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19: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控实操作为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学生必须掌握各种技能,如编程、模拟、传统加工、磨刀等。但对于实操课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信息传递是单向的。项目教学法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项目教学法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式的。本文就如何提高数控实操课的效果,通过自已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尝试,谈谈项目实操五程式。
在实施五程式之前,必须先探讨好各项目,精选好各项目的训练目标、难度及实用性。实操课的备课,较之普通理论课更为博广。备课时应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还应根据实操课的训练项目要求,结合当前企业的跟踪调查和学校软、硬件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操项目的选取,进行教学、训练方法和步骤的设计。应该说,实操课的课前准备是一门设计,尤其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科目。我们科组就在这方面作出成功的实践,在平时进行探讨,根据学生上实操时的记录,分析学生的各种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学科实操项目,如数控车实训、MasterCAM项目、普车实训等。在教学实践的几年里,我总结出了如下实施方法:
一、注重教师的讲授
讲在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讲是教师与学生知识传授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须有针对性地备好课,解决好“讲什么”和“怎样讲”。
在讲之前应先做好学生实操前的动员工作,明确这次实操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解决学生对实操的认识和态度问题,不断增强实操动力。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可采用项目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其优点是:课时少,方法活,内容精,指导性强,教学效果好。
二、组织学生看好演示
“看”与“讲”是“做”的前提条件,在“讲”之后为什么还要“看”呢?其一是由于有的授课内容光靠讲是不够的,有些是很难表达的,但一看却很清楚,如数控车的对刀,加工,刃磨车刀、麻花钻和各种工量具等;其二是质量要求方面往往是不易讲具体和讲清楚的,必须通过组织学生看才能解决,如车削中实际尺寸的要求及变化。同样,学生的“看”也需要明确“看什么”和“怎样看”,教师在“看”之前须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内容,学生在看的同时须进行专项讲解,不能流于形式,像观光看电影一样,一过目就忘记了,看的时候还需辅于讲,对比优缺点,让学生在实操中少走弯路。
三、培养学生做的能力
“做”在五程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讲”与“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做”打基础,“做什么”和“怎样做”。做,关键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示范过操作要点后,一定要让学生真机实干,并且要保证实操时间,同时要有专人负责,及时解决及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实操指导老师除加强对学生的集中与个别指导外,还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随时了解学生实操的动态。下面就是我们科组实施项目实操的两个方案:
(一)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组内互相指导操作
在分组分项目练习的时候,每组的不同水平的学生搭配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优、中、差三个层次合理搭配。职业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来说都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上如果单依靠教师个有力量,为每个学生做指导必然会力不从心,教师非常辛苦,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若充分调动优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发挥其表率作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使优生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又能带动待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组练习时,优生往往会将教师教给的技能掌握得快又好,因此我会让他们在小组中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积极帮助其他的同学。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检查和纠正错误,可以避免使待进生的自尊心在教师面前受到伤害,便于知识的巩固和消化。通常安排一名优生任小组的组长,当一位学生进行操作时,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观看,学生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当发现不对或不明之处都会一一指出,同学们会在一起讨论,这时小组长自然是他们讨教的对象了。优生成了一名“小老师”。当然,同学们也有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的时候,这时巡视检查的教师便为他们讲解或做示范。这样,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还要注重表扬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以此鼓励他们。这种作法既提高了学生整体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互相协作的精神。而且可有效地促进优生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优生更优,而优生各方面主动性的发挥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了待进生的转化工作。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二)采用小组竞赛法,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
在实操课堂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一位参加的同学都尽全力表现得最好,为小组争光。在教师讲评后,选出做得最好的一、两组组员做示范,其他同学认真地吸取他人长处。获胜的小组都会为自已的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而表现不佳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总结帮助那些做得不好的同学。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比赛,互相学习、帮助,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股较浓的学习氛围,操作技能也提高得很快。
在上完实操课时,要布置一定量与训练项目相关联的作业习题,以巩固实操课的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除此以外,还要布置学生和实操教师根据实操的情况,写一份实验总结,这样无异于将实操中零散的知识应用和紊乱的解题思维来一次整理,加深理解的程度和深度,并把写好的实操总结在全校作专题展览,使全校师生都来分享得失与苦乐,从而既为搞好以后专业实操提供借鉴,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好理论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全面优化。
四、加强考核验收
“考”在五程式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加强对实操的考核,可建立实操项目的考核题库、统一评分标准,并成立专业考核小组,使考核成绩真实、准确、真正反映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学生以后优先就业的条件之一;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实操指导老师评优的条件之一,从而调动实操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在考核方面可以用分组抽测项目的方法进行,其优点是可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兴趣欲望。
五、有针对地补缺
“考”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的多少,从而进行查漏补缺。补在整个五程式中起到点睛的作用。怎样补?补既要补知识又要补学生的心理。
补知识:针对学生考后的情况,我们要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项目补习,即缺哪样就补哪样,对症下药。平时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因有补考的机会而在期末补考之前对自已考试失败的项目进行自我复习与训练,从而最终达到使其该项技能操作合格或优良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12-02
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自201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各参赛学校根据自己本校情况都有一套相应的选拔训练模式,但不尽相同。为促进该赛项的不断发展,提高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水平,也为今后的技能比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的选拔训练模式。
一、班级选拔训练模式
各班级学生是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从培养学生技能水平角度出发,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技能比赛及岗位技能考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门课程都尽量开展课程竞赛。所以,课程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会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在进行课程教学后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然后进行简单考核,每个项目都通过这种模式反复进行。这是最基本的技能选拔工作,也是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选拔训练模式
