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教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1: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刚入职教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刚入职教师

篇(1)

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杠杆。通过对撬棍、老虎钳等工具的使用,认识什么是杠杆以及工作的杠杆都有用力点、阻力点、支点,同时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杠杆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以及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看,本课中的杠杆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存在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记录表格的问题。由于实验中会出现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三种情况,记录的数据相应有这三类,而教材所采用的是表格式的记录,将所有数据集中在一个表格中(如图1所示),虽然有用力情况的记录,但是由于比较分散,在分析这些数据时,面对满满的一个表格,学生感到迷茫,找不到其中的规律。

二是实验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实验中的省力、费力情况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当挂上钩码杠杆平衡后,学生不明白是省力还是费力情况,以致表格中的“用力情况”记录错误,影响后续研究的进行。

正因为以上因素的存在,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时,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情况下是老师得出的结论。

为了让学生顺利认识三类杠杆的特点,教学中采取支架式教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的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本课中,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更好地理解三类杠杆的特点,为学生搭建的支架如下:

支架一:使用直观记录表

教学时舍弃教材上的记录表,代之以直观的记录表(如图2所示)。记录表中的刻度完全与实验中使用的杠杆尺一致。直观记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把在“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活动后所发现的多种挂法记在直观记录表上,即画出钩码的挂法。二是记录表上的“直观”线段。学生在认识了杠杆“省力”“费力”情况后,在记录表上画出阻力点到支点、用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如图3所示),并进行比较。

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原理。这种“直观”记录表的使用,更加关注信息呈现的直观性,过滤了很多其他不利信息,避免了学生在面对很多看起来没有条理的数据时的茫然无措,便于学生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

支架二:对比分析,感知省力、费力

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如笼统地提“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的模式。在研讨过程中,先展示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研讨,认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类整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

支架三:有效迁移,灵活运用概念

在实验研究得到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后,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三个活动:以弱胜强游戏、老虎钳的使用、火钳的使用。以弱胜强的游戏即通过男女生对抗的方式,让力气小的女生翘起力量大的男生,通过游戏体验支点位置改变引起用力大小的改变;老虎钳夹断铁丝,让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火钳的使用是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感受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

篇(2)

2013年8月10日,纳雍县2013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在纳雍一中召开,来自不同地区的新教师集聚于此,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过1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焕发出激情,燃烧起斗志,受益匪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的一段话: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质量在于勤恳;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他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概括出了教育的真谛,更是指引了师者前进的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来阐释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是从德行卓越的角度来阐释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从人格魅力的角度来阐释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从潜移默化产生影响的角度来阐释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从身教的角度来阐释老师……作为一名老师,不仅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更需要专业的业务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不竭的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塑造年青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心灵。

古往今来,对师者的称谓不胜枚举: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夫子--最古老的尊称;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春蚕--最纯挚的称谓;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这不仅体现出了师者的受人爱戴,更多的体现出的却是作为师者的重大责任和大众对师者的殷切期望。

篇(3)

一、时间观念

在应聘的那天,我就深刻感受到守时的重要性:迟到即失去面试资格。而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xx校长为我们再次强调时间观念的重要性。不论是何种职业、何种身份,时间观念都是基本,是一个人工作态度和自律能力的体现。且作为教师,如若自己无法做到准时,如何做到教书育人?教育孩子按时守时的时候,又如何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呢?

二、小组合作

在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手段。在x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初步了解了关于小组合作的内容,也有四个可爱的学生来到现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小组合作给她们带来的体验和成长,为在场的老师展现出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当孩子们让新老师发言提问的时候,大多数新老师却显得有些过于羞涩,表现还不如台上的四个孩子大方自然。这对我来说是触动很深的一幕:一是对自己表现不佳的羞愧和反省,一是对该如何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生。这都是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我需要向前辈们多多请教的。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的中职教学面临相当大的困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学生到企业维修港口机械是恢复港口机械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码头生产的可靠保障,在维修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机械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靠性差,使企业成本损失增大,甚至可能导致重大机损事故的发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服务,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困惑

