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0: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08-01
传统的课程被形象称之为“圈养式”课程:学生被封闭和限制在一个固定的空间,教师扮演饲养员的角色,给学生喂什么、喂多少、什么时候喂等都由教师决定。这是因为传统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行为主义的思想,行为主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轻视学习者的主观意识。而现行课程被形象地称之为“游牧式”课程:教师就是放牧人,是站在生灵(即学生群体)的后面指导,而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前行,教师预设的行进路线在行进的过程中也往往渗透着不确定性,在“游牧式”教学的过程中,生灵(即学生)在行进的过程中时而会发现更加丰美的“水草”。(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学习中的问题而偏离教师预先设计的路线图,往往会获得新鲜的而不同于教师课前预设的种种体验和心得。)到了今时今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在“圈养”学生,还是“放牧”学生呢?2013年度笔者深入学校观摩了几十节“推门课”,在观摩的过程中感到受益匪浅,也不断反思,试从旁观者的角度写成此文,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地方。
一、没有把三维目标具体化为一节课的教学行为目标,三维目标只停留在教案本上成为新课程的装饰与点缀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完成,这就容易造成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越位”,甚至只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迈进了课堂。观摩的其中一节《记承天寺夜游》,该教师的教学流程如下:(一)板书课题:1.释题,2.简介作者;(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3.分析课文,概括段意;(三)布置作业。另一节《古文二则》,该教师的教学流程如下:(一)齐背《三峡》;(二)板书课题《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齐读,2.释题;(三)串译课文;(四)课堂练习。在这两节课里,教师只顾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缺少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的方法单一,丝毫不见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情感上的激励、疏导、调控。其实,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的学习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需要我们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来正视它们的地位。
二、没把课堂的“主人”当回事
教学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而我们往往过分拘泥于教案,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稍有偏离就会对“主人”(即学生)“生拉硬拽”以免“主人”“误入歧途”,如此喧宾夺主,久而久之“主人”就会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还是前面讲的那节课,《古文二则》之一《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师用的是故事导入,让学生讲述比较熟悉的故事《曾子杀猪》,其他人边听边思考: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都明白这说明了“做人要言而有信”,就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古代没有冰箱,杀一头猪吃得完吗?”教师置若罔闻,直接跳到了下一环节。教师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的目的,无非就是说做人要讲信用。可是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未予理睬,明显是担心题外话说多了影响教学进度。若此时反问一句“曾子明明知道吃不完,还是把猪杀掉了,说明了什么?”学生就会立刻明白任何时候都要言而有信。对学生的疑问引导的好,未尝不能为本课的教学锦上添花。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没有发挥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忙于浏览教案、教参等一类的教师用书,忙于制作形式花哨的教学课件,忙于寻找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忙这忙那,自己研读文本所花时间却很少,所得的感悟也很少。各种教学资料的泛滥,似乎为老师的备课提供了便利,但是,没有消化的东西,究竟不是属于自己的,如果照搬照抄拿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也只能是照本宣科,"鹦鹉学舌"。还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由于老师对现成教师用书的过份依赖,缺少对文本的专心研究、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导致有时对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粗略、肤浅甚至于错误。例如,有教师用书对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而"这样解释: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富有闲情逸致的生活。试想想:满怀政治理想,遭遇贬谪、无所事事的一代大家,那时那地,怎么可能有"闲情逸致"的生活呢?"闲"的意味复杂微妙,要理解此味,必须到苏轼的历史遭遇中、苏轼的人生理想中去寻找答案。可以想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缺少静心读书、读出感受的过程,缺少自己读书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东西,在课堂上多的就是教师教学用书中若干信息的传递,哪里谈得上"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二、善于组织好对话教学,进行有效的主题式对话
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思维而任由学生的思想游离,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偏离了主题,这样的教学对话不仅不科学,而且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序低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应该是主题式的对话,对话的双方不是在两条平行线上滑行,而是围绕一个主题互相碰撞、不断深入、共同成长。我教《世说新语·咏雪》一文时,让学生围绕"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这一问题展开,有学生说"撒盐空中"好,因为盐和雪都是白的;也有学生说,"柳絮因风起"好,因为它让人感到了雪漫天飞舞的情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对于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我并不做定论,而是让学生由此更深一层去思考写景该如何赋形传神,这不是一举两得了么?
