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28: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圆的面积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
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
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
学生可以拼出:
等等……
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π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2(单位:分米)d=6(单位:分米)
2.选择题。
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认识圆柱,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之一年级对圆柱的简单认识,所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柱侧面的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图形有关的概念,教学侧面积。圆柱的认识学生经历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这样通过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的实验,再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我根据学生所带的实物,设计了让学生给圆柱侧面包装的环节,激发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教学圆柱的认识,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和操作。教师做一些圆柱模型,也可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如纸筒、罐头盒,药盒、药瓶等)。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做成课件或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接着请学生交流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加深对圆柱认识。
(2)探究圆柱特点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特征。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了解"圆柱是由哪几部分面组成的?" 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一般学生不太容易发现并指出圆柱的高。教师可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矮?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教师通过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表示出来,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表示出来。学生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后,应让学生结合立体图形认识圆柱图形的底面、侧面和高。
第二, 深入对圆柱各部分的探究。如"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如,学生发现圆柱上、下底面是大小一样的两个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你怎么证明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可能会把两个圆剪下来比较;也可能把圆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再把另一个底面放在画好的圆上,看是否重合;还可能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侧面是什么面?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感觉侧面是一个曲面。高可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理解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表示出来,有无数条。
2.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让学生看物体,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二是沿高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加以认识;
三是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长方形纸的长等于圆柱体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纸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此时顺势提出"议一议"的问题:"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学生就能迎刃而解。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初步认识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够辨认,并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到圆柱形物体或类似(近似)于圆柱的物体,但是对圆柱还缺乏更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学生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有无数条高,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数学经验:
获得解决生活实际的活动经验,体验过程的快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纸及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二、认识圆柱
1、让学生先观察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看学生指出的高的位置,进一步强调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柱里面和表面)。
4、认识两个底
重点在引导学生如何知道两个底的关系。
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或半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把两个底剪下来
(4)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三、圆柱侧面积
1、创设情境
如果让你给一个圆柱的侧面包装,你怎么做?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根据手里的圆柱,实际包装一下试试。
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和纸,包一包,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3、说一说:(1)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
(2)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4、议一议:该怎样计算圆 柱的侧面积呢?
四、尝试应用
1.同组共同测量出组内一个圆柱的周长和高。
2.让同组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再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并判断用哪张纸比较合适。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罐头盒包装纸的面积,然后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六、课堂小结
你知道了什么?谈一谈感受。
七、课堂作业
练一练第3题。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d=8cm h=6cm (2)r=3m h=1.5m
第二部分:课后反思
生成1:探索两个底的关系。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或半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把两个底剪下来。
(4)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学生生成:其一,预设的第二种方法,学生没有说出,但学生吴铮(学生认为是中下等学生)却间接的说出用滚动法测出两个底面的周长是否相等来验证两个底是否大小相等。其二,学生对于教师预设的这几种方法基本呈现出来。
教师反思:设计这一环节的几种方法,教师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应付教案,对于学生是否能想到这些方法,没有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实际的教学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一些想法其实挺让我们感动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的俯下身来,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潜力,正如教研室的评价一样"巡视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形式而已"。这也提示我们,在课堂中有时需要教师发现的眼睛,需要我们给学生相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说的权利,表达的愿望和机会,这才能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生成2:动手操作,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根据手里的圆柱(自带的圆柱型学具),实际包装一下试试。
教师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和纸,包一包,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生成: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在圆柱型物体的侧面用纸包一圈,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学生杨俊(学生认为是中上等生)带的是一个塑料的圆柱型,所以他用剪刀把这个圆柱沿侧面的高剪开,然后展开成长方形。这就是很好的现场说教,不再需要任何课件的支持。
教师反思:课堂真的需要交还给学生,学生的思维真的具有很大的潜能,就看我们能不能创造这个环境和机会,有时学生的思想和做法也能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单选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把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分成2个半圆后,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A.12.56
B.6.28
C.10.28
2.(本题5分)甲圆的直径长为8,是乙圆直径长的40%,则乙圆的周长是(
)
A.40%π
B.8π
C.20π
D.3.2π
3.(本题5分)要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是(
)厘米.
