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19: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

篇(1)

中国的发展建设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作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的职能部门,承担着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创业创造能力人才的责任。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形势较好。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从最开始的院系组织上升到了学校整体层面,也迅速从个别高校扩展到了大部分高校,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开展了广泛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设计比赛,创业论坛等。另一方面,在高校双创教育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转变创新创业观念,学习主动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身创业意识大大增强。但同时,我国目前仍存在教育模式传统、定位不清、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训练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传统,创新性不足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仍相对保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流于传统式教学,局限在板书式的模式之中,教育观念缺乏创新性,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就业指导,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创新创业的教育,没有标准的模式,也不应以相同的标准对双创教育进行机械化要求,制定指导双创教育的实施方法也不应是固化统一的。

(二)课程设置偏于理论教学,实践不足

从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展情况不难看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偏重于理论内容的设置,而轻于实践环节,一方面由于学时有限,另一方面,缺乏实践的条件、资源和资金等支持,很难建立普及型及持续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相似问题。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与教育理论不同步,这很难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协同的,整体的概念,将其落到实处,需要做出清晰的定位,以便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而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够清晰,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备,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而目前双创教育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还不够完善,且仍存在把双创教育只作为一项学生技能进行培训的现象。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硬件支持不足

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挥能动性的促进因素,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资源却明显不足。我国高校大部分教师理论性较强,但实践经验与交叉学科知识相对不足,综合性人才储备不足,很难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实践的全面需求。另外,设备资金实践场地等硬件条件相对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撑。

(五)课程设置与专业的对口性不强,专业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设置,往往是通识性的全校选修课,课程的编排与具体实施过程,与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结合不够紧密,对口性不强,没有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适宜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使得专业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工业设计专业毕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联系

(一)毕设选题要求具有创新性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学科,与艺术学、工程技术、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环境保护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知识应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阶段。无论实践型还是研究型的毕业设计选题,都要求紧密结合科研和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成为探索具有社会意义和研究前瞻性的课题。毕业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性,是以选题时的创新意识为前提的,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创新意识是毕业设计选题的灵魂。

(三)专题设计中的综合创新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内容包括论文和专题设计两部分,其中专题部分包括专题设计以及模型或样机的制作,也是工业设计专业区分于其他专业的特点所在。设计必须保持创新性,不断用全新的思维方法以及更加开阔的眼界对实际生活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有效解决。在专题设计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对产品的创新改良和优化,综合应用工程技术、人文、艺术、经济等知识,使产品功能、外观和价值达到最优化,从产品外观创意逐渐过渡到综合性系统性的应用创新,是一个综合创新的过程。

(三)专题设计中的创业实践

工业设计毕业生在完成专题设计过程中,需要提出全新的产品设计并做出实体模型进行展示与宣传。不同于其他专业更关注理论研究的毕业设计,工业设计毕业生更侧重在专题设计中的实践应用,优秀的产品可申请专利,争取投资,形成今后创业的雏形,这也对专题设计的水准和落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题设计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在市场调研阶段,尤其是专题设计涉及到企业项目的,也储备了市场开拓和企业运营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毕设过程中,学生也越来越认识到走出校园,用智力换取资本的优势,也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努力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吸引更多的资金,这对创业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毕设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实施途径

工业设计专业的毕设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国家不断鼓励“双创”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新途径。

(一)提高毕业设计选题开放性

许多高校在毕设环节常采用学校命题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在毕设选题方面,积极提高选题的开放性,在合理范围内让学生自主命题,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构建力。学生自主命题时,会更多地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考虑选题,并将自身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等与所学知识技能相结合,这使得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此外,也可以在毕设选题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激发学生对商业开发类项目的兴趣,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输出能力的提高。

(二)创造利于毕设创新思维提升的创作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创作情境的营造,易于激发学生的设计潜力和创作热情。在毕设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工作室利用空间设立近几年毕设优秀作品的展区,可以模型展示的形式,也可以用展板的方式,依具体空间而定,以供学生学习借鉴优秀的作品,寻找创作灵感。同时,还可以组建不定期的学习研讨会,可以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团队,也可以以毕设选题相似为划分的团队,将学生组建研讨小组,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与艺术类专业、机械专业同学的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尝试用更宽泛的思路解决设计问题。学生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展馆等进行线下学习,为毕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和创作借鉴。

