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年度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1: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零售药店年度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零售药店年度报告

篇(1)

抗菌药:使用不当反成毒药

在抗菌药发明之前,许多疾病,如肺炎、猩红热、梅毒等曾经让人类谈之变色、束手无策。自从发明了抗菌药,它就为人类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医治了许多不治之症。因此,抗菌药的发明,可以说是人类医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成就。

抗菌药与抗生素的区别

现在人们对抗生素与抗菌药的概念比较模糊。从最早发现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性疾病开始,就把这类由某些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后来发现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成的物质称为抗菌药。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又发现了这类药物有许多新的用途,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由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原虫、真菌、霉菌等许多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把抗菌药称为抗生素。然而,总医院药理科主任黄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抗生素与抗菌药并不是同一类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抗生素泛指所有由微生物所产生在低浓度下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或繁殖的化合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抗菌药物主要是对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其作用是将细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它只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疾病。但局部用的杀菌药物不应归到抗菌药物内,如杀菌消毒剂。

抗菌药:“良”“毒”并存

早在1945~1965年期间,在青霉素开始大量使用的同时,科学家们发现了头孢菌素,还开发了人工合成抗菌药,例如萘啶酮酸和硝基呋喃。其实,在研究抗菌药的时候,科学家们的许多精力都曾用在对其抗药性的问题上。但是,由于长期使用此药,导致某些病菌产生一种使抗菌药失活的酶,使抗菌药无效。在这方面人类投入了很多精力与资源,尽管目前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抗菌药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如张小姐因尿频、尿急、尿道刺痛等不良症状,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几乎每家医院都为她使用了抗菌药。遗憾的是,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后来查明尿液中有霉菌,停用抗菌药,改用抗霉菌药后,症状消失。

无数事例表明,抗菌药是不能随便用的。如氯霉素会影响造血功能;先锋霉素对肝和肾都有损害;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损害听觉神经而导致终生耳聋等。一旦出现以上毒性反应,其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现在看来,抗菌药既是人类治疗疾病的良药,同时它也为人类的健康带来许多麻烦。因为抗菌药虽可防病治病,却与多数化学药物一样,几乎每一品种都带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用得合理即为“良药”,用得不当就成“毒药”。

抗菌药为何被亮红灯?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十分迷信抗菌药,身体的一些不适,如头疼、嗓子疼、感冒咳嗽等,都愿意服用抗菌药,从而导致抗菌药的滥用。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购买抗菌药的人群中,凭医生开的处方占61.92%,看广告自己买的占18.2%,朋友介绍或送的占2.04%,药店店员推荐的占9.7%,其他途径占8.14%。

抗菌药的滥用,不仅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导致疾病和死亡的社会问题。

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有效,加强抗菌药的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2003年10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关于加强零售药店抗菌药销售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抗菌药。2004年7月1日后不按规定销售的,一经发现,要依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7号)的规定进行查处。

抗菌药的副作用早已发现

当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发现青霉素的时候,有人曾断言:细菌将会从人体中灭绝。但遗憾的是,细菌不但未从人体中灭绝,且耐药菌株愈来愈多。

抗菌药对人类贡献确实很大,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副作用也就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对它的副作用视而不见。据专家介绍,医学科学工作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抗菌药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比如当时作为常用药物的氯霉素,使用过该药物的很多人就有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的症状;20世纪70年代运用四环素比较广泛,因此造成了一代人的四环素牙;到了80年代,由于庆大霉素的广泛使用,导致很多小孩先天性的耳聋。鉴于以上诸多的不良反应,专家一再呼吁,抗菌药是一种好药物,但是不能滥用。

百姓不合理使用问题严重

尽管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经过近5年的推广与宣传,人们对药品分类的认识有了相应的提高,有的地区、药店也开始按照分类管理严格执行。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多数药店对处方药的销售还是“双轨制”,这给人民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特别是抗菌药的随意购买、使用,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副司长边振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我国是抗菌药使用的大国,从临床来讲,抗菌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近年来,对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在临床上,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在无明确目标适应症条件下使用抗菌药(如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和无明确指征的预防性用药);在抗菌药使用剂量和疗程的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的原则,如无菌手术后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不仅浪费了大量抗菌药,而且最易诱导耐药致病菌株;药物的选用不按有效、廉价的原则选用基本药物,而选用价格高昂的新药、进口药;不首选对致病菌有效的窄谱抗菌药,而青睐各种广谱抗菌药,甚至多种药物联用。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危害,已到了必须加强监管的时候了。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实施了药品的分类管理,从他们的经验来看,抗菌药是必须凭处方销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为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SFDA决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因此,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了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不仅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采取这项措施也是在非常迫切的情况下进行的。

