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0: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实际比重大大超过了卷面赋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再来做练习,相当多的同学进步不大或成绩不稳定,于是加大了练习的力度——这着实不是个好办法。有的学生买来大量的习题集,废寝忘食、反反复复地研究,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的突破,因此只是机械地为了做题而做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同一类型的题,而不做深入的思考和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感到疲劳、厌倦,还会大大削弱其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阅读思考的内容
鉴于阅读思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尽快改良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边阅读边思考,这种思考。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
1.认识上的思考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静心与思索,是对自己经验积累的重新审视,是敢于面对实际的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某种意义说,复习到一定程度,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几乎是能力“飞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些同学在做题的时候,总是理解出现偏差,而且很容易在同一类问题上“栽跟头”,屡错屡犯,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急躁和焦虑的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放弃此类题目,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跳过,因而会白白丢掉很多分数。笔者认为,遇到这样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总是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出原因,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进而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并仔细研究出题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提高。
2.操作上的思考
所谓“操作”,是指在解答试题时,选择好角度,讲究方法与顺序。做到这一点,必须准确辨析语句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往往就文中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提问,应答的关键是能否找出与之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它相呼应的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一点在语文课上经常遇到,比如学习议论文,讨论论点与论据、证明与被证明;说明文的说明与被说明、本质与现象;记叙性文字的具体与抽象;其他如隐含与明晰、递进、并列、因果、条件、转折、比较、称代、含蓄、比喻等。值得注意的是,这诸多关系,由于作者行文的风格、习惯、技巧不同,一般说来,只要认真阅读,都不难把握。这个过程既包含逻辑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多理性,形象思维偏于感受,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最后冲刺阶段,学生们需要多一点相关的体验。要多回顾做过的题,对了的,总结经验,错误的,想一想原因,在哪儿出了问题。一旦有所“悟”,就可能“豁然开朗”。
具体操作,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第二,细审题意,明确要求;
第三,搜寻信息,确定其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
第四,研读文句,梳理设问与应答之间的关系,准确筛选;
第五,再审题意,根据设问要求定向应答。
三、阅读思考的基本任务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文学作品,学生们都没有读过,尤其对于前两种文章,学生们普遍会感到陌生,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对生活某些个性化的认识或情感,学生们也可能不熟悉。因此,读懂、理解,并能从容回答试题的提问,决非易事。那么,要想读懂并理解篇章和文段,学生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首先,读懂、理解必须以丰富的背景知识为依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没读懂、理解错了,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复习期间,也不要拒绝任何新的知识,要继续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多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哪怕只是了解皮毛,也有可能给我们的阅读训练提供便利。比如文章中涉及到某一科普知识,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过,可能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就会很困难,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而那些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了解过该方面知识的学生,在做这类相关题目时便会得心应手。因此,笔者倡导我们的学生,应该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之上,多多涉猎百科知识,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从而为应付各种题材的文章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强调阅读应该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理解文本的行为,而不是教师逐字逐段进行文本分析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低。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进行高中语文阅读的高效教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根据平时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总结,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性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不断适应当今的社会。考虑到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阅读在语文试卷上的比例,而且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在社会交流中表现。因此,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语文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内容。对于语文的学习,大多是在于阅读能力的好坏。学生可以从阅读当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教师要注重阅读的教学,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从阅读的材料当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效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心智,通过阅读古今文章,学生能够明辨事理,逐步培养与提高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阅读的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在思想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能够明白社会上的善恶丑美,在阅读里体验生活。在大量的阅读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一些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不断地观察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经过长期的研究,我发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策略进行努力:
1.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深度挖掘信息资源。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改变以前逐字段分析阅读材料、单纯地针对阅读后的习题进行讲解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组织作用。另外,教材是高中语文阅读训练的基础,教师不要忽略教材,要在把握教材中文本阅读的规律的基础上,再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仔细研究阅读内容,认真备课,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把文本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把课堂教学推向。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本的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文本,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文本的结构、人物描述、表现方式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有助于以后的阅读理解。
2.教师要借用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阅读的教学只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教师单纯地把阅读的技巧一些表达方式传输给学生,处于课堂教学被动地位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更谈不上很好地应用。