(三)以设计大赛为契机,提升产品创新理念

毕业设计是学生与导师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高校毕业生较为成熟、深入、综合的设计成果展现过程。仅将毕业设计作为教学指标评判,并不能使设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与展现。目前,各种设计比赛越来越多,尤其一些高水平的工业设计比赛,如IF、IDEA、A’DESIGN等国际著名工业设计比赛,聚焦于科技创新、产品概念创新,以及应用创新。如果在毕设之初,就定位毕设作品参加设计比赛的目标,使优秀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和应用,那么在整个毕设阶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比赛,学生们可以开拓视野,了解工业设计的前沿,这有利于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篇(2)

毕业设计环节一般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个年级也正是学生找工作的忙碌期,往往在学生的心里找份好工作远远重于毕业设计,因而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并不放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尤其是第八学期学生无故离校现象严重,导致指导教师与辅导员难以掌控,难以指导。有的学生只是在答辩前几周突击草率完成这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处理实习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时协调性不足,针对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没有从心理上来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

(二)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责任意识不强

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出现脱轨现象。指导教师一方面承担着讲授的课程,另一方面教、科研任务重,这些问题导致指导教师难以有充沛的精力来指导学生。有的指导教师从根本上就缺乏责任心,对学生不闻不问,学生做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辅导员在管理学生上投入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位辅导员要带100多个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极少,缺乏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思想上的引导教育。由于各自的繁忙导致了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之间不能及时沟通的问题。

二、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培养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在入学教育工作中将毕业设计直接引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给予讲解,使学生较早的了解和认识毕业设计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和学习。在四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始终把毕业设计作为主线,教师在讲解每门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尽可能把讲授本课程在毕业设计中起到的作用给学生分析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逐步将毕业设计的思想工作贯穿于四年的学习当中。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理地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创新意识注入学生的思想领域尤为重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索专业领域的未知问题是学习的重点。以往的毕业设计是完全靠指导教师的带领,学生才付诸于行动,这样难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需要主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地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性和主动性,从思想上扔掉“拐杖”的依赖。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锻炼不同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在选题阶段的探索和辨析能力,调研阶段的方向跟踪和文献阅读能力,开题阶段的方案规划和路线设计能力,具体设计过程中观测、分析、测试、评估、对比能力,论文撰写阶段的再现、综合、反思、总结能力,答辩过程中的表达、对答和辩解能力等。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十分必要。指导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都是开启学生新思路的通道。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定期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将为他们将来在设计行业中发挥团队精神打下基础。

三、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毕业设计选题

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注重选题实效,科学选题与合理安排对毕业设计会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毕业设计的选题事实上是创新性思维的开启阶段,选题作为控制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环节,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实行双方互选,根据教师的专长、学生的爱好,实行教师选学生、学生选教师的方式。在设计题目上,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结合国内外大赛和教师的科研进行命题;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在实习单位或已经找到的具体工作自发命题。争取做到一人一题,课题的类型避免重复。统一安排开题时间,严审开题报告,充分讨论论证其可行性。

(二)严格管理制度,明确职责

在日常的学习中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认识。通过指导设计大赛、项目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之间职责分工问题,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机制。一要定期指导,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通过分院领导监督专业负责人来检查论文运行情况,由教研室主任带头组织每周集中检查,分院领导定期抽查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期完成设计任务,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二是指导教师与辅导员各负其责。二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会促使毕业设计顺利进展。辅导员跟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出勤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遇到问题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力。所以规范管理制度,增强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心会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实行模块指导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行模块式教学。毕业设计分成五个阶段:前期调研和手绘表现,设计制图,电脑效果图,模型制作,设计排板。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由教研室主任组织讨论研究进行任务分配。这样做到了分工明确,全员参与。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多位教师进行分期指导,打破了以往的“一师一生”的做法。这样有助于多方位的思考,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由多位教师来牵住一位学生,加强了学生的紧迫感,同时扼制了学生松懈懒散的不良习惯。

(四)加强校企合作

篇(3)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形成过程是在美学与科技、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下完成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求其具备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能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和相关产品设计,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创意创新能力。

 

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发展现状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手段,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但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个几个方面。

 

(一)毕业生态度不够严谨

 

我们工业设计教育基本上采取学分制,学生对毕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只要修满学分就能按时毕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不重要,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并没有对学生形成约束。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找工作上,就业的压力也让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时间分配,这就导致他们在时间安排上极度不合理,产生了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采取敷衍的态度,形式主义化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审核机制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虚拟课题。

 

1.企业生产实践课题

 