几乎就在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在公布的传染病年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抗菌药的滥用,青霉素之类的抗菌药的治疗功能正在下降,一些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简单疾病变得难以治疗。一些病菌可以对那些无法杀死它们的药品逐步产生抵抗力。人们在使用抗菌药的过程中,如果对其滥用、错用,病菌产生抵抗力的过程还会大大加快,使抗菌药迅速失去原有的效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知道,抗菌药是现代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药品之一,这种使用是全球性的。同时,在流通渠道上,抗菌药可以说是目前最“乱”的药品之一。在我国如此,在其他国家这种倾向也比较严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不久前,在欧盟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发出强烈呼吁:请勿使用抗菌药,除非万不得已。

增强人体细菌的耐药性

当一个人去看病时,医生第一次给患者使用了青霉素,效果很好,见效也快。如果是第二次或更多次使用,效果就会明显降低。又如四环素在治疗人体各种炎症上效果相当好,可如今,四环素却已悄悄退出“医疗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如先锋霉素等药理作用更强的药品。这无疑反映出细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强了。细菌对一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之后,如果下次还吃同一种药,不仅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细菌还会继续在体内繁殖。如果乱用抗菌药,细菌将会对所有药品产生耐药性,后果将会不堪设想。20世纪40~50年代,青霉素几乎没有治不好的炎症,可现在它的效果已不如从前。

破坏体内微生物的平衡

长期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将严重破坏人体微生物的平衡,因为人体内各部位几乎有几种细菌并存。比如口腔内有多种细菌,若使用抗菌药把一种细菌杀死,其余细菌就会“疯长”,这也会给人体带来新的炎症。如果在使用抗菌药的过程中不能把变异细菌杀死,则会让这种细菌产生耐药性,也会给人体带来新的疾病。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如果稍微有点感冒就服用抗菌药,会破坏人体内和周遭环境的微生物平衡,而培养出一种超级病菌。

抗菌药物为何被滥用?

有人这样说过:在美国买枪容易,买抗菌药难;但在我国买抗菌药就像买其他普通商品一样容易。可见,在我国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或者说滥用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那么,导致抗菌药滥用的因素是什么?

消费者缺乏用药知识

在我国,抗菌药使用之所以成为健康隐患,一方面“大病进医院,小病去药店”成为一种时尚。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看“小病”的习惯,用药中经常少不了抗菌药。加上一些患者由于对医学不太了解,总觉得使用抗菌药后就比较安全;从心理上来说,用药理作用比较强的抗菌药好像总比用青霉素等价格低的药品好一些。另一方面不少家庭都备有“药箱”,“药箱”中也备有抗菌药,但在使用抗菌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如认为抗菌药的价格越贵越好。其实,抗菌药的价格与效果并不成正比,“便宜没好货”的规律不适用于药品,因为药品不是普通商品,关键是使用得当。如果做到对症下药,几分钱一片的药也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在抗菌药物也是越贵越好的观念没有得到改变之前,抗菌药的滥用是很难避免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人用抗菌药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抗病毒。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如果随便乱用抗菌药,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例如,28岁的王小姐结婚才一年多,经常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她去医院就诊。由于王小姐在外企工作,医疗费用可以报销90%,所以平时看病根本不计较开进口药还是国产药。她告诉医生,可以开好一点的药!

医生开了3盒抗菌药××胶囊,她回去一吃果然就把感染控制住了。但没过多久,她又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这次她“聪明”了,不用去医院排队挂号,自己把上次剩的药吃了,很快病又好了。接着,王小姐索性到药店去买了10多盒同样的抗菌药,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如此循环三四次后,药就不太灵了,加大剂量,还是好不了。

后来,王小姐到另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这是使用抗菌药不当所致。

此外,一些患者在病情较重时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抗菌药的药效有赖于其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此外,有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就能抗感染,甚至把几种抗菌药一起服用,严重违反用药规律。

一位病人在北京某医院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了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大剂量的抗菌药,结果引起了严重腹泻。医生又用抗菌药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经专家诊断是滥用抗菌药导致的“结肠炎”。

药店随意销售处方药

目前,许多药店销售员的提成比工资还高,为了多卖药,谁也不会主动向购买抗菌药的消费者提出“出示处方”的要求。另外,一些药房实行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销售仅流于形式,药房对消费者购药都是“来者不拒”。百姓在处方药柜台可随心所欲买到任何级别、任何用量的抗菌药。药店里担当“用药指导”的驻店药师除了向消费者推荐药品外,几乎没有几家药房的药师向消费者发出“一定要按量、按医嘱服药”的忠告和建议。

药厂对抗菌药市场的无序竞争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中,生产、经营的抗菌药大多是“仿制药”,重复生产严重,如“先锋霉素”的生产企业就超过200家,“阿莫西林”一种就有100多家企业同时生产。

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就以价格战、送回扣、产品说明书上少讲或不讲药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式,将自家生产的抗菌药推向市场,这就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无序竞争。

职能部门难以监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假劣药和医生违规,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法》以及《民法通则》等严格管理。而药品不良反应是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用药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的,不是由审批不严、药品的质量或医生的处方有问题造成的,国内医生普遍存在的“合法不合理”滥用抗菌药情况,国内至今无法监管,全靠医生凭良心、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及自律来约束。

总之,现在抗菌药滥用得太严重了,像过去得了扁桃体炎,打点青霉素就可以了,可是现在链球菌对青霉素也耐药了,怎么办呢?医生就用更高档的抗菌药,还是不行,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加码,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这样,人类恐怕又要回到抗菌药发明以前的时代,一个普通的细菌性肺炎都会成为致命而可怕的绝症的时代!

