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1: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世界科技文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世界科技文化论文

篇(1)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回答说: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际入选的科学技术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请全球专利的国际申请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件,居世界第六位。还有其他一些数据,比如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科技人员的从业数,科技论文的引用数,世界顶尖的刊物刊登的中国科学家论文的数目等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我国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这些标志的那样居于世界前列。

徐冠华说,对我们国家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分析,还有几个方面有待于我们改进和提高。

篇(2)

国际在线消息:据新华社电,世界著名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23日报告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近年来上升势头强劲。

该报告调查了全球范围的科研论文数据,结果显示,在引用次数排名最靠前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由中国研究人员发表或参与发表的论文比例在2011年达到11.3%,居全球第四位。该报告还显示,在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者的论文所占比例居前。

该报告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将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篇(3)

 

会展行业在中国的兴起,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一致。科技论文,会展设计。。三十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和大量品牌展会,中国内地近年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

会展设计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载体

会展设计概念的形成部分源自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即VIS设计,同时融合了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照明设计等多重因素,其实质为服务于博览会的综合设计。科技论文,会展设计。。

世博会是展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国际大舞台,一百五十余年来,以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形式与内涵,见证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科技论文,会展设计。。它的三大要素是展示、论坛和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体现着进步、挑战和交流这个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把这三大要素串连起来的,是世博会的主题,所以说,主题是灵魂,是贯穿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而会展设计则是主题演绎的载体,演绎主题的过程,即是会展设计的过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期使本届世博会因探索人类城市发展方向,而在世博历史上留下鲜明的足迹。中国的会展设计师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主办国的优势地位,通过世博会的形象塑造、国家馆展示方案、世博园区空间引导系统等系列精心设计,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上海世博会会展形象设计应用实践

一、会展形象设计核心——会徽

标志和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从造型、形象、色彩上很好的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会理念,是一种视觉文化的直接表达。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诠释了“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目标,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二、会展形象设计应用范例——吉祥物

吉祥物是世博会形象品牌的重要载体,体现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是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意为“四海之宝”,以“人”为核心创意:人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海宝的设计正是从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海宝的主形态是蓝色的水,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不仅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且符合“好看、好懂、好记、好用”的原则,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也适用于不同载体对主题演绎和表现样式的需要。

三、会展形象设计应用范例——职业服装

世博会职业服作为构建主办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对展览主题的重要演绎,充分体现世博会的主题内涵,与其他活动交相辉映。

上海世博会的服装涵盖志愿者、参观者服务、安保、礼宾接待、车队司机等五大职业类别。服装设计以“乐”、“和”、“礼”、“幻”为设计主题,分别体现了欢乐、和谐、礼仪和现代科技的寓意;在满足舒适美观的需要之余,更在服装的功能性、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等方面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服装的更高要求,环保快干、吸湿排汗、挺括抗皱、抗紫外线是最基本的特点。

服装设计中除添加中华服饰文化元素之外,还充分融入了海派文化元素,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科技论文,会展设计。。例如,在设计参观者服务人员与礼宾人员接待制服时,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造型还被运用在女裙造型和服装的领口、袖口,甚至盘扣花型、衬衫底纹上,生动展现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地域文化特点。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会展展示应用实践

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科技论文,会展设计。。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中国国家馆的展示,离不开“水”的表现。科技论文,会展设计。。 “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凝炼,也是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呼应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上海世博会空间引导系统应用实践

空间引导设计是会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安全指示等功能,也是环境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并更好地演绎主题的有效手段。

另外,世博园区的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吸取世界五大洲的文化元素进行空间表现,令漫步世博园区的游客在广阔的户外空间也能感受到五大洲不同的个性;欧洲广场提取拥有欧洲客厅之称的“圣马可广场”线条形成秩序严谨的空间;美洲广场上则如热带雨林般生长着参天大树;非洲广场以“撒哈拉之眼”和“沙漠绿洲”为元素,用黄色和斑纹释放出热情奔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也在不断变化,比如遮阳伞,在亚洲区域采用青绿色的钢条支架,形似竹伞,在美洲形似“雨叶”伞,在非洲形似“茅屋”,等等。这些别具匠心的设计把公共空间的设施布置成对世界五大洲文化的诠释,有效增加了世博园区公共空间的特色和可识别性,渲染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会展设计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成功演绎,尚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而本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会展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一届国际盛会即将载入史册,留存的不只是美好记忆,还有中国会展设计从业者更高层次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上海世博会山东参展主题演绎》,山东省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2]《解密上海世博园公共空间设计》,周一妍文,外滩画报,2010年5月6日。

[3]《世博服可加长收短、防蚊抗晒》,刘昕璐文,上海青年报,2009年12月15日。

篇(4)

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医学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中的作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学科学技术的作用,重视医学科学技术伦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卫生行业,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一些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之中,为人类的健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带来了福音。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科学技术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正如同志于2000年8月21日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信息科学的诞生,到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的深刻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可以预计,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1]220“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开辟了全新的前景。”[2]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新医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高新医学技术在医疗工作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2000年8月5日,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强调:“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3]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为人类造福历史经验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同志曾多次指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以知识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光荣责任。”[1]601995年5月26日,他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工作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4]“要十分重视解决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灾防灾、人口控制、人民健康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贡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1]54防病治病,促进人们的健康是医学的根本目的。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要使高新医学技术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操作、运用高新医学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品德。因此,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真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克服医学技术主义至上的观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贯彻和落实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因此,在发展、运用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必须始终强调医学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歧视,网络技术涉及国家安全、企业经营秘密以及个人隐私权的危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基因治疗、克隆技术的适用范围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的国家利用高技术成果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世界或地区范围内谋取霸权,干涉他国内政……科学技术本身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5]2000年5月17日,同志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埃利斯•鲁宾斯坦专访时的谈话中又强调:“生物技术,尤其是对基因的研究,必将给人类带来福音。”“防止基因歧视、保护个人隐私、贯彻知情选择和实现公正原则,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科学自由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但科学的发展要为人类服务,不能危害人类自身。”[1]186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志再次强调:“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它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制药产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全球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工作框架图’已经绘就,这是该计划实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序列是全人类的共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财富,应该用来为全人类造福。”[1]