教师可以应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图片、视频、音频做好课前的导入,启发学生,使其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雨霖铃》一文时,通过导入歌曲《送别》,歌曲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能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为文章的讲解做好铺垫,有助于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让学生觉得课堂充满新鲜感,从多个感官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的时间很有限,利用多媒体,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起来。此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扩大学习的资源的范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对教材上叙述不太详细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具体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对教材的补充能够促使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设计一些阅读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把答案很好地展现给学生,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把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或口述给学生带来的时间浪费问题。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把课堂上需要的一些内容在课前做好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很好而又不浪费时间地展现给学生。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信息资源,在学习教材中的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使用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形成具有自身个性、多样式的教学风格,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搜集更多的阅读教学的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从而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策略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教学计划。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向,阅读策略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伶伶.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析时代教育,2013(20)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巩固、理解和运用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但传统的语文作业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附庸,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当前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理念偏离新课程标准
当前的语文作业严重偏离新课程理念,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作业,经常是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内容,或是干脆从高考试卷中摘取题目,以供学生练习。这种单调、机械、低效的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已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内容狭窄,脱离现实生活
从作业内容来看,读文章、背课文,抄写生字词,模拟试卷等占了很大部分,这与中职教育提倡以技能为主、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而且,学生在这样的作业训练下,思维容易僵化刻板,难以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3.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现在的语文作业仍旧以书写为主要形式,这导致语文学科“听、说、读”这三大能力训练严重缺失,极易造成学生思维不良定势,难以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另外,当前教师布置作业仍然“一刀切”,这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吃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饱”,遏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4.评价方式倾向于模式化和客观化
当前语文作业的评价方式仍然固守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内容纳入评价的范围,倾向于模式化和客观化。具体表现在:一是评价方式简单化,导致学生很难发现错误与不足,而作业中的精彩表现也得不到赏识,难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提高思维判断能力;二是评价标准绝对化,现行的作业评价仅局限于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而导致后进生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化,现行的作业评价是教师的单向评价,限制了语文作业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功能。
二、改进语文作业设计的构想
语文作业的改革一直被教育界所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新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以下是笔者对当前职业高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所做的一些构想,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选择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包括作业的呈现方式。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指导学生领悟理解作者愁的原因及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寻找资料,进一步探究历代诗人对“愁”的表达和体味母语的丰富和优美。
2.作业内容生活化
一是,生活化的作业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因为他们对网络和体育等比较感兴趣,作业中如果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往往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样就很能调动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二是,生活化的作业能凸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只要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心理及认知水平的内容,都可以吸纳到作业中来。例如外出旅游时,要求学生写导游词,这样既新鲜有趣味又富有挑战性,而且导游词是用来口头讲解的,这就在练习写作的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助于实现基础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
三是,作业内容生活化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生活是一座开发不尽的资源宝库,民族地域文化更是宝库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对联的基本常识,课后要求完成收集对联的作业。学生兴致都很高,成果也不少。把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引入作业、融进教育,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又培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和发展人。因此,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把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格塑造放在首要位置,对学生要有作为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和人的生成的完整性的关怀,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应首先把这个作为出发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师应该多选择一些能触发学生审美兴趣,具有一定思想性的文章,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与欣赏,体验作者的人生见解,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境界得到提升,心灵得以净化。
4.评价多元化
评价是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课堂教学作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评价基本采用的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一元化评价方式,固守于在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上,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作业的评价方式就必须进行改革。
(1)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勤于动笔,不能简单地标上“√”或“×”,或评上一个“优”、“良”就算完事,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写出对学生作业的具体评价,让作业本成为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不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2)评价标准个性化。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智能水平进行个性化评价。比如对语言智能较发达的,可以评价为语感很好;对于字写得端正漂亮的学生,可以从空间智能发达的角度评价;对于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从学习态度认真的角度鼓励他等等。
(3)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评价的主体就是要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变过去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元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如制定作业情况反馈表,让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缺点,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总之,优化职业高中的语文作业,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正确来分析语文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审视语文作业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功能,切实让语文作业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冼柳.语文作业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2006年(1):27~28.