如何避免抗菌药滥用?

近年来,随着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随着自我药疗的出现,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不仅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鉴于以上种种危害,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管理好抗菌药不被滥用,要从很多方面入手,而职能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副司长边振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对于生产单位,首先要保证所生产药品的质量。对于生产的非处方药,其外包装、内包装及产品说明书印制应当符合《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生产企业应正确宣传药品,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还应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按照有关规定上报。

对于药品经营单位,销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积极开展GSP认证工作,严格执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对药品分类摆放的要求;配备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药学技术人员,保证其充分履行职责;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上报。

通过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使广大群众了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将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造成细菌耐药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性,逐步改变群众自我购买、使用抗菌药的习惯,引导公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促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为药品分类管理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医药工作者的正确引导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首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本着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心态,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医生并牢记医生的天职。在给病人诊治过程中,应该先确定是什么细菌引起的疾病,再对症下药。

在不能确定病因的情况下,医生应要求患者进一步化验和检查,确定后再考虑具体用药。另外在细菌种类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有经验的医生可根据病人的年龄、临床表现等判断出主要的致病菌,针对最主要的致病菌来建议患者首选何种药物。

在药店方面,无论是驻店药师还是销售员,都应该主动向购买抗菌药的消费者提出“出示处方”的要求,必须凭正规医院开具的处方单销售,并明确告诉消费者一定要按量、按医嘱服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抗菌药到消费者手中后不至于滥用或误用。

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储备、使用

由于抗菌药的使用比较广泛,一些消费者往往自行购买和使用,这种做法明显不妥。因为如何使用抗菌药,应由医生凭患者的病情建议使用。如果患者没有接受抗菌药治疗,那是由于该患者的疾病并非细菌所致。如果在家里存放过去剩下的抗菌药或是购买后放在家里,以备将来患病之用,那就请消费者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扔掉或停止使用。因为只有医生才知道患者该使用哪种抗菌药及其剂量。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特别注意的是: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基本药物,不用新型昂贵药;能用一种药,就不要几种抗菌联合使用。

总之,再好的药物也不能包治百病,并非昂贵的抗菌药物就能治病。关键是要在明确指症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关链接

什么是抗菌药滥用?

从行为角度来解释今天我们所指的“抗菌药滥用”概念,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药品使用的类型、用药方式、用药时间与对象都是不合理的;

2.没有在医生指导下,超出了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的自我用药。

小贴士

哪些人不宜使用抗菌药?

患有病毒性疾病者 如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菌药,而应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

新生儿、老年人 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经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以免导致过敏反应,或引起耐药菌株产生。

孕妇与营养不良者 该类人群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等问题,一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比健康人更容易引发疾病。

篇(2)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1.加快落实改革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各项要求,加强机构建设,落实监管责任,注重制度设计,组建市场监管稽查大队、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立健全科学、完善、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机构职能、人事管理、经费资产等及时划转到位,确保力量配备、资源配置、投入保障实现优化提升,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和全区市场监管效能得到实际增强。

2.加强监管网络建设。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派、政策下倾,着力抓好市场监管稽查大队、各基层分局(所)、各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三级监管执法网络建设,落实基层编制、人员、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充实、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制定实施监管执法队伍系统性培训计划,进一步健全社会化监督网络,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宽领域监管体系。

3.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市场综合监管责任区工作机制,着力构建职能部门互联互动的监管格局,适时召开无照经营查处取缔联席会议及联络员会议,整合理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职能,加强与其他成员部门和单位的联动协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等作用。

4.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换发行政执法证件,加强执法流程网上监控,从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行为着手推行专业化执法办案模式。加强日常监管与稽查执法的衔接,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内部通报、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等机制,坚决立案查处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依法应予立案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政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健全案情联席会商研判制度,实现信息交流共享、联合执法办案、快速高效处置。

5.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建好应急指挥平台,健全市场监督管理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咨询专家队伍。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重大信息直报、安全隐患整改督查等制度,提升监测预警、快速反应、统筹协调、舆情引导四项能力。