三、尊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医学科技工作者是发展医学科技的主导力量,他们为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劳动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其人格必须受到人们的尊重,其成果应受到保护。

这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多次要求对那些在科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1991年10月8日,他在农业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一些科学家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摩尔根对遗传学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1]2910月16日,在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中,对钱学森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1996年12月9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建国以来在医学科技和卫生服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高度赞扬。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为人类基因组序列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高度评价。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尊重科技工作者劳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伦理的一项内容。“技术转让和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总是要同世界各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1]55“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217加强国际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基因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加强了国际合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与国外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伦理原则。由于各国基础、自然环境、人口特征、文化教育状况等的不同,科技发展的程度差距很大,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各国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在科技交往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

至于遗传资源问题,中国在1998年6月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其出发点是在该原则下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政府鼓励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同行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所限制的只是少数个人和公司以科研名义采集标本从事商业活动。”

[1]186-1872000年10月11日,同志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重申,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下,搞好科技领域国际合作问题。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特网上虚假有害信息的防范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工程科技的国际合作来促进解决。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好地保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发展空间[1]227-228。

四、诚信、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诚信,是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内在保证。诚信,在科技领域,也就是要具备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垂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反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超级秘书网

[6]同样,一个人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四种精神,是我国数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结晶,也是科技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要作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扬光大。”

具体来讲,“求实是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之本,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既要倡导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要提倡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优势,协同公关。”[1]60-61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科技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等不正之风,科技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6.

篇(5)

摘 要:变数易是现代易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系统文献资料。为便于查阅下载、传播交流、研究鉴评,本文从概述、论文、专著等方面综述了变数易的文献检索问题。

关键词 :变数法;变数易;甘肃王氏易学;金川易传

中图分类号:B2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266-04

收稿日期:2015-01-08

作者简介:王在华(1963-),男,甘肃榆中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誉会长,名誉院长,社科联副主席。研究方向:经济学、哲学、易学研究。

一、概念

变数易文献指变数易近20年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专著或内部交流资料,文献独特、系统、规范、完整,涵盖易学构建、易经释法新说、易经经文新说、易经易图新说、易经易数新说、易经筮法新说、易经管理新说等。

变数易指以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为理论基础,全面模拟并量化分析了卦、爻的变化属性及变化趋势,提出了应对卦、爻变化的法则和谋略。变数易的核心是以“变数论”为理论基础进行了量化模拟装卦,形成了新的易数、易符、易图、易文,并完成了管理易学基本原理的构建。变数易初稿成于2004年12月,历时9年;最终定稿于2011年,又历时6年。其相关专著近13部。其代表作为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变数易》,该书为变数易的集大成之作,计65万字。1996年至2015年,甘肃学人王氏历经19年科学新说易经,演绎现代伏羲文化,首次提出“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并对易经之数、符、图、表、文进行了新的通释演绎,完成了对该新说的普适性验证,形成了独具原创性的系统的易经新演成果,该项成果通过85篇现代易学研究论文全部刊发于国家学术刊物及学术数据检索系统,同时以13种不同版本在国内外传播交流,这表明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并作为现代易学研究标志性成果之一的变数易即甘肃王氏易学已完成基本构建。

二、论文检索

(一)期刊论文

1.总论部分

(1)“变数易导论”,《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月。

(2)“变数易术语辑目”,《当代旅游》,2014年12月。

(3)“变数易文献检索”,《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3期。

2.易学构建新说部分

(1)“现代易学概论”,《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3.易经释法新说部分

(1)“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学理论》,2010年第6期。

(2)“变数论”,《当代旅游》,2011年12月。

4.易经经文新说部分

(1)“《易经》乾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7(2)期。

(2)“《易经》坤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8(1)期。

(3)“《易经》屯卦新释”,《工会博览》,2010年第6期。

(4)“《易经》蒙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8月。

(5)“《易经》需卦新释”,《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7期。

(6)“《易经》讼卦新释”,《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8期。

(7)“《易经》师卦新释”,《当代旅游》,2010年第7期。

(8)“《易经》比卦新释”,《当代旅游》,2010年第5期。

(9)“《易经》小蓄卦新释”,《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1期。

(10)“《易经》履卦新释”,《理论探讨》,2009年第6期。

(11)“《易经》泰卦新释”,《科学时代》,2010年第9期。

(12)“《易经》否卦新释”,《学理论》,2010年第8期。

(13)“《易经》同人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0(2)期。

(14)“《易经》大有卦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6期。

(15)“《易经》谦卦新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5卷。

(16)“《易经》豫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1(1)期。

(17)“《易经》随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期。

(18)“《易经》蛊卦新释”,《科学时代》,2010年第7期。

(19)“《易经》临卦新释”,《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9期。

(20)“《易经》观卦新释”,《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1期。

(21)“《易经》噬嗑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1(2)期。

(22)“《易经》贲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2(1)期。

(23)“《易经》剥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2(2)期。

(24)“《易经》复卦新释”,《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5期。

(25)“《易经》无忘卦新释”,《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6期。

(26)“《易经》大蓄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8月(旬刊)。

(27)“《易经》颐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2月(中旬刊)。

(28)“《易经》大过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5期。

(29)“《易经》坎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9(2)期。

(30)“《易经》离卦新释”,《当代旅游》,2010年第7期。

(31)“《易经》咸卦新释”,《南北桥》,2009年第10期。

(32)“《易经》恒卦新释”,《管理观察》,2009年9月中旬刊。

(33)“《易经》遁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第3期。

(34)“《易经》大壮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4月(旬刊)。

(35)“《易经》晋卦新释”,《管理学家》,2009年第10期。

(36)“《易经》明夷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5月(旬刊)。

(37)“《易经》家人卦新释”,《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8期。

(38)“《易经》睽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第11期。

(39)“《易经》蹇卦新释”,《科学时代》,2010年第8期。

(40)“《易经》解卦新释”,《商业文化》,2009年第10期。

(41)“《易经》损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6月(旬刊)。

(42)“《易经》益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第11月(旬刊).