各个班级任课老师在班级课堂教学选拔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训练会发现一些乐于学习并愿意参加比赛的同学。通过课程任课老师的统一安排并经过相应老师讨论后,选定一个时间(一般在学期期中)进行统一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考核学生班级技能训练的情况。学生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中。
三、学校选拔训练模式
由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多,学生人数也多,而本赛项的比赛又不限制专业,所以非建筑类专业学生参加本赛项的情况也是有的。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没有学过相应的课程,也就没有进行过本赛项的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而是直接进入到选拔训练的第三阶段中来。而且,即使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课程教学不同,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本赛项的校级选拔训练之前实际上是没有进行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的。针对上述情况,应对各班级、各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选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结合本校实际,其具体选拔训练模式为:
1.老师介绍。为了做好每年的技能大赛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赛项的技能大赛情况,使其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与技能大赛的关系,系部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班主任、赛项负责人在前期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老师介绍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赛项的相关情况介绍;二是本赛项已经取得的成绩;三是本赛项的训练特点;四是本赛项的参赛期望取得的成绩。这四个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本赛项有了感性的认识,使其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赛项。
2.学生报名。在经过老师的介绍后,先做好学生的报名工作。尤其是每年的新生班级,大部分的同学在一开始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同学报名训练。在学生报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简单的询问,这样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后期的训练选拔。
3.参加训练。在做好学生的报名统计工作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分组安排好学生参加训练。学生的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由老师给学生讲授理论并布置相应的任务,然后根据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反复考核,以此达到理论训练的目的。实操训练需要考虑实训耗材的使用及实操设备场地的安排问题,这也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能学到东西,又要考虑不要产生大量的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基础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4.阶段考核。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在理论与实操方面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由于在学校选拔阶段人数比较多,所以就必须进行考核,根据比赛的要求,在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后淘汰部分同学,按比例留下相对优异的同学进入下一阶段的比赛训练中。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训练效果,达到训练目的,同样也可以解决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所以,这一阶段的选拔训练对后期学生的技能竞赛成绩的提高有较大作用,在组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区赛选拔训练模式
通过学校层次的选拔,对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进行进一步的选拔,区赛的具体选拔模式为:
1.理论考核。技能大赛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学生掌握的理论情况。因为该赛项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比赛形式,这就对参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通过比赛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操结合、强化实操、团队合作的目的,为此需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系统的讲授后,对相应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就该项目而言,具体的理论主要包括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老师在进行理论培训及考核的时候,着重注意各系统的安装要求及质量验收要求,因为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学生参加该项目的比赛需要用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需要用到。考核一般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
2.实操考核。技能比赛虽然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但更强调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培养,所以实操考核在整个选拔过程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项目所包括的实操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生活给水系统不锈钢复合管的安装、热水系统PPR管的安装、排水系统PVC-U管的安装、控制系统电气线路的连接、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安装调试等内容。在选拔过程中,侧重考核学生对各系统安装的掌握情况,由于各系统安装要求完全不同,而且涉及训练设备及训练耗材等问题,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选择一些重要但难度相对不是很大的系统来进行考核,如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这样既能达到选拔考核学生的根本目的,也能解决训练设备及耗材不足的问题。
3.综合考核。理论与实操的训练考核主要都是以个人形式进行的,而本赛项的比赛是团体赛,所以还需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考核就在综合考核中来进行体现。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先单独选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成绩都比较好的同学,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详细记录各小组组合训练的情况,尤其是其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过程中,单独个人的技能水平突出还不足以在团队赛中获得好成绩,因为有些同学在个人训练的时候各方面的成绩都比较好,而在进行团队训练的时候就比较差,跟其他同学合作不好,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考核选拔时需特别注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其训练后考核情况,再查看其单独考核、综合考核及日常训练是否都是比较好的。通过这种模式不断地进行综合训练考核,为最终确定参加区赛选手提供强有力的选择依据。
通过区赛选拔训练后留下的同学,实际上基本就已经是参加区赛的人选了,后期只需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及报名组队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可。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留个别同学作为区赛备用人选,以防有其他变化。
五、国赛选拔训练模式
学生参加区赛后,根据区赛的比赛成绩及本赛项国赛的相关要求,确定参加国赛的选手后继续进行训练,具体训练模式为:
1.常规训练。学生已经参加区赛并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了,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要进行巩固。由于学生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因此首先应先让学生休息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总结,看看在区赛中有什么样的优点,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在总结清楚区赛的情况后再进行国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基础训练,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如何、学生对各系统的安装操作情况如何等内容。可以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任务,这些常规的东西是每周都要进行训练的,也是比赛以及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都需要用到的,这些常规训练,老师可以不必再仔细地一一检查,参赛选手按相关训练要求进行即可。
2.专项训练。国赛的要求远比区赛的要求高很多,而且也都是各省市高手云集的场合,要想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训练,就该赛项而言,可以分系统再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专项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设备调试训练等四部分。理论学习一般安排晚上进行;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系统的管道安装要求进行专门的训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加以优化,找出更合适的训练模式;设备调试训练是整个比赛训练的成果性展示专项,前面的做得再好,最后无法调试成功,那整个成绩都将会受很大影响,所以要进行专项训练。通过以上这几个专项训练,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相应训练内容。
