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1: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景观规划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表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物同义,主要用来述地壳的地质、地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循环的载体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以景观为
对象的研
究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 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上,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 其它相关
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 生态科学、现象学、区域科学等
1.2 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该学科,国人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等与之对译。笔者主张以"景观设计学"以正其名,理由很多,主要出自对该学科的一种理解以及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实践的理解。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Olmsted非正式使用,而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用本学科权威史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Norman T. Newton的话说"他们参照与建筑物相应的职业-'建筑师',发明这个名字用来表达与整体景观相对应的一种职业,而尤其强调'设计'。设计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设计一种解决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什么问题呢?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其范围是无限的"(Newton, 1971)。Simonds在其经典着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Simonds,1997)一书中也有一段点题的话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
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当然,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2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发展
2.1 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着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quot;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诞生了。
2.2 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纽约中央公园, 俞孔坚摄)。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
2.3 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图 2,作为国家历史文物的Olmsted设计事务所旧址, 俞孔坚摄)。
1900年,Olmsted之子F. L. Olmsted. Jr. 和A. A. Sharcliff 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06年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2.4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科群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1909年James Sturgis Pray 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这便是哈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起源。
1908-1909学年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研究生院。目前,全研究生院有50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极少数的博士生,同时培养多个层次的进修生,没有本科生。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保护和拯救。为此,他们往往是造就多种文化和生态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的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设计理论、民用工程中,以及从场地分析中获取营养,同时强调影响设计过程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等, (图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生的实习, 俞孔坚摄; 图4,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进行公众参与与规划实践, 俞孔坚摄。图5,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毕业典礼, 吉庆萍摄)。
2.5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 and 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 Study)。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表达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同时体现出市民的精神面貌与素质。一个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城市能够使市民感到舒适与愉悦,唤起他们对生活在该城中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景观问题在许多城市已开始得到重视。本文拟就城市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作一个初步探讨,以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很多人对景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将其与绿化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景观表层的含义。景观是个复杂的概念,目前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阐述不一,景观从本义上讲是人的视野内所感应到的自然景致。景观设计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应用艺术美术理论法则,通过规划与设计处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及最大的福祉。换言之,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就意味着社区的消失,景观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成为了失落的场所。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
1、全面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包括“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景现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
2、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非人性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出现
工业文明带来的交通机械化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似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曾经或正在为机器而设计,以达到快速和高效时设计的目的。发展工业成了达到整体经济快速前进的最佳手段,这样的错误认识让整个城市也变成了一个由各个零件拼凑而成的机器。有些市政建设将城市景观定位定错,所实现的环境只能是个纪念性的场所,这些场所功能单一,甚至完全没有功能性;我们可以理解,在全球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绝大多数城市都越来越依赖污染严重的汽车交通,单调乏味的摩天大楼,以及就会被冰冷的建筑所取代的分散绿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避免盲目规划,脱离人性与自然的和谐,重新塑造城市景观迫在眉睫。
3、做好城市总体布局,营造环境人性化
当今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体现其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环境,充分营造环境对人的关怀。科学的规划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环境空间,也为环境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初步奠定了一个园林式现代化都市的雏形。把城市建设当作一个艺术创造过程,规划先行,通过科学规划,把城市的整体与局部完美统一起来,讲究城市建设的整体和谐。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城市物资资源的持续利用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城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
