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1: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旅游局旅游业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旅游局旅游业发展

篇(1)

(1)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以旅促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把农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发展农村旅游必然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必然会促进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加快向农村的流动,从而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农村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市农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非常旺盛,发展农村旅游不仅符合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而且有利于开拓农民眼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延伸发展旅游的空间,盘活农村资源,为构建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3)切实增强加快农村旅游业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其关联带动作用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国际国内休闲旅游的兴起,以“农(牧)家乐”为代表的农村旅游已成为我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增色。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牧)家乐”270家,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建成了敦煌南湖乡、月牙泉村等一批农村旅游示范村镇和肃州区明珠风情苑等一批高标准乡村旅游度假村。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旅游发展不均衡,特色不鲜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总体发展水平与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全市各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农村旅游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协调,采取得力措施,推动农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二、加快全市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原则

(4)全市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今后几年我市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大市”的总目标,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完善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开发农村旅游产品,加强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旅游的规模和实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预期奋斗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建成10个特色型旅游乡镇,20个特色型村组,30家高标准的星级农(牧)家乐,培训1000名农村旅游专业人才;全市乡村“一日游”人数达到150万人次左右,年均增长15%;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4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000人以上,间接从业人员4万人以上。

(5)全市发展农村旅游业遵循的原则。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的原则。围绕中央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发展农村旅游纳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整体安排。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制定农村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促进农村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本着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开发与传承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有效处理好各类资源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并不断丰富农村旅游资源,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农村旅游产品,依托农村资源优势和现代旅游消费求新、求异、求特的实际,拓宽农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赋予农村旅游鲜活的生命力。

三、完善科学规划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6)科学制定农村旅游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结合本地实际,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农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地抓好农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

(7)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先规划建设旅游示范村、镇和农村旅游重点景区(点)的基础设施,按照规划要求,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农村旅游的供排水、供电、道路、卫生设施、通线班车等基础设施,为农村旅游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

(8)推进农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一线指导服务力度,帮助农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增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要制订乡村旅游设施标准,指导农村各旅游接待点提高接待服务条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逐步健全农村旅游安全监督和管理体系,创造和谐、舒适的农村旅游发展环境。

四、加强分类指导,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9)引导开办一批特色“农(牧)家乐”,壮大产业规模。各县(市、区)要充分挖掘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和资源,把建设高标准、有特色的“农家乐”和开发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强的特色农村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利用景区管理模式,指导“农家乐”的开发建设。要引导经营者突出产品和服务特色,着力增强“农家乐”的亲和性、差异性和特色性,力争开办一家就能形成一家的特色,并逐步形成品牌。

(10)大力做好农村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要依托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殖,开发特色农业观光游、农事生活体验游;依托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开发民俗体验游;依托农民自乐班,把农村文艺演出纳入到旅游项目中来,把年俗文化、节庆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农村旅游项目中来。民族地区要加快开发民族文化,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品。要把农村旅游与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教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一批小而精、短而特的农村旅游产品,撬动和吸引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同时,要注重依托农村特有的材质,开发土陶、编制、刺绣、剪纸等乡土气息浓厚的旅游商品和特色饮食,把观光、休闲旅游延伸为体验、参与、学习、创造、收获的过程,从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为农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实惠。

(11)积极推进旅游型小城镇建设。要优先开发地方特色突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开发价值高的集镇和村组,按照国家旅游局和建设部开发建设旅游小城镇的要求,加强旅游设施和功能的配套完善,开发建设一批特色型旅游小城镇、旅游型小村庄,使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以特色化的旅游村镇建设带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市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加强宣传促销和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农村旅游环境

(12)加强农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按照“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要求,把农村旅游宣传作为市场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节庆活动等多种宣传媒介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拓宽农村旅游销售渠道,增加农村旅游客源市场份额。旅游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协调指导,根据游客需求合理编排策划旅游线路,加强重点景区(点)与农村旅游点的联合与协作,整合旅游资源,把成熟的农村旅游产品逐步纳入区域旅游促销和精品旅游线路的范围,扩大农村旅游产品的影响力。要制作各类宣传品,在主要游客聚集地设立农村旅游宣传促销点,与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大力推销农村旅游产品。要与城市周边地区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共同发展。

(13)切实加强对农村旅游的行业管理。旅游、环保等部门要通过行业引导,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引导经营者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上,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观、生态观,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旅游氛围。卫生、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旅游接待点食品卫生、特种旅游项目的监管,加强旅游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宣传,为农村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旅游部门要加强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以评定促管理,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农(牧)家乐”的接待服务水平。要指导农村旅游点、农家旅馆等旅游经营单位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村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2)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当前形势,坚定发展信心,牢固确立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旅游总收入已从*年的9.08亿元增长到了*年的44.7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年的5.1%提升到*年的9.13%,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全市经济将面临严峻形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切实做好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恢复振兴旅游业,首先要科学研判形势”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认真分析灾后旅游形势。今年,全省旅游将进入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省上的资金、项目等将继续向灾区重点倾斜,我市争取资金和项目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将对我市旅游实现快速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支撑全省旅游经济的九黄线和省旅游局重推的三国文化旅游线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全省旅游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急需寻找和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为此,省旅游局启动了川南旅游环线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省旅游局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对川南旅游环线予以优先发展和重点打造。我市作为川南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重点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二)认真分析宏观经济走势。目前,快速蔓延的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国内旅游投资放缓,旅游企业经营收入下降、利润下滑,经营面临困难。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由出口、投资为主向扩大内需、内外需协同发展转变,这为旅游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吸纳就业,强劲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认真把握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必需,其市场需求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我们必须看到,旅游对区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日前,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综合带动力强,消费需求潜力大,是扩大内需促进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势在必行。

(四)认真把握*旅游业发展态势。我市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在顺利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中,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当前,随着川黔高速、泸渝高速的开工建设,以及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我市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旅游通道将逐步打通,这对旅游业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立足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认真解决好我市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全力将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的旅游基础设施工作。全市旅游系统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工作思想。一是要争取旅游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储备和建立全市旅游建设项目库,包装推出一批符合我市旅游发展的大项目,重点抓好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基础性工作,争取一批我市重点旅游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项目的“盘子”。二是要抓好在建旅游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对已经开工和达成合作协议的旅游大项目,要采取贴身跟进式服务,力促签约项目早投资、投资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早运营。当前,相关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龙马潭洞窝景区、叙永震东苗族风情一条街、合江自怀景区旅游开发、福宝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二)抓好以项目策划为核心的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一是要切实抓好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为实施项目招商提供保障。二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招商引资机制,为旅游项目成功招商提供机制保障。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优化投资环境,为旅游招商提供环境保障。

