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8 09:16: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父亲母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父亲母亲

篇(1)

我对父亲是疏离的,最深刻的童年记忆是他带回的鸡蛋。每次从湖南回家,他的行李包里永远藏着两纸箱鸡蛋,里面填满了谷壳以防止蛋被摔坏。他小心翼翼地把煮好的鸡蛋递到我面前,我却总是羞涩地躲到母亲围裙后。因为见他的次数太少,我对父亲的陌生感远远大于了对鸡蛋的渴望。

现在想来,承载父亲深情的何止是那两箱鸡蛋。作为一个病人,他每回一次家都需要从衡阳坐火车到广州,再转两次船到梧州苍梧,要经历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但他每次回来都是笑呵呵的,从不说一个累字。他知道,这是一个男人对家庭最基本的责任。

我高中毕业那年,父母终于团聚在一起,但父子间的分离却比此前更甚。我考上外地的大学,独自一人去他乡求学,没有相处的时间,我对父亲的印象依然陌生。直至毕业、工作,两个独立的男人间似乎只有淡如水的亲情。

这种“淡如水”的交集,一直持续到他生前最后几年。1998年底,退休后的父母从梧州老家搬到南宁与我同住。只是相聚不到半年,父亲就因为老毛病住进了医院。

他的生命快结束,这成了我们朝夕相处的理由。那段相伴的经历,让我萌生了为父亲写诗的念头。

白色的病床上,他瘦弱的身体发出艰难的呼吸声。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观察我的父亲:不过60多岁,头发却几乎全白;两眼凹陷得很深,瘦削的脸上满是疲惫,时不时地发出艰难的咳嗽声。

母亲告诉我,这一次,父亲恐怕挺不过了。

这是陪伴他的最后机会了,我告诉自己。“最后”两个字,一下就冲走了几十年的陌生隔阂,把血脉亲情变得热气腾腾又哀伤。一到周末,我就骑着自行车去医院看他,带着一些水果或者家里做好的汤。我和父亲都不擅长找话题,常常在几句例常对话后便遭遇沉默,气氛实在尴尬时,我就拿出随身带的书逃避。而父亲,也不由自主地戴上老花镜,翻阅床头的书籍。

每到这一刻,我总忍不住想:终究父子天性,自己身上这点书生气多半是遗传父亲的,不然,我们怎么会如此默契。

即便相对无言,这也是难得的全家相聚时光。病房里父亲母亲和我难得地坐在了一起,感恩的光线洒在地上。三个人,像三块无形的磁铁,搭建出家的磁场。

遇到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就推着轮椅带着他去医院的花园散散步。在室外,我们会放松一些,父亲会主动问及我的工作,建筑师生涯总是伴随加班熬夜,为设计方案绞尽脑汁。每逢此时,他总以过来人的口吻教导我:“不要像我那样,累坏自己的身体。”但他显然以我的职业为傲,希望我能在这个挣钱的行当上专心干下去,“不要再半夜写诗了,现在谁还看那些啊,也挣不来钱。我是过够了苦日子,你可别再继续了。”

我知道,他并不是瞧不起诗人这份工作,只是希望我至少能在物质上无忧。

但我控制不住,不擅表达的人如果有太多情感要宣泄,文字永远是第一选择。我开始记录他在医院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经历;打算等诗文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就为他集结出书,我连书名都想好了:《祝爸爸平安》。

但时间太紧迫,2001年6月,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那是他生命中最受罪的时光,因为无法排尿而全身浮肿,他的身体插满了管子,依靠氧气罩痛苦呼吸。

面对亲人的痛苦,我只有深深的无力感。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病房里的那张硬木长椅变成我的临时住所,在他病危的日子里不分昼夜地守着。

在第三次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之后,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愈加消瘦了,攒足力气说出的话,都是劝我们别忙活:“人总是要走的,我走了,你们也不要伤心。”到最后,他已经说不出话,终日闭着眼。我必须脸碰脸地靠近,才能听见父亲靠机器维持着的浅浅呼吸。

11月23日下午,父亲安静地离开了。死亡是对生者的折磨,对病者的解脱。我按母亲的吩咐,将一枚银币放进他嘴里,帮他合上嘴,用棉花堵住他的耳朵和鼻孔,然后,为他擦身更衣……在告别仪式上,母亲几乎没掉一滴眼泪,只是躲在一旁,默不作声。