城市景观的分类
城市按土地使用情况可分为公园绿地、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按地理位置又可分为滨水区与山峦区,市中区与市郊区等地段;根据景观的形态和内涵的价值标准可分为特色景观与普通景观;按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三个层次;按观察者本人的观察方式可分为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按景观的组成内容可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人文景观三大类。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可分为:
1、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山岳、江河湖海池、树木、绿地等;自然要素构成城市的原生景观而赋予城市最基本的特色。
2、人工要素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电视塔、水塔、烟囱等)、道路、桥梁、街道、广场以及依附于其中的环境设施如坐椅、花坛、喷泉、雕塑、广告标识等;人工要素构成城市的次生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构形元素。
3、动态要素
各类车船飞机、生物、活动中的人们等;城市空间是人们生活活动的舞台,在这里表现出市民的生活习俗风貌。人的活动分为实用活动与休闲活动两大类,另外影响城市景观构成的还有时间、天象、水文等因素,由此而形成了城市的冬景、夏景、雨景、雪景、夜景等等变化。
四、城市景观的基本特性
1、复合性
城市中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工景观,既有静态的硬体设施又有动态的软体活动,城市景观表现为各要素的交织与并演。城市景观艺术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它随着观察者在空间中的移动而呈现出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城市整体景观由各个局部景观叠合而成。
2、历时性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与改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产生风貌。城市景观只是一个过程,没有最终结果。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3、地方性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加上当地居民的素质及所从事的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
五、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们把合理、持续地利用、恢复、补充自然资源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这需要我们在景观设计上起用新的规划理念,这个新的理念就是将城市景观定位在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在规划设计中将自然环境与人性化相结合,以满足人类身体的、思想的和精神的需求,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对于规划而言,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新的规划理念着眼未来,把我们引向那些充满希望和最有意义的地方。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效益在于通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它应该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事实上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都牵涉到景观规划设计的主体及载体———人。也就是说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正确的认识,促进人类素质的提高。
六、结束语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以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协调配合,以满足人们的活动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其工作领域覆盖到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与城市局部景观等三个层次。城市景观设计是实现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与城市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城市设计侧重于功能、空间的研究而带有景观内涵,而城市景观设计侧重于城市景观的研究而带有功能、规划的内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保护、控制与创造,它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所作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城市景观规划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的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以人为主体的城市形体环境中各项物质要素所做的综合环境设计,是连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约翰.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2008第3期
[2] 刘玉杰:《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2002年第1期
(一)气候的自然和社会特征
1、自然特征,首先表现在同一地区气候的变化性。不同年,不同季节,同一景观有差异。其次,不同区域的气候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影响到不同区域的景观特征。
2、社会特征,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气候条件会提供给人舒适的心情,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会影响人的生理和情绪。
(二)基于气候条件的景观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规划设计一个景观,除了视觉审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采用有益的微气候学原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
(三)气候与景观规划设计
(1)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规划设计要点:
1、充分利用四季分明的特点规划景观,创造春花,秋实,夏雨,冬雪的季节特征和多样性景观,场地,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既能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和气候,还能阻挡冬季寒冷,夏季通风。
2、保护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保持一致。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保持最大的生态价值。
4、在开放空间种植并建设公园绿地,加强小区绿化
5、所有景观功能和维护要考虑四季多变和社区人口的需要。
(2)寒带气候设计要点
1、尽量限制规划区尺寸,尽可能减少户外交通时间和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2、选择背风,向阳的谷地和阳坡,避免在风力强劲的高台和山谷建设。
3、交通道路,尽可能利用日光。
4、采用太阳能,增加通道,入口,注意保暖,抗风,防冻。
二、地形地段要素
地形因素对气候、植被、交通等影响很大,景观设计所面临的自然地形是复杂多的,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设计最适合的空间结构。地形结构主要分为:1、平坦地貌,植被景观单一、视觉比较枯燥,主要应该营造多样性景观,通过竖向垂直的构筑物形成和水平走向的对比,增加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通过植物增加围合感和安定感 ,防止视觉疲乏。
2、凸形地貌,例如山顶,在设计时,注意从四周向高处看时,地形的起伏和构筑物的构图与关系,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地标。
三、植物设计要素
植物是决定景观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植物的非视觉功能与生态功能,如改善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物种等功能,成为景观构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通过植物修剪造形可以强化景观线条要素和空间界定,可以装饰美化空间。植物在景观的主要功能有:1、建筑功能2、环境保护功能3、美学功能
四、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作用首先是为了提高地面的使用时间和效果,防止地面损坏,避免地面积雪积雨验证走,还能增加地面的荷载。其次,通过铺装布局和路面铺装的图案,可以给人以方向感,引导他们到达目的地,还具有美学上的作用。
铺装的设计要点:通过质地、色彩等变化暗示流线方向感,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流线的比例和韵律。材料的质感的变化也会让人领略到一种韵律和节奏,而不至于游 人感到乏味。比如在尺度较大的空地上采用单调的水泥铺地,在其中或者道路旁采用卵石铺地或者砖铺地,可以丰富层次。
常用的材料:沥青路面,混凝土铺装,卵石嵌砌路面,预制砌块,石材铺装,砖砌铺装。