3.综合训练。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前面各专项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综合训练,这是比较高要求的训练,也可以说是赛前模拟,整个训练完全模拟比赛现场进行,要求参赛学生把这一阶段的综合训练当作实际比赛来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比赛情况的把握,老师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训练为主、建议为辅,这样既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也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体会。
一、使用多种手段,使讲解示范更标准和规范
技能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应依据分解合成原则实施技能训练。阶段分步及系统整合。阶段分步能促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形成的感知技能加以巩固和深化,逐步掌握一些局部动作。步骤分解越细,越有利于学生局部技能的培养,而局部技能又能反作用于整体技能的形成。
在餐饮服务操作课中,实操的内容项目多而细,如果只延续那种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学生坐在下面看,或是围而观之的形式,学生难以掌握实验操作的细节,也给教师讲解重难点增加了难度。而许多录相带、VCD及课件可供我们上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为上实操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上餐巾折花就可使用实物投影,将每一个折花步骤通过投影机一一展现,重难点的手法、技巧可较清楚地讲授,学生一目了然。餐巾花的折叠方法众多,但无论哪种花型、哪种方法,又有共同的基本操作技法和要领。在九种基本的技法中,捏的动作是学生难以较好掌握的。它主要是做鸟或其他动作的头所使用的方法。操作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进行。先将餐巾巾角的上端拉挺做头颈,然后用食指将巾角尖端向里压下,用中指与拇指将压下的巾角捏紧,捏成一个尖嘴,作为鸟头。这么细致的操作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教室的实物投影是没有办法达到清晰明了的效果的。这些教学辅助工具对实操课的动作分析、要领讲解都十分细致,学生可更直观地掌握实操内容,准确度更高。此外,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给学生做演示,这就要求老师有过硬的实操技能,演示力求快、准和规范。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组内互相指导操作
在分组练习的时候,每小组的不同水平的学生搭配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优秀、中等、较差三个层次合理搭配。职业高中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相对来说都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上如果单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为每个学生做指导,必然会力不从心,教师非常辛苦,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而充分调动优秀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发挥其表率作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能使优秀学生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又能带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组练习时,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将老师教给的技能掌握得较快和较好,因此我会让他们在小组中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积极帮助其他的同学。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检查和纠正错误,可以避免使差生的自尊心在教师面前受到伤害,便于知识的巩固和消化。通常我会安排一名优秀的学生任小组的组长,当一位学生进行操作时,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观看,学生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当发现不对之处都会为同学指出,同学们会在一起讨论,这时小组长自然是他们讨教的对象了。优秀的学生成了一名“小老师”。当然,他们也有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的时候,这时巡视检查的教师便为他们讲解或做示范。这样,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我也大力表扬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以此鼓励他们。这种作法既提高了学生整体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互相协作的精神。而且可有效地促进优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优秀生更优秀,而优秀生各方面主动性的发挥同时也带动了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了差生的转化工作。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二)采用小组竞赛法,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在“比、学、赶、帮、超”的学生气氛中巩固知识
在实验操作课堂上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一位参加的同学都尽全力表现得最好,为小组争光。我一一为他们进行讲评后,选出做得最好的一、两组组员做示范,其他同学认真地吸取他人长处。获胜的小组都会为自己的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而表现不佳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总结帮助那些做得不好的同学。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比赛,互相学习、帮助,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股较浓的学习氛围,操作技能也提高得很快,每隔一段时间我会评出一名“技术能手”,学生们都为此争先恐后,希望做得比上一次好,比其他同学好,课上偷闲、懒散的现象也减少了,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了。
(三)采用师生竞赛法,追求精益求精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应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向我挑战专业技能。技能是平常练出来的,为了教好学生,示范、演示更加正确、规范,教师的技能练习是不能松懈的。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会想到与其他同学相比,水平怎样,与老师的又相差多少。所以学生会提出比托盘的耐力,平衡力,比餐巾折花的快,美,比摆台的规范、快速等等。我和学生都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有时,某个学生做得并不很好,但我还是对他的表现和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其他同学也对他的勇气报以掌声为之鼓励。而且大家对他的操作进行详细的点评,同学们受益非浅。使学生懂得只要敢于面对挑战都是一种胜利,也只有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们在实操课上努力练习,希望做得比老师更好,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在练习中增加难度及练习量,让他们有新的练习目标,且以“师带徒”的形式帮助其他同学,大家共同进步。
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因为,多向交流能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教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的参与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对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会学”,培养自学能力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不着教。他强调教师务必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求知、探索。正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光靠老师一个人教,学生被动地接受,是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的,而通过老师的教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才是适应发展需要的。这也是现代教学观念的重要之处,如在中餐摆台实操课中,我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边模仿边练习,用心去做,动手动脑,有疑问及时提出,现场解决。除此之外,我在让学生掌握一、两种摆台的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学校,到酒店、餐馆、咖啡厅等地去实地考察,学习别的摆台方法:也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电视、VCD、书籍等途径,学习不同餐厅、不同风格的摆台方法,然后带到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当然,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也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我鼓励学生对在探索新知识之路中遇到的问题大胆设想、思考、质疑,多问“为什么”。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学生提出的总是有些我当场做了回答,有些我告诉他们找到答案的方法,让其自己去寻求答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交流、发问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都能自觉地争取动手的机会,加强实操练习。
[DOI]10.13939/ki.zgsc.2015.20.190
