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8: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海子的诗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海子的诗歌

篇(1)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03-01

海子在1988年创作的诗歌《夜色》中写道:“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从诗中能看出海子的整个人生的“难”与“幸”,而这些也就是海子的诗歌的基本情思。海子的创作,总体上就是以成为“诗歌的王”(太阳)这样博大的精神追求,超越现实中因“流浪、爱情、生存”而负载着的“受难”。从中我们已经可以粗浅地看出一些海子的诗歌理想

海子渴望成为“诗歌的王”,像但丁、歌德、莎士比亚那样的“王”。博大的精神追求是海子超越现实“受难”的“幸福”向往,海子的一些诗篇,咏唱了这样的追求和志向。海子的理想追求,是在其创作历程中逐步萌生、发展、明确的,海子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几首诗,显现了这一发展轨迹。

一、理想从探求民族的心脏开始

海子最初开始创作诗歌的时候,朦胧诗和寻根文学大受欢迎,海子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海子关注民族的历史文化,渴望探求民族的心脏。海子在长诗《河流》的序《寻找对实体的接触》一文中谈到“当前,有一小批年轻的诗人开始走向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揭开黄色的皮肤,看一看古老的沉积着流水和暗红色血块的心脏,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和冲击力。他们提出了警告,也提出了希望。虽然他们的诗带有比较文化的痕迹,但我们这个民族毕竟站起来歌唱自身了。我决心用自己的诗的方式加入这支队伍。”①

海子在早期创作的《亚洲铜》一诗就体现了他要探求民族的心脏的志向。

亚洲铜(1984)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亚洲铜/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很多评论都说海子的这首《亚洲铜》是海子摆脱了对朦胧诗的模仿状态,有了属于自己的诗歌想法后所写的较早的一首诗。但从诗歌中能发现,旧的创作方式和流行的文艺思潮对海子尚有很深的影响。

就诗意来说,诗篇表现的是立足凝聚了民族和家族历史的土地,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或诗学传统的意思。诗的一、三两节尤为突出地的显现了这一点。这就明显地显现出,海子受到的当时文坛和诗坛的“寻根”思潮的影响。

海子所谈到的“自己的诗的方式”,也就是海子诗意追求上的非传统性和诗艺表现上的个人独创性。“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显现了一直为海子所关注的主体心灵和外在现实、短暂生命和永恒时光的冲突,以及在此困境背后的生存奥秘。“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一句,一方面显现了海子对民间和自然的倾心与关注,另一方面,就像他把民族文化传统或诗学传统比作“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继承发扬这一传统即是让我们和河流(时光)一起,“穿上它吧”一样,“青草细小的腰”,“野花的手掌和秘密”等等,这些独特意象的创造及组合,在诗艺上都打上了作为农家孩子的海子的烙印。

在1984年前后,海子还有一些诗作也显现出他的“寻根”倾向,如《历史》、《我,以及其他的证人》等等。在“寻根思潮”和朦胧诗的影响下,海子立足凝聚了民族和家族历史的土地,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远大理想的追求。

二、追求以燃烧自己的生命展开

海子对于自己的诗歌理想的追求是极其执著的,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包括生命。

海子对凡·高十分推崇,称他为“阿尔的太阳”,同时,海子也以凡·高自况,亲切地称凡·高为“我的瘦哥哥”。在1984年创作的《阿尔的太阳》这首诗中,海子展现了他在凡·高的启发下新艺术观念的萌生及其为之奋斗的艺术志向。

在《阿尔的太阳》中有这样的诗句:“从地下强劲喷出的/ 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 是丝衫和麦田/ 还是你自己/ 喷出多余的活命的时间!”诗句中显现着海子对于凡·高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的崇敬之情。

西川在《怀念》一文中谈到海子“每天晚上写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工作”。②这种不计后果的工作方式,极大地损害了海子的健康。就海子后来的创作实践看,对这种需要付出“多余的活命的时间”,为艺术而献身的工作方式,海子是认同的,这从他把叶赛宁等称为“诗歌烈士”上也可以看出来。

在《阿尔的太阳》中海子写道:“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开始点这火吧/ 烧吧”。海子明确表示他将继承发扬凡·高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方式,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不计后果”、“喷出多余的活命时间”地走下去。

另外海子的自杀一度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很多评论者都将海子的自杀原因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朱大可在《先知之门:关于海子的死亡与探查》③一文中,将海子的自杀与屈原的自杀作了分析比较,“在经历了两千年的漫长空白之后,海子的英雄容貌闪现在自杀的现场,像屈原的最年幼的兄弟。”“这样一种响应性的自杀,标志着海子的存在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卧轨时刻,他穿越死亡走廊,径直走进了灿烂的火焰”。甚至认为“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撇开海子自杀的具体原因不谈,但就海子的诗歌文本来看,海子确实是愿意以燃烧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展开自己的伟大追求的。

