发掘,创新的过程。②通常,我们认为:第一,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灌输工程,而应当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再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相伴而生、并行发展的,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不但应当是一个教师讲授、认识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的过程。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和抹杀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总结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总结中拓展、派生出新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想法、方法的由来,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丰富想象空间、创造建构出新的知识。第三,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对物质世界进行认识和探索的过程,它使得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进而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用物理学家探究物质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过程来指导、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合理、完整的科学探索、发现、探讨和思考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看到物理问题是怎样被提出、发现和发展的;又使得学生能够看到,只有从某一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并由此真正体会到在探索与发现并存的学习方法和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动性及其乐趣。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它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解惑,而且还应当包括学生对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逻辑能力的综合培养。就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逻辑性,从而变物理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理性思维和快乐成长的过程。

3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学生观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所在,即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空着脑袋进入学习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其实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即使对那些从未接触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时,他们其实也还会基于以往的经验总结,依托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来形成对该问题的科学合理解释的。另外,学生的学习是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进行的,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能共同需要针对某些问题展开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相互的质疑与交流,彼此了解真实的想法,这些协作与交流也是应该贯彻于整个学习之中的。通常,课堂交流主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等。学生的自我思考是指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进行反复推敲,推陈出新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则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不断讨论、商榷和辨别的过程,我们认为交流性的课堂教学是物理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和教学环节之一。

4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逻辑下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由于我们注重强调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自我构建,教师便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思维逻辑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建构较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点和逻辑结构,开展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构建,使其向着有利于逻辑思维构造的方向发展;进而在讨论与交流之中,把物理知识和问题一步步引向纵深,由此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样,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在自由探索中不断地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驾驭规律和完善规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成为在学生学习上真正意义上的好帮手、组织者和促进者,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必须注重并善于学习现代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变并更新教学观念,逐渐将素质教育渗透并扩展到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第二,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第三,必须掌握和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手段;第四,必须具备事业心、进取心和一定的敬业精神。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每个教师只有以宽广的胸怀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培养、引导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善于接纳他们的失败和挫折,引导、激励他们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和大胆地探索未知世界,才有可能走向未来的成功。随着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改变,大学物理教师必然会面临各种巨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建构主义的逻辑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篇(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是就业。这就要求中职政治教学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正确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显得特别重要。中职政治教学要把政治教学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做到实现个人就业与社会需要、学有专长与用有所处、主动灵活与人才市场变化、逐步抵达就业目标与最终实现人生理想相结合。

一、改革课程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传统的中职政治课程课本在内容编制上,一般过于注重理想观念、人生态度、爱国情感、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哲学常识等基本观点的描述与论证。学生一看就会,一学就忘。教学的主导价值创生于学生身上,从而放射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既不冲淡教材中的主题,又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登录”到本课堂教学界面上。如在教材中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就应该紧扣一个“想”字,展开“你想什么”、“为什么要想”几个中心话题,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参与,课堂上学生精力流失率大大降低。要结合校本实际,对国编、省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不妨借鉴南京市职业学校使用的《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融合成本校德育教学内容,形成高一年级《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常识》,高二年级《就业创业》、《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授课体系和序列,并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校本课程,如《学生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社交礼仪规范》等。

二、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中职政治课堂要开展创业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就是就业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与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当今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如果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要求相适应,那么就业指导就只是一句空话,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压力,产生期望值过高或依赖性太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等。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处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政治教师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就无法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政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德育过程

中职政治教育要从培养什么人的认识高度把诚信、敬业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公民道德素质要求与中职生成长特点,合理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把普遍性教育与先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该教学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德育课要特别重视诚信、敬业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确实做到观念上的真、知、信。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人物事件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敬业和荣辱观是可行的。把诚信、敬业和荣辱观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德育过程由“知”到“信”的转化,并不断进行强化,强化教学效果。学校、班级、学生社团和团组织以诚信、敬业和荣辱观的研讨和实践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诚信、敬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个人成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成人成才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践行敬业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相互倡导和监督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诚信、敬业与荣辱观教育贵在知行统一。

