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0: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合作进行“城市供水业务管理系统”的探究,并于1998年将这一探究成果应用在“供水综合热线服务系统”中。探究内容包括各级供水热线服务系统软件设计和硬件集成,并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到功能齐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摘要:运行速度快、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信息输入简捷、输出信息丰富等。具体设计思路是把系统中营业所、水厂、管网所及下属各服务站业务管理微机作为远程结点,在程序支持下,采用Modem拨号方式和管网所、公司两级调度中心互联,并支持本站、所、公司调度中心的对外业务服务。即用热线电话对外接待所有用户,及时记录用户报修的业务和站、所派修及完工的情况,建立业务管理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计算、分析,按要求打印各种报表和进行站—所、所—公司的远程通讯等。
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先进的微机、通讯等管理设施,改变了原有传统工作方式,而且使供水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反馈速度,更便于供水服务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提高了自来水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窗口服务水平。
1系统构成
1.1系统构成图
1.2硬件配置
①站、所(或厂)级
彩色VGA监视器摘要:建议256色或以上,实际采用256色、分辨率800×600;
586微机摘要:建议CPU200或以上,内存16M或以上,实际采用CPU200、内存32M;
打印机摘要:A3(Canon330,LQ1600KIII);
Modem摘要:实际采用33600bits/s;
电话线摘要:2对。
②公司级
主要配置同上,另增设通讯中继线一条、通讯用工控机(公司调度室)一台。
2系统软件探究
2.1软件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摘要:Windows95
开发工具(RAD)摘要:对较为流行的Powerbuilder、Dephi、Developer、VFP等进行分析,考虑到VFP50是在中文Windows95环境下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运行速度快,数据处理功能强,用户界面友好,软件开发工具丰富,在开发费用、开发周期、使用维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这一系统已经为公司各有关部门业务管理和微机操作人员所熟悉、把握,故将其作为开发工具。
2.2软件设计流程图
经反复探究修改后,提出各级软件设计流程框图,因篇幅关系,仅给出站级软件(以下同)设计流程框图(见图2),据此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2.3数据库结构设计
和公司、所、站内各部门协调,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储存的标准。建立数据库最基本的策略是各部门(包括各站)的信息资源不但能为本部门的人员访问,而且可被上一级部门具有合法权限的人员访问。
根据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生成报表的格式,同时收集当前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等,最后确定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结构。
2.4数据库文件设计
本系统设计的数据库文件主要由主执行文件、业务数据库、数据库字典、数据库复合索引、数据库业务表、巡检、施工及业务人员表和远程通讯等20多个文件组成。
2.5菜单结构和软件功能
2.5.1菜单结构
菜单项结构设计见表1、表2、表3。
2.5.2软件主要功能
①电话热线服务摘要:全系统用一个对外公布的特号(易记号)电话进行供水服务,用户一旦有需求电话拨入,系统即可形成用户、公司(或所)、站(用户所在地)的三方同时通话。由站级操作人员接待用户电话、录入电话记录、发出派工单并录入完工信息等;所、公司级操作管理人员进行追踪查询和监督,并对用户和上级领导的询问及时反馈。
②增加、修改摘要:对系统中各个数据库文件增加新接报的电话记录、修改或删除已有记录,并对新记录或修改记录进行合法性检验。
③浏览摘要:让操作人员随时浏览查看数据库的内容。
④查询摘要: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条件,查询有关记录。
⑤报表摘要: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条件,从数据库中整理出有关记录加以汇总、统计,并以报表形式显示或打印(本系统可根据需要打印数十种不同格式的报表)。
⑥统计计算摘要:根据领导及管理人员的要求,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并以报表形式显示或打印。
⑦数据传送和接收摘要:对数据文件(日报、月报等)随时可进行站—所、所—公司之间的远程传送和接收。
⑧所、公司可根据接收的数据文件(日报、月报等)进行有关报表的打印和汇总分析。
3结论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考核和改进,该服务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供水业务管理资料的功能和效能,并可实现三级数据资料共享(站、所、公司)。操作人员可以改变过去人工的、经验的管理方法,用微机在软件系统支持下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
1.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许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配套率不高,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1)只重视排水管网主干道与污水处理工厂的建造规模,忽视结户支管与收集支管的建造,导致原有污水收集管网无法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收集污水的作用。(2)一些较老城区的排水管道有很多都是雨水与污水共用管道,在雨水管道中还包含着大部分的城市生活污水,致使污水管网结户支管改造后还不能与污水处理网相互配套,城市生活污水无法顺利接入主干道。
1.2前期工作有待加强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水资源污染处理相关项目重要的前置要件之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涵盖了项目投资额度的大小,实施步骤的可操作性及建成后的营运效率等重要内容。其成果直接昭示着项目的未来发展和最终结果。但是,当前许多地区依然存在重视形象,重视政绩,忽视实际的问题。很多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充足,缺乏考量实际状况就盲目开工。甚至某些项目为了能够尽快通过审查上马开工,使用虚假数据编制可行性报告,导致可行性研究失去本来的意义。许多规模庞大,投资巨大的污水处理项目自建成之日起就面临污染水资源缺乏的情况。
1.3管网后期维护工作没有跟上
排水管网既承担着排放污水职责,也是收集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使用过程中,管道发生破损,需及时修复以保障管网的正常使用。在实际工作中,管网维护工作做得很不够。远离市区或偏僻地方的管网,常常面临损坏而无人修理的局面,而市政设施建设导致管网破损,有时也得不到及时修理。
1.4污水处理结果不能满足规范标准
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地处郊区,没有收到应有重视,其排放水体的管道被其他设施占用,加上配套的污水网管缺乏,导致这些设施处理后所排放出来的污水质量远远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2做好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议