海子对于理想的追求是如此的执著,以至于不惜一切代价,愿意“喷出多余的活命的时间”;海子以凡·高自况,必定也做好了以燃烧生命为代价的觉悟。

三、祖国以伟大不朽的诗篇筑造

海子对自己的远大理想的热爱犹如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海子渴望通过自己的语言构筑属于他自己的“诗的天国”,“诗歌王国”就是他的祖国,他要成为“诗歌天国的太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祖国”有着崇高的敬意和炽热的情感,这是建立在家乡情感、民族血缘、文化传统及地缘政治基础上的一种深沉、强烈而普通的文化心理。在诗中,海子将他所选择的诗歌事业视为自己的“祖国”,将这一带有历史文化和民族政治色彩的词汇个人化和诗意化了。这一方面显现了海子对“诗的祖国”的热爱和欲为之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显现了海子将日常语汇作创作性转换的诗歌才能。

在投身诗歌事业的过程中,海子“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远方”才是他永远不会背弃的母亲,是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息的动力和不变的目标。在诗歌这一“永恒的事业”的路途上,海子知道,既有为之献身的殉道者,也有于此哗众取宠、谋取名利的小丑。所以他说:“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对“诗歌、王位、太阳”的追求,是海子人生的动力和目标,“万人要将此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这体现了海子不折不挠的执著精神;同时,对这执著的“幸福”追求,也是海子摆脱现实中“受难”困境的唯一途径——“我籍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至“水滴中一匹马儿一命归天”两节,表现了海子面对远大理想时油然而生的渺小感和倦意,同时也表现了海子视死如归的气概。

最后两节,海子明确地表达了他要像但丁、歌德和莎士比亚那样,成为诗的天国中的“太阳”的志向。“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他自信能够成功:“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甚至要成为一个“诗歌的终结者”——“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的王国和我”。在海子的许多诗歌中“太阳”这个意象反复出现,可以说是海子诗歌的核心意象之一。海子常常以“太阳”自喻,他希望自己能在诗坛获得太阳一般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渴望像太阳一样燃烧自己普照大地福泽万福。

海子立志以自己的语言和诗篇构筑自己的“祖国”,他要以伟大不朽的诗篇照耀整个“诗的天国”,他要成为不朽的“太阳”。

四、总结

海子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伴随着追求而生出痛苦和幸福。理想是海子追求的东西,海子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海子说过:“《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哺育了我”。因此海子在追求远大诗歌理想的时候,一开始便探求民族的心脏,海子是如此的野心勃勃。为了远大的理想海子不惜一切,甚至愿意以燃烧生命为代价。海子渴望构筑自己的诗歌王国,要成为“诗歌的王”,成为“诗歌天国的太阳”。

注释:

篇(2)

海子属于第三代诗人中的一员,但他又是其中一个特殊的诗人。在欧美思潮大量涌入的年代,第三代诗人中的海子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以彻底的虚无主义去对待精神危机,而是在孤军奋战中体验着理想主义文化信念,通过诗歌缝合破碎的现实世界,重构精神信仰。海子诗歌中的“乌托邦主义”无处不在,从大地到太阳再到实体,这些海子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始终存在着一种乌托邦精神。

一、海子诗歌中大地主题的乌托邦主义

1.诗意的家园――大地。诗歌里麦地是荒凉而贫瘠的,海子不是陶渊明一样的田园诗人,他的麦地乌托邦反映的是一种激烈冲突。海子在麦地意象里,像敬畏父母、热爱情人一样爱着乡村与土地,麦地意象逐渐泛化,从思乡之情变为对乡土的眷恋,并进一步深化乡土情怀,使之变成精神上的乡愁,进而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关注。他觉得存在即要受难,应该在艰苦的劳动中慰藉灵魂,重建精神家园。

2.流浪的欲望――幻灭。海子因为父亲对自己是大学教师的身份而渐渐有了距离而伤心。现实的穷困以及亲人的期望,尤其是爱情的失利让海子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创伤,这种情感挫折对他的影响是极深的,渐渐让他流露出了自杀的情绪。生活的贫困、恋爱的失败对海子诗歌有很大影响。还有就是海子把诗歌当作自己的事业,全部的生命。尽管他死后荣誉越来越大,而活着时却没有被重视,甚至被一些资深的著名诗人所批评。被埋没的海子精神焦虑,压力极大,逆境使得幻想着大地乌托邦的海子被现实给敲醒了。

另外,海子将诗歌变成精神存在的形态,他在目标的追逐中却发现和目标相距越来越远,他的大地乌托邦是对生命的深思,也有着某种神性体验,但所带来的是空虚和黑暗,甚至是无比绝望,这也为他后来的自杀埋下了隐患。

