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7: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利工程毕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利工程毕业论文

篇(1)

1.1 农村水利工程概念

农村水利工程旨在增强农业生产体力,改进村民基本生活状况和增强区域的防洪泄洪能力,一般来讲,农村水利工程可以分为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等工程。

1.2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基本内容

农村水利工程基于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不仅包含着日常生活用水,而且还覆盖农业生产用水,其可以有效的避免或减轻水资源短缺的状况,管理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水又是农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保证了农业生产用水才能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诸多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现有水资源最大的作用,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这样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

(2)提尚居民用水质量,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取井水引用的状况,但是随着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不适于居民的饮用,若是长期饮用,势必会造成身体的损伤,所以,应加强对农村居民饮用水的管理,对井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对不合格的井水进行有效的治理或者改用其他水源,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

(3)合理使用水资源。虽然我国的水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仅为世界的1/4,而且分布的也相当不均匀,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通过水利设施可以对降雨进行合理的存储,在极端的气象条件下,也可以保证水资源的供给。

1.3 农村水利工程的作用

水利工程在我国水资源合理调配中占有着至关重用的地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推动力,农村水利工程对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地作用:(1)可以明显的增加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可以明显的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保证人的用水安全;(3)可以有效的增加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其带来的经济损失;(4)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5)可以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能力。

2.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实现对农村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保护水资源,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想有效的提升管理水平,则需要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仍为粗放型,水利设施管理不到位,造成很多的设备处于损坏的状态而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没有相应的节水措施,而且在很多地方不讲法制讲情面,造成违规用水、截留的现象频发很多灌渠都受损严重,输水管线也遭到破坏,供水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农业生产用水也就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在农村对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更加纵容了这样的情况发生,急需增强管理和出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2 缺乏专业人才

因为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均比较偏僻,条件也比较艰苦,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又长期的缺失,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到农村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招聘制度不健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也不到位,往往招聘到的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特长或者是不具备相应的经验条件;二是人才培养上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现有人员及新入职人员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制定培训计划,导致相关人员的知识更新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作需要。

2.3 缺乏资金的投入

我国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忽视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在国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农村的财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吃紧状况,在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水利工程也就很难顺利的开展下,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工期,而且还容易出现在工程中偷工减料的状况,这样会大大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4 监管措施不到位

只有建立并严格执行监管措施,才能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建成和运行,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只做表面文章,对考察结果不做认真分析,只是凭着肉眼所见就断然进行决断,而监管相关的设施不到位,相关的人员不够专业,也是监管不到位的一个因素。

3.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进方向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工程中主要存在着管理方式落后、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和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下面就对改进方向进行详尽的探讨。

3.1 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从管理理念上做出改变,要充分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粗放式管理模式,并通过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树立起保护水利工程的意识,增强其主观能动性,管理人员要多下基层,深入了解农民在农业用水中所存在测问题,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并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来应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坚持依法进行管理,对于出现的肆意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3.2 加强农村人力工程管理中专业人员的引入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缺乏,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定专业人才引进计划,规范人才选拔机制并优化工作安排,这样可以使农村水利工程得到有效的监管和落实,使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步入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去,在基层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最终使得管理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得到稳定的运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3.3 加强资金的投入

要想更好的完成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逐步的展现农村水利工程优势,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的全面化、基层化,不断的提升我国农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并有效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虽然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并没有是否具有经营性,但是因为其具有着防洪减灾的特性,使得其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以及非公益性的特点。

3.4 实现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规范性管理

要想加强对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就需要我国其视为一门学科去对待,并加强对管理体制的探索和研究,并加强对其建设和运行方面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所以,在工程完工后,应该立即对相关的资源及产权进行交接。并在此「_程中加强管理,使得水利工程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充分的保证。

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验室;工科;水利水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36-02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对所学课程的一个总结。一直以来工科建筑专业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传统的建筑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物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等,它们都是依托实际工程资料进行虚拟施工安排。随着大学职能的转变以及应用型本科的提出,这就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原有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这时,实验室的利用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工科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毕业设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假定工作实际内容为主的毕业设计,另一种是以资料搜集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结合实际就业方向,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但在设计的执行过程中却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在网上都有成品,而指导教师的设计资料来源有限,学校资源投入不足,更主要的是毕业设计与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学生不感兴趣,就会存在抄袭、应付了事等问题,毕业设计改革迫在眉睫。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就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应l展设计形式的多样性,丰富选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所需,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发挥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

二、毕业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

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对工科的实验室来说,实验内容并不能像理科实验室一样有丰富独立的实验内容,所以对工科实验室利用率较低。高校工科实验室应用主要是以辅助教学的形式,通过课程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实工科实验室还是很有利用空间的,可以借鉴理科实验室利用方式,通过对课程教材实验内容的验证、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等检验、将实验器材走出实验室在建筑现场进行原位实验、对不同外加剂对建筑产品的影响等等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引入毕业设计或形成毕业论文,既满足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开阔了毕业设计思路。综合上面所提出的想法,我们想尝试将实验室对毕业设计开放,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尝试探索工科毕业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申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项目以黑龙江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为试点,尝试以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为毕业设计探讨一种新的形势。项目预期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扩展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充分利用实验室就不能选择传统的虚拟施工形式的毕业设计,而是通过种种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实验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杜绝了学生套用模板、网络抄袭等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但以往工科的实验室很少有科研项目,因为建筑专业以施工方法为主,实验室都只是传统的检测建筑材料或土壤所能承受的力学指标,项目也只是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关材料的数据资料,创新性不高。为了让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更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选题时将学生意向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题目上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或学生自主实习内容,对某处工程地质条件或相关建筑材料、结构等进行验证;也可以将教师项目中某些学生可行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如提供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等。当然,因为有的科研项目内容与本课毕业设计目标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指导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应注意难易程度、与教学大纲的交叉情况等。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资源不单单是利用实验室,高校资源广阔,应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校园网、图书馆、其他专业实验室等,通过校园网中的知网平台可以查阅其他先进的学术理论,以此作为实验项目选题的依据,扩展学生的思路;而通过图书馆文献可以为项目理论确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更好地为实验数据服务。学生要想通过实验完成毕业论文内容,扎实的实验数据是最基本的,但现有实验室涉及耗材及简单的仪器的提供可能存在不足,这样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校园项目提供相应的实验经费,如果是教师科研项目分支,还可以通过项目经费完成,但在项目经费支出等方面还要指导教师严格把关,避免浪费。有些耗材费用过高,还应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制实验设备。