五、水环境与水体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除此之外,也应该关注水体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水景的设计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难点和亮点,分为止水和动水两种。应注意以下两点:1、确立水景的功能:是观赏水景还是为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的生存环境,注意水深和水质。2、水景设计要与排水相结合,既有利于水净化也要保持一定的水位。3、水景植物配合合理,水面植物的栽植不要过密和拥挤,留出足够的空间。4、在寒冷的北方,要考虑冬季时水结冰以后的处理,防止水管冻裂。5、对池塘 ,湖泊注意堤岸的生态功能,湖中小桥注意安全。
6、做好水景照明。
六、地面构筑物的设计
(一)台阶和坡道,台阶和坡道中园区景观中使用很多,为人行步道准备,台阶在实际设计中,台阶的踏步高度和宽度要灵活掌握,避免在交通量大的场所造成拥挤。在休闲地缓坡上,踏面可以增大,以免造成危险。坡道是供行人在地面高差不同的平面上行走的第二种方式,坡道对行人行走的限制要少一些,行人可以自由自在在坡道上行走,不必受踏步的限制。设计中要注意无障碍设计,全方位考虑残疾人通道,包括盲道设计。步行坡道坡度为1:12较为适宜,并且当坡道长度超过10米时最好增加休息平台。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ithin th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居住小区环境综合营造
1 总体环境
(1)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3)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2.光环境
(1)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3)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
3.通风环境
(1)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做到疏密有致,通透开敞。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3)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4.声环境
(1)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
(2)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
5.温、湿度环境
(1)温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 (2)湿度环境:通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使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6.嗅觉环境
(1)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2)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
7.视觉环境
(1)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如对景、衬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
(2)要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的多种元素组合,达到色彩适人、质感亲切、比例恰当、尺度适宜、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效果。
8.人文环境
(1)应十分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
(2)要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
(3)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细化景观设计
1绿化设计
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 注重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树种选择(1) 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2) 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3) 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4) 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2 道路设计
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景。用于交通,道路需顺畅、便捷;用于锻炼环境,道路环境需雅致清静而宽敞;用于交流融情,道路则有相对安逸的空间;用于审美,路边之景,美则露、丑则蔽。如此而论,居住区中,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同样,从表面材质来说,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同时,也提供了动静有效、开放行和私密行穿插、聚散有度、立体的目的地。他们是居住区环境的重组,是对居住区多样性的活动场所的有的放矢的建设和限定。
3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4.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
(1)环境标识系统 环境标识可分为四类: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环境标识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处环境及自身功能的需要。标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容易维修。各种标志应统一格调和背景色以突出本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信息标志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碍。
(2)景观小品与公共设施设计 居住小区中的小品设施种类丰富,还包括雕塑、置石、休息座椅、无障碍设计等,在设计时主要以设施的内容,使用时间与频率,与住宅的相对关系来考虑,并且根据小区人群的活动模式,深入到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去考虑。
(3)灯光设计 景观灯光设计环境景观中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正逐步成为一门系统学科,在小区灯光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通过计算机集成控制达到智能化。运用定制灯具,以做到照明设备与原有建筑风格的融合协调。在安装灯具时,尽量做到“见光不见灯”,如小体积射灯的运用。绿色节能,是否能合理节约利用能源是衡量照明设计优劣的重要因素。
5.居住小区出入口设计
居住小区出入口空间是居住小区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也是小区与外部联系的重要中介。一方面,它影响着小区整体的规划布局,标识出小区在其所在地段和城市中的区位,同时它还是人们对居住小区认知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它作为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还与城市景观息息相关,是提高城市环境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提示,通过,这是入口的三大主要功能。小区出入口位置的确定应从小区总规、城市规划、小区周边环境3个方面考虑;平面布局规划上有对称式与不对称式、广场型与非广场型、人车分流与人车合流等多种形态。
6.小区竖向设计
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可以利用地形来营造不同的空间形态,通过挖掘和填充,进一步生成和划分空间,以此作为景观设计的空间原型。同时使它具有适宜建筑布置和使用、排水等功能,并符合技术的可行性和景观优美等综合要求。
(1)地形在竖向设计中的作用 围和、限制、分隔空间:挖土或堆土的范围、高度,可以制约空间的开敞或封闭程度、边缘范围及空间方向。 控制视野景观:有助于视线导向和限制视野,突出主要的景观或屏蔽不利景物。 改善小气候:能影响风向,有利通风、防风,能改善日照、隔离噪音等。 组织交通:能引导和组织行走、行车的路线和速度。 美学作用:能使景观更加丰富生动,富有立体感,起伏的地形更增添了环境的艺术感染力。
(2)坡度的使用 用地地形坡度可分为四种:平坡(0—3%)、缓坡(3%—10%)、中坡(10—25%)、陡坡(25—50%)。 地面坡度为小于3%的平坡式地形时,用地面形式处理坡面;3%—10%间的台阶式地形,多用自然放坡加挡土墙;大于10%的急坡式地形须加以特殊工程处理,地形分析时用符号或颜色标出,作为风景园林规划时分析地形的依据。
7.小区户外场地的设计
随着人们健康与锻炼意识的提高,对自身居住小区户外场地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小区的户外活动主要包括儿童游戏、青少年及成人体育运动、老年人保健锻炼、散步、休息、邻里交往、冬季晒太阳、夏季乘凉等。 小区户外场地的规划设计应该从其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可能不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娱乐广场,这样既浪费了土地又起不到让居民休闲娱乐、养心健体的效果。
Abstract: as the people to the commun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 asks ris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s are also increasingly mature. Live belong to the most basic human requirement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for people's activities provided places, people pursue higher quality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values of constantly changing, indoor environment has got enough attention residential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causing after more and more wide attention.