(三)抓好以线路统筹为抓手的旅游精品建设工作。各区县政府要加强领导,强化主导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线路统筹和精品打造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积极配合支持,加大指导、投入力度,形成整体推动合力。一是要积极做好景区品牌申报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要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品牌申报工作。二是要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商务、运动、科学考察、保健等特色和主题旅游产品,丰富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强的旅游活动。不断完善自助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发自助游产品。三是要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要以名酒、红色、生态、历史和长江等五大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集中力量打造涵盖我市主要旅游优势资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四是要积极推动线路统筹发展。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配合,联合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历史文化旅游线、“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旅游线和长江水上风情旅游线等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四)抓好以整合资源为重点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一是要积极塑造整体旅游形象。要牢牢把握“中国酒城·生态*”这个主题和口号,尽快树立并强化我市的旅游形象。二是要不断丰富宣传促销手段。我们要继续加大对我市旅游的媒体宣传力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整合资源,继续办好各种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打造*旅游节庆品牌。要加强城市外观形象塑造,城市交通要道出入口要建立城市及旅游品牌的广告标识。要继续深入推进旅游政策营销。

(五)抓好以增强活力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日前,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吃透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要切实加大对我市旅游骨干企业的培育扶持,最大限度地支持全市旅游企业的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激活企业机制。要不断完善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积极支持各类所有制旅游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实施强强联合,形成产权主体多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灵活、管理手段先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

篇(3)

一、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旅游富县"发展战略,以温泉为龙头,以古建筑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全力打造温泉生态旅游品牌,把*建设成为著名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2、工作目标:到2*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10%以上。

二、强化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旅游功能;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旅游规划要求,优先整治风景旅游区内及沿线村庄的环境。

4、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设,提升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打造温泉旅游品牌。严格保护"温泉"品牌,促进温泉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温泉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以郭洞和俞源历史文化名村、*景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景区整合,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

5、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温泉名城。以创建温泉名城为目标,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扶持旅游集散(咨询)中心的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特色街区,促进旅游购物。加快建设各种档次的旅游饭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6、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温泉品牌保护、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扶持、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促销、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及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奖励。

7、加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8、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对星级饭店实行与一般工矿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用电按浙价电[20*]45、49号文件实行。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可按规定的上限执行。旅游景区新评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一次性奖励,省级30万元,国家级50万元;旅游景区新评上国家3A级以上旅游区的一次性奖励,3A级10万元,4A级30万元,5A级50万元;旅游饭店新上三星级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星级10万元,四星级20万元,五星级40万元;星级饭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管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评为绿色饭店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旅游企业被市级以上旅游部门评为最佳(优秀)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的奖励为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旅行社进入省五十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全国百强的奖励10万元;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点的奖励5万元。年引进县外来武过夜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给予相应奖励:0.5至1万人·天(含0.5万),每人每天奖励2元;1至1.5万人·天(含1万),每人每天奖励3元;1.5至2万人·天(含1.5万),每人每天奖励4元;2万人·天(含2万)以上的,每人每天奖励5元;每个旅行社奖额最高可达10万元。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来武旅游住宿,每人每天奖励20元。建立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奖励机制。

开展全县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销活动,对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旅游商品称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9、加快发展工农业旅游。鼓励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对被评为市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聘请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组成县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我县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建议。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将旅游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假日旅游协调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黄金周旅游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11、改善旅游交通环境。交通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将规范的景区交通指示牌设置列入道路规划和建设内容。合理安排景区客运班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车辆提供良好服务。

1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应游客量增长的需要。抓好旅游购物中心规划和建设。规范设置旅游景区标识牌,完善游览休闲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范围内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景区内严禁开矿采石、取土挖砂,严禁乱搭乱建,严格控制林木砍伐,防止人为破坏景观。

13、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和改善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旅游企业要守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水平。进一步规范对旅游企业的收费,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及依据。杜绝对星级饭店的多头、无序检查,*部门履行日常管理检查应事先通知饭店负责人,并须持治安检查证或工作证,坚持文明执勤。简化境外旅游团队入住手续,尊重境外游客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重点星级饭店,有关部门要通过共建方式积极予以帮助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其他事项

篇(4)

2.加大规划编制支持。围绕“一中心、三大核心景区”旅游空间布局,按照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断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和景点开发规划。由政府部门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通过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由非政府投资主体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经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按3万元/平方公里的标准给予补助,每个规划补助经费最多不超过20万元。

二、鼓励多元投入,提升产业基础

3.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旅游产业。遵循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景区(点)的经营权租赁和功能性配套建设项目。

4.推动景区(点)经营权租赁。引导鼓励非政府投资主体租赁景区(点)经营权。租赁景区经营权的,市政府实行“一事一议”。租赁景点经营权的,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内部分、1000万元-2000万元部分、2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2%、3%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租赁经营权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以上年度实缴数为基数,对超基数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给予减半补助。

5.支持开发建设新景区(点)。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开发建设新景区(点),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内部分、2000万元-3000万元部分、3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5%、2.5%、4%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投入经营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

6.鼓励投资建设星级饭店。鼓励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饭店,加快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项目建设补助标准参照执行第五条政策;新建饭店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在批文有效期内,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分别按20%、40%、50%的比例给予扶持。

7.加大旅游交通投资支持。促进旅游运输企业车辆更新,增强旅游运输能力,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对旅游运输企业购买新旅游车,单车价格在40万元以上、报市旅游局备案、且在我市营运3年以上的,经交通、旅游部门审核认定后,按车价的5%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

8.增强旅游建设项目要素保障。对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满足建设用地需求;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根据项目经营性质,其供地方式及供地价格实行“一事一议”。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企业的贷款,要优先给予安排。

三、强化产业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9.促进景区(点)品牌升级。鼓励支持旅游景区(点)品牌创建、提升,不断增强对外影响力。被国家旅游局评定机构新评定为AAA、AAAA、AAAAA级景区(点)称号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10.提高旅游饭店服务水平。鼓励支持旅游饭店创星,提高接待档次。被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旅游饭店,由市财政局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餐馆,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万元、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与评钻级酒店不重复奖励)。鼓励四星级及以上饭店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对引进或委托全球300强、国内20强的著名酒店集团进行管理,其委托管理期限在3年以上的星级酒店,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40万元奖励。

11.做优做强旅行社。激励市内旅行社做大地接业务,对年组织游客1000人以上的,其超过部分按5元/人的标准,由市财政给予奖励;景区(点)对旅行社的奖励,由景区(点)管理机构自行制定奖励办法。对新获得全省百强旅行社、全国500强旅行社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在江开设国际旅行社,开展境外游客接待业务,对接待境外游客来江景区(点)旅游的,市财政按1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自营业之日起,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二年内给予全额补助。支持旅行社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委托,全程办理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接待、考察等活动,旅行社开具的发票可作为正式报销凭据。

12.扶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支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引导游客在江消费。经市旅游局认定挂牌的旅游特色商品店,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经市财政局认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10万元的奖励。

