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1: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阅读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一)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watch, wallet, calculator, teapot, hairdryer,skateboard。
2、初步了解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 his, hers, ours, theirs并及其用法。
3、能正确理解并能体验句型
①Whose…is it/are they? It’s/They’re……②Who is it/are they from? It’s/They’re from……的使用语境。
(二)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如何谈论物品的归属;
能正确理解、掌握对话的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圣诞节”,体验西方国家送礼与受礼的风俗习惯,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能听懂、会说、会读本课词汇,初步理解运用本课句型;
能正确理解、掌握对话的内容并能流利的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
单词hairdryer, calculator, skateboard的读音;
初步理解名词性物主代词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词、句型和人物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1、Free talk.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T: What date is it today?
T: What holiday is coming?
T:When’s Christmas?
T:Do you like Christmas ? Now let’s sing a song about Christmas?
播放歌曲:“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
T: You sng very well and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Christmas? 引出课题。(Unit 7 At Christmas)
(Ss: They usually eat delicious food.吃美味的食物,go to parties参加聚会and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互赠礼物……)
3、介绍圣诞节的由来,主要是具体的时间、圣诞老人、圣诞树以及送礼物的风俗,导入本课的重点互赠礼物。
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Learning the new words
A guessing game
T: Did you get a present last Christmas ?
Ss: No
T: I’m sorry , Here’s a present for you.last christmas I’ve got so many presents,you can guess.
快速教读,利用卡片纸
Group work (I say , you say)
Magic eyes
T: let’s have a rest and play a magic game .Are you ready?
2、Learning the whole text
T: Now we know so many presents.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presents did Jim’s family get? Now let’s listen.After that,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 Listen and answer(序言)
1: Where were they?
They were in Jim’s grandparents’ house.
2. What did they do?
They opened their presents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②Watch and circle
T: Oh,Jim’s family opened their presents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presents did they get? Let’s watch a cartoon and look for their presents.
(完整的看一遍课文卡通片,圈出Jim一家的礼物)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关的学习指导。
③ read and think
T: So clever,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mine/hers/ours/yours and talk with your partern about its meaning ? Now read
(先跟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教师请个别学生讲答案)
(1) Dad:This one is from grandma .it’s yours , Jim .
(2) Jim: No,it’s not mine , it’s his.
(3) Jim :No , it’s not hers .It’s Grandma’s.
(4) Dad : Where are ours then ?
④Read and match
T:Good job . Now I will give you 2 minutes to read the Unit and please match the person and its present .
(快速阅读课文,将对应的人物、礼物进行连线。)
在学生做完连线以后,运用连线后的图引出句型:Whose...is it/are they?
It’s/They’re... 请学生开火车问答
(上接257页)
⑤Read and fill in the form
(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礼物来自于谁,然后根据例句造句)
重点让学生操练句型:
Who is it/are they from? It’s/ They’re from…
如:The wallet is from Grandma.
The teapot and some tea are from Grandpa.(注意单复数)
Step3、Consolation
1、Read the Unit and fill the blanks.( 用粘贴的方式小组活动)
2、Group work :
T make examples and ask Ss to retell the Unit
On Christmas Day, Jim’s family were in his grandparents’ house. After lunch, they opened their presents.Everybody was very excited.
……
They all like their presents.
3、知识卡片:西方国家互赠礼物的风俗。
Step 4、Homework
板书设计:
Whose …… is it/ are they ?
