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28: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主持发声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教师口语专业化迈出的第一步
对师范生进行科学发声训练是教师口语发声专业化迈出的第一步。目前,在我国对声乐演唱、播音主持等专业的发声技巧已有了非常全面、深刻而又专业的研究,训练方法也是既规范又系统,而对于提高师范生用嗓技巧的研究却不多。声乐演唱和播音主持等专业领域的发声训练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我们对师范生进行嗓音技巧训练提供了最直接的可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指导。从形式来看,面对学生讲课和面对观众演唱、主持属同一形式,都是借助“嗓子”这一独特的工具来工作;从发声所要达到的效果来看,这三种活动都必须要让他们的对象――教室里的学生、音乐厅里的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声音;从发声原理来看,歌唱时要求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气沉丹田,打开共鸣腔体等。而讲课时的声音要想持久洪亮,就必须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如:吸气要深、气沉丹田、充分打开共鸣腔等。但教师讲课和演员演唱、主持又存在不同之处如:演唱一般是几首歌曲间断进行,每首歌曲最长的也就几分钟,而且演唱和主持还可借助麦克风来扩音,而教师讲课几乎是不间断的用嗓并很少借助扩音器材,一般一节课持续的时间在四十分钟以上。由于教师与演员在用嗓强度上的不同,要求教师在发声时更加注意用嗓方法与用嗓技巧。对师范生进行用嗓技巧训练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做的准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062-03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学科调整以来,播音主持专业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高职专科层次的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从课时安排、授课形式到实践练习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无法适应当前各个行业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对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的教学进行优化。
一、“口语传播”理论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口语传播,也可称为有声语言传播、口头传播,是传播学专业术语。口语传播是指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的时期。
人类经过了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现在网络传播阶段的发展。但最原始的口头传播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播方式之一。我们日常接待、新闻、演讲、沟通性会议、公务谈判和演说等场合均使用口头传播。可以说,在网络传播时代的今天,口头传播仍是应用最广泛的。当人们对口语传播的认识不断深入(即“口语传播”的重要性),对口语传播理论的研究又一次掀起了“浪潮”(即各个学科,特别是播音主持艺术学科与口语传播领域的融合),这势必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传统之辩――“播”与“说”之争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播音专业诞生至今,关于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传播样式到底是要严谨规范地“播”还是亲切自然地“说”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已经成为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经典课题。其实无论是“播”还是“说”,受众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质量从未降低过要求。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口语传播”能力愈发重视的今天,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已经远远超越了“播”与“说”的争辩范围。同时,这也促使我们审视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反思: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受众需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二)就业之惑――毕业即失业?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哪里去就业?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超高的就业率是否可信?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2万~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能提供的播音主持相关岗位不过几百个。那么,大量的播音主持相关人才流向了何方?是走向了媒体的其他岗位,如编辑、后期制作、摄像;还是彻底改行离开了播音主持专业?如果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没有从事播音主持的相关工作,那么这个专业的专业性如何体现,这个专业未来将如何立足和发展?这些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之惑同样也对目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质疑。
播音主持专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能力训练,加上大学里各种课程对学生的熏陶培养,努力使之成为学识丰厚、语言得体、气质优雅的合格人才,因此,虽然播音主持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它所培养出来的其实是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口语传播人才。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998年底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当被问到如何评量应征者的工作职能时,480位受访的老板一致将“沟通能力”列为最重要的个人特质。因此,具备杰出沟通能力的口语传播人才各行各业都欢迎。服务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其实都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走到镜头前和话筒前工作的播音主持毕业生那么少,但各高校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却那么高了。所以播音专业的定位就应该是以人文素养与生活实践为基础,培养具有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的口语传播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和职场的需求。这一点,有几所大学走在了创新与改革的前沿,如台湾的世新大学有口语传播系,厦门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都在研究生专业里开设了口语传播方向等。专业定位的改变也必将带来课程的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教学优化的背景与意义
播音主持专业是我国特有的特色学科,有关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理论特别是技能培训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当匮乏。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敏锐的专家学者开始了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探索研究。例如,江西师范大学省级教改课题《“播、说、写、演”――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新路的研究》、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教改课题等。此外,还出现了部分关于“优化教学”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著作,如《教育研究概论》、《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播音创作观念论》、《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中国播音学》等。教学优化的研究与实践,从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的角度来看,能为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论,也能够为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的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策略。“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优化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尝试,而且为其他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三、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基础技能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播音主持专业是新兴学科也是交叉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媒介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在播音主持专业众多的专业课程中,基础技能课主要指的是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基础三门课程。它们承担着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入学后基础业务能力的培养以及为高层次技能训练提供保障等方面的任务。以下以钦州学院为例,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基础技能课程教学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普通话语音――以“测”促“教”