3.组建设计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既然将实验室实验内容作为毕业设计,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组成自己的设计团队,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合作,更应鼓励学生与就业单位合作,利用就业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及经验,相互取长补短,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科研上有一定建树,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际的项目研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指导教师应在组成团队后,项目开始前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工,同时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想法,安排每个学生搜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和整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科研经历,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在学术上加以指点,包括资料的整理、实验的操作方法、理论分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的写作格式等。

三、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次实验项目中,指导教师从原有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固化剂对分散性黏土的改良研究”中分解出两个小项目申请学校创新实验室项目:“对针孔实验进行改进的研究”、“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其中“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申请了省级创新实验室项目。两个项目组成员共八人,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一直来毕业设计少有论文形式,所以只确定两个项目负责人将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项目组成员以兴趣爱好为主,毕业设计仍选择传统的设计形式。首先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在学生中选择对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并组成项目组,然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织资料申请学校相关项目。项目申请成功后由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开始资料搜集:有的学生负责力学部分、有的负责实验原理、有的负责实验过程、有的负责实验材料作用,由学生自己在学术网站及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定期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最后形成实验计划。在经指导教师对实验计划进行审查后,开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计划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耗材、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目标等,所涉及实验的相关材料,如土壤固化剂、分散性黏土土样以及其他实验耗材等,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由所申请校园项目经费统一购买。项目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指导,这主要是避免实验仪器在错误操作使用过程中损坏。实验项目应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并形成实验报告,如实验中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对解决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二次分析。本学期结束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组织学生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由两名实验项目组成员分别将此次实验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学生选择其他设计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在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两名学生根据之前实验报告,搜集资料对实验项目的相关因素进行完善,并形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由于前期实验已经完成,因此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毕业论文答辩时应邀请实验室教师、工程师、项目指导教师共同参与,针对项目内容力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四、结论

1.因为本次规划项目为期一年,但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只有一学期,所以在实验阶段对实验中存在的如返工、发现新的问题、实验错误整理等修改时间不够充,大四上学期学生课程较少,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实验室教师工作量较多,学生又没有科研经历,在对很多情况处理上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增强。

2.在实验过程中,从耗材的购买、土样取得、联系其他实验室等细节工作上,学生执行力不够,未来在项目进行中应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

3.从毕业设计答辩效果来看,学生在实验原理掌握上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毕业设计答辩组提出的问题,涉及基础理论、实验原理等,学生答辩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学生对前期资料搜集整理及认识还很不够,未来大三学年下学期学生就应自主完成项目申请,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批,并且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理论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力度。

综上所述,对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理论上还是可行的,应对项目组成员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不断完善实验执行内容,执行过程中关键点还是培养科研兴趣及理论知识运用。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2]邢丽波,桂馨,康九红.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

[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

篇(3)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篇(4)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篇(5)

1.1.1教师团队的构建团队培养模式下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于传统单一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基于团队培养的水利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转变为团队指导,即由多名水利类专业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指导教师团队的组建,应根据选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组建方式,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科研团队建设比较成熟的院校可选择以科研课题组为毕业设计指导团队;(2)校企合作比较密切的院校可采用由校内水利类各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3)科研团队尚未形成青年教师居多的新兴本科院校可由科研兴趣或科研方向相近、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指导教师团队一般由2-3名不同的学科专长教师构成,以达到优势互补;同时确定1名负责人,负责人由责任心强、专业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并由其负责组织协调团队内指导教师及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在构建教师团队的同时,也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生产实践,增加工程实践经验,进而完善教师梯队建设.鉴于我校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较大,且尚未形成科研团队,故采用后一种方式组团.

1.1.2学生团队的构建学生团队是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团队的组建,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以教师科研团队为背景的毕设团队,该种模式下先由学生自愿报名,然后由指导教师团队再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设计团队;(2)以赛制项目团队及科研训练等课外科技活动团队为背景组建毕设团队,如学校立项的科研训练计划、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以这些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构建的团队组建毕业设计团队;(3)以学生研究兴趣为基础的自组团队,学生选择团队成员,自己联系指导教师,自己构思项目整体研究思路,该模式下学生参与程度最广的.水利类毕业设计团队一般由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组成,学生设计团队具体构成需根据项目内容及项目工作量来确定,可以同专业,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组建团队,同时安排沟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作为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由于学校水平及学生能力限制,我校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组建一般是采用前面两种方式进行.

1.2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团队毕业设计的最终效果.好的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能较全面的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在进行团队毕业设计选题时要做好总课题与子课题的设计工作,每个子课题既要符合学校关于毕业设计选题所做的要求,同时各子课题之间要有密切联系,使得以团队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较传统方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以教师在研或刚结题的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设计出团队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团队毕业设计课题的新颖度,同时又能较好地反映各学科的前沿技术;(2)以赛制项目及科研训练等课外科技活动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设计出团队毕业设计选题,课外科技活动的可持续性、综合性强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3)以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这种选题面向实践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由教师根据生产实际自拟毕业设计课题,该类课题一般多为校企合作的水利工程设计,如水库工程初步设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在具体选题时,应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定制相应课题,同时优化毕业设计课题内容.