13.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景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旅馆、农村特色餐饮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对年接待旅游团队3000人次、5000人次以上的星级农家乐,经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2万元的奖励;被新评定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6万元、3万元,被新评定为*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新获得农家乐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经营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元、4000元、8000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对新获得省特色旅游村称号的,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环境的提升。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实力

14.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强化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市领导及部门领导挂联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制度。完善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建立旅游产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

15.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鼓励、支持景区(点)、旅行企业加强对外营销宣传,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对参加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大型旅交会(全国旅交会、省旅交会、华东旅交会等),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100%补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景区(点)、旅行企业自行参加其他旅交会,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元。支持旅游企业到市外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制作营销广告,推介*旅游产品、线路,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版面广告费30%的一次性补助。

16.鼓励引进专业人才。景区(点)引进旅游高级专业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旅游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旅行社、星级饭店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酒店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

17.开设旅游绿色通道。支持旅游运输公司开通AAAA级景区至*、*等目标市场的旅游班线车,经市交通局、旅游局审核,给予免缴线路费;对来江参与重大旅游活动的旅游车,经市旅游局确认,免收市内收费站通行费;允许旅游车进入市区,公安(交警)部门主动做好引导工作。

篇(5)

[关键词] 大数据;智慧旅游;数字营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66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26- 03

0 引 言

有人说,大数据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整个世界正在经历大革,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带动着商业需求的变化,并引发了一系列营销、管理和思维的变革。旅游业作为高度依赖数据信息的产业,很多企业近年来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获取了大量有关游客消费习惯和偏好的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利用好这些大数据,谁就将占得市场先机。

1 大数据帮助旅游企业发现、拓展新的业务

两年前,中国旅游报社与中国社科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联合建立了“中国旅游国际传播舆情智库”项目,并在不久前与人民网组建了旅游大数据联盟,其主要目的是基于舆情监测、调查、行业统计等技术手段,构建旅游舆情大数据库,并联合各种新媒体机构为各地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提供大数据与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大数据库中的一分子,每一个旅游企业都应该利用好“大联盟”这个良好的宣传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在这个数据库中的信息量,同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中获取市场商机。旅游舆情智库和旅游大数据联盟的成立,不仅给了携程、途牛、去哪儿这样的OTA(在线旅游)企业更多发展的机会,也为旅行社、酒店及景区这样的实体旅游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机遇,因为大数据的采集、发掘及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所有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数据量大上,更在于发现和理解信息内容及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企业做出更为快速准确的决策、更好地指导企业下一步的行动上。大数据已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如果你用心,就能巧妙地用它来“创造”新产品和开发新的服务。

社交媒体是产生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源头。携程拥有2.5亿名会员,阿里有3.5亿个活跃用户,腾讯的微信月活跃用户在2016年8月已突破8亿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高频的消费及评论数据,是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的重要数据基础。在某种社交媒体上,关注每天有多少人谈旅游、又有多少人谈论某个旅游景区、某类旅游项目,通过技术分析,我们会发现对某类旅游内容的谈论在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上都有很大差异。作为一个市场的决策者,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哪些人对哪些景点感兴趣,对景区中的什么项目感兴趣,尤其是一些连旅行社都不知道的旅游项目,很容易从这些论坛中发现。有些超级“驴友”往往是发现新的旅游项目和线路的“大侦探”。多关注他们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直接跟他们沟通,会得到很多旅游企业不知道的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信息可谓无价之宝,谁早一步获得,谁就会占得市场商机,最早开辟出新的旅游线路,针对不同的人群打市场。现在,大数据技术无疑已经成了旅游企业的新型“淘金术”, 通过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业务拓展和发展机会。在所谓的旅游淡季,这样的机会更是弥足珍贵。

2 大数据让旅游营销实现“私人定制”

大数据有能力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游客行为,并因此改善游客体验。新的数字营销技术可以对互联网人群进行跟踪和定向,帮助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集用户的海量行为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洞察和预测消费者的偏好,并据此为旅游者提供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甚至可以实时对他们的反应进行回应,让旅游营销活动精确到每一个人。

未来的旅游企业市场营销费用的分配,除了部分品牌投放外,多数投放都是由大数据指引的,如企业的客户群集中在哪里,他们的职业、性别、年龄、地域分布如何,通过大数据找到他们的分布特点,然后用有创意的广告投放形式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粉丝并最终形成销售。假如一家旅游企业在QQ或微博微信上获得了一万个“赞”,企业就有必要从点赞的人群中辨认出哪些是他们现有的忠诚会员,哪些是偶尔留声的看客,对他们的资料和旅游消费趋向、偏好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看看哪些是活跃型旅游者,哪些是非活跃型旅游者。当一位潜在的客户一周内第三次造访你的网站时,企业就应利用数字渠道的消费行为数据、商业规律、实时预测性分析技术来决定为他提供什么样的个性化用户体验;当一位回头客预订下一次的旅游度假产品时,大数据的分析工具就可以判定如何向这位顾客推销相关性最高的升级旅游产品;而当一位客户面对一堆旅游目的地不知道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行程时,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旅行风格,系统便为其量身定制出一个最合理的旅游计划。

目前,在国内参团游客人数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发展中高端“私人订制”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管理精细化和旅游营销精准化,展现旅游服务的个性化独特魅力,已成为各大旅行社寻求转型的突破口,此时,如果你的企业还未行动,大数据会很快把你甩出这个行业。

3 大数据让旅游服务更“智慧”

国家旅游局曾在2014年将“智慧旅游”作为当年的旅游宣传主题。“智慧旅游”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主题,体现了旅游业各个领域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表现在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多个方面,既有对推广渠道的创新,又有对推广内容的引导,更有对相关旅游服务的要求,而大数据则让智慧旅游在服务上有着更具体的体现。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的旅游者,更需要智慧的经营者和政府提供的智慧的公共服务。在智慧旅游建设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一个理念,就是以游客为本,以游客实际需求为目标。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可将环境生态监控、旅游接待、视频监控等数据一并收录存储,并将数据图形化、可视化,消除大数据多样性的壁垒,实现大数据量与多元化数据的全面管理融合,合理调配旅游服务资源,并可对旅游业相关主体搜集到的游客消费动向、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及时调整、制定相应的策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的服务目前来说不是某个旅游企业能胜任的,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强一些,而企业则是在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具体业务为客户提供智慧服务。在开发国际旅游市场时,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更需要根据“智慧的数据”取得国外公众和市场对中国旅游形象、认识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从市场化、专业化角度为中国旅游海外推广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旅游企业针对不同国家的游客制定“私人定制”式的营销策略,提升中国旅游的国际形象,拓宽旅游渠道。