1、课程改革的现状

随着港口和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港口机械和公路施工机械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对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口机械》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港口装卸机械各零部件的拆装的操作要领,熟悉港口装卸机械的养护技术,为走上工作岗位,参与港口装卸机械的操作和维修、管理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的港口机械,科学地拆卸和操作装卸机械的基本工作能力,即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如何保养港口机械,确定港口机械组成及原理,以便达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利用率。学生毕业后能在各港口企业、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及物流企业或其它类型企业中从事装卸机械操作和维护等工作。

目前,课程的现状表现为:

首先,教材选用面狭窄,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偏多、偏深、偏难的现象,教材的适用性差,教材中所涉及的港口装卸机械种类众多,使用和操作方法迥异,而且养护技术错综复杂,在实践教学内容很少,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其次,港口装卸机械都是大型机械,价格昂贵,多则几千万,少则几百万,还需要宽阔的场地、高大的厂房和较高的基建要求,所以要有建这样一个实验室谈何容易。换个角度来说,学校可以借用港口专业的实习基地来完成实训计划,但是港口装卸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很严格,码头上要开辟一块场地、放置几台闲置的装卸机械供学生实训,也不切实际,所以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港口行业对港口装卸机械类人才的需求

鲅鱼圈独特的区位和港口优势,短短数年间,营口港已发展成为以水运中转为主,集大宗物资中转储备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外港和大型船舶服务基地于一身的深水良港。"世界少见,全国一流"的港口资源优势,已经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经济优势。初步建设集装箱物流、能源中转储运、矿砂中转配送、煤炭加工配送、钢铁生产和粮食中转加工等六大基地,打造全国重要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对外贸易物流基地、市域临港工业物流支撑基地。

随着营口港的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了,各港口对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了,从学校这几年就业调查来看,营口港企业对有意从事港口装卸机械操作与维修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港口机械》课程结构设置更要贴近企业需要。

二、课程实践结构调整的思路

1调整实验内容和创新实验模式

港口起重机械是一种循环、往复、间歇运动的机械。成件物品装卸机械,一般用配有相应取物装置的各种起重机和起升车辆来完成。取物装置从取料地点由起升机构将物品提升,运行,回转或变幅机构使物品水平位移。集装箱和托盘所用的装卸机械主要是集装箱运载桥、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跨车、叉车和托盘搬运车等。

在这众多的装卸机械中选好学生实训项目,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从目前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要求、学校实训条件和营口港实际需要来看,选出两个实训项目较为合理,内燃装卸机械部分选用液压式挖掘机或柴油发动机叉车;电动装卸机械部分选用集装箱装卸桥或门座式起重机。

实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树立自信心。在实训过程中,突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叉车的基本操作到叉车的日常养护,从龙门起重机的基本操作到龙门起重机的日常养护,从门机的基本操作到门机日常养护,从装卸桥的基本操作到装卸桥的日常养护,每一模块都应有自己的要求,并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做到逐步提高技能培训的层次,达到实践教学内容与考证同步。

2、建设同比例缩小的岸桥或门机模型,供学生参考实习,把港口作业场景搬迁至学校,从而在学校阶段就接触这些设备及结构。并且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港口机械的结构原理,同时也能方便同学们操作。

经过这一系列调整后,实践课程部分的设置比以前更合理、更贴近企业需求,但课程目前仍存在着不足:实验条件不够充裕,能供实训的选择很有限。随着学校对专业的建设,实训条件会不断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参考文献

[1]李谷音《港口起重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5)

本科特岗工作满一年后自动评为中教二级,专科特岗为三级。评审费用人民币300元。关于服务期满是否转正要看地方政策,优先从特岗中招录。

特岗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特岗教师录用后就是正式教师,不同的是在三年聘期内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其聘期内的工资性支出。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包括正常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教师工作心得

“做一名好教师”是每个老师一生的追求;“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天职;“关爱学生”是每个老师的灵魂和核心;“终身学习”是每个老师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刚入职的教师小白,我常常在想:我真的能当好一名老师吗?我真的可以教学生知识吗?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中。但是,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看着教室里孩子洋溢的笑容,意识到,不是“我可以吗?”而是“我必须行”。

站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明白,你身上肩负的责任,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取知识,不断地与时俱进,然后,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要当学生的路灯,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篇(7)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体型、长度、宽度、使用功能、建筑场地情况、总体施工方案、企业自身的特点、技术经济条件,合理选择脚手架搭设方案,即是选择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还是悬挑式脚手架、是开口式脚手架,还是封闭式脚手架等。