1.3团队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与传统毕业设计一样,团队毕业设计其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毕设前期阶段、毕设中期阶段和毕设后期阶段.团队毕业设计需对每一阶段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1)毕设前期阶段,以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熟悉课题研究背景为主,总课题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讨学习,明确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分课题的指导教师按要求布置并详细讲解毕设任务,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集中讨论的形式深入研读学习(.2)毕设中期阶段,团队安排专门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并督促各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度,学生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学生每天做好工作日志,同时,指导教师对工作日志给出评语;团队成员要定期进行讨论,尤其是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共同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相应的指导教师以毕业设计讲堂的形式进行专题讲解毕设后期阶段,指导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可安排一场科技论文写作讲座,以更好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撰写完论文后,先交具体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再由评阅教师评阅,只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都认可后,才能参加答辩.

1.4团队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团队毕业设计模式中,学生成绩的评定既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贡献和工作水平,又要兼顾学生在团队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整体工作质量[3].因此,在团队毕业设计中,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团队协作成绩、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4部分组成.团队毕业设计平时成绩根据该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态度、纪律、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由具体指导教师给予评分;团队协作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学生日常汇报、平时讨论情况、中期评估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论文评阅成绩包括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给予评分,以及由不同评阅老师给出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由答辩教师根据团队成员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成绩.上述四方面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得出该学生的综合成绩.

2水利类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实践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水利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又要体现应用型的特色.其下属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等四个水利相关专业.我校配置完善的专业群为开展水利类专业团队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笔者在多年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一直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不论是本专业的课题,还是跨专业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每人负责课题中的一部分,由于课题之间的联系,在做毕设过程中,学生为完成毕设,就需要主动交流、互相讨论,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带的水利类跨专业团队为例,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课题更科学,指导教师团队在第7学期初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毕业设计团队的题目为“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该课题来自工程实践.然后,将大题目拆分为两个子课题,分别为“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水工设计”、“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水文水利计算”.同时为方便学生选择,在各子课题下标明难易程度和具体指导教师.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组建了学生团队.该团队共有9名学生,3名学生来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简称水文组),6名学生来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简称水工组);团队指导教师有2人,由一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师和一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是该项目的负责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老师具体指导3个学生,其课题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留金坝坝址处历史流量资料进行设计洪水及调洪演算,得到留金坝水库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为水工组坝体设计计算提供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水文组还需自行编程,实现水文计算程序化.一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指导6个学生,其课题主要是通过水文组计算出的设计洪水位数据进行坝体设计,包括坝线、坝型的选择、枢纽布置方案比较、溢流坝的剖面设计、非溢流坝的剖面设计、细部构造设计等.由于本次团队毕业设计项目工程大、涉及的专业多,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团队都安排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如查阅文献、熟悉课题研究背景、专题讲解、撰写毕业论文及毕设答辩等;同时,为督促学生毕设进度,要求学生每周做好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周一对周工作日志给出评语,并现场就毕设做的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平时通过见面、发邮件或QQ进行指导,解决毕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各专业师生团结合作及相互配合,最终该团队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其中,4人毕业设计成绩获优秀,5人获良好.通过这种基于团队培养模式的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这种团队培养模式,也锻炼了团队中的年青教师,使青年教师指导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总得来说,本次毕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82-02

一、引言

《紊流数值模拟》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水利工程中的各种类型的水流现象和伴随着水体流动发生的热输运和物质输运。在水利建设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水流和伴随着水流的热输运、物质输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兴水利、除水害,作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第一步,必须探明水流运动的规律和伴随水流发生的热输运、物质输运的规律。为了建设水利枢纽,必须预测建造水工建筑物以后上、下游水流的运动规律、泥沙运动规律等,从而选择最好的设计方案。为了防治水污染,必须预测河流、湖泊中的水流规律和污染物质的运动规律。准确地预测水流和输运现象,还能帮助我们预报乃至控制一些潜在的灾祸,如洪水和溃坝等。目前常用的预测水流和输运现象的方法为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如何使《紊流数值模拟》课程建设适应现代水利工程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如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以便与我校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吻合,为学生在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课程小组教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当前《紊流数值模拟》的课程体系、系列优化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平台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善,以及考核方式的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满足研究生全方位课程学习的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建设内容

(一)教学内容更新完善

《紊流数值模拟》所涉及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众所周知自然界中流体(气体、液体)流动基本上都是紊流,紊流数值模拟可用于一切做紊流运动的流动现象。在理论上它更是涉及了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固液两相流动力学、气液两相流动力学、计算水力学理论和方法。课程的讲授思路是建立通用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以预测水流和伴随水流发生的各类输运(物质输运、浓度输运、紊动扩散输运)现象。但是水流输运现象十分复杂,为了封闭N-S方程不同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不同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名目繁多,千姿百态,要在较少的学时内历数各类水流输运现象、各类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进行:从控制方程N-S方程出发,考虑到它的不封闭性,有不同的紊流模型对其进行了封闭,从最简单的紊流模型零方程模型讲到单方程模型,最后讲到双方程模型及其典型代表模型和应力―通量代数模型;由恒定一维问题入手,推广到非恒定流三维问题。