(43)“《易经》夬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7月(旬刊)。

(44)“《易经》姤卦新释”,《时代经贸》,2012年2月。

(45)“《易经》萃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9月(旬刊)。

(46)“《易经》升卦新释”,《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47)“《易经》困卦新释”,《当代旅游》,2009年第11期。

(48)“《易经》井卦新释”,《科学时代》,2009年第17期。

(49)“《易经》革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7月(旬刊)。

(50)“《易经》鼎卦新释”,《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9期。

(51)“《易经》震卦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7期。

(52)“《易经》艮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10月。

(53)“《易经》渐卦新释”,《天水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9月第9期。

(54)“《易经》归妹卦新释”,《工会博览》,2010年第6期。

(55)“《易经》丰卦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8期。

(56)“《易经》旅卦新释”,《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3期(下)。

(57)“《易经》巽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9期(1)。

(58)“《易经》兑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8期(2)。

(59)“《易经》涣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9月(旬刊)。

(60)“《易经》节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10月(旬刊)。

(61)“《易经》中孚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7期。

(62)“《易经》小过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6期。

(63)“《易经》既济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10月。

(64)“《易经》未济卦新释”,《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4期。

5.易经易图新说部分

(1)“河图新说”,《网络财富》,2010年6月。

(2)“洛书新说”,《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3)“太极、两仪及四象图新说”,《网络财富》,2010年第4期。

(4)“八卦及六十四卦图新说”,《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5期。

6.易经易数新说部分

(1)“易数新说”,《学理论》,2010年5月。

7.易经预测新说部分

(1)“现代易经预测原理”,《时代经贸》,2011年12月。

(2)“变数筮法原理”,《时代经贸》,2013年第5期。

(3)“变数经概论”,《当代旅游》,2014年12月。

8.易经管理新说部分

(1)“太极管理原理”,《管理学家》,2010年第3期。

(2)“阴阳管理原理”,《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4期。

(3)“五行管理原理”,《商业文化》,2010年第3期。

(4)“现代易经决策原理”,《时代经贸》,2011年12月(旬刊)。

(5)“管理易学概论”,《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2月。

9.鉴评部分

(1)“一部对现代易学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大易特刊《涪州点易》,世界文明出版社,2006年3月。

(2)“一部对现代易学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金昌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

(3)“微言大义 旧邦新命——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祁连论丛》,2007年第1期。

(4)“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及经文的现代阐释——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5)“易学名家.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 世界周易学会 涪陵易经学会网,2007年11月。

(6)“我与现代易学”,《金昌文史资料》(15),2010年12月。

(7)“王氏易学鉴评”,《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6期。

(二)会议论文

1.《现代易学概论》《现代易经预测原理》《现代易经决策原理》在2006年4月世界易经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易经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2.《现代易学概论》在2006年5月国际易学联合会主办的“2006年国际易学论坛大会”上发表交流。

3.《现代易学概论》在2006年5月安阳周易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4.《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易经新释方法》在2007年7月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中国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办的“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5.《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易经新释方法》在2007年8月“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上发表交流。

6.《易经的现代阐释》在2007年12月“甘肃省委党校29期学员论坛”上发表交流。

7.《<易经>蒙卦新释》《<易经>既济卦新释》在2009年10月“第二十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究会暨第三届传统文化促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发表交流。

8.《<易经>鼎卦新释》《<易经>归妹卦新释》在2010年9月“第五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9.《<易经>丰卦新释》《<易经>旅卦新释》在2010年10月“第二十一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10.《变数易》《易经管理原理研究》在2014年5月在重庆乾元国学研究院、台湾正先书院主办的“首届渝台两地国学论坛”上发表交流,2014年5月。

(三)报刊论文

主要包括:

1.“《易经新传》在海内外出版发行”,金昌日报,2006年3月。

2.“《易经新传》受到专家学者推崇 王在华荣鹰‘现代易学特别贡献奖’”,金昌日报,2006年3月。

3.“一部对现代易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金昌日报,2006年3月。

4.“一部对现代易学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大易特刊《涪州点易》/《金昌发展研究》,2006年3月。

5.“桐华万里丹山路——王在华创新传统文化填补易学空白综述”,金昌日报,2007年10月。

6.“王在华和他的现代易学”,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5月。

7.“耕炼学海 无悔人生——中国管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王在华速写”,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2月。

8.“王在华易经新说《变数易》出版发行”,金昌日报,2012年2月。

9.“王在华专著被收入甘肃学人文库”,金昌日报,2012年6月。

10.“王氏易学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王在华易经新说《变数易》解读”,2013年1月。

(四)其他论文

1.网络论文

(1)“序(《易经新传》)”在2006年2月世界周易网上发表。

(2)“《易经新传》成功出版”在2006年2月世界易经学会网上发表。

(3)“变数易导论”,国际易学联合会网,2013年5月。

(4)“河图新说”,国际易学联合会网,2013年5月。

(5)“易经新释方法研究”、“现代易学概论”、“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世界易经学会网,2008年2月。