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主要源自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毕业生实习单位的具体设计项目,其实用性较强,是学校的设计教育和企业实际接轨的良好机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要想达到良好结合实则不易。学校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切实可行的设计任务使学生获得设计能力的提升,此设计任务就必须考查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技巧、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企业是希望学生尽快投入实际设计工作中去,符合企业功利化发展需要,难免有投机嫌疑。毕业设计题目如果完全依赖于企业,那么就会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扰,会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膨胀问题转嫁给学校,学生难以脚踏实地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进行有创新的设计。

 

2.导师的科研课题

 

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范畴也是生产实践课题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如不加以审核和科学论证,容易使设计偏重于一点或者某个环节,不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沦为手工劳动者,设计的精髓和理念都可能是教师的,学生的思想体现不多。

 

3.虚拟课题

 

虚拟课题一般由导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可选范围比较多,可考虑得因素也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往往也会出现题目过于抽象或庞大的问题,难易不好把握,学生找不到好的切入点,使得作品显得平庸。所以需要认真去认证虚拟课题的合理性,对其难易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在进行选择时选题最好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审查流程主要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采取书面材料和现场讲解的方式,由多名指导教师构成评审团。评审一般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大概20至30分钟的时间内对学生设计的开展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很难达到全面的程度,而且对学生的三位模型的制作和产品创新性以及最终设计效果都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评审标准。此外,教师一般容易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进行主观性的评价,所以目前毕业设计的评价缺乏有效开放的评价机制,专家小组的评审往往流于形式。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科学和系统的评价体系正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一个检验机会,应该认真有效地完成。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领域非常的重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比如在选题阶段,要具备探索和辨析能力,要根据调研结果来确定有张力的选题,要具备文献阅读能力;在开题极端要规划好方案和设计路线;在论文撰写阶段要进行不断及逆行能够反思和总结;在答辩阶段要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老师要负责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

 

(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审核机制

 

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同时把最新和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要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上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把关。命题主要采取双向选题机制,一是指导教师从国内外的各种设计大赛和一些教师的科研题目方面进行命题,二是教师结合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让他们自发命题。这就要求要对和企业实践结合的题目要严肃认真,不能过于功利性,要做到不降低大学设计的教育水准。导师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也要谨慎对待,不能使学生沦为劳动力,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部分,而且在知识覆盖上不能偏离学生的所学,如不符合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尽量不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对于虚拟选题而言,要注重概念的合理性,不能过于天马行空,与实际脱节,也不能过于平庸,对学生而言缺乏发挥的空间。专家小组应该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有效的核查和监督。

 

(三)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

 

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加上答辩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占 30%,答辩成绩占 70%。而我们的答辩成绩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指导老师的评审成绩、评委的评审成绩、答辩评审成绩。这样就可以保障毕业设计评价的公平公正,避免考核过程主观性过强、缺乏开放性的问题发生,避免导师融入过多的个人情感在其中,可以采取对毕业设计按比例进行匿名抽审、答辩过程集中组织、专家巡察的方式,避免导师在自己学生所在的答辩组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答辩时间。毕业设计中隐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提高评审的客观性。答辩时应鼓励下届学生进行旁听,并选择性提问等。

 

三、结语

 

篇(4)

1.学生的思维易被束缚毕业设计是对本科生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测评,是将四年里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毕业设计的作品里。这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作为基础,娴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依托,更需要综合而全面的系统化的知识架构作为后盾。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会与时下热点、企业项目、命题研究项目等相结合,这对毕业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将专业方向划分的过细,设置的学科之间交叉性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专业理论知识仅限于本专业。即使有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吸收并加以综合应用。所以在毕业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选题困难,思维发散不开,理论知识不足,理解发生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既制约着毕业设计的进度,也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较差在大学阶段,上课主要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其教学方式又与中学相差较大,课程时间安排相对比较零散,课业压力不大。这种改变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差,往往会到结课时才开始赶作业;另外,在校上课期间,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以书本和理论性的教学为主,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比较少,导致一些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这些平时积累起来的学习习惯,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学生会让导师直接选择毕业设计的命题,但因为不是自己所思考出来的,导致学生在对命题的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和错误;其次,学生自己定好设计题目后,在与老师在意见相左时,会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意见,而忽略甚至放弃自己的设计想法;最后,在实现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过硬,学生往往不能将自己的设计想法很好的表现出来,如:由于软件运用的能力差,动手制作成品模型时,往往会产生与效果图不一致等问题。