四、加强诚信教育,指明立德树人方向

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职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时期,诚实守信的品德乃立身之本。加强诚信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敬业精神是个人服务社会的应有品质。个体在从事由自己主导的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忘我投入的志趣、严谨务实的作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责任心的升华,它以特定的意志品格为基础,以规范的程序与良好的能力为保障。通过日常应有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的,并成为一种习惯。敬业精神与诚信意识是紧密相连的,是在增强社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实现做人与做事。这是成人与成才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怎样对待国家与人民,如何对待科学与劳动,如何对待他人与义利,怎样对待法纪与生活的角度阐明了在培养什么人的过程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科学揭示与确认了当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自我认同的基本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为中职生立德树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总之,中职生就业思想素质对职业观、择业观、人生观的取向至关重要,教师在中职政治课上要正确引导和渗透。学生要用发展的职业观与新型的择业观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一、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作用

1.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充分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主要感情,从而能更好的阅读文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要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学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教师给予的正确评价及引导,才能更好的积累文章中的阅读经验,分辨出文章的整体情感,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此外,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中心感情,还要将文章中的素材不断累积到自己写作当中,提升写作水平。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2.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通过读写结合,学生提升了对文章阅读兴趣,不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上,还会课下通过电视、网络以及交谈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展语文阅读素材渠道,为写作提供了更多参考资料。随着初中学生近年来开始广泛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也促进了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运用到写作当中,增强学生的写作灵感。

3.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效的将语文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日常交流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语文实践的重要体现。只有将读写结合教学,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将语文知识彻底吸收并且运用,从而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或是有效工具,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二、优化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

想要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大量的进行阅读文章,不断为写作积累素材。目前很多初中生创作的文章中,都相对比较空洞,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贴合,不具有现实意义,整体文章过于抽象化,这种情况也间接的影响了语文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通过阅读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尽量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贴合生活实际的、情感相对丰富的以及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文章进行教学。比如《我的母亲》一课中,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母亲这一生走过的道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让读者深陷其中,文章讲述的是作者真实故事,更深刻的表达了中心感情,引人共鸣。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将《我的母亲》中重点情感语句详细分析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也应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故事写出来,充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提升学生的写作细节

文章出彩的地方莫过于对人物情感细腻的刻画以及人物形象的描述,加强学生文章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加出彩,ξ恼抡体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的作文想要体现细节主要对人物的深度描述,尤其是在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读写教学,在阅读的同时,提升学生写作时的细节。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对其童年时与小伙伴的玩耍场面细节描写,以及对书屋还有小伙伴们的表情都进行了详细刻画,更能展现出童年时每个人的快乐,与美好回忆,以及对鲁迅先生自我内心的说明,提升了文章整体深度,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童年的趣事,不禁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往事,这就是细节文章所具有的魅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对这些细节描写语句进行单独分析给学生,使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写作的细节刻画。

篇(7)

观音堂镇中心小学成立于2008年,前身是观音堂镇初级中学,位于观音堂镇十字街,在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努力下,选址观音堂镇段岩村新建了校区,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多年来,我们以“立德树人 志存高远”为办学宗旨,以“做的才兼备的好老师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为育人目标。

一、案例背景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摸索中徘徊前行,学校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突出急、难、重工作,以幸福教育为特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积极开展“”学校提出并确定了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办学校思想,把“幸福育人快乐成长”作为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的精神之魂,践行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幸福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改变教师教育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幸福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我校在新起点上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如今,幸福教育已在观音堂镇中心小学这片新的沃土上深深扎根,一个以幸福教育为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和谐校园正在蓬勃发展。

二、案例描述

(一)教师培训活动,建立一支“抱团型”的管理队伍,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因为,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1、中层管理人员与教师共研幸福教育的内涵,共尝教育的甘苦。

学校党支部结合学校的管理要求,按照工作分工落实学校管理制度:挂靠一个教研组,蹲点一个班级,一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引导教师在自我需要的状态下学习成长,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支部委员每人一个教研组,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给予指导,对每个年级的薄弱学科老师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教学方法、教学辅导等方面做好引领,让老师们体会到职业的荣誉感。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教师幸福教育的途径。学校根据区教体局的安排及时派老师到优秀学校参观学习,听观摩课,听教育讲座,仅上期一个学期外出学习教师达到50余次。邀请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送来示范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指引。