应调整普通话语音课理论与实践在课堂中的比重,开展“分小组,分层次”的授课形式,提高效率。即先通过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参考的要素包括语音系统错误、方言语调与方言区域等。这样能方便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能力不同和语音问题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避免以往“一锅乱炖”的局面,提高课时利用率。同时,还应将上课内容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课程的实用性。通过测试软件来模拟测试环境,让学生从入学伊始就以“实战”状态进入专业技能的训练。特别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往往成为学生参加测试时最严重的失分点,而失分的原因除语音基础不牢还有表达状态的不规范、不得体。这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的基础课阶段往往会面临的一个问题――过于重视字音的发音准确度和发声状态的所谓“专业化”,而丢失了言语交流时最起码的自然。简而言之,就是上完专业基础课后学生基本“不会说话”了,越是刻苦的学生问题越严重。所以,从入学伊始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话语音开始,教师就应该把正确的学习观念强调给学生――在任何场合说话,我们的语音和发声都应该是一种“下意识”的状态,平时的技能训练只能是在自己练习时使用,一旦进入大众传播的语境进行言语交际,就必须“忘我”。这样一种观念的形成,需要教师在语音课上及时引入,让学生将“播”与“说”的训练同步进行,不能练完了“播”再补习如何去“说”,这样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效果也不佳。
(二)播音发声――将声乐发声技巧
带入课堂
播音发声课承担着优化学生发声状态、为学生进行嗓音修复与保健等任务,因此一直备受重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分为课堂讲授与课下训练(练声)相结合。教学难度较大、师资缺乏、学生人数多、课时利用率低等难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师生。播音主持与声乐表演最重要的相似点就是都使用人的声音作为主要工具,所以关于声音的训练就成为两者的相通之处。可尝试将声乐发声技巧引入播音发声的教学过程中,由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集体练声环节。这样不仅能减轻主讲教师的授课压力,提高课时利用率;在钢琴伴奏的辅助下,学生也更容易树立声音的形象和感知声音的变化,易于加强音准,拓宽音域。值得注意的是,声乐发声与播音发声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国内很多学者、专家对于将声乐发声技巧引入播音发声课堂是持反对意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优化时必须要求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一做法,要学会从相关艺术领域中取长补短,不能绝对盲从。声乐发声与播音发声的主要相同点在于:首先,两者都是建立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基础上的艺术发声方法。由声乐教师带领学生先完成呼吸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为下一步的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声乐发声对于声音“四要素”(即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训练要求与播音发声基本一致。播音发声方法中对于声音“四要素”的训练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如绕口令、古诗词、长短句以及众多的换气练习。而声乐发声也会通过哼唱、模唱、唱音阶以及跳音练习来展开训练。两者虽然方法不同,但是对于声音“四要素”的训练效果却是“殊途同归”的。在每天的集体练声环节,由声乐教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吸法以及声音“四要素”的训练,是优化播音发声课堂的有效手段。但是声乐发声与播音发声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例如,(1)共鸣方式不同。虽然两者在训练过程中都会进行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等训练,但侧重点不同。声乐发声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以头腔共鸣为主,声音要“立”得住;而播音发声却要求学生以口腔共鸣为主,尽可能接近生活中的言语交流状态。(2)吐(咬)字方式不同。声乐发声以头腔共鸣为主,因而,发声位置比较靠后,吐字与咬字较含混;播音发声相对于声乐发声而言,发音位置偏前一些,吐字与咬字较清晰。因此,将声乐发声技巧引入播音发声课堂是可行的,但仅限于集体练声环节,不应展开如歌曲演唱等较深入的声乐技能训练。把握好分寸,就可将声乐发声方法很好地融入播音发声教学中。
(三)播音创作基础――搭建教学实践的平台
播音主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当学生从语音发声阶段进入播音创作阶段,基础技能训练的重点就由“碎片化”的字、词、句、文段的练习逐渐转移到完整的篇目训练上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宏观意识、全局意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以及人文关怀。这些能力的习得主要依靠两点:(1)广义的备稿。从生活中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尽可能丰富地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这些都是帮助我们高质量完成播音创作的有效手段。(2)搭建教学实践的平台。播音创作基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除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外,还涉及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播音语言的特点、播音表达规律、创作前的准备等内容。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些内容,仅靠课堂讲授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多展开实践活动。200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自2010年设立专业组比赛之后,钦州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师生将每一年参赛作为检验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平台。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经典诵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通过参赛接受其他专家、同行甚至是全社会的检阅。截至目前,钦州学院已获得自治区级奖励多次,还分别获得2010年全国集体组一等奖和2011年全国集体组二等奖。奖项的背后是对教师教学的认可,也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认可。以前在课堂上学生很难理解的“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是理解到表达的桥梁”等问题,通过参加比赛,在准备阶段和比赛阶段都分别以比赛成绩、受众反馈等方式找到了答案。这种在实践中找答案的经验是教师讲授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多为学生寻找和搭建这样的教学实践平台,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四)其他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教学优化手段外,还可在其他方面创新与优化教学手段。第一,在技能课教学时,以“解剖式”教学为主,以个别辅导为辅,再加上每月固定的教师集体备课和“专业会诊”,以综合式的教学取代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解剖式”教学,是指由教师在课堂上专门辅导1名学生进行有声语言创作,其他同学通过分析、质疑、提问、体验的方式来参与教学。这名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标本”,其他学生要在其身上发现问题且找到解决或改善的办法,并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与“专业会诊”不同的是,这是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进步的有效方式;而“专业会诊”是由教研室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1名学生的授课和辅导。第二,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技能课要求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录音、录像作业以便下一次课向专业教师“回课”,但是长期以来交作业的方式和考评的标准却一直难有创新。在当前这样一个媒介飞速发展的时代,可紧跟时代步伐要求学生以新媒体为平台向教师提交作业,如微博、播客等。学生要交作业必须先将作业上传至视频网站或播客,然后在微博上作业信息并“@”任课教师和实践导师,教师就能在网上接收作业并和学生展开交流。这样做既节省了电脑空间和拷贝作业的时间,又能准确地记录学生交作业的次数,避免了以往的很多麻烦和误会。此外,由于在新媒体上作业信息,容易给学生一种“媒体从业者”的感觉,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力求作业达到媒体播出的标准,无形中提高了作业质量。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我们更倾向于由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实践导师)来进行点评,适时了解一线的人才需求,充实丰富教学环节与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实现教、评分离,使学生更加容易信服。
总之,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是在社会需求口语传播专业人才以及“口语传播”理论研究复兴的特殊时期完成了探索与创新的第一步,它符合时展的需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符合播音主持专业自身成长与进步的需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播音主持专业的继续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卢丽萍.谈声乐表演在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的意义及应用[J].钦州学院学报,2012(2)