三、巧妙抓准对话契机,适时做出对话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言说"丧失,出现"倾听"乃至"失语",这实际上是淡化甚至取消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事实上,对话教学并不是让教师们放弃判断学生行为价值、思维结论的责任。对话教学是指教师努力去创造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所有人都可以发言,而所有的声音都会被人聆听。只有这样,对话交谈才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才是真实的。作为教师,因其生活阅历、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远远高于学生,对学生的见解有一定的判断、辨析能力。而学生因主客观原因往往限制其解读视野和解读深度甚至歪解文本。诸如出现《背影》中父亲爬过站台栏杆是违反交通规则,给孩子不良影响,其亲情不值得赞赏的看法。又如教学《多一些宽容》时,就有学生提出:对任何人都要宽容吗、一错再错是否要宽容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切不可抱着"平等"、"开放"的思想对学生的观点一概赞许。同时,对学生辞不达意、词序混乱等毛病也要加以指正,逐渐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特别是农村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表达能力较弱,教师要积极给予指正,让学生的语言不知不觉美起来。总之,教师要把对话中的"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是由"长善救失"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四.让学生享受和老师平等对话的权利
平等,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姿态。教师要明白学生在人格和学习权利上和教师是绝对平等的。有了这种心态,教师就能在自己备课的同时允许学生有时间备课,在此前提下,教师才有权提问。学习《范进中举》,给学生二十分钟准备,从细节入手,客观评价范进。学生发现范进自己在中举前后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中举前称胡屠户"岳父",中举后则称其为"老爹",对势利的权重绝不亚于对功名的热衷,更有同学综合老师"读书人"和"市侩"的分类,称其为"书侩",对作品的理解已具有一定深度。此时老师拍案叫绝,则又是一次有效的对话。
五、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船渡人”。八中语文组现有22位教师,其级教师、湖北省名师一人,高级教师10人,中级教师5人。这是一支扎根三尺讲台,挥洒汗水,书写辉煌,孜孜奉献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立足教研一线,潜心钻研,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
你瞧,那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指挥若定、颇有大将风度的正是我们语文组的领军人物——湖北省特级教师,黄石八中副校长孙维娇!她带领语文组连续多年勇摘中考第一桂冠,并组织全组老师先后参加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正是在她的带动、感染、鼓励下,语文组年轻老师迅速成长起来。那温柔敦厚、沉稳练达的是语文组核心人物万长青老师。她文学素养深厚,教学谨严,润物细无声。在她的影响和感召下语文组呈现出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面貌。
语文组还有很多个性独特、风格鲜明的老师。这里有亲和温雅、宅心仁厚的教科室主任王敏老师;有激情满怀、妙语连珠的雷晓峰老师;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书法高手黎翠屏老师;有新颖别致、创意无穷的王湘梅老师;有功底扎实、细腻丰富的教研先锋陈慎、胡仁辉、向前军老师;有思维灵活、深入浅出的李美兰、刘春霞老师;有满腹经纶、字字珠玑的胡国辉老师;有热情开朗、乐于奉献的薛珺、叶蔚、骆洁、吕蓓老师;有锐意开拓、激情似火的汪慧、方萍、李海霞、闵青海等年轻老师;还有初涉讲台的冯盼盼老师,虽然她课堂教学稍显稚嫩,但文采飞扬,令同行们刮目相看。每一位老师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汪攀老师,年轻有为,2011年作为湖北教师的代表赴新加坡交流一年,不仅增进了两地母语教育交流,而且认真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并付诸实践。
博学审问是良训,慎思笃行见实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教研组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导向和纽带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强化和推进教研组建设。八中语文教研组正逐步从一个学习型团队向一个研究型团队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个人素养亟待提高。为此教研组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学期必须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和相关报刊杂志。《主体教学论》《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书籍杂志是语文老师的常备读物。同时,语文组利用节假日,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等热点问题,组织教师们观看优质课录像,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评点,消化、吸收。不仅如此,语文组还派出大量年轻老师外出“取经”,用魏书生、洪镇涛、余映潮、于漪、胡明道等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通过丰富的理论学习和专题学习,老师们及时了解了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的趋向。他们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转变了观念,更新了知识,改变了角色。