二、海子诗歌中太阳主题的乌托邦主义

1.伟大的诗歌――幻象。《太阳》是海子追求一生所要去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十余首长诗中把史诗般理想倾注,从《河流》到《太阳》,海子的长诗风格从母性气质与东方神秘精神变成了充满父性的暴烈和死亡冲动。在现实中被粉碎的理想成为他寄托于太阳史诗的本源。在太阳乌托邦中,诗人极其矛盾,大地带来充满死亡气息的秋天,而太阳则带来了暴力、黑暗与被毁灭的幻象。现实生活里的幻想存在给海子诗歌带来很大影响。海子创作后期迷恋气功,因为他觉得对写作有益,让人炒饭。他的太阳诗中气功迹象大量存在,比如“我的诗歌之马大汗淋漓,甚至像在流血”,“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等。海子的创作呈现出一种精神分裂式的幻象,把伤痛幻化,感受伤痛与绝望,加速了他的毁灭性死亡。“太阳向着赤道飞去/飞去/身体不存在了”。在《太阳・诗剧》中,海子通过诗歌语言把生命燃烧起来,但过分的幻象化写作也对诗歌的质量产生了影响,语言上狂欢变得无节制,意象堆积更加碎片化。这种焦灼心理让他的写作方式及速度都受到了影响。但他依然笔不辍耕,在太阳的史诗写作中,诗歌语言变得神秘而有着魔法般的力量,“太阳”“王”“上帝”等词汇大量出现,代表海子后期诗歌里神性纬度。在暴力与死亡的意象中,他呼唤着生命里原始的生命强力。海子的这种乌托邦式幻象让他通过伟大诗歌的创造来抵抗死亡的逼迫。

2.太阳的向往――永生。海子给剑安排的是成王的宿命归路(死亡路)。剑的弑父代表着这悲剧的英雄在命运中无法逃脱捉弄,海子亦是如此。剑的一生都由宿命决定,当剑成为王,却也走到了残酷命运之前,弑父娶妹将太阳火焰中的黑暗呈现了出来,也让诗人自己永坠黑暗。“天空像倒塌的殿堂/……我把天空还给天空/死亡是一种幸福”,此时诗人的全部家园幻象最终破灭。1989年3月26日,诗人在幻象的破灭中倒了下去,“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理解海子诗歌里的乌托邦主义,有助于认识其诗歌中的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海子诗歌中超越性的形而上追求更为明晰,希望能够为海子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3)

本文把海子精神领域和诗歌领域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之前和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之后。这样分期的原因是:海子本人出生在农村,但他非常聪明,十五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他是农民的儿子,贫困的出身这个背景在他走入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后,使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这个阶段的他接受许多新鲜事物,又促使他有更博大而高远的精神追求。海子诗歌的独特意象和真挚感情,源于他所接受的淳朴的父母之爱和农村乡土环境的教育以及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善良,质朴,淳厚的精神气质和热爱生命和土地的情怀以及由此造就的秉性;而他的诗歌所呈现出的博襟和崇高境界,则是在考入北京大学之后,感受了北大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渊源学养,兼容并包和刻苦上进的文化精神后自主接受人类文明成果并且把自己的生命艺术化所产生的理性追求。如果说海子十五岁前的生活和经历培养了他善良淳朴的性格和自强自信的品质,虔诚而真挚的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胸襟,形成了他热爱生活和人类的赤子情怀;那么,北大的学习和教育则形成了他系统而扎实的知识底盘和以诗歌为途径拯救人类的诗歌理想

一.海子精神气魄和诗歌领域理想状态的形成

海子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一切事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在《活在珍贵的人间》中他写道:"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1]他这份对土地的特殊情感,不可能是一个在大城市里成长的人所拥有的,它只能出自一位像海子这样的农民家孩子之手,它带着海子对童年时期农村生活的所有回忆。从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本身就有着质朴、纯真以及对农村的土地的深厚感情。山川,溪水、绿草,蓝天等特有农村气息的自然味道都在海子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事物都是是海子一辈子也割舍不掉的故乡情缘。

十五岁的海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接受的是完全不同于农村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在这里,海子的精神气质和诗歌理想得以最终形成。海子凭借他的聪慧和勤奋学习了除他本专业外的很多其他的书籍,这其中有关于美术的,文学的,哲学的,尤其是文学和哲学的。这时期的知识积累为海子日后的诗歌创作积淀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海子的诗歌理想是通过他的诗学论文来表现的。海子具有自己的诗学观,他的诗学观为他的诗歌创作起到了方法论和航标的作用。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个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二.生命与艺术的交织

海子把自己的生命艺术转化为诗歌的形式,诗歌包含了海子太多的理想和理念。他诗歌的内容是他自己全部生命及艺术的贯通。海子的诗歌有短诗也有长诗。短诗主要都是抒情诗,是他对生命本身的高度凝练。正如他自己说的,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具有“刀劈斧砍的力量”[2]。鉴于篇幅和海子1985年后的短诗,尤其是1987年后的短诗实质上都是伴随着《太阳七部书》的行进而产生的,是“七部书”这一粗硕的太阳火轴辐射出的火星星群。就像一滴海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海子的短诗同样折射着他的诗歌理想,所以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海子抒情诗的内涵的分析上,而对他的长诗只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