A.25.12
B.12.56
C.8
D.4
4.(本题5分)车轮滚动一周时,走过的路程是车轮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
5.(本题5分)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分米,圆的半径是(
)分米.
A.3.14
B.10
C.20
D.无答案
二、填空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6.(本题5分)求半圆的周长时用公式:C=2πr÷2+2r
或者是C=πd÷2+d____.
7.(本题5分)把一个圆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半圆后,周长增加了12厘米.每个半圆的周长是____厘米.
8.(本题5分)已知时钟的分针长4厘米,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它走了____厘米.
9.(本题5分)一个挂钟的时针长20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____米.
10.(本题5分)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5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分米.
11.(本题5分)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cm,则这个半圆的周长是____cm,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cm2.
12.(本题5分)自行车的车轮滚动一圈,所行驶的路程等于车轮的____。
13.(本题5分)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是6分米,如果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分米。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动手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半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15.(本题7分)张大爷有一块半径4米的圆形菜地,他想把菜地用篱笆围起来,最少需要多长的篱笆?
16.(本题7分)计算圆的周长时,已知r,C=____;已知d,C=____.
17.(本题7分)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
18.(本题7分)看图求周长.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测试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3.14×4÷2+4
=6.28+4
=10.28(厘米)
答:每个半圆周长是10.28厘米.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8÷40%×π=20π,
答:乙圆的周长是20π.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25.12÷3.14÷2
=8÷2
=4(厘米),
答: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车轮转动一周时,所行走的路程即是车轮边缘的展开,即周长;
答:车轮滚动一周时,走过的路程是车轮的周长.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已知C=62.8分米
r=C÷2π
62.8÷2÷3.14
=31.4÷3.14
=10(分米)
答:圆的半径是10分米.
故选:B.
6.【答案】:正确;
【解析】:解:解:圆的周长的一半是:2πr÷2=πr或πd÷2,
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πr÷2+2r或πd÷2+d;
故答案为:正确.
7.【答案】:15.42;
【解析】:解:圆的直径:12÷2=6(厘米),
半圆的周长:3.14×6÷2+6,
=18.84÷2+6,
=9.42+6,
=15.42(厘米);
答:每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厘米.
故答案为:15.42.
8.【答案】:150.72;
【解析】:解:下午3点=15点,
15时-9时=6时,
2×3.14×4×6,
=3.14×48,
=150.72(厘米);
答:分针的针尖走了150.72厘米.
故答案为:150.72.
9.【答案】:2.512;
【解析】:解:3.14×20×2×2,
=3.14×40×2,
=3.14×80,
=251.2(厘米)
251.2厘米=2.512米;
答: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2.512米.
故答案为:2.512.
10.【答案】:7.85;
【解析】:解:3.14×5×2÷4,
=3.14×2.5,
=7.85(分米).
答:它的边长是7.85分米.
故答案为:7.85.
11.【答案】:20.56;25.12;
【解析】:解:25.12÷2+25.12÷3.14
=12.56+8
=20.56(cm)
3.14×(25.12÷3.14÷2)2÷2
=3.14×42÷2
=25.12(cm2)
答:这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cm,这个半圆的面积是25.12cm2.
故答案为:20.56,25.12.
12.【答案】:周长;
【解析】: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即周长。
故答案为:周长。
13.【答案】:9.42;
【解析】:2×3.14×6÷4=37.68÷4
=9.42(分米)
则它的边长是9.42分米。
故答案为:9.42。
14.【答案】:解:以点O为圆心,以2厘米为半径画这个半圆如图所示:
所以这个半圆的周长是:3.14×2×2÷2+2×2
=6.28+4
=10.28(厘米);
半圆的面积是:3.14×22÷2
=3.14×4÷2
=6.28(平方厘米);
答:这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厘米,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解析】: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由此即可画出这个半圆,半圆的周长=πd÷2+d;半圆的面积=πr2÷2,由此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15.【答案】:解:2×3.14×4,
=6.28×4,
=25.12(米);
答:最少需要篱笆25.12米.;
【解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代入数据,列式解答即可.