生产实习课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主课,它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它与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密不可分,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或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生产实习课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出技能技巧训练,它是将理论直接转化为实操技能的有效活动和途径,而学生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由单项练习到综合技能形成的过程。因此实习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这一规律,从学生技能形成的特点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技能训练是实习课的重中之重,学生技能掌握的好坏,是评价实习课质量的标准,要搞好技能训练,首先要掌握技能训练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规律,笔者认为技能训练课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组织教学,一是单项操作训练,即,单一技术操作训练。如:钳工操作中的锉削、錾削、锯削等单项练习;二是综合操作训练即,在一个课题当中包含各单项操作的训练。如;锉削配合件。三是专项操作训练,即,针对技能鉴定考试的专项训练。基本操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感性阶段――通过观看实际操作教学录像,观摩教师的示范操作,初步获得有关实操动作的视觉印象;二是模仿阶段――模仿教学录像、实习指导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这个阶段动作的一招一式都有赖于视觉的控制;三是巩固阶段――通过反复练习操作动作,逐步由视觉控制过渡到感觉控制,使动作的机械、僵硬紧张感消失,动作放松、自然、协调。综合操作训练是把各单项操作结合起来,训练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同时须防止学生技能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即学生技能提高停滞不前、引起学生心理压力增重、学习兴趣下降等负面影响。专项操作训练即技能鉴定考试专项训练,一般作为学生技术等级的强化训练,在这个阶段学生要注意过好三关,即精度关、速度关和心理关。
究竟怎样来上好一堂实习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学生容易接受,效果比较好的实习课五步教学方法。这五个基本步骤是:集中讲解、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反复多练、总结指导。
1 集中讲解
集中讲解是指在实习课开始时,指导老师首先要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讲解其练习专业技能的目的和功用、操作的流程、操作的动作要领、安全文明生产知识等相关内容。
1.1 明确学习该技能的目的和功用
实习课的内容往往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技能紧密相连。教师应从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角度确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内容,将本次学习的重要性与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明确学习目的和基本要求,实习的目的是要掌握专业技能,但不是纯粹的专向性学技术、学工艺,要让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都应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应讲解本节课技能的功用,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以焊接引弧堆焊练习为例,在实际操作练习之前,先讲清楚练习前的技术要领,工艺参数,再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引弧堆焊练习的练习课题,使他们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师应简要地讲清实际操作要用到的相关的专业工艺理论知识,力争做到重点突出,简明实用
这一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结果造成学生轻理论,重操作,只是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导致出现问题就不知所措。这往往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掌握技术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讲解操作顺序和每个动作要领,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操作顺序、操作过程及易出现的问题,找出关键步骤和环节,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操作动作,使学生能够在实习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综合业务素质。以钳工攻丝练习为例,攻丝练习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钻底孔,第二部攻丝练习。根据攻丝大小的不同,钻底孔大小也不同。那到底钻多大的底孔呢?有两种方法。一是记住公式,记住相关知识,知道公式怎么用,把相关数值代进公式计算就可以了,这是理论学习中需要掌握记住的理论知识;二是记住攻丝前钻底孔用钻头直径尺寸表,需要钻多大底孔在表上可以直接查出来,这是理论学习中需要掌握记住的理论知识。所以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教育
安全生产技术教育也是保证实习课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学生进入校实习厂或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教育。因为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所以通过讲解分析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白违反操作规程给操作者带来的伤害。电焊工操作要穿绝缘鞋,戴皮手套,戴护目镜,以防触电,烫伤和眼睛灼伤等。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教师除强调操作规程和操作纪律常识外,还应结合本次课特点和自身安全经验,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出易发生的人员、工具、设备等安全问题,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4 演示示范讲解
演示示范讲解是指实习指导老师对某项技术操作先进行演示操作再边演示边示范边讲解的教学过程。要求演示动作正确、规范、标准、干净、利索,完整、流畅、到位。详细讲解动作的操作要领、步骤、注意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易犯的错误,演示操作全过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技能操作的全过程,懂得操作顺序和动作要领。这一步是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能的前提,教师的操作一定要规范标准,动作要干净、完整。演示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把握适当的速度,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对示范看得一清二楚。若学生人数较多可分组进行示范教学。在示范时教师要力求做到边做边讲,对于容易出问题的动作,进行反复演示,示范时进行正误对比讲解,讲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突出重点难点,以便学生全面了解操作流程,掌握动作要领。
以锉削练习为例,教师先把锉削操作的整个过程演示一遍,包括握锉、站位、工件装夹、运锉、协调性等。在对每一步详细示范讲解:握锉,右手握紧锉刀,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指放在锉刀柄上部,其余四指由下而上地握住锉刀柄;左手基本握法是将拇指根部的肌肉压在锉刀头上,拇指自然伸直,其余四指弯向手心,用中指、无名指捏住锉刀前端,推锉时握紧,收锉时放松;站位,两脚与肩同宽,上身与丝杠轴线夹角45° 左右,调整好与钳身之间的距离,左腿弯曲成小弓步,右腿伸直,上身前倾10°左右;工件装夹,工件放在钳口中间,高出钳口20mm左右夹紧;运锉,即开始锉削练习,推锉要慢、匀、稳,收锉稍快,控制好节奏40次/分;协调性,指整个动作要放松、自然不僵硬、死板。对各步骤中的重点、难点一定要多次示范,并且要规范操作,力求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感性上有明确的认识。
2 反复多练
反复多练,即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独力按操作顺序逐一反复练习,依照教学要求独立完成专业技能操作的练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关系到学生最终能否正确掌握技能的关键,所用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 做好操作前准备。
学生在进行操作练习前,教师应认真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包括工具、量具、工件材料的配置及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等,以确保操作练习的正常进行。
2.2 独立操作与巡回指导
学生独立练习,老师在每个工位之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教师应根据操作技能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技能的形成特点,按照操作顺序把整套动作分解,让学生对每一动作逐一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时应不断检查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要领,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一旦养成习惯很难纠正。学生在完全掌握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再将整套动作逐一合并、连贯起来。通过规范化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另外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适度传授一些操作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学到技巧。
2.3 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多种形式,轻松学习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使之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符。对操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严格把关,引导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习,使学生既能完成实习任务,又能保证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实训内容要和技术等级考核相结合,教师应按照考核要求来要求学生,彻底摆脱训练内容、训练时间上的随意性及职业技能要求低等问题。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教学资源库 教学改革