三.海子诗歌对现代人们的启迪

海子以诗歌为途径来拯救当代人类走出精神落寞、追求物质化的生存状态做了一次大胆的努力和尝试,他以最原始的手段,从人类文化的源头出发,运用象征的手法,显示出一位诗人对这个不能让他满意的时代的既恨又爱的深沉反思和执著关注。海子的诗歌对于当下生存和精神境况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海子献身艺术的精神来看。人们繁忙的为自己工作而奔走,城市里钢筋水泥建筑起来的高楼大厦和废物污染隔断了与大自然与人清新灵动的交流,从而导致了人所需要的真诚沟通不能实现。这些闪耀着人的智慧之光的诗句和我们由此感悟到的美好生存和人性之美为我们这个心灵干燥如沙漠的时代浇灌了精神的甘露。如果说后工业时代是物质对人的异化,是精神凋萎的冬天;那么,海子的诗歌则是对精神家园的复归,是万物苏萌的春天。王家心说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内心写作,却不能按自己的内心生活"是这个时代的无奈,那么海子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抗,他的赤子情怀和他献身于艺术的勇气和精神是高悬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精神之光。

注释:

[1]西川《诗学:一份提纲》,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14页。

篇(4)

20世纪60年代,海子出生于中国安徽一个贫穷的农村,当他15岁考入北大,来到北京这座多元文化与思想激烈碰撞的城市的时候,8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也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制的转换,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丹尼尔・贝尔认为:“根基被斩断的个人只能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文化漂泊者。”[1]从安徽农村来到北京昌平的海子,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在都市、身在异乡的漂泊感,他认为“(昌平的)柿子树下/不是我的家”(《昌平柿子树》)。海子虽然曾经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5年。”[2]11然而,当他在北京这座大城市读书几年,等再次返回家乡时,家乡的现实状况“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芜之感”,而他“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这也就是说,当海子从城市归来的时候,他眼前的现实中的乡土,已然和他记忆中、想象中的乡土有了明显的区别,于是,海子变成了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漂泊者。因了儿时的乡村生活经历与体验,也为了给现实中的自己寻找精神上的归宿,海子用村庄、麦子、河流、少女、野花等意象编织出一个朴素、美丽的乡村乌托邦。

海子在他的诗歌文论《诗学:一份提纲》中写下:“在这一首诗《土地》里,我要说的是,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那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多少东西。” [2]1038“丧失土地”亦可看做是“丧失精神家园”,从此人们的灵魂漂泊无依,这是工业化浪潮席卷而来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事情,技术把人从大地分离开来,将人驱逐出灵魂之乡。海子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将这种回归精神之乡的愿望用诗歌表达出来。他在组诗《诗人叶赛宁》之七中,表达了深切的还乡之念: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返乡之于海子,并非仅仅是回到现实中的家乡安庆,更是回到精神之乡,回到以耕躬为基础的农业乌托邦之中。海子返乡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并在《莫扎特在中说》继续写下:

当我没有希望

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

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

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他

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海子的抒情诗写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农耕式庆典’的文化意味,体现了海子深深眷恋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情怀”。[3]那么,在海子的诗歌中,那个由村庄、麦子、月亮、少女、野花等所构筑的代表了传统农业文明的乡村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他的诗歌文本中寻找踪迹,予以探讨。

一、村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千百年来,子民们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农耕文明时代,村庄是人类的主要栖息地和居住集散地,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海子生于清贫的农家,自小在农村长大,对村庄怀有极其深厚而敏锐的诗意情感。在城市里,人们不断扩张的物质欲望,与之对应着的是繁华背后暗涌的浮躁。而村庄虽然贫瘠、荒凉,诗人却从中看到了至高无上的美丽,充满了宁静的诗意。

“星日郎朗/野花的村庄/湖水荡漾/野花/生下诗人”(《诗人叶赛宁》),于是,犹如写下一个童话般,诗人诞生了。这是诗人写给叶赛宁的献诗,也是对自己的描写。“你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很美”(《给母亲》),“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新娘》),面对家乡破旧的门,家徒四壁的清贫,诗人有吃有喝,分别以筷子和一缸清水来点出,而这已经足够。这份美丽,这种诗意关照,也只有像诗人这样在乡村中长大的孩子才能体会得出来。“五谷丰盛的村庄/废弃果园的村庄”(《北斗七星,七座村庄》),“芦花层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村庄》)。这是丰盈的、饱满的、诗意的村庄;“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重建家园》),这是村庄的宁静、祥和与灵性所带给诗人的激情狂想,村庄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村庄》