对于父亲,我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在他过世前将《祝爸爸平安》出版。他一走,诗歌的书写也被搁浅。只是怀念他时,会翻出这些诗,应母亲的要求,念给她听。

这是我们共同的回忆。有的回忆让人大笑,有的回忆让人啜泣。到后来,我不仅为母亲念诗,也开始像记录父亲那样,用诗歌描绘母亲的生活。

我的母亲其实非常胆小,但她早已把这个弱点一层层包裹进多舛的命运里。

我出生时,因为新生儿溶血病差点夭折,通过及时换血才抢救过来。但我的哥哥没有那么幸运。因为溶血后遗症,他只活到1岁多。而我的弟弟也没有逃过劫难,原本我存活的先例给了他得救的希望,但在他即将出生的那年,正碰上广西“”非常厉害的武斗,梧州的医院都关门了。父亲要母亲带着还没出生的弟弟从梧州去南宁,但到达南宁后,现实给了母亲更大的打击:这里的医院没有换血的技术。

那是一幅怎样凄凉的画景。在最冷的冬天,母亲挺着那么大的肚子,从梧州坐一天一夜的船、转一天的货运列车,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南宁。去的时候满怀希望,回来的时候却两手空空,精神和肉体的打击可想而知。

两次丧子,母亲却没有被生活击倒。这个家的所有男人都需要她,父亲远在他乡,存活下来的儿子那么年幼,她曾感谢上天:“它给予了我健康的孩子。”

她如此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退休后,她以为终于可以和父亲团聚,可命运再次伤害了她。父亲弥留的最后时光,她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父亲,心神随父亲昏迷而远离。我常常要在她耳边大声呼唤三四遍,才能唤醒她。

看一眼,是一眼。这是她第三次送走生命里最爱的人。

母亲同样不擅表达感情。她日渐衰老,对儿子的依赖一天胜过一天。一次次的恸,让她把小小的胆子埋得更深,包得更厚,让我以为她天生就是那样坚强,乐观。

父亲走后,母亲的悲伤出人意料地短暂。“活着的人,总是得好好活着。”她反过来劝我。她的心思全放在子女身上,每天准时给我们做好饭菜,等我们回家;天冷了要我们注意穿衣,下雨出门前给我们备好雨具;会提醒我晚上不要熬夜,不要睡得太晚,工作不要太拼命,小心搞垮了身体……这些年,有时她看到我头上的白发,总是会伸手去摸一摸,然后免不了低声感叹。

我竟渐渐有些明白古人为何有三从之说,“夫死从子”,因为还有母亲的身份,她才能转移注意力,走出悲伤。

母亲能让自己过得很好,我想。

但她终究老了,在我放下心后。这么精明的老太太,一次跌倒后竟然左手骨折和腰部压缩性骨折。那之后她的身体不再硬朗,走路不便,出门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她变得更加依赖我,见不到我时总会问东问西。我加班到深夜,她隔一会儿就一个电话;如果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她就叮嘱我安心驾驶。当我走到楼下,一眼就能看到家里客厅永远明亮的灯,像黑暗中善良的萤火虫。

偶尔,我看见她坐在屋里的藤椅上,一句话也不说。被她藏了几十年的软弱终于露出了头,一有意外和风吹草动,就会神经紧张。母亲那么热爱阳光,现在,她却喜欢一个人躲在黑暗里。

篇(2)

2013年9月6日,父亲突发心脏病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当天下午,母亲因为高血压也住进了同一家医院的同一病房。父亲在医院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母亲可好,然后就坚持要回家,医生说父亲还没有脱离危险不能出院。我们心里明白,父亲是不能离开母亲的,哪怕一个小时,一分钟。其实,母亲也离不开父亲,她知道父亲所剩时间不多了,她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每一秒钟。

结婚60年是金婚,父亲母亲已经结婚66周年了。

人们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这句话真对。父亲从70岁得心脏病,到87岁去世,我们几乎记不得父亲有多少次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抢救。只记得每次都是母亲在第一时间给父亲往嘴里塞救心丹,第一时间给儿女打电话叫救护车。所以,父亲常说,如果没有我母亲,他也许早就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是母亲给了他最后这十几年的生命。

父亲母亲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的农村一起长大的,他们一起读书。1947年秋天,结婚第三天的父母又一起参加中国人民。那一年父亲20岁,母亲18岁。他们在一个部队行军打仗,参加了。1948年10月,又一起被部队送到冀热辽八路军卫生学校四分校,即承德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前身)读书深造。后来又一起转业到地方工作。