6.畅通维权举报途径。发挥12315、12331、12365、12345等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作用,深化维权举报宣传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进社区“六进”工程建设,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群防群控的消费维权组织网络,打造让消费者信赖、经营者满意的“消费维权直通车品牌”。

(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7.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综合协调。充分发挥食安委办公室、药安委办公室的议事协调和督查指导作用,及时谋划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安全整治行动、事故监测预警、例会筹备、信息管理、投诉举报、工作督查等工作,切实承担起食安委、药安委日常工作职能。

8.加强食品全程监管。采取“三分监管”、“三位一体”、“三查”、“食品风险分析”、说理式执法和食品药品远程监管等方式,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服务等企业,认真组织开展肉制品、地沟油、豆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食品质量抽检频次和力度,实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餐饮全流程监管。

9.突出食品保障重点。重点加强学校食堂、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等重点单位,以及传统节假日、溱湖会船节、溱湖美食节、高考等重点时段的食品安全保障,通过事前评估、全程监管、驻点监督确保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扎实推进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组织开展民间厨师体检培训,落实农村家宴申报备案管理制度。深化使用“放心油”创建工作,做好餐饮单位使用添加剂申报、公示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滥用添加剂行为。

10.加强药品药械生产经营标准规范。加快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新版GMP实施进度,推进落实《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针对高风险品种和基本药物深入开展风险排查,严把原辅料投放、生产工艺执行、检验放行和物料平衡等关键环节,并进行2次以上生产现场检查;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制剂室的制剂配制工艺,并进行2次以上制剂现场检查。全面部署药品经营企业新版GSP认证,健立健全认证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认证指导和日常检查。

11.强化药物监测管理。加强药品使用环节质量监管,做好基本药物监督抽检工作,实现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加强特殊药物和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管理,防止流弊事件发生。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完善药械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机制。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扩大定点回收覆盖面,建立长效管理模式。

12.加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力度。组织开展保健食品专卖店和美容美发店专项检查,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企业档案资料,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提高规范管理程度。

13.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食品、药品以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并通过零售药店诚信星级评定、餐饮单位“红黑榜”等制度深化信用等级动态评价和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办法,有效落实量化等级公示制度,定期公布放心企业名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诚信意识。

(三)加强质量技术监督

14.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履行全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组织推进全年各镇(街道)、部门的质量发展工作目标任务,做好与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沟通联系和上争等工作,配合做好市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活动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区长质量奖”评审,推动、鼓励企业争创各级品牌、质量奖。开展重点企业卓越绩效标准宣贯会、首席质量官评审、分解落实督查“两个责任状”等活动,确保质量强区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15.大力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按照“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行业、促进一方经济”的思路,谋划编制全区省、市名牌产品滚动培育计划,加强对申报企业的培育辅导,强化企业家品牌意识,力争创成名牌1-2个、名牌5-6个、质量管理奖1个、服务业名牌1个、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1-2家,组织好国家、省、市级质量监督抽查以及抽查结果运用、处理工作。

16.大力实施标准推进战略。按照“产品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积极上争溱湖风景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医院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等项目,做好畜禽综合养殖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两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度绩效工作,完成招管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市级考核验收。新创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3家,实现参加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企业2-3家,新增采标产品6-8个。

17.强化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和涉及民生类产品的监管。开展对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工业产品(如波纹管、压力管道、容器等)的专项整治,加大抽样频次和不合格产品后期整改帮扶力度。加强对使用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的监管,尤其突出民用电梯、液化气站等重点行业,及时处理有关电梯、锅炉等方面的舆情信息和安全隐患。

18.认真抓好计量、技术机构建设等技术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组织好强制检定、“两免检”、民用“三表”、能源计量、计量认证认可等工作,实现电表首检率100%,水、气表首检率90%以上。

(四)规范经营交易秩序

19.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区信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社会各界之间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全面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年报工作,督促市场主体真实、及时公示基本信息,正确履行年报公示和即时公示责任。有序开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及时录入、维护、更新经营异常名录及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将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或在公示中隐瞒、弄虚作假的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20.推进商标广告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商标专管员、企业联络员、乡镇信息员、大学生村官宣教员“四员”作用,全面提升商标和广告运用管理水平,指导有意向的企业申报“三名商标”,力争创成省著名商标3件、市知名商标8件。推荐优秀广告作品参加国家、省、市三级评选,做强产业集群品牌,放大地方产品影响力。

21.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标侵权专项执法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整治,规范直销行为、严厉打击传销。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净网”行动,查处网络虚假宣传行为,加强网购消费者维权保护,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健康发展。

22.加强农资市场秩序监管。充分发挥农资商品监测的警示导向作用,严厉查处虚假宣传、制售假劣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防控农资商品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农业经营者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3.开展重点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消费者反映强烈、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物流快递、旅游服务等行业的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相关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

(五)突出机关作风建设

上一篇: 铁道实训总结 下一篇: 拓宽工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