村庄是如此美丽,但并非真的如诗中所写是“五谷丰盛”,现实中的村庄更多了一些贫瘠、荒凉,“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黑夜的献诗》),而这个所谓的“五谷丰盛”其实是诗人对农耕社会里自给自足状态的一种诗意想象和满足。当诗人失去爱情、心情悲伤的时候,村庄在诗人眼中就变成了“高地的村庄/又小又贫穷”(《雨》),这种骨子里流淌着爱、表面上说恨的孩子气的表达,似乎是在跟“村庄母亲”撒娇,诉说自己心中的委屈,一种童真童趣渗透在深深的悲伤中。

二、麦子

“民以食为天”,人们为了维系基本的生存,除了有一个栖身之所,最重要的就是吃了。在工业化进程的反观下,海子找到了农耕民族那潜意识深处留痕最深的性命攸关的“粮食”,麦子无疑是粮食里最有典型性的代表之一。苇岸说:“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4]那能够维持生命的存在,保证人类代代繁衍昌盛,促进生命茁壮成长的麦子,在海子诗意心灵的投射下,似乎具有了神性光彩。看这一首极有神性意味、温情脉脉的《麦地》: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存在的澄明”所蕴藉的诗意由“端着大碗”这一动作直接呈现出来。“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是诗人以诗意笔法虚写了劳动场面;诗歌末尾,一句“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则是从内心蓦然发出的呼喊,是诗人激越情感的不能自已。在《春天,十个海子》里,诗人写道:“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其中,“谷物高高堆起”是诗人对饥饿想象所做的强烈回应。嘴巴和胃、躬耕劳作、繁衍后代,都与粮食、与五谷密切相关,没有粮食,就没有一切。而粮食的事情,正是大地上的事情,是生命存在的事情,也是人类繁衍的事情。

除了上面的《麦地》,还有《熟了麦子》、《五月的麦地》、《麦地与诗人》等等。诗人要在麦地里,与志同道合的兄弟们一起狂欢,“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诗人写下麦地的辉煌、壮观,“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并由此反观到自身的渺小,“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谊”,并将麦地的辉煌、壮观进一步指向终极存在:太阳!其无法偿还的深情厚谊,来自麦地,更来自太阳,“你无力偿还,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头顶寂寞燃烧”,在这辉煌与终极面前,海子的心有着圣教徒般的虔诚。但是,诗人毕竟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在终极面前,表达完虔诚后,接着据理力争,告诉麦地“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是诗人据以自己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对自己所向往的诗歌事业所做的努力的一种自信与肯定。这些诗歌中的麦子或粮食的意象,是海子对中国当代诗坛的独特贡献,是他敏锐眼光的独到发现,从此以后,开启了中国诗人们书写麦子的篇章。

三、月亮

如果说麦子意象是海子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那么月亮在中国文学中则是一个相当经典的传统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月亮的意象被诗人们反复书写着。诗人们不仅描写了月色之美,更多的则是寄托了他们各自微妙的情思、情怀。

“在歌颂麦地时,我要歌颂月亮”(《麦地》),海子笔下的月亮,一扫中国古典诗人的忧郁。他以入世的心态、诗意的笔触写下了月亮的美丽。如《月光》:“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照着月光/饮水和盐的马/和声音//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羊群中 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我在倾听!/这是一只大地和水的歌谣,月光!” 诗人在反复的吟唱中,仿佛融化在这美丽月色中了。美丽月光下,是生命静静地生长,静静地安享与静静地死亡,而诗人则静静地倾听着、观察着、体味着。在《诗人叶赛宁》中,“故乡的夜晚醉倒在地/在蓝色的月光下/飞翔的是我/感觉到心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辰”, 月亮成了诗人醉倒故乡的时间维度上的背景,它同故乡的野花、云、少女、玉米、麦苗和白杨等共同打造了一个乡村诗人情真意切的乡土情思。而《麦地》,则直接书写了月亮下的劳动场景,“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 月光下劳动的父亲和在麦地中休息的我,都呈现了一种神圣的意味和氛围,而这种意味的获得和氛围的营造,是以月光为背景的。“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 诗人将故乡的月亮和麦地扩大、上升到整个人类的月亮和麦地,勤劳的人类同在一个月亮的普照之下。这是一个多么朴素、美好的心愿。月亮在诗人笔下熠熠生辉,重新焕发光彩。它普照着家乡的大地,沐浴着生活于其间的人,是家乡的美景,也是背景性的存在。它是乡村乌托邦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

篇(5)

诗歌可以净化心灵,但海子的诗歌向来朦胧又难解,他写下了很多关于死亡的诗篇,其中《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充满了隐晦又神圣的死亡字眼,我用细读法尝试分析。

海子诗歌中出现很多意象,“死亡”( 《死亡之诗》)、“太阳”(《祖国,或以梦为马》)、“麦地”(《讯问》),还有这首诗出现的“葵花”。熟悉的意象,会让人联想起――凡・高。从诗歌中一直反复提到的“死亡”与“葵花”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诗与凡・高有关,即生与死。葵花象征信念和光辉,花姿永远勇敢高傲地面对着太阳,充满了生的活力,很难与死亡并存。这是一个贯穿全诗的悖论。

细读诗歌第一节:“雨夜偷牛的人/爬进了我的窗户 /在我做梦的身子上/采摘葵花”,第一个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雨夜偷牛的人”形象,与“我”对立。他们分别对应的是谁呢?是作者自己?凡・高?第三方?还是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神秘的超自然的神灵呢?