2.1科学规划城市污水处理项目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现状与发展相结合、区域环境与水质要求相结合、处理水源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针,分布实施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不能轻易改变。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污水输送主干管及收集系统和接户管要与城市基础设施相配套。污水输送主干管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能一次形成的,按规划分期分阶段实施。近期不能确定收集支管和接户管的,要在主输送干管适当位置按规划预留接口,待区域位置明确后,再行接入。建设污水处理厂,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实事求是,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进行深入论证后再予以实施,否则只能是劳民伤财,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留下不和谐的音符。
2.2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不能单纯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首先,要充分掌握已有在使用中的设施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障现有设施的正常使用。其次,要梳理污水来源途径,对新建污水输送主干管但缺乏收集支管和接户管的地方,分片建设配套管网,防止个别区域污水不能进入主干管现象的发生。对仍使用污水雨水混合管道的老旧城区,有计划地实施分流制改造,把生产、生活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从而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各方面污水的全方位接纳。
2.3做好管网后期维护
管网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效率。如果管网发生截断或破损而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就会妨碍污水得到及时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厂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更好地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特别是在城郊结合处等偏僻地区,必须做好管网的后期维护工作。对于因市政工程施工而受到破坏的污水管网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不能让污水管道长期处于无人治理的状态。
2.4采用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及提高污水再生效率
污水处理工艺直接关系着城市污水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工艺越先进,污水的处理效率越高。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泥污染法。该法具有较强的降低有机负荷的能力,优点是能耗少,运行成本低。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发展一些高效低耗、环境友好型的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再生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节约淡水资源,还能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3协调处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要统和地理位置、风俗文化、城市风格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发展产业。城市环境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前提。它不仅包括自然与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气象水文等,还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实施环境勘测需要综合评价大气、水文、噪音等环境数据以及城市历来的污染物来源情况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组成。城市的规划发展,体现着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正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坚持区域化、节点化,积极学习借鉴周围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保障城市规划科学性和可行性。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生活的根本保证。在社会化大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城市污水处理,还是城市发展规划,亦或环境保护问题,其根本都是自然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和谐共存,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思想。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需要我们所有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
1城市的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问题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城市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无公害的处理
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3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
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布局紧密,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总体上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
三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的应对措施
1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加强宣传和监督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不是城市建设部门自家的事情,而是和广大的市民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不仅要求相关的建设工作者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还要加大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号召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广大的市民对环境工程建设有所了解,提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步伐。
2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3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好协调工作