3、充分发挥首席教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工作,促进教师的成长探索。2020年5月成立的岳小娟首席教师工作室,为我校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岳小娟李红霞 李书星 姚金红都是党员,在支部委员范荣军 张敏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率先示范,在工作室起步阶段都投入了全身的热情,教研、晒课成了常态,并荣幸于12月18日承担了教研室在全区的六年级教研活动。教师的成长得到展示,为“幸福育人”添彩增色。

(二)依托少年宫的资源、与德育活动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信。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结合学生实际,依托少年宫的资源优势,将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几个板块组合成一个整体,开展一些列的教育活动,定期对在思想、学习等方面取得进步的学习进行表彰,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表示鼓励。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内化为五颗“星星”:“文明礼仪性”、“学习进步性”、“学习智慧星”、“卫生劳动星”、“尊老爱幼星”以此来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都能积极向上,体验到幸福成长的滋味。附:德育教育活动一览表

九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十月

唱给祖国的歌

十一月

尊敬老人 我最行

十二月

感恩在行动

二月

传统节日我知道

三月

学雷锋 做文明少年

四月

继承革命意志 做时代好少年

五月

我是劳动小能手

六月

我是优秀毕业生

2、创建温馨班级、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探索“幸福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通过发现“闪光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相处模式;开展学期操行评语的评定,探索激励性的语言,用第二人称形式,给学生书写指明发展方向、激励前进的评语;爱屋及乌,有了这种和谐的氛围,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区调研活动中,道法、语文成绩均名列前茅,全区前100名也有3名学生荣登光荣榜。

(三)党建做引领、教育求实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始终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规范开展“”。在“学”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员的“四个意识”在“做”上求突破,力求用党员示范作用、支部核心作用的不断彰显,更为有效的引领、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1、有效引领提升绩效

党支部始终积极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党员教师积极投身各种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的教学中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依托“同课异构”比武活动、“微型课”展示活动,促进教师学习先进、力争上游。加速学校提质创优的工作。

篇(8)

伴随国际化大趋势,学习英语的热潮有增无减,成人也越来越多的开始自主学习英语,由于需求、兴趣、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也不同,在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遇到了各种问题,怎样才能发挥自学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本文对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什么是自主学习?目前针对自主学习,学者专家做了很多研究,但始终没有给自主学习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因此,首先从明确自主学习概念入手,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成人英语自主学习十分重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观念,即自主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如霍尔克(Holec,1981)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迪金森(Dickinson,1987、1992)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知道该学什么,学习者在自主的状态下能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完全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包括做出与自己学习相关的所有决定和实施决定。利特尔(Little)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批判性反思、做出决定、独立行动的能力。奥尔赖特(Allwright)认为自主学习是在自我独立发展和相互依靠之间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对于自主学习,我国学者也有一定的研究。程晓堂(2000)指出自主学习包含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控制权和学习模式三层含义。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包括学习者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自主学习是一种控制权,其控制力体现在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的控制;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要求:学习者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机制要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韩清林(2000)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其核心均在于个体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陈水清(2000)将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主动建构的过程)界定为“自主学习”,具体包括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等。

二、成人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既适合成人在年龄、文化、职业等差异化的特点,也适合成人学校课堂教学时间少,教学内容针对性、适应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所谓成人自主学习,简单的说就是成人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成人个体独立的分析、质疑、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侧重学习者把握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教学方法,强调个体把握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掌握并被提升。成人自主学习英语的意义在于四个方面。

1.符合成人教育的基本目标

成人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内化过程,目标在于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个人内在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并作为决定个体未来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人英语自主学习更注重培养成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以及健全其人格得以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发展。

2.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最为有效的手段

作为当今世界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社会、经济、政治、贸易、科技等领域都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媒介。随着国际化分工的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深,对外交流合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论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是与国外加强合作,英语都是最基本的工具,于是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成人英语自主学习更应该侧重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即听、说、读、写、译五个环节,注重协调性,切实地提高对话交际能力。