“我仍在沉睡/在我睡梦的身子上/开放了彩色的葵花/那双采摘的手/仍象葵花田中/美丽笨拙的鸭子”。我们知道,海子一向很崇拜凡・高,将凡・高视作精神上的良师益友,那么,如同“美丽笨拙的鸭子”的手,就不会是凡・高的,那么,“开放了彩色的葵花”的身体,大概就是凡・高的了。不过,鉴于诗歌的“死亡”主题以及海子对凡・高热爱和在精神上产生的共鸣,这个“偷牛的人”,应该就是指海子自己。作者想在凡・高的身上采摘葵花,是指海子想从凡・高的向日葵中汲取生命的力量,活着的理由。

接下来是诗歌的后半部分,也是诗歌的重点所在:“雨夜偷牛的人/把我从人类/身体中偷走。/我仍在沉睡。/我被带到身体之外/葵花之外。我是世界上/第一头母牛(死的皇后)/我觉的自己很美/我仍在沉睡。”

“偷牛人”成功地将“我”从身体中偷走,“被带到身体之外”“葵花之外”。诗人这里用了“复义”手法,它有两重含义。第一,海子成功地从凡・高身上汲取到了生命的力量,活着的理由,他偷走的是凡・高的灵魂,与自己的一样,高傲、炽热、光辉、勇敢,却又孤寂,这是海子与凡・高灵魂的碰撞与共鸣,充满了张力。第二,“偷牛人”“葵花”等意象使人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赫尔墨斯在刚出生之时,偷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牛,非常符合“偷牛人”这个形象特点;“葵花”又常被称为“太阳之花”,也与太阳神阿波罗联系到了一起。神话故事中赫尔墨斯偷走了阿波罗的牛,正好在宗教意义上与诗歌中作者偷走的是凡・高的灵魂的表述相符。凡・高年轻时一度沉迷于宗教和神秘主义,所以他的画中常带有宗教的意义。这里除了“复义”,也像一种隐喻。海子诗歌中的“偷走身体”除了像是隐含了一个神话故事,也像是一个宗教密仪,不仅与凡・高灵魂中的神秘性与宗教精神相应,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凡・高灵魂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从中汲取到的生命的力量。

诗中一直在用比喻的手法,将海子自己比作“偷牛人”,将“我”比作“第一头母牛”。除了比喻,这里还运用了“复义”手法。如前所述,“偷牛人”既是海子本人,也是赫尔墨斯。而“第一头母牛”也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凡・高画中的动物形象――母牛,象征高尚美丽、温柔纯洁的母牛形象,同时也是凡・高和海子两人共有且相同的高尚的灵魂;另一层意思象征希腊神话中的女性,从后面“死的皇后”不难推测,她也许是欧罗巴,但我认为更可能是伊娥。宙斯将她变成一头小母牛,被赫拉派百眼怪物看守起来,赫尔墨斯将伊娥解救出来。恰好与上文对应起来,赫尔墨斯(海子自己)既是一个“偷牛人”,也是牛的解放者。

之后是全诗最后一节:“雨夜偷牛的人 /于是非常高兴 /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 /在我的身体中 /兴高采烈地奔跑”。海子“偷走了”凡・高的灵魂,“偷走了”世界上第一头母牛,“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在凡・高的身体里兴高采烈地奔跑。他非常高兴,因为他从中找到了一种活着的理由,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得以在凡・高的精神世界中安放自己的灵魂。这里重复了诗歌里关于“生与死”的悖论,也重复了神话的“隐喻”和“复义”。“偷牛人”虽然找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永恒,并且解放了凡・高的灵魂,但他最终还是死了,因为他变成了另一个凡・高,一个孤高、勇敢、光辉的凡・高,同时也是一个孤寂、沉默、死亡的凡・高。在作者眼中,这不是死亡,而是一种诗意的附身,海子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委婉地死去,又浪漫地重生。

阅读海子的诗歌,向来是一个神圣又艰涩的历程,因为这是一种永恒浪漫人性的自然抒发与流露,在此过程中,生存与死亡并存。

参考文献:

[1]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篇(6)

我只是整天没形象的嘻嘻哈哈,不用去做作,不用去伪装。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喜欢安静,不喜欢一个人生活,