课题: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JC2012030)资助。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注重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理念变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高职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信息技术正在走近课堂,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滞后于社会;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依然单一,存在“教室被设备绑架、教师被软件绑架”的现象;信息技术辅助教得多,辅助学得少,没有根本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与当代学生喜用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匹配;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还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
二、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了提高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在教学中获取、应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点。第二,将信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高职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第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化资源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现翻转式教学模式。
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关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文件中提出,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技术应用和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共享。以重点专业及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系统。以课程标准、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课件、专业技术资料和标准库、考证培训模块、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远程教育和培训等教学资源为主要共享内容;通过共享资源管理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内容,保证教学资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以高职机电类课程电力拖动为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信息化资源为纽带,将教学环节分为:任务确定、创设情境、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提高拓展共5个环节。
1.任务确定
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利用互联网、资源库等预习相关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检索的方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
播放工厂各种机床的工作视频。视频来自生产现场,形象生动,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任务实施
(1)原理分析:让学生进入虚拟平台,点击交互式动画,自己分析工作原理,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工作原理。
(2)虚拟仿真:传统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而虚拟仿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过程纠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虚拟布局、接线、排除故障,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做种教”。
(3)实训操作:播放网络资源库里的示范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训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实操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电试车,通过实训操作学生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实践技能。
4.任务评价
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位一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学生根据任务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则根据学生课程表现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为了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特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训考核。任务评价是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5.提高拓展
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进入空间交流群参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虚词和实词一道共同构成完整的文言文句子,而其中的虚词
不像实词那样有实际的意义指向,它们在句中起到一定的粘合、转折、语气缓冲等作用,让学生感到抽象、不易捉摸。概括地讲,虚词涵盖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等范畴,词性不同在句型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各异,所以教学方法也不一而同。鉴于此,笔者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对文言虚词的学习认识进行以下总结和探索: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拓展文言文阅读,以此来培养语感,在确切的语境中体会虚词的意义和功能,这样形成的知识是系统的、能动的,如果单纯地从工具书上去认知虚词,那是割裂的、枯燥的、抽象难懂的。其次,认知虚词要统揽全局,要随文定义,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科学判断。这里,我们分以下几点对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大家学好虚词进行讨论与研究:
一、对称孪生理解法
文言文别常见句式结构类似或相同的句式形成骈句和对偶,这样的句子句式对称,有似孪生,上下联句对应位置上的词语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上下联句来整体理解句中的虚词用法,通过相互验证和推理掌握疑难虚词所表达的功能和意义。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和苏学士《前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中的“以”与“而”处于相同位置,我们从整体理解联句的意思,就可以推断“以”也是和“而”一样,表修饰做连词。可见,在文言虚词学习中,我们不能拆分隔离,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上下文表达的意思,尤其是上下联句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对称孪生理解法,来推理对应虚词的作用。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去总结规律,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进而对虚词有更为明确的认识。
二、固定句式建模法
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其有许多特定的结构,而虚词往往是构成这些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所以,我们就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积累一些特殊句式,进行知识积累和句式建模,这样在以后遇到类似句式时,我们就可以对其中的虚词进行对照理解,提升虚词理解能力。
1.虚词特定结构分析
高中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8个,但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还会有一些拓展,所以我们就不拘一格,只从句式模型上进行举例讨
论:文言文中表被动的虚词有“于”“见”“为”等;认识虚词引导的倒装句,还要注意一些其他固定格式,如文言文中常用“是以”做“以是”的倒装来表示“因为这”,类似的还有用“无以”表“用来……的”;还有用“其……,之谓也”这样固定格式来表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等等不胜枚举。
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一些特殊结构进行归纳和总结,就可以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脉络,提升理解能力。实际上,虚词虽然没有词义,但是语法功能很强大,如果我们不进行梳理,只是散漫地一个个学习,那将无法将知识系统化,无法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能力。
2.虚词特定句型归纳
文言句式虽然简练扼要,朗朗上口,但是其句式有规可循,而恰恰是虚词发挥了很大的语法功能。如果我们不系统地整理,将无法捉摸虚词的行踪。所以我们可通过虚词这个标识来学习各种句式。我们常用虚词来表示的语句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其中倒装句子还分为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这些句子的特殊结构形式往往与虚词的用法存在关联。例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这句话省略了主语,“久”是个时间词,作谓语的补语,而补语之后的“之”就是句子中可有可无的存在了,因此可以通过句子结构的划分来确定,这句话中的“之”字可以不译。再如,虚词在句子中作宾语前置的标识,如,“是”(如“马首是瞻”),“之”(如“夫晋,何厌之有?”)等。文言文别常见类似的句子,我们都可以按这个模式来理解虚词的意义和句子的含义,类似的句型有:唯利是图、如何是好、何陋之有、何罪之有……