16.【答案】:2πrπd;
【解析】:解:已知r,则C=2πr;
已知d,在C=πd.
故答案为:2πr,πd.
17.【答案】:解:(1)3.14×10÷2+10
=31.4÷2+10,
=15.7+10,
=25.7(厘米);
(2)3.14×50+100×2
=157+200,
=357(米);
答:半圆的周长为25.7厘米;操场周长为357米.;
【解析】:(1)根据半圆的周长公式:半圆的周长=πd÷2+d计算即可;
(2)该图形的周长=两个半圆弧的周长+上下两边的长.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2.4分米,是高的6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14.4
B.0.96
C.9.6
2.(本题5分)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a=2S÷b
B.a=2S÷h-b
C.h=S÷(a+b)
D.h=S÷a
3.(本题5分)在4000平方厘米、50平方米、2公顷中,最大的是(
)
A.4000平方厘米
B.50平方米
C.2公顷
4.(本题5分)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0
B.30
C.24
D.无法确定
5.(本题5分)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和空白部分面积相比(
)
A.阴影部分面积大
B.空白部分面积大
C.面积相等
6.(本题5分)下图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是(
)。
A.
14公顷
B.
15公顷
C.
16公顷
D.
17公顷
7.(本题5分)在右图的平行四边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那么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
A.11平方分米
B.22平方分米
C.8平方分米
D.20平方分米
8.(本题5分)如图是农村半圆柱形的蔬菜棚,建造这样一个大棚(两头封堵),大约需要(
)平方米的塑料布(保留整数)
A.240
B.243
C.254
D.471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0.(本题5分)608cm2=____dm26m5cm=____m
2kg50g=____kg.
11.(本题5分)将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已知梯形的上底5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6厘米.
梯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2.(本题5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高是4厘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分米.____(判断对错)
13.(本题5分)5平方千米=500公顷.____(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如图是小东家的一面墙,如果粉刷这面墙每平方米需要花费4.5元,那么粉刷这面墙共需花费多少元?
15.(本题7分)图形计算
(1)图1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迭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已知正方形甲的边长为5厘米,正方形乙的边长为4厘米,那么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6.(本题7分)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3倍,如果把上底延长8厘米,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且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这个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7.(本题7分)20m2=____cm2;5km2=____m2.
18.(本题7分)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二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9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2.4×(2.4÷6),
=2.4×0.4,
=0.96(平方分米);
答:面积是0.96平方分米.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因为梯形的面积S=(a+b)h÷2可得:
a=2S÷h-b,h=2S÷(a+b),
所以正确的公式是选项B.
故选:B.
3.【答案】:C;
【解析】:略
4.【答案】:A;
【解析】:解:4×5=20(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故选:A.
5.【答案】:C;
【解析】: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部分的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故选:C.
6.【答案】:C;
【解析】:用长(100+200+300)米、宽300米的长方形面积减去长20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面积即可求出图形的面积,然后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即可,过程如下:
(100+200+300)×300-200×100
=600×300-20000
=180000-20000
=160000(平方米)
160000平方米=16公顷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因为空白部分的高=阴影部分的高:10×2÷5=4(分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3+3+5)×4÷2,
=11×4÷2,
=44÷2,
=22(平方分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2平方分米.
故选:B.
8.【答案】:B;
【解析】:解:[3.14×3×50+3.14×(3÷2)2×2]÷2
=(471+14.13)÷2
=485.13÷2
≈243(平方米);
答:大约需要243平方米的塑料布.
故选:B.