(6)“王在华在第二届易经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致辞”,世界易经学会网,2006年4月。

(7)“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及经文的现代阐释——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敦煌研究院网,2007年3月。

2.期刊论文

(1)“《易经》萃卦新释”,《今日科苑》,2009年第10期。

(2)“《易经》睽卦新释”,《中国青年科技》,2009年第10期。

(3)“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伏羲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

(4)“现代易经预测原理”,《伏羲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

(5)“现代易经阐释原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6)“易经新释方法研究”,《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7)“现代易学概论”,《祁连论丛》,2006年第1期。

(8)“现代易经阐释原理研究”,《金昌发展研究》,2005年第6期。

3.文集资料

(1)“《易经》益卦新释”,《当代易学名家精品论文集》(国学文化培训管理中心编),2009年10月。

(2)“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易经新释方法”,《易经与和谐世界》(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论文集),2007年8月。

(3)“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中国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编),2007年7月。

(4)“现代易学概论”,《2006年国际易学论坛大会论文集》(国际易学联合会编),2006年5月。

(5)“现代易学概论”“现代易经预测原理”“现代易经决策原理”,《大易集成》,2006年3月。

三、专著检索

(一)公开出版版本

1.《易经新传》,世界文明出版社(香港),2006年3月。

2.《变数易》,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二)内部准印版本

1.《现代易经》,甘出准016字总0176号(2005)035号。

2.《现代易学》,甘出准016字总0177号(2005)036号。

3.《金川易传》,甘出准016字总205号(2007)066号。

4.《易经成功顾问》,甘出准016字总0205号(2007)065号。

5.《王氏易学》,甘出准016字总0216号(2010)003号。

6.《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甘出准016字总0214号(2009)074号。

(三)其他版本

1.《甘肃王氏易学研究文稿复印资料全集》,王在华著,1996年——2012年。

2.《变数易——甘肃王氏易学研究文稿复印资料全集》,王在华著,甘肃伏羲文化研究会、涪陵易经学会、金昌市社科联编,1996年——2013年,2013年8月。

3.《变数易占法研修培训讲稿——易经量化模拟预测研究》(电子版),王在华著,2012年12月。

4.《变数易占签解大全》(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1年12月。

5.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一:《变数筮法教程》(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6.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二:《变数经》(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7.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三:《变数签》(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8.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四:《变数法则》(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9.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五:《变数谋略》(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四、检索方法

(一)期刊检索

变数易的全部论文均可通过以下国内外学术期刊数据检索系统查阅浏览并下载: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CEPS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知网、龙源国际期刊网等。

(二)图书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山东、陕西、山西、安徽、湖南、湖北、青海、新疆等近30个省级图书馆;广东、宁夏、内蒙古、河南、重庆、云南、广西、四川、浙江、江苏、福建等近20多个省社科院图书馆;清华、北大、北师大、深圳大学、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天津师大、山东大学、西北师大等近40所重点大学图书馆;港澳台有: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东南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淡江大学等图书馆;国外有:美国耶鲁大学、夏威夷大学、康奈尔大学、缅因州大学、圣地亚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国第七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园光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图书馆;国内外易学组织有国际易学联合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香港世界周易学会、世界易经学会、安阳周易研究会、涪陵易经学会等易学研究团体编发的易学资料,另外还有部分博物馆、档案馆等可查阅变数易的相关图书资料。

(三)网络检索

部分论文也可通过百度文库、百度空间、论文中国、论文中心、清华学术网、职称网、中国发表资讯网、豆丁网、中国新书通报网、论文秘籍网、道客巴巴、吾喜杂志网、KNS数据平台、文发网、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学大讲堂、世纪图书馆、各类易学网等众多网媒浏览下载。

参考文献:

[1]王在华.变数论[J].当代旅游,2011(12).

[2]王在华.变数易导论[J].中外企业家,2011(12).

[3]王在华.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J].学理论,2010(6).

[4]王在华.变数易[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2.

篇(6)

苏笑神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官丑、老丑、公子丑 等人们萏m乐见、颇为风趣幽默和俏皮活泼的丑 角人物,而且在其《拾女婿》剧中,他编写创怍已发 表的近千宇130多出剧目名称的超特大段喑板贯 口白“报戏名”,爪了长达两年多的时间,终日几百 遍地刻苦练习,后仅在两分半钟内,用山东话、北 京腔、中州语C河南标准话)三种方言一口气流利 W出和脱嘴而出的“老戏桶”、“功夫好”,两段共计 S00多字的特大段口技逬白,以及他作词的特快唱段行腔演技与丑角台步、取名“绳m步”的 创造,被梨园名宿及评论家们誉为戏曲“绝创一 奇”,称之为戏剧史上“罕见之举”。

