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施工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2 12:07: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下工程施工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下工程施工总结

篇(1)

1.工程概况

成都地铁双流机场站工程位于双流机场T2航站楼高架桥路面正下方,呈南北向布置。设计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南端设置停车线兼折返线。车站主体建筑面积为14546.5m2,总建筑面积为16964.5m2,基坑尺寸448m×18.9m。本工程侧墙模板设计采用大模板,模板支撑体系为单侧支模。

2.地下工程大模板体系施工工艺

2.1 侧墙大模板体系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侧墙模板体系采用大模板体系,由竖向次背楞、横向主背楞和专用U形连接件组成;面板与竖向次背楞采用自攻螺丝和地板钉正面连接,竖向次背楞与横向主背楞采用U形连接件连接,在竖向次背楞上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吊绳。两块模板之间采用12#槽钢作为连接带进行连接,用连接带插销固定,从而保证模板的整体性,使模板受力更加合理、可靠。

根据工程设计情况,侧墙大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双面覆膜木胶合板,次背楞采用100×100mm木枋,主背楞采用双[12#槽钢,大模板周边一圈设置边框封边,边框采用100×100mm木枋,每块大模板上采用φ14钢丝绳设置2个吊环,便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吊装。

2.2 侧墙大模板的组成

2.3 侧墙大模板主要施工节点

侧墙大模板拼缝结点

侧墙大模板通过横肋连接带进行连接,模板与模板之间直接拼缝时,直接采用横肋连接带配合连接带插销进行固定,当模板与模板之间存在缝隙不能拼在一起时,则增加拼缝模板,用连接带压住拼缝模板予以固定。

2.4 侧墙大模板的拼装

拼装前的准备工作

1)工具准备

常用模板拼装工具有:手电钻、开孔器、钻头、批头、电刨、电锯、曲线锯、锯片、墨斗、铅笔、卷尺、角尺、电锯、靠尺、线坠、油漆刷、灰刀、毛笔、扳手、胶枪、气钉枪、气钉等。

2)辅助材料准备

油漆、玻璃胶、原子灰、自攻螺钉、铁钉、钢丝等所用到的材料。

3)拼装平台

大模板制作需搭设拼装平台,平台高度300mm,选用槽钢进行搭设(如下图);拼装平台设置在北端头井区域的木工加工房,尺寸2000×4000mm。操作平台搭设应牢固、安全、平稳,对应的各构件平行而且确保在同一水平面上,对角线长度保持一致。

2.5 侧墙大模板的拼装过程

2.5.1放置主背楞

按照图纸设计间距把主背楞排放在搭设平台上,在主背楞上画上定位线,拉准对角线,让任意两条背楞构成的长方形对角线相等,主背楞间距800mm,主背楞双槽钢之间的距离40mm。

2.5.2次背楞安装

按图纸尺寸,先在主背楞两侧各放一根次背楞,画上定位线,拉准对角线,然后用U形连接件与主背楞固定,次背楞间距250mm。这两条次背楞的同一端连上一根细线,作为基准线,其他次背楞都对齐这根基准线排放,并保证与两边的次背楞平行,把每根次背楞用U形连接件固定。固定U形连接件的时,在设置吊绳的次背楞部位必须要用U形连接件,其余次背楞U形连接件的交错放置。最后按图纸尺寸装上吊绳。特别注意,安装吊绳时,要用一块钢套管穿过木梁上开的孔洞,将吊绳从钢套管中穿过,避免吊绳与木枋直接接触。

2.5.3 铺设面板

把面板先按照图纸设计尺寸裁好铺到次背楞上,尺寸有误差时,用手工刨把尺寸找好,如下图。

将第一块面板四角打引孔,钢钉定位(不要钉太深),如下图。

将此面板引孔定位后打引孔,引孔前端扩大2—3mm(如下图)。

用电钻打自攻螺钉。

铺第二面板,将接缝处抹玻璃胶,粘合,拼缝紧凑(如下图)。

以后步骤重复以上步进行操作。

面板全部铺好后,将板面擦干净,去除尘土,将面板表面水分擦干。

安装端头木枋,如果面板超过了次背楞的长度尺寸,就要根据需要尺寸临时增添端头木枋。端头木枋的作用是:增加模板顶部的整体刚度,防止混凝土污染模板背面,最重要是防止起吊时次背楞跟面板间发生位移(如下图)。

2.5.4端头连接板安装

次背楞与主背楞固定完毕后,在4个角点处安装一块300×300×3mm的钢板,钢板上设置细小孔洞,用铁钉钉入端头木枋内,从而将两个相邻的端头板连接固定,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

2.6 侧墙大模板的堆放

拼装完成的大模板,需要有规律的堆放在一起。一般情况下,将第一块模板面朝上并保持离开地面净高300mm以上,背楞朝下放置平稳,确保水平,不能有晃动余量。然后在面板上放置2—3根长条木枋(间距2000mm),木枋长度与模板长边相近即可,接着放第二块模板,一般5、6块为一堆。模板注意保护面板,防止受雨淋和暴晒,储存期超过一周的应用帆布遮盖起来(如下图)。

大模板需堆放整齐,模板面板不得与尖锐物相接触,避免面板损伤。

篇(2)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地下工程的开发工作。地下工程施工需要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施工的条件恶劣,施工的难度要更大。一般来说,地下工程施工工期比较长,而且风险性高。我国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能力不足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地下工程施工能力的提升,并且保障地下工程施工的效果。

一、地下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已经开展有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形成了我国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对于施工安全的控制能力欠缺。可以说,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事故的发生是较为频繁的,死亡人数也居高不下,这个情况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总结起来,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施工企业盲目缩短工期

