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8: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采矿工程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采矿工程专业

篇(1)

1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5月以来,受国际经济总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影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库存量增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亏损扩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t,同比下降2.5%,这是2000年后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万t,同比下降2.5%;全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持续在3亿t以上;全年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61.8点降至137.8点,累计下降24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减少1101.4亿元,同比下降46.2%[1]。基于此,部分煤炭企业出现裁员减薪现象。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增加22万人,且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加之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直接冲击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笔者通过分析各煤炭行业高校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未能就业,与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煤炭企业争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相比,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302人,初次就业率与2013届、2014届相比降低,其中到煤炭企业的就业人数为63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11%。

3采矿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层面

3.1.1煤炭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受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煤炭企业生存困难,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减人增效的政策,调整招聘计划,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骤减。以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招聘会为例,2015届校园招聘会共收集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效就业信息129条,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的供需比为1∶0.43。而2013年同期为1∶8,2014年为1∶6.15。与之相比,煤炭企业招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变弱,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持续下滑,总量严重疲软。

3.1.2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企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雾霾等大气污染,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阵痛导致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破产和兼并重组,致使一些企业裁员,引发结构性失业。客观上增加了煤炭企业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2学校层面

3.2.1专业招生计划调整滞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受政策、办学方向、师资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专业招生人数调整未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相对接,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期,采矿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笔者查阅2013年、2014年煤炭行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招生计划发现,各高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减少招生数量,基本与2012年相当。

3.2.2就业指导滞后,缺乏系统性

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出现企业争抢毕业生的现象,学校也会因此忽略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当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时,学校才开始重视和加大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大部分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且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而未能从大一入学就进行全程化、立体式的就业指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学校采取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等,且内容集中在走马观花式的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收集等,缺乏对学生面试技巧与礼仪等在就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存在系统性短板。

3.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自身层面

3.3.1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由于采矿人才断层,煤炭“黄金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成了煤炭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此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感觉没有就业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产生差距。首先,基础知识狭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实践较少,且轻视通识教育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其次,综合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忽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致使自身综合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业难度增大。

3.3.2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职业期望高

在煤炭行业景气时,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去煤矿就业,与专业对口。但是,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时,一些学生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观念,在求职过程中仍然过度强调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就业空间,选择职业的范围减小,增加了自身就业难度。另外,受煤炭经济形势好时往届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的影响,学生对工作薪酬期望高,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符。在非煤炭企业求职时,学生十分看重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性质,多数只应聘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应聘。

4解决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考

4.1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煤炭经济下行时,煤炭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努力走出经营困境,并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首先,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应对新能源革命,创新发展,扭转当前部分煤炭企业亏损的局面,确保利润[2];其次,煤炭行业应注重协同治理,加大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开采,提高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煤炭企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煤炭行业的复苏,应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就业[3]。经济发展的进程说明,增加就业岗位要依赖于高尖端企业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多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劳动者学历不高、职业技能弱等问题,它们希望引进大学生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发与服务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4.2高校深化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4.2.1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

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应根据煤炭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适应煤炭企业的需求变化,避免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首先,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合作,全面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需求以及人才需求计划等,对煤炭行业做出前瞻性的科学预测。及时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降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和困难。其次,煤炭主体高校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在设置采矿工程专业时,不能只考虑本校的情况,要在全面调查煤炭行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办学规模、目标定位、培养模式[4],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高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反馈机制[5],了解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评价反馈,把它作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4.2.2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推进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专业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

1)完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求学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6]。低年级重点讲解分析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制度,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求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求职技巧、求职礼仪与注意事项、面试技巧等;对毕业生则重点组织校园招聘会、提供与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就业咨询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2)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树立“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召开基层就业宣讲会、编制基层就业指导手册等措施,做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讲工作,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以实现就业。

3)组织多方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整合采矿工程专业校友资源,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等。此外,鼓励、引导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攻读学位,进行深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加大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发掘创业潜能,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资源优势进行创业,从而实现就业。

4.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观念

4.3.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首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并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拓宽自身的择业选择面。其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在大学期间抓住各种机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历练自我,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社交、创新等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4.3.2调整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方式

煤炭经济下行,加之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调整就业观念,实现多方位就业。首先,不要过分强调与采矿工程专业对口。不要直接放弃与采矿工程专业无关的就业岗位,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把握机会,尽快找到适合自己而非一定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其次,调整职业期望值。在煤炭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值,摒弃不愿到基层就业,只应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观念,主动到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煤炭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5年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5(3):40-41.

[2]潘晓燕.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5):35.

[3]杨静,杨向辉,张光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5(6):98.

[4]李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101.