1996年冬正愚先生苦练白口“报戏名”的高 潮阶段,一次他到山西社晋城地区演出,因两天后 要上演《拾女婿» 一剧,为了确保该剧贯口“报戏 名”的晌熟,每天耍坚持数百遍的诵背。一日上午, 待苏笑神从舞台返回住处的路上练习“报戏名” 吋,因脑子过度集中,在走到楼梯处上台阶时,单 脚蹬空,不似摔倒,脸部碰到楼梯上,竞把门牙碰 掉一颗,当时满嘴凫血,两眼发黑,头鼓嗡m,疼得 他半天没冇起来。当然演出《七品芝麻官》KI]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唐知县时,一 张嘴,逗得满台演员和诘命夫人差一点笑场,小芝 麻官竟变为老唐成了。住戏后当大家关心地问他 时,先生把背“报戏名” 口白、碰掉门牙的来历说了 一遍,后来这段趣事则成了大家经常提起的美谈。 苏笑神在表演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笵者 不用多言,肯定还有他坎坷不平及苦辣酸甜的实 事足迹,断然是用他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成。但作为 演员,尤其是一名久经锻炼的老演员,表演成就虽 来之不易,然而演上几出戏和担任主演的艺者,却 大有人在,俱应属本职的工作范围,而获得几项表 演奖的艺员,又成百上千,不足为奇,一代接一代 的梨园名伶,层出不尽,中华誉满。然而,苏先生不 仅是一位表演功力深厚、舞台经验丰富、悟性灵感 颇强的丑角笑星,而且,又是一名具有独到见解的 喜剧学术、文丑功法、笑学理论的专家学者。几年 来,以他惊人的毅力和勇猛精进的敬业桔神,在近 百家报刊及大专院校学报发表系列性笑学理论、 喜剧研究、文丑学术作品80余篇50多万字,部分 论文佳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戏剧、戏 曲研究》等全国学术理论核心期刊作为具冇社科 研究价值颇高的蜇文全文转载刊登和收进索引, 并选入《世界学术文库》、《世界名人艺术大典》、 《国际优秀论文选耍大全》、(〈二十世纪优秀科技成 果选》、《中国百科成果全书》、《当代专家学者优秀 论文枭》、《科学中国人优秀沦文选》、《二十一世 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中华新论全 国优秀科技理论研究成采信息庳》、《中国百科论 文丛书之三》、《世纪英才社科文集》、《中国改革 与建设研究文库》、《中国发展研究文庳》、《中国改 革论坛》、《中华名师佳作精典大全》、《中国世纪之 交文化名人文库》、《中国当代优秀论文荟萃》、《当 1C优秀论文选》、«跨世纪艺术家精品博览》、《中华 儿女论文集》、《二十世纪凝聚的风采作品集》、 《新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大典》、《中国吟坛》、《中国 当代戏剧通典论文卷》等50多部学术理论性丛 书。坝补了中国戏剧文丑课题及笑学理论上的空 白,为中华民族戏肋喜剧表演艺术学科方而的运 用、提高、研究、发展、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获 ’99媿门回归中围学术论文金奖,全国艺术品大展 一等奖,全国艺术品大赛(论文)一等奖,’ 9 9河南 省文化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二等奖,’99河 南衍优秀论文两项二等奖等多项奖。其文艺业绩 与学术作品、艺术成來被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世 界ilf出版社,中国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南方®际传 记中心等制成中英文配乐彩色光盘。

苏笑神在丑角艺术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业 绩,从河南邯子C豫剧)冇史以来的演艺界内,应厲 为前无古人。苏笑祌在他所作的一首诗中这样写 到:

四行丑最后,意思是压轴。

艺龙不恳学,笑神愿承爻。

明皇为始祖,观众肴不够。

要为丑作文,立志丑学透。

     将丑化为美,笑倒五大洲。

篇(7)

据英国卫报的消息说,英国皇家学会研究了在世界上的科学性文章。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是发表科技论文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国家,第一是美国,第三至第七分别时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加拿大。皇家学会更预测,中国的科学性文章数字,在2013年将会超过美国而升至第一名。

他们认为,中国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方面的神速发展,以及他们在这方面的投资,非常有利于世界经济、工业以及科研的进步。在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中国令人瞩目外,另外如巴西、印度和韩国在未来10年,科学性文章和研究将有可能超越法国、日本。调查还显示:土耳其、伊朗和突尼斯等国也在迅速崛起。

对亚洲、南美国家来说,中国、巴西、印度和韩国在科技论文能超越欧美和日本,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欧盟(EU)科研与创新部门的负责人提醒欧洲国家,应该在未来10年多和中国合作,否则10年后,欧盟国家将处于被动地位。

我的这篇文章,将讨论目前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在科技论文、科技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科技文章的爆炸性增加,说明中国的科研正在突飞猛进。英国皇家学会觉得,除了数量之外,科技的水平和质量也相当高。中国对工程技术,尤其纳米技术的投资很大,而巴西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则前景乐观,有大力发展的良好趋势。

第二,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近些年能发展成为科技论文的大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起飞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有了财力的依靠,故能在科研的创新和发展方面花大本钱用以投资,科研设备得以大大改善。

第三,亚洲在传统上重视教育,中国、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巴西也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三个国家目前拥有庞大的科技队伍,在人数方面是惊人的。这些国家都着重数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久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提出,如果美国要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竞争而维持领先地位,必须在中学加强数学、科学教育水平。奥巴马也不无遗憾地指出:目前美国只有1/3初中生精通科学,高中毕业生精通科学的比例更降至1/5。与美国对照,科学教育的相对成功,是亚洲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

篇(8)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以人物、山水、花鸟为表现内容,高度概括、洗练为特征,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审美规律及特殊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技法。学习中国画要“师古人”与“师造化”,即向古人学习,拜大自然为师,中国画的教学从临摹开始,写生、创作循序渐进,在中国画的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临摹是学习传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中国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论文,临摹。通过分析研究前人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分清精华与糟粕,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用笔、用墨、设色及构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法。精心选择好的画本,认真“读画”,研读作品的意境情趣,分析表现内容、造型语言与形态结构;进而研究用笔用墨、着色技法以及场景的气氛渲染,在仔细分析画面的意境、构图、造型、色彩、技法等因素后,方可动笔。中国画的临摹实践,是认识上由“心读”到笔临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主要掌握造型、笔法、敷色、章法四个方面,同时领悟作品的内含与精髓,而不是表面地模仿其面貌。