[4]周方.关于语文练习设计的理性思考[J].现代语文,2007(2).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1.尊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高中学生有较高阅读能力,很多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习惯,不可强求学生进行统一阅读。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素质之一。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认知,也会建立个性学习方法体系。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完善个性阅读行为。学生虽然对自主阅读有个性理解,但其做法往往会存在一些局限性,教师要针对性地给予引导,让学生看到自身认知的差距,及时进行矫正,自觉进行自主阅读体系构建。
2.借助媒体渲染阅读环境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良好环境。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后,给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带来更多选择。多媒体不仅有强大展示功能,将图片、文字信息、影像、视频、音频形象展示给学生,还能够与互联网形成即时链接,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甚至可以进行远程课堂同步教学,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创造便利条件。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名作,其细腻传神的语言,给人留下难忘印象。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引导设计时,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播放配乐朗读,其浑厚深沉的语调给学生思维带来巨大冲击。学生沉浸在优美的享受之中。
二、整合阅读教学资源,规范学生阅读行为
1.优化文本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经过多轮教改之后,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阅读文本体系,不管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都具有极高阅读价值。我们都知道,能够选入中学教材的文本内容大都是名家经典篇目,其内质涵养极高,学生阅读当然会受益,但是,学生阅读时间有限,学习精力需要合理分配。如果不加筛选进行阅读,针对性自然降低,阅读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注意对文本教材进行排序,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制订科学阅读推荐计划,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便利。
2.利用师本资源
教师自身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资源,教师能动性发挥,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还能够利用个人魅力,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悟,促使学生形成多元认知体验。教师大多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不妨给学生进行示范,为学生自主阅读树立榜样。教师要将自身多年积累的阅读经验传授给学生,期望给学生带来一定思维启迪。语文教师在学生眼中大多是博学多才的,教师人格魅力当然就是难得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正面激发能量不可小觑。
如在学习《囚绿记》时,教师设计了一组思考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中两个问题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囚绿记》题目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焦”字形容自己的心境呢?本文运用最多的是什么写作手法?说说其作用。
三、设置多元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维度
1.创设自主阅读活动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属于个体学习行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引导,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学生阅读认知大都不够成熟,个体阅读存在诸多短板,参与自主阅读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这对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制约。如合作学习,虽然自主阅读是个,但集合集体智慧进行阅读实践,这也是新课改一贯倡导的精神。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前台,敢于改变自身自主阅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热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阅读品质。
2.建立自主阅读平台
自主阅读教学存在太多变数,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成效指数变化,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和劝诫。教师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自主阅读范畴,为学生创设多元自主阅读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介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打造多元化学习网络,如建立教师热线,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实现师生随时互动,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自主阅读行为进行修改。如在阅读《离骚》时,学生对屈原这个人物已有耳闻,因为端午节与此有关,但学生认知比较肤浅,加之理解文言比较困难,希望教师能够给予更细致讲解。教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逐字逐句地分析解读,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将自主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反映到教师这里,教师进行集中筛选,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和学生进行多层次互动交流,为学生自主阅读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教法,还课堂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唤起学生自主阅读意识,采取多种教学辅助方法,搭建多种学生自主阅读平台,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升级助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方兴未艾。具体而言,探究式教学是指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对语文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语文教师务必树立强烈的探究意识,并在教学中努力实施和操作,推动课堂改革向前发展。
1.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是强调教师的乐教,学生的乐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师生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实现此目标,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刻不容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尤其是成绩不好又调皮的学生,他们从心底里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甚至有点“不识好歹”,师生关系比较敏感。此时,教师的作用更关键,教师唯有以一颗父母之心对待他们,多鼓励引导切忌批评训斥。一些教师面对后进生总是恨铁不成钢,对他们怒斥,叫家长来校更是家常便饭,用这样的冷暴力解决问题,看似学生服了,实际上师生关系越来越糟糕,师生之情日渐淡薄,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自然会产生抵制情绪,压根就不想学。因而,新形势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教学相长原则,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挖学生的潜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问题的精髓在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重视学生个体体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个体感受体会文章深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开放性问题,以学生自我学习体会为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独特的感受。例如: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项羽不把握机会在席间杀死刘邦,致使让刘邦夺得江山,有人说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有人说这是项羽‘君人大度’,对这两者说法你有什么意见?”在这样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中,学生就会反复阅读所学文章,并联系自己课外查到的一些资料及对项羽和刘邦的主观感受,给出多种答案。设置开放性课堂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独特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
3.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的生成是无处不在的,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预设,导致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和程序化,更谈不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生成导航,预设要想学生之所想。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给生成留空,预设要留有学生发挥的余地。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要给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空间;让发展做主,打破预设与生成的固定标准。让生成逢源,多给自己加“钙“。