2、乐于参与讨论,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享受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我的家》幼儿用书或电子书12-19页。
【活动过程】
一、请班中是哥哥或姐姐的幼儿,介绍他们的弟妹,例如年龄、性别等。
二、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述亲子故事《亲亲妹妹》:
我家原来有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我。一天,姨妈来我家住了,我发现姨妈的肚子变得很大很大。姨妈告诉我,我很快就会有一个妹妹了。我很高兴,心想:妹妹快点出生吧,那样就有人和我一起玩了。
妹妹出生了,过了一段时间,姨妈出差了,妹妹留在我家,由我的爸爸妈妈照顾。现在我们家有爸爸、妈妈、我和小妹妹。可是,爸爸妈妈变得不一样了,他们每天都忙着帮妹妹换纸尿裤,喂她吃奶。我每次拿着玩具车走到爸爸跟前说:“爸爸陪我玩好吗?”爸爸总是抱着妹妹对我说:“乖宝贝,自己去玩吧。”我每次拿着玩具对妈妈说:“妈妈,陪我玩好吗?”妈妈总是抱着妹妹对我说:“乖宝贝,自己去玩吧。”我觉得爸爸妈妈只爱妹妹,不理我了。我对妈妈说:“我想做妹妹。”妈妈笑着说:“你也要穿纸尿裤,坐婴儿车吗?”我说:“不要,我已经长大了!”妈妈问:“你长大了,学会做什么事情了呢?”我想了想,说:“我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也会帮着照顾妹妹。”妈妈笑着点点头。
三、与幼儿讨论故事:
·为什么希希想让妹妹快点出生?(想和妹妹一起玩。)
·妹妹出生后,希希为什么不高兴了?(爸爸妈妈没时间陪他。)
·如果你是希希,你会怎样做?(自由回答。)
·为什么希希想当妹妹?(他以为爸爸妈妈只爱妹妹。)
·希希长大了,他认为自己学会了做什么事情?(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也会帮忙照顾妹妹。)
·如果你是希希,你会怎样照顾小妹妹?(自由回答。)
四、请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被提出,它的科学实用性已经引领追求高效和快速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导学案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实施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学习一门外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英语的魅力,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记忆,这样的教育能满足的只是做题的要求,而谈不上对英语的学习。导学案就是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有效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关于英语阅读课与导学案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该部分除承载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能力的培养外,还具有对课文相关话题、文化背景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功能,使学生有机会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并通过阅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导学案是教案与学案的一体化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师生互动创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文本结构,设计实际有用的导学案,包括设定分解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优化课堂设计,并应用到实际阅读教学中,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案导学,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导学案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2的Reading“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为例。本课的定位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阅读课,主要内容是一位环保人士与一位经济发展顾问之间的辩论,笔者对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与编排。
1.课前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询有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信息,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任务活动,能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理念。
2.激趣导入。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先验知识,让学生乐学新知。英语语篇教学要求我们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性,新授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不同形式导入,可以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话题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自然过渡到正题。
3.通览阅读。通览阅读,即通览全文,把握大意,该阶段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在此阶段,学生应尽可能快速地展开阅读,以获取文章的大意,此任务设计成选择题形式,放在课中完成,既是对接高考,又是检测学生的限时阅读能力。
4.阅读策略和细节阅读。阅读策略学习放在细读之前,符合教学实际,学生在通览全文之后,了解到文本体裁是debate,于是利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再对文本进行细读。细读要求理解文本的整体信息,是指找到文章中的有关范围后,在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是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的较准确的理解。因此,教师除了把握阅读材料的精髓之外,还应善于依据关键问题,设计不同形式的阅读技能练习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听。这一任务既能训练学生的听力,又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并为下一步任务的完成做了铺垫。
6.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两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这一话题能提高学生参与讨论探究的积极性。
7.小结本节课。
8.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该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及下节课学习的铺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优化课堂设计,克服传统阅读教学的盲目性,课堂教与学始终围绕导学案展开训练,做到以案导学。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体现了师生共同探究的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体现了因人而异的层次性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导学案把课前、课中、课后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有案可依,有案可循。紧扣高考,既培养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和掌握阅读过程及其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使阅读教学逐步得到优化,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活动背景