Keywords: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1.2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某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1.3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
1.4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住宅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住宅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1.5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1.6经济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2园林设计的现状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沦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受传统园林和前苏、联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园理沦的影响,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为骨卜的城市绿地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小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小少风景园林师小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在小断探索、创新并与时俱进的这些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完善着现代园林的设计理沦专业人员在社会思潮、学术动向和决策者的好恶夹缝中苦苦地摸索、追逐、捕捉,以求适者生存总体上讲,规划设计主流是好的但是要找到既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和专家认同的,又能成为城市传世经典之作的还小多。
3建议
3.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3.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 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3.4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
4 结语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也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和行为内容。住宅区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蓬勃发展。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建设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从开发销售到购买者或使用者的选择,住宅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关注室内环境的同时也关注住宅区外部的生活空间,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逐渐到追求心理及文化需求。
根据建筑空间在校园设计了贯穿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楼及教学楼的景观主轴。主要布置有中心广场、树阵校道、景观水池、升旗台等景点。中心广场以硬铺为主,并利用铺装的样式将人流分别指向不同的行政区域。树阵校道上规则式种植木棉。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并以木棉鲜艳似火的大红花,比喻奋发向上的精神。景观水池则充分利用了体育馆的地势高差,涓涓流水,层层叠叠,掷地有声,为宁静的校园平添了一股灵气和活力。升旗台作为主轴的景观结点,以绿意盎然的运动场为背景,红旗飘飘,神采奕奕。整个主轴以行道树方式种植木棉,并在树下配以规则种植的巴西野牡丹、龙船花等,用木棉高大雄伟的树形和地被流畅的图案线条及丰富的色彩来加强其轴线效果和人文艺术感。
1.2景观次轴
校园的景观次轴上规划了交流广场、休闲驿站、特色花架、园林景墙等节点,形成了一条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道,并将教学楼、运动场、体育馆及学生宿舍联系起来。其中,交流广场、休闲驿站位于几栋教学楼之间,布置了树阵广场、花架、景墙、坐凳等设施,为师生课间生活提供了交流、休闲的空间,达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选用秋风、橡胶榕等常绿大乔木做行道树,适当的点缀几株木棉增添色彩感,配植有琴叶珊瑚、大叶伞等灌木以及红花继木、翅荚槐、毛杜鹃等地被植物,丰富景观的立体层次和整体色调。
2文脉绿脉的表达
2.1文脉———彰显校园文化
江义中学位于素有“翰墨之乡”美誉的勒流,自身的校园文化就有着独特的历史,其前身是勒流梁季彝纪念中学,学校先后三次迁址,三易其名,砥砺出“和、勤、韧、博、义”的校训,孕育了“自主、创新、和谐、健美”的校风。本次景观规划中运用景墙、宣传栏、花架等园建,通过文字、图案、隐喻等各种手法,充分地提炼并表达出校园自身的文化内涵。
2.2绿脉———和谐校园生活
植物作为景观规划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景观作用。不仅植物本身有着不同的观赏价值,其种植的方式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更甚者,在千百年的文化沉淀中,有些植物还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1)景观空间的打造。不同的配置方式,创造出不同的景观空间。疏朗开敞的草坪,零星点缀以乔、灌木,或与低矮的花丛、地被植物相结合配置,创造出或宽阔祥和、或热闹纷繁的开敞式空间。江义中学的开敞式景观空间主要集中在景观主轴上,选择木棉、尖叶杜英、秋枫等为主要树种,它们或花开艳丽、或树姿壮观,列植于主轴线上,并以绿草葱葱的运动场为大背景,整个空间开阔、明朗。配以罗汉松、琴叶珊瑚等灌木,辅以龙船花、彩叶草等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草的立体式种植。建成后立即成为校园举行各类活动的理想场所。私密式景观空间则是运用高大的树种、攀援的植被、围合的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等创造的。江义中学的私密式空间主要集中在景观次轴的交流广场和休闲驿站两个景观节点。交流广场运用规则种植的细叶榄仁、秋枫,配植鸡蛋花、大叶紫薇、勒杜鹃等灌木,并用花叶良姜、龙船花、金叶假连翘等地被植物围合,形成一个供师生交流、倾谈的私密性空间。休闲驿站则选用细叶榕、黄槐等列植,丛植含笑、山茶等灌木,并利用鸭脚木、巴西野牡丹等地被围闭空间,创造出可游、可赏、可憩的封闭式的私密空间。