篇(2)

一、课程构建

专业导论课是指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的向导,对大学新生具有教学、教育的双重功能[1]。采矿专业导论课在帮助学生了解采矿专业基本情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可为学生提供了解本专业的平台,拓展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2-4]。课程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如下。开课前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特点、兴趣方向及对专业的了解。开课之初对专业概貌和课程体系做详细介绍。介绍角度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分类进行。阐述对采矿专业学生而言,需要重视力学等基础课学习,也提醒学好英语、计算机等工具类课程。除此之外,可介绍学院本专业的一些特色和优势[5]。根据培养计划、课时和课程开设实际情况,选择若干门采矿核心课程,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让学生对采矿专业的特点和学习方向有大致的了解。专题前沿的科学技术可开拓视野,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个人作业主要谈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大学学习的规划;小组作业主要按照采矿方向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了解采矿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通过个人展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也能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小组作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能锻炼文献搜索和整理、沟通能力。调研表明,研讨课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6]。总结部分。对专业学习内容、知识能力培养重点、学习方法及训练途径归纳阐述;对课程后续学习和衔接(包括科研竞赛和专业咨询等)提供一些建议;通过优秀学长的视频和现身说法,了解学长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并获得学习建议。在课程结束之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效果,以便后续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实践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自2015级开始采用上述导论课授课内容和方法,至2018级已有4届(共计204人)顺利完成该门课程教学实践。与之前主讲教师单纯讲授教材采矿概论相比,课程构建后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参与人数和授课内容信息量明显增多,学生从文献资料搜集到专题展示文档的整理制作、论文撰写,乃至后期答辩互动,参与感增强,能力提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导论课程调研准备

认真研读和领会福州大学教学文件、紫金矿业学院采矿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专业认证精神,对该门课程定位。通过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背景、学习状态、对导论专业的学习期望及今后职业规划等。发放问卷之前提示大家问卷作答要记一次平时成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作答,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采矿专业整体介绍

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授课安排、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要求等内容。按照“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问题逻辑展开和介绍。利用2个课时重点介绍主要专业课程及特点(如提醒学生要学好力学课、数学、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课),学校学习资源和学院教师、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情况。通过专业整体介绍,一方面,学生初步了解该专业和行业全貌,澄清一些常见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介绍该专业学习重点、特色和发展前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核心课程专题系列

结合实际,从学院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中选择8门核心专业课程,即地采、露采、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矿井通风、数字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山压力与控制,分别邀请8位教师参与,以开设各课程方向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考虑学时要求(每位教师分配1个课时),对各位教师讲座内容和时间等做了建议,请各位教师按照导论课程的要求精炼介绍内容,以便于由此汇集成为一门课程。比如,请各位教师按照对各自核心课主要内容知识、理论基础、技术前沿和应用等加以介绍,并对学生今后学习规划和准备事项提供建议,之后留一点时间与学生做互动交流,答疑释惑。

(四)运用翻转课堂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设置两次课(4学时)翻转课堂,以形成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通过提前布置个人作业“我的大学我的梦”,让学生主动了解采矿专业的所学所用,畅谈各自对专业的认识及今后学习规划。通过提前布置小组作业,即在前期核心课程专题讲座介绍和各自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采矿工程专业有关研究方向和领域中选择某一专题(可以是这个方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方法或应用技术)介绍。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作业,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发挥点评指导和串联引导作用。学生在查找文献资料、团队分工合作及文本制作和展示等环节均发挥了能动性,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对专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五)总结提升对专业的认识

篇(3)

前言:鉴于采矿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龙头地位,世界各国均对其理论研究和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极为重视,向自动化、环保化发展的专业发展动态和趋势业已形成,并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应用和推广。

一、人才培养

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来说,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也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要求。

1、人才素质教育的内涵。在现阶段,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很好地适应采矿工作的能力,有较宽知识面,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工作岗位,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更新适应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人才。

2、人才素质教育的必要。中国能源分布的特点是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贫乏的油、气资源,据中国地质部门统计,煤炭贮量应是10000亿吨多一点,可开采500年左右。未来20年以至更长的时间,中国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由此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将增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等研究作为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可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仍是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在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要的技术储备,立足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所必须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许多采矿业相关的技术难题需要专门人才去解决。

3、人才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从应用创新的内涵、基本特征、创新能力的标志、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与方法、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教育方法、考核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进行大胆改革与实践,应结合采矿工程专业面向煤炭、面向矿山现场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在煤炭行业能够创造性地工作的高级人才,能够使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短时间内适应矿山、创造性地开展矿山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为矿山企业真正更实现安全、高效、洁净开采,使矿山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现代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培养满足上述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基础上进行根本性地改革,通过边改革边实践的方法,探索采矿工程专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很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具有现代化意识,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

二、就业状况

1、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采矿工程专门人才,毕业后分配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2、但不必讳言,该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正面临着暂时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之所以出现这种较为悲观的状况,一方面和许多人对其重要性的片面认识有关,另一方面需要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大胆探索,进行学科建设的新颖性,积极和先进技术相结合,拓宽研究领域,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采矿工程,其次还需国家正确地评价该专业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的改进。