缩短工期,虽然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但同时也给施工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盲目缩短工期会违背地下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导致施工人员一味赶工期的同时忽视了安全防护措施,形成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盲目缩短工期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工期缩短的同时就意味着应当具有的施工工序被忽视和撤销,其中安全防护措施使最容易被撤销的,因为安全防护措施对于施工的进度提升没有帮助,仅仅是对安全起到防护作用。而且赶工期还会造成施工设计方案不够完善,施工方案完善与否也是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施工方案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就进行施工,尤其是面对地下工程施工时的复杂条件,自然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安全防护资金投入不足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安全防护工作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盲目节省工程成本,减少安全防护的投入,导致安全设施不能满足防护需要,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防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中较为普遍,这种现象虽然节省了建筑企业一时的资金开支,却很容易给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并且会降低施工的质量。当然,安全防护资金的不足还可能是由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投入不足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更不可盲目开工,应当等资金完全到位,可以确保安全防护资金足够时,再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工作。在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施工,必然使安全防护能力降低,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技能差、安全意识低

施工人员素质不足,是当前建筑施工领域普遍存在的情况,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样存在人员素质问题。一些施工人员无证上岗、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技能不足,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人员多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对于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更没有经过安全技能培训,导致施工过程中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施工人员导致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重视起来。国家已经通过《安全生产法》等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技能进行了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将会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四)施工单位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一些城市地下工程在招标过程中违反规定,走人情关系甚至收受贿赂,把工程包给不具备足够的地下工程施工能力的建筑企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安全防护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施工单位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针对这个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招标程序和严格的监管,保证具备足够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施工流程,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二、针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现状的提升对策

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人的原因,而不是施工能力不足的原因。因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控制人的行为,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具体可以应用以下一些具有足够可行性的对策:

(一)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权交给第三方

监管应当具备足够的客观性才能发挥其实际效果,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管工作交给和施工单位没有利益瓜葛的第三方,可以大大提升施工安全监管的客观性,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被发现,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大大提升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对于第三方的安全监管行为,应当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企业要及时上报,严肃处理,从而达到对所有施工企业的警示作用,形成安全性足够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氛围。

(二)应用现代化、高效化、信息化的安全监测手段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让各种信息化的安全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这些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应用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达到提升监管效率和准确性的效果。应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进行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性的监管工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我国在这方面也应当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把信息化、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应用到实处,帮助实现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性的实质性提升。

(三)提升对于施工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决定了对于施工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是较高的。对于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有必要在施工前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涵盖施工企业的施工经验、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等。对于施工企业制定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方案,也应当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审核,保证其足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后,才能应用到施工中。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评估能力的提升,及时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制定合理的对策,从而实现施工过程安全性的提升。

三、总结

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复杂的安全影响因素,并且安全影响因素会随着施工的进行发生改变。面对地下工程施工的严苛条件,必须重视安全保护工作。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现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提升措施,应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实现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在这其中,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安全防护行为进行约束,企业应当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重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梁波,洪开荣,梁庆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的现状、分类和发展[J].现代隧道技术,2008,S1:20-26.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地下工程,顾名思义,即建筑在地面以下的工程。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展开,地上空间日益紧张,地下空间必将成为开发的重点。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地下方向的核心课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知识更新很快,且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该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期待为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课程的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矿山、道路、水利水电、城市地下空间等领域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技术、设备等,内容包括平洞施工、立井施工、斜井施工、掘进机施工、盾构施工、顶管法施工、沉管法施工、冻结法和注浆法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下工程施工挖掘和支护的相关术与工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岗位任职奠定基础。从主要内容来看,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1.1学科综合性强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涉及课程多,综合性强。该课程不仅涉及到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土力学、地下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还与爆破、通风、给排水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课程内容庞杂,各章节跨度大。

1.2课程实践性强

与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同,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绝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关注平洞、斜井、立井等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这些知识的讲授,单纯依靠课堂“板书+PPT”的解说难以让学生完全掌握。

1.3知识点更新快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涉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技g与工艺日新月异,而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在本科生所用教材中往往难以体现。考虑到地下工程埋藏越来越深、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实际情况,恰恰是这些新工艺,在以后的建设中必然得到广泛应用,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亟待解决。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

从现有关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教材来看,各高校采用的本科生教材行业特征显著,针对性较强,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不符合当前教育行业“大土木”的精神,更与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背景不协调。因此,针对各高校教师和学生水平、研究侧重点,选取符合自身特色和层次的教材是目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授课的重要问题。

2.2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各高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仍以“板书+PPT”为主,辅以少量的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这种方式虽然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所改进,但仍不能满足大土木行业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3实践教学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对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目前采用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现场观摩实习。考虑到安全管理、经济效益等因素,施工企业一般不同意学生到现场学习和实践,即便接受,观摩学习也仅有数天时间,很难看到整个施工过程,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完整的施工工艺流程。

3教学改革措施

3.1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应当补充地下工程新的施工工艺,广开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工程案例、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工程建设中自主创新的施工技术,如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管幕+冻结预支护、矿山法暗挖”的施工方法、蒙华铁路白城隧道采用的马蹄形盾构设备等。

3.2教学方法改革

以关键施工技术、方法为核心,减少教师理论讲述时间,增加学生自学环节。围绕特定主题或典型工程案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再由教师进行评论,合理的实现教学相长。例如,目前盾构施工中广泛采用的矩形盾构、马蹄形盾构等异形盾构的特殊工法。

3.3实践环节改革

任课教师应充分搜集资料,了解实际工程案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制能够反映主要施工方法全部过程的动画或视频,使学生对施工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盾构机的入井、掘进、支护、出井等过程。

结合我国主要城市大规模修建地铁、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的情况,组织学生到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处于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如明挖车站、暗挖车站、盾构施工区间等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初步掌握课堂上无法或难以讲授的内容。

4结语

本论文系河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GJYJTJ01)资助成果,本文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部分措施已经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长期的动态过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也需要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濮仕坤,杨庆恒,李二兵,等.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维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5):105-108.