[3]喻琴.论“经典诵读”与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4]李聪聪.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初探――颠覆大众生活的视觉文化[J].电影评介,2007(14)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史,声乐艺术是非常古老的形式之一,有着其自身的独特魅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也从最初的独立艺术变为能够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精神要求也都上升了一个层次,声乐艺术同日新月异的舞台节目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而节目的主持人同样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的相互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
(一)主持者是舞台节目的形象代言人
所谓形象代言人,也被称作形象大使、形象代表,主要指凝聚、代表晚会或演出人员的整体形象,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社会、群体以及艺术形象等。舞台节目的主持者要想担任好形象代言人,首先需要塑造一个良好的自身形象,其中包括外部形象、内容形象以及语言形象和综合形象。外部形象主要是指主持者穿着、化妆以及眼神、表情、步法等形体动作必须符合舞台要求,做到别致、新颖、大方又不失文雅、庄重。内容形象则是指主持者在主持过程中要做到情感饱满、反应机敏、想象力丰富,恰当拿捏观众情绪。语言形象则是指舞台主持者在节目主持中所使用的主持词需言简意赅,通过语言为观众塑造形象,使得观众的吸引力被充分凝聚,调动观众的思维和情绪。综合形象则要求主持者做到形体与心理统一、体验与表现统一、自身与节目统一,真正起到节目主持的作用。
(二)主持者是观众的艺术导游
这里所说的艺术导游指的是舞台节目主持者应该能够像导游一样,引导观众对舞台节目进行欣赏。而要想做好观众的艺术导游,节目主持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对于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了解,熟悉各个节目的内容、演员阵容、音乐风格、艺术特色等,就好像是旅游导游要对每一个景点都熟知一样。其二,要对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热爱,将观众带入观赏情境,并保持新鲜感,不能老生常谈。其三,要将自己的主持语言融合解说语言,适当的对每一个节目做些提示,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发观众的观赏欲望。其四,主持者要做舞台节目的“知音”,不说行外话,引导观众同样成为节目的“知音”,达到以情动情、以心拨心的主持效果。
(三)主持者的文化桥梁作用
文化指的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中物质文明中包括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又包含有宗教、艺术、哲学等多个子系统。因此,舞台艺术要想更加的符合人们的要求、吸引人们的眼球就必须展现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而节目主持者则充当着重要的文化桥梁的角色。首先,主持者的主持词也需要具备连接词的作用,让节目同节目间建立起文化纽带,形成完整的文化链。其次,主持者是节目和文化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能够使观众同节目二者之间形成互动。这些都对主持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
(一)语音的规范应用
嗓音是人类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人声表演的“乐器”。也就是说,舞台节目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融入声乐艺术主要是因为主持和声乐都产生于相同的生理机能。说话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二者都是用同一个发声要素、从同一个结构发出声音,发声需要经过呼吸、振动和共鸣,再经过咬字器官形成清晰的语言,使得主持与唱歌能够独具特色。声乐演唱者与主持人都属于有声语言的工作者,声乐是音乐同语言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是在人语言的基础之上增加旋律,所以,如果去掉旋律线条,声乐艺术自然可以运用到舞台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中。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节目主持,都对语言语音的规范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除了特殊地方的主持人以及声乐演唱者使用方言外,其他大多数都需要使用普通话,做到音量大、音色美、穿透力强、音域宽。
(二)气息的正确应用
发声的基础是呼吸,声音的动力是气息。呼吸能够决定人发出声音的强弱、高低以及音色等变化,正确的气息运用为发音、吐字与共鸣提供可能。如果没有呼吸的辅助,其他的发声要素也都起不了作用。所以,具有流动性、持久性的声音与气息的支持有着直接关系。声乐艺术表演中,表演者的呼吸方式与正常人在生活中的呼吸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声乐艺术表演所使用的呼吸方式更深更广,这种呼吸方法被称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也提倡使用这种方法呼吸,达到气托声出、声把情传的效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为良好发声提供了动力,可以根据实际节目的需求,有效的控制气息。充分保证舞台节目主持人发声的气息量。其中,要想完整的表现主持词,主持者还需要掌握一些“换气”的技巧。
(三)适度的共鸣
声乐艺术表演和舞台节目主持要想动听优美,都离不开共鸣器官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应有的共鸣效果。这里所说的共鸣器官主要指的是能够将人发出的微弱基音共振扩大的人体器官,是人的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对声乐艺术表演人员而言,要想发出好的声音首先需要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有效的调整发音、气息以及共鸣三个要素,使得声音得到润色。舞台主持人在进行节目主持的时候,需要保证自身发音的悦耳清晰,也必须要运用到适当的胸腔、口腔、咽腔、头腔和鼻腔的共鸣。用好听的音色、富有表现力的声音给观众传递节目信息,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
(四)体态语言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体态语言其实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语言,主要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声乐艺术表演者以及舞台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体态语言来向观众传达作品以及节目中蕴藏的情感,使得观众感受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节目信息,实现对声音语言的补充。通过体态语言能够综合传递节目及作品的感情和内涵,因此就需要主持人以及表演者不仅在有声表现上掌握技巧,同时还需要在肢体、动作、身姿和眉眼上注入鲜活的表现力,达到灵活大方、大气自如的效果,满足观众对于节目的审美要求。
(五)情感的表达
声音的灵魂是情感,如果声音中没有情感表达,节目和作品都会变得非常苍白。让观众感动是艺术表演所期待的效果。如果表演者在演绎作品或者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毫无情感投入,观众便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好比一个人,想要给大家快乐,同大家分享好心情,但是自己无法快乐起来,那么自然无法将别人打动。所以,情感的表达对于节目和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声乐艺术来讲,声乐艺术表演者需要将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让人们感受到表演者丰富、真挚、细腻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作品的催化剂,能够使声音技巧不那么苍白。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仅需要将情感融入到节目中,同时还要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声音技巧的前提和基础是情感,同时,声音技巧又反作用于情感。主持者通过停连、语气、重音以及节奏进行情感表现,这同声乐艺术中演唱力度、音色、节奏和休止的意义是相似的。
(六)二次创作作品
声乐艺术表演者演唱作品、舞台节目主持者主持节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然而,为了节目的整体性,并不是每个声乐艺术表演者或节目主持者都需要在每个作品或节目中进行创作。对于他们来讲,创作主要是他们在提前准备的基础上,在表演作品或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东西,也就是对于作品或节目的二次创作。就声乐艺术的表演者来说,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所要表演的作品充分熟悉,将歌词以及歌谱等熟记。其次,要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把握好作品中的各个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每个角色,挖掘出作品中蕴藏的深刻情感内涵。最后,要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对作品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情景再现。而舞台节目主持人在对节目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其一,熟悉节目,提前了解节目背景,对于主持词中的语言读音标准掌握,对于稿件要提前熟悉。其二,重视节目分析,从所主持的舞台节目的中心思想、情感内涵合理布局稿件结构,确定主持基调。其三,同样要注重情景再现。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舞台节目主持和声乐艺术表演有着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二者均是多种艺术技巧综合表现的艺术,要想将歌唱好,将主持做好,扎实的发声技巧非常重要,但是更需要表演者和主持者从实际出发,提升个人文化底蕴,丰富生活经历,正确的把握各种节目和作品的基调,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同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声乐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和众多其他的艺术形式通过相互结合发挥出声乐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势。本文主要从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艺霄.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民族音乐,2011,(03):53-55.