4.多元化评价学生
多元化评价学生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式教学中,评价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学会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应该涵盖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比如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采取正面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不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成果时,必须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性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认可,通过肯定他们帮助他们重建自信,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将电教媒体引入课堂,提高教学宽广性
高中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信息容量大与表现方式灵活。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旁征博引,知识面大,那么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以多媒体手段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信息补充,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宽广性。例如在教学《长江三峡》内容时,为了强化学生对三峡特点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可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播放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处主要景观的影音资料,通过生动的风景短片介绍,使学生对于教材中所描绘的瞿塘峡之“雄”、巫峡之“秀”、西陵峡之“险”的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情感的升华,促进探究式教学。
参考文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角度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这一渗透过程主要依靠课堂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语文课本,即教材。借助教材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式,教师分析讲解课文,使学生自主了解、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从而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层内涵。如在讲解《将相和》时,教师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同时就应当对文本的深层次内容进行剖析,让学生领会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和爱国情怀、廉颇的知错就改等美好的精神品质,教师此时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引导,促进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必须将课本知识与课文背后的人文精神内容相结合,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课文讲解中。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
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仅存在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于课外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高中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课外活动的主题和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人文精神。如课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在学习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良性互动,彼此尊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可以由教师聘请拥有各年级丰富教学经验的组长,指导学生阅读;语文教师要制定严格的读书活动考勤制度和考核体系;每一个小组需要有本组活动方案的具体计划和教案;要有专门的语文阅读活动记录本,并记录有关的教学活动案例和习作经验总结,期末还要评选出最佳阅读活动小组并进行比赛。
三、在德育教学中推进
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树立榜样形象。在生活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潜意识教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正能量传播,从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如教师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奉献社会,学生会效仿学习,这就利于其优秀品质的形成,进而促成学生内在人文精神的成长。在学习《骆驼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闪光点,通过讨论和点拨,借助文本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叙事,加入浓郁的抒彩,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篇文章热情歌颂了石油工人不怕困难、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的献身精神,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独立设置的课程领域。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对。作为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超越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严格的课堂教学的局限,要求学生自主地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问题,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整合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有机主义,有机哲学把包括自然与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美在整合教育中得到极大张扬。整合是科学发展的趋势。
二.研究领域的现状
美国等国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让学生“搞研究”,写“研究报告”(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美国的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成为读者而写作,提出了作者要考虑读者、考虑阅读对象的生活化要求。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国内许多学校虽然进行了诸如“情景作文、实践作文”等研究试验,但实践中尚不能根本转变,由于应试作文教学盛行而造成的高中作文教学既不适应时代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能顺应课堂教学改革潮流的尴尬现状。
三.研究实践的意义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革命。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停留在口头上。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然而,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时代,作文教学的封闭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成果大都以报告、论文、方案等形式呈现并供交流、评价。这类文体在中学语文学科课程中基本上尚未列入必修必训之列,而这类文体的应用能力,不仅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有关联,其本身也应视为“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把“研究”与“研究的写作”分割开来,重前者而轻后者,并不利于学生研究过程的全面圆满完成,这也是目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大缺憾。实践证明:研究性作文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研究性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是不完整的。
实践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选择作文教学这个语文教改热点与研究性学习这个难点,反思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认识其症结所在,实现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
(一)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衍化出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新情境。
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形态,从目标设定到教学过程,从资源利用到教学评价,都加以宏观规划、整体设计,在课程的柔性碰撞中,在资源的有效融渗中,发挥“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合力”,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封闭性得到有效的平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写作获得“源头活水”,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特点推动单门学科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培育出作文教学的新生长点。