父亲脾气很暴躁,记忆中父亲常摔东西,常因为一些事情不如意而大声吼叫。母亲对父亲则百依百顺,在母亲眼里,父亲是世上最伟大的人,父亲聪明睿智,什么事都难不倒他,父亲永远是对的,无论他做什么说什么都对。

母亲一辈子都崇拜父亲,依赖父亲。她的手表是父亲为她上了一辈子的弦,母亲是大家闺秀,她的父亲是乡里的秀才,家里很富有,又只有母亲这一个女儿,母亲格外被宠爱,所以,母亲是全村唯一一个没有裹脚的女性,唯一一个带着书童上高中的女性。否则,她也不可能同父亲一起参军,更不可能同父亲一起被部队保送上大学。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勤劳、善良、沉默寡言。父亲离不开母亲,尽管年轻的时候,父亲对母亲也有不满,觉得母亲“笨”。他教母亲骑自行车一辈子也没学会,教母亲登缝纫机也一辈子没学会,但母亲做的红烧肉和糖醋鱼非常好吃。母亲不像别的女人那样能说会道,但爱哭,看个电视剧也能哭半天。父亲离不开母亲,原来我们的住处和父亲的单位只有一墙之隔。记得我们小时候,几乎每天晚上,父亲都带着我们去车站接母亲,母亲只要晚回来一会儿,父亲就会坐立不安。

尤其最后这两年,父亲对母亲格外依恋。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人都要握握手,唯恐第二天醒来时会有一个人突然不在了。白天一起晒太阳的时候,也要紧紧挨着,手握着手,邻居见到都说,这老两口可真亲热。

篇(3)

那份震撼,只觉得让我们的信一起一伏地强烈地共鸣,只觉得每次重温,泪水就忍不住夺眶而出,这种感觉,偏偏在纸上是写不出的。这怕是应了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能装下的也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

确实是这样,知道很长一段时间的今天,我才恍然大悟,我感动的这份情,是世间上已不复存在的那份情感,可以让两人互相依赖支持一生,让人守着上一辈子的那份情,已经可以被称作为永恒了!

我永远感动与那份永恒!

我不再相信永恒了,就连席卷了无数人眼泪的Titanic,老Rose到头还不是照样放了手,把海洋之心扔入大海。可是我的“父亲母亲”,连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对彼此唯一触动心弦的记忆也就是母亲倚靠在门框,笑盈盈地等待着父亲吃饭。他们的记忆,却持续到死,持续到死。

篇(4)

剧中令我感动和思考的有这样两处,首先作为知青的陈志在是否和农村姑娘张翠花结婚时就面临了人生当中一项艰难的抉择,特别是在上大学时遇到了另外一个心仪的女孩后,但面对翠花炽热的感情和照顾病重父亲的那份恩情,他犹豫不定,痛苦不堪。最后还是母亲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爱情是很重要的,但比爱情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良心。在这样的善意劝说下,年轻的知识分子陈志选择了和农村姑娘翠花结婚,并一直践诺着对翠花不离不弃的誓言。

也许有人可能会说在婚姻自由还没有真正完全进入人们意识的时候,这样的婚姻也是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但是,在那样的年代知青跟农村姑娘结婚,返城后抛妻弃子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不能用人们对婚姻自由的理解程度来解释知识青年对农村姑娘不离不弃的原因,而更多的应该是从感情是可以培养的,维系这种感情的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良心和责任心这方面来加以理解,正如陈母所说"爱情是很重要的,但比爱情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良心"。而陈志恰是凭着一个人的良心和知识分子的良知来维持和经营着这样一份开始不是很尽如人意的婚姻。

篇(5)

1、《我的父亲母亲》是由刘惠宁执导,由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曾黎主演的电视剧。