2)文化内涵的表达。植物在景观规划中除了绿化美化的作用,还担负着文化符号的角色,传递中校园所寓意的思想和愿望。校区主轴上种植的木棉树,在广东被寓意为“英雄树”,在校园里种植,表达出希望学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做自己人生的英雄;校园次轴上种植的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风骨,又有“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凌牡丹之鲜艳,激励学子们要不畏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自己人生画卷上的一抹色彩;细叶紫薇,素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种植于校园中道出希望江义中学也能通细叶紫薇一样,花开百日红满堂的美好愿望。松柏类植物,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以此鞭策学子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而竹,更是“三教”共赏之物,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未曾出世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为最具有气节的君子,以此表达期望莘莘学子们虚心求学并能做个有骨气、有信念、有希望的人。而在李清照心目中高雅的桂花,则被烙上科举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征登第,直接表达了对学子们步步高升、考入理想高效的期许。
我国的乡村数量较多,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步的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与社会需求相互融合,对于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得到了很好的成就,同时在城市内部获得了较多的支持。但是,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想得到长久的进步,还是应该在自身的特色方面努力,不能盲目的跟风,这并不容易得到预期效果,还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
1、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1.1意向规划
与城市不同,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名乡民都需要积极的参与,虽然也有一定的官员领导,但是如果违反了民众的意志,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冲突,并且在乡村的稳定性方面,也会造成特别不好的影响。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意向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在意向规划的过程中,有必要在社会上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从客观上把控好意向的正确性【1】。一般而言,乡村的意向规划,是需要大家投票来完成的,乡民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选择不参加整体规划,在给予的选择性方面较为突出。其次,在意向确定以后,要在组织乡民代表,去考察分析,搜集较多的资料与数据。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现象,特别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中,造成特别大的隐患,同时产生的损失也是特别强烈的。因此,意向规划的重点,也仅仅是意向方面的内容,后期的各项具体实践工作,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决定了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成败。
1.2整体格局规划
就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本身而言,有些村落的覆盖范围较大,有些村落的覆盖范围较小,我们想要在最终的工作上得到理想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从多个方面来努力。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在整体格局规划方面,应按照积极、谨慎的态度来完成,不能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在整体格局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能够让乡民获得更多的利益,能够给自身的未来发展,提供较多的支持【2】。例如,华西村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村,但是旅游景观的开发、设计,并没有阻挡本身经济的建设、发展,反而是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让前来旅游的人员,不仅可以去参观,同时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指导,经过长久的发展、拓展以后,华西村已经赢得了我国“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其次,在整体格局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固有的一些功能进行不断的强化。乡村所拥有的资源较多,这是传统城市所不能比拟的。为了在今后的全局规划上,得到更好的成绩,需要将自身的特色更好发挥出来。例如,前来乡村旅游的人,都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喜欢宁静的氛围。此时,很多乡村在电视当中都出现过,本身可以吸引较多人前来参观,再加上对房屋的简单装修、周围环境的简单治理,可以供游人居住、休养等,实现了长久盈利项目的建设,并且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同。
2、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对策
2.1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对环境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为确保日后的设计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必须积极的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首先,乡村本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但这是乡民积极保护的结果,没有重要污染的企业,也没有大量的排放污染物。在开展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整体保护工作不断的加强【3】。例如,在日常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对各种污染物限定排放,特别是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游人的一些规范等,都要做出严格的制定,不能表现出较高的随意性,这很容易造成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向偏差,同时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2.2避免经济效益主导,减少过渡开发