高中研究性作文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研究性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是不完整的。针对将“研究”与“研究的写作”分割的时弊,我们侧重引导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成果文本的成文指导和学绩评价。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中的“写作”既是学生达致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研究性学习中的“写作”既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方式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发展的水平指向之一。
五.探索实践与总结
(一)研究性作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教学实践中,从高一到高三,形成有序梯度,以“生命、生活、生态”为旨归,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而提炼并艺术地再现生活。引导学生敬畏生命,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作出自己独到的哲学思考。在学生能写出各类应试文体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由“入格”到“出格”进而“破格”,打破应试作文的束缚,进行“野生”状态下的自由写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校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着力点,遵循学生作文心理规律,根据高中生年龄特征和作文动机的基本特点,在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习作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并及时将随感写在我校统一印发的“随笔”专用本上,在此基础上,择优编印学生的随笔集,让学生及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根据学生情感特点,进行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并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的评改上,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自主性评价及生生评价,使每位学生体验成功。教师使用特色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形式上适度引入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创建作文模板,直观、动态地展示典型佳作的思维流程,供学生揣摩、借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多年来,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1.整合地方资源,坚持“四真”写作。以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深入生活,寻找发现地方人物史传、土特产品和民风民俗,书写生活随笔,强化学生“真人、真事、真情、真感”的写作理念,达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培养目标。
2.创设课堂情境,开展专题辩论(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搜集社会热点话题,思考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辩论或专题讨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讨论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各学科知识,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内容,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3.运用先进技术,优化硬件建设。充分使用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作文教学、文学社团专用教室,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有效运用网站、博客等新媒体技术,倡导学生自主作文的体验性、实践性、互动性,使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4.优秀范例引导,失误典型分析。尊重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发动学生精选具有范例性和典型性的高考作文和日常作文,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作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性作文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系统工程。本地(江苏兴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辈出,其中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七子”宗臣,“扬州八怪”代表郑板桥、李,“东方黑格尔”《艺概》作者刘熙载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本地的骄傲。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本地拥有省市级文保单位42处,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项。这些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本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的浓缩,为我们研究性作文教学系列教材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xx区课题规划办:
我校承担的“创建书香校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课题,因课题负责人原校长田雪芬同志调离本校,需要变更课题负责人为现本校校长武截斌并重新整理课题研究内容“小学经典诵读的研究”,特提出变更申请:结题时间由20xx年6月改为20xx年12月。
当否,请批示。
xx小课题组
20xx年6月21日
关于课题研究申请书2
课题名称: 聚焦购物的计算教与学模式研究
课题负责人: 林川
申请单位: 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
填表日期: 20xx年11月
研究问题
如何把生活中各种购物问题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计算策略、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生活能力协同发展。
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1)通过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能够深刻理解计算学习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感受拥有及利用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快乐。
(2)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计算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 提高计算的速度与准确,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生活能力的协同发展。
2、教师方面:
(1)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形成计算教学独有的个人风格,人人都能上好计算课,并能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堂。
(2)通过研究,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家长、学校、社会方面:
(1)通过研究,让家长和社会感受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所发生的显著变化,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从而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2)通过研究,逐步体现社会对数学赋予的效益、创新、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涵义,从而实现二十一世纪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研究内容
低段——购物中简单的计算:如市场购物(只涉及整数的计算);购买门票,乘车方案等。
中段——购物中较复杂的计算:如市场购物(涉及整数、小数的混合计算);乘车方案、购买门票、住宿安排、旅游费用等的最优化设计。
高段——购物中复杂的计算:如商场购物的折扣及送券、省现金等相关计算(涉及整数、小数、分数的混合计算);有关储蓄的相关问题,如利息的计算;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计算;能用百分数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成数的计算);股票交易等的计算。
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相关课例,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
2、问卷调查法:将所要研究的事项,制成问卷,发给学生和家长填写,再进行分析研究,以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
3、个案法:运用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通过活动过程反映的情况运用测量和统计对研究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查新、制定研究计划、立项。(20xx.11—20xx.12)这一阶段主要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并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召开开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向区教科室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6)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拟定的课题和研究方案实施研究。研究过程应重视活动方案撰写、学生活动、案例分析、资料收集、总结反思。
第三阶段:结题。(20xx.7—20xx.12)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整理研究资料,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研究成果形式
1、实物资料:学生制作小报、数学日记,学生调查报告,计算比赛成果,家长调查表、反馈表