散客时代来临,游客出行模式已发生改变,旅游产业服务急需转型,传统的管理手段已很难应付市场的变化,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化解目前面临的许多难题。例如,通过获取交通部门的车票机票销售信息、酒店预订信息、景区电商和旅行社的预订情况,以及百度、谷歌等网络内容服务商的游客搜索数据,对多元渠道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准确预测,及时对景区客流提出预警。大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包括景区舒适度、客流数据预测、推荐的进入时间、主要干道车流量、最合理的路线,甚至是预计的排队时间等信息,让游客自主选择错峰错时出游。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让国庆长假期间九寨沟“爆沟”的窘态不再重演,真正以科技手段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

篇(6)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良好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境内植被优良,森林覆盖率达52.7%,高出全国森林覆盖率34个百分点,与周边的秦巴地区构成中西部结合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堪称“中华之肺”;有亚州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被誉为“华中水塔”;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轰动世界的郧阳人头骨化石等一大批人文旅游资源和山水自然风光;全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500万千瓦;生物资源丰富,仅武当山地区就有植物758种,中药材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有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房陵文化、民俗文化、远古文化、汽车文化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

具有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旅游具有三大品牌的潜力:一是武当武术所树立起来的养生形象。武当武术以养代练、防身保健为宗旨,在武术界享有盛誉。国际武联2007年7月决定,将每年的五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现在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太极拳,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1.5亿人,太极拳已成为世界第一武术运动项目。武当山以外柔内刚的绝奇功夫,举目无双的皇家建筑、博大精深的武当文化、天人合一的道教国粹闻名于世。不仅是东南亚、港澳台香客、信士和游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乐园和梦寐以求的旅游乐园,而且对欧美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南水北调水源地所形成的生态形象。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2014年将完成的输水工程将吸引世界眼球,借此可以充分展示的绝佳山水生态。三是举世闻名的汽车城所代表的时尚形象。市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城,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中国第

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先进的汽车生产培育了浓郁的汽车文化。

区域性城市功能相对完善

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城区道路改造升级,文体、医疗、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城市建设路子。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并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2007年国家建设部对全国79个国家园林城市排名,城区绿化覆盖率排名第二,绿地率排名第三。特别是2008年通过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论坛2006年至2008年分别从城市生活质量、品牌价值和综合竞争力三个方面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价,连续三年在前80名以内,而周边城市大多在150名左右甚至200名以外(见下表)。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全市有A级旅游区28个,其中4A级旅游区3个,3A级旅游区6个;有星级饭店62家,其中4星级酒店只有2家,三星级酒店33家;有旅行社79家,其中国际社3家;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0家,主要有绿松石、米黄玉、武当剑等产品系列。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200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2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32亿元,同比增长22%和41.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旅游创汇2653.9万美元,同比增长20%和21%;武当山接待游客1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3.1%和48.2%。

存在的问题:一是交通瓶颈制约。现阶段受内外交通的限制,可进入性差,影响了市场的拓展。中远程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进入的代价大,旅行过程艰辛,难以满足现代旅游“快旅慢游”的要求。二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待业分割、地区分割现象突出,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平台和联合运营机制,在对外各景区点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竞争同一市场造成内耗,同时小规模的投资也造成对资源依赖程度高、项目投入小、运作水平低,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产业区域关联度低,带动力差。旅游产业链较为松散,高星级酒店、景观地产、主题公园等新兴业态少,旅游产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弱,辐射作用不强。四是体制、机制障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存在同一个景点多部门管理,跨区域的景区点因行政障碍影响了资源整合。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鄂西圈文化旅游专项规划为指导,以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为目标,充分发挥名山、秀水、汽车城的品牌优势和生态文化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高水平营销为手段,以区域线路对接为着力点,着力打造国内着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联结东西的旅游枢纽城市。

(二)总体思路

1、围绕“龙头”,打造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整体包装武当武术、武当古建设、道教音乐、道家膳食、道教法事以及武当系列旅游商品,打造集道教朝圣、武术修学、古建筑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并以此为核心,整合旅游线路,带动周边旅游景区(点),打响武当品牌,达到提升城市品牌和地方产品价值的目的。

2、突出“山水城”联动,实现优势互补。武当山重点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区重点打造旅游集散地,山城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山城一体的良性格局。同时把武当山的开发建设与丹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林业、水电业与旅游发展同步规划,合力打造“名山秀水”品牌,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3、发挥承东启西区位作用,促进线路互通。发挥在“东进西出”和“西进东出”交通线路上的战略支点作用,实现“一江两山”湖北旅游精品与西安历史古都旅游线路的对接,东部古隆中、三国旅游线路与西部的交接,打造承东启西的旅游枢纽城市。

4、以点线连接为着力点,实现圈形循环。以城区为中心,以武当山与丹江水为核心,形成市内小循环线,与“一江两山”连接的中循环线,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连接的大循环线,与古都西安、山城重庆、河南南阳、湖南张家界市、湘西对接的鄂西北“黄金旅游经济圈”。

(三)发展目标

借助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做好山水旅游大文章,发展山水大旅游。具体讲,就是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实现山、水互动,建设人文与生态一体,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际旅游胜地,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到2011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58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1亿元。新增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5个,使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增加到22个;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省级旅游名镇5个,省级旅游名村10个。武当山实现文化、自然双遗产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围绕“三区三线”打造旅游精品

按照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三者结合的思路,以“问道武当·养生”为主题形象,规划“三区”(武当山核心旅游区、丹江口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城市旅游中心区)、“三线”(东部中国民俗文化体验线路、西部远古文化寻踪线路、南部生态旅游探险线路)的空间布局,实现旅游景区“点-线-面”的优化组合。

1、武当山核心旅游区

产品主题:“皇家庙观·世界遗产”。

功能定位:以“领略世界遗产,问道太极武当”为主题,将道教音乐、宗教仪式、武当武术融入旅游产品生产链中,突显武当武术内家拳的养身功能,形成武术、休闲、养身、康疗旅游产品链。

开发思路:按照“山水一体、互为支撑、产品互补、集聚合力”的思路进行总体布局,形成太极湖武当文化展示区、环沧浪湖生态文化休闲区,开发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古建筑鉴赏、道教朝圣旅游等生态休闲服务项目,推进武当山由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参与体验式旅游升级。着重解决武当山核心区游客分流问题,开发玉虚岩峡谷、武当山后山峡谷等新的景区景点,进一步拓展景区空间,尽力缓解核心景区的游客压力,改善核心景区的环境质量。加快武当武术的传播和道家养生项目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武当文化内涵。

重点项目:按照突出核心作用、丰富核心内容的总体思路和一年启动,二至三年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集中用力,重点建设武当山太极湖新区、五龙宫恢复性建设项目、玉虚宫恢复性建设、玉虚岩至下观峡谷、武当山后山峡谷、金花湖山地公园、武当村、武当山旅游港口建设,形成“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产品特征和旅游标志性区域。