篇(4)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下工程施工经常会引起地面的沉降、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土层刚度的下降。为此,做好地下施工中的优化设计、控制地下水位以及防止水污染等相关工作,对于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地下施工条件的概述

1、土质的不同

城市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河流和植被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使土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于一些含水量较高的土质,就会为排水工作带来难度;对于土质较为松垮的土质,其安全性就会令人担忧。因此,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的具体环境进行考查。

2、限制性因素较多

由于地下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类工程大多受环境的影响,施工速度较为缓慢,建成时间较长;建筑物、管道、电缆等地下设施层出不穷,对施工单位的沟通和调度能力是一个考验。

二、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地下水影响

建筑地下结构施工操作极易对岩土体之中的水质――地下水形成破坏与影响。由于地下结构的工程施工操作极易因对地下土层的触动、破坏而改变岩土体原有的地应力,直接、间接地破坏岩土体中的地下水,破坏了岩土体与地下水之间的物理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化学作用,阻碍了岩土体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与约束。在对岩土体的破坏过程中,岩土体正常环境下对地下水质的渗流介质作用逐渐遭到破坏,施工操作破坏了原有的空隙结构分布,间接改变了地下水产生、运动的环境,最终阻碍了地下水正常径流、产生及循环;同时,由于地下岩土体结构的改变,岩土体的渗透压、渗流边界特点也随之转移,其中温度场的变化也同时加重了上述特性的变化,最终严重破坏岩土体结构及地下水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加大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工程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周边地区土体、岩石、道路及建筑物的稳定。

2、地表移动变形影响

地层在长久的自然作用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力的走向,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施工中,如果贸然将某块岩体脱离,就容易造成局部范围力的失调,这种情况不仅对土层的原有状况造成了改变,而且也为地下工程的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这种岩层的变形在较为空旷的地域影响比较小,如果在建筑物较为密集、人口较多的地段,土层可能会因承载力不够,造成塌陷。但是,土层变形是伴随着地下施工全程的,也就是说,只要地下施工还在进行,那么土层变形的情况就难以避免,施工单位只能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将土层影响的范围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3、对临近管线及建筑影响

此类问题在建筑工程较多的城区较为多见。城市建筑地下施工的同时,往往有其他的建设工程也在进行,或建设施工区域涉及周边多个建筑及地下管线、道路影响,此外,施工过程还极易出现周边植被负面影响。施工规划不当、勘探失误或操作不当都会引起对周边道路、建筑物的影响,还会触及地下管线,影响城市正常水电供应或处理。很大程度上,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因地表变形、移动而起,同一工程不同区域因地表建筑、道路及植被分布不同、地质情况不尽相同、施工操作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形变,此种情况下的建筑物极易遭受严重损害。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与施工性质、地表情况、管线类型等有直接关联,刚性管线有较好韧性,一般可正常运行,也会承受不了过大影响而断裂;柔性管线同刚性管线一样有一定的应力变化承受范围,超出承受范围的应力变化会引起管线的泄露或断裂,最终都增加了管线不必要的维护、更换成本。

4、地下工程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管道、电缆等基础设施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地下空间。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就会受到管线铺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做好合理有效的沟通,就会出现挖坏电缆或者管道的情况。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会产生很强的噪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5、地下工程对空气的污染

地下工程在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渣,大量的废渣积攒在地表不仅占用大量的地表空间,而且一遇大风天气就容易造成小规模的沙尘暴,无论是对行人呼吸还是晾晒衣服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废渣量过大,而施工单位又不想占用过大的土地空间,就会使废渣被叠的越来越高、越来越陡,一旦遭遇暴雨天气,就很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如果没有相关的防护措施,就会导致回填,延缓了生产进度的同时,也为员工的安全生产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研究

1、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致的巡查,根据现场条件,例如地表建筑物的位置、周围有无水塘等,找出施工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做到大致的掌握。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土质、水位、受力、污染情况等等,根据测定而来的数据制定一个大致的设计图,初步定完设计图纸后就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联系,看看工程建设范围之内是否有管道、电缆设施,并及时地做好沟通工作。对现场的条件进行复查,找出不足的地方,对设计图进行优化。

2、材料的选择

施工材料伴随着地下施工的全程,如果从施工材料出发,就能够很好地避免环境污染情况的发生。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代替传统的有毒化合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取代传统的施工技术,从而防止因材料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

3、施工进程中的控制

根据周围的水文状况测算出施工过程的涌水量,技术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涌水的实时状况,如果发现大面积的漏水,应及时对涌口做封堵处理。为了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下沉,需要施工单位将基坑内部抽取的地下水及时地返还到土层之中,以保证地下水平衡。在施工过程中,尽量进行封闭式施工,保证施工之后的污染物能够及时地排到地面。

4、施工进程后的维护工作

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将施工中产生的杂物、垃圾、废料收集起来,将地面土层铺设完整,针对水位下降的问题,可以通过基坑降水技术中回灌井的使用,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废渣、杂物周围围上一层防护网,防止大风天气下造成的空气污染。对施工环境周围进行细致的检查,包括居民用电、用水状况是否受到影响,周围建筑物是否出现裂缝。如果发现有地表沉降的状况,就需要施工单位及时对其进行填补、压实。