2、文字资料:研究报告,研究文集,教师论文,教学随笔,案例或课例、计算学习读本。
3、图片及音像资料:购物节、计算比赛等活动的照片或影像、课例的照片或影像。
课题组单位意见
(包括提供所需条件等)
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组审核意见(至少两名区学科带头人以上人员组成)
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区学科教研组
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科研室
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表填好后直接交到区学科教研员(组),一式三份。
关于课题研究申请书3
导读:这些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修制度,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平湖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孙晓峰在《教学月刊(中学版,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版)的,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修课学,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一、课题设计论证
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期效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60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国家就占76。7%,20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详细情况如下:
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英语”,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5~6组,供学生选择;日本于1999年制订并于20XX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10科,国语科列在首位,包含6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学分)、国语表达Ⅱ(4学分)、国语综合(4学分)、现代文(4学分)、古典(4学分)和古典讲读(2学分)。其中只有“国语表达Ⅰ”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8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如“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进一步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开设选修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块。
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修制度分为三类: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定向选修课。
2.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这块也引起了国内学者、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如下: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年第6期上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学xxx台,有效推进高中选修课实验》提出了信息共享在选修课中的重要性。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的教师孙晋诺发表在《语文建设》20XX年第2期上的《高中选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一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三点意见:多整合归纳少逐篇讲析、多训练语言少依靠活动、多具体指导少空口说教。
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韩旭东发表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XX年第10期上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对语文选修课授课方式进行了讨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平湖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孙晓峰在《教学月刊(中学版)》20XX年第10期上发表的《关于高中选修课中校长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长角色的转换问题。
江苏靖江市季市中学的刘晓红发表在《考试周刊》20XX年第26期上的《精准高考目标,体悟审美愉悦——例证现代散文选修课的一种教法》将选修课与高考进行了联系,并对散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看法。
(2)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学者针对部分学校选修课走过场,形同虚设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刘志胜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的思考》对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时间进行了讨论。
广东东莞市玉兰中学的李园香发表在《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XX年第9期上的《高中话文选修课"同质化"现象及对其的反思》对学校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3)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版)的思考》中针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评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性比较高的评价方式: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法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修课学习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中对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现行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选修课价值。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把握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研究,在有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昆明市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观察并记录一线语文教师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实况,采访一线语文教师、学校高层领导,了解这些基层教育者对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看法,听取他们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从中揭示出选修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整理访谈资料,总结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的经验教训,学校领导对选修课设置与教学的期望和预期,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修课教学理论,为立志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师范生在选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关于昆明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实践学校选修课的课程选择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2.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表现记录和分析;
3.教师、学生对选修课教材、教学等的看法;
4.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5.实践学校教师、领导对于选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昆明市部分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状况上。昆明实施选修课是最近两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揭示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从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试着结合教育学理论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从而为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指明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选修课理论与一线教师实施的内在联系总结等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想要试图解决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本质的、固有的问题,是有难度的。另外,通过新课标选修课设置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差距,反观理论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的灵活掌握,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难点。需要在实践学校认真观察,客观有效的记录,认真归纳总结所得的一手材料,从资料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话。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采取非结构式观察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对一线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轶事记录,如新颖的导入、有创意的提问等等,与必修课教学进行对比,总结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特点、问题等。