[2]刘晓冉,胡水欣.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中的技巧应用[J].科技风,2011,(06):221.
[3]孙婧.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人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李建结.电视综艺节目舞台叙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1.语音失范。
我国的地域广阔,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在一些普通话基础比较薄弱的方言区,有很多人加入到播音主持的队伍中来,虽然这些人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但是由于其语音受到方言的影响比较严重,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容易对受众造成一定的误导,在播音主持的语言不纯上,主要表现为:过度儿化;n,l不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上。
2.发声失范。
掌握相关的发声要领是播音主持人员从事播音主持工作最基本的条件,对目前常见的播音主持发声失范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其主要表现在口腔控制及气息控制的问题上,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气息不足容易导致播音内容的低沉、不活泼,使句子不具备明快流畅之感,换气无声、气息饱满是播音主持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换气有声、大喘气等现象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比较常见,这对实际的播音主持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3.表达失范。
播音主持人员在从事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只有保证其语言表达符合相关的传播规律,才能保证其更好的表达内容,目前常见的语言表达失范问题主要指的是言语失范及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语言表达上存在一些内部及外部的技巧,如果在实际的播音主持工作中相关的语言表达技巧难以很好的满足语言表达习惯及相关规范,就难以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言语失范主要表现为:(1)语病;(2)外语词的应用;(3)常识性错误等。
提升播音主持语言规范的措施
由上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播音主持行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其语言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下面就针对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提升其规范性的相关措施。
1.在思想上对语言规范予以足够的重视。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语言文字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与国家的文化振兴与繁荣有直接的关系,汉字简化及汉语拼音的推广使得人们具有了一种文化知识学习的统一方式,为了有效的解除不同地区方言交流的障碍,在人们的交流中应用统一、规范的普通话非常的必要,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语言交流的规范化提供了积极条件,但是在网络上一些新媒体语言的出现及广泛传播,对于语言的规范化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化显得非常必要,这就需要在思想上对播音主持语言规范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对于语言文字的推广及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播音主持相关工作人员是播音主持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做到语言的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前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播音主持人员在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相关的错误是比较常见的,这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升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播音主持起到了传递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提升播音主持人员的政治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使其掌握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有利于其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紧跟国家政策。语言是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其体现了播音主持人员的自身文化修养,积极提升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自身文化素养,对于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级电视台在播音主持人员的培训工作中,要积极加强其语言规范意识及责任意识的培养,防止其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各种语言类问题,对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化产生影响。
主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负责掌握或处理”。主持艺术应该是主持人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体验,运用特定的有声语言和方式,为保证节目的顺利完成,对节目进行控制的创造性活动。由于主持艺术具有的传播性,为保障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传达准确和完整,进行主持艺术的人,即主持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广播电视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语音对全社会来讲,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示范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传播作用。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在越来越多的参与报道的过程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标准也是不容打折的。
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主要的工作手段。因此,具备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清晰的口齿包括发音器官的健康、正常和有效,如唇、舌、齿等运用的灵活、有力;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到位、正确;发音咬字不含混、不脱漏、不吃字等。圆润的嗓音,包括音质悦耳且有一定的明亮度和声音弹性,有较自如的气息状态,包括声音不干、不涩、不沙、不哑、不噪、不弱等要求。虽然记者没必要达到播音员、主持人那样“字正腔圆”,但是语音准确、声音明亮清楚是进行报道时必要的条件。