2、该剧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知青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的一段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式婚姻”跨越近30年的坎坷历程,充满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老爸在午饭的时候汗涔涔的回来,白色的衬衫还延续着他多少年干净利落的习惯。老爸是一名军人,这么多年来,衣服向来自己洗,毛巾袜子均是白色,这与他当兵多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老爸老妈是老乡,共同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地方长大,爷爷是生产队的队长,姥爷是大队上的书记,很是门当户对呢。姑姥姥活着的时候常跟我讲,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在家排行老二,所以村里人都叫她“二花儿”,大舅最大,妈妈之后还有三个舅舅,三舅在七八年前去世了,为此,老妈打击也是不小的,因为三舅身体不好,有抽搐的毛病,老妈还说三舅的离开是享福了,可是我知道她是不舍的。因为这样一个在叫了她大姐这么多年的一个人去了。小舅舅妈妈是很疼的,每年小舅舅过生日的时候妈妈总会打电话惦记,告诉他无论多忙也要吃碗面。我和老哥很多对亲情观家庭观的理解都是来源于老妈的潜移默化的举动。她常说人活着就要爱自己的家人,家人永远是你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老爸老妈是在老爸没有退伍的时候结的婚,她们的结合在当时被好多人称之为最完美的姻缘,因为老爸也很帅气,又写的一手好字,翻看当年的老照片,看看老爸老妈的年轻时的样子,想想人生真是无常 ,岁月催人老这句话说得真对,容颜易老,青春矣不在,留给我们的,只是这影像上的瞬间。

篇(7)

父亲和母亲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山盟海誓。他们间的爱情仿佛化作了一种习惯。当父亲拎了一大包菜回家时,母亲总会适时给他打开家门,亲手接过他手中的菜;当母亲忙着家务时,父亲总会给母亲沏一杯清茶和说些温暖的话语。

篇(8)

你懂得了什么叫做操劳。

我看见您慈祥的脸庞,

由青春靓丽变得干瘪枯黄。

您让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人间大爱;

你让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无私奉献;

您让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坚强。

我爱您,母亲!

I Love you,mather!

这首诗送给您伟大的父亲。

您是一座山,刚劲伟岸,深沉稳重。

你爱我,

爱的粗狂,爱的扎实。

你是山,我是树。

朱自清忘不了父亲的背影,

我忘不了您流露出希翼的目光的眼睛。

您的眼睛,

让我从稚嫩变得成熟,

让我从软弱变得坚强。

篇(9)

于是我觉得,天下的父母都要打架才能生小孩儿。我的父母一生都在打架,理所当然,他们生下了我们兄妹4个。那个时候,我觉得不打架的父母是很奇怪的,我会严重怀疑他们的小孩儿不是生的,是从山茶树上摘下来的。

就在大人们的哄笑声中,家中突然传来了崩塌撞击的声音,惊天动地。接着是父亲的吼声、母亲的叫骂声,两人从屋内打到了禾场。禾场上乘凉的乡邻们立即加入了拉架的队伍,一些人拉父亲,一些人拉母亲,因父母动作激烈又站不住脚,倒退,前进。混乱的脚步声、吼声、骂声、高声劝解声、孩子们的哭声,看似混乱不堪,其实井然有序,各司其职。

月亮偏斜的时候,父母的怒气还没有消减,而讲道理的、劝解的都困乏起来,打着呵欠,各自做一个总结,带着立了大功的得意神色,各自回家去。父母也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屋子里,上了同一张床,一夜互不理睬,却相安无事。

第二天清晨,父亲通常起得特别早,而且出奇的勤快,煮好猪食,做好早饭,晒好谷子,甚至还洗好全家人的衣服,然后扛着锄头到地里去了。做这一切时,父亲依旧不发一言,绷着脸。母亲起得晚一些,看见父亲做的事情,眼里便隐隐有了笑意,很快像平常一样,喂猪,翻晒父亲摊好的谷子,然后也扛着锄头到田地里去了,仿佛打架这事再正常不过。

是的,天下的父母都要打架的,不打架的才奇怪。那个时候,父母大部分的架在夜里打,我猜想是因为白天要忙田地里的农活,没有工夫。

而半大的我们受过了学校的教育,懂得了道理,开始不能容忍。很长一段时间我很伤心,觉得他们生下了我们,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有一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郑重地把父母叫到跟前,说:“你们懂爱情吗?天下的夫妻都要相亲相爱,总是打架,成何体统。”像他们经常长篇大论地训斥我们一样,这一次,我们训斥着他们。

这个时候,他们十分默契地训斥了我们几句,就各自干活去了。

父母越老,架就打得越少。他们最后一次打架的起因是那年我从广东打工回来,买了一箱八宝粥。对于一辈子节俭惯了的父母来说,这是稀罕物。他们很高兴,各自打开一罐。母亲说好喝,父亲说也就那么回事。母亲说:“你是大财主,要吃人参燕窝的。”父亲强大的自尊心受了伤害,怒目道:“那你去嫁个有钱的。”言语不合,他们又打了起来。这一次,父亲是真的没打赢,因为他太瘦了。