2.采取实况详录法,观察记录教师在选修课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从中总结教师选修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
3.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反应进行时间抽样,每十分钟记录一次,看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反观教师的选修课教学。
(二)问卷调查法:
1.对实践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选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教材的熟悉程度,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等等。
2.对实践学校高二下学期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目前所选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等等。
(三)访谈法:
1.对实践学校高层领导进行访谈;
结合该校现实情况,向相关领导了解该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过程,选修课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现在该校选修课的实施状况等相关问题。并让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该课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询问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询问教师对选修课设置的看法,对现行选修课教材分析与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方式等等。
四、学术价值
(一)弥补相关课题研究的不足;
1.昆明市高中选修课政策实行时间较短,相关课题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一个补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关课题研究过于理论化、理想化。本课题深入一线教育,收集一手文献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理论,避免了主观推断造成的理想化。
(二)丰富和完善相关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理论;
2.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和结论,为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条件,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状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着眼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创价值。它所开发出的持续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教材和在实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实施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一线教学、在校免费师范生的`双赢局面。
首先,对于在职语文教师而言,可以监督其对新课标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完成自身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在校师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使准教师们了解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概况,从中吸取经验教学,为将来的选修课教学奠定基础,争取在就业后能够很快适应新课改,上好选修课,防止刚毕业生就培训的尴尬局面。
最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来说,本次实践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益
(一)研究论文:
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分析调查问卷,针对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选取侧重点,写一至两篇研究论文,要求真实可信,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学术界、教育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在校师范生未来选修课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预期成果推广:
1.召开成果交流会,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
2.请优秀一线语文教师来到师范院校进行选修课教学培训,构建在校师范生与一线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
3.把一线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教育部,为其研究提供依据。
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xx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在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大量撰写教研论文,现已完成课题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实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技能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四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五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市县优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县数学中心组活动中、镇数学教研活动中所上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树立新时代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学生创造天赋得以施展。
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求知、求新,广泛涉猎知识信息,才能适应创造教育的时代需要。
3.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并且勇于探索、乐于创造,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4.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但兴趣广泛、乐观自信、意志坚强,而且能战胜挫折、超越自我。
5.掌握科学的方法规律。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到训练学生的创造行为,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
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教育智慧、人格风范伴随着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课题主持人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市、县教育博客大赛一、二等奖,获“市教育博客之星”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学习创新好家庭”称号;两次获县“优秀教师指导奖”,数学教研组获县“优秀教师集体”称号,撰写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先后在《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教育家》、《渐江中小学教师培训》、《名师之路》等杂志上发表了二十多篇,获奖十余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反对过分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尤其义务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人人都能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材中新选的内容将适合所有学生的口味,其中有不少闪烁着编者创造性思维光辉的思想,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要适时捕捉体现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知识点、情感点、操作点、能力点,将这些合作性因素和创造性因素略加提示,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为最终实现学生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正向迁移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有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有了一个适宜合作与创造的氛围,学生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较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较好的合作和创造心态,其潜在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欲望获得释放,创造智慧得以激发。研究中,我校两年有40多名学生的作品在全国少儿读物上发表;在市、县“小巧手”比赛中有多人次获得等级奖,有40多人在县数学小论文评比中获等奖。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也为学生成绩的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后学生的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实验前。
(4)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挑选和设计教学内容,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心,或怀疑度,那么生动活泼的民主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再现个性,会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教师的鼓励和赞许而始终处于探索和质疑的亢奋状态,使他们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更加大胆想象,多向思维,勇于标新,敢于立异。