调查一: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项针对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
这项调查是在上海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师中进行的。结果表明: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69本书。不过,他们读书量差异很大,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52%的教师每年读书量在5本以上,最多的一年可以读72本。
调查二:前几年,上海、西安、长沙、厦门等4个城市对2316名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教师阅读有喜有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获奖层次越高,其每天阅读的时间、购买书籍年支出、购买报刊年支出、个人藏书量越多。
全部调查者的每天阅读时间在1.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2.43%,购买书籍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79%,购买报刊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25.90%,个人藏书量在200册以上的比例为34.45%。
2316名被调查者在谈及经常读书的原因时,46.16%选择了工作需要,73.27%选择了充实自己,38.21%选择了休闲娱乐。
调查三:中小学教师在“读什么书”?在13个选项中,根据选择频度排序,它们依次为:教学参考、现实题材小说、教育理论、文史类、时事类、历史题材小说、言情小说、政治理论、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和经济金融类书籍。从调查结果看,教师读的最多的是教参、教辅类读物,其次是报刊、小说。调查中报列的《爱弥尔》、《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论教育》等十部教育经典只有20%的教师读过,有12%的教师甚至未听说过其中有的书名,对于国内的几家专业教育学术刊物,如《中国教育学刊》、《教育探索》、《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只有38%的教师经常阅读。从阅读动机看,大多数教师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的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少部分教师则纯粹为了消遣。从阅读方式上看,随意阅读者多,系统阅读的少,偶尔阅读的多,每天坚持阅读的少。从阅读效果上看,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并用以指导教育科研的不到30%,根据阅读确定学科研究方向、方法和理论框架的不到10%。
这样的结果,我们追寻原由有三
1、教师想读,没时间。这确是事实。现在,教师的压力不轻。小学教师一个人教好几科,大量时间都泡在课堂上,课后要写教案批改作业,还要管理学生的“吃喝拉撒”——负担非常重。课余要参加各种培训。再有,小学里女教师特多。学校搞读书沙龙大多是下班的时间,有的教师就要回家做家务,要经营自己的家庭,要管理自己的孩子,就自然而然挤占了读书的时间。由于女教师的生理变化快,在那么大的负担当中,还要迎接教育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因此,读书,即使知道是件好事,但确实精力、能力达不到。所有的时间都被挤占,如果有一点时间,那就想睡觉!
2、缺乏良好的读书心态。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读书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就会成为借口,读书自然成为负担。还有一种心态,就是想读的时候、想买书的时候,收获的并不直接,特别是有些西方书籍给予教师的“东西”并不是那么能直接面对中国人的心理学、中国人的教育学。而西方的思维方式、评价方式、教育的认知等等,作为中国人来讲,这些书看的时候收获的总是不“塌实”。这些书,老师可能会学些皮毛。那些时髦、没见过的词汇,如“生成”、“范式”成了评课、写文章的术语,那些国外的经验,充其量成了写作发言的“引子”或试验的依据。时间长了就厌烦了、麻木了。
3、缺乏读书能力。教师阅读力的差,收获不大,原因是教师知识结构有问题,达不到最高的阅读层次。教育理论书籍枯燥乏味,有的内容深邃,也有的由于翻译的语言造成了教师阅读的一些障碍和一种不自然的排斥。好多中国自己的教育教学书籍不是内容艰深,就是文笔艰涩。
二、活动主题
我读书 我成长 我快乐
三、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相关《阅读书目》为参考,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语文教师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四、活动目标
1.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
2.探索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
3.构建学习型年组,书香型校园,营造高雅的读书环境。
五、阅读内容
第一类书:教科书。教科书是最好的读物,它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是构建教师精神的最主要的元素,书上的内容我们过去都学过,但今天我们的眼界发生了变化,会有新的感怀和收获的。
第二类书: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办得好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比较及时地反映了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教师思考和探索。
第三类书:阅读儿童文学和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
五、阅读建议
1、教师需求的东西是形象的东西,是直接能拿到的东西,再加上没时间,老师需要的效果是“短、频、快”。如:《陶行知教育名篇》。
2、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来说话,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学能用的。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理清了一些混沌的现象,澄清一些教学事实,讲清了今后如何实践的步骤。
3、教师需要在一线教师的随笔中确确实实找到“阅读自己”的感觉。如《不跪着教书》、《教育的十字路口》等,这些可知可感的内容和教师的思想和认知能够很好地链接起来。
4、教师需要读书指南,用精炼、短小的介绍语帮助其筛选书籍。那么《中国教育报》不错,特别是“读书周刊”这个栏目会提供阅读指南。(见附件)
现在都在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实践,读书就是最好的营养。这是看不见的,盐在汤中的养分,这是长期的内养,不是维生素加钙片。因此,必须让教师们读起来,思考起来、实践起来。
六、保障措施
1、实验学校以“不加重教师负担、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原则,提供阅读书本,保证教师阅读场地和校内阅读时间。
2、实验学校承担课外阅读展示活动,探索“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最佳方法或途径”,或上课或研讨或交流,通过次类活动分享活动成果,进而辐射全区。
3、建立区级互动交流网络,开展论坛活动,构建阅读“同人圈”。
4、聘请著名作家做相关阅读讲座,提升教师阅读品味。
5、活动安排表
主题
时间
内容与形式
承办
单位
参加者
论坛
活动
3-6月
网络交流
(专题讨论、好书推荐)
悦读小镇QQ群
自愿者
儿童阅读点灯会
三月
20分钟儿童阅读推荐课
董宏猷老师专题讲座
傅家坡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3人及校长和教学副校长
四月
专题活动展示:
引领学生课外阅读途径初探
中华路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五月
“蒲公英悦读小站”展示
专家讲座。报告人:罗昆霞
八铺街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六月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教师读书故事交流活动