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种类的增多,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复杂、严重。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施工主要会引起环境中的地下水循环变化、地表移动、建筑及管线破坏及一般的噪音、空气污染。新时期的地下结构施工应从施工前期、实际施工两个方面全面改善施工规划与操作,还应积极引入逆作法等新型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操作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近10年来,研究所结合我国基础建设的需要,针对隧道、地下工程等与岩土介质力学特性和理论相关的难题进行基础性研究工作,并注重解决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研究所在宋战平的带领下,研究方法与模式推陈出新.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的奇迹。“我们要不断提高工程应用技术的研发效率和理论研究深度,以求达到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宋战平说道。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多样,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及地下工程环境保障技术就成了解决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重中之重。团队针对山区城镇工程建设中爆破施工扰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岩质地层悬臂掘进机施工技术”,从而有效拓宽了“铣挖法”施工领域,改变了我国岩质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的固有模式。针对复杂环境和复杂断面条件下的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快速支护施工的关键问题,研发并实施的“单层衬砌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亚洲第一长大公路通风斜井,解决了长陡坡斜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困难,风险高、质量难以控制的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要致富,先修路”,我国西部地区一直是经济“重灾区”,道路就是其中的软肋。结合我国西部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宋战平首次提出了“西部隧道地貌控水成灾”的指导思想;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并实施的“以地质地貌分析为基础,随施工进度分阶段进行地质雷达配合红外探水及掌子面素描分析为手段的多阶段、多层次、多方法的综合立体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降低了复杂富水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的风险,实现了西部环境敏感区隧道地下水“零排放”的目标。针对西部地质复杂条件下的大断面隧道软岩的大变形问题等.提出并实施的“大断面隧道扩挖让压释放变形,其后注浆补强提高刚度增强抗力;变形平稳施作外圈加强支护形成封闭,其后进行二次衬砌确保安全”的大变形整体整治原则和技术,直接指导了兰渝铁路天池坪隧道、化马隧道等工程的设计修正与施工,并广泛应用在我国西北乃至全国同类隧道建设中。

针对我国西部新疆及中亚地区地质复杂、环境脆弱的特点,宋战平及其带领的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研究所研发的“大断面隧道旋喷加固全断面施工技术”,成功推广应用于我国“丝路”沿线的将军沟隧道、新玉希莫勒盖隧道等10余座隧道以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乔尔马扎克、吉尔吉斯斯塔的南北第二通道隧道等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塔吉克斯坦乔尔马扎克隧道建设中,塔吉克斯坦总统和总理先后多次视察隧道工程现场,塔吉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电台、报纸多次对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进行报道。

复杂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开拓队

近年来,宋战平带领下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研究所先后参与了北京地铁,天津地铁、武汉地铁,哈尔滨地铁、西安地铁等十余座城市地铁的建设咨询工作,科研成果丰硕。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其背后不仅仅是辛劳和汗水,更多的是一份对工作的责任心在支撑着他们;成绩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激励。

篇(6)

关键词:地下工程;工程地质问题;预防

城市地下工程具有现场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长、对环境影响控制要求高等特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高风险性系统工程。但是,地下工程建设一般都在市区内,在其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引起周围地层的位移、变形、沉降与塌陷等环境地质效应,对周围地面建筑物及基础、地下早期人防和其他构筑物、公共地下管线和各种地下设施以及城市道路的路基、路面等都可能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已经出现并且孕育诸多工程地质问题。

1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

1.1地面沉降

1.1.1地层初始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下工程开挖是在存在初始应力场的地层中进行的,开挖引起地层初始应力状态的改变,即二次应力场,它是由地层初始应力场与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场的叠加应力场,对应二次应力场开挖的位移场仅是由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场。地表沉降的主要机理是由开挖面的应力释放,附加应力等引起地层的弹塑性变形。引起初始地应力状态改变的主要原因有:

(1)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

(2)地下工程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和地层损;

(3)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

1.1.2土体的固结沉降: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与时间有关。土体内部含水渗出,体积逐渐减少,这一现象成为土的“固结”。随着土体的固结,土体的压缩变形和强度逐渐增长。因此,土的固结所产生的沉降是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根据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总结固结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固结沉降;

(2)土体空隙水压力变化,引起土体的固结沉降;

(3)土体扰动后,重新固结后产生沉降;

(4)土体的次固结和流变。

1.2洞室围岩失稳

地下开挖后,洞壁围岩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岩体的支持而向洞内产生松胀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了围岩所能承受的能力,围岩就会被破坏。围岩的变形破坏程度常取决于围岩的应力状态、岩体结构和洞室的断面形状等。洞室开挖使地下原来的应力状态被破坏,围岩应力重分布,产生变形位移。

均质岩土体中应力未达到或未超过其强度以前,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变形速度快,变量小,瞬时完成,一般不易察觉;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土体强度时,塑性变形十分明显,发生压碎、拉裂或剪破。当岩体强度主要由结构面控制时,与上述情况基本一样,但当结构面组合构成围岩不稳定条件时,岩体除了弹性变形外,塑性变形也比较明显,它表现为围岩分离体(岩块)的相互错动,围岩松动时围岩稳定性降低,为进一步松动创造了条件。

1.3斜坡破坏

斜坡破坏主要发生在山区城市,除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引发的,而工程地质作用造成的斜坡破坏较自然地质作用频率大。当然决非任何斜坡破坏都能称为地质灾害,但斜坡破坏确属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斜坡破坏主要形式为滑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岩性、构造、地形、地震、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其中,许多山体滑坡现象是由地下工程活动引发的,即主要是由于地下工程的开挖或采掘影响到了上部的山体,使岩体开裂,地面倾斜,并在一定条件的配合下,导致山体失稳形成滑坡。在隧道建设中,滑坡现象主要发生在浅埋、偏压及进出口等地段,其危害常常比较严重。为评价斜坡岩土的稳定性,预防斜坡破坏导致的地质灾害,认识引起斜坡破坏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掌握其运动发展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前在城市这个人类经济活动的密集区,斜坡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是巨大的,都是由于工程活动不合理造成的。

1.4地下水污染

在城市环境地质中地下水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现为地下水的侵蚀。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和地下水污染主要由人为引起。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类活动加剧,对地下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多数城市垃圾随意堆放;工业废水和废液不经处理或初步处理后任意排放。首先污染地表水,经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或渗入地下水,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对城市的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工程不断侵蚀破坏。

2防治措施

2.1开展详尽的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需要的参数和指标,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开挖步骤,如果地下工程建设所涉及勘察资料不详细、不准确,势必给支护工程带来事故隐患。