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土地、立项、环评、贷款等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考核。在进行一项环境建设工程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在建设的开始就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
4加大技术的发展
推进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两个重点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要对污水处理企业的垃圾处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督促他们运用比较合理的方式,进行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还要求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保护,一方面需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的鼓励,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生产、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运用高新科技,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环境工程建设收到效果的重要保证。
某高校实训中心工程项目屋面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本文介绍该工程屋面聚氨酯防水涂膜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该工程建筑面积为26000m2,屋面防水设计构造为(由上至下):①40厚C30掺UEA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②80厚聚苯颗粒复合保温层;聚氨酯涂膜防水层;③2厚911聚氨酯涂膜防水层;④20厚1:2.5水泥沙浆找平层,屋面为2%的结构找坡,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雨水沿屋面向女儿墙与屋面相交形成的内檐沟汇集,经水落口流入外水管至地面,内檐沟坡度为1%。
1施工准备
1.1材料准备及性能要求:911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新一代高档聚氨酯防水涂料,主要成份为氨基甲酸脂,其粘结力强,成本低,施工容易,防水布强性能强,不含有机溶剂,无刺激性气味,有利于环境保护。涂膜物理力学性能超过一般防水涂料,耐热、耐低温、耐老化性能好。911聚氨酯防水涂料,系双组份反应型液体涂膜防水材料,以甲组份及乙组份桶装出厂。911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要求为:拉伸强度不小于1.9Mpa;断裂时的延伸率,不小于45%;低温柔性在-35℃;涂膜无裂纹;不透水性;在加压0.3Mpa保持时间30min无渗水,固体含量≥92%。材料进场时均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及厂家产品的认证文件,经现场监理见证取样进行复检,各项物理性能均符合GB/T19250-2003规范要求,两组份材料应分别保管,存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施工方法:本产品由甲乙两组分组成,使用前按甲:乙=1:2重量比组合均匀,混合后应即时用完。基面必须坚实、平整、干燥、无明水、无尘土、无油污,低凹破损处须填补抹平;施工通常批刮二至三层,用橡胶刮或棕刷涂刮,第一层表干后再刮下一层,保护层施工应在最后一层涂层尚未固化前,在其表面撒上粗沙细石米,再扫一层水泥砂浆;用量:约在2-2.2kg/平方米,涂厚1.5-2.0mm左右,分两遍进行;施工后24小时内不得与水接触,施工时发现乙组份材料粘度过大不便于施工可加入少量天那水等稀释,如做好的涂膜产生气泡,应把起泡的地方切开,排除潮气,待干后再用涂料修补。
1.2辅助材料①二甲苯或醋乙酯:用于稀释和清洗工具;②玻璃纤维布:用于涂膜防水层增强材料;③聚苯纤维颗粒:用于保温层;④水泥及砂石:用于配制刚性防水层;⑤Φ4钢丝:用于刚性防水层;
1.3主要机具:电动搅拌器、搅拌桶、小铁桶、小平产、塑料或橡胶刮板、滚动毛刷、弹簧秤等。
2施工工艺流程
基本找平层基层清理涂刷底胶涂膜防水层施工保温层刚性防水层
3基层的质量控制
3.1找平层是涂膜防水层的基层,给涂膜防水提供一个平整、密实、有强度干净无空鼓的基层是提高涂料粘结和防水效果的构造基础。实训中心屋面设计是结构找坡,在水泥沙浆找平层施工前,先把无屋面楼板杂务清理干净,并洒谁湿润。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白线拉直、打点、打巴。在铺设沙浆时,按由远至近,由高到低的程序进行,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分格缝,每分格缝内一次连续铺成,按设计控制好坡度,用2m以上长度刮尺刮平,待沙浆稍收水后,用抹子压实,并分二次压光,12小时后用草袋覆盖浇水养护。对于突出屋面上的结构和管道根部等细部节点应做圆弧或圆锥台或方锥台,并用细石混凝土制成,以避免节点部位防水层折裂,利于防水涂膜粘实粘牢。
3.2对基层的要求:基层必须干燥、洁净、平整,均匀一致无积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得有疏松、起皮、起砂现象。基层表面不得有浮灰和油污,对有油污污染的基层可用含洗衣粉的水溶液擦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分格缝可完全断开,也可上部1/2分缝,下部不断开,并嵌填密封材料;排水口或地漏部位应低于整个防水层,以便排除积水。有套管的管道部位应高出基层表面20mm以上;阴阳角部位应做成半径约10mm的小圆角,以便涂抹施工;基层干燥程度可用贴保鲜膜的办法,至少一夜后观察有无返潮现象;基层找坡层的坡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层应符合DBJ/CT017-2005规范要求,并通过隐蔽验收。
3.3911涂膜防水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3.3.1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施工前,先以铲刀和扫帚将基层表面的突出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彻底清扫干净。对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和排水口等部位应认真清理,施工时,防水基层应基本呈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9%为宜,施工时防水基层要处于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9%为宜,其简单测定方法是将面积约1平方米、厚度为1.5-2.0mm的橡胶板覆盖在基层表面上,放置2-3小时,如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紧贴基层一侧的橡胶板无凝结水印,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底胶(基层处理剂)配制:我们采用911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好的料在2h内用完。底胶涂刷时,用刷子用力薄涂,使底胶尽量刷进基层表面的毛细孔中,并将基层可能留下的少量灰尘等无机杂质,象填充料一样混入基层剂中,使之与基层牢固结合,涂刷后4h手感不粘时,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2涂膜防水层施工材料配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要求来配制,911聚氨酯按甲组份、乙组份以1:2比例混合,每份涂料在配制前必须先搅拌均匀,计量要准确(秤量必须准确,甲乙料混合偏差不得超过±5%)。混合后用电动搅拌器强制搅拌3-5min(转速100-500r/min),至充分搅拌均匀即可使用。配比好的混合料应30分钟内用完。该工程屋面是一个平屋面,我们按先远后近的原则,从最低处向高处开始涂刷第一道聚氨酯防水涂料,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倒料时注意控制涂料的均匀倒洒,不可在一处倒得过多,否则涂料难以刷开,会造成厚薄不均匀现象。涂刷时不能将气泡裹进涂层中,如遇起泡应立即消除,完成第一道涂刷,待涂膜固化后,即可在其上均匀地涂刮第二道涂膜,涂刮方向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涂刮第一道与第二道相间隔时间一般不小于24小时,不大于72小时。