9.【答案】:24;
【解析】:解:(5+7)×4÷2,
=12×4÷2,
=24(平方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4
10.【答案】:6.08;6.05;2.05;
【解析】:解:608cm2=6.08dm26m5cm=6.05m
2kg50g=2.05kg
故答案为:6.08,6.05,2.05.
11.【答案】:36;6;30;
【解析】:解:(1)(5+7)×6÷2
=12×3
=36(平方厘米)
(2)(7-5)×6÷2
=2×3
=6(平方厘米)
(3)5×6=30(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6;6;30.
12.【答案】:x;
【解析】:解:4÷2=2(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厘米.
故答案为:×.
13.【答案】:√;
【解析】:解:5平方千米=5×100公顷=500公顷
故答案为:√.
14.【答案】:解:8×1.4÷2+8×3
=5.6+24
=29.6(平方米)
29.6×4.5=132.75(元)
答:粉刷这面墙共需花费132.75元.;
【解析】:根据题干,先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这面墙的面积,再乘4.5就是需要花费的钱数.
15.【答案】:解:(1)[(8-3)+8]×5÷2
=(5+8)×5÷2
=13×5÷2
=32.5(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2.5平方厘米.
(2)4+5)×5÷2+4×4÷2-5×(5+4)÷2,
=22.5+8-22.5,
=8(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解析】:(1)由图意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梯形的下底和高已知,上底可以求出,从而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我们运用以小正方形的边与大正方形的边为底的梯形的面积加上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再减去以大正方形的边为底,以5+4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
16.【答案】: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梯形的上底是8÷(3-1)=4(厘米)
下底是8+4=12(厘米)
高是24×2÷8=6(厘米)
所以梯形的面积是(4+12)×6÷2
=16×3
=48(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解析】:根据题干,因为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3倍,把上底延长8厘米,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则下底比上底多8厘米,那么可以求出梯形的上底是8÷(3-1)=4厘米,那么下底就是8+4=12厘米;又因为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则增加的就是以8厘米为底、以原梯形的高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据此利用增加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梯形的高,
17.【答案】:2000005000000;
【解析】:解:20m2=200000cm2;5km2=5000000m2.
故答案为:200000,5000000.
18.【答案】:解:(1)6×6+6×3÷2
=36+9
=45(平方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
(2)(4+8)×3.2÷2
=12×3.2÷2
=38.4÷2
=19.2(平方厘米)
安全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而言,为师生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意义所在。
一、当前高校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多种形式办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在办学规模和管理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这无疑给高校安全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而言,高校安全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安全事故。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各高校的校内交通处在一个堪忧的状态,人与车或车与车之间各种级别的摩擦常有发生。
2.盗窃案件。随着高校校园的开放,犯罪分子把作案目标投向高校,不断进入高校作案。高校在安全防范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离开办公室和宿舍不随手锁门,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公共场所,财务部门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等等,这些都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
3.刑事案件。校园刑事案件中,当事人不少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中有的是由于社会或校园治安状况不好,被不法分子无端伤害;有的是由于学生本人缺乏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致使受到了本可以避免的侵害;也有个别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观念沦丧,为琐事大动干戈,为私利胆大妄为,由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意外伤害事故。有的学生在校外游泳不幸溺水,有的学生在登山中不幸遇难,有的学生在校园体育活动中由于意外原因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有的高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等。由于行为不当,缺乏安全常识,或者管理不善,未能采取应有的安全措施,造成了高校师生员工人身受到伤害的惨剧。
5.火灾事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1000余所全日制高校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被烧毁,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烧死学生。
6.其它安全事故。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意外事故还有例如:传染病、食物中毒、跌伤、砸伤、触电、自杀、国防安全等等。意外死亡不仅给当事人的家庭、亲友带来了相当大的痛苦,也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了很大损失。此外,大学生自杀自残现象是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另一常见的安全事故。
二、高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最近几年,高校安全事故频发,范围涉及诸多领域。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主要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缺失。如安全事件预案过多地强调对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的约束,而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机制,预案侧重危机出现后的应急处理方案,而缺乏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危机过后的恢复机制。