3.教师资源不足,整体协调性低一般来说,大学毕业设计都是由一名老师带多名学生做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前,基本上都是先选导师,再定选题内容;所谓“术业有专攻”,每名老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毕业生的选题,往往五花八门,什么样的内容都有,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选题不在导师擅长的范围类,就会发生两种状况,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选题方向,但是因为不是导师擅长的领域,毕业设计可能做得不够到位,会出现理论和实践的不统一,导致一些误差的出现,对于学生答辩比较不利;另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得高分,选择导师擅长领域的选题,这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不能灵活运用学科间的穿插知识。有些高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同意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做毕业设计,配备一到两名导师做指导。这在资源上做到了很好的补充,但是,也是会有一些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会有意见和建议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影响毕业设计进程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会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实现。

二、跨学科实践教学的优势

在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所需要的决定性因素。这就意味着,高校必须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且有效的培养。如何做到这一点,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开始在与国内整体教学体系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跨专业教学实践研究。但是“跨学科”一词的概念非常模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跨学科研究是团队或者个人整合来自多学科的信息、数据、技术、工具、视角、概念和理论,解决某一学科和研究领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1]我国跨学科研究专家刘忠林则认为,“跨学科研究是科研主体在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跨越不同研究领域而进行的一种科学创造活动,是解决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达到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2]跨学科教学实践是今后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因为跨学科教学实践有着诸多的优势。一是,跨学科教学实践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将各学科之间的精华加以提炼,再进行加工,往往能有着1+1≥2的思维效果;跨学科教学是一种衍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新生命,跨学科教学实践更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这点解决了毕业设计中学生思维局限的问题,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灵活性很强,能够有效地针对不同问题、不同项目进行自由组合,这样可以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的主动性差和资源不足的问题。三是,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对时下热点问题,企业难题,研究项目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巩固了团队做毕业设计的协调性问题,有主有次,让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都得以发挥。综上所述,如果将跨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到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将能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三、跨学科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在我国,综合性大学占绝大多数,相较于工学类、农学类的大学,在资源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这就给跨学科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方式比较自由,组合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有些教育学者经过研究,将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种:单交叉跨学科教学,多交叉跨学科教学,以及研究性跨学科教学。单交叉跨学科教学一般指两种学科之间的交叉,或者是一种学科内的两种不同方向、类别之间的互相交叉。多交叉跨学科教学指的是多种学科之间的自由交叉,可以是一次交叉也可以是多次交叉,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立体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结构。研究性跨学科教学,一般指的是,在一个项目里总是包含着一些重大的社会性问题,这种命题的面非常的广,不是一种学科就能全面的分析和解决的,这就需要跨学科教学实践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分析,共同解决。所以跨学科教学实践在毕业设计中至关重要,也是未来教学事业发展的趋势。

1.努力开拓学生思维,设置跨学科公开课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宏观的把握毕业设计方向;全面、多视角地运用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以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为例,在灯具的设计中,灯具的造型可以是形态各异的,一般来说,灯具的使用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的。有些灯的功能是照明,有些是渲染环境的,有些是起到装饰效果的;灯具是在一个大背景下进行设计,要根据环境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功能,这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方法进行支持。不论是工业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是属于艺术类学科下的两种不同方向,所以这属于单交叉跨学科教学。当学生将灯具所处的环境设定为室内客厅吊顶照明灯时,得到的有效信息是,室内用灯,功能是照明。通过得到的信息,设计完灯具造型后,就要开始制作模型,学生要选取适合室内照明灯制作的材料,要了解制作材料的属性,以及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灯具最后是要能够使用的,其中照明电路等问题就要用到机械理论知识。这些内容可能在课堂上有专门学过,但是因为没有亲身实践,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部分,这时就需要材料学院以及机械学院的老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的辅导,来完成灯具的毕业设计。艺术类,材料类,机械类是多门学科间的跨学科辅导毕业设计,这就属于多交叉跨学科教学。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毕业设计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它需要很多跨学科的知识进行辅助。所以学校可以设置一些跨专业的公开课,让有兴趣或者有需要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或者可以请相关专业的老师担任客座讲师,为学生讲解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拓了设计思路,全面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为后期的实践奠定基础。