(2)正确进行脚手架设计计算。

①参照类似建筑物脚手架工程,初步确定脚手架搭设参数,包括立杆的纵距、横距、横杆的步距、连墙件的间距、搭设的高度、钢管的类型等。

②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正确确定荷载取值,包括施工均布活荷载,风荷载,钢管、脚手板、挡脚板、安全网等的自重。

③根据脚手架杆件的受力情况,正确计算杆件的内力,包括大横杆跨中和支座最大弯矩,小横杆跨中最大弯矩,立杆的轴向压力最大值,立杆的最大弯矩、连墙件的最大轴向力。

④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正确确定脚手架相关杆件、扣件的计算内容、并进行计算,包括大横杆的强度、挠度验算,小横杆的强度、挠度验算、扣件的抗滑力验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等。

⑤根据脚手架计算结果,合理调整脚手架的搭设参数,最终确定脚手架的搭设方案和搭设参数。

(3)正确履行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保证方案的正确性。

施工单位项目部项目经理主持,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人员编制,项目技术、质量、安全负责人审核,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送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执行;对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和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还要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经专家论证后,由专家提交论证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1)做好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前的施工准备,是增强脚手架搭设质量安全控制的必备工作。

①认真组织脚手架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在脚手架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使施工人员掌握工程概况,选用脚手架的类型、形式,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宽度、步距、跨距及连墙件的布置,施工现场的地基处理情况,脚手架施工的方法、进度安排、工序的搭接、工种的配合,脚手架的质量标准、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②加强脚手架材料质量检查,保证不合格的材料不用于工程,从源头上进行脚手架质量安全控制。

③认真进行脚手架地基处理,正确进行脚手架定位放线,严格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确定的程序做好施工准备。

(2)加强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的过程控制,是保证脚手架搭设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

1)严格按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的操作工艺顺序进行搭设,控制脚手架一次搭设高度,严格要求架子工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脚手架搭设时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弹线摆放纵向扫地杆逐根树立杆(随即与纵向扫地杆扣紧)安放横向扫地杆(与立杆或纵向扫地杆扣紧)安装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安装第二步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纵向水平杆扣紧,在设置二道连墙杆后可拆除)安装第三、四步纵向和横向水平杆;设置连墙杆安装横向斜撑接立杆加设剪力撑,铺脚手板安装护身栏杆和挡脚板立挂安全网。脚手架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脚手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逐步进行搭设,搭设脚手架时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并注意二人配合。

2)杆件的位置、连接、连墙件的数量、位置、扣件的朝向等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要求。

①杆件的位置应保证立杆在最外侧,纵向水平杆在立杆的内侧,横向扫地杆在纵向扫地杆下侧,横向水平杆在纵向水平杆的上侧或横向水平杆在纵向水平杆的下侧,剪刀撑在最外侧;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m;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应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的距离和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边坡距离,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离墙的距离,作业层横向水平杆的间距,栏杆的高度,挡脚板的高度,剪力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位置均需符合规范的要求。

②杆件的连接要保证立杆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接头外,其它各层各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用搭接,对接或搭接点不在同步或同跨内,搭接点搭接长度、旋转扣件的数量符合规定,连接接点的位置正确。

③连墙件当架体高度大于等于24m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最大间距不超过二步三跨,设置位置宜靠近主节点;建筑物每层范围内均需设置一排连墙件,连墙件宜水平设置。

④扣件的朝向应符合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下或朝内,以防雨水进入,连接立杆与水平杆的直角扣件开口要朝上,以防扣件螺栓滑丝时水平杆脱落。

(3)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进行细致慎密的验收,是保证脚手架搭设质量安全的最后把关。

①加强文件验收,做好验收的基础工作。通过再次查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文件,检查脚手架杆配件的出厂合格证、脚手架的施工记录及阶段质量检查记录以及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对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

②重点检查八个方面,形成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质量安全的最后结论。现场脚手架验收时,应重点检查脚手架地基有否积水,基础是否平整、坚实,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立杆的垂直度;立杆的间距;纵向水平杆的高差;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脚手板的外伸长度;扣件的位置及拧紧扭力距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坚决要求操作班组整改,从而最终保证脚手架搭设质量和安全。