较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应具备透过文字语言表面感悟文字语言深层意韵的能力,对所播和所说的内容都应做到有感而发,声情并茂地表达,使朗读、朗诵、评述、主持都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序、言之有色、言之有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记者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直播报道时,才能有话说、会说话、说好话。
较敏锐的思维能力与灵活的应变能力。主持人应具备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并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语言,构成腹稿提纲,并状态自如地加以表达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改编文字稿件并用口语加以生动表达的能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强行记忆的能力等。在直播报道时,这也是记者应具备的因素。
主持艺术和记者的关系
主持人和记者,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却有着许多共同的基础:他们的工作都要运用有声语言传承信息,都要直接或间接面对受众,都要想方设法地把信息顺利传递给受众等。但是由于分工性质不同,记者在采访报道中以完成信息采集为己任,很容易忽视如何更好地让受众接受这一过程,从而造成了记者对于表达过程的疏忽。如果在直播报道中恰当地运用主持艺术,就会懂得如何从受众容易接受的角度来传递新闻信息,懂得如何引导受众融入到其所进行的报道中来,能够创造一种人性化、随和、平等的氛围。声情并茂的主持人能够使观众不走神,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使观众的注意力和情趣朝所需要的方向发展。直播报道中的记者同样也需要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所传递的新闻信息上来,并且尽可能地避免由于记者语音不标准、表达意思不清等导致信息的衰减。
白岩松和水均益都是记者出身的主持人,虽然他们缺乏正规“学院派”主持人的经历,但是在报道中对于主持艺术的掌握和运用却不逊于学院派主持人。由于记者是直面新闻事发现场,拥有直观现场感,在表达起来更容易有感而发,进入新闻本身。在报道的同时加入主持艺术技巧可以使直播报道“更上一层楼”。
主持艺术对记者在直播报道中的借鉴
利用节目主持中相关的科学发声技巧、语言表达技巧和肢体语言表达技巧等相关的主持艺术,减少直播报道中的自我偏差,提高记者在直播报道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受众的关注性,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掌握主持艺术中的声音运用的技巧可以增加声音的美感和舒适感。在发音上,要做到字正腔圆,悦耳动听。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读音响亮,送音有力,使受众明白易懂。所谓腔圆,就是要求声音清亮圆滑,流利自然。在发声上,充分利用口腔共鸣。口腔共鸣可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口腔是人们自身天然的共鸣器官。要懂得口腔开度和共鸣之间的关系,注意保持口腔上下自如开合的状态。发声时,要使口腔呈前后均衡打开状态,克服平常口腔前部打得非常开,口腔后部合拢的不良习惯,共鸣腔体的共鸣效果才能得以体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口腔的共鸣,还可以使记者的声音集中和洪亮。同时在直播报道中,注意在发声起音前和落音后,保持半打哈欠状的口型,一方面可以减少语音过渡的时间,减少扑话筒现象,提高发声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收音太早引起语音的错误。
其次,掌握节目主持艺术中自主性陈述的口语表达方式。这样有利于记者对采记报道内容的熟悉,使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如果直播过程中报道内容依托提纲稿件,会造成生搬硬套书面用语,缺乏交流感。为此在直播报道中,记者应该进行口语表达方式的转换。倪萍在主持综艺大观时曾经接到这样的串联词:“邻居是什么?是相互帮助的朋友,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求援的伙伴,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友情,是你生活中相互给予的人们。”她进行了口语化的自主性陈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邻居是什么?是你正在炒菜时,发现酱油瓶子是空的,于是你就敲门要点酱油的那家儿;是你出差了可以让他帮你看看门锁是否被人撬开的那家人;是你家房子冒烟了能第一个去打119的那些人……”把典雅的文学语言或书面用语,注入自己的理解,让其口语化、通俗化,这样才能被受众接受,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在直播报道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多用口语化的语言,避免使用同音异义词。如“切忌”和“切记”,“全部”和“全不”等。多用响亮词、双音词,少用简称,追求生动、形象,避免重复等语言表达,增强直播报道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语言运用方式不仅能让人懂,并且让人懂得容易、透彻;不仅懂了而已,并且发生兴趣,愿意听(看);不仅使人听进去了,而且让人信服、感动,产生共鸣,乐于接受;同时,使用的语言又很经济,表达很敏捷,不笨重,不迟滞,这样运用语言才是高效率的。
第四,记者运用主持艺术中的态势语。充分利用眼神、表情语和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使表达更丰富,信息的传达更加准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语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通道。在直播报道中,为了增加与受众的交流,在言语过程中以眼神,或提示重点,或唤起关注,或溢出赞许,或传达欣慰,或表示愤怒,或提醒注意等都是辅助信息传播的有效方式。注意摄像机镜头部位时,要像目光要集中在对方的双眼和嘴部这个三角区移动一样。在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的结合紧密程度上,面部表情处于首要位置。运用表情语时,要把积极的状态体现在脸上,用微微上提的唇角吐露出微笑的表情,这也是提高记者亲和力的重要方法。站立时,脊柱要正直并保持头肩胯的平稳,双目平视,下颚微收,两肩放松,胸部略挺,腰板挺直,小腹微收,两脚水平分开,身体重心或在两脚中间,或略有前后移动。
最后,在直播报道中,坦率和善、真诚质朴的情感化的语言是缩短与受众心理距离的最佳途径。要始终用一颗真诚坦荡的心对待每一个受众,诚于中必形于外,慧于中必秀于形,同时可以使受众感之切,受之深。
参考文献:
1.曹可凡、王群:《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夯实良好的发声基础
“字正腔圆”作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一直是许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做到吐字归音的准确规范、气息的自然流畅、共鸣的发声方法、重音的准确把握、停顿的节奏韵律、语调的高低升降以及节奏的整体把握。语音规范是基础。播音吐字的清晰度要求高,但不能有“磊块”,不能“蹦字”,字音要流畅过度,听来如潺潺溪水,迂回向前,生动活泼。
吐字的准确规范
播音吐字应准确规范,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播稿时应做到准确规范、清晰集中、圆润饱满、流畅自如。对于吐字,应有“枣核形”的整体处理,即为刁住弹出、拉开立起、弱收到位,珠圆玉润不散扁,这是对声音基本色彩要求,发音与吐字两方面都包括在内。声音要润泽,不干涩;吐字要颗粒饱满;声音不散,字音不扁;这就是“圆润集中”的含义。我们整个广播电视节目都是为了激励人们的精神,丰富人们的知识,愉悦人们的身心,因而,播音员的声音不仅要朴实,而且要明朗,使人产生。