2.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强跨学科互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是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习惯性的依赖于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完成作业,都需要老师的督促,这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为薄弱;在校期间,基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实际能参与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所以在毕业设计后期的模型制作环节,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模型制作公司,花钱进行最后的模型制作。跨学科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毕业设计中,跨学科教学实践,更多的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导师作为辅助指导参与毕业设计。一是,在做毕业设计时,不再是先选导师,再定选题,而是根据学生做得选题,配备相关领域的老师来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指导;另外,学生应该从聆听的角色转化为主动论述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让导师了解毕业设计的构思和创意,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指出不足。例如,每年毕业设计,都有学生做关于车辆类的设计,但都仅限于表面,不能对细节进行深度推敲,否则就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问题。运用角色转换,让学生讲解车辆的设计思想、制作环节、材料的选择、人机工程、机械构造等原理,通过学生的讲解,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更有主动性的去了解汽车设计中要用到的各种原理和实践方法。这种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互动模式,将学生和老师的地位进行互换,有助于调动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3.打破学院和专业壁垒,实现资源互补资源的不足是毕业设计中最突出的问题,如师资资源,选题资源等。毕业设计一般是采取“一师多生制”,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狭隘。其实,可以在学生选定题目后,配合一位本专业的老师和多名辅助老师,辅助老师不用参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只需在毕业设计的某个环节给予指导,而主要的老师要全程参与毕业设计,并且帮助学生掌控毕业设计的各项环节。例如,家具的设计,本专业的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造型方面的建议,但是像材料的选择和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本专业的老师可能研究的不够深入,我们就可以请材料学院的老师做指导,这样在最后答辩环节,就不会出现“虚有其表,没有内涵”的产品。另外,学校也可以与一些加工厂或者相关的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一个产品,从构思到实物成型的过程,不仅加强了理论学习,还能增强实践参与性。课题项目性的毕业设计也是在近几年出现的比较频繁,这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往往涵盖了一些社会热点,企业难题等,涉及面广,需要运用到综合性学科知识较多,这就体现出跨学科教学实践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毕业选题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出现,既能全面地对项目进行研究,又能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艺术学院申请的“新能源汽车的设计”项目就涵盖了设计、材料、机械等学科,可以由这几个跨学科专业的学生老师来共同做毕业设计,共同进行答辩,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能使毕业设计变得丰富、系统、全面。

篇(5)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43

1 引言

近些年,国内企业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日渐增加。新疆作为欠发达地区,目前还没有一所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设计公司,而且新疆地区拥有工业设计部门或人员的制造企业也极少,即使像中收农牧机械公司、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工业设计,企业内部对工业设计人才也极度缺乏,同时工业设计任务也较少,对工业设计毕业生的需求量非常有限,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新疆本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 新疆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就业现状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其前身是新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自2001年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最初的招生规模是每年招收二个班(一民一汉,人数共60人左右);近5年来,由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招生规模变成了一年只招一个班(30人左右),其中60%~70%的生源来自新疆南北疆各地州、市县,30%~40%的生源来自外省市,如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之前没有专门学习过美术,没有美术基础,所以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产品外形的表达和把握能力没有应有的灵感,但这些理工类学生,特别是男生,其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表达能力都很强,他们对工程图学、机械构造等都非常敏感;根据这一特点,新疆大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选择3C产品之类造型感性要求较高的产品作为专业方向,而是把更具理性的机电类产品的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立足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朝着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来设置教学目标。

通过对历年来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分析表明,新疆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大致有四个去向:

第一,在企业从事实际设计工作,这部分人数约占80%,其中,真正从事工业设计的不到60%;

第二,考研,是近年来全国的本科毕业生,包括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日渐热门的一个选择:由于考研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这类毕业生占10%左右;

第三,进入设计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设计教育和研究工作,目前由于高校对师资学历要求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只能进入专科或职业院校,这类人群数量在10%以下;

第四,转行。由于新疆设计用人市场有限,早期工业设计毕业的学生转行率有时高达60%~70%,这些人进入到公务员、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行业, 或从事市场营销、宣传广告、企业策划等工作,或其它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干的行业。

2.2 原因分析

第一,沿海发达地区文明程度较高,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工业设计毕业生就业的地区差异性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有着相当的关系[1]。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工业设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新疆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有从事工业设计经历的资深教师极其匮乏、缺乏实习基地及实训教师资源、教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第三,目前,新疆的工业设计专业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非常突出。生产企业急需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但企业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毕业生很生疏或者根本从未涉足。

第四,新疆市场或企业的工业设计部门建设不完善。目前,新疆境内有设计部门的大型知名企业或者是专业的设计公司寥寥无几,加上疆内许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了解甚少,因此造成了对工业设计毕业生的误用、滥用或者人才浪费等情况。