2.“大安全观”的理念缺乏。大多数学生、领导在调研过程中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没有意识到学校不是象牙塔,也面临一些危机事件;也没有意识到经济过热、过快和持续性增长后面可能存在的危险。一些高校安全的部门仍将学校安全理解传统的治安工作。
3.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管理客体的骤然加大,使得原有校园文化和校园管理的缺失凸显。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使高校在管理上难免松散失效;目前众多高校的新建校区多地处偏远郊区,周边治安情况复杂。不同类型的高校集中在一个园区易出现学生同楼不同校、同室不同班等复杂格局,增加了管理的强度。多校区之间联系环节增加,也易导致管理脱节。
4.社会问题折射的隐患。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波及校园。家庭成员下岗、医疗保险不健全等社会问题都可能通过家庭传递给学生,为引发危机埋下隐患。经济快速发展出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下岗失业浪潮、贫富差距、腐败等社会问题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带来负面影响。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大多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淡薄,易伤害别人利益和被别人伤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
5.多元化群体增加管理难度。大学生群体普遍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且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于冲动、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敏感、热情高,对新生事物接受快,社会责任感强烈,关注社会事务,但容易冲动,在短时间内会形成,且往往忽略后果。此外,随着高校招生形式多样化,生源也日渐多元化。校园内既有自费生、函授生、夜大生、进修生、还有国际交换生和留学生;再加上校内流动性比较大的临时工、合同工、建筑工,校园四周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等人流混杂一起,管理难度增加。
三、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对策
针对近几年来高校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诸多安全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对策。
1.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要始终坚持把高校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切实抓好。努力实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不论发生什么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要及时管,及时解决。进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2.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其次,提高学生安全技能。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学习一些国家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还要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
3.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方面,加大投入,落实必要的物防、技防措施。保障高校安全,要有一定的投入。另一方面,募集学生治安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校园巡逻队,加强校园的自然监控,减少犯罪机会。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增加校园内的非正式控制,减少犯罪死角,加强校园的安全防范。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高校现实情况看,所发生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高校发生的恶性案件,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心理疾病有关。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对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
5.高校要普遍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扩大,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要加强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建立责任制,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4、结论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安全保证措施,也是为国家培养较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战略行动。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和谐发展得到了保障,高校才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爱昕.中美高校安全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7).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很多快递员和外卖派送员,为了以最快速度将货物派送至买家手中,经常闯红灯,在机动车道任意穿梭、随意变道、高速行驶、违规超车、逆行。二是很多快递员和外卖派送员,经常一边骑车一边打电话联系卖家,盲驾现象严重。
从本学期开始,为了减轻教师“抄”教案的负担,更是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和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六年级组率先开始实验实行集体备课活动。鉴于以往集体备课的不了了之,学校应对集体备课的弊端严格制定了相关制度,从方案制定、过程实施到评价检查,力求扬长避短,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虽然只实验了短短的两个月,但优势显而易见。
优势1:个人自备强教师自身备课功底
提倡集体备课并不是摈弃传统的个人自备,相反,精彩的集体教案必须以个人自备为前提。因此,学校要求在集体备课时,严格执行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反思复备的基本程序。个人自备还是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达到“五有”要求: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通过深刻的自备,教师心中有底,才会在下一步的集体研讨中有目标、有说头、有学头。
优势2: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利教师优势互补