3.3.3蓄水试验911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应进行蓄水试验,即在屋面蓄水48小时,经检查确认防水层无渗漏后,即可施工下道工序保温层。
3.3.4保温层根据设计要求保温层设在防水层上,采用聚苯颗粒复合保温材料,施工前先在防水层面铺设一道塑料薄膜隔离层,隔离层主要起到结构层与防水层变形时互不受约束和保护防水涂膜的作用。在施工保温层时也按设计坡度打点、打巴。保温层原材料不能在屋面上搅拌,以免破坏防水层。保温材料铺好后,不允许有松散或浮粒状态,做到表面平整,施工完毕后24小时洒水保养,三天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5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采用40mm厚掺5%UEA膨胀剂细石混凝土、内配Φ4、间距150mm双向钢丝网片。混凝土的配制按试验室配合比报告下料。混凝土浇筑时用滚筒压实并分二次收光,按规范要求我们将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按4000×4000设置分格缝,缝宽20mm,钢丝网片在分格缝内断开,分格缝用911聚氨酯密封胶嵌缝。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立即保养,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3.6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特殊部位处理在屋面刚性防水层中,女儿墙、管道伸出屋面泛水及刚性防水层分格缝防水等施工比较困难,这些部位处理的好坏对整个屋面的防水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特别注意细节部位的防水处理。
3.4屋面防水施工的注意事项①严禁在雨天进行涂膜防水层、保温层施工;②砂浆找平层要符合质量要求,不得有起皮、起砂、开裂、不干燥现象。③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要镶实压光,并留好分格缝。特殊部位防水处理要到位,防止渗水破坏保温层和涂膜防水层。④涂料施工完毕,注意成品保护。如发现涂膜有损坏现象,应及时修补。
1.强化演示验证的实验内容
专业实验中演示验证实验内容是不可缺少的,相关的实验内容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验证实验中设置了水中常见阴离子的测定、颗粒自由沉降实验、离子交换实验等内容,同时注意专业实验内容与环境监测实验内容不重复设置。
2.突出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
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进行实验。设置了混凝+过滤(吸附)实验、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学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药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现象和讨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关键设备进行讲解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训练,学生对文献查阅、实验方法、分析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开设研究探索型实验
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开设了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实验和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研的研究型实验。在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实验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路线,设计诸多影响因素对生物转盘生化处理生活污水的各指标的去除效率,自行选择1~2个影响因素和1~2个指标的去除效率完成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在实验中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文献阅读训练,迫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合理性,分析生物转盘后续四个生化池溶解氧,回流比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研的研究实验中是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每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与部分研究工作。通过科研经历养成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学会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两个能力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为更好推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多渠道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建立多家典型水处理运行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场所,有力地保障了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由于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有一定环境工程设计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训练。实践教学环节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得到较系统的训练和全方位的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每2~3人一组,在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设定进、出水水质工艺方案的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艺计算,绘制图纸、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完成一个典型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使学生进行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认识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包括对企业生产和典型工艺的感知、对职业的成就感,主要以查阅资料结合实地参观为主。生产实习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结合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熟悉典型水污染控制工程处理工艺、单元处理技术与设备、处理效率,加深和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生产实习选择企业运行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各工段跟班生产,掌握企业概况,工艺技术和运行参数,主要构筑物和设备的原理、结构和运行指标,自动控制和能源状况。提高学生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施工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第七学期末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严格做到一人一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第八学期开学提交开题报告进行答辩。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到相关企业再次进行实习,依据任务书内容资料收集;选择毕业论文的同学按照任务内容要求进行大型仪器的操作学习、主要实验手段和方法的学习、完成实验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工程实践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突出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的训练。