2.2做好开挖方案的优化选择

地下工程的开挖方法很多,以基坑工程为例,有分层全开挖、中心岛式开挖等等。开挖顺序不同,引起的位移不同,中心岛法的开挖顺序就比从一个方向按顺序向另一个方向的开挖方法,对基底隆起和桩后地面沉降有一定程度地减少。因此,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开挖方案的优化选择。

2.3实行科学的降水设计

水是影响基坑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实际统计资料来看,约有70%的基坑事故与地下水有关,因此,地下工程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地下水的影响。地下工程建设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要降低地下水位,就要合理地选择降水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降水的方案设计,以及进行降水方案的水位预测,通过预测进行降水方案的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降水方案。

2.4做好现场监测,开展信息化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相互共同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的开挖和降雨等条件下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开挖设计。通过施工时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的监测,可以了解变化的态势,利用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就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当安全储备过大时,可及时修改设计,削减围护措施。

2.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篇(7)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ydropower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powerhous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hydropower statio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lso is everybody all the time the key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tus of the technique and the main content, in the light of Gezhouba Dam group i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discuss.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近年来,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我国的能源支柱产业,各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不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我国大多数的水利水电工程选择在高山峡谷处,这些特定的地理环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大部分采用的是地下洞室施工技术,其优点是由于是在地下施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小,对于环境保护来说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相比如地面施工工程,它不会影响到地面上的工作和活动。地下洞室的施工场地非常狭小,在工序较多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彼此的干扰,并且围岩地质的条件比较复杂,安全稳定性要求严格等。如何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效可行的管理地下洞室开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水利水电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1.1 发电系统的快速施工技术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的施工技术方面,也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1)为了能够实现多个工作面的连续施工工作,必须对总体的施工方案进行规划和必要的优化,对施工支洞进行科学的布置,使各个系统共同形成一个互不干扰却又有机联系的整体。2)从快速施工的角度来考虑,要结合某些关键线路上的地下厂房尺寸的大小以及工序的多少,来合理规划分层和分块,经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案是:在平面上多种工序,立体上多种层次。3)在地下厂房的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四大难点是:开挖顶拱、支护顶拱、对岩锚吊车梁的施工以及开挖母线洞。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4)注意对新工艺、新设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采用,对于与施工配套的新设备,如:电脑台车、反井钻机等等,更应该保持灵敏的嗅觉,从硬件上不断提高施工效率。要能够动态的调整喷锚支护的设计参数,应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1.2 大断面隧洞开挖的快速施工技术

该部分的施工要坚持三条原则:1)核心是锚控支护,尽量控制好围岩的变形,施工中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包括:勘探要超前,预先灌浆,进尺要短,爆破采用弱爆破,尽早进行封闭,支护力度要强,测量次数要频繁。2)在碰到自我稳定时间比较短的洞段,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分层和分区的开挖支护技术,将顶拱层分成4个区进行开挖。3)要主动加强调整支护参数的意识,加强对安全的监测和对反馈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开挖进口渐变段的洞口时,要在进口明挖的低一级马道上往顶拱方向安装垂直锚筋桩,同时要在洞脸的周边打上预应力锚杆,以此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1.3高压岔管的施工技术

近年来,抽水蓄能电站在我国不断的新建,一直摆在工程师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采用怎样的高压岔管结构形式,目前常用的是高压钢筋混凝土岔道技术,它是单层的钢筋布置,混凝土的衬砌厚度为60厘米,在28d上的抗压强度为30兆帕。对于此岔管的设计原则包括:设计围岩来承受大部分的内水压力。围岩需要钢筋混凝土衬砌的保护,同时,该衬砌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糙率和方便高压灌浆作业。围岩的加固可以通过高压固结灌浆来实现,以此来实现其抗渗性,也应该适当施加给混凝土岔管一定的预应力。在水道无水放空的情况下,由混凝土衬砌以及一倍厚的围岩共同来承担外水压力。将排水洞和排水孔设置在岔道的顶部,方便释放水压力。该岔道施工技术要点包括:1)要严格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有效控制开挖体型和保护围岩,防止变形。2)注意加工和绑扎环向的钢筋,在加工完成以后需要用专门的模具将其调整到位,使得其曲线圆顺和表面的平整。3)对透水排气模板的开发,以此来解决混凝土泌水和排水的问题。

1.4 高压长斜型井的快速施工技术

一般采用正反井同时挖掘的方式对斜井的导井进行开挖,上口采用下山法,下口采用阿力马克爬罐打反导井方法。上口的时候采用手风钻进行开挖,此时的工人劳动强度比较大,进度慢;下口时,导井的开挖速度可以比较快,但是此时通风比较困难,作业环境也不理想,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模板技术是斜井混凝土施工中的难点技术,常规的方法都比较缓慢,所以希望能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中找到更加合理的技术。

1.5 混凝土模板的施工技术

当下,方圆形的断面一般采用的是先底板后边顶拱的模台车。地下工程模板技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峡工程中的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包括四条输水廊道、三十六条竖井。廊道中有十六条变断面的斜井和七十二个渐变段。竖井模板选用五种类型,分别是:边顶滑膜、弯道摸、自升式爬模、全断面变径滑模等。斜井的模板投入了四种不同的专用模板,包括弯道模、边顶滑模、底拱滑模、全断面变径滑模等。平洞模板选用多达十三种不同类型。总共加起来模板达到了80多套。由此看来,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的模板类型之多和数量之大。在技术上采用的是先进的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保证了混凝土成型的高质量[1]。

2葛洲坝在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的技术创新

作为国内最大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多年的发展,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目前已经拥有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施工技术方面也走在国内外的前沿,下面就其在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方面的技术创新进行介绍。