3.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

成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且具有丰富经验,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倾向于自我导向和自我决定模式。另外,在英语自主学习中,成人英语学习不再受限于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安排,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4.符合成人终身发展的需要

成人面对很多现实压力,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其学习过程必然不同于在校学生,必将受到许多因素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语自主学习的难度和压力。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元化和职业生涯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成人必须自主学习。成人需要自主学习得以形成个体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并且可以更新观念,改善文化心理结构,实现成人的社会化。

三、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各方面原因,成人英语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在我国甚至被笑称为是“一锅煮不开的汤”,针对目前我国成人英语学习低效率的情况,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成人英语学习的必由之路。

1.普遍低起点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成人自身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一般是那些以前没学过英语的,现在想学英语的成年人。因为没有英语基础,自主学习是比较难教的,而且专门的培训班数量也有限。进入工作岗位后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英语基础都丢掉了,重新学习难度会很大,成人相对年龄偏大,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之下,英语学习的精力、劲头以及时间都大打折扣。

2.羞于动嘴,成为哑巴式英语

目前我国成人英语学习,甚至包括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存在学习方法单一的问题。完全的应试教育,以死记硬背单词、语法为主,局限于课本知识,加之中国人普遍内向的性格羞于动嘴以及缺乏应用环境,所以就成了哑巴式英语。

3.缺少实践的机会,形成中国式口语

成人英语学习功利性心理较强,大多以就业、升迁为目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对学习一门语言文化有兴趣,意图通过学习一门外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英语是用来应试的,很少用于听和说,相互之间也不会用英语对话来实践,这样口语能力不够好,自然形成了中国式口语。

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在英语学习上,急功近利;口语练习欠佳;缺少自信心和勇气;缺乏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英语口语学习目的不明确,多数为了追求发音地道,而忽视了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所以重点不是说得有多像,而是说的是否流利,表达的是否清晰、准确;阅读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背了许多单词,但通常重视词义,缺乏引申与应用,所以导致背的许多词汇学而不用,造成浪费;听力学习缺乏与口语结合的意识,把听力与口语割裂开来,而没有意识到听力是口语的输入,只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正确听力习惯的养成与培养。从以上的现状和问题可以看出,解决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迫在眉睫。

四、提高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1.扩大词汇量,为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要想提高英语水平,并能通过相应的考试,必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成人学习英语根本没有重视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没有对语言中最为敏感和活跃的词汇的有效扩充引起足够重视。在记忆单词、扩充词汇量的过程中,要勤读勤记、挖掘方法、注重策略从而有效地扩充词汇量,为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通过加大词汇量的积累,引导成人英语学习者利用词汇、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进一步理解段落、句子等语言形式,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采用复述法、信息连接法等多种英语学习的策略。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一种信息如果想要长期保持,就必须对这种信息进行重复,只有经过重复、复述的信息才能够进入长时记忆,才能够长久保持,复述是促进记忆的一种手段。复述方法利用及时复习、试图回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信息连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对信息加工要求更为精细严格。信息连接法有首字联词法、位置记忆法、意义识记、谐音字法、记笔记等方法。英语学习中应该运用以上多种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培养成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采用多管齐下的学习方式

想要学好英语,好的学习方法很关键。大多时候我们没有能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多听,练习听力最好是听VOA、BBC,这样能使自己的语音标准化。多读,经常读一些原版的英文报纸、杂志,学会用英语思维,适应英语语感及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加深对英语使用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增加语言学习的乐趣与内容。同时可以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来提高英语的听力,培养英语的感觉,提高英语学习的娱乐性,更为重要的是,电视剧电影所构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场景,有助于成人英语学习者直接明确习得语言的应用场景,也有利对日常用语、地道口语的积累。对于英语学习,学习者必须具备自觉实践的意识,捕获一切机缘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积累。