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要逐渐地学习对物写生,拜大自然为师,即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写生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与研究表现对象的过程,也是提高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历代的中国画家,十分注重对表现对象的观察与研究。隋唐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宋代的花鸟画,元明清的山水画以及现代的绘画作品,都是画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之后的提炼与升华。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画家,他们都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他们认真选择表现对象,同时认识、分析研究所要表现的对象,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多角度地选择,做到胸有成竹,有感而发。

对表现物象进行深入地观察,是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步。任何对象,要表现它,首先要认识它,了解它,弄清它的特性。画人物,不仅要研究人的基本比例结构、外貌特征,还要研究其精神气质与个性特点等等;画山水和花鸟,就要到大自然之中去领略,要认真地观察与研究,了解其外部特征与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和寓意。这个过程的观察首先要从整体到局部,研究其共性、个性等特征,认清其本质面貌,然后对各个细节进行分析研究,做到真正认识它。自然的形态生动丰富,但同时又显原始、粗糙,因此,写生的过程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提炼与加工的过程,写生时既要忠实客观对象,又不能是简单的直观描绘,要表达对生活、对表现对象的整体美的感受,既要遵循自然形态的基本规律,又要调动主观能动性,要用提炼取舍等手法,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加工,变自然形象为艺术形象,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构成画面,既要抓住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又要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大自然中美的形态,这种灵活的画面组织方式不仅可以使所表现的对象变得更完整,同时也培养与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了画面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国绘画精于形象而意味横生,植根于悠久的民族意识和美学传统,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表现风格与特点。中国的绘画艺术,在表现客观世界时不是简单地再现,也不是可视物象的真实复制,而是画者对客观世界“物象”的“意象”表现,意象造型使画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利用形象的各种因素,自由地组织画面。表现对象时,适度地概括,夸张和变形,同时移入画家个人的情感、意趣、个性,使中国绘画的写意性、抒情性、表现性和艺术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科技论文,临摹。科技论文,临摹。①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是在表现物象时,既不轻视造型,也不拘泥于“形似”,而要求画出能“传神”的,体现审美理想“传其真”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得中国绘画作品“象”有尽而“意”无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②唐代画家张躁的这一不朽名言,概括了中国画艺术形象创作的全过程,是中国画家特有的感受生活的方法和创作情态。

优秀的中国画作品,都是经历了由外至内,因物动情,进而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科技论文,临摹。所呈现的是天趣与人的精神,是在不知不觉中把自然纳入自我,而自己又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无我之境。在我们看到的宋人花鸟画作品中,那些亲切可爱的花与鸟的姿态以及魅力均是画家观察生活后的创造所得。无论是格法严谨的黄家体,还是徐熙的野逸旷达,以及崔白的萧散风骨,虽风格各异,但呈现出大千世界中生生不息的生命,都能使我们在这些画中感受到理想的欲望和对生命的爱恋之情。画面中那一笔一墨和色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情绪与理想的追求,既是大自然生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山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无穷的意趣与情思。

绘画是一种创造,要透过物象的外貌观察研究它的内在本质,画家一方面要研究具体形象,另一方面又要集中概括,表现其内在的神韵。唐代张彦远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③中国绘画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不是简单地对物象作纯客观的描摹,而是要赋予物象感情,渗入作者气质与品格,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艺术境界。

借鉴运用传统技法,目的还是在于表现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反映时代精神,创作出有自我个性的绘画作品。宋代郭熙饱游饫览,“胸贮五岳”;元代赵孟頫“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吾师”;明代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作画;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近代画家齐白石案头养螃蟹,日夜观察,画出了栩栩如生、姿态多变的螃蟹。学习中国画离不开传统文化,脱离不了自然造化,美学思想与审美要求的与时俱进,方可以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绘画精品。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家是以即高且远的心灵眼睛,以小观大俯仰宇宙。中国画家对美的观照是全方位的,“胸有成竹”,“胸中自有丘壑”,“一气呵成”等都是这种审美整体性思想的描述。科技论文,临摹。中国画的审美基础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临摹不仅仅是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要求;写生及对自然的研究是创造“天人合一”理想世界的前提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表现力也更为丰富,中国画的教学,临摹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科技论文,临摹。在学习与继承传统的同时注入新的美学因素,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画作品。

参考文献:

①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第20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884年6月

②王伯敏《中国绘画史》第2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883年

篇(9)

1.多元性。进入21世纪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的增加,世界已联成一体。室内设计也不例外,各国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优秀设计涌入中国,各种流派、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影响着中国的室内设计,每种设计不尽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彰显出个性。而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相互渗透,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复合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传统设计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突破。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不同地域的各种设计,形成了不同组合方式的复合性设计。它不是各种形式的任意的拼凑,也不是任何无次序的权宜变通,它是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设计观念的融合,是多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设计语言的体现。

3.时效性。新设计替代旧设计,新材料替代旧材料,新理念替代旧理念,中国的室内设计也慢慢跟上时展的步伐,由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到现在影响深刻的亚设计流派;由最初的“生存意识”进展到现在的“环保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识”,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其中寻找契机,寻找突破,紧跟着时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现代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已率先打开国门,无形中也将推动室内设计迈向更高的水平。

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要走向世界,较国际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的装饰行业相比,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还不规范,室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室内设计,其个性还不鲜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等等。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装饰行业不规范我国现阶段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每年的产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

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刺激下,装饰公司也多如牛毛。在装饰行业的众多公司中,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优秀企业不多,行业管理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够规范,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无序从业多于规范从业,设计人员“鱼目混珠”,这些直接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而马路边拿锯拿斧的“装修游击队”也声称“我们是搞装修的,我们也可以设计”。

有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了竞争常常推出免费设计等等。要知道,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劳动,也具有价值,如果让这种价值为零,就等于在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施工构造和艺术审美各方面学问的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不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设计美感,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规范行业运作,加强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业监管,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才能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室内装饰与其他项目设计分散在欧美发达国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