3、采矿工程专业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国家历来的出台政策无不对此极为重视。如对环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对该专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对国有矿山企业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用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所有这些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的进步,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理论研究的深化细化的提高,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后续发展

中国采矿业面临世界性的竞争,这对中国采矿业的理论研究和工业水平的进展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世界各国,国内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关键是科技水平科研实力的竞争,因此采矿工程的理论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细化已提到议事日程中来。

首先,中国的采矿工程理论研究必须和世界接轨,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是沉沦,沉沦就是灭亡,知识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能回避的。这个接轨就是借鉴世界各国研究的先进经验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先进生产技术大胆结合并和中国生产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采矿工程研究模式。

篇(4)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全面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去判断情况。

二、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改变毕业设计实习方式,建立三点一线的联络通道针对部分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建立“毕业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通道,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联系人与指导老师建立联系通道,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内容安排,目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候内,高效的将所需了解的内容尽快掌握,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杜绝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

(二)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由于煤矿行业性质决定,现场实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煤矿行业不景气,各煤矿经营情况不好,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下井进行一线实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寻求新的实习模式刻不容缓,可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可利用3D模拟现场场景,可为学生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只在现场实习才能了解情况。

(三)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毕业设计期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部分同学懒惰性太强,设计进程一拖再拖,到最后阶段随意糊弄过关,为了杜绝此现象,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即学生一周一次给指导老师汇报设计进程。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可实施“三项答辩法”,即在原来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采用单一设计内容及图纸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知识答辩和采矿CAD设计能力考核两个答辩环节,并通过采用一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毕业设计成绩。例如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比重分别为70%和30%;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相差20分时,以低分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成绩一个不及格时,则答辩最终成绩不及格。

三、结语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的好坏是决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毕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和懒惰时常伴随着他们,但如果毕业实习环节严谨、科学、合理,及时打消学生其他想法,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中学到各项能力,使同学们能达到具备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适应采矿工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红斌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董长吉,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2):50-51.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85-87.

[3]查文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9(7):102-103.

篇(5)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煤炭行业也在大跨步地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中国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来说,就是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研究的专业人员。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已有百年历史,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已建设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然而现行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和煤炭行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研究和优化探索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并借鉴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对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进行探索优化,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

 

1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

 

(1)学生普遍缺乏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学习。由于中国矿业大学和神华集团等用人单位用 CET-4和计算机二级通过与否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因此,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注重通用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忽视专业英语、通用软件和专业科研软件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和《Visual Basic》,学时较少,课程内容理论性很强,实用性较差,缺乏对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Flash、PS等)的讲解,导致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相对较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大二之后,学生的英语考级压力相对减轻,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也相对降低。采矿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都是在大三和大四阶段,该课程需要将采矿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知识紧密结合,对学生英语功底要求很高。然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往往不够高。事实上,很多学生即使通过了英语四、六级,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及撰写科技论文时仍比较困难。

 

(2)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时间少。实验教学软硬件比较陈旧,教学模型数量较少,学生的模型课课时安排较少,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有些课程的实验教学课时或者设计作业课时安排较少,最后都会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期末成绩,比如《采矿学》实验6学时,《矿山电工学》实验4学时,《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实验2学时,《非煤开采技术》实验4学时、《采矿学》课程设计3周,《岩层控制的实验方法和实测技术》实验8学时,另外地质认知实习五天,矿井认识实习3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3周,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学时的安排一般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要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很多实习单位和带队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会将大部分实习时间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观一些危险度很低的地方,如洗煤厂,供电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因此很多学生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直至毕业实习,下井次数都很少,现场跟班参观生产工作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十分有限。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带队老师一般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状况准确掌握,基本上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实习报告格式是否规范、学生是否担任组长或班长等职务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4)学生对创新活动参与度低,参与课题项目缺乏途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创新项目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成长自信心的活动。虽然每年中国矿业大学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但是学生普遍参与度不高,缺乏热情。同时,部分同学有参与采矿工程课题项目研究的想法,想通过参与课题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缺乏途径。

 

(5)教师重视科研活动,轻视教学。目前中国大学教师的职称评审,实际上主要依据科研,即有没有科研论文、论著,有没有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教学在职称评审中虽然也受重视,作了很多规定,但大都显得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评审职称时,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导致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出现。有些教师没有统筹处理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使教学水平得不到保证。

 

(6)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目前,各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使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学生在矿山企业实习时间偏短、实习过程简单,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许多企业考虑生产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学生通常只进行象征性地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也使教学质量难以满足要求。

 

(7)学生缺乏国际视野,有出国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师资队伍庞大,但是具有出国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较难做到与国际接轨。同时,大部分采矿专业的学生限于本校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与国际进行交流的经历与体验,导致了他们缺乏国际视野。

 

2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优势

 