四美塘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要想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学案式教学,首先应该深入理解学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1.学案式教学的概念
学案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即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学案式教学是以导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案为重点教学载体,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理念。这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言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另外,学案与教师传统的教案也不相同,学案是关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案,学案的编制应该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框架和构思,其中凝聚了教师长期积累的教学心得。学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成长,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奠定了基础。
2.学案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学案式教学虽然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和其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也有其自身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一,融合性。学案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诞生的创新教学理念,能够在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学案式教学还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深入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并且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二,主体性。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和教师,同样,学案的主体也是学生和教师。教师是影响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同样,学案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学案导学正是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案式教学的具体案例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提前在每星期的备课活动中制定本单元的教学思路。其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一课时一个学案,以阅读英语课文为载体,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英语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者以The first calendar这篇文章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学案式教学。
1.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preview)
首先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教师可以提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对文章有个大概的认识。对于这篇文章教师可以提问如下:“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ots, lines and symbols engraved on stone, bones and ivory? ― Why will future historians not have to rely entirely on the written words when they come to record the history of our own times?―Why do historians who write about the distant past have a difficult task?―When was it believed that calendars were first used?”
2.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fast reading)
这一阅读训练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文章,找到文章的主旨句,学会通过关键句、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比如这篇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旨句:第一段:Future historians will be in a unique position when they come to record the history of our own times.第二段:Up to now,historians have assumed that calendars came into being with the advent of agriculture,for then man was faced with seasons.第三段:Historians have long been puzzled by dots, lines and symbols which have been engraved on walls, bones and the ivory tusks of mammoths.
3.让学生进行精细阅读(careful reading)
在此阅读训练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阅读理解,这些细节中会包含一些语法、语言现象、背景知识等内容,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环节教师也要设置问题,不过问题的形式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比如:The paintings which have been found on the walls of nomadic dwelling places .(a) have taught historians something about the nomadic way of life(b) have no other content than their artistic merit(c) are not thought to be connected with an ancient calendar system(d) are invariably accompanied by odd dots, lines and symbols
4.鼓励学生记录笔记(jottings)
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者对文章的学习有自己的领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然后与教师沟通分享,便于接下来更顺利地学习。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写道:For several years you have been writing to a penfriend whom you have never met in person.You will tell him that you will be visiting his country soon and expressing pleasur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meet each other for the first time.