由于新疆地区属于B类二区招生地区,所以进入我校的硕士生生源入学分数较低,大多来自三本院校,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金忠青编著的《N-S方程数值解和紊流模型》,该书短小精悍,适用于数学基础较扎实的学生直接使用,书中的偏微分方程采用了张量、梯度、散度等方法表示,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用此类方法表示的N-S方程难度较大,不清楚各项的物理含义和对应的代数展开式。讲解容易但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听过后似乎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绪论之后的《水流和输运现象的数学描述》这一章的讲解过程中,增加了1~2个学时讲授张量知识、梯度、散度、通量的数学定义,并通过补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物理量在流体运动过程中的物理意义。在第三章紊流模型部分的讲解过程中,弱化了单方程模型(如k方程)和双方程模型(如k-e模型)的数理论证过程,强化广泛应用的紊流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的建立或其逻辑推导过程,强化了方程中各物理项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根据选课学生拟开展的科研课题的类型、硕士毕业论文的拟研究方向,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实例,在课堂上对教学实例进行讨论分析,课后请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的实例进行实践练习,之后教师与学生实践小组的讨论,对练习结果进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学生对其实践内容进行完善,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本课程开设时间不长,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黑板板书、课堂讲解为主,虽然也适当采用了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等方法辅助教学,但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调。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全方位的课程学习要求,作者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教学并存的教学手段。针对更新和完善后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或者两者结合使用,各取其长,使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章、第三章控制方程的推导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与黑板板书相结合,把需要反复使用地方程如N-S方程用PPT呈现出来,但是后续方程的推导过程采用黑板板书,采用黑板板书与PPT相结合的过程可达到满意效果。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操作+质疑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本科教学不同,研究生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之后,很快会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发现问题、拟解决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阶段,此时学生的学习目的很强,授课教师稍加引导和启发学生便能进入带着问题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根据选课学生拟开展的科研课题的类型、硕士毕业论文的拟研究方向,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在重点章节结束后安排1个学时做专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初步提出解决思路,学生对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如模型选择、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的设置等问题进行讨论。

3.充分利用微信、QQ等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工具,建立讨论组,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在线实时交流,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不同学生所研究课题的不同,遇到问题不同,通过微信群、QQ群组的讨论过程,可使学生们共享案例分析过程、获得各种不同案例相关问题的解决经验,同时可以做到有问题及时讨论、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三)建设和丰富案例库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结合课题组承担的相关生产科研课题或者根据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信息建立了案例库,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对其进行组织和加工形成教学案例库。通过图形和工程概况的相关文字说明使学生了解该工程案例所需解决问题。并根据图中给出的尺寸进行建模,划分网格,并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消力池模型试验结果图片进行初步对比,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再根据案例库中提供的该工程的实测的其他流场信息对计算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对出现的错误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经过纠错和改正多次重复,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如何在实际工程中有效应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相关实践训练,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以往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了卷面考试的形式,考试总评分由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组成,结果表明此种考核方式较片面,不能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符合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因此,本研究将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加大过程性考核所占权重,形成由过程性考核的平时学业成绩与终结性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机制。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在过程性考核方面,可结合不同的学习情境、实践任务,采用操作演示、方案设计、小组汇报及答辩、口试等方式进行;期末的终结性考核可以采用笔试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语

本文立足于笔者及课程小组其他教师近些年来从事紊流数值模拟课程教学基础之上,分析了往届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原因,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达到研究生全方位的学习要求,笔者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生源情况,完善了课程内容体系。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针对学生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或其毕业论文研究方向,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实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将多媒体、网络交流工具、课堂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重考核过程、多阶段形式组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可有效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完善了理论教学过程,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和新疆农业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全方位课程学习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Graduate Design

ZHANG Yongling, XIAO Rang, YE Hanchun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last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tage, it focus to reflect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design,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graduate design, targeted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to raise the level.

Key word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graduate design; teaching quality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①②纵观各大高校,毕业设计基本包括选题、开题、答辩几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无疑是学生是否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否最短时间胜任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在毕业设计工作以前,教学工作重点是教授学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基本理论及相关课程实验、实习的理论与方法,对工程实际的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预算等的教学训练相对较少。毕业设计阶段正是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融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毕业设计开发学生蕴藏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③因此,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1 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毕业设计与择业时间相挤占

在大学扩招背景下,就业问题严重困扰着毕业生,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④大四第二学期是学生毕业设计阶段,也正是各水利局、设计院及施工单位等积极召开招聘会之际,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参加招聘会、准备面试等方面,指导老师也无法强迫学生留在校内学习,耽误其求职。部分提前找到工作的学生,一种是选择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安心开展设计;一种是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差较大,对开展本专业毕业的设计兴趣不浓,消极应付。

1.2 选题不够科学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毕业设计的合格标准为: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是第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选题好坏将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有的选题太大、范围不明确, 有的选题工作量偏小、质量差, 有的选题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等情况。还有一小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陈旧、重复,结合实际的课题数量少,创新的课题更少。⑤如水工建筑物设计、灌区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类设计题目,一般情况下计算工作量均很大,一人一题开展设计任务较重,学生大多很难吃透每一部分的内容,多参照教科书逐项套改;对于滴灌类设计计算内容相对较少,考虑因素不多,应增加相关预算及效益分析等内容,以提高设计饱和度和综合性。诸如此类的教师选题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1.3 设计指导不力

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高度重视,一是对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核,一般要求中级以上教师才可以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否则只能作为协助指导教师;二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场地明确规定。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只有成果录入及排版阶段,或部分设计的计算机软件验证才到计算机中心开展,否则均要求在学院制定的班级教室进行,便于教室跟踪指导和检查;三是学院对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严格检查登记,确保指导到位。

1.4 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毕业答辩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近3个月设计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是否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和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标准的最终检阅。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学院通常情况下都要成立毕业设计成果审核小组,对所有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初审,合格一个答辩一个,初审不合格者限时修改,并推后答辩。坚持做到程序规范,统一要求,确保质量。