通过以上环节的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质量安全控制,保证了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避免了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理念,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受到工程相关方的高度评价,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市场。

参考文献

篇(8)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比,要提高效益,就要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尽力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产出包括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质量是效益的前提与核心因素。提高钢琴教学效益,就是在师资、设备等条件难以明显改善的前提下,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形势下,努力保证教学质量。研究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效益问题,基于如下两点原因:第一,高师钢琴教学条件难以适应学生规模扩大的现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满足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但是,高师音乐教育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其中最突出是由于扩大招生而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教学效益不够理想。第二,高师钢琴课程教学需要比较雄厚的办学条件。钢琴教学的特殊性表明,其更倾向于个别教学,从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高校钢琴教学受到师资、课时、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这是摆在高师钢琴教师与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突出钢琴教学的师范性与应用性,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与要求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确保高师钢琴教学质量,首先要把握相应的钢琴课程教学标准。高师钢

琴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与技巧,这是基础要求;二是掌握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钢琴教学基本功。归结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学习音乐的重要的学习工具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将来从事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工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对钢琴演奏技能非常重视,但却忽视了钢琴课程的师范技能。因此,围绕高师钢琴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把钢琴演奏技术基础、钢琴教学技能等内容作为钢琴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针对目前高师钢琴教学中不够重视师范性的问题,教师应加强钢琴教学技能培养。教师要始终牢记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高师培养的是面对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应用型人才,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了能用才是有能力。在钢琴教学中体现师范性,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音乐教学方法,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五线谱和简谱,同时掌握即兴伴奏技能。

钢琴伴奏水平的高低是检验学生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有效手段,即兴伴奏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知识再创造的实践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钢琴即兴伴奏技能是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必须加以重视。第一,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即兴伴奏的编配能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及个人专业技能不同,让不同的学生为歌曲配弹伴奏,就会有不同的编配方案和弹奏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和音乐理解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准确地选择适合该歌曲内容、情绪的伴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的欲望。在学习中,教师可精选有一定代表性的练习曲和乐曲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不仅从技术上过关,而且深入作品,从作品中吸收有营养的成他,同时有机地与即兴伴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伴奏中学会灵活运用,借鉴原谱中好的地方,应用到同类的歌曲伴奏中,提高伴奏的水平。第二,选择中小学、幼儿园歌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训练。要选择学生易于理解,富有少儿情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水准较高的经典歌曲作品进行钢琴伴奏训练,可从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材中选取训练素材。第三,努力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唱技能。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不少教师与学生只弹不唱或只唱不弹,弹唱兼备者可谓寥寥无几。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方面,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弹唱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在教学伊始就要将“唱”纳入其中,给学生做榜样,为学生未来从事的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弹唱基础。

二、根据教学对象的钢琴基础与学习目标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实现“利用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1]

1.实施钢琴分层教学具有其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是教学对象钢琴基础与学习目标的差异性。近几年来,由于扩招,考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增多,而他们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只学过几个月的钢琴,准备两首曲子来应对考试,没有钢琴基础。还有的以其它乐器考试加分录取,对钢琴一无所知。此外,教学中,钢琴学习基础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导致钢琴学习目标有不同的定位。学得好的学生想把钢琴演奏发展为自己的特长,远远超出了专业教学目标要求;而钢琴学得较差的学生只想基本达到专业教学目标要求,并无较高要求。因此,教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既然教学对象的钢琴基础与学习目标具有差异性,那么就应从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出发,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钢琴分层教学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并通过科学编组来组织实施。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是以统一的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前提的,根据学生的钢琴基础和学习目标,钢琴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超过统一的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但钢琴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能低于统一的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对后者教师可适当延长教学时间,最终使他们基本达到本专业统一的钢琴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组织开放的、相对独立的菜单式学习材料(或称教材),并附组合要求与规定,以便供学生根据要求自己选择、组合。教学进程也应分层设计,根据不同层级的学习情况,科学衔接自选材料,构建钢琴学习进程或阶梯。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实施“小先生”制,组织学生相互观摩、切磋,实现学生之间的传、帮、带;对学生实行同质编组,以便发现同样的或相近的教学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如此,尽量利用现实的教学资源,实现“利用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