2. 1岩锚吊车梁施工技术的采用

该技术相比如传统技术,在施工上更加方便和安全,能够适应很多不利的环境,大大的减少工程量,由此降低工程造价。在溪洛渡地下厂房的施工中,分区、分序进行岩锚吊车梁的开挖,开挖步骤分为:首先进行岩台的竖向光爆孔以及保护层的造孔;完成以后进行岩台斜面的光爆孔造孔,并且要锚喷加固岩台下的拐点;最后,将斜面双面光爆与岩壁的直墙面一次成型[2]。

2. 2盾构施工技术的采用

这种技术主要是应用于软土隧道的修建中,由于它是在盾构保护下完成施工,所以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工作效率比较高。在葛洲坝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隧洞施工中,就是采用盾构施工技术的。由于该工程的施工难点在于:穿黄工程不仅要穿越透水砂层,而且还需要通过粉质壤土层,砂性土层中较强的透水性使得对刀盘和刀头的磨损大,并且要承受很大的水压力,难以施工,经过多方考虑,最后选用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机,其施工步骤包括:首先在隧洞的始终端各建一个工作竖井,盾构就位于北岸工作井,施工沿着设计的轴线逐渐向南岸推进,然后向南掘进邙山隧洞。在盾构机推进的过程中,要完成的施工任务有:正面土体的开挖,管片的拼装和维护等等。

2. 3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技术的采用

对地下洞室群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施工进程中,影响因素多,条件复杂,工序多,又由于施工空间有限,造成互相之间的干扰大。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总工期,施工的强度和交通运输等各种因素对各个洞室的施工进行安排,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施工仿真。葛洲坝集团成功开发了“溪洛渡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系统”,该系统包括五大部分:地下洞室群通风散烟模拟与优化、地下洞室通控制与管理、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模拟与优化、施工机械配套组合优化、三维可视化展现。该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包括:科学逼真的对施工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和验证;有效的预测和评估施工过程以及施工中各项活动的协调关系;及时的发现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通过三维可视化,再现施工过程、施工场景。该系统模拟地下洞室群的施工过程并对方案进行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

3 结语

我国的水电站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逐渐向集成创新转变,为了高效的实现爆破,研制性能更高的爆破器材和设计更加完善的起爆网络;改变传统的挂钢筋网喷混凝土,采用钢纤维喷混凝土;采用反井钻机和滑模技术等等,都体现了这种转变。葛洲坝集团是我国水利水电施工的典型代表,也是实力强大的队伍,长期的工程实践已经让它们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创新体系,很多的水电施工技术代表着我国相关技术的制高点,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水利水电市场,有必要拓展新领域和新型产业。

参考文献

[1] 樊红卫.沙哈拉峁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0(1).

篇(8)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57-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以及交通阻塞等,这些均给人们的居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由此,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变得愈发重要。

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作为施工的前期环节和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城市地下建筑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和评价,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施工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施工方法及具体的施工手段。我国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由开挖技术、支护技术以及施工辅助技术共同组成。

(一)开挖技术

我国地下建筑工程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明挖法

明挖法是从地表开挖基坑或堑壕,修筑衬砌后,用土石进行回填的浅埋隧道、管道或其他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的总称。其主要施工技术有地下连续墙、盖挖法以及沉管法等。

(1)地下连续墙:是在基础中沿轴线开挖深槽,放入钢筋笼,再用混凝土浇筑筑成墙壁的一种施工工艺,在软弱的冲积层、密实的砂砾层及岩石的地基中均可施工。

(2)盖挖法:是指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分顺做和逆做两种,其中逆做施工较难。由于施工安全,占地少,且对居民生活干扰少,盖挖法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沉管法:是预制管段沉放法的简称,在水下隧道施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施工是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沉入水下设计位置修筑水下工程。

2.暗挖法

在我国,大量的线性地下空间均是以暗挖法作业的。其中在隧道设计施工技术中有两项关键技术:一是适合于软土(岩)地区的盾构法;二是适合于硬土(岩)地区的矿山法(及TBM法)。

(1)矿山法:矿山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用钻眼爆破方法开挖断面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

(2)TBM法: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山法逐渐被TBM法取代。TBM法即掘进机法,它主要应用于挖掘隧道、巷道及其它地下建筑,它相比于矿山法,具有施工更加安全,掘进效率高以及施工质量好等优点。

(3)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城市地铁施工,它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并且施工中不影响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等设施,无噪音污染。但新型盾构的设备昂贵,而且盾构施工对断面尺寸多变区段适应能力差。

(二)支护技术

支护技术主要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和建筑环境下采用的用以加固围岩和地基的技术措施。它与开挖技术通常是相辅的,目前,在地下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支护技术有:管棚支护技术、锚喷联合支护技术及托换技术。

(三)施工辅助技术

1.岩土加固技术

(1)冻结法:是在不稳定含水地层中修建地下工程时,借助人工制冷手段加固地层和隔断地下水的特殊施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地铁施工。

(2)SMW技术:即新型水泥搅拌桩墙,具有对周围地层影响小、施工噪音小、无振动、工期短以及经济性好等优点。

2.防水技术

防水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及关键技术之一,我国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构造防水盒材料防水,从形式上可分为:水密性防水、泄水型防水和混合型防水。

3.环保技术

城市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自然、社会两方面)带来影响,这些影响会给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环保技术愈发重要。地下建筑工程环保技术分为计算分析技术、试验监测技术、施工控制技术及污染防治技术。前两者是环保技术的基础,后者是其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它们四者是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

三、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重视TBM和盾构机的引进、消化、应用和开发。

2.大力发展浅埋暗挖技术、沉管技术以及一些施工辅助技术,使得施工更加自动化、省力化、高速化和经济化。

篇(9)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62-01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包括:环境、交通和居住等方面的危机,于是,地下工程建设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地下空间的利用,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的效益,但是目前,因为对地下工程实施工作的管理不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意外损失,地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预估风险的安全措施。