谁也没料到,父亲的生命在这个时候竟然已接近尾声。那时正是寒冬,怕冷的母亲常常呆坐在父亲的床前,一坐就是老半天,也不觉得冷,他们依旧相对无言。有时,母亲会突然说:“没良心啊。”一生大男子主义的父亲还是不说话,偶尔会用他枯枝似的手艰难地提提床上的被子,盖住母亲的腿。一生桀骜不驯的母亲,此时温顺得像只老猫,眼泪扑簌簌就落了下来。

看朱生豪写的情书,里面有这么一句:我渴望和你打架,也渴望抱抱你。我觉得稀罕,忽又动容,说不清它击中了我内心的什么。打架肯定不是浪漫行径,可是我又总觉得,能一辈子在一起打架,也是千年修来的缘分。

想不出父母的浪漫故事。他们没有拥抱,从未互相说爱,一生都在打架,却能在清贫的日子里彼此相守,生下一堆小孩儿。这其中定有玄机。会不会与平常日子里的互相陪伴、深夜烛光下彼此安详宁静的面容有关?与大男子主义的让步、桀骜中偶尔的温柔有关?

篇(10)

父亲虔诚地拿起螺丝刀,撬开盖子,也撬开了我们的欲望。所有的眼睛里都是品尝香甜的渴望。

父亲用勺子舀起一块,大喊母亲的名字。母亲欢喜地应着,从厨房小跑至父亲的身旁,羞涩地张开嘴,含过父亲焦急地递上的果肉。从他们彼此流转的眼神里,我知道,爱的味道,很甜很甜。

二 父亲是高大的山。山也有脆弱的时候。

父亲的一颗牙齿需要拔掉。在牙医拿起钳子的瞬间,父亲忽然起身欲逃。母亲一下子按住父亲的肩膀,厉声斥责,手却紧紧地攥住他的手。父亲像个孩子,安静地坐下来,张开嘴……

三 我把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递给母亲的瞬间,母亲摸出老花镜,眯着眼睛一字一字地看着,眼里晶莹。

父亲一把拿过去,大声地读着,读着读着就笑了:“我老闺女聪明,像我!”

母亲瞥他一眼说:“哼!不害臊,念书的时候,是谁总照抄我的作业?”父亲嘿嘿笑着说:“像你!像你!”

四 北方有座名山。父亲领母亲去了那个地方。

他们手挽着手攀上了那座山,留下了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跟父亲挨得很紧,笑得甜蜜而满足,像个羞怯的小女孩。

母亲走后,父亲多次偷偷去过那座山,并且念念不忘那座山。

五 母亲病重时,父亲轻轻地给母亲擦后背,掩藏住悲伤小心翼翼地问:“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做我老婆吗?”母亲想了想说:“我愿意。你虽然脾气不好,但是总是把家里的大事担过去,不用心。”

父亲搂过母亲,泪水悄然濡湿了母亲的头发。

六 母亲去世以后,六十岁的父亲没有再娶。

七 父亲迷上了看影集,目光总是久久地停留在那张唯一的全家福上。

他对小孙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唯独在那次她撕影集时动怒了。那次以后,他偷偷地翻过影集后,不怕麻烦,踩凳子把它藏在高高的柜子里。

八 十年后,七十岁的父亲去世。那一天,正是母亲去世十周年的日子。

有人说,他是去赴一个约。

(方辑)

高仓健难忘老母亲

我在少年时期身体孱弱。一有病,老母就待在我身旁,久久不离。她用湿毛巾搭在我发烧的额上。夜里屡屡替我换毛巾,还不停地摩挲我的脊背。

长大以后,身在家乡的老母总为我的健康烦神。“别再这样辛苦地工作了,早点儿回老家来吧”。老母屡次来信告诫。我这个被称为男一号的儿子,并没有向老母说过赴天寒地冻的雪山以及南极的事。但是,我演的电影,老母是非看不可的。与其说她是在看影片里的情节,倒不如说她是在看我有没有险情。一旦感到不妙,就寄来长信,要我辞去这种工作。

她在信中说,看到我登场的电影海报,发现我生了冻疮。拍摄海报上那张照片的时候,我的周围有很多人:化妆师、服装师、摄影师……为了掩盖冻疮,我贴上与肤色一样的护疮膏。谁也没注意到冻疮的存在。然而,老母只看海报,就发现了实情。

上一篇: 汇报总结 下一篇: 高中著名辅导书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