三、利用不同授课模式的优点,实施多元授课

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授课模式一般可分为个别课、小组课、班级授课等形式,后两种合称集体课。

1.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钢琴教学成本上升。钢琴集体课将一定数量的学生集中起来学习钢琴,能减少师资,节约成本,可以满足当今的学校办学要求。此外,在集体课上有弹、有听、有想、有议、有问、有答,方便观摩教学,从而有效地利用学生这个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钢琴集体课不仅适合众多钢琴学业程度相近的师范生学习钢琴弹奏技术和技巧,而且钢琴教学的共性问题都可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讲授,比如钢琴作品分析、钢琴发展史、钢琴教学法、钢琴伴奏理论与技术、钢琴演奏理论等。

2.个别课的特点。个别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可近距离地与教师沟通学习心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及时地加以解决,教学效果较好,但耗费了大量的师资,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在个别课上,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可采取鼓励、建议、启发等方式指导和激发其弹奏。

就钢琴教学的个别课与集体课而言,二者各有长短,相济互补。一方面,许多在个别课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集体课上得到解决。在集体课中教师可把一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一次性讲完,从而有效地避免个别课的许多重复工作,节省师资,提高教学效率;在集体课中教师可进行重奏、合奏等在个别课中无法进行的训练,还可通过个别学生演奏,其余学生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也可通过课堂评比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受其性格特点、训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乐谱、技法与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往往表现出不均衡、不协调,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个别沟通与交流,而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和钢琴学习差距的拉大,应逐渐增加小组课和个别课,这对于钢琴课程学得较好的学生而言具有特殊意义。钢琴教学的个别课与集体课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不要以为集体课就不可能有质量,钢琴集体课与降低教学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用得恰当,遵循钢琴教学规律,集体课同样可以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就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而言,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师应考虑多用集体课的形式授课,以便提高教学效益。

四、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内容,确保练琴时间。大学生空余时间较多的是寒暑假和双休日,应在此时间段给学生增加钢琴学习内容和作业量,力争使学生取得突出进展。学生每天的练琴时间最好固定下来,习惯成为自然,练琴就会成为每天的生活内容。学生还应采取积少成多、化整为零的办法,利用空隙、闲散时间练琴。实在没有时间,学生还可采取“心练”的办法,即在面前无琴的情况下,设想心中有琴。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定能获益匪浅。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4日

一、实施的背景分析

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我校就业需求企业调研反馈情况,我校学生就业情况85%就业于省内各类建设单位。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岗位对人员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承担建筑工程施工定位放样等测量工作能力且具备测量员职业资格证的学生具有就业优先权。在全省职业院校建立推动技能大赛制度实现覆盖所有的学校、专业、教师、学生的形势下,测量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如何适应当前生源特点,重视技能,培养出符合高职教育要求,操作能力强,就业素质高的学生,势必要求测量课程教学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确定了将岗证赛嵌入高职测量课程教学的课程改革方向,进行了岗证赛融合课程教学的探索,通过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的提升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岗证赛嵌入高职测量课程的教学实施

岗证赛嵌入测量课程即通过对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一线施工岗位群任职要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做到课程与岗位融合;将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结合,做到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以赛促训,以赛强技,做到课程与技能竞赛融合。岗证赛嵌入测量课程以技能竞赛为依托,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获取测量岗位技能证书为途径,将岗证赛三者有机融入测量课程教学,建立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测量课程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从而深化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就业质量。

1、岗课融合。我校测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整合课程内容。在建筑工程职业岗位能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胜任岗位应具备识读地形图、施工放线验线、竣工测量等测绘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构建了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进行序化。学生通过完成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等学习任务实现基本能力的提升,通过水准线路测量、建筑物定位、竣工测量等仿真工作任务实现基本技能与项目综合能力的过渡、融合。

2、课证融合。我校测量课程课证融合采用项目任务为载体,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对接,通过对四级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标准研究分解,采用课证合一来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束时组织参加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行业的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将获得测量从业职业资格证书―工程测量员(四级)技能证书。课证接轨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融合,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有效途径,达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的教育目标。