不喜欢一个人的世界,不喜欢山间归隐。

我喜欢吵闹,喜欢朋友,喜欢每天可以和朋友在一起喧闹,

喜欢和一群疯女孩毫无形象大喊大叫疯跑吵闹。

喜欢和朋友开玩笑,并不去在意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喜欢复杂,不喜欢复杂的生活,

不喜欢繁杂的世界,不喜欢神秘的人。

我喜欢简单,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

喜欢快快乐乐的活着,喜欢交一些单纯的朋友。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讨厌别人的不相信,讨厌别人的背叛,

讨厌别人的利用,更痛恨在我的世界里的背叛。

我喜欢真诚,喜欢真诚的人,

喜欢和真诚的人交朋友,喜欢朋友间的那份默契。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看起来可以没心没肺,可以笑得很潇洒,可以原谅所有。

我也很伤感,我也会为了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个故事。

一个人感动的流泪,可以哭的稀里哗啦。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放弃,不会轻易落眼泪,

不会为成绩的失利而哭泣,不会为别人的议论而去改变自己。

我会很坚强,会看淡一切名和利,会做我自己,

会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需要任何人的指点。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是娇滴滴的,不会很淡定,不会是大家闺秀。

我也会暴躁,我也会烦躁,我也会野蛮,我也会很男人。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是很成熟,不会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对待每一件事,处理每一件事情。

我会很幼稚,会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会做一些幼稚的事情。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屈服,不会放弃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轻易妥协。

我会很倔强,会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很放肆,不会不学习,不会成为老师的问题学生。

我也会好好学习,会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会为学习而努力。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想早早的就进入这肮脏的世界,不想被污浊。

我不想早早被着无知的世界汲取,我想理智一些。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还不想看透世界,我还不想领会现实的残酷。

我只想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简简单单而已。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很好,不哭不闹,只是需要朋友的安慰与拥抱。

我很好,不哭不闹,只是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不要别人的议论。

我很好,不哭不闹,只是很难安静的了。

我只是个孩子,仅仅是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想要吃世界上最最好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多少。

我想要游览世界上最最美丽的风景,想走多远就走多远。

我想要玩世界上最最好玩的游戏,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我想要穿世界上最最漂亮的衣服,想穿多少就有多少。

篇(7)

好了伤疤就忘了疼。

别说太好听的话,我会相信的。

不熟悉的人觉得我很文静。

熟悉点的朋友觉得我很开朗。

只有我最好的朋友知道,其实我就是一疯子。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话最多。

我不喜欢笑却整天笑个不停。

身边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

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就真的快乐。

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群朋友中突然沉默。

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那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了。

我不是个爱念旧的人。

可我就是喜欢初中玩的忘乎所以的我。

就是喜欢那群可以从天侃到地的朋友。

我会害怕被遗忘,

哪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在乎我的名字就足够了。

我会害怕,一个爱了很多年的人,以后想起的时候,在纸上写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不值得”。

我很好。不哭不闹。不需要安慰与拥抱。

我很好。不哭不闹。只是,走的背影被路灯拉得很长很长。

我很好。不哭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WhateverIhavehowmuch

injustice.

Aslongasyouputonaheaset.

TheworldofanythingthatIhavenothingtodo.

我要吃这个世界上最美味的冰淇淋,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我要坐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摩天轮,想坐多久就坐多久。

我要爱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少年,想爱多久就爱多久。

我是个爱得瑟的小孩。得瑟起来说话就会语无伦次,乱的没有章理。好吧。就当我胡言乱语,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话。

我喜欢瞎得瑟。虽然不知道在得瑟个什么。

有时候...

王子和公主不一定幸福的生活着

坏巫女不一定是孤独终老的

其实旋转木马也不一定那么浪漫

小孩得到的是旋转后的浪漫

大人得到的是旋转后的头晕。

有时候...

东西越陈旧的越有味道

颜色越浓烈的越有感触

记忆越深刻的越有意义

做人嘛

越简单的越快乐。

有时候...

言情小说要你落泪

****要你沸腾

科幻小说要你想象

还是现实好一点

只是做开心的自己比较好。

有时候...

记忆是甜的

照片无论怎么老旧泛黄

当记忆在瞬间涌出

当情感在瞬间迸发

滑落在嘴角的泪水是甜的。

有时候...

羡慕也是一种嫉妒

羡慕你有一个这么爱你的我

如果有人像我爱你似的爱我

那我会不会羡慕我自己

还是我会嫉妒我自己。

有时候...

时光会从指缝间溜走

机会会从指缝间溜走

爱情会从指缝间溜走

干脆变成机器猫

一辈子只有一个拳头。

有时候...

瞳孔是相机

距离是焦距

你是我的主角

我是你的配角

而生活的点滴就是照片的故事.