语文组认真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精心打造“四合一”语文学科文稿,针对不同课型和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方探索,我们形成了比较规范成熟的“四合一”课堂教学文稿模式。文稿由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建议、学法与要求、教学练评活动程序、拓展延伸、小结与反思七大板块组成。文稿使用中要求学生把预习、复习和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同伴互助、智慧共享、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这项具有八色的以“四合一”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率先在语文组开花结果。2011年,全国讲学稿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学精英们观摩了我校课改成果。他们高度评价了雷晓峰老师执教的《木兰诗》一课。大家一致认为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是新时期语文课改的方向,而雷老师的这一课无疑体现了这一思想。
常态的研究落实更是形成语文组强大战斗力的法宝。语文组三个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根据本组的教学内容,制定备课组计划。同时实行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三定”、“四研究”、“五统一”、“六步走”。“三定”就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研究”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的训练、研究教法与学法、研究学情与对策。“五统一”就是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检测内容。“六步走”就是按照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先个人初备,组内说课,再集体研讨,修正文稿,最后课后交流,重新定稿。经过集体备课,老师们不仅提出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而且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语文教研组逐步形成了学习研究的浓厚教研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以语文组为龙头,成立了“荷尖”文学社,定期发表学生作品。文学社又携手《希望之星》报刊,与《大家教育》周刊合作,带领文学爱好者不定期组织参观采访活动。除此以外,语文组也注重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扎实有效的开展了若干兴趣小组活动。如七年级的硬笔书法比赛和讲成语故事比赛,八年级的古诗文背诵比赛和九年级的作文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抒发了性灵,彰显了个性才华。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绽硕果”,这是对八中语文教研组的最佳写照。八中语文组教师们在三尺讲台上的不辍耕耘,换来了满园桃李遍芬芳。教学成绩方面,我校语文学科在历届中考均取得综合得分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是近年来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一所初中。2008年,我校学生初一(3)班许明瑶同学在万长青老师指导下荣获“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她是黄石市初中学段唯一的获奖者。2009年黄博涵同学获“黄石市中学生风采大赛”主持类一等奖。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分别有15人、18人、20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全市名列前茅。
同时,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不凡的成绩。近几年来,语文组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种专业刊物上百余篇。《语文教学与通讯》《中学生语数外》《中学生报》《考试报》等报刊上不时有我们老师的教研论文。其中汪攀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把握“五度”,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孙维娇副校长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李美兰老师发表在《中学生语数外》的《散文教学应凸显个性》等研究文章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分别从语文教学的阅读、写作、鉴赏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在勤奋教学、屡创佳绩的同时,八中语文组自身的教师艺术和教学智慧也大放异彩。近5年来,八中语文组屡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我组有3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国家课题“导读导写”实验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省“自学辅导先进个人”。其中孙维娇老师被评为全市初中唯一的特级教师,万长青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区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赛,积极参加课件制作和教案评比活动,成果斐然。万长青老师的《伟大的悲剧》、叶蔚老师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均荣获“导读导写”课题实验课评比一等奖。薛珺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全市语文精英赛中荣获二等奖。李美兰老师的《行道树》在全省语文精英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在全省“课内比教学”展示课上被评为是一堂很有“语文味”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