气息的控制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方法。
“气乃声之本”,表明呼吸在发音过程中起着提供动力的作用。掌握适当的呼吸知识和呼吸技巧,对节目的播出很有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腹式呼吸吸气量大和胸式呼吸的补气作用,尽可能加大吸气量,呼气时,则利用适当的控制手段,保持呼气的均匀,增加发音时间。即为:无声吸气,换了就用。虚实结合有弹性。发音吐字要有韧性、有弹性,能刚能柔,有虚有实。由于性别和性格的不同,一般说,男声偏刚健,女声偏柔美。如果颠倒了,就使人感到不舒服,这是男女声比较而言。但是,无论男声或女声,都不能一味地刚或一味地柔,都要求在本身基础上的能刚能柔,刚柔并济,随着意与情的要求而灵活运用。
共鸣的发声方法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口腔、胸腔和头腔。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其妙处: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
重音的准确把握
重音在口语表达中,它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正确使用重音,是准确表情达意的关键。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话的表意重点――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
停顿的抑扬顿挫
停顿是指语言顿挫,它在口语表达中至少有两个作用:首先,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它既是表明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而且,停顿能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
语调的高低升降
艺术发声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塑造,也直接影响节目的播出质量。错误的发声方式、方法和不正确的训练手段不仅不能让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增色,有的会导致喉部疾患发生,甚至会影响播音主持的寿命。我们在发声教学中,通过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声技巧,探索出一些较为实用的方式方法,可共同借鉴参考。
一、 用气泡音帮助寻找自如声区
何谓自如声区,也就是在用声时最自如的一个声音区间,它具有上不挤、下不僵、圆润、自如的特点。所以,在播音主持中如何正确的发声,寻找出自如声区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基本声音基本形态的走向,即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作为我们播音主持的基础声音。
每个人的音域都可分成高、中、低三个音域,自如声区是人发声过程中的中音区的偏低部分,这部分的声音泛音丰富,乐感较强。在专业教学中,发现有多数同学反映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自如声区,即使运用声乐教学及其他艺术发声的教学手段也是无所适从。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运用气泡音定位自如声区的方法,在教学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发好气泡音是基础。发气泡音时,喉部放松是关键,所以口腔和喉部的肌肉要放松,头部端正平视,声带不可控制地的过紧,保持正确的呼吸姿态,心境平实,气息舒缓,只要能吹动声带振动就行。用气泡音带发元音a等亦可。在训练中发现,有些学生一开始发不好气泡音,主要是喉部紧张导致舌根部紧张,以至于舌骨和甲状骨明显地叠加在一起所造成。在实际训练中,可先将舌头伸出口外,然后再发气泡音,在声音不中断的情况下,将舌归位,反复练习几次就能基本达到要求。另外,还可以采用想象咽喉发炎疼痛,咽喉不敢用力的状态,这样也可以使喉部放松。
2、在发气泡音的同时,可以用手摸喉结下方一寸处,即锁骨和肋骨相交处--锁骨上小窝,然后体会振动感。这个位置就是自如声区的上部控制阀限,也就是自如声区的一个发声高点。如果突破这个点上到喉部,就会造成声音的僵挤,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个不同位置发声,充分体会声音的松弛感和美感的差异,来明晰自如声区的概念。
3、在确定自如声区的上限后,在发气泡音的时候可以逐渐加大送气量,声音也逐渐转向偏实声,然后发去声字。这样来重点体会声音沿胸骨的下行感以及喉部放松后,有气息作为支撑时,声音纵深度的变化。去声下行到下肋骨相交处--剑突的位置,这时,声音会有消失的感觉,腹部也随着感到更加紧张。这个位置就可视为自如声区的下限,也就是说,自如声区是沿整个胸骨上下移动的一个区域,这也和胸部支点的概念相吻合。这个对于明确声音的支点在胸腔的概念也会有帮助的。
二、膈肌弹发训练时要用模糊音色
膈肌的弹发训练对于增强发声肌肉组织力量,体会气息与声音的协同配合,以及提高声音弹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训练中,经常会用hei 、ha、 hou 三个音和报数的方式来训练。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完全发成“嘿”、“哈”、“后” 三个字,弹发感不强。究其原因,由于受声母舌根音h的影响,舌根容易紧张,继而造成喉部不放松,气息通道受到了阻塞,甚至会听到气流摩擦声带的声音,造成声音干涩、暗哑。所以,在弹发训练中,要采用近似声音的模糊发法,弱化声母,强化韵母,这样才能放松喉部,气息上下贯通,形成管道。在报数时也是如此,不必强调说清楚1、2、3、4这些数字,更多的是联想在生活中报数时的状态,体会这种声音爆发力。
三、门齿闭合歌唱法训练气息和声音配合
在发声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掌握了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但体会不到气息推动声音的感觉,也就是声音和气息相脱节。我们在教学中从声乐教学法中受到启发,采用门齿闭合歌唱的方式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方法如下:上下前门齿齐平闭合(注意不要上下牙齿都闭合,后槽牙是开的),小声唱歌(最好选择舒缓的民歌),音量不要大,哼唱的音量,尽可能把歌词唱清晰。因为门齿闭合,要想发清楚歌词,就要学会气息支撑,这时就会明显的感觉到气息推动声音的状态,同时,由于门齿闭合,前声腔较小,为发清楚歌词就会被动挺起软腭,扩大后声腔。对于打开后声腔也有帮助。另外,由于门齿闭合,在换气时,口腔进气量会减弱,鼻腔进气量会加大,可以修正部分学生口腔换气量太大,气息摩擦声大的症结。
四、体态语引导法、语境融合法在声音弹性训练中的应用
1、体态语引导法
体态语又被称为副语言,对有声语言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利用这个特点,结合声音四要素音高(高与低)、音色(虚与实)、音强(强与弱)、音长(快与慢)以及气息的收与纵进行数数训练。具体如下:
数“1”(高音)时,眼神看房顶等高处,手势配合上指;数”2”(低音)时,眼神看脚面等低处,手势下指;数“3”(强音)时,眼神看向远方一个目标,手势指向目标;数“4”(弱音)时,眼神看近处一个目标,手势同样指向目标;数“5”(实声)时,眼神坚定,单手紧握拳发力,数“6”(虚声)时,眼神柔和,手掌摊开外送。就形成1高、2低、3强、4弱、5实、6虚变化的声音色彩,接着数数时还可按照这样的变化规律套用。在这个训练中,高、强、实声有明显的送气感,低、弱、虚声有明显的收气感,而且前者较后者的音长较短。
这个训练还可以通过改变高度、距离远近和身体松紧的感觉不断调整不同情况下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丰富声音四要素的对比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在数数的过程中,不要单纯想着数字,可以让数字形象化,比如看到一幢高楼、一个人、一个面包等物体,将数字和看到的形象融合,让数字富有情感。另外,这个训练是声音弹性基础训练的一个过渡性训练,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有内容,依托情感的情、气、声统一训练。