二、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和落实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的内涵除了包含学科概念知识,还包含了编者对学科的理解与认识及对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所以,教材具有多元的内涵,这就要求选用者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系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结论,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规律,明晰环保设备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编写或选用教材时须考虑的因素。就目前而言,水污染控制工程可选教材较多,但多侧重理论,因此教材建设或选用应遵循“适度性、先进性、特色性、经典性”等几个原则。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建设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使用教材建设,二是辅助教材建设。
1.使用教材建设
在过去的几年中,本课程选择的是已有教材,通过对目前国内几所院校通用的几本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进行比较,我们选择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彭党聪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冶金工业出版社)。该书编排新颖,理论适中,知识性强,概念严谨,内容包括:不溶态污染物分离技术、生物转化技术、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和污水处理厂设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所涉及的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材滞后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无法避免。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其他方面,诸如辅助教材、课程教学等方面加以修正。
2.辅助教材建设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发展和完善教材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辅助教材就是对教材不足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它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动态。本课程组选用和正在编写的辅助教材:教材类,有高廷耀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许保久主编的《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胡纪萃主编的《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等;工具书类,有《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等;期刊类,主要有《工业水处理》《环境工程》《给水排水》Water Research等国内外知名期刊;自编类,有教师编写的操作指导、水污染控制技术前沿、新型水处理设备知识等。此外,我们还购进了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素材软件库,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废水处理工艺原理及流程的直观的flas,并从网上搜集了废水处理厂实况录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等教学辅助材料。
三、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参观实习、实验、实训、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
1.参观实习
在大一、大二时,我们安排认识实习和参观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了解企业概况,初步熟悉污水处理过程、了解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使学生对现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安排参观实习的企业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站、水处理设施和环保设备企业,包括:上海东区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新金桥工业废弃物处理公司、上海绿环机械有限公司等。为了弥补理论课程期间无实践环节的不足,我们还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中国上海国际环保工业展览会,让学生们从展会上学习知识。
2.实验教学
目前开设的实验项目有活性炭吸附实验、混凝澄清实验、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污水可生化性能测定、离子交换软化和除盐实验、颗粒自由沉降实验等。由于场地的限制,实验分多批次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严谨,重视细节,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建设的方向是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开设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组合工艺实验、周边河道污染综合治理实验等。
3.实训教学
实训环节是理论课结束后,学生分散到企业实训的教学环节。由于不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是由学校提供企业岗位信息,或由学生自主联系,经学院审核同意后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制订统一的实习要求,学生由班导师负责管理,学生表现由企业鉴定,鉴定评语写在统一的“企业评价鉴定表”中。同时,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挂钩,这既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实习,又保证了实习质量和效果。