3、课赛融合。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我们将测量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严谨教学、规范操作的教学思想,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使技能大赛惠及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引入了技能大赛项目,“图根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四等闭合水准路线测量”、“速度拓展训练”均将测量技能大赛项目要求引入课程教学任务内容,将大赛的评分标准引入到课程项目评价标准,引领学生规范操作。并鼓励课程学习优秀学生积极参与每年校、市、省、全国各级测量技能竞赛,来提升自身的技能操作能力。

三、岗证赛嵌入测量课程教学实效

1、岗证赛嵌入测量课程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主体观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施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以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实施连续4周集中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每个实训任务单元中,实现“教、学、做”的融合。教师组织教学时,不仅担任理论教学,而且担任实习指导,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保证二者同步进行,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的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能自主完成生产性工作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结合学习内容,提出的任务要求自主收集资料、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组织实施、考核与评价总结。通过学生自主体察、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充分调动了自主学习积极性。

2、岗证赛嵌入测量课程教学实施,提升了我校测量教师的素质,铸就了一个团结合作勤奋的团队。第一,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教改使教师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建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第二,提升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师参与课改实践,编写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编写实用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报告,制作课件,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第三,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将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技能大赛的纳入了教师考核体系,技能课程教师必须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测量技能课程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测量课改实践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团队互助成长环境,团队的合作力量激发和挖掘了我们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快速提升了我们的职教理念层次和科研能力,促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目前,我组成员均取得测量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和参加过各级测量技能大赛。教师素质的提升,大力推动了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3、教学、考证、竞赛一体化,全方位提升我校学生职业能力,技能大赛和考工考证技能鉴定成绩突出。在教学中引入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以取得四级工程测量员技能证书为学习目标,“以证代考”考核的内容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有明确的指导性,这种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起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平时训练项目的学习,达到四级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获得四级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学习优秀者被推荐优先参加各级测量技能大赛。

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带动了技能大赛和考工考证技能鉴定取得丰硕成绩,获得行业专家好评。自2009年以来,我校组织2,498名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测绘技能鉴定中心行业组织的工程测量员(四级)和房产测量员(四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2,397人获得通过。我校学生97人次参加全国省市级测量竞赛获奖。其中,12名学生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一等奖,夺得6枚国赛金牌;省级高校测绘技能大赛8人获一等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36人获奖,常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量项目42人获奖。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根据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基本内容来看,涉及到的技能内容涵盖了基本演奏法、读谱习惯、视奏、独奏、伴奏、合奏、即兴伴奏及配弹、移调、自弹自唱等,这些内容要求显示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都必须都具有很强的综合运用钢琴的实践能力。可是,根据当前高师钢琴教学来看,高师钢琴的学生只追求单纯的技术,对伴奏这一项十分不重视,对钢琴的实际运用能力很薄弱,根本达不到未来的中小学学音乐教师的实际要求。如很多钢琴程度较高的学生,认为只有弹奏大量有难度的练习曲或名曲才能显示自己的“高水平”而不重视对即兴伴奏的学习,且不会将钢琴中所涉及的音乐织体很好地融入即兴伴奏中;而程度不高却又热衷于即兴伴奏学习的学生因为演奏功底的不扎实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师钢琴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将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基础课程迫在眉睫,本文将针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与即兴伴奏教学相脱节的现状,利用钢琴基础训练和即兴伴奏学习的共通性为原则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选择等来进行研究。

一、打破传统的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针对即兴伴奏的技术要点合理安排钢琴演奏技术训练,将钢琴的基本练习多样化。

(一)移调练习

1.首先做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包括和弦的练习,准确熟悉键盘位置,且在练习的过程中配以各种弹奏方法如连奏、跳奏、断奏的各种演奏方式加以练习,使学生能在实际中处理变调,移调等各种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即兴伴奏所要求的实际应变能力。

2.在训练时加进简单的小型乐谱,让学生能把这首乐谱在短时间内进行移调练习,这就需要手、眼、耳的密切配合,此项训练对即兴伴奏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二)视奏的应变型训练

视奏能力是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大多人的视奏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练出来的。如何提高视奏能力,方法如下:

1.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

首先拿到乐谱第一要注意的是乐谱的谱号、调号、拍号、速度标记、力度标记等。其次在读音符时,不需要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逐个看,要根据音符的各种组合模式如和弦、琶音、音阶或半音阶的组合特点,以块状的方式来读,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会相对准确。