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我们都设有主备人。集体备课前首先由主备人说出自己对新课的看法、教法、重点难点,其他教师各抒己见,讨论补充。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有些重点知识的处理,有些难题的讲解通过组内同仁的讨论会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就有切身体验: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多次快速计算3.14×1、4、9、16…等的结果,以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集体备课中,另一位教师提出,这些数值确实有用,但是在解决有关题目时计算量还是过大,不够方便,她根据多年经验尝试让学生熟算∏值,如:6.28=2∏, 28.26=9∏等,碰到求大圆周长(面积)是小圆的几倍等填空、选择题时学生不必代入3.14,直接约分,而且对将要学习的比的知识、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圆柱、圆锥的知识都减轻了计算量。简单的转化了一下思维,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正是一举多得。
优势3:跟踪听试讲课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形成的教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更合理,对练习题目的设计更精妙,学生更易接受、易掌握。为了验证这样的教案是否真的可以提高课堂实效,学校组织开展了“青蓝工程”,配合集体备课,让骨干教师听,青年教师讲,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优势4:课后交流促教师教的风格百花齐放
集体备课时形成的案,并不是完美的终极教案,在跟踪听课之后,授课教师就本课说课,其他参与教师评课,讨论成功与失误,寻找哪些方法、思路、练习题目、活动形式更适合自己的班级,进而在自己的班级实践,教师们结合自身风格和班级学生的独特之处,创造性地加以设计、补充、改造,在案的基础上,形成生动活泼的个案。案并不代表整齐划一,上课上的一模一样,紧抓重点,各有特色,百花齐放才是集体备课需要的结果。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对答如流,课堂上气氛热热闹闹,教学过程看似流畅......结果学生作业错误百出,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教师备课考虑“我”的成分过多,教师常常这样想:我要讲什么,我应怎样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已有了哪些知识和经验,忽视了那些陪客旁观,雾里看花的学生,把学生看做静止不动的。
孰不知,我们的课堂应是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预则立,不预则废”。教案”为教而备,以知识的最终获得为目的,而“学案”为学而备,是提前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并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传统的教案以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为己任,而学案则以学生为主体,在考虑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获得知识过程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及发展潜能。变“教案”为“学案”要更多的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以便于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
(2)教学难点是什么,教学时应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破难点,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乐于接受。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怎样想,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4)哪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困难,应怎样予以关注。
(5)设计你那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得饱,获得能力上的发展。
备学案要把自己看成“工程师”,把教师的“教”放在如何引领学生去“学”,不仅关心学生知道写什么,更多的关心学生怎样学到的,怎样从一个错误的理解变为正确的认识,考虑怎样放手让学生去学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生成精彩的瞬间。
二、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的过程性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课本第40页设计了用体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不同形状但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并填入表格。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难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再如练习题(1)一个礼品盒长0.6米,宽0.4米,0.3米,要给这样的礼品盒捆扎,留0.2米打结,需要彩带多长?(2)小林想四边往上折的方法粘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1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小林至少需要准备长、宽各为多少的长方形纸板?这些实际问题学生需在实践活动中反反复复的动手操作,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了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身经历是何等的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动手、善于思考,不怕做错,真正让学生在手“做”中分析,让学生在在手“做”中解决让学生在在手“做”中思考,让学生在在手“做”中感悟,让学生在在手“做”中体验
三、变“课堂小结”为“课堂反思”
反思是只回顾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叶澜教授曾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反思对与教师尚且如此重要,那么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反思意识的培养。
(1)课题出示后反思
例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反思课题:什么是组合图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主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思维定向。
(2)学习活动后反思
例如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亿以内的数应怎样读?哪些地方容易读错?
(3)在问题解决后反思
例如“在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如果是3厘米、2厘米呢?”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反思:你发现什么?在反思中,学生知道了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总是正方形面积的78.5%,并反运用于已知一个正方形(圆)的面积,求圆(正方形)的面积,使计算简便。
(4)学习结束时反思
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己一堂课的学习结果。例如: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与以前的哪些知识有联系?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还想知道什么?