2、语境融合法
声音弹性训练,在以上数数训练的基础上如何和具体的思想感情之间产生更为丰富的联系呢?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应用了语境融合法。针对初始训练长句子不易把握的难点,借用四音节词语格式训练中的成语,如,“百炼成钢”、“波澜壮阔”、“鸟语花香”、“老当益壮”等等,让学生根据成语设想语境,用感知到的情感表达成语,声音色彩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声音四要素等到了充分的应用。比如;“波澜壮阔”声音结实、响亮;“鸟语花香”舒缓柔和等等。当然,在这里要注意,由于有了具体的语境,词语表达时就不要考虑原有的词语格式了。
以上的训练只是声音弹性训练中的过渡性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声音弹性训练还是要和具体的语句、段落和文章相结合,这一点尤其重要。
五、模仿声音法在共鸣训练中的应用
共鸣是指声带振动时影响到其他临近的器官或器官内部的空间所产生的声响效果。它包含胸腔、喉腔、口腔、咽腔、鼻腔、后颅腔等多个腔体。传统的发声训练中一直采用的吐字归音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比如,六个单元音、复韵母ai、ei、ao、ou、结合一些上音节词语等等。这种训练方式的优点是能有效的提高字音的圆润度,和吐字归音进行了有机结合。缺点是共鸣拓展度不够,对腔体的认知和训练不易掌握以及枯燥、单调、趣味性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训练手段,采用模拟声音训练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模仿,顾名思义,就是模拟仿照的意思。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从模仿入手学习新知识,尤其在语言学习中,模仿更是初学者入门的一个捷径。共鸣训练同样也可以从这里得到启发。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到各种声音,有动物的、机器的、乐器的、自然现象的。据说,蒙古人听到自然界各种美妙音响交织后,创造出了呼麦这种高低频同时发出的独特发声方式,而b-box也是人们通过模仿乐器声音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大千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声音样本。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声音天长日久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它们是极容易模仿的。在共鸣训练中有选择的进行模仿,不但能丰富我们的发声领域和色彩,还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以丰富的声音宝库,从猪、牛、羊、鸡、鸭到凤、雨 雷、电。这些都为我们丰富自己的声音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播音发声训练还是为语言服务的,还是要和具体的字、词、句联系到一起的,所以,在训练中也要注意模仿发声与吐字归音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因声废字,还需因人而宜,辩证教学。 中医有偏方治大病之说,我们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也可以算作是发声训练中的小偏方,不期望它能治大病,只希望它能对播音学子、广大的播音爱好者有些许的帮助。让我们共同来传承前辈的专业精神,共同发展播音教育事业。■
参考书目
正确的语音、语调特别有利于听、说能力 (交际能力) 的培养与提高。但是受汉语语调甚至是方言语调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语调根深蒂固。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甚至是错误的发音习惯是英语教师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英语语音语调的“疑难杂症”
之所以选择英语播音专业的学生做教学尝试,是因为他们是招生老师层层筛选后录取的,语音基础是很好的。但是在英语语音方面对于英语播音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准确性上,还应追求优美性。
在正式做教学尝试之前,笔者首先对1个班28个学生的语音语调做了摸底测验,并对记录作了归类整理。
1.单词发音不饱满。英播学生的单词准确性确实较高,但是普遍单词发音不饱满,最为明显的是元音特别是双元音发音不饱满, 如time /ta?m /念成/tem/。
2.语调使用不规范。受汉语朗读习惯影响,学生将句子里的单词大量用降调朗读,失去了英语原本的“wave” 轨迹。
3.拖音。拖音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是短音长发,长音更长,人为的将单词的发音时间拉长;二是小部分同学给单词增加音素,如bread /bred/ 念成/bred?/。
4.重读层次不明。句子主重读、次重读、零重读的立体层次不分明,导致整体节奏感不强,乐感欠佳。
5.句子连读生硬,随意停顿,导致语流受阻而不够流畅。
这些问题都是语音学习中的“疑难杂症”。
二、播音发声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探究学生的发声方式,不难发现以下不足之处:口腔开口度偏窄、声带不够松弛、发声位置低垂、气息较弱、共鸣不明显等。归纳起来主要是口腔开口度不够,气息不够,节奏感欠佳。受方言发音习惯影响而又未经科学训练的发声方式是导致这些发音问题的因素之一。
要想实现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优美的语音语调,“对症下药”是势在必行的。
“日常发声是播音发声的基础,而播音发声则是日常发声的科学化和艺术化。”播音发声是科学发声中的一种,是使用胸腔联合呼吸法,以口腔、鼻腔共鸣为主,灵活运用口腔发声器官及吐字归音的技巧而发出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为学生们所熟知的美国的VOA和英国的BBC都主要采用播音发声的科学方式。因此,将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植入语音教学,是有其可行性的。
三、播音发声的借鉴
1.口腔开口度矫正。作为一年级英播的学生,其实他们有一定的科学发声知识,但是他们还不能运用到英语语调学习当中。播音发声的特点是声音首先要圆润,有光泽,这跟声带的松紧及口腔的大小及相关器官、肌肉的控制相关联。学生单词发音,确切的说元音发音不够圆润饱满也是由于口型开口度不够,声带的过紧。发音时开口不够大,口腔气流少,加上声带不放松,从喉咽部挤出来的元音发音就显得干瘪苍白,欠缺美感。同样,没有气息的支排和腔体共鸣,发音就显得没有穿透力和爆破感。
很多英语老师都建议学生大声朗读以改善口语,这是很有道理的。大声说话时口腔开度大,反之则小。发音时正确的口型是半打呵欠时的口型或发普通话 “好”之前的口型。同时要注意面带徽笑,嘴角微微上扬。训练方法如下:张嘴像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这个发声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克服口腔开度不够的问题。
2.气息练习。学生气息不够长,并不是肺活量不够,而是呼气吸气方式不对。一般没有接受过发声训练的人在说话时都是用的“口腔音”,即声音没有足够的气息的支撑,更没有头腔的高位置,声音往往是在锁骨以上,鼻腔以下,发声时声音苍白无力。而标准的英语发音应当是富有弹性,极具节奏感的。
为了更加直观让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先请2位语音较好的学生朗读下列句子,并进行了录音:
President Jiang Ze Min and Premier Zhu Rong Ji have shown genuine leadership in committing China to open its markets and abide by global rules of fair trade.