偷偷的说,我最喜欢的人,拥有世间最温柔的眉眼。

篇(8)

一个诚实的孩子

辰居路小学二八班:陈雨淼

一天小明和小月、小亮一起去踢球,比赛开始了,小月说:“快点,快点!”小亮往后退了几步,很快跑上来,飞起一脚。只听到“砰”的一声,王奶奶放在阳台上的花盆就变成碎片了,小明和小月都吓得藏起来了,只要小亮没有走,小亮主动去给王奶奶承认错误,小亮对王奶奶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给你买个新的。”王奶奶问:“你怎么不藏起来呢?”小亮说:“是我把花盆打碎的,我应该对你承认错误才是好孩子。”王奶奶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过了一天,小亮买好去给王奶奶,王奶奶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才能快乐。

篇(9)

我喜欢同我的小伙伴们,去军营附近的垃圾堆捡破烂儿。那儿的军营好大,不仅有坦克,有大炮,还有几架飞机呢。所以,在那儿的垃圾堆里,不仅能捡到破布,破麻绳头儿,牙膏皮,要是运气好,还能捡到破铜烂铁,捡到几枚子弹壳呢,也许,还会捡到一套破军装。

破布,破麻绳头儿不值几个钱,主要的是破铜烂铁值钱,要是能捡到子弹壳,我会做成假枪来玩,要是能捡到破军装,母亲会洗干净再剪成一块一块的布,留着补衣服用。

我们把在军营附近垃圾堆里捡回的东西,拿回到小镇上,然后再去废品收购站,总能换回几角钱,要是运气好的话,能换回一元多钱呢,这可是不小的收入啊!几角钱,能买上一包十盒装的火柴,还能买上几斤盐或者打上点醋和酱油,要是能换回一元多钱,就能买上几公斤玉米面。母亲一高兴,或许能给我几分钱,让我去看上一场电影或者到小人书摊上看上两三本小人书,那可真是天大的享受了!更何况在我们去的路上,还能在山梁上的松林中玩上一阵子呢。

春天,我们冒着朦胧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山路,更是要去的,因为雨天去捡破烂的人少。回来时,往往不仅带回一筐垃圾中的精品,还会带回一身泥巴和一身湿湿的衣服。这时,母亲心疼的泪水,会在眼框里打转转。

夏天,我们冒着如火的太阳,也是要去的,只是在山梁上的松林中凉快一会。回来时,不仅带回满满的一框在我们来看是很值钱的东西,还有一脸的汗水。这时,母亲会用她的衣襟边为我擦着一脸的汗水,边说:“天热,下次就不要去了”。还有一声长叹!

秋天,我们会踏着一地的黄叶,哼唱着不知名的儿歌穿过山梁上的那片秋林,一路小跑。带回的是一框如秋天一样的收获还有几穗玉米。这时,母亲会说:“孩子,你长大了”,一边背过身去用衣襟擦着眼睛。

冬天,我们会在茫茫的雪中跋涉,用尚且稚嫩的脚步去丈量寒冷和那道白色的山梁,带回来的是一框“宝贝”,还有白色的雪花和一身的寒气。这时,母亲会用她那无奈的抽泣声,来温暖我冻红的小手。

在我家住的小镇上,有一家小人书摊,偶尔,母亲会给我几分钱,让我去看上两本小人书。那是我最惬意的时候。

有一次,听说小人书摊上来了几本好看的小人书,我很想去看看,可是我的口袋里却没有一分钱,由于家中困难,我不好意思向母亲要钱,在屋里,我急得团团转。那天,我没有去捡垃圾,尽管我的小伙伴们来找过我。

突然,我发现了母亲用破布缝制的小钱包就放在桌子上,我毫不犹豫地在那小钱包里拿出了一枚五分钱的硬币,直奔小人书摊。就在我入神地看小人书的时候,母亲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面前,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犯了弥天的大错!我放下没有看完的小人书,跟着母亲回家了。

一进家门,母亲就问:“你是不是在我的钱包中拿了五分钱”?

我低着头回答:“是的。”

“是谁教你这样做的?!”听口气母亲真的很生气了。

接着,母亲便狠狠地打了我。

我,委曲地哭了。

就这样,一件极不光彩的事伴随我度过了我的童年。

篇(10)

从花径到仙人洞是有名的锦绣谷,长约一公里,左边崇山峻岭,右边幽谷深涧,岚翠欲滴,浓绿连天,是]山的最胜处。道狭人多,拥挤不堪,我们这队人马根本无法走在一起,小男孩同谁也不结伴,一个人踽踽独行。有时候,我想找他,但是万头攒动,宛如汹涌的人海,到哪里去找呢?但是。一转瞬间。他忽然出现在我们身旁。两只俊秀的大眼睛饱含笑意,一句话也不说,一点声息也没有。可是。又一转瞬。他又不知消逝到何方了。瞻之在前,忽然在后,飘忽浮动,让人猜也猜不透。等到我们在仙人洞外上车的时候,他又飘然而至,不声不响。活像是我们的影子。

上一篇: 高三年级寒假工作计划 下一篇: 药房实习自我鉴定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