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有可能是一名能工巧匠,其专业领域的联系性非常强。而中国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分门别类,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割裂几个联系非常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专业领域连贯性。建筑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给室内设计师,而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家具时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这种关系结构不利于内外一体化的优秀室内建筑作品的问世。这就是我国室内设计现在为什么普遍还是“湿作业”的原因了。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住宅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工业化,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消耗,高品质、高质量这样“三省二高”的标准,提高了建筑的综合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从建设到入住的工期,降低了成本。他们的做法还避免了那种设计师拿到建筑毛胚房,首先要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修改,而拆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凿洞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从协调性的问题来考虑,这种建筑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设计模式也制约了设计师对全局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要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无疑也提高了建筑成本。

(三)室内设计创新精神缺乏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都离不开思想这个内在的发动机。而其创作的思想并非源于创作者本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而必定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精神和以往历史思想沉淀的影响。室内设计理念的发展应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说到底没有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解,是根本不可能奢谈创作的,室内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室内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当你真正站在这么多的风格、流派面前时,却发现其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只能从一个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中,或多或少看到国外这类或那类风格特点的影子。

一般而言,现今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是建立在以往民族传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但是,我们大部分设计者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抄袭,对风格、流派的表面接受替代了自我创新,“拿来主义”成了设计的主旋律。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我们应该扭转那种很多设计师仅看中设计的表层的形成,而忽略其深层次精神的局面,而是要民族元素的融入、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四)设计师队伍膨胀,素质普遍偏低市场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使得室内设计变得炙手可热。国内许多没有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甚24观察思考至在社会上的室内设计培训班、电脑培训班也都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在短短十年里设计师队伍急剧膨胀。可以想象这样“制造出来的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好的作品。这样打着“设计师”旗号的人加入专业设计师的行列,使整个设计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师基础知识缺乏,艺术语言表达不清,设计技术偏低,缺少设计的逻辑思考,浮浅媚俗的追逐时尚,依赖材料、仿造风格,而忽视实际情况;恶性竞争的后果还使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要知道真正的设计师除了是专业的能手,还应该是自己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不被外在的意志所左右,将自己的文化品位、艺术素养,经过科学论证后付诸实施的人。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室内设计的理念即以人为本,这是室内设计永远的主题,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也将延续与深化这一主题。住宅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行动性,以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从人性出发,方便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求。要从强化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甚至从人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历史及未来着眼来研究,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二)生态、绿色及环保化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水、空气以及耕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或消失,或减少,或恶化。地球已不是人类的乐园,自然环境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而迫使人类思考。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中自然景观的重要,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论是建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由整理提供

com/">整理提供筑内部,还是建筑外部的绿化和绿化空间;不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环境,生态、绿色、环保成为主题。因此,人们在满足了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回归自然成了我们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三)科技智能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科技智能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科技智能化提倡“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技术的应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全面提升住宅的居住环境、住宅功能、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进住宅的产业现代化。它要求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化,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

(四)装饰部件的产业化邻国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推行其住宅部品,现在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而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建筑装饰部品的选择,工作效率非常高。而我国,传统的施工工艺仍主导着我们的施工过程,依然是切、割、锯、钻刷等工艺。各装饰部件也都是各大装饰公司自行设计。这是一套落后的施工工艺,不利于室内设计的发展,而装饰部件的产业化,应该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部件是保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证住宅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对于室内设计标准的控制,装饰成本的降低,施工工艺的便捷,以及建筑装饰产业的现代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都推行住宅部品,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只要将装饰部品组合起来就可以了。因此,室内设计变得更简单,更便捷,普通大众都可以自行设计。

(五)高度的民族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它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历史遗产,中国幅员辽阔,有着56个优秀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本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因此,如何传承文明,如何将有中华民族特性的设计呈现于世界,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创作归宿。我国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初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室内装饰设计到处盛行欧陆建筑风格。但一味仿造的“拿来主义”盛行,丢失了我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优秀的传统,丢失了我们文化的“根”。随着国家的富强,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中国的室内设计所走的道路,一定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设计。因为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21世纪,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而中国的室内设计也从早期的以材料的档次来评价装修水准的误区中走了出来,不断地走向完善,向国际靠拢。

当然,目前室内设计的各种规范还未健全,而室内设计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再到相对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了,室内设计行业一定会走向规范,最终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1国外科技期刊的现状

通过观察国外的科技期刊,我们可以得出:目前拥有一百四十多个类别的8825种核心期刊;分布在五十多个国家中,美、英、德、日、荷和前苏联共拥有7301种,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之多。其中美国占有3124种,占总数的35.4%[1];与之相对应的是科技期刊论文产出数量的地区分布,两者保持了一种平行发展的关系,亦是以美、英、日、德、前苏联等国家名列前茅,其中美国作者的论文产出量的比例高达37%[2],诸多数据充分反映出当今美国在世界科技期刊出版业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充分表明美国作者的理论实力和研究水平,这也恰恰是美国出版业致力于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产物。

2国外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外科技期刊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出版模式按组织形式归纳为三类:即出版集团(公司)出版、学术团体或高校、科研机构出版以及期刊社出版[3]。

集团出版是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出版的重要趋势[4]。大众媒体的整合的趋势不断加剧,资本越来越集中的流动,集团出版不仅可以在资源上实现互补,更可以使某一科技期刊实现超大规模的发展;集团化的出版模式,其体制健全,分工细致谨慎,所有的科技期刊都是在相对完善的管理框架内出版发行,有效规避了个别期刊单兵作战的短板。

国外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某些学术团体组织力量相对偏弱,故而他们采取了和出版界知名大公司合作的经营模式,由学术团体自身的途径获得科技信息并编辑成册,再由出版公司负责出版与发行。