(1)先进的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采取双元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企业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且,企业会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部分资金,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提升了学校教学设备的软硬件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学校培养出的优质人才,投身到企业建设发展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2)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和考核体系。澳大利亚大学在选聘教师时,不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往往还需要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2002年澳大利亚科学教师协会出台了《全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具有学术权威性,为教师入职审查和在职教师考核提供标准依据,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倘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上提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布置一些平时作业来培养学生查资料、写作或团队协作能力。3~4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然后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平时作业,在课程展示作业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打分,最后计入课程总分。期末考核方式多种多样,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展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5)完善的实践教学。澳大利亚采矿工程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高,实践教学完善。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提交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在课程结束后,学校会安排与该课程相关的实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

 

3中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优化

 

3.1创新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立德为先,立学为基,既要加强专业教育,注重“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也要加强思想品格教育,注重“树理想、强意志、勇实践、讲奉献,”。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同时,实行教学与科研分开的双轨制职称评定制度,平衡教师课程与科研时间,鼓励教师集中精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学校优质资源,进行科研创新。

 

3.2优化教学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采取“3+1”或“4+1”方式联合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等在国际采矿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学合作,试办采矿工程本科生国际班,面向全球就业。

 

定期邀请国外名校教授到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专业授课或者做学术报告,同时,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和优秀教师公派出国留学澳大利亚大学,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

 

鼓励小班教学,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专业课程由传统的“一课一师”变为“一课多师”,教授与副教授合作讲课。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增加学生与老师的联系,构建多元学习模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交际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编程能力。

 

3.3完善培养模式

 

实施采矿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具有宽厚的矿业领域专业基础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采矿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采用“4+2”的模式培养,即本科阶段四年,专业硕士阶段两年,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也可以采用“2+2”的培养模式,即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在国内接受传统的本科教育,后两年去国外接受开放式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际能力。为了选拔拔尖人才,为我国矿业系统培养中坚人才,实行“3+2+3”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贯通本科三年,硕士两年,博士三年的培养过程。卓越采矿工程师推行“三二六”教学模式,即实验室学习、科研室研习、煤炭企业实习的“三习”教学模式,双导师(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合作的协同指导模式,六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

 

3.4加强实践教学

 

改革传统的演示型实验教学,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学生独立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提交报告。增加和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模型,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5改革毕业设计

 

推行多种毕业设计组织形式:“大专题小设计”、“小专题大设计”和“全专题”,采取不同的实习组织形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与用人单位协商、实习内容由用人单位安排,学生的安全由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按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但实习报告需要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负责人签字;对于少数推荐的免试研究生,可由研究生导师结合科研项目安排,直接进入课题研究,最后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上需要有研究生导师的签字。同时,加强毕业答辩工作,增加提问时间,丰富提问内容,减少提问概念性问题,多提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问题。

 

3.6加强师资队伍

 

改革教师评价方法,完善教学名师评选制度,表彰工作突出的优秀教师;深化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完善遴选制度,公开对外招聘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延揽高层次领军人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3.7完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单一闭卷考核,增加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展示等考核方式,同时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对于闭卷考试,出题方式要灵活多变,少出概念性问题,多出论述和简答题,重在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

 

完善实习考核体系,在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同时,采用实习“一矿一工一师,定时轮岗”,即一个工人带一个学生,负责该生实习环节,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实习成果和实习实践等,定时轮岗,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现场,掌握专业知识。

 

4结语

 

篇(6)

一、模型制作与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特点

1.模型制作

模型直观、易懂,能构建起专业知识的内部联系、空间形态,可以将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以独特的造型展示出立体的视觉形象,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模型设计中布局是否合理、比例是否恰当、造型是否协调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模型制作来发现。模型制作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把专业概念或知识体系动手实践做成知识模型,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是一种能改变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建筑专业、园林专业等都可以把专业知识动手实践综合成建筑模型、园林模型,用于课堂的教学[6-7]。尤其对一些工科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模型制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把枯燥专业知识变为制作模型的乐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与灵活应用。此外,信息获取、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人际交流等能力都可以通过模型制作来实现。

2.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特点

采矿工程属于矿业类学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涉及采矿、井巷、力学、机械、管理与制图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具有概念较多、知识点零碎、知识体系环环相扣的特点,需要有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才能把知识架构的空间关系搞清楚。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一知半解,而教学模型参观也仅是对知识的一种表象理解,不能从根本上掌握主要知识点的本质关系。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一直是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模型制作则能把一些抽象的专业概念、知识体系构建起来,使知识结构立体化,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因而,选择模型制作进行采矿工程专业课的教学实践是课程教学方法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模型制作在教学中的应用

1.模型制作的课堂引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教师对课程的掌控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是一个关键点。教师应认识到课堂引导的重要性,在模型制作授课中应循循善诱,适时教导。刚开始进行模型制作的学生会毫无头绪、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进行课堂引导,可准备若干个模型制作的选题,讲解一些相关的模型案例,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可安排学生参观教学模型,增强他们对模型的直观感受,使他们认识到模型制作并不难,还有一定的趣味性。其次给他们讲解模型制作的益处,提高他们对复杂空间的表现和认知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等。最后将学生分组,1组4~6人为宜,每组设定1名小组长,组长分工明确,组员各负其责,并纳入最终的考核评分中。