2.手、眼、耳包括脑的密切配合

在进行视奏训练时眼睛不要只是单纯地注意音符,还要注意意其指法编排、速度、力度以及与演唱(奏)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演奏时要尽量不看键盘,要用手指间的距离去感受琴键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演奏者的耳朵和手指需格外的敏感,对演奏者的要求相对也很高,且在视奏时指法的编排一定要科学,要力求保证音乐旋律声部的连续性,并且从一开始就要固定好指法,且每次都要用固定好了的同一指法套路进行练习。视奏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一定要“超前”看谱,即视觉先于手指一至二个小节,甚至一个乐句,从视觉到手指正确的弹奏总会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没有视觉的“超前”来弥补这个客观存在的时间差,演奏者很难把乐谱弹得连贯、流畅。超前看谱实际上是一种看谱的习惯,这一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会比较难一些,但只要坚持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一定能做到。

二、有效的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将即兴伴奏技术融合于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在“数码钢琴集体课”中利用数码钢琴的多种节奏型和多音色对钢琴曲进行编配。

(二)利用数码钢琴上的自动伴奏功能选择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或学生感兴趣的通俗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学习对伴奏的节奏型、和弦、织体的选择运用,并进行伴奏训练。

(三)可利用数码钢琴进行配对练习,由一人或一组学生弹旋律,一人或一组学生弹和声进行训练,也可以把即兴伴奏的自弹自唱加进来分组训练,也可以进行配对配组互弹互唱。

(四)开展学生根据教师所弹伴奏的乐曲风格和速度即兴弹奏旋律的活动,并通过数码钢琴的录制功能让学生把他们完成的作品进行录制,自己检查其问题所在,且老师可以随时监听学生的完成作品的情况并给予指导。

三、结合即兴伴奏教学内容的钢琴教材的选定

(一)声乐正谱伴奏作品的训练

把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课程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布置声乐正谱作品让学生去练习,可以布置从简到难,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钢琴伴奏作品作为教材鼓励学生多练习,并对其进行分析,让学生能从中学习到各种伴奏音型和织体,从而能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熟悉的歌曲并为之进行歌曲伴奏。

(二)收录基础教育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的歌曲作品以及童声合唱等方面的曲目,引入钢琴教学并对这些曲目进行配弹,使学生能更早且更好地为以后走到工作岗位做好实际准备。

(三)选入专门的视奏教材

良好的中小学的音乐师资需要有良好的钢琴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对钢琴的视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计入钢琴视奏教材如赵宋光教授编写的《钢琴视奏教程》,如果有同学对流行歌曲和爵士乐感兴趣,还可以加入《流行歌曲钢琴配弹速成》和《爵士钢琴入门》,这些钢琴从技术上来说难度钢琴偏低,但知识丰富,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初步系统了解爵士钢琴各音乐风格特点。有些学生理论功底好,勤于思考,可以使用一些能够让学生将钢琴能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钢琴教材,如: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德国版《钢琴―我的最爱最新现代钢琴教程》(共二册),将简明西方音乐历史知识和即兴伴奏知识融入钢琴技能教学中。

四、结语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就确立了使学生在钢琴技巧、乐感、即兴伴奏能力、理论知识、艺术修养方面得到发展的这样一个比较全面的培养目标。而这一培养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的音乐师资,所以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力,而更好地把钢琴运用在学生今后的教学中,将即兴伴奏技术深入到高师的钢琴基础学中是非常可行并且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将钢琴基础课和即兴伴奏课更加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其学科综合和交叉,因此将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基础课程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名称: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3q107。

参考文献:

[1]张华.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

[3]连续敏.弹好钢琴即兴伴奏的六大要点[J].乐府新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4]杨相勇.构建合理化高师钢琴技能体系的理论探索[J].人民音乐,2010,(05).

[5]孙维权.钢琴即兴弹奏为什么在我国发展缓慢――听乐随谈之一[J].钢琴艺术,2003,(01).

[6]孙维权.再谈钢琴即兴弹奏为什么在我国发展缓慢――听乐随谈之二[J].钢琴艺术,2003,(02).

[7]吴跃华.即兴伴奏之我见[J].艺术研究,2005,(01).

上一篇: 法律监督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大学生思想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