4.重复知识点,温故知新

篇(9)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策略研究的成功举办,更让人们注意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从孩子入学便开始让孩子参加各种英语补习班,作为学校,把英语作为众多学科当中最为重视的一科。作为社会,对英语的重视度也是不言而喻。尽管人们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但不尽人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很大困难,尤其是高中生,由于知识难度加大,他们更加缺乏对英语的热爱以至于英语成绩长期落后。长期面对这种情形,不仅会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学生人生目标的选择。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提高,学科知识难度也不断加大,对学习态度消极,热情薄弱,自控力不强,缺乏自信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学困生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给家长带来了很多烦恼,同时也影响着高中英语教学。

作为学困生,英语学科短板直接导致综合成绩下降。对家长而言,望子成龙是他们最大期望,然而很多孩子却对英语嗤之以鼻,成绩仅仅停留在40-60,甚至20-30分之间。对教师而言,学困生问题是他们最头疼的难题,因为对英语缺乏兴趣,他们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进程,同时也会影响班级平均成绩。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困生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学困生研究最早的人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摩根,他从医学,神经学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研究,认为学习差或者学习行为上的障碍是因为他们大脑受到了伤害,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学困生都因大脑损伤造成,也可能是由于脑功能失调,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无法从先天的生理结构和医学角度来观察学习困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困生研究者把研究重点从智力存在缺陷的学生身上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1962年,柯克(Kirk)首次使用“学困生”去描述智力正常而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学者主要从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者开始直接研究学校的教学。主要代表人物有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布鲁姆等。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用社会学的观点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从心理和社会背景方面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对学困生的研究偏向于实践方面,对后期的研究??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国内学困生研究现状

基于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基础,我国开始研究适合自己国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相关对策。我国第一次研究关于国外学者研究学困生理论的研究者是钟启泉教授,在1994年,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学困生问题的专著《差生心理与教育》。张雨青,林薇(1995)等学者指出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综合导致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雷励对我国学困生的心里特点,社会认知特点,家庭背景以及学困生自我概念和学习动机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索。杨心德(1996)等人认为学困生在学习中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常使用无效的或不使用学习策略。俞国良(1997)等学者发现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等家庭因素与学困生成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李卫平(1998)认为,学校运行机制,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学校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斯幼敏等(2007)研究探讨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刘秀静(2011)从培养“学困生”的角度上,研究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陈敏(2013)从影响学习动机影响的调查研究“学困生”学习情况。

四、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内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形式,发现形成学困生的内因主要有三方面: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策略以及自我监控能力薄弱。

1.缺乏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的工作都依赖兴趣”。但是学困生对英语毫无兴趣,每当提到英语他们总是嗤之以鼻,像是见到“千年老妖”。更有甚者几年基本没有学过英语。学困生的共同特点是,课前,他们不及时预习相关内容,在英语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勤于思考,不积极的加入课堂,课后也不及时完成作业,不及时的复习巩固,对英语成绩的高低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由于兴趣的缺乏,他们对英语没有任何情感而言。

2.学习策略缺乏

在我遇到的学困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并不属于不努力型,相反恰好是属于努力型,英语成绩却一直难以提高。任何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技巧,没有方法就像没头苍蝇。在整个高中的学习中,更应该注意方法的总结。由于知识难度增大,老师在讲课中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找出适合自己的一个学习策略。有些学生机械的认为,只有死记住一些词汇,语法便可以学好英语,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变化,机械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

3.自我监控能力薄弱

自我监控能力薄弱即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比较差,也就是说意志力薄弱。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现在到处都有无线网,并且每个高中生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每次一碰手机就完全忘记了在学校中老师布置的任务。再次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薄弱的原因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父母的眼里那就是上帝,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去满足他们,然而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不强,再加上父母的溺爱。那学生的控制力薄弱也是可以想象到的。

(二)高中学困生的外因分析

经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到学困生形成的外在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和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