在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肯定会涉及到经济方面的内容,可是我们不能完全按照经济效益主导的原则来工作,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工作的严重缺失和不足,如果出现了过渡开发的现象,很容易对乡村本身造成严重的破坏,届时再进行保护和弥补,不仅在难度上特别高,同时还容易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迅速升温,过急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且对乡村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从整体大环境考虑,找出自身优点,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乡村的经济效益有一个明确的制定,按照阶段性提升、巩固的原则,让所有的乡民,都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乡村的开发过程中,应坚持执行绿色开发的原则,保护乡村环境的过程中,促使绿色开发的内容,给国内的各个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肯定,最终能够创造出的价值是无限的。
2.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几项工作中努力,还必须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不断的健全。乡村的发展,与我国未来的建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倘若在法律法规上出现了缺失的现象,则热别容易造成严重的隐患,届时所造成的不良问题,将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本文认为,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惠政策,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使得l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坚持执行,不能出现任何的人情现象。现阶段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得到了社会企业的很大资助,在具体的权利、责任、利益分配上,也愈加复杂,这也是要重点管控的。
总结:
本文对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展开讨论,现代化的工作当中,设计可靠性、可行性不断提升,在问题的解决上,达到了良性循环的目标。日后,应继续在设计工作上深入研究,加强乡村的特色发展,推动国家和社会的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生态文化基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文化,将生态文化融入渔业资源的开发中,能够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对休闲放松的追求。
1生态文化与休闲渔业分析
1.1生态文化
对于生态文化的理解大都围绕着物质、行为、制度等方而进行概述。根据实际景观规划的需要,采用柴毅龙对生态文化内涵的界定,分为广义和狭义2个方而;广义的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主要体现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思想观念、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种制度等生态文化。狭义的生态文化主要是指19世纪以来,人类在重视自身生存的环境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系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关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文化在旅游方面的研究有:李娟从文化学、生态学、旅游经济学的层面,对旅游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及内在机制做了探讨;土洪成通过已建景区的典型事例,分析总结了我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冉琼对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在生态文化旅游规划方面、生态文化旅游经营方面、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大环境方面以及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负面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2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渔业活动方式,指的是利用渔村空间、渔业自然环境、渔业生产场所和渔业设备所进行的一项劳逸结合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达到渔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目的,提升旅游者对于渔业的体验和旅游品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渔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渔业良性发展。台湾渔业局从1998年起在基隆、梧栖等6个渔港,强化休闲设施投资,发展海陆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与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的休闲渔业起步于20世纪末,大陆休闲渔业发展各地起步时间不同,以渔民和小集体白发投资建设为主,但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最初的浙江、山东、江苏等沿海省市逐步向内陆省份拓展。目前国内对休闲渔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渔业的发展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和休闲渔业的管理体制等方面。
2基于生态文化的大连休闲渔业景观规划
2.1相关理论研究