2、丹江口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

产品基础:南水北调水源区随着丹江口大坝的加高,水域面积达1022.7平方公里,蓄水209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水库。丹江库区加坝后,可形成众多岛屿、半岛,还有龙山塔、龙口林场、千岛画廊、丹江大坝、百喜岛等库区旅游资源,这也是距西安、银川、兰州等西部城市最近的内陆湖泊,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产品主题:“山水武当·养生福地”。

功能定位: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生态养生。

开发思路:在加强生态环保的前提下,按照沿水观光、沿路娱乐、靠城食宿的思路,适度开发水上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养生项目,把丹江口库区打造成中部地区独有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丹江坝区、均县镇的项目开发,启动丹江口旅游港口、大坝观景台、环水度假区、沧浪之水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牛河森林公园等。

3、城市旅游中心区

产品基础:主要有“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别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以及汽配城、博物馆、人民公园、汽车总装厂、牛头山森林公园、四方山植物园、人民公园、龙泉寺、黄龙大坝等一批景点。目前城市旅游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旅游服务功能严重短缺,没有形成对周边地区和线路的辐射。

产品主题:“现代·时尚·宜居”。

功能定位:国家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国家交通枢纽城市。

开发思路:以提升汽车城城市旅游品位为目标,赋予城市更多的时尚元素。整合城市旅游资源,提升市博物馆、汽车博物馆、汽车总装、汽配市场等汽车文化品味,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汽车产业观光旅游项目。打造汽车文化主题公园、着名场地汽车赛地,引进国际先进的汽车城市经营理念,突显汽车文化主题。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城市旅游的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构筑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汽车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把建设成为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医疗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重点项目:依托城市建设,推动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城区街头汽车雕塑、汽车广场、汽车博物馆、汽车文化俱乐部、东风汽车工业园区等项目的深度开发和建设。结合新城区建设,规划建设高标准赛车场地,开展卡丁车赛、漂移赛、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GT耐力赛、短道拉力赛、场地越野赛、直线竞速赛等赛事活动,举办环库汽车拉力赛,组织汽车俱乐部、汽车沙龙、汽车文化节、汽车文化展览等汽车主题节事活动,突出汽车特色文化,突显时尚现代城市气派。引进“欢乐嘉年华”等大体量、综合性游乐项目,充实宜居、宜商、宜旅城市主题。加快城区游客中心、旅游餐饮街区、旅游购物街区、文化娱乐街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营造浓厚的旅游城市氛围。

4、东部旅游线路

产品基础:自城区、武当山沿316国道向东,分布有白杨坪生态旅游区、银梦湖旅游度假区、清末庄园、牛河森林公园等,此旅游线路可实现中国民俗文化与鄂西旅游圈内的“三国文化”实现对接,也可经环湖观光公路与河南浙川对接。

产品主题:“楚风秦韵·魅力民俗”。

功能定位:民俗鉴赏、文化体验。

重点项目:以民风民俗与景区景点进行整合,以316国道和银珠高速为主线,形成点线结合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体验型旅游区。主要包括白杨坪(犟山、金蟾峡)、银梦湖、净乐宫、丹江大坝、羊皮滩、双龙峡地质公园等。

5、西部旅游线路

产品基础:是连接古都西安的重要通道,也是古文化集中区。这里有距今6000万年的白垩纪时期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遗迹,有距今100万年、80万年、50万年、8-4万年4处古人类化石遗址,形成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完整的古人类进化链环,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江河畔发掘的丰富的地下文物与现存的历史典籍相佐证,映证了从夏、商、周直至秦汉、魏晋、唐宋及明清的辉煌历史,被专家称为具有历史源流“通史式价值”。以及五龙河、上津古城、虎啸滩、龙吟峡、龙潭河、金銮山、黄龙洞等景区点,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随着银武高速的全线贯通,为这些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产品主题:“古文化长廊·汉民族摇篮”。

功能定位:远古文化探寻地、民俗文化体验地、古都文化必经地、瀑布景观集中地。

建设思路:利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完整的古人类进化链环和历史源流“通史式价值”的优势,复原“郧阳人”遗址、白龙洞古猿遗址、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等远古文化遗存和夏、商、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的通史,突显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发五龙河、虎啸滩、九龙瀑等瀑布景观资源,形成山水人文交相呼应的特色产品,打造武当山、丹江水与西安文化旅游圈的过渡地带。

重点项目:以和平岛为核心,打造“中国通史主题文化公园”;复原“郧阳人”遗址、白龙洞古猿遗址,规划建设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地质公园;开发五龙河大峡谷、虎啸滩、九龙瀑、龙潭河、上津古城。

6、南部旅游线路

产品基础:项目东接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经省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直达重庆巫溪,这里有适宜打造峡谷漂流的风光奇特的九道大峡谷和避世养身的桃花源旅游项目。由武当山-房县-竹山-竹溪接神农架方向,形成与“一江两山”直接对接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生态探险旅游产品。此旅游线路可实现与神农架、长江三峡、张家界市、湘西凤凰古城等国内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对接。

产品主题:“神秘大自然、体验探险地”。

功能定位:温泉养生、峡谷探险、野人探秘、“一江两山”驿站。

开发思路:房县是连接“一江两山”的通道,利用其优越的区位优势,结合旅游强县建设,完善城区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城市功能,打造“一江两山”中心驿站。围绕“野人”文化、宫廷流放文化、诗经文化等资源,主打皇家遗风、温泉康健、野人密踪三大品牌,形成辐射南部的旅游次中心城市。开发十八里长峡、九道大峡谷等生态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自驾旅游、自助旅游等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项目,满足多种旅游需求。

重点项目:建设房县游客中心、温泉度假村、旅游购物街区、旅游餐饮街区,开发九道河漂流、十八里长峡森林度假区、堵河源生态旅游区、神农峡风景区、柳林游客服务中心等。

(二)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围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三区三线”旅游区域规划,加快建设市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提高信息咨询、线路安排、房间预订、票务服务、质量投诉处理能力,建设以星级宾馆为主体,以汽车旅馆、家庭宾馆为补充的旅游接待设施体系。完善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道路、停车场、给排水、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供电、通信、消防、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健全城市道路旅游标志系统。

(三)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游客中心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还起到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提高景区景点经济效益、规范旅行社合法经营、带动旅游运输企业良性发展的作用。主要包括市游客集散中心、丹江口市游客服务中心、武当山游客服务中心、房县“一江两山”游客服务中心、竹山柳林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四)加快旅游购物场所建设