然而,大多数学校因为毕业设计不及格而不予毕业的学生很少,不及格率一般不超过毕业学生总数的1%,有的甚至一年没有一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被淘汰,这样的结果如同部分不合格产品贴上了合格的标签流向了社会与企业。⑥可见,在毕业设计中淘汰学生很难执行, 这也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的主要因素。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授课任务重,课程学时大,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基本都有课程实习及设计环节,例如《混凝土结构》、《泵与泵站》、《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学》等,因此,应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毕业设计留足充分的时间。按照学生择业阶段来看,大四第二学期,也就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基本上不能再安排任何的授课任务,专门留作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阶段性的参加招聘会,否则毕业设计无法顺利完成,更达不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

2.2 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先决条件,主题决定内容。首先,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选题要尽可能结合本专业、本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⑦合理掌握选题大小、难度等,以达到毕业设计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能够满足设计工作量饱和度的要求。避免出现选题范围太宽,学生无法深入,或者题目太窄,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2.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

指导教师知识储备和责任心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同时,学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量化考核。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一是对首次担任设计指导教师的人员,加强培训和经验交流,确保设计指导质量。二是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聘请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联合指导,即可丰富设计内容,又可为后续就业打好基础。三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教师奖惩制度。对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则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给予批评教育或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并与年度考核挂钩。⑧四是以学科专业分类统筹,形成指导教师团队,避免指导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问题,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五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从开题到答辩结束有三个月的时间,毕业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必须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指导教师到位情况,并严格执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⑨同时严格指导教师CAD机房值班制度,集中解决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及进度。

2.4 规范毕业答辩程序,严格评分

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管的同时,必须坚持采用答辩前初审的办法,合格一个答辩一个,初审不合格者,限定时间修改完善,进而答辩;同时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由学术水平高的教授担任答辩组长,严格把关,对于个别学生发挥不好,答辩不合格者,酌情给予二次答辩,答辩结果直接上报学校教务部门,作为最终答辩成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毕业设计,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校才能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的合格专业人才。

2.5 采取手工与电脑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

为防止学生互相复制的现象发生,要求学生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设计资料必须手工计算和绘图,待指导教师审核检查无误后,最后在一周左右时间内由学生完成电子版输入,提交成果。比如灌区规划项目,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规划蓝图和具体要求,并为学生建议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多看有关灌溉排水工程实例的资料,运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总体规划原则,借鉴已建灌区的经验,仔细构思,敢于动手,⑩切实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设计质量。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面向工程一线,紧密结合产、学、研,积极采用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毕业设计题目,同时要能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毕业设计实效,增强学生投身工作岗位的自信。毕业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学生和指导教师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学院加强过程管理,就一定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

项目名称: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DZGZY09022)

注释

① 俞洁华,王波.通过精心选题与悉心指导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167-169.

② 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05(21):59-61.

③ 柳炳康.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3(6):43-44.

④ 邹锦华,姜海波,刘洪瑞.提高工科字生毕业设计教字质量加认识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30-232.

⑤ 高玉华,丁涛,李刚,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2(20):6-8.

⑥ 刘文宏.加强毕业设计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技术与教育,2006.2(20):65-67.

⑦ 叶和生.毕业设计浅析[J].求实,2006,III:285.

⑧ 张红斌,李广丽.强化毕业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82-84.

篇(8)

作者简介:魏博文(1981-),男,江西彭泽人,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徐镇凯(1956-),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学院长,教授。(江西 南昌 33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2012年研究生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00125)、校教改2013年教改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37-03

目前,国家高等学历教育正面临着发展速度与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不协调的矛盾。其中,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之重任。[1-2]但近年来国家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由社会回馈与高校测评等研究资料表明,[3-5]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集中表现在创新能力不足、实践与科研能力不高、原创性成果较少等方面;而在水利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该现象亦甚为突显。[6]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其高等人才的培养关乎社会、国家经济乃至政治建设的长远发展,如何监控与保障其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质量已然成为水利类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中思考的重点。

针对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及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石琳[7]认为研究生现行培养方案中对研究生实验基础、技术类课程教学不够重视,部分课程缺乏前沿性、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设置欠合理,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林健[8]认为,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缺乏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严重疏忽和束缚了我国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郭代军[9]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在评估程序和处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不能客观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并且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整个培养模式之中,进而阻碍了培养模式的完善。上述研究主要是从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模式的创新及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揭示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而目前专门就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体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为此,急需就其培养质量的监控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水利类研究生协作式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框架

水利类研究生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指由相互关联的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大要素共同构成的研究生培养运行方式与组织模式。前馈控制阶段可看做培养方案的确定阶段,通过社会调研了解水利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进而确定培养方案。同期控制阶段即培养方案的实施阶段,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论文选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反馈控制阶段即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检验阶段,通过建立质量评估体系评价毕业生创新能力,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另外,在此监控体系中融入“多维协作”机制,将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师生协作以及同窗协作引入整个体系的运行中,从不同角度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国内外先进培养模式及理念,根据南昌大学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笔者及研究生培养团队提出了水利类研究生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二、协作式水利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1.注重培养方案论证,加大前馈控制力度

研究生培养质量前馈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研究生创新培养目标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方向及培养环节,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计划。同时,研究生培养方案也是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要基础和依据,对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和保障作用。它的制订应该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知识点选取、实验体系、新知识的规范化表述与传授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培养方案所表达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继续适应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就需要重新制定。[10]