4.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是实际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教师随时跟进。我们还将符合毕业课题要求的“学生参与课题”转化为毕设课题,学生可以提早进入毕业课题的准备,这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活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参与教师科研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力促进了教学的良性发展。通过参观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验、实训环节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一系列实践环节,学生不仅认识和掌握了废水处理的有关实验知识,逐步巩固了操作技能,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调动了积极性,形成了“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课程团队建设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优秀的课程团队需要教师们目标一致,互信互助,团结一致,在课程建设中有意识地努力参与,有效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能创造出业绩的工作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成才和学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是当务之急。本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企业经验
一方面,根据学校的要求,任课教师需到企业实习实践一年,并接受学校考核。课程组现有教师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下企业”项目,并通过了学校的考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定期地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聘请企业、公司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传授经验,从各方面增加教师现场经验和实践技能。
2.完善培养制度
课程团队从加强教育教学训练,增强教学能力方面入手,进行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随堂听课、课程研讨、师生评教等方式寻找授课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目前采用主讲教师AB角制,教师轮流主讲理论课和实验课程。此外,我们还将探索新的授课模式,诸如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长,负责不同章节的授课任务,以便将课程内容做精做细。
3.合理人员分工
根据团队确立的创建精品课程优秀团队,提高团队成员整体素质,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建设目标,团队教师进行了分工,包括:资料收集、教材完善、创新性实验方案制订、网站建设等相关内容。
五、课程教学与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学时少,因此,课堂教学难度较大。课程组在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PPT、Flash、图片、视频等教学新手段,将课程中涉及的构筑物、工艺流程、设备结构等用动画、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可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弊端,又可解决学时有限的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教师依赖于新技术、新手段,板书很少使用,学生反映速度快、跟不上。为此,我们也要求在授课中,对一些需要推导的公式、概念、原理等须采用板书方式授课,不能用PPT一带而过。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或探索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城市中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城市污水管道作为城镇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所以要加强污水管道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使施工质量符合要求,以期减少污染,净化环境。本文主要结合论述了城市污水管道施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 城市污水管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污水管材存在裂缝,容易产生漏水
由于材料人员对污水管道的质量没把好关,有些污水管道表面出现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现象,在施工时容易产生了一些裂缝问题。另外,一些质量部门没有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从而造成施工人员对管材的抗渗能力缺乏了解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水现象。
2.2 污水管道的施工路线问题
对于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排水管道的路线选择占有重要地位。在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中,虽然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排水管道的施工理念,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路线的成本问题。在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排水管道的施工建设成本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排水管道的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节省开销,在选择排水管道的路线时,不按照地势的客观条件,盲目选择,这种做法导致排水管道的工程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为此,在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作为市政污水排水管道的工作人员,要秉承节约成本的思想,用最经济合理的投入,选择出最优化的排水管道线路,使得施工建设安全、有效进行,满足城市的需求。2)对排水管道的选择不合乎要求。在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建设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规范、施工理念,使得市政污水排水管道的施工线路极不合理。
2.3 污水管道的施工管理不足
近年来,有些单位在污水管道施工前,没有充分考虑到污水管道施工对建筑物或地下设施的影响,在开工后即发现污水管道施工中出现直接损坏和渗水现象,从而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对于污水管道工程的分包没有详细的计划,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法。另外,没有实行工程的分阶段管理,忽略了污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2.4 施工质量的意识极为淡薄
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排水工程的施工单位经常拿出各种理由拒绝工程质量的检查,有些时候甚至仅注重工期而对质量不闻不问,造成抢干、蛮干的现象。在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各阶段施工的责任主体施工质量意识极为薄弱,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或者不能很好地执行强制性标准,使得工程质量严重下滑;市政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排水管道的施工主体存在工程资料和工程不相符的现象,经常出现表格不统一、后补资料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虚假资料的现象。