3 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应对措施

第一,提高对毕业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对产品造型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学生对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功能创新的必要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2]。

第二,提升毕业生对企业开发产品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了解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他们对企业所要开发的产品的了解是将来他们是否适应企业需求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3]。

第三,让毕业生熟悉企业。

加大实践教学培养力度,增加学生到企业内部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对设计类企业有全面地了解,包括企业的组织构成、部门分工、设计流程等状况。

4 结语

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周围企业除八一钢铁公司、中石油、石化公司等大型冶金企业之外,其他基本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生产大型机械装备设备、风电场大型设计等机电产品的企业比较多,如金凤科技、新能钢构、机械研究院、中收农牧机械公司等对设计人才需求量大。将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机电产品设计为主攻方向,可以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 [4]。

参考文献:

[1]朱宏轩.浅析工业设计专业就业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3):69.

[2]张文.工业设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104-106.

[3]莫丽霞,冯雨州.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商业时代,2010,(28):108-142.

[4]王秋惠.工科与工业设计专业整合问题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8,(2):71-72.

篇(6)

2.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使学生受到综合产品设计的能力的综合训练。例如,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以及产品的开发设计等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核心,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理论以及美学和工学基础、设计表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训练,同时不断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

4.参与社会生产和学校科研工作、实验室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目前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根据题目的需要,可在其中安排2周的调研实习。结合学生提前下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安排从20**-20**级教学计划开始,在第四学年全年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工作量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产品设计类论文)的具体要求:

做此类题目的学生一般至少要根据具体设计的产品,独立完成制定项目计划、市场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产品的设计要素进行解析,经过设计构思、设计展开、深入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型制作,最后编制完整的设计报告;

完成设计效果图、模型制作和一万字以上的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正文一般包括项目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方案制定、调查报告,具体设计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结束语等内容。

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参照《**工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撰写规范》(20**年1月第五次修订版)执行。毕业论文装订要整齐,顺序统一,即封面、内封、毕业论文评语(可后加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等。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并于答辩前48小时将全部材料交答辩委员会。答辩时间为30分钟左右。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向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各答辩小组必须将本组内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至少一名)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教研室答辩委员会复议后给定成绩。对个别特殊情况,可提交系教务委员会处理。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25%,中等、及格、不及格不低于25%。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应由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三部分的评分组成,下列权重供参考。

(1)导师评分:(25)学生论文反映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10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10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表现5

篇(7)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篇(8)

1.1.1管理文件齐全,但执行过程存在问题。我校重视毕业设计有关教学文件的制定和管理,对毕业设计制定了较全面的管理办法,从组织领导,指导教师,选题原则,过程管理及检查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在《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手册》中提供了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及具体格式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校负责检查毕业设计的教师不全是专业教师,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专业上的问题,而主要检查设计说明书的格式问题,这使得指导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格式审查上,对设计内容的指导时间相对减少。

1.1.2防抄袭软件的引入,并不适用于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学校为了杜绝毕业设计(论文)的抄袭现象,特引入了防抄袭软件。但对于给排水工程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成果是图纸,防抄袭软件不能检测,所以只能检测设计说明书。而设计说明书中的计算方法、设计步骤大都来源于课本和规范,重合度很高。为了顺利通过学校的重合率检测,在毕业设计后期,学生们不是忙于修改图纸,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降低设计说明书的重合率上,有的甚至随意修改设计说明书,这已违背了引入防抄袭软件的初衷。

1.2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1.2.1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我校给排水专业以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任教,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工程设计。对现行规范研究不够深入,近几年规范变动较大,哪里作了哪些修改,并没有作调查研究。这使得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2.2部分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由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大部分专业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其它教学任务,无法在毕业设计中时刻监督学生,只能做不定期的检查与指导,一些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解决。并且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较多,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很难做到全面兼顾,难以确保整个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1.2.3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所以无论读研,还是工作,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有较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标准也因此而相对放宽,近几届毕业生中也从未出现因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而不能按时毕业的情况,以至于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

1.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3.1时间投入不足。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而这个时期恰好是学生找工作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择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导致部分学生忙于应聘不按时回校,不能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这已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2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毕业设计成绩都在及格以上,所以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套用课本和规范中的计算步骤,以完成设计为目的。并不深究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设计成果是否能够应用,使得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严重脱离。