一个家庭的形成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与学困生进行了交流,最后根据访谈结果得出家庭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亲或者家庭不和的孩子形成学困生的可能性更大,他们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关爱,更缺少沟通,不管在学校中的表现怎么样,都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表扬。他们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慢慢的开始厌倦并放弃学习。第二类属于重男轻女型家庭,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部分南方家庭,在父母的眼中,女孩子只需要在外面能够认识头上头下即可,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一直贯穿在他们的思想中,而对男孩子却过分溺爱,他们认为男孩子是他们未来的希望,不管男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竭力去?M足。正因为这种一碗水端不平的态度,致使女孩子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男孩子却成为了意志力薄弱的学习者。第三种类型是高知识分子家庭,这类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所以他们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出现攀比心理,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以后必须最棒。一旦孩子成绩难以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开始大声训斥。如果达到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便赞赏有加。这种不顾及孩子努力的过程,只注重孩子学习结果的家庭,无形当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最后出现孩子严重的叛逆现象。

2.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式,情感投入,教师的本身素质都对学困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初中的老师上课通常都是汉语,而高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全英授课。这种大跨度的转变,导致很多学生听不懂老师所讲的的内容。有部分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对待优生他们积极关注,对待差生却置之不理,导致很多学生对老师产生厌倦情绪,最后成为英语中的差生。有些老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英语老师过分强调语法,忽视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与交流工具的作用,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语法失去了兴趣。

3.学校和社会因素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在高中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冉乃彦 1996:42).然而有些学校错误的把教育当成判断升学率高低的标准,只顾优等生,甚至放弃学困生。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典范和最典型的环境”(李茜1992:75)社会周围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这些现象让学生错认为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他们以后不可能出国,所以英语对他们毫无意义。

五、学困生的策略转化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作《爱弥儿》中指出,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令人高兴。他认为,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甚至是热爱,并不需要教师去要求,便能积极愉快的完成任务。学困生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兴趣,所以要从提高学生兴趣出发,例如可以利用网络课程把静态上课的形式变成动态上课形式;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给孩子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英语计划。让孩子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中,找到成就感。

(二)家长积极的参与学困生的转化

家长从孩子出生就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自己的言行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家长要积极行动起来,不仅在家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还要和学校和教师积极配合,帮助学生摆脱学困生的称呼。首先家长要经常与老师进行交流,进入高中以后,大部分学生是住校,导致父母很难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所以这就需要家长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找出孩子英语成绩薄弱的根源是,并及时和老师一起制定相应的策略。同时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期望得当,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不断学习。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

学困生比一般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因为成绩在家里父母会训斥,在班里同学会歧视。出于保护自己,他们表面上表现出骄横的态度,内心却很自卑,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励,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爱是教育的桥梁和推动力,爱也是成功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是学困生转化的催化剂(纂建军,2011:25).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内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正如陈鹤琴所说“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和时展接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资源。

(四)重视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

篇(10)

2注重物理学科思想的渗透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渗透物理学科独特的思想,即要上出物理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实验、物理学史等等都是凸显物理味的重要元素,同时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例如,“化繁为简”就是我们重要的物理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遇到新的、复杂的问题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化繁为简,迁移到原有的认知上来.如,人教版必修2中的“曲线运动”一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化繁为简,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一个轨迹为“抛物线”的复杂运动就变成可研究的了.再如,“楞次定律”的教学,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磁场变化和产生感应磁场的关系”,这时需要将抽象的物理问题可视化,从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思路,逐步分析:(1)原磁场的方向;(2)磁通量是如何变化的(增加,还是减少);(3)电流表看出的感应电流的方向;(4)改变实验条件多次进行探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物理课上出物理味,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自主发现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学生在逐渐深入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注重物理学科个性化活动设计

教师从本身教学素质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运用各种不同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这种具有个人特色的、高层次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创新性、创造性的过程,这种创新和创造需要教师自觉地、主动地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地反思、归纳和总结,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为有机的整体,将教学实践上升到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3.1注重思维可视化

例如,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如果采用理论推导的话,对于公式P=E2(R+r)2R,必须从再变形运用基本不等式才可以判断,而且对于特定的电路,动态分析的过程中,外电阻无法取到与电源内阻的情况,学生则表现为无所适从,如果将公式与图象(如图1所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分析的话,学生能够很直观的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加深记忆痕迹.

上一篇: 临床医学创新 下一篇: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