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协会工作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7: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益协会工作经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益协会工作经验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在事业单位中,将其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以及事项作为核算的对象,进行记录、反映以及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事业单位也在进行着不断深入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财会方面,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分为了全额拨款型、差额拨款型以及自负盈亏型的事业单位,因此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补助的差额及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很多事业单位都会去从事经营性的活动[2]。然而,事业单位始终还是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这就要求会计要对非盈利项目及盈利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将真实可靠的信息及时向上级汇报。这是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方向,也是保障事业单位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然选择。

一、现行事业单位的分类

(一)行政管理类

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是具有行政性职能的,必须履行执法监督以及社会中的管理职能,像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及监管机构。这一类型的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进行全额拨款的。

(二)社会公益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从从事的公益性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纯公益性与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根据国家的公共目标以及实现社会公共需求与公共利益,给予一定的消费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及受益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单位。像气象部门、科研研究、计划生育、公共卫生防疫等。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仅有公共目标,而且还有私人目标,不过公共目标偏重,为公共利益及需求给予一些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像体育场馆、继续教育等。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进行差额拨款的。

(三)经营类事业单位

经营类事业单位给予的是竞争性以及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像电影制片厂、报社、服务中心、杂志社、培训中心、出版社以及各类协会和地方性医院等。经营类事业单位的盈亏是需要自负的。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不科学的费用支出项目

目前,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项目分为公用经费、人员经费以及业务经费等十几项。以计划经济时,这些费用全由国家全额拨款。然而,现在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并不给予全部的全额拨款,使得很多事业单位都要动用经营性支出,并且动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经营性活动往往是将盈利作为其根本目的的,事业单位在从事经营性活动时也应充分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将资金分为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但是现行的费用支出项目既不合理,也不科学[3]。

(二)欠缺了收入支出表项目的设置方法

收入支出表是唯一可以对事业单位的损益进行核算的报表,然而从目前的设置方法来看,对经营性支出与非经营性支出很难区分开来,只能对整个单位的整体收入及支出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4]。也就是说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的更新修缮资金应该按照提取的修购基金进行填补,而不能让计提折旧,使得会计工作者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具有一定的困扰性。因为固定资产使用的时限比较长,在使用期间,固定资产会出现损耗、价值降低等现象,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项目始终还是以原值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样,净资产和资产的总量便在无形当中虚增了不少[5]。再者,通过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可以增加专用的基金,从而让净资产不但有固定资产的原值,还有提取的修购基金,使得制作出来的净资产会计信息失真,长此以往,对报表的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是极为不利的。最后,当当期费用中直接包含了固定资产的购入当期时,严重与企业会计准则的配比原则不相符合,更加与资产的定义相矛盾,是既不利于会计开展工作的。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方向

我国实行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这种经济制度下,人为的区分开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事业单位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而企业是没有这些社会职能,另外事业单位也绝对不可能对企业进行直接的经营[6]。所以,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工作目标、工作对象、业务性质以及业务范围都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企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存在诸多的不同点,但是硬生生的将二者拆分开来还是不够理智的。如果能将这两大准则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并且是具备可行性的[6]。这将会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方向。

(1)从会计准则方面来说,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内容大部分都是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比如说关于会计核算的主体、会计的分期、持续经营以及货币的计量,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准则规定基本上是一样的。

(2)企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把“利润”视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会计要素,而事业单位虽然没有这一要素,但是在会计制度中有“事业结余”“结余分配”以及“经营结余”等设置,在收入支出表中也有“结余”以及“结余分配”等项目[7]。从本质上来说,“结余”和“利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3)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要采取收付实现制的形式,对经营性项目的收支业务进行核算时要实行权责发生制。不过,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仍旧留有同企业单位会计节本一致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应收账款”等收付科目,并对应付未付以及应收未收的收支项目确认了权责发生制。

(4)在经济业务方面企事业单位也有共通之处。从企业单位来说,他们就是要最大的获取经济利益,然而在获取经济利益的时候,对于社会效益,企业单位也是非常重视的。从事业单位来说,国家直接拨款的数额在事业单位总收入中所占的急剧减少,使得很多事业单位不得不从事经营性活动来维持生存,取得一定的合理收益。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从事的经营性活动的风险都比较小,从而提高了国有资金的使用率。所以,企事业单位两者之间的共性还是大于个性的,通过企事业单位的交叉业务,让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在进行核算是使用相同的会计准则还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7]。

(5)无论是企业单位会计还是事业单位会计,通过建立一个会计准则理论的框架结构,在工作时都极具指导意义。因为从会计的原则来看,企业单位会计准则里的会计核算十二项基本原则,跟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相比,还是非常相似的,再从会计要素的定义方面来说,二者也是有很大的共通之处。

(6)经过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我国对预算会计进行了改革,会计法规模式变为了分类准则和制度相结合的总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没有了统一的预算会计基本准则,只有事业单位制定会计准则,然后交由财务会计与行政单位给予实行。这样一来,便为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合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多种多样的事业单位会计形式使得事业单位正渐渐地向企业单位会计靠拢。

(7)随着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活动增多,业务不断的扩展,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共性便越来越多了。再加上事业单位中很多特殊作法都是不够合理和科学的,而企业单位的会计体系发展的比较成熟,可以更好显示出各项经济活动的收入与支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在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同点,但是二者的共性远远大于二者的个性。此外,这二者的个性是可以通过调和“合二为一”的。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会计事务证实,将这二者相结合起来是可行的,也是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方向,但是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二者的整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以及足够的论证。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我相信会使各项财务发展的问题可以平稳的、规范的解决,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永利.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问题的思考[J].BUSINESS,2013(7):96-97.

[2]胡悬.刍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J].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9):44.

[3]商建萍.刍议事业单位的会计该机[J].冶金财会,2008(1):15-16.

[4]王树玲王鹏程.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方向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5):53-55.

上一篇: 服务营销实训总结 下一篇: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