2.教学中的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过程:首先进行模型的选题,教师准备若干个模型制作的选题,由学生自由选择,也可由学生根据专业课程知识自选课题;选题完成后,模型小组要搜集资料、完成模型设计并绘制方案草图,依据草图绘制出详细的CAD施工图;然后根据选题的不同确定模型制作材料;此后,各小组分别进行模型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拍摄具体实施模型制作的关键步骤照片,为下一步小组汇报或上交报告提供素材;最后,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模型成品进行展示,各组推选代表进行PPT汇报,师生针对各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讨论,教师对最终结果进行考核评分。模型制作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课时,给学生分配模型制作任务,要求模型能自成系统,甚至能简单运转,并符合实际情况。在学时较少的课程中,可进行专业课中一些主要概念、知识点的模型或模型部件制作,可利用塑料板、纸盒、泡沫板等材料进行模型制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重复之前的教学模型,则要求学生做出更精细的模型,可添加二极管等电子元件进行电动演示,可改进模型材料使做出的模型更逼真等,要求重复的模型趋于精细化、形象化。在学时较多的课程中,可进行专业知识体系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应用。根据课程知识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自己的表现形式。学生如果继续之前的模型,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型系统,可借助光电、机械等方法使模型更真实化,易于理解。课程关注的焦点是完成模型制作所获得的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能靠自己和团队做成事情的信心。

3.模型制作的实践竞赛

教师应鼓励学生全员积极参与模型制作,可推荐模型制作兴趣浓厚的学生参加全国的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例如,采矿工程2015级学生参加竞赛模型作品,获得了奖项。这些结合专业知识把想法变成模型作品的经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他们做成事情的自信心。

4.模型制作的教学反馈与持续改进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00-03

一、引言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国力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取决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尤为重要,其作用不可替代。而且,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高校要逐渐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的意义

实验教学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相对于课题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探索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课题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深化。实验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演示型实验、操作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系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很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都来源于工程实际。采矿工程具有以下特点: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学科应用过程中注重细节、综合交叉性等,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设计基础,同时能够对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具备系统工程的思维。因此,实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重新思维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的规划,应在应用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的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培养具有“科学采矿”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逐步完善本科培养方案,加强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环节,构建多功能、开放型实验教学平台。

三、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一)采矿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实验教学也要紧紧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不断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实验教学成果和经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固体矿床(煤炭、金属及非金属)开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能力,在采矿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矿山(井工、露天)设计、工程监理、矿井生产与技术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及科学研究人才。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核心内容为“实验类型、实验层次、实验途径、效果评价”,建立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格局。根据教学载体和侧重点的不同,将实验教学体系划分为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多层次递进和整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保证专业人才的行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

(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

以培养具有“科学采矿”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逐渐改革采矿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完整的、与课堂理论教学平行的实验教学环境。

1.进一步完善以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为中心的“科学采矿”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规律,逐步完善由基础教学、技能学习、实践应用到创造、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生产环节或者科研课题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水平,培养学生“科学采矿”的意识和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充分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自主性地设计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需要参与的创新教学环节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为科研导论课、科研技能实践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共计6学分96学时;选修部分包括研究性实验项目、学术交流活动、大学生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科技创新与发明等环节,学分的认定按创新学分认定办法执行。

2.进一步完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采矿工程的很多实验与岩土工程、土木工程等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度,高校在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寻求兄弟院校或类似专业的实验室资源。例如一些实验可以联系岩土工程或土木工程类高水平实验室,这样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打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实践环境和条件,打造了网络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通过网络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实验项目的实践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一些项目和实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重大项目的实验环节,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必修实验中增加自主实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3.创新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构建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系统,客观、立体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一些演示性的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对于一些操作性的实验,则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科教学工作中,要一定幅度地增加实验教学的权重,相应提高实验教学的学分,逐步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实行书面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考试与小论文相结合、采用试题库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总学分19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41学分,创新实践环节6学分,非课堂教学所占比重为23.62%。课堂教学环节2510学时,实验教学环节820学时,实验教学所占比重为24.62%。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公益活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共计28学分。

4.注重毕业实习,实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无缝对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基础和构成。毕业实习阶段,务必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深入生产一线,熟悉采矿工程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对一些生产环节能够实际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对采矿工程有直观、全面的认识。而毕业设计作为对采矿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应用,其实践性不言而喻。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学生对采矿知识的整体把握,还要求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细节,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安全规程》的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整个矿井合理设计。