1 我国目前的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政府对地下施工风险安群管理的工作十分的重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基数减少了,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我们在已经开发的风险管理系统中,还缺乏一些基础数据的有效支持,同时国内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还很低,缺乏一个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2 如何做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1)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最基本的含义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采取一些安全措施,降低风险发生造成损失发生的程度,也即能够有效地实施风险的管理,这必然会转换为效益,而不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的,可持续性的工作,是指风险主体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归类、鉴别、判断的过程。这对于风险管理者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不断的识别风险,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新的潜在的风险。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的损害程度和结果范围,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是在充分考虑风险识别后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不仅要对潜在的损失进行估计,还要对最大的经济损失进行估计。

(4)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性与定量分结合,在工程实施风险安全管理体系中,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是风险预估系统的核心,对它的准确定位,关系到后期的一个动态检测过程。

(5)施工的动态监控。

1)这是一个大的动态监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眼:①确立责任制第一、责任制是指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通过制度的形式表达出来。企业的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应该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责任、权力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②确定项目经理与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并要十分的明确安全奖惩指标。

2)要进行安全教育。①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要进行脱产安全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施工,不然,不允许上岗。②职工、外包队民工入场教育合格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使安全教育工作处于受控的状态中。③必须严格执行班前安全教育制度,除对职工、外包队民工进行文字安全技术交底外,班组长还应根据当天作业环境等因素,对本班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班前安全教育,做到班前检查班后总结。

3)要建立一个安全检查措施。①管理人员每周对建筑工地进行一次全面的大的安全生产检查,并且要作好详细的安全检查记录和考评打分记录,同时要作好日检安全记录,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情况。②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中,要虚心听取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以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联合组织安全检查工作。

4)安全预防。①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对高处作业进行安全预防工作,而且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防护设施,不经过管理层的批准,任何人不准随意拆改。

3 做好地下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地下工程施工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通常情况下,这种风险我们是无法预知的,在地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管理不善的原因,发生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这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地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估工作是我们做好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发生后果的损失,能够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对社会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地下工程建设难度很高,制约条件也很多,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机制是很重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态的监测体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地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快速有效地建立此机制。

篇(10)

地下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且深度不断加深,现在地铁工程、地下通道以及地下商业中心等不断发展,对地下工程各方面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

1围岩分级的方法

国内外现有规范或标准所列的岩体分级方法或是定性、或是定量、或是定性与定量综合考虑,实际工作中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级一般是根据开挖后直接暴露的围岩情况,对影响岩体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描述、量测、鉴别、判断,结合工程规模和实践经验综合评价确定。客观地讲,定性分级经验的成分较大,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定量分级是依据对岩石性质进行测试的数据如波速、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指数等,经计算获得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再依据所执行的规范确定,该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形式上都更科学、更合理,但取样的数量是有限的,取样的质量也有差异,存在着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缺点,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取样试验不现实,也缺乏时效性;第三种方法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利用直观的定性描述,辅以对节理、断层、岩脉的适当量测并结合以前钻探取得的岩石物理力学指标或工程类比的定量指标综合确定,以提高围岩分级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围岩分级的因素

影响围岩分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岩石的坚硬程度、风化程度、岩体的完整性、围岩初始应力状态、构造发育情况、地下水状况、以及工程荷载、结构面的方向及其组合关系等,其中岩石坚硬程度体现了岩石作为材料时的属性,岩石风化程度、岩体的完整性及岩体构造发育情况则体现了地质体的基本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各种类型岩石工程的共性,对各种类型工程岩体的稳定性都是重要的,是控制性的,它们是作为衡量各种类型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基本尺度,是岩体分级的基本因素,也是我们现场工作的重点。

2.1岩石的坚硬程度

岩石的坚硬程度反映的是岩石抵抗轴向压力破坏的能力,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岩体结构及成因有直接关系,目前国内通过岩石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把岩石划分为5级(见表1)。不同的坚硬程度对应一些代表性岩石,因此,岩石定名是非常重要的。

表1岩石坚硬程度划分

2.2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是指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破坏的程度,它直接影响岩体的坚硬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围岩分级、洞室开挖的可行性及支护方案的确定。因此,风化程度的划分在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围岩分级中是非常必要的内容。

2.3岩体的完整性

岩体的完整程度是决定岩体基本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它对围岩的稳定性起着控制作用。它受多种因素制约,受断层发育情况、节理分布、风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岩石围岩级别、岩体完整性及岩体结构的关系见表2。

表2岩体完整性划分

2.4构造发育情况

岩体构造发育情况直接影响岩体的坚硬程度、风化程度和完整性,是决定岩体基本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较为常见的构造有断层及其破碎带、节理、岩脉。

2.4.1断层及破碎带

岩体沿结构面产生位移或岩体出现大于50cm以上的破碎带,其完整性、硬度与周围岩体相比有明显差异,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现场应详细记录断层位置、产状、性质、宽度、影响宽度、结构面性质、与围岩接触关系及与洞室围岩的组合关系。

2.4.2节理与裂隙

结构面是岩体经过各种不同构造运动的改造和风化次生作用的演化而形成的。岩结构面的数量和性质对岩体完整性和稳定性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实践表明:贯穿性软弱结构面和节理裂隙是造成块体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节理密集程度目前国内尚不统一,水电部推荐的标准较符合地下工程围岩分级的实际。

节理的连续性:非贯通、半贯通和贯通。

节理的张开度:紧闭、微张、张开。

裂隙内充填物:因成因和环境不同充填物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充填物质有粘土质、砂质、钙质、含水蚀变矿物(滑石、伊理石等)、角砾质和石膏质,其相对强度次序为,钙质≥角砾质>砂质≥石膏质>含水蚀变矿物≥粘土。

产状:节理的产状是地质的基本要素,其走向与拟建洞库轴线夹角、倾向、倾角对围岩稳定和施工开挖的安全有直接关系。因此,外业对结构面产状应详细准确量测,《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根据结构面产状与洞轴线的组合关系提出用修正系数进行定量评价,它仅考虑了走向与倾角的影响,而忽略了倾向的不利因素。RMR法则对产状三要素全面考虑,定性评价,工作中更便于操作。