从这些语言现状可以看出,对于虚词的用法总结和教学,教师必须借助句子结构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进行句子结构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虚词理解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文言文的其他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虚词的功能。
三、总结练习,形成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边学边引导学生进行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比较总结,然后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训练,让大家迁移知识生成技能,形成知识脉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量。总结加练习的记忆方式能让学生有效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知识考查和
运用能力。如“之”这个文言虚词是我们最常见的,我们就可以对其总结如下:
1.用作代词
严格来说,做代词不算虚词的范畴,但是为了区分,这里也做对比和理解,此时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作宾语。《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闻之”的第二个“之”就是这个意思。
2.用作助词
这个以虚词出现的方式比较常见,相当于“的”,上例中的第一个“之”字就是这种情况。
3.表示特殊语句
如,A“宋何罪之有?”中的“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缓冲语气没有实意;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中的“之”在主谓之间缓冲语气无实义。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家相互举例总结,然后对比、区分,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总结、不断积累、不断运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习惯。
上文是笔者从一线语文教学中对引导高中生认知文言虚词的用法的方法和技巧。总之,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对虚词进行合理的梳理和归纳,通过语感培养、句型建模等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探索,最终迁移知识、生成
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MIMPS;双主体授课;双主线教学
本课程学习体现4G网络的热点及方向,契合国际通信技术潮流,面向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利用情境教学,通过项目制让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学习知识,在做中学,学中做,积累一定工作经验,为学生从事4G网络配置与优化、4G网络故障排除、通信工程设计、通信工程施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1MIMPS教学法开发教学过程
MIMPS教学法[1]是以职业化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构建模块化课程架构(Modularization),分层-交织(Interlacement)的实训项目为载体,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力(Mission-driven),围绕实训研究(Practi-cal-research)的核心,辅以学生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的助推力,通过任务划分(也称为项目划分)的方式把课程的内容整合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扮演着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员工角色,实现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过程。最终真正达到提高学员技能水平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
1.1构建模块化课程架构
根据人才需求岗位调研分析,通过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通信行业各个岗位的职责[2],把原来课程章节形式、偏重理论讲解的“LTE移动通信技术”教程,按照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对其进行整体规划,把行业技能知识域化,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实现理论直接指导实践,把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实训内容[3]和培养目标、学情综合进行分析,将“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划分为六个模块。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后,每个模块的知识和实训对应某一类职业领域,理论学习融合到实训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2分层-交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分层指每个模块在内容上是相对独立的,对应某一类职业领域,培养相应的岗位能力,交织是根据每个模块完成任务的需要,相关的基础理论会在不同的模块任务中重复出现,逐渐形成知识和能力间融会贯通的交织组织形态。模块一到模块六贯穿了LTE的基本网络架构和常见的无线侧设备的了解和掌握,实训能力要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知识模块由浅入深交织到实训中,经过前五个模块的实训经验和知识积累,模块六中进行案例项目的故障排查,定位可疑的故障点,逐个进行排除,学生处理和解决故障的能力在逐步加强。
1.3任务驱动力
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学生拿到任务书后按照要求去完成。整个上课过程分五个环节:任务情境、任务资讯、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模块四LMT配置分四个任务:配置PhyLayerport即CC板网口、配置EthernetLink、配置IPLayerCon-fig、配置VsOam。模块五分五个任务:启动虚拟添加基站、平台物理资源配置、平台传输资源配置、无限参数设备资源配置、无线参数小区配置。在模块六综合实训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4G网络规划、设备部署与联调、业务对接测试和故障处理等任务,训练相关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技能点的考察更聚焦,更求真务实,更体现行业岗位需求特点。
1.4实训研究为核心
操作水平的提高来源于实践,在校学习的实训设备与三大运营商现网设备保持同步,所以学习过程也都是模拟了真实项目的实施全过程[4]。LTE仿真软件包括四个模块,网络拓扑规划,无线设备硬件安装,LMT配置,网管EMS配置。这个仿真软件有很好的故障测控体系,如果设备之间连线错误,软件配置过程中某个参数错误,在进度查询里面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步骤标示是红色,方便学生排除故障。仿真软件和实际设备相比价格低廉,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以工程师的身份反复对虚拟设备进行操作,无线侧设备BBU和核心网,BBU、RRU和天线对接,进入虚拟OMC,运行EMS,增加并启动虚拟、添加基站,进行平台物理资源配置、平台传输资源配置、无线参数设备资源配置、无线参数小区配置,最后数据同步成功后,即可上传下载资源。学习过程中,以实训研究为核心,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在仿真软件中设置通信故障,另一个小组模拟现场故障处理工程师进行故障排除,小组组员在排障过程中相互配合,每个人都积极提出可能出现故障的地方和原因,相互讨论共同验证,极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反复设置故障、排除故障,学生对故障出现的地方和故障呈现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不仅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对理论加深理解,融会贯通,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1.5分组对抗和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排查故障[5]。具体组织过程中小组中设置了项目组长和模块组长,领导组员们共同完成任务。在模块六综合实操展开小组对抗,一个小组在仿真软件中设置通信故障,其他小组模拟现场故障处理工程师进行故障排除,小组组员在排障过程中相互配合,按照排除故障时间给每个小组成绩,任务总结阶段学生充当助教讲解排障的方法和难点,锻炼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表达的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实施过程
2.1双主线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即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通信行业基本的技术能力要求;职业素质培养即通过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素质活动培养学生的面试能力、良好的职业心态、科学的工作方法,增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每节课课前15分钟由学生上台演讲,针对通信行业的热点问题,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话题,利用PPT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训练自己的求职技能,主动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准职业人,校企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强化学生的准职业人定位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去,进而形成习惯。
2.2双主体授课
任务资讯环节由高校老师承担,实训操作由企业工程师承担,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高校教师和学生接触频繁,深知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纯理论的知识兴趣不高,抽象知识难以理解,自动构建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动不爱静,教学过程中以实训研究为核心,任务资讯环节的理论也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弥补高校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欠缺的弱势。课堂上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互相配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有效进行项目实训,保证课堂上高效率、高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3多元化教学评价