1)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的广泛应用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景观规划设计有了生态学领域和区域规划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休闲渔业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密切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种类型,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是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斑块、廊道、基质各要素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大小、形状、边缘长度、分布格局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功能。其次是景观整体性原理。该原理强调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构成特定景观,其中的主要生态系统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具有整体性的生态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不稳定。最后是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功能上和空间上的多变与变异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景观的复杂程度,具体的研究可以从格局多样性、组分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进行分析[1]。2)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是休闲渔业景观规划中的主要和关键原理之一,在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有以下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园林造景艺术,这其中主要是配景和主景、实景和虚静、抑景和扬景的搭配关系,休闲渔业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只有经过园林造景的处理方法,才能将艺术性融入休闲渔业景观中。其次是园林布局方法,园林布局讲究的是景物和视线的相互作用关系,休闲渔业景观中空间感的强弱取决于景物高度和视线的项关乎关系,由此分为开朗景观和闭锁景观两大类[2]。
2.2大连休闲渔业景观规划设计
1)休闲度假区。渔夫的形象在中外文化中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大量休闲渔业中的休闲度假区主要目的在于打造渔夫庄园。渔夫庄园的设计在建筑上采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房屋设计,并配备生态厕所和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环保设备,装饰风格中更多地采用斗笠、鱼画和鱼形装饰,在增加农家乐氛围的通知彰显远离尘嚣,回归宁静的感觉。2)温室大棚区。温室大棚区主要是提供水果和蔬菜的种植及采摘体验,建议大棚建筑采用如下的样式,长80m,跨度7m,高4m,其中种植的品种可以充分体现东北风情和大连特色,并根据实际情况,引入部分温热带水果,让有课体验到不同地区的风味。3)渔业养殖垂钓区。休闲垂钓区是休闲渔业景观设计中的重点,推荐将网箱养殖作为主要的建设类型,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养殖鱼类既可以用来出售,也可以供游客学习参观网箱养殖技术,同时作为推荐窗口将北方名优特水厂向全国游客进行宣传。垂钓区建设以游客游玩为重点,通过数据调研和相关案例分析,认为可以在垂钓区附近配套建设渔人码头、体验馆、渔家宴和风车乐园等设备设施,共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放松心情,充分体验大连休闲渔业带来的快乐。4)湿地区域设计。湿地系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应注意对于原始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持湿地生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建议建设固定式、永久式的人工建筑。为此建议设置野餐区、野营区两大区域,其中野餐区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餐具和炊具,游客可以自行进行烧烤和野餐,食材可以是自带也可是垂钓所得。烧烤亭建议采用原木材料,减少化工材料的使用。野营区主要选取自然干净的平整土地,供游客再次进行帐篷野营生活体验。
3结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休闲渔业景观规划中需要紧紧围绕生态文化的理念和要求进行,在保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本文针对于大连丰富的渔业自然资源,提出了休闲渔业景观规划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引言
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为洋县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2008年西汉高速公路的通车,洋县与西安市的交通时耗由8小时左右减到3小时,而随着西成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2020年洋县至西安的交通耗时将进一步缩减到1小时以内。西成客专以及西汉高速使洋县的可达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使洋县由一个较为封闭的县城一跃成为汉中市对外交通最为便利的城市之一。洋县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为将汉江打造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生态休闲、景色秀丽的滨江景观带,需要对汉江及其两岸进行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以提升汉江的整体环境品质,将汉江打造成洋县的城市名片。
2、洋县城市功能布局现状分析
(1)近水城市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位于汉江的一侧,是一个近水城市。通过道路、用地的整理使得洋县新城区向南沿汉江两岸发展,与江景更为紧密的结合,由一个近水城市成为真正的滨江城市。
(2)忽视滨江地区功能的利用
现状汉江两岸缺乏城市经营性用地。滨水地区可借助于水的文化景观和生态价值进行用地布局规划,增强亲水活动和产业的结合,通过用地布局规划和滨水休闲空间的营造,提高汉江滨江地区的活力,带动城市功能结构升级。
(3)现状汉江两岸多为自然景观
景观带规划范围内多为农田、滩涂,为未开发的自然状态,没有公共服务设施和亲水设施,不能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场地。需要增加滨水公共设施和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使汉江滨江景观带成为洋县的城市后花园。