5.文章内容生成训练(practice)
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以后还要进行生成训练,这一环节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主要的训练形式可以表现为:Up to now, historians that calendars into being with advent of agriculture, for then man with a real need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about the seasons.Recent scientific evidence to indicate that this assumption
incorrect.Historians long by dots, lines and symbols which on walls, bones and the ivory tusks of mammoths.The nomands who these markings
by hunting and fishing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which
about 35,000 B.C. and about 10,000 B.C.
三、学案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案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影响的双向学习过程。学案式教学并且没有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先进行知识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强化记忆,这样创新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对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都能起到非常好的带动作用,也有利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案式教学模式以学案为教学载体,所以在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设计。特别是对于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翻译、动嘴说话,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感官的学习作用,也可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3.提高教师的素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1.“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
1.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1.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2.导学学案的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包括以下6个环节。
3.学案设计的说明
3.1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技能。所以导学方案的设计始终围绕这三个目的,为这三个目的服务。
3.2主线设计。
训练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内容、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导学方案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设计的。
3.3关于学习目标的确立。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建立在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顺序,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沟通点、共鸣点,交给学生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尽力就可为。
3.4关于快速阅读训练的设计。
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文。然后设计6―8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判断正误,或有关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问题,也可以用WB中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总之,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尝试只要快速阅读一遍便可进行回答的成功感,营造良好的成功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速度兴趣。
3.5关于仔细阅读训练设计。
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的难度应加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含义),要求学生在通盘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设计这类问题,可用suggest(暗示)或should(理应)这类词语进行发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找到文章与答案有关的范围之后,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而且要通过推理和判断,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理解其意。
3.6关于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的设计。
这时整个导学方案的重点。课文中出现了重要语言点和新的语言点现象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可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把正面讲解转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境,题型要多种多样,如完成句子、单项选择、句型转换、英汉对译、单句改错等,把一个个的新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指导学生一一解决,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3.7关于达成训练的设计。
达成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3.8关于能力训练的设计。
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注意加大习题难度,题型要与NMET接轨,以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导学学案的使用方法
4.1将“导学方案”印好,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学几个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但不宜把全部生词教给学生,要留一部分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以达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4.2学习目标作为第一环节,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向学生交代清楚。第二环节快速训练和第三环节仔细阅读训练,可采用提问、扮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问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兼顾上游学生。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错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悬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环节重点、难点导学和突破训练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进行突破。确实需要教师解释的,可适当用英语进行讲解。第五环节达成训练要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第六环节能力训练宜留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135.
孙道荣
①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②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③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④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⑥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
⑦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
⑧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选自网络,有改动)
1、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转角处的爱”为题有何好处?(2分)
2、通读全文,概括出事件的经过。(2分)
起因:住在楼上的老人们嫌拎着小椅子下楼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经过:
结果:老人们开心极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面、聊天,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到家里做客。
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四段的作用。(3分)
4、结合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5、请具体谈谈你对文章第8段内容的理解。(3分)
答案:
1、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1分),设置悬念,富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2、经过: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下楼,在楼梯转角处都放了椅子(1分),后来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的便利改放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1分)
獐子采药回来了,看见蛤蟆还在水塘里挣扎。獐子想把它拉上来,蛤蟆连连摇头,地说:“你虽然采药回来了,可是你走错了方向,我虽然掉进了水塘,我的道路是正确的。”
獐子无奈,只好独自回去禀告采药老人。老人听了叹气说:“咳!蛤蟆弟子哪里是听我的话呢!让他在水塘里想想吧!”
獐子又来到水塘边,告诉蛤蟆说:“。”蛤蟆一听大声嚷道:“”
几百年过去了,蛤蟆还是在水塘里叫着:“咕呱,咕呱!方向没错!”