1.3.3前期基础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前期专业课程学习不够认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课程设计敷衍了事,以完成为目的,并不深究设计内容;毕业实习只是简单“走过场”,并未意识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息息相关,这些都使后继的毕业设计不能顺利进行。

2提高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继续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督促,并适当辅以学校的检查,高效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防抄袭软件的引入,不适用于给排水等以图纸为主要设计成果的专业。给排水专业的图纸是否为学生独立完成,只能靠专业教师评定。而其设计说明书中引用课本和规范部分不能随意更改,学校在进行重复率检测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2.2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积极邀请设计院的工程师来我校开办讲座,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企业,学习工程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指导水平。

2.3提前安排毕业设计,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为了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我们在第七学期提前就把毕业设计的任务下达,让学生可以提前到实际工程中去考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严格把握毕业设计的进度,一旦进度滞后,通知该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相应降低一个等级,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紧迫感。消灭学生毕业设计100%及格率的思想,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2.4精心准备毕业实习,使毕业设计事半功倍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息息相关,毕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继的毕业设计质量。我们应对毕业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充分了解自己的设计内容,使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

2.5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实施开放型毕业设计

鼓励学生到设计部门或相关企业做毕业设计。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生产第一线,真正实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真题真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一些单位可能就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择业与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冲突问题,还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篇(9)

2.德国高校。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多偏重于应用,毕业设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主。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提供经费、制定法规和优惠企业的政策,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1)本科生教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为两年,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和淘汰。第二阶段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和任选课程的学习任务,还要完成规定实验、课程设计、专题报告、实习和毕业论文,第五学年,学生花3~6月时间写毕业论文[5]。(2)毕业设计选题。①大企业在网站或报纸杂志上贴出课题信息,学生申请企业选择是否录取。②小企业由校内相关部门企业需求信息和课题内容。③一些校内课题信息。(3)毕业设计管理方式。①一旦学生被企业选中,企业就会派一名工程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包括给出具体的课题名称、任务要求、课题截止时间、预期结果等。②学生在设计课题一段时间后,要找导师审查课题。(4)毕业设计基本要求。①大约100页的文字材料、论文格式、需要的图表说明。②对于论文的质量控制,坚持应用为本。即使课题未能完成,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获得通过。(5)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五分制评定。毕业论文分数加上专业考试分数而得出的平均分数是毕业的总分。评定毕业论文原则上有两位考官,其中一位是毕业论文题目的指定者,另一位(教师或毕业设计单位工程师)由考试委员会主席委派。两位考官在评定毕业论文中发生意见分歧时,以地方性考试规则的评分办法为准。成绩由学校教授给出,毕业设计单位不参与成绩评定。

二、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及实践

提出毕业设计与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指导老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管理,对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

1.时间安排。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基本都是安排在大四下学期,16周,每周5天,要求学生每天必须保证8学时,学时总数是640学时,便于集中做好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学生。缺点是学生没有充足自由安排时间,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暑期期间,重点学习冶金工艺、相应重点设备结构、传动原理及零件或材料加工机理。大四上学期,基础知识学习、夯实及拓展专业知识、研究及设计工具掌握。如本课题组研究重要方向之一,金属材料控冷强韧化,就需要学生学习流体力学、传热学及材料相关理论,并且熟悉研究及设计工具,如流体仿真软件Fluent、有限元软件ANSYS、设计软件CAD二维或三维等掌握及熟练应用。大四下学期,进入学校规定的毕业设计阶段,重点是研究及设计方案的创新。

2.结合生产实际或者实验室建设任务,努力做到真题真做。本专业选题绝大多数仍然以冶金行业中课题进行设计及研究。作者所在的“金属材料控冷强韧化”研究团队,分为钢板、钢管、棒材及型钢等方面控冷题目的设计或研究,根据品种规格,在一大题目下,分若干小专题。如“浸入式钢管淬火装置研究与设计”题目下,有几小专题“浸入式钢管淬火装置影响因素研究”、“浸入式钢管淬火装置上料装置设计”等,这样选题能对学生进行流体力学、传热学、液压传动及机械等各专业的综合训练。对于已经明确就业意向或者是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讲,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在就业时的选择以及需要设计相关的毕业课题,如准备读研学生分配做论文(研究)类题目,拟到公司就业学生分配做设计类题目。

3.借鉴国外高校做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如“浸入式钢管淬火装置研究与设计”题目的几个专题,研究题目可以为设计题目提供设计合理结构参数,设计题目又可为液压设计或研究题目提供合理结构模型。