5.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第一层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第二层次: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设计;第三层次: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达到上一层实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获得进行下一层次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自主选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必修实验中增加选修性质的自主实验环节,增加课堂外实验的比重,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实验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验过冲中自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建立“做―学―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采用“做―学―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实验细节和实验过程的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做实验中学习、在做试验中培养科研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本科生教学起步晚于研究生教学,可以说是在研究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和优势就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职称学历高,科研经验丰富,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比较多,这些基础为本科生开展实验教学和创新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也塑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已经完成的优秀的科研项目,根据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进度,将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转化为实验教学单元,使学生在重复科研过程的实验中,逐步掌握从事科研的基本技能。“做―学―研”的结合能有效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连接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在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环节起着重要作用。采矿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规模投入。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积极搭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多措并举,齐头并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震,朱昌平,范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

[2]王京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3]郑志国,韩志,孟祥宾.关于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

[4]熊薇,鲍鸿.以学生为本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5]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9).

[6]马植侃,隋旺华,胡德成,李巨龙,刘裕国.中国矿业大学创办钻探专业的47年[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9,(S1).

[7]翟新献,周英,郭文兵.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38-03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Zang Chuanwei, Ning Jianguo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oblems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s integrated four parts are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containing three methods are created; the new teaching technique way is chosen. These reform measures are applied,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are attained.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mining engineering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510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多次出台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双语教学改革力度。在此背景下,矿业类高校纷纷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多数矿业类高校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上采用“采矿学(或煤矿开采学)+矿业概论双语”的教学模式,其中采矿学用中文讲,矿业概论采用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专业英语改为采煤概论双语教学。然而“换汤不换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采矿专业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低的难题。另外一种方式是,选取煤矿开采学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原本就有较大难度,再用双语教学,接受起来难度更大,难以取得很好效果。在双语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手段上又有“中文讲课+专业术语英语介绍”“英文讲课+中文专业词汇”“英文多媒体课件+中文版书”等。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讲专业知识,单纯的讲授法、灌输式讲课,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采矿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行革新,以达到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英语交流、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双语思维能力,实现复合型的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双语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和教材

根据调研报告,我国矿业类院校双语教学内容有3类。1)采矿概论内容或原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原有的专业英语教材,如蒋国安和吕家立在1998年编写的《采矿工程英语》。2)煤矿开采学内容,主要包括井田开拓、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3大部分。目前尚无配套的双语教材,多是采用徐永圻编著的《煤矿开采学》和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此外,还有蒋国安和秦忠诚在2003年编写的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olid Deposit Mining;林在康等在2004年编写的The Coal Mining Method。3)矿山岩体力学或矿山压力及控制方面的内容,比较新颖,难度也较大。教材主要是Syd S. Peng(彭赐灯)2008编写的Coal Mine Ground Control(《岩层控制》),为外文原版教材。

第一类教学内容,教材为原版教材中摘录的内容,英语地道;同时,内容全面,学生能够掌握较多的专业术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作用。但是,采用的教材比较陈旧,缺少我国家自己的先进采矿技术。第二类教学内容是采矿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课时量大,内容丰富,且能够反映我国的煤矿开采水平。所用的中文教材也是一本经典的教材,但是缺少一本完整的配套的地道的英语教材。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再加上英语讲授,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第三类教学内容是专业课方面比较新的内容,且教材为原版教材,是很好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但是,教材价格昂贵,正版教材为75美元,而且教学内容和采矿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有重叠。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而且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讲授法演变成“满堂灌”的注入式。对于第一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多为先讲专业词汇,然后针对专业英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夹杂着部分内容的解释,师生间互动很少。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教学内容,由于内容比较新颖,学生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多数教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再加上英语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十分陌生,英语和汉语讲授穿插频繁,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听讲难度都很大。

在教学手段上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少数采用板书教学。由于课时量少,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解决板书信息量少的问题,而且教学内容生动。但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还有待于提高,而且学生感觉速度偏快,来不及做笔记等。

2.3 教学效果

根据调研情况,采矿工程双语教学的效果总体较差,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尤其是专业英语思维能力非常欠缺,也很难做到熟练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统计发现,认为专业英语用处不大的占到40%,有2/3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多增加了一些专业词汇和阅读量,仅有个别学生做到用专业英语思考。通过对双语讲授煤矿开采学进行统计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介入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接受,本来能够听明白的,中文夹杂英文反而难以理解,3/4的学生认为只是增加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量。

3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选择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材时,要以采矿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根据,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同时考虑到国内外采矿业的发展和趋势,考虑双语教学的培养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优选。山东科技大学采矿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取消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设置了Coal Mining Technology双语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充分考虑,通过学院、系里的教师的探讨、论证,结合教学实验的结果,最终确定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深化部分及附录部分。