水利类专业作为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将走向生产和社会的第一线。因此,根据水利行业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分析现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制订科学、合理、适应水利类研究生个性发展的弹性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可以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位论文三方面进行研究。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总方向,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归宿。在确定培养目标之前,应加强与相关企业、单位的交流,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水利行业对研究生素质、技能的需求,同时还应注意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而专业型研究生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较多注重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明确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各自的培养方式,为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监控体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原则,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作为课程内容的三大模块,从而保证了课程具有宽广性、实用性的特点。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其课程设置也进行了分类整合。如基础课程可采取学,课程编号也相同;而对于单独为学术型或专业型研究生设的课程,采取单独编号和单独开班授课的形式,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教育资源又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此外,为避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加强导师间的协作,同时听取行业专家的建议,让相关专业导师、专家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发表意见,共同讨论、把关,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权威性。

(3)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学位论文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学位论文更具有原创性、新颖性;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则侧重于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具有独立承担其专业领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同时,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理论知识水平、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综合考评,所以高校必须严格把关,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研究生学位的授予质量。

总体来说,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整个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从多角度入手,遵循学术型和应用型相结合、创新性和务实性相结合、多样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融入层面协作机制,保障运行质量馈控

同期控制阶段是整个监控体系的主体,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将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师生协作、同窗协作机制融入以下环节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创新课程。由于水利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强的学科,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体系性与时效性相结合,不仅要突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还应根据水利学科的发展趋势,加入能体现水利前沿的课程。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教材的选择上,针对同一门课程,由导师委员会推荐多本教材,教师在广纳诸家所长的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学生思维;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提出水利学科的发展动态,并推荐相关教材,确保课程的前沿性;定期对学生听课质量进行调查,由学生提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反馈给教师,导师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或者删减;对于部分课程,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学,最后提交学习报告,通过组内交流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创新教学。应注重培养和训练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倡导自主式的学习,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对于涉及跨研究方向的课程,组织不同研究方向的多名教师联合授课,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水利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指出水利行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讨论式、讲座式等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例如可以在授课计划的前一阶段,由教师介绍该课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而在后一阶段由学生主讲,内容可以涉及该课程的前沿问题或者对相关文献的理解,教师对其点评。

(3)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应注意到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题时应尽量选择实践性强的科研课题,强化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导师委员会参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选择能够体现跨研究方向的前沿课题,使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与水利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让研究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之中开展面向问题的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以研究项目为核心,由学生和导师组成研究团队,实施协作式教学,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通过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师委员会定期选出水利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探讨研究方案和解决办法,并以报告的形式上交成果。

(4)创新环境,制订评优机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能推动水利类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环境,为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具体实现方法如下:建立导师学术讨论平台,导师委员会成员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交流各自研究方向的进展与问题,选出为研究生开展研究、论文选题提供素材;导师委员会定期组织研究生,以研讨班式、讲座式、现场讨论式等形式共同讨论研究生在阅读文献、科研实验、准备论文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发现、自主研讨能力。

另外,在中期控制阶段引入过程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常规教学检查与学位论文质量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在常规教学检查方面,采用组织专家听课、检查缺课率、审查课程论文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位论文质量检查方面,通过对开题报告、中期审查、论文初审、论文盲审、毕业答辩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督促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撰写进行指导。

3.完善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方案过程监控

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控制即是通过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的优劣对前馈控制阶段和同期控制阶段进行分析、改进,以达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一套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通过三个方面来构建:

(1)评估指标的遴选。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主要是考核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及社会适应能力。该能力主要由研究生的自身素质、导师的指导能力以及学校的管理体制三方面决定,而这三方面又有各自的影响因素。据此可以选定各级指标并得到评估指标体系的架构,如图2所示。

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指标的遴选和确定过程中可以采用导师协作、校企协作等方式完成。水利类各专业校内、校外导师可以组织讨论选定评价指标,同时积极联系行业专家,从而联合确定各级评估指标。

(2)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为方便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打分评价,还需依据相关方法、准则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确定的指标权重应该有利于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够体现各级指标的差异性及层次性。给各级指标赋予权重时,应侧重研究生的自身素质,不同级别和不同层次的指标权重有所差异,从而体现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确定权重的过程中,提倡导师间相互讨论,同时积极征询行业专家的建议,以确保各级指标权重的合理性。

(3)进行专家评价,给出评价结果。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后,组织相关专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专家的评价应该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与被评估对象有利益关系。最后根据专家的评价结果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前馈控制阶段和同期控制阶段进行完善、改进,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创新课程和创新教学的研究工作。

四、监控体系的实施效果

从上述质量监控体系在本校水利类硕士研究生近五年的培养实践来看,能有效地监控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方案实施效果,并通过导师、校企、师生与同窗四个层面的友好协作来实时优化和保障方案运行质量,进而实现产学研的立体式深度结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其内在创新潜力。如:近三年水利类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数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数约为前两年总和;在导师的科研项目资助下完成的研究生硕士论文数从监控体系实施前的48.6%增幅至87.8%。同时,该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顺利实施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还对新时期硕士生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核指标。从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来看,近年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才,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现已形成了一支学历高、结构合理、有丰富工程经验、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师广泛地参与地区和国家水利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学校也相继获批成立了“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与江西省水利厅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进而形成了长效科研合作机制。其中,近三年教师申报纵向科研课题的积极性也与年俱增,从人均获批率的23.4%到86.7%。这一大批可喜的成绩不仅源自于政策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也与该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顺利实施密切相关,也正是由于上述科研平台和成果的友好支撑方为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锻造平台,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协助机制的融入,确保了其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五、结束语

本文仅从高校教学管理层面搭建了水利类研究生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向不同层面注入协作机制,利用其培养全过程的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提升水利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综合能力;而对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则是多个层面的体系工程,不仅需要多方的相互融入与协作,还少不了体系内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进而通过逐步优化其多维协作式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体系,以适应新时期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小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制度:回顾、反思与方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33-39.