“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以实训研究为核心,项目实训考核突出能力本位,强调工作过程。依据实训目标,将整体考核设计为职业素养、实训过程、实训业绩的考核体系[6],含有工具使用、展示交流、整理技术资料、责任感、沟通能力等项目。
3结束语
“LTE移动通信技术”是学习4G移动通信技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社会岗位需求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特点,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基于提高学生综合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来开发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课堂上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管理课堂,给学生指导和答疑,学生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高了,任务的完成率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
作者:张雪梅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参考文献】
[1]童伟.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就业能力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2):28-30.
[2]王洵,张科.高职通信专业“校企融通、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1-33.
[3]施盛建.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与实践应用[J].信息通信,2014(1):231-232.
我相信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所以,首先,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我着手对管理体制进行“放权”:
通过几次班干部例会,要求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本学期每月一期黑板报放手让学生在各组长的带领下,从收集黑板报的内容、版面设计、到板书都让学生独立完成四个小组各出一期板报,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发挥各自的特长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做到讲究卫生,不随便丢纸屑杂物,在平时,我总是把纸屑杂物丢到垃圾箱里;学生出教室下楼做课间操、上体育课,临出教室我都悄悄把灯关上,锁好门;早上进教室打开窗户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过几次下来,同学们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开无人灯,教室没人要关好门窗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因此我充分利用班队会课,结合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国旗下演讲的内容,事先做相应的安排此外,对待学生,我尽量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生与家长作为服务的对象我在平时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四、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良好习惯的培养始终是本学期的教育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以下的做法:
1、鼓励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2、清洁卫生由小组负责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3、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利用班会开展一些小活动等等,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为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应构建适应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专业发展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要进行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性课程体系设计,以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
《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包含《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等多门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车工实习、铣工实习。本课程针对本地区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通用机床实训要以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主的思路,整合机械制造技术与车工实习、铣工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在典型通用机床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车间生产管理岗位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该课程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序化,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以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第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第三,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思路,着重以培养学生具备现场工艺工程师的综合能力为整体目标。
课程将相关的机床、刀具、工艺、夹具等知识点融入各个项目中,项目体现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要求,以项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训室中,教师变成了项目主管,而学生则变成了项目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明确要求学生在限期内完成任务。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
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零件的搜集和表面特征分类,以适度、够用原则确定《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的教学内容,共设计8个工作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都进行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载体要求的设计。
现以套类零件车削加工为例说明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学生若想顺利完成任务,首先要看懂零件图,熟悉相关的公差、尺寸标注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感到了知识的真正用途。学生要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确定毛坯尺寸及合理的切削余量,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编制车削加工工艺,选择机床及刀、夹、量、辅具。学生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须学习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边学习边应用,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知识时,学生要非常专心,懂得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有效体现知识与应用一体化。
三、教学组织方式改革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学时,在《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课程实操教学中,实行小班制教学方式,通过适当分组,基本实现一人一机操作。该课程教学计划共6周,每周24学时,共144学时,分两学期上课,每学期3周、72学时。在安排教学时,前一学期就将一个班(40人左右)分成车、铣两大组分别进行教学,下一学期两大组交换。而已分成车、铣两大组的学生又分别分成上午组和下午组,这样每组10人左右,可以保证一人一机一天操作4学时,晚上车、铣两大组分别集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整周连续教学,每周理论课8学时,实操课16学时,保证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2。这样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学时,同时提高了实训设备的使用率。 转贴于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50%~70%的时间是在教师指挥下,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包括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制订方案、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及完成任务后的讨论、分析、填写完成任务报告及考核结果表等。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学习,并掌握了相应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是实行以项目带动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提升理论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零件图(项目)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按自己编制的工艺进行零件加工(包括选择切削用量)、部件装配和精度检测。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和设备的合理运用;建立材料、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推动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学会学习与工作,培养求知精神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是靠过程控制保障的,过程控制的重点是实施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情况的过程考核。本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按照完成实训(加工)报告单规定的内容占总成绩60%、平时出勤考核占10%、期末考试占30%的比例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记录考核。考核任务完成过程、结果记录及总结、教师根据记录的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情况作出的评价。此种方式考核将彻底改革以往只靠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模式,考核内容发生质的变化,在确保个人相对独立完成自己承担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使考核的结果更客观、更准确、更可靠,更能反映职业教育本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严格,教师的责任更大;也更便于学校对整个教学过程分析、监督、检查、指导,使学校更准确地掌握教学实际情况。考核的作用也由单一评价功能转变为督促整个学习过程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因为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纠正,可以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效果。