基础部分是原有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或采煤概论)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提炼。由于取消了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差,直接进行新的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难度大,效果较差。这部分内容包括煤矿地质、井田开拓和准备、采煤方法和工艺、通风和安全、运输提升以及排水和供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具备了初步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扩充了知识面,了解了国外矿井的生产情况以及整个煤炭开采的过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部分是国外先进的采矿理论、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外有而国内没有,或者国外水平高于国内水平的内容。纵观世界采矿业的发展和现状,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他们在短壁开采方法、采矿机械设备、深井开采理论和技术、矿井安全等方面水平高于我国。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外采矿先进技术都罗列进来。精选其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短壁开采方法方面的内容,包括工艺、设备(如连续采煤机、梭车、锚杆钻机等)、通风与安全措施等,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三国这方面的内容为主。短壁开采在我国的应用不多,但是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边角煤的回采过程中,而国外在短壁开采方面技术和设备已经比较成熟。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内容相应的教材应该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原版教材的摘录。

深化部分内容主要是我国先进的采矿技术、设备和工艺方面的内容,是我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多项采矿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放顶煤技术、无煤柱开采、长壁开采技术以及近年来提出的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等。在我国成熟的、特色的采矿技术中,选择长壁采煤方法、放顶煤开采和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作为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自己编写教材,聘请国外矿业方面的专家来审稿,确保教材的质量。

附录部分包括科技英语知识和英文科技摘要写作技巧两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读懂科技英语,同时掌握一些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翻译技巧,便于以后、和国外同行交流。

这四部分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了哪一部分都不完整。基础部分使学生了解国外矿井的生产系统、巷道布置、采掘工艺、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具备初步的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部分则是针对国外先进的成熟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深化部分则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成熟的采矿技术,并能够用地道的外语表达,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表达能力;附录部分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好专业英语。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该是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能笼统地采用某一种方法和手段。

4.1 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

在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教学、学生自学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在使用讲授法时,一定要避免“满堂灌”,避免“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讲授法,先讲问题,再分析、得到结论,再讲应用;同时,讲授速度不要太快,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授的内容和重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中文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的内容,如煤矿地质、井巷工程等,学生已经掌握专业术语的中文含义,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重点讲授词汇、构词法、背景知识,扩充词汇量;分析长句语法结构,教会如何看懂复杂的句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表达,讲如何构词成句,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介绍国外煤矿的情况。课堂内设置语境,进行英语交流。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课堂上再检查改正。对于国外先进技术部分内容,教材为原版英语教材,应该按照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采用英语教授,加上必要的中文解释,使学生既学到地道的英语,又掌握专业知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中文知识,讲知识点,加英语表达,从词汇翻译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以中文为主,专业术语采用英文并讲解;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中文翻译成原汁原味的英语;结合少量的关键的英语句子和段落讲解。

2)案例教学法。以国外一个典型的现代化矿井为例,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详细介绍其地质、开拓准备、采煤、掘进、通风安全以及各大生产系统等,使得学生将前面所学的术语和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3)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山东科技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优秀资源,以大型现代化矿井仿真系统为平台,划分小组,用英语介绍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巷道布置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4)讨论教学法的使用。练习外语演讲,一个主题,分几个小组,学生自己搜索内容,组织演讲材料,英语讲授。一个人讲,其他组员补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委,演讲成绩作为考试成绩之一,占20%。

4.2 以多媒体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双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两种语言同时运用,教学信息量大。所以,单纯采用板书来授课很困难,加上采矿专业中有大量的图形要讲,板书绘图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这使得板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表、动画、录像和文字集中到一起。为了便于学生能够做好笔记,更好地接受知识,建议采用以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的教学手段:对于介绍性的知识内容,结合图表,表明逻辑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推导性的知识,如公式,板书推导;对于复杂的图形说明,多媒体演示重点部分,再板书一遍。这种教学手段学生反应良好,取得较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探索,并进行教学实验,取得初步的教学成果。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双语教材建设、双语师资培养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双语能力,实现复合型采矿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臧传伟.提高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初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93-94.

篇(9)

0引言

为了适应湘潭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新的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岩土工程》课程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以下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学生的内心感觉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与专业相关性不够强而表现出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很难选择出适应专业发展的教材,使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没有办法真正掌握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等等。为此,为达到采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紧密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岩土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学途径,最终目的是获得使师生都认可的、完善的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1自编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现阶段该课程主要是选择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岩土工程(王幼清等编写),该教材主要是面向隧道,水力工程专业的,有的章节与采矿工程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是没有多大联系,且教材中的公式推导较多,使得学生一见到就头疼。此外,教材中多以文字和公式为主,图形较少,计算较多,为了弥补该教材的缺陷,笔者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根据湘潭大学该专业的历史和特色,着手编写教材,或者在教材未出版前,可选取其他的相关教材,借此补充所选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深刻理解采矿中所要遇到或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

1.2提高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提供与该专业相关的若干本教材,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到两本进行阅读[1],可以此提高学生对该课程乃至专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习惯,从思维和意识层面上提高与岩体相关的采矿理论和技术知识[2]。