1、规划旅游购物广场4个:城市旅游购物广场、武当山旅游购物广场、丹江口市旅游购物广场、房县旅游购物广场。

2、景区购物场所。对符合国家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购物能力。

(五)加快旅游住宿建设

根据全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规划,需要加强“三区、三线”的旅游接待设施。总体是按照以三星级宾馆为主体,以高星级宾馆建设为目标,以商务酒店、社会酒店、农家酒店为补充来构建旅游接待网络。城区要以游客集散地的为目标,要在提升增加一批三星级酒店的基础上,集中建设一批世纪百强、武当国际园这样的五星、四星级饭店,使城区的接待设施更加合理。武当山特区要围绕目的地建设,不断强化吸引物,以度假型主题酒店、度假村或度假公寓为主,在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上保持其独特性与合理性。丹江口市、房县作为旅游次中心城市,配套建设三个左右四星级以上宾馆。根据旅游产品布局要求,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县不低于3-5个三星级以上宾馆。在东、西、南部“三线”内适应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拓展游等散客市场需求,规划、引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露营地和各种经济型旅馆。全市计划星级宾馆饭店发展到84家,其中5星级5家,4星级饭店15家,3星级32家。总床位数达到15500张。

(六)加快旅游餐饮建设

按照继承传统餐饮文化,创新旅游餐饮产品,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餐饮、民族文化餐饮、绿色餐饮、健康餐饮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凸现餐饮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建设一批旅游餐饮聚集区,包括:一是鱼文化餐饮聚集区,以汉江、丹江库区为主的餐饮文化区,重点发展淡水鱼虾餐饮;二是绿色餐饮聚集区,除城区以外的山区为主,重点利用山区生产的无公害瓜果蔬菜和畜禽类食品,发展绿色餐饮;三是传统风味小吃聚集区,以竹溪蒸盆、南三县的腊肉、两郧的野菜等传统特色餐饮。

(七)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建设

在旅游商品开发上,按照“以点带面、区别指导”的原则,城区可开发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旅游商品,武当山旅游区可开发武当武术及宗教类的商品,丹江口库区可开发生态水源为主题的商品,在南线旅游区可开发石制品、绿松石及山珍等旅游商品,在西线旅游区可开发米黄玉、木雕制品等旅游商品。在城区和武当山建立2个大型的旅游购物场所,完善旅游六大要素,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八)加快文化娱乐项目建设

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诗经》文化、宫廷流放文化(唐中宗李显流放地)、传统道教文化(武当山道教圣地)、汉水文化、民俗文化(吕家河民歌村、伍家沟故事村)、女娲文化、远古文化(郧县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野人文化、汽车文化(车城及东风汽车生产线)等,都展现出鄂西北文化的深厚底蕴,应加以利用。整体包装武当武术、道教音乐、道家膳食、道教法事等武当系列文化,形成经常性的表演活动。鼓励文化机构、院校、社会团体开展地域民歌、戏曲、故事、歌舞等民间文化的整理包装,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组织开展特色文化等多种文化产品的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文化产品市场化的途径,加快市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和地方文化产品价值。以武当山、汽车城、丹江水、郧阳人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基本内容,参照《云南映象》,创作一台地域风情歌舞剧。整体包装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习家店戏剧村,巩固已有的文化旅游节会:国际武当文化旅游节、武当国际武术节、赛武当杜鹃节、中国竹山女娲节、郧县赛龙舟节等,将这些节庆活动培育成文化特色鲜明,与旅游、经贸活动紧密结合,互动互彰,充分展现当地人文优势、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经常性的品牌节庆活动。创新开发一批文化旅游节会:中国场地汽车越野赛、环湖汽车拉力赛、中国武当登山节、中国武当民间故事节、中国武当民歌节、汉江文化节、中国汽车文化节等。通过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丰富旅游目的地内涵。

四、政策措施

一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的目标,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修订完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抓好《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武当山新区发展修建性规划》,尽快编制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规。始终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发展的理念,切实做到旅游产业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农业产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同时设计,同步安排。各县市区要依据总体规划制订区域旅游规划和详规,初步建立由市到县(市、区)到镇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业格局。在具体线路规划上,以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山水城一体游”作为旅游干线,依据区位条件和生态文化资源,规划若干旅游支线,外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融合,内与县市景区相接,形成市内小环线、市外大环线的旅游格局。

二是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年度计划。旅游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应进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笼子,建立旅游项目库,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旅游业发展统计应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考核体系,随年度目标一起下达。

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导向。旅游业应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尤其是旅游景区建设,享受同等的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吸引国际、国内旅游大企业落户,通过他们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旅游等级的提高和产业扩张。

四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市政府用于旅游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在今后五年每年2000万元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各县市区财政也要建立旅游专用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旅游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客源市场开发、城市形象宣传、旅游项目招商、旅游产品包装和对团队旅游奖励等。

五是放宽准入领域。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外资通过兼并、参股等形式投资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用途的前提下,适度整合森林资源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项目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六是保障用地需求。将旅游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旅游产业建设用地供应。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经批准的专项规划确定的项目区内,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建新区用地涉及土地征收的不交纳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远离城市中心无需基础设施配套的土地,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非政府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生态项目建设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实行优惠。新建重点旅游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经市政府批准,从地方基金预算列支,用于该旅游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七是实行税费优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凡涉及收费的,一律按下限收取。

八是设立发展专项资金。自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列入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并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宣传促销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财政补贴以及绩效奖励等。各县市区也要相应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九是实行激励机制。从2009年起,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一次性奖金激励:旅游总收入增长幅度位居全市前三的县市区;获得国家4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获得国家级旅游荣誉称号的单位;进入全省“十强”的旅行社;新建成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

十是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动宣传促销机制。制定年度宣传促销计划,按照统一计划、分工负责、有所侧重、比例投资的原则,加大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形成聚集效应。

十一是建立旅游协作区高层互访机制。应发挥西安-武汉、西安-宜昌、武汉-重庆(成都)的交通要塞作用,加强与这些城市的旅游协作,建立高层互访和企业合作机制,策划递进型的联络活动,互设旅游联络促进与代办机构,由松散型的联系转为共同利益下的紧密伙伴关系。

十二是建立连续发展机制。旅游业是一个经历性产业,这意味着产业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一次经历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任何部分的遗失或不足都会影响整体效果。通过连续发展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强化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达到整体一致性.