3 解决城市污水管道问题的对策
3.1 检查井发生渭水、渗水
检查井的基础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导致检查井和管子间出现空隙,检查井在抹面时不洒水、抹面的厚度不够均匀、在砌筑检查井时没有对砖进行充分湿润、砂浆的强度及标号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等等,都会使 检查井渭水和渗水。主要的解决对策有:1)应严格依照设计规定的检查井的标高、基础尺寸进行施工,开槽时就准确的定位其位置。在对混凝土管道的平基基础进行浇筑时,要一次性把检查井的基础宽度浇够。2)砂浆的强度及标号要满足设计要求。对检查井抹面时,要定时养护、浇水,保持水泥砂浆的抹面平整度、厚度、密实度、均匀度,在抹面结束后要对井口进行封口,以使井内保持湿润。3)要保证所用砖的质量,在砌筑检查井时,应充分湿润所用砖。砌砖的砂浆要饱满,砌筑井室中的流槽时,要将砌砖交错插入井内,确保流槽和井墙形成一个整体。4)做好分段避水试验,对出现的漏水、渗水现象做好记录,在放水后对其及时处理。使用砂浆(或防水砂浆)对麻面渗水、细小细缝进行涂刷,对严重的漏水、渗水要及时返工处理。
3.2 管道出现变形、位移
管道出现变形、位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基础施工时,没有对地下水涌出现象进行降水处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在进行管道的混凝土基础施工过程时,有明水冲刷,没有进行及时排水;槽底的含水量较高、土质太软,没有进行基底的处理;管道的基础尺寸、测量误差达不到规范及设计要求。对这种现象的解决对策有:1)开挖管道的沟槽前,应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依据测得的地下水位设计槽底的高程。如果槽底的土质不能满足要求,要在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基础施工。要进行降水处理的管道,在沟槽回填到地下水位上方之后停止降水,以防沟槽回填过程中地下水向外涌出。2)在管道铺设完成进行回填土时,要对管道的两侧进行回填,对于管顶上方50cm之内和管腔的部位要用打夯机进行分层回填,其厚度要控制在20cm 以内,禁止压路机对距管顶较近的地方进行填土碾压,防止损坏管道。
3.3 管道流水出现堵塞、不畅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检查井(或管道)内遗留了建筑垃圾,在闭水试验结束之后未对封堵及时处理,这些都会引起管道流水发生堵塞、不畅。其解决对策有:1)在管道施工过程中要对检查井内及管道内仔细彻底的检 查,防止留有建筑垃圾。2)在进行闭水试验时要对管堵进行编号,在闭水试验结束后 依据编号进行逐一的拆除;在检查井施工完成后,要及时盖好井盖,以防有人为的垃圾掉入井内。
3.4 管道的接口出现渗水和漏水
接口间渗水、漏水现象的出现原因是接口处的砂浆不饱满、所用管材和接口处的材料质量不达标、对橡胶密封圈的使用不合规范、管道和检查井之间的接口、管道的接口之间不严密等等。解决对策如下:1)对于刚性接口,要对管道的接口处清理干净,有必要时还要凿毛。应保持接口处的湿润,在接口缝隙内的砂浆要饱满、捣实,若出现裂缝和脱落现象,要及时返工处理。2)要确保管材的质量,仔细检查其合格证等相关材料,然后看其外观是否有麻面、缺口、裂缝、挖坑等现象,对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管材要坚决摒弃。对接口处的材料也应严格控制质量,所用的橡胶密封圈要表面光滑、质地紧密,要将橡胶密置放在清洁、阴凉的地方,禁止暴晒。
4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相关施工单位应严格依据施工程序施工,确保市政污水的施工管道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城市正常运作,发挥城市的功能。当前,市政污水的管道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施工中要注意对问题的防治工作,加强对每一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市政污水管道工程的质量。
论文摘要: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利益结构、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分析,以此深化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及其进程的认识。
水资源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工程体系问题和行政管理体系问题。水资源的工程体系问题包括水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工程的规模是否适度、布局是否合理、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等;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系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的确定是否符合科学合理和适应性的要求、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有效、管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本文将着重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水资源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工程体系问题和行政管理体系问题。水资源的工程体系问题包括水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工程的规模是否适度、布局是否合理、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等;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系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的确定是否符合科学合理和适应性的要求、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有效、管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本文将着重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 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 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转贴于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水资源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工程体系问题和行政管理体系问题。水资源的工程体系问题包括水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工程的规模是否适度、布局是否合理、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等;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系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的确定是否符合科学合理和适应性的要求、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有效、管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本文将着重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论文百事通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新晨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