1.3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岩土工程》这门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对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都要做到有所均衡,有所取舍。重点部分要做到仔细讲解,但是考虑到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去向有可能会朝着水利工程,隧道工程或公路工程等发展,因此,教师也应适当地传授与其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大体上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内容做到有所了解,若学生确实对其他学科感兴趣,且在今后的工作方面有转专业的意向或打算,可在课后再与学生多沟通,这样就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

2.1主观上应让岩土工程尽量向采矿工程靠拢

许多学生通常会认为两个专业联系性不强,因而,潜意识里就会忽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只要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首先,应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4],可在课堂上展现两者之间关系性较强的一些案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范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2在教学形式上应有所改进

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利用人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掌握的特点[5],且单纯地讲解ppt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需引入动画,视频等缓解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乏味,还可通过课堂随机问答等形式,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培养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岩土工程专业性质是工程实践性很强,这和采矿工程专业一样,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走走、看看、动动手,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现场工作人员实地讲解[6],分享他们的一些工程经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今后走到工作岗位上遇到同样的类似问题也不会表现出手足无措。

2.3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应更积极稳妥

学生上大学之前,学生对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已习以为常[7],并且要从根本上扭转很困难,并且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较多,大学前两年所开课程也较多,课程安排很密集,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并未做好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8],所以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深入理解和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前课后资料供学生找准专业的方向,亦或是可以录制“微课”[9,10],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获取知识。

2.4学生课堂上问答情况应有所改观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86-02

目前,我国本科高校中有1047所开设了工科专业,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14085个工科本科专业,占全国所有本科专业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在校生人数达到452.3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中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总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合格的工程人才在世界的排名并不靠前。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10%。这说明我们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推动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建设更为合理的采矿工程专业教育体系,采矿工程专业认证于2007年开始试点,目前已有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的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了专业认证。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

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1989年,由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签署了《华盛顿协议》,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的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目前,这已成为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为工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标准,给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了参考。截至2014年,已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等15个正式成员和德国、印度、中国等6个预备成员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我国现行的最权威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该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其中通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项内容。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认证标准体系与美国相近,都是由基础标准和专业具体标准构成。

二、我国采矿工程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采矿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以矿业工程为主,集地面、地下建筑、爆破工程、矿业技术经济于一体,属于多学科、宽口径工程专业。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认证结果将得到《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对将来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国际质量标准的通行证。这对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

与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来建设采矿工程专业,可以更加明晰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基本标准和改进发展方向。更加规范了在校学生实现对知识、技能等需求提供保障的措施,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并获得职业资格提供了前提。通过全方位的专业认证建设,可以更加明确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工程教育素质,促进采矿工程专业的良性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从自身发展需要、专业竞争力需要以及保证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几方面考虑,采矿工程专业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迫切需要的。

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采矿工程专业认证的关键问题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符合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标准。根据我国采矿工程专业规范和2015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以例,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可在以下方面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

(一)整体设计培养计划

专业规范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质量标准等给出定性描述和量化规定。专业认证更加注重的是其所培养学生具备的科学素养和从业能力。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需要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变化、地域特色、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及学生的发展潜质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围绕培养综合型环境工程人才,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采矿工程专业的有机整体。西安科技大学吸取认证专家的建议,从内部挖掘缺陷,进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深度改革,顺利通过认证,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份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能源基地。因此探索培养能直接参与西部以至全国矿业工程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安科技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在能源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教育科研平台,因此,能够在加强煤炭地下开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扩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具备固体矿床开采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矿山开采(含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岩石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管理、安全监察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采矿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预期毕业生的能力,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要能保证毕业生获得进入该专业领域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这四类认证标准里要求的基本内容,还应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增设采矿新技术等课程,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另外,为了促进企业需求与学生培养之间的联系,在确定课程体系设置时邀请了企业或行业相关专家参与,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倾向,并根据西安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修订后的课程体系由四大模块组成,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按一般工科要求设置,使学生主要获得基本能力;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其核心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进行有机整合,合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教育认证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要求高。采矿工程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要始终将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首先,整合学科优势,形成多层次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西安科技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建有国家级“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有省级教学团队,这些都为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提供支撑平台。专业实验室向各年级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参加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直接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以增强科研意识和能力。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在保障和加强现有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教育,拓展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并将一些课程的教学带到实践基地进行,强化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才能提高对学生工程现场实习环节的指导水平。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通过毕业生调查回访和企业座谈,及时反馈矿山企业对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引导其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同时,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与企业多联系,通过挂职锻炼,合作科研等方式,增加专业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验,使教师切实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与对人才能力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工程类意识、思维和工程技术方法渗透到课程中,将大量的工程类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融入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四、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也是全面提升采矿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水平的一次契机,只有深切领会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导向的认证理念,切实加大投入、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才能使我国的采矿工程专业真正与世界工程教育接轨。

参考文献:

[1]支希哲,韩阿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4):44-47.

上一篇: 节日营销论文 下一篇: 税务党风廉政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