3、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2.1、项目选址
规划范围东西贯穿洋县县城,西起任家河,东至黄安镇东村,汉江中心线向两岸各偏750米,东西向总长度约为16公里。
4、功能结构与总体布局
1.1 功能结构
规划以“生态汉江、文化汉江、休闲汉江”的发展目标为依据,结合汉江滨江景观带与周边城市结构的关系、景观带的功能布局和景观特征分析,确定功能结构为“一轴、四段、六景区”。
一轴——汉江生态轴;
四段——自然林带景观带、城市滨河景观带、水上运动带、朱鹮自然湿地保护带;
六景区——野外露营区、黄金峡湿地公园、城市广场区、生态农庄、滨水度假区、朱鹮自然湿地保护区。
1.2 总体布局
1.2.1 一轴
沿汉江水系展开,整个规划区内长约16公里,两岸滨江景观带以生态为主基调,沿线设有六大景区(野外露营区、黄金峡湿地公园、城市广场区、生态农庄、滨水度假区、朱鹮自然湿地保护区),将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和城市休闲点缀其中,形成景观秀丽的生态走廊。
1.2.2 四段
(1)自然林带景观带
从溢水河至竹溪河之间的滨江景观带。
该段的生态景观优良,现状主要有旱地农田和果木林地。规划景观段内设有野外露营区和园艺观赏区等景点,打造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林带景观带。
(2)城市滨河景观带
从竹溪河至西汉高速公路大桥之间的滨江景观带。
该段属于城市中心区带,东侧为老城区,西侧为新规划的江南新区。该段景观规划应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娱乐需要,突出生活娱乐氛围。规划景观段内设有黄金峡湿地公园和城市广场区等景点,共同打造生态与文化景观特色,以此提升沿岸的土地经济价值。
(3)水上运动带
从西汉高速公路大桥至1#橡胶坝之间的滨江景观带。
该段位于城市近郊。随着1#橡胶坝和2#橡胶坝的建成将蓄水,此段水位将有所提高。规划设置滨水度假区、生态农庄和水上运动公园等景点。
(4)朱鹮自然湿地保护带
从1#橡胶坝至黄安镇东村之间的滨江景观带。
此段为规划区的生态景观核心保护区。规划保留大片的防护林带,使之与城市防护林带连成一片,发挥其功效。将河道转弯处的两片滩地设为鸟岛,供朱鹮在此栖息产卵。
1.2.3 六景区
(1)野外露营区
位于溢水河入汉江处的左岸,属于自然林带景观带。野外露营区主要包括野营区、阳光浴场、体能训练区。
作为野外拓展区,该区靠近村庄等居住用地,方便养护管理。野外拓展项目投入成本小,管理简单,是现今比较流行的野外活动之一。野外拓展区可以设置彩弹射击以及一些其他游戏活动项目外,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散步的需要。
(2)黄金峡湿地公园
位于汉江新公路桥以西的汉江两岸,属于城市滨河景观带。黄金峡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水塘、亲水平台、芦苇等。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汉江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形生态景观区。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汉江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3)城市广场区
位于汉江新公路桥以东的汉江北岸,属于城市滨河景观带。城市广场区主要包括四大发明博物馆、蔡伦塑像、晨练广场、花卉游园。
以造纸为主要内容,扩展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汉江北岸修建四大发明广场及博物馆,让游客来洋县了解中国造纸历史的源头的同时,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其它三大发明的历史人物故事。广场共分四个区,即分别以造纸,司南、活字印刷、火药为主题的四个区域,分别有各自的雕塑。博物馆以造纸术为主,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4)生态农庄
位于1#橡胶坝和2#橡胶坝之间的汉江南岸,属于水上运动带。现状为大片的农田和少量村民住房。规划利用现状,增加生态餐厅、垂钓烧烤等设施,打造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城市公园。生态农庄主要包括采摘园、垂钓烧烤、农家乐等。
(5)滨水度假区
位于1#橡胶坝和2#橡胶坝之间的汉江北岸,属于水上运动带。滨水度假区主要包括度假村、水上运动公园。规划在河堤和西汉高速公路之间设置度假村,建设一些高档别墅,河堤和水体之间设置沙滩运动项目。
水上运动公园位于天宁河入汉江口处水域,靠近北部城区。该区设有沙滩运动游乐区和水域运动游乐区两大类。沙滩运动游乐区包含包括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摩托车等,蓝天白云下,湛蓝江水边,习习江风中,宽阔细腻沙滩上,三五成群,在沙滩上打打排球、踢踢足球,或者体验一下沙滩摩托车,健身的同时还可以细细地品味运动的快乐。水域运动游乐区包括滑水、平台江钓、岸钓、摩托艇、香蕉船、帆船、帆板、独木舟等,它们或动感刺激,或宁静安详,但总能让您尽情投入忘我,将自己从喧嚣的尘世纷争中解脱出来,身心得到高质量的休整,为明天的工作和事业积聚能量。
(6)朱鹮自然湿地保护区
位于1#橡胶坝和黄安镇的东村之间。朱鹮自然湿地保护区主要包括鸟岛、休闲步道、朱鹮保护科技馆。
此区是规划区的生态恢复区部分,应划为规划区生态景观核心保护区。保留大片的防护林带,使之与城市防护林带连成一片,发挥其功效。该区以大片的防护林带为主,靠近河流两岸为成片的草场,让朱鹮在此栖息活动。河道转弯处有两片滩地小岛,虽然该区面积有限,但地貌特征比较丰富,可考虑为朱鹮栖息产卵的鸟岛。
5、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对其他滨水城市的滨水景观打造提供一些生态保护和人文景观上的思路和想法。
2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交融
人们开始反感工业文明死板的机器和僵硬的直线所主宰的审美选择,而对原始自然、丰富多义、模糊混沌的富有野性的原生态景观以及农耕文明时期的手工景观充满了向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急速扩张,城郊土地逐渐被蚕食,带来了城乡之间政治、经济、观念文化的相互渗透,致使我国的空间审美意识因为城市的不同、经济状态和文化观念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其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两者相互融合、共生共存的奇特状态;二是演变为互相抵制水火不容易的隔离状态;三是表现为较为纯粹的工业文化或农业文化。由于各种文化思潮激烈交锋相互碰撞,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某一种现成的文化并以此去面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竞争,其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不论在处于何种艰难的困境,面对多么繁杂多变的思想观念,在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冲撞磨合之后,最终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