4.国内设计成果主要有二类:设计类提供图纸,设计类课题的设计图纸工作量,一般控制在4~7张(折合A1);机类专业学生必须有用计算机绘制的图纸;研究类提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使用计算机打印。将毕业设计成果多样化。只要能反映学生的创新成果,达到学生锻炼的目的成果形式均可。

5.采取“专题讲座”、“学术汇报”、“个别辅导”、“科研实践”、“小组讨论”等多种指导方式指导学生。第三类是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但必须组织得当,在校企联合中“以我为主”,坚持学校主导作用。

6.毕业答辩时,一般会根据专业大类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单独答辩,答辩组对学生的态度、能力水平、论文质量及应用价值给出评定意见,给出成绩。以答辩组成绩为最终成绩。建议还是建立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组共同给学生成绩较为合理,当然可以给答辩组成绩更高的权重,有的高校达到50%。作者所指导本科生中,优良率一直较高,尤其是在设计方面,图纸规范,结构合理,较好地传承了我们工科院校对本科生进行良好设计综合训练的传统。

篇(10)

一、问题的引出

众所周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阶段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学生在四年内所学的任何一门课程,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课程设计与阶段性实习。它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的主干知识进行最后一次串讲与综合实战演习。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即是再次强化四年学的重要知识,也是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所选的毕业设计方向,为即将工作岗位做知识的储备与“出厂的满格充电”,另一方面也起到查漏补缺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的合格与否,社会与企业说了算,毕业设计阶段正是本科学习阶段与步入工作岗位的衔接阶段,毕业设计过程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及能否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老师来说,合格高效完成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工作,能够反哺课堂教学工作,从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施过程中能发现前期的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以及各种阶段实习的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3]。当今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在飞速发展,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方面,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传统单一课堂教学进行了冲击,实践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基于先进三维技术等现代教学素材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毕业设计这个重要的教与学关键环节的模式仍然不会变,仍然是学生做设计与教师确定方向这种模式。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馈模式如何优化,教与学的互馈关系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梳理。

二、毕业设计过程中教与学互馈存在的问题

总结近三年来在水利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经验,认为在水利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当中,教与学的互馈存在以下几方面或几种关系需要进行深入探索。

(一)教师的指导性讲解与学生的知识准备

临近毕业的本科生在进行毕业选题、师生互选完成后,下一步就进入毕业设计的实施流程,首先学生要熟悉选题内容,选题内容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及任务书上有明确的对应。熟悉完选题后,就要进入设计工作,此时需要指导老师进行引导性的知识讲解,并对每个重要环节节点上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同时需要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知识准备。

(二)认领设计任务后学生尝试性设计计算与指导教师针对性讲解的互馈关系

同学们在确定选题后,在初步听取指导教师讲解之后,会进行尝试性设计计算,此时由于所学知识已久,学生对很多知识的印象不再清晰,很容易遇到问题而“卡住”,此时需要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讲解。而学生进行常识性计算后应该及时汇总自己的知识盲点,并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

(三)学生对毕业设计实物的认识与指导教师针对性的实践讲解

进入毕业选题的大四同学虽然经过四年的课堂学习、课程设计、课外实习,以及毕业野外实习,但仍然对毕业设计中所出现的各种水工建筑物实体模糊不清,究其原因就是当初在进行课外实习以及毕业野外实习过程中没有目的性,走马观花,看得多,忘得也多。因此需要考虑是否在毕业设计的恰当时间点插入半天或一天的野外实物强化认识。

(四)整个毕业设计流程中指导与实施互馈过程科学性梳理

高校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与实施流程正在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是老师布置一个题目,给一些资料,让学生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有学生会就自己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进行咨询。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高校教务管理部门会购置一些管理系统诸如“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按照流程,依次有指导教师任务、学生选题、提交开题报告,以及定期上传指导记录(实际上辅导记录)等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让程序僵化毕业设计过程,让设计过程“活”起来。

(五)指导教师的构成及学生毕业设计小组的构成关系

水利工程类专业的水工建筑物方向的毕业设计涉及的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涉及课程门类繁多,特别是有诸多力学课程,比如水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以及专业课水工建筑物及水电站、基础工程等专业课程。那么指导教师是以专业教师为主还是组成指导小组、学生分组是否考虑个体差异,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研究。

三、优化师生互馈关系及提高互馈效果的对策分析

上一篇: 纪检干部培训个人总结 下一篇: 高三期末考试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