这样能有效防止学生两级分化,优秀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后进生”的进步,不仅如此,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得到积极改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的保证。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无论是期末还是毕业考试,高分云集教学实验班,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新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5)促进了评价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挥评价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理论成果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逐步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慢慢会接触到汉语词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而在同义词当中,两组意思相近又稍有区别的近义词,占了同义词份额的很大一块比例。而近义词的辨析及应用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块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近义词的教学,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标中尚未提出相关明确的目标及要求,但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提出了学习目标,“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方面应用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而课标中所提出的实施建议则是“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有关问题,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为此,教师要重视各阶段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近义词辨析教学。
教师对近义词的辨析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能够有效帮助提高学生学生的语文水平。鉴于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后,才能更加准确、生动且有表现力地运用语言,而在折基础上,教师也才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向更高级的语言表达形式去发展,即引导学生向优美、深刻去努力。
在充分认知近义词辨析教学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后,教师需要认真并深刻思考的是,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近义词辨析教学。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辨析的方法主要有词义分析法、义素分析法、词素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等。有学者将近义词辨析的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预辨析的词;2.概括归纳其共同点;3.搜集语句进行词义对比,包括:(1)词义对比;(2)充当句子成分的对比;(3)词语组合辨析;4.明确词语区别,进行总结。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语文老师通过其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归纳出一种传统经典的“万金油”教学模式,即按照“字面辨别――讲清意思――放在句子中进行区别辨析”的教学模式。此外还有学者通过思考钻研,将近义词辨析教学结合进课文内容以及作文教学中。种种这些方式可把控且操作性强,都是很不错值得实行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教学模式尤其亮点,值得试行,可总免不了落入教师占主导的常规教学弊端中,教师全程讲,学生被动听。在课堂,学生的自主活动依旧很少,主动性的发挥仍非常有限。此外,对于学生实际对词汇辨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也难以考查和把控。针对在课堂近义词辨析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受限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难以测量与评价等诸个问题。笔者认为,可是尝试在课堂中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改编采用一款综合集体游戏――《谁是卧底》,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近义词的辨析操练。
一、“谁是卧底”游戏介绍
“谁是卧底”是从捉鬼游戏演变而来,而后由国内某知名综艺节目对游戏进行改编而广受人知。游戏要求玩家对所持词语进行描述,并通过分析和对比他人对词语的描述与自己所持词语的相关性,揪出持有另一个相近词语的卧底。该游戏的魅力在于,游戏方式有趣,在人数适当的情况下易于施行与操作,而该游戏考验的是玩家的语言表述能力、思维宽度、知识面等多层面多维度的个人知识素养。游戏本身对玩家也是一种有趣的挑战。游戏中,玩家既要拥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更要能够清楚地分析辨别出两个词语的异同性,在语文教学中适用于近义词辨析的复习与巩固,以及对学生词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操练。
二、卧底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谁是卧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的设计
1.“谁是卧底”游戏的开展方式
若将电视节目中的多人聚会游戏模式,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则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即参与游戏的玩家局限于小范围的几名同学,而更多的同学则是处于无任务的旁观状态。由于不参与其中,旁观的同学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开小差,处在“事不关己,任意由己”的状态,这样十分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此,要将此游戏恰当地搬进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考虑如何组织同学上台参与游戏,还要认真思索采用怎样的方式能让全班更多的同学能够投入其中,一同参与思索,共同进行知识的巩固操练。因此,在课堂中组织进行该游戏时,教师可以设置人数不等的平民和卧底,两组人数相差不要太大。请台上玩游戏的同学对所持词语进行描述,让台下同学根据同学所给出的描述进行思考和猜测。教师在旁进行纪律调控以及相应的引导。当同学经过一轮对所持词语阐述完毕后,请台下同学竞猜此轮的词语是什么?若台下同学最先猜出的答案是平民牌则平民获胜,而若最先猜出的是卧底牌则卧底获胜。对该游戏的游戏规则小做改动,能够更大范围地使授课班上的同学参与其中,还能达到激励、促进学生有效辨析和掌握近义词,进而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
2.游戏中辨析词组的选择
开展此项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辨析汉语当中的近义词,而根据汉语中近义词属性的划分,主要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即词义层面;色彩层面和用法层面。各层面下还能够继续细分为几个不同维度。词义层面下,两组近义词或是词义范围有所不同,例如涵盖与囊括;或是词义轻重的差别,例如称道与称奇。在色彩层面下,还会有感彩的差异造成两个词语的区别,例如充溢与充斥;或语体的差别,譬如锋利与犀利。在用法的层面下,则会衍生出搭配对象的差别,比如约束与约制、流传和留传;以及句法功能的差别,例如突然与忽然、必然与必定、品位与品味。教师可以考量根据需要考察学生哪个层面和哪个维度的同义词词语辨析来进行词组的选择来开展游戏。
(二)游戏“谁是卧底”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评析与反思
1.游戏开展的意义以及适用范围
“谁是卧底”由于游戏本身的属性,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将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对词义的辨析,统整内化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中,以便后续游戏时藉以知识储备而更加灵活地应用。游戏最大的亮点是刺激学生当下立即统整,不给学生留有余地将刚刚接受的新知搁置一边,不去应用,而导致最终成为惰性知识,严重影响语文的教学效率。此外,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为某个词语匹配词语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某一对近义词的用法,而是为拓展母语学习者的词汇量。为此,近义词的教学不是关注近义词用得对与否的问题,而是用得好与否的问题;对于近义词的研究不局限近义词的基本用法及其差异,而是对近义词使用场合的识别及选用。[7]而游戏的开展则为学生创生了一个更深入理解、辨析词组意义及用法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扎实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2.实施游戏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1)注意帮助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由于游戏对学生知识的认知、辨析和储备有一定的要求,为此在进行游戏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或者可以布置成思考作业让学生自己先做个前期相关知识的准备,从而有助于游戏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
(2)注意时间的把控
由于对词语的描述以及对信息的接收,是一个思维运动的过程,需要同学花费一定时间来思考,因此一轮游戏下来,常常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好时间的分配和安排,尽量选择时间宽裕的复习空档来开展游戏,以使得游戏能够顺利、完整地在课堂中进行。游戏过后,教师最好“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对不易掌握和学生理解容易出错的词语以及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梳理,相信收效会更佳。
参考文献:
[1]王晓羽.中学语文近义词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谭思敏.“谁是卧底”在英语国家概况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导刊旬刊,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