然后对比录音和原音,学生清晰直观地发现了差异。原声气息平缓,即便句子较长但是念起来依然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学生朗读念到“genuine”,因气息不够而提前随意停顿,导致后半句中的连读显得吃力,而且失去了英语的“wave”本色。整个句子发音显得磕磕巴巴、语流不顺畅,更不用说美感和艺术性了。
帮助学生练习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进其香气,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2)吹蜡烛:模拟吹灭生日蜡烛,深吸一口气后均匀缓慢地吹,尽可能时间长一点,达到25-30秒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气后,从牙缝中发出“咝――”声,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4)数数:从一数到十,往复循环,一口气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要数的清晰响亮。
(5)用绕口令或近似绕口令的语句练习气息。
3.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的示范功能。孟宪忠老师提到过:“It’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imitation is the best and soundest method in learning pronunciation…”模仿是学习标准语音语调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模仿资料当然是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所以在语调学习中,应当充分发挥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的示范功能。模仿新闻的干净利索和铿锵有力,可以改掉学生有拖音的毛病;模仿如谈话节目的轻松自然,可以改善学生发音过重的缺陷;模仿“UP CLOSE”中主持人徐亦怡的丰富优美的语调,则可以针对学生不习惯使用八种基本语调;模仿不同风格的诗歌,则是针对学生念什么都是一个腔调的问题。
试以一次“UP CLOSE”的开场白模仿为例。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UP CLOSE! Our guest today is an actor who is performed on both sides of Pacifi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efore we invite him on stage, let’s take “Up Close Look―Wang Luoyong”.
…
Everyone, please join me and welcome Wang Luoyong to UP CLOSE.”
在这段开场词的模仿中,需要学生注意的点是:低升调和高平调的使用、停顿和换气以及连读。特别是学生普遍不习惯使用的低升调在hello, everyone,today,States,stage,Look这些词的使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句中的“me”是虚词,理论上应当念得轻、低、快,但是主持人却采用了高平调的念法,目的是为了调动现场气氛隆重请出嘉宾。
四、小结
播音发声的训练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英语语音语调,科学的口型、科学的换气和艺术化的语调,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英语发音的优化。当然,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切记自己的导师职责。要细心观察学生发音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利用最为直观的模仿资料进行示范和矫正。
参考文献:
[1]白龙.播音发声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孟宪忠.英语语音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
[3]钱乃荣.现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传媒专业包括编导专业,表演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
2、编导专业要准备的课程有:命题演讲、即兴评述、故事创作、电视节目分析、语言表达、编导思维;
3、表演专业要准备的课程有:基础训练、作品选择、朗诵技巧、演唱技巧、发声方法、作品分析、小品表演、即兴表演、基本功训练、身体协调、舞蹈;
4、播音与主持专业要准备的课程有:播音与主持概论、普通话语音及发生学基础、播音创作基础、文学作品朗诵、新闻稿件播读、即兴口语表达、演讲与辩论、节目策划与主持语言表达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广播的核心表现形式是“声音”,广播要想永葆活力,离不开听众。广播节目五花八门,栏目细化给受众带去无限欢乐。主持人须根据节目类型调整自己,主持节目驾驭得当,流畅悦耳,激情饱满,充满活力,并且要注重语言的品味,树立自我风格,切不可盲目跟风。比如,新闻评论性节目中的播音主持应庄重大方,感情饱满而质朴;综艺娱乐类节目中的播音主持应清新活泼,幽默风趣;青少类节目中的播音主持则应亲切可爱,等等。因此,培养有品位的主持人,打造有品质的节目,就要参加学习,提高主持人的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凸显主持人的个性,根据主持人个性特点,塑造主持人形象。
二、培养语言魅力 加强播音基本功
节目主持人传播信息,离不开有声语言的运用。播音发声基于生活中口语发声,但不同于口语发声,而是生活中口语发声的规范、提炼和升华。播音主持单单凭天赋是不够的,需掌握呼吸控制和气息运用,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要求吐字清晰、流畅。语言魅力不仅体现在表述精到流畅,还要做到播讲功底不凡,饱含激情,以声传情。要做到这一点,不妨多练绕口令,多念报纸,多听广播,反复对比,不断调整自己。
除了发挥自己的声音塑造魅力,还要能言善“变”。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较为丰富渊博的知识,而且大部分都具有说学逗唱的才艺。经过多年打拼,当他们自己长大成熟了,语言暴力少了,低俗的自恋式的调侃少了,脱口秀多了,才艺表演和展示的多了,自然就能用娴熟的语言技巧去完善节目。主持人需善于把握话题,善于调动气氛。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主持人去主持,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要将自己的话说得简明、集中、适听,让受众接受、理解,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幽默的语言,让劳累一天的人们开怀一笑,开怀一笑值千金。幽默是一种超常思维,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幽默的语言不是直白的表达,考验人的学识,智力和反应,主持人要博览群书,播音主持才能出彩。搞笑不失品味,至少要做到无害。主持人应让听众在笑声中受到启迪,给人以真、善、美的回味。
三、弘扬时代主旋律
话筒前的播音,并非代表个人说话,不是随心所欲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代表着党和人民的精神意志,在这一重要岗位上工作,就要正确把握宣传政策、宣传口径和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须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策原则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坚持不断学习,顺应时代潮流,弘扬时代主旋律。比如党的十提出实现“中国梦”,主持人就要了解什么是“中国梦”,才能够明确当前党的任务是什么。同时应多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通过实践,去发现、去思考 ,正确把握、弘扬正能量,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满足可听性。只有提高政治素质,才能做出高屋建瓴、思想精深的精品节目,才能锁住听众。
四、临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