十三是推行旅行商业绩奖励政策。应当重视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在开拓客源市场中的作用,制定并出台市场通行的奖励政策,刺激旅行商组团,开通更多的旅游专列,提高游客质量。并以奖励为手段,与国内外旅行社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积极拓展新的客源市场。重视海外客源市场的开发,逐步建立海外经销商网络,有效地开展目的地形象宣传。

十四是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从业者队伍。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加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的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人才培训、交流、引进力度,制定并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干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合作,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积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知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能者施其才”。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从业队伍素质培养,制定标准,开展经常性的十大名厨、十佳服务标兵、十佳旅行社、十佳导游、十大温馨宾馆、十大旅游区等主题评比活动,力求提供给游客难以忘怀的服务。因此,今后五年,从业人员培训不仅在于规模,更要重在质量。

十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遵循“生态第

一、旅游第二,保护第

一、开发第二,社会效益第

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切实加强山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植被、文物古迹的综合保护,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防火、防灾综合治理工程,努力做活“山秀于林、景活于林”的文章。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旅游资源纳入旅游规划管理范畴。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达标排放,无害化处理。以生态建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生态城镇、生态城市为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夯实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篇(7)

旅游的空间集聚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同时也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也已初见端倪,它是一种动态的旅游产业发展现象。就国内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来看,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较少,所以本文欲通过一些量度方法对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与集群发展趋势进行测定。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也很多,本文主要选取空间基尼系数、CRn指标来衡量中国近年来旅游业集聚水平的变化,分别测算我国旅游产业的地域集聚差异,以及2000、2002年、2004年、2006年上述指数的变化率,对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给予评价。

一、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计算

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现象,是旅游企业的大量集聚,而旅游产业的集聚总是以明确的旅游核心吸引物为中心的。于此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集群不同于其他的制造业、工业集群的最大特点是因为它是为人、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所以旅游要素供应层—旅行社以及饭店、宾馆是维持旅游进行并持续的基础组成部分。故对于旅游产业集群集聚水平的测度,笔者分别选取星级饭店、旅行社业和其他旅游企业三项指标来进行评价。

根据所选取指数的含义与计算原理,本文分别截取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作为时间节点,得出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发展变化趋势。采用行业集中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旅游产业规模排名前六位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总体而言,从2000年~2006年间,基尼系数在旅游产业集群内表现为逐渐缩小之势(2004年星级饭店和旅行社业较2002年有所增加)。这一变化说明,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逐步完善旅游配套实施的思想已经形成共识,各地之间的旅游业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我们可以得到:四年来,旅行社、其他旅游业的行业集中度逐年下降,也从一个方面论证了空间基尼系数在表达集聚发展变化方面的正确性,两者一致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在旅行社业和其他旅游业方面差距正逐步缩小,与上述二者相反,星级饭店的行业集聚区比重不断加大。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集聚经济现象,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与旅游地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旅游经济基础以及居民的素质条件等紧密相关。就像制造业产业集群一样,旅游产业集群也有自己的生长周期与发育模式,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和制约因素不同,成长速度也因时而异。由于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刚刚起步,大多数集群还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各地星级饭店的加剧发展,正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就越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社会环境竞争优势,由此便存在加大资源配套设施建设差距的可能。上述分析后,笔者再次尝试利用产业集中度增长率以及各省市产业集中度数值,谋求以省域为划分单位,对不同基础的旅游产业集群加以区分。然后以所得数据为依据,将省市按2006年行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变化率作为参考标准进行分级处理,把不同变化率以及不同集聚程度的省市,按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业三项指标进行汇总。我们可以发现,三项指标行业集中度增长率靠前的省份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以东中西作为地域单元,计算各个指标变化率的平均值,得到以下结果:星级饭店,西部(0.827)>东部(0.362)>中部(0.028);旅行社业,中部(0.408)>西部(0.045)>东部(0.036);其他旅游业方面,由于个别省市的剧烈变化,中西部该项指标的变化率更为巨大,中部(81.59)>西部(15.1)>东部(12.45)。东中西旅游产业集聚差距正在变小,但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较高的地方仍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为主,近年来形成以东部旅游产业集聚为龙头、中西部飞速发展的态势。

二、总结

旅游业的发展表现为其选址集中度高(总是以各地的旅游资源为核心),具有明显的集群化趋势。总体上看,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与旅游产业集群有关的行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集聚趋势;东中西旅游产业集聚的差距正在减小,但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仍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为主。同时笔者认为,旅游业是一项资源导向产业,在旅游目的地营造优良的社会资本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旅游产业集群,需要管治思维的介入。

参考文献:

[1]冯卫红:国外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3):65~79

[2]邓宏兵刘芬庄军: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289~292

篇(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的良好机遇,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载体,突出“陕甘苏区创建地、落脚点”的宣传主题,实现创建红色旅游大县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全面构建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品体系,树立旅游形象,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我县从红色旅游大县向红色旅游强县的跨越,为全县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目标

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四张名片,编制《*县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国家审批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方案,完成南梁革命纪年馆、列宁小学后续工程的同时,完成新馆布展及停车场、红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建抗大七分校、寨子湾、军民大生产基地、阎洼子会议旧址四个景点;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义正、林镇小河沟口至义正、东*至大凤川3条景区公路铺油工程;开发香包、刺绣、文化衫、十二生肖小贴士、木质小纺车、扑克牌等10种旅游产品;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县农家乐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确保全年旅游生产平稳,力争使各景区(点)完成旅游接待人数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万元。

工作措施

(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继续坚持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文化历史、民俗旅游共同发展的模式,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在规划上要着眼长远、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搞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建设上要全民参与,彰显红色、突出优字,尽快建设一批好景区、好景点,在管理上要着眼需要,彰显特色,突出安全,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加入旅游服务大军,在服务上要着眼顾客,彰显人本,突出周到,吸引更广泛的人士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旅游服务体系。

篇(9)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会上,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总结交流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经验,部署了2013年相关工作。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出席并致辞。全国各省市休闲农业管理部门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近年来在全国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其他乡村经营户超过2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 400亿元,从业人员2 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各地不断拓宽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园区、农家乐专业村,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正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此外,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将联合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门,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和推进生态文明为重点,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动力,重点做好几项工作。包括继续深化规范管理。依据《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区域布局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规划的落实。继续合作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创新创建机制,注重创建过程,吸收社会监督和参与,提高创建活动的影响力。继续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公共服务"进城入户"平台的功能,增加入库信息,加大宣传推介,扩大平台影响,支持服务系统良性发展。扎实做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按照农业部制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从全国筛选认定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地方政府进行保护、开发,把它们变成传承农耕文化的新基地。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内涵。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服务组织化的理念,加大创意农业设计,节庆活动策划,休闲产品开发,以及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不断提升发展内涵,实现资源文化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篇(10)

(一)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前三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7%和33.5%,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幅。仅2008年,接待国内游客就达1948万人次、入境游客2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25%;实现旅游总收入13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68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1%和27.9%。特别是近几年“农家乐”旅游迅速兴起,在致富农民、发展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经拥有省星级乡村旅游点6家,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0个,农家乐经营户861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50多家。

(二)品牌特色初步形成。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古镇、竹乡、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旅游品牌,各县区都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相当带动力的旅游项目,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正在逐步加大。旅游产品开始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等综合型、多元化方向发展,名镇名湖名山观光游、古城古镇古生态文化游、*竹乡休闲游、乡村山林体验游等一批组合线路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迈出新步伐,*明珠、*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

(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我市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快捷交通圈已经基本形成,市域内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旅游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逐步加大,目前全市已拥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个;A级旅游区(点)10个,其中4A级景区4个。加快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的发展,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已有星级饭店57家,其中四星级6家、三星级23家,一批五星级饭店正在建设中;有旅行社61家。