本课程改革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者特点,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做而学”,而教师的角色则成为学生工作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进行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这样使学生在做中学到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氛围和养成职业素养,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基本要求。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其主体地位,他们更容易融入教学过程中,学得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要在实践中引导、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就要找寻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搭建科学的教育平台,以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在实际的科学教育工作过程中,作为普通的科普老师,更多的是要考虑探索一种能够具有实操性、可持续性的对学生实现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而这种途径和方法又能被多数奔波在学校和课外各种学科辅导班之间的青少年发自本心地接受。也就是说,一种能够有创新的途径和方式,即要考虑到和他们的校内学科知识相结合、不增负,又能实现科学教育,使科学教育达到“多赢”的效果。
于是,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少年科学新闻社”这种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模式(文中简称为“少科社”)。
一、“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概况
成立“少年科学新闻社”,是从知识建构等角度考虑,让学生循序渐进: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理解科学、报道科学。从而形成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发展科技特长、参与相关项目竞赛,培养文学、科学综合素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互动的中英双语活动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少科社”成为了目前全市唯一一家组织青少年中英双语学习与科学、科技相关的新闻报道写作的社团组织,将科技、文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采取专家讲座、活动训练、外出参观采访等方式学习新闻影像摄录制作技术、科学新闻采编知识等内容,定期组织学生们开展科学新闻报道的展示、交流、评比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爱好特长搭建平台,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运行
1.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少科社”在活动的过程中,以探究式学习融合CLD(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方式,在活动训练教学中,创设出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分辨、辨析、整理他们自己主观认定地相关科学新闻知识,让学生通过电脑,对自己所认定的知识进行初步验证,再通过老师的点评、要素的指正,对他们的知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使科学新闻写作、采编知识,新闻影像摄录制作技术等内容,通过活动训练的快乐氛围,使学生快乐体验、快乐汲取。
2.开放式学习。开放式学习:与以学校、课本、课堂为主要学习平台的封闭式学习相对应,指以任务为指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与社会互动等形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新型学习方式。
“少科社”的活动中,融合着开放式学习。这种开放式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们的模拟采访、采访情景的自我创建等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家长参与科学新闻报道等环节中,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考验着学生们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自我为主体获得的知识,提高着他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整理自己已有知识的效率。
3.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少科社”运行的另一方式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联动部分。它是基于“少科社”学生们对自己掌握的科技、文学、科学新闻知识的运用,基于实践的一种学习,是着重于学生通过活动,积累经验的一种变结论性接受性学习为过程性体验性学习。通过活动中,不断总结自己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探究的方法和要领,在活动的实践中实现学生对活动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实践,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同时也激励他们追求主动获得知识的心理,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同时引导着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形式,获取、巩固知识、解决问题、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
4.中英双语方式。“少科社”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中英双语的方式。这个方式的采用,一方面,主要是考虑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呈现出对有较强国际通用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考虑想尽量与校内学科知识有切入点,使学生能够通过校外的学习,巩固校内知识同时拓展校内知识面,以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三、“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评价
评价是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
1.教师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活动训练内容和教师活动训练能力进行评价。作为活动训练教学的实际载体,其优劣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有效性与兴趣性。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可通过一般能力(语言表达、课件、演示操作、教学组织),调控能力(情意沟通、思维激活、活动控制),与应变能力(反应灵活、处理恰当)等方面考察。考察的具体形式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问卷、学生的互相访谈。
2.学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和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
对学生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都以学生的自我陈述信息为主,前者用文字表述,后者则用语言表述。题目分为选择问答型和开放型两种。选择型问题有利于结果统计,开放型问题有利于评价对象的充分表述。它们的基本操作过程是:确定评价目标和对象拟定题目(制定问卷)访谈(问卷实测)整理记录(回收问卷)分析和解释结果完成评价报告。
对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少科社”常用的是测验法。主要是目标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为绝对评价提供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常模参照测验为相对评价提供每个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少科社”在活动过程的不同时期分别根据活动进度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情情况取样、进行试题设计,试题设计分封闭式试题与开放式试题,整个测验的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以学生的助教身份参与。
从科学新闻角度切入,融合了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和科技社会实践的这种中英双语青少年科学教育模式,只是众多科学教育工作者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的大海海水中的一小滴水珠,在今后的科学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待不断地完善、不断地突破运行过程各个不同阶段的“瓶颈”。希望“少年科学新闻社”能够走的远,能够真正地给青少年科学教育带来“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