[2]佘远富,陈景春.试论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7-10.

[3]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6(6):24-29.

[4]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

[5]刘元林,吴卫东,刘春生,等.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7-18.

[6]高建华.水利专业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0.

[7]石琳.大众化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6):67-69.

[8]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篇(9)

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领会理论知识和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对高等院校工科专业高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它将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融为一体,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平台[2]。然而长期以来,受教育观念和资源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在目标制定、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3]。目前,许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仍以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缺乏设计性、开发性等综合实验环节,再加上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空间有限[4]、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训练欠缺[5][6],导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招聘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将工程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构建现代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战化建设水平,成为了我国工科类本科专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该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和各环节特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科学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整体教学框架体系,是有序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的指导文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后续工作潜力至关重要[7]。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在深刻把握培养该专业人才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四层次”的教学阶段

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本研究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基础夯实、专业强化、综合集成和创新培育等四个方面,据此,可从纵向上将教学分解为基础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和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知识结构分别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综合技能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由此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完整教学计划体系,贯穿于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及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2“七模块”所属的实践教学层

(1)基础实践教学层基础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包括——①基础实验实践模块:在保留“普通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养;同时,适当尝试开设创新性实验,以期尽早启迪学生创新思维。②社会实践环节:积极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基层水务部门社会实践合作平台,以促进学生初步获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能尽快将理论联系实际。依托该平台和自主组建的节水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分组集中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所修专业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并提升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

(2)专业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专业基本知识,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包括——①专业实验实践模块:针对专业课程实验仍简单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一对一”封闭式模式问题,突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建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系统联系,统筹课程内部及课程之间的实验内容,使涉及基础理论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现合理配置。本研究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土壤学与农作学”、“土壤物理学”、“地下水利用”等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内实验予以优化整合,单独开设了“专业综合实验Ⅰ”课程;同时,将“灌溉排水工程学”、“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微灌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予以优化整合,单独开设了“专业综合实验Ⅱ”课程。在避免部分课程实验重复设置的同时,这两套课程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更专业的平台。②课程设计模块:是工科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总要求,科学安排课程设计环节,并与相应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统筹协调,既要避免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等相冲突,又要注重设计环节的相对独立性(如单独设置、独立考核);应理顺不同课程设计之间的衔接关系,注重设计环节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本研究探索并安排了“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联合课程设计环节(即从“工程水文学”课程的产流汇流、暴雨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开始,经过“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的兴利调节、防洪调节及水库特征水位计算,完成“水工建筑物”课程的大坝等建筑物设计),使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达到实战化课程设计训练的效果。

(3)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刻领悟及综合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包括——①专业综合性实践模块:包括大二认识实习、大三生产实习、大四毕业实习等综合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其中,综合实习环节旨在充分发挥校内外两种不同类型的实习资源,将认识实习以校内模型和校外实际工程相结合,实现较低成本培养学生总体工程认知意识的效果;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则突出工程性和综合性,应将学生集中或分组安排在校外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校内水利模型与校外多类工程感性认知系里集中与导师分组指导生产实训定点与兼顾就业的工程实践”等专业综合实践分类实习模式。而在毕业设计环节,应强化对学生选题的要求和指导,突出设计题目的实战性和工程性,尽可能地进行设计题目与校外设计单位工程设计的结合、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结合、与SRTP(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结合、与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的结合,并主动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单位(如相关设计院)合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请进来”——针对工程设计任务集中、学生需求多的工程项目,应采取“请进来”模式,即学校邀请合作单位工程师和其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双双进校,校方根据项目需求配备相应数量的学生,让学生在工程师和校内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同步完成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即“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第二种,“派出去”——针对设计战线长、学生需求分散的设计项目,宜采取“派出去”模式,即学校分阶段、分批次适时将学生派往设计单位,依托设计单位提供的场所和设备条件,在工程师的独立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即“校外导师制”);第三种,“接进来”——在校企双方已进行大量工程设计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学校积极争取承接部分测绘、描图、数据整理等基础任务重、学生需求多的工程项目或部分设计任务,对此宜采取“接进来”模式,即由校内拥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的教师直接负责设计工作和学生指导工作,原设计单位适时派工程师进行审核督导。②自主研究性实践模块: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支撑该模块内容的开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都面向学生开放,并专门设置了实验室管理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学生(以研究生为主)直接负责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管理,切实将开放工作(负责场所保证、开放时间保证)落到实处。同时,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由导师针对学生在自主研究领域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指导,并及时掌握进展情况,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

(4)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综合、更专业的实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涉及科技创新模块,该模块由以下环节组成——①科研训练:以学生为创新研究主体,构建了以“国家级为引领、校级为主体、导师资助为补充”的三级SRTP体系。鼓励学生根据在已有创新实践中发现的科学问题,自主组织团队(一般包括3~5名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选题,并申报国家和学校SRTP项目;也可直接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由导师指导并直接提供经费开展创新研究。②认证培训: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能力要求,将教学、培训、认证相结合,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CAD资格和工程测量资格的认证培训项目,并通过最新前沿培训、赴企业学习先进设备操作和感受创新研发氛围等,提升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③学科竞赛:构建了由数学建模、力学结构设计、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等组成的分阶段的竞赛活动体系,力求实现“以赛促能、以赛创新”的目的。④科研助手:设立科研助手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本科生助研岗位,由学校勤工助学办和科研项目主持老师共同协调招聘学生并定期发放助研补贴,在导师、研究生等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达到勤工助学与专业对口、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