(四)营销推介切实加强。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效应,积极与上海等周边地市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主动参与和推动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各类旅游交易会,成功举办了“绝色江南·吴越经典”四城市整体旅游形象推介、“接轨世博·相约*”上海旅游节花车大巡游、“世博之旅在*”旅游推介、“长三角世博体验之旅*高峰论坛”、惠民旅游工程等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特别是在古镇旅游推介上,“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的宣传口号已经打响。这一系列举措,在宣传推介*旅游产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这几年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周边旅游经济发达的地区作比较,以自身相对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来衡量,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在长三角区域中,*具有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的独特组合优势,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我们在长三角真正拿得出手、能够一枝独秀的旅游项目、旅游品牌是不多的,“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把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水平仍然不高。市区范围内散落在多个部门的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在一些景点能够吸引很多人,但留不住人。特别是市区旅游资源内容不少,但缺乏主题,形不成气候。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最大的优势,如果不可替代性没有了,那么优势也就减弱了。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推出、深化旅游主题。

二是市场需求很大,但集聚辐射不够。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具实力和活力的地区,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很大,出行旅游档次也相对比较高。而且,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化格局的形成以及宁杭铁路的建设,我市对外交通条件越来越完善,理应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但是,*旅游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还不够强,缺乏成熟的、大型的、知名的旅游项目。我们仍然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游产品上,没有很好地发展和占领休闲游、度假游、体验游等高端旅游市场。

二、注重资源开发,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提档升级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鲜明标志。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没有旅游产品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旅游业的大发展;没有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就很难做“火”旅游市场。目前,我市旅游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观光游为主向生态观光游、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并行发展的转型期,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基本要求,抓紧开发一批与之相适应的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的旅游项目和产品,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兴衰,这既是长远战略,也是当务之急。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休闲性。天人同序、颐乐养年、静心休闲是人的本能和向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善生之道,也是现代社会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在今后生活中,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们将普遍产生休闲需求,达到3000美元时城市就会有休闲经济的爆发。目前,在发达国家,人们休闲度假的比重达到50%。在长三角区域内,各个城市的人均GDP基本上都已经突破5000美元,到了休闲经济的旺盛期,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时机非常之好。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大的休闲旅游项目更需要相对超前的运作。我们要按照旅游休闲项目开发的规律,加快发展都市休闲、生态休闲、体育休闲、湖滨度假、山林度假、温泉度假等旅游项目。特别是*旅游度假区,要建成融酒店、商务、居住、娱乐、旅游景观和生态保护于一体,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二)注重娱乐性。娱乐,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追求愉悦与欢快的一种天性,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文化现象。娱乐性是旅游产品文化力和生命力的综合体现。旅游项目的开发只有注重娱乐性,才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旅游景点不少、游客不少,住客不多,原因在于*旅游还缺乏娱乐性的元素。我们要加快开发一批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使游客不仅有地方可看可游,还要有地方可休闲可娱乐,快乐于全程。

(三)注重体验性。现代旅游业,从本质上讲是充分人性化的体验经济。人们出行旅游,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平时得不到的美好体验。*旅游资源开发成功与否,关键是旅游者能否在*获得独到的一种幸福体验。这是一门大学问。现在,游客需求心理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着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陈旧模式,更多的是注重参与其中、身心愉悦、过程体验。每一个旅游板块、旅游项目、旅游产品,都要让大家参与其中。

(四)注重商业性。旅游产品既有文化属性,更有商业属性。旅游产品的商业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像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等旅游项目,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度开发、提升水平。*中心城区的步行街区(爱山广场)、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改造、文化保护的项目,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项目,必须切实做好结合文章,使之成为城市建设、人文涵养、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最美满的联姻,只有文化没有旅游,就缺乏活力;只有旅游没有文化,就缺少灵魂。现在一些文化性项目缺乏活力,我们要借助旅游开发的作用使其更具生命力。

(五)注重差异性。差异出特色,差异就是吸引力,也是难以替代性。差异能产生巨大的人流、物流、商流,能产生巨大的效益。旅游产品的开发本身是全球性、国际性的。作为*,必须具有全球化眼光,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把生态、人文的文章做深做透,彰显*旅游的独特魅力。

三、落实工作举措,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取得大突破

(一)加强规划引导。要根据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制订公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和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科学编制各类旅游专项规划,重点编制*城市旅游规划、*城区水上景观与水上旅游规划、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山——*山生态文化景区规划等,并做好《总规》与*经济、社会、城市等规划的衔接工作。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加快形成*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南*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安吉竹乡生态文化旅游、德清名山湿地古镇旅游、长兴古生态茶文化旅游、南浔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等六大板块。如果我们把如此密集的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利用好,将对*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项目推进。全面实施旅游项目“十大百亿”工程,推进以*华东世界名牌旗舰现代服务产业区、长兴*湾旅游度假区项目、*山度假区、*明珠——*码头、市区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西山景区、大场坪休闲度假项目、南浔古镇保护与利用项目、丰华五星酒店项目等为重点的十大项目建设,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培育有重大影响的十大品牌景区、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和十大特色旅游商品。

(三)抓紧整合资源。制定出台《*市区旅游景点整合提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市区旅游景点整合提升计划,使旅游资源加快整合、联成一体、对外推介。充分利用并提升法华寺、万寿寺、莲花庄、飞英公园、飞英塔、铁佛寺、中国湖笔博物馆等市区现有景点,开拓挖掘赵孟兆页、陈英士、沈家本等名人资源,引入新的旅游主题和内涵;充分依托*旅游度假区,精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市民广场和旄儿港公园等设施,重点策划推出大型水景夜游项目,吸引市民和游客夜间游览消费,形成仁皇山新区的旅游和商业氛围,打造市区旅游新亮点;整合挖掘*山茶文化景区、*山等名人名山名词资源,规划*山——*山生态文化景区项目,打造融名人观光、茶文化旅游、乡村休闲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区。计划组建*旅游发展总公司,并成立*市区旅游景点整合提升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市区旅游景点整合提升实施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四)强化宣传推介。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旅游业要发展,虽有“天生丽质”,但“蓬头垢面”是不行的,还要“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加强宣传促销,推动深度营销,把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要进一步开拓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和南京为两翼的长三角客源市场;大力拓展华东、珠三角、环渤海湾客源市场。加强海内外市场的宣传推介工作。紧紧抓住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空中航线“截弯取直”、旅游成本降低的机遇,充分发挥*现有的名人效应,打造“民国文化”旅游产品,逐步开拓以台港澳为主体,东南亚、欧美等为重点的境外旅游市场。

(五)提升企业素质。加快培育“十大旅游企业集团”,积极鼓励以大旅行社、大饭店为主体的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使之上规模、上档次,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 初四学习计划 下一篇: 幼儿园控烟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