有些期刊社不直接参与期刊的管理,而是委托给相应的理事会,这些理事会是由若干科学家组建的,理事会成员负责刊载的传播内容,具体的编辑事宜则由期刊社内部进行。

另外,发达国家的数字信息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网络化、数字化平台来实现其大众传媒及科学传播已成为一种寻常的技术手段和路径。由此不难看出,国外的科技期刊的数字化产品已经及时地进入受众的日常生活。国外的科技期刊界,充分重视并长期致力于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工作,以规避对传统出版的冲击,使科技期刊的电子信息化产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国外的民众早已适应并积极采纳了通过信息平台去涉猎科技期刊的数字化产品。

这些经营模式揭示了国外科技期刊的主流发展趋势。

二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与趋势

1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数量已达到4800余种,占据了整个期刊市场的半壁江山,虽然品种门类繁多,数量具大,但是鲜有在国际科技期刊界占有重要位置的优秀权威期刊。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的科技期刊使用的依旧是三十多年前落后的设备与管理方法,这让我们无法与那些具有先进设备与管理的发达国家的同行竞争[5]。

因为在国际科技期刊体系中,权威性排名靠前的都是国外的一些期刊;我国的大部分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为了追求自己科技成果的前沿性和威望度,往往把创作的学术论文书稿转投到国外的某些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期刊,致使国内的一些科技期刊团体机构没有上乘质量的学术成果来源,长此以往,发展进入了“没米下锅”的窘态。部分科技期刊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不思改革进取,也使某些科技期刊经营惨淡,入不敷出,想要做大做强更是无从谈起。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尚未全面对已成规模的科技期刊团体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扶持;制约了部分科技期刊发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科技期刊团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慢慢败下阵来。

2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2010年,在上海召开了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本届论坛以“出版业变革中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为主题,邀请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等领导以及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康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自然》主编菲利普斯?坎贝尔,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科技信息部部长大仓克美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逾400名嘉宾出席”[6]。

参会的各界人士一致认为,科技期刊是我国大众传媒和科学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的科学普及和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国内的科技期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和国际上知名的一些科技期刊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职能部门管理者和期刊工作者,实事求是,深化改革,锐意探索,使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事业既好又快地稳步提升。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与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传统期刊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往往新的机遇就蕴含在挑战之中,这同时也亟待科技期刊的决策者瞅准形式,积极探寻如何在这种新型的平台之上大展拳脚。要做到,充分遵守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切实做好期刊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实现集团化经营;积极学习并运用好新媒体技术,加紧数字产品的研发和出版工作,有效整合学术资源,推动科技期刊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方向,依目前情况来看,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国际发展潮流要求,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兼顾传统出版和数字媒体的路子是大势所趋,且相关的实际工作努力开展也迫在眉睫。

三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冲击与应对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如火如荼,伴随着我国的科技文化事业在国际上的参与和

交流日渐增多,在给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预示着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是其前进的总的潮流和趋势。

当今时代,国际间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更是不断加剧;为了使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国际期刊界产生重要影响并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求我们广开言路,审时度势,准确把握自身固有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化体制与观念的双重改革,确保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诸如过分抬高国外科技期刊进而贬低国内科技期刊的片面观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导致了某些优秀科技工作者将科研成果投稿给国外科技期刊,大量的科学传播内容的外流致使国内的科技期刊很难有前沿性的科技学术论文呈现世人。因为科技信息的来源受到遏制,所以现在大多数科技期刊刊载的学术论文都是部分科技工作者为了评晋职称而仓促完成的质量不是很高的文章,进而导致这一部分的科技期刊的权威性大大受挫。

1科技期刊规范化

我国已制定并出台了近50条国家标准和准则,基本上都是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的。

科技期刊的规范化是期刊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只有让科技期刊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去不断前行,才能确保科技期刊的竞争水准。因此,国家需要全面的与实施科技期刊规范化的管理准则。让广大的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国家公布的统一化的标准规范去进行规范化地编辑出版工作。这样,不但能够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工作人员的编辑工作效率,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更能够让我们的科技期刊尽早地适应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需要。

现阶段,大家对编辑工作曾有的错误观念开始改变,不再认为编辑工作只是一种形式。这种观念的改变证明了我们国家的科技期刊正在步入国际化的正轨。

科技期刊要能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传递、学术探讨和资源共享的目的,编辑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坚决执行国家标准,不仅对科技期刊十分必要,对其他出版物也都至关重要。这种做法不但让科技期刊的质量得到了提升,更使得科技知识能得到更加迅速的传播。

科技期刊编辑应明确自身的定位。编辑身为精神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的巨大职责。因此,编辑人员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思想观念上不断进步,完善自己。编辑人员所要从事的工作绝不是乏味的重复性劳动,恰恰相反,编辑人员所做的工作是一种创新型工作。因此作为科技期刊的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想要成为出色的编辑,除了要熟练业务,还需要对期刊所在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办出高学术水准、高编辑质量的优秀期刊;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进一步培养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职能部门要大力扶持

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相对于其他工种还有待于提高;办刊经费的不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争事实。我国现阶段正在努力开拓文化产业,其中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政府部门应当设置专项资金,用来扶植期刊事业发展壮大,以此提高科技工作者发表的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的稿费报酬,在某些职称评审工作中,也要均衡国内与国外科技期刊的砝码,不能顾此失彼,要统筹兼顾,另一方面,要适时适当提高期刊编辑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以激发这一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使之能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何荣利,王亚贞.国外科技核心期刊及其学科与地区分布[M].世界图书,1992.

[2]胡小元,曹双云.期刊论文产出与核心期刊地区分布[M].世界图书,1992.

上一篇: 活动推广营销方案 下一篇: 纺织业调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