(5)复习过程中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倡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2010年开始,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指导下,我们学科组成员立足研究常态教学模式,努力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做到了“教”与“学”的双赢。我也对“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理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要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的精髓。
“导学案”教学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不能只凭教师的想象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其实利用导学案可以将教师从“一言堂”的劳苦中解脱出来,通过导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改变课堂教与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效率,克服新教材给师生造成的不适。
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以导学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手段,以交流展示为特色,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学生巩固练习、当堂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学案的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研读课标做指南:
“导学案”内容要紧扣课程标准,同时注重挖掘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不局限于教科书,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使内容更加充实。例如,本节课的“探究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题就是来自生活。课程标准是核心,学案和教科书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课程标准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课程标准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学习目标确定要明确而具体,易检测,可量化。
2、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各个环节
(1)确定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学法的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及智力发展规律来精心设计学法,从而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有机统一起来。教师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的特点,同时还要研究最恰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案设计体现出来。
(2)用好教材,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案:
本环节的设计不是教案中的复习旧知,而是“温故知新”,是本节课学习的开始。因此,本环节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铺垫。例如,在《圆柱侧面积》这节课中,“探究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得到的,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要利用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本节课的前置学习中可以设计圆的周长、面积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已知不同的条件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为下面的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全面统筹探究新知环节:
探究新知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因此,本环节设计要将知识点、能力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提出问题“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创设 “拿出自己准备的罐头盒,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先在展开图上标出相应的数据,再把展开图画出来,并在所画的图上标出相应的数据”等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最后归纳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基础、兴趣以及能力,分析学生学习的障碍,对知识结构逻辑梳理,搞准知识衔接点、新知识生发点,创设情景由浅入深地呈现。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精心设计达标检测题,体现分层设计
本环节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达标检测”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及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测试题,精选、精讲、精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了导学案当堂反馈、当堂检测的功能。“达标检测”设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
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导学案设计务必体现出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易落实的要求。难度适中,数量适当,富有灵活性、有创造性、趣味性、竞争性。
三、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案、探究新知案、达标检测案。那就意味着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和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其学习目标拟订、活动方案设计、检测反馈设计的主要完成者是教师,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彻底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促进者。课堂上,教师退至幕后,担任导演角色;学生走上前台,无拘无束,尽情合作和展示。教师信任每一名学生,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反思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后,立即促发学生进入一节课的主要活动,活动一是运用数方格等方法计算面积;活动二是小组合作探索面积公式;活动三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问题引领,小组成员总是充满了活力,或动手操作、或表达观点、或补充、或争论、或展示,感到自己在课堂中的真正存在,不是跟着老师转,不是与老师一问一答,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干预。小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智慧得到展现,教师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促进者。
3、对儿童而言,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应尽可能建立在活动基础上。导学案中导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活动”,活动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上应当不断丰富活动层次,既保障学生物质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够丰富内在的思维活动,充分展现合作张力。 在小组活动中,尤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离不开倾听,倾听时学生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内部活动,为下一步活动而开展酝酿、决策。没有倾听的合作是没有实效的,是一种躁动、是一种热闹,倾听与被倾听的协调才能充分展现合作张力。
一、电化教学中的计算机备课优于传统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传统的数学备课教案都是用文字描述的,而许多表现抽象、复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无法用文字贴切地表现出来。即使用语言描述出来,但因为没有体验过,因而有的学生想象不出、感悟不到。而使用电化教学进行备课,在教学中教师则可根据需要,选择适用于教学的文字、图画、表格、录像、和练习等内容制成的课件。另外,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记忆力功能和修改功能,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形成不同的教案,制成课件可以保存起来,仅占很小的空间。对教案的更新也是易如反掌,只要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软件中的编辑功能,就能非常快捷地实现教案的修改。
二、电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志活动。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不仅能使人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且能使人全神贯注,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电化教学集文字、图形、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当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运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是感性的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理解为什么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电化教学就克服了这个缺点,它能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电化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也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
三、合理运用电化教学,使数学问题化“静”为“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再加上几张插图来完成,展示的大多是静止的场景。而很多数学问题却是动态的,动用实物进行直观演示又不太可能。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媒体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合理运用电化教学,使数学问题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