2.4.3岩脉

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岩浆呈脉状或岩墙状充填于岩体或其围岩的裂隙中,由于其产状多呈脉状,故统称之为岩脉,在成分上和空间分布上常和一定的深成岩体有关。岩脉位置往往是围岩的薄弱点,岩脉侵入时的高温、高压对附近地层造成破坏,因此对岩脉进行描述时应注意:超基性岩脉容易风化产生塌方;酸性岩脉抗风化能力较强,岩石较完整,具有一定的阻水作用,而且在其破碎的接触带上可能是富水区,施工中通过岩脉地带且进入富水的破碎接触带时,有可能会遇到涌水的问题。

2.5地下水

地下水是影响岩体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表水长期入渗,在岩体节理、裂隙及破碎带中赋存有水量不等的地下水,在洞室开挖后,节理、裂隙、破碎带与洞室连通,地下水沿通道排泄,形成大小不等的出水点。按其出水状态分为:滴水、淋雨状出水、渗水、涌水和喷射状出水。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规定,有地下水出露,围岩级别应进行修正;《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规定,在Ⅲ、Ⅳ级围岩中有地下水时应适当降低围岩级别。工作中发现有些同志不考虑岩体的坚硬程度和完整性,也未考虑出水状态,只要有水就降低级别,实际上有些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有影响,有的影响不大。

2.6地应力

地应力是在天然状态下,存在于岩体内部的应力,是客观存在的物理量,是岩石工程的基本外荷载之一。洞室开挖后,由于应力释放会造成岩爆、掉块、剥落等现象,所经历过的工程中大多数埋深在100m左右,应力一般,未发现有明显的地应力引起的破坏现象,在此不便妄加评论。

3.现场施工勘察

现场施工勘察应绘制写实草图,经过内业整理编制洞室展开图,纵向为边墙和跨度、横向采用里程或坐标,分段划分围岩级别,编写文字报告,单个洞室也可采用图表形式,按围岩级别、洞室几何边界条件、对围岩稳定作出评价,并结合洞室使用功能提出施工建议。

3.1必要性

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既是对原地质勘察报告的自检,也是对地质资料的补充和完善。表3为某地下工程工程地质测绘报告主轴线剖面图围岩分级与该轴线施工勘察围岩分级展示图对围岩分级情况统计对比表。

表3某工程围岩分级对比情况表

从科学角度出发,前后两次出现差异是正常的。如果不进行现场施工勘察,重新核实确定围岩级别,Ⅰ、Ⅱ、Ⅲ级围岩按Ⅳ、Ⅴ级围岩支护将会造成浪费,反之可能会造成工程重大事故。因此,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是一项不可替代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2针对性

现场施工勘察除了对围岩进行划分的基本任务外,还应对易塌方地段提出调整洞室布局和支护方案及参数,对围岩风化严重、断层节理发育段等存在安全隐患部位,提出施工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

某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发现围岩为碎块结构、节理裂隙发育、淋雨状出水,为强风化安山岩,地质人员结合洞室跨度、使用功能建议洞室位置应进行调整,实践证明建议是正确的。

某地下工程详勘地质资料中某段围岩初判为Ⅱ~Ⅲ级,在洞室开挖后现场分级发现该段围岩为全风化花岗岩,散体状结构,围岩级别为Ⅴ级,建议施工单位采用台阶分部人工开挖,禁止使用爆破开挖,限制开挖跨度、长度,明确支护方案。

3.3时效性

某地下工程详勘时判定有一条F2断层破碎带通过拟建洞库轴线,洞库开挖后进行了施工勘察,实际情况与详勘预测的情况基本一致:断层与洞室主轴线基本一致,宽度2.0m,结构面锈蚀严重,夹泥,与围岩结合差,围岩级别为Ⅳ级。地质人员建议该段围岩稳定性差,长期暴露会产生掉块甚至塌方,应及时采取支护。

施工单位看到断层周围为块状结构弱风化花岗岩体,稳定性较好,凭经验、赶进度,在没有采取任何支护措施的情况下又盲目向前掘进,同时进行支洞施工爆破,在开挖后第43天发生塌方,最后塌方长度20m、塌方最大高度达30m、塌方体积数千立方米。塌方发生后,业主请地方某单位专门对塌方区进行物探工作,物探结果与地质勘察报告中的F2断层产状一致。

促使该段塌方的主要原因有:断层走向与洞室主轴线基本一致,结构面与围岩结合差,稳定性差;洞室开挖后没有及时支护,暴露时间过长,拱顶产生松动变形;塌方前连续降雨,雨水沿裂隙入渗,结构面粘结力下降;支洞施工爆破,对该段围岩重复扰动是直接诱因。

通过工程实例及总结前人经验,易塌方地段主要有:跨度大于5m洞室,围岩为风化严重的全风化~强风化岩体;大跨度洞室出现在拱部的软弱岩体。高边墙情况下出现在边墙的软弱岩体;断层和岩脉破碎带在隧道中出现的规模(宽度)大于洞室跨度的1/3时易产生塌方。两条破碎带交汇处易塌方,三组以上节理相互切割岩体,易掉块;相距很近的两条平行破碎带向着彼此靠近方向倾,其间岩体破碎易塌方。大倾角破碎带易产生较高的塌方;破碎带和裂隙交汇带易塌方;富水性高的破碎带比富水性低的破碎带易塌方。缓倾角破碎带出现在拱部,沿结构面易产生掉块或塌方;洞室群口部,完整性、稳定性均较差的岩体,经过多次爆破、重复扰动易塌方。

4.结语

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清楚地说明,地下工程施工勘察是保证工程设计、施工,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和安全的基础工作,施工勘察既是对原来勘察报告资料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地下工程施工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任何工作都替代不了的。

上一篇: 舞会工作方案 下一篇: it行业工作经验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