阅读题:
1、写出句中带点字的不同意思。3%
(1)这条路很直,只要朝正南方向走就行了。
(2)蛤蟆和獐子看清方向,直往南走。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描写心情的词语。3%
3、补写第5节的内容。6%
提示:獐子怎样对蛤蟆转告师傅的话?蛤蟆听了师傅的话为什么要大声嚷,它会嚷些什么?
4、写一写你读了这个寓言后受到的启示(不少于50个字)4%
参考答案:
1.笔直,不弯曲。一个劲儿。
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太阳已经西斜,渐渐朝湖的方向落去。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
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是它!前方,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来了,就是它!威武、漂亮的白轮船就象滑行在琴弦上似的,又直又平稳。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现在可以看出,轮船在波浪中微微颠簸着,船尾拖着一条明晃晃的、泡沫翻滚的长带。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
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就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
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他。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他留给爷爷,一去就再没有回来。爷爷说,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了新家庭和两个女儿;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上当水手,好像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
轮船前进着,渐渐远去。它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鱼儿正朝它游去。他希望这样来变鱼: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头还是自己的,让又大又圆的头长在细细的脖子上,还让头上长两只招风耳朵和布满伤痕的鼻子。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他在伊塞克湖里游过了一浪又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你好,白轮船,我来了!”他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船上的人都感到十分吃惊,一齐跑上来看。他对当水手的爸爸说:“爸爸,你好,我是你儿子,我是来找你的。”“你算什么儿子你是半人半鱼! ”“你快把我拉上船,我就变成人形了。”“好吧,咱们就来试试看。”
爸爸撒下鱼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
然后……
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
他要告诉爸爸莫蒙爷爷是最好的爷爷,奥罗兹库尔姨父常常骂他老人家,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骂爷爷。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后来就来了这个奶奶,有时很凶,一发起脾气,简直要吃人。
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脖子深。河那边的森林叫风吹得喀喀嚓嚓、呼呼喇喇直响,呜呜地直叫。真叫人害怕!
我们那里到了夏天放牧的人偶尔带着羊群和马群在大草甸子上过夜,我跟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玩捉迷藏,学打仗,玩得非常带劲儿,简直不想走了。要是天天能跟孩子们一块儿在草甸子上玩,那该有多好啊!
冬天,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我要是一个巨人,一定会走出房去,大声对山说:“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然后我就蹂着雪,淌过河,到森林里去。夜晚树木在森林里是感到很害怕的。树木很冷清,没有人跟它们说话。光秃秃的树木冻得瑟瑟发抖,没地方好躲藏。我要到森林里去,拍拍每一棵树的树身子,叫树别这样害怕。大概,那些到春天不发绿的树就是吓死了。
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切。他往往要讲很长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冬天很长很长,要是没有爷爷讲故事,冬天是很乏味的。
……
白轮船渐渐远了,轮船的烟囱在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了。
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尾老是想不出来。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河向湖里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一切。但再往下,事情就难了。因为,如果再往下,轮船就要渐渐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各自回家,爸爸也要回家。这可怎么办呢跟爸爸走
爸爸肯带他吗……
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到水面上。
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湖面正闪着耀眼的光芒。
(节选白《白轮船》,有删改)
《白轮船》阅读题目:
1 9.小说以“白轮船”为题有何好处(4分)
20.请简要概括“孩子”的形象特点。(4分)
2 1.试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于法和表达效果。(4分)
①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岸,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②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22.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两种加以分析。(6分)
《白轮船》阅读答案:
19.①白轮船是父爱的象征、孩子的希望,以它为题可以凸显孩子对父爱的期盼。(2分)②白轮船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孩子盼白轮船、看白轮船、想象中登上白轮船展开情节。(2分)
20.身世坎坷。孤单寂寞。渴望亲情。渴望勇敢。想象力丰富,感触细腻。(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其他特点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