优良的教学硬件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和各环节特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硬件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如图2所示。

1优化校内资源,加强基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学校”)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实验教学条件。以新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契机,学校成立了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对分散于各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统一集中管理,并面向全校各相关专业有序开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保证了学生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2多措并举,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能力

(1)整合院内实践教学资源,成立院级工程基础教学中心和水利土木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将分散于学院各专业的测绘、制图、CAD、力学等实验室进行整合,设立了院级工程基础教学中心;同时,将水力学、土工、建材、水工、结构、灌排、节水灌溉等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了水利土木实验教学中心。两大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的统筹管理、统一调配,为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转变思路,大力推进实验室与校企的联合共建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如何将学校充裕的场地、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先进的设备、市场化的产品研发环境相结合,构建集“研发—生产—检测—学生实习实践”于一体的校企共建实验室,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基于上述认识,学校积极与新三思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公司合作,先后共建了农大—新三思联合力学实验室和农大—大禹灌溉排水实验室,实现了公司产品研发、检测与学生创新研究的有机结合。

3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水平

针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学校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甘肃景电管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刘家峡水电站、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等建筑形象具体、典型的实践基地,用于认识实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枢纽组成、各种枢纽建筑物形态及功能的感性认识;同时,与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农业工程咨询设计所、甘肃华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专业特征明显且生产氛围浓厚的实践基地,用于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此外,学校还与张掖水务局国家重点试验站等单位合作,共建了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基地,用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构建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参与建立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节水灌溉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由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统筹,有甘肃农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3家单位参与,成立了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节水灌溉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此联盟和工作站,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师与甘肃大禹节水集团公司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并指导40余名本科生结合上述项目完成了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2)集聚社会众创资源,成立学校创新创业中心①优化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依托“慕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在丰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通识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校采用创新创业讲座沙龙、KAB(KnowAboutBusiness)、SYB(StartYourBusiness)、GYB(GenerateYourBusinessIdea)等形式,开发了个性化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②稳步推进创客空间和创业苗圃。按照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的理念,学校致力于打造具有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等特点且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众创空间。目前,学校已成功申请到甘肃省教育厅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项目2项和企业投资创客空间项目3项。③试点建设创新创业实验班。学校进行了创业实验班(宣人班)和创新实验班(彤笙班)的试点建设——前者针对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而开设,通过创业培训,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业大赛,开展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后者则针对有浓厚科技创新兴趣的学生而开设,通过选派指导教师,依托校企各类科研平台及科研项目,以立项资助的方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④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与“船说创业咖啡”等省级众创空间建立合作关系,对接社会专业化、服务化的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资源,联合开展专业孵化服务;与KAB、北森、智慧树等网络课程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对接企业线上课程资源,联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服务;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与相关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3)探索形成“本科3+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强化学生节水灌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及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等瓶颈问题,学校在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办学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节水灌溉培养方向,并和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大禹节水班,实行“本科3+1”办学模式(即3个学年在校内学习,1个学年到公司实践)。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为行业和企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从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节水灌溉”方向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

三应用效果

经过“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稳步增长——这三类实验的总比例由2011年的50%增长到2015年的85%,学生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的比例由49%增长到95%以上。与此同时,“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的建设,也推动了专业和学科的快速发展——2013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成为学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得到学校重点立项培育,同年,该专业获批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通过5年多的实践,在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①2011~2016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累计申报立项SRTP项目105项、研发的作品申报专利8项、发表科技论文9篇。②相关学生先后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第九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甘肃赛区省级一等奖3项,在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CAD设计本科及以上组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③2015年,该专业学生研发设计的“温室灌溉增温设备”、“基于屋面优化设计的全自动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作品代表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胜奖;同年,该专业学生研制的“地下滴灌增温加气设备”作品获得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一等奖。④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且连续5年的就业率、考研率均超过94%。

参考文献:

[1]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5-76.

[2]邓婉玲,马晓玉,黄伟英,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41-46.

[3]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4]温武,,郭四稳,等.基于人才联盟的“实验室+企业”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5-60.

[5]李书国,陈辉,李雪梅,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3):69-71.

篇(10)

由于全国高校近年来的扩招,教学设备的建设相对迟缓或维持原状,工科学生们毕业设计所需实验研究仪器设备是否具备,所需经费的投入能否充分,实验室场和图书网络资源是否齐全等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文档、动画和图纸是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呈现的方式,尽管大学们都已经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育,学生计算机素养也逐年进步,但调查对象对水工应用的基本软件实践来看,对office、CAD、3D等操作水平低,灵活性差,文字排版、图表编排、公式编辑、CAD操作命令混乱、精密运算不准确、三维动画多媒体演示障碍等方面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内容结构,不规范的命令操作和不熟练的技能运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从自身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的认识,了解这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特别是专业的计算分析能力培养。建立研究团队,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专业领域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必须规范选题范围,指导教师组织主导学生毕业设计全程,对指导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本职教学任务和高度的责任感外,更要加强工程科学知识和现代工程设计创新的引导,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的研究,对于毕业设计过程全面掌控,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科学选题,保证理论切合实际,适应时展,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专业高效整合的因素。目前国内各院校四年制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利工程计算机绘图,水利工程制图等课程,基本为每周2~4课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差异和自主学习效果差异,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整合起来,使课程设置体系与时俱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一个专业为整体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每种计算机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例如:“90年代以来陆续开发的水电站地面厂房CAD系统、重力坝CAD系统、隧洞CAD系统等实例中包含了很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坐标画线、沿曲线标注、表格生成等,每种计算机技术在每个项目中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为毕业设计各个方向的研究创建人才基础。

上一篇: 统计论文 下一篇: 医疗产品售后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